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2024-09-09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通用12篇)

1.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一

实验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透明玻璃板一块,支架4个,白纸一张,铅笔一支,刻度尺一把,直角尺一把,光屏),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将一张白纸平铺于水平实验台上,用铅笔画一道横线,将平面镜组装在这道横线上。注意要让平面镜与桌面垂直,否则会造成重影。

3.将一个支架放置于平面镜前某一位置处,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

4.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A和A′。

5.拿掉平面镜后面的支架,任意改变平面镜前支架的位置,蹲下来观察支架在平面镜中所形成的像;观察完毕后,将光屏放在平面镜后去呈接像,看能否得到像。6.在平面镜后放置一个完全相同的支架,移动该支架的位置,让其与像完全重合时,标记出物与像的位置分别为B和B′。

7.移开平面镜,在白纸上标注出镜子的背面,用虚线连接A A′和B B′,用直角尺测量是否垂直,标注出垂直符号。

8.用直尺分别测量出A和A′、B和B′到镜面的距离,在图上标出这段距离,并填入表格中。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将试题中的实验结论填写完整。

10.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二、探究串联电路电压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灯泡L12.5V---灯泡L22.5V摆成串联电路,将电压表放在L1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依次连接电源---开关---灯泡L1---灯泡L2成串联电路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4.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5.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6.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2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7.断开开关,将L2的灯泡更换为3.8V的灯泡L3,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3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8.断开开关,再将电压表并联在L1两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9断开开关,将电压表并联在L1L3两端测出总电压,读出电压表示数填写在表格内。

10.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11.整理实验器材,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三、探究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电流表,将电压表放在定值电阻的正下或正上方。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按先串后并的方法连接实验电路,注意在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放在最大阻值处。

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中电流表、电压表所选量程是否得当,“+”“-”接线柱有无接反。

4.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1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5.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2.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6.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变为3.0v,记录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填写在表格中。

7.将滑动变阻器的阻值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填写实验结论。

8.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四、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1.检查实验器材。(看器材是否齐全。看清各表的量程以及分度值,将开关断开。)在检查实验器材的同时摆放实验器材。摆放结束后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

2.用导线顺次连接除电压表以外的用电器,连接时开关要断开,滑动变阻器要移动要最大值处,连接完毕后,将电压表并于小灯泡两端。3.用开关试触,检查电路。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2.5v。5.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6.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额定功率,填入表中。

7.再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低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等于2V。

8.观察比较小灯泡的亮度,正确记录小灯泡亮度和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中。

9.将滑动变阻器移至最大阻值处,断开开关,用电功率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实际功率,填入表中。

10.整理实验器材,整理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允许后,离开考场。

实验

五、用剩液法测盐水密度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托盘天平及砝码一套,镊子,100ml量筒一个,大烧杯一个(内装盐水),小烧杯一个。抹布一块)检查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开始实验。不能忘记检查砝码盒!并将砝码盒放置在右盘跟前。2.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实验台上,用镊子将游码归零,用平衡螺母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注意要控制好天平到人的距离,不要离的太近也不要离的太远,要方便完成质量测量,天平调节好后,不允许再移动天平的位置。3.将大烧杯中的盐水向小烧杯倒入20ml,估测它的总质量后,将其放置于天平的左盘中,选择合适的砝码由大到小的顺序用镊子夹取砝码,调节游码,使天平的横梁再次平衡。注意平衡的标准:让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幅度相等。4.读出天平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相加得到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填入表格中。

5.取下小烧杯,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

6.将小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10ml。将体积v填入表格中。注意在倒入液体时,眼睛紧盯液体的凹液面。7.将剩余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称其总质量m2。将数据填入表格中。8.将小烧杯取下,用镊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归零。9.计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 m1-m2

10.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盐水的密度,填入表格。

11.将实验器材放回原样,完毕后,举手示意,经监考老师同意后,离开考场。

实验

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检查实验器材,经监考老师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2.组装实验器材,利用平衡螺母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3.在杠杆在左端第二格挂一个钩码,在右端第一格挂两个钩码,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调节杠杆两端钩码的位置,将右端钩码向外移动一格,左端钩码向外移动三格。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5.给杠杆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挂在左端第二格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保持平衡,同时记录实验数据。6.综合3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7.整理实验器材,举手示意,离开考场。

