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分析

2024-09-18

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分析(共8篇)

1.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分析 篇一

浅谈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应对策略

摘要: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是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和剖析,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及经营决策提供重要的财务信息,然而现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问题影响了企业财务分析的有效性,使报表使用者不能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本文针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问题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从而提高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信息。

关键词:财务报表 局限性 应对策略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是公司会计系统的产物。每个公司的会计系统,受到会计环境和公司会计战略的影响,使得财务报表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1)财务报告没有披露公司的全部信息,管理层拥有更多的信息,使得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已经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会计估计误差,不一定是真实情况的准确计量;(3)管理层的各项会计政策选择,使财务报表会扭曲公司的实际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问题。常见的危险信号包括:(1)财务报告的形式不规范。(2)是否及时提供财务报告。(3)数据的反常现象。(4)大额的关联方交易。(5)大额资本利得。

(6)异常的审计报告。

(三)比较基础问题

在比较分析时必然要选择比较多参照标准,包括本公司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数据。横向比较时需要使用同业标准。同业的平均数只有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的标志。选一组有代表性的公司求其平均数,作为同业标准,可能比整个行业的平均数更有意义。近年来,更重视以竞争对手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不少公司实行多种经营,没有明确的行业归属,同业比较更加困难。

趋势分析以本公司历史数据作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并不代表合理性。会计规范的改变会使财务数据失去真实可比性,要恢复其可比性成本很大,甚至缺乏必要的信息。

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计划预算做比较基础。实际和预算出现差异,可能是执行中有问题,也可能是预算不合理,两者的区分并非易事。

二、应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一)对财务报表的完善

1.在财务报表的编制上,应要求上市公司加大披露面和披露深度,使得财务报表数据的有用性加强,从而一定程度上克服财务报表自身的缺陷。

2.财务报表分析应使用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后的财务报表,提高财务报表数据的可信度,使财务报表分析有一个可靠的基础。

3.采取措施防范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优化会计环境完善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政策,充分发挥经济系统的监督作用,普及财会知识提高全社会的会计水平,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督力度,改革股票上市制度,减少会计报表粉饰的动机,建立健全证券市场会计规范体系,增加会计报表粉饰的难度,完善内部审计制度要做到财务报表不被粉饰。

4.财务分析人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便利,及时将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的有关决策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滞后性。

5.我们还需要将为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摆在核心和重要的位置上,相应的改变会计信息重可靠轻相关的现状,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充分性和及时性,更好的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6.既要考虑货币计量因素,又要考虑非货币计量因素。在现有的条件下尝试用多种方式对非货币计量的因素进行披露。

(二)完善财务比率分析存在的问题

1.将各种比率有机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分析,可采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抓住重点,避免多重线性相关。

2.做好比率分析的基础工作

财务分析人员应先明确分析目标,评价企业经营者的诚信度及其综合素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及企业的文化理念,评估企业的经营环境和资源状况,弄清企业的发展阶段,收集和阅读企业的发展战略,熟悉企业的管理制度和遵循情况等,为全面实施财务报表的比率分析做好充分准备。

3.完善现行分析比率的比较标准。

关于比率的比较标准,可采用情境相同或相似的先进公司,作为标杆管理的参数选择。

(三)丰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手段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4.增加现金流量分析指标

5.财务分析与非财务分析相结合6.企业内部分析与外部分析相结合(四)提高分析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 并使他们同时具备 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 现代 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实践中生活当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可以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做出正确的交易活动。

(五)建立科学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

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相结合的财务报表分析方法体系就是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财务分析方法体系。必须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把定量分析的结果与一些不可计量的因素综合考虑,进行综合判断修正误差,使定量分析的结果趋于实际。

(六)不夸大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

财务分析是报表使用者为获取相关信息所必须进行的工作,但如果就报表数据的分析而分析,其结果自然是不言自明的。财务分析应是对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分析,必须考虑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并排除各因素对会计报表的影响,提高其分析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财务分析的目的,满足各主体正确决策的需求。

(七)行业背景分析及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完善

1.加强对行业背景信息的了解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背景,通过对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及企业竞争优势分析行业环境对本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借鉴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波士顿矩阵法和波特的五种力量模型进行战略分析。

2.加强企业经营策略分析

经营策略分析是指为了评估企业所拥有的获利潜力和经营绩效的持久性,并对其未来绩效做出较为实际的预测而进行的对企业的经济面、即经营策略进行实质性角度的分析了解,以使未来的财务分析能够建立在企业运营的实际状况上。进行经营策略分析应首先找出企业采取的是成本领导策略还是差异化策略。成本领导策略占据成本优势。如果企业可以达成成本领导,只要制定和竞争者一样的价格,就能赚取平均以上的获利率。或者利用成本领导优

势迫使竞争者降价,使其接受较低的报酬,甚至退出产业。而差异化策略是指找出顾客真正重视的特性需要,并能以维持在顾客所能支付的价格水准以下的成本满足顾客的需要。两种策略都可以使企业建立可持久的竞争优势。

3.完善财务报表附注分析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本身无法或难以充分表达的内容和项目所作的补充说明与详细解释。简单的财务指标有时候可能造成误解,必须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解释。在对企业财务进行分析时,应充分利用财务报表及报表附注的信息,联系其他相关信息,仔细深入地分析、研究,才能提高对企业整体情况的理解,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我们可以通过对重大事项、主要的收入、利润来源、关联方交易等事项的披露把握附注分析分析重点和要点。

(八)加强时期指标在整个财务分析中的份量

时点指标是指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它们只代表企业某一时点的情况,而不能代表整个时期的情况,并且这类指标容易人为粉饰。现代的财务分析,不再是单纯地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而是向着以收益表的分析为中心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可以增加时期指标在财务分析中的份量,以避免某些人为的因素使财务分析的结果有假。

三、结束语

总之,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及手段、策略来规避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应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以保证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做出准确的财务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许拯声:《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2]陆正飞:《财务报表分析》,中信出版社,2007年8月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

[4]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2月

[5]熊楚熊:《财务报表分析原论》,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年8月

[6]黄妍妍: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6月

[7]郭宁,沈剑飞: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财经管理,2005年4月

[8]张新广:合理利用财务报表对上市公司进行财务分析[J]_商业会计,2005,(11)

[9]

2.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分析 篇二

企业财务报表是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基础,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导致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局限性, 财务报表的局限性常常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 财务人员的从业素质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

报表的结果来源于基层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计算。有时候各部门会为了达到本部门利益, 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 进行虚报、瞒报数据, 再加上会计人员的会计水平, 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大打折扣。

