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精选9篇)
1.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一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有效运用
摘要:幼儿天性好动,游戏是他们的主要活动,在游戏中他们不仅收获快乐,也能积累经验、发展智力,因此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要重视游戏对幼儿的价值,将游戏贯穿于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中,如音乐、阅读、体育等教学活动,过渡环节活动以及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的带动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持积极放松的情绪。
关键词:游戏 幼儿园 一日活动
一、游戏的重要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指南》中提到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游
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主要载体,游戏是幼儿教育的主要途径。幼儿天性爱玩爱闹,视游戏为生命,一日活动也都以游戏为主。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肢体动作的精准性,也让身体变得灵活、强健;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玩耍的乐趣,也在集体交往、合作中促进了其自身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中不仅积累了人生经验,也在创造性的游戏中丰富了想象力和探索能力。游戏是令人愉悦的、促人发展的,是遵循幼儿身心发展、满足幼儿身心需要的,因此新时期的幼儿园都十分重视开展各种室内外的游戏活动,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让幼儿跟着游戏”动”起来,并在情绪高涨中学会知识、积累经验、体验快乐、收获成长。
二、游戏在一日活动中的应用
《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直接感知、实际操
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而幼儿因此对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兴趣与参与度都令人满意。
(一)教学活动中
1、音乐活动:创设游戏情境打造活力教学
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感性经验,通过情境演示化抽象为具体,使幼儿的情感与音乐内涵相结合,幼儿因此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和体悟,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歌唱活动”小羊”,活动一开始,教师先出示羊妈妈和小羊的卡通图片,为幼儿创设了相关情境,幼儿们一下子就被小羊可爱的形象以及小羊和妈妈亲昵的动作吸引了。然后播放音乐,让孩子们仔细边听音乐中的歌词边观察图片。听完音乐后,教师边念歌词边进行相对应的肢体动作,模仿小羊咩咩叫的样子,幼儿们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开始架着羊角做吃草的动作。之后教师就让两个活泼点的幼儿一个扮演小羊一个扮演小羊妈
妈跟着歌词内容进行自主角色扮演游戏。幼儿们都被他们的表演吸引了,对歌词的印象也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和幼儿一起演唱这首歌曲,直到结束活动。
教师通过创设贴近主题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自主感受,自主体会,让幼儿与情境、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游戏和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幼儿在音乐课堂中活动起来。
2、阅读活动:表演绘本游戏提高幼儿兴趣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绘本内容改编成戏剧,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来表达、再现绘本中的情节。在表演或观看表演的游戏体验中,幼儿必然对绘本内容加深了理解,降低了阅读和理解的难度,阅读起来自然轻松有趣。
在绘本《谁咬了我的大饼》阅读之前,我准备好道具大饼和动物头饰,在活动开始前,我给幼儿们开了个头:小
猪做了一张好大的饼,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累得睡着了,等他一觉醒来后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是谁咬的呢?之后,幼儿们戴上帽子开始了表演:”小猪”逐一问:”是你咬了我的大饼吗?”“小鸟”、”兔子”、”大灰狼”都用夸张、有趣的动作在大饼上咬了一口,而其他观看的幼儿也对各种动物的表演印象深刻。表演完之后,我问大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不同的动物牙齿都长得一样嘛,他们咬过的牙印又是怎么样的呢?带着疑问开始了寻求答案的阅读之旅,认真观察图片,从而了解了不同动物的嘴巴和牙齿的区别。
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性认识,之后教师的提问让他们的阅读有了明显的目的性,因此利用表演游戏,先演后读既提高了幼儿的阅读兴趣,又提升了阅读的效果。
3、体育活动:增加游戏情节创新运动内容
在体育活动时,活动的内容容易一
成不变,那么再有趣的游戏也会让人觉得枯燥、无趣。教师要敢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提高幼儿体育兴趣和实践能力的游戏活动,这将保持幼儿对体育的新鲜感。
”追躲”是户外体育活动中经常开展的进行身体锻炼,促进身心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但这种活动简单单调,不易引起或长时间保持幼儿游戏热情。对此,我想到了增加游戏情节,让幼儿边游戏边进行体育锻炼。我先给幼儿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节:”小兔子”要去森林里采蘑菇,可是去采蘑菇的路上有个隧道,里面住着只”大灰狼”,”大灰狼”会随时醒来抓”小白兔”,只有跑的比”大灰狼”快才能达到安全地带采到蘑菇。在这样的情境中,幼儿们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到游戏中,并认真有序的穿越”隧道”,”大灰狼”醒来就开始逃跑,逃到了安全地才开开心心去”采蘑菇”了。
新的游戏情节给幼儿新鲜感,参与的欲望和积极性大增。因此,教师在幼
儿园户外体育的组织中,应该注重创设宽松有趣的游戏环节,让幼儿与游戏、同伴、教师之间产生良性的情感交流,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幼儿体育活动的主动性。
(二)过渡环节:组织手指游戏避免消极等待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过渡环节需要部分或者全体幼儿等待,如幼儿来学上学离园回家的时间不一,用餐进度不一,这些时间段的管理较为松散,幼儿自身状态也较为放松,常规观念比较淡,稍不注意就出现失控现象,既增加了管理难度,又容易形成安全隐患。此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操作,娱乐性强又相对安静,活动量小,使幼儿动静结合的手指游戏,以迅速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放松心情,稳定情绪以避免出现消极等待。
手指游戏种类丰富、取材方便,而且一般不受时间、场地、人数等条件的限制,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很大的灵活
性。如”手指变变变”、”数数”、”手影游戏”等手指游戏。手影游戏是一种独特又简便的艺术形式,不要复杂的设备,只要在烛光、灯光,或是在阳光下用手做一些简单的形状,投影在背景上就会出现非常形象有趣的画面,通过手势的变化,创造出种种事物的形象。
在过渡环节开展的小游戏必须所需材料简单、人数灵活、场地自由,幼儿无需过多的准备,随时都可以在过渡的点滴时间内自由玩耍。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游戏要符合幼儿的兴趣,易于操作,以吸引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并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还可以让幼儿获得愉悦的心情和体验,安抚幼儿烦躁、激动的情绪,把他们的状态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
(三)随机开展:巧设多元游戏实现无形教育
幼儿园的其他时间,如进餐环节、餐后集体散步时间也可以根据时机和需要随机开展多元化的游戏,利用各色游
戏将行为习惯、文化知识渗透其中,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在排队吃饭时间,我就让幼儿们玩起了音乐游戏《吃饭歌》:”小宝宝吃饭了,小手快点洗洗好,细细嚼慢慢咽,一粒一粒不浪费!”通过游戏,教育他们要养成餐前洗手讲究卫生,吃饭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的好习惯,并让他们树立珍惜粮食不浪费的美好品德。吃完饭后,可以播放《漱口、擦嘴歌》,让他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跟着节拍游戏,在游戏中潜移默化了要养成良好的餐后习惯,及时漱口擦嘴,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健康的教育思想。
在小班,每到孩子们进餐时,教室里经常是一片狼籍,不是这里菜碗翻了,汤碗倒了,就是那里两手一弓等着老师喂。于是,我们马上开展了”宝宝自己吃”“小碗扶扶牢”的游戏活动,在看图讲述中,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儿歌《羞羞羞》进行了改编:”小鸭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小猫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小猴
自己吃饭饭,棒棒棒。宝宝要妈妈(老师)喂,羞羞羞。”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自编儿歌,例如:”小饭碗,扶扶牢;不掉饭,不掉菜;一口一口吃饭饭。”结合这些儿歌游戏,在孩子们进餐中,教师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励孩子们自己吃,不挑食。如:”你的牙齿真厉害!”“宝宝真像一只小老虎!”等语言刺激,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吃饭问题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菜打翻、掉饭粒的现象少了,而且挑食的现象也很少,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可见,将简单有趣的游戏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随机开展,有助于幼儿建立规则意识,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自理能力和习惯。
三、结语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行性,它对教师在幼儿中组织有效教学,规范行为,养成习惯等方面都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幼儿自身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因此对游戏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合理运用的实践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更需要深入研究,以便教师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合理安排游戏,充分体现游戏的意义和价值,让幼儿在游戏中收获快乐,体验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哲《论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有效实施》[J].神州旬刊,2、戴飞《以游戏形式优化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如何在一日活动与游戏中有效引导幼儿了解物体的结构并造型
