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社区建设

2024-08-13

服务型社区建设(共8篇)

1.服务型社区建设 篇一

构建和谐社区

铁区社区位于科尔沁区西南,现有居民5272人、2195户。社区内共有党员259名,直管党员63名,在职党员195名。近年来铁区社区党支部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方针,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引导党员为社区居民服务,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拓宽服务项目,初步建成了服务型社区的新格局。

多年来,为加强社区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铁区社区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组织和号召社区党员,参与到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中来。充实技能型党员为社区提供各项便民服务,充实管理型党员协助社区组织各项活动。不断壮大社区的服务力量。同时,积极引导社区党员参加群众性活动,组织开展社区党员设岗定职活动,鼓励他们担当社区义务宣传员、联防员、调解员、环保员,有针对性的为社区居民开展法律援助、医疗保障、家政护理、安全保卫等服务。并积极开展星级党员评比活动,社区先后共有44名党员取得了热心服务群众星级党员的光荣称号。在社区群众中树立了党员的良好形象。采访(老党员荆德明)

为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区服务体系,铁西社区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的需求。08年社区投资30万元的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式落成。中心设立了老年活动室、司法调节室、远程教育活动站等活动场所,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同时社区着力建设便民温馨工程。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于民的原则,为社区居民设计了温馨联系卡,公布社区干部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为居民办事提供了方便。为了使社区弱势群体能够得到更好的照顾,社区还设立了爱心档案,详细掌握每一名下岗职工、困难群众,行动不便老人的日常情况,为他们提供更加及时的帮助。

采访(残疾人刘忠江)

社区文化是社区整体风貌的综合体现,铁区社区党支部把普及和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作为凝聚社区居民的重要途径,投入大量资金,为社区居民新建文体小广场两处,安装健身设施12套,增设了台球室、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活动场所。此外,社区还组织成立了乒乓球队、老年舞蹈队、健身球队,老人们自编自演的舞蹈、健身操就有十多种,健身操队还多次在全区的的比赛中获奖。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极大的丰富的居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出浓郁的社区文化氛围。

铁区社区通过服务型社区建设,探索出一个以党建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文化活动为载体的社区建设新模式,铁区社区正逐步成为居民们的和谐家园。

2.服务型社区建设 篇二

1 增加社区工作人员, 增强管控能力

地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惠聚”活动为载体, 扎实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 构建在职党员“工作在单位、服务在社区、岗位双奉献”工作机制。

一是在社区民警 (协警) 、干部等原有工作力量的基础上, 把青年团员、无职党员、退休干部、实体经济从业人员作为招募对象, 组建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 开展维稳巡逻、宣传教育、扶贫帮困、矛盾调处等活动。比如, 沙雅县实施商户“加盟制”, 凝聚力量最大化。打造社区“一刻钟”服务平台, 采取“以市场换服务”方式, 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选取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等商家, 加盟“一刻钟”服务平台, 有效对接居民需求, 提供“点餐式”服务, 壮大社区服务力量, 促进加盟企业良性发展。又如, 沙雅县社区“办公司”, 就业难题内消化。由社区居委会牵头, 组织下岗职工、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开办“家政公司”, 为辖区居民提供搬家、家庭清洁、小时工和保姆等有偿家政服务。同时, 承接学生接送、便民信息发布等免费服务, 形成社区服务功能多元化与解决就业难题互利双赢的良好社区生态。

二是注重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 调剂387 个事业编制, 定向招聘社区优秀聘用人员, 充实社区工作者队伍, 并根据社区大小、居民数量、工作任务、工作强度等, 合理调配社区干部, 使社区干部数量和结构趋于合理化。比如, 沙雅县推行办公“错时制”, 服务时间合理化。每天安排工作人员错时上班, 开展“时差”服务, 确保每个工作时段都有工作人员在岗, 合理对接工作, “全天候”提供服务。同时, 通过发放“便民联系卡”、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 推行“预约”服务, 更好为辖区居民特别是“上班族”、“打工族”等群体提供方便。

三是加强聘用人员、公益性岗位等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促进社区整体工作水平和社区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双提升”。比如, 沙雅县实行自主“办物业”, 居民自治规范化。以提升居民自我治理能力为目标, 由社区党组织牵头, 每栋楼推选一名业主代表, 成立“社区物业服务居民自治委员会”, 化解矛盾纠纷, 服务辖区居民。广泛征求居民意见, 建立健全小组巡查、民情通报、民主评议和考核奖惩等制度, 致力解决脏乱差, 全力营造齐净美。四是以社区“大党委”建设为核心, 整合资源, 将社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纳入社区党组织管理范畴, 增强社区管控力。

2 减轻社区工作负担, 提升服务能力

地区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访惠聚”活动为契机, 做实“六项工作”, 推动“四个转变”, 做到“四个减少”, 让村、社区组织回归到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上, 做好强基固本、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工作。

