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

2024-07-03

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精选9篇)

1.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 篇一

一、小组内评价

小组内自评由小组长安排本小组人员对本小组成员行为进行评价。

课前

课前准备能备齐课本,笔,教辅,练习本,作图工具,为标准,不好的—1,(一节一查)

没完成预习任务的—2

课中

做小动作一次—2。

被老师点名批评一次—2。

被老师表扬一次+2。

回答问题正确的一次+2,回答答案有独到见解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3。不回答的一次—2。

每次展示正确的+3,答案有独到见解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5.不展示的一次—3。

能完成当堂训练任务的+4。

二、小组合作学习班级评价方案

(一)评价表

组别

预习

自学

合作

展示

互动

训练

倾听

合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第八组

(二)评分标准

1.课前预习情况评价小组内有一人完不成预习务的扣二分。

2.自学要认真,不做小动作,不抄袭他人,按时完成任务的记满分,有违反规定的酌情扣分。3.小组合作交流果好,加分。其具体操作全权由上课教师根据评价标准加分。所有小组组员全员参与积极、主动,不讲讨论与内容无关的话,效果好,满分。

3.讨论其间违纪,减分。有组员参与不够积极、主动,讲讨论内容无关的话,减1分。

4.课堂展示评价。此项评价在各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后进行。具体操作办法是:各小组选派代表将本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结果按顺序依次进行展示,各小组展示完后,先由同伴小组选派代表(其他组员可作补充)纠正。(1、姿态自然大方;2、语言通顺、流畅;3、板书工整、清晰;)

5.倾听听情况评价。其具体操作由上课教师全权根据要求(1、注意力高度集中;2、组员间不得窃窃私语;3、认真做好课堂笔记等)进行,对每个小组凡按违反“倾听要求”1人次扣1分。

6.

2.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 篇二

1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通过班会、班委会、骨干学生座谈会甚至从自己所教学科中挖掘合作精神并灌输给学生, 让他们也从心里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含义, 认可小组合作在他们的学科学习、个人成长和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这样先让学生们在意识上有了一个很强烈的合作意识, 并达成共识, 为后面的小组合作行为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 组织得力的班团委并及时培养

我对班团委 (共10名) 的确定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试用和观察阶段。通过个人自荐申请和老师任命将上述职位暂时确定下来, 试用一个月。在这个过程中, 我拿出足够精力来接触他们, 以求最充分的了解, 毫不草率。第二个阶段是竞选。凡是有意向的同学, 都可在一个月后参加竞选。一旦竞选成功, 所有学生便在以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和班级管理中, 无条件服从他们所执行的班规校纪, 有意见可找班主任但不能顶撞他们。

3 脚踏实地、耐心细致地搞好小组建设

3.1 小组的组建

以6人为一组, 分为8小组。小组的组长由小组中竞选产生, 小组成员的调配主要采用互补式, 成绩的互补, 性格的互补。将品德素养、文化成绩、行为习惯优秀的同学、中等同学与处于低层次的同学调配在一起, 总体基础均衡, 有利于公平地开展小组竞争。并且每一小组的同学均为前后桌的顺序, 这样有利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活动, 使小组活动随时随地能进行, 小组合作的意识在学生中生根发芽。

3.2“双 (学习、管理) 自主”管理落实有力

3.2.1 小组组织的建立

首先投选组长。各小组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投票选举确定组长、副组长。其次确定本组名称及本组格言、组规, 组徽 (标志) 、帮扶对子、每名成员的责任, 迅速展开小组文化建设。

3.2.2 小组的合作学习管理

分小组的课堂自主合作学习和课余合作监督学习。课堂上由组长掌握并调控合作学习情况, 每名组员积极交流预习成果、积极发表探索意见、踊跃展示个人感悟探索, 并将每天7节课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量化记录以备个人评价使用, 突出的计入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班委亦根据分工对此也进行各个小组的监督, 并将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班级量化记录以备小组评价使用。课余时间, 小组内积极开展“对子”合作竞争活动。即两个学习有差异的学生就近结成“对子”, “对子”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小组之间结成“联谊小组”或“挑战小组”, 在学习生活中团结协作, 监督提醒, 公平竞争。同时, 小组作业在课余互查互督。

