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2024-08-23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精选7篇)

1.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一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内坑霞美畲族小学李维

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读的目的,以读为本,运用多种形式、手段,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注意读思结合,激发兴趣,以情促读,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提高教学效率。

一、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引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活动时,我鼓励学生在有关的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进而在师生的交流、讨论中完善体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例如对“„可是再也不能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这句话的理解,学生体会到了难受、伤心、委屈等,这些都是很有见解的体验。再如引导学生就“我”和“父亲”还会说什么进行想象续说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

二、抓重点词,感悟情境。

语言文字是进行朗读训练的凭借,是思想感情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品读,使学生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美妙,体会到作者的感受,从而使他们对语言文字产生兴趣,萌发朗读的情感。所以,阅读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对语言文字理解的程度,提出相应的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不能让读停留在同一层次,也不能提出过高的要求,要由浅及深,逐步提高。

三、不足及改进措施: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引导学生朗读的问题。当学生找出了有关的句子,用怎样的方式使学生的朗读质量得以提高?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如何实现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目标?如何评价朗读的结果?我对这些问题的认识还很粗浅,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课文中难点的处理问题。在课文中,学生理解起来最难的是“什么是诱惑人的„鱼‟”。在学生讨论后,还是不能说出个所以然,由于时间关系,还省去了联系实际这一环节,就让学生带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课堂。应该说,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很含糊的,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授。三是学生情感的激发问题。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养的文章,如何让学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礼,受到一次熏陶和感染,情感上产生一种震撼,这在课堂上显得薄弱。

2.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二

一、调动积累, 叙说钓鱼启示

五年级学生对钓鱼并不陌生, 《小猫钓鱼》的故事肯定烂熟于心, 不少人还有自己的钓鱼故事。新课伊始, 可引导说说知道的钓鱼故事, 也可说说自己钓鱼的故事, 并说说故事给人的启示。通过讲故事, 说启示, 构筑起“故事”与“启示”的联系, 为引导走进文本、把握故事、探究启示做好铺垫。一般而言, 学生多会围绕钓鱼本身谈感受, 说体会, 或者是要专心致志, 不三心二意;或者是耐心等待, 不操之过急;或者是享受过程, 无比快乐……无论怎样的故事, 也无论怎样的感受, 都可促使学生进入文本。

二、速读提取, 把握课文精要

学生叙谈故事和体会后, 当即激疑:钓鱼的故事有趣, 钓鱼的体会深刻。可见钓鱼能使我们明白不少道理呢! (板书:钓鱼的启示) 今天, 老师将带大家去感受另一个钓鱼的故事, 看看这个故事会给文中的“我”带来怎样的启示, 还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让学生速读课文, 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述的故事, 并知道故事说明的道理。这样引导,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浏览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由于有第一步的铺垫, 加之故事的“启示”有中心句点明, 学生一般多会采取“故事+启示”的方法概括: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 “我”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 由于距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 父亲便要求“我”把鱼放掉。这个故事给“我”的启示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为了训练概括能力, 自由概括后, 可让学生再读课文, 边读边想:钓鱼过程中, “我”的心情先后有怎样的变化?要求学生用合适的词概括显示心情的变化:得意→急切→难过→依依不舍。接着, 让他们依据心情变化的线索概括内容:一个月夜, “我”钓到一条漂亮的大鲈鱼, 非常得意;由于没有到准许捕捞鲈鱼的时间, 父亲便要“我”放掉鲈鱼。“我”急切地追问原因, 父亲的声音不容争辩, “我”只好依依不舍地放掉了。从这个故事中, “我”受到了深深的启发。

