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小组合作

2024-10-27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共8篇)

1.班级管理小组合作 篇一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

分组管理方式有很多好处。比如,在纪律方面,课堂上有个别同学管不住自己,总想跟别人说话,小组长就起到监督、引领的作用;在做作业方面,如果小组内的个别同学出现学习上的困难,小组内的成员就可以都来帮助他,成绩是以小组的综合成绩来评比的,这样小组内的成员会把这些事情看成是自己的事,积极性较高。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配合小组长的要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篇课文时,课后练习要求背诵三四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写出了圆明园过去辉煌的历史画面,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读的时候要读出民族自豪感。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反复读,变着形式读,后来我提出背诵的要求,一些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孩子直叹气,我一看对这部分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我想:如果有好一点的方法来激发每个孩子的读书愿望就成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小组长分工,先合作背一段,能力稍强的多背一两句,对于暂时稍差的孩子背上一两句即可,小组会被之后全部加星星奖励,我一说出这一做法,全体同学高呼起来,结果小组合作背诵全部背过,这样背诵少一点的同学因为其他同学的带动也得到了奖励,以此获得了信心,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趁热打铁说:“看,某某同学在小组内背诵课文背得很快,那是因为他不想给小组拖后腿,所以读得努力,结果会背了,看来再加把劲这一段背下来也不成问题。”在我的积极鼓励下,果然通过了第三段的背诵,我心中一阵窃喜,以点带面,我在全班大力表扬这样的孩子,我一一检查,想不到的是就连平时任何作业都完不成的曹刚(化名)也居然背过了。

这一件事情对我的触动很大,也可以说是我在小组合作尝试过程中意想不到的收获。想不到小组合作学习会有这样强大的魔力,实际上,每个孩子心中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都有想成功的强烈愿望,这样老师为这一部分孩子搭建一个公平的舞台,老师先想办法调动孩子心灵深处那块极力想展示自己的才艺,也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也想收获来自同学和老师那信任的目光,我心中的快乐音符随之舞动。我找到了这种感觉,我做到了,为了孩子,为了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老师要义无返顾的去追寻自己的好方法,其实有时想想自己是作茧自缚,老是担心,思想上放不开,只有自己经常学会突围自己,那才能真正走出沼泽地,获得精神上的轻松。

我和我的同仁们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寻找最佳的教育管理模式,教育契机,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想让每一个孩子在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收获欢声笑语、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自信成功的人生观,我们每位老师希望在整个小学阶段,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班级管理小组合作 篇二

关键词:班级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随着课改的逐步深入,大多教师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改革当中,但如何真正让学生的行为、认知、情感参与到小组合作中来,使合作学习成为推动课堂改革的推手,这是大家都关注的问题。提高班级小组合作的方法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自主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本文就从小组构建,小组评价和奖励这两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一、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的微小教学活动,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活动成功的前提。合作学习小组一般由6名同学组成,在构建小组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6人小组有何好处呢?主要反映在这几方面:①各有所长,优劣互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比如有人语文好,有人英语好,有人数学好,哪个学科擅长的同学就是该学科小组内的小老师,多个老师更好带动大家一起全面学习。②潜移默化,互相带动。组内有勤奋学习的同学,其他爱玩的学生看到组内同学都在刻苦学习,就会慢慢改掉习惯,跟着学习,一带二,二带四,全组慢慢形成默契,一起学习,共同努力,走向成功。③管理方便,个性互补。6人组安排值日,责任到人,各有任务,不会有推诿懈怠,人多卫生没人搞的问题。两操中不需要点名查人,集合点评时,各组一列,缺不缺人一眼可得结果,使学生们没有放松偷懒的机会。纪律上组内互相监督鼓励不犯错误,每个小组好了,班级纪律一切都好起来了。学生们个性强烈,性格相投才可真心相待,6人中, 总有一个适合自己的朋友,这样组内, 班内不孤单,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组建好了6人小组要使合作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这两件事:①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教师的小助手和同学的领路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选择一名成绩好、责任心强、组织能力好、情商高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能很好地负责起全组的组织、协调工作,分工处理全组的学习、纪律和卫生等一切大小适宜。小组长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但一定是大家都认可的, 在小组合作间是最好的协调者。教师要善于发现组长们的潜质,并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指导。②起个响亮的小组名字。名字代表着目标和动力。比如某个小组 起名“转动的风车”,他们解释为他们6个就是一个风车,一个个永远转动、上进的风车,永不止步,向前转动。还有一组起名“翱翔的雄鹰”,喻示他们就是高高在上的雄鹰,他们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二、树立以组为荣,组优 我荣的观念

班级每次活动都以小组为主开展, 比如智力竞赛、成语接龙、汉字书写等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出场贡献自己的力量,奖励时小组每个人不论成就都有奖励。体育文艺活动强调全组的鼎力配合,一个人的强大不是真的强大,全组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是成功的关键。小组获胜,人皆有奖励,小组失败,人人无奖励。班级奖励,学校奖励始终围绕小组这个团队奖励,使小组成为每个同学温馨的家。

