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共8篇)
1.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 篇一
新课改实施情况
按照《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庆阳市、合水县两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要求,我校从2010年起进行了新课程改革。根据课改精神,从课程编排、教学模式转变、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学分认定等方面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管理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一、课程编排
课程规划为《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两种。我校开设了《课程方案》规定的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
1、国家课程
印发了《合水一中选课指导手册》,就高中课改总结构、选课程序、学分认定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教务处对每期开设的课程模块、周课时数做了具体安排,高一年级语数外5课时/周,物化3课时/周,班会1节/周,其余科目2课时/周,高一年级末根据学生志愿进行了文理分科,高二年级语数外5课时/周,相应方向的学科增加为4课时/周。
2、校本课程
教务处组织科任教师认真研读了《合水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方案》,鼓励支持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对准予开设的课程依据学生志愿进行编班,于每周星期
二、星期四第八节课进行教 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
1、每周星期日例会上组织教师研读《新课程标准》及其解读、《现代教育思想》、《基础课程改革发展纲要》,同时观看了魏书生、冯洪恩等名人的做课实录,充实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2、广开渠道,将名师请进来,组织听课、评课,并走出去到各校参观学习。仅上期我校先后派出84名教师赴海南、银川、西安、兰州、平凉、天水等地学习取经;
3、组织公开课教学及同年级互相听课活动,通过不断的听、评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上学期我校教师每人都达到了学校规定的10节/期,部分教师还自主听课,多者达到了30节次;
4、教务处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平均每周达到3节次以上,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整改措施,着力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5、建立健全新课程实施领导机构和教研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合水一中教学常规考核办法》、《教研教改管理方案》、《教学常规考核办法》、《教学质量检测制度》、《合水一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等,加强了过程性管理;
6、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深入教学研究。一是集体备课,我们要求年级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教研,备课采用“二度”备课的方式,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 集体智慧,共享资源信息。二是教研,教研活动实行“听—评—研—改”一体化模式。
三、研究性学习
高中新课改以来,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共占15个学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科目,而是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之中,它对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校的基本思路是:放眼探索,开设研究性课题,利用高
一、高二两学年完成。每期,教务处都会精选30---50个研究性课题,班主任负责组织,科任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自愿结成调查小组,任选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学期末各课题研究小组完成并提交1000--2000字的调查报告及过程性材料,学校根据各课题组提交的成果,依据《合水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管理办法》对个课题组进行成绩评定,并认定学分。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1、科任教师根据《合水一中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方案》管理规定,选择要开发的课程,向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递交《校本课程开发申请表》和《课程纲要》(简稿),经领导小组审核确定后准予开设。目前全校共开设“合水地方史研究”、“书法”、“武术”、“普通话演讲”、“物理与生活”等46个课题,学校根据学生志愿,在高一级、高二级分别编制二十三个教学班,每期开设18学时进行教学,期末教师根据学生测试成绩给予学分。
2、积极组织开展理化生实验教学,每期保证每生每科3次实验。
五、学分认定
普通高中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必须修够144学分,其中必修116学分、选修Ⅰ22学分、选修Ⅱ6学分。
我校根据《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制定了《合水一中新课程学分认定指导意见》,对学校已开设、学生已选修且经过考核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程进行学分认定。每个模块修完后,组织测试,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5/6以上)、考试成绩和平时表现(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技能,参与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审核,合格后提出认定学分的初步意见,学分认定小组根据任课教师提出的初步意见对学生相关资料进行复审,向学分委员会提出认定学分的意见,学分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确定是否认定学分。对不能获得学分的学生,组织进行相同模块的补考(补考不得超过2次,仍不合格者申请重修)。学分认定情况及时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
通过两年不断的摸索与实践,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取得的成绩:
1、转变了教学思想,更新了教学观念。一是从“以教师教为中心”逐步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二是课堂教学价值观的 转变。三是师生观的转变;
2、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思想上达到了一个共识:要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必须实施课改,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管理方式有了新的突破,从单一的教学管理模式正在向多元化、多层面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转变,突出表现为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上积极思考的学生明显增多;
3、教学模式从传统的灌输式向探究式教学过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课堂气氛更加民主、平等、和谐,学生敢于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当中去;