(二) 会计政策和会计处理方法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可以自由选择会计政策与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坏账的计提方法、对外的核算方法、所得税会计的核算方法等, 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从而造成即使是两个同样的企业, 也会得出不同的财务分析结果。

(三) 会计估计的存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由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会计估计, 因此, 会计报表中的某些数据并不是十分精确的, 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率、净残值率, 这些都含有人为主观估计因素。由于会计的程序和方法的使用具有很大的选择性, 则企业财务报表之间的可比性较差。

财务报表通常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 而不能具体反映其经济内容的实现过程。财务报表中一些应该反映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反映, 从而影响对企业的分析评价。

二、财务指标分析的局限性

(一) 财务指标分析的主观局限性

财务指标体系是为了帮助财务报表的使用者能更好地了解、掌握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但由于财务报表是由企业的财务人员根据有关的制度、准则等编制, 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人为的差错和失误, 甚至恶意隐瞒, 直接影响着分析的结果。

1、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 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如果缺乏实践, 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 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2、分析者有意操纵财务指标的行为。

财务报表数据的信息质量受制于企业管理当局的职业道德。众所周知, 企业就是为了盈利。然而, 盈利的方法和途径却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通过正当的经营来谋取利润, 也有人通过其他的操作来谋取利益。

(二) 财务指标分析的客观局限性

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 我们常用的指标主要是评价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企业收益能力。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的局限性。

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前资产可以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分为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由于流动资产一般在短期内能够转化为现金, 所以用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然而, 若单纯根据这两个比率指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做出判断, 难免有失偏颇, 这也是短期偿债能力固有缺陷之所在。

2、收益能力重要财务指标的局限性。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最重要的财务指标是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人们在使用这几个财务指标时也应注意其存在的局限性。

每股收益的局限性。每股收益=本年度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它表明普通股在本年度所获的利润, 是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比率指标。在计算这个比率时, 分子是本年度的净利润, 分母是年末普通股份总数, 一个是时期指标, 一个是时点指标, 那么分子、分母的计算口径不完全一致。每股收益不能反映公司经营风险的大小, 在收益增加的同时风险往往是随之增加的。

每股净资产的局限性。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 (或期末净资产) /年度末普通股数, 表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一股份所代表的股东权益或账面权益。在进行投资分析时, 只能有限地使用这个指标, 因其是用历史成本计量的, 既不反映净资产的变现价值, 也不反映净资产的产出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的局限性。该指标是用来反映所有者权益的收益水平的, 其计算公式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年末股东权益, 另一种是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为了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应以净资产的加权平均数作为计算依据, 但这样又过于复杂, 从简化计算角度考虑, 分母用年初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同分子的当年净利润相比较似乎更为合理。

三、改善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几点看法

(一)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分析人员的判断力对得出正确的分析结论尤为重要。所以, 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 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判断能力, 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 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掌握运用能力, 极大地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二) 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现代企业都在面临国际化的竞争, 面临风云突变的国际环境, 这些外部环境对企业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这些外部环境很难定量, 因此, 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定量分析的同时, 需要同时做出定性的判断, 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 使分析结论精确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 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对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有一定帮助。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 同一指标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不同的问题, 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 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 我们就要对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摘要:为了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需要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有关的数据进行比较, 因此必须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 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 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 为建立健全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但由于财务报表本身及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导致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缺陷, 本文就财务报表本身及分析方法 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建议

参考文献

[1]许拯声.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1) .

3.浅谈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篇三

一、财务报表数据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影响财务分析

《会计法》第一条规定:“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这说明财务报表必须真实、完整。但是会计报表的结果来源于基层生产部门和其他部门基础数据的采集、统计和计算。有时候各部门会为了达到本部门利益,完成公司规定的各项生产指标,进行虚报、瞒报数据,使会计报表的质量大打折扣;同时,还有一些企业财务报表往往出于获得借款、减少纳税、政治任务、股票发行和上市等目的,进行报表舞弊,即企业管理当局采用编造、变造等手法编制财务报表,操纵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的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很严重的社会现象。这样,财务报表所提供资料的真实可靠性就缺乏必要的保证,必然会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二)以历史成本计价,财务报表分析受通货膨胀的影响

财务报表以历史成本计价,未能体现资产或收益的现行成本,首先,通货膨胀影响资产负债表的可靠性。通货膨胀,对货币性资产而言,当物价上涨,其实际购买力下降;实物资产的情况则相反。从负债方面来看,货币性负债在物价上升时可为企业带来利润;而非货币性负债由于需要在将来以商品或劳务偿还,物价上涨时会使企业造成损失。其次,通货膨胀同样影响着损益表的可靠性。损益的确定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样损益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

(三)财务报表注重财务运营结果,缺乏财务运作的过程

财务报表通常只能说明企业财务运营的结果、经济效益成果,而不能详细说明企业进行财务运作的过程及经济效益实现过程。以资产负债表为例,它所反映的仅是即将结转到下个会计期间的责任,是一种未履行的报告,即它反映还没有使用的经济资源、还没有偿还的负债,并不能明确反映企业的管理阶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是如何筹措资金,筹资成本为多少,以及资金是如何使用的,是否及时偿还了债务等。通过利润表我们只能了解到企业所取得的收入及利润的多少,而这些收入是如何取得或由哪一家分公司取得的却不能够得到准确的回答。

(四)财务资料的时效性影响报表的有效性。

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总结过去;另一方面是为了预测未来,更好地对未来的企业经营进行指导与规划。其中更重要的是后一点。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更重要的是未来。但财务报表提供的资料都是历史资料,如果企业仅仅根据这些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的时效性是很差的,就无法达到分析报表的目的。

二、财务分析人员的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人员不重视非财务知识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会受到来自环境等的各个方面的影响,一般说,财务数据的产生会有其深层次的环境动因,而这些环境即包括自然环境的因素,也包括社会环境的因素,在财务分析时,要具备对相关环境认知的基础知识,并能揭示这些因素与财务指标之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财务分析人员往往只注重财务知识的知累,而忽视了其他非财务知识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财务分析人员只关心财务数据,而对数据背后的生产经营情况漠不关心,缺乏对所属产业经济特征的把握,不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产业前景及其影响与竟争地位,影响财务分析在管理决策中的作用。

