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

2024-08-21

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共11篇)

1.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 篇一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7月份,人口普查前的户口整顿工作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岳麓区润泽园社区在区人普办的带领下,在街道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严格部署、积极行动,广大普查人员勇挑重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心系普查、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

张金同志是到社区参加工作的,由于年纪轻,有朝气,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她

作为指导员参加了润泽园社区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人口普查工作,为了确保所采集的普查数据准确,获取信息全面,在普查试点工作中,张金同志坚持“勤学、好问、不怕吃苦”的精神,发扬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保证人普工作顺利完成。

一、勤学

此次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润泽园社区范围内流动人口多,人口情况复杂,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从接到人普培训通知到投入入户登记工作,学习时间很短。而作为第一次参加人普工作的张金虽在培训的时候认真听讲,努力理解,但在正式指导其他普查员入户登记填表的时候还是碰到了很多的问题。面对困难,她迎刃而上,对普查员交上来的短表,她一张张的核对、检查。她认真学习填写方法及表内项目应注意的逻辑关系,努力学习社区内参加过以前人口普查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经验,使每一位普查员都清楚填写的方法。

二、好问

张金同志在带领普查员入户登记时,实地碰到的问题各式各样,由于时间紧,知识点多,她只能一边普查、一边学习,尽可能掌握所学知识,遇到有时组员对群众问的问题一时解答不了,或对解答的问题没有把握,她及时与区人普办联系,问明原因,理清逻辑关系,更好的解答居民群众的各种实际问题。具体询问居民实际具体情况时,她并不是生硬的、刻板的,照本宣科式的就表内问题一一询问,而是和蔼的,亲切的,拉家常式的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沟通,采集了信息的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居民的抵触情绪。

三、不怕吃苦

润泽园社区是一个城中村社区,80%的房屋已拆迁,还剩20%的房屋未拆,房屋出租现象较为普遍,而外来流动人口多,流动性较大,也增加了普查的难度。如:有些居民房产较多,户口空挂;有些外来流动人口认为自己户籍不在湖南,不愿配合登记;有些外来人员不常在家,很难碰上面。针对种种复杂情况,张金同志不轻言放弃,针对不同的人群,她总结出早、中、晚三段时间上门法。早上,针对年纪大的老人有中午午睡以及晚上睡的较早的习惯,对老人居住较为集中的住户进行上门;中午,针对正值暑假,众多外来人员要回家给孩子少烧饭的情况,集中对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住户进行上门;而晚上,则集中对下班的一般住家户进行信息采集。如此有针对性的上门,使得她带领的普查员的上门登记效率大大提高。

在后期数据汇总、逻辑审核的阶段,她和其他一位同志从早上8点至晚上12点忘我工作,除了就餐不曾离开办公室,连传达室的老爷爷看着都觉得心痛,十几天下来他们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她自己一个未满三岁的小孩有时一个星期都不能见上妈妈一面,她有时真觉得愧对自己的孩子,但是没有办法想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党和人民需要自己的时候只能舍小家顾大家。

正是凭着“勤学、好问,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凭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态度,张金同志赢得了每一位调查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好感。在她的影响下,润泽园社区人口普查工作人员认真、仔细、高质量地进行着人口普查工作,为今后全面展开人口普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张金同志乐观向上,吃苦耐劳,不畏艰难,永往之前精神,不正与当代所提倡的敬业精神相符合么,真是好一朵绽放在社区的铿锵玫瑰!

2.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 篇二

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因其生活气息浓厚而成为高考地理的高频考点。通过对近年来“人口增长”相关考题的回顾, 我们不难预测今后的命题仍然会围绕课标的两点要求进行扩展:一是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二是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就“人口增长”相关考点进行考题解析、考点归纳、命题预测和强化训练, 对学生备考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考题解析

例1 (2014年高考江苏地理卷, 17~18题)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 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图1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 图2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 (1) ~ (2) 题。

(1) 1980年我国执 行计划生 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2) 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 孩, 人口增长 速度将持 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 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 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 人口出生 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解析】本题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 考查我国的人口政策。

第 (1) 题, 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 所以人口规模继续扩大。

第 (2) 题, 由图2可知, 全面放开二孩, 人口增长速度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有所增加, 但是随着我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 以及婚育观念的变化, 人口增长速度不一定持续增加;生育政策不变, 出生人口数量在未来30年总体减少, 但人口规模还与人口死亡率等有关, 故无法预知人口规模是上升还是下降;放开单独二孩, 少年儿童比例会增加, 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但受早期生育惯性影响, 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不一定持续上升。

【答案】 (1) B

(2) C

例2 (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文综卷Ⅰ, 7~8题) 图3示意某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平均人口年变化率。当前, 该城市总人口约1300万。据此完成 (1) ~ (2) 题。

(1) 20世纪90年代和80年代相比, 该城市 ()

