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2024-07-31

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精选8篇)

1.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篇一

小班优秀语言教案《麻雀等太阳》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感受太阳带给万物的美好生活,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麻雀们等待日出的心情,大胆地进行故事表演,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优秀语言《麻雀等太阳》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麻雀们等待日出的心情。

2、感受太阳带给万物的美好生活。

3、大胆地进行故事表演。

4、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等太阳》。

2、麻雀妈妈、小麻雀的胸饰(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谈话引入。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艳阳高照的美景。

2、图片里是什么天气?你们喜欢有太阳的大晴天吗?当有太阳的时候你会干些什么呢?

3、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好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听麻雀们在太阳出来的时候去干什么了吧。

二、分段欣赏故事《等太阳》,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播放课件(第一段),请幼儿安静欣赏,提问:

①早晨,麻雀妈妈和孩子在窝里等什么?为什么要等太阳呢?

②一整天,麻雀妈妈在干什么?

③黑夜降临后,小麻雀们怎么了?

2、教师播放课件(第二段),请幼儿欣赏第二段,提问:

①黎明时分,小麻雀们和妈妈坐在窝里等什么?

②太阳从哪里升起来,是什么样子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体会麻雀们等待日出时的情感变化。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完整欣赏故事。

2、黎明时分,麻雀妈妈和孩子在窝里等太阳的时候,心情怎么样?太阳出来了又是什么心情呢?(请幼儿用不同的表情表现)

四、讨论:太阳带来了什么?

1、请幼儿说说故事中太阳带来了什么?(给小麻雀带来食物)

2、讨论:太阳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教师播放课件【太阳带来什么】,请幼儿欣赏。

五、尝试分角色表演故事。

1、教师播放【故事欣赏】,请幼儿跟着课件尝试有感情地复述故事,重点学念故事中的对白。

2、请个别幼儿分别佩戴胸饰(课件“打印材料”)扮演麻雀妈妈和小麻雀们,教师可以念故事旁白,和幼儿一起参与表演。其他幼儿坐在位子上当观众。

【活动延伸】

1、在语言区提供课件(打印材料),请幼儿继续进行故事表演《等太阳》。

2、画一画:我眼中的太阳。

在美工区,请幼儿画一画自己喜爱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大胆发挥,画出与别人不同的太阳。

本文扩展阅读:麻雀是雀科麻雀属27种小型鸟类的统称。它们的大小、体色甚相近。一般上体呈棕、黑色的斑杂状,因而俗称麻雀。

2.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篇二

一趣味数学在小班数学教育中的运用

根据小班幼儿年龄和生理心理特点, 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 我着手进行数学知识与游戏运动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应该组织小朋友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活动, 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如我在《树叶分类》一课中, 就设计了一个游戏, 让小朋友特别感兴趣。我牢牢地把握住了小班小朋友的心理特点, 在教树叶分类时, 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当“找呀找呀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来握握手, 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 我说:“卡片上的树叶中, 每一片树叶都能找到跟它一样的树叶的作为它的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 当歌声停止的时候, 很多一样树叶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地站在一起, 很多小朋友都抢着加入游戏中, 欢快的音乐声一次又一次地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 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 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 他们在游戏中既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又活跃了气氛, 调动了小朋友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由这个教学实例可以看出, 把小朋友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属于趣味教学, 趣味数学是一个增强幼儿数学兴趣的学科。数学历来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 是自然科学的有力工具。小班趣味数学教育注重幼儿兴趣的培养, 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供新颖、实用的操作材料, 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 将数学知识巧妙地渗透于游戏、运动、日常生活以及教育教学活动中, 使幼儿从具体材料和各项活动中抽象出来, 由外部的感知活动内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 并用语言促进思维, 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获得真实的认识和体验。在这个探索了解事物本质的过程中, 幼儿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水平得到了提升, 也体会到了探索的乐趣, 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

二趣味数学在幼儿活动中的体现

在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 任何物体、任何现象都与数学有着密切关系, 教师要引导幼儿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 在生活中成长。游戏深受幼儿喜爱, 融入数学知识的游戏或者说将数学活动设计成游戏则更受幼儿的欢迎。在数学活动中, 我总是采用游戏的形式, 千方百计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这样, 枯燥的数学知识就会变得有趣, 简单重复的练习也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 小朋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效果也会更好。

