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回忆故事:简单又复杂的童年

2024-08-17

童年回忆故事:简单又复杂的童年(共10篇)

1.童年回忆故事:简单又复杂的童年 篇一

我是恨文字的,从上小学二年级就结了怨,那时我八岁。

一篇课文题目是彩霞姑娘,书中写道:花常开,水常流,彩霞姑娘没自由。鸟会飞,鱼会游,彩霞姑娘要出头。小伙伴们将我围攻,手拉着手,把我圈起来,对我大声读这两句,那不是写我的,他们齐声说是写我的,我蹲在地上哇哇大哭,他们一个劲的笑,一个劲地冲我读……

那时家里穷,我穿哥哥的旧衣服,像个假小子,我真的被同学们击垮了,难道真是写我的?妈妈为什么不给我买新衣服?爸爸像个怪物,那么高大,老骂我,她们吵架,我吓得躲一边,放学回家就让我割猪草,有一次差点把指头割掉……

我真的没自由吗?我恨文字,恨写那篇文章的人,我的童年被那篇文章锁住了。

2.回忆童年的生活故事随笔 篇二

风中轻语|回忆童年

赵培玉 南湖文学小时候,小雨引以为豪的是有两个美丽的堂姐。姐姐走到哪儿,哪儿就是一片风景。小雨的年龄比姐姐小了两三岁,自然而然跟着一起玩,而且因为跟姐姐在一起而沾沾自喜,似乎也沾了漂亮姐姐的光。

当时,家家户户都养兔。兔子是女主人赚钱养家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女主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怜惜它们。兔子也享受着跟其他家禽家畜不一样的待遇。兔笼一般搭在猪圈里,选择靠墙的不漏风的一面,依次搭起一排兔笼。如果兔子多的话,就往上再搭一排。当乡村人家还住平房的时候,兔子们却早已住上了楼房。

小雨喜欢给兔子喂草,因为它吃草的时候最乖巧。小雨就可以趁兔子吃草的时候,摸摸它们身上的毛。雪白的毛,柔软而光滑,还带着兔子自身暖暖的体温,特别舒服。等到兔子的毛长得差不多长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剪兔毛了。

妈妈一般会选择一个天气暖和的日子剪兔毛。找一张干净的蛇皮袋,用剪刀在一侧剪开,打开后平摊在地上。妈妈从兔笼里抱了一只兔子出来,就像怀抱着一个婴儿似的。

开始剪兔毛了,妈妈拎起兔子的两个耳朵,先剪耳朵四周的毛。那里的毛长得最少,妈妈三下五除二,几下子就把毛剪了。接着,妈妈就拿着剪刀沿兔子的头部往下,剪背上的毛。背上的毛长得最厚实,妈妈一刀一刀地剪,毛一层一层地褪,就像在脱一件厚厚的皮大衣。哎呀,妈妈一不注意,兔子的身上破了一个小口子。它疼得身子不禁抽动了一下,妈妈的心也疼得抽动了一下。妈妈一边忙不迭地给兔子止血,一边不住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弄疼了吧,下次一定小心点。”

如果有几家的兔毛在差不多时间剪,那家里就热闹了。伯母、阿姨一起过来,手里各拿一把磨得锋利的剪刀,先剪这家的兔子,再剪那家的兔子。她们边剪边聊,张家短,李家长,手中的剪刀随着谈话兴致的高涨上下翻飞,伴随着“咔擦咔擦”的声音。不一会儿,家里的堂屋里早已堆起了一堆雪山。这时,收兔毛的人会闻着味儿而来。一番讨价还价后,兔毛被收走的同时,妈妈们的手里也多了几张沉甸甸的人民币。

看到大人们在为家庭辛苦忙碌着,小雨他们也不甘示弱,光荣地接受了割草的重任。只要有空,小雨就拎着篮子,拿着小镰刀到外面去割草。兔子多,草也便成了稀罕物。田埂上、小河旁、沟渠边,只要有草的地方,就留下了小雨的足迹。近处的草都割完了,只能向远处开辟新的场所。于是,小雨跟着姐姐跨着篮子雄赳赳气昂昂地向邻近的村子进发。来到邻村,发现那里也有几个年龄相仿的孩子在割草。于是,割草比赛开始了。眼疾手快的,看到了草,刀起草落,直往篮子里装,很快就装满了。手脚慢的,草松松垮垮地在篮子里躺着,也只垫了个底。但不管战况如何,却丝毫不影响此时此刻快乐的心情。累了,就倚在桑树上休息一会儿,互相逗趣着,说笑着,话题最多的是憧憬将来的美好生活。等到天色暗了,就挥挥手,互相道别,约好明天再见。

最让小雨感到惊险的就是偷草。春天,田里的油菜花开了,金黄一片,油菜花独有的清香慢慢散发,蔓延到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田里的杂草在油菜花的庇佑下长得特别娇嫩,也是兔子最爱的美食。但草长在别人家的田里,如果明目张胆地去割,会挨骂的。怎么办?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偷。