三、小组评价和奖励措施

小组评价是对小组合作过程中和学生合作表现的监控,是促进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课堂评价包括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部分,基础教育改革也大力提倡改变现有的评价模式。在实践过程中,笔者总结如下:每周的班会课,首先开展组内开会,每位组员对自己本周内各方面做出点评,然后在组长的引领下,组内做出中肯的评价, 小组评价结束后,教师对本周内所有小组做出点评,指出每个小组好的方面和待改进的地方。然后根据本周内白板上记录的课堂互助学习教师给予的加分奖励,纪律、卫生、宿舍方面班干部对不足的同学的扣分项目进行总结核算,对得分最好的一组,全班同学给予热烈的鼓掌,并将所得“智慧分”并入“智慧树”,待分值够10分后结出红红的“智慧果”。对先有“智慧果”的两组给予红红的大苹果,在同学的羡慕中享受智慧的果实。每周对得分最好的两组合影留念并放入名组墙上展览,刺激小组内加强学习,勤奋守纪,争做名组,使每组都达到“天天进步,人人成功”的班级目标。

3.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 篇三

小组合作促进班级管理的模式。给学生提供了符合现实社会以及竞争双主性的学习情况,在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时,要求息哦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生活,

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

【关键词】小组合作 班级管理

一、什么是“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班级内所成立的各个学习小组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为基本形式,在明确各小组的管理职责的前提下,开展在小组分工管理的基础上对班级实施合作管理活动,促成班内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完全面向全体学生,完全调动所有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所有学生都能去表现自我和发挥才干,通过班规的约束和在合作管理中相互学习和促进,真正地使学生自己能完善自我,并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促使班集体内达到了一种“人人参与管理,人人争当主人,人人为班争光”的良好境界。

实施过程

(1)成立班级学习合作小组,分配任务。

班主任就所掌握的摸底情况作出统筹安排,将全体学生分成8个合作学习小组。

A.合理搭配。五人一组,小组人员的搭配要注意男女搭配,性格互补,成绩互补;由不同能力、性格、成绩和相同情趣、特长、习惯的学生组合而成。合理的搭配是学习的良好基础,能省去以后的很多麻烦。

B. 科学分工。给每个小组成员安排一项职务,一个负责安全,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纪律,另一个负责卫生。一个大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所有方方面面。总体上说,8个小组所分配的综合实力相对均衡,而且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这样安排不仅使每位学生都参与了班级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人人展示才能并在管理中促成全体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弥补,促进各种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使每个管理小组可以在同一起跑线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相互提高,从而达到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C.人人反思。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选择其中的一职,并拟定出如何胜任这项工作的措施。

(2)依“法”治班,促良好班风形成。

班级学习合作小组成立后,班委就要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制定符合全体学生意愿的班级公约即“班规”,要求大家信守诺言,严格遵守,不得违反。各小组也要围绕“班规”并结合小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条约,约束本组成员守“法”。这样,整个班级的管理形成了一张“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各小组在管理中就有“法”可依,执“法”治班了,在处理问题上就会做到“公正、公平、合理、信服”,只有这样,班内的违纪现象才会明显减少,学生的素质才会逐步提高,良好的班风才能逐渐形成

(3)督查到位,评价及时,重实际效果。

除了制订必要的“班规”外,还应有一套完善的督查和综合评价机制。通过对所制定的督查和评价方法来促使各小组在合作管理中按章办事,极力地维护班集体的各种利益,有效地推动班集体的进步,促成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还能使各小组成员严格自励,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增强了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促进了他们个性心理的良好的发展。实行实时督查,一般可以采用小组督查和交叉督查等方法,要求尽量做到检查仔细、指导有方、处理合理、评价公正。对于学习合作小组,每周评一次,半学期一总结,一学期一评选,每次评出第一名2个小组,第二名四个学习小组,第三名两个学习小组。每周末根据评比结果可以不做作业、少做作业。在期末最优小组中可多评一个三好学生,可减免寒暑假作业。

在评价过程中既要以寻找“闪光点”的形式来肯定每位学生的管理实绩,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又要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客观地指出他們在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缺陷,让他们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失败。评价必须客观、公正、公平、合理,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4)汇报交流总结,促效率提高。

只有总结才有提高,只有交流才会有思维的碰撞,才会激起智慧的火花。

各小组在实施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对本小组、本人的管理工作情况作出实事求是的总结,客观地指出工作中的得失,以利于今后管理工作能有效地开展和提高。

这样老师能针对各自的薄弱环节严格规范管理,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努力提高管理实效。经验表明,各小组及组员通过经常性地总结汇报,对其管理工作普遍感到有很大的指导和借鉴作用,其工作效率都有明显提高。

二、实施合作的具体细则

评价的方法:用集星的方法,采取每周评价。具体细则

1、学习方面:

作业方面:家庭作业、课堂作业、作业及时订正过关、是否独立完成、课堂表现

具体操作,全对的学生得1颗星,书写漂亮工整的得1颗星,主动完成思考题得1颗星。小组成员都能独立完成作业,无抄作业、对答案的现象积1颗星。小组专心听讲、积极举手积1颗星,回答一个问题正确集1颗星;小组内能积极交流、合作集1颗星,早晨到校能在小组内认真读书,集1颗星。

2、安全方面

每天在校园内、教室里无疯打、追逐现象集1颗星,

3、纪律方面

(1)、早晨到校各小组成员能在组长的带领下认真自觉晨读集1颗星。中午自习或午休做到安静、自觉集1颗星

(2)、中午就餐能做到安静、文明、有序,集1颗星

4、清洁方面

每天能做到自己的清洁管辖区域干净整洁,桌位干净整齐集1颗星。

5、以上方面除了小组内的每个人分别集星,也可小组集体集星。组长管理到位,也每次集2颗星,反之,可扣除1-2颗星。

4.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心得体会 篇四

临高思源实验学校 陈惠

转眼间即将过去,今天我们在第二思源学校开展专家关于高效课堂之小组建设合作学习的专题报告,我听后收获良多。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拓展到“小组自主管理”班级管理的模式。新课程所倡导的“小组合作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我就这次学习及班级管理实践谈一下个人的体会。

