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2024-08-2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精选10篇)

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一

●培养学生的版权意识

中国计算机软件产业发展艰难,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的软件市场比较混乱。国人缺乏软件版权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软件市场的萎靡, 软件从业人员出路艰难, 也让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作为法制教育的前沿阵地,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没有盗版软件的、洁净的教育环境。从事信息技术教育这么多年, 时常会有学生问我:“老师, 您安装的软件是正版的吗?”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 你会怎样回答?如果身为学生表率的教师都在使用盗版软件, 能够保证教育出来的学生, 长大后不使用盗版软件吗?为人师表, 我们应该率先拒绝盗版软件。

●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目前我们正在使用的学习环境, 大多还是基于商业软件的, 并且大部分软件都是微软公司的产品, 是在Windows平台上的以微软公司产品为主导的学习环境。我们的学生是从Windows平台中长大的, 我们通常说学电脑, 实际上就是学习Windows, 以及一系列以微软产品为主的商业软件的使用。这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商业软件是封源的。我们的学生从商业软件中学到的只是软件的使用方法, 学习到软件的功能;学得再好, 他们也只是变成了这些软件更忠实的用户, 对这些软件“只知其然, 不知其所以然”。当然, 我们普及教育的目的只是让学生会用电脑, 并不是要把学生都培养成计算机专家。但是我们的高中生中, 有很多好奇心很强, 希望学到更多的东西, 喜欢寻根问底。这样, 商业软件就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一个典型的例子, 游戏外挂市场的存在,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游戏玩家沉溺于游戏情节本身以后, 为了提升自己的角色, 通过外挂的方式来实现。如果我们使用的是开源的游戏, 游戏软件的源程序都提供给了玩家, 这时游戏玩家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角色, 直接修改游戏本身就可以了, 这样不但外挂失去了市场, 同时, 游戏情节对玩家的吸引力也会削弱很多。对学生来说, 开源软件可以将学生对游戏的沉溺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某个游戏感兴趣, 他也可能感兴趣于该游戏的实现技术, 这个时候, 学生就可以通过游戏提供的源程序进行学习、研究, 从而达提高自己程序设计技术的目的。

二是我们的学生离开Windows系统, 依旧是电脑盲一个, 十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将付诸东流。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让开源软件走进学校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无独有偶, 上海一些公司也急需熟悉开源软件的程序设计人员。我问身边一位熟悉C++教学的青年骨干教师会不会使用Linux、能不能使用开源软件如PHP来设计自己的程序、可不可以为Moodle增加一些功能和插件?看到他困惑的表情, 我猛然意识到, 整整几代中国计算机人才, 从中小学到大学, 再到研究生教育, 都是在MS Office、VB和C++的教育体系下长大的, 对于这个体系以外的东西知之甚少。他们的思路自然也就成为这个系统下面的子系统, 无论这些青年学子如何勤奋, 他们的创意和设计出来的东西, 始终跳不出MS系统教给他们的思路。”

我们并不拒绝Windows, 只是想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优秀的操作环境, 让我们的教学内容多元化。事实上, 很多高中生在初中甚至在小学都已经接触过信息技术这门课。而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 各学段都基本上毫无例外地在介绍Windows、MS Office等一系列微软的产品, 内容没有多大变化, 只是介绍的深度不断增加。这使他们认为信息技术课本上的东西“以前都学过”, 从而使信息技术这门课在他们眼里失去了新鲜感。如果我们能够让学生接触开源操作环境, 这样既保持了信息技术课在高中学生眼里的新鲜感, 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还能让学生将不同的操作环境进行对比, 作出客观的评价,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环境。

●信息安全的需要

笔者使用开源系统六年多来, 虽然没有安装任何杀毒软件, 但系统从未感染过病毒, 也没有出现过其他安全问题。开源软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使用环境。以开源操作系统Linux为例, 区别于商业软件的特点, 决定了Linux的安全性更高。

1.优越的开放源码构架决定了Linux更安全

开放源代码意味着, 任何可能的软件漏洞都将被“无数双眼睛”所看到, 并且得到尽可能快的修复;同时, 在这里没有任何被隐藏的修复措施。作为用户, 只要你有心, 就可以找出自己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应对潜在的安全威胁。而商业软件与之不同, 当软件公司发现自己的软件存在漏洞时, 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护, 他们是不会将漏洞向外界公布的, 他们只会在下一个更新升级包中对发现的漏洞默默地进行修补。这种做法蒙蔽了用户的双眼。由此所导致的结果是, 用户很可能会因为不了解系统漏洞而不去进行系统升级。另一方面, Linux作为一个开源操作系统, 是由全世界顶级的程序员共同开发和维护的。从技术力量上来看, 仅由微软一个公司开发和维护的Windows系统是没办法和它相比的。

2.健全的系统设计思想决定了Linux更安全

首先, Linux和Windows在设计上就存在哲学性的区别。Windows操作系统倾向于将更多的功能集成到系统内部, 并将程序与内核相结合;而Linux不同于Windows, 它的内核空间与用户空间有着明显的界限。其次, Windows的许多应用程序依靠远程程序调用。远程程序调用是计算机内部通信的一种方式, 通信通路的分配是主动的、无法预知的。与限制使用远程程序调用的Linux相比, 这种方式将迫使Windows的防火墙没有Linux那样严格。最后, 开发人员要创建一种简单易用的软件的愿望也是Windows受到影响的一个原因。Windows易学易用的目的达到了, 但是, 其代价是牺牲了软件的安全性。设计思想上的差别决定了Linux的安全性更高。

3.卓越的补丁管理工具决定了Linux更安全

在Windows系统中, 自动更新程序只会升级微软公司官方提供的组件, 并不会对第三方应用程序进行更新。第三方应用程序可能会给系统带来大量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系统的安全, 对于电脑上所有的第三方应用程序, 用户都必须定期地对每一款应用程序单独进行更新升级。这种方法非常繁琐, 让人心烦, 因此, 绝大多数用户很容易将这项工作忘到九霄云外。在Linux系统中, 当你在自动更新系统的时候, 它将同时升级系统中所有的软件。这样的设计, 极大地提高了用户实时更新系统的积极性, 保障了系统的安全。