2.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二

关键词:中考物理,实验题分析

一、引言

国家教育部出台的理科《命题指导》也明确指出“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认识事物、分析现象和把握规律的能力。”[1]以上可以看出, 教育改革真正给物理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策略也需要有质的变化, 如何能摒弃死记硬背、生搬乱套, 更好的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物理教学中新的关注热点。

“初级中等教育毕业考试” (简称“中考”) 是中学教育成果的试金石, 也是验证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水平的一大途径, 它考察的内容直接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对教学的要求。只有抓住新课改下的中考试题的命题发展趋势, 才能更加深切地领会最新、最有效的教学思想, 提高教学水平。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全理解并掌握知识, 学以致用, 成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近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1题型分类

近些年来的中考试题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十分切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试题中体现和落实了物理知识的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时代性和人文性, 在考察知识的同时, 渗透着对物理的技能的考察, 对考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题目的设计上, 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考查学生, 增强了对学生的结合分析能力、人文精神和对社会热点认知的考察。

从形式上将历年的试题分为四种:基础理论型、社会联系型、科学实验型、开放性试题。

社会联系型题型能让学生们从身边的东西着手,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理解这个世界, 解决身边的一些问题。

2.1.1科学实验型

从近几年的对试卷分析来看, 实验类试题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础实验试题, 这种多是从书本上基础实验引申修改后得来, 主要考察考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和对实验内容的识记和理解。

另一种是探索性的实验题, 这类题型更加直接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的实验思想, 以图表的数据归纳和实验总结的思维方式为蓝本设计而出, 重在检查考生的思考和知识总结能力。

2.1.2开放性实验试题

这类试题主要特点是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 因为甚至在现代这样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下, 也难以找到绝对正确的解答。出题考察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 极其灵活, 如需要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设计解决方案等等。

2.2 2006年-2010年厦门市物理中考试题分析

由表1可知, 在2006年-2010年这五个年份的中考试题中, 科学实验型试题和社会联系型的试题分值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 而到了2010年的试题内容, 这两种类型占了98%, 在实验型题型中, 探索性实验试题的量有所增加, 在2010年达到了27分。值得一提的是, 在2009年—2010年里, 出现了开放性试题。

2.3试题趋势分析

根据对福州市和厦门市近五年的中考题类型的统计和分类分析, 结合近年全国各地物理中考的经典试题可以看到, 中考试题在近几年里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基础理论型试题比重大幅下降, 社会联系型试题所占比重极大的增加, 科学实验型试题所占比重有小幅的增加, 开放性试题比重增加。

社会联系型题型中, 认知型和应用型题型各自所占比例较为稳定。

科学实验类型试题总体所占分值比例有所上升, 但是增幅不大。

开放性试题占分值比例有所增加, 在厦门中考试题中比例从有2006年的无到2010年的4分, 在福州中考试所占比例也增加了将近一倍。

两市五年考题中, 光、热、电、力四个部分分值所占比例在一定幅度范围变化, 属于正常结构调整, 没有明显的考察内容变化趋势。

三、结论

纵观历年来物理中考试题的变化可以看出, 单纯的理论式考题已经不适应新教改的思想精神, 更难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考察的目标。因此, 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中考试题所扮演的角色也日趋重要。未来中考试题中, 这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考题必将占据中考物理试题非实验类试题的所有分值, 这是毋庸置疑的趋势。其中认知型与应用型两种题型的配比会根据需要有所变化, 但是两者的内容肯定会与材料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简单的材料引用会被慢慢淘汰。

根据目前试题变化趋势, 甚至可以推测, 在未来的中考试题中很有可能会出现探索实验题与开放性实验的结合, 比如实验过程的设计等等。

参考文献

[1]陈跃聪.洪进步.物理中考科学探究专题透析[J].物理教学探讨.25.2007.38.

[2]李天印.李卫红.浅谈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考研究, 2001.

[3]陈孝强.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与物理课堂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3:26~27.

[4]袁国道.新课标下物理中考命题的趋势及应对策略[J].中考研究, 2006:2~4.

[5]宋艳荣.中考物理命题的发展趋势[J].中学生数理化, 2008:70~71.

[6]杨柳.浅谈中考物理试题命题改革新趋势[J].物理教师, 22, 2001.

[7]马利平.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及典型试题解析[J].各科中考研究, 2007:14~17.

[8]詹新.从一道试题看物理中考命题趋势[J].物理化中学版, 2002:43~44.