1. 创设活动情境设计数学游戏

日常生活活动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占了很大的比重, 家长也希望老师更多地关注幼儿的生活护理而不是学习, 所以, 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据此, 我设计了一些游戏, 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如为了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特征的理解, 我通过创设让孩子们喂图形宝宝吃图形饼干, 用图形钱到图形商店购买图形食品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帮助幼儿进一步区分三种图形的特征, 同时, 感知不同的图形集合。除了整个活动贯穿一种游戏情境形式外, 在活动的部分环节也可运用游戏的形式。在这个活动中巩固了幼儿对图形的认识, 培养了幼儿动脑筋的习惯。

2. 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 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 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不会喜欢, 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 由于年龄原因, 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 顺应这一年龄特点, 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体育游戏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运动中学数学, 收效也很明显;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 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 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 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 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数学科的教学计划, 能不能创编一些包含数学练习的室外体育游戏呢?因为那样既可以满足幼儿户外活动的需要, 同时也能进行数学练习。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 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 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 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 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小朋友都专心致志投入到游戏活动中, 注意力高度集中, 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3.谈小班幼儿数学 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三

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以后能否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以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创设适宜的环境,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游戏环节,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享受探索的乐趣……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关键词

小班数学 兴趣培养探作材料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征。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往往受直观形象思维的限制,再加上有些教学手段过于陈旧,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感到枯燥和乏味,许多幼儿对数学活动表现出冷淡、缺少兴趣。我认为小班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今后能否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它还影响着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因此,小班的数学教学同样应该受到重视,特别是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教具以及环境方面。在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诱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环境对人们能产生暗示,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就更为突出。幼儿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丰富的环境刺激幼儿的感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活动相适应的教育环境,来诱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一次复习几何图形的数学教育活动,我是这样开始的:“小朋友,老师发现了个漂亮的游乐园,里面有好多的游戏,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小朋友的兴致来了,都好奇地望着我,似乎在说:“有些什么呢?快快带我们去吧!”一时间,教室里的气氛安静且带点神秘。我慢慢掀开预先精心设计制作的图片,一幅色彩鲜艳童话般的画面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我说:“游乐园到了,这里的碰碰车、旋转木马、飞机、滑梯、秋千、过山车多好玩呀!他们都是用不同的图形组成的,小朋友快找一找,都有些什么图形呀?”小朋友的兴趣很高,都认真地观察讨论起来:秋千是圆形的、滑梯是长方形的、碰碰车是三角形的——帮助幼儿复习已学过的几何图形的目的很快地实现了。

二、利用游戏环节,体验学习数学的趣味性

小班幼儿好动、喜欢游戏,且游戏又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把数学知识的学习渗透在游戏之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整个学习过程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学会关注孩子的发展需要,就像新《纲要》中说到的“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例如做体育游戏“大花猫与小老鼠”时我发现许多扮“老鼠”的幼儿故意不逃,愿意被猫捉住,因为被捉住“老鼠”可以和“猫”互换角色,小朋友都不愿意做“老鼠”。我灵机一动,把游戏改了一下,“猫” 将抓到的“老鼠”关到箱子里,这样一来,“老鼠们”谁也不愿意被抓住,逃起来可快了。游戏结束后,我正要放出箱子中的“老鼠”,突然,一个念头在我脑中闪过:何不借此机会帮助幼儿复习数数,数一数,一共捉了几只“老鼠”?于是,我说:“小老鼠们,猫的本领真大,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猫共捉到几只老鼠好不好?”幼儿兴致很高,都伸出手指,一一对应着数数,一数正好是五只,全班幼儿都数出了总数。一次体育游戏,孩子们先是抓老鼠,再数老鼠,玩得可开心了。

游戏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将一些数学内容巧妙地、合理地融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之中,从而让幼儿主动学习数学知识。

三、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享受探索的乐趣

皮亚杰认为幼儿是在操作中认知的,提供给幼儿暗含教育价值的操作材料,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取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辨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最难的。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设计《铺路》活动时,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

首先,坑坑洼洼的小路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到羊村参加舞会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泡沫垫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择圆形与半圆形之间的转换,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在幼儿用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纸片进行探索尝试拼出一个圆形后,再让幼儿到实践中去铺路,它不仅使幼儿再次明确了圆形与半圆形的转换关系,而且使他们在完成铺路任务后获得成功感,提高自信心,这比单纯的练习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解决有趣的数学问题

《纲要》明确指出:“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学习简单的数学学习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等”。

