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养殖技术培训

2024-09-24

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精选8篇)

1.生猪养殖技术培训 篇一

生猪养殖技术讲座会议纪要

时间:2012年7月25日

地点:清风村村委会会议室

主持人:朱荣生

参会人员:清风村各组代表

主讲人员:畜牧局朱涛

主要内容: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村委会的积极争取、区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2012年7月25日,区畜牧局组织专家对我村村民进行了生猪养殖技术专题培训,就村民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详尽的、科学的解释。会议主要内容如下:

一、怎样选购生猪?

一看:将康仔猪动作灵活、皮毛光洁,没有卷毛、散毛和皮垢、眼屎、异臭,后躯、肛门无粪便污染。贪食,好强,常举尾争食。

二问:问明仔猪品牌,是否经产地检疫,有无检疫证明;当地是否有传染病流行,是否打过相关防疫针。

三选:选购同窝仔猪体重大的,有伸展感的,不购“两头小,中间大”短圆猪;不购正流行病地区猪;要购父本为外来良种的杂交仔猪,不购无标的猪。

二、如何搞好20—60kg生长肥育猪的饲养管理?

(一)日喂次数由5次遂减3次,料不能过量。

(二)保证24小时供给清洁饮水,且应冬暖夏凉。

(三)添喂青料或清储存料。

三、60—100kg肥育猪管理?

(一)日喂次数:早、中、晚3次,饲养管理水较高时,也可2次。

(二)拌料用水的控制:以手握饲料成团,但不渗水为好。

(三)限量饲喂:按每日肥育日粮80%饲喂。

(四)合理添喂饲料或青储料。

四、生猪快速肥育有哪些基本要求?

(一)选择杂种仔猪。

(二)合理饲养。

(三)提高自主的初生量和断乳量。

(四)及时去势。

(五)饲喂全价配合饲料。

(六)减少额外消耗。

(七)合理分群。

(八)饲养密度适中。

(九)搞好防疫治病。

(十)生产适销对路的活猪

五、实用浓缩饲料养猪有什么好处?

浓缩料又称 蛋白质补充饲料,是由蛋白质饲料和常量矿物质饲料以及添加剂预混料配置而成的配合饲料半成品,不能直接喂猪,必须按照说明加一定不力的能量料才能喂猪。

一是满足了生猪所需的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抗生素。

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能量,减少运输费用。

三是饲养效果好,用量少。

六、什么是预混料养猪新技术?

预混料是全价料、浓缩料的核心体,内含各种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防病保健药品、营养改良剂以及促长剂等成分。加上农家现有的稻谷(玉米)、米糖(麦子)、菜籽饼(花生饼)、青饲料以及残汤剩饭即可获得与全价料同样的效果。

2.生猪养殖技术培训 篇二

1 水源、水质要求

水质符合NY5027-2001《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要求, 生产用水应使用无污染的泉 (井) 水或自来水, 不饮用有害物质和细菌污染的水源, 饮用水pH值保持在6.5~8.5之间。

2 基本要求

2.1 猪场位置

猪场应建在地势干燥、排水良好、易于组织防疫的地方, 场址用地应符合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猪场周围3公里无大型化工厂、矿厂、皮革、肉品加工、屠宰场或其他畜牧场污染源, 距离干线公路、铁路、城镇、居民区和公共场所1公里以上;猪场生产区布置在上风向处, 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间等, 应距离猪舍的下风50米以上;场区净道和污道分开;饲养区内不得饲养其他畜禽动物;猪舍内通风良好, 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应符合NY/T388要求。

2.2 基础设施

猪舍区建有种公猪舍 (含后备公猪舍) 、空怀母猪舍 (含后备母猪舍) 、妊娠母猪舍、分娩哺乳猪舍、保育猪舍、育肥猪舍和装卸猪台。开展人工授精的养猪场应有精液处理室和配种室;猪舍须安装自动饮水器;种公猪舍、空怀母猪和妊娠母猪舍, 须装备符合种用等生产阶段的通风、降温、保暖设施;分娩哺乳猪舍和保育猪舍须安装不同形式的通风、保暖或降温用电气、机械设施;在生产区门口设有更衣、换鞋消毒室或淋浴室、入口处设置长1m的消毒池。场内建有兽医室、饲料仓库、隔离猪舍、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

养殖场建有配套的粪便、尿液和污水处理设施, 必须运行良好。处理方式以厌氧发酵加还田的生态型或工程型两大类别。处理应遵循雨、污水分离, 干、湿分离, 资源化利用的原则。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18596规定的要求。粪便经堆积、发酵后作农业用肥, 猪场污水经发酵、沉淀后作液体肥使用。

3 种猪来源与商品猪生产

3.1 父系

在商品猪杂交生产中, 用作父本的种猪是纯种或二元杂交猪, 纯种公猪必须来自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一级种猪场, 二元杂交公猪需选自良种双亲的后代, 血缘来源清楚, 血统记录齐全。父系生产性能要求生长速度快、肉质优良、饲料转化率高。

3.2 母系

在商品猪杂交生产中, 用作母本的种猪原则上采用二元以上的杂交母猪, 可以两个外来品种间杂交或一外一本杂交。用作种用的母猪需具备较清楚的血统来源资料, 主要来自于有种猪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二级种猪场。母系生产性能要求繁殖性能强、母性好、仔猪育成率高。

3.3 商品猪

商品猪生产应选用适合本地的优良猪种, 采用三个以上品种的高效杂交组合, 提供规格化的商品肉猪。

4 饲料及饲养标准

4.1 饲料

饲料配合应根据本地的饲料资源、各类饲料的营养成分 (最好采用当地饲料原料营养成分的分析值) , 按各生产阶段猪的营养需要, 确定适宜的营养水平, 因地制宜选用饲料, 进行科学配合。

所配制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 哺乳猪不超过4%, 生长育肥猪不超过5%, 种猪不超过8%。豆类应经过加工处理 (如烘炒) 以除去抗营养因子。菜籽饼含毒, 仔猪用量不超过3%, 生长育肥猪不超过15%。