4.健壮的系统默认设置决定了Linux更安全

Linux系统天生就被设计成一个多用户的操作系统, 因此, 即便是某个用户想要进行恶意破坏, 底层系统文件依然会受到保护。假如有远程的恶意代码在系统中被执行了, 它所带来的危害也将被局限在一个小小的局部之中, 系统主体安全不会受到影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微软的Windows XP系统。在这里, 默认状态下用户会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登录, 而在系统中所发生的任何损害, 都会迅速蔓延到整个系统。另外, 很多第三方Windows应用程序经常需要管理员权限才能正确运行。通过这些应用程序发起的病毒攻击的破坏性是很大的。Linux应用程序通常都遵守用户安全规则, 因此很少被攻击者利用。

微软十年养鱼一朝收网, “黑屏”事件为中国软件产业鸣响了警钟。教育培养开源软件人才事关国家软件产业前途。2007年, 我国开放源代码高校推进联盟 (LUPA) 已经获得教育部批准, 成为国内惟一的教育部开源软件实训基地。不久的将来, 我国的开源人才将成为维护信息安全的主力军。

●缓解经费不足的问题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 很多中学都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发达地区, 虽然有些学校在信息化方面确实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购置了足够的计算机设备, 但都只限于硬件的采购。事实上计算机的成本包含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两个方面。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 学生计算机教室需要安装的软件除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 图像处理、声音处理、视频处理等相关专业软件也是必须的。如果选择Windows XP等商业软件作为教学平台, 那么, 用于软件的投入将远远高于硬件本身, 这笔投入对于很多学校来说是不可承受的。

开源系统发展到今天, 各方面的应用软件都已经非常齐全。高中信息技术课现在普遍用到的各种软件在开源环境下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替代产品, 并且都是免费的。如果选择开源环境作为教学平台, 那么计算机设备的软件成本将变为零, 这样就极大地缓解了很多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七嘴八舌热议进行时:

邱元阳

河南省安阳县职业中专

开源软件并非一个新名词。其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8年, 即使是这一名词的提出, 在1997年也就已经在加利福尼亚的自由软件社团里产生。

为了用一种可靠的方式确定一个软件是否真正是开放源代码软件, OSI为此注册了一个认证标志OSI Certified, 用来标志某个软件是否服从开放源代码的定义。

开源软件发展迅猛, 并已经有了不少的成功案例。红旗中文的胡才勇在2008年的“开放环境与开源软件生态链”论坛中就曾提到, 从应用和技术角度而不是商业角度来看, 其实开源软件是成功的, 几乎所有的大型软件均采用了开源技术, 70%的互联网技术来自于开源社区。Google的出现也是一个典型, 它的发展就得益于全盘采用开源技术, 以提供服务作为赢利模式, 可以说Google全面演绎了开源软件的服务精髓。

软件开放源代码使得软件得以完善和发展, 也给了更多人学习的机会, 可以说是一种双赢。在开源软件的潮流之下, 微软也开始妥协, Office软件的文档格式等技术资料均已全部公开。

需要说明的是, 开源软件 (Open Source Software) 不一定是免费的, 自由软件 (Free Software) 也不一定是免费的。当然, 有些软件可能卖的是服务。

从经济条件和运行成本等方面考虑, 其实很多时候, 我们需要的是免费软件 (Freeware) , 或共享软件 (Shareware)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注重开源软件的使用是认识上的一个进步,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跳出现有系统的束缚来进行思考。当移动设备日益普及的时候, 将移动APP开发引入高中信息技术中都不为过。

无论是开源软件, 共享软件, 免费软件, 它们都是有版权的, 并非可以以各种方式随意使用甚至篡改。在软件开源的趋势下, 开源、共享、自由, 正成为一种呼声和需求, 并推动着技术的进步。

刘树明

广东省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

开源是一种文化, 它不单单局限于软件行业, 其共享、自由的精神已经渗透到信息、教育、健康等领域, 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互助协作的精神已经融入了哲学范畴。我们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 应该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开源意识, 起码有义务让他们知道世界上存在开源这样的一种东西。

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术的教学方面, 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淡化针对具体的某种软件的依赖。文字处理软件不应该只介绍Word;操作系统因为学生对Windows基本上都比较熟悉, 我们可以压根不讲Windows, 可以介绍一两种Linux, 鼓励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浏览器可以不介绍IE;图形处理软件除了Photoshop还可以介绍一下GIMP。这点在新课改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渐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现。作为教师的我们, 就应该让学生体验各种应用软件, 各种软件都应当让我们的学生去见识见识, 能够驾驭各种平台、软件, 这本身也是信息技术素养的一种指标, 就像一名合格的司机, 他不应该只会开宝马, 遇到一辆奔驰就傻眼了。同时在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相关考核方面, 也应该跳出特定软件的限制。

如果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广泛引入开源软件, 首先我们自身对开源软件的运用水平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有相当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对Linux/Unix等操作系统不甚熟悉, 对源代码形式提供的软件也无法编译、安装使用, 更不用说对相关代码进行适合自己特定要求的二次开发了。开源软件在国内普及程度不高一定程度上也是受到了我们一线老师的软件应用水平的影响。

2.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二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课堂多媒体教学逐渐走向普及化,那么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有那些优势呢?本文从增大信息量、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使知识简单化直观化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问题教学

问题教学是以学生对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探索、总结,最后获得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发现并提出新的未知。知识是经由学生研究获得的,理解掌握起来较为方便,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特别是今天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技术有了更大的进步,传统教学手段已经脱胎换骨般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媒体。”我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方式,就能接受65%的知识。多媒体技术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而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因此,在问题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一、增大信息量