三、精读感悟, 显化情理内涵

联系内容理解“启示”的丰富内涵, 这是本课阅读感悟的重点和难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句中的“简单”与“很难”, 唯有从文中找到注脚,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是准确的;唯有从文本中找到场景, 他们对情理的理解才是形象的。而整体理解、深刻感悟的过程, 正是引领学生借助文本, 经历钓鱼的故事, 得到钓鱼的启迪, 提升语言能力的过程。为此, 把握主要内容后, 可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 说说对“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此刻, 学生的理解很可能是粗浅的、零碎的, 但教师可准确把握学情, 为深入理解做好铺垫, 进而抓住“钓鱼”部分, 围绕“难”字引导阅读感悟:

1. 揣摩心理, 显化父亲抉策的“难”。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 实践起来却很难”, 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诲, 也是父亲的切身体会。钓上了鲈鱼后, 父亲和孩子“得意地欣赏着这条大鲈鱼, 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而父亲“看了看手表”, 知道了没有到钓鲈鱼的时间后, “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可见, 这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艰难的抉策。为此, 可抓住“看了好一会儿”启发思考:父亲为什么“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呢?此时此刻, 他可能想什么呢?——联系上文, 揣摩心理:也许在犹豫, 钓到这么大的鲈鱼, 实在难得, 放了真是舍不得;可不放又不行, 毕竟还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 放掉是规矩, 不放就违规, 怎能不放呢?也许在想办法, 从钓鱼的过程父亲清楚地知道:孩子钓这条鱼费了功夫, 简单地让他放掉肯定不行。作为父亲, 应该让孩子从小树立规则意识, 但应该怎么说, 他才心甘情愿地把鱼放掉呢?

引导揣摩心理, 既要让他们结合故事大胆想象, 又要加以引导, 让他们扣紧文本准确推测。揣摩中, 可相机渗透“子不教, 父之过;严是爱, 松是害”等名言, 让学生用上述名言叙述心中的想法。这样, 带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故事, 走近人物, 能促使学生和父亲思在一起, 想在一处, 学生便会明白:作为父亲, 在如何处理鲈鱼的问题上, 也曾认真思考过;如何教育儿子, 也曾细心斟酌过, 从而体会父亲的“难”。

2. 再现情景, 显化孩子放鱼的难。

放鱼对孩子来说, 可以说是难上加难,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这点呢?一是朗读中感受。指导分角色朗读第4~7自然段, 先抓住重点词语, 揣摩父亲和孩子的心理, 由“急切”“大声争辩”, 体会孩子的意外和焦急、不满和抗议;由“平静”“不容分辩”, 体会父亲的坚决和果断、沉着和冷静。进而通过朗读表达, 再现情境, 体会情感。二是情境中感受。第8、9两个自然段概括写“我”跟父亲“商量”, 父亲“不容争辩”。“我”是怎么跟父亲“商量”的?父亲“不容争辩”, 会对“我”说什么呢?可让同桌扮演角色, 想象再现父亲和孩子争辩的情境, 进而让学生登台争辩, 共同评议, 并进行必要的引导:“我”争辩不成, 便“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父亲”, “我”怎么乞求?乞求不成功, 会用怎样的语气对父亲讲? (讨好、撒娇、侥幸……) 面对软磨硬缠的“我”, 父亲可能怎么说?如思路难以拓展, 可提供“没有……当然;没有……必须;没有……难道;不管……都”等句式, 引导想象争辩。此后, 可根据下列“剧本”, 让同桌再次表演, 从而活现现场情境。最后还可来一个师生同台表演:

【剧本】

孩子: (抬头看了一下四周, 乞求道) 父亲,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不放没有关系的, 好不好啊?

父亲: (摇摇头) 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 你钓到鲈鱼, 当然要放啦!

孩子: (拉着父亲的手讨好道) 父亲,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我们就不要放吧!好父亲, 你可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

父亲: (严肃地) 没有到鲈鱼捕捞开放的时间, 你钓到鲈鱼, 必须放!

孩子: (心存侥幸) 父亲, 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 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 这是多么好的机会呀!不放不要紧的。下不为例就是了。

父亲: (手一挥) 不管有没有人看见, 我们都必须把它放掉!

