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共15篇)
1.《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一
本课就课外阅读中的一个小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复习,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按照教—扶——放的思路进行,扎实地引导学生掌握了该种题型的方法。
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完成一道阅读题目,然后再让学生对比阅读标准答案和学生自己所写的答案,并找出标准答案好在哪里,每一句话都写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然而然便总结出了答题的基本思路:
1、阐述观点,教学反思《阅读复习课教学反思》。
2、解释观点。
3、举例论证了。在引导学生总结了基本的方法之后又相应地出示了一道类似的阅读题目。学生便循法去尝试,再反馈、再纠正。一堂课结束了,学生全部掌握了答题技巧。
纵观课堂,不足之处在于学生的阅读积累太少,在举例论证环节找不出合适的名人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所以培养学生积累的意识还是任重道远的。其次教师在完成第一个阅读总结方法后没有及时让学生修改第一个阅读便直接进行了尝试练习。如果在此处加入这个环节便会使课堂更加扎实。
2.《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二
这一事实告诉我们, 复习课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整体教学质量的影响程度不可小视。
课程教学进入复习环节, 与“新授”相比, 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内容与课堂”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新授课学生面对的是“未学内容”, 复习课学生面对的是“已学内容”。这就决定了复习课在教学基点、教学过程、目标任务等方面有别于新授课的阶段性特征和要求。
一、复习课的教学基点要作新调整
教学好比旅行, 旅行前必须知道出发点和目的地。复习课教学前必须弄清学生的基本状况, 明确学生的原有准备状态, 它是进行复习课教学决策, 确定教学基点的客观依据。
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教学, 这是教学要坚持的准备性原则。经历一回新授课教学, 学生的准备状态会是怎样呢?一般说来, 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鉴别和诊断,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学”与“不学”不一样。新课内容会不同程度的纳
入学生的认知领域, 只是不同学生在掌握的数量和质量上有差别。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整体上会高于新课教学前。就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 情况要复杂些, 受学生头脑固有价值观念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情感悦纳、态度认同和价值追求程度不一定随认知“水涨船高”, 有时甚至会出现某种程度的“逆反”。另外, 仅凭一回新授课就能将课程教学的所有终极目标全部实现, 这也是不现实的。忽视复习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对复习课持敷衍态度, 只能是教育教学的“浪漫”!
在弄清学生准备状态的基础上, 科学把握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教学基点, 还要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复习课的教学基点只有确定在最近发展区的恰当位置, 才能在新授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复习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作重点转移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总教学目标是一个复杂的目标体系, 其达成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的的教学阶段, 其具体的目标任务是不相同的。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的目标任务是什么呢?这首先要看新授课已达成什么目标。
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通常的教学过程是按书本编排顺序, 逐框逐课向前推进。每堂课都要完成特定数量的未知内容的教学, 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上, 这就意味着, 单靠新授课, 学生学到的只能是“一个”“一个”的知识, 学生有“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的认知倾向, 难以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达到对知识的整体理解。在新授课中, 通过老师的引导, 学生探究、发现、理解新知识是教学的主线, 必要的“作业”, 虽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环节。但也是为巩固“理解”服务的。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 有时还需把现实的复杂问题作简单化处理, 为了教学进度,
“应用”环节也只能是“必要”的, 难以多角度深入
反映现实全貌;新授课的任务和进度压力, 往往容不得学生长时间对所学内容仔细品味、体验感悟, 而知识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飞跃需要一个反复反省、反复实践的过程, 是需要时间的。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 新授课教学只能完成课程总目标的一小部分, 只能为总目标的实现提供一定基础。依据布卢姆等人的观点, 课堂教学的认知目标按学生掌握程度可依次分为六级, 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根据现实的实践经验, 高中政治新授课教学能达成第三等级即“运用”水平, 就算满意了。就情感价值领域的目标来说, 布卢姆等人依据价值内化程度, 由低到高共分五级, 依次为:接受 (注意) 、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凭实践经验, 高中思想政治新授课教学能达成第二等级即“反应”水平就算不错了。通常情况是, 在课堂教学的特殊氛围中, 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会有明显触动, 而到了课堂之外, 学生的思想行为改观不大。上述分析说明了复习课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以上分析可知, 贯穿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有: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支离破碎与学科知识整体性的矛盾;理论浮离生活实际的矛盾;内隐价值观念与马克思主义价值期待的矛盾。由此, 复习课教学过程的目标重点自然就在于:第一, 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系统把握书本知识, 防止学生对知识孤立片面的理解;第二, 帮助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较复杂的现实问题, 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 创造新的情境和实践机会, 让学生充分体验感悟, 促进学生的价值取向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齐。
三、复习课的教学过程呈现新要求
