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2024-07-14

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共8篇)

1.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一

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 构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文化

作者:中共湖北省枣阳市委组织部 陈勇 周永来源:点击:431时间:

2002-12-29

2000年月5日14。江泽民同志在上海召开的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是一个新领域。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浊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党的建设。”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是市场经济条条件下的产物,有自己特殊的运行规律,要深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就要准确把握其规律,也就必须突破旧的党建经验和方式,大胆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利用思想政治工作上的优势,与构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促使企业成为一个人人都有崇高使命感和强烈责任感的命运共同体。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构建企业文化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包括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

和相关的制度安排。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帮助企业构建一个稳固而又极富活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一要结合实际,树立厂魂,增强企业向心力。厂魂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思想政治工作应以此为切入点,因企而宜,树立厂魂,积极开展“厂兴我荣,厂衰我辱”的主题活动,有条件的企业可通过厂标、升厂旗、戴厂徽、唱厂歌等形式,让厂魂无处不在厂内外,无时不在员工心目中,营一种同舟共济、荣辱与共、艰苦创业、团结奋进的氛围。二要组织教育、开发潜力,提高集体战斗力。每个共产党员都是企业的一面旗帜,都是企业的形象代言人,应该模范带动全体员工分争创一流质量、一流服务、一流品牌、一流形象,增强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知名度。

二、创新党建工作内容,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

作要顺利开展,就必须围绕这个宗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一是协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增强企业吸引力。及时宣传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让业主和员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权力和义务,积极参加社会保险,自觉履行缴费义务,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员工也老有所养、病有所治,无漂泊之感,无遗弃之忧,可安居乐业,可自由流动。二是协助健全竞争机制,增强企业省略。对内建产严格的业绩考核制度,将指标分化到岗、量化到人,能者上、平者下,庸者除。对外建立信息中心,及时搜集和处理市场信息,供决策者参考,增强企业的市场应变力。三是协助建立健全分配机制,增强发展动力。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引入动态权制的分配模式,将员工的个人的劳动收入、资本收入、贡献收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三、创新组织管理形式,激活企业文化动力

简明、高效的组织管理形式,是党建工作的目标之一,也是企业文化政党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一是要科学培训,提高党员的参与决策能力。主要以各级基层党校为阵地,以赏活动室为依托,以电化教育为手段,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理论灌输与思想疏导相兼顾、党员教育与员工培训相统一的灵活措施,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人文科学和科学技术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在适当的时机贪污跻身入决策层,合理贯彻党的意志,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二是要理顺党组织关系,提高管理效率。首先要硬而党员组织关系。三是要健全网络,壮大党组织力量。按照“消除空白点,巩固立足点,拓展增长点,占领制高点”的党建工作思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组织体系力求经纬分明、上下贯通;同时进一步健全工会、团支部、妇联等群团组织,充分发挥他们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另外,在干部人配备上,要拓宽渠道,通过内部选拔、上级委派、横向交流等

多种途径,采取转任、选任、聘任、委任、兼任等多种措施,把思想政治素质好,党性观念强,政策水平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有党务工作和经济工作双重素质的同志选拔到书记岗位;在发展赏上要着力构建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发展网络,特别要注意培养和和发展在重要岗位上的入党积极分子和流动的入党积极分子。

2.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二

1 非公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现状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以下简称“非公经济人士”) 是支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键。他们吃苦耐劳, 具有开创精神, 能敏锐把握机会, 积极为社会和个人创造财富和价值, 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 对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的价值引领尚处于悬空化状态, 没有专门机构管理。宣传文化部门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宣传报道多、组织指导少;组织部门对非公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趋于宏观引领;统战部门多采取自上而下运动式的学习实践方式, 并未形成实际有效的价值引领体系;工商和劳动人事部门的制度检查、事后处理多;各类主流媒体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宣传多关注其商业行为, 缺乏从理想信念角度对非公经济人士形象的客观报道。

2 非公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特征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 非公经济人士的理想信念越来越呈现出多元性、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越来越呈现出融合性。但是, 市场经济所裹挟的消极因素使他们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 个别非公经济人士存在社会责任感缺失的问题, 个别非公经济人士身上出现了淡化政治的现象。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 能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的民营企业, 利用“互联网+”的新型商业模式融人新业态, 实现了新发展。例如, 宿迁市健安物流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探索农业和第三方物流结合, 主动服务宿迁的现代农业发展, 企业的知名度不断提高。但是, 也有不少非公经济人士缺乏足够的发展信心。以民营钢铁行业为例, 自2014年新环保法出台和银行业的大规模抽贷款, 民营钢铁企业半数以上的资金链绷紧, 有些企业已经很难收回投资, 个别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断裂。一些新能源行业受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原材料上游市场不稳定的影响, 也出现了经营状况不乐观, 发展自信缺失的现象。

3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路径

第一, 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 正确引领非公企业经济人士价值观, 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政府、中介组织 (行业协会、商会)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家自身三个层面全方位着手, 面向实际, 以教育为先导, 以创设优质、和谐、健康软、硬环境服务及加强自律为载体, 逐步建立、健全非公经济人士的价值观引领机制。首先, 在经济新常态下, 构建良性互动的政商关系。政府可以制定更多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政策, 使企业渡过现阶段经济下行的难关。其次, 政府继续推进简政放权, 撤销不必要的审批手续, 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加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方面的建设, 使非公有制企业得到更多更平等的机会。最后, 通过教育引导, 使非公经济人士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通过弘扬和宣传成功的非公经济人士典型事例, 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 更好的弘扬企业家精神。

第二,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形成理论共识;不断推进实践创新, 形成行动合力;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引导作用;发挥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发挥工商联的引导作用;发挥典型示范的引导作用。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 才能使非公经济人士自觉坚定理想信念,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 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非公经济人士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群体, 有数据表明, 我国65%左右的专利发明、70%左右的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兴产品, 都是由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他们在为自己企业创造财富的同时, 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可, 特别是应得到社会的尊重。

第三, 国内外典型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特定的件下形成, 通过对不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分析, 为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应利用外资与资本内化并优化外源式和内源式因素, 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并重, 政府调控和市场有效配置结合;产业结构调整专业化、多元化和国际化。

第四, 充分发挥统战部、工商联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对非公经济人士加强政治引导, 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一方面继续加紧培养有识之士, 一方面发挥统战部、工商联等的桥梁纽带作用, 加大政治安排力度, 提升对政治和体制的认同度, 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培养和发展有条件的优秀的青年一代非公经济人士入党, 以带动更多非公经济人士的加入, 坚定理想信念, 主动履行社会责任, 科学谋划企业发展。同时, 发挥统战部、工商联对国家政策理解深入的特点, 帮助非公经济人士深度解读国家的重大政策、实施细则等, 更好的了解和运用国家优惠政策, 分析和解读政策变化和未来市场资源配置的调整趋势, 并帮助争取各种政府政策扶持, 积极促进了非公经济人士与政府的关系, 使非公经济人士更好的实现社会价值, 弘扬企业家精神。

最后, 创建一支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非公经济人士代表在与党合作、对党的工作的支持、对党的深厚感情有着很悠久的历史, 在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的阶段, 非公经济人士更要发扬优良传统, 再接再厉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然而, 非公经济人士群体是一个庞大多元的利益群体, 社会属性、文化程度、思想意识、价值取向等都有较大差异, 因此, 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 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选拔、安排非公经济人士的准确性, 按照其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选取有代表性的人士。二是确保政治上的进步性, 如发现政治动机不纯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职务等现象, 马上制止。三是减少职位上的交叉, 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安排要统筹考虑, 严格控制数量和质量。四是不断吸收新鲜血液的加入, 充实队伍, 建立动态调整和必要的淘汰机制, 以保证队伍的高素质和创新性。

摘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对非公经济人士理想信念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 提出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弘扬企业家精神的五点建议。

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1]潘慧春.新一代非公人士健康成长的环境因素分析[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 (4) .