(一)小组组成:每个学习小组,每组6人。小组人员的搭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性别,学生的性格互补来进行分组。同时还选出思想品德好,成绩优秀,表达能力强、性格开朗的同学当作组长。选出文笔较好,写字较快的为记录员,选出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为发言人。要求每小组有组名、组规、组训,小组成员要听从指挥,积极参与交流、讨论,参与小组内部、小组之间的竞赛活动。

(二)班级管理,体现“合作”。在班级管理中,我建立了班委会和小组长两套管理体系。我选择班长对八个小组长的管理,每周定期召开一次组长会,根据个人能力安排学习任务,组成疑难问题小组进行探究。同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根据小组成员学习、纪律、作业、卫生、礼仪等诸方面表现,量化考核评选一个优秀组,张榜公布各小组量化考核成绩和优胜小组名单,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特别对于一周来各方面表现较弱的小组要进行分析原因,了解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情况,更正不和谐因素。

(三)课堂学习,巧用“合作”。开展合作学习,要结合学生和教师的实际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不能滥用。例如简单的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学习,快速解决问题;而复杂的学习内容,则需要教师的精讲,所以合作内容的确定需要教师慎重考虑。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合作,特别注重优生帮扶贫困生,另外,有个别难题,如何开展讨论,辩论,一般来说,重点的问题,应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合作性学习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四)做好小组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取得良好后果

如何去评价小组,使学生体会学生公正、公平、公开,使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出现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小组合作,后进生的变化较明显:他们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也愿意跟别人交流,有的开始关心集体和同学,有的学习成绩提高很快,班级中出现了你追我赶、互帮互助的可喜局面。周记中常见这样感人的话语:“我们的组长很负责,管理严格,制订了组规,我们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小组。”学生家长也热情地肯定了此制度,有位母亲打来电话,称小组合作后,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效率都提高了。

5.班级管理小组合作 篇五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理念。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经途径,就是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管理主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执行者”。所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不能“一手包办”,也不能“放任自流”,而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以教师为主导,宏观调控的合作关系的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但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而通过“小组合作班级管理”这种模式,正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为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素质的人才,特制定此方案。

二、模式定位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是在教师主导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的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是指班主任在多方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同质组,小组成员一起从事学习、活动、班级管理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班级管理方略。

三、理论基础

1.教育理论基础——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2.心理基础——群体效应。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小组合作班级管理中不但小组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组与小组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

3.社会基础——社会竞争与合作。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而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

4.人本管理理念。社会的不断发展,要求人日益成为真正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本管理理念。班级人本管理是指班主任把学生是班级管理主体作为基本出发点及核心,由此围绕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及个性发展而展开一系列活动,班主任只有用这个理念来指引自己的工作,才能把绝大部分学生培养成为能力突出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

5.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

四、目标任务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主体的平等性,强化了群体合作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管理的热情,在自主管理中增强自我约束,充分挖掘了人的潜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习合作,学会竞争,学会制造,为学生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目标主要有:

.学会参与合作,提高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学会自我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

3.增强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中同组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组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4.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本管理。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教育,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正是为了体现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师生合作性,管理民主性。在班级小组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组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都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与同伴合作,获得共同提高。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了才干,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五、操作方法

(一)小组的组建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男女比例分配要适中

分配小组只是简单的按成绩分,没有结合班级内学生的性别比例进行合理搭配,这是非常不科学的,要想让小组的效益最大化,还必须注意小组内成员的性别搭配,也就是男女生比例要合理调配好。

3.学生性格搭配要互补。

在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性格的差异,尤其是开放性的课堂,必须把外向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各个小组织中,只有这样才能让外向的同学带动内向的同学,让各小组都能抢到展示的机会,从而得到更好的提升。

4.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要结合。

小组互助式教学,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在同一个小组内,应该让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各科都有带头人,应该结合学生的学科成绩,把各小组的同学根据学科优势和劣势进行合理的微调,这样更便于帮扶与交流。

5.座位的安排要合理。

兵练兵、兵教兵、兵强兵是学生合作学习最好的效果,作为班主任应该为同学们创设这样的机会,因此在座位的安排上应该有所规划,从而让学生会在同一小组内,优生可以相互探讨,后进生也可以非常容易的请教优生。一般来说,我们座位的排布是两两相对而坐,优秀生居中,中等生和待转化生分坐两侧。这样优生与优生可以随时交流,优等生与待转化生同学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

6.阶段性随机调整。

小组内成员固定好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评比,也许会因为当初小组初建时无法预设的情况,小组成员之间的配合、小组之间的实力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就应该及时的进行调整。该协调的协调,如果协调还不行,就应该考虑对小组进行重新编排。

7.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班级人数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班以5-6个小组为宜,每组6—7人。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乐生、善学生、勤学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1)自由结伴式组合。

