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精选14篇)
1.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一
教师个人素养提升计划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天职是教书育人,要尽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充电,要不断学习,开拓进取,必须提高其自身素质。所以我认为我校开展的“青年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是恰到好处,它能使广大教师能很快地投入到课程改革中,尽快提高自己的素质。我认真阅读了学校的活动方案,决定以校活动方案为指导思想,切合自身实际制订提升自己综合素质计划。
一、用新理念武装头脑:我决定每天都抽出一点时间阅读教育专家的论著,翻阅我校定的《山东教育》、《教材教法研究》提升自己对教育的认识。在本职工作上,注重个人道德修养,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同事的相处中,注意加强团结,与同事相处融洽,合作愉快,使自己融入这个团结协作的学校大家庭。
二、注重加强日常教育教学常规。
细心批改每一本作业,杜绝错批、漏批现象,要求批语的书写要认真、规范,要及时做好批改记录。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教学常规,做到课前有教案、不迟到、不坐着讲课、不提早下课、不拖堂、不挖苦讽刺学生更不体罚学生等;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切实促进后进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练就过硬的基本功。
“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是教师的基本功。为给学生做好榜样,我会持之以恒地加强自己的基本功练习。做到每天临摹两张钢笔字帖,每星期练习三张毛笔字。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粉笔字,在书写时,积极请教老教师,做到练习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保证。另外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注重板书规范,书写认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上课过程中,注重课件的使用,熟练掌握word, excel.Powerpoint,flash的使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效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一定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综合素养在每天脚踏实地的坚持中得以提升。
2.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二
1. 职业素养及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所谓职业素养, 就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 是在从事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是一定职业要求和规范在从业者个体身上的内化, 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
大学生作为准职业人, 其在校期间实际上就是其职业生涯的准备阶段, 是从“纯学生”到“社会人”、“职业者”的角色转换阶段。因此, 大学生职业素养必然由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内容构成。可以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看成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 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 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 或者通过专业考试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 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面, 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大学生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 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 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 显性职业素养是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 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 重点培养隐性职业素养。
2. 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的地位
真正决定个人成败的不在于能力、学识, 甚至也不是理想, 而是职商 (在职场中成功的素养及智慧) 。职商才是成就一个人事业的关键。在我们的职场中, 充斥着有能力却总不成功的人, 整天忙碌却无法为企业、单位创造效益的人, 有很好的学历却无法将知识卖个好价钱的人……他们是痛苦而努力的, 可单位和领导偏偏对他们十分不满。假如他们能够把提升职商当做职场中的第一件事情来抓, 他们便拥有了职场成功的钥匙。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 一个人的一生将庸庸碌碌, 与成功无缘。而拥有这些素养, 会少走很多弯路, 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来自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 成功约85%取决于积极的职业态度, 15%才是本人的职业技能。从这个角度看, 职业素养在未来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大学期间如何培养自身职业素养
大学生的在校期间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 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无及好坏直接影响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 更直接影响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 将为顺利走上满意的工作岗位做好准备。
3.1 大学一年级要认识自我, 打好基础。
大一这一年, 要树立怎样上大学、如何利用大学的观念。大学学习在于学会学习, 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对自我进行认知, 明确“五个W”:Who am I? (我是谁?) ;What will I do? (我将来想做什么?) ;What can I do? (我能做什么?) ;What does the situation allow me to do? (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 ;What is the plan of my career and life? (我的职业与生活规划师什么?) 着重解决一个问题, 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 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 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 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 据此确定自己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 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在这一过程中, 最主要的是进行职业定位, 确定职业方向, 并分析过去的自己, 看看自己的优缺点, 然后再展望毕业后的自己, 找到差距, 制订行动计划。
大学一年级要尽快熟悉校园环境、生活城市环境、班级寝室环境等, 加入相关的学生组织, 让自己可以和身边的人打成一片, 培养自己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 大学一年级的课程任务相对比较少, 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 拟订体育运动计划并坚持执行, 不断锻炼自己强健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本钱没有了, 还谈什么革命?大学一年级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等公共基础课程较多, 不要把这些课程当做“副课”对待, 这些课程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提高我们的自我修养很有帮助。
3.2 大学二年级要了解职能, 积极实践。
大学二年级要多了解一个社会的行业, 了解职能。职能是促使企业维持正常运营的一系列商业能力, 如研发职能。你还要了解一个企业都有哪些职能, 哪类职能是你适合的。如果确定了一项职能, 那么要锻炼的能力范畴就固定了, 但如果你无法确定职能, 那就以商业能力为要求培养自己, 看看在企业、商界打拼都需要什么能力, 然后如此打造。一些公认的能力举例如下。