黄仲秋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搭出该物体的造型。”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探究领域的一个目标,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应该怎样去利用立体材料或者周围常见事物来加深幼儿早期对”物体的形体结构”的一个认知与运用呢?
户外大型结构游戏时间,孩子们正自主的选择喜欢的同伴与材料进行游戏,游戏时间慢慢快接近尾声时。只见”小苹果”小心翼翼的抱着自己做出”圆柱体”的物品向我走来。同时还激动的向我叫到”黄妈咪,我做的蛋糕做好了”.也许是孩子太激动了,还没到我跟前就全部掉地上了。
”小苹果”在行走过程中已经非常的”保护”她的成果,可是由于在底端放着小的泡沫积木所以平稳型不太好。即使孩子保护的再好也会稍不留神就会倒下来。看来孩子在观察生活物品时有所经验的欠缺。
我说:没关系,宝贝。我们再来一次!
苹果:好的。(然后快快的找好散落在地上的半圆形和两个三角型,形状大小都是一样的。)
T:小苹果,你为什么只要这些积木呢?(开始了解孩子对于物体结构的经验有多少?)
苹果:因为,蛋糕是圆的呀!(说话的同时”小苹果”已经把两个三角型作为底座往上搭建,可是总在第三层开始倒塌,反复几次,孩子越来越没耐心了)
T:小苹果,你见过的蛋糕都有哪些样子的呀?
小苹果:圆圆的。上面有好吃的草莓。
T:要不你先用圆圆的试一试呢?加油,这一次黄妈咪陪着你。(为了给予她信心与动力,我在她身边最近的地方蹲下来)
小苹果:(又积极的拿起两块半圆进行拼接搭建。
搭好以后慢慢的抱起来。)
小苹果:看我做好了。(小苹果有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我给她做了一个大大的”大拇哥”(黄妈研究的一种赞美与鼓励的一种方式)
策略分析:
1:经验回顾法
老师通过有意识的谈话,引导幼儿对生活经验进行引导并梳理加深幼儿对物体机构的认知,从而实践。
2:寻找材料法
当幼儿在以往经验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我提供了材料支持法,让幼儿能采用接近与实物相同物体进行组合与搭建。
3:支持幼儿尝试
为幼儿回顾与重塑经验,在回顾与重塑中支持幼儿尝试,通过自身体验便于幼儿加深对其的认知力,也培养了孩子在挫败,沮丧后能坚持下来的良好品质。
2.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二
幼儿离不开音乐, 幼儿园教学更离不开音乐,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我将自己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
一、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艺术领域—音乐部分) 》中指出: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为了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 我不仅在课堂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 还将音乐贯穿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例如:吃饭前我播放优美轻柔的音乐, 为幼儿创造舒适的进餐环境, 使幼儿有良好的食欲。在区域活动中, 我将幼儿平时自制的乐器投放进去, 这样孩子在区域活动时间, 就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进行演奏和舞蹈动作创编;幼儿午休时我为他们播放摇篮曲, 为幼儿营造一个睡眠环境, 使他们更快进入梦乡。有一次, 我播放《睡得甜甜》让幼儿听, 没想到睡醒后好多幼儿都说做了美梦, 而且有一部分孩子醒后还在哼唱呢。除了这些, 我抓住幼儿爱玩的天性经常组织他们做一些音乐游戏, 幼儿在活动中感受音乐。是呀, 幼儿有了更多的时间、空间接触各种音乐是多么快乐啊, 这样幼儿的身心才能达到健康成长, 我们的音乐教育才有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幼儿兴趣。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 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 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教具, 调动全体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积极性。例如, 在《走路》这节音乐活动中, 我利用自制教具魔术板, 以魔术贯穿本次活动, 孩子的兴趣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我出示魔术板神秘地对幼儿说:“变变变, 变出什么来了?”这时孩子们连眼都不眨, 全神贯注住, 积极回答。之后我让幼儿学学魔术板里动物的样子, 孩子们感兴趣极了。在《大树妈妈》活动中, 我利用图谱教学, 孩子们不仅感兴趣, 而且很快记忆了歌曲内容, 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在农场里》, 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动物头饰和动物叫声, 孩子们都戴上头饰表演着, 教室里充满了欢乐和笑声。幼儿有了音乐的陪伴情绪高涨, 身心愉悦, 才能健康成长, 我们的音乐教育才有意义。
二、在音乐教育中注重情与美的熏陶
教师要充分重视和渲染音乐中的情与美, 促使幼儿用喜欢的方式表现自己, 从而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例1:在教唱《小海军》这首歌时, 我请幼儿模仿小海军开炮挺的动作, 为了进一步引导孩子们体验小海军英勇、威风的形象, 我还给幼儿播放海军视频, 从而启发幼儿边听边创编动作来表达音乐中包含的情感, 快结束时我问孩子:“假如你是小海军, 当敌人来侵略咱们祖国时你会怎样?”“你会发明什么武器来战胜敌人?”孩子们积极回答, 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受到他们对祖国的爱、对小海军的爱和保护祖国的强烈欲望。我还引导幼儿:“咱们要到敌人后方去怎么样去?”从而引导孩子学会轻声唱。我出示晚上的教具:“现在是什么时候?晚上了小海军要干什么?睡觉前要听什么样的歌曲?”从而引导孩子轻轻地、慢慢地唱《小海军》, 将歌儿变成摇篮曲, 从而体验一首歌的三种不同唱法。例2:在《国旗国旗红红的哩》中, 我为孩子带来国旗, 让孩子观察触摸, 并给孩子讲国旗的故事, 孩子们在了解的基础上再接触歌曲就会明白很多道理;还让孩子们观看视频升旗仪式, 看后孩子们在唱这首歌时都是全身心地投入, 眼里充满自豪的目光。由此可见,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 挖掘教材中的音乐情感, 做到以情传神, 以情动人, 声情并茂, 感人至深, 才能感受到音乐的情与美。
三、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多通道参与的应用
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的活动,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多通道参与法是音乐教育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 因此在对幼儿的音乐教育上我遵从这一原则, 例如:在我的原创课《睡得甜甜》中, 我尝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用多媒体、游戏、图谱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听一听、唱一唱、玩一玩、画一画, 多通道参与, 从而使整节活动更有趣味性、生动性和活泼性。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倾听歌曲, 将自己最喜欢的部分说出来, 然后我就将相应的图谱贴在黑板上, 然后让幼儿观察并演唱图谱, 他们很快就记住了。我还让幼儿将自己的梦画出来, 再唱给同伴听。通过这些活动, 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体验歌唱、创作带来的快乐和成功, 通过倾听, 感受到了歌曲的强弱变化, 通过认识图谱, 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创编中借助绘画表现出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从而挖掘了幼儿自身潜在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培养了幼儿对摇篮曲的爱好、对美的感受和表现, 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多通道参与的应用可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更全面的发展。
四、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在未来的时代里更需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人才。在教学中我为幼儿创设情境,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例如:在《马儿跑》律动时, 我为幼儿准备老马和小马头饰, 让孩子来表演, 随着欢快的音乐我学着老马的口吻来激发“小马”跟我学奔跑, 我富有感染力的话, 使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像自己真的成了一匹小马。我又创设种种情境, 如快跑就是有紧急情况, 要使劲跑, 动作幅度大, 音乐速度慢就是马儿跑累了, 要边走边休息, 动作幅度要小。孩子们如身临其境, 表现得自然逼真。结合音乐节奏变化, 幼儿在丰富的想象中表演, 提高了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同时想象力也在形成。在歌曲的创编中最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在创编内容上要选择简单易学的歌, 利用创编歌词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在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幼儿将歌曲改编成一首又一首新歌。例如在《我有小手》的教学中, 孩子们将“我有小手拍拍拍”改成“我有小手捏捏捏”、“我有小手洗洗脸”, 有的改成“我有小手帮帮你”, 有的还改成“我有小手做好事”等等, 孩子们变得兴趣盎然, 连唱带动, 将歌曲的内容表现得淋漓尽致。孩子们在自主活动氛围中感受到了创作带来的快乐, 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 素质教育要求未来的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艺术修养, 而音乐教育最能满足有艺术兴趣和潜力的幼儿的求知需求, 锻炼他们的艺术能力, 所以在大力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有理由去研究好音乐教育, 实施好音乐教育。
摘要:幼儿在做早操时需要音乐, 午餐前需要音乐, 午睡时需要音乐, 随时随处都需要音乐。音乐是一门艺术,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 应在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基础上, 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提高他们对音乐活动的感受力, 使他们享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我们更应重视音乐教育, 从娃娃抓起, 争取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一日活动,幼儿,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Z].2001.
