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打造

2024-10-19

校园文化打造(精选8篇)

1.校园文化打造 篇一

打造校园文化

创建幸福校园

——鸡西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教育方法发生变革的灵魂。其主要包括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三大方面。

一、以学校理念为核心,建构校园物质文化,彰显学校特色。

1.确定理念系统,形成育人核心。

我校遵循传承与发展的原则,通过学校理念研讨团队反复推磨,确定学校理念系统。办学理念:生命教育与幸福教育;办学宗旨:为每个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办学目标:让学校成为幸福的地方;培养目标:培养智慧、文明、健康、艺广的鸡西小学生;学风:乐学、善思、合作、创新;教风:博学、善教、求真、奉献;校训:做幸福进取的鸡西主人。(校徽、校歌)

2.明确设计原则,找准设计方向。

围绕学校理念及厚重的发展历程,确定校园文化设计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生命与幸福的凸现;厚重与灵动的结合;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艺术与特色的彰显。依此找准方向,展开设计。

3.突出设计主旨,营造育人氛围。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学校的校训:做幸福进取的鸡西主人,十个显赫的大字时刻提醒激励师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操场角落的“春雨”气象站是小气象员们的天地,每天数据的采集培养了孩子们精细的态度,激发了对科学的热爱。崭新的篮球架、排球场、规范的跑道成为孩子们的最爱,追逐玩耍,提升技能,增强体质。

一楼的设计以学校理念为核心,分为三个部分。中厅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包含了以“生命、幸福”为中心的生命教育的六个维度和实施幸福教育的六条途径,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以“幸福从微笑开始”为主题的笑脸墙,让学校的理念入脑入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西侧以“激扬生命,体验幸福”为主题的十二块展板,采撷了教育的精彩瞬间,呈现了师生的幸福收获。东侧以“主题实践,厚重根基”为主题的德育长廊,是我校德育主题实践活动的完整再现,清晨励语、歌声飞扬、主题阅读、活动体验、明星评选等活动扎实推进,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初步形成了学校的德育特色。

二楼的设计紧紧围绕“鸡西”展开,一是指校名——鸡西,“铭记历史,展望鸡西”通过“百年育人风雨路、辛勤园丁照杏林”等十个板块介绍了学校81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学校厚重的历史积淀,激发师生对学校热爱之情的同时,坚定师生为学校建设添上浓重一笔的信心与决心。二是指市名——鸡西,学校以市名进行命名,应是全体师生的骄傲,在此将教育进行拓展,延伸到爱家乡教育,“小城故事”讲述的是鸡西的历史,老照片、老故事让师生了解鸡西的过去,“大美鸡西”的六个板块,让师生了解鸡西的资源、特产、名人、美食等,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从而激发师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三楼的“北国情”——黑白画展厅,展出了师生的精美作品,黑白画以黑白对比为造型手段,让人们徜徉在黑白世界,感受黑与白交织的简约之美。它彰显学校的美术特色,见证了学校社团的蓬勃发展。

四楼的“蓝艺坊”——景泰蓝沙画展厅,展出了师生的沙画作品,景泰蓝沙画是我校上学期引进的工艺美术特色,深受师生喜爱,既陶冶性情又培养了一技之长,激发师生的成就感,更激发师生的创作热情。走廊两侧融入古代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潜移默化地对师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4.构建班级文化,营造温馨环境。

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促进班集体的建设。我校首先通过专题培训让班主任了解班级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及设计的原则,然后充分调动家长、学生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最后通过评比活动将班级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让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共同的“家”,成为学生展示个性、自主生活的场所,让有限的教室空间变为无限的教育资源,让班级时刻充满生命成长的气息。

二、以幸福教育为宗旨,建构校园精神文化,成就幸福师生。

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点睛之笔。我校本着“只有幸福教师才能成就幸福学生”这一目标扎实地开展精神文化建设。

1.关注团队研修,提升互助意识。

我校将全体教师分成六个研修团队,每个研修团队自定队名、口号、队徽、队歌。在每次的研讨活动中,团队成员精诚合作,既增强了教师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准。

2.实施多元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外援讲座,注入活力:通过观看高金英、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专家的视频讲座,领悟专家的思想,学习专家的经验,从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提升专业素养。通过邀请本地知名的人士,如市委讲师团副团长曲洪波、是教育学院副院长马志刚、信息中心副主任赵德龙、原教育局副局长张雁等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进行思维的碰撞,境界的提升。

校长讲座,深入人心:我校校长一年多来为教师做了《心怀鸡西,情系教育》《如何做好中层干部》《学校理念解读》《话语文、明方向、讲实效》《班级文化建设》等十余场专题讲座,理论联系实际,深深打动着教师,感染着教师,促进了教师的日益变化。

同伴培训,促升成长:我校充分利用优秀教师资源,先后开展了微课制作、空间制作、沙画创作等同伴培训活动,收到良好效果,实现共同成长。

3.关注读书活动,提升师生品味。

学校编排了教师校本阅读丛书,每天早晨组织教师进行阅读分享,引导教师修练意志,提升境界,体味幸福。结合主题实践活动开发了学生德育校本阅读丛书《主题阅读:做最好的自己》,通过阅读,让孩子明理启智,并在阅读中荡涤心灵,陶冶性情。同时,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班主任每天为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作业,分学年规定书目,科研室每天进行抽测,对读书表现突出的学生及班级定期进行表彰奖励,真正地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4.丰富课余生活,提升幸福指数。

我校先后成立学生社团14个,学生自主选择,实行走班式教学,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艺体“211”工程(即在全校普及两项体育特长——跳绳、毽球;一项美术特长——黑白画;一项音乐特长——巴乌或葫芦丝)的有效实施,更为学生搭建了发展的舞台,不断收获成长的喜悦。同时成立教师的葫芦丝、景泰蓝沙画、黑白画社团,教师自愿参加,自主活动,教师们在课余时间沉醉在设计中,既提升了技能,又陶冶了性情,一幅幅带着无限创意的作品让人赞叹、让人惊喜。每月一次的工会活动,都要通过精心设计,让老师在活动中放松心情,缓解疲劳。圣诞节的平安果、元旦的联欢会,让教师时刻感受到学校的关心,体会大家庭的温暖,不断激发着教师对工作、生活的热情。通过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既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又充分展示了师生健康快乐、积极向上的风貌。

