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

2024-08-20

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通用8篇)

1.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 篇一

浅谈音乐对电影的影响

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正如电影音乐大师伯纳德·赫尔曼所说:“银幕上的音乐能够挖掘出并强化角色的内在性格。它能将画面场景笼罩上特定的气氛:恐怖、壮丽、欢乐或悲惨。平淡的对话一经音乐的衬托便上升为诗意的境界。电影音乐不仅是联系银幕和观众的纽带,它包涵一切,将一切电影效果统一成一种奇特的体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抽象概括的艺术。它所表现的思想不可能像视觉那样具体准确,但它在情绪和感情的概括能力上,是任何其它艺术所不及的。它当然也超过对话,如果人的一切感情和情绪都能用话语表达出来,世界上也就不需要音乐了。

音乐一直都是电影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电影艺术的不断发展,音乐也成为电影不断发展的重要革新手段之一。音乐能让电影画面更加流畅连贯,能烘托和渲染电影情节的发展,能感染煽动观众的情绪起落。因此,影像与音乐完美结合提高电影的视觉效果,将是吸引观众,抓住人心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可见,音乐对电影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是必不可少的。

音乐和电影这两个最相似的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后就传递了一种妙不可言的微妙关系,无论是音乐描述电影还是电影理解音乐。人们对电影音乐的感受方式与对一般音乐的感受方式截然不同,人们对一般音乐可能采取音乐会聆听,家庭式聆听或作为休闲式的背景音乐,娱乐性消费音乐来赏听,宣泄和调解情绪,其感受方式是人们的主观理解和客观需要。

什么样的电影才能算作成功的电影?我个人认为一部影片如果能在视觉、听觉、感觉方面给观众带来震撼并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它就是一部成功的影片。我这篇论文主要谈背景音乐对电影的影响,也就是听觉方面的,但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视觉”和“感觉”的内容。“视觉”即电影的画面及通过视觉给观众传递的影片的印象。“感觉”指给观众心理上带来的感受。这种感觉可以由影片本身通过画面和音乐直接传递给观众,也可以间接地让观众自己去思考、联想、体味。人的感官是相通的,不能单纯的分开研究,分开来说只是为了研究及表述起来更方便。总之,给观众呈现一场感官上的盛宴,由于观看影片使观众得到享受,那这部影片就成功了。

当这里的成功分以下三个方面:票房、口碑俱佳;票房好,口碑不好;口碑好,票房不好。只要能做到以上三方面中的任何一方面,我觉得影片都是成功的。造成“票房好,口碑一般”,可能更多的是宣传包装上的成功,影片本身的决定因素不是很大。当然,如果单从钱的投资与回报的角度来考虑,只要票房好就够了。但要在娱乐影视行业打出品牌,就不能只盯着“赚钱”了。要拍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影片。音乐本身就能陶冶人的情操,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我一直以为音乐只要让人听着舒服,它就好听,就是好音乐),它也能影响人的情绪。电影中随着影片情节的发展,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确实能使故事情节及人物的感情得到升华,由此给影片带来意想不到的非常好的效果。

什么样的音乐就是好的背景音乐呢?单独听起来好听,放在电影中跟影片基调相适应,与影片情节发展相协调,这就是好的背景音乐。音乐能对听者的心理活动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听者的情绪,电影音乐更应该如此,要使观众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活动的理解更深刻。

音乐对电影确实很重要,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仍保持着本身所具有的艺术表现的特殊性。如擅长抒情、不擅长叙事、需要听觉来感受、需要时间的过程展现形像、通过演奏和演唱的再创作才能欣赏,因此,“电影音乐”一词也日渐盛行,但是,在表现的方式上却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第一,音乐构思须根据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使音乐的听觉形像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体现综合性的美学原则。除神话片、童话片、科学幻想片以及现代的实验性的电影以外,电影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因而,电影音乐也不象一般供音乐会上演出的纯器乐曲和舞台演出的歌剧音乐、舞剧音乐那么夸张和程式化。

第二,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在无声电影时期,有时音乐是唯一的声音,从头至尾贯串全片。由于录音技术的进步,进入有声电影时期,除音乐之外,还可以录制语言和自然音响效果,解脱了在无声电影时期音乐超负荷的现象。导演和作曲家从电影的真正需要出发,只有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电影综合艺术的美学功能。这使音乐真正地发展成为电影综合艺术的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对电影音乐形成分段陈述的结构,也有促进作用。

电影艺术拥有文学、艺术和科技的丰富表现手段,能够表现天上地下、古往今来、童话神话、科学幻想等等各种题材。随着音乐与电影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中融入轻缓柔和的轻音乐,电子音乐等新的音乐材料。各种音乐材料在电影中的使用范围也是非常广阔的,可以用民间音乐、古典音乐或通俗音乐,也可以通过电子合成器和电子计算机的数码程序创造新的音乐音响,还可以完全由噪音构成具体音乐。所有已经在音乐艺术中使用了的材料,在电影中都可以使用,而且在必要时还可以创造未用过的新音响。自然音响效果和具体音乐都是用噪音构成的,区别在于前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如枪炮声、风雨声、脚步声等等,逼真地再现真实生活的音响,增加真实感和立体感,后者则是经过作曲家,或作曲家与录音师合作,对自然音响效果进行艺术加工(包括音响的音区音色变化,节奏速度的变化以及多层次、多色彩、多节奏的组合等等),提高噪音的艺术表现力。具体音乐在电影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代替了用音乐作效果的音响,特别是在惊险片和打斗片中。

有比较经典音乐的电影:《珍珠港》、《梦断蓝桥》、《勇敢的心》、《燃情岁月》、《狮子王》、《林海雪原》、《霸王别姬》、《地雷战》、《泰坦尼克号》等等。包括谭盾的《卧虎藏龙》,荣获了奥斯卡电影音乐奖。电视剧《暗算》的配乐也很好。配乐的成功是这些片子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这几部影片票房口碑俱收,经久不衰,广为称赞,“经典”就是经典,到什么时候都经得住考验。在商业和艺术方面都很成功,奖也拿了不少。有些影片虽然成功,但为什么没有以上提到的几部片子经典,我想可能是它们只做到了上文所说的成功的一个方面。