A.总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B.总人口减少

C.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人口净迁入量减少

(2) 该城市所在的国家可能是 ()

A.美国B.日本

C.俄罗斯D.德国

【解析】本题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 考查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机械增长。

第 (1) 题, 由图3可知, 总人口增长速度减慢, 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增大, A、C项错误;总人口增长率为正值, 所以总人口增加, B项错误;人口净迁入量为国际净迁移率和国内净迁移率相加再乘以总人口, 图中显示国际净迁移率为正值且略有下降, 而国内净迁移率为负且下降幅度较大, 所以人口 净迁入量 减少, D项正确。

第 (2) 题, 读图3可知, 该城市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迁入量都比较大, 而国内迁移率为负值, 并且90年代与80年代相比国内迁移率大幅下降, 说明90年代该市国内迁出量较大;90年代美国西部和南部经济发展迅速, 东北部城市环境质量较差, 导致年轻人口出于经济、就业因素和老年人口出于环境因素的考虑, 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 故A项正确;而德国、日本和俄罗斯人口自然增 长率较低, 不符合题意, 故B、C、D项错误。

【答案】 (1) D (2) A

例3 (2014年高考广东文综卷第6题) 近年来, 随着我国内地的企业不断增加, 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出现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 ()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大量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家乡城市人口增多, 从而推进了家乡城镇化进程, 也促进了家乡经济发展,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大量原在沿海工作的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减少了, 春运长途客运量将减少, 所以这种现象总体上不利于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答案】C

二、考点归纳

1.辨析易混概念

(1) 人口自然增长

人口自然增长常用 人口自然 增长率来 描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人口-死亡人口) ÷总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并不意味着人口数量也下降, 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 人口数量就一定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时, 即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此后死亡率超过出生率, 人口进入负增长阶段。

(2) 人口机械增长

人口机械增长是指人口迁移, 常用人口净迁移率来描述。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其中人口迁入率=迁入人口÷总人口, 人口迁出率=迁出人口÷总人口。

2.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 (如图4和表1)

3.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由于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不同, 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采取的对策及今后人口变化趋势也不同, 如表2所示。

4.分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从微观 (个人) 角度看,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环境。从宏观 (环境) 角度看,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可从自然环境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政治因素四大方面进行分析。

(1) 自然环境因素 (如表3)

(2) 经济因素 (如表4)

(3) 社会文化因素 (如表5)

(4) 政治因素 (如表6)

5.描述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要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两个方面的影响分析, 并且每个方面又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角度描述。

(1) 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提供了廉价劳动力, 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用;推动迁入地的经济发展。不利影响: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剧人地矛盾, 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影响:缓解了人地矛盾, 改善了环境, 增加了收入;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交流。不利影响:造成人才流失。

三、命题预测

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 考查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以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和表格为信息载体, 考查不同时间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人口问题;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 考查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和现场学习新概念后的知识迁移能力;以坐标统计图为信息载体, 综合考查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知识;以统计图和文字为信息载体, 考查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影响因素、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四、强化训练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与迁出人口数 的差值与 总人口之 比。图5为2006~2014年我国东部某省 (市) 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期该省 (市) 人口总数 ()

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

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推断图示时期该省 (市) 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B.经济水平持续下降

C.城镇房价增长快

D.产业升级和转移

(改编) 图6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第3题。

3.关于江苏 省 人 口 年 龄 结 构 变 化 及 其 影响, 叙述正确的是 ()

A.0~14岁人口比例上升, 人口增长加速

B.15~64岁人口比例下降, 就业压力减小

C.65岁以上人 口比例上 升, 老龄化进 程加速

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 劳动力充足

(原创) 香港特区政府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近日公布的人口政策咨询文件显示, 香港人口不断老化, 预计到2041年, 香港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将达到216万, 占人口比例的近1/3。而香港的生 育率却不 断下跌。据 此完成第4题。

4.下列关于应对香港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 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引更多劳动人口

B.吸引更多内地和海外人才

C.鼓励非本地人到港产子

D.延长退休年龄, 善用长者资源

5.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人口红利是指人口的结构性变化所导致的积极经济后果。我国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期, 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图7显示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及人口负债期 (含预测) 。图中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 (0~14岁) 及老年人口 (65岁及以上) 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 (15~64岁) 之比, 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1) 说明抚养比与就业比的关系。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均呈快速上升趋势,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 分析人口红利期的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及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 (1) 整体上抚养比越高, 就业比越低;两者呈负相关。

(2) 新中国成立初期, 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死亡率迅速下降, 而出生率较高, 少儿抚养比迅速上升, 导致总抚养比快速上升。2013年后我国的抚养比快速上升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的。

(3) 特点:劳动人口的比重大, 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小。有利影响: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劳动力, 且劳动力价格低廉;社会负担相对较轻, 社会保障支出少, 财富积累速度快。不利影响:可能带来就业压力。