教师只用一只小小的鼠标,就可以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例如:在七年级生物教学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这一章节,涉及生物生活的环境,而现在的学生大多生活在城市中,很少接触自然的,简单语言的说教或者一些挂图,既麻烦又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这时我们不妨问学生:知道北极熊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吗?它们为什么能在那样的环境生活,而同样的狗熊为什么不能呢?这样学生就会陷入思考,带着疑问让他们观看北极熊在冰天雪地的生活情形,引导他们观察北极熊的身体结构回答问题。那么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会对生物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决定了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有一个很明确的掌握。

二、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

计算机多媒体所展示的图像、音响以及所营造的课堂氛围使人身临其境,它不仅可以再现过去,还可以缩短时空距离,既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多媒体课件技术可以打破课堂教学狭小时空限制,将已逝的遥远过去或者千里迢迢之外发生的景象栩栩如生地拉到观者面前。例如:在预防传染病的章节,在一个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用语言描述一下传染病,然后请学生思考预防传染病我们该怎么做。而在另外的一个班,首先我用2003年闹的比较大的非典为例,尽管那时他们都还小,但很多学生还是有一些印象,观看一段非典时期的视频,在视频中会有人们当时采取的措施,让学生结合课本,思考这些措施分别是从传染病的三个环节中的哪一个切断的。由于学生对声音和图像更为敏感一些,掌握的更为透彻。下面这组数据更能够说明问题。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一些直观的比较简单的基础题上,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效果相差不大,但是,在涉及综合运用方面,多媒体教学班的掌握效果明显高出传统教学模式班,这是由于我们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将很远的事情拉到眼前时,学生更专心、更用心、更好理解的结果。

三、使知识简单化、直观化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二维、三维动画技术和视频技术使抽象、深奥的信息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例如:血液循环的知识,学生对于心脏的结构是很陌生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动,是很多学生理解起来都很困难的,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在黑板上画图,将动态的过程肢解,一步一步展现在黑板上,这样做最容易导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但是当我们将整个流程用flash做出来,然后学生就可以形成一个直观的印象,然后教师的点拨,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来。通过对知识的检测,我们从心脏结构图、血液循环意义、药物达到伤口路径层层加深的三个方面考查学生,结果如下图。

从图像可以看出,在简单知识上面没有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没有差别,但是随着考察的知识加深,抽象的血液循环过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很多学生无法在自己的大脑中建立起来,从而导致失分严重。

当然多媒体技术也有其不足的地方,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中学生具有兴趣广泛但难以持久,关注新奇、形象事物的心理特点。尽量使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的图片、动画和闪烁的文字等为教学所服务,避免大量关联不大的信息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而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对教学内容本身的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果。总之,对待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我们要持积极的态度,有的放矢,大胆地引进和创新;同时,也不能过分地夸大其作用,更不能依赖于课件,把传统的、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抛于一边。只有认清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自觉地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地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坚持教书育人的根本目标,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加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承担起教育信息化建设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曹桂香.“问题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和启示.句容市石狮中学.

2.吴华,马东艳.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数学教育学报,2008,2

3.代晓莹,吴志华.生物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四个问题.中小学实验与装备第18卷(总第96期)

4.侯婕好,刘福德.浅析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9月

3.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 医学解剖; 教学改革;

1 传统医学解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形式单一

在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教师大多是利用一些教学辅助的工具, 比如挂图、标本等, 通过在课堂上的板书来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法形式过于单一, 且这些辅助用具都是重复的使用, 很多教具都已经十分老旧, 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1]。学生们对这种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感到枯燥甚至厌烦, 在课堂上提不起任何兴趣, 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大班制的医学解剖课堂, 教师在课堂上对一些标本或者挂图进行讲解时, 所传达的范围较近, 后排的学生因为看不清教具的展示而不乏理解课堂的内容。且这些标本或者挂图每次讲课之前, 都需要教师随身携带, 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

1.2 课程内容抽象, 理解力不深

医学解剖教学的内容比较抽象, 有些问题和知识点无法用语言来进行表达。且医学解剖课程的实践很强, 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 也是主要以实践操作为主, 理论知识为辅的。传统的医学解剖教学中, 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受到尸源的影响, 大部分医学院的实践解剖课程直接对真正的尸体进行解剖操作的机会很少, 多数的内容还是要在理论课堂上进行的。在进行医学解剖理论课的学习中, 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教具进行讲解的。学生通过对一些图片和人体模型的认识, 来尽量对解剖的过程进行理解。这个思维过程变得抽象, 需要对学生的思路活跃, 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才行。尤其是人体内的复杂的血管神经, 学生很难通过平面的图形进行理解和想象。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增加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难度, 最终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

1.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4.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四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变化。在信息时代中,高中生物融入多媒体技术给其带来了新的优势,也是高中生物教学模式改变的重要途径。研究了高中生物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情况,分析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优势以及其应用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高中生物;多媒体技术;教学;优势;应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标志,而以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也日益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就是以高中生物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方式,利用图片、影视、文字、声音等图文并茂的形式结合进行教学。高中生物课程是一门研究生物形态、结构等的抽象的学科,运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高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高中生物教学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高中生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有效地提升?W生的积极性

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高中生物教学中可以直接改变目前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图片、声音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感观进行刺激,改变枯燥、繁多的口述教学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在“细胞的生命历程”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癌变的过程通过视频进行教学,向学生更加形象地展示细胞的生命历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高中生在上课期间能集中注意力,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使高中生更有效率地接收生物知识。

2.极大地优化了教学内容

第一,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高中生物知识大都比较抽象、微观,仅依靠教师对课本的讲解很难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教师可以在备课期间利用互联网收集与课堂知识相关的资料,再利用课件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现象形象化,从而拓展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结合社会时事进行课堂延伸,丰富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使课堂知识的重难点得到突破。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微观现象形象化。每节课的教学都有重难点,而且重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一些生物现象,学生无法看到或者理解,成为教学中的难点。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感官获得多重刺激,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的效果,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染色体变异”是在学习了基因突变的基础上进行的,其教学重难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组的概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使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二、高中生物教学结合多媒体技术的注意事项