一是厘清职责。对应由县 (市) 部门或乡镇、街道完成的工作任务, 不得硬性摊派到社区, 需社区协助完成的, 要合理分配任务, 取消社区承担的各类执法和专业性工作事项。比如, 沙雅县服务“一站式”, 居民办事最简化。该县在所有社区全部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 聚焦居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 合理设置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党团服务、民政、综治等服务窗口, 科学配置政策咨询室、矛盾调解室、多功能活动室等人性化服务功能单元, 简化办事程序, 优化服务流程, 做到了便民服务“一个门受理、一条龙服务”, 实现了“进一个门找所有的部门, 办所有的业务, 解决所有的诉求”, 使社区真正成为落实惠民利民政策的综合服务平台。

二是事权下放。全面清理纠正理应由地区、县 (市) 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直接办理而安排给社区办理的事项, 清理属于乡镇、街道职责范围内而转嫁给社区的事项, 纠正应由社区办理的事项而又未给社区下放事权的现象。

三是规范考评。全面清理面向社区的各类检查、评比表彰、示范创建等活动, 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和纵横衔接、联通联动的服务机制, 实行“多检同行”、“打包检查”、“多会同开”等办法, 减少上级检查和会议次数。

四是严控开支。落实社区“零接待”规定, 规范社区运转经费支出, 严禁给社区安排和摊派接待、搭车支出、超范围支出、各类购置任务, 社区组织确需征订和购置报刊、办公用品时, 要以实用和管用为重点, 践行勤俭节约, 杜绝铺张浪费。

五是精简台账。清理规范各类报表台帐, 除保留社区各类组织、人员、出租房屋、辖区单位、商业网点、宗教场所等“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基础信息台账外, 被取消的工作任务、创建评比达标活动、组织机构, 其台账 (纸质、电子) 一律取消。

3 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形成倍增效应

地区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一总目标, 以解决当前社区服务管理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为突破口, 深入探索创新社区服务机制, 形成倍增效应。比如, 阿克苏市推行“三定”工作机制, 划片管理“定格”、明确责任“定岗”、分类服务“定星”, 实行“服务有积分, 积分享服务”的“双向积分”工作模式, 积分达到一定分数之后即可兑现不同面值的理发、洗车、家政、物业等方面的经济奖励服务卡。比如, 沙雅县将在职党员信息库分流到13 个社区, 按照“一卡两表三反馈”, 量化优化在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该县严格划分“责任田”, 责任落实最细化。将社区以楼栋为单位划分为若干“责任田”, 同步建立“责任田党小组”, 按照合理搭配原则, 安排1-2 名社区党员和若干名在职党员志愿者组成“服务小组”, 以倾听民声、讲解政策、调解矛盾等为主要工作内容, 准确掌握群众所需所盼, 及时解决群众诉求, 确保“责任田”分包到户、落实到人。该县还推行党员服务“点带面”, 覆盖层面最广化。在餐饮服务集中区、集市巴扎等人员聚集区设立“民情茶馆”、“365 党员服务岗亭”、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儿童“六点半学堂”、“家庭配餐中心”、交通指挥岗亭等服务点, 让在职党员根据职业特点和专业特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辐射作用, 扩大党员服务覆盖面。比如, 温宿县采取“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在职党员领单”的方式, “菜单式”服务推进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工作。

4 解除社区干部顾虑, 激发工作热情

地区制定出台《阿克苏地区乡镇 (街道) 分类标准 (试行) 》政策, 确定4 类8 项32 个等级指标体系, 区别对待, 大幅提高乡镇街道干部待遇。各县市适度提高社区正副职和一般工作人员薪酬, 转发《关于推荐上报从优秀社区工作人员中考录街道 (镇) 公务员人选的通知》, 遴选推荐10 名优秀社区工作者考录街道 (镇) 公务员岗位。比如, 阿克苏市制定出台《社区聘用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社区优秀聘用人员特岗招考和管理办法》, 将聘用干部工资每月提高到1200元、副职工资1373 元、正职工资1673 元, 该市坚持从社区工作连续满8 年或累计满10 年, 且连续4 年考核优秀的社区聘用人员中定向招考, 录用后享受全额事业编制干部待遇, 工资列入市财政预算。三年来累计解决30 名社区聘用骨干“特岗”待遇, 录用后最低月工资为2900 元。比如, 库车县提高社区聘用干部工资待遇, 月均工资在1600 元以上, 并落实正职、副职、一般工作人员300-1000 元的岗位津贴, 同时加大对街道、社区聘用人员的考核力度, 对年度考核优秀的街道、社区聘用人员给予一次性奖励500 元, 连续2 年评为优秀的, 一次性奖励600 元, 其工资在原有基础上增长5%;连续3 年考核优秀的, 一次性奖励700 元, 其工资在原有基础上增长8%。

5 结束语

3.服务型社区建设 篇三

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适应时代变化实现功能转换的具有创造性意义的工作。上海近年来区域化大党建格局的创建,打破了传统体制下不同形态党建的条块界限,实现区域内组织互联、资源互通、功能互补、工作互动的联建共建局面,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一、构建条块结合、资源整合、利益契合的服务运行机制

