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精选10篇)
1.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一
沁中字[2009]6号
沁县中医医院
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我县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做好我县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减少对公众健康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沁县卫生系统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试行)》及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预案,请各科室认真学习执行。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卫生部应对流感大流行准备计划与应急预案》及》沁县卫生系统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中医院对本县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防控及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联防联控、积极应对、科学处置。
二、中医院甲型H1N1流感应急防控领导组(医疗救治组)及其职责
(一)、组成人员:
组长:卫振华
副组长:陈春波常东娥
成员:刘春花王发强吴改英陈柱海
吴 娱杨爱萍张瑞红张晋伟
田建国曹宏伟宋玉宝李雪波
王新宇
(二)、成员职责及要求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负责协调各部门、各科室工作。副组长:负责疫情处置和疫情监测,进行流感样病例及不明原因肺炎疫情监测和报告,组织诊断、治疗及转诊工作。
负责医务工作,包括发热门诊设置,医务人员培训,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指导院内消杀、院感、卫生检查督导、医疗废物的处置等工作。
各成员职责:在组长、副组长领导下开展工作。领导各科室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及物质保障等工作。要求各科室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开展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三、监测、报告及处置
(一)监测
发热门诊及其普通门诊在进行发热病人诊治的同时,要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监测工作,发现发热病人及异常流感样病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要立即报告防保科,防保科报请本院领导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会诊、诊断。
(二)、报告
1、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我院为责任报告单位,凡在我院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2、义务报告单位及报告人:除责任报告单位和报告人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向本院防保科或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报告程序及时限
(1)、本单位责任报告人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应立即向本院防保科报告。
(2)、防保科在核实信息后2小时内以电话及网络报告的形式向沁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按流感监测规定采集样本。同时建议临床科室进行疑似患者的隔离及相关人员防护。
4、转诊及处置:沁县人民医院为定点医院,我院发现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要立即转诊到定点医院进行治疗。转运过程中使用的救护车必须符合隔离防护和急救要求,转运过程中司机和医护人员要采取预防措施。
5、根据县卫生局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实行日报告及“零”报告制度。
6、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对隐瞒、谎报、缓报疫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四、奖惩
我院对甲型H1N1流感应急防控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领导对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和管理要进行监督、检查。对在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玩忽职守,在甲型H1N1流感疫情报告、转诊不及时,而造成传播或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有关法规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00九年五月二十二日
2.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二
(一) 目的
为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保障生猪生产健康发展, 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 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特制定本预案。
(二) 工作原则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按照“高度重视、积极应对、联防联控、依法科学处置”的原则, 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 按照预案规定和职能分工, 做好甲型H1N1流感感染猪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控制和扑灭等应急管理工作, 及时发现, 快速反应, 严格处理, 减少损失。
(三)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编制。
(四)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出现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本预案将根据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情况和对该病的研究进展情况, 以及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流行趋势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二、应急监测
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农业部指定科研单位和实验室参与临床观察、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负责病毒分离鉴定。与周边国家接壤的省份要密切监视边境地区的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动态。
三、预警
(一) 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专家, 根据疫情监测和排查情况, 提出形势分析和评估报告, 预测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可能性和发展态势, 拟定相应对策。
(二)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及时向社会发布生猪甲型H1N1流感监测情况。
四、疫情报告和确认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生猪突然发病, 体温高达40.5℃至41.5℃或以上, 出现发热、咳嗽、流浆液样鼻液, 以及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的临床特征时, 应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 立即派员进行临床核查和流行病学调查, 怀疑可能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 在2小时内报至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认为疑似疫情的, 在2小时内报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并采集临床样品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
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或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确诊结果, 确认生猪甲型H1N1流感疫情, 并对外发布。
五、应急处置
检测发现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 立即按照《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规定, 启动重大 (II级) 应急响应机制, 必要时启动特别重大 (I级) 应急响应机制, 按规定开展处置工作。
(一) 疑似疫情的应急处置
1.对发病场 (户) 实施隔离、监控, 禁止猪、猪产品、饲料、垫料、污水等有关物品移动, 并对其内外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必要时, 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
2.疫情溯源。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所有引入疫点的猪、相关产品来源及运输工具进行追溯性调查, 分析疫情来源。必要时, 对原产地猪或接触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3.疫情跟踪。对疫情发生前7天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前, 从疫点输出的猪、相关产品、运输工具及密切接触人员的去向进行跟踪调查, 分析疫情扩散风险。必要时, 对风险猪群进行隔离观察。
(二) 确诊疫情的应急处置
1. 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
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
疫点:指患病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生猪所在的猪场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如为农村散养, 应将自然村划为疫点。
疫区:由疫点边缘向外延伸3公里的区域划为疫区。疫区划分时, 应注意考虑当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 (如河流、山脉等) 。
受威胁区:由疫区边缘向外延伸5公里的区域划为受威胁区。
2. 封锁
由疫情发生所在地县级以上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对疫区实行封锁;人民政府在接到封锁报告后, 应在24小时内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在疫区周围设置警示标志, 在出入疫区的交通路口设置动物检疫消毒站, 对出入的车辆和有关物品进行消毒。必要时, 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设立临时监督检查站, 执行对生猪及其产品的监督检查任务。
跨行政区域发生疫情的, 由共同上一级兽医主管部门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发布封锁令, 对疫区进行封锁。
3. 疫点内应采取的措施
(1) 扑杀所有的生猪, 销毁所有病死猪、被扑杀猪及其产品。
(2) 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 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4) 出入人员、车辆和相关设施要进行消毒。
(5) 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4. 疫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 必要时, 经专家评估, 可扑杀疫区内所有生猪, 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销毁相应的生猪产品。
(2) 禁止生猪进出疫区及生猪产品运出疫区。
(3) 对生猪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对所有与生猪接触过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猪舍、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5) 禁止无关人员与生猪密切接触。
(6) 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5. 受威胁区内应采取的措施
(1) 对所有生猪开展疫情监测, 掌握疫情动态。
(2) 关闭疫点及周边13公里区域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和生猪定点屠宰场。