音乐主题是音乐曲式的基础,是体现音乐形像的核心。音乐主题经过一定的音乐曲式的发展,完成音乐形像。音乐主题通常是用少数几个乐音构成的短小的动机或由稍多的乐音构成的旋律。贝多芬和李斯特都曾在作品中使用过贯串发展的动机。到了瓦格纳,更进一步在歌剧中使用了主导动机,一个人物、一件事物、一个意念都用一个音乐形像鲜明的主导动机,在歌剧中贯穿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这影响了电影音乐,有不少的作曲家在电影音乐创作中使用了主导动机,也获得了成功。在电影音乐中所使用的主导动机,大多数是由乐音构成的,在个别影片中,也使用了由噪音构成的主导动机。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电影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很难想象,如果所有电影中都没了音乐,电影这个东西还会不会发展到现在...浅谈音乐对电影的影响

音乐系 083 王晓燕 22号

2.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 篇二

一、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的正面影响

1. 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我国国际形象得到极大改善, 随之而来的是进出口贸易扩大, 经济、技术交流加速发展, 国际信用评价部门对我国的信用评价指数也相应提高。从96%的民众支持率, 到102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海外华人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捐款建设国家游泳中心, 从113万人报名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服务工作, 到火炬接力传递活动遍及神州大地, 北京奥运会把全国各族人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大量围绕申办和举办奥运会, 以爱国主义、首都意识、集体荣誉为中心的宣传工作, 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爱国家爱首都的热情, 在形成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奋发进取的工作精神和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创造新局面。此外, 举办奥运会对于促进北京文化事业的发展, 在世界面前树立北京文明开放团结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形象, 以及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 为我国带来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1) 直接经济效益

奥运会承办国组委会在对奥运会设施、安全、环境、服务投入的基础上获得的收益。这些收益包括企业赞助、电视转播权出售、组委会赞助商、特许经销商、奥林匹克纪念币和邮票、门票、捐赠资产处置、体育彩票等带来的收入。

(2) 间接经济效益

举办奥运会可以促进关联产业, 如建筑业、制造业、电力、通讯、交通、旅游、餐饮、房地产等行业的发展, 从而产生出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为举办奥运会所建的城市基础设施、商业环境、环保措施等将使首都北京受益几十年, 甚至更长时间, 使北京真正成为最发达、最文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奥运会不仅带来交通、通讯、娱乐、餐饮、文化等各行业的发展, 还刺激了消费需求, 我国新建并完善大批体育设施以及城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 这些大规模的需求将对北京的建筑、通讯等行业产生推动作用, 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3. 为我国增加了就业机会, 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

在筹办奥运会的几年中, 各种体育、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的营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 因此, 奥运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国家, 特别是北京市失业人口的压力, 提高了人民的收入水平。如洛杉矶奥运会创造就业机会共2.5万个, 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提供了工作。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增加2.3万个全日制就业机会。据有关专家分析, 由于北京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 因此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带来200多万个就业机会。

二、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

1. 政府资金压力加大, 城市发展不均衡

“马太效应”是社会经济学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效应, 指的是富者越富, 贫者越贫这种两极分化现象。实际上, 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在中国的城市之间产生“马太效应”。毋庸讳言, 作为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 肯定是从2008年奥运会中获益最大的城市。但是北京相对于中国其他城市而言, 所获得的城建投资和优惠政策已经够多了, 由于政府预算有限, 政府增加对北京的投资, 就意味着其他城市所获得的投资会相应减少, 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了政府资金压力加大, 城市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

2. 奥运会结束之后出现的“低谷效应”

在对历届奥运会的回顾中, 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 即一旦奥运会结束之后, 举办城市或者举办国往往会陷入一定程度的衰退。这就是所谓奥运的“低谷效应”。奥运经济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在奥运会筹备期和举办期, 由于投资的大幅增加, 引起了总需求的增加和就业增长, 从而拉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在后奥运会时期, 随着奥运会投资的结束, 大量的奥运场馆和体育设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闲置或浪费, 房地产市场出现不稳定, 旅游餐饮收入下降, 失业人数重新攀升, 从而对我国的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冲击。

综上所述, 面对经济发展全球化的日益加强, 我们在做任何举措、对待任何事情时, 一定要从正反两个方面综合考虑: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方面继续发扬, 使其为经济发展服务;对经济发展有制约的方面, 我们要提前做好相关规划, 使其向着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超, 李红卫.2008年奥运会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影响.体育学刊, 2002年7月, 第9卷第4期

[2]秦丽萍, 王晓明.2008北京奥运与我国经济发展研究[J].集团经济研究, 2007, 243 (9) :32-34

3.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的综合影响 篇三

摘要以前城市举办大型运动会更多将之视为形象工程,因为举办大型运动会会基本上是“赔本赚吆喝”。在洛杉矶承办第23届大型运动会会以后,许多国家凭借其深厚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经验,在大型运动会上的财政管理是可以取得成就的。

关键词运动会城市影响

从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提出“以大型运动会养大型运动会”的新思路,向世人阐释了体育产业的新理念。结果是大型运动会不仅没有出现亏空,而且取得了盈利。尤伯罗思不仅为民间承办大型运动会会开创了先例,他的成功还使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中得到了鼓舞和启迪,对以后大型运动会会能在更多国家举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地的影响