虽然多媒体技术给高中生物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其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讲授课程依然是必要的

多媒体技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是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的,课堂讲授还是要依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讲课为主导。教师不能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学生,要分析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手段,适当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以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工具,在课堂中与学生积极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课件可以共享

教学课件的制作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因此学校生物科组可以采用课件共同制作,共同使用的方法,当然,各个教师可以进行内容调整,适应班级学生的水平。这种做法既体现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又极大地节约了时间。

多媒体技术中形象具体的图片、声音、视频等,弥补了高中生物课堂中知识繁多枯燥、内容抽象等局限性,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极大地优化生物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生动化、具体化、可操作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构建师生的生物知识体系。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高中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5.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五

地理德育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一、地理课堂中注意渗透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国情教育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而这恰恰是贯穿高中地理教材的重要线索。如在高中地理教材中涉及有陆地自然资源、海洋资源、气候资源、旅游资源、环境问题、工业、农业、交通、城市化、人口、国土整治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巧妙设计就能够让学生既了解我国国情的优势:辽阔的国土、壮丽的山川、富饶的物产、多样的气候,不断发展的经济建设„„同时又实事求是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文化素质不高,人均资源少、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不平衡、环境问题突出等国情在讲地壳运动一课时,正逢日本发生海啸地震,于是我在课上因势利导,给学生播放有关日本海啸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课有关地震的知识,补充防震减灾知识。

学习人口增长模式时,我引入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数据显示,到2011年我国人口总数13.39亿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3%,65岁以上人口占了近8.9%,从而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通过一系列数据,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数量,主要的人口大国情况,对目前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有个宏观印象,增强人口压力的紧迫感,从而引出人口增长的模式以及我国的计划生育国策。从侧面引导学生支持我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我校农村学生比较多,普遍对大城市认识不深刻。因此在城市化一课里,首先导入实例,比如北京为什么实行购车摇号制度,限制汽劣势,从而既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又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车的购买?为什么实行单双号制度?油价为何一涨再涨?通过一系列视频展示我国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我国城市化速度在不断加快,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引出本节课知识。让学生明白世界城市化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速度过快,使人口和工业过于集中于城市,加上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许多城市在城市化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社会、经济、环境方面的问题,从而在课上重点加以探讨。

在“旅游地理”一书中大力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思想。通过播放众多我国和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如秦始皇兵马俑、九寨沟、桂林山水、故宫、墨西哥玛雅古迹、印度泰姬陵、埃及金字塔等),理解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些待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做自觉的环境卫士,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与此同时结合蓟县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好我县的旅游资源,抓住滨海新区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这一难得机遇,以构建中等旅游城市为目标,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这里休闲度假。

在教学中始终要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关注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通过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

日本地震海啸中,位于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泄漏事故,海水大面积污染,社会上传闻食盐遭遇核辐射污染,引起公众恐慌,群众大量囤积食盐,造成了社会混乱。在课堂上我以此次事件为契机,大力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教学中,加强以下观念的养成:物质观,宇宙是物质的、大气的物质组成、陆地环境的物质组成、自然资源的物质属性等;运动观,教材中涉及到的有:大气的运动、地球的运动、水的运动、陆地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联系的观点,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工业农业交通区位的选择等;发展的观点,天体的演化、气候的变化、海路变迁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城市聚落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等。

历史上统治阶级有意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和妖化,把自然界的突变,如狂风、暴雨、洪水、山崩、地震以及日月食等,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用以恐吓、欺骗和愚弄群众,以维护其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三、通过结合家乡具体事例,培养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兴趣

乡土地理,泛指家乡的地理。一般认为,我国的乡土地理研究范围应以行政区划中的县级作为其空间范围比较适宜。如在讲到世界气候类型这一重点内容时,将我县的气候知识融入其中,蓟县位于华北平原地区,冬冷夏热,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北部为山区地形,南部为平原地形,农业和旅游业发展优势较为明显,这些事学生比较熟悉的,也是学生容易总结出来的。从气候类型上讲我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这种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形成原因是由于海路热力性质差异,夏天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因此吹温暖湿润的东南风;冬天陆地降温快,形成冷高压,因此吹寒冷干燥的西北风。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家乡的气候类型,又熟知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举两得。

例如讲到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时,可以结合我县实际,北部山区地形崎岖,适合发展林果业,南部以平原地形为主,适合发展种植业,从而理解地形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我县属于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历史悠久,人口密集,农业生产自给自足,是典型的传统旱作谷物农业类型,通过家乡的农业发展,可以很好地理解什么是传统旱作谷物农业。

在讲到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布局时,以我县的水泥厂为例,我县的水泥厂建在西北方,为什么污染很严重。学生总结:我县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天吹西北风,夏天吹东南风,因此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应该布局在盛行风向相垂直的郊外地区,才能将污染降到最低。以点概面,透过个别案例掌握工业的布局问题。

在乡土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例如讲到降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时,引导学生观察我县于桥水库水位的变化,回忆一年中每个季节降水的情况,加深学生对降水量季节分配规律的印象。同样,在讲到“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冬季北半球昼短夜长”这个结论时,我引导学生回忆我们蓟县夏天和冬天天黑时间的变化情况,使学生加深对这个结论的印象。

乡土地理让学生认识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把所讲授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从电视、报纸等媒体中获取的有关自然现象和生产活动的信息相结合。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都收看电视台的关气形势预报和天气预报,记录下本地一个月以来每天的天气预报内容,在讲天气时,就可以利用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 图”,让学生说出图中反映的天气状况,并说出天气与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商业活动的关系。平时经常介绍一些编写地理小论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撰写乡土地理小论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才能,运用学生所学到的各种知识服务于家乡的建设,同时还可以看到学生对家乡各方面的变化和建设提出的一些见解和建议。让学生觉得学习地理知识是大有用处的。在讲课时,从感性到理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分析问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

