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培养方案

2024-10-01

名师培养方案(精选8篇)

1.名师培养方案 篇一

遵义县平正民族小学

关于开展“拜名师 学名师 成名师” 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及《遵义县教育局关于开展以“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为主题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教师要结合自身现状,选定学赶对象,制定发展计划全力比学赶,逐步成长为名师、名校长。结合我校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职业发展中获取成功的幸福感。因此提高师德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强化培养,激活教师成长的潜能。以师德高尚、教学理念先进、授课技艺精湛、业绩突出的名师标准为奋斗目标。

二、活动目标任务

以学校为主阵地、以校长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探索教师发展成长模式。发挥教师特长,通过向名师学习、成果汇报、经验总结,全面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一)多种途径拜名师。全乡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找准定位,紧盯发展。采取向本校优秀教师当面拜、向全国教学名家网上拜、向县内外教学名师跟岗拜等形式,选定学习和赶超对象。学校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主动为教师牵线搭桥,寻找名师。学校骨干教师,教学能手要主动承担传帮带的作用,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中心学校将把帮扶情况作为县级骨干教师、名师评选和晋升职称的重要依据。

(二)全力以赴学名师。选定好名师对象后要主动学,通过研读教学专著、现场听课、看视频、听讲座等渠道,学习名家的教学理念、专业素养。根据学习计划,采取网络学、跟岗学、外出培训等方式,学习名家的教学方法、授课艺术水平。借鉴好方法好风格上好模拟课、汇报课,撰写教学反思总经验,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校要结合名师、名校长工程、教师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后备人才库,多途径培养教师。学校将大力开展各学科赛课、班主任交流活动,对比中找“短板”和不足,比学习、比技能、比奉献,逐步成长。

(三)具体措施1.实施“教师结对结亲帮扶工程”,借助课堂研讨,通过结对结亲、骨干引领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业务发展。一年基本进入角色,二年站稳讲台,三年形成特色,四年以后步入我骨干教师行列。2.依托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力争在二至三年内成为学科带头人。3.成立名师工作室,启动“名师成长工程”,以点带面,激励骨干教师职业研讨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争在三、四年内成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能手和校级名师、乡级名师。

三、实施步骤

以时间节点分期考核。2015年5月——2016年5月为第一期,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5年4月)。根据市、县教育局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精心研究制定《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召开动员会,并通过活动宣传,让全体教师明确活动的意义。要求全体教师选定导师、制定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5年5月——2016年4月)。中心学校将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名师名校长工程、跟岗培训和挂职锻炼等,拟定计划方案,同时要求各校园同一标准制定教师个人成长档案。教师做到有成长计划、学习有记录、有体会、反思和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推广(2016年5月)。认真总结一年工作经验与做法,找到不足,形成书面材料。典型案例和成果选送推广,不断将“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活动持续深入开展下去,持续搞好传帮带工作。

四、活动要求

(一)成立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加强教师成长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刘青林为组长,支部书记吴朝飞、副校长潘燚为副组长,各业务主任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吴朝飞兼任办公室主任,江涛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

(二)加强宣传,促进交流。各学校要通过板报宣传《平正仡佬族乡中心学校关于开展“拜名师〃学名师〃成名师”深化坐标定位活动》的开展的情况,通过《遵义县教育手机报》、《遵义县教育与科技》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好典型。

(三)经费保障与考核。各校(园)要加大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保障各项活动正常有效地开展。建立教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绩效考核、评职晋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之一。

遵义县平正民族小学

2015年5月17日

2.名师培养方案 篇二

一、势在必行:培养中学名师团队

(一)契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的引领

教育大计,教师是关键。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因此,浙江省适时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力推出“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重点培养1600位名师、名校长,着力在全省选拔一批师德高尚、专业素养优良、发展潜能强劲的优秀中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与校长,全面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及校长队伍的水平。其中,首期14个培养项目中就包括了历史与社会学科,培养对象控制在20名。

(二)破除新课程改革困境的需要

《义务教育国家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提出课程设置的原则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历史与社会》正是在这种理念背景下创设的课程,它是新课标实施以来教学方式变化较大的课程。该课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韩震教授认为:“这门课程的独特价值首先在于凸显综合视野和问题意识。”综合课程更有利于现代社会发展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分析为逻辑,注重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综合课如何“综”是课程改革带来的教学难题,也是学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难题。毋庸讳言,与分科教学相比,综合课实施遇到了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教师综合理念的缺乏、分科教育培养背景等制约,师资的继续教育培训任务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面对现实困难,以“综合”的高度去培养“浙派名师”这样一支前所未有的全面性、开放性、社会性的骨干教师是至关重要的。

(三)树立浙江区域名师品牌的需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自古文明鼎盛,科教昌达,教育名人辈出。自东汉至现代,如王充、吕祖谦、陈亮、叶适、王阳明、刘宗周、黄宗羲、朱舜水、龚自珍、王国维、孙诒让、蔡元培、杜亚泉、经亨颐、杨贤江、竺可桢等,一代代先贤大儒传递浙江教育史的火炬,对中国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他们塑造了“浙派名师”的光辉形象。如今,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更需要重树浙江教育的领军旗帜,培养年轻一代的教学名师。依据《浙教电传〔2012〕420号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实施“十二五”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的通知》,其指导思想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为目标,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先进教育理念、宽阔国际视野、精湛专业素养、独特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策略与风格、较强研究与创新能力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引领和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