3.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 篇三

为了贯彻落实河南省计生协“进一步加强全省企业和流动人口计生协工作”会议精神,商丘市计生协在李建璋会长带领下,组织企业和流动人口管理试点县(区)以及乡(镇)计生协的副会长、秘书长一行20人,于5月24日到江苏无锡市考察学习。通过学习,结合实际,商丘市计生协决心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采取支部加协会、工会加协会、妇联加协会、商会加协会的基层组织模式,借“双争”平台促工作发展,壮大队伍。二是开展活动,扩大影响,让流动人口知法懂法,增强归属感。三是加强流出地与流入地的沟通合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王岩 汪健)

郑州市中原区五棉北社区开展“健康社区行”活动

为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推动郑州市中原区棉纺路街道办事处计生协工作的开展,让辖区居民实实在在感受到计生协会为他们带来的实惠,6月20日,棉纺路街道办事处五棉北社区计生协联合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在社区内开展了“健康社区行”活动,为辖区居民进行义诊和健康咨询。现场还举行了抽奖活动,10部老人手机和20张价值500元的医疗卡被相继送出。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参加,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任正艳乔瑆)

孟州市计生协召开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会议

6月15日下午,孟州市计生协组织召开了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会议。孟州市副市长、市计生协会长高霞,市计生协常务副会长苟月仙等人参加了会议。

据了解,2011年孟州市共为“两户子女”、计生干部家庭投入保险金额20余万元,较去年的保险金额增加了近一倍。(李振兴)

确山县任店镇“计生学校”传播婚育新风

近年来,确山县任店镇从满足育龄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以镇人口学校为基地,通过设立四类“计生学校”,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掌握科学技能,积极培育新型农民,有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开办“文化学校”,组织农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二是开办“婚育学校”,为群众提供各类咨询服务。三是开办“德育学校”,提升群众的思想境界。四是开办“科技学校”,向农民传播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尤国胜)

桐柏县召开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现场会

为了进一步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桐柏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群众自治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桐柏县实际,下发了《桐柏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合格村、示范村三级联创活动实施方案》和《桐柏县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意见》,并于7月4日在桐柏县埠江镇召开了由各乡镇分管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协会秘书长和县直有关职能部门副职参加的全县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现场会。桐柏县副县长、县计生协会长万里平出席了会议,并对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工作进行了部署,全县掀起了基层群众自治工作的新高潮。 (高超)

南乐县千口乡计生办积极扶持育龄群众发展设施农业

近年来,南乐县千口乡计生办积极扶持育龄群众发展设施农业,有效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该乡陈村、张庄等村的设施农业产品——樱桃番茄,常年销往北京、天津、广州等地,供不应求。育龄群众李玉水、田利捧夫妇栽种了6个大棚的樱桃番茄,年收入近15万元。图为夫妇俩在自家棚里采摘樱桃番茄。(张忠宽 马晓华)

新安县计生协深入开展“生育关怀”亲情慰问活动

新安县计生协以庆祝中国计生协成立31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了为期15天的“生育关怀”亲情慰问活动。县计生协联手现代皇朝婚纱影楼,将计生政策法规、关爱女孩及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内容与“照片”、“礼品”融为一体,制成精美的浮雕相框和绢丝挂轴,赠送给每一户计生家庭和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使其在观赏、收藏和使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文明的婚育观念,为人口计生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高瑞)

扶沟县崔桥镇计生协特色服务暖人心

4.人口普查先进事迹 篇四

——***同志兴海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先进材料

***、女、藏族、现年30岁,***统计局干部。自2005年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负责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信息中心网络管理与维护工作。2010年10月,***同志被抽调到兴海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组,期间,她始终服从组织安排,刻苦学习普查业务知识,扎实工作,勤奋好学,积极上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兴海县人口普查工作出了积极贡献。

----刻苦学习普查知识

***同志对工作充满热情,发扬年轻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发挥自身学习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特点,抓住各个机会,努力学习相关人口普查的统计知识,不仅在集体培训中认真学习,还虚心向老统计员讨教,同时,从网上下载了大量关于普查工作方面的材料与县普查办的同事们共同学习探讨,期间,共撰写学习笔记1万余字,制作知识卡片157张。通过学习,她熟练的掌握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的各种知识,明确了各项工作要求和具体操作方法,为扎实开展普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班加点,忘我工作

人口普查工作全面展开以后:小区划分、建筑物标绘、清查摸底、入户登记、快速汇总、长短表审核、非专项编码等一系列工作之间时间要求非常紧,任务非常重,吴瑜祯同志放弃未休满的产假,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忘我工作,在第一时间将全县的普查电子地图、快速汇总数据等上报给州人普办,深受各级领导,同仁们的一致好评。----牢记工作任务,发挥个人专长

