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经验之谈

2024-10-15

难点经验之谈(精选9篇)

1.难点经验之谈 篇一

**现有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2176个乡镇,4.2万个村委会。2003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治理,坚持“点面结合”的战略,通过抓“面”,提高村级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为“难点村”治理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抓“点”,解决一批“难点村”的问题,推进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几年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难点村”整治工作,村务不公开或假公开,管理不民主或假民主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全覆盖。我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统一思想,建立机制

全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提高认识和统一思想:

(一)充分认识治理“难点村”的重要意义。治理“难点村”是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造福“难点村”群众的需要;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需要;是促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稳定的需要。随着各级各部门认识的不断提高,在全省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协调小组牵头、相关部门配合、村民广泛参与的“难点村”治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认真查找“难点村”的形成原因。据我们调查,造成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主要原因:一是村“两委”认识上不去,不去搞;二是班子软弱涣散,搞不成;三是村干部不廉洁,不敢搞;四是村“两委”素质低能力弱,不会搞。通过对“难点村”产生原因的分析,为全面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特别是为治理“难点村”找到了切入点。

(三)准确把握“难点村”的相对性。“难点村”是相比较而存在并且是动态的,“难点村”整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

二、重视抓“面”,整体提高

几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村级组织建设,通过普遍抓,既提高了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整体水平,又为“难点村”治理创造了条件。突出抓了两个方面:

(一)抓好村级班子建设。(1)通过3年一届的村“两委”换届选举,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同时解决了一批“难点村”的班子问题。2005年第六次换届选举,全省解决了350多个“难点村”的领导班子问题。2008年第七次换届,解决了560多个“难点村”的领导班子问题。(2)下派干部到村任职。2003至2008年,全省共下派干部8320人(次)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作用十分明显。(3)积极配合纪检监察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表彰了一批勤政廉政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4)关心村干部。2003年以来,全省在职村干部的补贴逐步实现了财政兜底、打卡发放。(5)培训村干部。2003年以来,全省共培训村干部41.6万人(次),5年中,平均每个村干部参加培训两次以上,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搞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能力。

(二)强力推进村务公开民主管理。(1)规范公开内容。除了各级党委、政府下发红头文件,2008年,我们还完成了《**省县市区村务公开目录》的编制工作,要求所有的村都必须照“目录”公开,不留死角。(2)创新公开形式。除在全省各村普遍建立规格规范的村务公开栏外,还要求向村民送达“明白纸”公开、广播电视公开、电子触摸屏公开,事前、事中、事后公开等,我省有3个县整体实现了网上公开村务。(3)加强督查。对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县(市、区)每半年督查一次,市(州)每半年抽查一次,省每年重点督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4)搞好监督。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群众监督为主的法制监督、纪律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相统一的监督体系。

三、着力抓“点”,实施治理

(一)统筹安排。早在2003年就提出,每年治理全省村总数的3%即1300个左右的村,并将任务落实到每个县(市、区)。

(二)下派工作组。几年来,全省共下派工作组8700多个,改变了一批“难点村”的面貌。

(三)结合扶贫整治“难点村”。2007至2008年,省、市两级向“难点村”派出扶贫工作队近1300个,共依法改选村委会主任274名,投入资金(含物资折款)2亿元。

(四)专项整治。2007年7月,全省共排查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问题严重的“难点村”54个,省直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自2007年8月至2008年5月,开展了长达10个月的挂牌督办专项整治,使这54个“难点村”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

(五)典型引路。各县(市、区)都树立3至5个“难点村”转变为先进村的典型,全省推出了邵阳县梅子院村从“难点村”变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130多个村的经验,推动了“难点村”整治不断向纵深发展。

2.难点经验之谈 篇二

一、形成难点的几种主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 常见的形成难点的主要因素有:

1. 知识的本身抽象而学生的具体经验少

例如在讲述数列极限定义时, 对于无穷数列

当n无限增大时an的极限值为0, 是以怎样的方式接近, 又以怎样的形式体现, 产生学习上的困难。

2. 知识的精深而学生基础知识浅薄

例如复数的概念学生不宜接受。虚数单位i则是从解二次方程的需要出发而给出的, i2=-1比较抽象。此外, 复数、实数、虚数、纯虚数等概念也容易混淆, 特别是复数的开方推导过程比较复杂, 学生学起来很吃力, 达不到形成能力的目的, 因而产生困难。

3. 知识的容量大, 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残缺不全

例如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时, 由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的递推基础去推证当n=k+1时命题亦成立, 往往用到多方面的知识进行转化, 学生一时难以融合各方面的知识而产生困难。

4. 知识的内部结构错综复杂, 而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能力薄弱

例如三角函数的公式纷繁复杂, 如果没有相当熟练地技能, 就易感于表面的现象而不能产生正确的解题思路。

5. 知识由旧到新, 而学生的认识守旧, 没有真正理解新知识的本质, 产生困难

例如数的概念由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后, 并不是实数集所有性质复数集都具有, 而出现对于这样的错误。