起初我班幼儿按物点数时,多数幼儿不能把嘴里数的和手指点的物一致起来,原因在于大多数父母在教孩子数数时,没有和实物配合起来,或者说配合不紧。这样就影响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知识,我利用区角游戏中的材料作为素材,区角中除了有饮料瓶、包装盒,还有许多点心、水果、碗勺等。小朋友对此很敢兴趣,在玩游戏的同时,我也随机引导幼儿学着数数,让幼儿手里边随便拿一样东西,点一个数一个,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时,我就用手在被数的物体周围重重地点一下,帮助幼儿理解数到最后的一个数是几就是这些东西的总数。

由于幼儿对这些实物很感兴趣,因此学习的劲头很足,很快掌握了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按指定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了。正是因为活动内容是幼儿平时所观察接触到的直接生活经验,故幼儿在跟教师数数时态度非常积极,接受很快,效果很好。另外,小班幼儿在区别多、少、一样多时常常受物体大小、疏密的影响。在教学时,必须让幼儿学会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如重叠法,我在午餐前,让幼儿分发碗和勺子时,就引导幼儿发一只碗后就在碗里放一把勺子;做操时,一个小朋友站在一个点上等等。又如并放法,先让幼儿去伺养角观察小兔,同时要给小兔喂食。喂时要注意一只兔子放一个萝卜,两只兔子放两个萝卜,以此类推。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活动使幼儿在比较中理解和形成多、少、一样多的概念。又如在户外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边拍球边数数,手、口、眼一致地数,自己数,同伴数,一个人数,大家数,此时,教师就可以教给幼儿一些描述数量的词汇。如多、少、多些、少些、比XX多、比XX少、一样多、不一样多等。围绕幼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让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幼儿能随时随地学,不断地积累学习经验。

总之,兴趣是幼儿求知的动力和基础,数学知识的无穷性和数学推理对思维的挑战性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都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作为幼儿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学在其中,玩在其中,乐在其中!

4.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篇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辨动物的花纹,练习手口一致的点数,并能正确说出总数。

2、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活动操作过程,能正确地进行操作。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小动物的布景,数字,糨糊,小动物图片,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许多动物朋友来和我们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你们想不想一起玩啊?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动物的布景图,引出长颈鹿、老虎和斑马。

师:看!请你们来找一找,这个森林里藏了什么动物?找到请举手告诉我!

请幼儿说说看找到的小动物。

2、将长颈鹿请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它的花纹,讨论花纹的不同和数量。

(1)师:“看到了这么多动物,我们一个一个把他们请出来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指指看哪个是长颈鹿”。

“他指的对不对?我们一起把长颈鹿请出来,一起说‘长颈鹿快出来,长颈鹿快出来’”。

(2)引导幼儿观察长颈鹿的花纹,知道它的主要特征。

师:快看,长颈鹿身上的花纹是什么样的,哪个小朋友能说说看。

小结:长长的脖子有圆圆的花纹,就是长颈鹿。

(3)师:长颈鹿身上的花纹一样吗?那我们来数数,脖子上有几个小小花纹,先把小手伸出来。

(4)师:数到5个圆形花纹,那我们就用数字5来表示。

(5)请一个幼儿上来数数身上的。同样贴上相应的数字。

3、将斑马请出来,引导幼儿观察它的花纹,讨论其数量和形状。

(1)师:长颈鹿已经被我们找出来了,那接下来我们还能找到什么动物,我请个小朋友来找找看。

(2)师:他说这个是斑马。那我们看看是不是斑马?我们一起喊‘斑马快出来,斑马快出来’。

“真的是,斑马说你们可真厉害,它又要考考你们了。它啊要请你们看看它的身上有几条花纹。”

(3)请一名幼儿上来数数,并帖上相应的数字。

师:他说3条,你们同意么?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把手指头拿出来。

“说的真棒,那我们就用数字3来代表斑马有3条黑黑的条形花纹”。

4、将老虎请出来,观察它的花纹,讨论其数量。

(1)引导幼儿说出老虎

师:我们小六班的小朋友真棒,已经找到两个小动物了,还有小动物藏着么?你看到什么地方?

(2)观察老虎的尾巴以及其花纹,并知道老虎和斑马的不同。

师:你怎么看出来它是老虎啊?

“你们看到它长长的尾巴了,尾巴上也是黑色的花纹。咦?那它怎么不是斑马啊?