第一,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复习课与新授课教学的内容对象是相同的, 但内容对象所处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了变化。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理论, 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复习课与新授课之间有着长短不等的时间间隔, 其间社会现实生活各领域的重大变化和事件与高中生联系密切的部分, 必然要求反映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来。为此, 有时书本观点要作修改, 有时教学内容要作增删。在复习课教学中, 教师在处理同一教学内容时要留意是否有这方面的新变化。
第二, 内容重点要作新切换。新授课已逐框逐课对各知识点有重点地作了全面教学, 复习课是不是无“知识点”可上了呢?不是, 复习课教学的
“知识点”在于“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
系”———它就是复习课教学的“重点”了。这种“关系”就方向性来说可以是横向的联系、纵向的联
系、发散的联系、网络交叉的联系。就性质来说可以是生活逻辑的联系、理论逻辑的联系、非逻辑 (想像和联想) 的联系。如果某些“关系”又链接着学生的易错点、社会生活热点, 这也就成了复习课教学“重点的重点”了。
复习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和启发学生努力寻找和发现“关系”, 以整体建构所学内容, 使知识网络化、观点系统化, 以对知识全面准确的理解去综合运用知识、体验感悟知识。最终实现课程教学的总目标。
第三, 教学方法要作新选择。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决定了其教学内容既具有科学真理性, 又具有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导向性。在新授课中, 启发式教学固然是最基础的教学方法, 但对于有些价值超前的观点“启而不发”, 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常见现象, 此时就不能讳言“灌输”了。而到了复习课阶段, 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 有自己的“发言权”了, 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相对成熟了, 可以与老师和同学开展“交往”了;复习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在于上文所言的“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 “关系”的寻找和发现需要引导、启发, 需要自我建构, 不宜采用“灌输”的方法了。所以, 以交往理念统领复习课教学, “启发与交往交融”, 这是复习课教学方法的应然选择原则, 具体的教学方法可依此原则灵活安排。
第四, 教学节奏要求加快, 思维要求提高。复习课教学用时一般要远少于新授课, 这自然要求复习课对教学内容的处理必须做到“跨度延伸广, 节奏轮动快”。否则难以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教学的这一特征客观上要求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记忆, 并能超越时空、前后联系、综合贯通。这对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这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最佳教学期”。实践表明, 如果学生课前能作好必要的复习准备,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 思维能力就会发展很快, 成绩会突飞猛进, 反之, 成绩滑坡也会很快。
综上所述, 思想政治复习课只有准确把握了
“复习环节”特殊的教学规律及其要求, 才能走上科
学规范的轨道。在新课程背景下, 思想政治复习课的某些传统教学模式亟待科学创新!
3.《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三
教学内容:阅读中词语的理解及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把握。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词语理解的技巧;
2、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如何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及把握文章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难点:在阅读中能够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决类似的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播放课件:阅读中词语的理解、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先一起来做个语文游戏——填词 展示课件: 种语言
遇见未来的话叫-----(预言)应允别人的话叫-----()非常著名的话叫-----()不满抱怨的话叫-----()写在书前的话叫-----()
表示决心的话叫-----()
2、这是一道词语解释题,我们平时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只有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够正确地运用词语,才能更好地读懂文章。所以,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词语的理解。
二、教方法、学方法
(一)词语的理解
展示课件:
(一)词语的理解
1、师:词语的理解是我们在阅读理解一篇文章的时候需要解决的最基本的问题。那么,在我们平时学习语文进行阅读的时候,一般都采用哪些方法来理解阅读文章中词语的含义呢?
2、生:同义词换词;联系生活等。
3、师:老师在这里也总结出一些有关如何理解词语的方法和技巧。
4、(播放课件,同时引导学生读)理解词语的方法有:
1、拆分组词法
2、同义换词法
3、联系生活法
4、就地取材法
5、联系上下文
5、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方法”)展示课件:
(1)、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静,非常沉着。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3)、过去的日子如青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6、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些句子,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理解这些句子中的词语。
7、生:(对着多媒体屏幕齐读句子)
8、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所说的5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来解释这些词语。
9、师:说一说你解释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你用了哪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呢?
10、老师引导学生解释其余的词语。
11、师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哪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再说一说,读一读。
12、引导学生总结(老师扳着手指头数着):拆分组词法 同义词换词法 联系生活法
13、师:还有哪种方法没有用到?(就地取材法 联系上下文)现在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理解下面的词语。
14、展示课件(并引导学生读):
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的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
15、师:说说哪句话可以解释“张冠李戴”呢?(引导学生指出句子)这种理解方法就是“就地取材法”。
16、师:张冠李戴用来形容读书不认真,这段话里还有哪个词说明读书不认真?(囫囵吞枣)
17、师:我们按字面怎么理解“囫囵吞枣”这个词呢?(指名学生解释词语)这个解释是它正确的意思吗?