3.2.1 培养过硬的专业素质
这个阶段, 教学安排的专业课程比较多, 由大一的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程转向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相关的专业实践, 开始了职业技能的考证等。所以这个时期要培养自己过硬的专业素质, 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理论, 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检验理论。同时, 还可以考取一些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等。
3.2.2 锻炼娴熟的实践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春秋战国时期的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 谈论兵事, 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 全部变更了军法, 轻率地任用军官, 结果军队大败, 数十万赵军被秦国全部活埋了。在现代社会也一样, 光懂得理论知识, 不能够应用于实践, 动手能力差的人是不受企业欢迎的。所以, 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这个阶段, 教学安排上会有一些专业实践, 同时自己也要积极主动地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些兼职, 多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 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3.2.3 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已经成为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标准, 那些心理脆弱, 经受不起挫折和打击的毕业生是不受用人单位青睐的。大学生可以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师资源、时间资源等, 多看一看心理方面的书籍, 多听一听心理方面的讲座, 利用自身知识解决遇到的挫折、困难。可以担任班级心理委员, 或者加入诸如心理协会这样的社团, 为同学做辅导, 既充实了自己对心理理论知识的掌握, 又能提升自身心理素质。
3.2.4 协作能力
二十一世纪需要什么?人才。什么人才?与人团结协作的人才。那些只会单枪匹马单干的毕业生是不受欢迎的。在这个阶段, 你的人际交往圈、学生工作等都较大一年级有了很大的突破, 学生职务由原来的干事升级到了部长、副部长、主席等, 需要与大家一起协作干好各项事务。在实践中, 大家也慢慢学会了协作, 因为不协作完不成任务。
3.2.5 人际交往能力
一如既往地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随着交际圈的扩大, 需要跟越来越多性格、个性等不同的人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 要坚持原则, 学会忍让与包容,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学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游刃有余。同时, 要不断学习别人做事处事的方式方法, 学习别人人际交往的技巧, 并多与人接触, 实地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3.3 大学三年级要熟悉职场, 培养职业道德。
大学三年级面临的就是毕业, 毕业之后就要进入职场, 所以了解职场就提上了日程。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 不可能在大学一、二年级学习所有的职业道德。所以可以在大学三年级将了解职场提上日程, 看看工作都是什么样的, 都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求职, 就要确定企业, 此时, 要根据以往两年的努力, 根据所确定的行业、职业和个人倾向性确定一些毕业后要求职的企业, 然后逐个对企业进行调查、分析, 最后确定几个必去企业。根据所选企业的职业, 针对性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当然, 一些公认的职业道德, 比如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等, 在大学一开始就应该慢慢培养。大学三年级则主要针对具体将从事的职业的职业道德着重进行学习。
对于一名高职大学生来说, 三年的大学生涯是短暂的, 就业的竞争是残酷的, 用人单位的要求是“苛刻”的, 只有合理规划好自己短暂的大学生涯, 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 不断缩小自己与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差距, 才能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找到一份工作, 找到一份好工作, 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寻觅大学生, 却招不到合适的人选, 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寻觅用人单位, 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 还是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本文就大学生应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提升自身职业素养进行探讨分析, 为大学生指点迷津, 以期能对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理想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养,大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吴甘霖.一生成就看职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12-13.
[2]陆刚兰.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11-112.
[3]江波.高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途径探析[J].出国与就业, 2010 (3) .
3.怎样提升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三
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累积、递增、涵育、展露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有效施教,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探索出“四书”教学法,即抓住中职学生“听书、读书、写书、出书”的关键环节,给予恰当的引领,让中职学生沉浸在书籍的“柔波”里,促进中职学生语文慧根的增长,语文素养的提升,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听书
初为人师,我接了一个差班,这个班中职学生普遍浮躁,纪律松散。在一次训导无效后,我捧起自己正在读的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一书大声朗读起来,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惊喜。于是,我利用早读课和自习课的时间陆陆续续给中职学生读完了这本书。书中所描写的那种儿童之间的纯真的友情,师生、朋友、父母与儿女以及兄弟姐妹之间的爱,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同情深深地打动了中职学生的心。后来我还给这班中职学生讲现当代作家成长的故事,讲报刊杂志上文学作品内容。可以说,正是这些故事温暖了他们的心田,凝聚了他们的力量,升腾起他们的希望。后来,该班的班风明显好转,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期末素质测试中,该班的语文成绩也由原来的倒数第一跃为年级第一,语文素养明显增强。其中,“听”的作用功不可没。
让中职学生听书,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成为家常便饭,往往屡试不爽,成效显著。其实,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下,一个人在没有识字之前,就开始了母语的学习。其中“听书”是一条重要的获取语言信息的途径。进入学校,能够专注入神地倾听老师讲述的充溢着人文精神和言语魅力的美文佳作,长此以往,必将渐臻“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之佳境。
二、读书
读书需要适当引领。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是我们应该大力倡导的阅读理念。教学中,在中职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的基础上,我总会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中职学生推荐相关的书籍阅读。
