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2024-10-14

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共9篇)

1.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篇一

《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教学的生长点是整数乘法,如何利用小数加法的基础?如何让学生从整数乘法过度到小数乘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考虑到课本上的情境图与现在的实情不符(书上是秋天放风筝,而我们今天是提前上课,将本来秋天上的课提前到夏天上)现在不是放风筝的时候,到是南非世界杯足球赛让大人小孩离不开电视。于是我创设了四年级3个同学踢球口渴了要买水这一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我提供的饮料水只有两种,一种是1元一瓶的娃哈哈矿泉水,一种是3.5元一瓶的冰绿茶,从两种饮料水中选取一种,3人买相同的饮料,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我预设的一摸一样,接着是如何列式,由于有一道是1×3,一道是3.5×3,从1×3的意义到3.5×3的意义,可以说是水到渠成。接着是计算,首先让学生估算,学生估算4×3=12,我顺势讲估算的作用。估算后是尝试计算,我让学生两人一起讨论交流如何计算3.5×3,交流计算方法是我最担心的,我不太清楚这个班的基础,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我预设的三种方法学生几乎做出了两种半,虽然是在我的引导下,且花了大量时间,但是毕竟学生自己做出来了。可见作为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多大舞台,学生就有多大的创造力。在探究算法算理时,一个学生的回答很精彩,他将3.5元化成35角,35角×3=105角,105角=10.5元,我对这个学生提问:为什么要将3.5元化成35角?生答:将小数化成整数。师:为什么要化成整数?生:小数乘法不会做,而

整数乘法我们会做。师:听见了没,想法非常好,学习中我们就要这样,将没有学的转化成学了的,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有效地引导全班学生的探究思路。另外一个同学是直接写出了竖式,在这种情况下,我没有先处理他,而是让他思考,怎样知道写竖式的?最后才让他说,当然他说不出所以然来。我也正好借机讲解,将这位同学的竖式完善,补出为什么这样?为什么3.5×3=10.5的算理。练习环节,我让学生尝试练习0.72×5,由于这题的乘积末尾有0,在此题的后面,我打出了思考,有什么发现?让学生去发现不同。最后是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让学生自己总结,而是我直接打出来了。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学会总结,回顾,正所谓:千金难买一回头。作业是没有书面作业,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讲今天所学,看看能派上什么用场。结尾是爱数学吧,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科学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2.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篇二

一、数形结合———探索特殊的小数乘整数

【片段一】

师:同学们, 这几天我们学了小数的加减法, 猜猜看, 小数的计算还有什么?

生:小数乘法和除法。

师: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法。 (揭示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有些小数乘整数很简单, 同学们口算就可以解决了, 相信吗? (生疑惑)

师出示图1, 引导学生看图, 想算式。

0.1× () = ()

生:0.1×4=0.4。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右边图上把整数“1”平均分成了10份, 涂了这样的4份, 求4个0.1是多少, 就可以用0.1×4=0.4。同上出示图2、图3, 引导学生继续看图, 说算式。

0.01× (4) = (0.04)

(0.01) × (23) = (0.23)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乘法, 都是怎样的小数与整数相乘?

生:都是0.1、0.01、0.001的小数与整数相乘。

师:这样的小数乘整数会了吗?咱们来试几道, 看谁反应快!

完成试一试, 学生抢答。

师:当0.1、0.01、0.001与一个整数相乘时, 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得出了结果?有什么规律吗?

生:0.1、0.01、0.001乘一个整数的结果中的数字和这个整数相同, 只是将它变成了小数。

生:我发现因数中有几位小数, 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同学们真聪明, 一下子就学会了小数乘整数。那我们今天的课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生:这只是几个特殊的小数与整数相乘。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还有许多一般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等着咱们去研究。

【反思】

……

在上述片段中, 课伊始, 师设疑“猜猜看, 小数的计算还有什么?”引导学生自主猜想课题, 唤起了学习心向, 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悟”性。然后, 教师通过三组图, 引导学生看图说算式, 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特殊的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探索。探索0.1、0.01、0.001这样的特殊的小数乘整数,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成功与愉悦感, 从而对小数乘整数有一种亲近感、熟悉感;另一方面“数形结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计数单位来思考小数乘整数的学习角度。学生关于“因数中有几位小数, 积就有几位小数”的发现, 一方面为后续例题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思维视角, 另一方面也回避了学生偏向于“小数点对齐”的思维方向。因为“小数点对齐”虽然在本节课的“小数乘整数”中适用, 但对于后续教学的“小数乘小数”来说并不正确。

二、主体反思———探索一般的小数乘整数

【片段二】

教师出示课本例题的场景图1, 学生搜集信息。

师:夏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生:0.8×3。

师:0.8×3的积是多少呢?看谁的办法多?