上海多年来区域化党建的最大成果就是通过共同目标、共同需求、共同利益的引领,着力加强“制度群”建设,初步形成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推动社区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共同参与。

一是动员参与机制。上海在世博会以来的经验主要是采取个体动员(如区属单位党员社区报到制)和集体动员(如单位与社区结对制)等机制,建立单位—社区—党员的全方位联动,实现了党建资源的整合和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动员。在动员参与机制方面,除传统的政治意识动员外,更重视社会意识动员;除传统组织规定外,更侧重社会约定;除集体参与动员外,更兼及个人参与动员。

二是策划决议机制。通过专门听证、专题调研、专项咨询,活动组织议事会、党组织联席会、党代表提案等形式,让党员在社区建设和活动组织建设中,参与决议、制定计划、寻求对策,成为工作的策划者和主导者,充分体现党员主体地位。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社区(街道)在完善民主化管理过程中,推出“五会”配“五制”,作为整合资源、共同解决居民诉求的回应机制,具体有现场办公会配套领导包干制、社区事务综合调处会配套诉求转接制、服务群众促和谐议事会配套社情民意月报制、民生实事提议会配套民生实事项目征询契约制、矛盾排查分析会配套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

三是联络协调机制。上海普遍以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楼宇党员活动中心、外来务工人员服务站等机构作为联络协调工作基地,黄浦区街道的综合党委和居民区党总支设立了两级“书记热线”,每月一次信息例会,各楼宇党建联络员及时通报情况。五里桥街道在世博工作中,以党员服务中心数据库和社区事务中心后台数据库,动态地掌握来社区报到的各类党员的数目、特长,有针对性地联络安排工作。

四是监督考核机制。常采用的形式包括党员参与居民区工作反馈制度、提干征询居民区意见制度、单位工作社区评议会制度、联建工作与单位工作挂钩考核制度等,通过社区民众的介入、社会舆论的评判,督促党员自觉地在社会活动组织中发挥作用。

五是表彰激励机制。包括各类精神文明评比、党内先进评比、活动积极分子奖励、活动先进事迹舆论宣传。在表彰激励上既树立突出的人物和事例,也注意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好人好事的表彰,充分激发党员的社会责任心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自豪感。在“世博先锋行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公开承诺的基础上,运用党员自评、领导点评、群众参评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评议监督,建立月讲评、季表扬制度,涌现出一批世博先锋先进党组织和世博先锋优秀党员。同时,实现表彰激励制度的常态化。黄浦区桑城居民区党总支还在新改造的小道两侧装上灯箱,每年表彰在参与小区活动中作出贡献的党员,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创造点面兼顾、内外交叉、虚实结合的社会化工作途径

上海各级党组织针对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事务,结合具体任务、具体活动、具体项目,拓展工作途径,初步形成了体制内外交叉、传统与现代结合、虚拟与实际互动的工作系统,扩大了党员对社会工作的介入度和选择面。

一是岗位式。一般以“区(点)”、“岗”、“员”形式体现,包括责任区、治安岗、社区宣教员等。区、岗、员是一种定岗定职的参与平台,目标明确,职责清晰,易激起党员个体责任心。在“世博先锋家园行动”中,以“一点六员十岗”为载体,仅上海市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先后招募9000余名世博志愿者,比例超过社区(街道)总人数的15%,其中主要骨干都是居民中的在职党员、在编党员和驻地各单位的党员。

二是项目式。如长期性的结对助学项目,年度性的厨房改造项目,临时性的照看儿童项目等。许多项目因其内容多、涉及面广,经常是若干党员,甚至是不同单位不同方面的党员配合完成。项目不仅引入了物质资源,并且还在居民区形成了新的党员结合体。

三是契约式。党员和党组织以签约结对的形式参与社会活动。如军民精神文明共建结对签约,工地党组织与居民区党组织共建文明工地签约,机关党支部与居民区党总支共建结对签约。各单位、地区党组织通过明确的约定,有组织、有步骤地推进各类社会活动。黄浦区国泰电影院党总支与解放军某部党组织、锦江居民区党总支、江西全南县结对签约,军民联动,城乡互援。

四是议案式。党员提出议题,通过社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代表会、社区委员会、居民区党员代表会议、居委会会议、党总支会议或社区决策听证会、社区矛盾协调会、社区工作评议会等民意决议机构讨论,成为居民区工作决策。

三、搭建开放性、灵活性、互动性的网络化组织平台

组织平台是党员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上海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灵活建立不同类别的活动组织,初步形成针对性强、覆盖面广、互补互动的组织网络系统,为党员全方位介入社会活动、服务群众夯实了基础。

一是以相近地域为纽带,因地制宜开展工作的地缘型组织。如楼组党小组、楼组党员联合体,它们以文明楼组创建为目标,通过楼组议事会、楼组学习会、邻里互助点、邻里艺技展示、旅游沙龙等活动方式,设置各类服务岗位,把在职党员和居民区在编党员结合起来开展群众工作。endprint

