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

2024-09-07

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共11篇)

1.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 篇一

《遇清风急雨》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

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

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

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

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

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

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

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

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

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

急雨岂无意,催诗走群龙。

梦云忽变色,笑电亦改容。

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

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

【鉴赏】

本篇是绍圣四年(1097)苏轼在流放海南途中所写的奇景、奇想、奇气融合一体的一篇杰作。哲宗亲政后,投机新法的分子连续迫害元祐旧臣,他们把苏轼放逐瘴乡惠州仍不解恨,又于绍圣四年再次把他贬到海南的儋州(今海南儋县)。苏轼只身携带幼子苏过垂老投荒,与全家人在江边痛苦诀别,之后便飘然浮海而南。苏轼登上海南岛,在从琼州赴儋州的途中遇上了风雨,遂即兴吟就此诗。诗题原为:“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

前八句纪行兴感。琼州、崖州、儋州、万安州(今万宁县)环列分布,洞穴盘结的五指山雄踞海南岛中心。作者由琼州(今海口市)人岛往西经澄迈再向南折往儋州,在海南西北方走了一个弧形的路线,奔赴贬所。于此岛国登高北望,一派汪洋,水天无际,不禁凄然感伤,发出了“途穷”、“安归”之叹。开端八句勾画了全岛的地理形势,记述了个人的行程和路线,写出了自己初登荒远海岛的感受和心情。写景爽利,抒感凄婉。

本篇体现了东坡明达的识度和旷放的襟怀。作者初登当时极为荒僻的海岛,环视水天无际,不免凄然伤神,“此生当安归”?这种前路苍茫的悲叹,正在情理之中。然而,诗的调子并没有就此低沉下去,而是经过对宏观世界的哲理思辩,使诗人自我以昂首天外的超迈姿态俯视人间困厄,从而飞翔起理想的健翮,闪耀出希望的曙光。随着诗境由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转换,诗的格调也由凄婉而转为雄阔激昂。这首诗也以联想丰富、意象奇诡、锻句精切而著称。作者由四面环水的琼州岛,而联系到沧海、九州乃至寰宇的无限空间;由岩谷天籁,联想到天廷的仙乐,群神的宴会;并把急雨闪电这大自然给予远行人的突然袭击,想象成群龙催诗,云、雷欢颜迎客。构想何等奇警而出人意表!诗中写浮云变幻着一“梦”字,写雷电发声着一“笑”字,写岩穴声响交作着一“酣”字,且山有“鳞甲”,“云”能“变色”,电可“改容”,诗人笔下的森罗万象无不带上灵性,动荡着生命力,体现着人情味。尤其“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一联,更加传诵千古,脍炙人口。苏轼晚年多有清旷平淡诗作,但毫无衰飒景象,且雄健奔放、逸态横生的气格并未衰减。本篇正是明证。纪昀说此诗是“以杳冥诡异之词,抒雄阔奇伟之气”(《苏诗纪批》)。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亦曰:“行荒远僻陋之地,作骑龙弄凤之思,一气浩歌而出。天风浪浪,海山苍苍,足当司空图‘豪放’二字。”可为此诗定评。

2.描写山水风景的诗词 篇二

一、风景短片在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于1960年提出的一个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概念。根据奥苏伯尔的解释, 学生面对新的不熟悉的学习任务时, 有必要设计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的一个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风景短片中蕴含的正是诗词中所描写的情境和意象。作为诗词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它在向学生提供必要的理念与印象的同时, 也为学生的想象留下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语文教学中充满了生活体验和人文情怀, 尤其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之中, 因为古诗词的文辞含蓄与意象的叠加, 使得自身知识与阅历都不够丰富的中小学生难以理解诗词中所描写的景致以及情感的由来, 这就使得在诗词学习之前的引导成为必要。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纯粹的文字引导材料很多时候并不能使他们在学习前有一个较清晰的观念与印象, 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决定了他们对那些直观具体的音乐与影像更加敏感更有兴趣, 声像结合的呈现方式会具有更好的效果。与此同时, 具有中国风的风景短片和古典诗词之间有着相同的中国古典精神气质, 两者相互补充而把违和感降到了最低, 使得整合的效果变得更好。