“自由结伴式”是学生自愿的、主动的进行组合。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居。以这种方式让学生组合在一起,学生们会觉得因志趣相投、习性相近或是学习情况大体一致,可以使学生的关系容易相处,也有利于教育者在学生处于较为自然的状态下观察、研究学生各方面的内在素质,如学生的自控能力。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容易形成非正式团体,这就需要班主任的正确引导。

(2)点兵点将式组合

“点兵点将式”就是事先制定“游戏规则”,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形式,民主选举产生组长(也可教师指定),再由选定的组长按照事先约定的先后顺序通过“点兵点将”的方式进行组合。

(3)互补促进式组合

采用“互补促进式”组合,即把在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情况、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等方面素质所处层次不同的学生排在一起方式,它有利于班级总体素质的较快提高。它有几种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让调皮的、自制力差的学生与稳重的、自制力强的学生在一起;让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在一起;让思想品德修养悬殊的学生在一起;让学习差异较大的学生在一起;让胆小的、讷言的、性格内向的学生与胆大的、善言的、性格外向的学生在一起。当然,每一种分层方法是根据班级在一定阶段内需要整体优化的某个方面来进行的。上述组合有针对班级的纪律、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需要加强而言的;有着眼提高全班学生的道德素养;也有着力于整体提升学生文化成绩的。不管哪种组合,都是小组成员之间的一种互补。

(二)小组的构建

1.正副组长:负责学习小组的管理。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对组员的学习、行为、思想等进行监督、督促和指导。包括随时与班主任及各任课教师联系,在同学和老师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起到上传下达,下达上报的作用。在正副组长带领下,阶段性的对组规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修改。

2.学科组长:负责各学科独学管理,分配学习任务、做好小老师工作;负责导学案、作业的收交、检查、记录,并及时将作业完成情况汇报给各科课代表;负责记录《学习小组考核“课”记录表》学习部分情况。还应组织好小组讨论,并帮助有展示、点评任务的同学高效完成任务。

3.纪律监督员:负责本小组的课堂纪律维护,对于上课出现的说话、嬉笑、打闹、递纸条等现象及时制止。负责本小组《学习小组考核“日”记录表》生活部分的记录和考核量化工作。

4.分工负责:组内成员是一个整体,小组是一个团队,强调集体行动,不搞个人主义,组内对于各种任务要有明确分工,并且要明确落实到人。以上设置,班主任、任课教师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用、整合、增减。

(三)小组的建设

班级管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是在“人 人”系统中通过班主任和学生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起点是人,归宿也是人”。传统的班级管理只重管理思想的灌输,学生少有角色体验。小组合作方式的管理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从而达到自我教育,塑造自我的良好形象,最终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陶冶情操,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小组文化的形式。

(1)有形文化:记录表册、组牌、组训、小组园地、粉笔等等;

(2)无形文化:指通过长时间培养、认识的提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如:小组目标、组规、小组集体荣誉感、组内风气、组内人际关系、组长威信等。

(3)两种文化的区别和联系:有形文化是表象,可临时建设,可强制强定;无形文化本质,需长期过程的积累才能形成,可以感化人感染人。有形文化是无形文化的反应,并且促进无形文化的完善,无形文化通过有形文化才能表现出来。

2.小组文化的内容

(1)制度文化。包括:组规、小组公约、一日常规细则等

(2)精神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组歌、口号、誓词、格言、偶像等

(3)目标文化。包括:个人目标——如《我的人生规划》;团队目标——如小组Pk;即时目标——如《我们的约定》等

(4)自主文化。包括:由班委会、各小组组长、各宿舍舍长共同制定班级自主公约;班级内已经形成了自主、自觉、自愿的氛围,凝聚力、荣誉感、执行力达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等。

(5)学习文化。合作、自主、探究等学习方式。

(6)成长文化。责任、理想、拼搏、感恩等成长要素。

3.文化建设的步骤

(1)科学构建小组。一是民主选出组长。这里强调组长的产生一定是依靠民主的形式,只有民主选出的组长,学生才会服从管理。二是组建管理机构。在班主任指导下组建管理机构(组长、纪律监督员、学科组长等)。给每个组员进行分工,让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2)创设组标口号。由组长带领组员定组名、组号、组徽、组训、组歌、誓词等,在制定时,应围绕学校的主流文化或者理念来引领学生起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如“阿甘班”——以班级文化“善良、勇敢、快乐、重情、重义”而定组名为“甘之善”、“甘之勇”、“甘之情”、“甘之乐”、“甘之义”。又如“五行班”以班级目标“身体行、思想行、精神行、态度行、学习行”而取名“闪闪金”、“欣欣木”、“上善水”、“星星火”、“厚厚土”,用天下万物五行相克、五行相生之谐以期“克”缺点、“生”优点。

(3)科学制定组规。由组长带领组员,依据老师指导,制定详细的组规。

(4)开展团队活动。由班主任指导,班级策划,由组长共同组织形式多样的小组活动。如开组会、座谈、游戏等,和谐组员之间的关系,增强小组凝聚力,促进组内同学的相互了解和团结协作,形成团结向上、勤于钻研、积极进取的组风。

(5)展示合作成果。建设小组“学习园地”凝聚小组集体智慧,彰显小组魅力风采,让小组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6)动态管理小组。公平、公正、公开进行捆绑评价,有章可循实施考核奖惩,提高小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团结小组组员一起为实现小组目标而努力!