6. 对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没有真正掌握

整体处理法、数学归纳法、分析综合法……等方法在数学解题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而学生却没有真正掌握, 产生困难。

7. 思维单一, 方法死板

在解题过程中, 知识的实质比较隐蔽, 而学生又喜欢从表面上着眼, 一味以陈规考虑问题, 如一见到题目, 不管三七二十一, 就用传统的方法求解问题, 限制了思维的扩展, 如求方程的整数解, 学生拿到题目后, 往往采用两边同时平方的方法, 进而产生高次方程, 不利于求解, 若转向考虑x的取值范围是整数以及整数的性质, 通过解不等式组得x=0, 1, 2, 3, 4, 又因是偶数, 17是奇数, 要使方程有整数解, x2即x必须为奇数, 所以x=1或x=3, 经验证, x=3是原方程的解。

8.“语言不通”产生困难

用数学的特定含义的词句或符号表示的语言, 我们称为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叙述简练, 结构严谨, 推理严密和表达抽象。某些字词具有特定含义等特点, 如两个集合并集概念A∪B=x∈A或x∈B中的“或”与自然语言中的“或”是不相同的, 自然语言中的“或”是作“不可兼有”理解, 如甲去或乙去, 应是甲去且乙不去、乙去且甲不去中两者之一成立。而并集概念中的“或”作“可兼有”理解, 即有三种可能:甲去乙不去、乙去甲不去、甲乙都去, 也就是甲乙中至少有一人去。正是数学语言的这些特点, 增加了学生学习上的困难。

二、解决难点的方法

针对上述形成难点的原因, 相应地有以下一些解决难点的方法:

1. 丰富知识, 积累经验, 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

2. 由浅到深、由粗到精、循序渐进, 逐步上升

如教授对应、映射、函数、一一映射;逆映射、反函数等概念时;我们要一一讲清各个概念, 分析其间的区别与联系, 使学生真正理解各个概念, 消除难点。

3. 温旧补缺, 打好基础

如在讲授不等式的解法时, 我们首先应复习一下一元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等有关知识, 以便在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能借助一元二次函数图像直观、准确、迅速地给出解答。

4. 由浅入深, 各个击破

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一节时, 有题:写出数列7, 77, 777, 7777……的通项公式。可先将数列改写为7×1, 7×11, 7×111……进一步写成而数列9, 99, 999……的通项公式学生已很熟知。这样就层层降低了解题难度。进而写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5. 左右衬托, 相辅相成, 突出本质

例如用分析法证明问题时, 有的学生要在分析完毕时加上“以上推理步步可逆“, 判断原命题得证。自以为该题证得完美, 而并不去认真地审视推理过程中的每一步是否真的可逆;对于不可逆的, 我们通常用综合叙述的方法来补分析法之不足, 这亦是人们所说分析综合法之优势。

6. 揭露新旧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例如在数的概念由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后, 实数集的性质复数集并不全部具有, 但由于学生受实数集内解题的“定势思维”的影响, 往往会不自觉地把实数集的性质、法则及解题方法应用到复数集中去, 产生错误, 数学中应通过一些典型例题, 加深学生对复数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从而对实数与复数的性质有一个鲜明的对比, 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难点经验之谈 篇三

根据省农经处《开展财务公开“难点村”调研的通知》要求和全市农经工作会议精神,我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认真组织对我县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难点等情况开展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我县财务公开和民主

管理工作阻碍大、难开展或公开欠真实、全面、准确、及时或民主管理不到位的村有10个,分别是**镇**村、**乡**村、**乡**村、**镇**村、**镇**村、**镇**村、**乡**村、**乡**村、**镇**村、**乡**村,占全县总村数的7.6%。

二、“难点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有些村干部认为税费改革实施后,面向农民的税费任务已全面取消,村级经费基本上来源于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群众没有了负担,财务公开大可不必那么认真,民主管理走走形式就行,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可以了。

2、民主理财不到位。有些村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其民主监督职能不实导致无法发挥,甚至于大多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为原任村支书、村主任,实施民主监督只不过是摆摆样子罢了。

3、财务制度执行不到位。有些村没有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村支书、村主任收钱、管钱、用钱的现象,甚至村干部人人手中掌控现金,造成收入入账不及时、支出口子把不严,挥霍浪费、私分滥发、侵占挪用等现象时常发生,如此财务账目又怎好对群众公开,更怕接受民主监督。

4、非生产性开支尤其是招待费过大,不敢向群众公开。有些村一年到头除了认真做好迎来送往工作外,没有给群众办一件好事、实事。一年下来,光招待费一项就大大突破万元大关甚至超2万元大关,如此超标的开支项目怎么向群众公开,又如何向民主理财小组交待。

5、村级财会人员专业素质偏低,公开不规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出经商务工农民逐年增多,大多数会经营、懂管理的有识之士都走出家门到外面发展去了。由此一来,有些村的财会人员难免整体素质偏低,表现为文化程度高低不