二、风景短片应用于诗词教学的实例——《忆江南》

白居易的诗词名篇《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的必修课文。鉴于四年级小学生对于江南印象模糊且缺乏概念, 无法理解诗人触景而生的情感与回忆, 所以我们以风景短片的形式作为课题教学的先行组织者, 并由此展开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

1. 关于风景短片的教师引导。

师:“同学们, 大家知道江南吗?”生:“不知道。”师:“江南, 意为长江之南面。在古代, 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江南地区自古以来就以其风光的美丽动人而闻名天下, 无数的诗人词人为江南留下了好诗好词。这么美丽的江南风光, 大家见过吗?”生:“没有。”师:“那大家想见见这闻名天下的江南美景吗?”生:“想。”师:“好, 那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来领略那秀美动人的江南风光吧!” (开始播放江南风光的风景短片) ……

师:“同学们, 刚刚我们看到的江南景色优美吗?”生:“优美!”师:“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 你看到了哪些江南美景呢?来, 大家讨论讨论, 然后告诉老师你的答案!”生: (开始讨论) 师:“好, 江南美景是如此秀美动人, 哪位同学来告诉老师你看到了哪些江南美景?”生:“我看到了竹子和花。”师:“对, 老师也看到了那飘摇在风中的花朵和秀竹。江南地区气候温润, 生长着各种各样的秀竹和美丽花朵, 在很多著名的诗人词人的作品中都有过描写。那大家还看到了什么好景致呢?”生:“还看到了水上的房屋和小船。”师:“说得好, 观察得真是细致。为什么会有水上的房屋和小船呢?这是因为江南地区多水, 所以江南地区的人们就习惯于临水而居, 他们在水上建起了独具江南特色的民居, 那么船自然也就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2. 教师的扩展性讲解。

当对于江南风景短片的提问与讲解结束时, 学生对于江南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与认识, 而此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更多的引导性材料, 引导着学生进行超出短片范围的更为深入的探讨。然后, 再向学生发问, 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回答。如:“你眼中的江南应该是怎么样的?在你心里, 江南还有哪些优美景色?你最喜欢江南的什么景色?你认为, 江南地区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你喜欢江南吗?为什么呢?”

在教师一步步提问与讲解中, 每一个学生都围绕着这些问题在心中构想着自己想象中的江南, 并且在他人的描述中, 不断地对自己心中的江南进行着修改、添加与丰富, 在自我的思考和他人的引导与讨论之中建构起自己关于江南的认知结构, 从而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有了对新知识起“固着点”作用的内容, 达到了先行组织者的引导目的。然后, 教师便可通过一段导入开始《忆江南》课文的正式学习, 如:“看了这么多的秀美江南风光, 相信大家心里和老师一样都有自己的一个江南。而在大诗人白居易心里也有他自己的一个江南, 大家想知道是怎么样的吗?那就请大家翻开课本,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忆江南》, 一起来看看白居易心中的江南”。

3.浅析诗词与地域山水画的有机融合 篇三

关键词:诗词;地域;山水画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有丰富的民族与地域文化传统。而西部作为一个特殊地域,曾是中国艺术的重心,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文化文明成果,各种优秀的文化文明成果曾在这里碰撞融合。但是,由于西部地理位置以及宗教信仰和战争等等原因的影响,致使早期中国山水画没有能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直到20世纪40年代,沉睡的西部文化遗存和西部大自然的魅力才逐步的展现出来。而西部山水画的探索与挖掘也从文学作品的描述中走出来,真正步入了西部山川大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诗词的影响开启了地域山水画的探索之路。