(二)分析者分析能力的局限性

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与评价通常是由报表分析者来完成的。然而,不同的财务分析人员对财务报表的认识度、解读力与判断力、以及掌握財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深度和广度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理解财务分析计算指标的结果就有所不同。财务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仅凭几个简单的指标体系来做出判断,不同情况或不同的分析目的,所用的指标也大有不同,受业务水平的限制,会影响分析者不知道用那些指标或多少指标对企业进行分析,就很可能出现理解偏差,这样必定会影响财务指标的分析结果。

三、分析方法局限性

(一)比较分析法的局限性

比较分析,必然要选择比较的基础,作为评价本企业当期实际数据的参照标准,包括本企业历史数据,同业数据和计划预算数据。横向比较时使用同业标准,同比的平均数,只起一般性的指导作用,不一定有代表性,不是合理性的标志,近年来,更重视以竞争对手的数据作为分析基础,有的企业实际多种经营,没有明确行业归属,同业对比就更困难。

(二)趋势分析法的局限性

趋势分析法以本企业历史数据作比较基础,历史数据代表过去,不代表合理性,经营环境是变化的,今年比去年利润高了,不一定说明已达到应达到的水平,甚至不一定说明管理有所改进。实际与计划的差异分析,以计划预算为比较基础,实际与预算的差异,有时是预算不合理造成的,而不一定是执行中有了什么问题。

(三)比率分析法的局限性

一是比率分析法自身的局限性。比率分析法是一种事后分析方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已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二是比率分析法受财务报表局限性影响。由于报表中的数据主要采用货币计量,对报表内的数据资料能够计量,而对一些报表外的信息,如未做记录的或有负债,未决诉讼,为他人担保等都没有在报表中反映,所以也无法通过比率分析进行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事后财务分析很难满足相关使用者的需求。三是比率分析法缺乏一定的相关性和预见性。比率指标的计算一般都是建立在以历史成本、历史数据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之上的,这使比率指标提供的信息与决策之间的相关性大打折扣,弱化了其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服务的能力。

四、财务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一)财务指标过分重视短期财务结果

财务指标过分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了企业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使企业管理者不愿进行可能会降低当前赢利目标的资本投资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对企业未来财务价值而采取行动。

(二)财务指标无法反映人力资源的价值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型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资本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而是人力资本或智力资本,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增强和维持企业竞争力方面,财务资本相对而言将不如人力资本重要,分析企业的竟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时忽视人力资本的作用,将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其于其不可计量性,人力资本未能向财务资本一样进入会计系统,分析时也容易忽视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三)分析指标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分析指标如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及营运能力的资料来源于时点状况的财务报表,造成分析指标本身固有的局限性,以偿债能力比率为例。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对各类债权人的清偿能力。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它们的资料来源于反映时点状况的资产负债表,即某一时点的(流动)负债与可用于偿债资产的关系。报告日时点的静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粉饰效应。企业可以通过瞬时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等方法来粉饰比率,人为操纵其大小,达到自己“理想”的财务报表数据,从而误导信息使用者。而且在流动资产中可能包含了大量的不良应收账款、变现能力较弱的存货等,这势必造成账面流动资产可以及时足额偿付到期债务的假象,从而减弱企业的偿债能力。

五、结束语

财务分析人员应该清醒认识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在财务分析中采用一定的方法净化财务报表或财务评价标准,剔除由于会计技术和舞弊等因素造成的财务数据不可靠所带来的影响,同时,财务分析时要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分析,利用各种信息,包括会计的、非会计的;表内的、表外的,使分析的结论尽可能地符合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财务分析结果才能帮助财务分析主体作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王纯编.财务主管开门7件事[M].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4.

2、李志远.财务分析禁忌7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3、黄国成,孙萍.财务决策——新经理人财务分析手册[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陆正飞.财务报表分析[M].中信出版社,2007.

4.财务报表分析案例分析 篇四

一、对财务报表的解读与分析

(一) 资产负债表分析

1. 资产结构分析

(1) 资产结构的弹性分析

资产结构的弹性分析,就是要比较报告期和基期的资产结构,从中判断金融资产比重的变化情况,以确定企业资产结构的弹性水平。资产结构的弹性,就是资产总量随时调整的可能性及资产内部结构可随时调整的可能性,这取决于弹性资产,即金融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金融资产,具体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投资中的股票和债券投资。

保持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和资产风险,但金融资产的机会成本较高,过量的金融资产会导致企业效率和效益的下降。因此,金融资产的持有量应根据企业自身经营特点和宏观经济等因素合理确定。

(2) 资产结构的收益性分析

将资产划分为收益性资产、保值性资产和支出性资产。为了提高盈利水平,应尽可能直接增加形成企业收益资产的比重,减少其他两类资产的比重。

(3) 资产结构的风险性分析

实践中,存在着三种资产风险结构类型:保守性资产结构、中庸性资产结构和风险性资产结构。三种风险结构的差别在于使流动资产保持在什么水平以及维持什么水平的金融资产、存货资产和信用资产。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的风险比较小。

企业应尽力构建一种既能满足生产经营对不同资产的要求,又使经营风险最小的资产结构。

2. 融资结构分析

融资结构包括:a.融资的期限结构:按时间长短,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包括所有者权益和长期负债,短期融资包括短期负债;b.融资的流动性结构:流动性,主要是由于到期偿还约束性的高低而引起的;融资的方式结构:c.融资方式即企业获得资金的手段,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划分,实际上已反映出了各自的融资方式。

不同的融资结构,其成本和风险是各不相同的。最佳的融资结构应是成本最低而风险最小的融资结构。

企业要得以正常生存和发展,其资金来源必须可靠而又稳定,资金运用必须有效而又合理,企业流动负债、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之间,以及各项资产之间,必须保持一个较为合理的比例关系。

(二) 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分析

通过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可以考察企业投入的资本是否完整、判断企业盈利能力大小或经营效益好坏、评价利润分配是否合理。

利润表的项目分析可以从收益构成的主营业务、附营业务以及营业外收支的角度进行项目搭配与排列,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收益结构。

利润表的项目分析以主营业务收入为起点,以净利润为终点。分析收益的业务结构,可以了解不同业务的获利水平,明确它们各自对企业总获利水平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企业的收益是由不同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对于盈利的持续性和重要性不一样。企业的利润可分为: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税前利润和税后利润、经营利润和投资收益等。这些项目的数额和比例关系,会导致收益质量不同,在预测未来时有不同意义。

利润分配表,全面揭示企业利润分配的去向结构等情况,考核企业利润的分配是否合理,是否正确计算应上缴的或应分配的各项基金,是否有挪用利润或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从而保证各方管理者的经济利益和整个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 现金流量表分析