读书,需要注重积累。这是千百年来人们摸索出的一条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但不可一日无功。今日学,明日学,日日学,方能成其渊博。俗话说得好,“剜到筐里才是菜,吃到肚里才是饭。”书,只有烂熟于心,才能变成学问。语文教师要培养中职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做到精读和泛读相结合,不能总是走马观花般的读书,对精彩之处要精读,反反复复读,仔仔细细想,真正走进书籍,亲近文字,汲取营养。好的文句、段落、篇章还要求中职学生能主动背诵积累。积累的东西多了,蓄积在胸中,到用时才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读书,需要环境熏陶。为此,我们加强了书香校园、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的建设,全方位为中职学生构建温馨的阅读环境。读书,还需要兴趣支持。为此,我们开展了阅读考级活动,评比“阅读之星”,想方设法激发中职学生持久的读书兴趣。通过读书,中职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邀游,乐此不疲。书籍成了增进中职学生语文慧根的不竭动力。
三、写书
要想使中职学生拥有的知识长河奔腾不息,还需要他(她)将所学化作自己咀嚼过的东西输送出来,变成文字,定格成永恒。有些学生虽然博览群书,写起作文来却费尽心思。究其原因,就是缺少鲜活的实践。
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引导中职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中。根据学校现有的资源,开辟学生生活实践基地,创造师生共享的活动空间,提供实践活动机会,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有一个荒草坪,原本埋着很多建筑垃圾,杂草丛生。现在,这块几百平方米的土地成了种植实践园。我带领班上的学生对这块园子进行开垦后种树、种花、种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平整土地,学会了播种、浇水、拔草、捉虫、施肥。我还在园子里放置了百叶箱,让学生们每天进行气象观测。学生们每天一下课就会跑到园子里来,一起徜徉在这片绿意盎然的土地上。这里成了学生们体验劳动之乐的生态实践园,观察探索的科学实验园,更成了他们读书休闲、亲近大自然的精神家园和成长乐园。在实践活动开始前我为班上同学准备了一本《轮值班长日志》,并在本子的首页写道:同学们,当你使用这本日志时,可别忘了你现在就是一名副班主任了。如果说,我们班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那么,我亲爱的大副,请认真履行你的职责吧——船长。在一学年结束后,学生们共同书写完成了这本书,充满生活情趣,点亮了七彩少年。这样写“书”的过程,学生们不觉得是负担,而是乐趣,记录生活的乐趣。中职学生的语文慧根与日俱长。
四、出书
“出书”对于师生而言似乎很难,以为那都是作家的事,高不可攀,可在我原来工作的学校却变成了现实。有一位语文老师带领学生们成立了浪花诗社,指导他们学写诗歌。这位老师还带着学生们在植物园里寻花觅草,感受生命萌动的惊喜,采撷诗歌创作的灵感。在平常的生活中,更是有意识地引领同学们用充满童趣的眼光诗意地看待各种自然现象。现在,他们出版了自己的诗集。当然,学生们出版更多的是“土书”。每学年结束,语文老师指导中职学生将班上每位同学一年来写得最出色的文章汇集起来,制作成《××班优秀作文选》。封面设计、序言撰写、正文排版、正文定稿等,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每个同学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了使自己的文章博得大家的喜爱,学生们总是对自荐的文章反复推敲,精益求精。一些优秀的学生还出版了个人诗集、个人小说选等。
总之,“四书”教学注重中职学生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积淀,增加了中职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开启了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慧根,为中职学生一辈子喜欢阅读与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4.浅谈如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篇四
何谓“人文素养”?听了刘桂秋老师的讲座后,我明白人文素养是指人所具有的人文知识以及由这些知识所反映的人文精神内化在人身上所表现出的气质和修养,主要表现为一个人的精神水准,思想品味,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人际交往,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个性品格。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培育,作为一名教师,该怎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呢?
一、学习人文知识,加强人文阅读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作为教师,必须多读书,除了阅读本学科的书,还应该广泛阅读各类能提升教育理论素养的书,如《江苏教育》《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的谈话》等,在多方吸收的过程中,能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观念,开拓视野。
二、培养人文品格,树立良好师德
教师如何发展自身的人文品格?首先,要重视自身的德行修养。其次,教师要自觉养成独立人格。就要做到意志坚强,不畏权贵,心平气和,不卑不亢,有神圣的使命感,发自内心的热爱教育事业。
三、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
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说过:“教育家的特征在于爱人,谁若活着而不爱别人,他就根本不配做教育家”。教师对学生要有着人文关怀的精神,以对学生的爱心为出发点,尊重学生个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关心学生,不歧视、挖苦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注重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激发其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5.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五
一、认真学习理论,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
常言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师德知识,连起码的道德善恶是非也分不请,那么要使他产生师德情感,具有坚忍不拔的师德意志,不可动摇的师德信念,那是绝不可能的。要想提高自己的师德认识,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明确师德修养的方向。加强理论学习就像诸葛亮熟读《兵法阵图》等书籍一样,做到胸中有墨,才能指挥千军万马。作为教师只有掌握理论知识,用它们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让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章可依,有理可循。
二、投身教育实践,积累情感体验
教育实践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师德好坏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献身于教育实践中,积累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才能进行自我教育。作为教师,无论学习了哪一种新的教育理论,都要密切注意,使其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来指导实践,以实践来验证理论,充实理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服务于教育教学。
三、及时反思,及时总结。
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提高敬业精神,就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总结,积极与学生、家长、校长、同事交流和沟通,并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前进计划,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经验理论化,总是能够用事实来解释一切。使教学高
质高效地进行。
四、慎独、慎行,不断升华。
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积小善而成大德”进行师德修养。要从小处起步,防微杜渐,“勿因小善而不为,勿因小恶而为之。”优秀的师德品行需要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
作为教师不管在任何情况下,能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一定的道德规范去行动,不做任何坏事,树立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一生的坚定信念……
6.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六
新课程下,教师的角色有了多元化定位,但是更耳熟能详的是把教师比作“一眼”清泉,泉水常流常新,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新鲜的知识。如今,我们作为新世纪下数学教师,必须从多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就从下面五个方面来谈谈我校老师的一些的想法:
一、要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系统的新理论知识是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这些知识的瑰宝就像一座座航标,在我们前行的大海上指引前进的方向。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巴市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读书计划”,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为教师推荐必读书目36本,每学期每位教师读两本,写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如印象深的一本书《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讲了很多作为教师应该具备的理念、精神。如果对教育事业没有无限度热爱而强迫自己去做这份工作,不仅教育不好孩子,还会给自己带来身心的损害;如果在教育工作中找不到半点的乐趣,那么这份工作简直就是一份煎熬,一份折磨。与此相反,如果是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在工作中找到了无穷的乐趣,并且发现了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会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工作中的一个个难题。通过读这些书,即使的调整了教师的心态,其次,要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我校定制的“课程论”、“小学教学参考”、“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技能”等对我们的教学都有很大帮助。当然,我们身边也有一些对教育有追求和研究的人,我们也可以多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成功的经验。上半年,学校请来我旗教育行业比较有名的奋斗小学孟健校长为我校全体教师做了《关于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成长》的报告,听了孟健校长给我们老师上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成长的课,让我们更深层次的认识到提升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下半年我校将继续请我们地方的数学专家亲临我校做讲座、做指导。
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绝不是解决几个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也不是仅仅教学生学会解题。数学教学的价值体现在对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上,也体现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要拥有丰富的数学学科专业知识,我们数学的学科专业知识主要指“学科知识技能、数学思维、数学知识的应用”等。我校利用教研组活动进行学习讨论,提升全体小学数学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的实验 过程也告诉我们,我们数学教师现有的知识应该不断地提高,我们往往缺乏“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的能力,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必须需要有丰富的数学知识,我们数学老师学科专业知识也只有不断地更新,在一定的限度内才能更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要多研究教学,这也是最关键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给了我们扎实的装备与武装,具体运用起来就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所以重视抓教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上、课后、听评课教科研等。
(一)课前。课前我们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整个流程完整,各环节充实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对学生要有充分预设,一个问题出来了,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答案,老师又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都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际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施教过程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上。数学课堂的特色就是节奏感强,各环节环环相扣,干净利落。体现我们数学课的特色,我们的课堂上也有感情,但不是抒情。我们体验的是成功(或失败)解决问题带来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重方法。我们始终觉得,数学老师不是单单在教数学,而是在教人怎么学数学,怎么去创造。老师的方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三)课后。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也特别重要。善于反思的老师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对于自己课堂上的得意之作,要勤于总结,精益求精,争取发挥到更多的地方;对于瑕疵之处,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改进。在这种情境题中,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运用数学技能来解决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经常这样的自我反思,从中寻找答案,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加驾轻就熟,完善自己。
(四)、听评课。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听评课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平时,利用网络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并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 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听专家老师对学科教材的解析,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能更好的驾驭教材。(五)、教科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个时代,不会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教师是不能算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之前,我们认为从事数学研究与数学教学不相干.通过近今年的课题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对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事数学研究可以使研究者体会数学思维的内涵, 领略数学内在的真善美,领悟数学的精髓,肯定地说,这些体验会有意识地融入研究者的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校部分教师通过三年的“尝试教学法”研究,以形成了一种尝试法教学的模式,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教科研是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集中的体现.四、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读书是提高人素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教学的技能”等对我们会有很大帮助的。
五、要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参与培训机构与数学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9月份请来北京的名师邵钦为我们做课,我校全体数学老师都去参与,听了之后我们数学组进行认真的研讨,每位数学老师谈自己听课后的体会.并把自己的想法记下来,以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总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一项持久性的工作。近年来,我旗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每年都要举行的“送教下乡”“参与式培训”等活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教师也认识到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必要性,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经常反思与总结。这样,我们这湾清泉才能常流常新,才能给每个孩子源源不断的新鲜水源!