二、因地制宜:探索名师培养机制

因地制宜是历史与社会学科的重要观点,体现实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发展策略,区域名师的培养机制也需要因地、因校、因课、因人而异,有效地针对实际问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一)培训单位竞争,因特色而明

《2012年“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机构资质条件与培养项目申报办法》提出了培养项目总体设计要求。当时,浙江省教育厅特意在网络上设置了两所学校的项目竞争,两所高校提出的培训方案自由选择,这大大增加了培训的针对性与人性化。良性竞争也让培养对象更加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与专业发展的选择。浙江师范大学精心推出的“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历史与社会培养项目,特别针对综合学科课程教师培训的综合性、实践性要求。由浙江师范大学的地理环境学院与人文学院联合承担了这个学科培训项目,两个学院的副院长共同担任我们历史与社会浙派名师班的项目负责人和首席专家。

(二)项目顶层设计,因课程而设

浙江师范大学针对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浙派名师培养工程”制订了《基于实践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式初中历史与社会名师培训》计划书,具有群体高端性、定位科学性、课题研究性、模式创新性、培养个性化等特点。围绕“实践共同体,任务驱动式”的思路开展培养,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培养项目按照五个模块设计,包括理论研修、实践浸润、思想凝练、成果展示和示范辐射,培养培训周期为2年,其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4个月。培养项目结业基本要求共有11项任务:包括做课题,发表论文,上示范课,开专题讲座,写读书报告,听特级教师的课,带青年教师,等等。

(三)培养导师推荐,因双轨而择

名师培养是否有效,导师非常重要,浙江师范大学实施了理论与实践双导师制,并以文件形式加以落实。严格依据《“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首批导师资源库人选推荐办法》,保障培养质量,建立了“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导师资源库,以提供一批各学科、多元化、实力雄厚、满足需要的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人选。人选范围包括高等院校、教师培训机构、教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中小幼职教等各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和教研员等。最后,班主任在全体学员自由选择导师的基础上合理调配,保证了每位学员都有一位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为主的理论导师与一线特级教师为主的实践导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双管齐下,指导名师培养对象的专业化发展。20位学员拥有18位高水平导师,其中浙江师范大学的理论导师10位,并由8位省教研员及特级教师组成了实践导师。

(四)培养对象选拔,因潜能而定

“浙派名师”培养对象这个群体的水平怎么样?取决于其项目注重对象选拔过程中的公正、公开和公平。《2012年“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选拔办法及选课程序》培养任务是初中社会与历史的名师培养对象各20名。培养对象选拔范围为全省中小学上述学科的专任在职教师,要求具有较高师德修养与思想政治素养、较强事业心与责任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可持续发展潜能,在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实践中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精神;近5年内主持过市级及以上教科研课题或项目,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与较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学业绩突出,教学研究及实践成效显著,受到了同行、学生及家长的认可与好评。省教育厅总体按培养对象人数将推荐名额下达到各市,各市教育局根据文件下达的名额,按一定比例将推荐名额分配到有关县(市、区),通过教师个人自主申报,所在学校与县(市、区)择优推荐,由设区市组织专家评审、面试答辩、差额择优评选并公示后,确定推荐人选。省教育厅根据各市推荐情况,通过总体审核与综合平衡后确定培养对象,并在省教育厅门户网站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这个过程保证了名师培养对象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五)课程菜单选择,因需求而选

浙江师范大学依托高校优质教师培训资质,同时设立相关实践基地、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要求每位学员填写个人专业两年发展规划,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开展理论与实践、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的、系统且全面的培养培训。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培养活动,浙江师范大学推出《“浙派名师培养工程”培训前情况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围绕基本情况、进修情况、科研成果、教学成果等展开,让学员填写好各项调查内容,并对今后开展的培训活动提出建议。例如,列举近3年来指导青年教师取得的成绩;陈述教学理念与实践;陈述自己的教学特色或打算追求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对浙派名师培训的建议,围绕最突出的问题、最想学的内容、最希望的培训活动等提出建设性意见。历史与社会综合文科课程开班后,教师们对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员们最期待学习培训的内容。每个培训阶段,笔者还与全班学员一起,针对大家的发展需求,提出下阶段培训的有益建议。

三、开放大气:丰厚名师培养过程

(一)和合共生,凸显综合特色

浙派名师培训课程是多元丰富的,除了课程内容,还有教育科研、影视文化、信息技术、名师成长等内容。尤其针对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特点,邀请了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名家参与培训,并组织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基地与异地相结合的培训。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们已经进行了7次集中培训活动。每一次的活动都安排得既充实又有意义,过程都记录在《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初中历史与社会项目培养手册》。例如,在2013年3月17日~23日的第一次集中学习中,省特级教师、义乌中学物理教师吴加澍老师给我们作了一场《优秀教师的修炼》的报告,省教科院方展画院长专题讲座《转变教育理念促进专业发展》,上海师范大学李稚勇教授专题讲座《国际视野下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省教研员牛学文老师专题讲座《基于综合性学习的课型课例研究》。各位专家角度各异,场场精彩,引人深思。