(3)邀请幼儿数数老虎花纹的数量。

师:你们可真厉害啊,我们一起请大老虎出来,一起说‘大老虎快出来,大老虎快出来’。大老虎出来了,它悄悄的跟我说,哎,都怪我的尾巴没藏好,被你们发现了,那请你们数数我的尾巴上有几条花纹?我们用数字4来代表老虎有4条花纹。

5、教师示范,幼儿点数操作。

(1)师:你们本事可真大啊,其实啊后面还有许多动物朋友呢,我们一起数123把它们请出来好不好?

(2)观察小动物的身体,引导幼儿说出小动物哪里不见了花纹。

师:哇,好多小动物啊。咦~好像不太对,他们身上像少了些什么?你们看看,少了什么啊?

(3)教师示范如何找小动物的花纹,引导幼儿看旁边的数字。

师:小动物们又悄悄跟我说了。哎呀呀,他们可着急了,没了花纹可怎么办呀。我们来帮它们找找好不好。我们先帮一个小老虎好吧。请个小朋友来找一找它的花纹。他找的对不对啊?你们怎么找出来的呀?

小结:每个小动物旁边都有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告诉你,小动物缺少几条的花纹。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知道

师:还有这么多小动物没找到自己的花纹呢,要请你们帮帮忙了。我每人给一个小动物,请你们先看清楚动物旁边的数字,确定它少了几条花纹,然后从桌子中间的篮子里找一找,用糨糊帮小动物粘回去。粘好的小朋友把小动物送回这边的森林里哦。

三、结束部分。

师:你们可真棒啊,动物的花纹都被你们找到了,小动物真开心,它们说它们还有许多好朋友要你们帮忙呢。我们一起去把它们先找出来好不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5.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篇五

活动目标

1.能模仿鸭子走路的动作,练习大步走和小步走。

2.能按照口令进行走路、跑步的交替动作。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鱼”若干或用插塑玩具代替。

2.铃鼓。

活动过程

1.游戏——小鸭散步。

(1)教师扮演鸭妈妈带领“小鸭子”到草地上散步,做鸭走、鸭跑、扑翅膀、喝水等动作,进行热身。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鸭子大步走、小步走。

情境创设:鸭妈妈带小鸭子大步走上山坡,小步走下山坡,大步走过草地,小步走过小桥,跳进池塘游来游去做游戏,听到摇铃鼓就跑回家。

2.师幼共同玩游戏——狐狸来了。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鸭妈妈带小鸭子去山上做早操,然后到很远的“池塘”抓鱼,如果遇到坏狐狸,一定不要怕赶紧跑回家。

(2)教师与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操:

大清早,做做操;(两臂由侧向下内绕环一圈。)

伸伸臂,伸伸臂;(两臂侧平举,放下,重复一次。)

弯弯腰,弯弯腰;(两手叉腰,上体向左、右各侧屈一次。)

踢踢腿,踢踢腿;(两手叉腰,左右腿各踢一次。)

蹦蹦跳,蹦蹦跳;(两手叉腰,两脚原地向上跳四次。)

认真锻炼 本领高。(左右脚原地踏步各四次。)

(3)“小鸭子” 来到“鱼塘捉鱼”,“狐狸来了”,并摇响铃鼓,“小鸭子”快快跑回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庆祝胜利,做全身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6.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篇六

【活动设计】

声音常常能吸引幼儿的注意。水声富于变化,小溪流水、雨水滴嗒、大雨滂沱都能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感受不同的水声引起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关注,初步了解事物也是多样的。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的水声。

2、能敏感地关注周围事物的变化。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录音磁带“美妙的水声”。

2、水桶、盆、杯子、雨伞、雨衣。

【活动建议】

1、听“美妙的水声”,辨别是什么声音,有什么感觉?

2、下雨天聆听窗外的雨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辨别雨落在树叶、房顶、地面上的声音。

3、打伞或穿雨衣,亲身感受。

4、在走廊上放置水桶、盆、杯子、木制品及充气玩具等,辨别、感知雨落在不同物体上的声音。

5、小朋友喝水时,倾听和感知喝水与咽水的声音,说说玩水时,水还可发生什么声音?