3.2.3 小组卫生管理

班内每人学生的卫生区域 (包含区域内的公物安全) 在室内外是固定的, 班级值日组 (值日组跟合作小组一体化) 实行日轮流制, 由组长负责, 把值日任务分工到人, 主要是负责监督每位学生区域职责履行情况和个人卫生习惯养成及擦黑板、倒垃圾。

3.2.4 小组纪律管理

每日都由副班长协同值日班委记录班级纪律情况 (包括组内合作学习的纪律、自习纪律和集会纪律) , 以便在小组间开展评比。每周一班会, 班长对一周内小组表现进行表扬和批评并公布量化结果, 小组内同学表扬本组同学本周优点, 自我批评不佳表现, 表现好、坏突出者都由组长在“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中具体的如实填写, 并根据组规进行小组量化记录。

4 切实有效的做好量化评价

班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量化评价, 重集体, 轻个人, 重奖轻罚。具体评价分五级:一级评价, 组内评价。小组长对组员进行全方位的过程性量化记录, 以“学生在校表现汇报表”为主要阵地, 这是实现小组健康发展的抓手。二级评价, 班委评价。各班委依据各自职责分工, 用不同的标记对各小组进行全方位过程性评价。三级评价, 教师评价。科任教师主要根据班级量化细则对学生及其各个小组在课堂上的合作学习表现给与量化, 由学习委员根据各科课代表的记录专门负责。四级评价, 班主任除了上一方面外, 还要对小组日常学习、纪律、卫生、秩序、宿舍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抽查评价量化。五级评价, 级部学生会每天都要根据学校和和级部的管理要求进行常规检查, 这些检查结果最终都要加倍落实到小组成员身上并纳入小组量化管理中去。

评价结果的使用至关重要。对小组评价结果的使用是实现小组合作有效整合学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关键, 是对小组学校生活好坏的阶段性定位。没有这个使用, 小组合作的学科学习和班级管理的有效整合是不可能实现的, 更不用说管理的自动化了。评价运用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过程性的, 每月一次。即每月将所有的评价结果分出名次来, 综合评价 (1-组员学业平均成绩、2-学业进步成绩、3-卫生量化总分、宿舍管理总分、4-课堂合作总分、5-秩序量化总分、6-班集体特别贡献奖励分) 名次靠前的小组可偕同本组成员随意挑选班内座次, 在各种展示场合优先展示, 用这种方式主要是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永不懈怠;第二个层面是期末性质的, 即每学期根据综合评价 (内容也是6各方面) 名次分配优秀指标 (假设学校分配给班内39个指标, 分配比例是8∶7∶5∶5∶4∶4∶3∶3) ;同时根据量化评出的优胜小组 (一般为前三名) 及优胜小组产生出来的优秀班委、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等 (约8名) , 这些先进个人和小组集体有资格在学期末家长会上为自己和个人赢得展示表现的机会, 这是学生最向往的。这样, 无论是过程性还是终结性使用, 每名学生大都能在提高学业的基础上享受到一种成就感, 极大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

虽然以上工作是细碎的, 但是, 学生通过这种有机结合的尝试, 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做事、学习的好习惯, 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班级管理基本实现了自动化, 课堂秩序条理, 班级氛围和谐融洽, 班主任工作轻松, 任课教师课堂授课任务达成度高, 学生的能力、智力、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学业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

摘要: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已经成为新时代教育的时尚, 通过小组合作, 完成课堂学习和日常班级管理的有机结合, 是打造这种教育时尚的很重要手段。而完成这种结合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评价, 通过五级学习和管理的评价, 将学生的自主与合作立于常规, 从而完成班级管理和学生学习的自动化和自主化, 提高了学生素质也成绩, 增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提升了学生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组合作,整合,评价,自动化

参考文献

[1]丁敏.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现代教育科学, 2010 (6) .

[2]方明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小组学习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 2011 (2) .