18、师小结:我们在理解一个词语的时候,不仅要根据字面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还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词语在一句话中的真正含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联系上下文。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仅仅这几种,而是多种多样的。在我们解词时,一定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的意义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
(二)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1、师过渡:刚才我们讲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一篇好的文章往往都离不开中心句和过渡句,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复习“阅读中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
展示课件:
1、文章的中心句是指能概括全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章的过渡句指文章中用一定词句和段落,提示前后意思之间的联系,使它们有机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由上文转入下文,这就是过渡句.2、师:我们在阅读中如果能掌握中心句和过渡句在文章中出现的特点和规律,就能较快地找出中心句和过渡句。从而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那么,在阅读中如何查找中心句和过渡句呢? 一般中心句出现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呢?常见的过渡方式有几种?(播放课件并引导生齐读)中心句的位置: 1.从题目去找。2.从总起句去找。3.从结尾上去找。4.从议论句上去找。5. 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6.从过渡句上去找。常见的过渡方式有以下几种: 1.用一个句子过渡,承上启下.2.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3.用关联词过渡.(通常是表示转折的关联词为多)4.用提示句过渡.5.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3、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个学期我们学过的那篇课文中出现中心句和过渡句?(学生自由发言)
4、师:从题目去找。这个学期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哪一篇文章的题目本身就是中心句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题目实际上就是文章的中心句,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
5、从总起句去找。从总起句去找的课文,如《詹天佑》的开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6、从议论句上去找。如《一夜的工作》中:“他(总理)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文中议论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再来说说过渡句吧。)
7、同学们再举些例子说说,这个学期我们学过的哪篇课文中用了上面几种过渡方式的过渡句?
8、用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 如《藏戏》中还是从西藏高僧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说起吧。《千里梦圆在今朝》中的: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9、用关联词过渡.如:《手指》中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10、用表示时间或空间的词语过渡 如:《北京的春节》中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三、用方法
1、刚才我们复习了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方法,并运用它们找出了课内文章里的中心句和过渡句,现在我们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课外阅读短文中所涉及的中心句和过渡句的查找问题。(学生阅读短文。)
2、检查学生完成情况。(点评)
3、师:同学们做得非常好,都能准确找出短文中的中心句和过渡句,可见平时这方面的练习也做过不少。
师:现在我们运用这些方法再来解决另一篇短文(附资料。)
四、总结
理解词语和找中心句、过渡句的方法还有许多,我们在课堂上练习的只是其中的几种典型。希望大家在平时的练习中能灵活地运用这几种方法。还没完成练习的同学课后继续完成习题。
教学反思
4.《圆的复习》教学反思 篇四
圆的知识包括圆的认识、周长和面积三大块内容,本节课重点引领学生对以上这些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1、从情境中导入。“数学课堂生活化”,这是我校数学学科研究的主题。上课伊始,我从几幅学生熟悉的生活图片进行导入,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这大大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积淀,使学生以良好的心理态势进入后面的梳理环节。
2、把课堂交给学生。整理和复习不但要起到一个回顾知识点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将学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网络体系,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在教学中,我直接从学生感兴趣的作图入手,通过学生展示、板演画圆,让孩子们很轻松的对圆的知识进行了回顾,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在第一环节,老师有意引领同学们进行集体的梳理,从中获取方法。第二块内容的梳理,大胆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第三块内容我完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梳理和展示,意在培养每名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4、多媒体手段的应用。我校作为一所硬件设施一流的学校,享受着先进、优越的教学资源,那么我们教师就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它来为我们的教学服务。因此在复习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时,我浓缩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用课件进行演示和回顾,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更使学生体验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乐趣和魅力。
5、提高复习的兴趣。设计一些与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相关的生活习题,让学生进行自主选答,更多的学生都参与了进去,学生们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在此环节中,尽量照顾中差生,这样对于基础还不错的同学来说,进行了必要的巩固,使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更牢靠,对那些基础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同学,起到了复习的作用,让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有了更清楚的了解。
5.《电的本领复习》教学反思 篇五