3.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手段;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运用;小学数学;多媒体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新一轮数学教学改革的热点。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好奇心强,要想不断地启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如果教师能抓住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就会激起学生学习情感,创设富有变化、能激发新异感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过程,使他们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处在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心理状态。例如,在教学“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这一课题时,先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理清“组合图形”间相结与内含的关系,再由观察计算机网络展示的各种组合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提出:如果要计算这些实物图形的面积,该怎么想?学生回答,看该实物图近似于什么图形,就运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在计算机将实物图变化为规则图形后再提问:现在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学生发现尽管变化成规则图形,但因为没有学习过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故还是无法计算。此时我就追问:你们现在最想知道什么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议论纷纷,有些说我们先要把这个图形分割成几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并利用相加或相减来计算出这个图形的面积。最终师生共同归纳出“平面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课题的提出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展示出生活中的数学情境后,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再由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后,跃跃欲试地想去努力解决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已达到最高点,他们的思维开始活跃,充分做好了全身心投入到新课学习活动中的准备。这种学生的思维,完全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所不可少的。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满足不同學生发展
学生学好数学,是发展智力的必要条件,关键在于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千方百计地调动他们的观察兴趣,激励他们要养成认真观察、主动观察、勇于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能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便于学生观察和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如:当学生说出例2的统计图旁边数字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点击后闪烁几次,突出数字,强化学生的无意注意。课件的设计呈现动态思维过程,满足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核心任务,数学教学,应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这就构成了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的抽象性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面积计算的方法这一重点,我先在电脑上画好一个圆,接着把这个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共16份,然后通过动画把这两部分交错拼好,这样就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反复演示几遍,让学生自己感觉并最后体会到这个近似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圆的面积是完全相等的。再问学生还发现了什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的什么有关?从而导出求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使得这课的重难点轻易地突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根据心理学规律和小学生学习特点,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加之课堂思维活动比较紧张,时间一长,学生极易感到疲倦,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这时适当地选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方式来刺激学生,吸引学生,创设新的兴奋点,激发学生思维动力,以使学生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学生学习有了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只是对教学手段上的一个补充,我们要发扬“拿来主义”选择有用的为我所用,不能盲目地,全盘否定或全盘接收。只要我们适当、适时、适度进行合理运用,它就能发挥逐步变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的功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新
4.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四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与提高。本研究立足于如何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探索,提出几点建议:通过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广泛开辟活动渠道;精心指导幼儿活动的途径,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得到提高。
关键词:
科学活动 有效探索 合理选材 多渠道 指导方式
一、问题的提出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的天性就是探索周围的事物,并对许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从而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科学现象五彩缤纷,神奇有趣,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和探索求知的兴趣;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
如何在科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幼儿各种认知功能的参与,如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与提高。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一些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合理选择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人体和健康、植物和动物、生态与环境教育、自然科学现象与科技教育等。而幼儿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不能理解深奥的科学原理,对科学现象的认识也只是初步的,所以选材要注重贴进幼儿生活实际、符合幼儿兴趣需要,从而激发孩子在科学方面的探索。
1、生活化的科学活动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以科学活动生活化,能使幼儿感受和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与同伴的意义,会使他们发现和感受到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如:科学活动《多种多样的洗涤用品》中,肥皂、洗衣粉、沐浴露等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物品, 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关于这些用品的经验知识,知道其特征和用途,对幼儿来说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会比较感兴趣,对它有亲切感,从而能促使幼儿更大胆地探索。让幼儿主动去发现,确保幼儿科学探索的顺利进行。
2、兴趣化的科学活动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说:“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兴趣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动机、力量,兴趣使幼儿敢于冒险,并使活动得以维持。幼儿没有兴趣,就缺乏真正的动机,而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是求知欲望的生长点。因此在科学活动应选择幼儿好奇感兴趣的内容。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发现了蚯蚓,好奇的他们围着它相互讨论着,有的说“它的头在哪里” “它是怎么动的呢”“它喜欢吃什么呢”……。看到孩子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便组织了一个有关蚯蚓的教育活动来支持和继续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科技化的科学活动
《纲要》中明确指出: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所以活动题材要体现时代性和典型性,不能仅仅局限于选取纯自然界的科学素材,还应该把当代社会现实和幼儿的周围世界联系起来,选取一些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的科技产品,帮助幼儿进行认识、理解,积累他们的科学经验。如活动《聪明的电脑》中,让幼儿了解电脑的广泛用途,激发他们对电脑的好奇心和学电脑的兴趣,使其知道电脑是一种帮助人工作的高效率机器,以及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还可以认识一些社会生活中其它的现代化技术,探索蕴含其中的科学原理。从中孩子们初步认识现代科技,知道科技是在不断发展的,它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方便。