学生小组内交流后, 汇报。

生:我先想8×3=24, 再添上小数点, 就是2.4。

生:0.8元就是8角, 8×3=24角, 24角=2元4角=2.4元。

生:0.8是8个0.1, 而0.8×3就是8×3×0.1就有24个0.1, 就是2.4。

……

师:这几种方法都很好!看来结果肯定是2.4元。为了计算的简便, “0.8×3”也可以用乘法竖式计算。

师示范板书, 并介绍:一般情况下, 我们是把两个因数的末尾对齐, 先按照整数乘法来计算。

在写出24后, 教师提问:根据刚才探索的结果, 这里乘得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生:积是一位小数, 因数中的小数也是一位小数。

师: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现在的人们不仅夏天能吃到西瓜, 冬天也能吃到西瓜。 (师出示课本例题的场景图2, 学生搜集信息)

师:冬天买3千克西瓜要多少元?怎样列式?

生:2.35×3。

师:你估计带多少钱就够了?5元够吗?10元呢?请大家摆乘法竖式计算。 (指名一生板演)

师:大家在计算时觉得什么地方最难?

生:积的小数点位置确定比较难。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乘法算式的结果是两位小数的?

生:我先用加法算, 结果是7.05元, 由此推断出乘法的结果也是7.05元。

师: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所以你的推断是正确的。

生:我是估算的。因为每千克西瓜是2元多一些, 3千克应该是6元多, 所以结果是7.05元, 不可能是705或0.705。

师:估算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判断方法。

生:我是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因为2.35有两位小数, 我推算结果也应该是两位小数, 所以结果是7.05元。

师:这仅仅是你的猜测, 对于其他乘法算式是否适用呢?

生:可以, 因为刚才0.8×3这道算式中, 0.8是一位小数, 积是一位小数。

生:我觉得应该再计算一些这样的乘法算式来验证一下。

教师出示“试一试”:4.76×12, 2.8×53, 103×0.25。同桌合作, 先猜一猜每道题的积是几位小数, 再用计算器算一算, 验证一下。

师:我们刚才的猜想正确吗?

生:完全正确。

师:同学们真棒!能想出连加、估算和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三种方法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那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

生: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 积就有几位小数, 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几位, 点上小数点。

师:通过刚才的验证和交流, 我们初步确认,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因数的小数位数相同。在后面学习小数乘法时, 还要探讨“为什么相同”这个问题。现在, 请大家同桌两人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 应该怎样计算?

学生同桌互说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小结指出:先按整数乘法计算, 再看因数有几位小数, 积就有几位小数, 最后在积中点上小数点。

【反思】

在上述片段中, “0.8×3”的探索虽然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般的小数乘整数, 但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他们是可以推算出结果的, 所以教师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解决这一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由多种算法向一种算法过渡沟通:介绍小数乘法竖式及书写的注意点。对于“2.35×3”的探索, 教师在理解、研究教材的基础上, 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调整和改进:没有按教材“先用加法竖式算, 再用乘法竖式算”, 而是让学生自己先尝试竖式, 再探究算法。教师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如何根据因数小数的位数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而是作为一个点拨者、合作者, 让学生围绕“大家在计算时觉得什么地方最难?”“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知道乘法算式的结果是两位小数的?”“大家能想出连加、估算和根据因数的小数位数三种方法来确定积的小数位数, 那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现在, 请大家同桌两人说一说:小数和整数相乘, 应该怎样计算?”等问题展开讨论, 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去自我发现、自我比较和自我总结, 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反思能力。

3.“小数乘整数”的典型错误及对策 篇三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说明指出:在具体情境中,小数乘整数很容易转化为整数乘法,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也很容易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意义,因而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较为轻松,然而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却总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以三种现象最为突出。

1.写0.8乘3的竖式时,3与谁对齐?学生中通常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3应该与0对齐;一种认为3可以与8对齐;

2.在引导学生计算出0.8×3=2.4和2.35×3=7.05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点是怎么确定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时许多教师无法给出正确的引导方式,只能空洞地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3. “练一练”的“3.7×5、0.18×5”与例题相似,学生能顺利完成,到“46×1.3”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做法:

经过了解发现,第①种做法的学生认为“试一试”中,要求用计算器计算,因此这里也用计算器计算;第②种做法的学生认为46×0.3=13.8,所以应该写13.8;第③种做法的学生注意了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所以就先列出整数乘法的算式,再写上积,确定小数点。

二、原因分析

1.“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学生学习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了小数点对齐的定式思维,同时在学生以往所有的竖式中(加、减、乘、除)都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这些知识使学生产生计算小数乘法时也应该小数点对齐的思维定式。同时在主题图的探究中,结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列出“0.8×3”后用“0.8+0.8+0.8=2.4”计算,再次强化了小数点对齐,因此学生在列“0.8×3”的竖式时,认为将3与0对齐很正常。