现金流量表有助于评价企业支付能力、偿还能力和周转能力。现金流量表所揭示的现金流量信息可以从现金角度对公司或企业偿还长、短期债务和支付利息、股利或利润等支付能力作进一步的分析,从而作出更可靠、更稳健的评价。

现金流量表有助于分析企业收益质量。一般来说,净利润增加,现金流量净额也增加,但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企业虽然大量销售了商品,但货款没能及时收回,由此影响了资金周转,收益质量不佳。

现金流量表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情况:如果现金流量中各部分现金流量结构合理,现金流入流出无重大异常波动,一般来说企业的状况基本良好;另一方面,企业存在的症状也可在现金流量表中得到反映,比如,从投资、筹资活动流入流出的现金中,可以分析企业是否过度扩大经营规模。

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主要从各种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的变化及各种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占企业现金流量总额的比重方面去分析:a.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现金流量的结构分析包括总体结构分析和内部结构分析。总体结构是指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各部分现金净流量占企业现金净增加额的比重。内部结构分析,就是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内部进一步分析各现金流入项目和现金流出项目占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比重。通过这一分析,可以了解掌握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的主要来源和现金流出量的主要去向以及影响企业现金增减比变化的重要因素,确保现金流量的结构合理。b.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现金流量的充足性分析一般注重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满足生产经营与投资的需要,反映和考察现金流量所能满足偿债需要的程度。

(四) 内部报表分析

内部报表提供了更为详细具体的信息和一些不便公开的信息,是管理者进行财务预测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企业编制经营计划的信息来源。

二、几项能力的分析

(一) 偿债能力分析

1. 短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用企业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最能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营运资本。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大于流动负债的差额。

2. 长期偿债能力

决定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关键因素:资本结构与盈利能力。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拥有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的比例越高,表明大部分经营风险转移到了债权人身上,则企业无力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越大。良好的资本结构使企业在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盈利能力的影响比较直观。其一,企业每年赚取的利润应作为其偿还债务利息的直接保障;其二,盈利能力在长期中能反映出企业支付现金的能力。

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等。

(二) 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利润的各种不同性质盈利的有机搭配和比例。如果从质的方面来看,可以表现为企业的利润是由哪些盈利项目组成的,而如果从量的方面来看,则表现为不同的盈利占总利润的比重。盈利结构分析,就是要认识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盈利能力影响的性质和程度。

常用的反映盈利能力的比率指标主要有资产周转率、投资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等。

(三) 营运能力分析

企业经营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为对其所拥有控制的资金能否予以充分有效地运用。一般来说,资金的多少可以表明企业生产经营能力的大小,而资金周转快慢则反映企业生产经营能力是否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善于经营而能实现较多收入的企业,其资金周转就较快,资金运用就较好;反之,则未能有效运用资金。

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主要针对存货的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的收款情况。在财务上,通常采用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营业能力。

三、常用的财务比率指标分析

(一) 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涉及企业融资结构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1. 反映融资结构的比率

融资结构弹性,是指企业融资结构随着经营和理财业务的变化,能够适时调整和改变的可能性。

(1)融资结构弹性的总体分析:整体判断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弹性融资与融资总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公式如下:

融资结构弹性=弹性融资/融资总量*100%

(2)融资结构弹性的结构分析:根据不同弹性的融资分别计算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各类弹性融资占总弹性融资比重的变化情况,以此了解企业融资结构弹性的内部结构变化。结构分析可以揭示出融资结构弹性的强度,也就是弹性大的融资所占比重越大则弹性强度越大。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弹性融资强度=某类弹性融资/弹性融资总额*100%

2. 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1)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企业的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是: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一般来说,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过高的流动比率,也许是存货的积压,或应收账款的呆账造成的,在此情况下,如果现金不足,仍会出现偿债困难。此外,较高的流动比率可能反映了企业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不能将这部分多余的现金充分利用于效益更好的方面。因此,从合理利用资金的角度,各行业、各不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行业特点,确定一个流动比率的最佳点。

(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是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和待摊费用后的余额。速动资产一般由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帐款等构成。其计算公式为: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这一比率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速动比率与流动比率相比,在对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考核上,向具体化迈进了一大步,其更加稳妥可信。一般认为,速动比率等于或稍大于1比较合适。

(3)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企业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资产包括货币资金(现钞和各种存款)和短期投资(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其计算公式是:

现金比率=现金类资产/流动负债*100%

=(货币资金+短期投资+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流动负债*100%

速动比率已经将存货、待摊费用等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剔除,但速度资产中的应收帐款等有时也会因客户倒闭、抵押等情况使变现能力受影响,甚至出现坏账,最终减弱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即使有较高的速动比率,企业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也不一定强。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最稳健或最保守的方法是采用现金比率法。

3.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比率

(1)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2) 产权比率

产权比率,也称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率,是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之比,表明由债权人提供的和投资者提供的资金来源的相对关系。其计算公式为:

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产权比率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越小。但如果这一比率过低,所有者权益比重过大,意味着企业有可能失去充分发挥负债的财务杠杆的大好时机。

(3) 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又称已获利息倍数,是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反映企业用经营所获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是评价债权人投资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为: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一般来说,利息保障倍数至少应等于1。这项指标越大,说明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利息保障倍数来说,应与本行业该项指标的平均水平比较,或与本企业历年该项指标的水平比较,评价企业目前的指标水平。

(4) 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就是将无形资产从所有者权益中予以剔出,计算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净值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5.财务报表分析方法 篇五

1、资产负债表分析

(1)打开资产负债表后,首先浏览资产总额,结合利润表中的销售额和统计指标中的从业人数,判断企业的经营规模,单从资产总额方面考虑,4亿元以上为大型,4000万元以下为小型,介于二者之间为中型(资产总额作为企业经营规模的衡量指标仅适用于工业企业和建筑企业)。再看一下资产的来源即负债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高低,把握企业债务规模和净资产的大小,然后通过计算资产负债率或者产权比例,进而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

(2)通过计算流动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资产质量。一般情况下,存货占50%,应收账款占30%,现金占20%,但先进的管理行业不执行该标准。

(3)计算长期资产中各项目的比重,了解企业资产的状况和潜能。长期投资的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资本经营的规模和水平。固定资产净额和比重的大小,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进步,进而反映其获利能力,如果净额接近原值,说明企业要么是新的,要么是老企业的旧资产通过技术改造成为优质资产,如果净额很小,说明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乏。无形资产金额和比重大小,反映企业的技术含量。