还有就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工的布置。在前一阶段的学习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分工,出现不明确的现象,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的投入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去。这个时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出现问题,没有更好的进行学习。现在想来,小组进行探究活动,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探究方式,因此我对于的分组重新进行划定。除了对于按照学生的位置进行分组依据之外,我还更加学生在小组的作用进行划分。将一些在小组中活动不积极的学生从新进行分配,将一些活动不好的小组拆开,分别分入其他的小组。这样学生培养学生进行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较少的出现混乱。
6.浅谈复习课堂中的反思教学 篇六
初中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紧抓住这一特点, 借助各种直观教具, 如各种实物、模型、图形、图片等, 特别是运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教学辅助手段, 让学生感知美妙无比的数学世界, 并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科学海洋中畅游。正确、合理地使用直观教具, 在数学教学中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形象, 而且在复习教学中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对操作的反思, 要按照乌申斯基的说法, 反思一下直观的教学是不是以抽象的概念和词语为依据, 是不是以直接感知的具体形式为依据。
二、讨论交流促进有效反思
1. 交流反思
人与人之间需要交流, 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是相互尊重、平等的情感平台, 是教师关心、理解、爱护学生的第一步。在复习教学中, 教师要时刻反思是否正确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是否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是否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 在教学中, 教师要自始至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 用真诚的情感来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师的情感反应和交流意识会直接带动学生的交流意识, 所以教师要时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情感态度是否有利
2. 讨论反思
讨论交流不仅是情感交流也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讨论教学中, 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坚持了创新原则。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利用先前学得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通过新的问题的解决, 进一步发现新的规则并学会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 尊重提出问题的学生, 鼓励学生主动地探索问题,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讨论教学中, 教师应对讨论的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即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 认真组织学生, 放手让学生展开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自主探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 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这是创新思想产生的基础、合作交流的前奏, 是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
三、对作业进行反思
事实上, 我们在反思教学行为是否有目的地实现时, 一方面要整体把握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 另一方面要合理地确定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这样我们的反思性教学就有了一个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 反思才会更有效。教师的教学从理论上讲无疑是一种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对作业反思即要求学生及时更正作业中的错误, 督促学生并给学生适度的时间和空间, 使学生或质疑问题, 或自我发现, 或答疑解难, 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激发其内在的更大潜能。遇到错题时, 作为教师, 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 宽容学生, 启发诱导学生去寻找错误, 努力让学生自己去正确认识错误,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复习教学过程中, 选用一些改错题或判断正误题让学生进行训练, 使学生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中考的常考点非常重要。反思之后, 必须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错误的基本方法, 将学生的学习错误当作一种教育的契机, 让错误变成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因此复习时, 要特别注意课本中以下几个方面: (1) 数学概念。教学应努力揭示概念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 新课改后, 中考越来越注重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研究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 (2) 教材中的实例分析 (包括各类插图、图表与表格等) 。注意教材各类插图、图表与表格所蕴涵的数学意义。 (3) 相关的数学知识的文章。
总之, 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 善反思, 不断总结, 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置反思问题情境, 有意创造反思机会, 特别是到了初三的复习课, 更能体现反思的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万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几种常见的思想方法[J].教育革新, 2008 (12) .
7.复习《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七
首先复习的是四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涵盖以下教学章节:认识数位顺序表、读较大的数、写较大的数、比较大数的大小、改写较大的数、写近似数。这些教学内容占用课时约半个月。在上复习课之前我考虑到:复习课首先是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其次,我想给学生示范整理复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整理知识和复习的意识。
说到整理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就是按照书上的单元章节逐节复习。这一单元的知识比较多,知识之间的衔接和递进体现得比较好。为了给学生更形象生动的示范,我设计了“知识树”这一形式,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知识之间的关系通过树与果子的关系表现得很生动;二是这样的形式学生喜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也乐意效仿,在脑海里形成深刻的记忆,对将来的应用起到示范作用。