5、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和小组合作,在知识和能力方面都获得最大的发展,实现了全面发展,同时个人特长得到了发展,实现了个人的差异发展。学生在获得知识和增长能力的同时,还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6、开发与实践校本课程,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7、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热爱,在课堂上,他们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
8、学分认定成为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管理,为教风、学风的转变起到了积 极的作用。
二、困难与不足:
1、从传统的教材、教法、学法中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新课程改革适应过程缓慢,个别教师教学过程缺乏新意,仍是新鞋走老路;
2、按新课改要求,教学任务有些过重,存在课时不足的现象,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3、实验教学设施配备不够,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因素;
4、教学中教师发现,能主动参与活动的、活跃的学生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所以教师对将来成绩如何评定感到困惑;
5、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和我校的师资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矛盾。我校教师编制较紧,造成教师闲暇时间少,工作压力大,与开发校本课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之间是一对矛盾,教师素质存在的参差不齐与课程开发需要的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之间又是一对矛盾。所以,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并提高培训的质量,仍是十分必要的;
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定的资金,而我校没有这项专用资金,导致课程开发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施过程中没有专用教室,导致组织开课难度加大;
7、学分认定该如何严格执行;
8、学分认定工作量大,管理难度。
2.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 篇二
一、体育教师要有教育教学新理念
许多体育教师对实际课程改革和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认识不深, 缺乏新理念。
教育有两大规律:一方面, 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另一方面, 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订又往往把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订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我国是人口最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发展中国家, 众多人口中, 若没有转变成人才, 就不可能成为胡锦涛同志曾经期望的“人力资源强国”, 只会成为沉重的包袱。人才从哪里来?从基础教育培养开始。然而, 现行的基础教育受传统课程观念的影响, 很难培养出21世纪所需要的人才。
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在下降, “肥胖”、心脏疾病等现代“文明病”在蔓延, 心理承受力和耐挫折力差, 意志薄弱, 依赖性强, 社会适应能力及人际关系不和谐, 责任心不强, 情感出现了问题, 而且学生的学习能力差,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
传统的体育教学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健康”,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显然, 传统体育教学存在许多弊端。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实行课程改革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是教育规律的要求, 是社会发展及时代的要求,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体育如何应对挑战呢?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校体育目标提出了一些什么要求呢?从总体上讲, 学校体育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根据体育本身所具有的特别和功能, 充分发挥体育在培养现代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全面锻炼身体, 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
2. 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的意识与能力,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3. 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
4. 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
二、正确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如何对待学生的体育兴趣, 是许多体育教师的困惑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可是, 有的老师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了极至。认为只有学生的体育兴趣才是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与改革体育课程、教材的唯一标准。学校体育必须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例如:学生不喜欢耐久跑, 就把耐久跑教材淘汰出局;学生不喜欢单、双杠, 于是就很少上单、双杠教材。
可是, 从素质发展敏感期角度讲, 高中阶段是发展耐力和力量的关键时期, 而耐久跑、单双杠教材正是发展高中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的有效手段。
从心理学讲,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些事物的心理倾向, 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的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
高中体育教学不仅要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直接兴趣, 还要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理性认识, 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为此, 体育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体育兴趣,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 精选教材内容, 改革教学方法, 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 以激发学生学习和锻炼的体育兴趣。
2. 强化模块教学, 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 完善理论知识, 让学生知其然更其所以然。
3. 加强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教育, 使学生了解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作用与意义, 真正体验到体育学习和锻炼对增进身体健康的好处, 以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间接兴趣。
4. 加强对学生体育需要的引导与责任感的教育。
三、正确对待竞技运动项目
如何对待竞技运动项目?也是许多体育教师的困惑之一。