3.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三

摘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当前社会经济的热点与难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假设脱离实际,无法完全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行为经济学则可以有效弥补。根据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现状,文章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剖析了改革中存在的自辩、沉淀成本效应、损失厌恶、现状偏爱、羊群效应、禀赋效应、自利服务偏见等现象,以及其对改革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旨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行为经济学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大亮点。以此为指导,中央及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国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上海、广东等一线省市政府为起点,混合所有制改革迅速向纵深推进,2014年以来,已有超过20个省份公布了各自的国企改革方案,大体确定了混改范围、目标及手段。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面临很多难题与改革风险,需要采取科学的研究理论及方法。否则,将不利于国有企业组织形态“新常态”的形成以及“新常态”下的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及质量提升。

一、 行为经济学——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视角

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主流经济学的发展不断地趋向精密化、数理化、规范化,但始终是以完全理性人的假设作为理论基石,对经济行为人的研究几乎均侧重于如何在严格的约束框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主流经济学热衷于运用严格的数理推导,尽管能够减少不确定性所带来的研究障碍,但完全信息与理性经济人的严格假设不可能成立,导致经济生活中往往出现主流经济学无用武之地的尴尬,遭到了众多学者的批判,需要对其范式及政策理念进行重新审视。

针对主流经济学存在的相应缺陷,行为经济学应运而生,修正了主流经济学传统假设的不足,对很多主流经济学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力的经济问题进行了更为客观的解释。与传统经济理论不同,行为经济学提出了“三个有限”——有限理性、有限意志与有限自利。行为经济学指出,经济学家之前宣称基于利己性、理性行为的模式虽然能够给人们行为决策提供看似满意的行为规则,但现实中无人能够严格执行。行为经济学研究重点在于确定能够为一个新的、更为客观的人类决策模式提供基础的行为规则,以更为有效指导客观实践。

由于完全理性、偏好稳定的严格假设完全不符合现实,传统主流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注定难以完全正确地指导当前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到众多行为主体如政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行为经济学所阐释的行为主体各种行为特征,可被用以分析相关主体的行为,实现对行为主体更为现实的描述与分析,弥补传统经济学分析与以其为理论基础的政策缺陷,为有效解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二、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1. 自辩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自辩理论(Self-justification Theory)认为,当决策者发现投资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与投资前不符合时会产生认知失调,而决策者会有动机消除这种失调,努力实现认知的一致。在“自辨”的心理状态下,容易导致决策者在项目本没有什么希望的情况下恶性增资。

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及人的有限理性,政府及国有企业做出的混改决策不可能完美无缺,在改革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与预期目标的偏差。此时,决策者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继续按照原先的路径改革,可能会造成更大的损失;二是及时终止,会损失已经投入的资源。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掌握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决策权与执行权,成败与否关系着他们的政绩及声誉,如果事实证明决策不当或失败,将对决策者利益造成负面影响。一旦在改革出现偏差,决策者会出现认知失调,可能会因为不愿意承认失败责任及维护权威而千方百计地使不合理的行为合理化,从心理层面强化原生性认识,弱化认知失调,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来继续错误的混改决策来进行自我辩护,从而造成更多的损失。

2. 沉淀成本效应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新古典经济学完全理性人的假设,投资者不应该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但现实中的决策者一旦事前进行了大量沉淀投资,便会为了不使沉淀成本失去价值,具有追加更多投资的倾向,即沉淀成本效应(Sunk Cost Effects)。一般而言,沉淀成本越高,沉淀成本效用越强。所以,现实中的经济人在投资决策时会将沉淀成本当作重要的决策依据,目的就是弱化沉淀成本效应,避免陷入沉淀成本的陷阱。

与以往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同,本次改革并不是国有企业的独角戏,非国有企业拥有了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地位,非国有资本不仅可以参股国有企业,甚至可以控股。而且,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成功也必须要由优质非国有资本的积极参与。非国有企业一旦参与改革就必然要投入一定的资本,由于资产专用性,一部分资本会发生沉淀。如果混合效果不佳或者是失败,那么沉淀成本将无法得到补偿。所以,在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时,非国有企业会千方百计寻找更为合理,更便于自身退出,节省沉淀成本的手段。但是,当前尚没有完善的保障非国有资本利益的市场退出机制,造成非国有资本一方面想要参与国企混改,另一方面又害怕混合之后,利益受到损害而无法尽早退出,产生过高的沉淀成本,造成更大的损失。可见,沉淀成本效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 损失厌恶、现状偏爱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是指人们对同样货币数量的损失和获利,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利的快乐,往往进一步地表现为短视损失厌恶效应(Myopic Loss Aversion)。因此,改革的利益受损者会强烈地抵制改革,即使补偿也要付出相当高的成本才能够弥补损失所带来的效用减少。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求打破国有资本对石油、电力、航空等传统垄断行业的垄断,引入外部非国有资本。短期来看,可能会对国有资本及既得利益者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有助于激发国有企业活力,突破传统旧体制的瓶颈,收益远大于短期成本。由于损失厌恶效应,很多国有企业不愿意放弃当前的垄断优势,对短期成本估值过高,而对于长远收益估值相对较低,导致不愿意改革或者不配合甚至是阻碍。特别对于一些高利润的垄断行业,损失厌恶现象会更突出,改革阻力更大。

现状偏爱效应(Satus Quo Bias)是指人们往往倾向于维持现状,具有惰性,即使变化也会存在路径依赖,很难偏离现有框架。与以往的股份制改革不同,当前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强调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市场平等地位,要求国有企业改变传统的国有股一家独大的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的混合改造。这些措施是对于传统国有企业模式的根本性颠覆,尤其是股权结构上,国有资本不必一定控股,对于传统体制下的一些国有企业而言短时间内很难接受。政府和企业尽管表面上声称要尽快转变发展方式,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受到现状偏爱效应的影响,更多在原有制度安排上进行简单修补,难以实现根本上的体制变迁。即使混改成功,混合之后的资源整合更为关键,否则无法发挥混改应用的功效。现状偏爱效应会使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对过去的经营理念、运营机制、管理体制及企业文化偏爱,不愿意适应对方,容易造成不同资本间的冲突,增加交易成本,影响融合质量。