(3)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源分析与追踪调查。追踪疫点内在发病期间及发病前7天内售出的所有生猪及其产品。
(4) 防止无关人员与生猪近距离接触。
(5) 必要时可使用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批准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6. 解除封锁
(1) 解除封锁的条件
疫点、疫区内所有生猪及其产品按规定处理完毕21天以上, 监测未出现新的传染源;在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 完成相关场所和物品终末消毒。
(2) 解除封锁的程序
经上一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验合格, 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向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申请发布解除封锁令, 取消所采取的疫情处置措施。
(3) 对处理疫情的全过程必须做好完整翔实的记录, 并归档。
7. 人员防护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确保参与疫情应急处置人员的安全, 必要时服用抗流感药物。
六、保障措施
(一) 物资保障
各地要建立健全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做好诊断试剂、消毒用品、封锁设施设备、防护用品等防疫物资储备。
(二) 资金保障
对应急处置所需隔离、免疫、扑杀、无害化处理、环境消毒等防控经费予以充分保障。
(三) 技术保障
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外来动物疫病诊断中心协同有关科研单位做好诊断技术和试剂研究、病毒基因序列分析等工作, 对各地有关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国家有关专业实验室和地方各级兽医诊断实验室逐步提高诊断监测技术能力。
(四) 人员保障
各地应组建应急预备队, 具体实施疫情应急处置等工作。
各地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指挥机构应协调各成员单位依照本预案及国家有关规定, 共同做好生猪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
七、附则
(一) 各省 (区、市) 人民政府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预案,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制定本预案实施方案。
(二) 本预案由农业部负责解释。
3.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三
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其他教育机构及其他部门举办的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夏令营和冬令营等参照本方案执行。
一、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划分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在学校内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在学校内发现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但未发现与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急性起病,发热[体温≥37.5℃],或有明显的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者。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1周内,在同一学校(或同一校区、高校同一学院)发现10例及以上聚集性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且其中至少有2例为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二、职能分工
按照属地化管理、联防联控的原则,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共同监督和指导所辖学校、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格局。
(一)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完善防控预案;负责组织协调和督促医疗卫生机构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进行指导;及时向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报全国及行政区域内甲型H1N1流感疫情,并根据疫情变化情况,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控措施。
(二)医疗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技术层面具体指导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并与辖区内学校建立信息联动机制;负责辖区内学校疫情分析报告、病例诊治、流行病学调查;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按照卫生部相关防控方案和技术文件,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负责指导学校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各项防控措施。
(三)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等部门,制定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对策、措施及应急预案;督促学校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制度并及时上报相关信息;配合卫生部门,严密监测行政区域内学校甲型H1N1流感发生情况,并适时做出预警;指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紧急应对和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检查督促行政区域内学校落实各项应对甲型H1N1流感的措施;协调解决学校应对甲型H1N1流感所需的物资、经费等保障;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四)学校。在卫生部门指导下,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制定本校的甲型H1N1流感应急预案;建立一把手负总责与分管校长具体抓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明确并落实甲型H1N1流感的信息报告人;具体落实学校防控甲型H1N1流感各项措施;保障防控甲型H1N1流感所必需的场所、设施、人员等;学校暴发甲型H1N1流感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处理等工作。
(五)其他相关部门。在地方政府及其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的领导下,依据各自职责,全力支持和做好相关的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
三、防控措施
(一)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
学校未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时,要积极开展以下常规预防措施:
1.制订应对学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预案、工作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职责。
2.组织校医或负责学校卫生工作的人员参加上级教育、卫生行政部门或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及技术的培训。
3.加强疫情应对物资准备。学校应在厕所(洗手间)、食堂、宿舍、教室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配备充分的洗手设施。
4.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和教职员工都知晓甲型H1N1预防知识,包括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锻炼身体;自觉监测自我健康状况,有病及时就医,不带病上课等。倡导师生保持健康行为,提高广大学生、教职员工对流感防治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加强教室、图书馆(阅览室)、教研室、宿舍等学生和教职员工学习、工作、生活场所的卫生与通风,特别是教室每一课间都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6.积极开展学校爱国卫生运动。做好学校的环境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
7.坚持晨检制度。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应每日开展晨检,特别是新学期开学或长假返校后一周内应强化晨检工作。高等学校要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寝室长等多渠道及时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要求其暂停上学,并及时就医。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症状消失24小时后,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学,无需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
8.做好学生日常缺勤登记,及时了解缺勤原因。一旦发现因急性呼吸道感染所致缺勤异常增多的现象,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联系机制,明确具体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10.根据疫情防控需要,按照当地政府及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的部署,在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安排下,积极配合卫生部门组织开展本校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接种应坚持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严格掌握接种禁忌症,具体参见卫生部现行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指导意见》。
(二)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
学校发现甲型H1N1流感散发病例后,应在强化各项常规预防措施的同时,采取以病例管理为主的防控措施,严防疫情传播。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指导患者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要求,采取居家(在校)休息治疗或住院治疗。
2.做好患者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的医学指导和病情跟踪工作。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加强学校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监测和因病缺课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诊治可疑病例。
4.原则上不必对散发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指在未采取有效防护的情况下,诊治、照看传染期甲型H1N1流感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接触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者)进行判定、追踪、登记和医学观察。
5.接到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流行病学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的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送至具备条件的实验室开展检测。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学校应对病例做好登记。
2.加强与居家休息治疗患者的联系,及时了解其每日健康状况。告知患者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必须接触时应戴口罩。
3.高等学校应在医疗卫生机构的指导下划分独立场所,安排无条件居家的患者自我休息治疗,减少与其他人员的接触,如必须接触,应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学校应指定专人照顾其日常生活,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患者的相关治疗工作。患者一旦病情加重,应及时住院治疗。
4.居家和在校休息治疗患者症状消失后24小时,且晨检无异常即可正常上课,无须出具医疗机构相关证明。住院的患者应持有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出院证据方可上课。