于是,在一个天气晴好的下午,小雨跟着姐姐趁人不注意,猫着腰溜进了邻居家的油菜地里。微风吹过,草儿摇曳着柔软而细长的身姿,仿佛在召唤他们的到来。三人迫不及待地割起草来。长长的,绿绿的,嫩嫩的草儿在小雨的手里是那么柔顺。这时,岸边突然传来了大人说话及踏踏的脚步声。三人连忙停止了动作,尽量缩小身子,把头埋低,屏住呼吸,生怕被人发现。过了好久,声音由近及远,最后慢慢消失了。小雨他们再也不敢多呆了,匆匆割了几下,就准备收兵了。钻在油菜地里时间久了,三人的长头发都乱蓬蓬的,头发上还星星点点地粘上了黄色的花蕊。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抿着嘴偷偷地乐,相互小心地把粘在头发上的花蕊抹掉。这时,大姐姐从衣兜里掏出了一把小木梳。她先给小雨梳,扎好两个羊角辫,再给小姐姐梳,最后自己也扎好了一个马尾巴。整理妥当后,三人才偷偷地钻出了油菜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格外蓝,云分外白,油菜花的香味沁人心脾。小雨的心是庆幸的,暗喜的,快乐的——那种窃草的滋味……

在小雨的回忆里,童年的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好。春天,稻田里一大片一大片紫色的草花开得烂漫,她随意采一大束回家,插在窗前的花瓶里,让花香四溢,蔓延整个屋子。夏天,夜空撒满繁星,她可以躺在场地上,抬头数星星,伴着星星甜甜入眠。秋天,场地上的草垛成了她恣意蹦跳的天然草床。冬天,场地上撒上谷粒,支起箩筐,捉只小鸟,只是为了能与它相伴一个暖暖的午后……

童年的生活每天都是那么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不用担心那么多,不用想那么多,有的只是肆无忌惮地笑,天马行空的想,随心所欲的玩……

随着年龄的增长,那份无忧无虑的快乐似乎也在离小雨渐渐远去,更多的则是烦恼、忧愁与不快乐。也许,小雨回忆童年的一个个场景,重温儿时的快乐,只为寻求片刻的心灵慰籍吧!

品一杯咖啡,听一支老歌,岁月流淌,经典永恒。只愿淡泊宁静,携暖而安,心存阳光,一路无悔。

3.有趣难忘的童年生活回忆故事 篇三

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写画空间(ID:gh_802563982b8f)

今天是星期天,太阳暖暖地照着大地,在一个广场上,我享受着这冬日暖阳带来的温暖,看着一群孩子在尽情地玩耍。奔五的我心情特别舒畅,因为,我们这年龄的人,有的已是爷爷,奶奶,虽然我不是,可看到这群可爱的孩子,心里总是有种说不出的甜。

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个年代,没有现在孩子所能拥有的玩具,就连看场电影都很难,看电视更是费劲,得跑几里路才能看,好在人小,能从缝隙里挤到电视机前。记得最早看的电影差不多都是战争片,而电视那会上演的是《霍元甲》《陈真传》。因此我们的玩具就多为自制手枪,手榴弹,刀和剑。

要说我们最开心的就是自己有自己的玩具。因此,我们周末,三五一群,开始枪刀的制作。有人从家偷出铁丝,有人从家偷出自行车链条,菜刀,钳子,锤子。没一样是正经从家里拿出来的,因为虽然是自制枪,可有时会伤人,家里人不会让做。有了工具,我们便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开始了工作,各人都有分工,忙火了一天,连吃饭都没回去,就算制成了一把链环枪,和一颗手榴弹。我们一伙里,有老大,所以枪还是由他保管,我有幸拿着手榴弹。为了试试枪和手榴弹的威力,我便说好回家吃饭。虽然看起来是吃饭,实际上是回家偷鸡蛋,有了鸡蛋可以在小卖部顶钱,换取鞭炮。就这样,一场预谋便在吃饭的过程中悄悄地进行,虽然没有回家时,为吃饭而不挨骂的,可偷鸡蛋的事没人办不成,等我拿着鸡蛋到约定的地方时,别人早已到了,我不知道他们吃没吃,反正我也就加个馍,偷了鸡蛋便走的时间,他们都已经到了,我想他们应该没吃。

我奶奶养的鸡多,所以我偷了两个,别人都一个,老大还夸我有本事,听了我心里特别高兴。

很快鸡蛋变成了鞭炮,找了没人的地方,大家齐动手,把炮里面的炸药拨了出来,放在老大早已准备好的空香脂铁盒里。那会的铁盒在我们看来不是炸弹,而是宝贝。

试枪要在傍晚天暗下来的时候,为能看到枪喷出火焰大小,这样给枪的质量做鉴定。眼看天黑了,老大给枪里装上炸药,也让我给手榴弹装上。拿着装了药的枪,老大装着电视里老大的样子,显得特神气,那会的我们一脸的崇拜样。

天刚暗下来,我们已迫不及待地让老大试枪,老大便让我们站远点,他扣动了扳机,清脆的一声响声后,我们看到老大手里枪没了,我们跑近,看到他的手已被药炸得发黄。枪被炸得变了型。老大还是老大,他硬着嘴说没事,可能是药装多了。看到他没事的样子我们心里再没了紧张。

下来该试手榴弹了,扔手榴弹必须有技巧,让大头着地,要不不会响,这是我的特长。

因为天都暗下来了,我又专心扔手榴弹,所以没看路上是否有行人。就在我扔出手榴弹的同时,一辆自行车行驶过来,而手榴弹正好落在自行车前轮下面,伴随着一声震响,自行车上的人便一下栽倒在地,我被吓傻了呆在那里。当车上的人把我拉住的时候,我才发现,几个伙伴早已没了踪影。

拉着我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老大他爸,我心里无形中多了恐惧。他一只手拉着我,另只手推着自行车,把我带回家。