3.初中物理实验操作教学反思 篇三

一、客观原因

1、基础建设落后,教学仪器严重不足、实验设施极度缺乏。大部分学校的实验仪器还是几年前配发的,近几年来没有添置过一件教学仪器;现有的教学仪器陈旧,设备落后,仪器残缺不全;实验仪器和教材内容相比严重滞后,大部分学校不能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开齐开全学生的分组实验。虽然部分学校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2、实验教师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初中物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实验技巧和设计实验能力不够。物理专业毕业生不愿到农村中学任教,致使初中物理教师缺乏。为使课程的正常开展,只能以专业教师多代课,其它专业教师为补充的教师结构层次。在农村中学由于教师编制紧张,学校没有专职实验教师,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由本学科老师兼管,还有的学校的实验课老师仅仅是拿着钥匙的“实验仪器保管员”。

二、主观原因

1、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分数轻能力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国家一度提倡素质教育,各省县积极推广新课程改革,然而考试及评价制度这根无形“指挥棒”却指引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认为做实验很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实验操作,因而也逐渐形成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思想,习惯于“老师嘴里讲实验、黑板上画实验”,“实验教学习题化”的模式。成绩的高低影响着教师考核和评优,形成了“一俊遮百丑”的歪曲认识。面对着一张试卷,不培养答题能力和应试技巧能行吗?

2、学生实验习惯差、实验技能弱。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实验中不遵守规则,不按操作要求做实验,造成仪器损坏,从而影响实验正常开展。另有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实验费时,考试不考动手操作”,没有必要花费这些时间,缺乏主观能动性;个别学生对实验存在畏惧心理,怕实验失败,操作时思想紧张;对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学生不易做成功,不能获得成功的快感,慢慢就会对实验失去兴趣和信心。对探究验证实验的猜想总是离题太远,而过程的设计上又是缺乏科学性。

三、对新课程思想与教学内容的困惑

1、来自我们教师本身的困惑。新课程实施已几年了,我们感到仍不适应,受其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几十年一贯制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现在突然改变了,又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在教学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并不少见,甚至是新课程老教法,为了考试,只有回归各种教辅书之中,探究被大量的重复的练习所替代,学生活动被超时超量的课时和讲解所取代,使我们的教学感到很茫然和被动。

2、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实施新课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课时不够用,新教材将过去内容多、知识面宽的课程压缩,而课时又少,粗不得又细不得,而且有些知识又介绍得非常粗浅,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当作科普知识了解还行,但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要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别说探究了。

3、来自教学方面的困惑。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实验,而且每节课都设置了活动探究和交流研讨,加大老师的备课和工作量不说,只是有限的课时里探究和教学任务无法兼顾,更令我们发愁的是,一个班五、六十个学生,探究活动要照顾各个层面上的同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有所收获,即使老师倾其全部精力和心思,也很难达到探究的目的。

4、来自学生的困惑。新课程以学生活动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为目的,可现在学生的负担非但没有减下来,而且比以前更重了,现在有些新课程配套练习和教材内容相差甚远,为了考试只能是拓宽内容强化训练,学生仍埋头于练习题之中。一个学生学习十多门课程,除音、体、美以外,每门课均有大量练习,学生苦不堪言,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探究,去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课堂上学生已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惰性较强,依赖性大,让他们探究的问题,要么不吭声、不动手,要么一时兴起,沉浸在孩童式的游戏中,心思不全放在探究知识的奥妙上,课堂“开放”了,学生“自主”了,时间过去了,效率下降了。

5、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条件明显跟不上课程改革的步伐,课程标准及教材上所强调的教学方式,对实验管理人员及老师的需求量较大,对实验设备需求大,可我们老师大部分超工作量、满负荷,每周疲于奔波作业批改,无暇顾及课堂设计等教学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被口头实验代替,记忆实验习题取代了学生实验。

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按新课程要求,物理教师的角色较过去应有转变,过去可以说是“授业者”,而现在应是“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特别是物理实验教学,应抛弃以往的“口头式”、“黑板式”实验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教的枯燥、学生学的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物理教材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作为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使学生实验的开出率突破大纲的要求,达到100%以上,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教师不光要会做实验,更重要的是还要会管理好實验室,这样才能为学生实验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教师必须做到学生实验“五会”:会管理;会准备实验;会辅导实验;会维修、保养仪器设备;会自制教具。

4.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四

鉴于大家对中考物理名师指点十分关注,我们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3关于中考物理如何合理安排答题时间一文,供大家参考!