5.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可正常上课、上班,但学校应要求其进行健康状况的自我观察。观察期限自最后一次接触病例后5天,一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向学校报告。学校应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出现确诊病例的班级在加强晨检工作的同时,应增加午检,以及时发现、报告可疑病例。
7.1周内,学校发现5例及以上有关联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8.按照国家和当地政府有关规定,在卫生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落实其他应急处置措施。
(三)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
学校出现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应在强化上述各项防控措施的同时,强化疫情监测、病例管理、感染控制、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减少大型聚集活动等综合防控措施,减轻疫情危害。
医疗卫生机构应采取以下卫生防控措施:
1.对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确诊、临床诊断甲型H1N1流感病例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参照上述散发甲型H1N1流感病例进行管理。
2.对出现轻症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并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等,无需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可指导其采取上述散发病例的管理措施;指导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重症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或密切接触人员中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高危人群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指患甲型H1N1流感后可能病情较重,病死率较高的人群。包括:妊娠妇女;伴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肥胖者(体重指数≥40危险度高,体重指数在30~39可能是高危因素);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指导、协助当地学校加强晨检工作,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午检和疫情日报、零报告。
4.及时公布疫情和防控措施信息,加强区域内的信息公布和通告工作,配合教育部门强化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稳定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情绪。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媒体沟通工作,发挥媒体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作用。
学校应采取以下防控措施:
1.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种形式(如健康告知书、宣传材料、电话、短信、黑板报等)做好与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员工和家长的预防甲型H1N1流感宣传教育工作。
2.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在做好每日晨检和缺勤登记的同时,应增加午检,并每日向当地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晨、午检和缺勤登记结果。高等学校应加强晨检工作,健全宿舍、班、院(系)、学生处和校医院等学生健康状况信息收集报送渠道。
3.加强学校的环境、玩具、教学用具等的清洁工作,尤其是厕所(洗手间)、食堂、教室、宿舍、浴室和会议室等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
4.学校出现暴发疫情期间,按照“非必须,不举办”的原则,尽量减少大型聚集活动。如必须举行,尽量在室外举行;如在室内举行,必须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采取有关防控措施,如保持良好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同时尽可能缩短人群聚集的时间。社团和学生团体应尽量避免参加校外的活动。
5.加强对学校人员出入的管理,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不得向任何机构提供场所举办各类培训活动。
6.停课措施。疫情达到以下标准时,可采取停课措施。原则上,停课的范围应根据疫情波及的范围和发展趋势,由小到大,如由班级到全校,由一个学校到多所学校等。
(1)班级停课。
①如班级当天新发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达5例及以上,或发现当天内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累计达30%及以上,该班可实施停课,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②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学校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采集患者标本进行检测。确认为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应通知学校继续实施停课,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排除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学校可根据卫生部门建议予以复课。
③班级停课由学校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决定实施,同时报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④高校班级停课由高校自行决定。
(2)学校停课。
①如一所学校因急性呼吸道感染休息治疗的学生过多而影响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组对疫情风险进行评估,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全校停课措施。
停课期限一般为7天。停课期限满后,如仍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学生,需症状完全消失24小时后方可恢复上课。
②如当地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强度或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增强趋势时,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专家组风险评估结果,会商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共同报请当地政府、甲型H1N1流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或防控指挥部同意后实施疫情所在地学校停课措施。
(3)各地可根据当地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作出科学研判,酌情调整班级和学校停课标准。
(4)停课期间管理。
①停课前,除应告知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外,应让学生、家长及教职员工与学校保持联系,报告其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学校应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每日报告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状况。
②中小学校停课放假后,卫生、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放假学生的校外管理,学生应减少外出,并避免校外的聚集和其他集体活动。高校停课后,要加强停课学生的在校管理。
4.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四
一、总体目标
为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水平和应对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防控措施,防止疫情在我镇学校发生、蔓延,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有关要求,特制定本预案。
二、工作原则
依法防控,科学应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控,分级负责;及时上报,责任到人。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全校开展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对准备及应急处置工作。
四、组织管理
(一)组织机构
为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中心学校决定成立“龙山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马富国
副组长:葛智华
成员:杨凡梅徐晓东
(二)具体职责分工
1、指挥组
组长:马富国
副组长:葛智华
成员:杨凡梅徐晓东
职责:封锁患者所在班级或所在办公室,暂停学校一切活动,禁止校内人员相互往来和外界人员往来。
2、后勤保障组
组长:葛智华
成员:严喜英
庄秋香
职责:提供防控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资、装备。
五、应急处置
(一)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
各班要认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本预案的要求,制定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预案务必明确职责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应急工作任务。
(二)疫情监测与报告
要认真落实学生晨检、午检和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做到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要强化报告意识,建立联络员突发事件随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病人或疑似病例,必须在1小时内向当地学校同时报告,以便及时上报。动员有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到医疗机构就诊。对因工作不力、瞒报、谎报、缓报、漏报疫情而造成疫情扩散、流行的,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进行严肃处理。
(三)应急值守
做好应急值守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要保持高度的工作敏感性、警惕性,加强应急值守,各单位要安排24小时专人值班, 建立专门值班电话,学校卫生应急队伍要24小时待命,做到人员到位、联络通畅、反应迅速,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安监办主任电话和值班电话要保证24小时畅通。
(四)预警应急响应
当甲型H1N1流感疫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分级标准时学校将根据实际情况以及上级预警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反应程序。
I级:出现疫情扩散状态,属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五)技术及物资准备
物资准备包括抗病毒药物,消毒药品、相关耗材、消杀药
械和防护用具的储备工作。
(六)广泛动员,群防群控
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及其它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既要避免学校师生产生不必要的恐慌情绪,又要普及科学防范知识。教育学生及幼儿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勤洗手,勤剪指甲,保持教室、宿舍通风,特别是寄宿制学校每周要至少一次晾晒被褥衣物,搞好环境卫生,清除垃圾,做好水源保护,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根据疫情动态,在本单位内采取限制或停止集会、外出以及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教育学生尽量不去车站、市场、电影院、网吧等流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要戴口罩;从6月1日起,各校要加强管理,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学校,禁止组织学生集体外出活动;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和学校食堂、小卖部管理,学校所有食品从业人员上岗必须穿戴卫生、干净的衣帽、口罩和手套;教育师生出现流感样症状要及时就医,同时通过适当形式对家长进行宣传,提醒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治疗;要认真上好体育课,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运动,强制学生课间到室外进行体育锻炼,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质;要尽量减少外事活动,尤其要密切留意来访外来人员,以及从疫区回来人员的健康状况,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当地卫生院和中心校报告及便及时上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应对能力