高中地理虽然不像初中地理那样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只要我们在头脑中始终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这一意识,善挖掘、巧设计,许多教材元素中都可以找到适合的切入点。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德育渗透的过程中,要避免过于偏重理论的讲解,而多从学生可以接受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的培养上多做些文章。只要我们做有心人,就会有许许多多的素材、方法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的同时,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价值观的培养,使德育与智育犹如盐和汤一样不可分割。

学生终将要成为未来生活的各色各样的社会成员。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经常要遇到与地理有关的各种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去分析、研究、并作出对问题的决择。作为一个学习者,能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作为一个求职者,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作为一个生产者,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境代价,从而决定取舍,或趋利避害,争得效益;作为一个公民,能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关心环境质量,人类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生物圈状况,知道自己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鼓励他样做,对公共环境问题持何种价值观和采取什么做法,使个人和社会都受益。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光阔乡土材料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6.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六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以数字化和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高新科技技术, 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并被广泛使用。

1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突出优势

1.1 教学信息显示的全面化

传统教学更多的是参照课本和教师的板书, 逻辑性、空间性较强的数学教学, 教师的思考过程往往很难得到完整的展示。然而多媒体教学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课堂上教师的讲解配以语音、图形、文字等多媒体技术, 将教学内容更全面、更形象地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接收到的信息更加完整, 并且调动了他们所有的感知能力, 更加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1.2 教材内容组织的可跳转化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采用的是以线性来组织知识的纸质教材, 这样的教材往往是从前往后一页页以固定的方式组织的, 如果随意跳转就会导致知识的脱节。而新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技术摆脱了课本知识的局限, 打开了网络资料的窗口, 为教学所涵括的知识内容提供了更多可能。这就为教师提供了多种教学方案和学习途径。

1.3 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教学所需的内容, 在某些条件下,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在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来给学生们展示, 这种内容包括图片信息、语言信息等方面, 这样就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全面。

2多媒体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及应用优势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刚接触数学时可能会觉得它不像语文那样简单易懂, 就算是简单的加减法也需要花比较长的时间来学习。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主要 培养学生的形象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运用就恰好与这一目标相吻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对上课内容中的 图片、语音、动画等信息进行有机处理, 使知识得到全方位的展现, 内容会包含更多方面。这样, 更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2.1 使教学内容直观呈现

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就学生本体而言, 就有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科喜恶等。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其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 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 但是这毕竟仅限于少数优秀的、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 因此, 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比如, 在进行加减法的计算时, 以5+6为例: 这种10以上的加减法的运算, 学生的10个手指头就不够用了, 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5朵花, 然后将5朵花以动画的形式插到一个空花瓶中, 同样以动画的方式从花园采6朵花并将其依次插入花瓶, 最后向学生提问花瓶里现在有多少枝花。这样的讲解方式更加直观、更加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们能迅速明白5+6是什么意思, 通过动画的方式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记忆。

再如计算卫星的运行轨道, 小学生中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卫星运行轨道是什么样的, 也不知道卫星到底是怎么运行的, 这时, 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向学生们展示卫星运行轨道的模拟动画, 使他们对卫星的运行轨道有充分的了解。

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题, 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它具体化, 这样就相对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 也能解决一些学生害怕数学的问题, 让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 对数学学习有自信。

2.2 方便学生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在具体教学活动进行中给学生以更多想象空间。多媒体通过具体、形象的演示, 可以很好地代替教师的语言, 使那些运用语言难易讲解清楚的问题, 通过图片、数据一一展示在学生面前。由此可见, 多媒体的运用在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方面行之有效。比如, 在学习立体几何之前, 学生平时练习的是平面几何, 这种平面的计算可以通过画简单的平面图来理解。 但是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 平面图就显得不那么直观, 而且立体几何的平面图也比较难画, 辨识也比较有难度, 学生很难弄清楚长、宽、高的位置关系。多媒体能比较好地解决这一类问题。 在向学生介绍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立体图像的时候, 可以用多媒体来展示这些图形, 在学生的注视下慢慢旋转这些立体图形, 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各个角度有一个明确的了解, 真正感受空间图形。教师也可以通过动画, 在平面图形上加线条使之变成一个空间图形, 如将两个相等长方形错开重合在一起, 然后依次加上四条平行线就变成了一个长方体, 也可以通过不同颜色来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并将图形进行旋转, 便于学生进行观察。

对多媒体的合理运用, 能增强学生的空间理解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使他们能明确地区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3 通过过程展示来锻炼思维

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主探究的过程, 多媒体技术所创造的立体多样的展示过程对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抽象思维能力有着独特优势。

比如, 在讲解《中心对称图形》的时候, 可以通过动画定点旋转来展示新旧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使得学生对顺时针旋转与逆时针旋转有更好的理解。

2.4 通过自主探究来提升能力

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的解析步骤和图形的演变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

比如, 探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个问题时, 可以制作这样的动画片:一个小朋友在玩小木棒, 他先用钉子将三跟木棒依次首尾相连, 形成一个三角形, 然后扭动这个三角形, 三角形一动不动, 他又用四颗钉子将四根木棒首尾依次相连形成一个正方形, 扭动这个正方形, 这时正方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他接着在正方形的两个对顶角之间钉上一根木条, 这时四边形就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也无法扭动了。

通过这种带入式的方法, 学生们很容易将自己想象成动画中一步步完成实验的主人公, 从而使他们能进行自主思考, 逐渐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来解决问题。

2.5 创设情境, 加强理解

数学是具有应用性的,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来源于现实, 存在于现实, 并且应用于现实, 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理解某些数学问题时可以通过模拟生活中的情境来实 现。比如在讲解《三视图》时, 可以模拟这样的情境: 快递员在仓库整理物品, 物品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的盒子, 因为货物堆在墙角, 而且数量很多, 他不能通过移动这些物品来对其进行清点, 那么, 要怎么样根据他能看到的面来计算物品的件数呢? 这时就将同学们带入到了一个实际的生活情境中, 这样能激起学生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主动地去寻找答案。三视图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方式之一, 教师既将数学问题回归到了现实生活中, 又鼓励学生们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难题,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

3 总结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所表现出的优势是十分突出的。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收获知识,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奇, 田治兰.基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变革[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14) .