普查数据的电子化工作繁重复杂,吴瑜祯从地图绘制,到摸底表汇总,到快速过录表汇总,再到光电录入长短表修正工作,到最后的总结汇总公报数据,都发挥了自己计算机专业的特长,认真、准确、快速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在地图绘制工作中,从未接触过地图绘制工作的吴瑜祯同志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在整个人普办第一个熟练掌握了电子地图绘制软件,为后续人普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了先决条件;在摸底表汇总工作中,***同志在完成定量工作的同时,主动增加工作量,细化村到乡、乡到县三级数据汇总指标,使她经手的数据更加详实、准确;在快速过录表汇总工作中,吴瑜祯同志以熟练的业务技能和扎实的计算机功底,高效、快速、准确的完成汇总任务,期间还帮助工作量大的普查指导员审核普查员填写的光电表;在光电录入长短表修正工作中,吴瑜祯同志主动放弃节假日到海南州加班加点完成修正工作,确保普查任务的按时完成;在汇总公报数据工作时,***同志独自一人完成了全县7个乡镇、57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虚拟乡的人普数据整理汇总工作,并制作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汇编》,为六普工作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也为全县各项人口数据查询使用工作提供了便利。

5.人口普查工作先进事迹 篇五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是2010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国情国力调查。*同志作为*镇普查办主任,工作细致认真,任劳任怨,积极发扬知难而进、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人口普查工作中,深受大家好评,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对普查工作有高度热情。*镇有26个村,8800户,3.4万人,加之地处山区,地面广,人口分散,普查任务极为繁重。面对如此繁重的普查工作,普查办主任*把精力都放在了人口普查上,他部署人口普查各项工作,无论是落实物资、协调动员,还是选调人员、培训宣传他都参与,确保了人口普查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勇于承担重任。他时刻带着一份对事业的强烈责任心去对待工作,镇上人员少,许多工作都在同一时间进行,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刻苦钻研并熟练掌握普查业务知识,能够承担主要业务工作,发挥骨干作用。在普查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敢于同弄虚作假等违反《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统计法》的行为作斗争。

三、吃苦耐劳,团结互助,能够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总是及时掌握各种表格填写方法,及时完成信息登记工作。

6.人口普查先进个人事迹 篇六

——黄岩区宁溪镇人口普查办公室副主任牟镜伊同志 的先进事迹

国务院决定2010年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今年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国情国力调查。在这次人口普查中,奚秀兰同志担任古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全面负责这次普查的业务工作。这次人口普查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普查,其难度之大、困难之多、任务之重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她毫不退缩,认真负责,积极发扬知难而进、不畏苦、不畏难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这次人口普查工作中,力求圆满完成人口普查的各项工作,努力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更全面、更准确、更及时、更权威的基础数据,进一步做好统计优质服务。

一、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此次普查,不同于以往任何一次人口普查,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面对如此繁重的普查工作,没有精心的组织、合理的安排,普查工作是没有办法顺利开展的。为此,她下了很多功夫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认真细致地做好普查的准备工作,确保了普查工作的“四落实”,即:普查机构落 1 实、经费落实、办公地点落实和人员落实,为普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结合自己多年统计和普查的经验,指导制定了此次人口普查的各项实施方案。自普查工作开始以来,奚秀兰同志充分考虑各阶段的工作特点,根据各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安排制定了《古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流程图》,并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上,落实到每个人上。普查区的划分、普查员的选调与培训、普查的登记、普查数据的审核与计算机处理等一系列的工作,在她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下,大家认认真真,齐心协力,使此次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目前只等下一步的数据资料开发工作。

二、勤勤恳恳,勇于承担重任

奚秀兰同志作为一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老统计人,拥有全国统一考试统计师中级职称,统计业务之精自不必说。但是,奚秀兰同志深感重任在肩,时不我待。她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加强人口普查相关知识的学习,她说知识是需要更新、需要不断地积累。由于抽调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没有统计工作经验的,缺乏普查技能,作为普查办领导,她觉得她有义务有责任教会大家如何搞好工作,在她的带动下,人口普查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积极主动地学习了普查知识,钻研普查技能,形成了学普查、钻普查、议普查的良好氛围,为开展这次经济普查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在普查工作中,人口普查办面临着三个难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少;二是统计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三是涉及广,普查工作的难度大。在时间紧、任务重、难度高的情况下,凭着多年的统计经验,她带领大家把这些问题一一化解。对专业技术人员少的问题,她积极主动协调抽调相关单位的业务人员。对普查中统计专业知识不足的问题,她首先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仅自己向书里学习,而且还不断地向身边的同志学习,作为一个领导,能不耻下问实为难能可贵。她一方面以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与普查办人员细致钻研培训材料;另一方面针对古城区的实际,她定期召开业务知识研讨会,及时解决大家在普查中遇到的业务问题和其它疑难问题。特别是工作中的难题,她不往上推、不往下压,自己想办法,切实负起领导的职责,带领大家排除困难,解决好实际问题。由于她的勤学、钻研和细心,使许多难题迎刃而解,确保了我区人口普查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三、任劳任怨,工作一丝不苟