《课程标准》要求以健康为理念, 注重锻炼身体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技术, 但有的教师理解片面, 淡化技术教学。表现在体育教学计划中不提学习运动技术的目标, 教学中只选择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内容。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本内容, 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技术是科学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课程标准》目标之一, 离开了运动技术谈体育与健康课程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学科的特点。为此, 体育教师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 合理选择竞技运动项目, 正确对待运动技术。高中学生学段学习特征适合学习竞技运动, 高中学生也喜欢竞技运动和比赛。为此体育教师要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筛选, 选择那些适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 有利于学生带入以后实际生活中去的竞技运动项目。高中是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 培养体育能力和良好的习惯尤为重要, 要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的实践与应用, 使学生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 会自我评价, 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 对选择出来的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对竞技运动项目进行加工改造是指实现竞技运动的体育手段化, 目的是增强锻炼身体的实效性。如:跨栏跑, 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 进行分组教学, 对一些学生要降低栏架高度, 缩短栏间距离。同样跳高, 支撑跳跃等项目也可改变规则, 降低要求, 适合不同学生锻炼身体。球类项目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场地大小, 增减比赛人数。
3. 在教学过程中淡化技术教学。经加工改造后作为体育手段的竞技运动所追求的不是高难技术, 也不是运动成绩, 而是运用体育的方法、原理去追求锻炼效果。
(1) 要把学技术和锻炼身体过程结合起来。如学习背越式跳高, 在体育课中作为体育手段学习背越式跳高能过多高杆并不是主要的, 主要是要发现它对身体发展有什么好处。
(2) 要注意锻炼的实效性。体育课的教学并不是主要的, 学生只要基本上掌握动作就可以了, 不要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接的系统与完整, 不必要刻意追求动作的细节, 应注重锻炼的实效性。如:跳远教学, 并不要求特别追求它的动作怎样美观, 跳多远, 而应该以它跳的次数的多少, 脉搏次数达到多少, 是否在价值域的范围内。
(3) 要注意身体的全面发展, 某项竞技运动经加工改造后, 只能解决身体发展的某一方面问题, 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应搭配一些身体素质练习。
四、力争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许多体育教师的又一困惑。
新的《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有的体育教师不知什么是主动学习, 不知用怎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心理学上讲, 学习过程就是形式反射的过程。而形成条件反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另一种是工具性条件反射。相比之下, 形成工具性条件反射时, 动物可以自由活动, 它通过主动操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而形成经典性条件反射时, 动物往往被束缚着, 是被动地接受刺激, 反应是被动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 以填鸭式灌输方式进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的。主要依据是巴甫洛夫的经典性反射原理。课程改革及实施《课程标准》要求以斯金纳的形式, 工具性条件反射原是为依据,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地建构知识技能。
《课程标准》主张以引导探究为主动教学方法进行体育教学,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 通过独立的探索和研究,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从而获得知识的发展能力的方法, 发现教学、探索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比较复杂的课题或独立作业,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发展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基本步骤和过程是:
1. 创设问题情境, 向学生提出解决或研究的课题。
2. 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相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
3. 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
4. 对结论作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例如:在进行跳远教学中, 利用引导探究的方法设计教学流程:
(1) 让学生带着问题练习。
(2) 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决定跳远成败的因素。
(3) 学生在练习中分析自己的跳远技术。
(4) 通过示范、讲解使学生建立跳远技术概念。
(5) 在相互评定的练习过程中改进跳远技术动作。
在以引导探究式为主的教学中, 有的教师觉得浪费时间, 看见学生不会就着急, 马上告诉问题的答案, 并多次示范讲解。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恰当的, 教学的目的是“以一当十”, 而不是“以十当一”。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提高综合能力是主要的。
五、注重个性差异, 分组分层教学
学生的先天素质有差异, 体育基础不同, 因此体育课的要求与标准不能一致, 在体育课堂上应实行分组分层教学。
如:支撑跳跃教学, 在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建立支撑跳跃概念, 明确支撑跳跃原理后, 根据学生实际能力, 分成跳高箱一组, 跳低箱一组, 跳标准箱一组。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吃不饱、吃不消”的问题, 并且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会, 从而建立了自信心。
六、正确对待传统的体育教学
传统的体育教学强调: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过程技术化;教学组织一体化;教学目标达标化。体育教学内容的竞技化不仅是以促进学生成长发育为基础的身体健康, 同时是为了发现体育尖子和培养体育尖子, 也变相地剥夺了绝大多数学生平等的体育权利。体育教学过程的技术化, 使运动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成为直接的教学目的, 而不是教学手段;体育教学组织的一体化, 不仅容易扼杀青少年好动的天性, 也容易使学生对学校体育产生逆反心理, 体育教学目标的达标化, 限制教学内容的广度和导致教学过程的封闭。
为此, 广大体育教师要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以人为本, 以健康为理念, 走出传统体育教学的误区。但是, 这不等于是对传统体育教学的全盘否定, 我们要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点。新《课程标准》要求绝不是“放羊”式教学。
为此, 我们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根据教材的特点建立适合《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例如:建立“A、B段”教学模式。
