怎样进行识谱教学(共10篇)
1.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篇一
小学音乐低年级教学中如何进行识谱教学
《音乐课程标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课上,根据课程标准,除了以听唱为主学习唱歌外,识谱知识的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将为学生更好的音乐学习铺下垫脚石。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所以兴趣是其学习识谱的前提。我们要善于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好一节课,唱好一首歌。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单一的学谱子十分枯燥,我们要思考如何组织教学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实践证明在音乐与游戏中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因为儿童的世界是游戏乐园,我们努力让音乐课成为儿童游戏世界中的一个充满欢笑、歌声荡漾、勇于表演自我的快乐净土。所以音乐教育即快乐教育,如何让学生在游戏中无痕迹的接受识谱教学,个人有以下几点方法。
一、音的认知
识谱知识比较抽象,小学低年级在这一知识的教学中,应从感性入手。对音阶的感受我们都太过于着急,我们往往以我们的音乐水准直接来让学生识读乐谱。殊不知在学生大脑中音符和音高对不上号,没有音高的概念,甚至比较两个音的高低都是有困难的,音的高低与音的强弱混淆不清。有一次上课,我模仿了一个老牛的叫声和一个小羊的叫声问学生哪个动物的声音高,有的学生会说老牛的声音高,因为有的同学认为越强的音越高。因此,音高概念的确立十分重要,它是唱准音阶的前提。这个时候我会想很多方法让学生感受高低
1.用琴声感受
让学生们看我从琴低音区弹到琴的高音区,问学生感受到什么了。学生会说风筝慢慢的飞上天了、小朋友在爬楼梯。接着反向弹下来,学生可能会说飞机降到到地上了、小朋友在滑滑梯等。这就是先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不同音高联想到的不同高度的空间后,学生自己就会发现:高的音是尖的细的,低的音是粗的厚的。然后跟着老师唱高低不同的音。
2、柯尔文手势
二年级上册开始教材中利用柯尔文手势对学生进行音高训练,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用手型的变化和手位的高低来学唱简单的五声音阶,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学生在老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唱音阶,感性又有趣。并“4”“7”稍轻一些,“ⅰ”头上的小圆点表示比“1”要高多它也是很稳定的一个音。接着同学们都伸出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做,边跟琴唱音阶.在学生常熟的基础上可以找一个同学当小老师表演手势,让同学们根据他的手势唱;,并且还可以做一些节奏上的变化,一个音一个音地唱(dol dol ︱dol dol dol),也可以二个音或者三个音连唱(dol dol re re ︱ mi--)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竖笛学吹一些简单的歌曲对识谱最有好处,如《粉刷匠》、《玛丽有一只小羊羔》等,通过乐器可以非常直接的感受到音的高低。
3、快乐游戏《小音符很调皮》
每七个同学分成一组,七名同学分别扮音符dol re mi fa sol la si “音符”们根据音阶的位置,教师弹哪个音符,扮演那个音符的同学就跳两下。直到七个音符全跳一遍并且加快速度,通过这样简单的游戏使学生们认识了七个基本音名与音名的排列顺序后再写出一些简单的旋律比如 1 1 ︱3—︱2 3 ︱1—︱3 5︱5--︱5 3 ︱1--‖让学生看着歌谱边听老师旋律边跳起来,孩子在蹦蹦跳跳的游戏中得到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
二:节奏感的培养——感受音的长短。
1.有节奏的读歌词
让学生有节奏地读歌词,老师范读一遍然后教读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打节奏读歌词。
2.趣味节奏,快乐创编
不仅要有节奏的读歌词,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有时也可以有节奏的进行:如,同 学们 ︱下午 好。学生会自然的用同样的节奏回应你,老 师 ︱ 下午好。也可以加上音高(sol mi mi ︱dol dol dol)再如:老师边敲节奏边说:“音乐 课︱真美好”,接着让学生编词继续用节奏说出来,如:“音乐课︱真美 好︱唱起 歌儿 ︱dol mi sol”; 也可以不用打击乐器的伴奏,如:老师问:“你 爱 ︱吃什 么”,小朋友答:“我 爱︱吃水 果 ”,“我 爱︱吃薯 条”。
3、及时鼓励,培养自信
也可以用自己的名字感受长短,如,两个字的学生: X X(张扬)︱三个字的名字:X X X(孙丽 丽)等,接触到新的知识时学生刚开始会很紧张,但是自己的名字学生是不会念错的,即使节奏不准确我们也要及时做出评价和表扬,学生得到鼓励而且很有新鲜感,原来我的名字还可以这样念。学生受到表扬后就会大胆的接受新知识,并且尽力达到老师的要求,因为老师对于学生的鼓励和赞美是有激励性的。
4、快乐参与--体验音的长短
有了与生活有联系的节奏训练以后,再联系到课例中,结合歌曲的节奏特点让学生们感受音的长短,“音符宝贝们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锻炼身体呢,他们会做不同的动作,音符宝宝有时候走着唱歌,有时候跑着唱歌(黑板上画好X 和XX的节奏,分别示意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跑一跑,走一走,感受走和跑的区别,然后说一说走和跑的不同之处。慢慢的会总结出来走很慢发出的声音长,跑很快发出的声音是短的。接着让学生做一组练习XX X ︱ XX X ︱ XX XX ︱XXX让以学生生活和地方实际为主,也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容易掌握理解的教学载体,自制乐器,自己填词都可以,越是有趣的创新学生越是喜欢,越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要急于求成,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培养兴趣为主为,中段识谱打下良好的基础。
仙人洞镇中心小学关慧楠
2.怎样进行识谱教学 篇二
从多年教学实践来看, 很多小学音乐老师对学生感受音乐能力的培养过重, 忽略提高学生的识谱技能, 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识谱教学过程, 只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 而忽略音乐技能培养, 不利于学生更深入了解和掌握音乐;不利于学生运用音乐技能表现和欣赏音乐能力培养; 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挖掘音乐内涵。 诚然, 对于孩子来说, 识谱教学过程是一个痛苦而艰难的过程, 对于音乐老师来说, 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话题。 事实证明, 识谱这项技能对孩子而言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技能, 甚至对孩子们将来认识音乐、表现音乐、欣赏音乐等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新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识谱教学痕迹, 必须按照对应年级逐步培养识谱技能, 灵活运用各种适合孩子们年龄特征和学习习惯的手段与方法, 遵循孩子们在各个阶段对音乐学科的认知特点, 寻找一切可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孩子们的识谱能力。 那么, 如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留下识谱教学痕迹并有效提高学生识谱能力呢? 通过长期音乐教学实践, 我有以下体会, 现跟各位同行交流学习。