(二)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总是喜欢摆动、拼拆、移动等,这表明幼儿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新《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位幼儿都能运用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因此关键还在于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只有积极引导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幼儿的探究水平才会得到提高,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
1、发挥幼儿多种感官
人的感官是人感觉的分析器,是人认识能力的基础。人通过口、眼、耳、舌、鼻、身等感官去认识感知世界,形成表象;在表象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抽象、概括等过程形成概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幼儿的口、眼、手、脑,充分运用感官提高认识能力。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能使人的认识更全面,更清晰,更深刻。如在《认识各种水果》的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的看、闻、摸、尝,在操作过程中,他们通过自己各种感官作用对有关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用视觉感知它的形、色、结构,还要用手触摸它的光滑度、软硬度、温度、重量,用嗅觉审其气味,用味觉尝其味道。这样充分运用感官,让幼儿多角度地认识这些水果,从而提高认识能力。
2、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
科学小实验不仅是幼儿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更在于幼儿能在亲身经历探索过程中积累有益的经验,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幼儿在科学小实验活动中的探究、体验、尝试,生动直观地了解科学物体,现象特征,相互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观察、分类、测量和思考等智力技能,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如:活动《沉与浮》就是让幼儿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沉浮的现象。活动中幼儿经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后,从中发现哪些东西会沉于水中,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同时,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这样也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而且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3、及时提问进行讨论
讨论能够激发幼儿参与相互学习活动的兴趣,为教师与幼儿之间提供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又能使幼儿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有机会正视自己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自我价值感。所以,科学活动离不开交流讨论,交流讨论是引导幼儿进行初步归纳概括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尽可能地发挥“生生互动”的作用,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大胆的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增长见识。如:在《夏天的雷雨》活动时,向幼儿提出“夏天雷雨降至时天空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打雷前会有闪电”等问题。先让幼儿讨论争议,各予以见,然后在及时总结,调动幼儿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科学活动《珍贵的淡水》中,我就组织多次讨论,让幼儿相互谈谈淡水的用途,体会它的珍贵,学习保护水资源的有关知识和具体办法。其中可能会出现争议或达成共识,从而增长见识知道了更多信息,通过积极参与,达到师生、同伴之间相互作用的.学习的过程。
4、运用记录获得归纳与分析
记录,一般包括猜想记录、实验验证记录、过程记录、结果记录。它也是科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可以促使孩子们更细致地观察和更认真的思考,使他们将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从而在一次次的记录与实验的对比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逐步实现自我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为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等奠定基础。如活动《奇妙的磁铁》中,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把自己猜想到的能被吸住的物品及时记录下来, 为后面的验证提供具体形象的操作依据。然后通过操作来记录下磁铁能吸什么,不能吸什么。这样有助于幼儿将原有认识与当前的操作结果相互比较,调整原有的认识,促进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又能及时了解幼儿在实验中的兴趣、能力和实验中遇到的困难与发现,然后进行有目的的指导。
(三)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是主动学习者,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他们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教师的指导作用应体现在促进幼儿与材料、同伴的相互作用上,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在获得了大量的特例、丰富具体的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概括,最终得以真正和内化,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
1、提供适时的支持
教师作为引导者,介入的时机,方法很重要,出发点是幼儿自己的内在需要,而不是教师处于教育的意图,所以要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幼儿的创造行为随时都可以发生,通过对幼儿活动中的环境、材料以及根据幼儿兴趣点等,给予幼儿隐性的指导,这样不仅帮助幼儿学习探索的方法,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学习的方法。如在《向下落的物体》活动中,先请幼儿玩扔东西的游戏,看看不同物体被扔高后是怎么落下来的,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再请幼儿利用两张一样的纸,一个揉成纸团,一个不揉,比一比,看看会怎么样,以及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从物体落下的速度快慢上进行比较,最后,幼儿得出结论:轻的、大的东西扔不高,落下来的时候也慢;重的小的东西扔的高,落得也快。作为教师不能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活动中主动学习。
2、允许探索中的小意外
儿童的好奇心是他们的自然本性,所以我要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感,让他们与外界进行亲密接触,让这些天生的“乐学者”延展探究的“领地”。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正是这种好奇不断地促进他去探索,总想探个究竟,而幼儿的思考能力有限,有时会不择手段。所以我们要允许探索中的小意外,促进儿童的自主性发展,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如:在科学活动中提供了丰富材料,几个男孩拿着玩具玩得很开心,过了一会儿,有小朋友就来告诉我顾XX把玩具弄坏了,果然玩具被拆的七零八落,见我来了他马上停了下来解释“我想知道它怎么会发出音乐,只是看看里面有什么”,我没阻止他而是鼓励他继续探索,并尝试把玩具组装好。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破坏”,这种出于好奇而导致物品的“探索性”损坏不带有任何故意的色彩。如果严厉管制,久而久之,孩子就失去了探索精神。
3、及时进行积极性评价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采用多元的评价观,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为目标。在探究活动中,从多方面去评价幼儿,采用多元的评价标准,避免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的获得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同时应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学习方式纳入评价的内容。教师不能仅以对探究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单一标准,而应该要去重视幼儿参与活动的态度和积极性,重视幼儿的探索过程和不怕困难不断尝试的精神,还要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应给予及时地肯定、鼓励和赞扬,从而增强孩子进一步探究的兴趣与动机。教师也可利用非言语信息对幼儿做出评价,如点头、微笑等,还可以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与大家一起分析,幼儿相互一起评价。所以,科学活动中恰当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再参与的愿望,促进活动的开展。
三、研究结论
通过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的有效性进行了跟踪观察和记录,看到了科学活动探索的有效性在整个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合理选择了科学活动的内容,让原本枯燥的科学知识理论变得具有生活化、兴趣化、科技化,还多渠道地开展了科学教育活动,发挥幼儿的多种感官,提供实验操作的机会,及时提问进行讨论,并运用记录获得归纳与分析,从而帮助幼儿获得有关科学活动更多的认知。教师精心的指导与适时的支持和评价更能帮助幼儿很好的去掌握科学活动所要表达的精髓,帮助幼儿走进科学活动的世界,使幼儿通过感知、认知科学活动达到巩固学习的目的。
本次研究,让研究者感受到教师是科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引导者,教师的理念体现了科学活动的有效性,是通过合理的选材、多渠道的探索、各种指导方式来体现科学活动的核心内容。教师的不同设计理念直接影响到了当前科学活动探索的效果,从而影响了科学活动所发挥的教学作用。
在研究中,通过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衡量科学活动有效探索所表达的内容和设计,简单总结了激发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探索的几个必备条件包括:合理选择科学教育活动、多渠道地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和教师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的指导方式。也让研究者感受到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幼儿和探索的事物三方面的配合,才能使其探究更为完整,做到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使科学活动更具教育意义。