7.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七
一、食药检机构政工人员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进一步提高政治修养
作为从事食品药品检验机构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 政工人员应综合考虑社会环境, 不断学习、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文件, 结合单位检验业务、管理以及长期发展的实际需求, 清晰、坚持自身工作立场。在具体的实践当中, 政工人员在对政工工作的实际内容, 以及重点事项进行思考和分析时, 要保持头脑清醒、冷静, 站着单位、职工的立场看待问题, 始终坚持遵守纪律的原则, 在具体的活动中做到政治观点明确、清晰, 形成戒骄戒躁的精神作风。
员工自身业务修养的强化
食品药品检验机构的品德教育工作, 要求政工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为提高品德教育工作的效果、质量, 政工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有关的国家政策与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 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新方略等基本的业务知识, 同时还需更加主动、深入的去学习《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化妆品行政许可检验管理办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等专业知识、业务能力[2]。在进行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政工人员除了要有效地利用好本单位的资源、力量外, 还要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资源和力量相协调、组织, 使政工队伍积极的、主动的参与到整个活动中, 进而把在岗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使整个单位的所有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完成。同时, 政工人员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文字功底也有待提高, 以保证编辑各类公文的水平、质量, 为各项业务工作、开展活动的协调、组织打下基础。
二、改革政工活动, 塑造工作艺术
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方法, 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检验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 其主要的服务群体是单位的全体干部职工, 因此需要政工人员深入了解、掌握所有在岗工作人员的个人作风、思想意识、技术特长等实际、具体的情况, 有效地实施每一项政工工作的。在具体的工作中, 职工在很多方面都有一些差距, 如岗位阶层、文化背景、思想觉悟等, 因此, 政工人员在调查和分析职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时, 应根据其自身的特性, 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 同时分析和预测影响职工思想的因素, 以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目标制定的合理、有效, 并切实可行。
科学的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提升依法检验水平
8.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八
关键词:企业;政工师;提升;自身修养;工作方式
目前,我国仍有许多企业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存有一定的误解与偏见,错误认为企业政工只是传统、死板、枯燥的一项工作,政工工作的成效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长期发展并无作用。基于此种思想,现代企业的日常管理、改革规划,把大半的精力投放在了产品运营、项目筹划、财务管理等业务活动上,而对于政工队伍的建设、政工师能力与修养缺乏重视,以至于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不利于企业文化的构建、内部管理的完善。据此,如何进一步提升企业政工师自身的修养与工作方式行为能力已成为相关工作人员最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笔者现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一、政工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
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这里的“修”主要是指整治、锻炼、学习、提高;这里的“养”,主要是指培育、涵养和熏陶。概括地说,修养主要是指人们为了一定目的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功夫,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品质。事业单位政工师是做人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工程师,对于引导单位正确的文化导向发挥着重要作用。优秀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要能在工作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还要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感应力,真理服人,以行为导人,以人格力量感染人。思想政治工作是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来实施的,因而其自身的修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主要作用。
二、企业政工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1.进一步提高政治修养
作为现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政工师应综合考虑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不断学习、了解国家宏观政策、计划以及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文件,结合企业经营、管理以及长期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坚定自身的政治立场。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工师还需做到政治观点鲜明、正确,分别从企业、职工的角度出发,分析、思考政工工作的实际内容、重点事项,以遵守纪律的原则、态度形成模范作用,在具体的活动中保持谨慎、谦虚、不骄不躁的作风与精神。
2.不断强化自身的业务修养
现代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政工师的组织能力、管理方法、专业技巧等诸多业务具有一定的要求。为进一步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质量,政工师不仅需要充分了解、掌握有关的国家政策与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思想等基本的业务知识,同时还需更加主动、深入的去学习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理论、业务技巧。在实际的工作中,政工师应做到充分调动本部的资源、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在岗人员的职能作用,充分调动、激发政工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协调、组织好他职能部门的资源、力量,协同开展、完成面向企业全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此外,政工师应进一步提高其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以保障编写各类公文的水平、质量,为各项业务工作、企业活动的协调、组织打下基础。
3.拓宽知识面,丰富科学文化修养
现代企业的市场运营、内部管理,通过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各项工作的先进性、技术性、权威性,从而对其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此,政工师应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与技巧,拓宽、丰富其科学文化的知识面,通过提自身的层次、能力,给企业全体职工一种权威、智慧的感召力。此外,政工师还应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必要的现代科技知识与电算化操作技巧,以此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质量,充分满足现代市场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的标准、需求。
三、改革政工活动。改善工作方式
1.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方法
现代企业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其主要的服务群体是企业的全体职工,由此即需要政工师深入了解、掌握所有在岗人员的个人作风、思想意识、职业规划等实际、具体的情况,以保证各项政工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企业职工的文化背景、思想觉悟、岗位阶层等诸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政工师应做到区别对待,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通过调查、分析、总结,找出企业职工普遍存在、关注的问题或现象。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职工思想的因素进行分析、预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及目标,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有效。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事物在不断变化,员工的各方面情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中,这就要求政工师必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深化对客观实际的认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抓住问题的实质,有的放矢、灵活多样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新问题、新矛盾,应努力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不仅要在思想观念上与时俱进,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在工作作风上也要与时俱进。同时,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要坚决摒弃畏难情绪,迎难而上,用改革的勇气、开拓的劲头投入工作,以员工的冷暖为重,就一定能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3.增进沟通、拉近距离
作为现代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者,政工师应进一步加强与其他职能部门、岗位员工的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员工的困难、苦处、疑问、顾及,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消除隔阂,树立为全体职工服务的意识,向员工袒露一颗认真、负责、真挚的内心。此外,政工师不仅需要关心企业的全体职工,同时还应关怀员工的家庭,分担、帮助员工解决工作上、生活中、学习时的困难,通过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全体职工真切的感受到企业、领导以及党组织给予的温暖、关怀,使其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岗位中,提高企业的凝聚力。
四、结束语
