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班主任老师们写作的几点建议(精选6篇)
1.给班主任老师们写作的几点建议 篇一
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期又来临了,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转变为普及教育的今天,大学生应该有个正确的就业观,抛开“天之骄子”的思想,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给面临求职的大学生们的几点建议
。下面浅谈几个注意点:
一、改变观念,理性的自我评价
寻求就业要主动积极,不能一味傻等和被动。很多大学生把希望寄托在社会关系上,出现了求职“亲人朋友一齐上”的现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大学生更要主动“推销”自己,并不是说要吹嘘自己,而是说要在求职中勇敢的推销自己,善于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体现自己的工作才能。
将就业门路扩大。大学生在择业时,仍然把留在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有外企情结,但很少有人选择西部和乡镇,认为只有大城市才有发展前途。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自主创业,并不是一定要当老板,软件开发人员、翻译人员、自由撰稿人等职业岗位在社会上走红,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不要期望过高,应该强化社会责任感,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就业观、成才观和创业观。
不少大学生缺乏对所应聘公司的了解,表现出求职的盲目性,有些对薪水的要求偏高,更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一个职位可能没有给你提供很高的薪水,但如果能够学到东西,从做人做事各方面给你补充“营养”,你就不应放弃。在刚踏入社会的求职中,职业取向和发展前途要比薪水重要的多,如果是一个有利于你施展才能的职业,且用人单位对员工有良好的培训计划,薪水可以在工作中逐渐提高。
二、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大学生综合素质基本包括知识结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气质修养等,知识结构固然是基础,但心里素质的高低越来越成为求职的关键,心里承受力比较弱的人在求职中面对困惑或逆境时,会表现出自卑和茫然,一旦遭遇失败,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应注意提高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锻炼自己坚强的性格;在求职中,冷静应对所遇到的困难,培养良好的择业心态。
还有很多大学生毕业后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对于就业的心里准备不够,一旦考试失败,往往就会仓促面对就业问题,所以必须调整好心态,尽快从失败的情绪中走出来,而且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两手抓,不要错过任何一个好的求职机会,更不能把希望全寄托在考试上。
三、加强社会实践
增加社会实践的机会,利用假期、课余时间做家教等各种方式,跟社会多接触,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如果在毕业前能够有机会跟社会接触,能够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通过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能在课余时间寻求与自己本专业或未来职业有关的工作进行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综合起来,为己所用。
四、简历制作应真实可信、简明直接
简历既是大学生的“产品说明书”,又是一块“敲门砖”,一份清晰而又突出个性的简历往往会给应聘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简历里要真实的说明基本信息、教育背景、所受奖励、校园及课外活动、兼职工作经验、培训、实习及专业认证、爱好特长、求职意向、所能胜任的工作等,并留下自己确切的通讯方式;附件除学历证书、技术等级证书、职称证书外,还可以把自己的论文作品、获奖证书等附上。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就说:“简历是应聘者与招聘单位的第一次沟通,我们希望看到求职者如何通过平实、真诚的语言实实在在、有侧重地推荐自己担当某一职位。”
五、自信应对面试
千辛万苦,终于等来面试的消息,这是关键的一步,是离成功最近的一步,那么在面试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要了解招聘单位的的基本信息、文化背景、需求专业、需求人数和招聘条件等,俗话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通过上述了解,可增加面试成功率。
其次着装要得体、大方。男学生不要留太长的头发,女学生不要穿太紧身的衣服或超短裙,整体给人感觉清爽、干净,不要太花俏。
再次是言谈举止,因为自我形象并不仅是衣着加修饰,更重要的是行为举止与言语谈吐的辅助,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气质和修养,取得好的效果。面试要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回答问题简练、完整,确认提问内容,听不懂时可要求重复,切忌答非所问;当不能回答某一问题时,应如实告诉招聘单位,应避免含糊其辞和胡吹乱侃。一个岗位,招聘单位往往会面试求职者若干名,相同的问题问若干遍,类似的回答也会听若干遍。因此,只有具有个人特色和独到见解的回答,才会引起对方的兴趣和注意。
大学生在整个求职过程中,应充分调整好心态,保持积极的态度,从容自信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
2.给班主任老师们写作的几点建议 篇二
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年轻班主任多为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学子, 恰值多梦的时节, 他们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 总是期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事实上, 现实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 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付出, 有的只是苦与累。作为教师, 也许自己的能力很强, 但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却很少;做的事情很多, 而留名的却很少;付出的很多, 得到的回报却很少。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 不少年轻教师的心开始浮躁起来, 以至于怨天尤人, 一方面报怨自己的工作单调无味, 另一方面报怨自己工作苦, 在工作中逐渐迷失了自我, 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 开始敷衍塞责。因此, 我建议年轻班主任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师者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 才能排除尘世的喧嚣, 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 守住创造的激情, 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也只有心态平和, 才能让自己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 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年轻班主任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远大的抱负, 所以在工作中他们往往也会急于求成, 急于“露一手”, 妄图通过自己几次长篇大论的主题班会或组织几次大的班级活动就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班主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王”, 对于他们来说, 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无数琐碎小事的累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 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 日常生活中这些琐碎小事是最能考验班主任智慧, 也是最能体现教育实效的。因此, 我建议年轻班主任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曾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 他不是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 而是一声不吭地先绕教室巡视一圈, 然后迅速走上讲台, 开始对巡视的结果进行通报, 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告诉学生, 他每天都将随时进教室检查卫生, 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 就将通报并给予批评, 达到一定次数的还将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几周下来, 班内再也没有人乱丢乱扔了, 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班风因之迅速形成, 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学校前列。从表面看, 这位班主任每天紧盯班级学生的卫生情况是有点小题大做, 但是从其长远来看, 正是班主任的这一小题大做, 才使学生变得谨言慎行, 因为班主任连卫生这等小事都如此重视, 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放松呢?