1、利用三分钟时间,培养学生借助书本独立复习的意识,及同伴互助、合作交流的精神,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快速回顾的方法,并达到再现知识点、唤醒旧知的目的。
2、以“知识树”作为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使本单元所有知识点的技能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概括与提升,达到纵横联系的.目的,综合应用、沟通联系。
3、通过分析错题,感受收集错题、充分利用的好处,提高反思能力。并达到复习课中查缺补漏的效果。
4、课堂小结,畅谈收获,使学生的复习能力能够得到发展。
这一堂复习课上下来,我觉得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在激发学生复习的主动性方面做得不够,学生都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完成了知识的疏理,因为大部分学生不会自己复习疏理呀,但假如因为学生不会而我们一直不去培养,那么学生要到什么时候才能会呢。我们必须要试着放手,才能让学生们学着自己走路,叶圣陶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复习也是为了不需要复习啊。让学生自已会复习,远比简单地教会学生知识来得重要,当然也更难一点。
8.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八
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下面我代表地理组对前一段我们的一些做法及下一阶段的复习策略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自暑假以来具体做法有:
1、集体讨论并制定完善详实的教学计划;
2、充分利用集体备课,随时随地教研,发挥各自的智慧,组内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中重难点的把握,并依据学情制定每节课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主动互听互学,知无不言,互相取长补短。
3、在试卷讲评课时,严格做到教师精讲,发挥学生主动性,小组合作,相互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个性问题,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以此提升课堂效果。
4、对于年级组提供的资料,我们会分配给每一位老师,进行精选习题,通过练习查缺补漏,把握动态信息。
5、充分利用平时的练习、半月考、联考训练学生规范答题能力和学科素养能力;
6、积极培优补差,利用晚自习、课间等时间找学生谈话,了解心里状态,解决知识上的盲点,努力提升文综水平。
通过本次的“江淮十校”联考,也发现出一些问题:
选择题部分提取图文有效信息及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综合题答题能力还有待提高,要常抓不懈,语言表达不准确,组织无逻辑,较混乱,口语化太重,专业性不强。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三个人讨论了下一阶段复习策略:
1、继续强化基础知识的复习,复习时要扎扎实实不能求快,要做到全面细致,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定要精准。
2、认真备课,注重课堂设计,巧妙突破重点难点,合理规划课堂时间。
3、避免“满堂灌”,教学中,切勿讲多,每节课的知识涵盖量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要讲求实效,注重落实,或讨论或限时练或到黑板板演,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且认真做好反思工作,反思每节课的得失,汲取经验教训。
4、精选习题。除了年级组下发的资料以外,我们也会在网上寻找一些好的习题,做到精选精讲精练,尽量做到重点知识重复练习,通过练习查缺补漏,以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
5、每次大考后,都要认真做好成绩及试卷的分析,从自身和学生方面反思每一次考试成绩的缘由,了解学生学习的心态、方法和学习状况,并找到好的解决办法,从而有针对性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大考后及时与临界生谈话,或鼓励或表扬或找策略,力求下次取得更好的进步。
6、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从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宗旨看,“能力立意”重在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重在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所以,要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审题,仔细分析,思考全面,在答题上,训练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技能、答题的思路和方法、语言的规范性,专业性和逻辑性。
9.《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九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是一般教学过程结束时对整个教学的合理评估和自我反省, 也就是我们教育行为中的“反思”。反思并非是一个陌生的字眼, 古来有之,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杜威则认为“根据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之依据和他们所趋于导致的进一步结论, 对他们进行主动的, 坚持不懈与仔细思考”。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行为是在实施计划过程中达到了既定的预期目标, 而有些行动则是实施计划过程中偶然出现的, 如在课堂教学中会发生一些并非预料之中而在预料之外的未评估的事情, 那么我们完成一定量的教学行为之后可以对前面一部分内容科学评价和认真反思。
二、“教学反思”是对教学目标的完善
一般来说, 我们将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这三个目标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相关知识, 掌握一定的能力并在某种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内涵。一般的教学者都会围绕这三个目标开展备课, 继而组织安排教学, 然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并不能说明教学任务就能完成,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甚至会发现, 制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完成, 如在课堂教学中会临时发生一些备课中预料不到估计不到的事情, 因为所有的教学都具有思想性, 这里的思想性既包括我们师生的思想的相对独立, 也包括教学活动会因时因地而产生细微变化, 有时处理不妥, 会产生后遗症, 处理好了, 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三、“教学反思”不是教学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批判性反思, 然而这种反思应当不是一节课的教学终点, 因为我们在教学批判中, 我们可能得到的不仅是经验并且也有教训, 无论是经验或是教训, 我们不能单独让它驻足成为一时一地的理论, 而应该成为我们新的教学阶段的指导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对于我们研究撰写教学反思有助于指导教学是有很积极的借鉴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论断中讲到,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不仅能在头脑里反映出客观存在东西, 而且能够多以概念的形式在空间上, 时间上超越外部现实世界和具体的实践活动。既可以追溯过去, 又可以预见未来, 并依据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的需要, 在观念中改造事物, 展望未来。