2.教材编排体系的不足

教材在编排小数乘整数时用了例题“0.8×3”和“2.35×3”,以及“试一试”中的三道题,通过对这些算式计算方法的探究、比较,使学生明确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学生往往受小数加法的影响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乘整数是符合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现象的。更为关键的是,当学生产生这种想法后,后续的学习中接触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时,由于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困难重重。教材编排的例题都是小数乘一位数,“试一试”中的小数乘两位数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因此学生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两位数时无所适从,虽然教师讲了将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计算,但是学生眼里明明看到的就是小数,他们很疑惑:为什么要看成整数?怎样看成整数?导致在独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两位数时错误百出。

3.教师处理教材的不当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往往过于强调列出竖式用加法算出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导致学生思维不能集中到将0.8×3看成8×3来计算。因此学生在独立列竖式之前,他们一直没有明确小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列出各种各样的竖式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三、教学对策

1.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看,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思维定式,特别是整数乘除法中也是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对这节课学习的影响,在学生探究0.8×3、2.35×3结果是多少时,当学生联系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提出用加法验证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口算,只列出横式而不出示竖式,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式。

2.减少观察竖式产生的错误感知

在教学中,当学生没有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应该回避竖式的写法,当学生通过加法得出0.8×3=2.4,2.35×3=7.05后,不要求学生列出竖式。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25,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0.25,然后比较积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将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这两个小数乘法计算中的关键也就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减少了其他错误思维定式的影响。

3.增加小数乘两位数的教学

在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结论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练习。例如:冬冬小朋友买43千克大米要多少元(每千克2.35元)?通过对2.35×43的竖式写法的探究,既验证了前面学习中产生的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结论,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责编童夏)

endprint

一、小数乘整数的教学现状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说明指出:在具体情境中,小数乘整数很容易转化为整数乘法,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也很容易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意义,因而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较为轻松,然而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却总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以三种现象最为突出。

1.写0.8乘3的竖式时,3与谁对齐?学生中通常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3应该与0对齐;一种认为3可以与8对齐;

2.在引导学生计算出0.8×3=2.4和2.35×3=7.05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点是怎么确定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时许多教师无法给出正确的引导方式,只能空洞地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3. “练一练”的“3.7×5、0.18×5”与例题相似,学生能顺利完成,到“46×1.3”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做法:

经过了解发现,第①种做法的学生认为“试一试”中,要求用计算器计算,因此这里也用计算器计算;第②种做法的学生认为46×0.3=13.8,所以应该写13.8;第③种做法的学生注意了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所以就先列出整数乘法的算式,再写上积,确定小数点。

二、原因分析

1.“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学生学习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了小数点对齐的定式思维,同时在学生以往所有的竖式中(加、减、乘、除)都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这些知识使学生产生计算小数乘法时也应该小数点对齐的思维定式。同时在主题图的探究中,结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列出“0.8×3”后用“0.8+0.8+0.8=2.4”计算,再次强化了小数点对齐,因此学生在列“0.8×3”的竖式时,认为将3与0对齐很正常。

2.教材编排体系的不足

教材在编排小数乘整数时用了例题“0.8×3”和“2.35×3”,以及“试一试”中的三道题,通过对这些算式计算方法的探究、比较,使学生明确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学生往往受小数加法的影响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乘整数是符合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现象的。更为关键的是,当学生产生这种想法后,后续的学习中接触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时,由于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困难重重。教材编排的例题都是小数乘一位数,“试一试”中的小数乘两位数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因此学生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两位数时无所适从,虽然教师讲了将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计算,但是学生眼里明明看到的就是小数,他们很疑惑:为什么要看成整数?怎样看成整数?导致在独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两位数时错误百出。

3.教师处理教材的不当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往往过于强调列出竖式用加法算出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导致学生思维不能集中到将0.8×3看成8×3来计算。因此学生在独立列竖式之前,他们一直没有明确小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列出各种各样的竖式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三、教学对策

1.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看,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思维定式,特别是整数乘除法中也是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对这节课学习的影响,在学生探究0.8×3、2.35×3结果是多少时,当学生联系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提出用加法验证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口算,只列出横式而不出示竖式,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式。

2.减少观察竖式产生的错误感知

在教学中,当学生没有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应该回避竖式的写法,当学生通过加法得出0.8×3=2.4,2.35×3=7.05后,不要求学生列出竖式。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25,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0.25,然后比较积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将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这两个小数乘法计算中的关键也就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减少了其他错误思维定式的影响。

