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2024-10-23

学前教育发展建议(精选8篇)

1.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篇一

关于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2010年,国家和省先后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学前教育的重要地位得到前所未有的肯定和重视。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对学前教育也十分重视,特别是近两年政府投入明显加大,新建、扩建幼儿园的步伐明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明显加强。全市公办幼儿园(含集体办)316所,占73.5%,省、市级优质幼儿园317所,占73.7%,就读于公办幼儿园(含集体办)在园幼儿占84.6%,初步形成了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公办幼儿园为主、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的良好发展态势。市政府于2007年出台了《关于加强苏州市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中小学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意见》,2011年初又及时出台了《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我市现状提出了学前教育发展20条,明确了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各市(区)也先后制定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

贯彻落实意见,为全市学前教育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虽然我市学前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特别是入公办优质园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苏州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城乡一体化、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还很不适应,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当前我市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学前教育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全市每年新出生人口约9万人,其中一半以上是外来新生人口。据统计,2010年,苏州常住新生人口达44660人,外来新生人口则是49530人。2011年全市幼儿园招生数与2010年相比,增加了8569人,增长了14%,其中主要是外来新生人口,今后若干年这种情况仍将持续。新生人口增长给我市的学前教育带来了较大的压力,而且在入园需求上有向城镇集聚的趋势,使公办优质园更加供不应求,不少幼儿园班容量已大大超额,给教学管理带来一系列问题。由于3~6岁的学前教育学位已十分紧张,对接下来要推开的0~3岁早期教育,受场地条件的限制,更是困难重重。

(二)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政策支持滞后

学前教育必须坚持以公益性为导向、政府负责、教育部门主管、公办为主的原则,而依当前的体制,公办幼儿园包含了差额补贴的公办园和自收自支的集体办幼儿园两种情况,在体现公益性和普惠性的要求下,幼儿园的收费是限定 的,而随着幼儿园硬软件的改善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幼教年生均成本在不断提高,据反映大约为4000~10000元,这就使得原有的政府扶持水平已不能满足幼儿园运行的要求。而一些场地较小的自收自支幼儿园限于办学规模,已出现收支倒挂的情况,维持运转非常艰难。必须要研究出台并落实新的扶持机制,把政府负责、公益性、公办为主的原则落到实处。

(三)配套幼儿园建设问题突出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是解决幼儿入园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对此相关文件有明确的规定,但落实情况不够理想。一是规划的整体性、科学性不够,随着城区的扩大,住宅用地在不断向周边拓展,而相应的幼儿园等公用事业的规划没有及时跟上,等住宅一批批落成,已无地可用于幼儿园建设。特别是一些零星开发的住宅项目,单项总量不大,而周围连成一片,配套就成了大问题。部分商住楼名义开发项目,实质上有大量是住宅,却没有纳入相应的配套要求中。二是部分开发商受经济利益驱使,在建设中对已规划的幼儿园缩小面积、随意更改布局,造成新建的幼儿园建成时就硬件不达标。三是按政策规定,配套幼儿园是公共教育资源,属国有教育资产,应按属地移交当地政府承办幼儿园,目前无偿移交和归口管理还得不到落实。四是政府对开发商建设幼儿园的监管制约不够有力。特别是文件规定的教育部门在

设计和验收环节参与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缺乏硬性制约手段,政策规定难以落实。

(四)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诸多“瓶颈”

一是教师的编制偏紧。目前全市学前教育在编教师比例为53.5%,虽然为全省最高,在全国也名列前茅,但是与学前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相比仍然相差较大,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对幼儿园的核编数量仍然停留在80年代的水平。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公办园必须做到 “两教一保”,确保主要教职工进入事业编制。目前我市在编教师比例与政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无法适应幼儿园扩容、新建园对幼儿教师需求激增的要求。

二是教师的待遇偏低。由于编制紧缺,致使幼儿园教师队伍的身份比较复杂,报酬差距较大,普遍存在同工不同酬现象。2010年全市公办编制幼儿教师的年收入约为7万左右,公办中自收自支的集体编制的年收入约4~5万元,不在编的平均不到3万。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使部分幼儿园的师资队伍不稳定,制约了办园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幼教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三是教师的来源偏少。根据我市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拟新建(包括改扩建)幼儿园197所计算,每年至少需要增加500多名幼儿教师。我市幼儿园的专业保健保育员也十分缺乏,人员绝大部分来自非相关专业,许多保健保育

员仍没有相关资格证书。从全省来看,主要有南京、苏州、徐州3所幼儿师范学校培养幼儿教师,苏州幼师承担了目前我市主要的师资培养任务。该校总占地面积还不到70亩,其中校本部位于虎丘名胜区的塔影园占地面积仅为38亩,场地很小,由于受场地限制,学校不得不租借校园外的房子解决部分学生的住宿,安全隐患突出。办学条件明显不达标,制约了办学规模的扩大,每年毕业仅仅400人左右,其中本地生源只有200人左右,这必将对全市学前教育师资的补充带来严重影响,因此,苏州幼师易地新建,扩大办学规模已迫在眉睫。