在精神文化的建设中,我们以生命感召生命,以生命唤醒生命,以生命塑造生命,以生命幸福生命,让师生感受幸福、体验幸福的同时,学会创造幸福,从而真正地实现“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的美好愿景。

三、以科学发展为引领,建构校园制度文化,实现依法治校。制度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凡事无法而不立”。为使学校的发展更规范、更科学,我校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先后制订了《安全管理细则》《师德师风建设细则》《文明办公室评比细则》《值周管理细则》《班级管理星级评价细则》《巡课细则》《课堂教学评价细则》《教师业务考核细则》《优秀教师、最美教师评比细则》等多项制度,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既遵循原则,又尊重人性,让制度约束成为自觉自律,从而实现学校的和谐发展。

“花香修人性,绿篱筑爱心”,这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深远意义的真实写照。如今,我校已经形成了此项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些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教育局的正确指导,得益于兄弟学校的关心和大力支持,更得力于我们拥有一支勇于探索、敢于挑战、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规划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品味,带领全校师生在生命教育的花园里,谛听幸福花开的声音。

2.校园文化打造 篇二

设立科技文化墙

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学校把环境中的一切科技因素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纳入学生的知觉和兴趣范围内, 从而影响、催发、诱导、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心理、生理的成长,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园科技环境这一隐性教育资源“无声胜有声”的育人功能。一是墙壁张挂古今中外著名科学家简介,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浸染。二是将师生创造出的优秀科技作品适时嵌入科技窗。三是以专题科技展板、科技画报等形式, 宣传、展示科技动态、活动、成果, 烘托科技文化氛围, 激发师生科技探究兴趣。四是将学生中涌现出的获得过县级以上大奖的科技特长生授予“少年科技之星”称号, 激励全体学生在科技创新上有新突破。

举办科技文化节

学校每年举行一届科技文化节。科技文化节设立科学幻想画、科技制作、科技小发明、科技小论文、科学实验报告、金点子、百科知识竞赛、科技专栏黑板报、科学知识小报、绿色环保小报比赛等项目。鼓励班级开展主题科技活动、主题探究活动, 提出改进师生生活、学校发展的科技思路。倡导各中队将科技走出校园, 为家庭科技致富建言献策, 为社会、国家构想科技发展策略。科技文化节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和展示、接受科普教育的大舞台, 让学生感受科学的魅力, 热爱科学和科学研究。

开设科技兴趣班

学校设有不同层次的科技班, 利用每周的兴趣活动课及假日教育活动时间, 宣传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传播科技知识。运用科技教材, 系统地传播科技知识, 指导创作技能技巧。为了使有科技爱好的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科技班的学生在全校中物色, 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班级推荐的方式, 把具有对科技兴趣爱好、特长的学生吸引到科技班中来深造, 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及科技教材的编排,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地教学。在教学中运用知识讲座来展开想像、开阔视野, 用作品剖析来了解原理、启迪思维, 用实验操作、图纸设计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用参观调查来了解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新科技成果, 用优秀作品展览和评比来鼓励学生敢想敢学、勤制作, 从而把科技教育引向深入。

拓展科技教育课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 初步认识世界, 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我们利用科学教材中古今中外科学家发明创造的动人事迹和成果, 对学生进行人类进化发展史、科技成果创造史教育。利用教材中的实验操作、教具学具制作、科学理论知识和启发性问题, 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 帮助学生踏上人类科技进步的阶梯, 调动学生创造性思维, 促进其创造心理品质的不断形成。

我们在现行的各类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思想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体育、美术) 的教学中进行全面的挖掘、开发, 并把挖掘、开发出来的科技因素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都增加科技含量, 加大科技素质培养的力度, 由此形成较为完整的实施小学科技教学的体系。通过学科渗透, 丰富小学生的学科知识, 激发小学生的探索热情, 培养小学生严谨的思维方法。

学校在倡导学生读科普书籍、参与主题科学研究活动的基础上, 开展了“科学观察日记”活动。学生通过科学的阅读、科学的观察、科学的思考、科学的表达, 在获取科学知识的同时, 形成科学品质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校还以班集体为单位, 在规定的时间内, 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有教师指导的科技教育活动。如每年春季百草生长, 以某种野菜为主题开展科技研究活动;夏季高温多雨以某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为主题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秋季瓜果飘香, 以某种瓜果为主题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既有内容的结合, 又有能力的综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立科技教育基地

小学科技活动教学必须依托社会, 实行开放办学, 让学生更多地走出校门, 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更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和条件。

我校作为城郊小学, 附近有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内, 有大型的火电厂, 有植物油厂, 有以竹、木为原材料的套装门业, 有橡胶厂, 还有铜板、鞋业、陶瓷、玻璃钢等企业。这些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丰富的科技资源, 是学生接受科技教育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们通过争取, 在很多企业建立了科技实验基地, 学生定期到基地参观, 接受专家、技术员的现场指导, 并对技术改进、开发新项目 (产品) 提出建议。孩子们通过研究性学习, 设计出的一些模型、一些建议性的项目还被企业采用。我们还聘请专家为学校校外辅导员, 来校讲课、讲学和辅导学生。学生通过参观基地、实地考察、聆听讲座、动手操作等途径, 强化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行为, 从小树立科学思想、科学观念和道德意识。

学校周围有广阔的农田, 这里盛产莲藕。学校所在地因此被誉为藕园。这数百亩荷花, 既为校园外围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更是学校可以开发利用的难得科技教育资源。我们聘请这些新型农民为校外科技辅导员, 让他们为孩子们介绍莲藕的知识, 介绍如何种植莲藕、如何食用莲藕。孩子们还通过网络搜索, 进一步了解了莲藕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等, 通过研讨, 提出了提高莲藕产量、进行链条式综合开发的切实有效的建议。莲藕基地的建设, 加深了孩子们对科技、对家乡的热爱。