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年轻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 年轻气盛, 容易发脾气是他们的一个通病。当遇到学生违犯校规校纪时, 我们多数老师习惯的做法是:先对当事学生进行一顿猛训狠尅, 然后再要求其当众认错, 最后写出检查并保证永不再犯。班主任们也对自己的这种处理方式很满意, 因为每次只要自己一发火问题都会立马得到圆满解决:学生当时不仅承认了错误, 并且还痛下决心今后会改正错误的。其实这种“发火”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很不可取的, 因为班主任的一时冲动有可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 进而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另外, 班主任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往往会造成“冤假错案”, 同时会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抵制情绪, 他们会故意上课时讲话、做小动作, 本来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开始紧张对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呢?结合自身实践我给年轻朋友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一个“站岗的哨兵”, 让它随时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 切不可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带到教室, 更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 也不能怒发冲冠、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 而是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头脑冷静下来, 让心情恢复平静, 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再去处理学生的错误。
四、适时亮出自己的绝活
孩子们大多喜欢和敬佩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 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形象, 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 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想吸引学生、管住学生, 没有使他们信服的地方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的。所以青年班主任必须要在学生面前适当地亮出自己的一些绝活。如: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可以从谈吐、文笔、字迹几个方面选定突破口;担任艺术科目教学的班主任可以适时将自己的剪纸、竖笛、二胡、书法等才艺展示给同学们;在授课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渊博的学识, 进行跨科授课……这样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 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 主动地去适应班主任一些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 而不是去盲目、错误地品评, 师生关系也自然会日趋和谐、融洽。
五、做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的平衡
作为班主任, 通常既要承担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 同时还要承担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 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年轻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问题是:上课前一旦发现班级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 就会立马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处理, 对全体学生进行“说服教育”, 然后再开始授课。也许有很多班主任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啊, 教育就是应该讲究时效啊, 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校正应该从速, 只有这样其效果才是最好的。但是我要说的是,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因为, 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 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 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其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其次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 还会引起班级学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每次上课前班主任都对学生进行一番训话, 这无疑会给他们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云, 班级气氛也会变得沉闷, 长此以往还会令班级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我对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是:班级日常工作中应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 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 该干嘛就干嘛。对于课前那些偶然的、突发的小问题应尽量做好记录, 留待课间再给当事学生指出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是在班会课上把这些问题集中指出来, 以引起大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 最大可能地化解消极作用。
六、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 形成教育合力
在班级管理这场大戏中, 我们的传统思维是班主任是主角, 任课教师是配角, 所以有很多年轻班主任都会认为自己是班级的唯一“主宰者”, 任课教师的职责就是协助和配合自己的工作。在班级事务的决策中他们也不会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 一切都是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班级纪律松懈, 班风不正, 学风不浓, 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外, 其他功课均在年级倒数。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呢?我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就是: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学会放低姿态, 主动为任课教师服务。课下闲余时间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排忧解难, 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其学科作业上交和课堂学习情况, 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一旦发现学生某学科成绩退步了, 就要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当科任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活动时, 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了解, 积极向科任教师推荐合适人选, 并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 力所能及地为科任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 确保科任教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就会日趋密切, 班级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日趋顺畅, 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七、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