(五)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管理存在缺位

在坚持公办为主的前提下,鼓励发展民办幼儿园是政策导向。但相应的扶持政策还没有能落实到位。一些收费较高的高档园,面临办学成本高、场地租金高等困难,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更多的收费低、条件差的幼儿园,办学水平差,师资薄弱,无法实现良性循环。更有不少无证幼儿园,以营利为目的,不仅质量差,而且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由于幼教供求矛盾的存在,有关部门面对这种状况管理上显得两难,要按文件在明年年底前全面清除无证园还任重道远。

二、推进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切实履行政府责任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

发展学前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一是发展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是苏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内容。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大力发展优质的学前教育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又是苏州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是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的题中之义。二是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是苏州教育现代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现代化要求个层次各门类的教育都要符合现代化的要求,我们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而且要不断完善国民教育体系,抓好学前教育这个开端,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养成、个性和创造意识。三是更好地发展学前教育是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的普遍要求,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内容,也是当前苏州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有没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关系到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满意、关系到社会稳定,同时也反映出各级政府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和能力。各级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省的有关精神和政策规定,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摆上重要位臵,切实履行责任,落实政策措施,努力抓紧抓好。

(二)科学规划,着力解决配套幼儿园问题

幼儿园建设是城市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配套幼儿园建设不到位是当前学前教育的突出问题。一是要加强规划的整体化、科学性和前瞻性,严格把好审批关,新开发项目不应再出现配套幼儿园建设不到位问题。二是要完善政策措施,落实幼儿园按照人口和小区分布合理规划布局,防止零星开发的住宅项目累积和商住楼开发项目造成的幼儿园配套不足问题。三是无论政府整体规划的幼儿园还是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都要落实由教育管理部门从设计开始介入的制度,确保建设符合规划和教学功能的要求。四是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要严格落实建设责任和建设后无偿移交给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必要时市政府可专门发文再次明确。五是对现在已经存在的由开发商出租的小区幼儿园要重新定位,明确产权归属,不能明确产权国有的,在出租竞标时须由教育管理部门提出建议价格,控制租金恶意炒高。

(三)抓好落实,发挥政府在学前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一是要理顺关系,为幼儿园自主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我市公办幼儿园有三种不同管理体制:即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幼儿园、机关(街道、妇联)主管的幼儿园,前两种由于有财政补贴机制、教育部门主管等因素,师资力量强、办园质量高,大多为优质名园。应强化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为主的机制,大力支持幼儿园的自主发展、主动发展。二是要切实解决公办教师编制问题。要根据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和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的公办园必须做到“两教一保”的要求,实事求是地重新核定编制数量,制定并落实每年的编制扩充计划,确保主要教职工进入事业编制,确保在编教师比例有较大的提高。

三是要研究出台新的财政扶持机制。公益性的学前教育的大发展必须依托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随着事业的发展、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群众需求的增长,原有的扶持水平和机制已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必须研究由各级财政分担的、新的、力度更大的扶持政策。建议:第一,市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象新建小学一样,对各区(特别是古城区)新建幼儿园项目,在建设资金上给予帮助。第二,尽快出台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财政补贴机制。目前,苏州工业园区已实行了相关的补贴政策,为各地提供了借鉴。有关部门要积极研究,尽快使之付诸实施。第三,努力解决幼儿教师待遇偏低、收入差距偏大问题。要通过纳入或参照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建立各级财政分担的补贴、奖励机制,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水平,缩小同一单位人员的收入差距,尤其是对公办幼儿园中的集体性质幼儿园要有力度更大的扶持措施,以提高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前教育的均衡化、特色化发展。

(四)多元发展,满足多样化需求

学前教育的发展不应由政府大包大揽,应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我市目前幼儿园的公民办比例比较合理,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公民办协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各级政府要在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上花更大力气。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民办幼教机构的准入和管理。对面向大众、收费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要实事求是制

定合格条件,使其适合相应人群的需求。对收费高的高端民办幼儿园,要鼓励错位发展,加强质量监管,使其不断提升办学理念、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帮助其创特色、树立品牌。要理顺早教管理体制,把好早教机构的准入关,并加强日常监管,防止某些机构以早教的名义,骗钱害人。二是要实行公民办一体化的管理,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实行民办幼儿园享有相应的财政补助机制和公用事业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奖励制度鼓励和扶持其发展;对租金偏高的幼儿园要协助其降低租金、减少运行成本,并适当给予减免;给予民办幼儿园在教研活动、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评比考核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待遇。三是要积极借鉴外地经验,探索由公办名园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园长、教师,实行名园输出管理,帮助其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

(五)大力培养,优化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是江苏省专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力量较强的专科学校,每年培养的学生因为质量高、需求量大而炙手可热。教育部提出的要加大学前教育大专院校建设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和群众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增加,使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加上“苏州市虎丘地区综合改造工程”已经启动,明确幼师现址列入古迹保护开发范围。市政府要加大力度,加强协调,按

300~500亩的高等专科学校办学标准和3000~5000学生数的办学规模,易地新建,并乘势而上,争取办成独立大专院校。这样幼师可以培养更多的优质幼儿师资,增设苏州紧缺的相关专业,并更好承担起全市学前教育在职培训、教育研究等任务,为我市学前教育师资补充和提高质量提供保障。