3.增加小数乘两位数的教学

在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结论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练习。例如:冬冬小朋友买43千克大米要多少元(每千克2.35元)?通过对2.35×43的竖式写法的探究,既验证了前面学习中产生的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结论,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责编童夏)

endprint

一、小数乘整数的教学现状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说明指出:在具体情境中,小数乘整数很容易转化为整数乘法,联系整数乘、除法的意义也很容易理解小数乘整数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意义,因而这部分内容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计算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理解小数乘整数意义较为轻松,然而在探索计算方法时,却总会出现种种问题,从课堂教学实践来看,以三种现象最为突出。

1.写0.8乘3的竖式时,3与谁对齐?学生中通常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3应该与0对齐;一种认为3可以与8对齐;

2.在引导学生计算出0.8×3=2.4和2.35×3=7.05后,引导学生观察积的小数点是怎么确定的。大多数学生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时许多教师无法给出正确的引导方式,只能空洞地说: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以后会进一步学习。

3. “练一练”的“3.7×5、0.18×5”与例题相似,学生能顺利完成,到“46×1.3”时,学生出现了以下几种做法:

经过了解发现,第①种做法的学生认为“试一试”中,要求用计算器计算,因此这里也用计算器计算;第②种做法的学生认为46×0.3=13.8,所以应该写13.8;第③种做法的学生注意了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出结果,所以就先列出整数乘法的算式,再写上积,确定小数点。

二、原因分析

1.“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在学习小数乘法之前,学生学习了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形成了小数点对齐的定式思维,同时在学生以往所有的竖式中(加、减、乘、除)都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这些知识使学生产生计算小数乘法时也应该小数点对齐的思维定式。同时在主题图的探究中,结合小数乘整数的意义,让学生在列出“0.8×3”后用“0.8+0.8+0.8=2.4”计算,再次强化了小数点对齐,因此学生在列“0.8×3”的竖式时,认为将3与0对齐很正常。

2.教材编排体系的不足

教材在编排小数乘整数时用了例题“0.8×3”和“2.35×3”,以及“试一试”中的三道题,通过对这些算式计算方法的探究、比较,使学生明确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学生往往受小数加法的影响认为积的小数点与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小数乘整数是符合积的小数点与小数因数的小数点对齐这一现象的。更为关键的是,当学生产生这种想法后,后续的学习中接触到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时,由于有了先入为主的概念,导致学生在学习小数乘小数时困难重重。教材编排的例题都是小数乘一位数,“试一试”中的小数乘两位数是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因此学生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两位数时无所适从,虽然教师讲了将小数乘法看成整数乘法计算,但是学生眼里明明看到的就是小数,他们很疑惑:为什么要看成整数?怎样看成整数?导致在独立列竖式计算小数乘两位数时错误百出。

3.教师处理教材的不当

教师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往往过于强调列出竖式用加法算出结果,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导致学生思维不能集中到将0.8×3看成8×3来计算。因此学生在独立列竖式之前,他们一直没有明确小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列出各种各样的竖式也就不在意料之外了。

三、教学对策

1.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负迁移

从学生的已有知识来看,学生对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有了思维定式,特别是整数乘除法中也是一再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该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对这节课学习的影响,在学生探究0.8×3、2.35×3结果是多少时,当学生联系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提出用加法验证时,教师可以直接让学生口算,只列出横式而不出示竖式,尽量淡化相同数位对齐的思维定式。

2.减少观察竖式产生的错误感知

在教学中,当学生没有感知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时,应该回避竖式的写法,当学生通过加法得出0.8×3=2.4,2.35×3=7.05后,不要求学生列出竖式。在“试一试”的教学中,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25,再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4.76×12、2.8×53、103×0.25,然后比较积的变化,这样学生对“将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因数中的小数是几位小数,积也是几位小数”这两个小数乘法计算中的关键也就有了比较准确的理解,减少了其他错误思维定式的影响。

3.增加小数乘两位数的教学

在学生形成了正确的结论后,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理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教师可以在例题的基础上,适当补充练习。例如:冬冬小朋友买43千克大米要多少元(每千克2.35元)?通过对2.35×43的竖式写法的探究,既验证了前面学习中产生的对小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结论,同时也使学生真正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方法。

(责编童夏)

4.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四

教师直接将答案板书出来。

课前我调查过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能够将这道题解答正确,教师可以很放心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但应给以归纳小结。

2.35是几位小数?2.35的积是几位小数?