孩子: (无奈地) 好吧, 我……我……放。

父亲: (高兴地) 这才是我的好孩子!

这样凭借语言, 想象情景, 据理力争, 学生就能深切感受到:为了留下鲈鱼, “我”是绞尽脑汁, 煞费苦心;为了严守规矩, 父亲是态度坚决, 立场坚定。如此引导, 学生语言理解不仅形象而且深刻, 语言表述不仅有理而且有据, 情理感悟不仅具体而且形象, 这就达到了语言发展与情理感悟的融合。

四、拓展延伸, 升华学生感悟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叙述了“放鲈鱼”对我人生的引领,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其间空间无限广阔, 可引导想象描述:在人生的旅途上, “我”遇到了哪些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面对道德抉择, 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我是怎样让道德难题“由难变易”的?让学生想象描述画面。教师可以适当点拨:生活中的“鱼”可能是途中一个鼓鼓的钱包, 车上一个舒适的座位, 客户一次意外的宴请, 顾客一次不菲的回扣……拓展想象后, 可让学生参考下列开头续写:

大鲈鱼放回了水中, 而父亲的话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 它一直引领着我在人生旅途中果断地进行道德的抉择。那是大学的一次考试, 这考试决定着奖学金的有与无和多与少, 我碰到了难题, 苦思冥想怎么也解不开。而这时, 同桌悄悄推了我一下, 这不是雪中送炭吗?……

3.钓鱼的启示 篇三

一个中午间休时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学生在吃午餐,张扬也在其中。

不经意的抬头,看见张扬正在喝饮水机里的水。记忆中,他是没有交水费的。为了证实我的猜测,我翻开了账目明细,张扬果然没有交水费。那他为什么要喝饮水机里的水?是不是渴极了?为了弄清事情的原因,我把张扬叫过来。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事情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原来班级里有一半的学生没交水费,现在,这一半的学生都在理直气壮地喝着“免费水”。

面对我的询问,张扬表现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都喝呀!

我想起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文章讲的是34年前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夜,“我”和父亲去钓鱼。“我”有幸钓到了一条美丽的大鲈鱼,可那时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于是,父亲要求“我”把鲈鱼放回湖里去。尽管到处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可是,父亲毋庸置疑的态度让我不得不沮丧地把鲈鱼放回湖中。

34年后,“我”成了一名著名的建筑工程师,功成名就的“我”,从自身成长的经历中深深体会到“从小受到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的道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使“我”获得的是终身受益的启示。那是一份无法用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的确如此,对待学生喝“免费水”的问题,我不能以对错来判断。因为正如张扬所说,看见别人那么做才去做的,而别的学生又是因为口渴极了才去“借水”喝的。“借”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我相信学生都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但一落实到实践中,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这么做。

也许,这是看似平常的一件小事。但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看,它却不是一件小事。

如果我对这件事置之不理,就对那些交水费的学生不公平,甚至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心理:不交水费也能喝水。而那些没交水费却喝着水的学生,更因为占了便宜而沾沾自喜,会认为不劳而获是正确的。这种思想一旦在学生的心底扎下了根,我不知道当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遇到一个又一个“诱惑”的时候,会不会也能正确地做出取舍?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想,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是必要的。

于是,我临时召开了一节班会。当我一把问题提出来时,许多学生都低下了头。而我并没有点到为止,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希望学生明白,在他们的人生路上,会有许许多多“免费”的机会没人监督,但是,不恰当的取舍,会影响他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会学生做人,他们才会在阳光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4.《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四

由于学校杂事太多,上这一课之前没有备课就走上讲台了,匆匆忙忙中看了一下顶尖教案的`板书就开始了这一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重点给孩子们解决了生字词,以及朗读这篇课文的任务。第二课时就是深入理解这篇课文了。

我从“启示”二字入手,让孩子们在文中找出钓鱼给了“我”什么启示。大多数孩子很快就能找到“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紧接着第二课问题就是,“我是什么时候明白父亲的做法是对的?”