4. 羊群效应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羊群效应(Herd Effect)是指经济主体在进行不确定性决策时,容易受大多数人影响而丧失自我思考的从众心理,实质上是有限理性的表现。中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并不是以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的混合化为最终目标,仅仅是实现转型的手段。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国有企业未达到完全自主,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变迁方式。在中央要求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情况下,各级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纷纷开始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案设计,一些省份更是拿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间表,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对目标国有企业全部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这些举措虽然响应了中央精神,但在实际操作中,盲目跟风现象突出。相当一部分地方政府将混合所有制改革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担心自己的改革步子迈的小,跟不上形势,落后于其他地方,没有足够的耐心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足够的理解、调研,不顾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盲目混改,出现了定指标、下任务的行政性干预,冒进现象突出,实际上是用行政指令推动国企混改,背离了改革的初衷,导致混合所有制改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5. 禀赋效应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传统经济学理论的一大基本原则是,支付成本与机会成本相等,意味着购买价格与销售价格大体一致,没有重要的财富效应。这一原则也是科斯定理所坚持的。但是,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这种假设不符合现实。Knetsch和Thaler(1990)通过代金券与杯子的交换实验证明,当行为主体拥有某种物品的产权时,对其的价值评价要远大于不拥有时,即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禀赋效应使科斯定理中无论初始权利如何配置都能达到一样效果的预测不成立,使产权交易双方在产权价值的估值上存在冲突,即使在交易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依然可能导致谈判破裂。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题之一是国有股权定价。国有股权是否合理,能否得到交易双方的共同认可,决定着能否实现混合及混合质量。如果国有股权定价过高,不利于吸引非国有资本融合;如果定价过低,则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由于禀赋效应的存在,国有企业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对其估值较高。非国有企业没有所有权,估值较低。由此造成了双方利益的差异性,不利于融合谈判的达成。禀赋效应的存在需要国有股价的客观与科学,但当前国有股定价机制不完善,流通股权主要靠原值或净现值评估出来,无法正确衡量与确定国有股市场价格及其获利能力,因此很难协调好双方利益。

禀赋效应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环境(Context)对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Loewenstein和Issacharoff(1994)通过实验证明,当一方当事人认为对一项权利已经拥有或特别应得时,会产生强烈的禀赋效应。通过多年的深入改革,中国的市场环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化,对非国有企业制度上的歧视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存在“玻璃门”、“弹簧门”,非国有资本想要进入垄断行业的难度依旧很大。在这种环境下,国有企业的既得利益者们认为已有的控股权及垄断地位是理所应当的,禀赋效应十分强烈,产权改革及股权结构优化的难度也就越大。

6. 公平、自利服务偏见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公平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难点。传统经济学对于公平的研究很多,但始终难以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研究结果。原因在于公平与人的主观心理联系密切,很难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公平标准,而传统经济学偏好一致的假设决定了其不可能解决现实中的公平问题。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参照交易(Reference Transaction)”进行了诠释。如果交易严重偏离了“参照交易”,那么人们普遍认为不公平。在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中,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认为自己承担着很多社会性与战略性政策负担,理应享有更多的政府优惠措施与垄断优势。非国有企业却认为只有实现双方完全的平等竞争,消除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偏爱,才是公平的。可见,双方对公平的参照基准不同,导致双方在融合谈判中需要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

大量证据表明,人们普遍存在“自利服务偏见(Self-serving Bias)”,对于公平的判断带有自利服务性。由于非国有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一些职能部门及国有企业出于保证市场控制力及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的考虑,对非国有企业存在偏见,只愿意转让少量国有股权,认为是公平的,而非国有企业基于自利服务却认为是不公平的,这就容易导致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三、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建议

行为经济学为我们研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要求我们在改革中重视人的心理因素。基于行为经济学的视角,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1. 正视沉淀成本,实施有效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非国有企业摆脱沉淀成本的负面影响,激发其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资本退出机制,规范相关政策法律,保证非国有资本进入行业后的合法权益。对于易产生沉没成本的资源如大型开采设备,要建立完善的交易市场尤其是二手市场与租赁市场,降低非国有企业的投资风险。政府实行补贴,加速折旧、税收优惠等政策,补偿非国有企业的沉没成本,促进技术设备的更新。

2. 打破国企垄断,完善市场体系。坚持市场的决定性地位,塑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推进石油、电信、交通等垄断行业改革,逐步放开更多的垄断市场领域及业务,促进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的充分公平竞争。从根本上实现政企分开,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独立性与竞争性,消除对国有企业不合理的倾斜政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严把合法管、合理关与监督关,做好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服务,为非国有资本进入市场提供条件。以市场为导向完善国有股定价机制,规范国有股流通程序及通道,实现全过程的公开化,稳步推进国有股减持。通过这些措施,逐步转变一些职能部门与国有企业陈旧强化的思想观点,弱化禀赋效应,使其以更为积极的态度接受改革。

3. 有序推动混改,弱化从众心理。2014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和规范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参股”。与以往的“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了微调。这说明中央政府已经发现了各地各行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一哄而上”、“一混就灵”等现象。对此,中央政府应当继续加强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引导,出台更为详尽、有效的指导意见,即使发现纠正各地各行业的冒进,督促各地各行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序推进。

4. 提升综合素质,减少认知失调。提高国有企业领导者的综合素质,既包括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伦理观念等意识层面的软因素,也包括管理能力、决策水平、业务能力等硬件因素,这种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可以抑制决策者的过度自信、反应不足或过度所造成的认知失调,保证混改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 Kahneman,Knetsch,& Thaler. Experiment tests of the endowment effect and the Coase theorem.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1325-1348.

[2] Loewenstein,George & Issacharoff,Samuel.Sour- ce-dependence in the Valuation of Objects.Journal of Behavior Decision Making,1994,(7):157-168.

[3] [美]彼得·戴蒙德,汉努·瓦蒂艾宁.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 贺京同,郝身永,那艺.论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内核与其“支离破碎”的表象.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39-149.

[5] 曹立.混合所有制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论文,2002.

[6] 谢军.中国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产权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13.

[7] 马晓春.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所有权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9.

[8] 叶满城.开放程度、市场竞争与国有企业的民营化[D].辽宁大学学位论文,2008.

[9] 裴晓军.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我国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研究[D].山西大学学位论文,2010.

[10] 贾根良.混合所有制研究:现实主义方法论的新探索——评《过渡经济中的混合所有制》[J].天津社會科学,2000,(6).

[11] 龙绍双.“混合所有制”论的两个误区[J].经济研究参考,1999,(85).

[12] 张秀喜.混合所有制应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主体[J].工业技术经济,1999,(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研究”(项目号:13&ZD022);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14年度长三角改革发展研究课题“创新国有投资公司运营机制研究”(项目号:CELAP2014-YZD-04);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号:154576128D)。

作者简介:汤吉军(1971-),男,满族,辽宁省凤城市人,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陈俊龙(1984-),男,汉族,山东省泰安市人,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经济学院讲师,吉林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产业组织理论与应用。

4.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四

当前,全县非公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多集中在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大部分中小企业人才短缺问题十分突出。现有非公经济组织人才服务体系不健全,人才的培养、引进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影响了高技能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开发,影响了原有非公经济技术人才技能的提高,制约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从发展历程看,多数企业往往还带有“家族式”、“小作坊式”的个体经营的烙印,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企业的架构,但在经营管理和决策上往往是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很大。内部管理粗放,财务制度和用人制度混乱,不少企业负责人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不高,企业创新意识淡薄。绝大多数企业缺乏长远规划,盈利追求“短平快”,从事科技含量不高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暇顾及科技研发和创新。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人才缺乏,创新不足导致许多非公企业管理办法陈旧,企业活力不足,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几点建议

一是加强行业协会、商会组织建设。积极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加强行业管理,促进行业发展,规范经济秩序。指导行业协会、商会加强与外地商会的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商会组织的牵头协调作用,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组建投资联盟和战略联盟,实现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发展。二是要积极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好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搭建政企联谊、银企对接、资金互助平台,为企业提供政策、融资、技术、人才、信息和法律援助服务。