这部分在处理时,我力求承接上面的教学内容,力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猜想――验证――归纳这一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生积极性,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效果很好。

计算课,最关键的在于课后练习的设计,要做到层次性,新颖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因为如果光是枯燥的练习计算,学生很快就会疲劳。所以我采取了以上的练习设计,内容各不相同,难度逐渐加深。

5.最新《小数乘整数》教学反思 篇五

而后,我提出挑战:你能算出0.8×3的结果是多少吗?先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并交流:生1:把0.8扩大10倍当做8,用8乘3得24要想使积不变,积要缩小10倍。生2:把0.8元转换成角计算。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板书出竖式:提出先用加法竖式算,在用乘法算。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用乘法计算不仅简单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小数乘法的积与加法结果之间的联系。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接着又出示:2.35×30.9×4两个算式要求先用加法计算,在用乘法计算。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加法和是一位小数,0.8×3的积是一位小数。最后学生观察得出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之间的关系。既:因数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

6.小数乘整数教学实录 篇六

小数乘整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以上已习得的知识、经验对本节课知识的构建非常有必要,因此我们在课的设计上力求沟通新旧知识点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转化。教材以三峡工程——三峡发电了为素材引入课题,以“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着力点,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导学生在小数乘法到整数乘法的转化过程中逐步达成“理解小数乘整数”算理这一目标,最终归纳出“小数乘整数”的一般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小数乘整数算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学生能说出算理,明白计算方法,并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环节引导学生能进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意识。

3.在对算理的学习交流时,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转化思想,培养数学推理能力,规范数学表达。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体会小数乘整数在生活中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教学难点】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运用数学思维方法探索新知。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音乐、自制答题板。

【教学学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

【教学手段】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等数学活动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通过判断、比较、归纳、总结等方式达到帮助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目的。

一、复习导入:

具备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谁能快速的计算出这三道题目?

28×9= 280×9=

2800×9=

仔细观察这组题目,你有什么发现?

按照一定的顺序对比观察,你会更容易发现变化规律。

从上往下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和积有什么变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几倍,积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我们再换一个角度!从下往上观察,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积也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一。)

对,这是有规律可循!积的变化规律,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设计意图:导入复习部分的创设意在唤起学生已有的旧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做思维方式和知识上的铺垫。】

二、提出问题

在世界的东方有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们勤劳的祖先创造过五千年的文明。而今,我们智慧的同胞们仍在不断的续写传奇。2009年,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规模、科学技术和综合效益等诸多方面都堪称世界工程的最前端。想不想亲自目睹下他的风采?下面,我们就一起领略一下闻名世界的三峡大坝![放录像]

谁来继续介绍一下三峡电厂的具体情况!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

【设计意图:入情入境的教学设计一方面想激发学生继续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把数学知识镶嵌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意在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刚才,大家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可以吗?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能发电多少万千瓦时?谁来列式?

58.6×6

三、解决问题:

1、估算

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我们以前学过整数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数乘法。动脑想想,结果是多少? 我们先来估一估结果大约是多少?

(预设:58.6≈60,60×6=360,58.6×6≈360(万千瓦时))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估算意识的培养要渗透在计算教学中,从而为后面学生计算精确值提供依据。)2.精确计算

58.6×6?的准确结果是多少呢?独立思考一下,看看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计算58.6×6?(1)小组合作

有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进行小组合作!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第二,小组长记录下你们小组讨论出来的方法。

第三,每组选出两名同学准备在班内交流。开始活动!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求知的渴望。同时,期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地运用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寻找解决困惑的方法。】(2)交流算法:

哪些小组愿意把组内的发现跟全班同学交流?有请代表。第一种:连加

(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请评价下我们小组的做法?

小结:评价的小组不但理解了他们的方法,而且还有了更深入的分析,提出表扬!交流的小组想到了运用乘法的意义,将小数乘法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来解决,确实动脑思考了!其实啊,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设计意图:设计小组间的互相评价意在促使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互动促使课堂生成和深入。】

第二种:先×10,后÷10

还有哪个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们注意听,有疑问就问!对于这种方法,谁能提出自己的疑问?

引导学生提问“为什么要把58.6×10变成586?”

(如果生提不出来,师:老师有问题要问,为什么要先乘以10,最后算出结果以后为什么还要再除以10?)

(如果提出问题)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看来你是用心思考了。老师追问:对于这种方法,你有问题要问吗?

(预设:因为把58.6扩大了10倍,用586×6=3516,积也扩大了10倍,要想得到原来的积,就必须缩小1/10,所以最后要除以10)

小结:这个方法真是巧妙,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我们熟悉的整数乘法,问题很容易解决了。你们组不但会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真厉害!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为实现生生互动创造基础。“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问?”,“还有问题吗?”将这些问题直接抛给了学生,增加生生的互动。】

第三种:58×6+06.×6

你们小组有什么好方法? 谁来猜猜他们是怎样想的?

同学们真不简单,能把58.6拆成58和0.6的和,同样解决了问题。其实这就是咱们前面学过的一个运算律——乘法分配律。那你知道为什么0.6×6得3.6,他们怎么算的?(6×6=36,0.6×6=3.6。)小结:这里也是把0.6看成整数来计算!看来把小数变成整数来计算能解决大问题。

【设计意图:乘法分配律的运用是对之前学习内容的迁移,此处也意在发散学生的思维,体现算法多样性。】 第四种:竖式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来看看你们小组的方法!