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幼儿园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俊.《幼儿园教师教育丛书――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5.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五
信息技术对现有教育模式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相融合,充分发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发挥促进教育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谈起,较详细地讲解了课件的选择与制作应注意的问题,并运用案例生动具体的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于教学之中,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关 键 词: 现代信息技术 幼儿园 教育教学 运用 正 文: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量快速增长与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使人们的认知方式发生本质的变化。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也正多数以辅助教育的形式走进幼儿园,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鲜明的教学内容,以其文、图、声并茂且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使得各种教育信息的表达更加生动、直观和多样化,为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于教学之中,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将是我们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关心的问题。现在就我个人的经验谈谈在幼儿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关键是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幼儿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首先是在课件的选择与制作上下功夫:这个活动适合用课件吗?怎样用呢?应该制作什么样的课件等等许多问题都需要教师事先考虑好。因此,教师制作课件时应注意几点:
1、课件内容应体现教学思想,为其教学目的服务
课件中的所有环节都要围绕教学内容来设计和安排,要将各知识点合理地编排进画面内容中去,并且教学内容要丰富、灵活,寓教于乐。
2、课件制作应注意辅助性
使用多媒体其目的在于为教学服务,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因此,在整合中应服从于教学目标,顺应、追随幼儿的需要。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独到的优势,但它无法取代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实践、创造,有的教师将应该让幼儿讨论、体验的内容也设计到软件上展示,虽然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幼儿并未做主动的思索和创作,反而使得幼儿对观看屏幕形成依赖。因此,必须坚持以教师引导、幼儿操作为主,多媒体辅助为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课件制作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教师在制作、选择课件时,应考虑不同层次幼儿智能发展水平、认知活动特点及个性心理特征,设置相应的个别化教学措施,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例如制作小班的课件,界面要精美有趣、鲜艳活泼、图像大而清晰,浅显易懂,短小精悍,利用软件中设计的作图功能,色彩变化及闪烁等,编制出一些“动画式”的教学软件。而大班的课件则要求动手操作强,知识性强,多一点想象的空间。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能同时呈现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以全方位的立体方式传输信息,可以增大集体活动传输的信息量,让幼儿多重感官同时感知,使幼儿进行完整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大班因为要注重知识性,在整个教学过程将图片和动画并举,声情并茂,视听结合,使幼儿多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内在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苦学”为“ 乐学”,积极参与学习,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能力。
4、课件制作应重视交互性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课件取代了教师的一部分功能,在整个课件的学习和娱乐过程中,要始终让幼儿参与,给予及时反馈,这样才能使幼儿较好地发挥主动性。运用电脑媒体的交互功能,使教学活动过程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交流。
5、课件制作应讲究科学性
多媒体在选用、设计软件及穿插都要讲究科学性,不要为了画面的动画效果而滥用软件,如在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部分,其制作要注意清晰、准确,不要为了吸引注意,制作成画面闪烁不定,反而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很难为其建立起有序的表象,尤其是需要幼儿参与设计的线条造型,更要注意直观、明了。
考虑好了以上几点,制作出的课件才能有效地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我就利用了人机交互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在教学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些有游戏情节教学软件,让幼儿动手操作。通过故事导入,然后联系实际来统计一下全班幼儿喜欢小动物的情况。这时屏幕上出现三种小动物,幼儿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电脑会将全班幼儿的选择结果显示在屏幕上,那么该怎么样来统计呢?幼儿学过简单的分类,于是马上会想到把它们分一分排一排来看结果。这时幼儿就可以将屏幕上面的小动物用鼠标进行拖动来完成分类排列的工作。也可以用符号来把它们统计下来,电脑也准备了这样一张表格,幼儿可以选择自己 喜欢的符号来统计各种小动物的个数。这样通过人机互动让幼儿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学习欲望。
有时为不让我们的教学活动枯燥无趣,我们也可以借助课件,利用它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特点,为幼儿营造如临其境的情感氛围,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情境中,不但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而且能感受到特定的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如,在教学“认图形”时,老师可以制作这样的课件:出来几位图形朋友,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一个个都跟真的飞到了我们面前似的展示在了屏幕上,幼儿们兴奋不已地报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信息技术动态地显示四个图形朋友给小朋友们带来的节目:在乡村的小屋上烟囱里正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有嘎嘎直叫的鸭子,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幼儿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那些图形组成,幼儿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组出了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幼儿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起了他们很高的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铺垫。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大量的利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和作业能力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传统的美术欣赏大都以教师出示范例、讲解,幼儿作画、讲评为模式,由于形式缺乏审美感知,幼儿作品以模仿居多。在采用多媒体之后,动态的画面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幼儿可以根据提供的画面,按兴趣和意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他们在欣赏、观看的过程中,获得视觉上的满足,激发其表现美、创造美的兴趣。如活动贴贴画画《样样东西都爱吃》,在讲到因为小象样样东西都爱吃,所以长得越来越大时,我制作了可操作的软件,让幼儿将画面上的食品(蔬菜、水果)一样样地用 鼠标拖过来喂小象,小象便渐渐地长大了。如此直观的画面成功地感染了幼儿,收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在此后的操作活动中,幼儿依然保持很高的兴趣。
幼儿对美的感知和领悟是需要教师去引导的,视觉和听觉是感受美的第一渠道,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欣赏优美的散文诗加上动感画面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可以使幼儿情不自禁地步入美的境界。比如,在以《春天》为主题的美术活动中,教师利用VCD,展示了花的生长、开放过程,然后引导幼儿想象:春雨、春风是怎样唤醒花蕾的,优美的语句配以生动的画面,引起幼儿丰富的想象,幼儿的回答也如同画面展示那样斑斓多姿,很快在他们笔下展现出一副副多彩的春天画卷。