9.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九
一、具备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
数学专业知识是教师学科素养的基础。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每个学段的内容都是螺旋上升的,老师只有对小学三个学段的知识有了解,才能将本年段的教材把握好。新课改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旧教材知识面更广,与高一层次的数学知识衔接更为紧密,如统计、数学广角和实践活动等,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数学专业素养和数学文化底蕴。只有不断丰富个人数学实践知识,才能以独到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敏锐捕捉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1、要清晰了解数学教材呈现的知识结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至少要对小学六年所有的数学知识以及每一年级学生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清晰的了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不仅仅局限在自己经常任教的那一个或几个年级,而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教学,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而且,只有对所教的学科知识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才能设身处地地用学生的眼光看待教材,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从而在教学中做好长期的计划,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提高对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认识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目标、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使自己对素质教育进入小学数学课堂有正确认识,并付诸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3、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才能把学生“教活”,使学生的学习触类旁通。当然,对小学生而言,更多的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受到常用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
二、提高自身的文化业务素质
1、要认真学好教育理论,要用科学的态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学工作。
2、要努力提高教学基本功。语言准确、生动、简练富有逻辑性;要熟练地掌握和正确运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教具、学具。能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制作教具,指导学生制作和运用学具,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自身的书写能力(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做到板书工整、美观、突出重点,作业批改认真规范,批语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要具备使用作图工具和徒手作图的能力,能画简笔画;
三教学方面 要多研究教学,这也是最关键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给了我们扎实的装备与武装,具体运用起来就落实在实实在在的教学中。所以重视抓教学研究的过程,包括:课前、课上、课后、听评课教科研等。
(一)课前。课前我们要认真备课,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精心的准备,整个流程完整,各环节充实哪些内容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还要对学生要有充分预设,一个问题出来了,学生可能会有哪些答案,老师又有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准备都能反映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实际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老师课前精心的准备,施教过程进行的就比较顺利并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课上。数学课堂的特色就是节奏感强,各环节环环相扣,干净利落。体现我们数学课的特色,我们的课堂上也有感情,但不是抒情。我们体验的是成功(或失败)解决问题带来的情感,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非常重方法。我们始终觉得,数学老师不是单单在教数学,而是在教人怎么学数学,怎么去创造。老师的方法起到了示范性的作用。
(三)课后。我们觉得要提高教学素养,提高业务水平,课后反思也特别重要。善于反思的老师才会有精彩的课堂。对于自己课堂上的得意之作,要勤于总结,精益求精,争取发挥到更多的地方;对于瑕疵之处,我们更要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怎样改进。在这种情境题中,我们一定要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举例,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再运用数学技能来解决问题,可能会事半功倍。经常这样的自我反思,从中寻找答案,找到解决的方法,我们才能更加驾轻就熟,完善自己。
(四)、听评课。听评课是教师互相学习、互相讨论、研究教学的重要措施,听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听评课在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既是一个验证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操作、升华为理论的过程。在听评课中可以学习吸收大量的教学理论、经验和先进的教改信息,在执教中去运用,也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研究、教学经验交流的一种好形式。平时,利用网络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并研究一些典型的“教学案例” 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多听专家老师对学科教材的解析,进一步深入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能更好的驾驭教材。
(五)教科研。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个时代,不会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教师是不能算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的,之前,我们认为从事数学研究与数学教学不相干.通过近今年的课题研究发现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数学研究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从事数学研究对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事数学研究可以使研究者体会数学思维的内涵, 领略数学内在的真善美,领悟数学的精髓,肯定地说,这些体验会有意识地融入研究者的教学中,使学生从中受益,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校部分教师通过三年的“尝试教学法”研究,以形成了一种尝试法教学的模式,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因此,教科研是一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最集中的体现.力的最集中的体现.四、要广泛地阅读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书刊。书是提高人素养的一个重要方法,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搜集和阅读有关的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书刊。如“课程论”、“小学数学教学论”、“小学教育论”、“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师”等对教师会有很大帮助的。
五、要积极参加培训活动。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相关的学科理论知识而且要积极参与培训机构与数学学科开展的一些培训活动,。如新课程培训、校本研究培训、网络研究培训、教材培训等。
10.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十
第一,要注重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的学习。毛泽东说过:“主义譬如一面旗帜。”科学的理论就像一面引导千军万马朝着正确目标冲锋陷阵的旗帜。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首先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思想深处真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真正认识到我们社会所倡导的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与人类社会真、善、美相统一的终极价值目标的指向是相吻合的,并能真正理解这种人生价值观的价值。这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它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青年大学生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不仅要掌握思想道德建设基本理论和观点,而且还要注重运用这些观点,分析认识现实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这对于置身于社会转型期,面临着多重价值体系选择窘境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理论联系实际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联系改革开放的社会实际,一方面是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在比较与鉴别中学习,主要是指青年学生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去分析和认识现实社会生活中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现象,去比较和评价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并在分析与比较中,在评价与鉴别中选择和确立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1.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篇十一
关键词:情境;实际;思维