一、遵循各阶段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事
第一, 识谱教学因枯燥无味和极其繁琐常常不被学生接受和喜爱, 音乐老师要完全遵循各阶段学生特点, 在课前设计好识谱教学过程, 将复杂枯燥的识谱过程简单化、童趣化。例如, 教学二年级《打掌掌》这首歌时, 运用学生极易接受的生动形象的 “ 走、 跑” 代替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进行节奏教学:
第二, 可以在新歌教学前安排三分钟音乐素质训练, 包括听旋律短句说歌名、听旋律短句说拍子、听旋律短句说音乐各种音乐记号、听旋律短句说乐器名称等。 再如, 可以在新歌教学前安排歌曲中的教学难点进行难点分散教学等。
通过以上教学, 学生很有兴趣学习音乐并慢慢喜欢上音乐课, 因为他们在音乐中得到了快乐。 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可以使人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自由且复杂的音乐知识转换成学生喜爱的精神食粮, 让这些音乐技能转换成他们学习音乐并在音乐中获得快乐的工具, 学生一定愿意主动学习音乐, 并在美妙的音乐中得到熏陶。
二、选择学生喜欢做的事情
音乐的世界是听觉的世界, 离开了听觉, 学生便没有丝毫兴趣。 抓住学生这一特点, 教师在课前做好教案的精心设计, 并了解这一时期学生喜爱什么, 增强识谱教学效果。
1.视唱歌谱其实就是用一种特殊的符号 — ——音符演唱声音的高低, 也就是旋律, 学生最先掌握、最希望掌握的不是音符, 而是美妙的旋律, 所以想让学生学会演唱歌谱, 得先让学生聆听旋律, 在喜欢旋律的情况下用什么符号演唱已显得不重要了。 为有效提高识谱教学效率, 教师应在一首歌中选择一句代表性乐句进行视唱, 具体办法是:听旋律短句用“一字模唱法”轻声哼唱旋律, 熟悉之后再视谱演唱。
2.通过学习一种学生喜爱且容易掌握的乐器 (如竖笛、口风琴、葫芦丝等) , 提高课堂识谱教学效率。
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演唱旋律歌词, 再通过乐器演奏巩固加深对旋律的记忆, 不仅很快掌握旋律, 而且教学效果极佳。 学生厌倦纯粹的唱歌教学和识谱教学, 但通过乐器教学, 他们在自己吹奏的音乐中增强自信, 并主动了解识谱方面的知识, 这就是因为喜欢所以愿意去做的道理。
三、 选择学生主动做的事情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不管哪个年龄段, 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 学生都希望在音乐课上玩得痛快, 在玩中学习音乐, 在玩中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通过长时间教学和不断深入了解, 知道孩子们最喜欢体育课、画画、游戏等, 我主动抓住学生的这些喜好, 课前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环节, 有效增强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逐步使学生学会运用识谱技能快乐学习音乐, 在音乐中得到最大收获。 如, 教学音的高低时, 让学生用画画形式按照音的高低形象地画出各种动物鸣叫的姿态, 教学中出示相应的教学挂图让学生清晰地知道音高的概念, 并声情并茂地将歌曲旋律分乐句逐一演唱出来。 另外, 学生都喜欢律动, 教学中我利用体育课上的口令:“一一一二一”教学拍子。 如, 四拍子教学, 学生起立边喊口令“— 一一二一”边演唱四拍子歌曲旋律, 一来二去, 四拍子的感觉就会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逐步让学生感受到四二拍的韵律感;再如, 根据各种拍子的强弱特点, 教师可在课前设计好规定拍子的游戏方法:根据四二拍的强弱规律———强、弱的特点, 第一拍可让学生双手拍一下手掌, 再用其中一只手击打另一只手的手面, 或用手指轻敲手面等。
3.怎样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 篇三
关键词: 识谱能力 节奏 节拍 音程 音阶
谈到识谱,大家就会将其与乐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难理解。乐理知识的掌握直接影响识谱能力。一般认为,能独立视唱,不跑调,音唱得准,节奏和各种音乐符号表达准确才能够独立识谱。这样的目标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特别对于学制短(两年制、三年制)、课程多(除了语、数、外,还有琴法、乐理、视唱、舞蹈、绘画、幼儿活动设计等专业课)的幼师专业来说。
据我对本市多家幼儿园教师及幼师专业在校生的调查,能够独立识谱的人不到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很难独立完成一首简单的乐谱,甚至小班简易的儿歌。首先我们分析一下都存在哪些问题:1.音唱不准;2.非常规节奏掌握不准;3.节奏与节拍不准;4.音程唱不准;5.乐理知识不牢固。
针对这些问题,就如何提高学生识谱能力,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力求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视唱与乐理相结合。
上视唱课的同时讲解乐理知识,这个环节要在学习视唱的前期阶段,否则学生会很茫然。新生刚进校时,我会先给他们讲乐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明确视唱课的目的和内容。如每一条视唱都基本包括节奏、节拍、音符、调、反复记号等,进一步学习还会有休止符、非常规节奏型、表情记号、装饰音、弱起等,总之,一定要先分析透彻,再解决难点,让学生觉得容易把握。
有些教师上课时只注重学生是否把音名唱出来、节奏对否、有没有跟上钢琴,忽略眼、手、口、耳并用能力,以及学生对乐理知识的掌握。大部分学生的乐感和记忆力是非常好的,教师弹奏几遍就可以背下来。2011级幼师(1)班的王雅静同学就是这样,可是后来提问中发现她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甚至音符名称都搞不清。所以视唱一条乐谱之前一定要先把与之相关的乐理知识讲清楚。
第二,唸打节奏与节拍。
音乐中,节奏是灵活、是骨架。节奏与节拍密不可分。视唱时必须打拍子,眼看谱、嘴唱谱、脚打拍、耳听琴。因为击拍可以强化各种节奏类型在大脑中的记忆,巩固各种节拍类型的强弱规律,帮助学生体会、感受音乐在击拍过程中逐渐走向结束,培养学生视唱的流畅性。
每一条视唱曲都是一次节奏练习。要求学生课下将视唱曲的节奏写在作业本上同时会唸打它。打拍子时,要求在空间上挪开位置不要在原地打,唸的节奏和手打的节拍强弱都要分明,律动感要强不能机械,要有美感,就像唱一首优美的乐曲。由简到难,逐步积累,课下独立识谱时可以轻松地把乐谱节奏与节拍解决。
第三,唱准各种基本音程和音阶。
音高看不见摸不到,但是听觉中还是有高低、距离的,各种音程在心里是有尺寸的,大、小、增、减音程的度数和半音数。一个音程在歌里是很容易唱好的,因为它处在一个完整的调性场里,然而遇到一个新谱、一个唱过的音程在心里还是没有内心的音高,肯定是唱不准的。许多视唱的乐谱都是有调性的,每个音在调式中都有固定的位置,动静相宜,以主音为中心,构成音的向心力。