有些新班主任在思想上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 和学生走得过近, 甚至和学生称兄道弟, 不过最后他会遗憾地发现:开始学生很喜欢他, 但当学生发现老师还要教育他们的时候, 对老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还有些年轻老师则走相反的极端:对学生专制, 不给学生说话的空间, 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 以至于师生双方经常会形成顶牛的局面, 这也是不可取的。我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就是: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 拒绝零距离, 也反对距离过疏。教师与学生之间固然要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 因为过疏会拉大彼此间的距离, 产生感情上的隔膜,有时还会失去理解和支持。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不可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过近,关系过于密切,这样虽然会赢得多数学生的好感,但也可能会导致教师丧失原则,只知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愿望,以致学生做事没有任何顾忌,班级管理陷入一片混乱。教师与学生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会使教师更加庄重从容,处事公平洒脱,获得学生的尊敬。
八、勤反思、不断总结
3.给年轻班主任的几点建议 篇三
一、 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年轻班主任多为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学子,恰值多梦的时节,他们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总是期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事实上,现实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付出,有的只是苦与累。作为教师,也许自己的能力很强,但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却很少;做的事情很多,而留名的却很少;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却很少。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年轻教师的心开始浮躁起来,以至于怨天尤人,一方面报怨自己的工作单调无味,另一方面报怨自己工作苦,在工作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开始敷衍塞责。因此,我建议年轻班主任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师者只有保持平静的心态,才能排除尘世的喧嚣,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也只有心态平和,才能让自己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年轻班主任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远大的抱负,所以在工作中他们往往也会急于求成,急于“露一手”,妄图通过自己几次长篇大论的主题班会或组织几次大的班级活动就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班主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王”,对于他们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无数琐碎小事的累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日常生活中这些琐碎小事是最能考验班主任智慧,也是最能体现教育实效的。因此,我建议年轻班主任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曾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他不是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而是一声不吭地先绕教室巡视一圈,然后迅速走上讲台,开始对巡视的结果进行通报,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告诉学生,他每天都将随时进教室检查卫生,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就将通报并给予批评,达到一定次数的还将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几周下来,班内再也没有人乱丢乱扔了,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风因之迅速形成,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学校前列。从表面看,这位班主任每天紧盯班级学生的卫生情况是有点小题大做,但是从其长远来看,正是班主任的这一小题大做,才使学生变得谨言慎行,因为班主任连卫生这等小事都如此重视,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放松呢?
三、 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年轻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容易发脾气是他们的一个通病。当遇到学生违犯校规校纪时,我们多数老师习惯的做法是:先对当事学生进行一顿猛训狠尅,然后再要求其当众认错,最后写出检查并保证永不再犯。班主任们也对自己的这种处理方式很满意,因为每次只要自己一发火问题都会立马得到圆满解决:学生当时不仅承认了错误,并且还痛下决心今后会改正错误的。其实这种“发火”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班主任的一时冲动有可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另外,班主任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往往会造成“冤假错案”,同时会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抵制情绪,他们会故意上课时讲话、做小动作,本来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开始紧张对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呢?结合自身实践我给年轻朋友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一个“站岗的哨兵”,让它随时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切不可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带到教室,更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也不能怒发冲冠、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而是要想方设法使自己头脑冷静下来,让心情恢复平静,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再去处理学生的错误。
四、 适时亮出自己的绝活
孩子们大多喜欢和敬佩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形象,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想吸引学生、管住学生,没有使他们信服的地方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的。所以青年班主任必须要在学生面前适当地亮出自己的一些绝活。如:担任语文教学的班主任可以从谈吐、文笔、字迹几个方面选定突破口;担任艺术科目教学的班主任可以适时将自己的剪纸、竖笛、二胡、书法等才艺展示给同学们;在授课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渊博的学识,进行跨科授课……这样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地去适应班主任一些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而不是去盲目、错误地品评,师生关系也自然会日趋和谐、融洽。
五、 做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的平衡