一、诗词为地域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较强的渗透力

在西部广袤的大地山川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诗歌。汉唐时代,虽然辽阔的西部依然具有奇异、可怕又神秘的特色,依然是杀戮和征伐的战场,但相互争讨的人们却共同创造了打通欧亚的丝绸之路,创造了气势恢宏、意境苍凉雄壮的诗词,而诗词就是我们的先民在西部边塞生活的藝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生活过的不同地域,其题材和内容有所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特别是唐代的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也是唐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书写着西部的壮美。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唐代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如高适边塞诗代表作《燕歌行》突出表现英勇的气概和悲壮的情绪。以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荼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的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全诗雄厚深广悲壮淋漓的艺术风格。又如李益《塞下曲》“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这篇塞上之作,感觉便很不同,读者一下子就会被那天地空阔、人欢马叫的壮丽图景吸引住。它在表现将士生活的满怀豪情和反映西北风光的壮丽动人方面,是比较突出的。西北高原的景色是这样壮丽:天高云淡,大雁群飞,歌声飘荡在广袤的原野上,马群在绿草地撒欢奔跑,是一片生气蓬勃的气象。王昌龄、岑参的诗里,长云暗雪山,八月即飞雪;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黄沙卷地,日色黄昏。烽火、狼烟、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胡天是诗词中常见的字眼。现当代描绘西部的山水画家大多就是被边塞诗里所呈现的那种意境美所吸引而步入西部,描绘西部,这些精美绝句意境为山水画的创作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二、诗词为地域山水画的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

地域山水画是在自然山川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生成的,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诗词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山水画一样追求气韵生动、有节奏、有意境。特别是唐代诗风格悲壮、奇雄、豪迈、洒脱,洋溢着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种风格的形成固然与唐朝国势强盛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是盛世文化积极进取精神的反映.诗人们在西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欣赏着大自然的壮美,尽情地抒发着卫国安边前线的自豪感、兴奋感,抒发着强烈的建功西部的雄心壮志,诗中闪烁着西部特有的力量美、阳刚美。这种地域性因素必然会给文学烙上一定深度的印记,这种力量美、阳刚美也必然会对现当代的西部山水的风格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西部,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资源,诗词就其文化艺术的内在品质和形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实际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和值得整个民族骄傲的,诗词对西部地域山水的影响还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还在源源不断的为山水画创作输送着给养,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挖掘。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西北山水画家的探索与研究,地域山水画的前景必将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

[2]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上海古籍出版社.全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4]王朝闻.中国美术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描写山水的诗词名句 篇四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____苏轼《后赤壁赋》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____刘桢《赠从弟》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____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江头未是**恶,别有人间行路难!____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____王之涣《送别》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____杜甫《哀江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____杜甫《登楼》

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____杜甫《望岳》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____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山黛远,月波长,暮云秋影蘸潇湘。____蔡松年《鹧鸪天·赏荷》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____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____欧阳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____李白《将进酒》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____沈周《题画》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____郎士元《柏林寺南望》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____王维《桃源行》

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____储光羲《江南曲四首》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____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____刘禹锡《望洞庭》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____方岳《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____淮上女《减字木兰花·淮山隐隐》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____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____王勃《滕王阁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 琵琶引》

山无陵,江水为竭。____佚名《上邪》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____李白《行路难三首》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____李白《赠裴十四》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____郑谷《鹧鸪》

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____李白《妾薄命》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____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____杜甫《曲江二首》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____贾岛《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____柳宗元《渔翁》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____杜牧《长安秋望》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____刘禹锡《金陵五题·石头城》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____佚名《木兰诗 / 木兰辞》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____李白《送友人》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____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____王维《终南别业 / 初至山中 / 入山寄城中故人》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____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____杜甫《饮中八仙歌》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____李白《长歌行》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____苏轼《水龙吟·闾丘大夫孝终公显尝守黄州》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____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江湖多**,舟楫恐失坠。____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____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____王勃《山中》