A段: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体育课堂教学。
B段:根据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俱乐部式体育课堂教学。
3.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 新教法 新学法
历史有多个定义:它是研究过去史事的一门学问。从字面上解释,它可以解释为是历代的史事;也可以解释为经历过的一件件史事。当今中国教育界,课程改革正不断的深入,人类正在认真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如何通过历史学习做到“以史为鉴”,走创新和发展之路,这些都给历史学科、历史课程和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对照历史课程新标准,哪些知识对学生有价值,哪些教学方法能让学生产生共鸣?哪些学习方法能让学生觉得轻松有趣而又受益非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跟上时代,接受新理念,把握新课改,推行新学法,实施新教法。
一、课堂实施“新教法”,突出学生主体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当前的历史教学比较低迷,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不大。教师如果能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以趣激疑,以趣引思,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调动起来,能就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主动学习既能提高学生理解和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又能让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1.运用多媒体,展现新魅力
现代教育应以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多媒体历史教学比传统历史教学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更能展现历史学的魅力。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模式,形成空间和时间概念,既可以突出重点又可以突破难点,从而优化教学效果。历史教学中大多数的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是无法地重现的,而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又比较吃力,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容量往往要比书本本身的容量大几倍,直观易懂,很多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或事件有时只要一个情景的再现就清晰明了了。这种教学手段既有助于教师的教,又有助于学生的学,自然能将教学效果达到更高层次。
2.开放式课堂,生本教学法
在“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在“中国的早期政治制度”这一课的教学中,先不直接讲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而是让学生观看书本中分封图,并通过提供一组文字材料,让学生通过观看和阅读,从中启发学生思考,自行分析和总结,并从情感和理性的角度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对象、各自权利和义务以及影响。在课的结束,通过创设种种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种设计对于引导学生参与自学活动,训练思维能力非常有效。
3.利用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在历史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在教学设计上,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充分发挥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求知欲。新课标下的各种历史教材在选择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知识与趣味性的结合,增加了历史知识学习的趣味性。如学习与探究活动中成语故事大赛,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成语故事演讲,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每一课教材中均设有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提问或是历史知识探索。
事实证明,这样的教材能让学生有进一步的求知的欲望,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再到“我爱学”,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机制。
二、课外推行“新学法”,强调教师主导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有学习兴趣,他们才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外的有利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寓教于乐学历史
看电影、电视既是一种休闲娱乐行为又是学习、了解历史的一种途径。学生可以从影视上获取许多历史知识,特别是专题片和记录片如《大国崛起》,以及语言类节目如《百家讲坛》等,既充实了课本的文字叙述,有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还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编口诀、顺口溜学历史
教学中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编成简洁明快的口诀或顺口溜,学生朗诵上口,既通俗易懂,有生动有趣。不仅有利于历史知识的记忆又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学习早期奴隶制王朝的更迭时,通过编写朗朗上口的口诀:“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四百七,暴君夏桀被商取。”即可启发学生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和善于动脑的习惯。
3.背成语俗语、猜谜语学历史
很多的成语、俗语本身就是出自历史故事或是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短小精悍的成语也会使历史教学增辉添彩,如《千古一帝——秦始皇》这一课,教师发动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成语典故,结果效果惊人。有“一鸣惊人、退避三舍、纸上谈兵、卧薪尝胆、围魏救赵、负荆请罪、滥竽充数、买椟还珠、画蛇添足、窃符救赵、朝秦暮楚……”等等。生动有趣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对历史有兴趣,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亲其师”、“乐其学”,感觉历史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而非麻烦和负担。要做到如此,以上内容远远不够。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历史学科如何实施“新教法”推行“新学法”深化新课改,也是值得我们教师永远探究的问题。
4.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 篇四
———南阳市第七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南阳市第七小学
2009年4月
实施新理念新课改 实现课堂教学新跨越
---------南阳市第七小学新课改工作总结
