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2024-09-25

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共15篇)

1.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一

2014年机械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为进一步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博士研究生教育的交流与合作,营造研究生教育创新氛围,着力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将承办《2014年机械工程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求实、创新、交流、共进”为宗旨,本着高起点、高水平及结构合理的原则,以报告、交流、讨论为主,为博士生提供一个多方向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各个大学相关专业和相关方向博士生的交流与沟通,拓宽博士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博士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博士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欢迎广大博士生踊跃投稿。

一、论坛主题

主题:求实、创新、交流、共进

分论坛名称:机械电子工程分论坛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分论坛

机械设计及理论分论坛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分论坛

二、举办时间

2014年6月17日-19日

三、举办单位

主办: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四、征文对象

论文征集面向全国在校机械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及相关学科博士研究生

五、征文范围

本届论坛征文包括但不局限于如下主题:

1.精密、超精密加工和纳米技术

2.特种加工和特殊材料加工

3.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4.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

5.机电系统控制及自动化

6.仿真试验与系统设计理论及控制

7.流体控制及自动化

8.传感与测控技术

9.机器人技术

10.先进制造技术

11.特种传动智能设计及控制

12.摩擦学及其控制技术

13.机械CAD及智能控制技术

14.仿生及特种机器人

15.振动与噪声控制

16.工程机械结构设计与分析

17.航天工程制造信息化技术

18.航天地面设备机电一体化技术

19.航天工程特殊材料加工技术

20.空间装备与工艺技术

21.工业设计

22.工业工程

23.飞行器制造工程

六、主要活动

1.大会报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特邀报告、优秀博士生主题报告

2.学术交流——设立大会分论坛、由与会博士生作论文报告

3.参观考察——详见后文。

七、会程安排

6月17日:全天报到。报到地点: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楼2011室

6月18日:大会学术交流

6月19日:大会学术交流、参观、离会

八、论文征集的具体要求

1.论文提交时间截止到2014年5月23日,经过专家评审后2012年6月1日前确定博士论坛大会交流论文。

2.论文内容应符合论坛主题,要以重要的前沿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中心,具有创新性、原创性,数据准确,行文规范,征稿论文格式详见附件。

3.稿件正文字数一般在6000字以内,不超过15页。投稿时请注明作者姓名、所属学校、教育背景、论文所属主题(征文范围中23类中的一类)详细联系方式(联系电话、电子邮箱)等,否则不予采用。提交论文邮件标题格式为:论文作者单位+博士生作者姓名+论文标题。

4.本届博士论坛入选论文不向作者收取版面费和支付稿费,论坛将出版论文集(光盘),论文集属与会者交流资料,不具有正式刊号,不影响论文作者向学术性专业期刊投稿。

九、其它相关事宜

1.论坛免注册费、会议资料费;主办方负责哈工大以外参会博士生6月17-19日住宿费以及6月17-19日餐费;交通费用由学生自理。

2.论坛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吕焱办公电话:0451-86413809

论文征集专用邮箱:jxgcbslt2014@163.com

3.论坛信息发布网站http://sme.hit.edu.cn(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致知网)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15年4月10日

2.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二

2013年10月, 第四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 (ICTE 2013) , 在我国四川成都西南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新加坡、巴基斯坦和中国台湾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国内交通运输工程领域知名高校博士研究生近3 0 0人参会。大会举行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进程”等13场特邀报告, 并设“交通运输规划与系统优化”“绿色交通与低碳交通”“交通安全环境”“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管理”等多个主题的分会场进行研讨。

2 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发展

中国高速铁路动车组技术的发展, 是瞄准世界高速铁路先进技术, 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成果。

2.1 CRH1型动车组

CRH1型动车组原型是瑞典Regina型动车组。瑞典国铁于2000年开发Regina动车组系列。Regina系列动车组车体宽, 采用低地板, 每组可容纳165到294人。其中, X52 9062动车组被用于庞巴迪“绿色火车计划”[2]。“绿色火车”计划 (2004-2015) 旨在发展适合瑞典本国国情的铁路建筑能力。通过技术改造, 应用庞巴迪可持续发展技术“ECO4”产品组合, Regina车型在车底架的稳定性与控制力方面均有改善, 2006年试验中, Regina最高试验时速曾达303 km/h, 2010年, 其运行速度已达250 km/h。

2.2 CRH2型动车组

CRH2型动车组原型是日本新干线。新干线由日本国有铁道部研发, 1964年开始通车运营, 是全世界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高速铁路干线。