音程是旋律运动最基本的要素。音程利用音与音之间高低上的差异形成丰富多彩的旋律组合。因此,旋律就是音程在一定节拍、节奏中的体现而已,可见音程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我是通过三方面锻炼学生的:第一,写视唱课后要求学生在已经唱过的视唱曲中找出该曲的相关各种音程,并标明其音程的性质。这就要求学生对音程理解、掌握。第二,听每一条视唱在唱之前,一定要分析其节奏、节拍、音程、调等,然后听一听、唱一唱已经接触过的和即将要唱到的音程,以解决音程上的难点,如跳度大的音程、不和谐的音程及变化音程等。第三,唱课堂中,引导学生用轻松、自然的声音唱C大调八度以内的旋律音程,同时注意用自己的耳朵聆听、感受音高的准确性,并且结合乐理基础唱准四度以内的狭小音程,先模唱再构唱。待纯一、四、五度音程,大小二、三度音程构唱准确,再采用搭桥练习的方法训练宽音程,这种做法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对于音阶训练,学生首先要从理论上明白音的产生,乐音是如何产生的,在十二平均律中每个音的振动赫兹是多少,如C4:261.62557Hz、#C4:277.18263Hz、D4:293.66477Hz、#D4:311.12698Hz、E4:329.62756Hz、F4:349.22823Hz、#F4:369.99442Hz、G4:391.99544Hz、#G4:415.30470Hz、A4:440.00000Hz、#A4:466.16376Hz、B4:493.88330Hz、C3:523.25113Hz,根据这些数据,演唱时应该将每个音唱出色彩,如do是平稳的、re是活跃的、mi是平稳的、fa是暗淡的、sol是比较平稳的、la是明亮的、si是尖锐的。再结合柯尔文手势形象化教学,进而将音阶深化在学生的脑海中。对于G、F、D等大调及关系小调音阶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唱谱要唱各种记号。
只唱音符、唱节奏还不够,音乐中有各种演奏记号、表情记号、力度记号等,唱谱要尽可能把各种记号唱进去。如跳音就应唱得短些,重音就应唱得强些。换气记号就应呼吸,换气其实很多时候是音乐的乐句、段落,唱谱中加入合适的换气即意味着能很好地理解音乐句子和段落。各种表情、力度记号其实就是音乐的情感。正确规范的唱谱不仅能让音乐走进内心,掌握音乐基本技能,还能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从而更好地表现作品。
第五,树立“大识谱观”。
识谱是不分阶段性的,贯穿音乐学习过程。当我们引导学生如何认识谱号和音符时,他们已经开始识谱了。面对浩瀚的曲谱文献,识谱将是任何一个学习音乐的人终生实践的课程。从内容来说,声乐谱、器乐谱、工尺谱等,特别是复调作品更要树立纵向和声的观念。
识谱不仅在课堂上,课下更重要。要充分利用课余实践,无论是看到还是听到,都要认真地尝试演唱或演奏出来。
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就要从多方面入手,多听、多看、多唱、多学习,做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参考文献:
4.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篇四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无论前者还是后者,我们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怎样进行教学反思?何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
一、课前反思,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所有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这说明我们如何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上进行学习。因此教师在新课教学前,必须充分地了解关注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才能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种反思就是要找到新旧知识的切人点,使教学在可预见性的前提下向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向发展。
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关注教学后的反思;忽视或不做教学前的反思。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的教案及设计思路进行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教学实践表明,经过课前反思后的教学设计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经过课前的反思与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中反思,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达到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设计思路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尤其是进入新课程以后,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具有挑战性,常常会有意外的场面突现。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及时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引导他们走上自主探究的道路。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困惑;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适时地调整、创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三、课后反思,变过程终结为教学生成
教学后的反思是目前最广泛的反思形式,我们平时所说的反思,通常指的就是课后反思。随着教学过程的终结,教师淡出了课堂教学,学生得到了成长和发展。但教师发展并没有终结,而是由课内走向课外,学生是发展的,教师也应是发展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其中的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课后反思,不仅能使教师直观、具体地总结教学中的长处,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其解决的办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学生,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而且是将实践经验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认识能上升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教学后的反思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反思一提高一再反思一再提高”的过程,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5.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篇五
(一)、课前系统
包括下列六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教材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2)分析每课教材内容在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本单元中的地位与作用。
2、学生分析(学习需要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对学生有什么的分析)。(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学生缺什么的分析)。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的分析)。
3、教学目标分析:按教学大纲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还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
第一种: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教师作为主体)举例:“使学生掌握…知识”、“教会学生…技能”、“培养学生…能力(习惯)”等等。