从运动会影响的领域来分析,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是经济,其次是环境,再次是社会和文化。经济是基础,经济的变化会影响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当然环境社会和文化的变化将会对长期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影响,大型运动会的经济影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型运动会的直接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二是大型运动会的相关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由于大型运动会会对举办地经济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大型运动会因素对举办地GDP年均增长率的贡献至少在2个百分点以上。这样在筹办大型运动会会期间,举办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年均增长6%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日本作为战败国,上世纪50年代国民情绪沮丧,民不聊生。1964年东京举办第18届大型运动会会,接待了94个国家和地区的5140名运动员,使用卫星向全世界转播实况后,日本的新形象开始被世界所接受,GNP由大型运动会会前的每年增长10.1%猛增到26.1%,1988年汉城大型运动会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带动“经济起飞”。1981至1988年间的大型运动会工程,举国动员,振奋了民族自强意识,生产效率猛增。据韩国官方宣布,七年中,筹备大型运动会会共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的生产诱发效果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果。现代大型运动会对改善城市的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也有明显促进作用。慕尼黑大型运动会会和汉城大型运动会会的奥林匹克公园,都有力提升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些地方至今仍是人们尽情休闲放松自己的好去处。巴塞罗那大型运动会会在大型运动会准备举办期间,新建道路增加了15%,污水處理系统增加了17%,绿色带和海滩增长了78%,池塘和喷泉增加了268%。而悉尼在大型运动会会的过程中提出了要办“绿色大型运动会”的口号,其实施的影响十分巨大。

二、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及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纵观历届的大型运动会盛会,在大型运动会投资使举办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将获得革命性调整,大型运动会成为很多举办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个绝佳时机。历届大型运动会会的举办都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主办城市的失业率。巴塞罗那大型运动会会在1987年至1992年,失业率从18.4%降为9.6%。而汉城大型运动会会为服务业提供了16万个就业岗位,为制造业提供了5万个就业岗位,为建筑业提供了8万个就业岗位,共计增加就业岗位30多万个。1996年,亚特兰大大型运动会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澳大利亚悉尼到1999年就已经增加了15万个就业岗位。大型运动会会在增加就业机会方面要超过其他举办城市。以第三产业为主。因此举办一次蕴含着无限商机的大型运动会会,既可以推动主办国的产业调整,增强城市经济发展的后劲,同时还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三、大型运动会有利于改善举办城市的形象

研究大型运动会的经济影响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型运动会能够给举办城市带来多少经济效益,不能仅仅局限于大型运动会及其相关活动能够拉动多少投资、消费和出口等。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大型运动会对一个经济体所产生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影响。这样,大型运动会对经济的研究才不会陷入表象化和一般化。汉城大型运动会会使韩国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国家走向了世界,其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被誉为第三世界经济腾飞的样板。大型运动会会还为韩国企业界扩大其产品知名度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大型运动会会使亚特兰大的形象提升了17.4个百分点。1996年,在《财富》和《世界贸易杂志》杂志评出的拥有全球最佳经济环境的城市中,亚特兰大都名列第一。由于亚特兰大形象的提升,很多跨国企业移至亚特兰大。悉尼大型运动会会使澳大利亚的形象得以提升。据国际会议协会的调查,2001年澳大利亚成为吸引国际会议及相关活动最多的国家,超过了美国和英国。从空间上分析,大型运动会的直接经济影响是举办地,影响的覆盖范围是举办地经济圈;间接影响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地方经济,第二个层面是全国经济。大型运动会对举办地经济的影响肯定会大于对全国经济的影响。从时间上分析,大型运动会的经济影响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申办、筹办、举办和大型运动会后。在前三个阶段,大型运动会的正(积极)的经济效应是逐渐递增的,大型运动会会举办期间,这种正效应达到最高峰。此后,这种正效应开始递减,大型运动会的负(消极)的经济效应开始出现。在第四个阶段,大型运动会的净经济效应是正数还是负数,取决于我们的应对策略是否得当。

四、大型运动会的举办有可能出现的负面影响

把数千亿资金用于比赛场馆的建设、基础设施的开发等等能够产生一定的收益,但是如果把这些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西部大开发、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用途的话,对于整体国民经济而言所带来的回报会会更大一些。

★基金项目:金华市2011年社会科学课题(JS2011.90)。

参考文献:

[1] 唐雪姣,孙洪涛,刘花云.大型运动会对城市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经济学分析[J].2000(2):22-30.

4.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篇四

课题负责人:

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教师:

第一部分 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和研究

一、课题的来源

当今时代,可能人们的消遣最多的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当然,听过看过之后,我们就会表现出开心或是难过。那到底音乐是否能够带给人们快乐或是伤感,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我们此次调查的内容,我们总结为“音乐对人情绪的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音乐对人有许多的重要作用。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在音乐欣赏课上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体验,无论是否有音乐基础,90%以上的学生都会有相似的反应:当听到雄壮激昂的进行曲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和鼓舞,往往会有热情奔放,斗志昂扬之感;当听到雄浑悲壮的哀乐时,悲哀、怀念之情就会涌上心头;当听到旋律优美的乐曲时,则能感到情绪安静、轻松愉快。在课题研究期间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发现音乐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调整情绪、提高能力,还可以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完善学生的心理素质很有帮助。当今人们生活越来越离不开音乐。无论是在商场里、交车上,还是餐厅里,我们都能听到各式各样的音乐。而在这些场合播放的音乐又不尽相同。有的舒缓,有的节奏强烈。这就是商家和公共服务部门利用了音乐对人心情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具体是起了怎样的作用我们还不太了解。如果我们能够找到音乐和人心情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这种影响。因此,研究这个课题是十分必要的。找到某些具体音乐类型——例如抒情摇滚,爵士等等——对人心情影响的不同方面,并研究在特定环境下——例如考试前,写作业时,聊天时等等——音乐如何影响人的心情与行为。使公共服务部门更好地服务

三、课题的研究计划

1、课题研究的方法:文献查阅法、社会调查法

2、课题进程的安排:

第一阶段 制作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 开启网上投票整理,利用调查问卷初步确定研究的音乐类型与场合第三阶段 整理材料和数据

第四阶段 得出研究结果,制作结题报告

3、课题任务分工:

设计问卷、访问:

网上文献查询:

分发并收回问卷:

统计数据:

实地考察、撰写调查报告: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的成果

内容摘要:

很多研究证明,音乐对人的身心状态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情绪情感体验、认知能力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的重视,运用不同方法和途径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很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本文从音乐欣赏课的角度研究和探讨音乐对学生的情绪调节、学习能力以及应对压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与总结。关键词:

音乐 情绪 学习能力 压力 音乐疗法

研究结论:

音乐对人的情绪是有影响的,它通过音调来影响人的情绪。不同的音乐类型也会导致不同的情绪。例如,国外有位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208名队员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以演奏古典乐曲为主的乐队成员心情都平稳愉快:以演奏现代乐曲为主的成员中60%以上的人容易急噪,22%以上的人情绪消沉,还有一些人经常失眠,头痛,耳痛。有人对一些音乐爱好者作过了调查,发现在欣赏古典音乐的家庭里,人与人的关系和睦:经常欣赏浪漫派音乐的人,性格开朗:而热衷于现代派音乐的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

可见音乐的确是能够影响人的,但是不是音乐对人的影响程度都一样呢?答案是否定的。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情绪的变化。情绪变化大小与被测试人的欣赏能力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嫉妒等。

音乐具有开拓性,创新性,并且对人有着很强的陶冶作用,能使人心绪浮动,心志坚定,如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曾经说过:“谁读懂了我的音乐,谁就可以打败命运。”在1~3年音乐学习中的孩子,更有审美眼光,性格开朗,爱动脑筋,想象力强。

既然音乐对人们的影响那么大,是否可以利用音乐来造福人类呢?

“音乐治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理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制,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

英国一位医生给一个患神经性胃痛的病人开了依仗奇怪的处方,就是让病人听德国巴哈的乐曲唱片,每天听三次,都是在饭后,病人果然恢复健康。罗马的一位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时除了用麻醉药以外,还加上音乐的催眠,起到良好的镇静作用通力,在妇产科中也运用音乐产生镇痛和催产的作用。当高血压病人烦躁不安时,每天听一些抒情,平静的音乐,血压就会下降。

音乐的感染力是很强的。庄严的旋律赋予了人们丰富的想象,悠扬的曲调能够让人愉快的休息,舒缓悦耳的曲子能够驱散疲劳。

当然音乐也有其不好的一面。

有人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对精神抑郁、急噪易怒、头痛胸闷者;对精神恍惚、心神不安、头晕、多思善感的,失眠健忘者使其听欢快明亮的乐曲病人欣赏之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而紧张恐怖的乐曲,怪诞的音调,刺耳的和声,疯狂的节奏则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破坏心脏血管正常的运动规律,导致情绪不安,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头痛以及血压升高等等。其实现代西方乐曲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乱曲怪调,那不是值得欣赏的音乐,而是一种高分贝噪音,对人体有害。这些是要避免的。

总的来说,如果利用好音乐,则可以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反思(和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附件:

调查问卷的题目例举:

1.你最喜欢什么类型的音乐?

A轻音乐 B流行音乐 C古典音乐 D摇滚乐E爵士乐G其他

2.你一般喜欢什么时候听?

A考试前B睡觉前C写作业时D路上E其他

3.当你高兴时听什么样的音乐?

A轻音乐 B流行音乐 C古典音乐 D摇滚乐E爵士乐F其他

4.当你紧张时听什么样的音乐?

A轻音乐 B流行音乐 C古典音乐 D摇滚乐E爵士乐F其他

5.听音乐对你的办事效率是否有影响?

A有,能提高办事效率B有,将提办事效率C一般没有影响 指导教师意见:

5.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 篇五

音乐美学随着音乐创作和演出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并已经成为了一种有着丰富音乐发展及音乐发展形势的思想言论。音乐表演艺术属于一个创造性和独立性的表现过程,它既再现了音乐作品的艺术风格和历史时代特征,又体现了音乐表演者的娴熟技巧和独特个性,具体体现了音乐艺术表演者的创造激情和审美意识。所以,音乐美学对演奏者的音乐表演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一、音乐表演与音乐美学研究的关系

音乐美学是在现有的物质及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涉及到的知识面范围较大,它主要研究人类的情感问题。音乐表演是现代音乐美学的一个部分,也是当前社会中的独立学科,而音乐表演是音乐美学的一个特殊分支,借组音乐表演研究,可以更好地把握音乐表演的整体规律,为今后的音乐表演奠定较好的基础,以更好地掌握音乐艺术的真正本质。

二、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作用

音乐属于一种高尚的艺术,他的美感是人的感性评价和感情评价,可以在人的情感、心里、听觉世界去感受和体会。人的喜、怒、哀、乐表现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很好地通过表演作品体现。因此,音乐作品演奏不仅是旋音、音节的评价元素,还要求音乐演奏者具有特殊的音乐美学修养,可以深刻理解音乐演奏作品,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好地诠释音乐美学表达,给听众带来具有真实情感和娴熟高超技术水平低优秀演奏作品。所以,音乐演奏者要不断的学习音乐美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能更好滴诠释作品的创作意图及其中所蕴含的浓厚底蕴。

三、研究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现实意义

音乐美学是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虽然是艺术哲学的分支,但是也属于音乐的一个部分,是音乐学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学习音乐的专业人士来说,音乐必将深刻影响其日常的音乐表演及音乐创作,并在无形中伴随其左右,音乐美学在该过程中发挥了具大的作用,且在深层次影响着演奏者的音乐表演,音乐美学对音乐表演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有效统一

凭借单一的音乐技巧进行表演会给人一种炫耀感,而借助音乐美学将音乐艺术和音乐表演相统一,把音乐灵魂融入到音乐表演中,会赋予音乐表演一种享受性的、柔性的音乐感受,给欣赏者以想象和思考,并提醒他们单纯凭借表演意识无法打动听众,因而音乐表演者必须在音乐表演者融入音乐艺术,努力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

(二)保持音乐表演的原创性

创作音乐作品时,创作者必须注重音乐作品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因为音乐表演最动人、最发人深省的地方是音乐作品中潜在的真实创作背景,在这个真实的`环境和背景现,潜藏着创作者的真实感情及思想理念。所以,音乐表演中必须遵循音乐作品的原创性,只有用音乐真实的还原作者心底的真实感受及思想理念,才能更好在音乐作品中体现音乐的灵魂,体现不同音乐的灵魂美及个性美。