使用商品配合饲料, 应从具有资质的饲料生产企业进货, 饲料中不得添加“禁止使用的饲料添加剂”。

4.2 饲养标准

猪需要的营养物质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各类品种猪处在不同的生理状态和生长阶段, 安排不同的饲养标准。

仔猪饲料配方:玉米40%、麦麸10%、大麦30%、豆饼10%、鱼粉8.5%、骨粉1%、食盐0.5%。

生长、育肥猪饲料配方:玉米37%、麦麸28.5%、蚕豆3%、碎米5%、菜饼8%、鱼粉2%、统糠15%、磷酸氢钙1%、食盐0.5%。

妊娠、哺乳母猪饲料配方:玉米40%、小麦15%、米糠14%、麦麸8%、蚕蛹5%、鱼粉2%、菜饼12%、骨粉2.2%、生长素1%、碳酸钙1%、食盐0.5%。

5 饲养管理

5.1 猪群结构

各生产阶段的猪群结构按GB/T17824.2-1999执行;不同规模猪场猪群存栏头数与结构按GB/T17824.2-1999执行。

5.2 猪群管理

全场的猪按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及不同生理生产阶段, 进行分群管理、分段饲养, 喂给各种配比适宜, 营养均衡, 满足各生产阶段营养需要的配合饲料, 保证各类猪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公猪年更新比例达30%;母猪年更新比例25~30%。

根据猪种特点、生产性能及生产规模确定繁殖节律, 商品猪生产实行连续、均衡和全进全出的工艺流程。

配种和妊娠前期母猪, 应抓好母猪发情配种, 提高受胎率和分娩率。母猪产仔期抓好母猪泌乳, 使仔猪吃好初乳, 过好出生、补料、断奶关。保育期抓好仔猪旺食期的饲养, 促进生长发育, 提高仔猪体重。

初生仔猪应作好挂耳标、称出主体重、断尾、防疫注射、补铁、补硒等工作。断奶前作好驱虫、公猪去势、称重等工作。

商品肉猪第一次转群时, 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分群, 分别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注意防暑降温和防寒保暖。

5.3 分阶段饲养

5.3.1 后备母猪

后备母猪120日龄 (体重60kg) 前的生长期, 应充分调动一切营养和管理手段, 提高增重速度。体重达60kg以后进入后备猪阶段应实行限饲, 即60~90kg, 日粮 (日喂料量, 下同) 为体重的2.5~3.0%;90kg以上, 日粮为体重的2.0%~2.5%。

第二次发情后至下一次配种前10~14天, 实行短期优饲, 日粮每天3.5~4.0kg。

后备母猪限饲期间可补充粗饲料, 以增加猪胃的重量和大肠的长度, 日推荐量每头补充干草粉或稻草粉100~300g, 如补充青草为300~1000g。

后备母猪应控制生长速率, 约180日龄第一次发情时体重达到90kg。

分群饲养, 从120日龄起通常5~6头为一群, 注意充分运动与日光浴, 以培育健壮的体格和强健的腰腿, 调节激素分泌, 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后备母猪210~240日龄 (体重达120~130kg) 时初配。发情至排卵时间24~38小时, 稳定发情时间24~48小时。适时的配种时间在允许公猪爬跨后12~18小时, 第一次配种后隔12小时再复配一次。

5.3.2 经产母猪

抓好母猪产后的配种工作, 提高母猪繁殖率。通常哺乳母猪在仔猪断奶后7天内发情时进行配种。

经产母猪发情到排卵时间36~48小时, 稳定发情时间24~36小时。

5.3.3 妊娠母猪

母猪配种受胎后饲喂妊娠料, 日粮视母猪膘情酌定。

5.3.4 哺乳母猪

哺乳母猪饲喂哺乳母猪料。日粮视哺乳仔猪数酌定, 建议产仔10天后每减少1头仔猪日粮相应减少0.5kg。

哺乳母猪所带仔猪断奶后, 母猪进入待配期, 该阶段母猪仍喂哺乳母猪料, 日喂料推荐量5kg, 直至配种结束。

5.3.5 仔猪

仔猪出生后5~7天开始诱食, 仔猪哺乳期内的补料量与仔猪饲料配方 (饲粮) 及母猪的泌乳量等因素有关。

仔猪断奶后在原圈留养5~7天转入保育舍, 饲养至56~63日龄再转入生长育肥舍。

5.3.6 生长育肥猪

生长育肥猪的日粮是体重的0.04±0.005倍, 0.04是采食量系数, 0.005是采食量系数的修正值。

5.3.7 种公猪

种公猪饲喂原则按不同体重确定一个适中的日粮饲喂水平。

环境温度低于20℃, 每低1℃, 每天增加100g饲料供给量, 配种日再加喂100g饲料。公猪的日粮配制可参照哺乳母猪期日粮。

后各公猪经过性能鉴定后在180~210日龄编入种群, 并进行配种前的调教。初配年龄通常为300~360日龄, 体重达125~150kg。

配种频率过高或过低会影响公猪的繁殖力, l岁以上的成年公猪配种频率为每周3~5次, 1岁以下的为1~2次。

成年公猪应单圈饲养, 防止互相斗殴受伤。

5.4 生产指标

母猪品种分为长×大 (长白♂×大约克♀) 、外×本 (长白、大约克、皮特兰或杜洛克♂×黔北♀) , 终端父本均为外来品种。生产阶段按猪群周转分为生产母猪、哺乳仔猪 (哺乳期21天、28天、35天) 、保育猪、育肥猪。

5.5 优质肉猪与产品安全生产

商品肉猪在适宜的饲养期内, 二外一本杂交肉猪上市体重在90~110kg, 胴体瘦肉率达56%以上;外来品种间杂交及四品种杂交肉猪上市体重在95~115kg, 胴体瘦肉率达60%以上。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对人体有害的产品作为饲料添加剂促生长用, 饲料药物添加剂必须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休药期。

从饲料选择上注意防止黄膘肉;防止白肌肉, 在饲料中缺少维生素E和硒元素时, 或肉猪骨骼变性, 肌肉发白时应及时予以纠正。

6 动物防疫

6.1 防疫管理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GB/T17823-1999的各项规定, 落实动物防疫措施。