第二种: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提出的目标。(把学生作为主体)举例:“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理解……”、“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通过学习,将形成……”,等等。
显然,第一种表述方法,是把学生置于一种非自主性的被动客体地位,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第二种表述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多运用赋予情感、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A、述必须具备的四个基本要素:
行为主体
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老师,人们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一般在写教学目标的时候行为主体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须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达:“通过„„学习,能说出„„”,“通过„„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是“使学生掌握„„”“教会学生„„”等表述方式
行为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收集资料”“通过观看影片„„”“通过本课学习”
行为动词
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等
表现程度
指学生学习之后产生的行为变化的最低表现水平,用以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达到的程度。
B、叙述最好有不同层次
根据《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差异性,按照教学内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难,设计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如南京市溧水县教研室的周红英老师把《中华文化的勃兴
(二)》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知识与能力:
A.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仁”的学说及其对教育和文化的贡献;学生能了解思想家老子及其辩证法思想;学生能了解“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
B.通过学习,学生能列表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形成利用图表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解释历史现象,并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培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A.学生能通过收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及诸子百家的相关资料,编讲历史故事或编演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景,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
B.学生能通过列表归纳、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理解和运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主要观点,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言论,学生能正确对待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
B.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学生能感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C、过程与方法是什么?
对于过程与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误区,以前写过程与方法,往往写的是:讨论法、合作探究、资料收集等,其实这些只是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为学生要获得的能力目标。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指具体的内在的学习思维的过程,如搜集资料的过程与方法、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辨析史料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是“学会如何收集”“学会如何探究”。(这是以前教学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教学必须重视的内容,学生应该学会基本的思维的方法)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
5、教学方式。
确定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教学策略、方法与技巧。制定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
第一,依据教学的具体目标与教学内容。第二,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三,依据教师本身的素养。
第四,依据教学时间和效率的要求
6、教学环境和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
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1、课前探究设计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与方案。
2、新课导入设计
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导语。教学导语的设计要围绕“凝神、起兴、点题”三个方面的作用而进行设计。
3、教学结构(板书结构)设计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板书结构)。
(2)写出每步设计的设计目的(设计意图,不要搞表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②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③设计出师生互动方式(只是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具体活动)。④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⑤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⑥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4、课堂总结设计
(1)设计出针对知识目标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
(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三)、课后系统
1.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2、对教学设计的评价 ①教学目标实现了没有?