日本新干线的建成, 是为了满足日本人口密集度大, 运输负担重的特点。不同于西方的动力集中式设计 (使用机车车头牵引无动力车厢) , 日本新干线采用动力分散式设计, 更好地解决了车辆高速运行过程中的蛇行问题, 减少了维修保养费用。同时, 车辆运行过程中摇晃小, 平稳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新干线实验时速曾达443 km/h, 目前运行速度一般在270~300 km/h。

2.3 CRH3型动车组

C R H 3型动车组原型是德国西门子ICE-3ICE-3型列车。ICE-3ICE-3型列车运行于德国国内, 是德国最高速的铁路列车, 该车型最高运行速度可达330 km/h, 实验速度达368 km/h。ICE-3型列车无动力机车头, 整部列车可安排旅客座位 (包括第一节车厢) , 行李车厢直接安排在驾驶室后, 仅一面玻璃墙之隔。ICE-3型列车, 同样采用动力分散式技术, 将动力分散到各车轮上, 在相同能源基础上, 大大提高列车列车稳定性和倾斜度。

NEW ICE-3系列计划于2008年实施, 其目的在于建设更宽、更节能减噪的列车, 降低故障率, 并集成额外的防撞性和防火措施。这种新型安全措施同样有利于隧道内运行, 将于2015年应用于从阿姆斯特丹到法兰克福的DB计划[3]。

2.4 CRH5型动车组

CRH5型动车组原型是阿尔斯通New Pendolino及芬兰Sm3型动车组。Pendolino由意大利设计、生产与发展, 2000年被法国阿尔斯通收购。其主要采用主动倾斜式技术, 先后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

(1) 以固定车厢配上可倾斜座椅, 该原理应用于1969年生产的ETR Y 0160, 是第一批以Pendolino命名的车型。 (2) 1982年, 菲亚特在命途多舛的英国先进旅客列车项目上使用摆动转向架, 为ETR 450型列车出现铺平了道路。 (3) 1993年, 用于驱动反摆动装置的活塞, 从车体外部移动至转向架。应用该技术的ETR 460型列车最大摆动倾角有13度减小到8度。大大提高了列车的安全性和旅客的舒适度。

中国CRH5系列动车组, 利用SM3型严寒作业的优势, 服务于华北东北地区, 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3 中国铁路提速历程

中国铁路提速历程, 可分为四个阶段——提速之前、提速初期、提速后期和高速时代[1]。

3.1 提速之前

1990年之前, 中国铁路运行速度仅90~100 km/h, 标准低, 运能与运量之间矛盾突出, 严重紧张的运输状况, 迫使改变铁路运营模式, 提高列车标准。

3.2 提速初期

中国铁路提速初期从1997年至2004年, 期间进行了五次大提速, 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到160 km/h, 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普通铁路客运速度。

3.3 提速后期

中国铁路提速后期始于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提速, 成功引进基于瑞典Regina C2008系列的CRH1型、基于日本E2-1000的CRH2型以及基于法国SM3的CRH5型动车组, 三种动车组均采用分散式动力系统, 最高运行速度2 5 0 k m/h, 持续运行速度200 km/h。至此, 中国既有铁路提速幅度位居世界之首。

3.4 高速时代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铁正式通车, 标志着中国高速铁路时代的到来。2008年开始运行的CRH2-300和CRH3-300系列动车组最高运行速度350 km/h, 持续运行速度300 km/h。2011年投入使用的CRH380A和CRH380B型列车, 运行速度达350 km/h, 其中, C R H 3 8 0 A型动车组实验速度达到486.1 km/h, 居世界第二。

目前, 中国已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400多公里, 居世界第一位, 正在建设中的高速铁路有1万多公里, 我国高速铁路技术已走在世界最前列。

参考文献

[1]翟婉明.第四届交通运输工程国际学术会议报告[CP/OL].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2013-10-22.

[2]Swedish Transport Adm.green target[CP/OP].Grna Tget, background.

[3]The German ICE family[J].Modern Railways (London) .December 2010.pp.70-71.