可能因为我爸打过我原因,在他们的再三追问下,我说了制枪的过程,和偷鸡蛋试枪,试手榴弹的事。因为是星期六,那晚我有幸没挨打,而被罚站了。大概晚上十点的样子吧,我听到老大要死要活地回话声,肯定他爸打他了,我心里又被恐惧填满了,我出卖了老大,他上学时会不会打我的想法在我脑子里转。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我醒来,看到我躺在爷爷的被窝里。我问爷爷我咋在这,他说我靠墙睡着了,爷爷把我抱进房里的。那天我再没出家门,在家做了作业,便又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当我们在路上相遇的时候,没一个人说话,老大也没问我,可等到学校门口时,老大告诉我们,以后不能玩枪了,我们都得好好学习。我提在胸口的心总算是放下了。

4.有关过年年味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四

大年三十,从上午起,四大顿(年三十的上午、下午和正月初一的早上、中午)就开始了。当我们吃着白馒头肉菜的时候,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水饺的时候,当清脆悦耳的接鞭炮声响起来的时候,无不沉浸在欢乐年味之中。

大年初一,我穿着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崭新的花衣服, 随着大街上的人群,向父老乡亲拜年的时候,那时的谈笑风生,好像又回荡在耳际。那快乐的场景,又甜在我的心头。让我感觉过年真的好幸福呀!

我的子女们小的时候。他们也在昐过年。那时我们吃定粮,虽然定粮的30%是白面,平时我们尽量少买白面,好节余些儿白面,留到过年的时候吃。要过年了,我在蜂窝煤炉子上,蒸一些儿白馒头,花糕、枣花儿。让孩子们品尝年味的幸福。至于肉类的食品,凭着粮本上的供应,还能买到定量的牛肉。买回来包成牛肉水饺,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感觉年味儿浓浓的。

新春佳节,儿女们穿上爸妈在商场里给他们买的成衣;吃着盘子里的糖果、花生、瓜子;一毛、二毛地数着自己的压岁钱,孩子们也被浓浓的年味儿所陶醉。

现在,我的孙儿也盼过年。他的年味则是另一种味道。他希望在年假里,能多玩玩电子游戏,让爸妈带着他到南方旅游。至于吃的、穿的,早不是他想要的了,因为他早已不像他的父母那样有所需求,更不像他的爷爷奶奶那样渴望了。他的精神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彩电、电脑、手机,早已不陌生了。他不像他的爷爷奶奶的童年那样,连电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看电视了;也不像他的爸爸妈妈的童年那样,能听听收音机、看上小的黑白电视,就是很奢侈的了。

我们祖孙三代人,虽然有着相同的童年,但对年味儿的感觉却不相同。这年味儿变化,正是祖国六十多年来日新月异的真实写照。

作者|高凤英

5.关于小人书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五

昨夜的一场雨,来的猛烈,去的也攸然。老房经受不住风雨侵蚀,逐渐颓废起来。在我收拾老房陈年旧物时,不经意间,柜角里几本“小人书”映入眼帘。抖落积年的尘土,封面上少年时写的名字赫然其间,现在看来,字迹虽然工整却嫌幼稚。

凝视着这些儿时故物,青涩的少年时光渐渐在心中清晰起来。

儿时的童年,和中国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那个年代,农村物质生活匮乏,没有电视,电影也极少,更没有现在的电脑和互联网。课外书也是少见之物。孩子们放学或闲暇后,男孩子到处疯跑,玩闹,不着家。淘气的孩子们拉帮结派,互相打架,拳头硬就是“司令”和“副司令”。大人们每日里在地里忙碌,根本顾不上或有意识去教育和管理孩子。

少时的我,天性相善,比较内向。岁月里固然少了几许霸气,也多了几分烦扰。也许是我运气恰好,我的邻居兼发小王铁蛋当了“司令”后,几年的小学生涯里,不曾招得同学相压之苦。也是他,让我第一次接触到人生中的第一本课外书,连坏画“小人书”。

王铁蛋,名如其人。个子虽小,身子却如碾麦场里的石头滚子,滚圆粗壮。他和人比闹时,眼瞪如铜铃,光起膀子来,双手往前一叉,抱住人后,口中猛吐一声“嗨”,头就撞向人家,直撞得人胸如潮涌,眼角生花后落荒而逃。

最为王铁蛋扬名立万的是:王铁蛋的脑袋硬,能顶得住铁匠王铁锤,也是他爹,三大巴掌而不哭,还巍然屹立在院子里不跑。这是臭臭张志军亲眼所见,并不厌其烦传播给每个学生的,至此奠定了王铁蛋“司令”宝座,在我们学校几年屹立不倒。为此,他也没少得到老师和他爹的特殊“照顾”。

王铁蛋挨打行,学习不行。平日里没少求我为他抄写作业。某一日,铁蛋塞给我一包东西,这是他缴获的战利品,几本小画书。当我打开那些“小人书”后,立刻被里面图文并茂的内容所俘虏,也从此让我深深迷恋上了它。

为了看“小人书”,常常顾不得吃,半夜不睡觉。看到精彩处,会为故事里的人物悲伤和惊喜。有时候里面有不认识的字会抄写下来,搬来新华字典查找。几个志趣相投的孩子互相之间借阅,碰到好的还赖着不还。没有新的连环画可看了,我们就用省下作业本的钱,凑钱去很远的县城买。

记得张志军为了得到一套新出版的《陈真》“小人书”,把家里刚卖的一头猪钱偷拿出来,买了小人书。最后惹得一顿好揍。

再大些后,学着“小人书”里的图画,在作业本上学着描描画画,抄写上几句精美的文字,独乐其中。上了中学后,阅读面更加宽广,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书籍,被里面精彩的文章所吸引,每每让我流连忘返。我也常常幻想着;何时能像书里的作家一样,抒写出一份自己的快意情怀呢?