分管的统计业务不必细说,就人口普查工作来讲,从普查方案的制定到数据质量的考核,每个工作环节她都想到了,也亲自做到了。奚秀兰同志始终以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工作热情,严格执行《统计法》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恪守统计职业道德,严谨求实,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几乎每天早来晚走,为的就是做好今天 3 的工作和安排好明天的工作,特别是在人口普查正式登记阶段,任务非常繁忙。但她全然不顾家里有事,身体有病,积极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始终默默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每天的普查工作使她精疲力竭,但她一直坚守在人口普查工作的第一线,无论填表、审核、改错,还是查遗补漏工作都事必躬亲。她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深深影响和带动了人普工作的每一位工作人员,从外单位抽调来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说,一个领导能做到这个地步真不简单,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四、坚持以人为本,尽力发挥个人专长

人口普查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工作。她深知,仅靠自己一个人强不算强,只有大家强才是真正强。于是,她充分发挥自己善于组织协调的优势,坚持以身作则,做活人普办全体人员的思想工作,充分调动全区普查人员的积极性,尽力挖掘普查办的人力,合理使用各种人才,做到普查办人员人人动起来,人人干工作,确保我区人口普查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开展好各项业务工作。

她注重感情投资,从来不因为是领导她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经常帮助别人、关心同志。她对同志无微不至的关怀,对工作严谨求实的作风,对业务精益求精的要求,对疑难问题不厌其烦的解答,对职工和蔼可亲的态度,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赢得了我们普查办所有人员的尊敬和称赞。

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没有牡丹雍容华贵,也不似水仙柔弱纤细。她宛如绽放在山谷中的一朵兰花,默默地装扮着一方天地,把青春和智慧无私地献给了统计事业,她就是宁静淡泊、无私奉献的统计人

--奚秀兰。

7.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 篇七

一、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对景颇族的影响

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调整, 将景颇族纳入扶持范围, 对景颇族的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 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演进及影响。

2004年11月胡锦涛在国家民委《关于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加快发展的情况汇报》作出重要批示, 要求研究并采取特殊政策, 帮助人口在10万以下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 2005年国家《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2005~2010年) 》政策出台并开展实施, 全国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群众增收两方面取得较大进步, 基本实现“四通五有三达到”的基本目标, 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2011年年初, 国家相关部委提出拟将人口较少民族认定规模从原来的10万以下人口提高到20万以下人口, 随后在2011年6月20日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出台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的五年规划新政策, 将人口较少民族认定上限从原来的10万人口以下, 提高到30万人口以下的少数民族, 扶持对象从原来的22个少数民族扩大到28个少数民族, 景颇族自2011年起正式纳入我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扶持范围。

(二) 新政策对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景颇族由于受到历史发展、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人力资源素质等的影响, 生活水平较低, 在政府的帮助引导及外围市场的深入发展影响下, 景颇族社会经济有了较大改善。但与其他民族和地区相比, 景颇族的社会经济整体依然贫困落后。具体表现在基础实施建设较差、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人口素质较低、社会陋习影响严重、市场观念淡薄、生产技术知识缺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流失等方面, 而这些问题正是国家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政策主要扶持的内容, 因此人口较少民族新政策的出台, 必然对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新政策背景下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的模型要素分析

关于人口经济增长的研究模型较多, 其中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应用较为普遍。其模型分析结构为:dYt/Yt= dAt/At + αdNt/Nt + (1-α) dKt/Kt, 其中A表示技术状态, N表示劳动力投入量, K表示资本投入量, α和 (1-α) 分别表示劳动和资本在产出中的份额。因为劳动力来源于总人口, 若用人口增长速度来代替劳动力增长速度, 则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成为人口、技术和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模型:dYt/Yt= dAt/At +αdPt/Pt + (1-α) dKt/Kt , 模型中的dYt/Yt代表经济增长速度, dAt/At代表技术进步速度, dPt/Pt代表技术人口增长速度, dKt/Kt代表经济增长速度。

(一) 技术要素。

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经验再次证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解决了世界经济的众多难题, 技术已经被较多用于替代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 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关键。景颇族经济发展中, 生产技术落后, 广大山区还存在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 农村经济科技含量不高, 资源利用率低, 粗放型生产投入方式占主导, 生态破坏严重, 技术要素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景颇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推动下, 在景颇族农村经济发展中加大技术推广和应用刻不容缓。