二是以群众志趣需求为纽带,因趣制宜开展工作的趣缘型组织。趣缘型组织包含兴趣性活动和志向性服务两类组织,前者如读书、外语、书画、工艺、戏曲、歌咏、舞蹈、保健、烹调、编织等;后者如业主委员会、调解委员会、老年协会、爱心基金会、点评台、百帮维修队、治安巡逻队、保洁护绿队、助残扶老队、心理咨询室等。大批在职党员和居民区在编党员参与其中,是党员介入社会活动的最有朝气的组织平台。

三是以专业服务为纽带,因业制宜开展工作的业缘型组织。业缘型组织的意义在于通过行业党组织牵头深入开展社会活动,具有较强的行业集聚效应和专业服务优势。卢湾区律师协会党总支通过划片下居民区服务,建立党员青年律师志愿队、社区人民调解室、社区法律援助中心,与驻社区企业党组织结对提供法律服务等方式,深入开展社会活动,得到社会充分肯定。

四是以展示、赛事、庆典、工程等重大公共活动和灾害、时疫、动乱等重大社会危机的临时性需要为纽带,因时制宜开展工作的机缘型组织。上海在“非典”、“甲流”、涉日游行等特殊时期,曾以地区为主,条线配合,在实行信息专递,情况专控等方面作过有益的尝试。

四、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服务型党组织若干思考

第一,要更加贴进服务主体对象的需求,完善双向沟通服务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双向联系沟通机制。社区党组织要通过定期走访、召开联席会或座谈会等方式,主动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系沟通,了解驻区单位党组织的需求及对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驻区单位党组织要在世博期间主动到所在社区(街道)和乡镇党组织联系的基础上,建立与社区党组织定期联系沟通机制。二是建立双向服务、互利共享机制。社区党组织要改进工作方法,坚持服务为先,努力满足驻区单位党组织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主动帮助驻区单位排忧解难、化解矛盾,积极为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提供区域性党建资源。驻区单位党组织要继续从基本任务、选择性任务和特殊任务三个方面参与区域内公益性、社会性、群众性工作,积极到社区认领需要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的公益项目、志愿服务。街道、乡镇党员服务中心要成为面向区域内所有党员和党组织的党建活动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指导服务中心、形象才艺展示中心和联系服务群众中心。

第二,着力于建立民意的表达、传导、回应和反馈“链”,完善和落实服务基层群众工作体系。尊重群众意愿、回应群众关切,这是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职能。要发挥这一职能,需要通过建立完善民意表达、传导、回应、反馈的“链”来转化为长效机制。重点应抓好三个落实:一是落实走访联系群众制度。要求社区党组织、驻区单位基层党组织都建立主动走访联系身边群众的制度。城乡基层党组织每年至少普遍走访联系区域内的居(村)民家庭一遍。街道、乡镇党组织要经常走访联系区域内的企业、社会组织。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实行定期下访基层、联系群众、帮助解决问题的制度;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实行定点接访、联系群众制度,全市社区党员服务中心都要建立每月15日代表接待日,并公布接待代表名单。二是落实服务群众机制。建立以回应诉求、尽力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服务机制,即以志愿服务为重点的群众自助互助服务机制;以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等为依托的社区窗口受理服务机制;街道乡镇、区县和市有关部门上下级党组织协调协同服务机制。各区县都要建立居(村)、街道(乡镇)、区三级党组织联动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三是落实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对区域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考核,把落实“三访”、“三服务”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并组织群众开展满意度测评。

第三,要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新活力,探索党组织的社会化工作方法。区域化党建格局中各主体之间大多不是行政隶属关系,而是平等合作关系,因而各基层党组织在工作方式方法上,要更注重运用民主协商、统筹协调、共建共享、委托代理等社会化方法。比如,要善于依托群众团队和社会组织,创新群众工作方法。通过委托服务项目、搭建展示平台、给予经费资助等方式,支持和推动群众活动团队尤其是公益性、志愿服务性团队健康发展。大力培育和培养以党员为骨干的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积极支持和鼓励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党员通过有关程序担任社会组织负责人;团结和引领党外群众骨干,及时把优秀的社会组织负责人和骨干发展成党员,增强党在社会领域的影响力。注重在基层社会矛盾化解、公共事务管理等工作中,引入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参与矛盾化解、引导群众依托社会组织进行自我管理,通过有影响力的群众团队负责人去做群众的工作等。大力培育以党员为骨干的志愿者组织,动员和组织社区群众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又比如,要以党内民主带动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建设。推广居民区党员代表议事会制度,普遍推行居民区党组织“公推直选”,大力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广居民区党组织主导的决策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和政务评议会等“三会”制度,使之成为党组织支持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管理的重要制度平台。再比如,要推动区域化党建工作方法手段的科学化、信息化。党组织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手机等信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把信息网络技术用于自身建设、依托网络开展党组织活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使党组织工作领域和范围由现实空间扩展到网络空间。