3.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三

提升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能力,切实落实研究生培养计划中学术讲座环节的安排、管理和考核,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研究生学术讲座考核办法。

针对14年入学的研究生,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及一年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需在第一学年内参加8次学术讲座活动,以学院举办的“同路人学术论坛”系列讲座为准,并实施考勤制度。一年级在职博士研究生不作要求。

所有一年级硕士及一年级全日制博士研究生需在第一学年末每人提交一篇学术讲座报告,由学院进行考核。如发现讲座报告涉及抄袭,一律按不合格处理。不合格同学有一次补考核机会。考核不通过者,不具备参加中期考核资格。

讲座报告内容应针对所参加讲座中的某一期来写,并在报告中注明讲座期数及题目,电子版报告提交时文件名以“讲座期数+学号+姓名”命名。报告格式及要求请见本通知附件,具体提交时间另行通知。

附件:研究生学术讲座报告格式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4.学术论坛调查问卷 篇四

由共青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委员会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会承办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第一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在各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分论坛基础上举办了总论坛汇报,各分论坛晋级的同学在总论坛上再次展示他们的优秀成果,并于2011年11月19日顺利闭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为了能给下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积累宝贵的经验特制订本问卷,期待您的意见和建议!您的年级:

1.您对本次论坛的举办形式,即先举办分论坛,再举办总论坛满意吗?()

A 很满意B 一般C 其它更好建议2.学术论坛的宣传是否引起了你周围同学们的注意()

A 很多人知道B 有,但不多C 基本没有人知道

3.学术论坛论文最佳征稿形式()

A 有偿征稿B无偿征稿C 校内征稿D 高校联合征稿

4.学术论坛的征稿范围是否广泛()

A 题材广泛B 一般C 比较狭窄

5.关于将参与学术论坛和研究生综合测评挂钩,您的意见是:()

A 很有必要,能带动积极性B 没必要,压力太大C 无所谓,与我无关

6.论坛学术报告的形式您更喜欢哪种?()

A 口头汇报B 多媒体讲授C 互动交流D 其它

7.您对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会内容有什么建议:()(可多选)

A能够发表小论文

B能够与众多优秀研究生进行交流,拓宽自己的思路

C能够与权威学者交流,获得论文写作及修改的宝贵建议

D其他(请注明)

8.您希望的研究生学术论坛经验交流的内容是:()

A写论文的方法技巧B科研成果C 其他:9.您认为本次论坛举办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之处?

10.你对举办研究生学术论坛有么有更好的改进方案:

感谢您的参与!

5.博士论坛学术报告 篇五

学号

学生类别

硕士研究生

专业

成绩

导师签名

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题目

报告人

时间

2015年月日

地点

内容记录:2015年月日,在机械馆举行了机械工程学院2015届博士生论坛。在论坛上我认真听取了博士生某某某的“课题名称”学术报告,让我深受启发。我也对液压机上横梁的拓扑优化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也对液压机上横梁拓扑优化这个研究方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研究背景

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数学中的最优化理论与工程设计领域相结合,使人们在解决工程设计问题时,可以从无数设计方案中找到最优或尽可能完善的设计方案,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目前,优化设计是工程设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工程领域———航空航天、机械、船舶、交通、电子、通讯、建筑、纺织、冶金、石油、管理等,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由于现代国家、地区和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各种原材料、能源的短缺,优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并成为21世纪工程设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种设计方法。(2)结构有限元分析

由于液压机工作时运行速度很慢,工作平稳,因此一般只需研究其静态分析。

根据横梁结构特点,横梁的有限元分析通常采用八节点六面体等参元,而精度要求较高时可以采用20节点六面体等参元。

如果结构和受力具有对称性,可以只需取横梁四分之一加以研究,并进行一定的结构简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结构优化设计需要有限元网格能够自动划分,必须在网格划分时考虑这个问题。

在液压机中,横梁受力一般较为复杂,偏载时立柱要受弯矩作用,因此液压机工作时要求很小的偏心距。为了横梁结构优化设计的顺利进行,必须简化其力学模型。(3)结论

6.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六

主办: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锻压设备专业委员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 (锻压) 分会锻压设备专业委员会, 秉承为中国锻压机械行业发展服务的宗旨, 跟踪锻压设备技术发展, 密切联系行业生产一线, 致力于做先进技术的推广传播者和技术成果转化的桥梁。为满足行业各界的需求, 现决定筹办第五届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论坛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锻压设备专业委员会九届二次学术交流研讨会。现面向业界同仁征集会议论文。

一、会议内容

(1) 邀请业内专家作我国金属成形机床现状与未来发展情况的报告。

(2) 邀请有关人士作我国锻压机械行业形势及经济运行情况的报告。

(3) 邀请业内专家作“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需求及运行情况的报告。

(4) 行业企业、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作“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跟踪储备、项目技术交流, 等。

(5) 会议论文交流, 企业先进产品技术交流, “产、学、研、用”信息发布交流。

二、征文内容

(1) 锻压行业形势分析, 企业运营、管理经验, 企业自主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经验体会, 等。