利用多媒体,还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多媒体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它并不是仅供教师演示和幼儿欣赏之用,而是为幼儿提供一个崭新的学习空间,以达到启迪思维为目的。如活动《画太阳》通过轻移鼠标,给太阳装扮成不同的角色,一会儿带上博士帽,一会儿又成了可爱的太阳宝宝,幼儿在画面的变化中,不断地体验着新奇与快乐,也拓展了幼儿作画的思维定势,他们就不会将太阳画作一成不变的“太阳公公”了。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和掌握。传统教学中,我们多半会用一些图片和教师的口头讲解来完成教学,效果往往不佳,无法让幼儿理解。而利用(FLANSH)可以很好地反映一些难以看到的或者是微观的现象,揭示事物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及本质属性,使许多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真正做到化繁为简,形象生动,便于理解。比如“毛毛虫怎样变成蝴蝶”,如果没有课件的展示,很难把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这一过程讲述清楚,光凭老师借助图片来讲解很单一,幼儿也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制作毛毛虫转变成蝴蝶这一过程的课件,从卵——虫——结茧——咬破茧飞出变成蛾子——蝴蝶,并配上解说,生动、形象的画面就会牢牢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他们会很清楚的了解这一过程。在这里多媒体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信息技术除了以上讲的与数学、科学、美术整合外,与幼儿园其它学科领域的教学同样可以整合。如音乐领域不再局限于钢琴、录音机和教师的一张嘴,应利用多媒体让幼儿主动参与、体验、创造音乐,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在社会领域,多媒体的魅力更是无穷的,它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愉悦、感官的享受、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帮助,幼儿学会了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毅力,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在语言领域,幼儿欣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的儿歌、故事、散文时,利用多媒体创设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幼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语言美、意境美,自然而然地产生遐想,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6.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六
单位:卫辉市幼儿园
班级:小四班
时间:
2015.1.19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应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在幼儿教育资源的建设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的同时,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已经成为我们目前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幼儿园教育教学带来的便利及利用信息技术对幼儿园进行现代化的管理谈起,并运用案例生动具体的展示了如何有效地把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于教学之中,使得各种资源更加丰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种多样,教育方式更显得活泼和有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幼儿园;有效运用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的社会,培养中国儿童接受信息素质教育的工作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信息技术也正以辅助教育的形式走进幼儿园,它以其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鲜明的教学内容、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为教学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在幼儿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和实施信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然的。本文仅简单谈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有效运用。
一、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提升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之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如何将《指南》中制定的儿童学习与发展相关目标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明的教育过程有机结合,以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提升。《指南》和《纲要》的有机结合对幼儿园教师的的专业发展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幼儿教师,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好更健康的发展,就要不断地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知识技能。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知识,并且能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如何能借助信息技术来发展教与学的资源,积累教学经验,又能促进幼儿园有效的利用资源。通过互联网获取教育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游戏内容的整合来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把计算机游戏活动融入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之中,来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是集声音、动画、音乐等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在教学时,可以使幼儿的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运用多种软件如:POWERPOINT、FLASH等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能够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活动,也就是幼儿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丰富的教学资源,改进传统教学的方式,或为幼儿提供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幼儿教师在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的特点,设计、选择出的事物要更加直观、具体。多媒体技术创设出的教学情境更能够加深幼儿对事物的理解,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力和满足幼儿好奇、好问的心理特征。多媒体技术提供给幼儿的是生动的图像、声音、符号、音乐等,可以培养幼儿手、眼、脑并用的能力,达到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开拓幼儿的视野,培养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是历史上较为系统的阐述“兴趣”的教育家之一。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说:“如果这孩子的兴趣和热情一开始就得到顺利发展的话,大多数孩子将会成为英才或
天才,这就是早期教育。”可见极早发现幼儿兴趣的重要性。我认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激发、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幼儿好奇心强,对新生事物有着天生的亲近感,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幼儿营造如临其境的情感氛围,多方位地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情境中,不但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象,而且能感受到特定的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引发幼儿学习的动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是现代教育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它的运用,打破了在幼儿教育中以老师“教”为主的模式,有利于促进幼儿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生动活波的进行学习以及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四、多媒体技术,架起家园共育的桥梁,成为家园联系的纽带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信息技术不光对教育教学过程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管理以及家园联系等方面也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我们利用 Internet的校园网,建立幼儿园自己的网站,定期在网站上宣传教育幼儿新理念,反馈家长的意见,也可以向外界宣传展示幼儿园的办园特色、教育经验和其它幼儿园进行教育方面的交流。
近年来,我们倡导家园共育活动,家长不再是教育的旁观者和被教育对象,而是平等的教育合作伙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年轻的家长在家中基本都能上网,有良好的网络环境,我们可以突破传统的家园联系、交流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通过QQ或微信软件,建立相应的群,或者通过E-mail信箱,与家长交流思想,及时了解幼儿在园情况,这样也节省了以手写方式来填写家园联系手册而浪费的人力、物力,建立起了崭新的交流方式。
五、利用信息技术监督提高幼儿园的管理工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人们对学前教育信息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建立幼儿电子档案,这样既可以快速查找又可以永久保留幼儿信息。与此同时,我们将幼儿园教育教学、人事档案、卫生保健、财务收费、教具资料等一系列的资料都进行电子管理,加速了我园现代信息技术的进程,提高了幼儿园科学管理的实效性和广泛性。
幼儿园领导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让家长对教师的保教能力进行评判,园领导可以通过家长的评判,了解家长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了解家长们的的思想动态以及对教师们的满意程度,掌握教师的保教水平,在工作中对教师们加强管理、约束和督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们的服务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幼儿、服务于家长。
六、小结
7.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七
关键词:玩教具,数学活动,有效性,操作,发现
在幼儿教育中, 幼儿园玩教具构成幼儿教育中重要的学习资源, 对幼儿发展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对玩具材料的操作活动是感知和发现问题的途径, 可以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能形成多种操作性学习方式, 能开展创造性学习活动, 同时也是幼儿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利用玩教具开展的教育活动是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手段。在数学活动中运用玩教具, 能为幼儿提供表象思维的工具, 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学习数学。如何利用玩教具让幼儿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性的学习呢?