第四,要完善各类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要激发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组织上既要提要求、定目标,也要搭平台、给舞台。按照上海市委九次全会提出的党员组织关系由一个党组织主管,参加多个党组织活动的要求,按照社区需要、党员方便、组织推动的原则,推进党员在居住地、各类社会组织和区域化党建工作中发挥作用,拓展党员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空间。一是积极倡导和推动在职党员、党的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离退休党员和驻区单位党员主动联系社区、服务社区。让他们在社区亮明身份,争做表率,发挥自身特长,力所能及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支持党员在各类社区组织中发挥骨干作用。支持和引导党员通过“五进入”,即进入居民委员会担任兼职委员,进入业委会担任委员,进入社区党员代表议事会,进入区域性、公益性、服务性志愿者团队、进入群众文化团队和网络组织、网络论坛,以自身的行动、能力和形象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发挥好宣传、组织、引领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三是搭建多层次、灵活便捷的党员活动平台。科学设置党组织的管理幅度,划小党支部,深化和推动楼组党建;推广在居民区党总支下建立功能型、活动团队型党支部的做法,使居民区党的组织设置更加适应居民群众组织、活动方式的改变,提高党组织活动对党员群众的吸引力。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黄浦区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4.服务型社区建设 篇四

1、全面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 只有深刻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才能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 的支持力度。社区卫生服务是政府的民心德政工程,是密切党群、政群关系的桥 梁或纽带,是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中最受老百姓关注的服务项目,是公共卫生体 系和基本医疗体系的基础和网底,也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系统的门户和基 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是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公 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是解决低保人员、弱势群体医疗救助的有效途径,也是 保证国家卫生经费投入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的重要基础,更是体现“社会发展以人 为本,人的发展以健康为本”的大卫生观以及“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 的卫生发展观的重要平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健康权 利,促进社会和政治的长治久安,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文明社会,是“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基本方针的鲜明体现,是党和国家带领 全国人民奔小康的重要基础,健康是小康的基础,要奔小康首先要保健康。

2、明确政府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作用 政府应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负主要责任,包括加大宣传、动员力度,投入经 费开展广泛的理论、实践、政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给予有效的法制、体制、机制、制度、政策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重点要加大财政投入,包括调整卫生经 费的支出结构、把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建立经常性投 入机制、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的增长幅度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保持一致。城市区级政府的卫生事业经费要集中用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体系建 设,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必需的设施设备添置经费、人员培 训经费、信息化建设经费、工作经费、人员工资、预防保健经费等。政府还应该做好社区卫生服务的区域发展规划、机构和人员的准入、服务标 准和规范的制订、质量评价和监督、信息发布、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绩效评估、落实

奖惩等工作。政府要逐渐转变职能,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和专业机构对社区卫生服务进 行行业管理。政府更应该明确自己的定位,应从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渐转向 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事业,从包办机构转向采购服务,适当引进竞争机制,从“雪 里送炭”转向“锦上添花”,要实现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完美结合,适当借助 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应该明确自己的立场,应完全站在维护和促进社区居民的健康、保障社 区居民的基本健康权利的立场来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 社区居民基本的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以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为核心,

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低保人员或弱势群体为重点对象,以经济欠发 达、缺医少药、社会力量不愿介入的地区或社区为发展重点,在一些“富人区”,可以适当利用社会力量举办较高档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便满足不同层次的 需求。

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要获得持续发展的潜力,最关键的是要立法,要通过法律 来保证政策的持续性和投入的经常性,加大执行的力度,同时,避免人为因素的 干扰。用法律来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健康权利是最有效的,更有利于保证政府卫 生经费投入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在法制化的基础上,还要使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制度化。要对地方政府提出 有关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要有实施细则和考核标准,要加强 考核和监督,最后要落实责任和奖惩,要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地方政府的政 绩考核目标。在制度化的基础上要规范化,要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明 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具体要求,明确人员的配备标准和素质、能力要求,明确服务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考核指标和考核方法,加强质量监管和绩效考核,以便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质量和效果。目前,有些地方的社区卫生服务机 构基本上还是医院,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很不规范,服务功能没有拓展,服务能 力和服务质量都达不到让社区居民满意的程度,很难持续发展下去。在规范化的基础上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以政府举办为主导发展社区卫生 服务,最大的问题是如何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在保证人员有较高待遇的前提下,要有准入和退出的机制,不能搞终身制,同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有好 的待遇才能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有好的激励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有公平、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才能留住优秀人才,做到优胜劣汰,
,不断提 高队伍的素质。人才和机制是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没有好的机制吸引不来 或培养不出来或留不住高素质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提供让社区居民 满意的服务。目前的问题是大部分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过多、素质太低、能力不高、培训效果不好、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很差、人员没有出口、人员成本过 高、待遇太低、高素质人才进入困难,形成“占位性病”,最终使一些社区卫生 服务机构变成一部“腐朽的机器”,只有投入,不见产出。目前急需政府设立人 才基金,用较高的待遇吸引少量高素质的人才,例如,对政府认可、聘用的全科 医生采用年薪制,同时,对这些高素质的人才进行有效的培训,让这些人作为团 队的“领头羊”,用少数人带动大多数人,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5.建设服务型政府 篇五