(四)小组的管理

1.管理原则:

(1)一贯性原则:班级小组管理的机制一旦建构好,就应该严格遵照,实行一贯做法,让学生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制度产生信赖,养成良好习惯,确保班级小组管理的良性发展。

(2)公平性原则:凡事公平公正才让人信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也贵在公平,首先分小组时,各组学生能力应该均匀;其次,每一次评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则: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最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学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这就要求班主任能适时放手,激发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创新。

(4)合作性原则:“全体参与,团结合作”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重要特征。因此,任何评价,都应立足在“是否全体参与,是否合作完成”这个基础之上。

(5)激励性原则: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因而我们实施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应坚持激励性原则,做到任何评比与竞赛,都能以激励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讨论要求:

(1)小组讨论的规则是:在独立思考后,仍有疑惑需要解决,先是一帮一,两人间的讨论,如还有困难,再扩展为3人或4人间的讨论。如遇到较难的问题才采用6人的讨论。

(2)小组讨论的形式有:

A.自由发言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自由发言,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各抒己见。

B.轮流发言式:这一方式就是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挨个发言,一人不漏。

c.互帮讨论式:当部分学生在难题面前尽最大努力也不能解决问题的疑惑,而教师又无法加以个别指导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讨论方式。

3.发言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才能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小组的各个成员可以是对该问题的不同角度发表意见,但不能出现两个完全对立的结论。

4.八项规范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质疑问难;团结互助、共同发展。

5.八种技能

学会倾听、学会记录、学会互学、学会展示、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五)小组的评价(详见《XX初中合作学习小组多元捆绑评价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表现)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育教学策略体系。小组多元捆绑式评价的特点在于“多元”和“捆绑”,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应当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

.评价的原则

(1)及时性。最好是当堂的评比当堂公布,即“一课一评”,当天的评比一定要当天公布,即“一日一评”。不能让这些评比结果过夜,更不能让组员等待一周排名出来之后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观性。一般情况加扣分的标准有统一规定。对个别重大贡献可以事先通过组规约定额外加分,如发表了、获得了大奖、参加了大型活动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组长进行值日,组长和所有的组员要加强督查,确保加扣分都按要求进行,确保没有徇私舞弊的情况。如遇加扣分纠纷,一般由组长判决。

(4)激励性。评比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这是起到激励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评比有兑现,这对班级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视、只有这个评比有约束力,才能引起组员的重视,才能有激励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组长善于利用评比激励个别落后的组员,如对平时不参与的组员有时候双倍加分,予以激励。

(5)团体性。对小组的评价一律采用捆绑式评价,培训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2.评价的内容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内容包括“学习”和“生活”两大部分,涵盖学生行为习惯、纪律、锻炼、卫生、学习等多个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为习惯方面。各班依据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各类规章制度,制定个性化评价细则《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细则》(《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依据此细则实施量化考核。

(2)学习部分。

主要指学业成绩和学习表现方面。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独学、课堂展示、反馈、成绩等。

3.评价的方式

对合作学习小组实施多元捆绑评价,这里的“捆绑”是指评价的方式是团队性的、捆绑式的,是以小组的总体成绩(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的。应坚持课课评、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期中期末总结表彰的原则,还应兼顾集体和个人的表现。

各班(班主任、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效益与公平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捆绑评价的关键。具体操作中各班应该根据学校《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实施方案(草案)》、《美丽班级、美丽团队、美丽学生评比方案》,结合班级实际,制定一系列《评分细则》和《评选办法》,有效实施合作学习小组捆绑评价。例如:《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优胜、勤学小组产生办法》、《各项先进产生办法》、《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等。

(1)教师层面——“一课一评”

任课教师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小组自主合作学习情况,对学生课堂纪律和课堂表现及时量化考核,并即时登记《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做到一课一评。

(2)小组层面——“一日一评”

(1)学科组长根据任课教师在每日《导学案课堂量化考核评分表》中的量化考核分数,详细记录本学科《学习小组考核“课”评表》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2)纪律监督员根据《合作学习小组捆绑(学习与生活)评价细则》(《班班级管理考核条例》即《班规》),详细记录《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生活部分情况,并汇总。做到一日一评。

(3)班级层面——“一周一评”

A小组长根据《学习小组考核“日”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做到一周一评。

B对照班级《周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周“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

c设定各种荣誉称号(管理之星、独学之星、勤学之星、点评之星、展示之星、参与之星等),全班每周评选一次,月总结评比一次,设立专栏,贴照片进行公示。

(4)年级层面——“一月一评”

(5)学校层面——“一季一评”

A班级管理员根据《学习小组考核“周”评表》情况,精确统计《学习小组考核“月”评表》.做到一月一评。

B对照班级《优胜小组、勤学小组产生办法》评选出月“优秀小组”和“勤学小组”。做到一月一评,并上报学校

c期中期末对照班级《美丽团队产生办法》、《美丽学生产生办法》,评选出季度“美丽团队”。做到“一季一评”。

D期中期末学校依据《美丽团队产生办法》、分别从“安全责任”、“行政巡查”、“环境卫生”、“文明仪表”、“跑操锻炼”、“奖惩处罚”、“阶段检测”何文明寝室等八个方面对全校各班进行综合评比,评选出4-5个“美丽班级。

(六)小组的激励

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下,要保持各小组比学赶超、不断进取的竞争意识,合理的奖励机制是重要而又必要的。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激励机制主要是突出小组合作。在小组管理中,对小组集体的激励是一种很强的刺激,这种奖励既是对小组合作效果的肯定,同时又是推进小组合作继续深入进行的动力源。