(2)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技术交流, 项目需求建议、项目储备交流, 等。

(3) 锻压设备、工艺技术最新发展动态, 锻压设备、生产线设计、使用、维护经验, 先进锻压设备展示及应用点评, 锻压生产技术革新、发明创造, 等。

(4) 企业先进产品、技术推介、应用, 招商合作信息。

三、论文要求及注意事项

(1) 请采用WORD A4纸面, 使用E-mail投稿。请注明“学会征文”字样。

(2) 请提供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有条件的请同时提供英文摘要和关键词。

(3) 请提供作者联系方式和个人简介, 包括详细地址、电话、E-mail、年龄、职称、专业方向等。

(4) 截稿日期:2010年9月底。

(5) 会议将出版论文集。会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杂志将分期择优刊发部分论文。

四、联系方式

咨询: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塑性工程分会锻压设备专业委员会秘书处鲁洁徐刚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464号邮编:250022

电话:0531-87979298 87979287 (FAX)

E-mail:cmet_acad@sina.com cmet_ad@zds.com.cn

7.学术论坛闭幕词 篇七

第六次全国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术会议历时4天,在中华预防医学会、辽宁省预防医学会、大连市卫生局、大连市预防医学会的领导、支持与关怀下,在全体与会人员的协同支持下,按计划圆满地完成了全部会议议程,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今天即将胜利闭幕。

我受第四届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总结发言。

本次会议共有425名代表参加,他们分别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海南、江西、西藏无代表参加)。

既有全国专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的代表,又有来自国内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工作第一线的基层单位的代表。

既有在我国开创本专业的老一辈专家、教授,又有年富力强的年轻一代学者与领导。

大家共聚一堂,畅所欲言,共叙友情,交流经验,是本世纪末很难得的一次大聚会。

在本次会议上,共收到论文746篇,分别以大会专题报告、分会场发言、专题讨论与论文摘要汇编等形式进行了交流。

其中大会发言17篇,分会场发言100篇,并对尘肺X线诊断、人类工效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劳动卫生管理以及生物监测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等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

会上发言者准备认真,聆听者专心,讨论活跃热烈,体现了学术上的民主作风与虚心求实的精神。

会议中经反复酝酿,由评审组认真审议,选出中青年优秀论文13篇。

它从一个方面代表了近年来本专业中,中青年职业卫生工作者的成长与成就,说明了本专业中人才济济,后继有人;也展示了我们专业的希望与未来。

在本次学术会议的整个过程中,会场内外,我们感觉到有两方面情况给人以突出的印象,即学术水平方面和会议气氛方面。

一、学术水平在近年来获得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首先从管理科学方面看,有大量论文总结了近年在劳动卫生与职业病方面的管理经验,并深入探讨了在现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工作如何去适应这一新形势。

在目前形势下,职业卫生工作者如何去改变观念,扩大视野,改革管理体制,开拓新的工作领域与业务范围。

如何去争取新的服务对象。

这已成为比较集中的研究课题。

此外,在目前新形势下,如果我们的专业工作依然按以往的工作模式,的确会遇到许多困难。

但从另一角度看,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方向,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也会有许多新的机遇。

在我们的学术与服务领域中,有许多新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在本次会议论文中也充分反映出这方面情况,例如:

我国大量的乡镇企业职业卫生服务与管理问题。

涉外企业的卫生服务与管理问题。

如广东省报道:涉外企业自90年代后,有机溶剂中毒事件频频发生,单是二氯乙烷、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中毒死亡人数已达28人,并有批量人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周围神经病等。

这种情况的出现使人震惊。

劳动卫生中出现许多新问题。

如持续紧张、强迫体位、视觉疲劳、空调环境、视屏作业等。

以上诸多新问题,不单影响劳动生产率,而且社会影响巨大。

因此,这些问题都有可能成为我们专业工作的契机,去加以研究解决。

其次,从本专业的其它各研究方向方面看,在本次会议上涌现出大量的颇有水平的论文、成果,在许多方面反映了90年代的科技水平。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代表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些新理论、新技术已广泛用于本学科研究。

如癌基因、抑癌基因、遗传毒理,生物标志物与分子生物标志物等方面的应用,使我们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平、新层次,获得与会者的普遍赞扬。

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管理系统、Internet应用等,也在本次会议上作了交流。

以上方面确使与会者感到新颖,感到科技时代的压力,形势逼人,作为科技工作者,应急起直追,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在本次会议的气氛上,体现了团结、友谊、奋进的精神