岁月匆匆,往事如歌。如今,物是人非,虽然书柜里只留下了几本微黄的余香,然而,记忆里的“小兵张呱”、“铁道游击队”、“水浒传”、“西游记”、“霍元甲”等等“小人书”、儿童文学,却永远在心中荡漾……

6.童年回忆故事:简单又复杂的童年 篇六

因为我是腊月初一生日,母亲自然会让我美美的吃上一顿好饭,所以进入腊月,过年的氛围在我心里就沸腾起来了,犹如我国举办奥运会,进入了倒计时,好日子也一个一个接踵而来。

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相传,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做腊八粥,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在我们家,母亲会在腊月初七把花生豆、赤小豆、红枣用温水泡好,第二天早晨起来,把满满的一锅水放到火炉上,等水温七八十度的时候,再把泡好的花生豆、赤小豆、红枣和小米、红薯、蔓菁、南瓜、红糖等倒入锅里,用文火慢慢熬上两个小时。水烧开后,要一直不停地用勺子翻动,以免粥发煳。熬粥期间,整个屋子弥漫着甜香的味道。

腊月初八,还有一个生活习惯就是泡腊八蒜,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和大蒜瓣儿。做法也是极其简单,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类的容器里面,然后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较冷的地方。

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会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等到除夕和过年吃饺子的时候,腊八蒜和醋就成了吃饺子的最佳佐料了。同时,腊八蒜也是春节制作各种美食的好材料,如腊八蒜炒驴肉等。

腊月二十三日,就是北方人传说的小年,其实我们这一带正月十五、十六才称作小年。要对屋里、院子里等进行大扫除,还有小年这天,也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所以又称灶王节。

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三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每年灶王节,母亲都会到集市上买上一包芝麻糖。在十二点之前,供上芝麻糖,点上香和元宝为灶王爷上天“送行”。“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是人们给灶王爷送的座右铭。我想,那时候家家都特别穷,老百姓吃不饱,自然也拿不出好东西给灶王爷吃,害怕灶王爷有意见。供奉芝麻糖,就是要粘住灶王爷的嘴,免得给玉皇大帝汇报不好的事情。虽然有点迷信,但也充分体现了老百姓期盼摆脱贫困、过上生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我们老家还有一个传统习惯。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的日子,全家人不管在哪上学、工作、劳动,都要在这一天赶回家。记得母亲说,“祭灶王”要全家人都在才送灶王爷上天,如果有人赶不回来,就只能等到大年三十上午再送灶王爷,不能把家里人祭在外面,否则在外就没有饭吃了。所以,等我慢慢长大才明白,过年的许多习惯都是为了平安、幸福,过上好日子。每年腊月二十三学生放寒假,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想有与祭灶王的风俗习惯有关吧!

到了腊月二十九和大年三十上午,家里馒头、枣花、花糕、包子、饺子馅、炖海带肉、鞭炮等都已经准备好了。我的任务主要给我家几个院子和几位老爷爷家贴春联(小时候家里穷,没有人挂灯笼),这也是我最乐意干的活,嘿嘿,显示咱有文化呀!同时贴春联也可以学到许多知识,看看谁的书法水平高。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工整刚劲。春联如“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是对除夕夜的最佳描述,言简意切,通俗易懂。

贴春联首先要弄明白那副春联应该贴在哪里,要讲究春联内容,春联宽度和高度要与门和物相对应,千万麻痹不得,否则会闹出笑话。神位更要选好位置,如门神必须贴在家里出门口里面,对联是“上天言好事,出门保平安”。门外要贴上“出门见喜”,院子里要贴上“春光满院”,水缸要贴上“清水满缸”,人力车要贴上“日行千里”,封箱要贴上“出入有风”,炕上和床头要贴上“身体健康”,粮囤要贴上“五谷丰登”等等。记得小时候,有的家大门春联左右字数就不一致,更别说上下联是否正确了,闹出了笑话。

还有我们村有一个文盲,村里人都叫他“老向的”,平时爱和别人开玩笑,不管大姑娘小媳妇,还是大辈小辈,一律不放过。每年过年让别人给他家写春联(那时候没有卖春联的,每年春节都是村里几个有文化的人包了全村的春联书写工作,要几个晚上才能写完),都会故意刁难他,不拿包好烟绝不给他写。有一年,村里几个秀才商量好了要戏弄他一下,给他写了“咱村老向,姑老满炕,光看不要说,谁说谁是鳖。”,说是炕贴,让他贴在炕边的墙上。结果大年初一去他家拜年的人笑倒一大片,他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等大家念出声来,气得胖叔大骂写春联的人,当然也不会真的生气,知道是给他开玩笑的,赶紧把炕贴撕了下来。

剪贴窗花也是春节必备的盛装,有红的,有黄的。图案内容有狮子、公鸡、牡丹花等各种动、植物等,如喜鹊登梅,狮子滚绣球 ,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莲(连)年有鱼,鸳鸯戏水等等。当然了,贴窗花是姑娘们的拿手好戏,我可帮不上忙。

