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2024-10-24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精选4篇)

1.《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7个字和认识“禾”字旁。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读生字词,纠正错误读音。

4.指名读生字词,检查读音。

5.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并要求读通顺,读流利。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四、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纲读感悟

1.自由朗读,边读边想:你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请画出来。

2.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3.自选读,并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4.指导学生读段落。

5.质疑释疑。

三、朗读积累

四、总结全文

1.你喜欢李小文吗?用一句话夸夸他。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五、布置作业

[《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2.《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二

《月亮与云彩》一课主要写的是一个晚上,几个小朋友看见月亮在云中穿行,争论究竟是月亮还是云彩跑得快的事。而李小文用在树杈里看月亮的办法,证明跑得快的.是云彩不是月亮。

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设计精彩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成功的艺术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语能扣动学生心弦、激发学生思维浪花,它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所以我播放了一首《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再谈话引入:一群孩子在一个晴朗的夜晚里在院子里看什么呢?请大家打开书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看什么?他们对着天空在指指点点说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就知道了。这样可以利用教学插图,训练学生观察,引发学生想象,实现形象感知和语言体会的衔接。

二、运用扮演方法,理解字词含义

3.《月亮和云彩》教学设计 (S版一年级下册) 篇三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善于理解他人,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也喜欢”这句话的含义。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是写鸭子和白兔互相请对方做客,但招待客人的食物客人并不喜欢吃。最后鸭子明白自己错怪了白兔,因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课文采用拟人手法,写得生动而富有童趣,渗透了友爱、善于理解他人的教育思想,同时教会学生认识事物特征和自然规律,对学生有一定的现实教育意义。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分角色朗读课文。从读中感受到要善于理解他人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识字能力、朗读能力、理解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已经能够自主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例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换偏旁法,单字合成法等。朗读课文基本上能做到正确、流利。部分基础好的孩子们通过预习课文,能把对课文的感悟读出来,有声有色,富有感染力。该子们通过预习,对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对生字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跟上节奏,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四、设计理念

1.课标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课文充满童趣,很容易激起孩子的阅读兴趣。但小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为了让孩子保持阅读兴趣,我做了一系列精心设计。开课就创设情境,课中利用课件、游戏、比赛、表演等形式以及儿童化的语言,尽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自主读书。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和文中人物一同去感受生活,一同受到教育。

2.教学过程应体现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识记生字、感悟朗读以及情境表演等环节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和伙伴们合作交流,让他们动起来,感受自己做学习主人的快乐。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也参与进去,跟孩子们一起享受学习的乐趣。整个课堂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这一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师:平时家里来了客人,你们这些小主人怎样招待客人呢?

(生各抒已见:如请坐、倒水、拿水果……)

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两个朋友(出示鸭子和白兔的图片贴在黑板上),它们也要请客。那么它们是怎样招待客人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把课题补充完整)。

2.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认读“客”。

3.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质疑)

师: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有一个好办法,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认真读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减字,遇到长句子多读几遍,注意读通顺,还要划出生字宝宝,多读几遍。

过渡:读得认真极了。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几个新朋友,它们刚才躲在课文里已经跟你们见过面了。现在,周老师把它们请出来了,还认识吗?

2.出示生字,指名读,小老师领读:

3.跟同桌说说你记住了哪些生字宝宝?(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4.说说哪些字记不住需要大家帮忙的?(全班合作学习)

(学生利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合作识字,让孩子们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在快乐中识记生字。)

5.出示词语,开火车认读,男女生比赛读。

三、与文本对话,朗读感悟。

师:我们刚才又认识了那么多新朋友,凄书一定读得更好了。谁想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1.指名分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朗读与评价相结合,训练学生认真听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注意品质)

2.谁能告诉大家,白兔和鸭子是怎样招待客人的?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读出来。)

(1)课件出示小白兔端着草草和菜叶的画面和句子“白兔端出一大盘鲜嫩的青草和菜叶。”

(2)谁想读读这个句子?(指名读,分组读)

(3)白兔为什么会请鸭子吃青草和菜叶呢?

(通过这个句子体会白兔招待鸭子很热情。)

(4)白兔这么热情地招待鸭子,那鸭子又是怎样招待兔子呢?(学生读句子)

(5)课件出示鸭子端着泥鳅田螺的画面和相关句子。

(6)指名读句子,齐读,同桌分角色读。

师:主人这么热情地招待客人,客人一定很开心是吗?

(学生连忙反驳)你从哪儿看出客人不开心?(学生读句子)

3.课件出示小鸭嘟着嘴的样子和句子,指名读句子。

谁能做个嘟着嘴的样子读?(学生表演读,师生一起表演)

(让学生在边读边表演,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了他们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过渡:同学们读得好极了,谁还想再读读白兔的话?要加动作。

4.课件出示白兔摇摇头和相关句子,指名边做动作边朗读。

5.分角色读一读。(先同桌对读,再全班分组读,师生对读,都可加上动作,让学生动起来。)

过渡:主人这么热情。可客人却不开心,真是奇怪极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到小组中去讨论一下。

6.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参与其中。

7.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孩子们都能围绕着“自己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这一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但有的孩子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过渡: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这个道理,那鸭子明白了吗?

8.齐读最后一段。

四、讨论明理,拓展延伸。

1.你们平时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吗?

(学生结合实际发言极其踊跃,谈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这一环节体现了教师,学生,文本的互相对话。)

师:是呀,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我们应该理解别人。这不,鸭子明白了这个道理,决定再请白兔去做客。这一次它会怎样招待白兔呢?两个同学一组演一演吧!(学生自由表演)

2.指名上台表演。

(孩子们热情高涨,表演很精彩。鸭子不仅请白兔吃青草、菜叶,还请白兔吃萝卜、蘑菇,思维并未被限制。)

结束语:你们都是合格的小主人。有机会老师会去你们家做客,相信你们一定会令老师满意。

4.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篇四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虽然是一年级,但我仍大胆的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在引入课题后,我说:“看着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会提问的小朋友才是聪明的小朋友,也是会学习的小朋友。”学生听后连忙从课题入手,开始思考,然后引导他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低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如:课初,我问:“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很紧张。”这显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就要求他把话说完整,当学生回答问题说了完整的话时,我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反应中明白说话就应该这样。然后才是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如:在指导朗读时,我先问学生,在你的印象中,奶奶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课末,让学生与文中的小男孩对话,自己悟出文章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整节课都是师生共同积极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不足之处:

1、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2、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充满了童趣,但我只注重了课件的运用,而没有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浪费了现有的教学资源。

3、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我引导不够,多次都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课堂永远是一个充满意外,而又总是留有遗憾的地方。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次的认真总结分析都可以帮助我在教学上更进一步。

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二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来写。写从前“我”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前我利用谈话引入新课:你们到了晚上怕黑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说动画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学生说黑漆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我就问其他的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怕黑的学生就回答不是这样,晚上也和白天一样美好。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小节,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读第二小节,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让学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夜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呀!在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度课文,读出我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对学生扶得多,放得少,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好。而且感觉朗读这方面指导得不大好。

一年级语文老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

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

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

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

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

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

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

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

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

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上一篇:二年级春天的作文下一篇:品质部员工培训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