3.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 篇三

一、我校“1345”课堂模式下的合作小组建立

在新一轮课堂改革中,我校自2014年春季全面实施了“1345”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一个理念——学为中心;三个支撑——小组建设、学案导学、激活学生;四个关键词——评、学、点、讲;五个环节——问题导入、自学研讨、展示评价、检测反馈、反思梳理。其核心就是建立在合作学习小组基础之上,展开教育教学工作。针对我们班学习氛围不佳,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目标不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薄弱,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我对班级学生组建了分层合作学习小组,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活动实施以来,不但教学效果明显,而且在班级管理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从而使每个学生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我将全班五十四名学生分为九个小组,每小组六人。小组成员以学生的学习成绩、纪律、卫生等行为习惯为依据均衡搭配。选择学习能力强、有威信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座位安排上,按照优差生同排方式组合,便于学生在学习上互相督促、检查和指导,以期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效果。

二、组内分工,明确责任

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上的自我管理者。在小组学习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分工明确,每个人都有事做。小组长对本组全面负责,工作具体包括作业的收发、检查和信息反馈等。中游学生负责考核记录,并及时反馈学习信息,做出公正评价。这种组合内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了管理者,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并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不足。通过组内成员的互助,不断完善自我,从而使整个小组乃至整个班级都能不断的进步。

三、竞争激励,合作发展,促进班级全面发展

1.依照“1345”课堂模式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成绩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应充分利用导学案让所有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中,尽量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鼓励学困生多开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前进道路上,不再是被动接受。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人人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2.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小组合作与竞争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小组间展开争先创优竞赛,要求小组和小组不但要比学习而且要比遵守学校纪律、言行举止的得体、卫生习惯的养成、班级文化的建设等诸多方面。对于各小组完成情况,班主任和各小组都应有详细的纪录,以便在每周班会时在小组间开展评比,适时做出表扬、批评,让优者更优,不足者自省。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些活动,班级和班级之间进行评比,结合学校活动,我给各个小组分配了不同的任务,让各组之间通过分工与合作出色地完成任务。比如结合我校开展的以“五jing”(竟、静、净、敬、进)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我把打造班级文化的任务交给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各小组必须完成,看哪个组完成的质量高,这样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但出色地完成了老师分配的任务,而且班级文化建设在学校评比中也名列前茅。

四、实施小组合作取得的成绩

经过一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我觉得我们班的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明显进步: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实践者。这种意识的转变,依赖于小组合作学习机制的建立。尽管在实践过程中也曾出现种种波折、失误,但留给学生的更多的是学会了自我调控和管理,学会了自我思考,为以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

2.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增强了

通过合作小组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小组间的竞争,在竞争中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与他人相处、与他人交流,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3.班主任工作负担减轻了

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个个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主人翁意识的增强,提高了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也可以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腾出时间来更好地投入教育教学当中。

通过一年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虽然教育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如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个别学困生因基础太差或性格内向,还不能完全融入小组学习中;小组评价体系不够完善,不能准确地反映学习进步等。对于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探究这一机制的完善,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钟祝平.初中班级小组合作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04).

4.记我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篇四

摘 要:本文以笔者的教学经历为例,简要介绍小组合作学习的“快四步”措施。

关键词:合作学习;组内互管;小组竞争

上学期,我接手了我校五年级的一个班级。这个班级是全校公认的“烂班”――纪律差,学习差,加之面临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我又是一个非常“惰性”的语文教师,刚开始,我都有些怀疑,这样的班级用我这样的老师来带,能改变现状吗?能管理好吗?对于任教十几年的我是不服输的,于是我便从“管理”的“理”字出发,开始理清思路。一、制定制度导学习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首先,在开学的一两周里,我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家庭状况等各方面的情况,然后制定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常规制度,规范他们的学习及行为习惯,交给学生具体的做法,并形成文字制度,打印出来张贴于每个学生的课桌上,使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明确学习任务和掌握学习方法,把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上。

二、组内互管促习惯制定了班级学习制度,明确了学习任务,交给了学习方法以后,我将全班分为八个小组,每组八人,每组首先确定一个能起带头作用的组长,由组长一轮一轮挑选本组成员,然后教师给出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让小组内商议决定各个成员的职位,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胜任自己的职责。每个小组的八个职位和各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如下。