一、接受能力参差不齐、财经法纪观念不强、财会业务不够熟练、手续不全、数据不准、统计不实、记账随意、账目混乱等,进而影响到财务公开的及时、全面、真实、准确。

6、现金出赤字,怕公开。有些村由于会计核算不规范、收入少入账、私设“小金库”等原因,造成现金年年赤字,有的赤字金额还不小,所以怕公开、拒监督。

7、债务不化解,不公开。有些村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债台高筑,新班子三年一届,往往是“新官不理旧事”,认为自己不再新增债务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何苦要节衣缩食去帮人家擦屁股,干脆就不公开。

8、财务交接手续不全,难公开。有些村由于数据不清、账目混乱,拖着不移交;或者自身债权未清,心愿未了,不肯移交;或者自己有把柄怕被人家抓着,要么就是抓住了人家的小辫子,心不甘、情不愿,拒绝移交,如此等等,使得财务难以公开。

三、“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难点村”治理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乡镇要加强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把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要明确责任,建立督办制度,加强工作督查,确保治理工作顺利开展;二要切合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强可操作的治理工作方案,确保治理工作有章可循;三要点面结合,以治理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提高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2、建立责任制。各乡镇一要落实“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责任,制定验收标准,将专项治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二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公开不实或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行为,切实把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难点村”的专项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3、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难点村”的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一要以去年年底的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推进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做到在思想认识上有新提高,在组织领导上有新举措,在群众参与上有新拓展,在工作推进上有新成效,认真解决好“难点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二要实行动态治理,即“难点村”出现一个就治理一个,出现二个就治理二个,每治理好一个再销号一个,如若出现反弹则重新治理;三要对症下药,不搞一刀切,存在什么问题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避免摆形式走过场,确保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四要积极创建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示范村,通过抓点示范,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树立新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大力推进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4、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各乡镇要针对“难点村”村级组织不健全,村级班子软弱涣散,村干部法纪观念淡薄,个别人说了

算,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经济发展滞后等情况,认真抓好村干部的学习培训和宣传教育,一方面通过举办培训班和专题讲座、印发相关文件资料、组织座谈交流、开展集中整顿等途径,加强针对性教育,提高村两委成员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村干部做好本职工作的业务技能,全面推进村两委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村两委关系、党群干群关系等典型案例的分析解剖以及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的集中处理,引导村两委干部自觉摆正位置,增强公仆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

四、“难点村”专项治理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6月1日至7月31日)。这个阶段各乡镇主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对村干部的宣传引导,让广大村干部明白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是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产生巨大的推动效应,从而增强村干部切实履行职责,做好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二要进一步做实“难点村”难点情况的摸底调查,为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治理工作夯实基础,确保治理到位;三要发动好群众,让广大农民群众有信心、有秩序、有目标、有原则、有创意地参与建议、参与管理、参与决策、参与监督,推进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

2、治理实施阶段(2009年8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这个阶段各乡镇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只要是促进村级财务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公开形式科学,公开程序规范的意见,我们都要一一接纳并加以落实。对有违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或者不太现实不太合理的意见,我们也要作出合理解释,争取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二是切实制定治理措施。要根据各“难点村”的不同症状,开出针对性强、能药到病除的“处方”,严禁千篇一律的现象存在,更不容许摆形式、走过场的行为出现,必须确保治理工作的实效性;三是严格治理。要根据“处方”的针对性,严格“服药治病”,坚决杜绝不服、假服、半服等“偷税漏税”行为发生,应收到治理工作的真实效果;四是加强监督。要全程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时效性、“药”效性、实效性的监控,保证各“难点村”真正做到按“病”就“医”;五是防止反弹。各“难点村”的治理效果充分显现后,我们不能就此告一段落,还要加强回访,经常查查病愈的“难点村”还存在一些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看看已经解决的问题有没有反复发作的可能,问问是否新生了一些不良弊端,要保持警钟长鸣,防止“难点村”的难点病出现反弹。

3、总结推广阶段(2010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这个阶段各乡镇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两个:一是认真总结“难点村”治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以及治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阻碍等,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治理工作方案;二是深入推广“难点村” 的成功治理工作经验,大力推动 “后进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建设进程,并形成文字资料以书面和电子文档两种形式同时报县局农经站。

4.改革的热点难点 篇四

主要是光经济改革。没有政治改革。

造成的后果很 多。贪污。。贫富差距。。权贵。,3

今年,反映中共十六大以来提出的一系列发展理念的“十一五”规划将全面实施,中共十七大也将召开。今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改革中面临的挑战如何突破?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

增长方式尚未完全转变

问:我国今年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吴敬琏: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问题,“九五”期间又把增长方式从粗放到集约的转变规定为一项基本目标。但是,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依靠更多的物质资源投入,仍旧是实现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之所以如此,症结就在于计划经济制度下行政配置资源的许多做法仍然普遍存在:各级政府仍然掌握着土地、信贷等基本资源的配置权力,行政定价使生产要素价格严重扭曲。所有这一切,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难以得到发挥。