从2002年我校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新课程改革,7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研室工作计划,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在以李彦虎校长为核心的校领导班子带领下,学校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学校发展为本”的办学宗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学校的素质教育、德育工作、教学教研、现代教育技术、校园文化建设、社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发展与创新实验学校、全国学科学实验学校、河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南省乒乓球传统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河南教育变革榜样学校、南阳市示范性学校、南阳市百佳校园、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南阳市教科研基地、宛城区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宛城区教学教研先进单位等。教育教学及教科研综合排名连续几年位居城区小学前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信赖和赞誉。学校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在开设活动课的同时,成立了26个兴趣小组,积极探索培养“合格+特长”学生的有效途径,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落实素质教育》研究获省一等奖,活动课研究成果在多处观摩交流,300多篇作文获国家级省市区奖,20多名教师分别参与了国家及省市科研课题研究,并取得了多项成果,数十名学生作品在国际比赛或全国比赛中获奖„„
鉴于新课程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极富有创见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我们学校是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理论知识后,把这些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在实践中,学校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
一、深入实践新课程,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我们学校把学习作为教学工作的第一需要,作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努力去构建学习型教研组织和研究型教师队伍,形成了浓厚的学习、研究氛围,努力构建学习型校园,切实抓好教师业务学习活动。我们要求教师的业务学习坚持和发扬事实求是的良好作风,防止华而不实和弄虚作假。主要采用集中大组学习与科组小组学习相结合。集体学习紧紧围绕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进行。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校教师将新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中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通过学习,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二)加强管理,提高实效
1、构建学习型系统。一是制定好学校、教研组业务学习计划;二是大兴教师自学之风;三是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多媒体软件、教学光盘、录音磁带、教学刊物、印发教学资料等;四是实施教学教研教改研究成果激励机制,凡教师在区级以上论文评比等竞赛活动中获奖、报刊发表文章都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
2、加强对各教研组业务学习活动的管理。一是要求各教研组提高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本科组实际,带着问题研究,理论联系实际,避免空谈,防止走过场;二是发扬同伴互助的团队精神,整体提高发展;三是下级行政人员经常检查、督促所下的教研组业务学习活动的情况。
3、重视过程管理,努力形成勤谨的工作精神。首先是学校做好教学的正确导向;其次是坚持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评比制度;再是坚持听课、评课制度,教师人均听课18节以上;四是抓效率:我校教师切实用好教研组下发的单元质检题;学校认真组织期中、期末质检;端正考风、严明考纪。教师以“高目标、高定位、高质量、高效率”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参与作用,创设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实行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五是狠抓基础知识教学,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4、继续第二课堂活动。我校“腾飞俱乐部”开设了“绘画、声乐、舞蹈、围棋、口才艺术、书法、电脑、乒乓球”等十多个兴趣活动。学生通过学习,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5、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各级语文、数学、英语科任教师能结合实际,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加学校举行的竞赛活动;学校还举行了一至六年级学生书法、绘画、科技制作、诵读经典、文艺汇演竞赛。通过竞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提高。
6、减负增效。严格执行省教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文件精神,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7、狠抓教学常规工作。抓教学常规工作,我们重务实,重实效。(1)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在宏观上体现了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上课、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我校广大教师认真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积极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广大教师刻意创设问题的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广大教师能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疑点,把握关键。不少教师还能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
(4)重视集体备课。我校各级语文、数学教研组实行集体备课,并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六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测验时间、统一测验内容)。
(5)稳步推进新课程实验。本学期一至五年级的教师以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重点,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许多教师都能关注全体学生,增强亲和力,充满爱心和激情,使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
(6)重视毕业班工作。毕业班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顺利毕业,合格升入初中。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开学初,及时召开毕业班教师工作会议,了解学生状况,要求教师以教材为主,打好学生双基,制定系统的、科学的、周密合理的复习计划,采用抓两头带中间的办法,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段段清、课课结,特别对过去学习底子薄的学生,更加关心照顾,确保了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创设轻松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自主学习。传统的小学课堂,要求学生身子要坐直,双手要放在桌上,发言要举手,不准随便讲话,正是这些课堂行为规范,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也造就了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解开束缚,建立民主教学,增进师生情感的沟通,消除学生的心理重压,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个别学习,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学生执教和情景表演等几种教学组织形式。例如在学习《不愿长大的小姑娘》这一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结合平时的生活来学习。此外还根据具体的实际需要选择和组合运用多种形式,从而扩大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有主动活动的空间,释放每个学生的精神活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充分发挥出教学效益。