(二) 人口要素。

人口要素是制约景颇族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但这里的人口要素不再是单纯的人口数量关系。从景颇族历年人口发展数据可以看出, 近年来景颇族人口增长率开始下降, 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的绝对数低于去年。在适度人口规模的基础上, 影响经济发展的人口因素更多表现为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的开发方面。景颇族目前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 人口素质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政府和市场倡导的民族特色经济发展模式需要民族人口素质的支撑。因此对景颇族扶持发展规划上, 应加大景颇族人口素质的发展及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而不能从人口数量上来解决其经济发展的劳动力投入问题。

(三) 资本要素。

资本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之一, 是与劳动力相互替代的主要要素, 在不同阶段和地区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存在较大差异。如有市场资源优势的地区, 资本投入以投资性为主, 资本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为明显;但缺乏市场资源优势的地区, 资本的投入主要是基础建设为主, 资本产生的社会效益较高。因此对景颇族扶持发展应区分其市场资源情况, 具有资源优势的地方应加大特色产业的资本性投入, 发展特色产业经济;在缺乏市场资源的边远山区, 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景颇族生活环境, 提高政府扶持资本的社会效益。以上模型要素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无论哪一要素缺少或投入不足, 都会成为制约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的瓶颈。但三个要素的投入也是有重点和差别的, 首先, 人口素质是景颇族发展的第一要素。这是由生产力要素中人的能动性特点决定的, 其他两个要素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外界投入解决, 但景颇族的人口素质提高是外界无法包办的, 需要在外界的支持下, 主要通过本民族的发展来实现。同时, 景颇族人口素质的提高程度, 关系到技术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接受和利用水平, 起到制约其他要素的作用, 并制约着景颇族人口经济的发展。其次, 技术进步要素是第二要素。景颇族和其他小少民族不同, 景颇族拥有适度的人口规模, 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生产方式, 所在山区土地资源丰富, 生态条件优越, 其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表现为产出率较低, 因此需要改进生产技术, 加大科技投入, 才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最后, 资本投入是第三要素。资本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素, 但不是主要要素, 这也是我国多年来少数民族扶贫经验的重要启示。资本投入主要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支撑, 如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资料投入和生活环境的改善, 但重点应投资到经济增长项目方面, 如特色农业的财政补贴、龙头企业的扶持、“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的推动, 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 发挥市场机制的引导作用, 让景颇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自主发展, 达到资本要素的“造血功能”目的。因此扶持景颇族这样具有一定规模的人口较少民族, 应该重点提高人口素质, 加大科学技术的投入, 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开发情况, 进行有针对性资本投入, 才能提高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效果, 实现景颇族人口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新政策背景下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的策略

我国新制定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出台和实施, 给景颇族人口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 要充分利用政策推动优势, 促进景颇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决景颇族贫困落后的社会状况。

(一) 抓住机遇,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景颇族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对自然资源的投入扩张, 经济结构单一, 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 其他产业发展落后, 生产目的自我消费倾向比重较大, 缺乏市场经济意识, 要实现景颇族社会经济的发展, 必须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在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的机遇下, 政府将对景颇族聚居的山村公共事业、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等加大投入扶持, 景颇族应该抓住机遇, 将政府投入转变为自身发展的推动力, 积极主动地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 调整生产结构, 提高生产技术含量, 增加产品附加值, 实现景颇族经济收入的增长。

(二) 结合实际, 加强民族人力资源开发。

景颇族主要聚居山区农村, 在传统民族习俗、宗教、教育成本和就业的影响下, 接受教育程度水平较低, 缺乏民族人力资源开发和建设意识。多年来受到“等、靠、要”的思想影响, 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隐蔽在农村, 缺乏市场就业的思想意识, 导致劳动力市场参与程度较低, 严重影响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结合国家的重点扶持政策, 应加大景颇族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 对隐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行教育培训, 扩大民族人力资源存量, 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供求市场, 挖掘民族人口红利, 推动景颇族人口经济的发展。

(三) 转变观念, 提高民族人口质量建设。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人口质量建设, 在人力资源缺乏流动性的景颇族聚居地区, 人口质量的提高主要靠本民族的发展, 其他民族穿越语言、习俗等方面障碍较为困难。另外, 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并不是要求扩大少数民族人口数量, 而是提高民族人口质量, 经济学家萨伊对企业家要素收益的提出, 说明了人口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因此, 应转变少数民族人口观念, 加强景颇族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和身体素质建设, 通过人口质量建设, 提高景颇族对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创新能力, 才能用市场经济观念来发展民族经济, 才能真正实现景颇族人口经济的发展。

(四) 依托市场, 探索民族特色经济模式。

景颇族长期以来受到居住环境和民族习性的影响, 其族群意识较强, 但族群的开放程度较低, 这种孤立的封闭式发展现象突出。必须结合外界市场发展的特点, 与周边已经形成的市场接轨来发展本民族经济, 才能发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作用。对景颇族的扶持, 也应结合景颇族居住环境、市场资源、民族资源等优势来进行规划引导, 依托市场需求, 寻求以景颇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发展生态农业, 利用民族文化价值, 发展以民族文化价值为核心的多元化第三产业, 才能促进景颇族人口经济的发展。