作为班主任,通常既要承担班级日常事务的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承担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年轻班主任不能很好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问题是:上课前一旦发现班级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会立马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处理,对全体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然后再开始授课。也许有很多班主任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啊,教育就是应该讲究时效啊,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校正应该从速,只有这样其效果才是最好的。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因为,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其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其次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还会引起班级学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每次上课前班主任都对学生进行一番训话,这无疑会给他们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云,班级气氛也会变得沉闷,长此以往还会令班级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我对年轻班主任的建议是:班级日常工作中应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该干嘛就干嘛。对于课前那些偶然的、突发的小问题应尽量做好记录,留待课间再给当事学生指出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是在班会课上把这些问题集中指出来,以引起大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最大可能地化解消极作用。
六、 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班级管理这场大戏中,我们的传统思维是班主任是主角,任课教师是配角,所以有很多年轻班主任都会认为自己是班级的唯一“主宰者”,任课教师的职责就是协助和配合自己的工作。在班级事务的决策中他们也不会征求任课教师的意见,一切都是自己独断专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班级纪律松懈,班风不正,学风不浓,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外,其他功课均在年级倒数。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呢?我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就是: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学会放低姿态,主动为任课教师服务。课下闲余时间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排忧解难,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其学科作业上交和课堂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一旦发现学生某学科成绩退步了,就要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当科任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活动时,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了解,积极向科任教师推荐合适人选,并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力所能及地为科任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确保科任教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就会日趋密切,班级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日趋顺畅,最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七、 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
有些新班主任在思想上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走得过近,甚至和学生称兄道弟,不过最后他会遗憾地发现:开始学生很喜欢他,但当学生发现老师还要教育他们的时候,对老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还有些年轻老师则走相反的极端:对学生专制,不给学生说话的空间,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以至于师生双方经常会形成顶牛的局面,这也是不可取的。我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就是: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拒绝零距离,也反对距离过疏。教师与学生之间固然要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因为过疏会拉大彼此间的距离,产生感情上的隔膜,有时还会失去理解和支持。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不可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过近,关系过于密切,这样虽然会赢得多数学生的好感,但也可能会导致教师丧失原则,只知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愿望,以致学生做事没有任何顾忌,班级管理陷入一片混乱。教师与学生适当保持一定的距离反而会使教师更加庄重从容,处事公平洒脱,获得学生的尊敬。
八、 勤反思、不断总结
4.给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几点建议 篇四
1、注重论文选题的质量
研究生论文写作选题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选择客观上有研究价值的课题.也就是说所选的课题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或者理 论价值。能够推动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选择主观上切实可行的课题。选择的课题应该难易得当,不超越研究者自身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在现有条件下可以顺利完成 的课题:尽量选择具有创新性的课题。所选的课题能够反映本学科或本专业发展的最前沿动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要求研究者紧跟学科发展,了解学科的最新 动态和热点问题,开阔思路,创新思维,善于发现问题,从新的角度得出独特的见解.避免守旧重复或者一味求新求异。
2、注重素材积累和资料收集
研 究生要广泛阅读各类学术论文和专著.从中学习论文写作的思路和研究方法。文献阅读要有做笔记和札记的习惯,不要直接从文献中摘抄或者全文拷贝和复印。在研 读资料的同时要记下自己在阅读与思考过程中的发现与心得体会。在做笔记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标明每条信息和观点的出处,以便以后将其融入正式的论文中。特别是 要标明并区分研读文献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想与心得的内容,以便在今后的论文写作中严格遵守文献资料的引用规范。
3、广泛阅读各类专著和学术论文,学习研究方法
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了解研究方法;参与调查研究.全程掌握有关实证研究的方法,形成相应的经验:学习逻辑学,掌握和运用形式逻辑的基本形式,如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熟悉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
4、加强论文写作规范的培养
研究生在平时的学习和写作中就应该树立学术规范的意识,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学风。学校要开设学术讲座或者学术规范课,培养学生的学术规范。研究生导师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术规范指导.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术规范的重要性,并在论文写作中自觉遵守。
5.给班主任老师们写作的几点建议 篇五
? “第一教育”微信平台和“上海特级教师”微信平台联合推出“特级教师公开课”栏目,邀请沪上各学科的特级教师提供最权威、最实用、最详细的学习方法。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向特级教师请教,也可回复“公开课+您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我们将邀请相关学科的特级教师予以回答。每周与一位特级教师相约,千万不要错过哦!