(4)负债方面,计算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重,如果流动负债比重大反映出企业偿债压力大,如果长期负债比重大说明企业财务负担重。此外,还需计算负债总额中信用性债务和结算性债务的比重与流动负债中临时性负债与自发性负债的比重,判断债务结构是否合理;计算长期负债与总资本的比率,分析总资本对长期负债的保障程度,计算长期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分析债权人风险的大小。

(5)最后对资产的期末期初金额进行差额分析 资产总额的期末数大于期初数,说明资产发生了增值,结合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资产增值的原因是借入资金、投资者投入还是自我积累转入。如果借入资金和投资者投入金额较大,自我积累转入少,可能是企业正在扩大规模,如果自我积累转入金额大,说明企业自我发展的潜力大。

2、利润表分析

(1)分析利润总额及其构成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分别计算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在利润总额中的比重,判断利润结构是否合理;通过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占营业利润的比重,判断营业利润的结构是否合理。如果处理资产的收益和投资收益比重过高,或者其他业务利润比重过高,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正常,必须采取补救措施。(2)分析企业本期的利润率指标与目标值的差距

利润率作为相对量指标,可以对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进行比较,常用的利润率指标有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是企业利润的直接来源,因此分析销售毛利率是利润表分析的头等大事。如果毛利率过低,就要考虑是价格低还是成本高。如果是价格因素造成的,就要对价格调整的利弊进行分析后,再作决策。如果是成本因素造成的,就要分析一下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还有没有挖掘潜力。如果售价和成本都没有调整余地,最好还是按照薄利多销原则,增加销售量。对于销售利润率也要进行分析,对于销售利润率低的商品,要分析出是毛利低还是费用高,如果费用过高,则应在费用控制方面下大力气。

3、现金流量表分析

分析现金流量表首先应对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结构以及流入流出比进行分析,判定现金收支结构的合理性。对于一个健康的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经营现金净流量应当是正数,投资现金净流量应当是负数,筹资现金净流量是正负相间的。

其次利用现金流量表主表的数据结合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通过经营现金净流入和投入资源的比值计算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这些指标包括销售现金比、每股现金净流量(或者净资产现金回收率)和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销售现金比=经营现金净流入÷主营业务收入,该指标反映每元销售收入所获取的净现金。

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净资产×100%,这里的净资产使用平均数。反映企业每元净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

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总资产×100%,这里的总资产也使用平均数。反映企业每元总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最后,根据现金流量表附表的相关数据计算净收益营运指数和现金营运指数,据此判断收益质量的好坏。

现金流量表附表的功能是经净利润调整为经营现金净流量,该表中的调整项目包括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收益、经营资产净减少(增加)、无息负债净减少(增加)四个部分。用公式表示就是:净利润+非付现费用-非经营收益+经营资产净减少(-经营资产净增加)+无息负债净增加(-无息负债净减少)=经营现金净流量

其中非付现费用=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企业还要加上待摊费用的减少和预提费用的增加);

非经营收益=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净收益(净损失用“-”号)-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损失用“-”号)+递延税款贷项-递延税款借项(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还要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者减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经营资产净减少(增加)=存货的减少(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增加);

无息负债净增加(减少)主要是指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少)。净收益营运指数是经营净收益在净收益中所占的比重,这里讲的净收益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然而这里说的经营净收益并不是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因为营业外支出项目中的固定资产盘亏、罚没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资产减值准备和营业外收入中的固定资产盘盈、罚没收入、非货币性交易收益以及补贴收入等均列入了经营净收益中。净收益营运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净利润

该指数越低,营业外收益和投资收益的比重越大,说明收益质量不好,经营情况不正常。

现金营运指数是经营现金净流量与经营应得现金的比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流量÷经营应得现金=经营实得现金÷经营应得现金

经营应得现金=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净利润-非经营净收益+非付现费用

该指数小于1,说明企业收益质量不好。一方面,一部分收益尚未收到现金,停留在实物和债权资金形态,债权能否足额变现尚存在疑问,而实物资产更存在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营运资金增加了,反映企业为取得同样的收益占用了更多的营运资金,取得收益的代价增大了,说明同样的收益代表者较差的业绩。

(二)、综合分析

综合分析是指将所有财务报表结合起来计算相关比率,通过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

1、分析偿债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除了资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外,还有利息保障倍数、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对总负债的比率、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比。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产权比例=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注意两个公式的分子都是负债总额,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例=(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现金比例=(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流动负债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几个公式中负债是分母,确切说流动负债是分母。

利息保障倍数=(利息总额+利润总额)÷利息费用

利息保障倍数反映税息前利润对利息总额的保障程度,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该指标的合理数值应行业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建议企业选择行业的平均水平作为比较依据。由于负债最终还需现金偿还,因此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比最直接的反映出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举借新债的能力。

现金净流量与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应付票据。

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2、分析盈利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从经营指标角度看,盈利能力的高低反映在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利润率上;从投资与报酬相结合的角度看,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资本金利润率、每股净收益;从现金流量的角度看,盈利能力的衡量指标有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总资产现金回收率。

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100%

其中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总资产=(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2)销售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3)销售费用率=期间费用÷主营业务收入×100%

这里说的期间费用不仅包括营业费用、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还包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5)净资产收益率(也叫权益净利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平均净资产=(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2

将权益净利率分解后该公式变为

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

(6)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实收资本总金额×100%

会计期间内若资本金发生变动,则公式中的资本金用平均数。

资本金平均余额=(期初实收资本余额+期末实收资本余额)÷资本金利润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金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越高,企业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越强;反之该比率越低则说明资本金的利用效果不佳,企业资本金的盈利能力越弱。

(7)净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净资产×100%,这里的净资产使用平均数。

(8)总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入÷总资产×100%,这里的总资产也使用平均数。

3、分析营运能力常用的比率指标的含义及计算公式

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相关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天÷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而平均应收账款=(期初应收账款总额+期末应收账款总额)÷(2)存货周转天数=360天÷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平均存货

而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总额+期末存货总额)÷2

(3)营运资金周转天数=360天÷营运资金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营运资金

平均营运资金=【(期末流动资产总额-期末流动负债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总额-期初流动负债总额)】÷2

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是销售收入与净营运资金平均占用额的比率,净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它是流动资产中由长期资金来源供应的部分,是企业在业务经营中不断周转使用的资金该资金越充裕,对短期债务的及时偿付越有保证,但获利能力肯定会降低。周转次数越快,其运营越有效。在毛利大于0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越快,获利越多;在毛利小于0的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越快,亏损越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应的节约流动资金,相当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总资产周转率越快,反映企业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加速资产的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