除夕之夜,伴随着“啪、啪……”、“咚哒、咚哒……”的鞭炮声和二踢脚声,拉开了过年的大幕。小时候,村里一位大爷是我父亲的朋友,爱“守岁”,每年的除夕都要到我家陪我父亲坐上几个小时。他常说:“唉,又是一年,今天晚上再不多坐会,就到明年啦!”老哥俩,吃着花生,围在火炉旁,各自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规划着明年的未来。而我,为了明天起五更,早早地进入了梦乡。

大年初一凌晨是最神秘和庄严时刻。凌晨四点,父母悄悄地起来,一人点上柴火,将提前放入大锅里的馒头、枣花、花糕和五更菜(五样菜,如白菜、粉条、胡萝卜、菠菜、蒜薹等)熥好,另一人将各位神灵前的蜡烛和香点燃,摆放好箔、金银元宝。

等将熥好的馒头、枣花、花糕、五更菜摆放在神灵前,磕完头、烧过香箔、元宝,许过许多大吉大利的愿以后才燃放鞭炮。我们哥几个没有睡醒时,父亲会在我们住的屋窗户外放几个鞭炮,把我们震醒。起床后,父母不让我们大声说话,不让去厕所。同时,父母在三十晚上,将菜刀、铁锹、火柱、扫把等藏起来,说不能看到这些凶器,不能大声说话,唯恐“惊醒天上人”,怕吓着各位神灵,真有点做贼的感觉。

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饺子前都要到祖宗三代和各位神灵前叩拜许愿,再给父母磕头。这时,不管家里多么困难,父亲都会每人给一份压岁钱。

凌晨五点,是鞭炮声最热烈的时刻。鞭炮声表明已经给祖宗三代、各位神灵供奉了香、箔、金银元宝和饺子了。到了六点左右,村里人声鼎沸,大人的脚步声、小孩子的喊叫声和鞭炮声,还有不协调的狗叫鸡鸣声此起彼伏,大拜年开始啦!村里按家族和辈分自然地结成队。首先给家族的祖宗三代灵位磕头。大家相互问候,“过年好!”、“今天起得早不早?”、“爷爷奶奶在那院?”、“大爷大娘今年在大哥还是二哥谁家?”等等。

到了外姓长辈家,还没有进屋就大家齐声喊“XX给你磕头啦!”,这个时候长辈边拿着香烟、瓜子和花生、糖果分别给大家吃、抽,边说“不磕、不磕,大家都长一岁”、“冷不冷,过来烤烤火吧”等等。当然不会真的磕头,这是对长辈的尊敬,话虽然不多,都是客套话、重复话,但也是真诚的祝福,同时也是劳动一年难得去他人家一次和相聚的一刻。

其实,小时候拜年我只是跟在哥哥们后面,好多家我还没有进屋,大哥哥们就已经掉头回转了,具体对长辈怎么称呼都不知道。每年初一,都会提前把“新衣服”所有的口袋腾空,这样可以挣许多糖果、花生等磕头礼品。但我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拾炮,进入别人家院子,就先找“红花一片”的放炮地,看看有没有漏掉没有燃放的鞭炮,不管是有捻无捻的,拾到了就特别兴奋,自然会收入囊中。

大年初一也是我鞭炮丰收的日子。进入腊月,每天都会和同龄伙伴们用溜溜球、硬币等作为“赌”具,进行输赢鞭炮游戏。在我们村,我是最大的胜利者,每年都会赢二百个多鞭炮。大年初一是他们还“债”的日子,小朋友们都很守信用,有了鞭炮自己不舍得燃放而用来还债,不足部分偷偷地把家里买的长鞭炮缠掉几个,还不够还债的也会许下承诺。那个年代,每当他们给我鞭炮,我都会特别高兴,永远不会嫌鞭炮多。我会把几个鞭炮捻子缠在一起燃放,也会把鞭炮放入空烟盒里,来个孙悟空空中翻筋斗,也会把鞭炮插入雪堆里,来个雪中飞花。在小伙伴们的羡慕中,独自享受燃放鞭炮带来的乐趣,放几个就像毒犯吸毒品一样,那叫一个过瘾。

唉!时过境迁,物以稀为贵。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几万几万头的鞭炮和烟花放在家里,让儿子点着玩他都懒得去。但现在的孩子们永远也体会不到我小时候燃放鞭炮带来的乐趣和兴奋。

小时候母亲常说“懒老婆,盼正月。正月的节日多,好吃不做活”,慢慢地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大年初一,是“人日”不得干活;初三是米的生日,不可以吃米饭;初五“送五穷”,要吃饺子,捞银子;初七是“咬灾日”,必须吃饺子;初十是“煮老鼠日”,也要吃饺子;还有三、六、九吃疙豆。反正每天都有“吃”的理由和典故。所以,过年前,每家每户都会准备好多好多吃的东西。当然,老百姓辛辛苦苦劳动一年,也该歇歇脚了。但所有的风俗习惯,总离不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都是为了祈福来年平安幸福、风调雨顺、庄稼丰收。