本次会议是本世纪末老、中、青三代专业工作者的大团聚。

特别是与会者中有不少人是年逾古稀的老一辈专家,他们从建国后50年代开始,艰苦创业,在本专业的土地上,辛勤耕耘,用自己的血汗去浇灌这片土地;也可以说他们把毕生的精力贡献于劳动卫生与职业病事业上,为我们国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饮水思源,正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传授学识,才会有今天我们学科的发展与壮大;才会有今天这样一支壮大的队伍;才会涌现出今天这样多的丰硕成果。

8.学术界论坛策划书 篇八

活动名称:桂子山师生论坛之——科学文化节系列

活动时间:11月25日晚7点

活动场地:待定

活动方式:校学术科研部主办、城环学院承办

活动内容:

(一) 论坛主题:

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二) 邀请老师:

景才瑞教授,著名地质学家

(三) 准备:

1、查找老师资料,特别是学术成绩,供论坛开始时介绍时师用。

2、向同学们收集问题,整理。

3、现场任务的分配。本次活动我们将和班级活动、年级活动一样,设立主持人、活动记录员及维持秩序员;因为景老师年龄大,所以我们还会安排人员接送景老师;同时在活动场地外面设标志和引路人,为同学指示方向,并且在外面直接宣传此次活动。

4、场地布置。我们将在活动正式开始前的1个小时到场。打扫场地卫生,在黑板上写本次活动的主题、主讲人、主办方及承办方。

(四) 论坛流程:

主持人简单介绍本次论坛的主办方、承办方、主题和老师的简历、学术成就等。

老师开始围绕主题讲。

师升互动阶段。先由主持人向老师提出事先调查得的问题,再由现场同学提问,老师一一解答。

活动结束后清理场地。

(五) 宣传:

我院学术科研部的活动宣传都是和院宣传部合作的。综合宣传实力强,宣传形式多样,质量高:我院的海报、板报质量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画面精美,内容充实;我院特别强调网络的宣传,其中学工部网站上我院用稿量一直高居榜首,还有师大在线的院系风采以及在博雅论坛的讨论;广播台投稿也是我们的主要宣传方式。

这次师生论坛我们准备通过5种方式宣传:

1、传统形式——海报 活动日期的.前一天和当天张贴海报,共8张:前一天在团委橱窗贴1张,东区两个宣传栏、西区宣传栏各1张,共4张;活动当天上午在团委橱窗、东区两个宣传栏和西区四个地方各贴1张,共4张。

2、广播台投稿 在活动当天中午广播台通知,活动后投稿宣传。

3、网络宣传 活动前在博雅论坛上贴讨论帖,在我院工作网站上发布通知;活动后在学工部网站、师大在线投稿。

4、人为宣传 发动同学向其他院系做宣传;在活动开始前在7号楼外设同学做宣传,设引路标志和引路人。

5、板报宣传 在活动后及时出一块板报总结,内容包括老师的介绍、讲座内容、知识介绍和图片资料。板报将在东区小树林、7号楼前和西区展出。

宣传在活动举办中起了很大作用,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宣传搞好,一是为校学术科研部和学术科研部活动的宣传,二也是为我院宣传。

9.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九

本次论坛由《城市·环境·设计》 (UED) 杂志社主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特聘教授彭礼孝主持。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方体空间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王昀、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程启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会展建筑工作室总建筑师刘明骏、维思平 (WSP) 建筑事务所董事、主持设计师张英、Benoy贝诺区域总监、英国皇家艺术学会资深会员黄俊、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主任、总照明设计师郑见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工作室设计总监石薇、飞利浦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景观照明商务总监杨嵘、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本次论坛总策划人徐莲芝等国内多位知名建筑师与照明设计师出席并演讲与讨论, 主题包括光于建筑的可能性, 照明新技术, 新产品在建筑中的应用等。

现场约有300名观众参加本次论坛, 其中有来自各个设计单位的建筑师、各个照明企业的代表。本论坛通过案例分析, 主题演讲和研讨的方式加强各合作方的了解与配合, 集思广益、突破照明技术以及行业体制的瓶颈, 最终提高建筑师对光环境设计的意识和参与度。