提倡“全进全出”的猪群流动模式, 建立隔离猪舍。

猪场应具有与生产能力相适应的更衣消毒室、兽医诊断室、药房等防疫设施, 有条件的场应开展主要传染病的免疫监测工作。

建立免疫接种、抗体监测、疾病诊疗、检疫、消毒、疫苗和药品的进货、保管和使用记录以及病死猪剖检 (送指定单位) 、无害化处理记录等资料档案。记录应保持完整、整洁, 并有相关人员的签名。

发现疫情或疑似疫情, 应立即向当地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 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指导, 尽快控制、扑灭疫情。

规范引种程序, 引入种猪按照GB16567及其它相关要求执行, 必须进行隔离饲养并加以疫情监测, 经检查确定为健康猪后, 方可混群饲养。

猪只出场, 必须经所在地兽医部门的检疫员按照GB16549规定实施产地检疫, 检疫合格后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凭证上市或运输。

场内饲养、技术人员每年应进行健康检查,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 在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场内应遵守本场的防检疫规章制度。疫病流行期间或受疫病威胁期间, 严禁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

6.2 疫病控制

严格按照《兽药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加强对兽药管理力度, 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市场抽查, 严禁假劣兽药的使用及销售, 一经发现, 依法严肃处理。

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的规定执行, 采取强有的防治措施, 控制疫病的流行及传播。

防治措施:预防措施: (1) 查明和杜绝传染来源 (定期检疫、临床检疫、可疑病畜隔离观察) ; (2) 控制传播途径 (搞好卫生、防止外伤、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尸体) ; (3) 提高易感畜群的抗抗力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预防注射) 。扑灭措施: (1) 查明和消灭传染来源[封锁疫区、检疫隔离、处理病畜 (扑灭或治疗) ]; (2) 切断传播途径 (彻底消毒、杀虫、灭鼠、处理好粪便、处理好尸体) ; (3) 增强处理传染威胁下易感畜群的抵抗力 (改善饲养管理、紧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 ; (4) 针对不同疾病, 使用不同药物, 采取不同方法。

根据《余庆县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疫病控制目标, 猪场应制定相应的控制疫病的实施方案和措施。

日常健康检查:对于群饲和舍饲猪, 饲养员和兽医每天必须对所有的猪只进行检查。所有疑似发病或受伤猪必须立即接受诊断、治疗。对疑似发生传染病的生猪, 必须立即隔离, 通知动物防疫机构, 并将疫病确诊所需样品送往指定实验室进行诊断。

日常清洗和消毒:选用的消毒剂应符合NY5030规定, 根据消毒目的不同, 可采用的消毒方法有喷雾消毒、浸液消毒、紫外线消毒 (人员入口处设紫外线灯照射至少5分钟) 、喷洒消毒。定期进行环境消毒、人员消毒、猪舍消毒、带猪消毒。

房舍、圈舍、设备和器皿必须易于清洗和消毒, 以防交叉感染和病原微生物的积聚。粪、尿和饲料残渣必须经常清除, 以防异味以及苍蝇和啮齿动物孳生。

制定猪常见寄生虫的驱虫方案和驱虫程序, 选用高效、安全、广谱、低残留的抗寄生虫药定期对不同猪群实施驱虫灭虫。

严禁出售、加工染疫病死和检疫不合格的猪只及产品。

6.3 免疫

根据本县疫病发生的种类和特点及县动物防疫部门制订的免疫程序, 结合本场实际情况, 确定免疫接种内容、方法和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猪群应作详细记录和标记, 并仔细观察免疫反应情况。

根据国家和本县的有关规定, 对重点疫病实施强制免疫, 并需接受有关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

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 疫苗应现用现配, 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

6.4 疫病监测

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颁布的《动物疫病监测方案》及每年动物疫病的流行状况制订疫病监测方案, 养猪场必须配合进行疫病监测用样品的采集工作。

养猪场常规监测疾病的种类至少应该包括: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和布鲁氏杆菌病。

对于上述疾病的检测、应定期进行, 怀疑发病时, 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 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引进的猪只必须来自非疫区, 隔离观察45天以上, 并根据当地的疫病流行情况选择所需监测的疫病项目, 证实无病后才可混群饲养。

6.5 疫病的扑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疫病种类和所辖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要求分别做好染疫猪群的封锁、扑杀、隔离、消毒、防治和净化工作。

封锁期间严禁所有猪只及其产品的流动, 限制人员和车辆的进出。病死猪按GB1658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消毒按GB/T16569-1996规定进行。封锁的解除应严格按规定执行。

6.6 消毒

凡进人生产区的所有工作人员应洗手、戴工作帽、穿工作服和胶靴, 或淋浴和更换衣鞋。工作服、帽等应保持清洁, 并定期消毒。

场内应建立必要的消毒制度并认真实施, 应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消毒、猪只体表喷洒消毒、饮水消毒、夏季灭源消毒和全场大消毒等, 并观察和监测消毒效果。疫病流行期间, 应增加消毒次数。

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配制方便, 应根据消毒药的特性和场内卫生状况等选用不同的消毒药, 以获得最佳消毒效果。

每批猪调出后, 对猪舍进行彻底清扫、冲洗和严格消毒, 至少空圈5~7天后再进猪。

产房要定期实施消毒。母猪进入产房前, 要对体表、外阴和乳房进行清洗和消毒, 仔猪断脐也应严格消毒。

6.7 兽药使用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使用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 严禁采购、使用未经兽医药政部门批准的或过期、失效的产品。

建立药品使用兽医负责制, 实施处方用药, 并接受动物防疫机构的检查和指导。疫苗、生化药品和激素类药物的运输、贮存、使用应在规定条件下进行。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各项规定, 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违禁产品和药品用作猪只促生长剂。

加强对生产环境、水质、饲料、用药等生产环节有害物质残留的管理和监控, 通过定期接受政府部门的抽检、送检或有条件的自检等方式, 严格控制或杜绝违禁物品、有毒有害物质和药物残留。

7 生产档案记录

3.生猪无公害养殖技术 篇三

关键词 生猪;无公害养殖;前景;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82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2-0153-02