(五) 培育人才, 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

景颇族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 是民族发展的根基, 正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才能使中缅景颇族在广袤的跨国界疆域得以交往合作, 体现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 因此景颇族的发展离不开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同时, 在全球经济体一体化的背景下, 任何国家和民族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市场的推动, 景颇族也需要与市场经济接轨, 在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培育大量高素质的民族文化人才, 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对民族文化不断创新, 才能更好为本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李通萍.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8.“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专题测试 篇八

表1是世界某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回答1~2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 B.②地区 C.③地区 D.④地区

2.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 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 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图1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段大约是:

A.1963—1972年 B.1975—1986年

C.1984—1990年 D.2000—2010年

4.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 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人口老龄化严重

图2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左)以及图中M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右),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的原因,正确的是: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冲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铁路与京广铁路交汇处,交通便捷

6.M省1982年至2008年:

A.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迅速

B.老龄化加剧,人口死亡率增高

C.人口数量增加减慢,劳动力资源不足

D.出生率降低,人口增长缓慢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图3为贵州乌蒙山区各海拔高程地带2000年与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状况,读图回答7~8题。

7.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海拔地带是:

A.1 300米及其以下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C.2 500米及其以上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8.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及其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图4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完成9~10题。

9.2000—2013年:

A.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

B.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C.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

D.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

10.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可能是珠三角当地:

A.产业转型、升级 B.环境质量下降

C.生育政策调整 D.部分企业迁出

读我国某省产业结构(如图5)和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如图6),回答11~12题。

11.根据该省年龄结构变化图可知1953—2007年该省:

A.人口死亡率不断增大

B.15~64岁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C.上世纪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下降

D.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比例不断增大

12.根据两图信息可以推知该省:

A.第二产业发展促使人口年龄结构变化

B.人口老龄化导致了第三产业比重增大

C.少儿人口比重会影响少儿服务业发展

D.1953—2007年人口抚养比快速提高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28分)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如图7)。

材料二: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表2)。

(1)据材料一分析,1982—2010年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化特点。

(2)据材料二说出,全国八大经济板块流入人口最多的地区,并分析该地区人口大量流入带来的影响。

(3)2005—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比重逐年增加,试分析原因。

14.(24分)阅读材料和1982年、2010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分级图(如图8),回答下列问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全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地区之一,但其内部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存在差异。

(1)按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中、西部的划分,归纳该地区2010年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2)据图归纳1982年至2010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的差异。

(3)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部地区人口级别变化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A 6.D 7.A 8.B 9.A 10.C 11.C 12.C

13.(1)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持续增长;1990年之前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每年增幅相对较小;1990年之后流动人口数量及占全国人口比重每年增幅明显变大(每点3分,共9分) (2)南部沿海地区(2分) 增加劳动力数量;增强与外界社会的经济、文化等联系;促进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对城市交通、环境、住房、卫生、治安等方面产生压力(每点2分,共8分) (3)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每点3分,共9分)。

14.(1)人口分布中部最密集,东部其次,西部最稀少(6分) (2)东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显著提高(3分);西部多数县市人口级别没有变化(3分) (3)临近港澳,对外资吸引能力强;中部地区城市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较好;省会城市广州的辐射作用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吸引人口流入;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力,就业机会多(至少4点,每点3分,共12分)。

9.李艺人口普查先进事迹 篇九

2010年9月,长胜社区人口普查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社区在城关街道人普办的带领下严格部署、积极行动,广大普查人员勇挑重担,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工作中涌现出许多心系普查、忘我工作的感人事迹。李艺同志是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她作为作为一名指导员、深感责任重大,前期准备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人普工作的开展。在参加指导员培训时,她认真聆听每一个细节,并做好笔记,唯恐弄不懂,为普查工作带来麻烦。遇到不明白的环节也没有其他普查员的那种不好意思的顾虑,在培训班上当场提出,直到完全弄明白为止。她说:决不把疑问带到清查工作中去。

为了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李艺同志积极组织,周密部署,首先带领导普查员深入社区对这次普查工作的意义、范围、要求、办法作了广泛深入地宣传,张贴横幅、标语,发放宣传材料,并协助领导小组挑选确定了普查员、普查指导员,组成了一支精干的普查队伍。

普查工作正式开始后,她组织召开普查员工作会议,将填写调查表的有关事项向全体普查员进行了讲解,对整个普查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然后亲自带领普查员分头深入到加社区调查户进行实地普查。采取一段一督促,一段一检查,每天都深入到普查小区,亲自检查、督促,绘制社区人口普查图,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为了有序的开展普查工作,她深入被调查户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宣传、讲解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意义和目的,使大家认识到普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工作中李艺同志坚持“三勤”——勤学、勤问、勤上门,带领全组人员做好普查工作,保证前期工作的顺利完成。