一、提供实物环境, 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实物环境, 在丰富的实物环境中, 在解决每日生活中的问题时, 幼儿的数学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这种在解决问题时理解和使用概念的能力才是数学教育的目的,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实物环境, 提供的材料应数量足够, 并具有层次性, 既体现所学的教学内容, 又能满足幼儿的学习兴趣。
针对数学活动的内容, 应尽量提供大量的教具学具准备。小班的认识颜色, 可在班里放置各色气球吸引幼儿兴趣, 以增强幼儿对色彩的敏感度, 并准备彩色穿珠若干, 供幼儿人手一份进行操作。课后的延伸活动可在家庭中找一找你认识的颜色, 以丰富幼儿的认知经验。在中班数字与圆点的对应中, 可让幼儿人手一份圆点数字卡片, 在区角可放置玩教具“数字转盘屋”让幼儿在玩中学。小班认识早上、晚上、白天、黑夜, 可放多媒体课件:《小兔的一天》。由此可见, 这些准备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实物环境, 引导幼儿利用这些资源, 可帮助幼儿积累数学经验。
二、通过操作活动, 鼓励幼儿进行数学探索
让幼儿从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转到主动建构为主的学习, 从符号为主的学习转到实际意义为主的学习, 这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新《纲要》中也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 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 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大班认识整点、半点时间时, 给孩子们提供了人手一份的卡纸做成的钟表, 而且时针、分针可随意转动, 这样就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幼儿机械的记忆, 开展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数学教育, 让幼儿主动参与、有亲自操作的空间, 对幼儿来说, 可随意拨动时间的钟表能引起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产生, 将促进幼儿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 有利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 开启幼儿的智力。大班数学《认识年、月、日》是一节抽象化的课, 不容易让幼儿记住一年有多少天, 一年有多少月, 每个月有多少天, 这不是幼儿死记硬背所能理解的概念, 借助玩教具展开教学, 却有意外的收获。在上这节课时, 用了12座房子, (房子代表月份) 其中有7座大房子, (代表大月份) 4座小房子, (代表小月份) 一座顶小的房子, (是二月) 每个房子上都贴有当月的日历, 结合故事《年妈妈的一家》让幼儿轻而易举地掌握了年、月、日的概念。另外, 给幼儿每人制作了一份年历转盘, 让幼儿探索着找出了自己的生日和一些节假日, 而且对一年有多少天, 有多少月, 每月有多少天, 记得相当好, 概念清晰。由此可见, 有效利用玩教具, 有助于幼儿从直观层面入手进行抽象的时间关系的学习, 以促进幼儿思维水平的发展。
此外, 在活动中, 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引导幼儿尝试、发现、寻找不同答案。让幼儿用自己的头脑, 去感知、发现数现象, 体验数学规律。
三、重视幼儿的体验和幼儿数学教育的过程
重视数学学习过程是现代幼儿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是强调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建构的操作过程, 皮亚杰指出:幼儿的数理逻辑经验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 而是来源于幼儿对物体的操作, 和其动作的内化。数学知识是幼儿通过活动、操作、经历思维活动体验出来的, 不是背出来的。教师的作用不是只给幼儿一个结果, 或向幼儿要一个结果, 或满足于幼儿活动的结果, 而在于多多的鼓励, 支持幼儿对数学活动的探索和学习, 为他们提供一个与材料相互作用、与人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
在《运用货币》的学习中, 给幼儿提供人手一份的“仿真人民币”, 在实际的操作中, 体验100元可以换成2个50元, 5个20元, 10个10元……接着展开“超市游戏”, 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教学比老师空洞的讲解, 幼儿机械的记忆, 要学得快、记得牢、理解得透彻!