因此,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途径在于毫不动摇地沿着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既定方向推进改革。当前,如何动员和引导全社会的力量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改革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值得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继续推进土地管理制度、能源和资源价格等方面的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大幅度强化市场机制在关键生产要素的配置中的作用,减少乃至彻底消除某些领域中生产要素价格因政府干预而形成的扭曲。

这些改革如能取得较大进展,将会校正市场信号和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力量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政府自身改革是关键

问:在改革面临的种种困难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吴敬琏:今年我国改革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中,政府自身的改革是关键所在。从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出发,政府改革的任务,不仅是要减少和消除对资源配置和要素价格形成的行政干预,使市场机制有机会发挥基础性作用,还有更艰巨的任务,这就是建设一个为市场机制提供支持的制度平台。没有这样一个制度平台,就很难摆脱规则扭曲、秩序混乱、权力干预市场交易等状况。去年,我国在惩治腐败的斗争中取得了一批重大案件的突破。今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将个案的突破扩展为制度上的突破,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良好公共治理要靠法治

问:政府制度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吴敬琏:如果说对腐败官员的惩治还只是对腐败行为的事后应对,那么对腐败行为的釜底抽薪之策就应当是建立法治。法治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须臾分离的制度支撑。当我国市场交换突破了地方的范围走向全国市场,甚至突破了国家的范围走向全球市场后,法治的缺失就会造成市场失序、欺行霸市行为盛行的状态。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所证明的,没有民主法治条件下的透明性的保障,就无法建立起社会信用;而没有社会信用,现代市场交易就无法进行。

应当承认,由于我国缺乏法治的传统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惯性,实行民主法治势必对某些拥有不受制约权力的政府官员的权力和利益造成损害,因而必然遇到障碍与阻力。在从今年开始的新阶段中,我们必须克服种种障碍,把建设民主法治国家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公共服务职能需强化

问:政府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应当发挥怎样的作用?

吴敬琏: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过程中,政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提供良好的公共治理这一极端重要的公共产品,本来就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另一方面,建设法治意味

着政府权力部门“革自己的命”,要求把政府官员的权力限制在宪法和基本经济制度规定的范围之内,并要求他们尽职尽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政府改革的另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挑战,是公共服务的提供。当前,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是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一个突出挑战。近年来,各级政府都采取了力度较大的措施,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程度。这些措施已经开始见到一些实效。

与此同时,随着舆论的持续集中关注,社会各界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期望值已经大幅度提高,而且很可能还会继续提高。如何在有限的政府资源的约束之内进一步强化、优化公共服务职能,跟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步伐,是今后若干年中各级政府都将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

总的来看,今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具体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的根本途径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也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克服各种阻力,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有客观的必要性,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着客观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积极稳妥地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促进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同样走过的是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为了解放生产力,努力调整生产关系,改革那些不适应经济发展的原有经济体制。但是,调整和改革原有经济体制,只能在实践中探索前进的道路。在探索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我们先后采取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承包制等等做法,但这并不是中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变革。十三大时,虽然我们认识到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应该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并且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规划和部署,但是还没有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应当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应当如何进行,我们并不十分清楚,很难在实践中操作。1992年春小平同志南巡发表重要谈话之后,党的十四大把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根本目标,这才确定了中国经济

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十四大虽然明确提出要围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但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刚刚起步,我们对其规律还缺乏把握,也无法完全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到了党的十五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们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是法治经济,因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到了党的十六大,我们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把握,因而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从整体上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目前,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形势总体稳定,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所以,将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提上日程,是必要而且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也存在很大的艰巨性。

一般地说,高度发展的政治民主最终有利于社会稳定。但是,政治作为上层建筑,它总是涉及一些敏感的问题。如果在推进政治体制的过程中操作不慎,就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这是因为:

第一,新旧政治体制转换时期的矛盾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体制改革是政治权力运行机制上的推陈出新,在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新旧体制的因素同时存在,相互间存在矛盾,处理不好,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第二,政治参与过当容易引发不稳定因素。政治民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政治参与的扩大,而政治参与不适当也会引发不稳定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场及其广泛的社会动员过程,它把亿万人民群众引导到这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来。在这场变革中,社会成员有着自己不同的利益要求,如与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分配形式作补充的分配制度相联系的经济多样化必然产生政治上的多元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还没有高度发展,政治组织系统和政治沟通渠道还不可能十分完善的情况下,不良的政治要求就容易引发政治**,影响社会的稳定。发展民主的过程容易引发某些不稳定因素,这就使我们陷入深入的两难境地。这种错综复杂的情况,要求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既要解放思想,大胆突破;又要实事求是,谨慎从事,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进行。

党的十六大指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十六大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规划,特别是提出关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及此后十六届四中全会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进行的部署,表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我们党的原有的领导方式和领导习惯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和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历史要求。必须看到,党领导人民发扬民主不等于代替人民行使民主权利。所以,必须适应新的历史要求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以往 “政策治国”的执政方式转变到依法执政上来,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但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任务十分艰巨、极其敏感,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步完成。