(六)提升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

质量是学前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是幼儿园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定要以《学前教育发展纲要》和《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幼儿园办园目标、园本课程建设、幼儿园一日活动、环境构建等方面进行理念上的引导、实践上的指导、评价上的跟进,坚持突出游戏化、活动化,坚决抵制小学化倾向,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建构起一个科学的、分层的、凸显个性发展的园本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和课堂教学体系。

2.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篇二

一、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

江苏是我国第一个建立地方幼儿教育法规的省份, 这意味着依法兴教的意识在江苏已经萌生, 江苏在依法兴教的征程上具有领先优势。如何使立法领先优势转化成事业发展的优势, 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 必须继续弘扬依法兴教的精神, 使之成为江苏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已经颁布20多年, 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背景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发展幼儿教育的基础更加坚实, 国家有关的上位规章也已经颁布, 公众的基本诉求、各种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各项官方的法律关系也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改变。因此, 从江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出发, 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种的基本诉求出发, 本着科学、合理和合法的原则, 完善《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 是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江苏幼儿教育必须关注的问题。

完善《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 有利于理顺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及相应的法律关系, 有利于将幼儿教育放置在地方立法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宏大视野之中, 避免教育行政部门单打独斗和低效奔波;使发展幼儿教育真正成为代表江苏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人大和政府的责任, 而不只是职能部门的责任;避免职能部门的执行权被公众视作决策权, 让真正的决策主体来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只有完善《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 才能在更高层次上形成良好和稳定的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确保幼儿教育的投入法规化、制度化, 确保政府各部门真正各司其职, 共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确保幼儿教育的管理真正纳入整个政府的视野, 真正落实国务院1987年就提出的多部门协调共管的期望。

完善《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是一项艰巨的工作, 其基本前提是研究国家上位规章和相关政策, 同时, 切实把握江苏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 切实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儿教育的基本诉求, 切实把握政府、公众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基本利益关系, 切实把握政府职能与公众义务之间的现实关系, 切实把握发展幼儿教育的规律。只有这样, 《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才能真正反映江苏发展幼儿教育的特色, 指导江苏幼儿教育的实践, 引领江苏幼儿教育在未来十年中的新跨越。

二、建立分层发展的机制

江苏是一个社会经济发达不均衡的省份, 苏南、苏中及苏北的三级梯度发展是一个基本的事实。随着国家沿海发展战略的实施, 苏中、苏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发展, 但要在短期内完全改变三个区域的发展差异是不可能和不现实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的发展, 江苏学前教育的发展, 也明显地呈现三级梯度, 无论是幼儿园的硬件还是软件, 甚至主要抚养人的教育意识, 苏南、苏中及苏北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江苏的学前教育发展除了存在苏南、苏中及苏北的地区差异外, 还存在城乡之间、本地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子女之间、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的差别。虽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城乡之间的差异正在不断缩小, 尤其是苏南, 硬件的城乡倒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从全省的情况看, 城乡差异还会在一定的时期里存在着。在苏南的很多地区, 已经十分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园问题, 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 努力吸收外来务工子女入园。如常熟市有的乡镇政府投入数千万元兴建幼儿园, 接纳的幼儿80%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但从全省的情况来看, 并非所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园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并非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均能进入政府举办的高质量的幼儿园, 民办的、质量相对较差的幼儿园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居多。由此也引出了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的差异和不平衡。很显然, 政府举办的幼儿园质量相对较高, 其他主体举办的幼儿园质量相对较差。

未来十年, 如何促进江苏学前教育的发展, 应该有很多的思路和举措。分层发展是必然的选择。应该说, 政府已经注意到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 近年来政府的大量投入就是力图缩小这种不平衡。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尝试。我们认为, 发展江苏学前教育必须将省政府的扶持性发展和主要依靠基层政府的鼓励性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对苏中、苏北的扶持性发展, 需要在评估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 从硬件扶持走向软件扶持, 从给予性扶持走向政策性扶持。使苏中、苏北的学前教育在硬件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 师资、课程也得到新的发展, 使学前教育阶段的教师尤其是农村的教师在政策上真正感受教师的待遇、利益和尊严。其中, 苏中和苏北的差异也是显著的,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必须深入研究和分析。

苏南学前教育的发展, 应该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实现新的飞跃。切实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充分利用基层财政的力量, 加快学前教育的软件建设。苏南幼儿园的硬件不亚于欧美发达国家, 有些地方的幼儿园设施可称是世界一流的。但幼儿园的教师队伍、课程体系及活动结构与先进的硬件相比显得不匹配, 不协调。因此, 必须改变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方向。在基本完成了硬件建设之后, 政府的责任不是终结了, 而是要关注软件建设,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造就一流的学前教育。