我们所论述的教学反思正好是哲学理论中讲到的意识范畴, 它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理论汇编, 有效地利用这个经验教训可以有效地避免在新的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相似的问题, 它使教师从教与学得两个层面上检验教学成效, 使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课堂融为一体, 又有助于教师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参与教学, 通过学习科学的教学理论, 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 使原有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得到升华,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教学反思”撰写注意的几个原则
1.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要求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巩固和熟练掌握的程度, 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准确地再现出来。巩固性原则是撰写教后记的必要条件, 贯彻巩固性原则时, 我们在撰写教学反思时才会积极地反思, 哪些是学生深刻理解的知识, 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的复习, 交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要在下一步学习新知识时不断扩大原有的知识并巩固提高, 要精心组织具有拔高性质的各种作业和实践活动, 理论联系实际, 注意教后记的实践操作性。
2.开放性原则。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时不能故步自封, 必须做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要博取众长, 听取各方面意见, 甚至包括与自己意见相左的观点, 特别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的异议, 要科学地批判与汲取, 做到“教学相长”, 开放性原则还要求我们做到“否定之否定”对自己已经形成的观点进行反复思考, 要与时俱进, 多读书, 读好书, 使自己的理论知识系统化。
3 . 持之以恒的原则。撰写教学反思需要我们对每一节课, 甚至对教学中某一个重要细节都要做到“反思, 批判, 凝练”, 在这个过程中, 将会倾耗我们大量的人力与心血。因为这个反思不是简单的概括, 而是“对行动的反思”要在实践基础上反复获取经验与积累, 内在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提炼和琢磨。瓦莉认为“反思”是将理论及基于知识的经验与实践相联系, 分析自己的教学与以实现改革为目标的学校前景, 以多视角思量情景, 看到不同于自己的选择及其后果, 以及理解教学的广泛的社会与道德的植根之地。
10.离子反应的复习课教学反思 篇十
1、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有欠帐。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可能不太现实,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的方法的探索上有一个循序渐进,边练习边发现,边发现边积累的过程,因而需要学生在不断练习中加深体会逐渐熟练。
2、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给学生更多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尝试书写次氯酸钙在空气在变质的离子方程式”这一环节中,这个离子方程式书写难度并不大,因而教师留给学生反思和自我评价的机会不多,这样对那些离子方程式书写较慢和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同学会在师生共同交流中容易被忽视,他们也往往会因为末对自已的书写结果进行反思而影响对离子方程式正确书写方法的感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用好以评价促发展是关健,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板演|,发言等方式来展示自已的成果,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如学生书写的2Na 2H2O=2Na 2OH-H2↑的结果的板演就可以使学生充分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提高全体学生学习效率。
3、注重学生心理需求,营造积极兴奋的学习氛围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改变教学方式,用丰富多彩的方式来展现不同的问题,若不适应学生这一心理,课堂就会平淡而缺乏生气。因而,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激情,在应用练习等环节上,可以创设更富有鼓动性和竞争性的情景,如竟赛,过关斩将等方式,这样课堂就会出现勃勃生机。
11.平面图形的复习(一)教学反思 篇十一
(一)教学反思
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实践感悟
(一)第一节:平面图形的复习
(一)Ø 技术支持:几何画板、PPT动图、多媒体网络系统
这节课,陆老师和龙老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研究的很透切,从设计、准备、反复实践到反思,各个环节及任务的安排颇花心思,实施过程,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信息素养,也出现了许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惊喜。特别欣赏的是陆老师把图形面积公式的应用与生活密切相联,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效用价值。听完,我收获颇丰,也萌生了一些换位思考的冲动。
Ø 思考:为什么要对图形面积推导公式进行分类?如何用技术促进学生用“转换思想”解决图形问题?
如果我来上,我也许会这样处理流程:
1.环节一:自学与整理:引导学生或小组先用概念图描述各类平面图形面积的推荐过程。
Ø 目标指向:回忆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公式及推导过程。
Ø 技术支持:概念图工具,理由:一方面,与几何画板相比,概念图工具,更能反应面积之间的推导关系,而且就六年级这个班的学生而言,上个学期已熟悉掌握概念图工具,操作没问题。另一方面,用传统的卡纸和白纸,不够环保,同时,图形间的推荐导关系,描绘起来既费时,又不清晰。
2.环节二:回顾与反馈:根据学生的描述情况有针对性用动画展示面积的推导过程,加深对图形面积推导公式的理解。这一环节,通过前面的先学,暴露问题了,复习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并体现其价值。
Ø 目标指向:目标指向学生用转换的思想解决面积问题,为后续的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Ø 技术支持:图形动画
3.环节三:应用与提升:通过具体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借助几何画板,利用画形面积的转换思想解决生活中更多复习的图形面积问题(简单——直接代公式;条件复杂的——转换思想寻找有利条件;图形复杂的——拆、补等),其中,每一个层次的问题,我都偏向于用具体的生活情境串联起来,体现学习与生活的联结。如:足球场面积问题、种地面积的选择与判断问题等
Ø 目标指向:利用转换的思想解决图形面积求解等问题。
12.浅议教学中的反思性研究 篇十二