加强对师生流感防治知识的培训,要求每一位师生都要掌握甲型H1N1流感预防控制的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
(二)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
各学校要认真开展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和指导,出台有效措施和形成制度规范、专人负责联防群治中心学校,特别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导和检查,学校督查组督查各学校对应急预案制定、宣传教育、应急演练、疫情监测、晨检、午检、疫情报告及疫情现场控制等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玩忽职守的人员要严肃处理。
(三)做好物质储备,保障经费支持
各校要合理安排预防控制和应急工作经费,做好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防护用品、应急预防性药物、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药品、消杀药械等物资。
七、值班及联系电话
5556355
5.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五
二〇一〇年
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为做好三航新会航建公司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根据交通运输部《关干做好人感染猪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和《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要求,公司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指导公司防控工作。
1、公司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控领导小组机构组成:
组长:彭永宁
副组长:周学民、潘万里
组员:周成友、龚磊、曾洪基、丁宝来、庞学泉、李军涛、何锁记、王全全
2、公司各外包施工亦要成立由现场负责人任组长的防控领导小组。
二、公司部门职责和工作程序
1、公司防控工作由安全管理部牵头,具体卫生防疫报告工作由工会主席负责实施;
2、要按有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和有效防控措施(公司应急机构由防控领导小组兼任),在当地政府部门统一领导下,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3、要保持与当地疾控中心的工作联系。发现咳嗽、头痛、发烧等疑似感染猪流感病毒症状人员,要及时送二级以上医院诊治;
4、要按地方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疫情的防控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普及员工的防护知识,提醒职工注意以下几点:
⑴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⑵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⑶减少与外界的不必要接触,严格控制职工和避免职工前往人群拥挤场所。防控期间避免组织旅游和到疫情地区出差,必须出差的需得到上级领导批准。职工家属探亲在此段时间尽量减少安排,以减少传播途径。
⑷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⑸加强对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打扫消毒,尽可能频繁开窗,增进居住空间的空气流动。⑹正确使用口罩,以确保其效力,避免因不正确使用增加传播风险。正确做法:用口罩仔细遮盖嘴和鼻子并系牢,尽可能减少面部与口罩之间的空隙;在口罩受潮或沾染湿气后,换上新的清洁和干燥的口罩;不要重复使用一次性口罩,一次性口罩在每次使用后应丢弃并在除下后立即处置。在触摸用过的口罩后,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洁手液洗手。
5、配备适量的84消毒液等应急消毒药品和口罩;
6、各单位指定专人密切注意外来人员、进出公司人员的健康状况,对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队伍进退场做好登记,并通知其负责人尽量保持队伍稳定性,以利于做好农民工队伍的防控工作;
7、各部门每日17:00时前向公司工程部上报防控情况。
8、各部门要认清当前流感形势比较严峻,并有增加趋势,要从思想上重视防控工作,并建立以书记为组长的防控组织机构,专人具体负责防控和上报工作开展情况。南方人口流动大,南方片项目更要高度重视防控工作,保护职工身体健康。
三、防控甲型H1N1流感应急处置措施
1、发热呼吸道、异常流感病人必须到发热门诊就诊;
2、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并建议佩戴口罩;
3、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应当立即报告当地疾控中心并就地等待;
6.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六
为了保障学生身体健康,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特制定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管理工作制度。
一、学生因病缺课,要有诊断书,向班主任请假。
二、班级卫生员每月填好本班因病缺课报告单,并及时交送医务室备案存档。
三、各班班主任把好晨检关,每天上课前开展晨检活动。一旦发现学生因病缺课或不来校,班主任和班级卫生员必须做好仔细的工作,对缺勤学生进行电话追踪,了解其缺勤原因、诊治情况。班级卫生员按要求做好登记,按时(下午2节课后)向校医汇报。做到早发现疾病,早隔离、早治疗,采取消毒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
四、校医(2节课后)检查每个班级学生因病缺课登记情况,要确保上报资料如实准确,要及时汇总。
五、学生病愈后上课要有诊断书,并销假。
六、校医(每月统计学生缺课日数、病因进行登记造册。
七、每月校医或保健教师向学校主管领导上报一次因病缺课汇总表
额如乡中学因病缺课追查登记制度
学校是群体集聚的场所,一些群体性传染病的流行,往往是个体传染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而造成的。为确保校园内的卫生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各班班主任对于因病缺课的学生,应当了解学生患病的缺课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要及时报告给学校的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要及时了解学生患病的缺课的缺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二、各班班主任负责每天对因病缺课人数的统计与登记,并做好与因病缺课学生的联系工作,要将联系缺课情况报告学校保健教师,并做进一步的家庭联系。
三、告知学生因病缺课时要向班主任请假,说明病因。
四、班主任对边治疗边要求上学的同学及家长要做好说服劝止工作,在家中治疗休息,在校期间如有不适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在家就医的要将就医结论报告学校,并实行传染病复学医学诊断报告制度
额如乡中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以及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切实做好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托幼机构和学校的传染病控制,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按照省疾控中心《关于开展全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定于9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秋季托幼儿童和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查验对象:
全校新入学学生,包括外地儿童在本校借托借读或转入学生。
二、组织实施:
为保证工作顺利实施,县卫生局和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周密安排,要求各级把学校及幼儿园接种证查验作为控制学校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工作,按时按要求完成,并纳入常规常年开展,市疾控中心下文对此项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卫生局、疾控中心按照通知要求专题安排了接种证查验及补证补种工作。利用学校开学之际对家长开展了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宣传,对各托幼机构和学校负责预防接种证查验的工作人员及各乡镇计划免疫专干进行了以《预防接种规范》、《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实施方案》为主的培训。教育局将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纳入儿童入托、入学报名程序,保证查验接种证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查验接种证实施方案,确保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查验结果:
我校查验接种证工作从9月1日开始至10月10日结束,对我校七年级开展了接种证查验工作,查验覆盖率为100%。应查验儿童127人,实查验儿童 人;持接种证人数 人,应补证人数 人,漏种儿童人数 人,应补种人数 人,实际补种人数 人。
额如乡中学卫生工作计划
学校卫生工作的对象是正处在迅速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青少年一代,而学生是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他们的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生活等卫生问题都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体质,甚至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兴衰。为了搞好学校卫生工作,根据《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指标,根据本校的工作指导思想及工作实际,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综合管理:期初制订出工作计划及各项制度,划分好各班卫生分担区,要求各班做到一日二小扫(早晨、放晚学后),一月一大扫,节日突击扫,订出卫生检查评比制度,由各班卫生委员配合校医室做到天天检查、打分,一周小汇总,一月大汇总,并公布卫生检查结果。
二、做好各班卫生干部的培训:期初召开各班卫生委员会议,重点布置本学期学校卫生工作任务,要求卫生干部在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驱虫普治、季节性传染病防治、学生营养等方面,与校医室密切配合,把工作做好,并做好眼保健操培训。
三、健康体检:于3月底或4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健康体检,体检率达98%以上,对检出阳性体征做好进一步查治工作。
四、近视眼防治:第3周为“防近宣传周”,通过卫生专栏(印刷)、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防近知识宣传,对视力为4.6—4.9假性近视采用“增视明、珍珠明目液”进行治疗,控制近视率上升。
五、牙病防治:根据市防疫站要求,本学期学生使用保健牙及防龋牙膏,结合“9.20爱牙日”,做好爱牙宣传及正确刷牙方法宣传。
六、学生营养:人类生命首先在于营养,为了向学生介绍营养知识,及“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于10月份搞一次营养知识专题讲座,一期营养知识专题板报,一节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课。
七、传染病防治:通过卫生专栏及广播形式,对学生进行夏秋季传染病、食物中毒以及流行性感冒等防治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八、健康教育:结合学生爱眼、爱牙、营养、传染病以及学生六病防治工作实际,每学期刊出卫生专栏与广播宣传(3次),对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
九、食品卫生:本学期学生用餐由配餐中心提供,餐具专人专用。
十、疾病防治:做好学生及教职工常见病的治疗监测工作。
十一、及时上报各类工作报表,将本学期工作归档于“学校卫生档案”中。