现实昭示人们,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党的权威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内部各个阶级和阶层的利益要求通过平等协商和按照多数人意志决定的原则进行表达和集合的过程。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运行活动中,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团体都有着自己的利益要求表达和实现。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协调各个方面、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核心在中间起着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民主就不可能健康顺利地发展。在中国,这个政治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同时,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现实情况错综复杂的国度里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实现现代民主和法治,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各种深层次矛盾同时存在,问题层出不穷。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全国各族人民、各个阶级、各种社会阶层普遍拥护和一致认可的政治领导核心,政治发展就难以能够平稳、顺利地转换和过渡,政治建设也就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政治权威,对于我国的政治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问题上不能实事求是地审慎行事,循序渐进,则可能伤害党的领导地位,影响党的政治权威。所以,现阶段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5.换届难点村汇报 篇五

一、换届难点村基本情况

XXX镇第十一届换届难点村共2个:

XX村:该村170户,673人,其中党员31人,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总数4人,其中支部成员数3人,村委成员数3人。年村经济收入4.95万元,村负债13万元。

XX村128户,525人,其中党员19人,村民代表30人,村两委总数6人,其中支部成员数3人,村委成员数3人。年村经济收入6万元,村负债1万元。

二、换届面临的问题

经剖析问题根源发现,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和村宗族矛盾斗争激烈是两个村换届难的共性问题。

(一)班子软弱涣散,群众威信低。两个村的“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能力较差,开展工作较被动,在群众中威信不高,村务、党务、财务不够规范,公开透明性不够,坐等上门的多、主动对群众问需的少,特别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弱。在新一轮的村“两委”换届中,可能会导致群众对“两委”班子失去信心,不愿来投票选举。

(二)宗族矛盾纠缠不休,村“两委”换届竞选激烈。两个村 的宗族派系斗争激烈,为新一轮的村“两委”换届人选带来许多的不确定性。目前,两个村的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都是由不同的人来担任,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又分别代表不同家族的利益,因此两人在工作中不是相互补台,而是相互拆台,各自为政,互相诋毁,支部和村委在工作中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在新一轮换届中,村“两委”人选的竞争特别是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的竞争将更为激烈,不管谁上台都代表不同的宗族派系,因此,派系间的斗争很可能对新一轮的村委换届选举产生难以预测的不利影响。

二、解决的办法

“难点村”的治理情况是村级换届选举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必须下大气力做好换届选举“难点村”治理工作。要摸清“难点村”的主要问题,找准问题的症结,安排专人集中治理,积极破解难点村换届难题。

(一)要深入调研,摸清村情民意。要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深入到确定的难点村,围绕村情民情、班子现状、群众思想动态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征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大难点村的矛盾化解力度。针对造成难点村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结合摸底排查的情况,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党员群众代表会、村“两委”干部会、等方式,了解村情民意,集中摸清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共识,主动赢得党员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二)要分类指导,对症下药。根据难点村存在的主要问题,采取“一村一策一方案”的办法,逐村制定换届选举工作方案。使每个村都有措施、有责任人、有目标期限。一是对“两委”班子不团结、软弱涣散的村,从思想教育和作风整顿两方面入手,大力加强班子建设。二是对宗族派系矛盾纠缠不休的村,由包村干部牵头,召集本村群众基础好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做好群众工作,让他们摒弃狭隘的思想观念和祖宗观念,从本村的长远利益出发,切实选举处能力强、素质高、群众信赖的村干部。三是对村情复杂、候选人竞争激烈的村,从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村民依法选举意识入手,保证法定程序不变通,规定步骤不减少,走足选举程序,做到成熟一个,选举一个。

(三)要跟踪督查,确保赢得主动。加强换届难点村整改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集中攻坚。一是“一村一策”早谋划。明确镇党委书记是主要责任人,靠前指挥,步步跟进。包村工作组成员明确分工,细化措施,提早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及早抓住矛盾、商讨对策,确定方案。二是突出矛盾早调处。对难点村中的历史遗留问题,该答复的答复,该解决的解决,消除村民的疑虑和积怨,赢得群众的信任。三是严肃纪律早督查。通过张贴公告和一户一张“明白纸”等方式大力宣传换届政策,鼓励正当竞选活动,严厉打击违规拉票行为,确保换届选举工作风清气正。同时,明确选举工作时限,排定各阶段工作日程,建立健全督导机制,指导督促各村依法依规按时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全镇上下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四)要创新选举,尊重民声民愿。XXX镇为顺利做好新一届换

届工作,结合2014年“驻村蹲点月”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充分征求村民对未来三年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汇总整理建立台账,将其作为新一届“候选人”承诺范围,要求“候选人”按照征求上来的意见建议进行公开承诺,杜绝跨海口,乱承诺、说行不一等现象,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换届氛围,确保“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顺利提名。