②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了吗?通过什么方式转化? ③有没有创造性地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
6.怎样进行片段教学与答辩 篇六
讲座核心:树立一个形象;明白三点要求;学会两种形式;把握若干答辩。
一、树立一个形象
1、不良形象:心理紧张、教态不雅、缺乏机智、多余解释、缺乏自信、不知谦逊、忽视小节、陈词滥调
2、良好形象:
穿着得体、充满美感; 教态自然、和蔼亲切; 举手投足、恰到好处; 精神饱满、感情投入; 声音响亮、语言流畅; 落落大方、充满自信。
二、明白三点要求:
★无学生模拟片段教学总体要求:
1、师生双边活动要充分展示;
2、师生双边活动要一目了然;
3、精彩教学艺术要尽量展现。
三、学会两种形式
(一)重复评价:即通过老师的评价重现学生的活动。如教师的语言可以为:“我听明白了,你是说。。。你说得(怎么样)” 例:《从现在开始》一文中“神气极了”的教学
1、懂得形式(采用重复评价形式)
2、生为主体(片段教学要呈现活动的主体为学生而不是老师,只不过要通过老师的语言来表现学生作为主体的活动情况)
3、教得深入:拎出词语—换词理解—朗读体会—表演理解—看图理解—说话理解
4、假设媒体
(二)直接对话:即再现师生原始对话过程,老师要扮演好两个角色。例:树()
教师步步引导学生的组词呈现从“杨树、柳树”(整棵树)--“树枝、树叶”(树的部分)--“树人、树立”(不是树)的过程
1、会用形式
2、善于引导
3、答案丰富 ★ 片段的准备
1、通读全文,吃透教材
2、理清思路,框住主问(主要问题)例:《钓鱼的启示》中抓住“道德只是个。。。实践起来却很难” 联系课文理解“是与非” “实践起来却很难”,放鱼“难”在哪里?
(得鱼快意而不易;鱼大而肥美鲜活;时间仅差两小时;四周寂静无人晓;爱儿争辩又乞求。)
四、把握若干答辩
(一)一般会从哪些方面提问
1、理论题与实践题相结合的原则
2、深浅适中,大小搭配的原则
3、点面结合、深广相联的原则 问在:
1、具体阐述处:如说说你是怎样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
2、全面深入处:如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哪些能力?
3、了解过程处:一般在论文答辩中问及论题是如何形成的。
4、理论支撑处
5、矛盾失衡处
6、显露破绽处
7、闪光优异处
(二)应当怎样准备与答辩?
1、要听清问题
2、可适当记录
3、抓重点回答
4、要坚持观点
7.怎样进行亲子舞蹈教学 篇七
亲子舞蹈是父母和孩子一起上课, 同步学习舞蹈的一种方式, 也是家长和孩子同步学习、家长和教师共同交流的方式。通过亲子舞蹈的学习, 让家长和孩子感受音乐和舞蹈的美;在快乐的游戏中识别音乐节拍、节奏快慢、声音强弱;理解方位距离、形象思维、身体语言、模仿教学对舞蹈的作用;为后期的舞蹈训练奠定基础。亲子舞蹈班的学习氛围, 能增进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互助协作, 培养孩子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 亲子舞蹈班在培养孩子的同时, 能对家长进行一定程度的艺术熏陶, 帮助家长更快更好地掌握舞蹈训练的基本规律, 使家长更好地帮助自己的孩子接触舞蹈、感受舞蹈、爱上舞蹈。例如:用闲谈的交流方式, 让家长说说对舞蹈的认识;为什么让孩子学舞蹈等一些家长感兴趣的问题。把教育理念、育儿方法、舞蹈知识等贯穿在讨论过程中。打破以往的说教方式, 这样的交流家长乐意接受, 主动询问更多的问题, 这种沟通方式轻松、愉悦, 家长乐意主动地与教师配合, 达到共同帮助孩子训练、共同培养孩子的效果。
二亲子舞蹈的目标
拉近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距离, 增强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提高父母辅导孩子的能力。首先, 通过亲子舞蹈游戏, 让孩子乐意与同伴、家长一起参加舞蹈游戏活动, 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从而增进孩子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 通过亲子舞蹈表演, 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 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培养家长与孩子共同克服困难的精神及做事有始有终的态度。再次, 通过亲子舞蹈活动, 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 促进教师、家长、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形成共同教育的合力。最后, 通过亲子舞蹈形式向家长展示幼儿素质教育成果, 塑造培训机构的良好形象, 进一步凸显办学特色。
三亲子舞蹈的培训内容
亲子舞蹈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功训练、基本舞步、音乐律动、舞蹈游戏、小组合舞蹈训练、成品舞蹈排练。教材内容又可以分为:首先, 系统的基本功软开度训练。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进行最基础的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系统训练。这方面的训练, 主要采用形象的教学法、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帮助孩子练习, 如让孩子模仿小青蛙、小蜗牛等。这样的方式孩子乐意接受, 在玩中身体素质得到训练。其次, 常规的舞蹈组合训练。主要选用幼儿乐意接受, 又能够做到的相关教材, 如《快乐小舞星》《童乐舞》《中国舞蹈等级考级教材》等教材, 从动作、方位、音乐、节奏、表情等方面进行由浅入深的训练。再次, 成品舞蹈排练。教师自己创编本土的民族舞、儿童舞或选用一些好的学习剧目, 让家长和孩子排练并在适当的机会进行表演。这样, 通过舞台表演, 家长和孩子对方位、舞美、服装、灯光、队形有一个概念和认识。最后, 即兴舞蹈表演。主要让孩子把已有的信息通过身体语言边听音乐边自由地表演。这一环节教师首先要时常带孩子做一些模仿性的动作, 或是观看一些舞蹈作品。让家长带孩子观察动物、植物等的形态, 帮助孩子储存身体语言的信息, 为自编舞蹈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亲子舞蹈的教学特色
首先, 亲子舞蹈的形式能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习, 享受舞蹈的快乐。在父母的陪伴下, 孩子可以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其次, 亲子舞蹈的过程能让家长及时观察到孩子的状况, 做到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父母和孩子同步学习、共同舞蹈、共同锻炼, 增进感情。再次, 亲子舞蹈的教学不仅让家长能掌握基本的舞蹈知识和技能, 更有效提高孩子学习舞蹈的兴趣。为孩子后期更好地进入舞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提高孩子舞蹈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五亲子舞蹈的训练方式
8.怎样进行英语语法教学 篇八
例:宾语从句的教学层次
1. 认真观察
① 结构:了解宾语从句在全句中的位置;
② 连词:注意宾语从句中的连词是不同的
③ 语序:发现宾语从句的语序同陈述句一样。
2. 讲连词
通过观察,把焦点集中到连词上,讨论和思考为什么有不同的连词,得出结论:
① 当从句相当于陈述句时,连词用that。在口语中that 经常省略。
② 当从句相当于一般疑问句时,连词用if/Whether,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
③ 当原句是特殊疑问句时,改成的宾语从句应该由特殊疑问句作引导词。疑问语气改为陈述语气。例如:What are you doing? 改成宾语从句The teacher asked what you were doing.
3. 重点练习,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目进行练习。重复操练使学生记忆深刻。
4. 特殊规律,一些特殊规律要特殊记忆。
打乱了层次,对智力较高的学生来说造成的障碍不太明显,但是对一般的学生,特别是智力较差的学生会感到“乱”,形成心理障碍,害怕学不好,这就是掉队的开始。