二、按照不同财务报告分析主体进行恰如其分的的报表分析

财务报告的分析主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报告使用人,包括权益投资人、债权人、经营管理层、政府机构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机构。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人士及机构包括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社会中介机构等。这些报表使用人出于不同的目的使用财务报告,需要不同的信息。

(一)企业管理层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企业管理层也称经理人员,他们关心的是根据企业的经营业绩获取的报酬,而经营业绩的好坏是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一般情况下他们的团体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是一致的,因而他们对财务报告的分析也是全面彻底的。他们既关注经营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也关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财务分析思路修改错误,通过分析错误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出改进措施,以便下一个阶段取得更辉煌的战绩。前面介绍的财务报告分析思路基本上就是从企业管理层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他们关注的财务比例指标一般是按照股东对他们的考核要求设计的,前文所讲到的财务指标基本上都涉及到,甚至还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本积累率等更多的指标。为了经营业绩他们可能更愿意冒险,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更大的收益。

(二)投资人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使用财务报告的投资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股股东,他们关心的是企业的偿债能力、收益能力和风险。他们分析财务报告是为了回答三个方面的问题:(1)公司当前和长期的收益水平的高低;(2)目前财务状况下,公司的资本构成决定的风险和报酬如何;(3)与其他竞争者相比公司处于何种地位。

正常情况下,他们与企业经营管理层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因为控股股东投资企业目的是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非控股股东投资企业的目的是获得高额的投资报酬。

他们分析财务报告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

财务结构包括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资本就构就是资本来源中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它是通过资产负债率或者产权比例反映出来的。一般情况下,合理的资本结构应为4:6或5:5,但现实生活中,也不是那么绝对,对企业管理层和股东而言只要总资产报酬率远远大于债务利率,适度增加债务比重,可以享受到财务杠杆带来的好处(即节税和增加权益报酬率)。资产结构就是前文所说的各类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通过资产结构分析关注企业的资源配置是否合理。

偿债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离不了计算流动比例、速动比例、现金比例和利息保障倍数。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就要计算长期资产与长期债务的比率,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说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偿债能力的好坏反映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要知道股东对风险都是胆战心惊的。

分析盈利能力既要看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获利能力又要看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稳定获取较高利润的能力。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主要是看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报酬率、权益净利率和单位净资产获取经营现金净流量的能力(股份公司中用每股现金净流量表示,非股份公司用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平均净资产的商表示)。分析时既要观察一个会计期间的指标情况,又要通过数个会计期的指标动态观察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判断经营风险与收益水平是否对称。

分析营运能力就要计算营运资金额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净营运资金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这几个比例,营运能力的高低最终落脚在盈利能力指标上。

有时经营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会存在着冲突,经营管理层为了获取高额薪金往往会通过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告虚构业绩。关注数个期间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看看各会计期间的净利润分别有多少是有现金保证的,企业操纵账面利润一般是没有现金流量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的比例指标过低,就有虚盈实亏的可能。长期来看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应该是一致的,长期存在着大额差距必然存在问题。

(三)债权人分析财务报告的思路

债权人关心企业是否具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其决策是决定是否给目标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是否需要提前收回债权。他们分析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回答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公司为什么需要额外筹集资金;(2)公司还本付息所需要的资金可能来源是什么;(3)公司对以前期间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是否能按时足额偿还;(4)公司将来在哪些方面可能还需要借款。

债权人分析报表需要观察企业三到五年的财务报告信息,分析财务报告相关项目的变动趋势,同时还需关注相关比例的变动趋势。银行界常用的相关比例指标及其参考标准如下:

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参考值为65%—85%)流动比例(参考值为150%—100%)

速动比例(参考值为100%—50%)现金比例

利息保障倍数(参考值为1.5—1)

盈利能力指标

资产报酬率(参考值为10%—3%)销售成本率

销售费用率 销售净利率 净资产收益率(权益净利率)

营运能力指标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存货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周转天数 营运资金额度 周转天数额度

资金指标

现金支付能力 营运资金需求

(四)税务机关进行税务稽查时对纳税人的评估分析思路

税务机关对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主要是出自税务稽查的需要,他们评估分析的目的就是看看企业有无逃税、漏税、偷税的嫌疑。一般评估首先从分析税负开始,然后针对税负低于正常峰值的情况展开分析。

1、增值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增值税纳税情况首先从计算税负开始,增值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税额÷本期的应税主营业务收入

然后将税负率与销售额变动率等指标配合起来与其正常峰值进行比较,销售额变动率高于正常峰值而税负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低于正常峰值的,销售额变动率和税负率均高于正常峰值的,均可列入疑点范围。根据企业报送的纳税申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其他有关纳税资料进行毛益测算。

对销项税额的评估应侧重查证有无账外经营、瞒报、迟报计税销售额,混淆增值税和营业税征税范围,错用税率等问题。

对进项税额的评估主要是通过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指标进行分析,本期进项税金控制额=(期末存货较期初增加额+本期销售成本+期末应付账款较期初减少额)×主要外购货物的增值税税率+本期运费支出数×7%

2、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评估思路

分析评估企业所得税纳税情况首先要从四个一类指标入手,这四个一类指标是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所得税贡献率和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

所得税的税收负担率(简称税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利润总额×100%

主营业务利润税收负担率(简称税利润负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利润总额×100%

所得税贡献率=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本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

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基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如果一类指标存在异常,就要运用二类指标中相关指标进行审核分析,并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情况进一步分析异常情况及原因,这里所说的二类指标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变动率、主营业务费用变动率、营业费用(管理、财务)费用变动率、主营业务利润变动率、成本费用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所得税负担变动率、所得税贡献变动率、应纳所得税额变动率、及收入、成本、费用、利润配比指标。