2013关于中考物理如何合理安排答题时间

一、单选题:12题,24分。

1、时间:前10题:5分钟,后两题:10分钟,共计15分钟,后一题若难或计算量大可跳过最后做。

2、注意问题:考察基础,要求知识全面、牢固。

二、多选题:4题:12分。

1、时间:10分钟,原则保2弃1.(答案不把握)

2、注意问题:详细读题,无把握答案决不许选,计算要准确。

三、填空题:计7题:14分。

1、时间:10分钟,前6题5分钟,后一题5分钟。

2、注意:a、概念:语言标准,不许写错别字。

b、计算:必须准确,尤其正反比问题。

c、控制变量法,条件填全。

四、实验题:34分。

1、时间:35分钟。

2、要求:认真,细节、思考、准确。

1)作图(细节):a、虚实线、直角。

b、物理量标量和数值。

2)读数题(读准):a、估测:正负0.1。b、温度:零下。

c、电表 :量程、接线柱;每一大小格数值。

3)实验结论的表达式(填空):语言标准,不许有错别字,控制变量不能忘;表达式角标 准确。

4)填表题:表中数据与其它数据规律相符,除不尽时要与表中数字位数一致。

5)图像 :认清二轴的意义,找出物理量关系,再用物理知识解之。

6)实验举例:要举学过、熟悉、简单、易懂的实例,少举生疏复杂的实例,绝不许说错话。

7)实物连接及变阻器问题:

a、看好表的量程。

b、变阻器滑片的位量,一定细审题。(A、B端或左、右端)8)实验题

a、器材:天平:横梁平衡(游码归0);测力计:调零(校正):使用方法;量筒(烧杯):一定量的水;电表:电表的开关(试触)、变压器滑片的位量;刻度尺:测长度方法,测面积要测直径;滑轮:线画竖直(水平)。

b、步骤:填表,记录数据。

五:计算题:16分,35分钟。1、3分钟、公式用法(3分)

2、后两题:32分钟(13分)

5.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五

【注意事项】

1.实验B1和B4:测定溶液pH时,玻璃棒用滤纸或面巾纸拭擦干净,不用抹布拭擦了!

2.实验B3:①组装闭合电路后,不用再拆开;

②点燃镁条后,另一只手立即盖灭酒精灯。

3.程序:进入考场→填写考题序号→回忆操作步骤→做实验→写结论并仔细检查→交给化学老师→整理器

材。

B1、探究氢氧化钠溶液的性质

NaOH溶液pH=10(注意:必须是大于7的整数值!)

NaOH + HCl =NaCl + H2O

2NaOH +CuSO4== Na2SO4+ Cu(OH)2↓

B2、鉴别氨水、氢氧化钠、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

样品1:澄清石灰水;

样品2:NaOH溶液 ;

样品3:氨水;

Ca(OH)2+Na2CO3=CaCO3↓+2NaOH

B3、金属镁的性质探究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有导电性;

2MgO2点燃2MgO

Mg+ 2HCl === MgCl2 + H2↑

B4、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样品1:Na2CO3溶液;

样品2:NaOH溶液 ;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 + HCl =NaCl + H2O

6.物理实验操作考试总结 篇六

4月10日早上在学校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校初中毕业综合素质测试小组对全校初三65名学生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已经在我校结束,针对这次实验操作的考查,做出以下总结我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前期筹备工作。

3月份,在学校总务处组织下对物理实验室进行了验收,并对所缺少的仪器、药品进行了补充。

二、中期练习操作。

在这学期,练习操作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学到三月中旬之间,班级统一上实验课,规定必做的实验,由教师讲解并演示,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操作,并互相帮助,提示和提出问题一起改正;第二个阶段是三月中下旬到考试,在这期间再将每个班级分为五人一组的实验小组,每个人一台试验台独自进行操作,在这个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三、后期模拟加强

在考试之前,在理化生教师的帮助下我们开展了一次试验模拟考试,专门设置了学生抽签,尽可能的接近中考。应该说这次模拟考试也在这次实验考察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心理和操作上都有了一定的适应。

四、考试成绩与问题:

由全校理、化、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今年我校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也顺利结束。物理实验平均分7.2,与去年的成绩几乎没大的变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是理化生、艺术学科同场,同时进行考查,学生难免有手忙脚乱的行为,另外,有部分学生挑选实验器材时,实验器材把乱拿一通,影响了他人实验,在以后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总结经验,扬长避短,认真开展好常规实验教学,保证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工作成绩能够进行突破。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

(1)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 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2)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3)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4)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如(1)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 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 写了结论。

二、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比较盲目,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有的问题虽然存在某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身上,但反映了我们一部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到位,而是为了实验操作考试而做实验。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方法的指导。其次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操作时,让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够,操作不认真。教师讲得太多,包办做得太多,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数据和结论让学生记住。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规定太死,如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测平均速度,观察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教师先把一些数据给学生规定好,让学生按教师事先设想的数据去做实验。这些做法抹杀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灵活性,养成了在实验操作中的依赖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7.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七

一、实验操作考试的现状调查

本调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对部分初中物理教师进行访谈, 从教师的角度是如何认识和看待实验操作考试, 同时, 他们又是如何实际操作迎考的。另一部分是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以了解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考试之后发生哪些变化。

1、对教师的访谈结果

(1) 大部分教师在实验操作考试实行之后加大了实验教学的力度, 特别是对初中物理几个重点实验增加了实验次数, 一改过去演示实验或讲实验的作法, 基本上都改成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分组实验。

同时学校在实验室建设上也加大了投入, 并增加了专门的管理人员。几乎所有学校, 这几年都不同程度地增加实验器材的购置或对实验室进行重新布置和改造, 以适应实验考试对实验室的要求。与此同时, 实验室的管理也得到相应的重视和加强, 由过去兼职为主的实验管理人员, 纷纷变成专任教师对实验室进行管理。而管理制度也得到完善。

(2) 大部分教师对现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存在疑惑:现行的实验操作考试办法, 究竟能考查学生什么能力?实验能力绝不仅仅是规范的操作习惯、基本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所能涵盖的, 有教师甚至提出, 如果是一个没有学过物理的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他在实验操作考试中同样可以取得高分, 可他对实验原理, 实验的设计等等同样一无所知, 这说明他的实验能力高吗?即:实验操作考试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吗?

(3) 实验操作考试的方法滋生新的应试教学。现在有少数教师, 为节省教学时间, 仍采用平时上课讲实验, 在实验操作考试试题出来之后, 明确了评分标准, 再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采用集训式的方法, 考什么, 就练什么, 怎么考, 就怎么练。而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应的变成背实验步骤、背实验结论、背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完全成为另类的应试教育。

(4) 实验操作考试改变了实验操作考题真正具有的教育功能。原本考察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验, 原本培养学生数据分析处理的实验, 原本让学生设计的实验……都变成一个个验证性实验, 学生已完全背得了实验的每一个步骤, 每一个现象, 原来的各种教育功能已完全丧失。这样的考试与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完全是背道而驰。

2、对学生的问卷调查

对今年刚毕业的2010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自编的《初中实验操作考试调查表》120份, 收回116份。结果如下:

(1) 有56.9%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不能有效地反映出物理实验能力的高低。

(2) 在关于实验操作考试能有效提高什么样的实验能力问题中, 有51.7%的同学认为可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而对于有助于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的同学仅占8.6%。

(3) 实验操作考试复习所用时间, 有68.97%的同学回答用了2周以上操作训练。而只用了一个周时间进行复习的占31%。

(4) 对于实验操作训练时间的安排上, 比较平均地分配在正常上课、中午或晚上放学期间或自习课或辅导课时间。

(5) 77.6%的同学认为实验操作考试没有影响物理学科或其它学科的学习。

(6) 在实验操作考试之前, 平常教学中学生分组实验是否按教学进度完成的问题回答中, 有81.9%的同学回答完成或基本完成。

(7) 平时教师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什么方式完成的?有47.4%的同学回答使用器材演示完成的, 有21.6%的同学回答是采用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讲解完成。

(8) 关于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与升学考试笔试物理成绩是否有关联的问题, 94.8%认为有关。

(9) 对于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取得高分的有效办法, 有87.1%同学认为应当平时加强实验操作;有69.8%同学认为考试前增加训练次数;61.2%同学认为背得实验步骤、数据和结论;而认为抽到简单的实验可提高实验成绩的占39.7%

(10) 对于实验操作考试的实行, 是否提高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了?只有30.2%给予了肯定的答复。再解释其原因时, 大部分人认为实验操作考试的成绩没有列入中考, 不影响学生升学。