当前,国内各地方猪种具有肉质精美、繁殖力强等优势,能够满足青粗饲料的养殖要求,但是也具有成长慢、屠宰率不高和肉质偏肥等缺点。目前,制约生猪养殖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未能严格按照无公害商品猪的标准进行养殖,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导致生猪养殖业陷于低效益困境。开展生猪无公害养殖是突破这一困境,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必由之路。

1 前景分析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各种负面影响事件频频发生的背景下,猪肉安全也成为了重要的话题,激素过多、采用违禁药品以及垃圾猪等负面事件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推广无公害生猪养殖技术,能够在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有助于扭转生猪养殖行业的负面影响,提高生猪质量与安全系数,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养殖行业的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对于生猪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技术要点

2.1 建设标准化合格猪舍

养殖企业或养殖户要保证猪舍的建设规范标准,严格按照无公害养殖的设施与面积要求。首先,要保证猪舍具有排污设备,配备饮水器具和一定面积的运动场所。养殖户要建造化粪池与排水沟,原则上化粪池应当超过3 m3的标准,排水沟易于卫生清扫,安装的饮水器具要配备自动饮水嘴,便于生猪饮用卫生的自来水,运动场地原则上不少于8 m2。

2.2 科学采购优质仔猪

在仔猪的选择与采购方面要下功夫,原则上以采购杂交猪为宜,因为杂交猪在整个养殖环节中生长周期较短,抗病能力也较强,对养殖饲料要求一般,选用杂交猪能够增加经济产出效益。在仔猪采购中要对仔猪进行全身查看,不得出现疾病症状,要挑选体格较好、食欲较强、状态正常的仔猪。在仔猪的来源上一定要摸排清楚,原则上在正规的猪场采购,也可以在熟悉的农户家中采购,避免不熟悉情况而购进带病仔猪。在仔猪的确定上应当选取同一窝中最重的,研究资料显示,仔猪初生体质量、断奶窝重与其最终出栏体质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此应当尽可能在同窝中选择最重的仔猪。

2.3 按照无公害标准饲养

在饲养环节应当选用直线育肥为宜,运用饲料生喂技术,仔猪到圈后第1天喂食少量青料以及干净的自来水,休息2 d确定仔猪没有其他特殊情况之后,添加营养全面的稀料,同时,添加细作的青饲料。7 d以内,原则上运用少食多餐的方式,帮助仔猪逐步适应新的喂食方式,逐步进入正常的饲养渠道。对生猪养殖的饲料应当进行阶段性配比,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配比应当体现差异性,以满足生猪生长为目标,饲料配比中要保持精青饲料的科学搭配,保证生猪生长需要的同时控制养殖成本。生猪养殖中的水源供给也非常重要,因为水对生猪体温调节以及营养消化吸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有助于新陈代谢,所以,在养殖中一定要保证饮用水的充足与清洁卫生。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部门对生猪饲料、添加剂的相关规定,严格禁止使用违禁药品,高残留和违禁添加剂一律不得使用。在生猪饲喂方式的选择上则要根据养殖的具体目标方向确定,限量喂养能够保持生猪较高的瘦肉率,但是其生长速度不快,对于追求瘦肉率的养殖方向可以选用这样的养殖方式。自由采食喂养能够较快地提高生猪体质量,生长速度较快,但是其瘦肉率相对偏低,对于追求生长速度的养殖方向可以选用这样的养殖方式。

2.4 科学开展日常的管理

科学的管理对于生猪养殖效益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做好卫生工作,在仔猪进圈之前要对猪舍以及相关的器具实施全面的消毒与清理,猪舍必须用生石灰水全面消毒,其他器具用清水冲洗干净。猪场要保持一定的绿化规模,对于生猪日常产生的粪便要及时处理,保持猪舍的通风与气味清爽,及时消毒和清扫,为生猪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要控制好温度与光照,尤其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同时,兼顾空气流通的需要,温度过低则要采取加温措施。温度过高情况下可以采用淋水、搭凉棚以及增加青绿饲料、饮用水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日常管理中要保持空气流通、光照充足,不同季节安排相应的光照时间与强度。第三要强化调教,饲养过程中训练猪群分别在固定区域进食、休息与排泄。另外还要对猪群根据来源、体质量等因素实施分群管理,同一批、同一舍的猪应在同一时间出栏,便于下一批仔猪进场。整个饲养流程中必须保证无违禁药品与生物制剂使用,为生猪肉质的安全、优质奠定基础。

2.5 及时进行防疫和驱虫

在生猪养殖中,防疫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猪瘟等疾病只能通过预防的方式进行控制,所以在防疫工作中来不得半点马虎。仔猪进场时必须予以猪肺疫、猪丹毒、猪瘟等方面的免疫,以及开展猪链球菌病和口蹄疫预防。养殖户应当按照免疫程序开展防疫接种,还要定期开展驱虫,在进场15 d和90 d应当各进行1次寄生虫驱虫,运用体表驱虫与口服驱虫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表驱虫以1.0%敌百虫液,口服驱虫以丙硫咪(5~40 mg/kg剂量)、盐酸左旋咪唑(8 mg/kg剂量)。

2.6 确定合适的出栏时间

生猪在养殖到一定生长阶段时,其营养中的部分就会用于生命维持方面的消耗。所以,在此时安排出栏最具经济效益,一般情况下,生猪以体质量90~120 kg出栏较为经济。

综上所述,在生猪无公害养殖中,广大养殖户一定要严格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兼顾生长速度与产品质量,为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4.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 篇四

品种优良化:主要指因地制宜,选用高产优质高效的生猪良种,品种来源清楚、性能良好、检疫合格。对于中小规模的养殖户,主要是注意外购种猪时务必要从具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正规的种猪场引种,同时,引种时要求其提供“种猪合格证”或“种猪档案证明”。合格证中有三个比较重要的内容:种猪的耳号标记方法、种猪三代以上的系谱和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有了这些资料和数据,说明所购买的种猪来源正规,种猪质量相对有保证。

养殖设施化:主要指养殖场选址布局科学合理,畜禽圈舍、饲养和环境控制等生产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生产需要。