(三)促进新时代及历史文化的协调

诸多的音乐家都会把新时代的思想与表演相互结合,将时代性的东西添加到当前的音乐创作中来,在音乐创作中体现出时代的气息,通过音乐作品真实的反应时代的气息和风格,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优秀成功作品。如果可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音乐表演者融入新时代的音乐美学,可以更为全面的把握时代与历史。所以,音乐美学可以通过音乐作品很好的促进新时代和历史文化的协调。

(四)保持音乐作品的创造性

音乐作品表演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历史释义要求创作者要回到不同的历史年代,搜寻不同时代的思想及时代潮流,在作品创作的环境条件及历史背景下去追寻和感受作曲家的作品创作思想,深刻感受音乐作品后的不同历史背景,这也体现了音乐作品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求作者将先到的美学观念及审美观念运用到音乐作品的表演中,音乐表演者需要站在现代舞台上利用各种动作美来释义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使音乐作品在新时代的表演中换发出崭新的光芒,并为音乐作品表演者开拓出宽阔的视野,这也从另一侧面对当代音乐美学研究做出了肯定。

四、结语

6.儿童音乐教育对性格的影响 篇六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欣赏、音乐技能的学习和音乐活动的参加,能够培养儿童积极向上、乐观自信、坚强不屈、善于合作等多种性格的养成。良好性格的培养,是音乐新课标的的教育理念之一,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性格培养

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感性能力、疏导人的情绪、宣泄人的情感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由勤奋、诚实、单纯、勇敢、坚强等构成。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儿童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通过音乐教育使儿童能够欣赏不同的音乐,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和积极的情感。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对小学生性格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小学生形成自我关注的态度

音乐感受是人的精神性享受的感觉,是人在音乐活动中直观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的过程。儿童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学习音乐、欣赏音乐、参加音乐活动,是一个主体通过音乐对象对自己的情绪产生体验和评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精神世界有所感悟。小学音乐教育以其丰富多样的形式,给儿童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氛围,让儿童在音乐中发现自我情感的丰富,继而引导他们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并根据这种内心感受去有所追求,这样一来,儿童就会处于一个不断满足自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情绪稳定、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性格。

2.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音乐的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这些规律和特点决定了想学好音乐,绝非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特别是在一些音乐技能的学习中,效果非常明显。例如对钢琴的学习,需要每天坚持练习,需要当众表演,需要全身心的投入。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儿童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意志力的过程。在学习音乐代写论文中所养成的认真的态度和良好习惯,也会向学习中迁移和延伸,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会促使他们朝着健康、不屈、和高尚的性格方向发展。

3.有助于小学生形成对集体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音乐的采用集体授课的形式,特别是一些音乐教学,需要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的通力合作,它需要互助友爱、齐心协力、相互尊重。音乐游戏、器乐合奏、集体舞、合唱等等都是集体艺术,每个人都要尽自己的最大力量,从大局出发,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在这种集体的音乐活动中,学生领略了集体音乐艺术的魅力,每个人都获得了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他们热爱集体的观念,提高了他们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种具有集体荣誉感的团队意识,是当今社会中高素质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而且,许多性格内向,甚至自闭的孩子由于参加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而逐渐变得开朗、乐观、乐于与人沟通了,自信、热情的微笑表达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

4.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正确地对待社会、对待人生,是塑造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性格教育的一个核心成分。音乐教育对于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意义深远的。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中“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形象生动的歌词,再加上坚定有力的旋律,可极大地鼓舞孩子,促使他们明白生活道路的坎坷与艰辛。学生日积月累地受音乐的感染、熏陶、学习,激发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性格。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儿童良好性格的途径

1.在音乐欣赏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性格。

欣赏从来都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欣赏各种中外优秀音乐作品,能够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感受,培养高尚的情操,促进其良好性格的形成。如《义勇军进行曲》的曲调激昂向上,催人奋进;《歌唱祖国》使学生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影响学生尊敬老师,懂得是老师洒下辛勤汗水,才使他们茁壮成长;《劳动最光荣》培养学生勤劳的性格特征。器乐曲的欣赏也同样能达到培养目的。如阿炳的《二泉映月》、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都表现出作者顽强不屈的性格及战胜黑暗、追求光明、与命运抗争的信念。这些都教育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应不屈不挠,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2.歌唱

因为它不需要任何专门的设备,又有歌词的帮助,儿童很容易参与和理解,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唱歌教学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听别人演唱,自已也能放声歌唱,这使儿童感到有趣和愉快。同时,歌曲优美、欢快的旋律能给儿童以美的感受。通过学习各种不同内容的歌曲,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丰富儿童的想象力。还能够培养他们学会正确的呼吸、发声、吐字、表情等一系列唱歌的基本技能,并且能使儿童的发声器官具有一定的控制声音,如控制长、短、强、弱等声音的能力,能培养儿童的意志力。作品中那充满诗情画意的情境,洋溢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不仅给学生带来美感,带来教益和鼓舞,更引发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3.器乐演奏

器乐艺术技能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者对音乐的多方面的兴趣,调动受教者的学习积极性,满足了受教者自我尊重、自我表现的愿望。持久的器乐学习,可极大程度地培养儿童自制性、坚韧性等性格的意志特征。在器乐教学中,一般选择一、二种乐器作为学习的开始,每个学生人手一件。在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带给了孩子们一种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些喜欢音乐的孩子天生嗓音沙哑或五音不全或动作不协调或身材肥胖,这一些先天条件限制了他们在歌唱、舞蹈韵律方面的发展,这时的器乐学习就解决了他们的难题,给了他们成功体验的机会,也坚定了他们认真学习的信念。

4.音乐活动

一是开展音乐兴趣小组活动。可将爱好声乐、希望能在声乐方面有所提高的学生组成声乐小组;将那些对音乐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成欣赏小组;将有爱好器乐演奏并具有一定演奏基础的学生组成器乐小组等等。各个小组之间要开展积极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二是定期举办合唱、群舞等集体比赛项目。比如合唱,它要求每个参与者齐心协力,默契配合,既有自我的表现之处,又有整个团队一齐按照作品表演处理的需要。每个人的表现优劣都直接影响着集体效果的表达,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励参与者的自尊与自爱,增加集体的凝聚力。三是举办竞赛性音乐活动。竞赛活动本身具有挑战性,会有成败的结局,所以这就要求参与者具有竞争意识。参赛后如果成功便可体验到暂时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如果失败就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竞争意识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