正月初十以后,街上买灯笼的多起来。都是用高粱杆拆成空壳长方体,将在白纸上描绘的三国、水浒、大唐人物和花鸟图案粘在四周,制作成纸灯笼。虽然简单,但图案形象逼真,憨态可掬,彰显农民艺术家的手笔。晚上,男孩子们从家里挑着灯笼出来,比赛看谁的灯笼亮,谁的图案好看,谁的灯笼里蜡烛燃放时间长。凑到一块,就会用灯笼碰撞,看看谁的牢固,自然一会就有孩子的灯笼散架了,也燃烧起来,哭着跑回家去。

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我们老家都称作小年),也是我期盼的日子。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烟花,都是用土硝和铁屑做原料制作的土烟花。所以,每天都会到街上看谁家装的土烟花多、烟花药量大。到了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把烟花摆放到村东头的庙前,烧香叩拜,烟雾缭绕,默默许愿,伴随着鞭炮声,一个个土烟花梨花盛开,一枝枝穿天猴直上云霄,意欲与嫦娥约会,有的穿天猴还是带炮的,嗉屡屡……啪。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是最好的写照。“这个好,梨花多,像天女散花”、“这个不行,红赤楞的,不好看”,听到评价不好的家庭都会默默记在心里,不是不舍得花钱,是卖土烟花的人糊弄了他,暗暗地骂着卖土烟花的人,明年绝不会再买他的烟花了,“这不是让我在神灵前丢人吗?”

正月十六是烤火节,也就是老百姓说的“烤百病”。家家户户提前把棉花杆、树枝、碎木材等可以燃烧的材料晒干,天刚蒙蒙亮就在自家门前烤起火来。长辈们说,烤百病来年能够消除百病,身体健康。同时要烤至少八笼火,所以在自家烤了,还要继续到其他人家门前去烤火。顿时,整条街上人流如梭,烧火材料没了又从家里抱来一大堆,反正农家也不缺烧火材料。

大人们将小孩的棉衣、棉裤在火上烤热,跑步回家让孩子们赶快穿上。慢慢地,街上孩子们多起来,有拿灯喳的,有拿木棍的,还有调皮的孩子偷偷地向火堆了扔鞭炮的,炸的火花满天飞,结果把自己的棉衣服烧了一个大窟窿。这些传统节日许多不用花钱,可孩子们玩的不亦乐乎。

尝尽了人间烟火和人生百味,守望生活如初的美丽。想想小时候过年的热切期盼,玩得那种疯狂;想想1983年开始的几届春节联欢晚会是何等的盛宴,多少人天不黑就跑到有电视的人家占地方,大家围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花生、聊着一年开心的事情。每一首春节晚会的歌曲都会流行好多年,每一个春节晚会节目都让我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现在生活好了,过年却没了激情,还成了一些人的心里负担,高兴地只是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手机不停地群发着一个又一个网上摘录的拜年信息,一声亲切的问候也没有了。车子多了,亲自登门拜年行动的却少了。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永远是中国人民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无形资产,是中国人民独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人民不能丢!也丢不起、丢不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都应该爱我中华,爱中国文化,爱中国传统节日!

作者|宋永章

7.以友情为话题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七

造反派的无耻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给父亲,不仅让父亲停职反省两年零四个月,还天天开会批斗。

作为他的儿子也不能幸免,院子里所有的孩子都欺负我!他们指着我的鼻子骂我父亲的名字,我奋力抗争,几乎打遍了整个大院。虽然我屡战屡败遍体鳞伤,但我的倔犟和不肯低头也着实让他们心里不舒服。

有一次我放学回家,路过本钢医院门诊胡同,吴玉涛和一群人站在院墙里逼迫我跳下去,我拒不答应,吴玉涛就指使他们圈子里最老实的“大脑袋”骂我!我也回骂,你一句我一句的。他们一看我死活不下去,就鼓动“大脑袋”爬上院墙,吴玉涛给他一截胶皮管子,让他打我!

“大脑袋”原本就是他们圈子里的受气包,因为不敢得罪他们,便硬着头皮举起皮管朝我头上打来,他一边打,我一边用胳膊挡,顺脚一通把他踹到了墙角,他彻底被我踹蒙圈了!这是我唯一一次胜仗,第二天“大脑袋”看见我马上把目光挪开,不敢和我对视。

由于他的表现太差,丢了吴玉涛的颜面,被扫地出门。再后来我们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互相走动,竟然成了好朋友!

那年发大水,水情逐渐褪去后,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泡子。我和“大脑袋”去太子河抓鱼,把一条小河岔用草泥憋住,河岔下游提前用石块磊起一道石坝,河岔里的水逐渐干涸,我俩把这条河里的鱼抓了个干净,不仅串了两大串鲫瓜子,还有两小串其他鱼。

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对面一个较深的水塘里游动着几条又黑又大的鱼,很像我乡下河里的胖头鱼。我把手里的鱼给了“大脑袋”,蹑手蹑脚的走进水塘,那鱼一下子钻进石头里,我把手伸进去,一小会儿的功夫就把一条滑不唧溜的大鱼擒获。仔细一看却愣住了,这鱼怎么还有须子啊?尾巴也不似胖头鱼的尾巴,问了“大脑袋”,他也不认识。我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了,一通猛抓,一共有个十条八条的。

我把那些鱼全都给了“大脑袋”,拎着大黑鱼回家给父亲鉴别一下。父亲告诉我,这是鲶鱼,不仅可以吃,而且还有营养。当天晚上,父亲买了几块豆腐,做了一锅鲶鱼炖豆腐,这鱼吃在嘴里特别香!