同时, 我们认为, 省政府应通过适当的资助等形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展学前免费教育的尝试。作为国家行为和强迫行为的义务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暂时还没有实现的可能, 学前义务教育也不适合在个别地方尝试。但免费教育作为福利社会和文明社会的标志, 完全可以在一些地方进行试点。省政府应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尝试, 总结经验, 逐步推广, 为江苏学前免费教育的最终实现开辟道路。在我国, 已经有地级市通过人大决议宣布实施学前三年免费教育, 在江苏, 无论是县级市还是地级市, 开展学前免费教育的试点是应该有可能的。

三、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

发展学前教育, 核心的是建立学前教育的投入机制和投入体系。但仅有投入机制和投入体系还不能真正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 稳定的法规和政策体系是确保学前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 在考虑学前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必须考虑如何建立学前教育的政策体系。必须像关注学前教育的科学研究一样关注学前教育的政策研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政策体系。我们认为, 当前最为核心的政策包括:

学前教育机构准入政策。应该在新的《江苏省幼儿教育暂行条例》的基础上, 制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准入细则。切实增强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行为的法律约束力和法律保护力, 切实避免对违法机构取缔依据不足或取缔不力的现象, 进而避免非法学前教育机构带来的安全事故频发和违背学前教育规律的现象滋生。

学前教育教师准入政策。学前教育是一项专门性的科学, 不是任何人都能胜任幼儿园工作。很多改行到幼儿园从事教育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已经深深体会到, 做好幼儿园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因此必须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准入管理, 除了关注幼儿教师的教师资格外, 还应关注专业准入。学前教育准入能确保教师真正拥有保护和促进幼儿身体和精神成长的态度、知识和能力。在坚持教师准入的前提下, 全面落实学前教育阶段教师的待遇, 使广大教师真正安心、舒心、有尊严、创造性地投入学前教育工作。

新增学前教育机构的资源整合政策。像整个教育系统一样, 优质资源的不足也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很重大的问题。近年来, 由此引发的矛盾变得越来越明显, 有些地方甚至已经转化为社会矛盾。政府应该在切实关注群众利益和诉求的基础上, 通过政策的调控, 将新增的学前教育资源进行优质化改造或培育, 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 减少公众不满和社会矛盾。如政府全面接管小区配套幼儿园和所有在教育用地上建设的幼儿园, 通过合法和合理的方式, 进行优质化培育。在当前的发展背景下, 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必须依靠政府的作为。

学前教育成本核算和扶持政策。学前教育阶段的学费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 “幼儿园学费贵过大学”之类的评论已经出现好几年了。其实, 学费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 是政府和家长如何分摊的问题, 一方多掏了, 另一方就必然少掏了;一方没有掏, 另一方就全掏。民办的幼儿园就是学费完全由家长来承担的。幼儿园收费该是多少, 一要看政府承担了多少, 二要看幼儿园的办学成本。如果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没有比公办幼儿园高, 那意味着它的办学成本低, 有可能硬件设施和师资都比公办幼儿园差。如果民办幼儿园开了天价, 一年要十万、八万的, 要么说明它的投入大, 成本高, 要么说明举办者追求高收益。但我国的法规明确规定幼儿园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如何核算幼儿园的成本?如何根据成本给予适当的政府支持, 以确保学前教育机构的基准质量?如何根据成本核算规范暴利性幼儿园?这就必须研究成本核算方法和对薄弱幼儿园预警和扶持的政策。

3.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篇三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困境;突破研究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基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甚至采取改制等方式一卖了之,影响了基层学前教育的速度和质量,与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迫切要求、与社会发展形势对学前教育的任务格格不入。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学前教育历史欠账

近二十年对农村基层学前教育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艰难时期,学前教育并没有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样得到大力的财政支持,相反却靠着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艰难前行。各地虽然也办出了一些好的优质幼儿园,但是整个面上是不均衡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偏下的。在这一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的短板是导致学期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有所倾向、有所加快来弥补学期教育过去的历史欠账。县一级政府应当承担起学期教育投入的主要义务,并积极向省市财政争取资金扶持,将各地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整个学前教育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教育中长期目标,并且要求乡镇一级配套土地、水电、交通等,所需投入也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以财政的大投入实现教育的大提速。

二、抓好重点园的建设,发挥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率先打造一批硬件设施好、软件齐备、师资队伍建设较强、办园质量较好的重点幼儿园,以这些重点幼儿园为示范,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实现区域范围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抓好县级层面重点幼儿园的建设,以这些幼儿园为龙头分别辐射不同的区域,形成龙头化集团办学的格局,以一拖几的方式带动镇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要在镇区幼儿园中选树一批区域重点园,带动更多的一般幼儿园的发展。建设重点幼儿园除了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将这些重点园的优势、办学经验特长与其他幼儿园联系起来,要通过以奖代补、捆绑考核等形式,激发这些重点园的积极性,使其在整个面上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一般幼儿园的齐头并进发展。

三、深入贯彻课改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始终将课改理念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纲领。平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文件精神,把握其精髓,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改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力度。各幼儿园应当将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办园工作始终,首先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既要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情感与思想教育,让孩子们知识面开阔、动手能力增强,而且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蒙教育,懂得尊敬长辈、热爱祖国、与人友好相处等等,这些方面是学前教育阶段促进幼儿素质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级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同时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各地要将教学手段的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展示教学信息,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学前教育还应当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感悟美丽的田园风光,参观了解感悟生活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层各级幼儿园都要重视将课改理念的贯彻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综合着力为广大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强化教师队伍培养,锻造一支优质学前师资