设计了层次后还受设计每个层次的教学程序及手段,每个层次的测试及补救措施,以及该项目的知识、辨别和综合作用。
语法规则常常是按条条框框教下去的,这样容易使学生误解,以为语法就和数学公式一样,是死的,要死记硬记。其实学生就是不理解语法的用途,语法的运用是多方面的,最多用于交际方面。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运用语法。让学生多参加学校组织的英语兴趣班,让学生多开口,把所学的语法运用上来。多实践就自然掌握了语法。
例:老师经常会问学生:“你完成作业了吗?”
1.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2. Who is on duty today?
这样很自然地用到学习的语法:现在完成时态和一般现在时态。
阅读也是一种运用语法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语法的生命力在于言语中,通过阅读体会到语法的作用。
例:初中课本有这样一句:Have you found your ruler yet?(你已经找到了尺子了吗?)另一种是在情景中交际,如:A学生问B学生借钢笔,B说,我的钢笔丢了,就应该说:
A:May I borrow your pen?
B: Sorry, I have lost my pen.
这样就说明钢笔现在不在这里,动作发生在过去,结果钢笔不在这里(现在),在真实的情景中,体现了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
又如:A: What is your hobby ,Wen Li?
B: I like flying kites.
A: How long have you been doing that?
B: For about two years.
A: Where do you fly them?
B: In the park.
这样的对话出现完成时态的另一种用法。
责任编辑 邱丽
9.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 篇九
a 如何使文言文阅读走向学生?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
一、抓好“四个环节”
1、帮助学生扫清文字障碍。第一步,朗读开路。让学生对、难读和字注音,然后反复朗读全文,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对字、词、句的含义有初步理解。第二步,对照注解自学。第三步,教师点拨。教师只对重、难点尤其对字的古今义、多义、引申义等知识点进行点拨。点拨可以采用讲解法、比较法、问答法等等方法进行。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第一步,提供相关资料,使学生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第二步,搭建思维平台,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由局部到整体地理解全文内容。第三步,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思想意义。
3、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步,教师要联系作者的时代及个人经历,帮助学生体察古人心,理解彼时彼刻古人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节严重。第二步,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将自己“摆进去”,启发学生联系自身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样。第三步,教师要创设感情氛围,或动情讲说,或播放相关的音像资料,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最后还应该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盛情。
4、帮助学生进行审美。教材中的文言文大多为优美的写景、说理、抒情散文,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意境创造等方面难给后人留下了千古典范。教师要帮助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让学生在审美愉悦中感受到学习文言的乐趣。
二、注意“五个方面”
1、、注意兴趣。由于文言学习的困难,更显得激发兴趣的得要。从外在环境来说,教师的情感导向十分重要。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眉飞色舞地读课文、讲解课文,进入课文情境。如鲁迅先生谈到他的老师读书时那种入神状态,以致他疑心那是一篇精、彩的文章,这无疑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从方法来说,教师可以用谈话,讲故事、介绍成语典故事业源等方式导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讲都行),激发学生学习人兴趣。
2、文言并重。要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出发,既要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意蕴。要通过朗读背诵,使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要通过反复历练,使学生能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学会翻译课文和中等难度的其它文言文,要用归类、比较法,使学生能辨识文言名式,并获得一定的文方知识。另一方面,要重视文章的人文性、审美性教育,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作品中人物思想和道德品质的崇高,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3、注重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几乎所有论述文言文教学的文章,都把重视诵读列为学习文言文的有效方法之一,可见诵读对文言文教学的意义。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可以读通文字,读懂内容,读出语感,还可通过诵读积累词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层次渐渐提高;整体感知读――帮助理解读――巩固提高读――积累内化读。从读的方式看在眼里,可以个人自由读,集体齐读,还可以借助声画美读。从读的效果看,应该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教师要进行检查验收,以推动学生认真读书。
4、古今渗透。不管语言文字还是思想内容学习,文言教学要把古代和当代联系起来,通过比较我们会发现今文化与古文化的关系;发展中有变化,变化中有继承,二者关系不可断割。如果从思想意义的角度说“学古”是为了“鉴今”,则从文言学习的角度可以说联系当今是为了“学古”,因为,古今有很多相通为一的的东西,理解现代也就不难诠释古代。即使发展变化了的东西方,也可通过比较来促进理解。
10.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怎样进行 篇十
吕芳
一、小学英语语法教学的重要性
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编排比较重视语言功能,注重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小学阶段的终极目标。这体现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知识的讲解和词汇句型的记忆,忽视语言功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还倡导英语教学应由知识型教学转变为能力型教学。这就导致一些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他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只要教会学生说英语就行了,不应该讲语法知识。其实英语交际是离不开语法的。当我们根本不给学生讲语法的时候,我们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的时候错误频繁,语言表达支离破碎,甚至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的表达欲望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活动。可见,在小学阶段适当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小学阶段教师如何在重视语言交际活动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语法教学?小学阶段的语法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点看法。