3.如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篇三

一、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内涵

要探讨校园文化,首先需要明确文化的概念。张岱年、程宜山先生在《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与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由此可见,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成果,又包括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和制度文明建设成果。而我们常说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特有的以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各类文化设施为表征的精神环境、文化氛围,即在长期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师生认同的有本校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教学原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等,是区分这所学校与那所学校的显著标志。

校园文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环境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教学、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道路、树木、花草等所蕴含的文化功能;二是管理文化,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原则、管理效果、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是保证学校教育活动良好运行的基础;三是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除了国家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内容之外,还包括课程传统、课程设施、课程特色等方面的内容,是學校教学实力的集中表现;四是行为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师生实践校园文化的行为特点、行为内容以及行为效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五是精神文化,包括师生的价值观、学习风气、办学理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

校园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五个方面既互为条件,又相得益彰。只有统筹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从不同的方面协调推进,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当前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同,并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但从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

1.重硬件,轻管理。绝大部分高中,尤其是示范性高中,都把学校硬件建设做为头等大事来抓,争取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生活设施和美化环境,甚至一些学校还把重点投向了校园扩建,但对学校软件建设,如规章制度、思想教育、学科建设、师生管理等方面投入甚少,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却不注重学校发展的可持续性。事实上,虽然硬件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软件建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见效更快,也更能够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2.重共性,轻特色。绝大部分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千篇一律的现象比较突出,几乎没有例外地绿化美化环境、张贴名人名言、制定校训校规等,甚至学校的规章制度都如出一辙,对老师的考核始终采取唯分数、唯升学率的办法,缺少本学校的特点,即使地方特色文化也难以体现。

3.重升学,轻成材。每年的一本升学率、重点大学录取人数、清华北大录取人数等,固然是衡量一所高中的优劣的指标,但决不能仅以这些数据论优劣。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成材,重点在于倡导正确的成材理念,引导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考,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氛围,这才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初衷。而仅仅把升学情况大肆渲染,难免会走向唯分数论的歧途。

4.重学生,轻教师。师生同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两者不可偏废。而一部分学校管理者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就是学生的学风,就是学生的文化活动,而忽视了老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实际上,老师的表率作用、组织行为都对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离开了老师的引导、示范,校园文化很难取得全体师生的认同,很有可能事倍功半。

三、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统筹推进,宜结合学校实际、地区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调动各方面的积

极性。在制度建设方面,不仅要做到体系完备、制度健全,使各方面的工作都有章可循,更要注重制度设计的科学化、人性化,注重教师的表率作用,特别是教师学生的考核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的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引导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要做到规划先行,无论是教学设施、生活设施,都应体现人文关怀,融艺术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形成本学校的特色,尤其应当注重细节,于细微处见文化,潜移默化全校师生的道德情操,能够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在文体活动开展方面,应当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放松,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行为准则、培养目标,转化成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2.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一

是统筹硬件与软件,既要考虑到教学条件的改善,又要考虑到管理制度的跟进,以硬件建设为契机,推进软件管理上水平。如要改善学生就餐、住宿条件,就要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避免硬件超前、软件落后的现象发生。二是统筹教师与学生,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重视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既要注重学校管理者的情感体验,又要注重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大家能够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措施、活动安排,发自内心地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三是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在文化活动设计方面保持连续性、统一性,避免时紧时松、时干时停,要紧紧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时时处处体现其精神实质,持之以恒地做下去,使其真正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部分。四是统筹校内与校外,把校园文化建设与本地区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区域特色,彰显区域文化色彩,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社会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避免闭门办文化、不切实际办文化现象,使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在互动中健康发展。

3.突出人文特色,倡导科学精神。

培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为教育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既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又是必由之路。一方面,要以人文课程为基础,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当说,人文课程的内容,本身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校园文化建设素材,在实践中可以依托课程内容来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这样既能够实现文化活动与教学活动的互相促进,又可以调动广大师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中,特别是文理分科之后,要加强文科学生与理科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设计相应的文化活动,促使不同类型学生之间知识的融合,切不可“老死不相往来”,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时期,学习压力、升学压力较大,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加强高中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把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

4.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篇四

打造书香校园

坐落于201国道旁的大刘家中心小学,有教职工46人,12个教学班,学校秉承“发展教师、成就学生、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实施人文管理,按照“文化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品牌塑校”的工作思路,以“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为德育特色,形成大刘家中心小学独特的教育亮点。

亮点一:让学校在高效的管理中发展

学校为了培养得才兼备的教师队伍,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创建质量一流的品牌学校,通过几年来全校师生的打造,形成了学校特有的文化特征:管理现代化

课堂高效化

文化多元化

管理现代化:通过管理信息现代化、管理观念人性化等,形成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师生团结、勤奋、诚实、和谐、严谨、创新的学习工作作风。

1、管理信息现代化。加强信息技术的装备及其应用是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基础所在,学校开设了校园网,配备了电子阅览室,教师用计算机达到每人一台,为学校管理、行政办公、校内外交流学习等方面提供全面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充分发挥其信息化管理功能的优势,实现学校德育、教学、人事、校务、教务、财务和资源等方面的网络化管理,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从而大大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2、、管理观念人性化。学校领导的现代管理观念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决定性因素。强调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考虑师生的个性和利益,合理满足其自然性和社会性的要求,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体性。尊重师生的意愿。如教师家里人生病,学校领导会亲自送去关怀。学校将全体师生的生活及学习各方面紧紧连在一起,人本化的管理为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新的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堂高效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是:围绕课改研究课堂,立足课堂发展教师,一切聚焦课堂,一切聚焦教学。一方面大力倡导各学科积极开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一方面不断推出我校有指导性的《五环教学模式》。