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正值学前教育恢复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有知识、能力强、懂业务、肯奉献的幼儿教师,从地方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再到幼儿园自身,要共同着力培养优质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大专以上层次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加大招生培养力度,分年度有序的补充到基层学前教育行列。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幼儿办学机构强化在职师资的培训,通过严格把关职业门槛、强化履职能力测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既要求他们知识面丰富,而且琴棋书画等技能精通,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熟练的与孩子与家长与社会沟通等等,通过这样的途径提高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另外,还要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师资队伍的流动激发活力、提升素质。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从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到学前教育单位自身,都要积极思考探索,充分聚合资源走出一条更加科学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05)

[2]刘占兰.学前教育必须保持教育性和公益性[J].教育研究,2009(05)

4.促进农村教育发展的建议 篇四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农村教育在“三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继续探索农村教育发展的社会政策和条件支持,加快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涉及到管理体制、课程教材、经费投入、教学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问题,但最根本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变革和政策导向的转变。

1.继续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端正农村教育的服务方向,提高“为农服务”的自觉性

农村教育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应当为谁服务?这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村教育就不能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城市中心”价值取向弱化了农村教育“为农服务”的功能,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我国新世纪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农村教育应牢固确立为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一方面要普遍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培养大批的农村适用人才,为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

2.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以县为主”主要是指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而不是投入体制,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责任。教育属于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农村基础教育更是一种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将农村基础教育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畴并优先予以保证。目前,我国正处于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转型的时期,优先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加大中央、省市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不仅有利于稳定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而且有利于基础教育在更大范围和更大区域内均衡发展。

3.积极探索农村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

课程作为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从一定意义上说,要转变农村教育城市化的取向,关键在于加强农村教育的课程和教材建设。农村教育的课程开发与教

材建设问题既是困扰农村教育健康发展的难点,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与农村职业教育结合的难点。2003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教科书的编写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农村教育课程的开发要适应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从实际出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尤其要关注农村并结合现代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把现代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和管理等内容纳入到农村课程体系中来,发挥农村学校课程传播农业科技文化知识和实用技术的作用。种植、养殖、园林花卉、农产品加工、温室栽培、机电维修、市场营销、美容理发、烹饪、驾驶、建筑、家政、农业环保、美术摄影、农业经营管理等,都可以而且应当成为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农村学校的课程和教材建设要遵循义务教育的基础性、全面性,同时结合农村教育的多样性、适应性和实用性,把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加快培养和造就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新型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4.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优化农村教育结构,逐步建立具有农村地方特色的教育体系

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开发农村人

力资源的有效途径。针对我国农业人口素质普遍偏低的状况,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强对农民实用技术的教育与培训,把教育教学同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尽快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政府应当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继续改善农村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重点扶持农业类专业的建设。要不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积极推广实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非农业就业必需技能的培养,通过多种形式为农民在农业生产和非农业转移两个方面创造有利条件。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本身也要逐步提升办学水平、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农村职业教育既要为当地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又要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职业分流的需要。总之,要努力促进基础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相融合,逐步实现农村教育的一体化。

5.坚持把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摆在突出位置,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待遇,在广大农村,教师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且具有吸引力的职业。但与此同时,教师队伍素质和整体水平不高已成为当前突出的问题。必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具体而言,要做到:继续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

社会地位;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建立教师职业准入机制;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支教工作;继续做好东、西部地区和城乡之间的教师对口支援工作。

5.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篇五

近年来各地区学前教育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弥补历史欠账,着眼发展需求,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学前教育成为了时代所需。各地区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抓好一批优质的示范园建设,不折不扣贯彻新课程理念,强化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共同着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走出困境,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各地基层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许多地区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甚至采取改制等方式一卖了之,影响了基层学前教育的速度和质量,与广大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迫切要求、与社会发展形势对学前教育的任务格格不入。近年来学前教育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发展也迈入了快车道,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更好地实现发展瓶颈的有效突破,是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主要针对这一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一、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弥补学前教育历史欠账

近二十年对农村基层学前教育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发展的艰难时期,学前教育并没有像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样得到大力的财政支持,相反却靠着社会力量多元化投入艰难前行。各地虽然也办出了一些好的优质幼儿园,但是整个面上是不均衡的,整体发展水平是偏下的。在这一过程中,各级财政投入的短板是导致学期教育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在当前各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下,地方政府应当不断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有所倾向、有所加快来弥补学期教育过去的历史欠账。县一级政府应当承担起学期教育投入的主要义务,并积极向省市财政争取资金扶持,将各地公办幼儿园建设以及整个学前教育投入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纳入教育中长期目标,并且要求乡镇一级配套土地、水电、交通等,所需投入也安排相应的财政投入,共同促进学前教育向前发展,以财政的大投入实现教育的大提速。