这个问题一出,很多孩子找到前面“我”在回忆与父亲钓鱼过程中的那一部分,经过不断引导,最后有孩子找到了“三十四过去了……。”这一部分结束后,我再往前面推,让孩子们接着找“我”在整个钓鱼过程中的心里变化。看完“我”的变化后,紧接着就研读父亲的变化,一环接着一环,最后再次齐读课题,结束了本篇课文的教学。

5.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五

一难点突破,巧妙而富有层次

本课的难点,是“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的理解。对这个难点,我先导出问题:是”是什么意思?“非”是什么意思?在这件事中,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不对的?构思成文的写作思路,体现语文教学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教学思想;其次,重点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学,激活思维,生成问题,当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变序的教学,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避免平铺直叙、呆板单一的教学程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为下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础。

二、学生学习,主动而方式多样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开展合作学习,重点突出探究学习,是本设计的重要思想。为体现这一思想,设计中的“关于留下鲈鱼的原因,作者心情的变化这一教学环节,以重点问题的提出为导向,以学生的自主读书为重点,通过默读、带着问题读、小组合作读、体会情感、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将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渗透于每一个环节和活动中,从而真正做到读书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础上,辅之以适当的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促进学生对课文词句的理解和内容的把握,促进学生对个体生活的回忆与体验。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6.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六

教学目标很简单:

一、读准课文里面的生字词,会写15个生字。

二、理解父亲的话给我带来的影响,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句话。

存在的问题:

1、由于在讲课前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所以在认字过程中比较顺利,其中“涟漪”“抉择”这两个词学生不能读准字音,在这里,我只是简单地提了提,这个过程过于简单,应该列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强化记忆。

2、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接下来就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问题的环节设计的不好,造成学生比较被动,最后就完全变成我主宰课堂,并且一直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答案,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这个过程学生没有完全参与到里面,提的问题太大学生无法理解。

3、由于教案设计的不好,在朗读的过程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时没有指导朗读。最后由于时间的关系把最重要的点题“钓鱼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疏忽了。最后有一个环节,让学生交流,生活中都哪些事属于这样的道德问题,当你面临这些事的时候都是怎样做的?由于时间问题没有进行完。

7.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 篇七

独岛, 日本称为竹岛, 位于朝鲜半岛东部的日本海中, 西北距韩国郁陵岛87.4千米, 东南距日本岛根县157.5千米。独岛由东岛、西岛和89块岩礁组成, 面积0.187平方千米, 岛礁岸线总长约5.4千米。

韩日之间独岛 (竹岛) 争议由来已久。双方都以历史证据和相关国际法为依据主张该岛主权, 近年来争议行动愈演愈烈, 甚至一度引发外交和军事对峙。目前韩国实际占据独岛, 在韩日争议中处于主动地位。韩国在独岛问题上除主张历史证据和法理依据外, 还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实际行动来强化韩国对独岛的实际管控。韩国处理独岛问题的措施对于我国维护钓鱼岛主权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独岛问题的历史演变

韩国方面对独岛的官方立场是:无论是从历史或国际法看, 独岛都是韩国的固有领土;韩日之间关于独岛的主权归属不存在争议, 韩国也不同意将独岛问题提交国际司法解决。韩国方面认为, 在历史上, 韩国、日本许多文献与文书中都明确记载独岛属于韩国;从国际法上看, 1900年大韩帝国颁布了第41号敕令, 宣布独岛为韩国郁陵岛的管辖区域, 日本以“无主地”将独岛编入日本领土是非法和无效的;日本政府在1696年、1870年、1877年曾官方承认独岛不是日本领土。

日本主张该岛的主要证据是1905年在日俄战争时日本以“无主土地”的身份公布竹岛是岛根县的岛屿。日本还公布了历史文献等其他证据, 但较韩国方面的证据从时间上看要晚一些, 证据也不如韩国充分。日本还认为韩国历史文献中涉及的有关“独岛”的记载与目前日韩争议的“独岛 (竹岛) ”不是同一个岛屿, 韩国方面也承认有些古代文献记载比较混乱。这一点对论证韩国拥有独岛主权存在一定的影响。