二、调查分析

关于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在调查中, 只有近半数的学生回答平时实验教师是利用器材操作完成的。而用粉笔加黑板的完成方式的也达到了21.6%。而对学生分组实验开出情况调查中, 有绝大部分学生同答是基本完成了的, 说明教师对演示及分组实验重视程度的提高, 这也在对教师的访谈的相关内容中得到印证。但是“黑板实验”的教学现象依然严重。学生在关于实验操作考试是否提高对实验的重视程度的问题时, 大半学生 (70.6%) 对此给予的肯定的回答。

对实验操作考试效能分析。半数以上学生 (56.9%) 认为现行的实验操作考试不能反映出物理实验能力的高低;半数以上的学生 (60.3%) 认为现行实验操作考试可提高实验的规范性, 而对于有助于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的同学仅占8.6%。这一点可以说与教师担忧不谋而合。而即便是更加重视实验的学生在回答原因时也更多归因于考试压力而非自身对实验学习的兴趣。

关于迎考方法。实验操作考试复习所用时间大致在2周左右, 在实验操作训练时间上, 既占用了上课时间、也利用课余休息时间, 在时间分配上较合理, 77.6%的同学认为没有因此影响学习。对于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取得高分的有效办法等问题时, 学生还是最认可平时应加强实验操作, 而集训的办法、背实验的方法也是被认可获得高分的好方法。

三、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思考

从上述调查情况看, 实验操作考试显著提高了学校、教师、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

现行实验操作考试能考察学生什么?这一点是教师中普遍在思考的问题, 应当说现行实验操作考试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和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认识。只能说是一种冶标而非冶本的方法。因此加强平时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观念是实验操作考试真正出路。

8.中考物理实验题归类例析 篇八

1 关于实验步骤的实验题

①要求正确排列实验步骤

例 A、取适当的温度计;

B、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

C、观察温度计上的量程和分度值;

D、让温度计与被测液体接触一段时间;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F 、取出温度计; G、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正确的操作步骤应为__________。

答案:B、A、C、E、D、G、F。

②关于补充实验步骤的

例 某学生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取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

B、照图1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的两边,该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C、记下两边钩码重,并用尺量出它们的力臂,分别填入实验数据的表格内。

D、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做三次实验。

E、求出各次实验的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

请问该生在哪一步骤前漏掉了一个什么重要步骤?

答案:在B之前漏掉了“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平衡。”

2 关于仪器使用的实验题

关于仪器的使用,题型方式除①读数、如从液面指示的位置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从电压表和电流表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和指针指示的位置,读出示数等;②构造、如给你电饭锅图,填出各部分的名称;③使用、如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如何正确的连入电路等;另外还有:

(1)改正仪器中的错误

某学生在实验课上连接的“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电路如图2所示。实验前小组同学检查出该电路的错误及提出的纠正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电路的检查,一般都是沿着电流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如果有电压表,可以先不管它,最后再看它同被测用电器的连接方法是否正确,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由于它有四个接线柱,一定要注意它的接法。对于电压表和电流表,还要注意它的正负接线柱。

答案:①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错,应调换过来;②滑动变阻器接线柱接错,应将D改接B。

(2)考查器材的量程

例 如图3所示,R1 =20Ω,变阻器上标有字样“40Ω 1A”,电源电压为24V不变。则在滑片P 由b 向 a 滑动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是__________。

解析 滑动变阻器上所标字样为“40Ω 1A”隐含的条件是允许通过该的最大电流为1A,由此可确定变阻器连人电路的阻值范围,进而确定电压表示数的变化范围,由Im=UR1+R2小=24V24Ω+R2小得,R2 ≥ 4Ω。即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4Ω~ 40Ω。

当滑片P 在b时,Ib=U/(R1+R2)=24V/(20Ω+40Ω)=0.4A,电压表的示数U=IbR1=0.4A×20Ω=8V。

当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为4Ω时,电压表的示数U1=Im×R1=1A×20Ω=20V,即8V~20V。

3 灵活运用知识的类型

①巧用器材

例 给你量筒、一壶水、细线、一颗大头针,如何测出小蜡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已知水的密度为ρ,要求

①写出实验步骤及实验中记录的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②写出计算蜡块密度的公式(用已知量和记录的量表示),