额如乡中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唐玉霞
为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要求,本年度,我校健康教育工作要紧紧围绕上级有关部门下达的健康教育目标任务,开展扎实有效的健康教育工作。
一、切实上好健康教育课
1、学校教导处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表、有考核,确保开课率达到100%,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2、认真进行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要在各学科中有意识渗透健康教育知识,确保100%的学生健康教育。
3、按照《学校健康教育评价方案》,认真做好健康教育评价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力争各项指标达标。
4、积极组织健康教育任课教师认真学习钻研教材,制定好教学计划,进行教研活动,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1、学校大队部是健康教育宣传的主阵地,要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讲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利用红领巾板报办好健康教育专栏。
2、利用校园宣传栏开展专题卫生教育,宣传卫生和健康知识。
3、进行健康知识竞赛和健康实际操作能力竞赛。
4、利用主题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习惯教育。
三、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督导
1、教导处要加强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备课、教研活动、考核等方面的检查,并计入量化考核和奖惩。
2、总务处督导、检查教工食堂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
3、德育办要利用校园宣传阵地搞好健康教育宣传、传染病预防常识教育,确保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不低于80%。
四、做好学生的身体健康监测和疾病预防工作。
1、本学期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工作。
2、按照“六病”防治的要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学生近视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椎弯曲等常见疾病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性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
3、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对学生严密关注,认真执行信息报告制度。
五、继续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建档工作。
健康教育是学校创卫工作的重点,学校要高度重视,对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文件、材料、照片等及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确保健康教育档案的完整与准确。
额如中学传染病预防工作方案
学校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学生是有关传染病易感人群之一。为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有效预防与控制传染病在学校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特制订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要充分认识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强化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密切配合卫生等部门,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应的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预案,确保学校师生身心健康,努力把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抓紧、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从而将学校卫生防疫工作落到实处。
二、认真监控,及时报告疫情信息
建立和落实晨检制度,加强对学生健康状况的监测。晨检工作应在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的指导下,由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及时了解学生出勤、健康状况;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者(例如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以及可疑传染病患者(请病假的学生应查明病因),及时报告兼职卫生保健教师和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进行排查,以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班主任要利用晨会课、健教课时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同时要教育学生,进行自我观察,如有发热、全身疼痛、头痛、呕吐、咳嗽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以确保早发现、早治疗。
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人,负责学校传染病的监控与报告工作。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要与班主任加强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应在第一时间向校长室及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主要症状、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防止瞒报、漏报、缓报现象发生。
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疫情
学校除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以外,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对患病学生采取隔离治疗等措施,将疫情控制在萌芽状态;如发生暴发疫情或新病例持续不断等情况,要根据卫生疾控部门提出的疫情控制措施,经区局同意,在一定范围内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人群集聚的大型室内活动,严防疫情扩散。要注意做好学校教学、生活场所的通风和换气,保持空气新鲜;食堂不得购买无证食品;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增强学生体质,提高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鼓励学生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等。
四、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卫生与防病意识
学校要充分利用时间及各种形式,对学生集中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强化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卫生防病意识。还应利用家长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家长宣传相关预防知识,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计划与措施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上级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要求,结合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某些致病微生物的免疫力较差,容易感染某些传染病的具体情况,为了促进学生发育,保护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拟定以下防治措施。
二、主导措施
主要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1、经常性预防措施:
1)提高学生身体的抵抗力(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平衡膳食营养)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室内外卫生、灭“四害”、加强通风换气)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4)加强体检。
2、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1)执行五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2)消毒和检疫:A、物理消毒法(燃烧、洗刷等 B、化学消毒法(化学药品)
3)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药物预防(板兰根、SMZco等);接种生物制剂等。
三、具体防治 流行感冒的预防措施
流行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病急、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中毒症状,和轻度呼吸道症状。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直至退热后2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的分泌物应以漂白粉等消毒,教室、宿舍、办公室要注意通风,及时进行空气消毒。停止大型集体文娱活动,去公共场所应戴口罩。
3、保护易感人群:可适当服用一些抗病毒药物,如金刚烷胺,每次100毫克,每日二次,连用5~10天。或用野菊花、桑叶、贯众煎服。
二、治疗:
1、对症治疗:及早隔离,注意休息,高热病人多喝开水或服用APCco。有继发感染时应适当选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关于感冒的治疗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效果确切而理想的药物。但是中草药比西药退热快、病程短、疗效高,有显著差异。
3、常用药物:1)病毒唑 2)吗啉双胍 3)金刚烷胺 4)中药 流行性脑膜炎的防治措施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一)预防
1、发现病人或怀疑者隔离一周或症状消失、血培养阴性为止。密切接触者检疫隔离七日或口服磺胺类药物数日有预防效果。
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行期间减少集会或避免到公共场所。
3、预防感冒,加强体育活动,搞好个人卫生,咳嗽、喷嚏时捂住口鼻。病毒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学校人群中经常发生。
(一)预防
1、预防病毒性肝炎。要搞好学校的食堂、宿舍、饮水卫生,切实做到炊具、食具、饮水、厕所的消毒。
2、经常举办肝病的卫生讲座,教育学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3、发现患病学生应休学隔离最少30天,临床症状消失的肝功检查正常才能上学。
4、切断经血传播途径,注意对注射器、医疗器械、针头、针刺针的消毒。
5、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预防甲型肝炎。
二、治疗
根据不同类型的肝炎,一般治疗多采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疗法。重症型肝炎或慢性肝炎应住院。猩红热的防治措施
猩红热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
主要表现有:发热、咽喉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皮肤脱屑。
(一)、预防
1、病人仅须住院隔离,学校进行检疫。
2、进行消毒,病人移走后要用2%漂白粉溶液。经过中未消毒,对周围环境则随时消毒。
3、加强室内通风和采光。
4、注意牛奶包装的消毒工作。
5、健康者的预防。对接触者隔离观察12天,口服黄胺类药。
(二)、治疗
1、一般治疗:患者卧床休息,进行隔离,注意口腔和皮肤的清洁卫生,给予足量的水分,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饮食等。
2、病源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对青霉素高度敏感,首选青霉素,配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综合治疗。麻疹的防治措施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有:发热、咳嗽、眼结膜充血,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后有糠麸样脱屑,留下褐色素沉着。
(一)、预防
1、管理传染源:麻疹患者实施家庭隔离,有并发症送医院治疗,隔离至出疹后五天。