三、以探究为目的,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以小学语文为例,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内涵,答案并非只有一个,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要鼓励学生启迪智慧,换角度,多方面去探究,去追导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除此之外,对教师的讲解欢迎提出不同意见甚至反驳意见。如:在教《一只小鸟》时,教师就提了这么一个问题:“这只小鸟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有的学生说:“它在老鸟的精心呵护下会重新健康起来”有的学生说:“由于小鸟伤势过重回死去。”„„
学生的答案角度不同,可能是幼稚的、片面的,但这是他们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智慧力量探究到的不同结果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一锤定音,而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只要言之有理,我们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做到“三个不”“四个敢于”;不从众,不唯书,不唯师,敢于否认教材,敢于否认古人、名人,敢于否认自我,同样,也要敢于否认教师,以此培养求异思维,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精神。
四、问题与思考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所面临的困难依然不少。
1、实施效果离新课程目标还有差距。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彻底,巩固不牢,有畏难情绪或抱无所谓态度,少数教师仍然存在穿新鞋走老路问题。二是教育资源的不足,束缚了学校的手脚,限制了师生的发展空间。三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造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手抓课改,一手抓应试的局面。四是课改发展不平衡,新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薄弱学科。
2、大班额与活动化教学矛盾突出。新课程倡导活动化教学,课程的实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在大班额情况下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要落实在教学当中难度相当大,学生活了,课堂火了,但往往容易流于乱,如何在大班额的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活而不乱”,一时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五、今后打算
推进新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培训、考核,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其次是加大培训力度。以课改培训、教科研活动为载体,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课改,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新课改的内涵质量。本学期,我校除积极参加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及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之外,我校还将积极与兄弟学校开展各种教学联谊活动,为教师提供展示和学习的舞台。我校还将与新教育实验相结合,积极创建书香校园,倡导教师自主学习,努力敦促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潜心读书,丰厚理论底蕴,捧读课程论专著,了解当前先进的课程理论及实施的方向。同时,引导教师撰写个人的教学反思。通过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间的差距,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成为新课程自觉的实践者。
通过几年的课改实践,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新课程并不难,只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我们有理由相信,课改必将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必将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必将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必将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
运动的哲学告诉人们,车轮只有在奋进之时才能显示其存在的价值。回忆过去,通过课改实践,我们感到学校的办学品味有了明显的提高;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承昨日之辉煌,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与时俱进,用智慧和汗水谱写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课改的新篇章。
5.学校课改实施评估的总结 篇五
莘县棉纺织厂学校自本学期初实施以洋思、黛溪、杜郎口等模式为代表的课堂教学改革以来,至今已近一个学期,现将课改实施情况作一阶段性评估总结。
一、课改的实施浓化了学校的学习氛围。教师们变得爱学习,勤学习、会学习了。办公时间读书的多了,搞研究的多了,潜心钻研教学技能的多了。
二、课改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群体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们对教学职能有了全新而清醒的认识:教师,导师也;教学,导学也;教师之“教”不在“讲析”而在“点拨、引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课改的实施激活了教师群体的职业工作热情。理念变了,角色变了,职能变了,课堂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激情、科学、实用、高效的课堂是老师们情趣昂扬,职业情趣高涨。课改实验班级学科教师基本上掌握了新型的课堂教学流程,并且能熟练、准确地运用进行教学活动。
四、课改的实施和谐了师生关系。教师低下身子、走下讲台和学生同学同悟,“教”“学”相长,师生互助合作,平等互动,老师“教”的适意,学生“学”的自由、开放,优化了学习过程,优化了师生关系。
五、课改的实施提升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教学技能。我校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课改理论得以丰富,课改实践技能得以提升。我校课改实验班级教师多人参加县、市优质课、能手评选,有孙媛、贾培荣、张先成、王静等多位教师赛绩优异,为我校博取荣誉。
六、课改的实施提高了教学质量。激情、科学、高效、简洁、实用的课改教学活动,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激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张扬了学生的学习个性,学生变“厌学”为“乐学”为“会学”为“善学”为“学优”。课改实验班级的学生学习气氛浓郁,学习方式科学、高效,学习成绩较课改前有大幅度提高。