【延伸提示】

1、在玻璃瓶里装入不同量的水,用小木棒敲击出高、低不一的声音。

2、寻找生活中有趣的声音。

教学反思:

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多感官参与,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画一画感受不同的水声,激发幼儿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探究,并通过艺术活动创造性的加以表现。满足孩子们的创造欲望。

7.幼儿小班数学教案大全 篇七

手指谣取材于幼儿生活, 内容浅显易懂, 语言流畅, 生动有趣, 情节稚气活泼, 节奏明快, 配上手指的动作, 幼儿能随时随地学做, 不受时间、地点和场地的限制。通过不断地做手指游戏活动, 幼儿的小手指更加灵活, 触觉更加敏感, 头脑更加聪明, 更加富有创造性, 思维也会更加开阔。

一、手指儿歌能渗入生活, 多方面促进小班幼儿语言的发展

3~4岁的幼儿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受年龄段的影响, 小班孩子往往想到什么说什么, 语言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而儿歌以其篇幅短小、内容浅显、节奏明朗等特点, 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

1. 手指儿歌与生活密切相连, 能规范幼儿的活动规则。

由于小班孩子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 往往讲一个故事, 念一首儿歌, 孩子可能只记住了其中一句有趣的、经典的话。但可能就是这一句感兴趣的、幽默的语言, 就规范了某些活动中的规则。例如手指儿歌《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十, 十个好朋友, 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 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 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 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 十指排排队。幼儿在学会儿歌后会在平时的生活活动中自然地说出这首儿歌, 并且在生活中学会了运用。他们会在入厕、喝水、出门的时候, 一旦发现小朋友拥挤, 就说“十指排排队”, 自然地学会等待。

2. 手指儿歌形象、生动, 有助于幼儿判断自身行为的对与错。

比如手指儿歌《洗手》:“拧开水龙头, 冲湿小小手, 手心搓搓, 手背搓搓, 甩甩甩, 甩三下。”这首儿歌对幼儿洗手有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 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幼儿在洗手的时候会自然地念叨。特别是最后一句让幼儿能注意及时把水甩干, 对自己的行为有了一个良好的指导作用。而另一首手指儿歌:“小不点睡了, 二胖子睡了, 高个子睡了, 你睡了, 我睡了, 大家都睡了。”这首儿歌当中的语句生动形象, 我把这首儿歌放到了午睡的环节, 幼儿听着听着就会静下来, 特别是一些入睡有困难的孩子也在轻轻的儿歌声中不再做小动作, 养成了在睡觉前安静的习惯。

二、手指儿歌简便易学, 适宜各种形式的学习, 能有效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1. 手指儿歌能即时开展, 声音和动作的配合能给小班幼儿带来愉悦的情感体验。

手指儿歌相对其他形式的活动, 对场地、环境等的要求更低, 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活动, 让幼儿在学一学、念一念的过程中进行自然的交往, 提高幼儿的社会化程度。从学习的手指儿歌来看, 不管是只有两句话的《虫虫飞》, 还是稍长一些的《两只小鸟》, 都不受场地限制, 可以在活动室, 也可以在散步过程中, 还可以在幼儿的创新游戏活动中自主地开展。比如幼儿在念《虫虫飞》时, 两只食指一弯一曲, 在念儿歌的过程中食指很自然地被幼儿当成了小虫子, 非常有趣。

2. 手指儿歌活动能多种形式地学习, 给小班幼儿创设了一个交往合作的机会。

幼儿园教学中, 要给幼儿创造一个宽松、自由、亲和、充满安全感的外部环境, 允许他们有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的自由和选择的权利。手指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两人、三人甚至更多的朋友一起进行, 在边念儿歌时边做动作, 给予幼儿这样的机会, 他们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建立起来。比如手指儿歌《包饺子》中唱道:包饺子包饺子, 包包包;炒萝卜炒萝卜, 切切切;好朋友好朋友, 顶呱呱。这是一首非常生动有趣的儿歌, 幼儿都很喜欢。孩子们常常自发地结对子一块儿念儿歌。这种自发地交往让我看到了幼儿自信力的提高、语言的发展, 在后来的活动中, 鼓励幼儿在找朋友念儿歌之后再去换一个好朋友做游戏, 以便认识更多的朋友。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又让幼儿再去进行三人组活动、多人组活动。手指儿歌给孩子们提供了交往合作的机会, 幼儿也在寻找集体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