文化多元化: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载体,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沃土,也是学校育人的永恒主题。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断探索,在整合已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打造精品、塑造品牌,逐步形成了以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发展格局。

教学楼内围绕养成教育“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和国学教育“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德育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依次呈现。以“明德、精学、尚志”为各楼层的主题,对走廊和室内两大部分进行规划,文化长廊里“国学经典诗配画”、“校园活动摄影展”“布贴画作品展”、“小明星”“小帮手”“小制作”“诵经典”等由学生参与布置的栏目,告诉人们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学校开展艺术节、体育节、读书月以及社团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校园文化体现了学生的生活、反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从学生人生梦想出发, 开展多姿多彩的圆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到其中。学生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为自已的未来充满希望,激发起学生的斗志竖立远大的理想,并教育学生有为自已理想付出努力的准备。

从学生兴趣出发。学校利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开展教育活动,如请村里的腰鼓艺人来学校现场教学,让学生感知和学习传统文化文化、衍纸文化、书法艺术活动。

开展“做少年星 立君子品”等学生评星活动,并结合重大节假日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比如在父亲节、母亲节、清明节、国庆节开展:感恩长辈 我为父母做点啥、不忘初心 我为先烈做点啥、祝福祖国 我为祖国做点啥的大讨论活动。学生们通过议、写、画、做等一系列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

从学生心理健康出发,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锻炼,引导学生正确辨别社会文化现象,加强家校联系,学校通过开家长会、评选书香家庭等活动,帮助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层次,使学生的文化心理在更大的空间中健康、全面地发展。

以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会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班级集体中接受舆论评价,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进行自我行为调节。使学生自主能力得到培养。

校园文化的发展,对于构建和谐校园奠定了基础,营造了格调高雅、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为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打开了绿色通道。

亮点二: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学校多年如一日将教师抓师德、学生抓养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血液,通过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主题活动,让每个学生从活动中得到一份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形成一种习惯。

紧紧围绕如何“从一件小事做起”工作目标,深入挖掘学校教育内涵,坚持“以德树人”,推进全员育人。即坚持“课堂为育人主阵地”,推进全方位育人。开展主题月活动作用,阳光体育文化月活动、科技艺术文化月活动、经典诵读文化月活动。

体育文化活动:以课间10分钟的专向体育活动为抓手,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踢毽、乒乓球以及体育游戏等各种健身展示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到旅顺参观万忠墓,感受爱国主义情怀。科技艺术文化活动:乐器表演、舞蹈律动,手工作品展示,一人一书法,一人一幅画,一人一手工作品,共同构造出艺术教育的五彩缤纷。

经典诵读活动:开展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读书知识竞赛、读书心得展示为主要内容,让学生走进书海与真理牵手,浓浓书香为学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还将活动与读书教育紧紧连在一起,让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公益活动、重阳节到敬老院奉献爱心等节日主题的教育,每一项活动的开展都为学生健康愉快地成长撑起了一片蓝天,多彩的活动广受社会赞誉。

亮点

三、让心灵在经典书香的环境中浸润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几年来,学校力推经典诵读,让书籍点亮人生,引领全校师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开展国学经典诵读的各项活动,培养浓厚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培养独特的艺体技能,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确立阶段目标:

1.低年段:诵读、积累

针对该学龄段孩子的特点,同时结合《新课程语文标准》提出的“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五万字,以后逐渐增加”的目标要求,我们主要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古诗》、《三字经》、《弟子规》为内容,旨在诵读和积累,以此“立言”。

2.中年段:感悟、养德

国学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挖掘学生个性潜能,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按照《教育学》的“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地实施国学教育,中年段的学生以感悟经典、养身育德为目标。有了低年段的沉厚积累,中年段要求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并理解其含义,以此“立德”。

3.高年段:应用、践行

高年级的学生有了大量经典的诵读积累,通过自身的理解感悟后,最后化成自己日常生活中言行举止的实践、运用,以此“立行”。

㈠ 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让经典溢满校园 从优化环境入手,让师生生活中充满书香。加大投入建设图书室,购买图书,让图书室成为学生阅读建设的“重地”;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让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建设班级星级书架、在楼梯走廊的围墙上创设古诗图文墙,经典诗配画等,走进校园,会让学生能随处闻到浓浓的书香。

教室是营造读书氛围的主要阵地,读书心得手抄报展示专栏、素质教育展板、图书角各有自己的班级特色。让学生在浸润在书香里,徜徉在经典中。

㈡ 引领阅读,传承经典 学校利用每天早读、午读的时间让同学们自由诵读经典诗文。做到了时间固定化,方法合理化、活动多元化,评价科学化、读书进入常态化。

从引领学生入手,让阅读与学生终身为伴。积极倡导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生活方式。结合读书汇报会、“书香伴我行”班队活动、名篇背诵竞赛等活动,有效落实经典诵读,并初见成效。

以“ 传承经典文化

5.弘扬先进文化 打造文化崂山 篇五

发布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主持:2009年10月27日(星期二)上午9:30---11:00,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局局长王宝生将做客“崂山政务网”,就“弘扬先进文化 打造文化崂山”话题与广大网民在线交流,听取意见建议,届时欢迎广大市民踊跃参加。

主持:各位网民朋友,上午好!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马上就要开始了。首先,欢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化局王保生局长作客崂山政务网“在线访谈”栏目,围绕“弘扬先进文化 打造文化崂山”话题与广大网民进行交流。欢迎大家踊跃提问。

cul:崂山的道教文化源远流长,请问王局长,在道教文化挖掘与整合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王宝生: 道教文化是崂山文化的一个标志。近年来,区文化局积极挖掘、整合崂山道教文化,还原、充实其文化内涵。第一是对崂山道教音乐进行了系统整理,并在2008年将其成功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崂山道教武术也被公布为第二批省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崂山道教茶艺被公布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是对崂山道教建筑群进行资料整理与内涵挖掘,成功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三是组织一系列活动,弘扬崂山道教文化。2007年9月我们以“品崂山茗茶、食道家斋宴、听道教仙乐、赏太清水月”为宣传主题举办了“太清水月”仲秋赏月会,取得了积极宣传效果。2008年10月,我们策划组织了2008中国崂山论道,推出崂山论道开幕式、大师论道、玄门讲经及道教文化展示活动,提升了崂山道教文化的影响力。第四是成立了崂山太清宫道乐团和崂山道教武术团等团体,建立了崂山道教养生馆、崂山道教文化馆,对道教文化进行产业化挖掘。

jhdgf:嘉宾好!崂山这几年非常重视文化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请问王局长怎么评价崂山的文化工作?