七、课改的实施优化了学校的.管理。教师“乐教”“会教”了,学生“乐学”“会学”了。师生的气顺了,学校的管理便流畅、高效了。课堂教学活动的优化还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与优化,。学生乐学、会学了,学习的欲望、学习的内容、范围便深化、广化,学生读书的情趣也高涨起来,校园的文化气氛便变得浓郁。
6.新课改的实施带来哪些变化论文 篇六
摘要:新课程实施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教师的教材观、学生观、教学观正在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渐变化;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教师评价方式多元化;新课程实施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新课改
一、师生的角色变化
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新课程提倡新的学习方式,如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相沟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体如下。
1、明确任务。开展合作学习的任务选择非常重要,必须选择那些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开展合作学习。如平行四边形面积教学,教师开始就提出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这是一个具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最终要让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分享成果。交流的内容一是认知与技能方面的,二是过程与方法方面的,三是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学生的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同时还包括方法的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发言,记录下自己没想到的。
3、教师的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教师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教师在合作中应规范学生行为,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不认真,教师都要及时地加以引导。
二、教学观念的变化
在没有实施新课程之前,许多教师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对教材的使用不够灵活。现在教师们意识到,教材只是某些知识传授的`载体,它给予了我们一个知识框架和结构形式,但并不是唯一形式。要达到灵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四年级的“用数学”时,学习位置与方向,让学生说出自己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哪个方向或偏哪个方向,学生走时能亲自体验这样的教学过程,体现了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观,不再把数学课程局限于数学学科等狭窄的范畴来理解,而是凸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即教学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学科性,更要体现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三、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从实践反馈的情况来看,确实这样的观念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体现。如有的教师注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找规律”时,引导学生找出课室中有规律的事物,正好刚过完六一儿童节,教室里有很多装饰如彩旗、灯笼和花等等,学生们发现彩旗是一个红的一个黄的间隔排列;灯笼是一个紫色一个红色间隔排列。不再是教师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学生自己发现的。又有的教师在教学“用数学”时,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收集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自体验。如四年级“数学广角”里种树的问题,学生可以到室外亲自体验一下多少个间隔种多少颗树,最后自己总结出结果:种的棵树比间隔数多一个。有的教师在教学小统计以后,让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小组合作完成统计图表的制作;有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摆摆、说说,在探究中学习,得出多种算法,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四、评价方式的变化
7.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 篇七
一、复习思路
近几年的高考生物试题, 都集中体现了“稳中求变, 变中求新, 新中求活, 活中求能”的特点, 进一步深化能力立意, 重基础, 出活题, 考素质, 考能力的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因此, 在复习中一定要坚持贯彻“全面、系统、扎实、灵活、创新”的总体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答题规范。
二、复习策略
1. 贯彻基本的“三注重一强化”
第一, 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基础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源泉。生物复习过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加以整理和归类, 使之成为知识体系, 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和回顾。
第二, 注重图表问题。在复习时, 注重对图表图解题型进行复习, 加强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建立图表图解与基础知识之间的思维转换模式, 使学生通过图解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第三, 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比较。在复习中, 应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强调运用比较法把课本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这样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系统化, 并形成知识网络。
第四, 强化实验设计能力。复习教学中, 应不断总结近年高考的实验设计题, 加强学生对实验设计专题的训练, 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 强调“四性”复习
一是目标性。新课改要求每节课达成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一轮复习时, 要明确三维目标, 既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也要让不同兴趣爱好、能力倾向、特长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二是兴趣性。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知识构成、思想文化水平、心理发展规律、认知习惯和生活实际, 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三是有效性。在一轮复习中, 有效性教学包括教学目标的有效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教学目标的有效, 主要指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空内达成课标要求的三维目标;教学方式方法的有效是指教学方法的灵活、科学、多样, 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并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和提高。