注意到没有,他刚才做了一个很形象的动作是什么? 小结:这个小组也是先把小数变成整数来做的。【设计意图:感受不同的思维过程和方式,体会不同思维间的关联和区别。】(把第二种方法和最后一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这两种思路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结:都是变成整数来计算的(3)算法优化

(把这四种方法同时展示,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一下这四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来!咱俩一起合作!就用这种方法把大家的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是,先把58.6扩大到原来的10倍成为586。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谁的得数?)

提问:怎样才能得到原来58.6×6的积呢?小数点点在哪?

现在你明白了积里面的小数点是怎么来的吗?谁来把这个思路完整的说一遍?

是啊,这个小数点可不是随便点上去的。是把3516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绍一遍竖式方法的思路。)【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实现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和整合,从而促使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4)总结思想

多清晰的思路!同学们,你知道吗?刚才咱们在这整个的研究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运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转化:把不熟悉的小数乘法转化成小数加法,或者转化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把新问题转化成我们旧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了一个数学家发现的过程,感受到了比数学知识更重要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小结:这是我们思考的过程,实际计算时不用写出来。只需像这样列竖式计算。

四、巩固练习

(1)我这里还有一道题,你会算吗?

13.2×4

(2)再看这个问题,“26台发电机组每小时发电多少万千瓦时?”列出算式!观察这个算式与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过渡:刚才我们做的是一位小数乘一位整数,这是一位小数乘两位整数。(出示错题)刚才,老师发现有位同学是这样做的!你对他的计算过程有什么看法?

【设计意图:利用错误资源引导学生找到错误原因,再次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小结:其实呀!我们还要好好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了个醒。如果还有错的也不要着急。就像这样,先仔细找找原因,再改过来!

(3)这个月,我家用电45千瓦时,每千瓦时0.62元。应付电费多少元?如何列式并解决呢?

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根据孩子的叙述提问:0.62转化成了多少?扩大了多少倍变成62?计算出结果以后小数点又是怎么移动的?)

如果是二位小数乘整数,积会是几位小数?三位小数乘整数呢?四位小呢?

观察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结: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它的积就有几位。

师生共同小结计算方法:计算一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一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计算两位小数乘整数时,先把两位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转化成整数,按照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然后把结果缩小到原来得1/100,就得到最后的得数„„.五、实际应用:

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来看!(数学小故事)(故事内容:老爷爷在卖苹果,1.5元一斤。小姑娘过来讲价:“太贵了,5元钱3斤卖不卖?”,老爷爷说:“不卖!不卖!”)

小结:看来不学会小数乘法的知识是不行的。刚才大家都认为老爷爷傻,其实呀,换一个角度想,老爷爷可能并不傻,他不贪图眼前的小利,讲究的是诚信经营。

【设计意图:数学小故事意在密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应用的价值。】

7.小数乘整数的教学反思 篇七

一、课前复习(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1.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讨论并明确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即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

(2.4+3.6)×0.5○2.4×0.5+3.6×0.5

通过亲自计算出每组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或者直接观察每组左右两边算式的特点,学生会发现,左右两边是相等的。从而得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二、学习例7(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1.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巡视

2.交流看法,为什么这样做,比一般做法有什么优点?

这样做,可以使计算简便。数字由繁到简,便于口算,提高了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有助于学生养成善于观察数字特点、运算符号的良好习惯,学会寻找和探索数学规律。

三、练习

(一)基本性练习

1. 根据运算定律填空。

4.2×1.69=____×____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7.2×8.4+2.8×8.4=(____+____)×____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律

2.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0.034×0.5×0.6

(二)总结提高性练习

要求:请把练习三中的一些计算题按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归纳成两类,比较两类后发现什么规律?

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的: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

比较两类简算发现:乘法结合律算式中,只有乘号一种运算符号,可以想方设法把算式变换成连乘法;乘法分配律算式中,有乘加或乘减,可以想方设法把算式变换成乘加或乘减。例如:

(三)作业展示、优化算法

把0.38看成(0.4-0.02),0.4和0.02都可以看成一位数,有利于口算,计算简便。

第一组两种拆法:9.8=9+0.8,9=10-0.2;第二组两种拆法25=5×5,25=20+5,都可以把拆成的数看成一位数,有利于口算,计算简便。可见,数学计算方法灵活多样,学生掌握了要领,计算时就可以百花齐放。

(四)纠错练习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一内容如此设计,学生学习过程中巩固了乘法运算定律,并且把整数的相应知识迁移到小数乘法的运算来;区分了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两个易混淆的知识,并且在脑子里形成了清晰的概念,为提高计算能力奠定了基础。

当然,数学方法多种多样,这一内容只是我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希望这些见解能给繁忙的教师们带来一些启示。