王保生:近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不断加大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区文化工作进入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区文化局,围绕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坚持走挖掘整合文化资源,培植推出文化品牌,精心打造文化名牌,唱亮叫响“文化崂山”的工作道路,加快推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一是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全区文化建设。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服务优质的区、街、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崂山模式”,13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城乡群众求知乐园,辖区内“十分钟文化圈”正式形成。二是打造一批影响深远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组织举办了四届崂山旅游文化节、第九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2008中国崂山论道等大型文化活动。打造了“山歌海韵、乡音乡情”流动舞台进社区、“情系山区、放飞希望”流动舞台进校园、“重温经典、情满崂山”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等三大品牌”,成为青岛市知名文化品牌。全区群众文化队伍达230支。三是四是抓好文化精品创作。先后编辑出版《以茶文化促进崂山茶产业发展研究》、《崂山文化遗产图鉴》、《青岛海洋民间故事》等文学作品,深度挖掘了崂山历史文化内涵。四是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区文物普查工作,共登记各类文物点90处,其中复查26处,新发现64处。崂山道教音乐、崂山民间故事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区已成功申报公布了国家级2项、省级2项、市级8项、区级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底蕴深厚的崂山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五是抓好“八大特色文化产业”。加大项目及人才培育引进力度,重点推动文化旅游、影视动漫、节庆会展、传媒出版、演艺娱乐、体育康体、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八大特色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六是确保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积极实施“阳光许可”、“阳光执法”,创新推出登门送证式年审、绿色示范网吧创建、警示谈话制度、诚信企业管理等四项服务新举措,重点抓好全区网吧、演出、音像、娱乐、出版物市场监管,取得显著效果。虽然近几年我区文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相比,与全区群众强烈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奋发努力,开拓进取,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区做出我们的贡献。

文物:请问嘉宾,“文化崂山”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王宝生:我们将“文化崂山”解释为:文以载道,文以育人,文以化人,人以文化成。具体到区文化局的层面,我们认为,作为区文化职能部门,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全区政治、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全过程,引导人们崇尚科学、追求文明,让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成为全体居民生活实践和日常行为的自觉力量,真正让“和谐之根植于心”,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繁荣崂山、平安崂山、文明崂山、和谐崂山建设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发展:嘉宾好!崂山现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体现在哪些方面?王保生: 崂山区按照“政府主导、社区建设、创新机制、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抓手,坚持“六项创新”,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推进全区文化建设,构建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备、服务优质的区、街、居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形成了特点鲜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崂山模式”,覆盖全区的139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日益成为城乡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辖区内“十分钟文化圈”正式形成,全区广大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充分享受到先进文化的发展成果。中韩、沙子口、王哥庄被评为省、市文化先进街道,金家岭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港西、小河东、石老人、王哥庄、北头被评为省、市先进文化社区。一是创新实施“文化设施配送工程”,打造覆盖全区的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二是创新开展“全区图书配送体系”建设,打造全民共享的图书借阅体系。三是创新整合部门职能,打造功能综合的基层文化活动平台。四是创新管理考核办法,打造管理规范的监管考核体系。五是创新开展乐器服装配送,打造一批惠及全民的群众文化队伍。六是创新文化活动载体,打造一批影响深远的特色文化活动品牌。

优势:感觉崂山这几年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请问王局长,下步在发展崂山文化产业方面有什么计划?

王宝生:近年来,我区紧紧围绕建设“三个功能区”的目标定位,全面实施“文化强区”战略,努力推动全区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截止到2008年底,全区文化产业经营单位

6.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成就精彩人生 篇六

---方山县城内二小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灵魂,也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实现环境育人、活动育人,进而促成师生的长足发展,成就师生的精彩人生,形成教育特色。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逐渐创造生成的,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整体规划,打造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

“孟母三迁”的故事诠释了环境育人的真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①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看来打造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是创建特色校园文化的重头戏之一。

(一)挖掘学校内涵,彰显学校特色。

1、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学校应该在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教师、学生的成长,基本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使校园环境达到美丽和谐,有特色。比如,我校创办于1998年,现已是一名老校,学校多年办学历史积淀了底蕴厚重的“和谐包容,襟怀天下”的学校文化。基于此,学校充分发挥教师智慧,提出初步方案,经专家论证认可,形成特色校园环境建设方案。

(1)提到多年名校,我们自然回想起它的校训,清华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师大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大的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等等,校训恰恰反映了这些名校的发展的历史渊源,独特的理念以及发展的特色。所以,学校根据发展历程以“传二小文化 导精彩人生”为特色主题,以“和谐包容、襟怀天下”为主题思想,让学校的特色主题深入人心。

(2)学校建筑的风格,主体颜色为白色,红色镶嵌,(白色代表洁白无暇,心底无私天地宽,大气、包容,红色代表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牺牲的革命志士的鲜血),彰显“和谐包容、襟怀天下”的主题思想。

(二)抓好阵地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1、充分利用橱窗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教室图书角、展示台、雏鹰争章栏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

2、班级设置文化展示牌,班级命名体现学校文化主题。如我校的“海纳百川”、“和谐发展”、“风正心齐”等班名在学校主题思想的引领下应运而生,既大气又意境深远。

3、各功能室布置体现功能特点,温馨、舒适。如,图书室命名为“百科全书”,室内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营养品”的至理格言;微机室命名为“现代科技”,室内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力”、“书山有路网络为径,学海无涯电脑作舟”的醒目标语。科学实验室享有“科海拾贝”的美名,“探知识海洋,摘科学明珠”、“实践出真知”的标语很具吸引力。