回复“公开课1”“公开课2”“公开课3”,查看往期精彩内容。陈 奕上海市特级教师,现任上海市新大桥中学校长。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园丁奖、杨浦青年创新奖、杨浦区教育系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称号。
她的教学凸显了物理这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物理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从直观感受和亲身经历中学习物理的机会,在“全国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她主持了国家级重点课题《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实验教学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发表于《物理教学》或《中学物理》杂志,参与编写《现代课堂实验教学启示录(初中物理)》(副主编)一书并拍摄一百多个物理实验的视频资源。连续8年在区网上“公益学堂”为全区初三学生开设中考专题讲座,担任东方有线电视“优化学习”栏目初三物理的主讲教师等工作。常常有朋友或家长会问:“孩子初一了,是不是应该提前学习物理?”“孩子马上要上初二了,在外面没有学过物理,会不会跟不上?”“孩子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怎么办?”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是孩子们物理学科的启蒙老师,20多年的教学经历,让我越来越感受到,是否超前学习物理知识并不重要,呵护好初中阶段孩子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这些比知识本身重要得多!
物理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孩子们觉得物理是有趣的、是有用的,让孩子们爱学物理、会学物理,需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所以作为教师我想跟家长提几点建议:
一、多陪孩子一起玩,努力培养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比较强,他们喜欢动手实验,喜欢观察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来呵护孩子们这种学习的原动力。
研究证明“一个富有好奇心的人能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这种乐趣又会激励他不知疲倦地去探索未知领域,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好奇心就像是性能优秀的赛车引擎,保证赛车勇往直前,在激烈的竞争中遥遥领先”。
因此家长虽然都比较忙,但还是要尽最大可能多陪孩子一起“玩科学”。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挑选一到两本图文并茂的物理小实验或科学小游戏的书籍,在共同阅读的基础上,利用身边的瓶瓶罐罐,跟孩子一起“玩一玩”,让孩子初步了解一点科学道理和物理原理,坚持一段时间,相信对激发孩子进一步去探究物理知识的兴趣是有很大的作用和现实意义的。还可以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带孩子去参观一些科普教育场馆,比如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等等,让孩子在参观以及参与互动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又如在给孩子准备一些节日礼物或生日礼物的时候,也可以选择一些可以让孩子们动手做实验的玩具,比如电子积木,孩子们可以自己拼搭各种电路,在玩的过程中,实现了孩子们对电学知识的“超前学习”,对今后物理课堂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而当孩子们在物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时,还可以拿出这些玩具,玩一玩、想一想,很多问题孩子可能自己就能解决了,这种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经历,对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积极的作用,往往比提早做一堆所谓的物理习题更有价值。
二、家长要学会“示弱”,孩子一定会比你想象的更强大 教学中我一直践行着“教师弱一点,让学生强一点”的教学理念,努力做到: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在学生面前我常常“示弱”,经常请孩子们“帮忙”制作一些教具,比如:让孩子们用硬板纸、吸管和小镜子制作光的反射规律研究装置;用粗细长短不同的橡皮筋和小纸盒制作一把简易琴;还让孩子们自制密度计、自制温度计等等,并非常重视地把孩子们的小制作作为课堂上的教具,孩子们会非常开心,也非常自豪,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的。
试想一下,当那个孩子通过思考、反复调试并最终完成光的反射规律研究装置的制作之后,他对光的反射规律的理解程度,比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课后背的这种方式肯定要好得多,这种学习经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的财富。曾经看到过一则故事,一个没有念过书的农民父亲,培养出了两个名牌大学生,有人问这位父亲,培养孩子有什么绝招?这位父亲是这样回答的:“我这人没什么文化,其实也没啥绝招,我只不过是让孩子教我罢了!”
这位农民父亲没念过书,没法辅导孩子,所以就想出个办法,每天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这样一来,孩子既当学生又当“先生”,学习的劲头就甭提有多大了!而我们有很多家长往往就是自己太能干了,反而培养出惰性思维的孩子。真正高明的家庭教育是提供机会让孩子教育家长,家长学会装傻,更需要有智慧,这比简单的说教有时更劳心劳力!