摘要:小数乘法的运算是从整数乘法的运算迁移过来的,因此,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材中编排了“整数乘法运算定理推广到小数”的这一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果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扎实、牢固,教学时完全可以设计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课,我们老师只需要在课前稍做组织安排,课末适当做总结就可以,学生完全可以从学习过程和总结中提高对“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的认知和感悟。

8.《分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八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28~29页的例1、练一练及练习五1~5题。

教材及学情分析

分数乘整数是分数乘法的第一课时,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数的运算部分,而运算能力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10 个核心概念之一,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最应该培养的数学素养。分数乘法是小学乘法学习的最后一项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乘法以及分数加减法。然而整数与小数乘法利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无法类比到分数乘法中,这就需要回到乘法的意义来研究分数乘法了。而乘法在本质上是一类特殊的加法。学习分数乘法相对于整数、小数乘法而言,是并列学习,所以在学习分数乘法的时候,可以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从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导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从而丰富乘法的意义,促进知识的整体建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独立探究的能力和敢于尝试的精神。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激活经验,引出新知

1.纵向联系,探究意义。

(1)出示图①。

师:回顾我们之前的数学学习,通常我们用自然数1来表示正方形。

① ② ③

(2)出示图②,现在可以用哪个数表示这些正方形的个数?

出示图③,你想到了哪个算式?

(预设:第一种乘法算式:4×3或3×4;第二种加法算式4+4+4。)

你是怎么想的?

(预设:3个4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

④ ⑤

(3)出示图④,可以用哪个小数表示?

出示图⑤,你又想到了哪个算式?

(预设:第一种乘法算式:0.4×3或3×0.4;第二种加法算式0.4+0.4+0.4。)

(4)出示图⑥,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

出示图⑦,你又想到了哪个算式?

你想到了哪个算式?

2.引领比较,理解意义。

(1)比较这些图,为什么第⑧幅图不用乘法算式计算?

(2)为什么第⑦幅图也可以用乘法?

指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可以用乘法,这里的加数,可以是整数、小数,也可以是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原有认知经验,在题组中复习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的意义,加深对乘法的理解。通过直观图引出分数乘整数,并通过知识间的纵向比较,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丰富乘法的含义。通过反例,加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二、 建立模型,深化理解

1.直接列出算式,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三、 自主研究,探究算法

1.多样化计算,算法与算理的融合。

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出或者画出你的计算过程。

(2)交流方法,相机呈现不同的方法。

方法一:画图法。

方法二:画小数法。

方法三:同分母分数连加法。

方法四:分子相乘,分母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呈现不同的方法,使他们在不同方法的比较中真正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为接下来的计算法则提供铺垫。

2.引导比较,凸显算法的简洁性。

(1)比较各种方法,你喜欢哪种?

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不作评价。

学生独立尝试,全班交流。

通过这次计算,你有什么启发?

你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

3.引导概括,得出计算方法。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觉得分数乘整数该如何计算?

小结: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

设计意图:通过逐步增加计算难度的题组,让学生经历方法的比较、反思,自主发现计算方法的优劣,主动调整计算方法,使计算法则自然生成,学生的知识自然生长。

四、 巩固练习

1.看图计算并填空。

设计意图:在深入探究的过程中,一方面对计算法则进行了强化,另一方面对计算方法进一步优化,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学生在不同的语言表述中,深化了对计算法则的认识,提升了思维品质。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五、 总结提升,孕育新知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2.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知道4×3,不仅可以表示3个4相加,也可以表示4个3相加,具有两种含义。(如下图)

9.小数乘整数教学设计 篇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 2~3页,例

1、例2以及做一做。课标分析

“小数乘法”是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有关小数乘法的“运算技能”,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引导学生“探索分析和解决”简单小数乘法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小数乘整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学习领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减法,这为本课的学习作了良好的铺垫。这一部分的内容是乘法的延伸和拓展,主要表现在因数由原来的整数变为小数。小数乘整数是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核心,也是整单元的起始课。这部分知识的掌握,会给之后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正迁移。重视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联想到用名数间的互换来解决问题。例1,是具体情境下的一位小数乘整数,例二,是两位小数乘整数的教学。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为本课的学习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但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有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应注重情境的创设和已有知识的唤起。本节课学生较难理解的是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所以,应当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积极思考、自主探究,然后,联系实际情境帮助理解。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上力求体现: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乐趣。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人机互动,探究、合作,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2..能理解和表述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计算。

3.能联系生活提出数学问题,发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理解、表述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小数乘整数》多媒体课件、其他必备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先来看几道复习题(课件出示):

1.小数点移动与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分别扩大到原来的10倍、100倍、1000倍……。2.下面小数去掉小数点后分别扩大了多少倍?

1.3

2.38

5.329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些知识掌握的非常好!我们再来看一道整数乘法题(课件出示): 1 2 ×2 3 师:请你用竖式计算!(生算,一生板演)师:这位同学算的对吗? 生:对!