.奖惩原则

(1)奖惩要以激励和鞭策全体学生共同进步为目的。

(2)奖惩要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需要,能否从中获益。

(3)奖惩要实事求是。进行奖励前,深入调查被奖惩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尊重有关的规章制度,又要依据学生行为的动机和效果,慎重确定奖惩方式,不能掺入个人的喜怒好恶。

(4)奖惩面前人人平等。奖励不可遗忘“差生”,惩罚不能忽略“优生”,“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奖励应该是一种鞭策性的奖励,惩罚应该是带有奖励式的惩罚,二者都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5)奖惩要辅以宣传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应该奖励,什么受到惩罚,应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奖惩,奖惩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帮助和作用,从而做到奖不骄,惩不馁;在奖励面前学会低头反思,在惩罚面前勇于抬头前看。

2.奖励形式

(1)各班建立“进阶式评价奖励机制”,借助网络游戏的“晋级”规则,创造性的用于学生发展性评价。比如:星星、月亮、太阳;银卡、金卡、钻卡等。

(2)每月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优胜小组”、“勤学小组”和“个人先进”给予表彰奖励。

(3)期中期末学校对各班评选出的“美丽团队”和“美丽学生”给予表彰奖励,组织评选产生的“美丽团队”全体成员外出活动。

(4)期中期末学校对“美丽班级”、“美丽寝室”并给予表彰奖励,发给一定奖金。(“美丽班级”奖金暂定50-100元)

(5)对其中期末检测优生学生进行奖励。(一等奖:10元/人,二等奖:8元/人,三等奖:5元/人,进步奖5元/人,XX片前三名奖励100元/人,XX片前十名奖励50元/人)

XX市XX初级中学

6.班级管理小组合作 篇六

关键词: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互助竞争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是实施学校教育,完成教书育人任务的平台,也是我们塑造学生性格,培养学生能力的基地,因此值得所有教师用心思考。将小组合作方式应用于班级管理当中,就是对班级管理工作的一种尝试。

一、运用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培养能够自我管理,具有自我教育,自我调节能力,具有合作精神的孩子。为此目的,我们不妨引进学科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自我管理积极性,使班级实现自主管理,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充分的锻炼。

二、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组——分组一定要采用自愿原则,在此基础上加诸教师的具体要求才能保证分组的成功初中的少年人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有点小小的逆反,对父母和老师的建议不太愿意全盘接受,对强制的管理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种情况更应该放到小组中,让学生影响学生,学生教育学生,可能语言是稚嫩的,方式也不为成年人所赞同,教育也未必彻底,但关键是学生的主观意愿上愿意接受,他们在不断磨合探索中,慢慢接近正确的行为规范,虽然过程稍慢,但效果相当明显。所以,小组的分组一定要自愿,这是因为只有学生志同道合,平日关系融洽,才有利于在小组合作中互相督促,互相帮助,互相激发,更真挚的接受同伴的建议意见,实现组内的自我管理和教育,真正实现同声相应,同气相承。但就班级整体看,班主任要想实现班级发展抓住两头,关注全体,促进学生间互相带动的目标,还需在分组时有相应的规定。首先,根据学生平日表现、工作能力和学习成绩,由学生选举选出6名组长,为本组一层。并根据以上三点由学生自己将全班化为1——4层,学生自愿组合,规定每组6——7人,要求必须男女搭配,必须有二三四层学生。

2.分工——组内各有职责,明确分工,使人人参与管理,人人在管理中提高小组管理并非组长一人的事,只有人人参与管理,才会有责任感,荣誉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我们可以在小组中除组长外设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行为规范监督员、安全委员等职位,让每个同学自愿选择,组长协调。使每位学生有自己负责的事情,在被管理的同时也要管理别人,无形中增加了责任感,锻炼了能力。

3.竞争与互助——小组管理应实现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没有互助就没有进步,没有竞争就没有动力。因此,小组内可根据能力和成绩,结合各自优势科目,指导学生配成师徒关系,使他们在课堂讨论环节,课后练习环节,甚至回家后都能互相督促,使学困生有疑问时有人讲解,使学优生在讲解中强化基础,获得提升。小组间则要形成竞争,各组一层与一层比,二层与二层比,以此类推,不仅比学习,也比纪律卫生,活动工作。使每名学生有赶超对象,有进步目标。

4.讲评——适时讲评,及时激励,使组间竞争获得长久动力小组间的竞争一定会有先后顺序,这时就应及时对优胜组给予奖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有动力,更有凝聚力。初期阶段我们不妨一天一总结,一段时间后可以一周一总结,对优胜组可以采用每周明星组,照片上墙,每学期明星组,家长会奖励展示等激励,还应在日常多见小环节给予优先选择权,比如优先答题权等,时时处处表扬先进,激励后边小组迎头赶上。

三、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的注意事项

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方式虽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忽视。教师除了在分组环节,讲评环节的主导作用,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参与和指导。比如,当组间竞争分数悬殊时,或个别组组内因管理、相处方式等产生矛盾时,教师就要充分要发挥指导作用,多关注,多思考,个别谈话,背后支招,要帮助组长解决难题,扶持学生迅速成长。

四、小组合作式管理方式的益处

7.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篇七

一、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一) 构建合理小组,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前提