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说,一个获满分的家长,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家长,他们的“爱”就像一面双刃刀,疼了孩子也害了孩子,爱孩子,请做70分的“懒”家长。
所以我想跟家长们说,希望家长在跟孩子交流的过程中,也不要太能干,也应该适当地学会“示弱”。有些问题先学会装傻,不要急于告诉孩子,让孩子自己去想想办法,查查资料,学会跟同学和老师交流,甚至找些问题向孩子“请教”。你会发现孩子比你想象得要强得多,这样的“超前学习”,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上,有些学有余力、对物理特别有兴趣的孩子再更系统地接触物理知识,效果也会更好。
三、鼓励孩子提问,努力培养“问题”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当个体感到需要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算真正发动,否则思维难以展开和深入。
孩子小的时候,都喜欢问“为什么?”,可是慢慢长大了却不敢问、不愿问、不会问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虽然有很多,但跟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以及家长跟孩子缺乏交流,甚至嫌孩子问题太多麻烦等多方面都有很大关系。所以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刚刚起步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加要注意保护并鼓励孩子的问题意识。在敢问、愿问的基础上,逐步鼓励并引导孩子会问,在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都需要做有心人,有时候需要故意留有破绽,让孩子思考;有时候需要以问引问,让孩子模仿提问;努力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与学习,随着物理知识的增长,他们就能够用物理语言对问题进行科学表述,逐步提高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物理学习的核心,没有问题孩子就不会思考,所以不要“怕”和“烦”孩子成为“问题”学生,会提问的孩子,一定比其他孩子更会思考、更会学习。
6.给新老师的几点建议 篇六
“教师到底应该怎样教?”、“当教师这么累,我的快乐在哪里?”这是不少新教师上岗后对教师职业发出的感叹!的确,当新教师刚刚踏上教学岗位,对未来是充满憧憬的,我们会有很多动力,也会有很多想法。但实际教学并非一帆风顺,我们会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如何保持自己良好的适应新岗位的能力,如何褪去清涩走向成熟,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角色的变换,成为一名合格的、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我们青年教师进入工作岗位后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我四年前也曾是一名新教师,那时刚大学毕业,什么都不懂,就是一股蛮力,不懂方法,从而让我走了很多弯路,下面我从自己当年的经验教训出发,就青年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走向成熟,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作为新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的尺度。我在实习期间,经常见到周围的教师在办公室聊天的时候就嘻嘻哈哈,但一进教室就马上板起面孔了,那时的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做教师何必弄得自己这么辛苦呢?所以大学一毕业,我满怀激情,下定决心做一个“微笑”型的教师。的确,“微笑”型的教师很容易受到学生欢迎,也很容易和学生交上朋友。但是,与学生距离近了之后,我却发现学生开始不尊重我了,班级纪律也开始出现问题,由于学生的不自觉,我理想中的民主已经变成了现实中的散漫。见到我们这种过于友善的教师,学生最大的愿望是释放,是放松,是“舒活舒活筋骨”。于是他们开始闹,被压抑的本性也开始显露出来了。所以,作为教师,刚接触学生的时候,是绝对不能让他们靠得太近的。离学生太近,很容易被学生一眼就看出虚实,从此对你没大没小,甚至称兄道弟,以后,我们教师的威信可就真的一点都没有了。若平时你不苟言笑,对学生冷若冰霜,但偶尔露出一点笑脸,学生就会觉得特别温暖,就会觉得你的笑容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深深的温暖了他们的心,从而更加敬爱你了。
说到这,可能有的教师认为用凶的办法对付学生就可以了,但这偏偏又会走教育的另一个极端。以前的学生犯了错误,你罚他,他会吓得发抖,乖乖听从处罚。而现在的学生就不一样了。你对他发火,他很可能会跟你顶牛,万一他跑出去不回来,你还得去找他,那个时候,你就被动了。要是碰到不太讲道理的家长投诉的话,麻烦就会更大。这就是我要说的第二点: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情感有生命的不同个体,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但不是把他们当机器来对待,切记!对学生,用力过猛反而会适得其反!有些教师为了解决一件事情,使用了错误的语言或错误的行为,这将直接破坏师生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体罚。有些体罚,确实有震撼学生心灵之功效,但是更多的体罚,只能使学生情绪更加对抗,心理更加逆反,学生即使被驯服,教师也会付出一定代价。一旦关系破坏,无论教师日后怎么弥补,都无法修复。我们要明白:学生抗拒的,有时并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它的方式,不当的教育只会让我们的工作陷入被动,任何教育都必须要让学生心服口服。