10.医学论坛网----学术交流平台 篇十

推广成果,传播信息,交流经验,切磋技艺。

学术平台,资源互利,大医精诚,面向国际。

网友互动,人人获益,共同提高,链接友谊。

医学论坛网是一个医学专业的门户网站,由卫生部百姓健康频道(CHTV)、中国医学论坛报强强联手打造。其前身中国医学论坛报(网络版)网站,成立于1999年,2010年正式改版。医学论坛网专注于为广大医务工作者用户提供最新的国内外医学资讯、疾病诊疗的研究进展,报道重大国际国内医学会议,提供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为医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医学论坛网汇聚一大批中高端专业医生会员,致力于打造国内最具专业医学氛围、崇尚学术精神的社交型医学网站,形成国内关系最紧密的医师群落。医师登录医学论坛网如同进入三甲医院,只需要按科室寻找即可准确获知自己需要的资讯,更可以关注同行,与同行沟通,真正实现“医帮医”。

http://baike.baidu.com/view/2503265.htm

http://.cn/

11.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通知 篇十一

主办单位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 承办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

举办地点

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 论坛理念

学科综合 学术创新

论坛主题

都市文化精神与教师教育 论坛内容

1、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大会报告

2、研究生宣讲论文,专家点评

3、研究生沙龙——研究生介绍各自研究情况并相互讨论

4、评选本届论坛的“学术之星”

注:主题下设若干参考选题(选题附后),诚邀上海市博士、硕士研究生踊跃参加。论坛参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知识背景和研究内容撰文参会。征文要求

1、论文应围绕主题,具有创新性和学术性;

2、论文应具有原创性;

3、论文须经作者的导师推荐并经研究生处审核;

4、论文字数在4000—6000字之间;

5、论文需要提交纸质和电子版:

(1)纸质论文统一选用A4纸、宋体、小四号字、word文本格式打印,一式两份,并寄至:上海市桂林路100号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处,邮编:200234。信封左下角处请注明“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投稿”字样。并请在论文末尾注明您论文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论文所属研究方向及您的住宅电话、移动电话及EMAIL地址、通讯地址等,以便于我们联系。(2)本校研究生同学请直接将纸质论文交至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处,由研究生辅导员按学院为单位统一交至研究生处。

(3)在提交纸质论文的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版,邮件地址:yjsb@shnu.edu.cn;邮件主题为: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投稿。(征文请自留底稿,恕不退还)

6、论文截止日期:2011年9月10日 其他

1、所有提交论文由本论坛邀请论文评审专家组进行匿名评审;

2、论坛将编辑“2011年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文集;

3、论坛将评选“优秀论文”、“学术之星”;

4、本次论坛不收取任何费用。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秘书处

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上海师范大学)组委会 上海师范大学研究生部(代章)2011年5月16日

“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征文参考选题 论坛主题:都市文化精神与教师教育 参考选题:

1、现代都市文明的哲学思考

2、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建设

3、移民与都市文化

4、都市教育与乡村教育

5、双语教学与都市文化

6、都市文化与闲暇生活教育;

7、农民工子女教育和城乡社会融合

8、公民教育与都市文化

9、城市化进程中的多元文化教育

10、都市文化与教育公平

11、都市文化与社区教育

12、都市文化与学习型学校构建;

13、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路向

14、城市化背景下的政府与学校关系

15、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

16、都市教育中的民族教育

17、现代都市与传统文化;

18、中国当代都市建设中的公共意识问题

19、全球范围视野下的都市发展问题 20、现代都市中的宗教问题;

21、中国当代都市文化与科学教育;

22、科学、迷信与现代都市生活;

23、现代都市文明与启蒙教育;

24、现代市民的教养问题

12.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十二

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秘书处于2012年10月18~19日, 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了2012年“石油工业质量学术论坛”年会。来自各企业工作站、直属单位会员的质量学术负责人和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共计32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总结了2012年“石油工业质量学术论坛”工作, 对2013年的工作进行了布置, 对获奖论文作者进行了表彰并颁发了荣誉证书。荣获石油工业质量学术论文一、二等奖的作者代表, 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各位代表欢聚一堂, 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与探讨, 圆满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

13.浙大东方论坛学术会议之五四 篇十三

当代认知科学理论及应用

会议主办:浙江大学

会议承办: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中国 杭州 2008年1月5日-6日

会议日程

1月4日(周五)10:00-20:00 会议报到

报到地点:金都宾馆,杭州 天目山路和教工路交叉路口(教工路2号)宾馆电话:0571-88805888 会务人员电话:陈文勇***,严密 ***,李恒威***

1月5日(周六),会议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邵科馆一楼报告厅

08:30-09:0 0开幕式 主持:盛晓明

浙江大学文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人文社科处处长罗卫东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唐孝威院士致辞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主任黄华新教授致辞