[2]虞启梅.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J].小学教学参考, 2010, (11) .

7.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七

【关键词】高中生物 多媒体优势 应用策略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越来越紧密,教师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地运用好、发挥好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加大信息量的传播,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发展学生的智能,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手段的意义

高中生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1.有利于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因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必定能专注于学习,其汲取知识的效率也将大大提高。作为教师都想尽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趣味的学习环境。而多媒体教学课件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学科整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以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设计出某种“情境”。如笔者在为学生讲解《血管与心脏》一课知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了解到人体脏器的构成,于是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制作了人体血管和心脏的图片,并在网上截取了相关的心脏视频,通过在课上为学生进行课件演示,使学生对人体的血管和心脏知识实现了较好地掌握,并且领会了心脏之于人体肌体的作用。其后,笔者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图片采取了分割处理,使学生对人体心脏的构造(诸如心脏的腔、室等)形成了全面地了解,同时也了解了血液的流动情况,在板书的配合下,使学生实现了对本节课相关知识内容的全面吸收与领悟,并且能够将存在疑惑的知识点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使笔者第一时间掌握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内容的掌握情况。

2.依托多媒体课件提升生物课堂授课效果

从高中生物课所涵盖的知识内容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学知识内容对学生而言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而教师如若单凭语言讲解,也难以使学生实现精准的知识理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而依托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则能够有效地改变前述问题。以《细胞分裂》一课为例,笔者在课前借助FLASH技术为学生将细胞分裂的過程做成了演示动画,当学生看到演示动画时,注意力立刻被牢牢吸引,进而全神贯注地进行观看,而笔者在此时结合演示动画的内容,为学生进行了细胞分裂知识的细致讲解,从而使学生在听讲的同时,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了细胞分裂的全过程,其后笔者又通过课堂习题巩固的形式,帮助学生实现了对相关知识内容的夯实,从而确保了在有限的课上教学时间内使学生最大程度地获益了相关知识。

二、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对策

生物教学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需要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1.正确认识多媒体的作用

考虑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因而高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多媒体技术仅仅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之一而非全部。

2.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为了确保高中生物教学效果,教师应当为学生保留足够的、供其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因而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避免多媒体课件展示时间对课堂时间过多的占用,如若不然,则易使学生因多媒体课件内容过多,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契机。有鉴于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对多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安排和使用,以便使学生获得充足的课上思考时间,从而帮助学生实现更好地知识沉淀。

3.多种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根据相关的调研结果显示,如若学生在接受外部环境的持续刺激下,并且此种刺激源较为单一,则易于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和懈怠感,进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不佳等情况。考虑到这一现象,高中生物教师应当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的同时,注重将多媒体技术同其它教学手段进行组合应用,以便实现对学生的多源刺激,使学生保持听讲注意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在授课过程中,综合运用黑板板书、多媒体课件、模型、实物等多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以便确保课堂教学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刘永清、陈爱妩. 多媒体教学的研究现状与理论研究框架分析[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

[2] 李俪君、李冬阳、魏琪、武广大. 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选择及应用[J]. 才智,2014(31).

[3] 谢莹、许崇利、葛雅琨、杨梅.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资讯,2015(21).

8.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八

朱新华

(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 南通 226001)

摘要:新课程呼唤新课堂,克服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弊端,探索信息技术新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应用“课堂学习博客”,发挥博客的优点,让学生在博客平台上自主学习,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探索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心理,实现“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关键词:博客;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课题研究概述

近年来,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但从总体来看,目前将博客具体应用到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尝试和研究还刚刚起步,处于“初级阶段”。《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交流与合作,[1]拓展视野,勇于创新,„„为适应未来学习型社会提供必要保证。”为改革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模

式,探索“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的”的新型课堂模式,笔者通过“博客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的开展和研究,借助“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平台,实现在课堂教学中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积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通过课程

[2]内容的合理延伸和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课题采用实践研究与对比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引入“课堂学习博客”这个元素,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建立在课堂博客平台上,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途径,以及学生通过博客进行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如何更好地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课堂学习博客”实际上是一个班级的博客群,由该班的信息技术教师博客和每个学生的学习博客组成。博客服务器建立在校园网服务器上,信息技术教师对该博客群具有管理权。教师博客的主要作用是发布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步骤、评价要求;提供学习资源和网络资源;了解和调控学生的学习进展与交流内容;解答学生学习时的共性问题;提供学生相互交流的空间;提供学生上传作业的空间等。学生学习博客的主要作用是作为课堂自主学习的平台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平台,如学生自己记录学习进展、学习体会、学习反思;记录、积累、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协作;上传自己的作业等。

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总结,我们觉得,课堂学习博客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如下优势:

(一)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博客平台上开展学习,学生真正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性。以一堂“新授课”的学习为例:学生进入信息技术教室后,根据老师要求,对照老师发布的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参照学习方法和步骤,打开教师博客中的“学习资源”栏目开展自主学习。学习资源的类型可以是文本、图片(含屏幕截图)、动画(含操作录像)、视频等单个文件,也可以是电子书、专题网站等。学习资源的内容可以汇集与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知识讲解、学习心得、发展简史、相关趣闻、前沿研究等材料。它们都经过老师精心挑选和组织,针对性很强。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简短地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在“学习帮助”栏目中寻求解答。“学习帮助”是老师课前准备的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集锦”和较详细的解决途径,学生的问题大多数能从中得到解决。如果学生还不

能理解或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他可以在“问题求解”栏目中发布请求,寻求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的帮助。小组长是学期开始时就安排好的,并采用“轮换制”,每个同学每学期至少会做两次小组长。因为小组长课前已进行过深入的预习,所以课堂上他们能解答同学们的一般性问题。老师、小组长或其他同学看到问题请求后,会在“问题解答”栏目中给他指明进一步寻求答案的途径,遇到相同问题的同学也可以参考,同学之间也可以在“问题解答”栏中相互讨论,如果有必要,老师或小组长也可以直接到他们面前当面指导。问题解决后,学生必须在“学习进展”栏目中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得快的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任务后,可以进入“网络资源”栏目,通过网络资源中的链接,进入相应的网站或网页,深入地学习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完成拓展学习任务,并记录在“学习进展”栏中。