三是通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分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帮助非公经济人士解放思想,树立信心,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牢固树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观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是大力盘活人力资源,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非公企业工作。挂靠高校、科研单引进现代管理机制,注重品牌建设,提高企业知名度。组织个体私营业主到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利用各种方式全面提高经营者管理水平,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创新意识。

5.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五

想、新观念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能不能坚持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方法,已经成为他们提高实际工作水平的基本要求。只有紧密结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实际不断创新、并灵活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才会使自己在非公有制经济党建工作具体实践中得心应手、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伟大事业中有所作为、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科学发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突出作用。

1.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要牢固树立“六种基本意识”,确保自己在科学理论、先进意识和崭新观念的影响与促进中,真正不断创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方法。

意识形成观念,观念决定行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体系的指导下,牢固树立先进的意识才会形成先进的思想和崭新的观念,才会自觉不知觉地创新有助于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事业的具体工作方法。一是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全面开展和深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领域的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强化执政意识、扩大执政基础、实现执政目标的必然选择和客观需要,是党赋予给每个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无论在工作中遇到多少问题和多大困难,都不能忘记担在自己肩上的这份历史责任。

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每个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必须在工作中自觉坚持服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地方区域工作的大局、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大局,要善舍“小我”、维护“大利”,只有随时心中装着“大局”和想着“大局”,才能处处为了“大局”和维护“大局”。

三是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意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员工心目中、社会舆论中的形象、地位、口碑,归根到底都是要靠服务党员、服务员工、服务业主、服务社会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具体行动换来的,所以,必须要坚持用最满意的服务去争取各方面的理解、赢得各方面的支持、得到各方面的帮助。

四是必须牢固树立“协调”意识。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在工作实践中所面对的各种复杂关系,不但涉及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内、外的各个层面,而且涉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上下、左右的各个方面,哪里协调不好都会影响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改革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

五是必须牢固树立“前瞻”意识。一个有能力、有作为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具有工作的前瞻性,这样才能突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增强开展工作的主动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的工作水平。六是必须牢固树立“监督”意识。一方面必须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和董事会在确定发展方向、遵纪守法及能否保持与党同心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认真监督,另一方面必须对全体党员在思想、学习、工作中保持先进性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同时还要对所有从业人员在遵章守纪、履行岗位职责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无论哪个方面的监督,都必须做到“到位而不能缺位”。

2.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要苦练“五个基本功”,确保自己在增强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实际本领的基础上,真正求得实践运用党建工作新方法的“功到自然成”。

如果具有扎实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基本功,不仅对传统工作方法能够运用得当,而且能够结合具体实际和善于创新工作方法,那么自然就会感到工作得心应手,达到“功到自然成”的境界。

一是要坚持苦练履行“组织领导”职责的基本功,争取在实现有效领导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领导工作方法。一个缺乏组织领导能力的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既不可能建好班子,也不可能带好队伍,当然更搞不好党建工作。要履行好组织领导的职责,就必须善于谋划、善于指挥、善于宣传、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提高,这“五个善于”缺一不可,在履行组织领导职责中只有做到了“五个善于”,才会事事了然于心、时时心中有数、处处胸有成竹。

二是要坚持苦练履行“说服教育”职责的基本功,争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思想工作方法。不但要系统学习掌握党的基本理论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把握现实问题的实质和核心,善于做好各种思想疏导工作,而且还要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不厌其烦、深入细致、和风细雨、细雨润物。

三是要坚持苦练履行“正确决策”职责的基本功,争取在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决策工作方法。必须既要熟悉政策、熟悉业务、熟悉市场,又要深入分析、深入研究、注意听取和采纳的不同意见,还要善于思考谋划、善于统筹兼顾、善于抓住工作的主要矛盾、突出工作重点和不失时机地抓住工作关键。

四是要坚持苦练履行“公关协调”职责的基本功,争取在公关协调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协调工作方法。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内外关系一定要能够把握轻重缓急,处理复杂问题和化解矛盾时一定要做到头绪清楚,解决重大问题和把握关键时一

定要坚持循序渐进,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五是要坚持苦练履行“经营管理”职责的基本功,争取在经营管理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工作方法。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改革发展中,要做到不论什么工作都能够插得上手,而且干得很好,务必使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行家,工作真正富有业绩。

3.非公有制经济党组织书记要重点学习“四种经验”,确保自己在借鉴运用先进经验和总结提炼新鲜经验的同时,真正提升驾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能力。

6.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六

市中小企业局:

2009年,我县非公有制经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招商引资为主抓手,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工业化进程。今年以来,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各项指标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发展后劲逐步增强,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整体效益和运行质量逐步提高,工业经济总量逐步攀升,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一、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发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三月,全县共有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个体工商户8562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4家,同比2008年增加29家;1--3月,完成总产值32.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亿元,实现利税总额4.5亿元,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安排劳动从业人员3.4万人。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0886.5万元,同比增长31.37%;完成工业增加值32975万元,同比增长19.61%;实现利税11991.7万元;同比增长36.9%;安排劳动从业人员4599,比上年同期增加4200人。2009年一季度,全县共有新、扩、改项目33项, 累计完成投资总额5.1亿元,同比增长37.2 %,完成全年目标的30.5 %。

(二)非公有制经济运行情况及特点

2009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虽然受到金融危机蔓延加剧等因素的不利影响,我县工业经济在运行平稳的基础上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并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增长较快。1-3月份,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1亿元,同比增长29.3 %;完成工业增加值4.8亿元,同比增长45 %。主营业务收入完成9.1亿元,同比增长31.4%。

2.产销衔接良好。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产品产销率为9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100 %,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产销衔接保持平稳。

3.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全县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亿元,同比增长31.4%;实现利税总额1.2亿万元,同比增长36.8%。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行业运行特点

1、电瓷:1-3月份,全县各类电瓷产品产量为9.6万吨,销售总收入1.6亿元,同比增长均为20%左右。目前,我县电瓷产业升级初见成效,产品档次提高,企业订单充足,开工率接近饱和,产销两旺。

2、水泥:1-3月份,全县水泥产量为39万吨,同比略有增长。受季节等因素影响,水泥产销步入淡季,但吨位销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一定的涨幅。

3、煤炭:1-3月份,全县原煤产量为31万吨,吨位价格同比下降30元-40元左右,受安全生产投入加大,掘进深度增加影响,开采成本也有较大幅度上升。焦炭市场价格继续走弱,企业盈利水平受到较大影响。

4、纺织、化工、机械、小水电产量稳中有升,市场平稳。

5、烟花鞭炮产量、收入、价格均有所下降,部分企业难以为继。

(三)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做的主要工作

1、贯彻落实发展非公经济的方针政策。

县委、县政府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站在做大全县经济总量的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非公经济纳入“富民强县”的战略。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及省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精神,组织各乡镇及县直有关部门认真学习和宣传,使文件精神深入到基层,深入到每个企业。二是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目标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芦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方向、工作措施及主要目标。三是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制订下发了《关于在全县集中开展“科学发展,和谐创业”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方针,对非公经济不限发展比例、不限发展速度、不限经营方针,不限经营规模,努力营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发展氛围,极大地促进了非公经济长足发展。