猪场选址应选在当地政府划定的可养区内;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道,其它畜禽养殖场及屠宰、加工交易场所1000米以上。猪场布局合理,有一定规模的应将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分开;生产区中的母猪区、保育区、肥育区同样要分开,做到功能分区清晰,并有50米以上的距离,最好设置有隔离带;生产区中设有净道和污道,不交叉、不污染,猪流、物流科学、顺畅,有利防疫。猪场的占地面积符合生猪养殖需要,总的要求每头能繁母猪占地40㎡以上,如存栏300头能繁母猪规模的猪场建筑占地面积至少要12000㎡(18亩)。

饲养和环境控制等设施设备满足标准化需要,主要指母猪分娩舍、保育区应采用高床漏缝地板,猪舍配备通风换气与温控等设备,有自动饮水器,有能控制的饮水加药系统等。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分开储藏且储藏设备完善。场区入口有消毒池、生产区入口有更衣消毒室等,防疫设施齐全。有一定规模的场还可以安装自动送料系统,配备B超用于妊娠检查以及信息化管理设施等。

生产规范化:主要指制定并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严格遵守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使用有关规定,生产过程实行信息化动态管理。

生产管理规程和制度主要包括:后备种猪、种公猪、怀孕母猪、分娩母猪、断奶仔猪、保育猪、生长肥育猪等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疫病检测和诊疗制度、免疫程序、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病猪无害化处理制度、粪污处理管理制度等。

各项制度要求挂在相应猪舍或办公室醒目的位置。同时完善各项表单的登记、记录,并及时存档,做到可追溯。日常生产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程操作,可以完善、但不要随意频繁变更规程和制度的内容,特别是免疫程序。避免因人员等变动造成生产的不稳定。

防疫制度化。主要指防疫设施完善,防疫制度健全,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对病死畜禽实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落实卫生防疫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屏障。要求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严格执更衣、换鞋、冲洗、消毒、严禁在场内饲养鸡、鸭、狗其他动物。定期开展有效的消毒,及时消灭老鼠、预防飞禽等。严禁从场外带入猪、牛、羊及其加工的制品。严禁买猪人直接带进入场内挑猪、装猪台是全场防疫的重点。装猪台应设量在离场较远的地方(至少离生产区50米),每次装猪后应及时清扫、消毒。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开展猪群的健康状况监测,重点监控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等疫病,真正做到“以防为主”。

粪污无害化。指粪污处理方法得当,设施齐全且运转正常,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或达到相关排放标准。包括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和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猪场应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所有的病死猪要详细登记,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完整的记录。

猪粪尿的无害化处理原则是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主要措施为少冲水或不冲水,人工检粪,最大限度地减少排污量。目前比较广泛使用的无害化处理模式有:“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 “尿泡粪+猪--沼—果(草、林等)”模式和“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前两种模式都是采用节水或免冲洗,干清粪和“固液分离——隔渣沉淀——厌氧消化——好氧生化——灌溉林、果(少量养鱼)”的处理工艺,区别在于“尿泡粪”模式与传统的养猪工艺相比,基本可以做到不冲水,有效减少了排污量。“微生物垫料养猪”模式是指用木屑、谷壳等作为垫料,加上微生物发酵后,作为猪的垫床,猪粪尿直接排到垫料上,是一种节水、环保的养猪模式,比较适合于小规模养殖。

5.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探析论文 篇五

摘要:在科技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生猪养殖也愈来愈呈现出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这种养殖方式也日渐成为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为了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又快又好发展,必须要推进生猪生产经营的标准化。立足于生猪养殖建设,对其现状进行了深入地剖析,根据其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地建议,希望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猪;标准化;综合;养殖技术

1选取品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其生活观念与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对肉类的需求上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避免不良肉类的流出,因此市场对肉类的监测也在不断加强。调查显示,瘦肉类猪种大约占养殖户养殖总数的九成,由此可知,养殖户需要迫切解决生猪品种的选择问题。当前,受到猪种生长周期、生猪所含瘦肉量以及养殖费用的影响,导致生猪养殖的标准化受阻,因此只有选择优良品种的生猪才能够保证生猪的生产效益。

2饲料的标准化

由于生猪养殖大多采用饲料养殖,饲料费用在养殖成本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为了降低饲料成本,有许多养殖户会选择降低饲料质量,这不仅会对生猪的生长造成一定伤害,对消费者的健康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必须要加大对饲料的监管力度,使饲料标准、合格。

3疾病预防的标准化

生猪养殖中疾病的预防是一项重要的环节,然而由于养殖户对生猪养殖疾病的预防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养殖过程中生猪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养殖场的疾病监控不够健全,因此,标准化的疾病预防程序对减少猪场疾病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生猪环境设计的标准化

猪舍是生猪赖以生存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猪舍环境不仅有利于促进生猪健康生长,还能够促进生猪养殖利润的最大化。大多数养殖户在建设猪舍时往往只根据自身经验进行,这使得猪舍不够合理。新时代的猪舍在建设时可与现代化技术结合,以保证生猪养殖环境的优质化。养猪场的建造应选在距离国道与居民区较远的地方,并且应远离潮湿的环境,以干燥为佳。养猪场在建造之初应进行科学地规划,以便创造出适合生猪生长的各个条件(通风、湿度、温度、阳光等条件)。养殖场的生活与生产区域应分离,严格科学合理地设置消毒池、清洁道、排泄道,粪污处理池应建设在围墙外下风口并与雨水分开。在养猪场的建设设计中,可将其分为多个相对独立的单元,确保同一单元的“全进全出”,做好空栏的彻底消毒工作。除此之外,还需配备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定期消毒免疫,谢绝人场参观,做好进人前后的消毒工作,加强对生猪疫病的监管。

5改善猪舍环境污染

在养猪场的各种污染中以粪污污染最为严重,制取沼气是治理粪污污染最为实用有效的方法,集中场内粪便制取沼气,可用其煮饭烤火,由于沼气液含有丰富的营养,有利于生态农业的发展。另外还可将粪尿分离,利用风力与太阳光蒸发水分后作肥料使用,或将其进行堆肥,待发酵后可作农用。