第三:作为科任教师,课堂纪律是最重要的!一堂课要达到最理想的效果,教师讲得精彩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如何有效的维护好课堂纪律才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如果一节课有100%的学生在听你的课,那么你的合格率一定会有90%,所以当你讲课的时候,除了要关注讲课的内容,更要关注台下的每一个学生。如果你能让所有的学生都集中精力听你讲的课,那么,你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有的教师听到这,可能会觉得难度很大,怎么有可能全班都认真听课?其实,完全有这个可能性,当你新接手一个班的时候,师生彼此之间不熟悉,学生会在你面前展示他们最乖的一面,其实这时就是学生行为习惯塑造的初始阶段。所以对一批新的学生,我都会把重点放在课堂纪律上。首先和学生说清楚自己的要求,对于犯错的同学,第一次要严肃批评,第二次的话就要严惩,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慢慢按照你的要求养成自己良好的习惯。可以说,我觉得第一学期学生是由于怕我这个数学教师才去学习数学的,但到了第二学期,我觉得他们是喜欢数学才去学习数学的。
为什么学生可以由“怕”转变为“喜欢”,这就是我要说的第四点:成绩的优越感是学生进步的强大动力。由于第一学期,学生的课堂纪律好,知识自然比较全面,他们的数学成绩相对来说会比较好,当学生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后,他们就会有种成就感,从而更加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这样就变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成绩也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们班有个学生知道自己期末考试98分后,很高兴的和我说:“教师,我小学都没有考过那么高分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的成功的力量和信心。其实在学习方面,也同样存在这个道理,只要学生取得点滴的进步,他们就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取得的成绩也会更大。如果只是一味靠教师的强制手段,时间长了,必然会失效,若学生是发自内心喜欢你这个科目,并认为这科是他的优势科目时,作为教师,我们又已经成功了一大半。而我相信,这个学生有了第一次的98分,接着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五点:在课堂教学方面,尽量精讲,多练,多给机会学生暴露他们的对知识的弱点,然后给机会他们重复锻炼。我们科长曾说过一句话,我记得很牢“与其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不如让学生在台下扎扎实实的练”,所以我的课堂是以学生练为主,事实上,学生也是喜欢“练”多于喜欢“听”的。而当我“讲”的时候,我就要求全班每一个同学都必须停笔,眼睛看着,精神集中着,我才开始讲,而且讲的时候要抓住重点,讲清、讲透。
在课堂练习方面,以前我是采用优差生配对实行一帮一。但实行了一段时间认为并不适合。差生的成绩是上来了,但优生的成绩却不能得到一个大的突破,学习上互相帮助是应该提倡,但不能总牺牲优生的时间来帮助他人,如何让优生学得更好,这才是教师更多考虑的问题,而帮助差生则要由教师负责。而目前常规的课堂练习都采用“统一“化,就是全班的学生都做相同的题目,这样,很容易导致两个极端:成绩差的学生一道题目都不会做,而成绩好的学生道道题目都会做,换句话说,这些练习仅是对中等学生起了效果,针对这一情况,现在我的课堂练习采取分组训练。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对应的练习,都有自己会做的题目,这样才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说的具体点,就是我将课堂练习题分A、B、C三组题,成绩较差的学生做A组题,成绩中等的学生做B组题,成绩较好的做C组题,在练习时间我就有针对性的去帮助一些A组的学生。在这,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并不是你做A组题就表明你是差生,A组就是和教师同一组的,为什么说和教师同一组,因为教师整节课的练习时间都会在旁边辅导你们,对于C组的学生我也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你的成绩如果不能在班前列的话,也可能会退到B组,除了给C组的学生施加压力,我们也要绝对信任他们,千万不要把他们与普通的学生等同化,举一个例子,就像全班学生在跑步,明明C组的学生已经跑的很远很远了,我们教师又要吹一个口哨,把他们重新拉回到起跑点,长期这样做只会妨碍他们的发展,还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适当的放飞优生。但这里我要强调的是:这种分层不能固定,应变化,通过每次测验或课堂完成的试卷来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假如你有进步的话就可以跃如其它层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坚持已有一段时间,发现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优秀率得到了提高,合格率也稳中有进。