作者|秋迟

★ 以思考为话题700字作文

★ 以风为话题作文700字

★ 以笑为话题作文700字

★ 以希望为话题作文700字

★ 以共享为话题作文700字

8.童年回忆故事:简单又复杂的童年 篇八

每每这个时候,所有过去生活中曾经的点滴片段,虽然不需要时时想起,却一直在心底莹然,首先浮现在眼前的是儿时的情景。那时候家里有这样一个两用火炉,它一面取暖,一面烧炕,火炉是用砖垒成,炉膛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炉室,下面是灰室,那时也没钱,大部分烧的面碳,一会儿就炼的抱成团,像一块大石头似的,很难捅开来。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候没有电视,晚饭后漫漫冬夜,我们喜欢围炉而坐,母亲在炉前做针线,屋外天寒地冻,室内盈盈如春。特别在晚上,天黑得早,全家人围在炉畔,猫睡在热炕上,靠在炉边睡得安详。二叔坐在炉前,给我们讲鬼的故事,有时真让人听得毛骨悚然。

冬夜长长,一家人就坐在火炉旁聊天,很温馨。炉火烧的旺旺的,屋子里暖暖的,母亲会在火炉上烤些吃食,上面放些黄豆、花生,下面的灰里埋些土豆,红薯。炉底的红火心掉下来一闪一闪,一会儿功夫,花生发出“啪啪”的响声,香味便弥漫开来,满屋飘香。土豆和红薯烧熟了放在纸上磕掉灰,大家想吃什么随意取,在那个年代,这些就是最好的零食。天上星儿闪闪,家里火炉暖暖,听着老叔那些有趣的故事,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记的火炉上有壶,壶盈盈地吐出热气,就那样沸腾着,吐露着它的心声,壶嘴吹着口哨,其实,那时的我们只是在熬一壶砖茶,茶喝光了,直接用壶加水。越是严寒的时候,越能体会到温暖的可贵,我想:其实,只要心里温暖了,便会感觉到那片雪花都蕴含着我们怡然的种种。

夜有些深了,“围炉夜话”到了尾声,大家意兴阑珊,炉火烧的旺旺的,我们的脸被烤的红通通的,周身也是暖暖的有了眷意。是的,在那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们却感受到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我上学时的冬天,教室的中间有一个大火炉,我们回到家就开始拾粪,准备柴火,每天早晨轮流起来引燃火炉。课间时,我们就团团围在炉边,大声说笑,同学们拿着干粮,放在火炉上烤,温馨无忧的时光,在随着火炉而消散,火炉是我们独有的记忆,独有的幸福。感谢那个贫穷落后的乡村小学,陪伴我整个童年和红领巾季节,感谢那段贫穷而充实的时间,给了我一生的温暖。

我刚结婚时,那时在城里没有房子,住在学校的宿舍,东三天西两天,那时的家很小很小,但室内却一直有个小火炉,家虽穷,但心里很温暖。

等到了有小孩时,我在婆婆家抚养孩子,丈夫在外工作,每到傍晚来临,公公就会用簸箕打好满满的碳,放的整整齐齐,每每想到这些,让我深深感到虽然没有多大的本事,但我们多年来打拼,他们都在默默地支持着我们,想到这些,心里暖意融融,像那一炉红红的碳火,常常让我的眼睛濡湿。

以前,我们家是住平房的时候,我们一进门生火,捅炉子,家里生冷生冷的,一个人钻进碳房里打上一桶碳,等炉子着起来了,你又该上班走了,想起那段艰辛的日子,心里还满是眷恋。

炉火旁“围炉夜话”几乎是我家每个冬夜都要上演的温情一幕,偶尔,你会听见狗的叫声由远而近,若有若无,那样的时光,缓慢悠长,温情幸福。

现在想来,我十分感激火炉,它让我对童年有了一个亲切的记忆,让冬日的那种苍茫和壮美注入我幼小的心田,滋润着我。每当我回忆起我们一起坐在火炉边的情景,听着火炉里噼噼啪啪地燃烧,都会有一股莫名的感动,你会觉的火炉是会唱歌的,唱的是我们童年最快乐的歌。

9.童年回忆故事:简单又复杂的童年 篇九

七月一日,是儿子小学毕业典礼的日子,老师和学生们已经在开始布置教室。

七月一日,恰好农历六月初八,是儿子十二岁生日。而我却没有给他准备生日礼物。

清晨,送孩子们上学后,整理着家务,无意中抬头看见日历上显着“阳历7月1日,农历六月初八”,我坐在沙发上,愣了半天,赶紧拿起手机看日历,到翻台历,再次证实,今天的确是六月初八,儿子的生日。

时间像一个车轮,碾过的痕迹仿佛就在昨天。去年的今晚,给儿子过完生日,嘱咐他要抓紧学习,马上六年级了。感觉像是昨天才发生的,怎么一晃就是一年呢?记忆的长河里,过完一次生日,总感觉下一次生日还有一年,还很长很长的。想着儿子的下一个生日,他就上初中了,也该懂事了,谁曾想这一天已经悄悄来临了,可我却丝毫不知。这种无声无息的日子靠近我,使我有点窒息。