6.财务报表分析重点 篇六

(一)资产负债表分析的重点

1.现金不足:企业最严重的财务危机。企业的流动现金不能太紧。一个小企业要随时能拿100万;一个中企业要随时能拿1000万;一个大企业要随时能那1个亿。

2.应收账款过多:钱在客户那里。

3.存货过多:钱压在商品里。

4.固定资产过多:钱压在设备、厂房里。

5.计提的各种准备过低:资产虚估,风险准备不足。

6.短期借款用于长期用途:“短贷长投”,短期偿债风险高企。

7.应付账款账期的不正常延长:资金链可能断裂。

8.长期借款用于短期用途:企业要承担高额的利息负担。

9.举债过度:资本金不足,长期偿债风险高企。

(二)利润表分析的重点

1.营业收入的变动和现金含量。

2.毛利率。

3.销售费用是否出现不正常的上升或下降。

4.财务费用是否与贷款规模相适应。

5.投资收益的具体内容和现金含量。

6.营业利润的现金含量。

7.企业的业绩是否过度依赖营业外收入。

8.销售净利率、资产报酬率、权益报酬率。

(三)现金流量表分析的重点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充足程度。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与企业投资计划的吻合程度。

7.略论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

财务报表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为依据, 采用专门的方法, 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 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然而, 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故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显得尤为必要。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 财务报表本身局限性

会计报表都是按照历史成本原则编制的, 很多数据代表的是过去阶段的成本或者变现价值, 没有现时意义。由于通货膨胀等原因会导致货币贬值, 如果只是简单地数据相加的话, 使得报表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 并不能对决策者提供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另外, 出于各种目的, 企业财务报表被人为操纵, 向企业外部人员展示良好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特别是在上市企业, 一旦不能够达到企业的预期经营目标, 有些经营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会选择做假账达到粉饰会计报表的目的。比如企业通过对应付账款的掩饰来增加当期利润。这种虚假的报表会给报表使用者提供错误的公司经营信息, 误导报表使用者。由于财务报表真实性的问题使得对失真的财务报表的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 财务报表分析者的局限性

由于财务分析是融会计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金融学等为一体的一门综合性经济管理学科, 因而对分析者的要求也比较高。由于自身的认识度、知识水平、账务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不同, 不同的财务分析员对财务报表的理解分析也不相同, 最终导致财务分析指标结果的不同。由于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企业经营各个方面的经济信息情况, 财务分析人员不能只是依照公式做报表分析, 要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故应首先与报表使用者沟通确定需要分析的信息比率, 因为不同的使用者对于报表比率考虑的角度都不相同, 自然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三) 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性

我国的财务分析分工不够科学化, 很多企业财务报表的制定者往往也是财务分析报表的分析者, 这样就难以避免因为追求片面利益使得报表的分析结论失真。另外, 由于我国现有的比率分析法属于静态的分析方法, 没有可比性, 对于企业未来财务的预测并不可靠, 财务指标会因人为原因而改变。我国财务分析一般是定量分析原则, 定性分析比较少。定量分析虽然有其合理性, 但是对于不同的报表使用人来说, 由于侧重点的不同, 其实用性得不到保证。而且, 很多企业并不重视财务报表分析, 仅仅依赖会计软件集成合并的会计报表。这种报表生成很快, 但是有效性不高。比率分析法分析的都是以前年度的财务会计, 先发生经济业务, 再编制财务会计报表, 再对报表进行定性分析, 这样的分析过程具有“滞后性”。虽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是其不能作为判断的绝对指标。

(四) 财务报表分析指标的局限性

目前, 我国财务分析方面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分析标准, 不同的企业对于自身的财务报表分析, 由于其分析指标的不同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企业少计应付账款、少计费用、少提设备折旧, 多计库存、多估收入、多记应收账款, 隐瞒应收账款的坏账处理, 隐瞒不利于企业的交易等来改善财务指标以达到企业良好运营的外向指标。所以, 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依赖短期偿债能力指标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已获利息倍数) 、资金营运能力指标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 和盈利能力指标 (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利率、净资产收益率) 的分析。

二、应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对策

(一) 完善企业财务报表本身

改进现行财务报表, 可以选择两条路径:一是充分披露方向;二是简化披露方向。沿着充分披露方向进行改进, 一方面, 报表附注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 其他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品种也越来越多。这都是为了弥补财务报表的局限所做的努力和尝试, 受到了信息使用者的欢迎。因此, 这种改进成为改革财务报表的主流。然而, 一味地朝充分披露方向改进, 有可能滑入信息过量的泥潭, 反而导致信息有用性的降低。为了防止信息过量化, 财务报表改进的另一方向──简化披露应运而生。目前的成果主要是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在不减少年度报告信息量的前提下, 另外提供一份简化的年度报告, 是否真的能降低披露成本和防止信息过量取决于使用者是否只需阅读简化的年度报告, 而且企业也只提供简化的年度报告。由此可见, 这一方向的改革仅是伴随充分披露进行的, 作为对信息过量倾向的矫正手段而已, 难以成为改革的主流。

(二) 提高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综合素质

不管采用哪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 人的因素都是最重要的。所以, 平时要加强对财务报表分析人员的培训, 提高分析人员的综合素质, 提高他们对报表指标的解读与职业判断能力, 并使他们同时具备会计、财务、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和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化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分析理念, 逐步培养和提高对所分析问题的判断能力以及综合数据的收集能力和运用能力, 从而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 全面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

1.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财务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生产环境、内部环境等, 这些环境因素对企业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而且这些因素很难定量。因此在对企业进行内部定量分析时, 需要首先做出定性的判断, 要考虑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 再进一步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人的丰富经验和量的精密计算两方面的作用, 使分析结论精确化。

2.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

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和财务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所看到的信息资料, 特别是财务报表资料一般是静态的反映过去的情况。因此, 要注意进行动态分析, 在弄清过去情况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情况的可能结果, 从而为恰当预测企业未来提供可靠依据。

3.个别分析与综合分析相结合

各财务指标数值具有相对性, 即使同一指标在不同的情况下反映问题也不同, 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评价时, 单个指标不能说明问题, 就要对多个相关联的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从而得出恰当结论。

(四) 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

今后的财务分析将从企业综合经营业绩、资产结构、盈利能力、发展潜力、营运能力等方面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全面分析, 从而得出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 使电子信息、网络技术成为财务报表分析的“载体”。目前, 越来越多的财务会计事项可由系统软件自动收集、整理、计算和分类。应用系统软件进行财务分析, 不但降低了分析成本, 而且使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并能根据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及时、快速、有效地提供更加客观的即时财务信息, 从而为最优的投资选择创造条件。

(五) 注重非货币领域的分析

进行财务分析时, 注重分析非货币领域, 由单一的资金分析向综合资源分析转变, 进行财务分析, 既可利用财务信息, 也可利用非财务信息进行分析。进行非财务信息的分析, 如进行风险和潜力分析、公允价值信息分析、衍生金融工具信息分析等, 都对财务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要目标。

总之, 在对公司进行财务分析时, 应采用多种方法及手段、策略来规避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将公司财务报表与宏观经济一起进行综合判断, 与公司历史进行纵向比较, 与同行业进行横向宽度比较, 以保证正确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做出准确的财务管理决策。

参考文献

[1]刘鹏.浅谈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分析[J].金融队伍建设, 2009, (12) .