三、意见建议

(一)合理确定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的次序。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换届次序,一般先进行村党支部换届,再进行村委会的换届。先进行党支部换届的村,鼓励和要求党组织成员积极参加村委会选举,依法兼任村委会成员。先进行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村,一般要将党员村委会成员提名为新一届村党组织成员候选人,党员村委会主任一般提名为村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鼓励和要求现任村党组织成员积极参加村委会成员竞选,一般情况下,选不上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的,不再推荐位新一届村党组织成员或书记候选人。

(二)规范任期目标承诺和践诺奖惩制度。继续推行村“两委”成员候选人竞职承诺制度。正式选举前,要引导引导候选人根据新农村建设目标,围绕村庄规划和服务群众作出承诺,并且承诺的内容要经镇党委和村民选举委员会审核把关,并进行张榜公布。换届

6.自编“口诀”破难点 篇六

学生在进行数学练习时,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差错。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也正是学生学习数学上的难点。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具体学情,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练习,巧妙地解决了学生学习上的难点,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1.“计算法则”理解不清时,自编“口诀”。

学生在刚学习“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之后,往往分不清哪里需要变、哪里不需要改变。我给学生编的“口诀”是:“两变一不变!”即“被除数”不必改变,“÷”需要变成“×”,“除数”需要变成它的倒数。由于这样的“口诀”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进行“分数除以分数”计算了。然后,我又乘胜追击,把这一“口诀”延伸到任意两个数相除,均可以采用“两变一不变”的法则进行计算。这样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2.“数学概念”相混淆时,自编“口诀”。

小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后,他们一般都能根据“公式”计算出一些面积、体积。但是,他们又往往分辨不清“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这些基本单位的使用情况。我自编的“口诀”是:“面积单位”加“平方”、“体积单位”加“立方”(而“长度单位”则什么都不加!)这样的“顺口溜”,不仅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分辨出“厘米”、“平方厘米”、“立方厘米”属于哪种计量单位,而且能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了。

3.“关键数据”容易丢失时,自编“口诀”。

学生在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时,往往会把计算圆锥体积公式中的“三分之一”丢失掉,从而导致计算结果错误!我在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时,给学生编了“看到圆锥,想起三分之一”这么一句“口诀”,很受学生欢迎,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便于“记忆”的便捷方法!

4. 估算计算结果时,自编“口诀”。

在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之后,学生往往凭自己已有的计算经验,认为“乘出来的结果”一定比原来的“被乘数”大,一旦出现“积”小于被乘数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怀疑自己计算上是否出现差错了。我交给学生的“口诀“是:“大”ד大”=“更大”(即:大于1的数乘大于1的数,结果就会比任一个乘数都大);“小”ד小”=“更小”(即:小于1的数乘小于1的数,结果就会比任一个乘数都小);“大”ד小”=“不大不小”(即:大于1的数乘小于1的数,结果就会比大于1的数小,又比小于1的数大,也就是介于这两个乘数之间)。学生觉得这样的“口诀”很有趣,就会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来,我也乘机出了一些类似的小练习,检验了学生的理解情况。这样的“口诀”,不仅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初步的“估算”能力。

5.“计算厌倦”时,自编“口诀”。

两、三步计算是小学生必备的数学能力之一。有些学生在计算时,往往出现“审题不清”、“看错数据”、“搞不清运算顺序”等现象。学生明知自己的计算能力不强,仍然不愿意进行适量的计算练习,其实这是一种“计算厌倦”现象。出现以上种种现象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学生思想上的因素也不可忽视!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给学生明确地提出了“认真对待每一题、细心计算每一步!”的具体要求,并且在每次的计算练习时,都要求学生自觉地对照这一要求去做,从而从源头上消除了“计算厌倦”的产生。

7.教学重点和难点 篇七

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是重点;灵活运用圆幂定理解题

是难点.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根据图7-162(1)、(2)、(3),让学生结合图形,说出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割

线定理的内容.2.然后提出问题.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这三者之间是否有联系?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电脑或投影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从相交弦定理出发,用运动的观点来统一认识定理.(1)如图7-163,⊙O的两条弦AB,CD相交于点P,则PA·PB=PC·PD.这便是我们学过的相交弦定理.对于这个定理有两个特例:

一是如果圆内的两条弦交于圆心O,则有PA=PB=PC=PD=圆的半径R,此时AB,CD是直径,相交弦定理当然成立.(如图7-164)

二是当P点逐渐远离圆心O,运动到圆上时,点P和B,D重合,这时PB=PD=O,仍然有PA·PB=PC·PD=O,相交弦定理仍然成立.(图7-165)(2)点P继续运动,运动到圆外时,两弦的延长线交于圆外一点P,成为两条割线,则有PA·PB=PC·PD,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的推论(割线定理).(图7-166)

(3)在图7-166中,如果将割线PDC按箭头所示方向绕P点旋转,使C,D两点在圆上逐渐靠近,以至合为一点C,割线PCD变成切线PC.这时有PA·PB=PC·PD=PC2,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割线定理.(图7-167)(4)如果割线PAB也绕P点向外旋转的话,也会成为一条切线PA.这时应有PA2=PB2,可