2、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工作机构和机制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建立健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机构和工作机制,为更好地协调服务非公经济,相应地设臵了服务机构。明确了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管理机构的职能,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促进了我县经济协调快速健康发展,3、积极深化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近几年来,县属集体企业、乡镇集体相继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并取得突破性发展。目前为止,全县集体企业改制而已达98%以上,有25家集体企业成功实行了“产权臵换”和“身份臵换”,盘活存量资产近6亿元,臵换职工身份12000 人。顺利完成了市第五建筑公司、第五电瓷厂、南坑镇湾坡煤矿等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和职工安臵工作。随着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入,企业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实收资本中企业法人和个人资本分别达到较高比例,全县工业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在县域工业经济的舞台上,民营经济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集体企业改制步伐加快,民营经济将“一统江山”,全县工业经济焕发出更多的生机和活力。

4、完善非公经济服务体系,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①搭建融资平台,拓展企业融资渠道。一是运作好芦溪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芦溪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是适应市场需要,经芦溪县政府批准设立的既有担保职能,又有投资功能,实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事业法人。现有注册资金300万元,有工作人员15人,都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是一支较强战斗力的团体。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先后与信用联社、建行、工行、中行等金融机构建立了担保业务,取得了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到目前为止,在保金额 3000万元,投资金额560万元,为缓解部分中小企业资金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良好社会效益。二是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我县财政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30万元,每年都将以一定的增长比例列入财政预算,存入财政专户,重点支持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三是促进银企合作,构建新型银企关系。为加强银企沟通,广泛调查个私民营企业贷款需求,为银企合作牵线搭桥,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省市银企合作洽谈会,为推动银企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搭建培训平台,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培训。对失地农民就业提供上岗培训,为企业输送具备一定业务技能的产业工人;定期组织对厂长、经理的培训,培养年轻一代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企业的科研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的技工队伍。利用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及市、县两级专项资金的培训经费,举办了培训班8期,培训人员1000余人,并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各类人员参加省、市级专业培训近30人次。同时积极协助人事部门,开展了非公有制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能评定申报工作。

③打造科技服务平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是突出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不断促进企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组织申报国家专利、转化科技成果等措施,大力推进了企业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二是突出基地示范,优化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目标,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为提升基层科技工作水平,乡镇以“五站”为网络联系所有农户,整合技术和信息资源,一批有发展前景的科技示范致富基地已经建立和规划。三是突出调查研究,提升企业决策水平。积极实施国家和我省“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经常向企业推介国家级、省级、全国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顶级专家教授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6项,对非公有制经济及重点产业进行调研考察和具体指导,提高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增长质量,加快了信息化、产业化进程,促进了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④搭建信息平台。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县中小企业局经济信息中心,编写了《芦溪经贸动态》、《项目建设动态》,为乡镇和企业传递了有关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非公有制企业运行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资源。⑤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诚信工程。我局牵头启动民营企业诚信工程,建立完善民营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逐步对规模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民营企业进行了全面的信用管理,为民营企业投融资提供信用服务,改善民营企业投融环境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打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多年组织参加了由市中小企业局牵头开展的中小企业“诚信工程建设”活动,共有2户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省级“诚信企业”称号。通过有关部门的联合考评并广泛宣传,强化了广大企业的诚信观念和信用体系建设。

5、优化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我县大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县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整治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和《全县发展环境和机关作风“双十佳”评议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了“芦溪县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投诉中心”,专门负责机关作风监督及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投诉案件的查处工作,建立了投诉举报和处理制度,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举报信箱,能及时按程序处理有关投诉,并受到各类企业的一致好评。县政务局完善了收费管理制度,在有关行政许可、审批、办证、收费集中在县办证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对收费单位实行了日核查,月报表制度,有效地防范了乱收费、搭车收费等行为。县发改委加大了部门行政审批改革力度,减少了行政审批,简化了审批程序,缩短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按照《萍乡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全面清理了全县收费项目,规范了我县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对非公有制企业反映的“乱收费”问题的进行了监督检查,开展了土地、城建、电价收费等多项专项目检查,查处的违法金额退还了企业,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宽松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县劳动、社保等部门以各种形式,经常开展劳动和社会保障宣传,并积极上门动员企业主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开展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并妥善处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切实维护企业与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金融危机对我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影响与困难

1、外贸出口减少,出口企业面临压力。金融危机的爆发和持续蔓延,造成外部需求收缩。对我县以出口为主的纺织化工企业及部份花炮企业造成困难和压力。我县嘉鑫纺织有限公司2007年出口创汇800余万美元,2008年产值比2007年有所增长,但是企业利润空间却只有去年的30%;永泰化工有限公司2007年出口创汇200万美元,2008年出口创汇50万美元,比去年减少150万美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出口产品交货值为950万美元,同比下降45%。

2、销售市场萎缩,停产半停产企业逐渐增多。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最直接的体现是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从三季度末开始,我县部分企业因市场、资金、成本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挤压,导致生产经营处境日益困难,10月份以后停产、半停产的企业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县工业企业停产、半停产面大约在20%左右,预计这一比例还会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而逐步提高。

3、企业盈利能力有所下降。突出反映在我县纺织化工和部份以出口为主的花炮企业,因美元持续贬值,劳动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大幅缩水,甚至于亏本,依赖于中介出口的花炮企业,由于外部需求的减少和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有时只得接受中介公司转嫁的负担,一些企业难以为继。

4、价格变化太快,2008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而产品的价格却上不去,加之劳动成本提高,环保投入大,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调低,企业利润空间很小,下半年原材料价格降低,特别是钢材、水泥、石化产品价格降幅最大,但反映到生产成本上有一个过程,部份企业在价格高的时候库存的原料现在亏损很历害,产品价格目前随着原料而下降,压价历害,起伏不定,企业利润很低,上半年我县无烟煤售价每吨达580元,且供不应求,下半年销售价跌至380元每吨,反而滞销。

4、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严重不足,融资困难。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和影响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企业面临的融资环境更加恶劣,资金周转进一步紧张。一方面,虽然9月份以来央行连续几次下调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和金融机构贷款利息,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商业银行没有出台具体的操作细则,尚未真正落实并惠及广大中小企业,企业融资环境依然不宽松,融资困难并没有明显缓解的迹象。另一方面,由于市场明显疲软和萎缩,部份企业所生产的产品销售不畅、严重积压,导致产品积压??资金短缺??经营困难的恶性循环。

从我县几个主要行业来看,纺织化工、煤炭开采与加工所受冲击影响最大;花炮、机械加工等行业也受一定影响;电瓷、水泥等所受影响很小。

中国纺织业对出口的依存度很高,上半年纺织业出口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因美元贬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的成本上涨,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甚至于亏本,而到了下半年,国外市场需求不足则成了国内纺织业最困难的因素,中国纺织服装出口所面临的不是单一的市场萎缩,而是全球的市场萎缩。我县外商投资企业嘉鑫纺织有限公司一直在全县出口创汇占90%的比重,今年上半年,因美元贬值因素,企业出口订单价格下降,下半年公司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从高档浴巾、毛巾转为实用型、经济型的产品,并且由于外部需求减少,十月份以后公司已停开了一条生产线。综合全年来看,嘉鑫公司虽然产量和出口创汇额较上年同比降幅不大,全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0%左右,但是企业利润却大幅缩水。上半年,我县煤炭开采与加工产销两旺,价格上扬,原煤吨位销价最高达到500元以上,焦煤吨位价格达到2800-2900元。自下半年尤其是十月份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加深,我国钢铁业受害颇深,出口低迷,经营困难,直接导致煤炭需求的大幅锐减。自十月份以来,受到国内原煤出口下降,北煤南运的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县原煤开采企业库存压力较大,库存较大的上万吨,吨位售价下降,全县原煤吨位平均价格下降30%?40%,焦化煤吨位价格目前在1300?1400元之间,同比下降100%,企业资金占有率明显攀升。目前,全县煤矿企业全面停产原因有三个,一是政策性停产;二是技改;三是金融危机的影响。