众所周知,数学问题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必须从初一入手,在低年级就有意识地加以渗透。初中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与应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呢?我认为,首先要善于用课本中的例子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学习材料与生活很贴近,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兴趣高,参与面广。接着让学生针对情境互相编题,学生学习的激情达到了高潮。学生通过参与实践式数学情境,自然而然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某种程度上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再者,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组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明确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将理论与生活结合起来,达到了预期效果。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性。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中学数学应用题与实际问题之间联系密切,但又有明显的差别,如何将两者协调起来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将生活情境数学化,将数学生活化是两者最佳的融合,它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催化作用。教师要巧妙地沟连两者。如学习“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启发学生参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自己动手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通过剪、移、拼等活动,有的学生发现,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有的学生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也能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再根据两者关系都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用这样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们利用几种物体模型进行看似幼稚的拼接,其实也是一种创造。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变枯燥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知,而且,在多种感官的运用中,学生们学到了探索新知识的一种方法,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可见加强课堂实践活动,牢固掌握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必须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在教学“利息和利率”内容时,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啊?”“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啊?”……学生观察得很仔细,然后就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自己是如何来解决问题的,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生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三、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启发学生思维
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日历中的方程”时,在日历中的每一竖列上相临的三个数,如果给出这三个数的和,你能计算出这三个日期分别是几号吗?通过思考,同学们想出许多不同的解法,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这是一个典型的“一问多答”型数学问题,其领域很宽,思维空间颇广。因此,学生看题时兴致盎然,汇报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只有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要结合生活实际,考虑到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答案也是多样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解题的技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2.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十二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一)将就业指导课程贯穿于四年的学习生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几率
高校应重视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要包含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政策、企业简介、求职技巧等多面的教学内容。在一年级为学生开展专业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专业兴趣;二年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为将来的求职打下扎实的基础;三年级开展就业政策、企业简介、求职技巧讲解,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标准,为求职明确方向,组织开展创业大赛、模拟招聘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四年级带领学生走向招聘会现场,现场指导学生就业求职,提升毕业生的签约几率。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定位
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是毕业生就业的新渠道和新途径,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材的必由之路,高校要通过实施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大学充实社区服务”计划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大力宣传到基层就业毕业生的先进典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校要开展以当前就业形势为重点的就业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客观、理性、辩证地认识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引导学生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放宽眼界、放平心态、放低姿态到中小型及民营企业就业,先解决自食其力的问题,后考虑自身发展问题。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新形势下,建设科学、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是保障思想政治工作顺利进行的外部环境,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渗透力和熏陶力。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宣传栏等宣传阵地,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毕业生的演讲、组织、沟通、协调等能力的提高;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高毕业生的集体荣誉感,为将来工作中敬业精神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根据社会需求,调整高校教学改革,培养社会亟需人才
(一)以社会需求为标准,优化课程结构体系
当前企业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高校原有的教学计划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校应该根据毕业生就业系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计划,要通过邀请企业骨干来校开展专业技术论坛,使所有的学科领域持续提高质量、不断更新,让高校的培养计划与社会发展趋势接轨,提高毕业生就业求职时的专业竞争力。
(二)加强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动手能力素质
当前毕业生主要缺乏动手能力,学习的课程与实践脱轨。高校要加大对毕业生实习实践课程的安排,要突出实践教学,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要在各地企业中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培育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毕业生在真实的岗位里,以真实职业人的身份参加实习,最大程度地提高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三)加强考级、考证培训,增加大学生求职砝码
高校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开展考级、考证等职业资格的培训工作,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满足毕业生工作时职业资格的需求,进一步推动毕业生融入社会的速度。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鼓励学生选修第二专业,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求。
三、加强领导、提高重视,搭建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平台
(一)加强领导,提高重视,努力提高就业指导服务水平
高校要加大对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努力实现就业工作的网络化、信息化办公条件;同时加强就业队伍建设,通过参加国家、省、市就业指导机构开展的各类培训,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职业化的就业工作队伍,也可以聘请一些成功人士、政府官员、校友、公司经理作为学院的就业工作顾问,为学生开展模拟招聘、报告会提供优质资源。
(二)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优质资源,从专业角度指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专业教师在就业指导中的作用一直是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但实质上专业教师在就业前帮助学生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准备,能促进学生自觉提高专业认知,树立起立足专业而不断发展的就业理念。
(三)营造“全员化”就业工作环境,实行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人参与的局面
所谓全员是指学生、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参与,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培养毕业生就业能力,整合社会优质资源,为毕业生成长搭建各种平台。
摘要:目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高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存在一定距离,如何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是高校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13.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 篇十三
摘要: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就业形势趋于紧张。同样,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文化群体,在择业的过程中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与机遇。另一方面,随着高校大规模的连年扩招的现实,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也越来越多,这就使得大学生就业更加紧迫!所以,大学生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茫茫的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尤显紧迫!