一、勤学。此次人口普查摸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普查人口情况复杂,加之结合了户口整顿工作,大大增加了工作难度。从接到人普培训通知到投入入户登记工作,学习时间非常有限。虽然在培训的时候李艺同志认真听讲,努力理解,但在正式入户登记填表的时候还是碰到了很多的问题。面对困难,她迎刃而上,先用铅笔填写,等晚上回家后再仔细查阅工作手册的填表说明,反复记忆,确认无误后再用黑色签字笔工整誊写。

二、勤问。在真正入户登记时,实地碰到的问题各式各样,由于时间紧,知识点多,她只能一边普查、一边学习,尽可能掌握所学知识,遇到一时解答不了或对解答的问题没有把握,她及时与街道人普办联系,问明原因,理清逻辑关系,更好的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具体询问居民实际具体情况时,她并不是生硬的、刻板的,照本宣科式的就表内问题一一询问,而是和蔼的,亲切的,拉家常式的与社区居民进行交流沟通,采集了信息的同时也缓解了部分居民的抵触情绪。

三、勤上门。九月,经历了盛夏和雨季的交替,她顶着烈日,冒着秋雨,走家串户,一栋楼一栋楼,一户一户人家走访、询问、记录着人口普查前期摸底调查的基本资料。对不配合的单位和个人,她三番五次登门拜访,耐心地进行劝说,调查对象被她的真诚所感动,并配合完成调查表填报任务。

李艺同志凭着“勤学好问、不怕吃苦”的工作精神,凭着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态度,感染着每一位普查人员,在她的影响下,社区人口普查工作人员认真、仔细、高质量地进行着人口普查摸底工作,为人口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10.每六次人口普查先进事迹 篇十

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涉及面广大,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本人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和工作指导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普查准备工作,并根据普查工作各个阶段的特点和所要完成的任务合理分工,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岗位上,充分保障了普查工作顺利有序开展。

二、勤勤恳恳、勇于承担责任。

在普查工作期间,本人对自己工作上严格要求,身体力行。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和上下级普查办人员钻研培训材料,并根据居委会实际,随时随地开展业务研讨,解决大家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另一方面,勇挑重担,承担了居委会25个普查小区中9个小区合计整个普查区近半人口的普查指导工作,并且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

三、任劳任怨,工作一丝不苟。

11.人口普查员先进事迹 篇十一

环境人口容量又称为环境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下,一个地区所能抚养的最多人口数,也称最大的抚养能力或负荷能力,主要研究的是一个地区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则是在满足人们最佳营养或消费水平的条件下,环境所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或理想人口规模。前者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后者强调的是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和在能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二、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制约因素

1.资源丰富程度。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资源种类繁多,在进行环境人口容量估计时往往主要考虑的是人类生存所必须依赖的某一种或几种资源持续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

2.科技发展水平。人类社会获得资源的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通过影响资源的开发影响环境人口容量。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将不断发现新资源,探索资源的最新利用方法、手段,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一般来说,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3.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消费水平,就会有与之相对应的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4.地区的开放程度。如果一地区是封闭的,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而对外开放的地区,由于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人口容量就会比封闭时大得多。地区开放程度越大,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5.环境的地域范围。一般地域范围大,区域内各类资源数量、种类相当丰富,环境的承载能力大,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反之,则容纳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

三、环境人口容量的特点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不确定,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必然发生变化,导致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从而使得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使它不是一个具体明确的数值,而是一个取值范围或估计值。但是在具体时期,假定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不变(实际上是变化不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称之为相对确定性,如根据与人们生活密切的基本资源,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可大致估算出一定时期的环境人口容量值。

四、如何理解合理人口容量

首先,明确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合理人口容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理解地域的开放程度对合理人口的影响。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资源的互补可以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的人口容量,而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由于某种资源的匮乏会使得这一地域的人口容量大大降低。生产力愈发达、交通愈便利,人类利用系统外资源的能力就愈强,人口容量就愈大。第三,正确理解人口容量的相对性。

①环境一旦变化,则该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也将发生相应的波动。

②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会减少人们对环境的依赖,提高合理人口容量;但另一方面因人们对较高生活质量的追求,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提高,当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超过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合理人口容量就会降低。

③一个地区短期内的人口容量会高于保证其长期发展的人口容量,因此短期内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会造成未来人口合理容量的降低。

④不同的分配方式将导致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一个平均分配资源和财富的社会,人口合理容量无疑大于一个贫富悬殊的社会。

五、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上一篇:市场调研信息管理系统下一篇:吸尘器的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