花炮企业今年一直低迷,一方面是国内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受美元贬值影响,全县9家以出口产品为主的烟花企业中今年有3家由出口转内销,今年仅剩6家企业做外贸产品。目前我县花炮企业都不具备自营出口的能力,全部依赖于中介出口,加上近两年花炮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降到7%,出口公司只得把利润缩水的负担转嫁给生产企业,造成生产企业要么不接单,要么一接订单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甚至于亏本的局面。从全年来看,全年全县62家花炮企业全停产的15家,另有23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电瓷、水泥等行业所受影响不大,一方面是电瓷出口所占比重很小,由于电力工业一直受国家重点支持,国内市场广阔,需求旺盛;另一方面,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将电瓷产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来发展扶持,先后出台了一些地方性政策,从目前来看,取得了明显成效,电瓷产业升级初见成效,产品结构优化,产品档次和工艺水平明显提高,从全年来看,电瓷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等几项主要经济指标可望同比有所增长。水泥行业由于销售市场半径等因素,虽然下半年钢材不景气,但由于一年来县内公路等基础设施相继动工,我县水泥生产企业积极开拓市场,到目前为止,全县水泥行业总产量、收入、价格、利税水平均较为稳定。

(五)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应对金融危机意见与建议

1、抓住机遇,变害为利。一是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的机遇,在这项政策的指导下,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内需会带来无限商机,金融部门一定会调整信贷方略,放开信贷闸门,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放力度;二是抓住中央、省、市将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扶持支持的机遇,整合我县部分国有资产注入到县中小企业担保中心,重新启动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的作用;三是要抓住国家对工业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的机遇。为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各种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转型重组等;四是抓住劳动力、土地、电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比沿海地区低的机遇,一方面有选择的承接沿海发达地区转移的产业和项目,另一方面抓住我县在外务工的人员大量返乡,形成“返乡流”的机遇,尽最大可能的接纳劳动力、技术、资金、信息,同时掀起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回归创业热潮。

2、出台政策,保驾护航。一是对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应放宽企业投资限制解决临时性融资条件,对暂不符合办理房产及土地证,而又急需利用上述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的企业,应在注明贷款用途的前提下给予办理;二是缓交或减免部份税赋,特别是缓交土地使用税等新税种,以减轻企业费用的支出;三是增加财政资金反哺企业的力度、以增加企业有效资金的供给;四是政府要搭好政、银企合作平台,扩充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注册资金,发挥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功能,切实降低融资成本,方便企业融资。推介好项目,邀请各商业银行来芦溪考察投资。

3、坚定信心,自立自强。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加剧,出口增长放缓,但受投资和消费稳定增长推动,中国经济将保持活力。因此我们的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前一时期温家宝总理在浙江上海考察时强调:坚定信心是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有力武器,企业要靠信心稳定市场预期,靠信心渡过难关。这些话都是至理名言,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对指导我县的经济工作有重要现实意义。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当前金融危机是困难是挑战,更是难得的发展机会,要在新一轮产业重新“洗牌”过程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把握四个观:一是企业要练好内功。在当前困难面前,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节能降耗。二要把握重点、要抓好当务之急,又要从长计议,为长远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调结构、促转型的同时,更要注重优化投资结构。从全国来讲,我县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我们要把这次危机当作调整转型、产业升级的机遇,企业积极实行战略重组、整合、股份制改造;三要革新技术。加大技术革新和新产品研发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发挥企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应对这场危机中求得新的更大的发展。四要始终把抓好传统产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扩大内需的大政方针中,基础产业拉动消费是主导方向,而我县的支柱产业大多都与扩大内需的政策相吻合,因此应举全县之力抓好。

4、优化环境,和谐发展。近年来,我县大力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多个整治和优化发展环境的文件,对行政许可,审批,办证、收费等进行了规范,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杜绝“三乱”行为的发生,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为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宽松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为了使我县经济更好的抵御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县各单位、各部门要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危机的动向,关心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要非常理解工业企业当前的处境,要结合单位和部门实际,用足用活政策,大力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要严格监督,杜绝“三乱”现象的发生。工业经济职能部门要协调各行业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切实做好各行各业为企业服务的协调工作,同时各个企业也要加强合作交流,学会“抱团取暖”克服不良竞争,实现互惠双赢。

二、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情况

(一)基本情况

芦溪县工业瓷城小企业创业基地位于江西芦溪工业园区西区,二二0国道和芦南公路交接处,昌金高速公路芦溪连接线可直达工业瓷城,离昌金高速公路和芦溪火车站都只有5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占地面积63.21公顷。芦溪县工业瓷城小企业创业基地2006年6月开始进行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2007年8月基本完成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土地平整土石方95万方,硬化主干道路1419 米,铺设煤气管道,供、排水管道各5000米,架设电力、通信、有线电视线路各8000米,园区绿化面积100000平方米。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目前工业瓷城小企业创业基地已有毕业企业30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上缴税金1200万元,安排从业人员4500人。

(二)经验做法

创业基地内项目企业和创业基地管理、招商、支撑环节管理的机制,主要突出如下几个要素的统一:

1、企业为了生产的需要,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可在县人才交流中心落户外,根据特殊情况经县委、县政府批准可接受其组织、人事关系。

2、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反馈信息。芦溪县电瓷工业城小企业创业基地管委会建立信息定期报告制度,对小企业创业基地动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告县中小企业局,县局将及时收集、汇总各创业基地在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会同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并及时上报市中小企业局。

3、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转变创业者的思想观念,提高自主创业意识。充分依托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举办创业工作的专题宣传活动,宣传创办中小企业对解决就业问题、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宣传党和政府鼓励创业的优惠政策,使自主创业观念深入人心。4.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健全社会服务网络。县中小企业局将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体系,搭建政府各部门、服务机构、企业之间即时通讯、专家咨询、信息交换等服务平台,广泛与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合作,积极指导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对中小企业及创业基地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创业项目推荐就业岗位安排和管理、技术、人才等服务和工商、税务、财会等代理服务。

(三)影响与困难

虽然今年以来县电瓷工业城小企业创业基地内工业企业运行平稳,项目建设卓有成效,但也反映出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

1、整体赢利水平不高,企业经营面临严峻考验。除企业经营、产品档次等因素外,去年下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蔓延加剧的影响,市场需求有所萎缩,市场流动性减弱,对企业经营带来严峻考验。

2、资金不足,融资不畅,成为制约创业基地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3、产业升级步伐不快,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缓慢,传统电瓷产业升级虽然取得一定的实效,但总体来说,步伐不够快。

4、行业内部竞争无序,内耗严重,行业协会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几年来,由于产品价格低位竞争每年行业经济损失总和达5000万元以上。此外,不平等竞争现象仍然存在,突出表现在电价不平等。