得PA=PB,这就是我们学过的切线长定理.(图7-168)

至此,通过点的运动及线的运动变化,我们发现,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和

切线长定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3.启发学生理解定理的实质.经过一定点P作圆的弦或割线或切线,如图7-169.观察图7-169,可以得出:(设⊙O半径为R)在图(1)中,PA·PB=PC·PD=PE·PF =(R-OP)(R+OP)=R2-OP2;

在图(2)中,PA·PB=PT=OP-OT =OP-R

2在图(3)中,PA·PB=PC·PD=PT =OP-R.教师指出,由于PA·PB均等于|OP-R|,为一常数,叫做点P关于⊙O的幂,所以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其推论(割线定理)统称为圆幂定理.二、例题分析(采用师生共同探索、讲练结合的方式进行)例1 如图7-170,两个以O为圆心的同心圆,AB切大圆于B,AC切小圆于C,交大圆于D,E,AB=12,AO=15,AD=8,求两圆的半径.分析:结合图形和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容易求出大圆的半径OB.求OC也可考虑用上述方法,但AC未知,此时则可根据切割线定理先求出AE,再利用垂径定理便可求出AC,于是问题得解.(由学生讨论、分析,得出解决)

例2 如图7-171,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A,B是大圆上任意两点,过A,B作小圆的割线AXY和BPQ.求证:AX·AY=BP·BQ 分析:在平面几何比较复杂的图形中,往往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但本题

22不直接含有这样的图形,我们应考虑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出这样的图形,以此为出

发点,师生共同探索,得出以下几种不同的辅助线的添法.方法1 在图7-172中,过点A,B分别作小圆的切线AC,BD,C,D为切点.这时就出现了切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C2=AX·AY,BD2=BP·BQ.再连结CO,AO,DO,BO,易证Rt△AOC≌△Rt△BOD,得出AC=BD 所以AX·AY=BP·BQ.方法2 在图7-173中,作直线XP交大圆于E,F,分别延长AY,BQ,交大圆于C,D.这样就出现了相交弦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X·XC=EX·XF,BP·PD=FP·PE.易证AX=CY,BP=DQ,EX=FP.所以AX·XC=AX·AY,BP·PD=BP·BQ,EX·XF=FP·PE.所以AX·AY=BP·BQ.方法3 如图7-174,由于点O是圆内的特殊点,考虑过O点的特殊割线,作直线AO交小圆于E,F,作直线BO交小圆于C,D,则出现了割线定理的基本图形.于是有 AX·AY=AE·AF,BP·BQ=BC·BD.易证AE=BC,AF=BD,所以AE·AF=BC·BD.从而AX·AY=BP·BQ.通过对以上方法的分析,将“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这一节的几个定理紧密结合起来,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最后可启发学生联想基本图形,思考还有哪些辅助线的作法来证明此

题?

三、强化练习

练习1 已知P为⊙O外一点,OP与⊙O交于点A,割线PBC与⊙O交于点B,C,且PB=BC.如果OA=7,PA=2,求PC的长.练习2 如图7-175,⊙O和⊙O′都经过点A和B,PQ切⊙O于P,交⊙O′于Q,M,交AB的延长线于N.求证:PN2=NM·NQ.四、小结

用投影重新打出圆幂定理的基本图形(如图7-176),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相应的定理.教师指出:以上定理形式虽然不同,但实质相同,它们是相互统一的.五、布置作业

课本p.133习题7.4A组13、14题.思考题:课本p.130.想一想,p.134B组6题

板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份教案为1课时.课本没有给出“圆幂定理”这一名称,而是以“和圆有关的比例线

段”的形式出现的,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程度而定.圆幂定理十分重要,它是进行几何论证、计算和作图常用定理,但是应用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应时刻注意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培

8.拼音教学重点难点 篇八

一、汉语拼音中最重要的是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至于这三部分里面所包含的不容易理解的地方,一一进行说明。①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其中zh ch sh r是翘舌音,也叫卷舌音;z c s是平舌音。②24个韵母可以分为: 6个单韵母:ɑ o e i u ü

9个复韵母:ɑi ei ui ɑo ou iu ie üe er 其中er为特殊复韵母,不和其他声母组成音节,只能自成音节。9个鼻韵母:(包括5个前鼻韵母、4个后鼻韵母)

ɑ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ɑnɡ enɡ inɡ onɡ(4个后鼻韵母)

③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其中最容易写错的是整体认读音节“ye,”学生容易写成“yie”。需重点记忆。

二、其次是音节加声调的位置学生也容易写错,因此只要记住标调儿歌就能避免。儿歌是:

有ɑ不放过,无ɑ找o e ,i u并排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其中,学生最容易出错的是复韵母iu和ui的标调。

三、最后也是孩子记忆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小ü和 j q x y 拼写时的去点规则。需要家长在家辅导时不断强化。为了加强记忆,也为孩子编写了儿歌,内容是: 小 ü 小 ü 有礼貌,见了j、q、x和大y就摘帽。j q x 和大y,从不和u在一起。

关于拼音的教学,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有趣的儿歌、故事等形式给孩子讲解。但由于时间短,内容多,孩子掌握起来有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复习巩固。

相信练的多了,孩子就会觉得轻松易学了。另注: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中为什么没有uo,现解释说明一下:

音节分为两拼音节和三拼音节。如果uo在音节中出现,该音节为三拼音节。u为介母,o为韵母。

三拼音节一共有82个,以下是全部的三拼音节表。

多音节:ia

ua

uo

uai

uan ian iao iang

9.剖析难点扫清障碍 篇九

例1下列变量之间的关系中,构成反比例函数关系的是( ).