(二)研训一体,推进课程改革

浙派名师培训最重要的是提升学员们的实践教学与教育科研能力,这需要学员在教学一线中不断实践与反思。学员依据自身工作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选择一项研究课题立项,并有序开展研究。2013年11月,全班同学赴嘉兴秀洲实验外国语学校观摩省优质课,并组织学员间的教学展示活动。笔者与两位同学进行了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还有学员开展了专题讲座。2014年3月的广州培训,深圳的历史与社会教研员唐云波老师的报告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2014年9月底,在浙江师范大学地理环境学院桑广书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陕西师范大学取经。

(三)虚实结合,落实成效评估

为了提升“浙派名师培养工程”实施的成效,浙江师范大学还提出了《“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考核指标》,针对培养机构、导师、培养对象分别加以考核。其中对培养对象的考核评价,采用个人自评、培养机构评价、所在单位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总体考评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加强培养工程的过程管理,组织开展“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阶段性情况检查。检查递交材料包括“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简报、学员研修日志、集中培训课程反馈表、理论导师登记表、实践导师登记表、学员研修心得等。

为了透明管理培养工程情况,充分利用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管理平台开展虚拟社区管理。学员们要经常登录“省教育厅门户网站—教师培训管理平台”,选择相应的培训项目,及时上传培训活动日志,提交反馈意见。

3.名师培养三境界 篇三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当前,全国各地的名师培养工程可谓风起云涌,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一校之长们都认识到了名师培养的重要性,纷纷结合本地区或本学校实际启动了“名师工程”,每年都会评选、表彰一批名师。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校级、县市级、省级)的名师。但我们都知道,各类名师的评选都有一定的“门槛”,并不是哪一个人想评就能评上的;再者,由于每所学校教师的素质、能力不尽相同,即使学校的领导们想多造就几位名师,那也是很难的。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名师培养的困苦阶段,正所谓“昨夜西风凋碧树”。但作为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或校长要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气魄,敢于独辟蹊径,理性分析,能结合自己学校或教师实际,扬长避短,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名师培养工程,这也是到达理想境界所必需的。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名师的培养要有长远考虑,一定要有个平缓的培养计划。名师的补充必须是连续性的、分层次的、小批量的。首先,作为教育行政部门,在名师培养工程中,要锁定目标,不断完善名师培养办法。切忌一暴十寒,今年重点培养一大批,明年、后年就不再培养了。因为这样会导致一系列问题:人才没有层次;由于同一年龄层次的人太多,当机会只能降临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时,会使同期的很多人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并且又会同时面临职称评聘,给管理者造成极大的负效应。作为学校要注意学科、教师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尽量避免人才过于分散或过于集中,以免形成学校人才资源的“木桶效应”,制约学校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建立名师工作室,分年龄、分学科确定好自己学校的名师培养梯队,切不可患得患失。只要连续不断、坚持不懈地把名师培养工程深入实施下去,就必然会取得更好的效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厚积薄发是自然规律。培养一个名师需要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时间。窦桂梅的脱颖而出源于她几十万字的读书札记、教育随笔和她所听的一千多节课,这就是她的积累。名师成长的过程也是其知识、能力积累的过程,积累是孤独的,就像山谷中的野百合,独自默默地积蓄能量,缓慢成长;积累是艰苦的,仿佛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农民,忙碌得无暇欣赏风景,要放弃许多人生享受;积累是长期的,如同攀爬一座没有顶峰的高山,永远都不得懈怠停步;积累是快乐的,当他(她)的教学特色、教学风格日渐成熟之日,正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时。

4.梯级名师培养计划 篇四

名校培养名师,名师支撑名校。为了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实现学校争创名校,特制定此名师培养计划。实施《名师培养计划》的意义,可归结为“三个需要”,即:

1、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素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效。教师素质包含教师的①品德、人格,主要指职业道德,核心是“爱生”。②智能结构,主要指开放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③心理素质,及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教师素质对学生素质的“影响力”,既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既有短期的,也有深远的;既有单一的,也有多重的;所谓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名师出高徒,正是对这种影响力的一种归纳。因而,树立一支能模范地实施素质教育的名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

2、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教育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队伍的现代化不仅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对教育观念、事业水平、课程设置、办学条件、学校管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现代化均能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队伍的现代化较紧迫的任务主要有:①教师的教育观念现代化,如具有现代化的人才观、学生观、智育观、质量观等。②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会收集和利用各种教育信息。塑造现代化的名师队伍正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要求。

3、是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的需要。通过验收是学校发展的新起点,由此学校进入了新的阶段。正在积极向“四星”级示范初中迈进。在新阶段,要实现学校在更高层次上的良性循环,我们需要在教学质量、班级文化建设、校园“四化”等方面有一个持续性的优化和提升。这种优化和提升正是以名师队伍量地扩大和质的提升为前提和基础的。“名校培育名师,名师支撑名校”。学校化大力气培养出一批名师来,可以带动全校教师素质地大幅度提高,从而促使学校总体教学质量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而学校有一批名师,也能形成名师效应,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为学校的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于名师培养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成立名师计划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负责计划的实施和协调,每学期专题研究1—2次名师计划落实情况。