4、教室走道布置主要以与学校有关的名人画像、师生作品、学校活动剪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学校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今天我为学校而自豪,明天学校因我而骄傲”。现在我校的走廊上悬挂古代诗人名家画像,伟大领袖毛主席,革命烈士黄继光,刘胡兰等画像;学校的艺术活动剪影若干。

5、校园内楼道等均有温馨提示语,真正达到了让每一堵墙说话,让每一棵树育人的境界。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以上温馨提示语,我校在楼道上有“校园你我他,环境靠大家”、“请讲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珍爱生命、有序活动”等关于安全、卫生的提示语。

二、以人为本,形成特色的精神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但以校园精神文化为第一要义。要树立、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使各项规章制度内化、吸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高雅素质,最后上升为学校精神。

(一)狠抓师德建设,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智慧的开发者,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师德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师德修养是提升校园精神文化的关键所在。

1、学校认真组织了全体教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张桂梅、杨建忠、沈浩等师德标兵学习;还加强了政策法规学习,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等。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牢记、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教育、教学中,时时处处能以诲人不倦的道德情怀,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2、开展了“讲师德、讲奉献、争先进”等师德活动,进一步弘扬优良的教育风气,从而真正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3、坚持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每年一次的暑假学习的制度,精心组织学习和培训,牢固树立“李庄教育,我的责任”的意识、“领导即服务、教育即服务”的意识,弘扬“讲政治、讲正气、讲团结、讲干劲、讲奉献”的精神,爱岗敬业,淡名薄利,形成了深入推进特色学校创建的合力。

(二)规范学生行为,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1、利用班队课狠抓《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从具体的生活细节开始,晓之以理,付之以行,让孩子们明白可以怎样做,应该怎样做。如:怎样听课、发言,如何进办公室,上学离家、放学回家;如何向长辈打招呼,怎样做客,怎样待客;如何使用礼貌用语等等。

2、同时,还以“星级学生”评比活动、“班级流动红旗”评比制度为载体,使“人人为班级争光”、“人人争当文明学生” 逐步内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头脑中,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形成讲文明、讲学习、讲礼貌、讲卫生、讲团结的良好风尚。

(三)特色活动,让师生共同成长。

常规活动深入开展,学校开展的活动应主要以常规为突破口,以班、队、家庭为单位,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以每年各重大事件、节日及李庄古镇发展活动为契机,做小事、品大德,养习惯、塑思想。特色活动创新开展,在设计每次队活动时,都要力图让所设计的活动或节目能有生动活泼的形式(生动),深入浅出的内容(深动),感人肺腑的设计(感动),心向往之的信服(心动),行之有效的践行(行动)。比如,我校的特色活动主要有:

1、我校开展的“小阵地、大舞台”活动,创新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模式,期初每个班抽签定时间、定内容,让每个班60%以上的学生能走上舞台做精彩表演,提升了学生素养。

2、课前3分钟“唱出风采、诵出韵味”的主题活动,或诗歌、或名言、或朗诵、或古诗等,整个校园文化味浓。

3、为提高教师素养,开展了“会前30分钟属于我”的交流活动。期初抽签定交流时间、定主讲人,内容围绕学校发展自定,每周一的教师会都先由3名教师做精彩交流,主持人做精辟点评。

4、各班利用班(队)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如“走进名人”、“我为学校而自豪”等各种小型的文化娱乐活动,活跃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内容主题均以古镇文化为核心。

5、为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每周三下午第二节课开展9个特长班培训活动,有美术班、合唱班、舞蹈班、书法班、乐器班。每个兴趣班均定了主讲人,定了培训室,培训教师要备课备查,这些活动均与绩效工资挂钩。

6、小导游团的培训活动,小导游培训从兴趣特长班逐步普及到三至六年级的学生,理论培训——实践演练——再培训——再演练,力争人人成为合格的小导游。

7、艺术节是学校的传统,所以学校在每年的“六一”都要举办一次全校性的大型艺术节活动(包括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和文艺节目),学生参与率达90%以上,各项活动质量很高,使广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引导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

8、学校每年举行一次大型的教师运动会,以及学生“春季运动会”和“冬运会”,增强体质,健全体魄,并在参加上级的学生运动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是学校创建艺体特色的亮点。

9、建设好学校小记者站,面向广大同学征稿,定期出版校报校刊并向网站投稿多篇,促进了我校学生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

10、特色教研,助推课堂教学改革。

11、工会活动。为放松心情,缓减压力,工会经常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教师们在欢声笑语中劳逸结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这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更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的有效法宝。

7.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校园文化 篇七

武汉市江汉区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从2005年底动议, 2006年启动, 迄今已经十年, 可谓“十年磨一剑”!经过这十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红领巾小学、滑坡路小学、华中里小学、天一街小学、大兴实验小学、北湖小学等被评为武汉市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华中里小学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生态教育最佳学校”“国际生态学校”, 大兴路小学获得湖北省第二届环保政府奖;江汉区所有的小学, 校园变美了, 学生变得灵动了, 教师越来越有魅力了!