二、抓好重点园的建设,发挥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必须要率先打造一批硬件设施好、软件齐备、师资队伍建设较强、办园质量较好的重点幼儿园,以这些重点幼儿园为示范,辐射和带动周边地区的幼儿园,实现区域范围内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在这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抓好县级层面重点幼儿园的建设,以这些幼儿园为龙头分别辐射不同的区域,形成龙头化集团办学的格局,以一拖几的方式带动镇区幼儿园的发展。同时,要在镇区幼儿园中选树一批区域重点园,带动更多的一般幼儿园的发展。建设重点幼儿园除了加大政策和资金倾斜力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制度建设,将这些重点园的优势、办学经验特长与其他幼儿园联系起来,要通过以奖代补、捆绑考核等形式,激发这些重点园的积极性,使其在整个面上学前教育的发展中更好的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促进一般幼儿园的齐头并进发展。

三、深入贯彻课改理念,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幼儿园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都要始终将课改理念作为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总方向和总纲领。平时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的文件精神,把握其精髓,联系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改在学前教育阶段的贯彻落实力度。各幼儿园应当将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办园工作始终,首先要着眼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既要让他们学到一些知识,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能力,更要重视情感与思想教育,让孩子们知识面开阔、动手能力增强,而且受到良好的思想启蒙教育,懂得尊敬长辈、热爱祖国、与人友好相处等等,这些方面是学前教育阶段促进幼儿素质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各级幼儿园要将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作为重要的目标追求,同时在学前教育工作中,各地要将教学手段的提升作为重要抓手,大力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更好的展示教学信息,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学前教育还应当在拓展教学空间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带领幼儿走出校门,走进大自然感悟美丽的田园风光,参观了解感悟生活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贯彻落实课改理念,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层各级幼儿园都要重视将课改理念的贯彻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结合起来,综合着力为广大幼儿营造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强化教师队伍培养,锻造一支优质学前师资

教育工作关键在于人的因素,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当前正值学前教育恢复性发展的关键时期,急需一大批有知识、能力强、懂业务、肯奉献的幼儿教师,从地方政府到教育主管部门再到幼儿园自身,要共同着力培养优质师资队伍。首先,地方教育部门要制定中长期规划,加大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力度。可以采取联合培养、定向培养等方式,与大专以上层次师范院校建立合作办学关系,加大招生培养力度,分年度有序的补充到基层学前教育行列。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联合幼儿办学机构强化在职师资的培训,通过严格把关职业门槛、强化履职能力测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履职能力。既要求他们知识面丰富,而且琴棋书画等技能精通,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够熟练的与孩子与家长与社会沟通等等,通过这样的途径提高现有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另外,还要在区域范围内建立能进能出的优胜劣汰机制,以师资队伍的流动激发活力、提升素质。

6.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重要性思考建议 篇六

一、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这一切归根结底依靠的是教育培养的高素质科技人员和广大劳动者。正如邓小平所言:“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的发展。”随着新世纪知识经济的兴起,教育对人类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生产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比物质生产力显得更为重要。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影响社会变革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力量和重要支撑。基础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是社会进步的保障,其均衡发展对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既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更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更为重要的是公民依法享有基本人权的问题。就是要切实保障公民受教育的公平权利,使每个公民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以便为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然而,由于各地经济社会文化的长期不平衡发展,加上义务教育办学和管理体制的地方化,以及某些政策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基础教育领域的非均衡发展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二、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表现在:从空间结构看,反映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具有不同经济背景的家庭之间,具有不同学习潜质的学生之间所得到的教育资源以及所受到的教育对待的差异的存在与扩大;从时间进程看,表现在学生接受教育的起点、过程和结果方面。

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原因:教育资源供给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我国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两个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从教育供给的角度看,我国是一个具有超大规模教育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教育供给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教育资源供给的总量性短缺将长期存在;而从教育资源配置的角度看,长期以来,我国的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在基础教育资源配置上存在着明显的失衡现象。

据2003年9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对中国教育状况的考察,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而且政府的教育经费预算只占实际支出之教育总经费的 53%,剩下的47%则要求家长或其他来源去填补。另据《世界银行发展报告》,我国的教育经费占政府预算在94年降到了2%以下,在世界151个国家中,名列第149位。全国仍有1/4的县没有普及小学教育,中学升学率只有10%。全国平均中学升学率只有44%,也就是说,全国有56%的孩子没有读到中学,全国大学升学率不到2%。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在本世纪末达到4%的战略发展目标(基于国际标准提出的)。国家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持续增加财政性教育投入,然而到2004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2.79%,仍然没有达到4%的目标。

教育政策失当也是造成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投入的大致格局是:中央和省级的教育投入主要用于高等教育,而基础教育投入的职责基本上由基层政府承担,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县乡政府承担。中央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只承担补助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责任。造成基础教育资金严重匮乏。