四是反思性。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主体自觉地把学习活动作为认识对象, 展开较为全面的思考总结, 教师适时培养学生将“学习”与“反思”结合起来, 努力提高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三、复习方法
经过我校生物组全体教师分析思考, 总结出了“四步三结合”复习法。所谓“三结合”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学案、使用课件、联系实际相结合, 所谓“四步”是指:第一步, 课前编写学案, 巩固基础;第二步, 去枝留干, 归纳线索;第三步, 精选习题, 突破重难点;第四步, 设计练习, 强化巩固。
1. 编写学案, 巩固基础
在新的高考形势下, 依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编写学案是复习基础知识、理清知识联系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学案的编写应严格以教学要求和考试说明为依据, 以复习基础知识和理清知识联系为主要目的。在编写学案时要注意两点: (1) 要以课标和教学要求为依据, 要简明扼要, 不可过于繁杂; (2) 要体现层次性、集体性、统一性原则。
2. 去枝留干, 归纳线索
在运用学案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 为了让学生心中有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运用课件呈现复习要点后, 还要对这些要点进行概括和总结, 归纳某个专题的线索, 使学生进入生物学科的网络中, 能够收放自如。
3. 精选习题, 突破重难点
由于在运用材料进行教学时, 考虑到要兼顾复习要点要注意“面”的问题, 难免有些学生对重难点问题理解不清, 这时可精选一两个经典习题, 通过习题有效突破重难点。
4. 设计练习, 强化巩固
课后发挥全组合力,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相应的练习, 强化巩固。
8.如何实施初中历史新课改 篇八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新课改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一、重新认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改倡导历史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教学评价标准也相应当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为主,要求教师更加注重与学生情感的交流,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从课堂的主讲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参与者和引导者,要求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有些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误认为不管什么内容和情况,课堂上老师讲的愈少愈好,就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否认教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对教师则是一种新的挑战。它对教师的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深刻挖掘教材内涵,掌握较丰富的相关学科知识,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更深层次地为学生释疑解惑。
二、教师需要不断“充电”以迎接新课改的挑战
单从初中历史教材这一基础环节来看,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过去一本教材教十年的事情不会再有了,新课改后,国家的方针是历史教材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真正体现历史教材的与时俱进的特点。因此,就需要教师在平时要多关注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各种会议的召开以及学术界对于时政热点问题的不同分析,只有把握住了这些内容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得心应手。
其次,在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初中历史课教学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变化。其中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在开拓创新,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环境之中。改革的洪流、社会、家庭的宠爱和厚望汇合成现实交响曲,伴随着学生们成长。新课改是基础教育的一次重大变革,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由此必然会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材处理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我们理应以满腔地热情投身进去,为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相关的新理念,新思想,在不断的变化中寻找适合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新课改这一新事物的发展与完善。
三、信任学生
传统的历史教学,教师在课堂上当主角,学生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因为老师不信任学生。虽然有时由教师讲变成了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怎样才能真正地以学生为主体呢?首先就得信任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自主地学习、思考和分析。信任学生,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评价方式上的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毫无疑问是由教师来完成。而现在,每节课上学生完成了自己的学习任务后,给自己一个公正地打分,然后四人一组进行组内互评,或者以组为单位在全班发表本组见解,全班给与评分。遇有自评过高的,我便本人发表见解,只要有道理就不再更改他的自评分。绝大多数学生在这种极大信任下,都做到了公正甚至谦虚的自评,工工整整地把分数记在自己的档案袋中,留做期未总评。而个别学生曾有过组评或班评时故意给他人评低分的行为,在同学们自发的批评和帮助下得到改正。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在课堂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
五、活动课是学生们自由发挥的最佳舞台
新教材独特的一处设计,是安排了单独的活动课。活动课应该怎样上?没有答案。
如关于原始社会的彩陶活动课,我将活动分为两部分:各组负责一件彩陶,讨论,破解它的制作、作用等谜团,然后再自行设计一件陶器,描绘上个人所喜爱的纹饰并互相交流。这两项安排看上去很简单,但实施起来,居然占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因为学生们在这片自由的空间里,思维非常活跃,争相发表言论,各执己见。虽然打乱了课时安排,但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正是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他们更注意课外收集资料充实自己,学生学习历史,不再拘泥于某个知识点,而是以各种丰富的活动和学习方式,增强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他们辩论、竞争的意识,加强了审美观,培养了对写作兴趣。
【新课改实施情况总结】推荐阅读:
新课改实施心得体会11-07
衡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新课改实施方案07-08
山南小学课改实施方案07-09
高中课改实施心得体会10-16
高中物理新课改教学情况调研报告11-09
新课改理念学习09-18
英语新课改心得10-21
新课改的体会11-05
新课改与特色办学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