09:00-09:15 合影

09:15-12:00 主题报告I 主持:唐孝威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罗跃嘉

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亦鸣(徐州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周仁来

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马庆国(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品牌延伸的两个事件相关电位的分析 同情与处罚——人类合作秩序形成的叶

航(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两大机制

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及其脑机制

语言与脑认知神经科学

主观觉察可靠性的神经活动证据

12:00-14:00 午餐(金都宾馆二楼餐厅),休息

14:00-17:30 主题报告II 主持: 黄华新

郦全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周北海(北京大学哲学系):

熊学亮(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吴洁敏(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任绍曾(浙江大学外语学院)黄华新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徐慈华

王小潞(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1月6日(周日),会议地点: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邵科馆一楼报告厅

08:30-11:3 0主题报告III 主持:盛晓明

徐琴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陈

刚(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任会民(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基础霍涌泉

心理学)

李恒威(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意识研究:东西方的对话与整合 意识研究的理论模型及实践创新问题 早期词汇学习B.Libet 和自由意志 自我知识和现象意识 隐喻认知的加工模型 隐喻语句的真值条件 计算机隐喻与认知原理的探索 认知语义学与逻辑语义学 符号结构与语用推理

情韵朗读的三维特征与认知功能 概念隐喻在语篇中的体现

陈飞燕(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静息态脑能量消耗与无意识活动 宋晓兰(浙江大学物理系交叉学科实验室)意识全局工作空间的扩展理论

11:30-11:40

茶歇 11:40-12:00 闭幕式暨总结

主持:罗卫东教授(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总结:唐孝威院士(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12:00-13:00 午餐

“浙江大学东方论坛”简介

一、宗旨目标

“浙大东方论坛”(以下简称:论坛)旨在进一步贯彻和落实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创新性、交叉性、国际性”的发展理念,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发挥浙江大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调动人文社科研究人员从事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活跃学术氛围,激发新的学科生长点,开创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实现浙江大学“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目标。

论坛以“开放、前沿、交叉、综合”为宗旨,以评述报告、专题演讲和深入的自由讨论为基本方式,结合有效的传播手段,力求成为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论坛。

二、组织框架

论坛由浙江大学主办,校文科发展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人文社科处具体执行,文科相关学院、研究中心(院、所)联合承办。

三、内容设计

(一)学术会议系列:围绕重大学术和社会重大问题,面向校内外专家学者和政府、企业管理者。强调以下三个特点:

交叉性:提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前沿性:会议主题具有创新与领先意义;

开放性:促进不同文化、不同领域、不同研究方法之间的碰撞与交流。

(二)学术讲座系列: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就学术前沿或社会热点作公开演讲,主要面向校内师生,部分对外开放。分为以下三类:

学术追踪类:重大学术成果、学术思潮以及文化学术事件的深度评论; 社会热点类:国内外各类重大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即时分析; 大师风采类:国内外知名人士和一流学者的主题讲演。

四、活动回顾

迄今“浙大东方论坛” 学术讲座已举办十五次,学术会议已举办四次。已举办的学术会 议有:

文明和谐与创新国际论坛(2007年4月16-19日)区域发展与地方治理高层研讨会(2007年6月1-2日)企业发展与战略安全高层研讨会(2007年9月7-8日)当代中国话语研究研讨会(2007年12月27-28)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CSLC)简介

浙江大学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英文名:Center for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Cognition, 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CSLC)系“985”二期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有着充分的文理交叉优势,横跨语言学、哲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领域。CSLC力图通过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综合研究的新模式;通过方向凝炼和队伍整合,带动语言与认知相关学科的发展,培育出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

CSLC以学科会聚为特色,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的相关理论成果和技术手段为重要支撑平台,在建立体现文理交叉优势的语言与认知研究实验室、数据库以及反映汉民族认知特点的汉语语料库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语言与认知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和现实应用问题开展研究。

14.学术论坛改革策划书 篇十四

从2007年秋季学期到迄今为止,在研究生院的支持和学术部的组织下成功举办了共十九期“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术论坛”。但在举办学术论坛的过程中,发现论坛制度还存在一些缺陷,需做进一步的改进,以更好的实现举办学术论坛的宗旨。