二、建立名师梯队。培养名师是项长期的工作,因此应建立起名师梯队,以使名师不断涌现,名师队伍不断壮大。

1、在近年内培养出3-5名在县内某学科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师,如县级学科带头人、县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取得县级以上奖励或称号。

2、每门学科应有1—3名总校级名师,如总校级学科带头人、总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等。这些教师应在总校内有一定知名度,取得总校级以上奖励或称号。

3、每门学科有1—3名校优秀青年教师。他们应在本学科教学成绩居领先地位,教育效果优良,并取得校级以上先进或在校级赛课中取得好的名次。

三、建立名师档案

在每位教师的业务档案的基础上,建立更详实、具体的名师档案,记载这些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项成绩与具体事迹,以准确记载下名师成长的轨迹,并在推出名师之际有据可查。

四、制定培训计划

对确定为推出的名师,学校应提供成长条件,并进行有计划的培养:培训目标(短期的与长期的目标);培训人员(指定由谁负责实施培训计划);针对其强、弱项(如上课、科研、讲座、获奖等情况)提出相应计划,发挥其长处,弥补其弱项;鼓励教师争取市、县有关的奖励与称号;组织向校外名师对口学习,以期迅速提高,并请有关专家到校进行指导。

五、制定名师推出计划:学校应创造条件推出名师。

1、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学校为教师的推出创设条件,积极主动联系,动员有关教师外出参加市、县公开课等各类活动。

2、有计划指导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向省市区有关学会推荐其科研论文。

3、要求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能处于领先地位。

5.《选择方案》名师教案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通过在实际问题中建立函数模型,根据所列函数解析式的性质,选择合理方案解决问题的学习,结合实际问题的数学信息,进行合情推理,提升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学习目标

(1)巩固一次函数知识,进一步明确一次函数与不等式相结合的实际问题处理方法.灵活运用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函数模型.

(2)让学生通过“选择上网收费方式”,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怎样租车”,提高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实际背景中包含的变量及对应关系.(2)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最佳方案. 4.学习难点 如何构建一次函数模型.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预习教材P102-104页,了解上宽带网有几种收费方式,思考影响收费的因素有哪些? 任务2:思考租车数量由什么决定,租车费用与哪些因素有关?

2.预习自测

1.成渝高铁开通以来,平均运行时速达到300千米/小时,则动车行驶的路程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是 . 2.我区的出租车起步价为5元,超过3千米后,每增加1千米加收1.5元,则乘出租车所付费用y(元)与行驶里程x(千米)(x﹥3)的函数关系为 .

3.小明带了100元到商店购买笔记本,已知笔记本的单价是6元一个,则小明剩余的钱y(元)与购买笔记本的数量x(本)的函数关系是,小明最多能买 本笔记本. 预习自测: 1. y=300x 2. y=1.5x+0.5 3. y=100-6x,16.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形如y=kx+b(k,b是常数且k≠0)的函数,y是x的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3)一元一次方程kx+b=0可看作是直线y=kx+b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4)一元一次不等式kx+b>0可看作是直线y=kx+b与x轴交点上方图象对应的x的值. 2.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一 怎样选取上网收费方式

请认真学习课本P102-103页“问题1”的内容,边学习边思考下列问题: 【知识点:一次函数应用,数学思想:建模思想】 【点拨】

活动一 1.选择方案的依据是什么? 【答】根据省钱原则选择方案

2.要比较三种收费方式的费用,需要做什么? 【答】分别计算每种方案的费用. 3.怎样计算费用?

【答】费用=月使用费+超时费 超时费=超时使用价格 超时使用时间

4.在A,B,C三种上网收费方式中,上网费用是变量的方式有__________,上网费用的多少与__________有关;上网费用是常量的方式是__________. 【答】方案A,B的费用在超过一定时间后,随上网时间变化,是上网时间的函数.

方案C费用固定.

活动二 1.设上网时间为x h,A,B,C三种方式的收费y1,y2,y3各怎样表示?(注意考虑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怎样比较y1,y2,y3的大小?

分析: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画函数的图象,借助图象的直观性来解决.

【详解】 结合图象可知:

(1)若y1=y2,即3t-45=50,解方程,得t =31

(2)若y1<y2,即3t-45<50,解不等式,得t<31

(3)若y1>y2,即3t-45>50,解不等式,得t>31(4)若y2=y3, 即3t-100=120,解方程,得t =73(5)若y2>y3,即3t-100>120,解不等式,得t>73

综上所述:当上网时间不超过31小时40分,选择方案A最省钱;

当上网时间为31小时40分至73小时20分,选择方案B最省钱;

当上网时间超过73小时20分,选择方案C最省钱.

问题探究二 怎样租车

思考与讨论:阅读教材P103----P104,【知识点:一次函数应用,数学思想:建模思想】 【点拨】

活动一 1.影响最后的租车费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影响因素是甲,乙两种车所租辆数. 2.汽车所租辆数又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与乘车人数有关.

3.如何由乘车人数确定租车辆数呢?

【答】(1)要保证240 名师生都有车坐,汽车总数不能小于6 辆;

(2)要使每辆汽车上至少有1 名教师,汽车总数不能大于6 辆.

所以共需租6辆车.