6月22日,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他指出: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凝聚力,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和公务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把我们的政府建成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建立本来就是围绕着服务人民大众的宗旨而成立的,因此各级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

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强化服务功能,使政府服务于市场、企业和人民群众,实现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的转变,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建设服务型政府,当务之急要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要积极打造学习型团队,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要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提高,提升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要进一步增强公务员的公仆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只有贴近人民群众,才能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目前,公务员整体受教育水平已经有了明显提高。但部分出了校门就进机关的公务员缺少基层工作经验,在一定程度上缺少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因此,要通过多种方式增进公务员对基层工作的了解、对基层群众的感情,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6.服务型社区建设 篇六

为社区服务的过程及体会第一篇

《社区服务心得体会》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

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形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服务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天,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现在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这类实践活动,对于现在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美好意愿,它已经不符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校园,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希望自

己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起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了成绩,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只有自己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学习也一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自己体验了才会知道。自己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只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通过自己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己肯定是受益的。

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该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

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己。劳动中,我知道了许多自己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而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我们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我们总是在进步

为社区服务的过程及体会第二篇

《社区服务心得》

7.新时期建设服务型工会的思考 篇七

“改革、发展、兴企、富民”是我们的办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 “改革”“发展”始终是企业发展的主旋律, 工会作为一级组织, 是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工会工作人员只有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 急职工群众之所急, 想职工群众之所想, 紧紧抓住维权这一主题, 思想明确、围绕重点、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地推动和开展工会工作, 才能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工会工作对于协调干群关系, 稳定职工队伍, 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工会干事, 有别于其他一般管理者, 不能无所作为, 平淡无味, 也不能“官味”太浓, 更不能“民味”太重。特别是基层工会, 直接和一线职工打交道, 直接参与生产经营, 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思想情绪、工作积极性, 影响着产品的质量、生产的进度, 最终关乎企业的发展。

一、处理好三个关系

工会工作千头万绪, 但企业总离不开生产经营这个中心, 要充分发挥全体职工在生产经营中的积极性, 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 首先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品曾多次就工会的这一基本职责做出明确的论述。列宁提出:工会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劳动者最直接、最切身的利益。毛泽东指出:工会是保护工人利益的堡垒。邓小平则强调:工会是工人自己的组织, 是工人信得过的、能替工人说话办事的组织。如果工会违背了这一基本职责, 不仅不能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而且工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指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以及各级工会代表职工的利益, 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这一职责决定了工会与职工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是职工的“娘家人”。所以, 处理好工会与职工的关系是干好工会工作的首要条件。

二是处理好工会与行政的关系。在企业管理、生产决策过程中, 要始终把职工参与管理与行政部门指挥决策结合起来, 既要贯彻决策意图, 也要想方设法为职工说话、办事, 既不把自己当成“官”, 也不要把自己当成“民”;既不要制造矛盾, 也不要回避矛盾;既要与行政保持一致, 也要做职工的知心人。要利用党政会议, 主动反映职工的思想动态, 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让决策者听到一线的呼声, 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以便把职工的权益体现到公司管理和生产经营决策中去。

三是处理好工会与党群的关系。依法维护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极为重要。古人讲, 思想如“平原放马, 易放难收”。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有些单位放松了思想政治工作, 以为单靠物质刺激和奖金就可以无限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因此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党委和基层工会的主要工作之一。工会必须配合党委、团委实施有组织的活动,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工作中既要得到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也不能把工会组织作为一种摆设, 更不能把工会组织凌驾于党委之上, 要把党、政、工、团凝结在一起, 把职工监督管理和主人翁意识区分开来, 把企业文化建设和小家建设结合起来, 把主题教育与生产经营结合起来, 不断开创职工思想教育新局面。

只有处理好这几种关系, 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 才能得到职工的信任, 才能把工会工作做好。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 但不能单纯就维权去抓维权。比如在开展劳动竞赛和技能竞赛时, 要让党政听到工会的声音, 这样可以引起党政的重视。大力宣传党政支持工会的好的做法和先进典型, 宣传党政对工会的重视支持, 实际上是宣传工会自己, 这样也拉近了工会和党政的关系, 扩大对工会的影响, 才能更好地发挥工会作用。因此, 处理好三种关系十分重要。

二、扮演好三个角色

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在做好基层工会工作中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也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坚持“组织起来, 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 通过各种工作途径, 努力使工会工作做到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为职工说实话、办实事, 让职工群众满意;顾全大局, 维护公司整体利益、长远利益, 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积极投身于企业建设, 促进公司发展, 把广大职工团结起来、凝聚起来, 带领职工群众服从和服务于企业中心工作, 维护企业稳定, 真正发挥工会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因此工会工作必须得民心、顺民意、扮演好三个角色。