7.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 篇七

2010年2月11日, 国际奥委会正式宣布, 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成为2014年国际青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2014年南京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又称南京青奥会, 于2014年8月16日20时在中国南京开幕。南京青奥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又一个重大奥运赛事, 是中国首次举办的青奥会, 也是中国第二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共设28个大项、222个小项, 有204个国家的3787名运动员参加比赛, 是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的体育大赛之一。青奥会的举办使得南京成为大中华地区继北京之后第二座接待过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如此巨大的接待量, 让南京走向了世界的视野,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来到这个充满人文气息的绿色城市。

2 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2.1 旅游资源丰富

南京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造就了南京丰厚的旅游资源。南京是著名的六朝古都, 十朝都会, 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 山、水、城、林, 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应有尽有。截止2005年底, 全市共有旅游景区 (点) 75处, A级景区16处, 其中世界遗产地明孝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中山陵、历经沧桑的原国民政府行政中枢总统府、人文气息浓厚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等知名景区更是享誉海内外。十五期间, 市政府又下大力气整修了现存最长最完好的城墙———南京明城墙, 新建了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出发地和宝船公园, 这些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旅游观光价值的新景区的建成更为南京原本已璀璨夺目的旅游资源增光添彩。除了丰富的自然、人文的旅游资源, 南京还有一大批知名的旅游产品, 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曾为皇家贡品的云锦, 令人回味无穷、齿颊生香的金陵盐水鸭, 五彩斑斓、让人爱不释手的雨花石等等, 都是可以大力开发的、颇具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凡此种种, 这许许多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加在一起, 奠定了南京市发展旅游业的良好的先天优势。

2.2 区位条件优越

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南京还有发展旅游业的优越的区位条件。南京位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的西北翼, 是江苏省的省会和政治、文化、交通中心, 坐拥安徽、江西等广阔的内陆腹地, 横跨黄金水道———长江两岸, 京沪、宁扬、宁通等铁路在此交汇, 区域内高速公路如蛛网般密布, 禄口机场有多条国际航线连接世界, 公路、铁路、水路、空中, 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已然形成, 良好的区位条件转化为实际的旅游客流的前提已经具备。

3 青奥会对南京旅游业的积极影响

3.1 增加了旅游人数

青奥会的成功举办, 带动的南京旅游热以家庭游、亲子游为主, 家庭预订量约占到70%, 是平时的1.5倍。不少家长利用孩子开学前的时间, 前来感受国际体育赛事的氛围, 接受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熏陶, 认为青奥会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海内外体育运动爱好者, 来到南京, 观看比赛的同时领略一下南京的城市风光。

3.2 增长了旅游收入

青奥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 除了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外, 对于旅游业的影响更多地表现为它涵盖了吃、住、行、游、购、娱这六要素的消费需求。庞大的客源市场给南京带来了旅游收入的较大增长。

3.3 改善了旅游基础设施

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必然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保障, 青奥会的举办对南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要求特别高, 南京市政府为了确保南京青奥会的成功举办, 加强了场馆设施建设, 交通设施建设和其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提高了南京旅游的接待质量和旅游者的旅游体验。

3.4 扩大了旅游就业机会

在青奥会举办过程中, 从体育设施建设, 场地器材管理, 赛事活动策划, 赛事活动组织, 饮食服务的安排, 交通设施的兴建, 旅游景点的维护和管理都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3.5 提高了旅游服务质量

一场高水平的体育赛事, 不仅要硬件设施齐全, 还要有良好的软件设施做保障, 无论是赛事的策划, 运行, 管理, 以及赛后的一些保障措施, 都需要完善的规定。同时也会规范南京的旅游市场, 提高了南京的旅游服务质量。

3.6 提升了南京的旅游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南京青奥会举办前, 举办中, 及举办后, 政府都加大了体育赛事的宣传, 以及赛事状况的实时播报, 大量媒体关注, 时刻充斥着人们的视觉听觉, 提高全世界人们对青奥会的关注, 同时也会关注到南京, 了解南京的城市历史渊源, 大大提升了南京的旅游形象和国际知名度。

3.7 推进了体育旅游发展

青奥会举办期间, 带动了南京的旅游热潮, 大家在观看比赛之余浏览南京的城市风貌, 领略南京的城市风采。推动了体育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将座位一个全新的休闲方式成为当下的消费热点, 并且会越来越受到推崇。

4 青奥会对南京旅游业的消极影响

4.1 挤出效应

挤出效用是指, 青奥会举办期间, 本来打算来南京旅游的人, 因为举办青奥会, 为了躲避奥运会放弃了来南京旅游的计划。还有一批对赛事很感兴趣的体育爱好者, 因为觉得城市拥挤而选择去离南京较近的城市旅游, 影响了南京的旅游收入。

4.2 交通拥堵

青奥会的举办, 给南京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虽然南京已经加大了交通工具的投入, 但是城市拥堵还是不可避免的。车辆多, 停车位少, 必然造成道路通行不顺畅的现象。

4.3 物价上涨

青奥会的举办, 给南京带来了旅游热潮, 南京的餐饮, 酒店住宿的价格开始攀升, 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规律, 当产品供应少于产品需求的时候必然导致价格的上涨。

4.4 环境污染

青奥会举办期间, 大量游客涌入南京, 必然导致交通工具的大量投入, 交通运输量的提高, 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大, 空气质量下降, 比赛的同时个旅游景点的客流量也会随之增大, 每天的垃圾产量增高, 旅游景区的超负荷运转, 破坏了旅游景区的环境。

5 小结:

青奥会带给南京的积极影响还是大于消极影响的。南京成功举办青奥会还是给南京旅游业发展的带来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南京也趁着这个机会, 把自己的旅游形象建立起来, 获得了较好的国际知名度。给南京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促进了南京城市发展。带动了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发展。

更加确定了南京将结合自身的优势, 探索、选择、构建适应自身特点的发展模式, 坚持走社会化、一体化、国际化、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注重与高新技术的结合, 不断进行经营创新, 建立政策、金融、人文环境等多方位的支持系统。

参考文献

[1]史立峰.2014青奥会对南京城市体育发展重大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 12 (10) :143-145.