6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关政府部门应出台惠农政策,以增强养殖户对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在做好生猪检疫工作的同时还应加强其服务意识与服务职能,为生猪产业提供到位、全面、及时的服务。加强对瘦肉精的监控力度,违法违规行为一经发现严厉处理,做好生猪销售环节的疫病防治,提高产品质量。生猪的贩运必须持有必要证明,另外还需减少生猪运输途中的麻烦,提高养殖户对生猪产业的积极性。

7加强生猪疫病防控

生猪产业不仅追求数量更应追求质量,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劣质种猪的个人和企业,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改进生猪养殖技术,提高生猪饲养水平,遴选出生猪示范场以此带动其他养殖场的标准化、规模化。加大养殖知识培训解决生猪产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此外,加强疫病防治与监测,保障生猪质量。做好疫情突发与应急的准备,完善疫情监测体系与预警机制。

8结语

标准化养殖是生猪养殖业中较为先进的模式,具有防疫制度化、生产规范化、养殖设施化、粪污无害化、品种良种化的特点,能够使生猪养殖业的经济与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标准化生猪养殖技术的推广是现阶段实现畜牧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曹英华.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J].湖南畜牧兽医,2010(2).

6.生猪养殖方案 篇六

1.项目名称:南永青村生猪养殖扩建项目

2.项目申保单位: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养猪专业合作社 3.项目建设性质:扩建

4.项目建设地点: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 5.项目建设期限:1年

6.项目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

7.项目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项目建设总投资金90万元,其中固定投资50万元,申请财政资金1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二﹑项目依据 项目建设理由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组织载体,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配合全县百万头生猪大县和郝庄乡生猪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建设,为社员提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促进区域牧业增效农民增收,特制定本方案。

项目建设条件和可行性

南永青村位于绛县郝庄乡西侧,交通便利。耕地面积2000余亩,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情况良好。全村共有居民组三个总户数220户,总人口1050口。共有劳动力750人,养猪户占全村总户数50%以上,养猪大户达到20户以上,年饲养量超过2000口,历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支委一班人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大搞经济发展和科学种田,把建设生态养殖作为发展养殖业的重点来抓,以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提升养殖生产水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三﹑项目设计方案 项目目标

扩建猪舍5座,配套相应设施。

2.项目实施地点级规模该项目位于绛县郝庄乡南永青村,地势平坦。现有猪舍2座,母猪16头,后备母猪8头,种公猪2头。

(1)预计扩建标准化猪舍5座,每座建筑规格60米5米,建设面积为300平方,总计猪舍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

(2)新修污水粪便处理池三处,新修200m3的水池1个、30m3的水塔1个,购买分娩、保育床各88套,母猪限位栏100套,购买转猪车辆1辆,配套完善饲料加工设施、设备,年加工生产混配合饲料100吨。

(3)建设动物无害化处理及粪便无害化处理设备设施。

(4)计划引进优良品种大白种母猪20头,大白种公猪2头,长白种母猪20头,长白种公猪2头,新美系杜洛克种公猪2头,预计年出栏育肥猪2800头。3.技术实施

一是技术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中授课、分散指导、现场交流等方式培训;二是培训技术骨干,对项目农户在项目实施前进行一次系统化培训;三是对农户建猪圈、引种、配种前分别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四是请专家对技术骨干和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五是采取编制养猪实用技术资料和制作光盘等形式培训农户。4.实施内容及资金使用计划(1)支持环节及资金补助标准:强化合作社自身建设,必须加快合作社信息化建设步伐,购置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投影仪和服务车辆,实现网络平台对接,利用网络和电教设施设备等现代手段发布、收集产品购销信息和技术信息,进而实现生猪购销网上交易,打造网上平台,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养殖收益,投资10万元。(2)实施内容建设规模,扩建猪舍5座,一是加强标准化生猪圈舍建设,对于圈舍建设标准化程度高、生猪饲养规模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合作社社员在圈舍建设和购置机械设施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二是加速生猪良种普及率,引进良种二元母猪,以半价投放给社员,加速基地生猪品种改良,提高优质三元仔猪生产率。对于合作社成员购买饲料给于价格补贴,让合作社成员享受购置饲料低于市场价格,达到降低生猪饲养成本的目的。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共需资金90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资金扶持资金10万元,银行贷款资金10万元,固定投资5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20万元。四﹑组织及管理措施

1、项目严格按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内容、规模、标准进行建设,不随意扩大或减少。

2、项目实行理事长负责制,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

3、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管理小组、资金使用与监督组和规划实施建设组三个组织机构,做到财务公开、单独建账、全程监管,确保项目资金合理使用和项目建设质量。五﹑项目效益评价

1、经济效益:通过良种补贴、标准化圈舍补贴和饲料购销补贴,使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3000元,预计增收100万元;合作社通过投入品和产品统购统销,自身可实现利润10万元,可实现自身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2、社会效益:通过实行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的饲养管理,使全体社员生猪生产水平得到提升,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变,通过粮食转化和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全镇新增饲养量1万头,农民养猪纯收入增加100元。

7.生态健康生猪养殖技术推广应用 篇七

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出现问题, 会危害人体健康。“瘦肉精”、“猪链球菌”、“红心鸭蛋”、“三鹿奶粉”事件等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对人们造成了身体上的巨大伤害, 并引起人们对消费畜产品的恐惧。因此加强生态健康生猪生产质量管理, 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环节关键技术, 成为保障生猪养殖企业生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淮阴区典型的农业大县, 发展畜牧业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为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保障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 淮阴区农委大力推广生态健康生猪生产质量管理技术和生猪饲养管理环节关键技术, 具体措施如下。

通过生态健康生猪产品的认证, 有效地改善了养猪场基础设施的标准化程度。养猪场做到了生活区、生产区、粪便及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区分开, 生产净道、污道分开, 消毒、防疫实施得到了有效完善, 提高了养猪场抵御疫病的能力;通过该技术的推广建立健全了养殖场各个阶段的技术标准;通过无公害生猪产品生产技术的实施, 完善了生猪各养殖环节的制度建设, 如推广使用产床技术设施使乳猪成活率提高了12%左右;科学规范了养猪场各生产阶段的技术操作规程;完善了养猪场的各种生产管理记录;完备了生猪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保障措施。通过建立从养殖场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 保证了养猪场生猪产品的安全, 从而推进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1 生态健康生猪生产企业质量管理