一是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深化, 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改革产生的不适应凸显, 如人事用工制度、职工利益分配、工资待遇、劳保、工时分配等方面会产生矛盾, 工资收入水平不断拉大, 部分职工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侵害。在这种情况下, 工会一方面就必须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 教育引导职工, 讲明公司改革的意义和必要性;另一方面要根据《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的要求, 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 积极协商, 提合理化建议, 既要体现多劳多得, 按劳分配, 又要尽量缩小工资差距。通过开展“创建知识型组织, 争当知识性职工”和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 提高职工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把职工培养成具有专业技能高, 一专多能型人才。职工的素质提高了, 产品质量就有了保证, 企业效益提升了, 职工的收入必然增加, 这是双赢的工作。所以转变工会工作作风, 从根本上来维护职工的利益, 使职工受益, 同时企业也受益。做到既要维护企业的利益, 又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做到双赢才算是真正地维护了职工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是做职工知寒问暖的贴心人。“和谐”是公司正常经营和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谐创造发展动力, 和谐提供良好生存发展环境。企业应创建实效型政工新格局,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经营、融入实际、融入群众。工会是“职工之家”, 工会干部是职工的家里人, 要与广大职工打成一片。在职工思想有疙瘩时与他们促膝谈心;在职工对公司的改革不理解时, 能为他们答疑解惑;在发生纠纷时, 能为他们调解;职工在工作生活中发生困难时能给予帮助。帮扶是工会维护职工利益直接具体的体现, 也是树立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工会应该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出发, 满腔热情地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近年来, 我们在实践中开展了“送温暖”工程和“金秋助学”活动, 建立“看望病号”、对困难职工进行慰问等制度。春节前夕, 我们做到“让每一位困难职工都过好年”;新学年开始, 我们对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 做到“让每个孩子都上的起学”;日常, 我们的职工生病住院, 我们工会都亲自看望, 做到“让每一位患病职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这样的工作方式, 拉近了和职工的距离, 与职工成了知心朋友, 使职工再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工会。通过与群众诚恳沟通, 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脉搏, 了解每位职工的思想动态, 给职工排忧解难, 为职工解除后故之忧, 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工作中, 只有这样才能搞好工会工作。

三是做企业管理的内行人。随着企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 广大职工群众希望工会干部既要懂工会工作, 又要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过去那种凭拍脑袋想问题, 凭经验做决策, 缺乏预见性的工作做法已经不受职工欢迎。新的形势要求工会干事不但要掌握工会业务知识, 还要掌握企业管理知识, 时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在适当的时机开展技术比武、劳动竞赛活动, 通过技术比武来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 通过劳动竞赛来提高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为企业生产解决难题, 为企业加快生产进度做出贡献。企业发展了, 职工受益了, 工会工作才可以良好地开展下去。工会干事要尽快适应市场的需求, 把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只有成为企业管理的内行人, 才能更好地代表职工参政议政, 实现维护公司利益和职工利益的统一。

三、与时俱进、努力增强四种意识

创新是21世纪最显著的特征, 也是对高素质工会干部的具体要求。我认为工会工作要实现创新, 必须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要增强大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改革、发展、兴企、富民”是我们的办企方针, 工会的一切工作都要服务于生产经营、企业效益、公司整体大局, 从大局中找好方位, 找准角色、抓好特色, 围绕公司生产经营目标, 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把职工的聪明才智、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到促进企业发展上来, 为企业行政分忧。实践证明, 工会围绕大局做工作, 更能取得行政领导认可、职工信任。

二是要增强创新意识。工会工作创新, 关键是工作思路和工作理念的创新。要树立不进则退, 慢进也是退步的思想, 克服小富即安, 小进则止的惰性。工会要想理论创新、进而推动工作创新, 我觉得必须把握大方向, 深刻理解工会第一要务和发挥特色的关系, 不断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只有理论创新才能够推动体制创新、工作创新。形势在发展, 企业在进步, 工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求新求变, 才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在推进工会工作创新方面力求冲破思维定势, 实现换位思考, 辩证思维;在工会工作过程中力求改变教条化的工作模式, 行政化的工作倾向, 本着有所进、有所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 大胆探索出一条适合群众参与, 党政认可, 开放、自主、灵活的运行机制。

三是要强调调查研究意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把调查作为一项基本功, 为了掌握工作的主动性, 要善于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 掌握第一手资料, 围绕职工的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集中每个员工的智慧, 拓宽思维, 开阔思路, 确切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 提出可行的办法, 为党政领导做好参谋, 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发挥好纽带作用, 从而进一步提高职工参政议政的能力。