师:我们计算整数乘法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计算要正确。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小数乘整数。(板书:小数乘整数)【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情境,符合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勾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的意识

三、自主探究,探索计算方法。

1、启发探究:出示图片

2、交流汇报

师:有这么多不同的方法,看来每个同学都独立思考了,有自己思考的结晶。

师:我们先来看方法一,你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 把3个3.5相加。师: 3.5×3表示什么? 生:表示3个3.5相加。

师:利用了乘法的意义,好办法!再看方法二。说说你的计算思路? 生: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也就是3元加5角,三个3.5元就是三个3元加三个五角。

师:结合数量的转换,把3.5元转换成35角,也就是把小数转换为——整数,然后算什么? 生:3元×3和5角×3。

师:也就是——算整数乘整数。这种方法也不错。继续看最后一种方法。先说说解题思路。

生: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然后计算35角乘3得105角,最后把105角转化成105元。

师:为什么要把3.5元转化成35角?

生:因为小数乘小数没有的竖式计算没有学过。

师:所以,也是先转化为整数乘整数来计算的。非常好的一种方法。【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学生在尝试中调动已有经验、发展思维、感受快乐。这一环节也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学情,以学定教。

3、竖式计算

师:刚才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买3个单价是3.5元的风筝的总价是10.5元,同学们,如果每一次计算小数乘整数都这样算的话,你们感觉? 生:太麻烦。师:那怎么办呢? 生:用竖式!师:可以啊!那就试一试吧!

师:你们会列竖式计算吗?我们一起算一算,你们说我来写。3.5×3,把3和什么对齐? 生:3和5对齐。

师:乘法竖式计算中,注意末位对齐。师:3.5元可以把它看成35角,扩大它的10倍,为什么要扩大10倍? 生:把小数乘整数转化成整数乘整数

师:也就是先按整数乘法计算。35角乘3得105角,缩小它的1/10,就是10.5,所以,小数点应该点在哪? 生:0的右下角。

师:谁能再来说说用竖式计算3.5×3的过程?

生:先把3.5元转化成35角,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转化成10.5角。

师:小数点为什么点在0的右下角?因数3.5扩大了10倍,积105要缩小它的1/10变成10.5。

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时,不用写想的过程。(师边说边用虚线把想的过程框起来)

4、小组合作 师:这种方法你已经掌握了吗?下面,小组合作:你喜欢哪一种风筝?想买几个?算算需要多少钱?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小组之间汇报一下答案,看看自己做对了没有。

师:做对的同学都举手,看来一位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已经掌握了,那两位小数乘整数该怎么算呢?我们来看下一到题目。请你来来读一读。

5、拓展延伸

做一件儿童服装用布0.72米,做这样的5套衣服需要布料多少米? 师:该怎么列式,你来说。生:0.72×5 师:这里的0.72不是钱数,怎么用竖式计算?给你2分钟,赶紧来算一算。请一位同学上台板演。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你能说说用竖式算的过程吗?

生:把0.72扩大100倍成72,用整数乘法计算72×5得360,在把积360缩小它的1/100,最后得3.60.师:先算的72×5,(用手盖住小数点)是按什么方法计算的?(按整数乘法计算的)

师:为什么在3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呢?

生:把0.72扩大100倍成72,因数扩大了100倍,积360就缩小1/100.师:3.60和哪个小数相等?(3.6)

师:所以,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师:同样,用竖式计算时,不用写想的过程。(师边说边用虚线把想的过程框起来)【设计意图】:在学生出现多种算法之后,教师予以肯定,并引导、点拨、引领学生进行算法的优化。结合具体情境,理解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并在过程的表述中,深化理解。同类型题目的计算,巩固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和技巧,发展智力,也有利于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小结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师:本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学会了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整数。

师:怎么计算?在做小数乘整数的乘法时,你先干什么?再干什么? 最后又干什么?

① 先将小数转化为整数;

② 按整数乘法算出积;

③ 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

生:我知道了如果积的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要讲小数末尾的0去掉。师:同学们收获课真不少,这都归功于你们的认真听讲。

【设计意图】:让学生来说说本堂课的收获,有利于知识的内化。顺势进行计算方法的总结,并明确注意点,有利于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学习。教学后记 :

这节课是小数乗整数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小数乗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乗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掌握新知,我努力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复习了整数乘法的意义及整数乘法中由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学习“小数乘整数”做好了铺垫,尤其是掌握了积的变化规律,为学习小数乗整数的算理有很大的帮助。r

二、创设了一个“购买风筝”的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自然的引出了小数乗整数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探索新知。r

三、在学习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如解决实际问题时,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在师生的交流学习中,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计算方法,从而得到许多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然后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方法。

上一篇:老员工违反公司制度案例下一篇:工厂项目建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