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语法教学方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学阶段英语PEP教材中共包含了哪些语法知识,然后根据三至六年级各个年级的教学重点,把相关的语法知识分散在各个年级中进行渗透式教学,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笔者认为小学阶段出现的比较典型的语法知识有以下内容:(1)是动词am,is,are的用法;(2)名词的单复数变化;(3)形容词的比较级;(4)现在进行时;(5)一般现在时;(6)一般过去时;(7)一般将来时;(8)There be结构;(9)have的用法等。
在PEP小学英语教材中,三、四年级因为是入门和初学阶段,其中的教材内容比较注重语言功能,很少出现纯粹的语法知识,大都是一些日常交际用语,如:问好;介绍朋友;谈论颜色;谈论外貌;谈论数量;打电话等。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日常交际用语的同时可以渗透:名词的单复数变化,是动词am,is,are的用法和have的用法等。在五、六年级则出现了形容词的比较级;现在进行时;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There be结构等语法知识,假如我们在这一阶段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区分这些时态的用法,必然会影响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效果,也将严重影响学生上初中后的英语学习。因此,五、六年级是语法教学的黄金时期,也是重点时期。在日常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语法教学。
1、在情境中感知语法知识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张连仲教授在解释《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语法部分的要求时说过,我们不是不讲语法,我们必须把语言的形式和语言的意义以及运用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语法教学时要把语言结构、语言功能、语言形式、语言意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而情境教学法就是具备以上优点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situation)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在交际中构成语境(context)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情境特征。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而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直观的媒体,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感受英语(feel English)、说英语(speak English)、用英语进行思维(think in English)等。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可以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即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在小学阶段,学生刚接触英语,语言积累和储备不够丰富,不能以讲解的形式向学生灌输语法知识,因此创设情境,在情境中不断重复呈现相关语言,给学生大量的相同结构的语言输入,是帮助学生感知语法结构,形成语法意识的最佳途径。在教学名词单复数变化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帮助三年级学生理解名词的单数和复数的区别:Tom(请一名学生扮演Tom)刚刚成为一年级新生,他非常开心地在收拾自己的文具和书籍。我们和他一起数,好吗?
Teacher(Puipls): Look, one book, two books, three books, four books, ……(一边数一边把书举起来,同时强调book加了s后的发音)
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pencils.One pencil, two pencils, three pencils, ……(引导全班学生一起参与数数,提示他们留意老师什么时候在单词后加了s的发音)
Teacher: Now let’s count the colour pencils.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往下数One colour pencil, two colour pencils, three colour pencils, four colour pencils,…..(教师观察学生有没有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及时表扬或及时纠正)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数文具或书籍的时候,什么情况下要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在数两件或两件以上的文具或书籍的时候),为什么要在单词后加上s的发音呢?在这样直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在一个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下,我们就可以把名词单复数变化的概念渗透给学生,给他们一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在以后(四年级和五年级)的教学中逐步渗透名词单复数变化的规则,甚至是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的区别等,逐步深化和巩固。
2、在交际活动中模仿学习语法知识
交际教学法强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使用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方法,倡导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钻研精神和自学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学以致用的意识,最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语言交际是学生习得语法知识的有效途径。笔者在教学现在进行时的操练阶段,创设了这样的交际活动帮助学生明确这一时态的用法:John是school newspaper的记者,他想为school newspaper写一份调查报告——星期六晚上7点同学们是如何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于是他对Mike, Tim, Mary进行电话采访。
John: Hello, this is John.May I speak to Mike? Mike: Hi, speaking.John: What are you doing, Mike? Mike:I am watching TV.John: What’s your father doing? Mike: He’s reading a book.John:What’s your mother doing?