[2]张颖.试论会计报表分析的思路和方法[J].现代商业, 2009, (18) .

[3]张杰.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应对措施[J].民营经济, 2009, (10) .

8.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 篇八

摘 要:财务报表在财务管理中起着统计、总结和指导等作用。财务报表分析能够从财务数据中提取企业内部管理信息,透视企业的管理理念,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评价。但在财务报表分析中存在一些局限性,使得财务报表分析结果不是最为真实准确,影响财务报表使用在作出正确判断。本文分析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局限,并且提出克服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建议。

关键词:财务报表;数据;比率分析;综合分析

一、财务报表分析含义及其作用

财务报表分析,又称财务分析,是通过收集、整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的有关数据,并结合其他有关补充信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评价,为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管理决策和控制依据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报表分析作用有以下几点:

首先,投资人与债权人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并作出合理的决策。企业现有投资人的以及潜在的投资人通过财务报表中反映出经营者在企业中的经营业绩,决定对企业是否进行投资以及如何投资。而债权人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是否贷款以及如果贷款规模多大等做出决策。

其次,财务报表分析有利于完善和增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企业管理者想要发现生产经营中出现的不足,就必须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得出的结论针对不足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解决。

最后,一方面财务报表分析有利于国家经济管理部门规划宏观产业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财务报表分析对政府实施监管起到重要作用,它能提供政府监管依据,维护市场经济发展,对证券市场实施监督,保障金融市场秩序稳定。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的问题

1、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财务报表信息的再加工,如果财务报表不真实可靠,则会影响财务分析的质量,从而会严重影响经济决策的结果。但实际上企业在披露财务报表前,通常会把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使其符合报表使用者的需求偏好,从而导致报表数据失真。例如企业为发行股票、获得银行贷款,通过夸大资产、关联交易、虚增收入等方式,把报表数据进行修饰,使得账面资产规模扩大、营业利润增加。而企业为较少赋税,会通过相反方式少计收入、虚报费用,使利润进行降低。诸如此类的粉饰报表行为,导致了财务报表数据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

2、会计处理方法对影响报表可比性

我国的财务报表的编制依照历史成本原则,但在实际财务报表分析中并未考虑商品价格变动指数,即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关数据受到物价变动的影响,则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资产价值必然小于当前的资产价值,以前以800万元购买的固定资产,现在的重置成本可能为1000万元,但账面及报表上仍反映固定资产原价为800万元。如果没考虑资产购置年份及物价变动,只是依靠账面数据,就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生产规模。另外,折旧费按照固定资产原价提取,利润的计算是扣减折旧得到的,由于折旧费定低的缘故,企业将无力重置价格已上涨的资产;同时由于折旧费定低了,虚增了利润,可能会导致企业多交所得税,影响企业资金。

(二)财务报表分析方法的局限

1、比率分析法

作为主要的财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法的适应性很强,但是它也有其局限性的一面。比率分析法是通过对各种财务比率的分析,从而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然而比率分析忽略了企业资源流向的动态方面,而这些动态却是对评价管理效能十分有用的资料。而且同财务报表本身数据可以被粉饰同理,有些比率也可能经过人为的粉饰,于是不能披露企业的真实状况。比率分析法使用是过去的数据,数据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运用比率分析法分析的是过去的状况,虽在预测未来方面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报表分析方法,报表分析者需要依据分析目的对报表数据进比较,从而进行正确判断。但是,不同行业以及处于处于生长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由于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的差异,缺乏统一和的财务标准,缺乏可比性。比较分析法的另一个局限性为,在对同一企业的不同经营期间进行比较分析时,会受到由于会计制度变革、会计政策变更、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使其丧失可比性。

3、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法一般运用数年的财务报表和财务比率进行财务分析,它在分析企业发展的趋势等方面比单个财务报表分析能更多的了解情况。但是趋势分析法也有局限性,因为企业不同年份的数据是不经过任何处理来进行趋势分析的,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及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这些数的计算方法可能已经改变,或者受到了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能不同年份的数据之间不具有可比性,也就造成了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不可比。

三、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解决对策

(一)保证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财务报表是否具有分析使用价值的最主要标准即是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完善报表的首要一点就是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可从两方面着手改进:一方面强化财务基础工作,保证基础数据的真实性,财务人员应该遵从实事求是原则,真实完整的披露财务信息,在財务报表附注说明中,应该详细地将报表科目进行披露和阐述;另一方面,规范注册会计师工作,要求其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着重关注数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让虚假数据无所遁形。

(二)改进财务报表计量属性

为了克服现行财务报表分析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局限性,在财务报表分析时,要尽可能多地考虑到市场变化可能对数据的影响,可以借鉴国际惯例,通过时价会计等方式进行调整,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和披露,调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相关报表,弥补财务报表本身的不足。引进时价会计,在保持历史成本原则的同时,又对以有价证券为主的货币性资产进行时价评估,可以说,它并非对记入资产负债表的所有项目都进行评估。

(三)提高比率的及时性和可比性

适时财务比率随着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行业即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应用的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者能充分结合计算机技术,在最短时间内将适时财务比率披露给相关信息使用者,发挥财务比率分析的时效性。

(四)建立综合分析方式

单一的分析方式势必存在不足,因此需要建立综合分析方式,通过互补的方式弥补单一分析的不足。将市场经济和企业运行综合考虑,对照相应行业评价标准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并且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管理状况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在比率分析上,需建立完整有效的比率体系,并对各比率指标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将其与比较分析方式相结合,建立完整的行业数据库系统,确保数据来源真实可靠。而趋势分析关注的重点应该是行业环境与经营环境的变化。

四、结论

财务报表分析由于报表本身的缺陷以及分析方法的不足,使得财务报表使用者在分析时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从数据记录的真实到分析方法的改进,财务报表分析还有许多改进空间,企业及报表编制者要本着实事求是原则,保证报表数据真实并计算披露,审计者要本着查问题找真相的理念,认真履行监督审核职责,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并致力于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文姬.关于改进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探讨[J].企业家天地,2011(01).

[2] 官志彬.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若干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09(17).

[3] 王先红.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17).

上一篇:小学冬季取暖安全制度下一篇:船体建造精度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