ρ=___________(只写最后结果,不写计算过程)。

解析 从所给的器材看,采用一般的测出质量和体积来求密度的方法是无望,由于有量筒、水、大头针,所以蜡块的体积能够测出;但问题是既没有天平,也没有弹簧秤,蜡块的质量不能测出,因此只有另想思路了。

由于蜡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据漂浮条件有:F=G。即

ρgVgV,ρ=V

再利用题目中所给的器材,测出蜡块浸没水中的V, 问题得解。

②查找错误

例 某同学进实验室想测灯泡L1 和L2 串联后的总电压,采用如图4所示的连接方法,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两灯都不亮,且电压表有3V示数,请分析原因并画出正确的电路图。

解析 在图4所示中,将电压表从电路中的两个点去掉,问题就迎刃而解。由于电压表内阻很大,错误连接在串联电路中,将导致整个电路断路,故两灯不亮。且电压表有3V示数,其原因电压表实际上与电源并联,故3V的电压就是电源电压。也就是L1 和L2 串联后的总电压。正确接法见图5所示。

4 关于开放性实验方案的

例 有下列器材和物品:天平、弹簧秤、刻度尺、水槽(有水)烧杯、铅笔、细线、一小卷细铜线、一块不规则但厚度均匀的金属板,小矿石和盐水。请自选以上器材和物品,完成一项实验(用天平、弹簧秤测质量除外)。

实验目的_________,所选器材________,

主要步骤______,被测物体的表达式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实验题,根据题中器材物品可能完成的有6~7项任务,下面提供二项供参考;

实验一目的:测一小卷细铜线L

器材:天平和刻度尺

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细铜线的质量M ;②截一小段细铜线,用天平称出质量m ;③用刻度尺测出这一小段细铜线的长度L0

表达式:L=(M/m)L0

实验二目的:测小矿石的密度

器材:用天平、弹簧秤、细线、水槽(有水)

步骤:① 用天平测出矿石质量M;②用弹簧秤分别称出矿石在空气中和浸没在水槽中的示数F和F1

表达式:ρ=mρg/(F-F1)。

物理实验题类型远不止以上这些,这里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同学们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9.物理实验操作考试的尝试 篇九

1991年秋季,我区初二年级试用由闸北区教育局教材组编写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本。这套教材的特点是“探究”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为了检测试实验,探究教学效果,同时也是为了积极引导教改,我们在上级领导下,进行了期未实验操作考试。本文就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的方法、内容、实施等情况作一介绍。

1、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

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施起来有困难,因此未大面积推广。

我们在了解到过去的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量大以后,着手调查工作量大在哪里?

仔细调查后发现: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之所以工作量大,是因为要考核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教师评定花时多,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能多。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使实验操作考试切实可行,应着重考核学生操作结果的正确程度,淡化操作过程。于是把初中物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目标定位于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上。实验操作包括组装、调试和测量三部分,考也主要考核组装、调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考,教师可以从操作过程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只需检查操作结果。把看过程转换成看结果后,一位教师在实验管理员配合下同时可对半个班级学生(约24--28名)进行考核。考试时,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则巡视,对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习惯(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等进行考核。每批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定为10--15分钟,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再花5--7分钟时间进行成绩评定。这样,一位教师在一节课内可以完成一个班级的实验操作考试,无需动员教研组其他教师或课后增加课时来进行。

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考试的重视,八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20分,经过八年级两次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普遍重视了实验操作,因此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定为10分,并将实验操作考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内,进一步引导师生重视物理实验,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2、考试内容及日期

按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物理教材学生实验共有23个。每个学期选考其中的两个实验的操作部分,而有关实验的理论、观察、计算等内容均放入笔试时进行。

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组装和调试“观察水的沸腾过程”的实验装置,要求考生能正确组装实验装置,并能调节铁圈位置使石棉网位于酒精灯的外焰部分,同时要调节漫度计的位置使玻璃泡既浸没在水中,但又不与容器相碰。试题二为正确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至于是连接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要求考生能将电路元件组装成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实验操作考试试题一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要求能在光具座上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使光屏上能成放大或缩小(至于是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由考生自行抽签而定),还要求测量像距。试题二为“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

10.中考物理实验题复习 篇十

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4.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物理试题A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校________

题 目: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10cm)

要 求:1.实验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实验中发现器材有问题、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 .正确装配器材,根据监考教师提供的(转 载于:www.hnNscy.CoM :中考物理实验题)物距,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将测量和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数据记录:

结 论:1. u2f

时,

2.2f uf 时,

3.uf 时, 。 (以上结论只需要填写成像特点,不需要填写像距范围)

以下为草稿区:

物理试题B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 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校________

题 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要 求:

1.实验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2.实验中发现器材损坏、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画出并测量如下图所示杠杆的动力F1的力臂l1= m ;阻力F2的力臂l2m。 。4.根据监考老师给出的部分数据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注:每个钩码的物重为0.5N)。

分析上述实验数据你得到结论是: 。

以下为草稿区:

物理试题C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校________

题 目: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电阻 要 求:

1.按图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器材有问题、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调节滑动变阻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状态下的电压、电流并计算对应的电阻值。

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中发现灯泡在不同的发光状态下电阻值不同的原因是: 。

以下为草稿区:

物理试题D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校________

题 目: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要 求:

1.按图连接好实验电路,闭合开关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器材有问题、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调节滑动变阻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流并计算对应的电功率。

实验数据记录:

11.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十一

(1)要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途径? (至少写出两种不同途径)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前提必须是建立在亲自动手操作、发现问题、主动思考、积极探究结论的基础之上,中考实验试题也应将重心放在对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的考查上。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新的课程标准对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中考试题不能再停留在对实验仪器的认识、实验步骤的记忆、实验方法的模仿上,而应紧跟时代脉搏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创新。纵观近些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不少命题人员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探索出了一些好的路子,为今后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指明了方向。现就这方面的中考试题归类列举如下:

12.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 篇十二

一、实验研究

为探讨初中数学手工操作式“数学实验”教学的实效性,研究数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笔者用两个班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班对每一节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活动,分成实验小组进行操作实验,对比班采用讲授式。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前,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基本一致,实验后,实验班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这说明,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认知水平的效果比使用讲授式教学的效果好。

二、“数学实验”的几点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对日常生活及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用以上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解决问题,使实验顺利进行,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数学实验”教学的重心在于“获得”

“数学实验”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等素养的培养。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实质性地参与。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的“让儿童在主观和客观交互中获取经验,必须通过儿童的亲身活动”,这也是此次新课程开设“数学实验”的目的所在。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建构主义的学习历程,重心在知识的获得,学习方法的获得,情感态度的获得。学生能够通过实验与操作,探索数学概念,经历数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促进自我认识的发展。

(二)“数学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动力

“数学实验”符合学生的好奇、探索的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的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自己做决定等心理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本身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当是富有个性的、体现多样化学习需求的过程。九年级数学课本增加了概率的内容,笔者曾就“概率的意义”做过一节研究课,本节课设置了让学生抛掷硬币的活动,分成十个小组,通过抛掷,使学生获取第一手材料———数据,然后通过学生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绘制图形并观察图形,让学生逐渐明白频率越来越接近某一常数,当实验的次数无限增多时,这一常数更加凸现出来,此时再告诉学生这一常数就是我们要找到的概率。该部分的活动重点是把实验和操作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活动遵循的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动手实验”为学生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把数学学习对象当作一个解决问题的对象,通过自己的(独立的或合作的)探索活动,作出发现和猜想,构建自己的数学认识,领悟概率本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和终身的发展。

(三)“数学实验”不能丢掉数学本质

手工操作式“数学实验”可以改变过去单调、枯燥的数学课堂,但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应有明确的目标,不要盲目地进行实验。它的核心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鼓励学生注重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要只重形式、不重实质,也不要只重直观和形象而忽视理解和抽象。如果教师对数学活动把握不准,容易导致整节课学生都在剪剪、拼拼、贴贴,丢掉了数学思想、数学的理念。

“数学实验”应该是让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的过程,如果“数学实验”始终停留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未能在学生头脑中实现认知结构的重组,思维得不到升华,“数学实验”就起不到培养数学思维的作用。

手工操作实验在数学教学中容易被忽视,它的作用是内潜的,学生得到的学习方法是终身受益的。因此,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再创造”、“再发现”的教育思想,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数学实验”,让学生反复观察、归纳、发现、尝试,使学生自始至终在“做数学”,让学生领略知识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我推荐的书

《教室里的正面管教》,[美]简·尼尔森、琳·洛特、斯蒂芬·格伦著,梁帅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教育论语》,刘再复、刘剑梅著,福建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槐乡的孩子教学详案下一篇:海丰红宫红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