活动二 在汽车总数确定后,租车费用与租车的种类有关.如果租甲类车x 辆,能求出租车费用y=.在这个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 .要求y的最小值,就要先求x的取值范围,怎样求x的取值范围? 【详解】

设租用 x 辆甲种客车,则租用乙种客车的辆数为(6-x)辆;设租车费用为 y,则 y =400x+280(6-x)

化简 得 y =120x+1 680.

(1)为使240 名师生有车坐,则 45x+30(6-x)≥240;

(2)为使租车费用不超过2 300 元,则

400x+280(6-x)≤2 300.

解得: 4x

据实际意义可取4 或5;因为 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当 x =4 时,y 最小,y 的最小值为2 160. 所以,租甲种车4辆,乙种车2辆.

结论:在涉及多变量的问题的解决中,能合理选择某个变量作为自变量,然后根据问题条件寻求可以反映实际问题的函数. 3.课堂总结

【知识梳理】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重难点突破】(1)本节的问题,其实质是运用一次函数选择最佳方案,一是用一次函数的图像性质;二是多变量的问题.

(2)用一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方案选择问题需要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解析式及图像,分三种情况:函数值相等、大于、小于,结合方程、不等式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方案.

(3)将实际问题抽象概括成函数模型体现建模思想,其步骤:审清题意---建立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验证结果.4.随堂检测

1.为应对雾霾天气,某校决定购买一批口罩,已知超市某种品牌的口罩20元一只,且正打八折促销,则学校买这种口罩x(只)与花钱y(元)的函数关系式为()

A.y=20x B.y=0.8x C.y=20+0.8x D.y=16x 【知识点:一次函数实际应用,数学思想:建模思想】 【参考答案】D.

【思路点拨】总价=单价×数量×折扣数

2.“五一”小长假期间,张老师驾车从永川到相距300千米外的成都去旅游,已知张老师驾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80千米,在行驶过程中,张老师离成都的距离y(千米)与行驶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式为()A.y=80x B.y=300-80x C.y=300x D. y=80x+300 【知识点:一次函数实际应用,数学思想:建模思想】 【参考答案】B.

【思路点拨】离成都的路程为余下路程=总路程-走过的路程

3.为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某小区内新按装了一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并对小区内的电动汽车充电收费实行包月制,每月收费y(元)与充电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如图,其中BA是线段且BA∥x轴,AC是射线.(1)当 x≥30 时,y 与 x 之间的函数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_;(2)若唐老师 4 月份充电 28 小时,他应付________元充电费用;

(3)5月份由于外出旅游,唐老师的充电费用为120元,则他在该月份的充电时间

是 时.

6.名师培养计划综述(推荐) 篇六

(2014-2017)

新世纪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而这最终取决于教育的主体力量——教师及其素质结构,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加速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骨干,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了给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全面提升”为培养理念,注重“名师工程”的全员性、自主性和实效性,有系统,成系列,分阶段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能够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和高层次实现学生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总目标:名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2014年起逐步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高尚职业道德、较强学力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师梯队。在全部达到胜任水平的基础上,乡级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30%以上,学科带头人10%以上;县级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5%以上,学科带头人1%以上;努力培养市级、省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2014—2017工作周期的具体目标:

1、“名师系列”培养目标 第一层级:胜任教师的培养

胜任教师:能适应并胜任我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力争在三年内,(使除了见习教师、试用期教师外的)所有教师达到这一培养目标(若三年内达不到胜任教师的水准,则表明该教师不适合教学工作。

第二层级:教坛新秀的培养。

在本计划中,我们要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力争在三年中使占青年教师总数50%的人享受这一荣誉。

第三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即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在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使占教师总数30%的教师享有这一称号。

第四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即学有专攻,教有专长,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他们是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的核心力量。要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教师中培养一部分学科带头人,使其数量占教师总数的10%以上。

第五层级:名师的培养

名师,即在县内外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知名度,能够把握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在学校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建设中能当重任的教师。他们是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杰出代表。要精心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高级教师中培养在县内外颇负盛名的教师,争取达到校内教师总数的1—5%。

三、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对于“名师培养计划”,学校本着“以教师发展为本和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注意教师个人进行自我发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提出总体目标,实施策略和办法。同时,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按“名师培养计划”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分步实施,做出与学校三年规划实施同步并以此为一个培训工作周期,期间表现作为每一年评定的主题和依据的安排,体现“名师培养计划”系统操作的连续性和“名师培养计划”分步实施的阶段性。

2、广泛发动与严格评选相结合

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师对“名师培养计划”实施的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名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名师培养计划的” 具体实施上来。同时,组织专门、有权威的评审队伍,严格标准和程序,体现考核评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做到宁缺勿滥,绝不走过场。

3、滚动选拔和动态管理相结合

名师系列每年申报和评选一次,一旦考核通过,会获得相应的“名师系列称号”及待遇,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评审小组每年将对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进行一次职责和任务履行情况的审查。若通过审查,则继续保留原有的名师系列称号。

未通过名师系列和特色教师考核的教师可以继续申报下一年度的考评,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可以参加高一层次名师系列的评选。

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还要不断对名师系列教师标准赋予新的内容,使名师系列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4、机制激励与积极培养相结合 学校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争当名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与研究活动,在激励、引导、保障教师主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