1.1 畜牧养殖企业全程质量管理

从“生产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必须用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标准与其他适用标准科学集成配套 (如产地环境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388-1999”) , 实施全过程标准化生产, 加强全过程的监督使各环节有机链接, 才能保证“生产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养殖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涉及到每一位员工、每一项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保证所生产的畜产品达到无公害标准要求, 并能够持续稳定运行, 从而提高养殖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1.2 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要根据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等一系列无公害畜产品标准及其他适用标准的要求, 结合养殖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建立和实施。一般包括组织机构、质量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监控及纠偏方案、养殖档案等内容。

1.2.1 组织机构

养殖企业组织机构要精干, 岗位定编要科学合理。在养殖环节, 一般应设置办公室、技术保障部和生产部;质管办可设在办公室, 也可独立设置, 它负责原料接收检验、卫生防疫、产品质量检验、成品管理等。质量部应负责全场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 确定各个生产环节的质量管理人员及其所应承担的责任和权限, 并监督各个环节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

1.2.2 质量管理制度

是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要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无公害畜产品技术标准的基础上, 结合养殖企业的实际情况由质量管理机构研究制定。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设备设置的维修制度、各个生产岗位的技术操作规程、投入品的采购和使用制度、卫生防疫制度、产品标识制度、质量追溯制度、职工培训制度、污物无害化处理制度、审核和官方评价制度等内容。

1.2.3 员工要求与管理

有效地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 并熟知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这就要对每个员工的职业素质、身体条件、岗位技能等提出明确要求。素质基本要求身体健康 (有《健康证》) ;爱岗敬业, 遵守场内的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 技术人员应持有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书》。

从业人员的管理要定期对职工进行技能和制度培训, 新招人员必须经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对员工应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穿戴洁净的工作服、鞋、帽。对养殖企业而言, 还必须严格消毒, 非生产人员应“谢绝参观”, 特殊情况必须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饲养员不得在饲养场内窜舍;场内兽医不准对外诊疗疾病, 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配种工作。

1.2.4 监控与纠偏方案

为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有效的实施, 就要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些关键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 并且要事先制定好纠偏方案, 一旦监控到没有达到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环节, 应启动纠偏方案, 进行及时补救, 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监控方案包括监控对象、监控指标、监控方式、监控频率、监控人等。如养殖企业对兽药使用的监控, 监控的对象是兽药使用情况, 监控的指标是兽药休药期, 监控的方式是检查兽医处方, 监控的频率是兽药使用频率, 监控人为兽医。如养殖场发现兽药使用出现问题时, 就要实施纠偏方案, 对使用兽药的畜禽进行标记或隔离饲养, 达到休药期后方可出售, 如已售出就要实施召回。

1.2.5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生产记录十分重要, 它是生产过程的真实反映, 是质量管理部门对生产过程实施监控的手段, 是实施产品安全追溯的重要依据。因此, 建立健全生产记录, 养殖企业要高度重视。

生产记录要全面。在养殖企业, 生产记录应包括引种、繁殖、生产、疫病监测和诊断、免疫、饲料采购和使用、兽药采购和使用、消毒、污物的无害化处理、产品检测与销售等日常生产记录。每项生产记录要准确、完整, 具有可追溯性。如兽药使用记录至少应包括使用日期、使用原因、使用兽药名称、生产企业、生产批号、使用剂量和途径、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休药期、兽医签字等。切记不可伪造。生产记录应保存2年以上, 以便查阅。

2 态健康生猪饲养管理环节关键技术

畜禽饲养管理是标准化生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保障无公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 养猪企业要加强畜禽饲养的生产管理, 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包括饲养方式及饲喂、卫生消毒、防疫、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四个方面的管理。

2.1 饲养方式及饲喂管理

采取科学的饲养工艺, 生猪饲养应采取全进全出制饲养管理制度。合理控制生猪的饲养密度。生猪饲养密度不宜过大, 应根据不同的饲养阶段进行调整, 以免影响生猪生长。控制好舍内的空气质量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等措施, 保持舍内通风良好, 使生猪舍空气质量符合NY/T 388标准 (闻不到氨味和臭味) 。控制好舍内温度。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夏天降温、冬天保温, 保证生猪生长、生产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满足生猪采光需要。不同的生猪品种、阶段对采光有不同的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措施来满足生猪采光需要, 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控制好饲料添加量和频率。饲喂时饲料添加量要适当, 少添勤添, 防止饲料污染、腐败。保障生猪饮水水质安全。生猪饮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 保持饮水清洁、卫生。控制好舍内卫生。经常清洗、消毒饮水、饲喂料槽和工具, 每日定期清除舍内粪便和污水, 保持生猪舍内卫生, 减少细菌滋生。

2.2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严格实行对养殖场环境、生猪舍和出入车辆、人员的消毒是控制病原传人和传出的主要措施, 有疫情时更要加大消毒频率。卫生消毒的主要对象有环境、车辆、人员和用具等。

2.2.1 环境消毒。

生猪舍周围、场内道路、粪场应坚持每周消毒1次 (用2%烧碱或撒生石灰) ;场内污水池、下水道出口等应每月消毒1次 (可用漂白粉) 。

2.2.2 车辆消毒。

车辆进出场, 车轮要经过消毒池消毒 (用2%烧碱) , 车身和车盘要采取喷雾消毒。

2.2.3 人员消毒。

进入生产区应采用臭氧、淋浴、喷雾等方式进行严格消毒, 因养殖场条件限制, 紫外线消毒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所以不建议猪场采用紫外线消毒。

2.2.4 生猪舍消毒。

生猪转舍或全部淘汰后, 应及时进行彻底消毒。彻底消毒的程序是先进行彻底清扫→高压水枪冲洗→用百胜-15等消毒药全面喷洒消毒→密闭畜禽舍→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彻底消毒后2周方可使用。带猪消毒。定期进行带猪消毒, 减少环境中的微生物和空气中的可吸人颗粒物。

