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教学计划

2024-08-30

马铃薯教学计划(通用12篇)

1.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一

本课,学生对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进行了猜测,但没有学生把马铃薯与浓盐水的重量相互比较,只是某些学生想到了将清水与浓盐水相互比较,并且得出了浓盐水重于清水的结论,但这一结论无法帮助学生解决马铃薯在浓盐水中上浮的原因。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陷入困境,我本人主动向学生提问:“我们可以比较清水与浓盐水的重量,那么可不可以比较马铃薯与它们的重量呢?”“如果比较重量,你们认为这三者之间,谁是最重的?”

在提示后,学生猜测,突然有一个学生起来问我:“老师,是不是因为浓盐水比马铃薯要重,所以马铃薯会漂浮在浓盐水上面呢?”

“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我是从阿基米德定律想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马铃薯可以浮在浓盐水上面那么浮力要和重力相等,而它又有一部分在水面以上,没有排开水,如果把这一部分排开的水也计算上,浮力就会大于重力,所以我觉得浓盐水会比马铃薯重。”

课后,我在想学生的回答,如果我一开始就从阿基米德定律进行引导,学生会不会很快就想通其中的关键呢?在课堂一开始,我所进行的引导是否有不到位的地方呢?

2.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二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在我国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中, 研究性学习是很重要的内容。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4月进一步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中就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学习领域的一项重要科目, 并将研究性学习定位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年共计15学分, 占所修总学分的12.8%。

二、整合课程资源,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

在进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 我们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整合我们的生物课堂的资源和本地乡土文化马铃薯资源, 在整合选取有效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拟定综合性研究主题, 为开展高中生物研究性学习提供平台和素材, 让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习得知识、提升能力, 养成参与实践活动的习惯。对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开发研究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升师生的自豪感。在这种情感的驱动下,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实效性大大提升了, 师生的生物课程的生成意识和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意识提升了, 本地特产马铃薯的价值和品位提高了, 它们的经济价值实现了。只要我们多动脑, 多思考, 走出教室, 走向社区, 走向农村, 走向实践, 在大自然中求知、求真, 我们的生物教学的目的一定会实现, 并且会实现得更好。

三、整合课程资源注重选题指导

教师对参加者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讲座, 帮助学生做所需知识技能的准备, 并且举行选题讲座, 将专题内容与课本中相关知识点建立联系, 提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一) 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

紧密联系课程资源, 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乡土特色, 选取学生司空见惯的马铃薯, 引导学生走向农村调查研究, 认真分析、归纳总结马铃薯凸显的各种生物现象。学生要认真探究总结出其中的各种逻辑生物关系, 并且根据自己的调查研究提出具有操作性的举措, 并形成小论文。在学生选题研究的时候, 教师要引导学生选题一定要小而精, 不能人云亦云, 要有创造性, 让学生亲历实践, 在实践中观察发现。

(二) 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法

1.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延伸扩展法:对生物教学中有关实验作适当的调整、扩展, 就材取题, 借题发挥。如细胞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测定的一组实验, 可以巧妙变换为“马铃薯不同品种、部位淀粉分布的因素”“淀粉含量与深加工”等专题。这些专题与教材要求贴近, 课本知识与课题研究互相渗透, 有利于学生完整知识结构的形成。

2.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追根究底法:根据教材的有关知识点设疑激思, 层层探人, 设计相应的实验, 加以论证和探索, 就能产生新的研究课题。如根据课本中有关生长素的知识点设计“马铃薯的保鲜与催熟”专题。

3.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类比迁移法:在原型启发下, 将现有的研究方法稍作改进, 或改变控制现象产生的变量, 来研究另一种信息, 从而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4.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时事热点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科技成果层出不穷, 选择一些社会关注的热点。如“马铃薯瘟与马铃薯制品”“马铃薯育种”“马铃薯无性生殖”等, 查阅图书资料, 扩大知识视野。

5.整合课程资源, 开展马铃薯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参考引进法:专题除自己命题, 也可根据教学目标、能力要求引进别人好的课题。如“马铃薯脱毒种薯制备的调查研究”“马铃薯中淀粉的提取”“无土栽培与常见缺素症的分析”等。

总之, 利用“马铃薯专题研究”开展生物课外综合活动研究性学习将研究性学习与生物学科课程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在自己不同的最近发展区都有所进步, 在这样和谐、高效、实践生物课堂中, 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勤伟.谈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设计整合[J].西藏教育, 2011 (3) .