5、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

“名师培养计划”设定“名师系列”,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两方面的同等重视,也是从根本上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因此,坚持“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还应明确:在名师系列的培养考核过程中,既注意按统一标准要求,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特长发展,引导教师通过个性展示,向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迈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阶段

学校制定名师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下发讨论,征集修改意见,然后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名师培养计划”的意义,了解“名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争创与申报阶段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名师系列的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设计,申报可行的自我发展计划。学校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登记备案。

第三阶段:培养提高阶段

学校认真组织各种理论学习、专题培训与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活动,为参与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教师争创成功。每位教师要立足岗位,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评价。第四阶段:评选验收与整理资料阶段

学校培养评审小组根据《学校名师工程系列评定标准》和定额,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申报教师逐一进行评定,通过后在校内公示。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名师培养系列领导小组和培养评审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名师培养领导小组 组 长:王秀华 副组长:梅益钢

组 员:罗国林、陈怀安、朱平原、陈正林、洪述龙、虞晓春。学校名师培养评审小组 组 长:梅益钢 副组长:朱平原

组 员:朱青霞、朱成林、苏咏菊、邓飞虎。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名师培养计划评定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教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名师工程的实施,并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养,帮助申报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此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年度教师培养计划,对各层级教师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对申报骨干以上层级(含骨干)的教师拿出评审意见。

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负责最终审批。凡培养评审小组的成员,如申报名师系列的,则实行回避原则,另选相关教师替代。

2、制度保障

建立各项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名师培养计划”顺利健康实施。(1)实行“名师工程”专项计划、总结制度。结合实际对“名师工程”的实施制定出专项工作计划,每一学年年底在师训工作总结中详细对“名师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实行“名师工程”工作定期总结。学校每学期听取一次教学、教研部门“名师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将“名师工程”实施纳入学校的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年终进行评估。

(3)实行“名师工程”工作专档制度。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及时注意收集反映教师活动与成绩的各种资料,要建立“名师工程”工作资料档案。

(4)实行对名师系列的专项奖励制度。

对通过考核并公示后确定的名师系列给予以下待遇:

凡被评为胜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其荣誉称号将被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县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必须从校内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中选拔产生。

在年终评优及今后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升、外出考察学习、学位学习和讲(赛)课、学科竞赛优先名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和已申报的教师。

3、专业发展保障

学校将根据教师的申报情况,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

4、经费保障

学校对“名师工程”实施过程所需经费纳入年初经费预算,保证整个“名师培养计划工程”实施过程的必要经费支出。提供给名师系列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空。

六、申报、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由个人填写《学校名师系列申报表》一式三份,申请时间定在每学年的9-10月份,提出申请后于次年5月份向名师系列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送名师系列考核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材料。评选于次年7—8月份进行,以后每届评选以此类推。

2、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最多允许申报名师系列中的一个层级。

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申报和评选等工作,教研组拿出初评意见后,上报“名师工程培养评审小组”,培养评审小组经投票选举和业绩考核后拿出评审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最终审定。

(1)《教育教学目标》效绩分:上一年度获优胜奖班级或进步奖班级加2分,两项可累计加分。

(2)教师评价:一票为1分

(3)教育科研效果:a。本年度(上一年度)学校选派的县以上级别的教师学科竞赛、讲(赛)课一等奖:省级;6分、市级:4分、县级:2分;二等奖:省级;5分、市级:3分、县级:1分;三等奖:省级;4分、市级:2分、县级:0.5分;无等级奖不加分;b。本年度(上一年度)学校确定并申报的实验课题已结题验收的证书和正在承担实验任务的课题:国家级10分、省级:8分、市级:6分、县级:4分、校级:2分;c。本年度(上一年度)学校确定并逐级推荐的参评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证书:国家级5分、省级4分;市级3分、县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同类证书选最高级别)

4、名师系列教师评选结果将向全校教师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结束,获得认可者,即分别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相应级格称号,最后张榜公布名单。

5、被授予学校名师系列的,方可参加上一层级的申报。

6、具有以下情形者,取消“名师系列称号”申报资格:(1)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学生传播不健康和错误的思想,或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或参与、支持非法组织的集会或活动。

(2)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

(3)利用教师身份徇私舞弊,收受家长的贿赂, 要求家长办私事,谋私利。或以牟利为目的向学生摊派学习资料,或违反考纪考规。

(4)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科研成果。

(5)不履行岗位职责,无故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或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6)不尊重学生和家长人格,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指责训斥家长,损害学生和家长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

7.名师培养方案 篇七

1、所在单位概况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 学院信息化工作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 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深入开展空间建设及创新应用, 在信息化实践应用取得了较突出成绩。信息化全面融入教育、学习、管理、服务各环节, 推进了学院教育教学和治理服务的全面变革。学院拥有一支理论与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团队, 能实时监控、统计、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网络数据, 适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难题。

2、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为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语文教师武娜, 女,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近年来致力于信息化教学研究, 积极建设空间课程, 努力探索空间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并取得一定成果。建设了《大学语文》、《应用写作》两门空间课程和《魅力口才》主题特色空间, 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广受好评;在2014年湖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高职组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在2014年湖南省首届微课大赛中获“一等奖”;在2014年湖南省语言文字应用论文评选活动中, 论文《基于世界大学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空间培训课程立体化构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荣获“特等奖”。项目负责人在空间课程的建设与运用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多次受邀在省内外进行信息化教学经验交流, 并在湖南省高中校长、教学名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做典型发言。