8.服务型社区建设 篇八

关键词:信息化;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60-01

毋庸置疑,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经历着新一轮的技术和产业革命,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正在以一种持久深入的方式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甚至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变革,同时也对政党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与此同时,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升为党建具体目标,重新定位执政党基层组织功能,以回应和对接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照此,我院基层党组织的定位要从管理为主,转为服务为主,其工作的重心,必须要转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上来。事实上,一直以来,我院始终致力于在校园全面推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把服务学生融入基层党组织的经常性工作,融入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既促进了校园和谐稳定,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焕发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作为专职辅导员,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和组织开展团总支活动的过程中,也深刻地意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以信息化支撑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非常必要。与此同时,在参与和组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也体会到了我们在推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这些都是今后需要及时更正与加强的。具体如:一些党员同志意识仍旧较弱、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网上党支部服务性不强、党务工作者素质仍有待于提高等等。关于这些问题,处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我们可以尝试采取信息化的手段来进行解决。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而让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出其应有作用。本文便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试图对“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行有一定深度的研究。[1]

作为高校我们在组织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如何才能做好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呢?本人认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以信息化延伸服务触角。以为学生服务的网上延伸,拓宽我院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和阵地,促进党的工作向更广阔的领域辐射。一是可以尝试建立网上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室以“知党情,听民意,促和谐”为宗旨,通过互联网平台,受理学生党员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意见建议,发挥党代表在推动发展、服务学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方面的模范带头和桥梁纽带作用。二是可以尝试建立“网络e支部”学习平台。通过QQ连线、邮箱发送、微博发布、短信告知等渠道,探索网上党组织生活模式,搭建党员宣传教育新阵地。三是建立全媒体教育体系。建设视频直播平台,拓展远教站点服务功能,广泛开展“书记讲党课”等直播活动;建设专门网站,开设《我院党建》、《党建播报》、《时代先锋》、《榜样》、《党建好声音》等栏目。形成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全媒体、广覆盖、立体式的基层党员教育工作体系。

其次,以信息化提升服务效能。在我院的基层党建工作过程中,还需积极发挥信息化在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效能上的作用。一是要创新党员信息智能管理平台。要有效利用我院学生证、工作证嵌入党员服务管理功能,输入证件编号便可知晓党员姓名、入党时间、所在党支部等内容,党员参加党内活动、党务工作、志愿服务等信息,通过登陆相关网页界面并输入证件编号信息便可完成信息记录和积分,便于党员的教育管理和考核。二是搭建服务信息智能共享平台。要整合党建服务、综治管理、公共服务等平台,实现“一网通”,网上交办处理事项,使基础信息能够及时互通共享,实现“一处输入,多处共享”、“分头采集、关联使用”,推进社会管理由“多头分管”向“协同管理”转变,提升公共服务的信息化水平和为民服务效能。[2]三是建立服务绩效智能考核平台。通过将党员的个人信息、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受众评价等完整地记录到网络系统中,并设置对党员干部民情走访、值班工作、事件处理等的量化考核指标,可实时对党员工作和考勤考绩等情况进行指导督查,更加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和强化我院基层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绩效。

再次,适应信息化引导网络舆情。我院在采取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面,需要高度重视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建立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不断增强网络舆论引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着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党建舆论氛围。一方面,建立微博互动平台。主动抢占微博阵地。另一方面,建立学院网络舆情的监测机制。及时关注本院党组织建设网站相关内容,定期对相关网络舆情进行搜集、评估,对网络问题进行登记、反映、分流、处理、反馈,并形成机制,让信息平台在“汇集民意、化解民怨、排解民忧”中真正发挥作用,掌握网络主动权。[3]

最后,提升网上党支部服务功能。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已日趋网络化,但网上支部仍然存在吸引力和互动性不足等问题,导致网上支部服务功能发挥有限。加强高校学生党建网络建设,提升网上支部服务功能,路径探索十分重要。第一,建设与时俱进的网络党建队伍是关键,引进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网络技术较强的党务工作人员,为网上支部提供人才保障。第二,借鉴其他院校网络化的经验,结合我院党建特色,打造喜闻乐见的网络平台。例如打造富有时代性开放性的党建宣传窗口,丰富党建网站栏目,及时更新党建内容;重视舆论导向作用,创建时政新闻专栏;开辟网上直播等。第三,加强老师与学生、党员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改变传统沟通方式,强调沟通的平等性。第四,打破分割,开放共享,建立网上共有家园,例如开展网上党日活动、网上民主测评活动等。

总之,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条可行路径。虽然现在还只是尝试与探讨阶段,但尝试与探讨这一路径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作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我们需要以信息化建设来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而把基层党建工作落实到位,也令其真正发挥出实效。

参考文献:

[1]马慧萍.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2]刘红凛 张垚.深刻认识信息化对党的建设的影响[N].人民日报,2012.9.

[3]沈冰清.中国共产党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学习模式及变迁[J].行政与法,2013(2).

作者简介:

1.黄偲妍,单位及职务: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药学系专职辅导员。

上一篇:民族宗教应急预案下一篇:龙山好人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