自从儿子上了六年级,女儿紧接着上一年级,我似乎每天都在6点钟起床,做早餐,接送孩子,每天都奔波在学校家里的路上。尤其是女儿,面对幼儿园与小学的转折与衔接,各种习惯的培养,我一直在努力。而六年级的儿子,小学的关键与初中的转折,使我感到时间的仓促与紧迫,以致于儿子今天的生日,儿子今天已经小学毕业了,我都不曾想起,坐在沙发上,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儿子是一个“小书迷”,从三年级开始,只要有一本书,他会不吃饭不睡觉地去看。但到六年级,面对每天的学习任务,我对他的看书进行了限制。每晚睡觉前二十分钟,允许他看课外书。最后这一个月,他每天进门除了弹二十分钟吉他,就开始做各种作业,做完作业又要开始背科学品德等其他学科内容。就在昨晚,淘气的儿子并没有老实地背书,而是将一本《聊斋志异》压在科学资料下面,当我发现时,我的气不打一处来,甩手将这本《聊斋志异》扔在客厅。这时的儿子,撑着脖子,两眼怒目,一扑出去拿起《聊斋志异》走进他卧室,将门“抨”的一甩,然后是反锁的声音。望着儿子走进卧室的背影,泪水浸满我的双眼。我仿佛又回到那年的中考,母亲出门割麦前,将茶水放在我的桌前,再三叮嘱,剩下三天了,要好好复习,我认真地点点头。巴不得母亲赶紧出门,赶紧取出压在枕头底下的《平凡的世界》,待母亲下地回来,我又将这本《平凡的世界》放回枕头下。很侥幸,我逃过了母亲那双满含期待的眼睛,而儿子却没有逃过我的眼睛。可惜那年我落榜了,母亲却落泪了。直到此刻我才感觉到儿子是我的翻版,也深深体会到那句古语“可怜天下父母心”。

都说童年是多彩的。是的,我的童年是在乡间田梗里度过的。每天放学,可以在河里抓鱼玩够才回家,然后再到家打水割草,不用赶着做各种各样的作业。暑假可以肆无忌惮地玩耍,仅有的一本暑假作业在开学前几天连夜赶完。那时候的我,羡慕城里小孩的生活,他们上学不用走很长很长的路,有家长接送,也可以坐公交车,放学不打水割草。甚至发誓将来不会让自己的小孩再有自己的童年。谁曾想到,今天的我已为人母,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可我的孩子却向往我曾经的童年。儿子每天学校公交家里,三点一线,按时走学校,准时进家门。稍差个十分半小时,我都会追问去哪里了。像大多数家长一样,我将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呢,却感觉这是负担,在他们的眼里,自由才是最快乐的。可他们哪里知道,作为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也成了这支天下可怜父母庞大队伍中的一员。我也希望他们懂事听话,在各方面都表现为优。

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回忆着这一年来与儿子无数次的争吵,反思着自己教育中的污点,是的,儿子长大了,他已有自己的主见与思想了,他不再是那个跟着我身后吵着要看奥特曼动画片的小孩子了,他也不再是那个进门就唱个不停的小孩子了。

估计儿子睡着了,我拿着钥匙轻轻地打开了被反锁的门,透过客厅的灯光,儿子闭着眼睛,但眼泪却顺着脸颊往下流,我钻进儿子的被窝,将儿子拉进怀里。这时,泪眼婆娑的儿子开始一件件地诉说着被妹妹恶意告状,冤枉挨的批评,每次讲题时我的大声斥责,以及他各种想法…..我的心再次颤抖着。是啊,好久没有这样亲过儿子了,这一年来,我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与平时的忙碌,没有与儿子交过心,也没有察觉过儿子也有委屈。过了很久,听不到儿子的声音了。我轻轻地给儿子盖好被子,走出他的卧室。

生活的闹钟天天在旋转,而我却忘记日历也在一天天地翻页。甚至也忘记自己也是这支天下可怜父母中的一员!孩子是我们的心头肉,面对现实中的一切,我们不敢对他们放手,孩子像一棵小树,在成长中难免要伴随各种雨水的洗刷及修剪。如果我们对他们管教严格,他们就像笼中鸟,会失去自由,如果我们过分溺爱,他们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吗?

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者|常廷娟/p>

10.有关猫头鹰的童年回忆故事 篇十

只念过两年半私塾的他在粮站做会计工作,从没有算错过一分钱。即便不用算盘,不管多复杂的算术题他都会在别人还没巴拉完算盘之前就解答出来了!

那时候文化贫乏,只有街里的供销社能买到可怜的几本小人书。只要书一到,人家都给我留着,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我可以买得起。

可以这么说吧,我只要张口要天上的星星爷爷绝不会给我摘月亮,爷爷对我就是一个“惯”!

就有山沟里的人抓一些小动物偷偷拿到街里卖,故意在我面前显摆,我只要张口要,爷爷马上掏钱。

有一年深秋,有个老农在山里套野兔的时候抓了一只猫头鹰,他得知我放学的时间,就在路边等我。

当我走近跟前,他就拿着鸟笼子在我眼前晃悠,我问这是什么鸟,他说是猫头鹰,并且诱惑我说:只要你买回家,训练好了可以抓兔子。

我急忙跑回家,告诉爷爷我要买猫头鹰,爷爷拒绝了我的要求。他告诉我,猫头鹰也叫夜猫子,是一种邪物,谁家养了这东西,谁家就要遭殃。

有句歇后语叫“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这种飞禽不仅凶残,还能带来晦气。它是喜欢腐物的飞禽,人即将面临大限时,这东西即便十里之外都能闻到人体发出的腐败气味。

记忆中,这是爷爷唯一一次没有满足我的要求。

上一篇:人际交往调查问卷下一篇:六年级写人作文我的好朋友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