二、实施内容

1、目标、内容和期限

(1) 目标

通过《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堂”建设, 创新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模式与评价方式, 构建优质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库,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打造“在线教学、在线自测”的互动课堂, 提高网络课程选修率, 扩大课程的影响力, 加强试点成果推广, 产生示范带动效益。

(2) 内容

①依托世界大学城云平台, 建设《大学语文》空间课程, 同时提供满足学生学习所需的无产权纠纷的教学资源, 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导学、教学日历、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辅助资源、测试题库等。

②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 提供在线辅导、在线答疑、在线测试、交流讨论等, 将学生空间互动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依据。将空间课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③充分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重构课程体系, 促进同类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与创新, 提高教学质量, 扩大课程的影响力, 提高网络课程选修率, 真正使空间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产生革命性影响。

(3) 期限

期限为一年, 即2014年5月—2015年5月。

2、组织与管理

由学院教务处、信息处牵头, 项目建设团队共同负责具体的建设实施。定期自查自评, 及时解决存在问题, 严格进行项目建设过程管理。及时展示建设过程、建设成果, 定期向省教育厅汇报建设情况及进度, 主动接受省级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3、实施阶段和任务

(1) 调研阶段

工作时间:2014年5月—2014年6月

工作任务:成立调研团队, 深入调研, 收集一手资料。对《大学语文》教学情况以及学生学习需求等进行实地调研、问卷调研;收集、整理、分析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 深入了解《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建设与应用现状。

(2) 建设阶段

工作时间:2014年6月—2014年10月

工作任务:建设团队成员根据项目建设的整体框架及任务分工, 进行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视频录制, 在世界大学城空间建立《大学语文》空间课程, 及时展示建设过程、建设成果, 接受省教育厅中期检查。

(3) 实践阶段

工作时间:2014年10月—2015年4月

工作任务:将建设完成的空间课程, 在校内学生和网络选修者中试点应用, 教务处、信息处负责监控、指导。通过实践应用, 自评自查, 及时发现问题, 召开研讨会议, 商定解决措施, 不断修改完善。

(4) 总结阶段

工作时间:2015年4月—2015年5月

工作任务:总结项目建设及应用成果, 完成项目总结报告, 填写《项目验收申请表》, 资料上网, 接受省教育厅终期检查。通过《大学语文》空间课程, 结合讲座、研讨、培训等专题活动, 并发表相关论文等, 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其他职业院校、其他专业进行成果推广。

4、实施模式、技术分析和经费预算

(1) 实施模式

本项目以应用向导、协同创新、动态调整、辐射带动为原则, 采用应用型实施模式。基本实施过程是:发现问题→在行动中探究、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推广。

(2) 技术分析

项目团队群策群力, 制定专门的运行维护制度, 制订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应用与推广实施方案, 使建成后的《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堂能真正服务于教学, 发挥信息化项目的优势, 提高工作效率。

(3) 经费预算

5、保障措施

(1) 政策保障

教育部、湖南省教育厅制定颁布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湖南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 (2013-2015年) 》和《湖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 (2013-2015年) 》、《关于申报2014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试点项目的通知》 (湘教通[2014]165号) 等相关政策制度,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 从人力、设备等各方面予以保证。制定《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环境为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的建设实施保驾护航, 保障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2) 机制保障

建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健全监控机制, 教务处、信息处对建设进行全过程管理。实行项目负责制, 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建设质量负责, 拥有决策权。建立考核措施, 实行奖惩制度。

(3) 经费保障

省级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建立省级专项资金账户, 设置单独账簿核算, 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

学院自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学院承诺配套项目建设资金, 严格经费使用审批制度, 发挥项目经费的效用。

(4) 技术保障

学院设有信息处, 负责全院信息化硬件设备的维护。项目单位有影视工作室, 专门进行软件的后期操作和强大的技术支持。

6、成果应用推广

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整体联动的推进机制, 促进成果的应用与推广, 为全省乃至全国相关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成功经验、可行模式和实践指导。

应用对象:

(1) 项目开发的适用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大学语文》课程, 为中高职、本科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和社会学习者搭建自主学习平台。

(2) 试点中形成的课程开发、运用模式为中高职院校、本科院校教师进行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推广路径与方式

1、校内推广。率先对校内师生进行推广, 将空间课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提炼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2、面向其他院校推广。利用世界大学城构建《大学语文》空间课程教学平台, 在网上向其他院校推广, 项目团队“走出去”, 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方式, 向省内外其他院校进行推广, 引导其他院校学生登录学习, 指导其他院校教师开发出高质量的《大学语文》空间课程并灵活运用于教学。

3、社会推广。通过《大学语文》空间课程教学平台, 向社会人员进行推广, 引导社会人员登录学习, 为社会人员提供泛在、互动的自主学习平台。

四、效益分析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化教学改革, 促使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突破, 形成线上与线下教育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省内外相关院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产生示范带动效益。

2、带动职业院校更加注重提升内涵、办出特色,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职业院校自身竞争力, 率先抢占教育市场, 产生示范带动效益。

3、将空间课程在社会上进行推广, 为社会人员提供泛在、互动的自主学习平台, 产生实际的社会效益。

摘要:信息化全面融入教育、学习、管理、服务各环节, 探索促进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提炼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积极建设空间课程, 努力探索空间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 并取得一定成果。将空间课程巧妙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实施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

关键词:大学语文,名师空间,课堂建设

参考文献

[1]肖艳红.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硕士论文, 2013.