一、备课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反思研究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准备, 备课如何直接影响着教学, 备课中凝结着教师的心血, 渗透着理念和思想, 体现着教法学法, 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着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由于课改正在推进之中, 绝大部分教师还是停留在教师这个层面, 把“备教师”作为重头戏来彩排和演练, 即“我如何教”。对学生的研究显得少些, 还是停留在了“讲授知识层面上”。课前的反思研究就是要把侧重点移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层面上, 即如何指导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 发挥潜能, 激发兴趣, 培养品质, 提高能力为中心的备课上。 (1) 反思教学中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是否体现“以生为本”和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 (2) 反思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有了兴趣, 学生才会学得投入、痴迷, 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找到乐趣, 在乐趣中创造发展。 (3) 反思怎样贯穿新的教学方法, 即: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发展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 (4) 反思如何贯穿人文素养的养成。人文素养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品质和人文精神, 使学生在人格、情感、意志、性格、心理品质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这种在课前备课中凸现教师的人文关怀, 体现了对学生文化个性的关注精神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值取向。
二、不为教材和教参的质疑反思研究
教材和教学辅导历来被我们奉为“权威”和“经典”, 成为教师备课讲授的准绳。教参的权威确实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我们课课、时时、事事都以教学辅导为准绳, 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失去自己的思想。教学中只有把学生的实际、学情的实际以及教学的实际融入其中, 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及全面发展, 否则就成了教参的“翻版”和“应声虫”。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 也应是教材的建设者, 在教学时, 要根据本地学生的实际, 合理地参考资料, 合理地取舍材料, 有必要对教材和教参提出反思, 研究发展、修订和完善。 (1) 反思教材和教参在知识的重现上是否与教学实践有矛盾冲突。 (2) 反思现有教学材料与现有新的教学理念在实施中是否出现了矛盾冲突。 (3) 研究和创新是一对永不分离的姐妹, 通过教学和反思, 发现现有文献资料是否有未涉及的内容、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见解。 (4) 质疑所选材料的主题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集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为一体。
三、个案分析性的反思研究
由于受学校环境、课堂教学平台以及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限制, 个案分析的反思研究是教师在课后进行研究的一种快速而有效的方法, 主要集中在那些“支言片断”上。 (1) 校园生活中的个案反思。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 它集中着渴求知识的学子和育人的教师, 事事无小事, 件件是大事。师生之间的“碰撞”, 丰富着校园生活和谐的发展。 (2) 课堂教学中的个案反思。以教学过程内容的片断回顾为主, 如回顾教材知识的处理是否合理, 是否在课堂教学中有智慧的火花, 是否做到了因材施教与关注了个性的发展, 是否做到了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的密切结合等。通过这些教后备、教后感等小小的评价感悟积累, 就成了我们宝贵的教学经验。 (3) 家庭生活中的个案反思。学生学校表现映射着家庭教育的成败, 也折射着学生父母的素养。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天成功的家庭教育就是明天喜悦的收获, 学生在学校中的情绪变化、心理活动、个性、言谈举止等都是对家庭教育的全程反映。 (4) 社会实践中的个案反思。生活是个大课堂, 蕴涵着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 远离生活就意味着失去课堂的另一半世界。通过个案反思, 首先是对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回顾总结。其次可以不断更新和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第三是通过个案的分析总结也有利于积累经验, 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
四、找出差异, 形成风格的反思研究
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的理念, 更是一个实践探索的精神, 没有现成的、千篇一律的经验可以模仿。一个教师, 有没有自己对教育本质的思考, 有没有自己对教育的个人见解, 有没有自己对改进教育工作, 提高教育质量的孜孜以求, 并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和教学风格, 是区分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水岭。现代教育实践者和当代教育实践者无不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风格。如现代的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教学风格、全国知名教师于漪的教学风格、魏书生的教学风格。他们都形成了自己特有风格, 用各自的风格、人品、知识塑造着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实现着价值。
13.陆地和海洋的复习教学反思 篇十三
期末复习阶段,我们总感觉到有许多资料还没给学生做,有许多知识点还没有跟学生讲清楚。因而总是印发试卷给学生做,然后评讲。做了讲、讲了做,结果时间花了不少,可是效果却不显着。究其原因:那是没有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学生没把知识与技能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没掌握方法与技巧。
在期末第一轮的复习中,我就是自己先讲,每章安排两个课时复习,第一课时把一章的知识讲一遍理顺,第二课时让学生复习二十分钟后让学生做小测题。结果时间花了不少,自己改试卷也花了不少精力,但是发现一些很基础的知识学生都没记住,效果很不好。后来我改变方式,讲了一遍后让学生自己记,把基本知识点和基础知识记在心里,然后再做一些巩固练习,效果要强很多。比如我国的人口国策、土地利用国策和地形、气候基本特征等等,这些基础知识点是要记住的,要给时间学生去记忆,然后再做些灵活运用的巩固练习,学生就会理解得透彻,掌握得也好。
14.高考图表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十四
近几年的高三教学中,在进行图表题复习时,我细细地观察,逐渐发现学生每一届学生在复习这个专题时,总有一些不同的表现,自己对此专题的复习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一、让学生明确高考题目类型及达到的要求
生物图表题在历年高考题中都占有较大比重,在近几年广东高考生物卷中更占有突出位置。
所以上这个专题前,我就展示考试大纲的要求(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告诉学生要学会概括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挖掘某些隐含性的信息,或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有的放矢,让学生循着目标前行,方向性的明确会提高复习的效率。
明确了这些,我再出示一些高考题,让学生初步感受一下出题的形式。
二、学生做题演练在先
一个专题开始,我总是先让学生经过相关题目的练习,对专题考点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的做法使得学生获取一些经验,同时也会产生一些困惑。在这种情况下,我再有针对性的点拨就更能引起学生注意,学生从中可汲取自己的所需。
在总结规律这一环节时,也要遵循让学生总结在先的规律。这时,我把思考的机会给与学生,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当然展示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利于学生对习题中的知识点进行比较辨析,从而不断地明确自己的认识,在交流碰撞中提升自己辨析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要及时,矫正要及时