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

(一)以政府为主导保障充足的经费,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有充足的经费,与我国毗邻的日本、韩国,是二战后经济崛起的两个典型,其政府非常重视教育投资,其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义务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财政负担,其中包括由国家财政直接出资部分和地方财政中以转移支付形式分担的部分构成。最近10年,日本的教育经费在整个国家预算中一直占有8.3%—9.1%的比例。据统计,1998日本国库直接负担的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预算的8.74%,而地方教育经费在地方财政预算中占有20.12%的较高比例。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日本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拨款比例有很大不同:学校采取了按家长收入情况收取费用的方式,即高收入家庭须缴纳较高的学费,低收入家庭,缴纳较低的学费,经济困难的家庭,可申请减免费。这也体现出一种教育平等的精神。

7.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篇七

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教学资源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的电教设施设备,但都集中在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中学和偏远小学来说,只是奢望。从学校建设来看,即使有点钱也大都花在盖教学楼和教职工宿舍这些基础设施上,解决近几年的学生入学高峰问题,而花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很少。由此可见,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3. 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达到专业水平

目前仍然有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很多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是其他任课教师或学校班子成员、后勤人员兼职的,没有学习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只是接受过一些电脑基本知识的培训,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很低。

4. 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

信息技术教育装备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中普遍存在。学校领导在对外汇报工作或是总结时总是说学校添置的硬件设备有多少多少,而软件和资源却只字不提。原因很简单:认识没到位。至于开发校本资源来说,那更是存在着一无资金,二缺人手,三没技术的困难。

二、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面普及,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要更好、更快地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路

首先,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学校领导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率,而且还能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为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激励政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氛围。

2. 争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比如,要建一间真正的多媒体教室得花十几万元,这对于经济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是不敢想的。我们就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早年给各校配置的VCD机、投影仪、电视机和音箱等设备,购置一台电脑,再买一块带输出端口的显卡,将这些设施配置到普通教室中,就成了一间简易的多媒体教室。整套配置下来花不了多少钱。我们自己买网线、交换机,自己布线,几千元钱就可以建成学校的小型局域网,这样就节约了许多资金。另外,还要积极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投资,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高低,是农村中小学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吸纳专业知识人才到农村学校。同时,必须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培训,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优中给信息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待遇。还要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校长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 加强教学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由于“教无定法”,新课改提倡课程整合,但是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各学科教师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让信息技术教师配合相应的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早就过时了,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制订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促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教育关系到科技发展、全民发展,乃至国家振兴。目前,我国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才能推动我国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使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摘要:<正>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教学资源缺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白

参考文献

8.学前教育发展建议 篇八

关键词:高职动画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产教结合

0 引言

近些年来,中国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使了文化消费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动画作为文化产品的一个类型,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也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作为经济与文化大省,动画产业的发展自然异常迅猛。因此,需要大量的动画人才参与到这样一个大的产业里面来,院校就担负起了人才培养的重任。除了一些本科院校纷纷建立了影视动画专业,很多高职院校也同样成立了动画专业,开始了动画人才的培养,为整个动画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1 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

1.1 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

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对于影视动画专业的招生情况来看,刚入学的学生普遍没有很强的美术基础,需要入学后对其进行美术基本功的大力培养,才能继续进行动画专业技能的教学。因此,在教学中可能需要投入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教学,以保证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这个特点可以看出,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技能型人才,才是院校办学的根本目的,而高层次的创作人才,可能需要高等院校来进行培养了。

除此之外,动画专业学习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高职五年的学习时间,对于帮助学生去学好一门技术,一门手艺,发挥其个人能动性,并培养出优秀的技术人才而言完全足够。但这也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避免盲目教学和教学分离的模式。

因此,根据五年制教育的特点,我们完全具备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动画专业技能人才,五年制也适合我们的动画教学。问题就在于我们如何在五年时间内进行合理的教学,去培养人才。

1.2 江苏高职动画教育的现状

(1)各个院校的专业教学设施不完善。整个高职院校开始动画专业教学也就短短七八年时间,而大部分专业院校开设这个专业的时间也许才三四年,有的也许是刚刚开设这个专业。院校里的专业教学设备相对欠缺,部分院校开设动画专业没有画室,或者没有拷贝室,教师仍然是在教室里进行专业授课,或者一些院校专业机房数量不足,无法充分的开展专业技能教学,更少有学校能够配备完全和行业接轨的生产设备。因此,这样的教学硬件基础对专业技能教学将会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

(2)专业师资缺乏。好的师资队伍是专业教学的保障。而纵观江苏众多开设动画专业的职业院校,参与到专业教学的所有教师中,从动画专业毕业的专业教师的比例非常小,很多院校在开设动画专业时尚无专业的动画专业教师,临时抽调美术专业,平面设计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组成动画专业教学团队,还有的院校教师数量不足,一个专业教师要承担多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不管这个教师在这个方面是不是能够胜任,大家在摸索中前进,教师的工作量很大,这无疑不能保证专业教学的质量。此外,由于条件有限,在专门的行业企业中聘请动画技术骨干到学校进行专业教学,使学校的专业教学与行业能够紧密联系的可能性更是极小的。因此,现有的专业师资基础不但不能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还会使专业教学越来越脱离市场,脱离行业需求,对人才的就业带来巨大的隐患。