博客系统由于采用了RSS聚合器技术,学生发布的所有内容都在自己的学习博客上进行,并全部送到教师博客中,其中“问题求解”和“问题解答”还将同时发送到其他同学的博客中。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都会及时查看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课堂作业”并进行评价,表扬和鼓励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问题。学生下一次上课,就可以看到老师对自己上一节课的评价结果,以激励他们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由以上的课堂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可以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依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自主控制自己的学习进度,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和调适,独立或协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还可以有更大的自由度去选择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老师除了作为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促进者外,更多地是与与其他同学一起,成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是另一种形式的“学习资源扩展”。学生处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

学生的个人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知识整理的平台,有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理和整合能力。学生在博客平台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会在“学习进展”和“我的资源”等栏目中积累

[3]较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即“E化学习笔记”。这些“E化学习笔记”可以“反映出他们在学

[4]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老师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提醒

每位学生,要求他对这些学习笔记进行整理分类。整理过程有些在课堂中完成,有些可以在课后完成。学生在整理“E化学习笔记”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以往所学知识和当时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从新的角度对自己当时的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分析,在此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理清了知识间的结构,进而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和对知识的整合与运用能力。

(三)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的习惯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他们除了每周两节课的课堂学习时间外,一般不会再化更多时间在这门课程上。这就导致学生没有时间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回顾、反思,没有一个“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完整的学习循环。因此,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就能实现“学、审、思、辨、行”的统一,养成学生“边学习、边反思、边内省”的习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学习博客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学生在博客平台上学习,通过查询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索获取并内化新知识,对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交流协作,总结借鉴自己或同学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并建构自己新的知识体系,这符合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另一个角度看,该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获取、交流、借鉴、归纳、反思的完整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内省自我、审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自我的思维品质和学习品质的提高过程。

(四)提供学生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

课堂学习博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学习的个性空间。博客平台上有老师提供的详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有相关的学习困难的解决途径,有其他同学的示范激励,有老

师同学的在线协作帮助甚至老师的当面辅导,所有这些都营造了一个丰富多样、完整高效的学习环境。学生处在这个学习环境中,不仅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还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学习要求许可的范围内有选择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策略,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和速度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果时间许可,学生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网络资源”中的链接,了解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和前沿知识,深入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有可能,学生可以课后在家里登录他的学习博客,继续他的自主学习过程,或浏览了解自己的和同学的“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通过比较借鉴,再次审视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这样的个性学习空间,能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特点,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真正亲历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五)构建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网络学习共同体

以课堂学习博客平台为基础,全班同学及信息技术教师一起构成了一个课堂中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内,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也是咨询者、答疑解惑者;学生是共同体的主体,是学习的探索者、实践者,也是其他同学学习的交流者、协作者。共同体成员相互协作,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分享学习资源,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使学习更易于持续深入,也利于从中开阔思路,取长补短,最终顺利地完成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及任务。

(六)拓展师生、生生的交流途径

课堂博客平台拓展了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途径。传统课堂中,师生交流是不充分的,且大多数交流浮于表象;生生交流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数学生处于交流的“沉默”状态。课堂博客平台改变了这种状况,提供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新渠道。在博客平台上,每个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也是交流的主人,交流的权利由教师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拥有了交流的选择权。博客平台上的交流使传统的面对面方式得以延伸,可以不再受时空的约束。学生可以选择署名交流,也可以匿名留言,这样学生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真实情况。交流的内容也丰富了,除了学习内容,还有学生的感受、体会、想法„„。交流的结果也深刻了,不仅仅停留在获取知识的层面上,而是深入到认知层面和心理层面,如方法获取、心态调整、思维碰撞、行为转化、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等。交流的时间除了课堂,也可以延伸到课外。教师在交流中除了把握交流主题和学生学习问题的答疑解惑外,也作为一个平等的交流者参与交流和引导交流的方向。

(七)形成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在课堂博客学习的平台上,评价已不仅仅局限于老师对学生的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而是动态的、多元化的开放性互动评价。

1、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

2、过程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得到加强。

3、评价几乎贯穿于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并行甚至融合了。

4、评价能关注到学生个体差异。

5、评价真正起到了对学生激励、诊断和促进的作用。

当然,多元评价并不是模糊评价。实践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针对过程性评价的评价标准,主要观点有:

1、完成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情况。

2、学习进展的顺利程度和提高程度。

3、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程度,包括基本学习技能、自主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学习反思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等。

4、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5、学习心理和情感的调适情况。

6、学习态度。

博客平台上的多元评价结果基本上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一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能让学生全面、客观地审视自己,分析自己。这样的评价,真正做到了“评价注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让评价

[5]活动促进学生进步”。

三、结束语

实践表明,学习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能明显锻炼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加强了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调适,实现了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总目标。正如一位学生在博客留言中所说的:“原来信息技术课还可以这样上!