A. 除数不变,被除数与商

B. 匀速运动中,路程不变,速度与时间

C. 圆的面积与这个圆的半径

D. 长方体的体积一定,它的长与宽与高

【分析】在A中,被除数与商的比是定值,而它们的积不是定值,不构成反比例关系;在C中,S=πr2,不满足一般形式,不构成反比例关系;在D中,是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不构成反比例关系.

【解答】排除A、C、D,在B中,v=s/t,路程不变,所以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关系.

【点评】构成反比例函数的基本要素是:1两个变量;2对于自变量每一个确定的值,函数值都唯一确定;3两个变量的积是一个定值(常数),满足一般形式y=k/x(k≠0,k是常数).

剖析点2:运用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增减性问题

例2若在函数y=k/x(k<0)的图像上有三点M(-2,y1),N(-1,y2),P(3,y3),则y1、y2、y3的大小关系为( ).

A. y1<y2<y3B. y2<y1<y3

C. y3<y1<y2D. y3<y2<y1

【分析】当k<0时,图像在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然也可以画出草图,结合图像来分析y随x的变化趋势.

【解答】方法一:M、N两点在第二象限内,∵-2<-1,∴0<y1<y2;又∵P点在第四象限内,∴y3<0,因此y3<y1<y2.

方法二:∵k<0,∴图像在第二、四象限,找到三个点的位置,即可判定y3<y1<y2.

方法三:当x分别取-2、-1、3时,对应的y1=-k/2,y2=-k,y31=k/3,又∵k<0,∴y3<y1<y2.

【点评】比较函数值的大小有多种方法,可以运用性质结合图像判断,也可以通过图像分析点的位置,还可以用代数方法求值.

剖析点3:利用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解决面积问题

例3反比例函数y=6/x与y=3/x在第一象 限的图像如图1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B两点,连接OA、OB,则△AOB的面积为 ______.

【分析】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延长AB交y轴于点C,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 义分别求 出四边形OEAC、△AOE、△BOC的面积,进而可得出结论.

【解答】分别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D,延长AB交y轴于点C.

【点评】要理解反比例函数系数k的几何意义,即在反比例函数y=k/x(k≠0)图像中任取一点,过这一个点向x轴和y轴分别作垂线,与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是定值;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任意一点向坐标轴作垂线,这一点和垂足以及坐标原点所构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定值.

剖析点4:运用反比例函数的对称性化零为整

例4如图2,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O,AB∥x轴 ,BC∥y轴,反比例函数y=2/x与y=-2/x的图像均与正方形ABCD的边相交,则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______.

【分析】先根据两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确定出两个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再根据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O可知图中四个小正方形全等,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小正方形所围成的图形全等,故阴影部分的面积为两个小正方形面积之和,即大正方形面积的一半.

【解答】由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可知:两个函数的图像关于x轴对称.

∵正方形ABCD的对称中心是坐标原点O,

∴四个小正方形全等,

∴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1/4S正方形ABCD=1/4×4×4=4,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小正方形所围成的图形全等,

∴阴影部分的面积=1/2S正方形ABCD=1/2×4×4=8.

【点评】关键是根据反比例函数的特点判断两个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并结合化零为整的思想解决问题.

剖析点5:综合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进行内部整合

例5如图3,直线y =-x与反比例 函数y =-4/x的图像交于点A、B,过点A作AC垂直y轴于点C,连接BC,

(1) 当x取何值时,反比例函数的值大于一次函数的值?

(2)求S△ABC.

【分析】要解决题目中的两个问题,必须求出A、B两点的坐标,而要求交点坐标,可联立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方程组.

【点评】遇到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值比较大小问题,需在每个象限进行分段比较;涉及求面积问题,需求出点的坐标后再求面积,有时也可综合反比例函数对称性和面积不变性去解决问题.

剖析点6: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例6某公司从2011年开始投入技术改进资金,经技术改进后,其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具体数据如表格:

(1)认真分析表中数据,从你学过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中确定哪种函数能表示其变化规律,说明理由,并求出它的解析式;

(2)按照这种变化规律,若2014年已投入资金5万元,则预计成本比2013年降低多少万元?

【分析】可以利用其中两组数据构建一次函数,再验证另一组数据是否符合;还要利用其中一组数据构建反比例函数,再验证其他两组数据是否符合.

上一篇:校际对外交流工作计划下一篇:第一章 物业经营管理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