[2]纪安玲.当下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4 (12) .

[3]杨立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 2010 (3) .

[4]马建刚.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多维度考察[J].教育探索, 2013 (2) .

[5]滕远杰.构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策略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2 (9) .

8.名师培养方案 篇八

摘要: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以师资建设为核心,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激发名师培养活力,形成名师梯队培养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名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39-03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淮阴商校)坐落于淮安高教园区风景秀丽的大运河畔。学校始建于1983年,是省政府批准兴办的全日制普通中专校。30多年来,淮阴商校以师资建设为核心,注重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形成名师梯队培养机制,引企入校,激发名师培养活力,逐步形成了名师引领、校企互惠的良性循环系统,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0人,研究生占专任教师25.4%,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95.43%;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23人;名师工作室8个,其中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学校先后培养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烹饪大师3人,省职教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职教中心教研组成员5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40人,兼任市级以上行业学会、协会常务理事7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6月,学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多年来,淮阴商校着力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实施“一个目标”(双师——名师——大师)、“两个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师德建设规划》)、“三个途径”(首席教师制、导师制、访问学者制)、“四个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时间保障)为一体的教师培养战略,形成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形成了名师引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骨干教师不断成长、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跃升的良好局面。

一、夯实基础,梯队培养,打造名师培养摇篮

为实现培养名师、大师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学校制定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以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执业能力,重点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对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施“五个优先”的助优机制:一是优先支持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划拨专项经费予以资助;二是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及课题立项;三是优先参加各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会议,优先参加省培、国培及出国培训;四是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评优评先;五是优先推荐岗位聘任、职称晋升。通过青蓝工程及助优机制,调动了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青年教师向深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阴商校还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技术、教术的“三术”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师到企业定期挂职、顶岗锻炼制度,确保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10%以上。学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确保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并逐年加大对教师培养经费的投入;重点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导师制、助教制、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资格认证制度等;支持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实现全校研究生比例“十二五”期间比“十一五”期间提高了10%,达到25.4%,并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先后赴清华大学进行暑期业务综合素质培训,30人次前往德国等发达国家深造。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精准发力,校企联办,形成名师培养激励机制

学校以“师德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传帮带一流”为标准选拔了一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通过开展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师德标兵及优秀教师评选等途径,培养、选拔成绩突出的德才兼备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构建教学名师培养梯队,培育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名师。

为进一步推动名师成长,学校制定《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每年向名师工作室提供定向保障经费,更新仪器设备、升级软件,配置教学一体机、教学活动耗材等,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技能水平、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室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教学名师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苗喜荣、刘凤两个名师工作室为例,学校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和自筹经费,每年为工作室配置专项资金6万元,其中产学研开发1.5万元,专业和课程建设3万元、专项培训1.5万元。苗喜荣名师工作室依托学校和上海三泽的智慧工作室合作平台,工作室成员参加三泽的CAM的专项培训,与浙江杭颂共同建立的研发中心,参加三坐标测量仪专项培训,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合作的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刘凤名师工作室依托学校“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上挂外联、多方参与、多级联动、多层服务良性互动长效管理机制。拓展与江苏天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地方建筑企业和淮阴工学院的合作,校企联合成立产学研团队和课程组。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指导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提高专业能力,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三、名师引领,示范带动,发挥名师辐射作用

淮阴商校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及示范带动作用,以苗喜荣、刘凤2个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教师全程参与为形式,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重点做好教师培养、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工作,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经过长期不断建设,在名师带动及名师工作室的培养下,青年教师在省技能比赛、教学信息化比赛、编制校本教材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8项、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立项课题10项、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主持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项,获得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参加省级示范专业和课改实验点视导验收工作6人次、省技能大赛标准制定1人;出版教材10部,編写校本教材42部,其中新增18部,发表论文436篇。

名师建设带动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也促进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创新教育成果。近年来,全校师生取得发明专利61个,在第二、第三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中,有9名学生受到表彰;在全国发明展及国际发明展中,有14件作品获奖,其中有2件作品获全国最高奖“宝钢青少年发明奖”。学校连续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奖”,2014年再获“省最佳专利申报学校奖”。近两年在省级、国家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每年奖牌总数突破20枚,在全省技能大赛中2013—2015年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41个;在2013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物联网项目三等奖, 2014年—2015年连续获得二等奖。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0多年来,淮阴商校始终把教师队伍的稳定、成长、发展作为学校不断跨越发展的核心软实力,把校企合作作为探索学校名师建设的核心抓手,把打造名师队伍作为学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围绕名师、大师的建设目标,内求创新,外谋发展,在现有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提高高层次学历比例,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加大青年教师扶植力度,激活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制度配套体系,建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大师的引领作用,孵化一批师生创业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外币兑换员个人简历下一篇:2011年秋开学典礼副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