Mike: She’s doing housework.John: Are you happy? Mike: Yes.……
John对Mike的采访是一个示范,接下来每个四人小组仿照这个模拟情景组织小组对话,并完成一个采访表格,教师特别提醒学生要注意正确使用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和构成要素(主语+是动词am,is, are+动词ing)。通过这种模拟的交际活动,学生对现在进行时的句子结构和构成要素(主语+是动词am,is, are+动词ing)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假如哪个同学在对话过程中缺少了某个要素,比如:动词少了ing,或少了是动词am,is, are其他同学会马上指出他的错误,要求他重新说出正确的句子。在这样的小组交际活动中,气氛轻松,学生的心理压力小,不怕犯错,即使错了马上有同学帮助他纠正错误,很快学会正确的句子。
3、在完成任务中操练巩固语法知识
任务型教学法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而学生则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轻松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教学法更能将学习知识情景化、真实化,使学生在应用过程中练习掌握,同时将所学英语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所谓“任务”,指的是“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操练和巩固语法知识的最佳方式。在教学There be结构时,我设计了以下任务。
任务1:听老师的指令,画出Mickey的房间摆设 任务2:读句子检查图画
任务3:设计自己的Dream house,并描述出来
任务4: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描写自己的Dream house.提示单词和句型:
(1)表示方位的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in front of, above, over, beside, next to, between(2)There is a/an +单数名词+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3)There are +复数名词+表示方位的介词短语。操作过程:
(1)给每位学生发一张房间的框架图,里面没有任何家具摆设。再给每位学生发一套家具摆设的小图片。(2)全班学生听老师的指令,把家具图片放在合适的位置。
T: This is Mickey’s new house.There is a clock on the wall.There is a table near the There are some flowers on the table.There is a bed next to the There is a picture over the bed.The chair is between the table and the bed.Beside the window, there are some green curtains.It is a nice room.(这是听的训练)
(3)教师出示刚才所说句子,同桌根据老师提供的句子互相检查图片。(这是读的训练)
(4)再给学生发一张白纸,引导学生设计自己的Dream house,所有家具摆设由学生发挥想象自己画出来。
(5)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介绍自己的Dream house,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来描述。(这是说的训练)(6)Homework: 用There be结构的句子描写自己的Dream house.(这是写的训练)
以上的一系列任务,环环相扣,按照听、读、说、写的顺序对There be结构进行了全方位的训练,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巩固了There be结构的句型。而我把说和写放在后两个环节,是因为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过程。语言的输出能使学生把目标语(There be结构)的表达成为自动化,从而提高表达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4、在归纳小结中明确语法规则,形成语法意识
归纳的过程即是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采用归纳法进行语法教学,是指在学生使用某一特定的语法知识进行练习之前,先让他们接触一定数量的实例,并从中概括出该语法知识的有关规则。在学生明确这些规则之后,再大量练习与此类语法规则相关的习题。按归纳的方法进行学习,可避免单纯抽象的讲解,学生通过接触具体生动的语言实例,能够很容易地找出某些规律,容易懂,容易记。许多语法要点通过归纳法进行讲授都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动词-ing形式的构成规则时,我采用归纳法进行教学。
三、小学英语语法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忌操之过急
在小学阶段,学生对英语的掌握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学习一些常用词汇和常用句型,而所涉及到的语法知识也只是一些很基础,很皮毛的内容。因此对语法知识的教学不要操之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上,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不要一下子给学生造成太大的困难。当遇到新的语法点时,不要在第一课时就归纳这一语法知识,而应该先给学生大量听和读的语言输入,比如:以讲故事的形式呈现这一内容,先给学生留下深刻应象,在第二或第三课时才引导学生把这一语法规则归纳出来,并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训练和巩固。
2、忌贪多嚼不烂
一种时态所涉及的语法知识或语法规则往往比较多,比如一般过去时,既有句子结构(主语+动词过去式+过去的时间),又有动词过去式的构成规则,这时我们不能为了追求教学的完整性而把这两方面的内容放在一个课时上完。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下子掌握这些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两个课时上完,逐层推进。
3、忌过于苛责
学生每接触一种新的语法知识,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语法错误,或者对话时说错句子,或者写短文时用错时态。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时说明他们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出现了学习障碍。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需要改进,切忌严厉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否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他以后再也不敢大胆开口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4、忌只讲不练
语言的习得离不开练习,语法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也离不开练习。我们在讲解和归纳了某一语法知识后并不是万事大吉了,还要不断地重复和练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一旦遇到与它相关的内容,不妨带领学生一起把有关的规则复习一遍。所谓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练习,不断反复,才能让学生把语法规则真正融入他们自己的思想意识中,内化为他们的语言技能。
【怎样进行识谱教学】推荐阅读:
怎样进行史料教学08-17
怎样进行数学片段教学09-01
怎样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范文07-09
创业前怎样进行自我激励10-10
慢性肾炎患者怎样进行自我调理07-08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中学生怎样进行自学07-16
教育论文:谈谈怎样进行小学生家庭教育09-05
抓重点词句进行阅读教学07-10
如何进行数学建模教学07-13
如何进行小学语文词语教学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