2、切断传播途径:患者住过的宿舍、教室充分通风1—3小时,即无传染性,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晒衣被,公共场所要戴口罩。
3、保护易感人群:
A、自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力可达4—5年。B、被动免疫:年老、体弱者接触后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可防止发病。
(二)、治疗
1、一般治疗和护理:患者卧床休息,住室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注意保暖,给予足量水分及易消化营养丰富的实物。
2、对症治疗:发热可用退热剂,剧咳可用棕色保剂等。
3、并发感染则用抗生素静滴或肌注。
学校常见病防治工作计划及措施
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性贫血
幼儿贫血主要病因与喂养方式、营养发育状况、活动性佝偻病有关。以代乳品喂养的婴儿,生长快的儿童贫血患病率高。儿童可吃一些含铁量高的事物来预防,如:海带、黑木耳、发菜、紫菜和香菇;其次是动物肝脏、血、肉、蛋黄、黄豆、蚕豆,稻米中含量也较多。
2、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小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3、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 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② 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 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④ 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⑤ 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4、沙眼
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5、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6、怎样预防龋齿、牙周病
教育学生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饭后漱口;交替选用各种牙膏刷牙;合理饮食,少吃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每学年定期发放保健牙刷,利用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怎样保护牙齿。
7、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1)饭前便后要洗手。(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4)儿童不要穿开档裤。(5)不喝生水。
8、中暑的处理
(1)把病人移至通风荫凉处。(2)用凉水毛巾敷于病人头部。(3)喝淡盐水或凉茶补液降温。(4)重症者送医院抢救。
9、骨折后的处理
(1)骨折病人如有伤口出血,应先找干净的毛巾或布单包扎伤口,压迫止血。
(2)找木板、竹条、塑料棒等把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关节固定。(3)尽快送医院治疗
10、一般外伤后的处理
(1)按住伤口靠心脏的一端适当加压包扎可心止血;(2)用凉开水或盐水洗净创伤面;(3)用碘酒或酒精局部消毒,贴上创可贴;(4)如扭伤,24小时内不可揉捏、按摩,应冷敷。
额如中学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
当前,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EV71病毒感染)疫情已成为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最重要工作之一。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为更好的保证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落实我县手足口病预防紧急会议精神,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我校特制定了预防手足口病工作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松原市教育局、卫生局关于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会议精神,按照县政府的工作要求,建立学校、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开展全县学校防控手足口病紧急情况的处置工作,有效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学校依法开展卫生防病工作
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落实县手足口病紧急会议精神,坚决按照学校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进行日常工作。
三、领导重视,提高认识、落实责任。
及时开会传达我县手足口病预防紧急会议精神,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知识,领会文件精神,进行明确分工,将工作落实到人,统一领导全校手足口病应急处理指挥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的人员组成及其分工如下
组 长: 赵仁刚 全面负责应急处置领导工作 副组长: 沈焕文 协助校长全面负责应急处置领导工作 成 员: 尹广海 薛立国 徐百春 林跃臣 纪振峰 唐玉霞 各班班主任 各年级组长 张明久 康德志 丛财权
以上成员根据现任职务职责协助组长、副组长实施应急处置工作。具体措施: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A)、埃可病毒(Echo)的某些血清型。EV71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临床表现:
1、潜伏期2-6天,一般在3-4天。
2、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突然,约半数病人可出现发病,体温38 oc或略高,可持续1-3天,伴有口腔痛、咽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次日出现疹子,先为玫瑰红疹或斑丘疹,皮疹呈离心性分布。主要见于指趾背面、指甲周围及足跟边缘,部分病人还可见于手掌、足底、臂部、大腿内侧等部位,1-2天出齐。1天后部分形成疱疹,呈椭园形,大小2-5mm,最大 10mm,内含混浆液,2-4天后可吸收。口腔两颊黏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出现红疹或疱疹,呈灰黄色或灰白色。口腔疱疹易破并形成溃疡,因灼痛明显,流涎,患儿拒食。预后良好,病程一般5-7天,长者可达10天。偶尔有并发心肌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流行特点:
1、病人和无症状带病毒者是本病传染源。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无症状带毒者的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手、毛巾、水杯、玩具、食具等而传染。
2、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相对应的免疫力。
3、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主要出现在春秋季。有些病毒发病在春末夏初。本病主要侵袭对象是儿童,10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其幼托儿童。
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4、可以口服一些抗病毒的中草药如板兰根、大清叶、双黄连等。学校预防措施:(重点开展“六个一”活动)
1、开展一次手足口病防控健康教育。要以班为单位由班主任或医师分别进行,各班活动都相互独立,或绝不与其他班级并班,控制集体活动,不到公共场所玩耍,避免与患儿接触,以减少感染机会。
2、召开一次家长会。利用家长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向家长讲解了手足口病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家校配合做好预防工作。并利用图片和故事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
3、加强日常监测,学校建立晨检制度,重点检查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检查时一个不遗漏,认真做到“一看、二问、三测、四访、五记”,对缺课学生,做好统计和缺课原因追踪记录。每天早上上课之前由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晨检,晨检情况由班主任于当日上午8:30之前报校医,校医汇总后报校长。各班级一旦发现可疑病例要在第一时间上报校长,学校督查应急小组迅速采取措施对可疑病人进行隔离,迅速通知家长带孩子到指定医院就诊,并对班级进行及时消毒。对已确诊病例校长要及时报告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
4、开展一次爱国卫生运动。各校要定期进行大扫除,并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做好玩具、教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工作。一般常用巴斯消毒液浸泡及蒸煮消毒。对空气进行紫外线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置于日光下暴晒。
5、每日上报一次疫情。
6、发放一份告家长书。重点内容为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另外要加上溺水教育、交通安全、外出旅游安全等教育。
7、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保证活动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8、适当锻炼身体,平衡膳食营养,增强抵抗能力。教育学生注意休息的同时,鼓励幼儿多饮温开水、多吃蔬菜和瓜果。膳食注意粗细搭配,保证孩子摄入足量的、均衡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9、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10、启动应急预案。如发现患儿,迅速隔离,立即到医院就诊。个人卫生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禁在校内随地吐痰和乱丢垃圾的习惯。
2、保持个人卫生,作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的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严把病从口入这一关:如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干净、不吃小商小贩的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等。
4、当出现不名原因的手足口疱疹、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7.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七
1 疫情概况
自2009年5月13日报告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以来, 至12月31日, 共确诊病例471例, 发病率为7.65/10万;死亡4例, 死亡率为0.07/10万;无孕妇死亡病例。
1.1 时间分布
疫情自5月份开始出现输入性病例, 经过近5个月的平台期后, 疫情迅速上升, 且病例已经由前期的输入性为主, 转变为以境内病例为主, 开始出现学校、社区散发、暴发疫情, 至11月发病达到高峰, 并且高峰一直持续到12月底。
1.2 地区分布
全市10个县 (市) 区均有病例报告, 报告居前三位的县 (市) 区依次为天桥区、市中区和历城区, 分别报告病例157例、84例和68例。报告死亡病例4例, 分布在天桥区 (2例) 、平阴县 (1例) 和章丘市 (1例) 。
1.3 人群分布
病例年龄最小7个月, 最大85岁。以10~24岁年龄组发病为主, 占总病例的50.53%;其次是10岁以下年龄组, 占总病例的22.71%。从发病率方面分析, 10~岁年龄组最高 (24.00/10万) , 其次是10岁以下年龄组 (15.63/10万) , 70~岁年龄组最低 (1.06/10万) 。
1.4 性别分布
471例病例中, 男性268例, 女性203例, 男女发病数比例1.32:1, 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29倍;20岁以下和80岁以上年龄组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率;其他年龄组男女发病率基本持平。
1.5 职业分布
报告发病以学生为主, 占该病总病例的50.74%;其次是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 分别占总病例的8.70%和6.79%;干部职员、农民和工人占总病例的17.41%。
1.6 重症、危重和死亡病例情况
1.6.1 重症病例
2009年全市共报告甲型流感重症病例63例, 占总病例数的13.38%。前2例重症分别发生在9月和10月, 11月发生32例, 12月发生29例。63例重症病例中男性30例, 女性33例, 分别占男性和女性总病例数的11.19%和16.26%。女性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组, 占总女性病例数的39.39%;男性重症病例数主要集中在30~40岁年龄组, 占总男性重症病例数的20.00%。