组长:全面负责监督本小组,具体组织语文学案学习及完成学案作业的监督。生字检查员:具体负责本组成员学习课文中生字及词语,监督生字及词语的勾画、认读、听写。朗读检查员:负责检查本组成员的课文朗读,要求每位成员在课前必须把课文朗读过去,不会读的,小组内集体帮助。背诵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背诵要求背诵的内容。练习册检查员:负责监督和检查本组成员练习册作业。课外积累检查员:负责督促本组成员课外积累的知识,每天积累一条,如好词佳句、名人名言,歇后语等。课堂发言记录员:记录课堂上负责管理小组的主动发言的人次。纪律督查员:负责督促本组的.纪律监督,包括课堂纪律还是课间的纪律。这样,在一个小组内,人人都有明确的任务,个个都有事做,且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都会有自信,自然,无论是学习还是纪律都会得到有效的管理。

三、小组竞争激励在小组间进行积分管理,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安排了小组内各个成员的具体工作以后,在小组内只能检查督促,不能让其检查记录本组的工作,因为本组检查本组的,不能形成竞争,只能小组间进行交换检查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形成竞争,才能激发出每个学生的学习动力。

因此,安排第一组具体检查记录第二组,第二组检查记录第三组,第三组检查记录第四组,第四组检查记录第五组,第五组检记录查第六组,第六组检查记录第七组,第七组检查记录第八组,第八组检查记录第一组,小组长记录一份,张贴教室墙上一份,并且要求随时提醒所检查的小组的小组长,告知其组内的完成情况,便于小组长全面督促。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按质按量完成的,要进行扣分,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小组长要通报给组内的各个成员,让扣分有据,并做好记录。平时的单元测试,老师只负责发放试卷,交换小组长的位置,进行交换监考,任何人都有权利监督,如有抄袭的,发现以后,当场公布,且成绩记0分,小组还要在纪律栏扣分,几乎每个学生成了老师的电子眼,这样就完全不需要老师监考,他们就能自觉遵守纪律,独立完成作业。

四、总结评比一个单元学习和考试完毕后必须总结评比一次,否以加强学生记忆。我班是这样总结评比的:开学初,将每个小组上学期的期末成绩的平均分作为第一单元学习的目标积分,以后每个单元以前面最高分作为目标,每个单元的学习积分算法是:将单元测试的平均成绩减去本小组在本单元各方面的扣分,即为本小组的学习积分。以上升积分的高低进行排名,奖励前四名的小组,每个成员都能得到一份小小的奖品;惩罚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方式是让每个成员登台亮相,在班级内念自己写的500字左右的检查书。如果最后一名的小组其总最后得分达到或超过了目标,也不用受到惩罚。这样,他们谁也不甘落后,都争先恐后地学习,不用老师提醒,小组内互帮互助的现象出现了。就这样,小组之间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被激发出来。

5.班级小组合作量化管理细则 篇五

[总则] 班级成员按一定要求组合并经适当调整分成若干组,以组为单位就学习、纪律、卫生、两操、各类竞赛以及其他等各项展开竞赛,组里成员采取捆绑式政策,整个组的总分上去了,才有资格被评为最佳。每组的月基础分为100分,各小组及成员依照规则进行分数的加减。各项由组长登记,班干部专项负责监督,一周结束后由班长统计,公布于班级墙上。由值周班干部在下周一的班会上进行小结,表扬做得好的小组与个人,对表现欠佳的提出要求及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学习方面

⒈上课认真思考, 积极举手发言,被老师叫到或表扬,每人次加1分。

⒉作业受表扬加1分。

⒊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每门每人次扣1分;作业做错讲评后不订正者扣1分。⒋抄作业每人次扣1分;制止他人抄作业者加2分。⒌考试作弊者扣5分,检举考试作弊者加5分。⒍每周按时完成作业的小组加5分。⒎上课打瞌睡,说话起哄者扣2分

⒏早自习和早读认真朗读,整组成员受老师表扬的每人次加2分 ⒐平时测验,单科前10名,每人次加2分,进步十名以上的加2分;期中,期末单科班级前三名加2分,总分班级前五名加5分,年级前10名、20、50分别加10分、8分、5分。⒑上课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作业扣2分。