第六点:教学方面应有“张”有“弛”。第一学期,我对临界生还是抓的比较紧的,因为我觉得学生的数学根基打的好,以后才会学得好,所以第一学期,我很重视课后过关,我不知道大家对“过关”这个名词熟不熟悉,其实过关就是课后辅导学生。第一学期,基本上每天都会有一小批学生留在我办公室过关,我的目的很简单:要在打基础的第一个学期尽量补好那些“学困生”的知识漏洞。但到了第二学期,如果还是一味的课后抓过关的话,学生可能就会出现厌烦的情绪,同时也会讨厌你这个数学教师,因为临界生来来回回就是那一批人,而数学的临界生可能也是其它科的临界生,如果每天都给这个教师留堂或那个教师留堂,他们就会觉得反感。所以第二学期我就把对这一批学生的“补”放在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只要我上课认真听讲,是可以准时放学,不用再留堂的。有了这种意识,他们上课就由被动转为主动,积极性还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我班有个男生,由于他的数学基础比较差,所以在第一学期的时候,基本每隔两天他就得留下过关一次,要不就是小测不行,要不就是晚修作业一大堆错,但过关了一个学期,我发现,他的成绩根本上不来,反而是上课状态更差了,因为他产生了一种对教师的依赖,他的思想是这样认为的:就算我上课不听课,教师课后也会帮我过关,原来他把教师的这种过关当成是一种义务劳动了,所以第二学期,我改变了上个学期的策略,对他,或对这批临界生,课后不留或少留他们,课堂上,我就拿着一只红笔去批改他们的练习,其实大家不要忽略这只红笔的功效,只要我在他们的练习本上打了一个红勾的话,我发现,这些临界生他们的做题速度明显加快了,因为他们获得了一个成就感。此外,我觉得对这些临界生的要求不要太高,一个拳头伸出来,五个手指有长有短,每个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在以前,只要学生一不及格我就会认定他们没有努力,没有用心去学习,我会很生气。但是,现在我的观念转变了,对于后进生,我觉得保持一颗平常心是最重要的,他们是否及格没关系,是否做错一大堆题目也没关系,就关键的是,学生肯去动笔,肯去做题,其实,这就是一种成功!
第七点我要说的就是:关于惩罚和奖励。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但是惩罚要有度,也要讲究技巧。但不管你用什么手段批评或者惩罚学生,事后一定要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不要让学生因此而恨你。而对于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平时不妨适当施以一点小恩小惠。我常常备有一些糖果之类的零食,学生若是做了一件让教师满意的事情,则奖励之。说实话,那个糖果并不值钱,在家里面,可能学生还不一定喜欢吃。但是在学校里就不一样了,特别是作为教师的奖赏,再普通的糖果学生也会吃的津津有味。这是吃的一面。学生身体不好,教师不忘作一些贴心的照顾;学生情绪低落,教师不忘说两句贴心的话语;学生碰到困难,教师不忘适时地帮上一把。这些细微之处,正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每一个教师碰到这样的情景都千万不要错过啊。
第八点,这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作为教师,必须和家长多联系。任小艾曾说过:如果在你的教学工作中忽略了家长这力量,你永远是一条腿走路。现代的教育,需要家长们的积极参与。在与家长联系方面,我想说几点:第一:学生有退步时可以通知家长,但学生有进步时也请告诉家长,“多报喜,巧报忧”;第二:我们不要动不动就请家长来学校,你请家长来,就说明你拿学生没办法,如果连家长也治不了他的话,这个学生必将有恃无恐,以后就更不好调教了。第三:在与家长联系时,要时刻把自己对学生的那份浓浓的爱心和责任心充分地流露给家长,让家长深切的感受到你是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他的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那么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一定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也一定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给班主任老师们写作的几点建议】推荐阅读:
班主任培训材料:给年轻班主任的几点建议10-22
做好班主任的几点体会08-16
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尝试-班主任工作心得06-24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几点要求08-29
班主任给毕业学生们的毕业留言06-29
关于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与体会10-29
浅谈青年班主任工作的几点心得体会08-18
浅谈对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09-23
《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读后感1000字09-01
班主任老师讲话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