1.6.2 危重病例
2009年全市报告危重病例15例, 占总病例数的3.18%。其中, 男性7例, 女性8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0岁年龄组, 占总危重病例的33.33%。
1.6.3 死亡病例
报告死亡病例14例, 本地4例, 外地10例;其中男性5例, 女性9例;年龄最小1岁, 最大68岁。
2 疫情特点
2.1 甲型H1N1流感每周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的比例 (ILI%) 均呈下降趋势
2.2 重症和死亡病例数显著增加
数据分析提示, 慢性基础病患者、肥胖人群和妊娠妇女易成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患者。死亡病例的并发症主要为肺炎、呼吸衰竭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2.3 农民在重症、危重病例中占有较高的比例, 特别是在危重病例中农民占42.86%
2.4 重症、危重病例中,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
2.5 全人群的整体免疫保护水平仍较低, 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建立
综合局部地区人群感染水平调查结果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 专家推算, 我国内地约15%的人口具有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3 疫情趋势分析
我国流感监测网络显示, 境内流感样疾病活动水平近期下降, 但考虑全人群免疫保护水平有限, 有效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形成, 随着疫情向社区和农村扩散, 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 病毒传播将依然活跃, 局部地区出现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 每周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数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济南市作为省会城市, 外来人口众多, 人口流动量大、收治周边城市重症病例较多, 特别是春节期间, 会出现春运、旅游、购物高峰, 人群聚集活动增加等因素将导致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风险加大, 疫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济南市还存在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就医条件等各种因素, 农民更容易成为危重病例, 下一阶段农村地区的学生、务工人员是当前重点防控人群。
4 对公众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建议
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保护效果, 群众疫苗接种实行知情、自愿、免费的原则。目前, 孕产妇已列为我国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的重点人群。
勤洗手, 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手帕等遮住口鼻, 咳嗽或打喷嚏后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
慢性病患者、孕妇、肥胖者、婴幼儿和老人易成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患者的高危人员, 建议上述人员尽量在本地过节, 避免在元旦、春节期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 减少到人群拥挤场所活动, 避免接触流感患者, 必须旅行或接触流感患者时应戴口罩, 做好个人保护。
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应及时就医, 尤其是上述高危人群, 以及出现高烧持续不退或热退后再次出现高热、气促、气短、胸闷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
居家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有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 应尽量减少外出, 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旅行, 不到人群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与其他人的近距离接触, 必须外出或与别人接触时应戴口罩。
8.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八
据悉,为方便省应急办对中国电信浙江公司应急通信队伍的指挥调度,该公司还专门制定了《支撑“甲型H1N1流感”防控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利用自身信息化手段及应急通信优势,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快速响应,有效应急。如按照省政府应急办要求,通过中国电信卫星通信指挥车及地面卫星通信系统,为事件发生地或指定区域与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间迅速建立双向视音频通信指挥系统,并为指定现场提供应急电话;利用中国电信3G移动网络,通过安装有3G移动全球眼的应急通信车,动态地将任何由省政府应急办指定的监控区域(有电信3G信号覆盖)的现场图像传送至任何指挥中心;通过卫星应急车及卫星便携站,为任何两个指定区域快速建立双向视音频通信指挥系统;利用电信大网资源,为省应急指挥中心和重要部门应急指挥中心搭建阶段性视音频指挥系统,并可通过电信公司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进行延伸;按上级要求,由电信应急通信人员携带车载或便携式海事卫星电话,陪同指挥长及应急队伍随队保障,为指定区域临时开通海事卫星电话;利用电信3G移动网络,通过3G上网卡传送图像、图片、文件,观看电视直播、视频等;利用应急通信电源车,为指定重要单位提供3KVA—500KVA功率的应急油机发电;为省、市政府各应急办组建了专用的海事卫星电话网,以保障在通信极端状况下的指挥通信。
※链接※
9.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九
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规范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幼儿园成立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幼儿园对该病的防治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衔接,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三、具体举措
1.加大宣传工作力度
组织全园教职员工专题培训,并通过家长专栏、宣传栏、幼儿园博客等途径向家长宣传普及甲型H1N1流感防治知识,了解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症状、预防措施、传播途径、病儿的护理等方面的知识,让教师、家长全面了解病理知识,达到家园配合做好预防工作。
2.加强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工作
做好幼儿的晨间检查,通过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方式,细致地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与身体状况,有可疑病症,立即让家长带领幼儿到医院确诊。并实行“一天两检”制度,必要时对个别班级再增加检查次数。
3.加强幼儿个人卫生教育
教育孩子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坚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并利用图片、故事、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4.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1)幼儿餐具、杯子每天浸泡后消毒柜消毒。
(2)幼儿桌椅、大型玩具、门把手、楼梯扶手、厕所等每天用84消毒。
(3)幼儿玩具除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外,增加一周一次的84消毒。
(4)活动室、寝室除每天紫外线消毒外,定期开窗通风,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5.做好防范措施
10.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 篇十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主要领导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分管责任。同时,成立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局长任组长,办公室、稽查股、监管股、食品股等股室主要负责人为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我局稽查股,承办防控的具体工作,根据县政府、市局防控领导小组的指示全面负责本局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领导、指挥与协调,并对防控应对和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具体防控措施
(一)开展流感疫情防治药品的专项检查。由稽查股牵头组织执法人员,分区划片对经营使用单位的流感类药物如化学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进行质量检查,适时对市场上流感类药物进行监督抽验,依法制止和严厉打击未经批准擅自制售相关药械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上述单位药械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流感类药物的储备供应工作。督促、协调被指定防治甲流药械储备单位,做好对流感类药械的种类、种类数量的储备工作;配合经贸、卫生等部门做好体温计、体外诊断试剂、快速诊断试剂、防护服、口罩等相关防护和诊断产品的储备、供应工作,以满足疫情防护的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强流感类药品、医疗器械的广告监管。
(三)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配合。及时与卫生、质监、工商、公安、物价等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密切跟踪与流感疫情有关的动态信息,共同处置可能发生的疫情不良事件。
(四)做好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工作。让人民群众广泛了解各种流感的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方法等,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防病能力,做好群防群控。对有关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为公众解疑释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五)加强应急值班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ab角值班制度,及时收集、汇总、分析、上报有关疫情不良事件和专项整治情况,及时将相关药械保障情况向上级部门报告,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现象。
(六)熟悉应急方案。组织学习《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股室人员工作职责。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做到第一时间响应、迅速采取措施、及时控制事态,确保人员安全和社会稳定。
(七)加强人员管理。在疫情发展期间,要控制系统工作人员外出,对已外出人员要详细掌握其行踪;同时,要加强内部人员的排查工作,配合做好工作人员及相关亲属的健康申报、体温检测、医学巡查等工作,及时排除、化解隐患。
三、有关职责分工
稽查股负责组织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治疫情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市场专项检查,并完成责任片区的市场专项检查;及时做好相关信息和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报送等工作;配合公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制售与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有关的药品、医疗器械等违法犯罪行为;
稽查股负责督促相关药品经营企业加强流感疫情防控药品、医疗器械类用品的质量管理,完成责任片区的市场专项检查;配合经贸部门做好应对疫情的必要物资和药品储备等相关物资保障等工作;
监管股负责完成责任片区的市场专项检查,加强对相关疫情不良反应事件的监测力度;并会同工商部门加强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监管,协助物价部门做好药品价格监管;