3.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三

【关键词】引导型教学法;马铃薯;栽培

借助行为引导型教学法进行实训教学方法设计:(1)采取“头脑风暴”教学法:把学生分成3-5人为一组,让学生思考马铃薯栽培过程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设计各小组的栽培方案。最后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和点评,对小组拟定的方案进行修改。(2)案例教学法:把近年我区马铃薯生产、加工以及销售等环节中的各类案例编写成册在课堂上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点评,提出综合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3)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由教师设定试验项目,并按教师的事先要求,要求学生设计试验方案,学生可借助查阅资料、教材和参考书等,写出设计方案,最后由教师修订。

1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起源和类型

行为引导型教学法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在德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

和实践,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并进行全面应用、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使职业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也开创了一个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的新天地、行为引导型教学法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种教学理念。主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由原来的死记硬背转变为理解记忆,即脑、心、手并用,并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性、创新性,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马铃薯栽培实验教学的内容

2.1选择适当的时期以及适当的温度进行播种

马铃薯种子在生长时对水分以及温度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马铃薯种子在4摄氏度以上根茎就可以发芽了,但是一般情况下是不能低于0摄氏度的,因为太低的温度会让种子停比生长。一般能让马铃薯快速生长的土壤的温度在16,17,18摄氏度之间,温度过高也会让其茎部停比生长。茎部在形成期时需水量最大的一个时期,所以土壤的含水量一定要有一个很大的保证。

2.2合理灌溉、防治虫害

马铃薯苗刚出来的一段时间需要的水分不多,只要不是干旱区域就不用刻意地去浇水。一旦到了开花期的时候,由于温度不断的升高,茎部的快速生长,这使得蓄水量是比较大的。当茎部生长慢慢变小的时候,这段时期就不再需要过的水分和营养了。一般在收获前的前一周也不要再对马铃薯进行灌溉了,以免影响它的收成马铃薯在生长期的时候很容易受到虫害的威胁,如不及时的进行防治就会严重影响到经不得生长,所以就要根据当地的气候进行一定的虫预测并且对其采取一些有效地预防措施

2.3对玉米田进行管理

一般在马铃薯苗出土之前也就是播种后的一个月,栽培者们就可以先把土地轻轻地铲一遍以此来保证土层的疏松,提高地面温度和减少水分的蒸发。在马铃薯苗出土之后,应该及时的对马铃薯苗进行检查,如果发现又缺苗或者珑管的现象,都要及时的进行补种或者补苗,降低土壤的荒废率,从而提高同一块土地马铃薯的高产率另外,马铃薯种植Ix:域里的杂草也要及时的进行处理,如果仍有它生长的话,杂草将严重影响马铃薯本身的生长,让玉马铃薯根部吸收不到足够用的养分和水分,从而不能健康的生长下去。在处理这些杂草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采用喷雾式的施药方式进行的,这样不仅能提高除草的效率,而且对马铃薯生长时的伤害也是最小的。

3引导型教学法在高校马铃薯栽培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训教学组织实施按马铃薯生长季节性的特点,把实践教学设计的模块分阶段进行实施,把实践教学的上课时间与马铃薯生长所处各发育阶段结合起来,有时采用调课方式来调整,或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完成,尽量做到实践教学三结合:(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到实践中去认识。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后,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再从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中去找答案,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深刻,知识掌握更牢固。(2)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学生掌握生产技术,确保简单的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3)教学与岗位能力培养相结合。

3.1马铃薯栽培及田间管理技术、以我院2亩试验地为实训基地,进行马铃薯常规栽培与聚垄地膜覆盖栽培作对比试验,以马铃薯田间常规管理与摘蕾技术和施用多效唑技术作对比试验(品种选用米拉)。先把学生设计方案时划分的小组与试验对应组合,由学生自行设计栽培方案,并按生产试验的标准进行播种,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田间管理,关键技能考核可在田间现场进行,最后根据产量结果、试验要求写出试验报告。一方面,加强了学生对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掌握,另一方面,采用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方式,学生还掌握了简单的生产示范试验知识和技能、