利用玩教具开展的数学活动为培养和训练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和广阔性, 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通过对现实中数学问题的探索, 不仅有利于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价值, 而且还使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思维历程, 激发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内部动力。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
8.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八
关键词:导入、信心、趣味、备课、自我探究、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学会一些基本操作,掌握几种常用软件的使用,掌握一些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我结合我的一些工作实际,简要谈谈如何才能有效地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有效导入是关键。
一堂信息技术课课导入怎么样,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在导入环节先声夺人,以最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以极高的兴趣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前提和基础,它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知识的学习。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引入是很关键的,教师在课程的导入过程中可以巧妙地设计导入,让学生对新课程充满好奇,感到新奇,或使学生产生质疑,使学生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从“要学生学”转变成“学生要学”,当然用于导入的可以是教师的语言,也可以是多媒体的一些展示,可以巧妙的运用故事导入,可以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导入,可以肢体语言导入,可以谜语导入,可以创设情境导入,可以设置悬念导入等。
二、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堂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也有学生对它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形成,主要是来自于学生对自已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而表现出的信心不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主动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行的一面。记得在一次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了“小擂台赛”,班上有一名胆子特别小的女同学,平时很少说话,要上计算机上操作就更别说了。针对这种情况。我特意安排她和一名比较好的同学——一起操作。当她们操作完后下来,同学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时,我看见胆小的同学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接着,我进一步引导,让她自己操作,面对同学们期盼的眼神,她涨红了脸,但同时我们也惊喜地看到了从她脸上发出的自信。她的日记中这样写到:“我今天好开心,因为我为班上的同学操作了一个演示,王老师表扬了我,全班同学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其实做什么事情不要怕,就一定能做好!加油吧!”。看出来了吧,树立信心何等重要。
三、加强课堂教学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充分的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需要教师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从而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如教师讲解的知识尽可能的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的有游戏加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等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等。
四、备课讲究实效性。
任何学科教学,都要教师课前有效的进行备课,所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备课既要考虑到教学的要求,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想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备课。教师在备课时要钻研教材,钻研课标,钻研学生,深入了解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特点,明确每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针对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和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方法。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师有效备课还要有效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各个教学环节不仅要完整,还要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有效。如在上复制与剪切这样的内容时我课前准备了很多学生的作业内容,课堂上故意将其删掉,在同学们充满了埋怨与失望的时候,我告诉他们被老师剪切掉了,但是老师已经复制了,从而导出了剪切与复制,这样有实效的备课为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学生印象深刻,可以说很难忘记,学习效果会非常的好。
五、、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在信息技术学习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仅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呢?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自学的乐趣。其次要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过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
六、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 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 不但充分地体现了教学的民主, 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合作是交流的前提,也是交流的目的。合作学习既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共同发展,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大家知道由于学生的起点参差不齐,通过教师的统一演示或个别辅导,有时效果并非很显著,这里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是进行分组协作学习。课堂上,学生有问题可以与老师交流,寻求帮助;学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体现合作;也可以在电脑上实践练习。体现了很好的互动效果,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有效安排,异质分组,组内成员分工明确,要有主持人,记录人,负责人等,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任务,只有小组内成员都达到了预定目标,小组才能算获得成功。这种共同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自愿性的互帮互助,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的意识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小组之间进行比较评比,形成竞争,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在当今高度发展的社会里,信息技术越来越显示它的作用和价值,要想让未来的学生更有價值,计算机这项技能必须具备,因此,我认为更多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我们必将共同努力,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更好更快发展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肖成全:有效教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孔企平:关于有效教学的谈论。
9.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 篇九
21世纪的小学生对教师围绕一本语文书要求读写背诵一个学期的做法已深感厌恶,对教学毫无创意的教书匡式的教师也不再喜爱。学生们渴望的是丰富多彩的课堂。大量的信息、丰富的活动、美丽的大自然,对孩子们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如何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轻松地由厌学变乐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自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个新生命悄然来到我们身边,使课程发生了质的变化,使教师有了创造的新空间,让孩子们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验、创造……
小学高年级应该怎样进行综合实践课呢?首先应该注重结合教材每一单元后的综合活动,教师有效组织,合理安排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安排了一个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生活乐趣”,同学们的活动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理解快乐、寻找快乐、体会快乐。
(一)我首先让学生理解快乐。
1、把班上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方面的准备。
2、组织讨论什么是真正的乐趣,明确真正乐趣的意义所在((1)发现和创造,是一种乐趣。(2)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取得胜利是一种乐趣。(3)帮助他人是一种乐趣。等等)
3、先在小组中交流自己对快乐的理解,然后选出代表参
加全班交
(二)接着我让同学们寻找快乐。
1、走向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自然界中寻找快乐。
2、去搞小实验、小发明、小制作等,在发明创
造中寻找快乐。
3、去田园,去劳动等,在劳动中寻找快乐。
4、去游
泳,去滑旱冰,去跑步、、、、、、在运动中寻找快乐。
二、开会交流阶段——共享快乐。
1、确定主持人,并安排好程序写好串词。
2、布置好能烘托出
快乐气氛的会场。
3、各组代表依次发言、展示。
三、总结——留住快乐。
1、进一步整理文字稿件、录音、绘画等。
2、同学们可以谈感
想和体会。
3、请老师总结。
之后我再趁此机会开展了成果展示学习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
高,他们通过实际寻找,实际感受等;以个人、小组等多种方式交流
汇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津津有味地讲述乐,头头是道讲乐趣,画
笔流畅地画乐趣,热烈地交流,学生在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
科的知识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地放,鼓励、引导学生将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相融合,发挥特长。比如在学习本单元《山中杂记》课
文后我特意安排了一次“我爱动物、我爱生活的”的综合性学习,我就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访问、写信、上网搜集等多种渠道从山中各种动
物身上感受乐趣。从而融情于山林,融情于自然。在展示学习成果的环节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来汇报学习成果,学生有的把
感受深的场面画下来,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讲述;有的还和小伙伴配乐
表演课本剧;有的把感受编成手抄报,还有的把搜集的图片运用所学
到的电脑知识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这一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学生
把在美术、音乐、信息技术、舞蹈等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有相关学科知识的结合,又有学生各科能力的结合,学生要完成以
上任何一种形式的汇报,绝非简单的抄抄写写,必须将语文知识与相
关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多种汇报交流的形式,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
养得到了提高。
这样让孩子们将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有创意地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
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走出了封闭的课堂,在广阔的天地里实践验、创造……
再比如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综合实践活动“告别
童年”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回忆的东
西,但我们却常常将它们忽视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那些印象深刻的往事,特别是充满童真、童趣的小事,还要注意对个人成长历史具
有重要意义的时间段,如:幼儿园,上小学……制作童年生活纪念册的过程,是重温快乐、总结生活经验的过程。要求学生请自己的爸爸、妈妈(伴随自己成长的长辈)也参与进来,增进亲子交流,还可以对
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同学们的活动步骤如下:
一、准备材料。
1、收集自己的作文、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
作品,自己过去的奖状证书、表扬信、感写信,老师、长辈、同学给
自己的留言……自己到各地旅游的小纪念品……
2、分类、整理材料,将材料分好类后,给照片配上说明或醒目的标题,给小饰物和礼物配
上文字说明,奖状、证书可以拍成照片,便于装订等等。
3、准备一
个册子,封皮可用色彩鲜艳的硬纸。
二、制作。
1、给纪念册起名字,并进行装饰。
2、可按成长足迹、精
彩瞬间、我的佳作、友人寄语等内容题材编排,也可以按一年级、二
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时间顺序编排。
3、为纪
念册写一篇序、一篇后记。
4、设计一个目录。
5、按顺序装订成册。
三、展示交流。
1、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纪念册。
2、在全班交流、观看。
四、谈谈制作和交流纪念册后的感受。
建议:不评选最佳纪念册,因为对于纪念册的主人而言,每本纪
念册都是最佳珍品。纪念卡可放在班里大家翻阅,也可有组织地带回
家里和家长一起欣赏。提倡欣赏后留言。
通过这项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回忆了往事,重温快乐,小结六年的小学生活,也为读初中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总之,综合实践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构建开放型的综合实践课程,初步形成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综合实践课程,取得一定的经验与成效。只要我们紧密联系实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进行有效地运用?】推荐阅读:
博客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初探07-04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07-15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10-18
吴建安《浅析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10-21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07-21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08-12
浅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09-21
应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心得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