5、工业用地紧,土地手续费办理过高,基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四)意见与建议

1、坚持以服务为本,全力优化发展环境。

突出抓好一批对我县经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重点骨干企业和工业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产业挂点负责制,并建立企业特派员负责制。加强对重点项目调度,搞好对重点项目跟踪协调服务,掌握重点项目实施进度,对项目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积极协调,促进项目早日投产达标。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建立企业负担监测联系制度。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和改进工作作风

2、做好龙头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分析。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波及,2009年注定是一个不寻常充满挑战和危机的特殊时期,我县工业经济结构更是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考验。以超常的注意力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经济运行状态进行密切调控、预警和监测。及时了解掌握和发现工业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下,协同有关部门(包括金融)和企业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保障企业正常运行。

3、完善创业基础设施,增强基地承载力,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按照县域经济总体布局和创业整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创业型、就业型企业向基地集聚,做到开发一片、投产一片,增强基地的产业集聚功能。积极探索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制度,扶持高科技企业入驻、发展。

4、争取国家拉动内需政策支持。

抓好国家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的时机,认真研究国家和省2009年经济政策,抢抓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历史机遇,认真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应对经济危机的机遇,根据国家扶持方向,积极筹划储备项目,积极筛选项目,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更多的项目在我县工业瓷城小企业创业基地安家落户,拉动我县经济发展。

5、积极开展“五保一减”工作。

“保稳定”:保证龙头企业和一批规模企业健康平衡运行。保证它们资金链的安全、用电的充裕和办手续的便利。以此增强基地工业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保市场”:保住我县原来占有的市场份额。引导企业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争取占领更大一块市场份额。“保投入”:企业要增强信心,避免投资行为弱化。“保生产”:手续健全的企业要开足马力,要满负荷生产;不健全的要尽快完善手续,提早进入生产。“保增长”:产量上去了,市场回暖了,价格恢复提升时来临的机遇才能抓住。“一减”:就是基地企业减负。今年要进一步深入开展企业减负工作,对强加给企业的不合理负担的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查处。

7.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七

如果说, 前三十年是国企与民企齐头并进推动了中国经济一枝独秀、快速发展的话, 那么, 在新的战略机遇期, 国企与民企融合发展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并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民企与竞争性国企的融合发展顺理成章, 而民企与垄断性国企的融合发展逐步成为所有制关系的主要议题。这是由我国发展新阶段的制度演进与政策条件、提升垄断产业效率、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应对国外自贸区“竞争中立”政策的挑战等多种因素决定的。

一、民营企业与国有垄断企业融合发展的决定因素

(一) 制度演进与政策条件

首先,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为融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条件。经济发展理论和各国经济发展史都表明, 在市场经济不发达阶段, 政府和国有企业应在发展中扮演更为主要的角色;而当市场经济体制较为完善时, 则应积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融合发展。其次, 我国民营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大发展, 早已脱胎换骨, 不再是当初小打小闹的状况, 完全有能力与竞争性国企、甚至垄断性国企融合发展。第三, 改革开放初期, 为了引进国外资本及先进技术、管理等要素, 城市供水、公交等垄断产业试行对外开放, 实施了一批外资项目, 大多效果良好。随着开放性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 目前各行业逐步实行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并轨, 民企融入垄断产业发展大势所趋。此外, 随着政府治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通过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能够为融合发展提供良好的治理环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 应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 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二) 提升垄断产业效率与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目前对国有 (垄断) 企业是否低效存在较大争议, 但对混合所有制企业效率相对较高则基本没有异议。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 有利于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 发挥公司治理的内部激励与外部约束功能, 克服垄断国企一股独大导致的各种弊端, 促进政企关系合理化, 实现经营者市场选择, 回归“企业家精神”, 提升垄断产业效率。同时, 民企参与垄断国企改革, 有利于突破阻碍民企发展的行业准入难、资源利用不平等、政策差别化等现实问题, 有利于形成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切实推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民间资本开放的步伐, 进一步拓展民企发展空间。

(三) 应对国外自贸区“竞争中立”政策的挑战

近年来, 美、欧、澳等国力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 (TTIP) 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 。2012年美欧共同发表《关于国际投资共同原则的声明》指出:“欧盟和美国支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在竞争中立领域所做的工作。该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国有实体和私人商业企业要受制于同样的外部环境并应确保在既定市场上进行公平竞争”。TPP不但要求降低或取消关税, 更致力于公平的竞争政策, 强调规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推行高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增强规则透明度、实施金融改革等竞争中立政策。在此政策下, 垄断国企所享受的土地、利率、补贴、财税等优惠政策都有可能被判定为“非竞争中立”情况, 从而使国企的“走出去”战略遭受巨大障碍。这就需要我们未雨绸缪、积极面对, 通过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形式予以化解。

(四)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迫切要求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早在2001年就曾预言, 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成为影响21世纪人类进程的两件大事。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 不同于单纯的城市化道路, 而是大城市与小城镇合理布局、西部与东部梯度推进、户籍与身份逐步统一, 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质量与效益、强调城镇化过程的内生性及其动力的可持续性。但是目前城镇化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资金短缺, 并且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存在使这一问题更趋复杂化。据统计, 2013年底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较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 或已达到19万亿元, 另有研究估计已突破20万亿元。而2012年我国地方财政收入 (本级) 为6.1万亿元, 即使加上中央税收返还与转移支付, 地方收入共计只有10.6万亿元, 债务收入比率高达175%-232%, 超过了100%的警戒线。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支出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对于城镇道路、水、电、气、暖等垄断性产业建设, 在政府性债务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 单纯依靠政府及国企推进, 无疑会对其供给能力、范围及速度形成严重制约, 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参照国外的成功经验, 充分吸引民间资本, 鼓励并引导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 积极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 是城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五) 达成两种发展思路的共识

目前对于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改革, 理论界存在较大争议, 左中右三派交锋激烈。总体而言, 右的一派认为垄断国企低效率, 只有通过产权改革甚至是完全私有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左的一派则认为垄断国企效率并不低, 最多只需要通过加强管理即可解决问题;中派同意垄断国企效率较低的论断, 但认为垄断国企效率低并非产权改革甚至完全私有化的充分条件, 在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贸然进行产权改革, 可能导致私有垄断、国家丧失对核心产业的控制权、价格上涨、普遍服务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因而该派别也被称为“制度派”。在此情形下, 达成改革共识、降低改革阻力和成本, 对于国有垄断企业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

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在保持国家、国有资本对垄断产业核心业务、战略产业、重要技术创新等领域控制力的前提下, 引进民企的激励机制、管理模式、市场经验, 有利于发挥双方的比较优势, 这在理论界已经形成普遍共识。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由易入难、逐步推进, 先期取得成功突破, 获得改革的示范效应, 建立对改革的信心, 降低改革的认识成本, 减少改革的不确定性, 克服激进改革导致的信息超载和信息损失问题, 更有利于垄断国企改革的成功。

二、民营企业与国有垄断企业融合发展的具体途径

(一) 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 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也有利于国有资本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兼容。具体而言, 民企主要可以通过购买垄断国企的部分垄断性业务 (或资产) , 以及参与资本市场融资两种途径与垄断国企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 后者又主要分为购买垄断企业上市股票、购买企业债券、认购产业投资基金和参与资产证券化 (ABS项目融资) 四种具体方式。

(二)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PPP)