[2]苗婷婷.2014南京青奥会对江苏省体育旅游的影响[J].内江科技, 2010 (4) :123.

8.音乐节对举办地的影响 篇八

[关键词]奥帆赛;生态环境;影响程度;青岛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372(2008)03-0026-05

北京奥组委向全世界作出了坚持“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和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奥运会的庄严承诺。青岛作为北京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为落实“绿色奥运”的理念,从2001年开始,开展了全方位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为奥帆赛的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可持续发展。

一、评价思路和方法

(一)评价思路

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就是要把保护青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和陆上环境与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以奥林匹克精神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筹办奥帆赛以来青岛市生态和环境保护建设的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奥帆赛对加快青岛生态城市建设进程的影响,更客观地评价“绿色奥运”的实现程度和水平,进而在后奥运时期更自觉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

评估奥帆赛对青岛市生态和环境建设的影响,就必须分析无特殊事件正常情况下青岛市各项生态环境指标的发展状态,通过趋势外推与实际值的比较分析看奥帆赛对青岛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作用程度,然后再进行综合评价,以全面反映奥帆赛对青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影响程度。

(二)评价指标体系

1.评价指标确定的原则

城市生态环境指标涉及众多领域,指标确定主要遵循以下原则:(1)完整性原则,能完整准确地反映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发展状况;(2)综合性原则,能体现城市生态体系的整体功能和结构关系上的和谐;(3)重要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包括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指标;(4)独立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概念明确并具有一定的独立内涵;(5)动态性原则,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动态发展规律,注重各指标因子之间的动态变化;(6)可评价性原则,指标均应为量化指标,可用于比较与评价。

2.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上述原则,根据国家有关生态环境考核和测量的有关标准,结合青岛的城市特点,参考《青岛市“十一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并在反复研究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青岛市生态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进行优化选择,建立了三级指标体系,共24个具体指标。三大类分别是生存生态环境质量、污染治理和防护、资源综合利用。

二、2001~2007年青岛市生态环境建设及成效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举措

为筹办“高水平、有特色”的奥帆赛,青岛及时制定了《青岛市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以城市绿化及景观、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启动了一系列环境保护和生态城市建设项目,全面塑造“山、海、城”协调一体的绿色生态青岛。为加快生态城市建设步伐,青岛市政府每年都与有关市区和部门签订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有力推动了生态市建设工作。

——加大建设投资,建成一批环境保护设施。全市连续7年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资保持在占GDP2%以上,2001~2007年用于环保项目的直接建设投资达52.17亿元。

——发展天然气等优质清洁能源,推广集中供热,降低煤炭及焦炭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防治大气污染。加强交通管理和汽车尾气的控制和防治。

——防治水污染。全面加强污水集中处理工程,治理改善河道小流域环境,实施河道综合整治绿化美化工程,改善城市河流面貌。

——加强固体废弃物治理。开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和交流合作。

——推进城市绿化及景观建设。突出抓好“五个绿”工程,努力构建山、海、城、园立体景色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居环境。

(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1.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护能力明显增强。一方面使污染工业远离市区,市南沿海一线的环境得到整体的改善;另—方面以搬迁为契机,全面进行技术改造进行清洁生产。麦岛、李村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和处理达标率,减少近海水环境陆源污染的影响,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两山一环、太平山的绿化工程等直接提高市区“绿肺”的生态工程,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2.城市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地面积2007年比2000年增长107%,公园绿地面积增长157%。在城市人口增长65%的情况下,人均公园绿地从2000年8.5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13.3平方米,增长56%。建成区面积2007年比2000年增加11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007年保持在37.8%。

3.彻底扭转森林覆盖率下降趋势。2001年形成拐点,彻底扭转了森林覆盖率的下降趋势。

4.污染减排和治理能力大幅增强。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全面下降。在2007年GDP比2000年增长2.18倍、燃煤和能源消耗总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2007年工业烟尘、粉尘排放总量分别比2000年削减了54.7%、26.3%,二氧化硫削减了5.5%,达标排放率稳定在99%以上。亿元GDP污染排放量呈现显著连续下降趋势,2007年排放量分别为2000年的29.73%、14.25%、23.32%。二氧化硫去除能力2007年是2000年的8.71倍,年平均增加率为40.1%。

工业废水排放得到有效控制,排放达标率从1996年的65.25%达到2007年的99%。2001~2007年亿元GDP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平均实际下降速度为14.7%,比1996~2000年间提高了4个百分点。

工业固体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2001年以来,新增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单年度持续保持在98%以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综合利用的平衡,7年平均利用率达到103.78%。已经实现了城市垃圾的100%集中处理,医疗废弃物实现100%无害化处理。

5.环境质量状况全面改善。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处于良好状态。空气环境优良率从2002年的88.8%提高到2007年的91.2%。2006、2001~2007年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在97%以上,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保持在此基础上99%以上,2006年以来实现饮用水源达标率、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两个100%。城市生活废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0.88%,小流域环境得到改善。市

区海水浴场夏季水质总体以优良为主,近海海域海洋水质基本保持良好。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占海域面积的74.7%多,符合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23.8%,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海域面积的0.9%,劣于三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占0.5%。市区噪声控制区功能达标率为100%。

6.城市能源利用更加合理。2001年以来,城市燃气普及、集中供热快速发展,城市燃气普及率保持100%,集中供热面积占年末房屋总面积从2000年的17.64%提高到2007年的42.13%。在炼油、化工和钢铁等高耗能工业的快速发展情况下,万元GDP能耗稳定在0.89吨~0.79吨标准煤,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稳定在83%以上。

三、奥帆赛对青岛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一)生存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1.城市绿化和森林覆盖率

2001~2007年间城市绿地面积翻了一翻,达到15369公顷。2002年以后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2006年出现29%的爆发式增长。