血染红笺,泪题锦句。西湖岂忆相思苦。____刘将孙《踏莎行·闲游》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____张旭《桃花溪》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____洪升《雪望》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____王令《暑旱苦热》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____刘过《六州歌头·寄稼轩承旨》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____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5.描写山水的优秀诗词 篇五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于辛弃疾经典诗词的文章

★ 辛弃疾诗词

★ 沁园春辛弃疾诗词

★ 赴约于山水短篇散文

★ 优美诗词精选

★ 优美诗词

★ 描写大自然山水风光的优美语句摘录

★ 于描写叶子的优美散文

★ 山水优美景色文段

6.描写山水的古诗词 篇六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6、《绝句》

宋·李清照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7、《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8、《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9、《终南山》

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0、《秋登万山寄张五》

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唐·孟浩然

山瞑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13、《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馀钟磬音。

14、《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5、《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6、《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17、《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破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8、《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颖是银河落九天。

20、《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3、《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4、《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还有晴。

25、《题金陵渡》

唐·张祜

金陵津渡水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7.古诗词中景物描写的表现技巧 篇七

[关键词]古诗词;景物描写;鉴赏;表现技巧

景物描写,描绘的是自然万物的声、色、形、态。空山之白雪青松,尽显境之静谧;江中百舸游鱼,毕现境之生机。当诗人以丹青妙手的独到眼光观察景物,以淡雅浓丽的笔调描摹景物时,自然景物便幻化成优美的文字,以仪态各异的形象承载着诗人的感情,喜怒哀惧之情跃然纸上,动人心魄。尽管诗人们运用的表现技巧有所不同,但最终都是以景物来表情达意,恰如异曲却同工。古诗词中描摹景物常见的表现技巧如下。

一、以色彩渲染意境

采用最富张力和最能符合自己心境的颜色进行描画,以渲染出强烈的氛围,从而达到抒情表意的效果,似乎是诗人们偏爱的技巧。鲜妍明媚的色彩往往表达欢快热烈之情,晦暗阴冷的色彩通常表达伤感悲戚之情。冷暖色调的巧妙运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了诗人们的内心情绪。

如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草色嫩绿,柳色鹅黄,桃花娇红,李花胜雪,色彩分明,搭配和谐,不仅在直观上引起读者对色彩的联想,而且增加意境美,生动形象地展现如画春光,表达作者欢快的心情。

二、多角度表现特征

自然景物总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出变幻多姿:飞瀑湍流磅礴,明月清风静谧,黄莺杜鹃婉转。当诗人以或远眺、或近观、或谛视、或静听的不同视角欣赏眼前之景,用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声色结合等多种手法展现景物的特征时,变化万千的景物中也就溢满了诗人的独特情怀。

元散曲家周德清的《塞鸿秋浔阳即景》写道:“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靛。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声来如线。”此曲写的是浔阳一带的秋景,由近处长江水写到远处黛色淮山,由低处山水江帆写到高处晚云新月和飞鸿,高低远近天上地下,尽收笔端,生动活泼,形象细腻,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画面。

诗人描写景物时也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既能以静写动,以动写静,还能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从变化中尽显景物特征。

三、虚实结合拓意境

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实际情景与回忆、联想和想象中的虚景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开拓意境、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可以说,实景是虚景的引导,虚景是实景的升华。

比如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一二句写实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梅花落》曲调;三四句写虚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洒满天山。此诗虚实结合,抒写将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凄清的意境中渗透了他们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衬托对比抒衷肠