3.2马铃薯脱毒技术、鉴于我院不具备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实训条件,借助相邻的农科所马铃薯脱毒中心来完成,采用调课的方式,把学生事先分成3-5人为一组,参与消毒、培养基配置和接种等过程操作,采用边操作边进行技能考核的办法进行考核评分、

3.3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借助农科所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试管苗移栽、扦插、施肥、苗床管理及收获等过程,让学生了解脱毒种薯的生产现状和效率、

3.4马铃薯产业化基地调查、让学生到马铃薯产业基地调查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等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及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后写出考察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学生写出的实习报告的综合情况进行评分,选出3-5份调查报告在学生中评讲,提高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

结论

从目前广大农村缺乏农技推广人员的现状出发,围绕培养学生掌握生产技术、掌握生产试验的技能和技巧,适应广大农村缺乏农技人员的现状,体现了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王丽,司怀军,张俊莲.植物基因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4,04:64-67.

[2]刘海英,陈建保,皇普俊峰,等.马铃薯组织培养课程项目化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97-198.

[3]李文阳,时侠清,张子学,等.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种子生产学》课程标准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4,13:4163-4164.

[4]李俊,何丽,向红.以马铃薯为植物生理综合实验材料的尝试[J].实验室科学,2013,02:16-18.

4.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四

通过这节课,我深切地感受到上好一堂科学课,必须准备充分。

一、材料准备要充分

在研究《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一课中,我在材料的准备上下了很多功夫。课前我发现刚调制的盐水和清水有一点区别,前面的学生能够很清楚的看到,盐水的杯中有一些漂浮的物质,致使一部分学生通过观察而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判断两个杯中的液体不同,因此我将盐水要在上课前两天把它兑制好,足够长的沉淀时间,可以避免学生能马上区别出两杯水的不同。教材上在这一节中使用的加热材料是:酒精灯、木夹子、铁片,但实验室中的铁片很大,而且数量也不够,这时我参照了网上的做法,将酒精灯换成小蜡烛,将铁片换成了钢勺,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贴近儿童的生活,让学生们感受到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增强他们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同时可以节省很多讲解使用酒精灯的时间。

二、教学设计准备要充分

在课的导入部分,我出示两杯水: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把同一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杯液体中,观察沉浮。学生看到马铃薯在2号杯中浮起来了,马上有很多学生在下面忍不住喊起来:“这杯是盐水!”因此课后我有意识的把2号杯中里溶解味精和食盐,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一下子猜中答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但当同学们对这两杯液体加热检验后,发现2号杯中的液滴加热后留下了白色的物质,又使得很多同学确定是食盐,这时候老师可以反问他们:“你真的确定它就是食盐吗?”接着就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动摇自己的观点,紧接着老师就可以告诉他们:“如果我们仅凭白色物质就判定它是食盐,这是不科学的,有可能会是白糖、味精、或者是他们的混合物。”那么就会有很多同学好奇这里面到底是什么,这时候老师不要急着告诉他们,可以把这项研究任务交给学生课后来探索,会让他们更有兴趣。

在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盐水环节中,教科书要求的是100毫升水,但试上之后我发现很多小组在放第二勺食盐的时候已经开始使马铃薯浮起来了,学生实验时间很短,后来我发现是因为我发给每个小组的勺子有点大,每次加盐的量也是比较大,后来我把水换成了200毫升,试上下来,还是觉得这个水量比较合适,学生的实验时间也比较充足。

三、实验操作准备要成分

实验操作精确,好习惯需耳濡目染。在方法指导上,在演示实验的操作上,尤其是在细节方面,平时常常被我们所忽视的细节却往往蕴含着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比如,用滴管取液体时,我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两支滴管,是为了让学生懂得科学实验要谨慎、要精确,一支滴管只能取一种液体,否则会将检验的液体混淆在一起,没法进行检验。同时还要在实验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这也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必备要素。在调制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这一环节,要让学生在操作前就解决一些注意问题,比如:为了保证每次的食盐量是相同的,要用尺子刮平,每放一勺食盐都要充分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之后再放第二勺……这些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整个实验的数据,造成实验的不科学性,其实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实际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就是要较真,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的操作要规范,符合科学的标准,在演示实验中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科学树立榜样,细致地实验指导也将会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生成准备要充分

5.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学习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二、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三、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食盐水、两个胶头滴管。

3.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50克食盐、5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五、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马铃薯图片,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推测马铃薯放人水中是沉还是浮。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

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加热后其中一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 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每个小组调一杯盐水或者糖水试试,马铃薯在盐水中能上浮吗?