2006年4月14日, 日本向国际海道测量组织 (IHO) 通报, 将在独岛附近海域进行海洋调查。韩国方面随即向日本提出抗议、召回驻日大使, 并派出海上警察厅执法船赴独岛海域巡逻;韩国民众也纷纷采用在日本使馆前游行、示威等方式抗议日本调查。由于韩国态度强硬, 日本于4月22日撤销了调查计划。此后日本再未提出类似的行动计划。

日本一直主张将韩日之间的独岛 (竹岛) 争议提交国际司法裁决, 但韩国对此坚决反对。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 韩国认为独岛自古以来就是韩国领土, 领土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韩日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根本没有争议;其次, 韩国目前实际控制独岛, 没有必要提交国际司法裁决;最后, 韩国方面也有所顾虑, 一旦国际司法机构做出对韩国不利的裁决, 将无法向国人交待。

二、韩国独岛政策及其实施效果

为了加强对独岛的管理, 韩国制订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独岛的政策措施。

1. 发行“独岛邮票”

1953年9月15日, 韩国第一次发行独岛邮票;其后韩国又三度发行其他新款式的独岛邮票, 一次在2002年, 另外两次在2004年。

2. 设立“独岛月”

2005年3月, 日本岛根县议会将每年的2月22日定为“竹岛日”的议案, 在韩国国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应。时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发表声明重申“独岛是韩国领土”, 韩国民众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焚烧日本国国旗, 甚至以自焚的方式表示强烈抗议。2005年6月, 独岛所在的韩国庆尚北道议会通过“独岛月”的议案, 将每年的10月定为“独岛月”, 韩国政府也解除了先前对独岛的旅游禁令, 允许国民赴独岛参观游览。

3. 制订“独岛开发方案”

韩国议会于2005年制订了《可持续利用独岛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 于2006年编制了《独岛可持续利用基本计划》, 主要包括在独岛设立研究基地、建设独岛纪念馆、鼓励国民赴独岛旅游等方面的内容。目前韩国每年赴独岛旅游的人数在13万左右。

4. 加强对独岛问题的研究

韩国官方和民间都非常重视维护其独岛主权, 并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 寻找更多的历史和法理方面依据来加强其对独岛的主权要求。韩国有多个从事独岛问题研究的机构, 如东北亚财团独岛研究所、国立海洋调查院、海外文化弘报院、韩国海洋研究院、海洋警察厅、水产开发院独岛与海洋领土研究所、庆尚北道独岛对策室和郁陵郡独岛博物馆等;此外, 民间的独岛本部、独岛学会、独岛调查研究学会和独岛守护队也从事独岛问题研究。

韩国通过制订和颁布独岛特别措施和政策、加强独岛问题基础研究、强硬处理韩日独岛冲突、广泛宣传独岛主权等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1.制订并实施一系列政策巩固韩国对独岛的实际管辖

韩国为独岛制订和实施了多项特别的政策措施, 这些措施层次分明、环环相扣。在法律层面, 制订了《可持续利用独岛法案》, 根据这一法案, 又编制了《独岛可持续利用基本计划》;在执行层面, 实施了移居常驻人口、设立“独岛月”、发行“独岛邮票”、开放国民赴独岛旅游等更进一步的实际措施, 巩固了对独岛的实际管辖。

2.系统全面的研究为维护韩国对独岛的主权奠定良好基础

韩国对独岛的研究非常全面和系统。在研究机构方面, 不仅有国家设立的研究所, 还有大量的民间研究机构;在研究内容方面, 从历史、法律和地理等各方面对独岛进行了系统研究, 为政府制订独岛政策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也注意研究国际和日本方面的最新情况, 并及时对日本观点进行反驳, 做到了“知已知彼”。