一年下来,我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信息技术知识,还学会了怎样更有效地学习,这对我其他功课的学习也非常有帮助。真的非常感谢您,老师!”。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都有影响其教学效果发挥的各种因素,博客也是这样。在应用学习博客作为课堂教学平台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课堂博客应用效果的因素和问题,如学生信息素养的差异会直接影响课堂博客应用的效率;教师的课堂调控策略决定了课堂博客应用的成败;如何更好地组织课堂学习资源,使之成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保障;应用学习博客的课堂模式如何与其他课堂组织形式有效结合等问题。如何扬长避短,处理好这些问题,更好地发挥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还有待今后继续探索。

参考文献: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庄秀丽.用Blog的方式学习[J].中国研究生,2003,(5):55-57.[4]陈向东,王兴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J].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5]张豪锋,梅晓卫,赵彤帆.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Blog策略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

9.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优势分析教育学论文 篇九

双枣中学:张永甫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从直观上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印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意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形象、直观,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从直观上给学生丰富多彩的印象,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意识,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技术的利用,形象、直观,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分别展示出来,让这些直观的形象,声音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感知更多的信息。如教学《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课,课文的重点是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哪些教训,教学难点是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我在教学本课时,为了让过去和现在的罗布泊给同学留下深刻的印象,用多媒体音频解说、视频放映罗布泊的过去。随着解说员声情并茂的解说,画面呈现出罗布泊过去的图景:牛马成群,在和煦的阳光下,几条小船旁边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海鸥小鸟在唱着歌。当同学们陶醉在欲界之仙都时,画面一转,现在的罗布泊画面展现在他们面前: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一只鸟,奇形怪状的胡杨的桔枝。再配上解说员的解说,探险家彭家木、余纯顺在这儿遇难,学生已经进入了境界,积极探求仙湖消逝的原因,痛心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激起了保护生态平衡的热情。本文的重点难点迎刃而解。

二、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关系的协调发展。

新型的教学理念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重视和对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关注。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须重新构建教师与学生内在的主动性,重新构建跨越时空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情景。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能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各种信息,可以满足学生渴求知识的要求,时空界限的自由缩放扩大了教学规模,使每个学生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解说和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让各个学生都能听得清,看得见,有利于讨论和交流,学生之间互相支持,互相帮助,营造创新思维的形成条件,培养协作精神,逐步形成完美的新型的学习理念。

三、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地组织与管理。

利用多媒体的超文本特性可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地组织与管理,例如:首先可按教学目标的要求,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语文教学目标通常有“听、说、读、写”等四方面要求,相应在的教学内容应包括文字、语音和视频等不同的媒体信息,但是在传统的印刷教材中,只能以教科书、录音机、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既不便于教师的教,也不便于学生的学。与超文本方式组织的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一体化电子教材不可同日而语。其次,可按教学内容的要求,把包含不同教学特征的各种教学资料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内容的每个单元均包含课文、练习、习题、测试、对测验的解答及相应的演示或实验等,把这些教学内容相关而教学特征不同的教学资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无疑对课堂教学、课外复习或自学都是大有好处的,利用超文本方式可以很自然而方便地实现这一点。但是若按线性、顺序方式把这些不同特征的教学内容组合在一起则将杂乱无章的,让人无法阅读的大杂烩。再者,可按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水平相关学科的预备教学过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但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差异很大,要在传统印刷教材中同时满足基础较差的学生、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不同需求是做不到的,而在多媒体与教学整合的时候就容易实现。

四、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对学生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都有很严格的要求。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每个字、每个词都要经过认真推敲,每个词都用得恰到好处,这就要求学生首先要有素材,再着就是有写作的兴趣,这两点缺一不可,只有兴趣没材料就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有材料不感兴趣,就不能把自己的情感这个粘合剂融入进去,也成了材料的堆积,写出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吸引力,当然可读性就不强了,而多媒体的运用恰巧就克服了这个不足,它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景,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接受刺激的同时,在轻松快乐中全面提高其各方面的素质,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我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怎样准确用词时,以古诗《泊船瓜舟》为例,其中有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用得精妙,我用多媒体展示江南的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诗的语言美,而且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同学们在感受江南春日美景同时,领落古人对词语的专注,一个“绿”字体现了春的神韵,春的生机,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美、意境美。这更是准确用词的力量,本课时教学中学生轻轻松松地就掌握了重点,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这便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10.运用多媒体技术于高中英语教学 篇十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能够将课堂教学变得图文并茂、丰富多彩,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对所学过程乐于参与,对学习内容感到兴趣盎然,这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那种枯燥乏味的教学形式所不可比拟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英语教学进行辅助,可以得到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这些反映形式和教学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各种媒体,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大量的查阅资料和收集信息,包括对所授课文、练习、问题、演示,相关的预备知识、补充材料等教学信息。教师在课件制作时要尽量把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素材根据班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教学要求等要素有机链接。课件最大的优点是能模拟现实生活的情景,能以动画的形式显示各种图像,并且通过交互设置,可以随放随停、反复使用。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和图像的有效结合,能创造出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时能受到多样化的外部刺激,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得到有效的激发。因此,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要靠教学工作者不断的开发和研究,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提高教学容量和教学效率。

现代的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优势是突破了传统教育信息传播的“时”、“空”界限,使教育教学信息传送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地域更远。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以让学生的各种感觉得到延伸,视野不断扩展。这样就使得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时间相对缩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解知识点,板书占用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而让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时间太短,从而使有效的课堂教学效率大大降低。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加快课堂教学节奏,增加课堂信息容量,加大语言输入量,能为每位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时,教师要将教学重点、难点、相关图片、情境游戏、课堂练习、教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在教学中随时调用、重现,这样既可节省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为英语课堂教学的操练巩固节省时间,教师还可以根据课件进行精讲多练,加快课堂教学节奏,让教学程序环环相扣,极大的增强课堂训练的密度,达到英语课堂教学和训练效率的提高。例如在教授句型的替换练习时,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如看图片、由教师指定替换内容,教学形式和手段显得简单呆滞,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兴趣不高,教学的效果也就不会明显。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将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得到的大量的教学素材运用在练习中,不断巩固学生对新授句型的掌握,以达到扩展他们知识面和视野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突破了文字单项传统教学的界限。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使得英语课堂教学的口语、文字、声像等结合,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示,让学生更加清楚直观的去认识学习对象。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多元化社会下学生的感性要求,只凭教师讲台前用一张嘴和一块黑板很难把课文讲透,更重要的是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英语教学,可以将英语教学内容中有关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化、直观化,可以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在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调整图片,展示相关背景资料,展现直观形象的语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更有利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

上一篇:《 乘除法计算》教学设计下一篇:清剿火患实施方案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