三、在理解手指儿歌生动有趣的形象中, 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 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 手指儿歌中的拟人化的形象, 易使幼儿在快乐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很多手指儿歌中的形象都采用拟人的方法, 较容易吸引小班幼儿的注意力。比如《五指歌》中的五个手指分别代表一个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我。在五个手指上画上了这些家庭成员, 幼儿很形象地看到了强壮的爸爸、能干的妈妈、高高的哥哥、漂亮的姐姐和调皮的我。在这样一种温暖的氛围中幼儿都感到很安心, 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

2. 手指儿歌中的语句能在各类活动中加以引用、延伸, 促进幼儿性格的养成。

比如在一次活动结束之余, 我用《手指变变变》中的语句来形容另一个孩子:变把手枪叭叭叭。话音刚落, 小朋友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手指也开始动作起来。“去找找你的朋友, 看看他的手指变成什么了?小朋友都很活跃地开始找朋友比手势了, 有的主动用到了手指儿歌的句子。在这样的活动中, 幼儿的性格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变得外向、积极和主动了。

手指儿歌是幼儿生活的感受。以手指儿歌为特色的班级活动, 不仅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给孩子提供了可操作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的能力, 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 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

摘要:以手指儿歌为特色的班级活动, 不仅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给孩子提供了可操作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双手的精细动作, 增强了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手的灵活性, 从而开发了孩子的智慧。

8.浅析小班幼儿如何在故事中学数学 篇八

关键词:数学;故事;参与;角色

一、把数学知识渗入到有趣的故事中

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通过故事教学,能增长幼儿知识,發展智力。孩子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在听故事的同时,如果老师边讲边出示故事中的事物,那幼儿的兴趣就更浓了。因此,我常把教学内容编成简短的小故事,让幼儿以听故事的形式来学习,幼儿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这种方法也符合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的记忆特点。

在教幼儿学习如何正确在红旗标记图上操作的过程中,我通过故事《小熊开商店》来帮助幼儿学习。我拿出手偶以小熊的语气对小朋友说:“我在森林里开了一个百货商店,可是我店里的东西太多了,我要请小朋友来帮我整理。我的店里有一个大柜子,有两层,上面一层放吃的东西,下面一层放用的东西,但是要对整齐哦!”于是我让小朋友来操作,小朋友在故事的情景中,很快掌握了在红旗标记图上一一对应的方法。

二、让幼儿参与到故事中

幼儿不仅爱听故事,而且更喜欢参与到故事中去,尤其是当幼儿与故事中的角色一起玩游戏时,那就更高兴了。因此,在设计某些数学教学活动时,我会请幼儿担任故事中的角色,激励幼儿 更加认真地听故事,参与故事,从而完成数学教学内容。

如,教幼儿学习对应比较多少时,我设计了“乘汽车”的游戏。我让幼儿把小椅子排成小汽车上座位的形式,这里我通过提问“现在我们小朋友和椅子是怎么样的?”帮助幼儿理解了一样多。然后设计了乘车到什么地方去,我当售票员,当我说:“小汽车到了肯德基,谁要下车?”小朋友听了很高兴,抢着说:“我下车我下车……”我根据座位变化,问幼儿椅子多还是小朋友多,小朋友有了亲身体会,很快就回答了出来。小朋友都知道乘车每人一个座位,所以在比较的过程中,小朋友很快掌握了谁多谁少。通过这个游戏环节,既让小朋友对比较多少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也让小朋友学习了进行比较的更多有趣的方法。

三、引导幼儿帮助故事中的角色

每次的数学活动,教师都会对幼儿提出一些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对教师的要求会没有兴趣,懒得理会,如何使幼儿乐意地按要求去做呢?我在编故事时,常会把一些数学操作要求变成故事中的角色求助小朋友的事情。故事中的角色往往是幼儿喜欢的,他们会乐意地去帮助故事中的角色,这样一来,就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学习交替排序时,我就以布娃娃爱吃排好队的饼干为由,要求幼儿发放饼干,圆饼干交替排好队,幼儿为了让布娃娃乐意吃自己的饼干,就会很认真地按要求去做。这时,教师出示布娃娃,拿着布娃娃来到幼儿中间,排好队以布娃娃的口吻表扬幼儿。如此一来,小朋友特别高兴,排饼干也更起劲了。

以上就是我在小班数学教学活动中尝试采用的一些方法,通过将故事与数学活动的巧妙结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无意注意,让孩子们喜欢数学并学好数学。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欧里幼儿园)

上一篇:我爱黑眼珠读书笔记下一篇:申请书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