我校坚持“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 合理分组, 优化组合。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学习层次、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综合表现将全班学生分成三个不同层次, 并分编代号, 如1号为学优生, 2、3号中等生, 4号为学困生。让学生按4—6人一组, 每组中必有1、2、3、4号学生来自由组合, 组成合作小组。从而达到每个小组由不同个性、不同能力、不同学业的成员组成。这样对学生进行分组既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奠定了基础。

(二) 完善评价机制,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保证

我们坚持合作小组的管理以量化方式为主, 根据《年级合作小组建设实施方案》《年级合作小组评价实施方案》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制度, 在学生民主讨论的基础上, 班主任把班级学生的学业成绩 (作业情况、课堂测试和检查、阶段性检测、期终考试、各种竞赛成绩等) 、行为表现、卫生、纪律、社会实践等内容, 具体地量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评分细则。评价时, 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把小组总体表现作为评价的依据, 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 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 这种评价不断增强小组的凝聚力, 激发学生积极进取的竞争力, 进一步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的合作与发展。

(三) 引入激励机制, 是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动力

为了增强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的实效, 各班及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来增强小组的凝聚力、竞争力。具体做法:班级以组为单位, 坚持日评比周总结, 每周评比出本周“班级之星”, 并把优秀小组照片张榜公布并给予表扬;在每月月考后, 年级召开总结会, 对各班优秀合作小组进行表彰外, 还对个人单项优秀奖进行奖励表彰, 使得学生在班级生活中始终处于一种竞争成功和激励的环境中。

二、小组合作模式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小组合作模式运用于班集体管理之中, 有其独特的作用, 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体现教育的公平原则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 民众呼唤教育公平。笔者在思考全社会教育公平的基础上, 也在深思班级管理中是否体现了教育公平的原则。因为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 我们更多地关注部分学生, 教育的公平将肯定有所偏移。当我们将管理和活动的权利给予每个小组组成的团体时, 受锻炼的不仅是我们关注的一部分学生。因此,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引导我们关注班级的每一个个体, 有利于引导我们使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在活动和管理中受到应有的锻炼。

(二)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 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 在小组内部, 每个人都要对小组负责, 都要力求维护小组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首先严格要求自己, 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这样的合作和协作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等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三)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组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 自己管理自己。班级小组管理, 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 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 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 自我勉励, 自主思考, 从自律、自理开始走向自强。

(四)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班级集体荣誉感

合作小组的建立促进了小组内和小组间的竞争, 竞争内容的多样化, 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中, 人人都想努力地改变自我, 尽量展示自我, 努力为小组争光;在竞争中, 同组学生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组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其他工作。在竞争与合作的压力下, 学生会产生浓厚的自豪感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 强调在合作中竞争, 在竞争中合作。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都能为实现小组及班级的目标, 尽心尽力, 同心同德, 通力合作, 发挥特长, 形成合力。在这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中, 使每一个个体都能学会合作, 学会管理, 学会学习, 学会竞争, 得到全面发展。

(六)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有利于班主任管理负担减轻

实施小组合作的管理思路最重要的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自主而积极地对班级进行有效的管理, 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促成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正由于加强了对学生的合作、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 也就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管理负担。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符合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 真正使班级管理纳入素质化的轨道, 是值得尝试的班级管理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7) .

8.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实践与研究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10089

一、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提出的背景

传统管理班级模式过多强调班主任的“管”,而忽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班主任样样管,工作量大,长期处于“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疲惫状态。班级管理工作繁重琐碎,也使一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在协调班级管理与教学工作中发生困惑,有的时候教学工作成了“副业”,教学质量降低。班主任普遍感觉工作成效低,成功感低,极易出现职业倦怠心理,迫切需要寻求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主任从繁重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参与学生活动、疏导学生心理,增进师生感情。

当今的教育家魏书生曾说过“指令性和专断的师生关系将难以维持”,他管理学生的方法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自主管理为主。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渴望从家长和教师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形势下,班主任要更新观念,重视学生自主管理意识的培养,提倡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让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通过自我教育去发展个性,主动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二、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的实施

高中班级自主管理—小组合作模式是指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遵循“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组内差异情况,对全班学生进行“均衡搭配”(男女比例、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构建“异质型合作小组”,形成“班主任—小组长—组员”管理模式。开展班级自主管理实践,鼓励组员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良好氛围,共同进步,鼓励人人成功。本课题研究旨在探索小组合作自主管理班级对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促进作用,它是将理论研究和行动研究相结合的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各要求如下。

1.小组合作管理班级的保证

班级是个大家庭,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人,爱护家,守护家,为家拥有自豪感。13个合作小组,13个小家,每个组员和谐共处,为小家的荣誉团结奋进。

2.小组合作基本要求

班级事务管理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3.“班主任—小组长—组员”管理思路

班主任加强对小组长的直接领导和培训,实行班主任直接管理制度下的小组长管理模式,缩短任务执行途径,提高任务执行效率。小组长有绝对的管理权力,主要负责组织策划活动,监督卫生、纪律及学习开展工作情况;对组员的操行进行记录并根据班级奖惩制度进行操行分统计;对有懒散行为及违纪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4.小组成员组成方案

班主任初期全权把握组员分配工作,中期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学生可以自行组合。必须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男女生人数、内外宿生人数、学习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人数、纪律优良差三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均衡原则,每个小组约6-7名学生。每个小组设小组长一名,学习纪律等方面优异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固定小组成员座位,前后邻座的几个学生形成一个矩形方阵,成为一个小组。