2.2.5 用具消毒。

采取清洗、喷雾、熏蒸等方法, 对饲养工具、料槽进行定期消毒;对治疗和防疫器械采取高温、高压等方法进行严格消毒。

2.3 做好生猪疫病防控

首先要做好免疫接种, 结合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和生产实际,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不同地区的养殖场免疫程序不一样, 制定免疫程序主要考虑当地同类畜禽疫病流行情况、传染病的特点、母源抗体水平、免疫间隔时间、疫苗的特性、接种途径以及对畜禽健康的影响等因素来制定) , 抓好生猪免疫接种。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 重大动物疫病, 如口蹄疫、蓝耳病猪瘟等, 实施强制免疫, 免疫密度必须达100%。其次是做好生猪疫病监测:猪口蹄疫、猪水泡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乙型脑炎、猪丹毒、猪囊尾蚴病、猪旋毛虫病、猪链球菌病、伪狂犬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生猪饲养场应接受并配合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疫病监督抽查、普查、监测等于作。

2.4 污物的无害化处理

猪场应做好疫病扑灭与净化工作, 并做到定期灭鼠、灭蚊、灭蝇。

3 取得的成果

随着生态健康生猪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关键技术和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环节关键技术的推广实施, 淮阴区现已成为江苏省畜牧业发展重点县, 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全县年存栏生猪50万头, 出栏生猪100万头, 在江苏生猪出栏量排名第10位。我区现已通过无公害生态健康养殖场28家。占规模养殖企业的65%, 2010年底出栏无公害生猪40万头, 生猪产品比末通过无公害生猪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的企业每公斤提高售价0.8~1元, 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万元, 每万头猪减排COD (化学需氧量) 6t。

8.雨润布局生猪养殖 篇八

江苏雨润食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爱彬表示,上海工厂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完善雨润在全国的网络布局,巩固其行业龙头地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另外,李爱彬向记者透露,为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强化对上游产业链的控制,未来几年内,雨润将把发展重心从屠宰业转向养殖业,预计到2020年,集团生猪养殖有望实现100%自养或可控。

上海工厂试投产

上海福润于2008年8月开工建设,项目位于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占地面积450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总投资8.6亿元人民币。项目按国际标准设计建设,建成投产后,年生猪屠宰能力将达到200万头,主要产品规模为胴体肉66600吨/年、分割肉39960吨/年,肉制品10000吨/年、豆制品5000吨/年、休闲食品5000吨/年、猪副产品49950吨/年、禽类制品5000吨/年。

一期屠宰项目采取二氧化碳窒息法、真空抽血法、立体蒸汽烫毛脱毛、天然气燎毛等国际先进屠宰工艺,是目前上海乃至全国最现代化的肉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二期工程计划2012年底前完成。完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约30亿元,实现年利税约1亿元,可提供白鹤镇和周围地区1500个就业岗位。

“上海是雨润的大本营,该工厂投产后,上海市民将吃到本地生产的雨润产品,而对于企业,不仅能节省一定的物流成本,同时又能为上海市民提供更加新鲜安全的肉制品,意义非凡。”李爱彬说。

公司认为,该项目可直接和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包装业、物流业、饲料业等,并为提升白鹤镇农业产业化结构水平发挥积极作用,为上海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及食品安全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据介绍,雨润现有生猪、牛羊、禽业等200多家屠宰工厂,其中100多家已投产,该集团2011年全年实际生猪屠宰量达2000万头左右,低温肉制品市场占有率已连续14年位列全国第一。

全年药残检测费5亿元

为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雨润率先在行业内建立了“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食品可追溯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严把21道检验关,做到瘦肉精检验“头头检”,全年药残检测费用达5亿元左右。“这么大规模的检测费用,虽然与企业的短期效益成反比,但从长期来看则是统一的。”李爱彬认为。

然而,即便是“头头检”,仍无法保证彻底消除由人为因素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当被问及如何保证员工的职业化程度和对产品检验的重视程度,以确保企业设定的制度与机制得到贯彻执行时,李爱彬告诉记者,集团在设定内部组织架构时,对品管部和财务总监实行垂直管理,即各分公司的质监人员和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统一委派,人事关系、薪水发放等全部隶属于集团总部,并每隔三年轮岗一次。此外,雨润实施“食品安全一票否决”的管理制度,即凡是违反食品安全管理规定的总经理,不论经营业绩大小,一律立即撤职下岗。再者,生产企业还会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等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

日前,作为江苏省打造“放心肉”服务体系一个关键部分的生猪屠宰监管系统正式启动,包括雨润在内的166家规模以上生猪屠宰企业的规范化生产被列入视频监控,监管部门可24小时在线全程监控各大肉企的生产状况,包括原材料采购、静养、屠宰、分割、预包装、肉品出厂以及无害化处理等各个关键岗位和工序的实时动态。

2020年前实现生猪完全自给

在生猪屠宰行业,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原材料的质量把控,如何确保原料生猪的安全是摆在肉食品企业面前的难题。对此,李爱彬表示,雨润集团正在按照自身的规划新建若干大型现代化养殖场,不断提高原料生猪的自给比例,将原料风险控制在自己可把控的安全范围之内。未来几年内,雨润将把发展重心从屠宰业转向养殖业,预计到2020年,集团生猪养殖有望实现100%自养或可控。据了解,目前雨润的原料生猪自给率仅为5%左右。

面对日益突出的食品安全问题,雨润提出了“全产业链发展确保食品安全”的理念,即纵向覆盖种植、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生鲜连锁、熟食专卖和电子商务等;横向延伸到生物制药、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子交易平台等;产业遍及猪、牛、羊、鸡、鸭、鹅、兔等,发展成为从田头到餐桌的全链经营企业。

目前,雨润正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即前端发展现代养殖业,中端提升加工产业附加值,后端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和生物制药行业,形成一、二、三产业的科学组合,实现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农业科技型企业转变,通过完善发展模式来保障食品安全。

淘汰50%以上落后产能

根据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年出栏生猪近7亿头,全国拥有2万家以上屠宰工厂,但真正形成品牌化和规模化经营的企业不足千家,国内市场占有率前三位的企业不足全国市场总额的10%。中国屠宰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大部分屠宰工厂尚不具备最基本的检验检疫设备,约75%的定点屠宰企业实行代宰制,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

上一篇:环保安全宣传栏下一篇:五五普法专刊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