利用1992~1999年的统计数据建立公园绿地的发展趋势分析模型:y=0.5399x+2.8768(R2=0.965);公园绿地面积模型:y=428.42×exp(0.1299x)(R2=0.9803)。2000~2007年问公园绿地面积平均高出正常发展(预测趋势)值12.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均高出正常发展(预测趋势)值9.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01年的37.50%提高到2007年的37.8%,在市区人口增加64.5%的情况下人均绿地从2002年8.07平方米提高到2007年13.3平方米。

1996~2001年间森林覆盖率一直处于徘徊下降的过程中,1996~2001年期间森林覆盖率从23.5%下降为20.51%,平均每年下降0.6个百分点,年平均下降率2.5%,2001来彻底扭转了森林覆盖绿的下降趋势,全市森林覆盖率从2001年的20.51%提高到2007年的33.80%,提高了13.29个百分点,2002~2007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为8.8%。

2.水环境质量

2001~2007年饮用水源达标率保持在97%以上,安全饮用水人口比重保持在99%以上,表明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并没有实现100%达标。同时河流功能达标率得到提高,但情况依然令人担忧,直到2007年末功能达标率也仅有65%左右。

3.近海区域及赛区周围水环境质量

以海域面积计算的近海水环境质量,一类和二类海域占到98.59%,四类以上水质海域占0.50%,其主要分布在胶州湾北部盐业养殖区和各河流人海口区域。

从多年来的海水水质监测分析结果来看,青岛近海水环境水质不断得到显著改善。依据2006年的监测结果,奥帆赛区及其邻近海域环境水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环境质量好于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能够满足奥运帆船比赛的水质要求。

4.空气环境质量

2001年以来,青岛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处于良好状态,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以上。环境空气优良率从2003年89.3%上升到2007年91.2%。连续5年空气环境质量功能区达标率保持在100%。

(二)污染治理和防护影响评价

1.环境建设投资评价

2001年以来全市环保投资一直保持在占GDP比例2%以上,2007年全市环境保护投资达到76.25亿元,占GDP比例2.01%。

2.主要空气污染物防治评价

环境治理防治措施的落实和一批污染治理工程的完成运行,使全市污染治理能力大幅提高,特别是工业污染SO2的去除能力2007年达到11.5232万吨,是2000年的8.71倍。2007年SO2的达标率达到99.59%。烟尘、粉尘排放达标率保持在99%以上。

2000年以来,工业SO2、烟尘、粉尘的亿元GDP污染排放量呈现显著连续下降趋势,2007年排放量分别为2000年的29.73%、14.25%、23.32%。

3.废水防治和排放评价

青岛市2007年全市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达到83.84%,1996~2001年的数据对亿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建立模型为:v=0.0918x2-1.9211x+15.07(R2=0.9811),2001~2007年模型预测的正常水平下亿元GDP的工业废水下降速度为6.9%,而实际下降水平为14.5%,高出趋势值7.6个百分点。1996~2000年亿元GDP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平均实际下降速度为10.7%。2001~2007年亿元GDP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平均实际下降速度为14.7%,比1996~200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001年以来,在GDP平均增速17.96%的情况下'工业废水排放量基本持平,排放达标率从1996年的65.25%达到2007年的98%以上,2000年是扭转的关键时期,达标排放率从70%以下提高到90%以上,奥运效应充分表现出来。但市政生活废水增加较快,市政生活废水的治理和回用成为今后废水污染防治的重点。

4.垃圾及危险废物处置评价

2007年全市医疗废物实现集中处置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100%,2007年清运量为109.93万吨,处置方式为卫生填埋。

(三)资源综合利用评价

1.能源利用评价

2001年以来城市集中供热快速发展,从2000年的17.64%提高到2007年的42.13%,2002年以来燃气普及率基本保持在100%,使用生物质能、太阳能、海水能和地热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得以积极推广。

2.废物资源化利用评价

2001年奥帆赛筹备以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大幅度提高,保持在83%以上,提高10个百分点。2001年以来,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单年度持续保持在97%以上,基本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与综合利用的平衡,7年平均利用率103.78%(综合利用了历史遗留的固体废物),新增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已实现城市垃圾100%集中处理,医疗废弃物100%无害化处理。垃圾分类收集、行资源分类回收利用是今后城市生活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作的重点。

四、奥帆赛对青岛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一)综合评价分析

依据上述的分析,结合青岛市2001、2007各年度生态和环境建设指标的实际统计数据,得到奥帆赛对青岛城市生态和环境建设的影响结果(见表1、表2)。

评估结果表明奥帆赛对青岛生态环境建设影响是显著的,突出表现在城市绿化水平、污染防治能力的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城市能源利用等方面;对河流水环境功能达标和非赛场周围海水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计算青岛市2001年与2007年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指数来反映7年来的综合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维持稳定水平外,其余生态环境建设指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态环境综合影响指数由2001年的0.46提高到2007年的0.90,提高的幅度近1倍,表明奥帆赛对青岛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是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逐年提高,从2001年以后逐年强化,到2007年末达到高峰值。

五、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奥帆赛筹办大大提高了青岛的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和宜居城市的水平,为青岛的生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城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任务,保持和维护建设成果、加强薄弱环节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

“十一五”规划目标要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m2,森林覆盖率36%。近年来尾气达标率不升反降,离2008年目标90%以上差距较大。市区许多河道依然脏、乱、臭、差,河道整治任务还很大。废水治理中水回用量比例小。青岛近海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但胶州湾北部水质、北部墨水河和大沽河人海口水质较差,为劣四类海水,对于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和海水养殖需要继续加强控制。城市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南北依然落差巨大,整体观赏性差。突出问题是四方、李沧等北部以及大港、小港一带西部许多地区脏、乱、差现象严重,呈现“一个城市、三个世界”的不平衡局面。

奥帆赛后要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如突出“生态城市”理念、提高全体市民的认识和意识,巩固绿化成果、加强河道改造美化,合理建设布局、促进平衡发展,落实节能减排、控制尾气排放,大力推动绿色交通等。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所突破,努力建设生态优良、环境友好的现代化宜居城市。

上一篇:2011年春节送给领导的祝福短信下一篇:观潮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