5.小组工作开展原则

卫生事务—小组包干轮流负责制。

活动策划—小组竞争上岗,学生自行设计。

组员表现—小组长评价。

评优原则—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

6.小组竞争内容

作业检查、早进班、卫生、纪律、活动、评优等方面。

7.小组奖惩制度及评优方案

制定班级奖惩制度,确定学习、纪律、卫生、活动、早到班级等几方面的操行分标准,并提高大型活动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班级文化建设、黑板报等的分值,每周统计一次,期中期末总分各评一次,评出先进个人、先进小组,采用加星制,张榜公布。

三、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的实施效果

为深入了解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实践情况及效果,笔者参与课题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小组成员组成问题及工作开展情况、小组合作对个人的促进作用、小组竞争内容、小组奖惩制度及评优制度、经验总结与理论提高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前后两次调查研究对比,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优点及不足分别如下。

1.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管理积极性高

第一次调查中,79%的学生对小组合作管理形式非常感兴趣;63%的学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66%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管理;67%的学生肯定分小组后班级活动开展情况良好。第二次调查中,88%的学生表示对继续实行小组合作热情程度增加;77%的学生愿意继续参加小组合作学习。

试验班级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遇到的都是传统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级管理模式,學生主体地位被忽略,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对学生而言是新生事物,学生愿意尝试和挑战。学生的热情和主动参与,保障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步步推进,效果良好。

2.学生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

第一次调查中,79%的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学习积极性高涨;73%的学生能够在纪律方面互相监督;69%的学生主动参与班级卫生活动;77%的学生得到组员的帮助;82%的学生认为同学间的关系变得更为紧密;27%的学生认为实行小组合作管理后,对班级的热爱程度增加。第二次调查中,69%的学生学习方法得到改进、进步快;81%的学生纪律性有所加强;84%的学生卫生状况有些改善;56%的学生对班级的热爱程度增加;76%的学生对班级小组合作管理工作积极性较高;81%的学生认为本班小组管理成效显著。

小组合作管理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表现较差的学生在组员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下,不再拖后腿。而且在不同的任务中,每个人的角色可以轮换,小组成员互相合作管理、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个性得到发挥。随着管理工作的深入,参与程度的提高,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发挥,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3.小组成员人数合理,利用小组长监督管理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一名教师对几十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上难免会出现漏洞,或者有检查不到的地方,班主任监管力度低,效能低,易出现倦怠心理。实施“小组合作制度”后,班级分成13个小组,小组长就是责任人,班主任工作细化到责任人,能够随时监管学生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及时整改。实践证明,小组人数为6-7人,人数合理,便于班级开展活动。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小组长精力有限,管理范围大,不利于班级发展,效果欠佳。

4.评优制度促进学生行为表现效果良好

第一次调查中,67%的学生肯定小组管理奖惩制度促进行为表现。第二次调查中,64%的学生认为修改后的奖惩制度效果良好,评优制度促进学生行为表现效果良好。

5.“异质型小组合作”成员组成需要适当调整

第一次调查中,70%的学生表示愿意和学习成绩相当的同学分在同一小组;40%的学生表示在组中愿意和学习成绩差不多的同学结对。教师将全班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虽然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但是存在部分“弱势学生”。这些学生因为自身能力欠缺,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造成小组扣操行分,使小组处于落后位置,被小组组员孤立。因此弱势学生更愿意与自身相近的同学组成团队。

6.没有长效评优机制

第一次调查中,79%的学生认为评选优秀小组和组员的制度完成情况不够良好,树立榜样作用效果欠佳。

7.小组长责任心不够强

第一次调查中,只有12%的学生认为所在小组的小组长责任心非常强。第二次调查中,68%的学生认为小组长发挥的作用一般,更多的是组员给予的帮助。 选择的小组长在学习纪律方面表现優异,多数组长成绩名列前茅,侧重点放在学习上,但对后进生关注度不够强。

四、小组合作管理班级模式的改进策略

1.改进小组成员组合分配方式

由原来的班主任分配组员,变成小组由学生自愿组成,每组6-7人。在确定人员名单前,班主任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协调,给予“弱势学生”帮助,例如,帮助个别因为某种原因自己未能落实到组的学生加入合适的小组。

2.改进评价机制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取得理想效果的关键,是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上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必须改变过去单纯鼓励个人竞争的做法和相应的评价方式,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3.建立小组合作长效机制

小组合作自主管理模式实行时间较短,确实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文字资料,把理论应用到长期的班级管理中,推广到其他班级。

4.加大学习方面的关注

通过实施小组合作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学生纪律意识提高,班风有所转变,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班风稳定的情况下,紧抓学风建设,突出学习方面的评价力度,例如加大早进班、作业检查等分值,增加测试优秀、段期考优秀加分栏目。

5.加大对“弱势学生”的关爱

“弱势学生”因自身能力和性格问题,不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不良行为习惯导致小组被扣掉操行分,给小组蒙羞,被组员孤立。班主任要加大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改进缺点,得到其他组员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王佳.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2014(6).

[2]张宜萍. 浅谈班级小组合作管理模式的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2013(32).

[3]赵小涛,郑秀娟.“二化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究与实践[J].基础教育研究,2014(6).

上一篇:三年级英语下册冀教版教学工作总结下一篇:天晴之后再出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