经过了前面的初步练习及知识点的整合复习后,学生接受了一些新的知识信息,对一些问题有了一些理论上的认识,但是否是真正的掌握,还需在实际应用中加以印证和巩固。因此,我总会及时让学生跟进练习。
在课堂上,每个模块我都会发放一张学案,试题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难度不要过大。因为这时的练习以巩固知识为主要目的,学生需要在这次练习中找到成功的感觉,体验学有所成的快乐,以保持良好的兴趣继续新的探究。
15.《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 篇十五
一、英语教学设计理论的探索
讲与练的问题并非是孤立的, 它是融入在整体教学设计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问题。探讨讲与练的关系, 首先需要探讨整体的教学设计。鲁子问、康淑敏 (2008) 在《英语教学设计》一书中提出“教学是人类有计划的活动, 这种计划的方案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来完成, 这种设计就是教学设计”。卢健 (2012) 提出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依据教学理论、技术理论和方法理论, 从教学材料、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研究, 形成一个系统方案, 以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
笔者认为, 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 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学理论和方法论, 通过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目标的分析研究, 确定教学重难点及其突破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方式等, 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案, 以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设计包括全程设计、阶段性设计以及课时设计。根据这一定义, 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探讨高三英语复课教学中的讲与练, 提出一些想法和做法。
二、何为讲, 何为练
何为讲?何为练?《辞海》中的解释是这样的:讲, 讲说, 讲解;练:练习。那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如何界定讲与练呢?笔者认为:讲, 即对语言知识 (包括词法和句法) , 以及对语言知识的应用的技术和技巧的讲解;练, 即对语言知识的应用练习。技术与技巧既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而习得, 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方法快速习得, 进而缩短练习的过程。
三、讲什么, 练什么
进入高三, 师生与家长的心态普遍是“为高考做好一切准备”, 也就是说:家庭、学校做的所有事情都应为学生高考服务, 当然, 学校的课堂教学及一切教学活动更应围绕“高考”这个中心。那么, 在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课堂教学中, 针对英语教学, 作为教师, 又该如何定位呢?对此问题, 部分教师认为:在高一、高二的课堂教学中, 基础知识已经传授, 基本技能也已训练, 进入高三, 就应以练代讲, 提高熟练程度和做题的技巧, 以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然而, 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高一、高二虽然都进行过教授和训练, 然而, 时至高三, 学生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还是应该从头讲起, 边讲边练。然而, 这样用于讲解的时间增多, 而进行练习的时间减少了。笔者认为:从高一到高三是三个不同的教育阶段, 学生不仅从心理上经历着从熟悉环境、老师、同学到交朋结友, 再到为高考拼搏的过程;更重要的是, 他们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再从教材的层面来看, 高一、高二阶段趋于对知识模块局部的认知与学习, 教学中多以演绎推理为主, 而高三则侧重于知识模块间的联系、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综合运用, 教学中多以归纳总结为主。因此, 合理安排讲与练对提高高三复课教学的实效性就显得非常重要。
要解决讲与练的问题, 笔者认为, 首先应该确定讲什么, 如何讲, 然后再确定练的内容和形式。进入高三, 讲的内容应该集中在整体知识体系的建立以及知识模块间的联系上。教师应该系统地讲解词法和句法, 并注重他们间的联系与区别。如:在词法教学中, 应系统地讲解从名词到感叹词的特点、变化以及在句中的应用, 点明考试的重点和难点;在句法教学中, 应讲解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变化与联系, 特别是对各种从句的辨认等, 为有效练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 有些教师会担心讲得太多学生接受不了, 或者说这些讲解距离高考太远。但是, 如果不解决知识体系的问题, 学生永远只能记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 在综合练习时就会不知所措。
作为英语教师, 我们应该明白, 任何一种语言现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只有通过不断的重复, 才能最终解决问题。因此, 对于练习, 我们应该按照分类练习和综合练习两大类进行———分类练习侧重于对不同知识模块的训练, 而综合练习则侧重于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 应通过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评, 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如何讲, 如何练
世间万事万物皆无多少之分, 一切均在于适度, 教学中的讲练也不例外。只讲不练或多讲少练, 其结果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 空有满腹诗书, 却难成就天下文章;相反, 如果只练不讲, 或者多练少讲, 学生的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难以长久。因此, 讲练的多少在于适度。当然, 适度也一定是建立在分析学情、教情和考情上的。
如何认识知识的讲解和针对练习的讲评, 也是正确把握讲练的关键之一。笔者认为:在高三英语教学中, 不可以用针对练习的讲评取代知识的讲解。首先, 讲评只是针对某一习题进行的局部讲解, 如果我们借用练习中的某一问题为引子而系统讲解所涉及的知识点, 就会造成对其他试题讲解的延误, 难以实现在有效时间内完成对整个试卷的讲评;同时, 也容易使学生将某一知识点与同一道习题或知识的一个侧面联系起来, 难以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更难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对综合知识的灵活运用。如果在练习之前能将知识点系统地教给学生, 在练习的讲评中, 教师就可以对知识点“点到为止”, 而将讲评的重点放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 从而及时、高效地完成练习的讲评,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卢健.2012.高中英语教学设计案例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 (3) :12-15.
【《议论文阅读复习》的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2023届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教案10-22
语文记叙文和议论文阅读的解题技巧07-02
议论文阅读训练题目08-13
议论文阅读知识点08-15
议论文专项复习课教案09-18
议论文阅读解题技巧及应试策略07-13
名人传议论文阅读原文及答案09-17
议论文阅读: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未来07-22
议论性散文《人,总要仰望点什么》阅读答案10-13
议论文写作教学说课稿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