按照美国PPP国家委员会的定义, PPP是一种公共部门和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部门之间的合约安排, 二者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基础上, 共同提供公共基础设施或公共服务产品。通过组建PPP项目公司, 有利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优势, 合理分配资源、风险和收益, 以最大化地满足特定的公共需要。PPP是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核心内容, 其基本理念认为, 政府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而非“生产者”, 政府要作“精明买主”, 通过PPP吸引民间资本、民营企业进入公共服务生产领域,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三) 民营企业独立进入垄断与竞争性业务部分

除混合所有制、PPP模式之外, 民营企业还可以通过标尺竞争与特许投标两种方式, 独立进入垄断产业的垄断性业务部分。所谓标尺竞争, 就是政府规制机构根据生产成本条件相近的其他地区的价格、成本等状况作参照的标尺, 来推定本地区的价格、成本状况, 从而对本地区独立从事垄断性业务的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形成激励。由于生产成本条件相近地区的垄断企业相互参照、相互竞争, 从而也被称作区际竞争, 实际上是一种市场信息发现途径。而特许投标是在规定服务质量条款下, 由多家具备条件的民企通过竞标方式获得政府关于垄断性业务生产的特许权, 一般遵照出价高者获得的原则。

对于垄断产业的竞争性业务部分, 民营企业按照产业进入相关法律、程序, 取得进入资格, 可以独立从事竞争性业务的生产经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是减少不必要的审批项目, 在制定负面清单基础上, 各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领域。民营企业独立进入垄断与竞争性业务部分, 为产业内非国企培养公平竞争对手, 与垄断国企、混合所有制国企相互竞合, 构成融合发展的另一种形式。

(四) 民企与垄断国企形成上下游产业链

垄断产业一般有网络产业与非网络产业、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高新技术与一般技术之分。目前, 垄断国企资金、科技、人才等实力较强, 并且出于国家安全、培育国际竞争力、发展战略产业等方面考虑, 在融合发展中, 国企应通过控股、黄金股等方式, 控制垄断核心业务、掌握核心技术创新、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对于偏远地区、微利甚至负利润的普遍服务义务承担起责任, 通过交叉补贴等途径予以实现利润平衡。民营企业通过混合所有制、PPP等方式参与垄断上游产品供给之外, 主要通过进入非网络产业等下游部分, 为上游提供低资产专用性的配套产品, 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 进而拓展自身发展空间。

三、民营企业与国有垄断企业融合发展的制度支持

(一) 合理规划、分类融合

按照所从事行业的经济性质、功能不同, 所有国有企业可以分为公益型、竞争型和中间型三类。公益型包括城市交通、水、电、气等市政自然垄断类以及医院、学校、基础性科研单位等企业;中间型包括石油、石化、电信、烟草、铁路、邮政等非市政自然垄断类企业, 与公益型企业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相区别, 中间型企业在政府的价格、进入等经济性规制和质量、安全等社会性规制之下, 可以通过提升企业效率而获得更高利润;此外即是竞争型企业。就民企与国企融合发展而言, 竞争型企业完全可以通过市场竞合、交叉持股、重组、兼并等方式形成动态混合所有制形式实现融合。而目前大多数公益型市政公用事业和中间型自然垄断企业为国有垄断, 民企如何与这部分垄断国企融合是关键所在。

垄断产业的竞争性环节, 如电力产业的发电、水务的水厂、电信一般增值业务等, 应切实破除民企进入障碍、通过建设-运营-移交 (BOT) 、转让-运营-移交 (TOT) 等适宜形式, 鼓励民企参与生产经营。垄断产业的垄断性环节, 可通过PPP、“黄金股”安排、特许投标、BOT、TOT等多种方式, 鼓励民企参股或独家经营。总的原则是, 通过民企与垄断国企的融合, 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增强产业的竞争性, 从而提升市政服务和非市政自然垄断产业的效率。

需要指出的是, 按照以上分析, 国有金融企业应该属于竞争型, 因而应在完善监管制度、加强监管的基础上, 扩大金融对内对外开放, 允许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行业。此外, 在实际推进融合时, 更应加强对具体产业技术经济属性的剖析, 避免一刀切和简单套用。

(二) 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

基于垄断产业的特殊性, 理论与国内外实践都表明, 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需要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相结合。应在减少行政审批、降低民间资本进入门槛的同时, 强化对企业的环境、健康、安全以及融合程序合法性等方面的监管。以城市水务为例, 澳门市政部门在自来水特许经营项目启动之前做足了“功课”, 对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 慎重选择了一个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并与之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被奉为垄断产业引入民间资本的典范。而国内个别水务项目, 由于事前论证不周、仓促决策, 运营期间规制不到位, 中途导致各种纠纷, 结果有的只能通过重新国有化来收拾烂摊子。这种情况也出现在山西煤矿民营化乱象、湖北十堰公交民营化失败等诸多案例中。实践证明, 在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中, 相关制度安排是否健全、政府承诺是否可置信、规制是否合理、到位, 对企业利益与用户利益间权衡是否周全, 防控风险的能力是否具备, 是融合发展成败的关键。

(三) 完善竞争、价格、产权交易等制度体系

对于垄断产业的制度安排, 国有化与对私有企业进行规制是两种替代性选择。国有化的理论前提认为, 国有企业作为全民所有的经济组织形式, 代表全民包括垄断服务用户的利益, 即使存在垄断利润, 也会通过再分配等途径, 最终返还给全民。但在实践中, 由于存在所有者虚置、竞争缺乏、政府规制偏向甚至企业与规制者合谋等缺陷, 普遍存在资源利用不公平、内部效率较低、垄断利益集团坐大、服务质低价高等问题。民企与垄断国企融合发展, 只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融合发展的最终成功, 依赖于在垄断产业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科学的垄断产品定价机制, 健全产权交易市场, 完善混合所有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运营水平, 规范垄断产业收益分配、健全相关法律等制度体系等来实现。

(四)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8.三类经济: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篇八

贾庆林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认真学习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突出科学发展的主题,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报告会上,坚信“中国人能做到世界最好”的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追求“和谐发展、激情奉献”的百步亭集团董事局主席茅永红、饱含“大漠之子绿色情怀”的亿利资源集团董事长王文彪、以安置18万人就业为“莫大荣耀”的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创新让“小企业干出大事业”的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董事长励行根、“信仰激励我前行”的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坚持制度保障发展、文化引领成长”的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广昌、唱响“为祖国强大而强大”的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大步“走向世界、共谋双赢”的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等10位先进典型,分别从不同侧面介绍了自己的事迹,集中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显著成果。他们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社会的可贵品质,生动诠释了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时代精神。与会听众深受感动和教育,现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晓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雄,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王新奎出席上海分会场会议。

会后,上海分会场召开会议,杨晓渡就本市学习贯彻全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他指出,贾庆林主席的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非公经济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贾庆林主席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期间的工作。今天十位先进典型的发言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正确的道路,非公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坚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支持民营企业争当先进。支持非公经济就是对上海大局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工商联要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好一点的投资环境。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严峻,广大非公企业要积极应对,努力抓住机遇,通过创新启动转型发展来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发展后要发扬优良传统关爱社会,对内关爱员工,对外扶贫帮困。上海的未来需要大量优秀非公代表人士,各级党委、各级政府和工商联要切实担负责任,把引导非公经济“两个健康”工作做深做透。

上一篇:营销方案的各种步骤下一篇:航空航天的常用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