(一)论坛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改革

1、学术论坛由论坛组委会组织举办,具体由校研究生会、各院系研究生班级承办。

2、论坛以学术报告的形式进行,每期以一个学科或几个相近学科的研究方向为主确定论坛。

3、规定每次论坛的时间合理的安排在3个小时以内。

4、每期规定邀请3~4名本学科优秀的博士或硕士研究生,就本人学位论文研究课题的新进展、新发现和取得成果做学术报告。(每人作报告时间由10~20分钟改为约30分钟)。

5、每期要求举办学术论坛的院系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3名进行现场答辩点评,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务必要执行)

6、作报告的博、硕士研究生务必要打印一式3份作报告的详细内容,供专家点评。

7、专家对作完报告后的研究生点评完后,有3~5分钟供听报告的研究生提问。

8、专家要对每位研究生所作的报告进行现场评分,并于论坛结束前把成绩公布。

9、组委会对在论坛作报告的博、硕士研究生按所作报告的成绩的排名给予不同的奖励:

奖励办法具体如下:①当共有4位作报告的博、硕士研究生时,第一名奖励125元,第二名奖励100元,第三名奖励75元,第四名奖励50元。

②当共有3位作报告的博、硕士研究生时,第一名奖励100元,第二名75元,第三名奖励50元。

1、做报告研究生参加论坛程序

1)接到研究生学术论坛通知。

2)报名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

3)领取或下载并填写《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记录表》。

4)提交《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记录表》、报告论文和ppt(具体要求见附件

一)。参加论坛的研究生必须按论坛时间安排表向组委会提交书面报告论文及电子版全文和ppt,并填写使用授权说明,提交论坛组委会的报告必须有导师意见。

5)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并作报告。

6)到组委会领取加注意见的《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记录表》并保留,申请

开题或答辩时提交培养科以计算学分。

2、选听报告研究生参加论坛程序

1)接到研究生学术论坛通知。

2)领取或下载并填写参加《研究生学术论坛选听记录表》。

3)按规定时间上交《研究生学术论坛选听记录表》

4)参加研究生论坛。

5)到组委会领取加注意见的《研究生学术论坛选听记录表》并保留,申请

开题或答辩是提交培养科以计学分。

(三)参加论坛学分计算

1、研究生导师要求每年能够参加一次“研究生学术论坛”。

2、博士研究生(从2006级起)要求在校期间至少在 “研究生学术论坛”做学术报告一次;在 “研究生学术论坛”做学术报或选听学术报告,均计入《现代科学和学科发展前沿》系列学术报告(必修)学分。

3、硕士研究生(从2006级起)

1)硕士研究生在“研究生学术论坛”做学术报告,将计入《学术活动》(必

修)学分,每次计1个学分。

2)在校期间,选听“研究生学术论坛”报告,《学术活动》(必修)学分,每选听一次计0.5学分。

1、凡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一定学术进展,对研究内容、研究方向有深入的了解,或在工作实习中积累丰富实践经验的各年级博、硕士研究生均可以报名,经组委会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论坛。

2、由于本论坛分学院或学科进行,每次有固定学科,要参加作报告的研究生应根据论坛时间安排及早报名并按规定要求提交学术报告,听报告研究生尽量选听相近学科报告。

学术部

15.交通岩土工程学术论坛 篇十五

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学术论坛于11月4日~5日在成都市举办, 此次论坛主题为:“加强医院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管理, 促进我国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卫生部医管司张宗久司长就“医院评审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卫生部规划财务司王玉洵副司长就“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张振忠主任就“中国医疗服务支付制度改革与展望”内容做主题报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红教授就“加强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医务社工及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崔涛教授就“2010年中国医院协会‘住院患者体验和满意监测与患者参与的医院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石应康院长就“以信息技术平台为依托的管理精细化与创新”、广东省高州市人民医院钟焕清院长就“切实让群众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内容做专题报告;中国医院协会医疗法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郑雪倩律师等7位优秀论文作者就医院管理实践中好的做法做了学术交流, 其他优秀论文还通过壁报和书面形式进行了交流。16位医院管理专家担任了单元执行主席或点评嘉宾, 对大会发言进行了生动的点评, 使各位代表加深了理解。

章友康副会长在闭幕总结中指出, 本次大会经过全体与会人员的共同努力, 取得圆满成功。他对给予大会大力支持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卫生厅、四川省医院协会、赞助企业以及演讲者、执行主席、点评嘉宾及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会代表表示, 通过参加此次大会, 将继续参与、支持“华夏行”活动, 使其深入持久、高质高效地继续开展。同时将领会医院管理实践中的新理念、掌握新方法、提升管理水平, 做好医院管理工作, 在保障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观察的日记动物小狗下一篇:高校教师作风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