(3)专业教学与行业衔接不紧密。从动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可以看出目前动画专业教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都改行进入其他行业。也许人各有志是一方面的因素,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动画专业教学脱离了行业,学生在院校里面学习到的技能比较欠缺,或者不对口的因素。动画公司的负责人经常感叹招不到好的动画师,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却因为不能胜任公司的技能要求而被迫转行,这是院校需要承担的责任。院校教学有其本身的欠缺,专业教师需要兼顾许多管理方面的工作,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教学中,专业教师不能时时刻刻与行业紧密联系,导致专业教学与行业脱轨。我们的教学是为行业输送人才,脱节的教育如何能够承担起行业的人才培养的重任。

(4)专业办学得不到有效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专业办学其实不只是有教学场所,有优秀的专业教师那么简单,为了使专业教学与行业接轨,不但要引进专业骨干做老师,还要不断开展校企合作。但校企合作是一项建立在学校与企业实际情况下成立的合作关系,必须有强有力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才能长期持续发展,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只满足于有校企合作形式的存在,并不做长期深入的拓展与规划,更谈不上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团队构架。因此,校企合作也往往只能惠及极少数人,不能让大部分学生真正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中来,更不能真正实现产教结合。因此,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与行业脱轨,不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 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对高职动画教育的特点和现状分析,发现目前高职动画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求促使高职动画教育持续科学地发展。

2.1 明确动画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绝对不是盲目的培养,而是需要合理的定位。只有明确了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比较有针对性的培养,才不至于出现什么都只会一些,但什么都不能胜任的尴尬局面。动画行业岗位很多,不同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也不同,必须在充分认识学生自身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定位,将时间用在几个核心技能的培养上,比如原动画的制作能力,动画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学生适合面向中低端的动画制作与生产,参与到三维动画制作中的角色建模,材质贴图等。要将学生定位到一些技能性较强,但难度又不是非常大,对创意与艺术能力要求不高的一些岗位上来。有了合理的定位,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更好地对口到相应的岗位上去,而要真正避免大而全的教学模式。有了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被提高,专业教学也就找到了重点,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进行重点学习,重点提高。

2.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教学的实施者,是专业教学的基本保障。好的师资队伍在专业教学中能发挥出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现实中很多院校师资队伍无论是在人数还是在团队结构上都还欠合理。因此,这无疑是动画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重点。首先,要对外引进优秀专业教师,来充实教师队伍。其次,要对内积极培养骨干专业教师,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行业进行顶岗工作,积累一线工作经验,学习先进的操作技能,然后反馈到教学中,能够让学生学习到行业的先进技能。最后,还要不断聘请行业优秀的技术骨干到学校来任课。这三种形式有机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合理有效的开展专业教学。在师资队伍的结构上也要不断优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新教师,外聘教师之间的结构要合理,不能偏重一头。

2.3 建立校企合作是动画教学的根本也是唯一出路

很多院校认为,有了好的实验场所,有了好的教师,就能够培养好的动画人才了。其实并不见得。有了场所,有了设备,有了教师,还需要有一套合理的校企合作机制,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开展教学,产学一体,才是职业教学的根本模式。而现实中,所有院校离这样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校企合作不光光是与动画企业产生联系那么简单,需要结合学校与企业的现实因素制定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要寻找到适合校企合作开展的项目,并安排合理的场所进行项目的生产,安排教师团队进行生产、指导与管理。最好是能够安排独立的脱离教学的专业团队来开展校企合作项目,从而能够避免一个人双肩挑而出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这样不仅能够保证校企合作项目顺利稳定地开展,还能够保证专业教学与项目生产进行有机结合,阶段性递进,逐步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合作项目的生产教学中来,真正形成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也只有这样学生在生产中才能真正学到一手的专业技能,完全和行业接轨,毕业后也不需要在通过行业进行培训或者至少是过渡期很短。这样的人才企业才能很好地接受,从而在招生、教学、就业中形成良性循环。

2.4 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提供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为了形成高效的校企合作体制,学校决策层要能够制定相对成熟的运作机制,有相对稳定的政策来保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转。要建立一个项目运作与管理的团队,一能进行项目生产,二能进行项目管理,还要能够有一定的业务拓展能力,通过阶段性的发展达到自我良性运转,或者能够形成盈利,这樣才能积极的刺激校企合作不断发展,带动良性的发展,从而在发展壮大后能够吸纳所有的学生融入这个产教结合的教学体系。

因此,发展校企合作是刻不容缓的一件事,在发展校企合作的同时,学校不断调整战略,调整院校的专业建设规划,教学体系的不断进化完善,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运转的体系,将整个专业的教学都融入校企合作的大项目中,才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行业生产,才能够让院校的教学真正符合市场,培养出市场需求的人。

参考文献:

[1] 贾亮.动画艺术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2] 金铺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 秦明亮.动画造型与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 常东东,王淼.浅析普通高等院校动漫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美术教育研究,2012(14).

[5] 王建凤.中职动漫课程教学探讨[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3(08).

[6] 张峰玮,鲁璐.高职动漫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7] 谢卿.职业院校动漫专业的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2).

上一篇:组织中的圈子分析——组织内部关系结构比较研究下一篇:做手持环保剑的小卫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