3.大力宣传教育并引导增强韩国国民维护独岛主权的意识

韩国非常重视对独岛主权的宣传, 包括对国民的宣传教育以及在国际上的宣传。从韩国民众在日本使馆前示威的激烈程度和韩国民众每年13万人赴独岛旅游可以看出其民众维护独岛主权的强烈意识。韩国还特别注意在国际上宣传韩国独岛的主权, 韩国外交通商部组织编印了大量的独岛宣传材料, 从历史、国际法等方面论证独岛是韩国领土, 并译成中、英、日、阿拉伯等文字在国际会议散发并在网络上提供下载。韩国政府在宣传独岛主权的同时, 也注意对国民的爱国热情加以引导, 既培养了国民的领土主权意识, 又达到了对日强硬警告的目的。

4.强硬处理海上冲突为韩国与日争夺独岛赢得先机

韩国方面在独岛问题上对日态度非常强硬。2005年日本岛根县通过“竹岛日”后, 时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代表政府向日本抗议, 民众也以非常激烈的方式表示抗议。2006年获悉日本将派调查船赴独岛附近海域调查后, 除发表外交声明、撤回驻日大使表示强烈抗议外, 还派出海上警察厅舰艇赴独岛24小时巡逻, 韩国海军也随时作好准备, 最终日本被迫取消调查计划, 以后再也没有派船只赴独岛海域活动。

三、韩国处理独岛争议措施对我国的启示

韩国处理独岛问题的经验和作法, 为我国处理钓鱼岛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结合钓鱼岛的现实情况, 建议今后可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加大对钓鱼岛海域的维权巡航行动

韩国官方一直认为“独岛不存在争议”。韩国强硬处理韩日2006年独岛海上冲突并迫使日本取消了调查行动后, 日本再也未派船只赴争议海域活动, 韩国借此事件已全面控制独岛及其附近海域。不能打破韩国对独岛及附近海域的实际控制对日本主张竹岛主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借鉴韩国处理独岛问题的经验, 建议今后要加大对钓鱼岛的巡航执法力度, 对日本企图永久控制钓鱼岛行径做出必要的反应。

2. 深入开展钓鱼岛问题的系列基础研究

目前, 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均有涉及海洋权益研究的机构, 但针对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历史和国际法依据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还不够。因此, 借鉴韩国独岛研究的经验, 对钓鱼岛的基础研究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尽早组织启动相关专项研究, 从历史、自然科学、法理和政策等方面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 为维护我国对钓鱼岛的主权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3. 配合外交斗争妥善引导和协调民间力量及舆论宣传手段

从韩国维护独岛主权的经验来看, 除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外, 韩国民众的强烈抗议行动、韩国国内对事件的宣传报道等民间行动也从侧面给予了有利的配合, 对韩国在此事件中获得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维护钓鱼岛主权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 在开展对日政治、外交和军事斗争的同时, 亟须研究如何引导民间“保钓”力量及其呼声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当地运用舆论、媒体、网络等各种平台, 宣传我国对钓鱼岛的主张及其面临的形势, 使民众认识到维护钓鱼岛主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正确运用爱国热情;二是综合协调我国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人和国际友好国家的力量, 形成合力;三是妥善处理好民间“保钓”运动与政府层面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斗争的关系, 引导民间和舆论力量在维护钓鱼岛主权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韩国方面对独岛的官方立场是:无论是从历史或国际法看, 独岛都是韩国的固有领土;韩日之间关于独岛的主权归属不存在争议, 韩国也不同意将独岛问题提交国际司法解决

韩国通过制订和颁布独岛特别措施和政策、加强独岛问题基础研究、强硬处理韩日独岛冲突、广泛宣传独岛主权等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

除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和军事手段外, 韩国民众的强烈抗议行动、韩国国内对事件的宣传报道等民间行动也从侧面给予了有利的配合

上一篇:《丹尼海格》读后感下一篇:出错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