十年来, 我们江汉区小学教育的同仁并肩战斗, 奋力前行, 洒下一路汗水, 留下一串串扎实的脚印。从启动到建设, 从表象向内涵发展, 从物质向精神发展, 从抽象向具体发展, 由校校一面到打造特色品牌, 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 整个发展历程历历在目!特别是在江汉区教育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 我们满怀激情, 且行且思, 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一、行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上

(一) 建设物化阶段, 夯实校园视觉文化系统

2006年初, 江汉区教育局拟定并下发了《江汉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意见》及《江汉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评价标准》, 同年11月举行了为期一周的校园文化展示周活动, 红领巾、大兴实验、清芬、华中里、黄陂等五所小学分别从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特色文化展示了校园文化建设情况, 在全区掀起了学习校园文化, 交流校园文化, 打造校园文化的高潮。

2007年初江汉区小学将校园文化建设重心转入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提倡个性化, 形成一班一特色。大兴路小学的绿色文化、清芬路小学的幸福文化、黄陂街小学的慧心文化陆续诞生, 全区出现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发展的模式。班级文化建设作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一个有效阵地, 成为表现校园文化特色的一个窗口, 成为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一个有效渠道。我们从班级文化入手延展到学校的校园文化, 使学校在对比、筛选、积淀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进一步明晰和优化。

2009年在全区小学开展本色教育研究, 从本色德育和本色课堂入手, 抓学生的行为文化和教师的课堂文化以及学校的课程文化。通过丰富、发展校园文化, 进一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一时间, 许多学校将校园建筑造型、校园美化、教育设施等“物化”方面的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江汉区小教科及时组织全区小学培训、讨论, 统一了认识:一致认为, 学校硬件建设、环境美化肯定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但是,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既包括显性的自然环境的改善, 更包括隐性教育课程的开发、师德的建设和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等等。各校纷纷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塑造师生良好形象为目标, 加强校风、教风、学风、课程建设, 全面提高学校内外部环境的文化品位为目标, 正确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 重点抓好校园文化传统的积淀、制度文化建设、师生人际关系及环境建设, 形成了健康向上的和谐校园, 提高了办学品质。

(二) 深化推进阶段, 五大系列行动丰实内涵

2013~2014年, 我们继续行走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路上。在武汉市教育局“教育文化年”的工作部署下, 全区各小学对校园文化再思考, 将多年来学校办学思路进行梳理、提升, 完成了学校文化系统的战略规划, 以五大行动为着力点,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环境文化方面有了新进展, 学校办学品位有了综合提升。

1. 精神文化引领行动。

以树立先进理念为核心, 我们组织引导全区小学进一步凝炼和完善办学理念, 组织全区干部撰写十三五发展规划, 审视和定位办学方向, 探讨和规划办学愿景。为培育传承与创新、共性与个性兼备的学校精神, 去年12月以“校徽亮特色、校歌满校园”为主题, 举行了“校徽设计及校歌比赛”活动。各校将办学理念融入到校徽设计中, 将教风学风融入校歌。丰富的文化内涵、生动的表演形式, 完美展现出江汉小学师生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风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精武路小学, 借隅28中, 没有场地, 孩子们和老师饱含激情唱响《自信学子之歌》, 演绎出精武孩子们的自信之神彩!在这次活动中依托校歌、校徽等文化载体, 诠释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 制度文化规范行动。

坚持以人为本, 依法治校, 实施民主管理, 加大制度规范力度, 主动适应新常态!江汉区小教科和小学教研室广泛征求意见修订《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标准》, 对纵深推进的各项建设规程出台相关管理文件, 如《江汉区小学班主任工作管理细则》《小学日托班管理办法》《江汉区教育局关于深入推进小学学盟建设工作的意见》等, 规范管理, 创新机制, 积极鼓励创先争优!

3. 行为文化提升行动。

构建了本色德育课程体系, 深入推进本色德育工程, 充分利用本色德育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简易读本》等有效载体,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用经典导行, 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扎实开展“诵习练”小学生素养提升工程, 该工程旨在培养小学生读、写、算的基本能力, 帮助学生养成好学善思、惜时专注、勤勉坚韧等良好行为习惯。该工程于2014年4月在北湖小学隆重启动。武汉市教育工委书记靳雁, 江汉区委李强书记等领导亲临现场指导。武汉市教科院选定北湖小学承担长江三角洲数学文化的现场交流会展示活动, 当天北湖小学《童眼看数学》《运算达人争霸赛》等时尚展示, 让与会来宾看到了灵动的数学, 灵动的学生。2014年年底, 各学校、学盟争相组织的“诵习练”比赛活动, 师生全员参与, 行政人员全程参加, 师生亲近经典, 诵经泼墨, 他们在文化浸润中无不展示出良好的素养。江汉区通过素养提升工程这个平台, 将本色德育的理念与教育实践相融合, 以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形式涵养师生底蕴。

4. 课程文化建设行动。

以“探寻文化基因—营造文化氛围—积淀文化现象”为工作主线, 从课堂、教师、学科三方面着手, 逐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文化。全区各校纷纷开发以素质为核心、以实践为导向的校本课程, 如回民小学的民族纸艺课程、华中里小学“湿地———生命的摇篮”环保课程、大兴路小学“唐诗鸟语”文化课程等。红领巾学校的舞蹈课程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也充满了现代气息, 目前学校开设了20多种校本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 其普惠性、多样化、多元化的特质进一步彰显出学校“成为令师生向往和留恋的生活世界”的办学愿景;滑坡路小学30多种校本教材满足了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和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 多年来坚持开设三级课程, 其丰富性、层次性也逐步形成了适合教育的课程文化。

5. 环境文化优化行动。

江汉区借助标准化学校建设之际, 帮助指导学校系统规划和设计, 要求学校将办学理念和特色文化融入到整体环境文化建设之中, 校校展现出“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参加今年标准化创建的单洞新村小学, 不包装、重内涵, 从校园自然环境和物质条件出发, 让学校师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创造, 将学生的书法、美术及工艺作品根据不同主题布置在各楼层上, 让学生在每一面墙上表现个性, 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发挥创造力, “琴棋书画”的走廊布置使学校的清新雅致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充满动感与活力的“魔法厨房”将学生带入实践天地, 在环境文化的打造中充分展示了单洞新村小学师生的风采。

文化品牌彰显育人特色。江汉区将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作为发现学校特色内涵, 凝聚校园精神, 积淀学校主流文化的过程。各小学呈现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的态势, 如红领巾学校创生了以美启智教育文化、滑坡路小学创生了适合教育、北湖小学创生了和谐教育文化、大兴第一实验小学创生了心智校园、卫星村小学创生了书香文化、长港路小学创生了水滴文化等等, 做到了“一校一亮点, 一校一特色, 一校一品牌”, 着力打造富有生命活力、鲜明个性和文化底蕴的新型学校, 帮助学生生成智慧, 润育品质, 走上全面成长发展之路, 推动学校特色、优质、可持续发展。