二、纪律方面

⒈上课被老师点名批评,每人次扣2分;辱骂他人,每人次扣2分;打架同学各扣10分。⒉上课讲废话(班干部提醒三次)、随意走动、吵事、吃零食、传递纸条、做本堂课无关的事,每次扣2分,不服从管理还顶撞的扣小组5分。

⒊被评上文明寝室的,每人次加5分;寝室扣分时,责任人连带扣其2倍的分。

⒋未配戴校徽或佩带校徽不正确者,每人次扣1分;未经允许乱动他人物品每次扣1分。⒌上网玩游戏者扣5分;吸烟、喝酒、打牌者扣5分。

⒍故意损害公物要照价赔偿,且扣5分。

⒎在公共场所内教室内穿拖鞋者扣1分,指甲未剪者扣1分,不讲个人卫生的扣2分。⒏校园内踩草坪骑车者每人次扣2分。⒐就餐不遵守纪律者每人次扣2分。

⒑上课迟到一次,每人扣1分/早退一次扣2分/旷课一节每人次扣3分,请假一节扣1分。⒒课间追逐打闹者扣3分。

⒓携带不该带物品(如手机、小灵通、不健康的书刊等)扣2分。⒔校日平均是100分时,除当天违反纪律的每人加2分。⒕犯了错不承认错误还狡辩的,扣其2倍的违纪分,如主动承认错误除扣相关违纪的分值外还另外加1分/次,敢于检举违纪行为的加3分/次

三、卫生方面 ⒈值日生扫地时间为早读课前、午休前,晚自习前打扫卫生并倒好垃圾。未及时打扫,每次扣5分;被值周生扣分时,责任人连带扣其2倍的分。

⒉随意扔垃圾者所在小组每人次扣1分,小组范围内有垃圾的并不自觉打扫干净的每次扣2分。

⒊值日小组每周无扣分的,加5分。

⒋大扫除积极认真的并得到表扬的,每人次加2分。

四、两操

⒈认真做眼保健操,睁开眼睛者扣1分,责任人连带扣分。⒉出操排队动作要快,队伍要整齐,一切行动听指挥,动作缓慢拖拉者或不出操者扣1分,请假的扣0.5分。

⒊做广播操时,要精神饱满,懒散者扣1分,不动者扣2分。

五、竞赛活动

⒈体育比赛, 获校级奖加5分, 获县级奖加8分, 获市级奖加10分。⒉学科竟赛, 获校级奖加5分,获区级奖加8分, 获市级奖加10分。⒊受学校表扬的每人次加5分。⒋其它(比)竞赛,参照加分。

六、其他

⒈乐于助人,拾金不昧者加5分。⒉其他视具体情况而定。[奖惩方法]

1、每月结一次总分,各项评出前2名,给予表彰奖励。

6.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六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陈惠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7.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与反思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

我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查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实践

1.班级管理小组的组建。

(1)分组。

首先是座位的安排,这是小组合作管理的关键。我本着“公正公平”的原则和“一带一”的思想,即一名优秀生带一名差生,按学生的身高,同时兼顾性别、视力、特长等排座。然后以“座位就近原则”,把我班68人分成4大组,16个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小组长、大组长的选拔。

组长必须由该组品学兼优,有一定的领导力、组织力和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

2.管理形式和实践方法。

分为微观小组内部自我管理和宏观小组整体管理班级两种形式。

(1)微观小组内部自我管理。

根据班规班纪,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把纪律、卫生、课堂表现、课间表现、间操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具体地量化为可以操作的评分细则,制定了详细的竞赛小组管理办法。每一周由学习合作小组长从纪律、卫生、课堂表现、课间表现、间操表现、作业情况对组员进行评价。

(2)宏观小组整体管理班级。

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组化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因此,根据群体心理效应我采取了宏观小组班级整体管理的方法。

3.小组合作管理的奖惩方法。

每周五对小组得分进行总结,评选出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奖励。评比得分最高的小组则被评为“明星小组”,个人得分最高的被评为“优秀学生”,每周进步最大的学生被评为“进步小明星”。每个月末累计一次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选出6组优秀小组和十名优秀个人,利用校讯通通报家长表扬,并在班级的班级的公示栏展示。优秀小组和个人班集体都要给予物质奖励,人人为努力进步而“战”,促使小组间、成员间的竞争,激励学生们不断努力和进步。