对比与衬托是诗词中的常见技巧。情随事迁,情随景移,面对眼前衰败或繁盛之景,人们通常会引发出相应地伤感或喜悦的情绪。于是眼前景物带上作者的感情色彩,落于笔下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正面衬托诗人情感。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写了钱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涨,水色天光,黄莺欢快鸣唱,燕子啄泥筑巢。西湖边嫩草如毯,白沙堤垂杨拂堤。诗人面对早春的西湖,想起自己在任时的政绩,欣喜之情难以自抑。西湖明媚之景从正面衬托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然而,为了突出内心的愁苦或愉悦之情,诗人有时也用看上去具有相反情绪的情景来作衬托,借助情景的不协调形成鲜明的反差,达到强化情感的作用。

如李煜的《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字面上写了梦中往昔的繁华:游上苑时的浩大声势,和煦的春风,皎洁的月光,鲜艳的花朵。而现实处境只字不提,却通过梦境的繁华来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越能反衬出梦醒后现实的浓重;对旧时繁华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衬出亡国后的凄凉。

优秀的诗歌字字如珠玑,值得细细品味。出色的景物描写更是珠玉成串,读之如珠落玉盘,赏之如暖玉生烟,引人遐思联翩。在赏析诗词时,除了关注叙事和抒情外,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景物描写了。当读者能用以上手法去理解景物描写时,景物的妙处便能进一步凸显出来,古诗词这颗明珠也将更加熠熠生辉。

责任编辑 周正旺

8.描写桂林山水的诗词语句 篇八

1、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2、桂林浅复碧,潺半露石。将乘触物舟,暂驻飞空锡。

3、辰象森罗正,句陈翊卫宽。鱼龙排百戏,剑佩俨千官。

4、留君夜饮对潇湘,从此归舟客梦长。

5、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

6、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骨肉未免然,又况四海人。嶷嶷桂林伯,矫矫义勇身。

7、桂水秋更碧,寄书西上鳞。

8、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9、步辇出披香,清歌临太液。晓树流莺满,春堤芳草积。

10、英英桂林伯,实惟文武特。远劳从事贤,来吊逐臣色。

11、标心之梵宇,运想入仙洲。婴痼乖同好,沈情阻若抽。

12、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13、君家桂林住,日伐桂枝炊。何事东堂树,年年待一枝。

14、知识久去眼,吾行其既远。瞢瞢莫訾省,默默但寝饭。

15、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16、羁谴同缯纶,僻幽闻虎豹。桂林寒色在,苦节知所效。

17、吾友柳子厚,其人艺且贤。吾未识子时,已览赠子篇。

18、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峡山逢飓风,雷电助撞。

9.描写山水的古代诗词 篇九

1.《生查子·旅思》

年代: 清 作者: 吴伟业

一尺过江山,万点长淮树。

石上水潺潺,流入青溪去。

六月北风寒,落叶无朝暮。

度樾与穿云,林黑行人顾。

2.《白云泉》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3.《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轩霞表,危楼临山隈。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4.《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5.《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年代: 唐 作者: 韩愈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6.《清平乐 题上卢桥》

年代: 宋 作者: 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7.《西江月 黄陵庙》

年代: 宋 作者: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8.《满江红 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年代: 宋 作者: 张元干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9.《江城子 湖上与张先同赋》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10.《登永嘉绿嶂山诗》

年代: 南北朝 作者: 谢灵运

裹粮杖轻策。

怀迟上幽室。

行源径转远。

距陆情未毕。

澹潋结寒姿。

团栾润霜质。

涧委水屡迷。

林迥岩逾密。

眷西谓初月。

顾东疑落日。

践夕奄昏曙。

蔽翳皆周悉。

蛊上贵不事。

履二美贞吉。

幽人常坦步。

高尚邈难匹。

颐阿竟何端。

寂寂寄抱一。

恬如既已交。

10.描写江南风景的古诗词 篇十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唐·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1.古代描写山水风光的诗词 篇十一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精选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2.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名句

3.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集锦

4.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精选

5.山水风光的诗词

6.描写春天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7.五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8.有关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9.描写中国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上一篇:有缘无份爱情诗歌下一篇:镇环卫工人节庆祝活动表彰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