二、思考与启示

(一) 领导重视是强有力的保障。

江汉区教育局领导班子满怀教育激情, 高瞻远瞩、目光如炬, 始终坚持前瞻性、系统性地谋划江汉区教育蓝图, 倾力学校发展, 关注教师成长, 对小学的投入年年增加, 如在诵习练、班主任津贴等项目上的投入年年都在增加。

(二) 团结的力量无穷尽。

相对校园文化传承者、策划者、领导者的校长而言, 全体江汉教育同仁更是我们校园文化的践行者、创造者,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所特有的熏陶、感染和教育作用, 使校园真正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我们把学校发展的校园文化进一步地作一个长远的整体规划, 分步骤、分阶段、抓重点, 逐步实施, 在学校的发展中不断地熔炼、筛选, 不断改进和拓展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 渠道及手段, 使浓厚的文化气息和端正的校风、教风、学风化为一种凝聚人心的向上动力和强烈的教育感染力。江汉区全体小教人正是秉承这样的文化梦想, 上下齐心, 积极投身到工作中, 贡献自己的热情和智慧。

(三) 找准切入口, 事半功倍。

各校依据学校历史地域师资等优势, 获得家长、教职工和社会的支持和欢迎, 形成了优质高效教育合力!

校园文化建设的路上风景宜人, 但绝无完满和完美, 当前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这样一些倾向:重块化, 轻统化;重外化, 轻内化;重变化, 轻进化;重强化, 轻感化。我们要转变思想, 纠正这些不良倾向。我特别要强调的是要植根于师生的发展。只要是我们师生的作品, 贴在墙上, 站在舞台上, 奔跑在运动场上……哪怕是稚嫩甚至拙笨的, 都是令人欣喜的!我们反对越俎代庖, 反对包办代替!

8.打造以德为先的校园文化 篇八

关键词 德育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0125-02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浓厚学校德育氛围的重要手段,是培育良好校风、学风的重要途径。以下谈谈我到乡镇学校挂职教学辅导员后,是如何打造以德为先的校园文化的。

一、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我挂职的是乡镇中心校,管全镇教育。这里的生源来自周边农村小学毕业生及周边务工人员的子女,学校有80%左右的学生为留守儿童,10%左右为周边务工子女,学生普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行为习惯的养成较差,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真正形成。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一)精心组织德育活动,创新教育途径

1.围绕德育工作主题,精心打造校园文化。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目标,学校提出了德育主题口号——立德树人、立教圆梦,并结合各年级特点确定了学校各年级的德育口号:七年级:见德于言,明理诚信,互敬互爱创和谐;八年级:立德于行,是非明辩,感恩社会成英才;九年级:育德于心,厉兵秼马,奋发图强报亲恩。

2.精心策划德育主题活动。例如:学校每周一升旗活动,每月一主题活动;班级(年级)每周的主题班会活动等等。全方位、多渠道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3.通过校园广播,引领全体师生团结向上,友爱互助,共同托起希望的明天。每到统一集会、做操需上下楼时,在校园广播的统一指令下,校园内外都是井然有序,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杜绝了很多安全隐患,为家长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每一天广播在不同时间段播放励志歌曲例如:《相信自己》《超越梦想》《展翅飞翔》等总能催人奋进,掀起高潮;每天下午有学生主持《校园之声》广播节目,内容丰富多彩。

4.设立了“校长”信箱和“知心小屋”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倾诉、交流和展示的空间,迈出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喜的一步。此项工作融洽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师生距离,沟通了师生情感,为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5.奖励优秀道德行为。打破传统德育工作中以“禁止”“防堵”“限制”为主的方法,通过正面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解放个性。把学生在校期间每天所表现的优秀道德行为公布在学校和各班的宣传栏上,并以优秀积分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给不同档次得分的同学以不同的奖励:如30分可获得电子阅览室的准入卡;50分可当回出(护)旗手;100分可参与卫生管理员;200分可参与“展示之星”评选。通过这样的形式激励学生不断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

另外,学校以《动感教学,快乐课堂》为契机,创新德育评价体系。推行了每月“展示之星”“进步之星”“先锋模范小组”等评选制度,掀起了比学赶帮的新高潮,让更多的孩子体验了课堂成功的喜悦,扬起了自信的笑脸。

(二)精心策划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1.注重校园美化、绿化、净化。在学校进门的左右两旁按季节摆放花盆,在运动场边种上一排排步步高的树木,在楼梯摆放同学们为学校添绿色的盆景。让师生们步入校园,犹如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花园,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被评为“南宁市绿色学校”。

2.打造特色楼道文化。楼道按层摆放不同盆景。教学楼中间制作了长达20米长的竖额,楼层间按年级制作德育横额,如九年级:育德于心,厉兵秼马,奋发图强报亲恩;宿舍楼梯:让关爱的声音传遍每个角落,让互助的力量传递份份真情。这些标语时时处处激励全校师生励精图治、奋发有为。

3.以校园生活、师生风采为主题,制作了两处长10米的宣传板报,先后展示“学校教改成果展览、每个月的展示之星、师生书法、绘画作品展示”等宣传专栏,大大丰富了校园文化,开拓了师生的视野。

三、取得的效果

经过努力,除了学校的硬件得到日趋完善,师生的学习、办公条件不断提高外,更重要的是学校逐渐形成了师生互敬互爱、相互信任,同学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良好局面。学生的道德素养不断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断进步,不但学校的管理质量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而且促进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连年提升。学校被评为“县规范管理先进学校”“镇教学质量优胜学校”“县中考教学成绩优胜学校”等。

参考文献:

[1]王朝庄.试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J].中国教育学刊,2004,(07).

[2]张丽,张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和谐校园文化[J].中外教育研究,2009,(07).

上一篇:数学素质教育的实践探索与反思下一篇:快乐的一天450字小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