食品股负责做好流感疫情防控知识的宣传,参与责任片区的市场专项检查,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
综合股负责协调应急工作队伍的组织,应急车辆的派遣以及相关信息的发布等工作,参与责任片区的市场专项检查;
监察室负责督导相关防控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对失渎职行为按有关规定进行查处,并参与责任片区的市场专项检查。
四、应急措施
(一)发生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措施
发生药械安全突发事件时,应启动《xx县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预案的职责分工和应急响应规定开展工作。
1职责划分
1.1县局应急指挥部
(1)县局应急指挥部组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药品、医疗器械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应急指挥部),由局长任总指挥;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总指挥;成员由综合股、稽查股、监管股、食品股、监察室负责人组成。下设应急指挥办公室、药品和医疗器械处置组。
(2)县局应急指挥部职责
①统一领导、组织、综合、协调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根据突发事件情况或县政府、省局、市局指示决定并下达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处置预案;
②组织编制和修订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③组织专家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及突发性群体不良事件分析评估等工作;
④指导乡(镇)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⑤负责重大应急处置措施的决策;
⑥负责向县政府及省市局等有关部门报告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情况,并及时将有关情况向相关部门通报;
⑦提出对外报道的具体意见并拟出新闻稿,上报县人民政府;
⑧研究批准各应急机构提交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报告等事项。
1.2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药品处和医疗器械处置组职责
(1)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处理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机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股股长担任应急办公室主任,药品监管股、办公室负责人分别担任应急办公室副主任。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负责起草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的新闻稿件;负责后勤保障;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等事宜。并下设综合协调组、对外联络组和新闻组。
①综合协调组:负责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的综合协调;
②对外联络组: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③新闻组:负责起草发布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的信息新闻稿件。
(2)药品和医疗器械处置组。处理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的主要办事机构,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监管股股长担任组长,由监管股、稽查股所有关人员为成员。负责对造成严重后果的突发性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组织调查,确认引起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评估不良事件影响,提出防范意见并对确认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药品和医疗器械采取紧急控制措施。
1.3专家委员会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设立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负责对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技术问题进行咨询和研究,为应急指挥部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应急响应
2.1事件分级
根据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可能或已经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将突发事件分为三个等级。
(1)i级:重大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全县范围影响大、波及范围广、蔓延势头紧急,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及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超过50人,且有特别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3例以上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特别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
(2)ⅱ级:较大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市或县(市)辖区内范围影响扩大,蔓延势头有升级趋势,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及群体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已知发生率2倍以上;发生人数超过30人,且有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出现死亡病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其他严重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突发事件。
(3)ⅲ级:一般突发事件。指突发事件在一定区域内造成较大影响,危害较为严重,具有较为明显的蔓延势头,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及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在30人以下,且有较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事件。
2.2i级响应
(1)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i级应急预案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后再由国家局宣布启动。
(2)市局和当地县(市)局应全力以赴,组织相关人员先期赶到现场,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2.3ⅱ级响应
(1)按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ⅱ级应急预案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后再由省局宣布启动。
(2)市局和当地县(市)局应全力以赴,组织相关人员先期赶到现场,及时控制事态发展,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情况。
2.4ⅲ级响应
(1)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ⅲ级应急预案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后再由市局宣布启动。ⅲ级事件发生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立即向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人民政府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建议启动ⅲ级响应应急预案。
(2)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启动应急处置办公机构的工作,并向有关单位通报不良事件情况。
(3)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相关人员亲临现场,掌握事件的情况,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药品或医疗器械的名称,不良事件表现,发生药物滥用的严重程度。
(4)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发生ⅲ级突发事件的药品或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在24小时内发出通知,对发生在本市辖区内销售的该批次产品暂停销售,并将生产、销售情况汇总上报市应急指挥办公室。
(5)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随时掌握突发事件动态,及时向市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并将市政府的指示传达有关部门,指导突发事件发生地对现场的处置。
2.5事发地县(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响应
事发地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应急指挥工作,负责领导和指挥先期应急处置行动,直到上级应急指挥部开始承担并开始履行职责为止,并立即向当地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报告情况。先期到达的各应急处置机构人员,应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协调指挥下,采取果断措施,全力控制态势发展。
2.6响应升级
在启动ⅲ级响应后,出现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及群体不良反应的人数不断增加并超过30人,且有较严重不良事件(威胁生命,并有可能造成永久性伤残和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发生,或伴有滥用行为;市应急指挥部应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市人民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建议启动ⅱ级响应。
2.7新闻发布
按照国家局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要求,i、ii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为上级局发布。
ⅲ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工作由市局呈报市人民政府发布。
2.8应急结束
突发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因突发事件住院的受损害人数不足总数的5%后,i、ⅱ级事件分别由原启动主管单位宣布应急结束。ⅲ级事件由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宣布应急结束,同时上报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对上级通知须采用应急措施(暂停使用、召回、登记保存等)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应对措施
接上级通知后,向本局值班领导报告;经领导同意后,按上级要求开展工作。
1、稽查股及相关股室应按上级要求,通知各乡(镇)协管站和相关单位。
2、稽查股应按文件要求启用监督网络对农村涉药单位开展协查;监管股启用供应网络,要求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进行自查自纠登记上报。
3、各股室按照责任区间对县区乡镇所在地、国、省道沿线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4、稽查股或相关职能股室负责统计上报工作,稽查股按上级要求对问题药械依法处理,监管等股室配合。
5、办公室负责后勤保障及新闻发布工作。
【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应急预案】推荐阅读:
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实施方案09-29
关于做好学校开学前后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通知08-12
甲型H1N1流感预防常识10-06
甲型H1N1流感基本知识10-31
2022企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09-26
学校疫情防控全封闭应急预案08-12
企业复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09-14
h7n9禽流感防控预案10-03
传染病疫情防控预案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