关键字:大学生 就业 竞争力 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太低,主要表现在:有的学生不能将课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向求职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使其求职成功率不高;有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足,专业素质不强;还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什么职业等等,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就业能力低的主要因素。
1、.专业技能、合作技能、求职技能严重不足
大学生接受系统化的专业训练,应能够系统的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技能,并兼具经营管理和人文社科方面的知识,做到全面发展,同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具有较强的技术操作能力。包括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和运用创新技法能力、创新成果表达能力等。专业技能是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大学毕业生必备的核心素质。现实中,一些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甚至缺乏实际经验和最基本的行业常识,由于经验不足,肯定在就业过程中会有困难和挫折。
2、.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较差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适应环境的能力、个人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和人际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实际应用工作的心理素质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现代职业精神和成熟的职业心态、与岗位相适应的现代职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其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近些年来,一些大学毕业生缺乏岗精神,缺乏对岗位正确的认识,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择业时拈轻怕重、赚脏怕累、挑三拣四,没有正确的信念来指导自己的意识,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不足,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要用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岗位工作,这都是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的表现。
二、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低的原因
1.现行教育体制的不足:一是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缺乏应有的灵活性、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导致学校“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管理机构僵化,管理制度不健全,如本科生一般为四年,硕士、博士研究生各为三年,不容许提前完成学业或延迟毕业;三是劳动保障、人事、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和社团组织等对如何更好的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缺乏协调,降低了政策的效用水平。
2.教学岗位及教学管理存在不足:一是专业设置与实践脱节、师资缺乏实践经验、教材知识陈旧落后;二是对学生的管理仍处在以班主任为主的学生管理方式,与现实的社会生活脱节,使学生处于从属的和被动的地位。
3.从学生的角度来看,缺乏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指导思想,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大学生就业的途径主要依靠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介绍和学校解决就业。
三、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
1、进入大学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不患才不济,而患志不立”(@1)。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是“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很多学生在初入大学时持有“大一大二先轻松一下,大三大四再努力也不迟”的心态,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足无措的一个重要原因。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从大一开始就要全面的了解自己,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明确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然后做好相应的规划,利用毕业前的时间为自己的目标做准备。万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四年时间为我们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准备,我们毕业后完全可以胸有成竹,更不会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将是最大的失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是求职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如何找到好工作”而是“我真正需要和适合什么工作”,如同正确地做事必须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一样,大学生应静下心来,审问自己需要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而思考的过程就是选择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
2、沉下心来学习,注重知识和理论架构,为将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很多人都说理论没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部分大学生很自然的认为理论知识太空洞,没实际价值,由此就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这中心理和表现在所以大学生中都比较普遍,其实这是很有害、很片面的,这种口号的提出害了很多大学生。实践固然很重要也更实用,但理论永远基础,就是做事情的基石,没用一个完整的理论知识架构,你做事情会很没系统性,缺乏规范性。只有在理论架构的基础之上去操作具体的事情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完善。尤其是对于创业者来说,没有一个整体的理论架构,就很难从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做事情就会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所以理论知识实际上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学生一定要注重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从整个系统上来掌握知识,这样什么将来做事情将会做得有的放矢。大学生就业难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原因有很多方面,其实,最重要的就在于大学生自己,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也在于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力上面,只要我们是合格的人才,就肯定会有企业愿意要我们,企业永远需求优秀的人才,自身没能力,谁也不能救你。所以,大学生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脚踏实地的去培养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努力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待业大军中谋得一席之地,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就业期望值要适度,心理素质要过硬。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愿望强烈,但缺乏艰苦创业的准备。每个人都非常向往能够去一个更好的实现自己自身价值的单位去。可是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自己遇到的问题越多的时候,自己的心里压力就越大。另一个方面,大学生因为与社会的接触不多,虽然有较高的人生抱负,可是却对这个世界并不了解:不了解事情的流程、不了解人情是非„„所以他们不愿意去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他们更希望能够纯粹一点,因为他们在纯真的环境里生活的太久。于是自己就开始退缩,无法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于是就出现了那些投机的人,他们希望能够借助某件事情或者某个平台一蹴而就,迅速的成就自己。但是这样的人到最后往往会摔的很惨。
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我想最根本的就是首先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期望值,这样才能够既保证自己的信心,也能够寻找到一个比较适合自己的位置。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拥有良好的、过硬的心理素质也尤为重要。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素质体现着一个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而当代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心理素质的情况,使一些人在面对困惑或逆境时,总是表现出一脸的茫然,影响到自己的择业选择。尤其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沉着、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直到达到胜利的彼岸。
4、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企业在挑选和录用大学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
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适者生存,生存是为了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适应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却步。大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走入社会后才能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在不影响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大胆走向社会、参与包括兼职在内的社会活动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和尽快适应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之,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完善自我,做好就业准备,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践学习之中,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14.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十四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的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追求。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一、深入教材,引领学生直接体验教材中作品的人文内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程中所选择的每个语言教学素材,都富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是极其深远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首先,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解读教材作品的过程中,直接体验作品中的人文内涵。“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挖掘作品中的人文精神,整合课程素材,熔铸自己的教学情感,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为学生理解作品,直接参与情感体验打开方便之门。如在上《园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要充分地利用了作品自身所蕴含的人文内涵,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挖掘和创造,利用多媒体来有机整合与文本相关的文史材料,图文并茂,音像共存,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下,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在教师范读,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进行体验、感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知识,增进能力,促进爱国情感的形成。
其次,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教材。如果教师自身对教材研究不透,对教材内容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很难运用教材启发诱导学生去感知、体验。因此,教师要以发现者的心态和精神去关注每一篇作品,用文学性的语言把学生带进作品所构建的丰富而优美的语言世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体会作品的文字美。这样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情操,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诵读,展现作品描写的形象,抓住作品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和“传神之笔”进行整体的感悟,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从多维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在大量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姬也说:“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童年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确实如此,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正如王元骧所说:“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所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
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它在人们精神上所产生的综合效应,决不是一般的知识传播、道德教育和娱乐消遣所能企及的。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以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通过大量的阅读,让学生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为学生打下”精神的底子“。在一个个美丽的时刻,用人类文化的精品滋养学生的心灵,让阅读成为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家园“。语文课只有建立在阅读的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三、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似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这样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他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引导学生围绕新学的语文内容去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了知识面。
既然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教师也必须转变处处以教者自居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处处做学生实践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学习有关资料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动脑筋为学生的实践出主意,想办法,与学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实践的效果。
【大学生怎样提升自身素养】推荐阅读:
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06-17
大学语文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意义论文07-02
面对就业难,大学生要如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07-05
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探析论文08-11
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论文08-25
大学生职业素养心得体会文献09-16
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素养的问卷调查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