二、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反思

实施小组合作管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加强了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班级的纪律和卫生有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们成了学习管理的主人,很多以前老师做的事他们自己都可以完成,这样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在小组合作管理中可以达到师生双赢的目的,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班主任必须及时总结和公布小组评分,否则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结果要做到透明化,否则学生会感到不公平,这不利于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班级。

2. 如何安排学困生和纪律表现不好的学生。实施小组合作管理班级后,随着学生积极性的上升,他们越发地注重评比的结果,这时对于“拖后腿”的学生他们会感到反感和排斥。学困生和纪律表现不好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们却是最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学困生的关系,加剧两极分化,会导致优生更优,差生更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有待于思考。

3.个别学生会特别关注得分,而影响到班级的纪律和学习。

8.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篇八

师:这篇文章我们昨天已经预习过了,下面请同学们四个一小组交流一下,《草船借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从故事中可以看出任务怎样的性格特点?

(学生四人一组讨论,教室里人声鼎沸)

(教师环绕一周回到讲台)

师:下面以抢答的形式检查合作学习的情况。

这其实不是真正的合作学习,而是放羊式学习,是一种“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假象。因为教师没有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没有灵活点拨、科学引导;没有适时调控、及时激励。教师自己没有参与到合作学习中,而是任其自由发展,好像把自己当成合作学习的“局外人”。其实不然,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安排。要让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有实效,教师以下几项工作不可忽略。

一、合理分组、明确分工

合作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组。分组好坏决定着合作学习的成败。一般人会认为,合作学习分组不就是上下两排学生作为一组吗?其实不是,教师要根据合作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组。专家盛群立教授指出:“合作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由于每个小组都是异质的,所以就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这就是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当然,农村小学一般班额都比较大,学生比较多,笔者在合作学习时分组的经验是:1.小组成员尽量要坐的彼此近点,靠拢一点,以便于讨论,共享资源。2.学生座次的安排要方便于教师巡视指导,且便于教师到达每个合作小组的座位边,与学生轻声交流。3.小组成员数要相同(一般是4人)。

当然,分组之后就是要明确学生的分工。这分工可以是教师对学生任务的分工,也可以是学生自己之间的分工。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给不同小组提出不同的任务,比如说,这四个小组讨论另一个问题,那四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学生之间也要进行一些任务分工,要明确“你干什么,我干什么,他干什么”,最后小组成员之间再来个整合,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二、灵活点拨,科学引导

当学生进入到合作学习的角色中的时候,此时的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是站在讲台上做自己的事情,袖手旁观?还是融入到学生中间去,积极参与呢?答案是明确的,我们教师应介入整个合作进程中去。其实合作学习的成功,与教师的灵活点拨和科学引导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虽然教师在课前做了精心的设计,但是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意外,如果这些意外不解决,会影响到合作学习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导。比如当学生对小组任务不明确时,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说明;讨论声音过大,教师要适时提醒;讨论偏离主题或“冷场”时,教师要灵活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恰当方法和途径,使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小组提前完成任务的,教师要检查他们完成的好坏,看他们是否真正完成了任务;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备用活动,帮助其他组完成任务或者可以自由活动,前提是不影響到别人。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还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认真倾听的习惯,先举手再发言的习惯。还会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合作方法,如先听同学发言,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我补充一点……”。在汇报交流时学会说“我们认为……”。

三、适时调控、及时激励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考虑时间的调控。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时间要求,告诉学生要有时间观念,利用好时间提高合作学习效率;教师还要掌握好时间长短。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时间要适当。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考虑任务的调控。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任务要求,但任务要求要与学生的主观体验相结合,要与学生的知识技能相结合,要与课文的文本内容相结合,要难易适中。

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发现开展顺利的小组要及时予以激励。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学生得到了激励,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的学生在小组中提高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养成合作的习惯,必将受益无穷。

9.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 篇九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个小组为宜,每组6—7人。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 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XX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实施方案(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元/人,二等奖:8元/人,三等奖:5元/人,进步奖5元/人,XX片前三名奖励100元/人,XX片前十名奖励50元/人)

XX市XX初级中学

上一篇:新生家长会讲话稿通用下一篇: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