注意调制要求:取2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或者糖,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提示:这里不要学生一下子把全部食盐或者糖倒人杯中如果这样学生就探索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或者糖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盐或者糖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实验记录

水的量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200毫升

200毫升

200毫升

200毫升

200毫升

3.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怎样的液体才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5.你能使上浮的马铃薯下沉吗?

四、阅读资料

阅读本课的资料我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六、教学反思

本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设计了一个自主构建问题,自主设计探究方案,自主开展探究过程,自主完成探究结论,亲历探究活动完成总结和应用的过程。

为了使学生发现一定浓度的液体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我在设计调配一杯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这一活动中,没有像教材中那样,让学生调配一杯盐水,而是采用了两种材料:盐、糖,调配出多种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的溶液,从而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一种材料,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索到“一定浓度的液体,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中的“一定浓度”,我为每个小组准备了10包实验材料,每包10克,要求学生将实验材料一包一包的加入清水中,每加入一包后,都要用玻璃棒搅拌,观察马铃薯的沉浮情况,并做好实验记录。从最后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学生们认识到,在水中加入一包、二包材料,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只有加入更多的材料,才能让马铃薯浮起来,这是因为达到了一定的浓度。学生对于本课实验所要揭示的科学概念真正做到了在实验中总结,在理解中记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当然,本次教学也引发了我深层次的思考。课堂中当我演示完两个马铃薯放进两个水槽中沉浮不一样,学生都在质疑第一个水槽中的水里有盐时,我顺势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有什么方法证明第一个水槽里装的是盐水呢?同学们如我所料,想到了用火烤,但同时也有我没想到的方法,一个学生说把第一个水槽里的水全倒掉,再放入清水,看看马铃薯能不能浮起来,如果马铃薯沉下去,说明原来水槽中的水里有盐:接着另一个孩子说要向另一个水槽中加盐,如果马铃薯能浮起来,就说明第一个水槽的水里有盐。这时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学生们已经懂得了如果去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是多少难得的一件事啊!

这堂课,让我明白,作为科学教师,最大的挑战不是设计多少巧妙的实验过程,而是怎样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探究、思考、表达、并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空间。教师只有将这种空间和权力真正交给学生,才能使每个学生有机会,有能力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形成一种自主构建的学习文化。

6.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六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在我们科学课的课前准备,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没有精心的准备,再“professional"的老师也无法上好这课.

先罗列一下要准备的材料吧:

教师演示用材料:两个大水槽,分别用标签纸编码:1号和2号,里面分别盛一水槽请水,一水槽盐水(盐水的浓度刚好能使马铃薯浮在水面),天平一架,滤纸两张,两个有刻度的小烧杯,一杯能使马铃薯浮起来的糖水,一杯食用油,一个铁块,滴管,量筒两个.

学生小组实验用材料:材料盘,酒精灯,火柴,一个比较小的马铃薯,两个铁勺,分别贴好标签:1号和2号,一个信封(里面装有5袋食用盐,分别装在自封袋里,质量基本相同),一个一次性杯子(里面盛一写水,用来放燃烧过的火柴梗)。

罗列完毕,实际操作中,老师应该准备得更充分些,甚至再多准备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到,并在他们设计的实验中将要用到的材料,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自主性,而老师只是配合学生,成为他们的启发者,活动的组织者,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得力助手。

二、充分的课堂预设,是上好这一课的`前提。

精心的课前准备,来自“缜密”的课堂预设。预设什么?

1、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才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说:教学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在前几课时的学习中,认识了解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与“大小”、“轻重”有关,于是,在引入《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我就出示一大一小两个马铃薯,让学生猜测“大的沉,还是小的沉?”,再通过实践发现“与大小没有关系”,学生再进一步猜测“可能与‘液体’有关,这样的引入,平实而切合学生,使科学探究层层推进。

2、巧设铺垫,过渡无痕。

这堂课,我听过同行上过几次,每次老师让学生猜测“同样多的清水和盐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很多学生都说不到“可能与轻重有关系”,到了这个环节,一般老师为了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就自己说:“会不会他们的轻重不同?”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学生怎么想,就开始比较两杯液体的重量了。

而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追求无痕过渡,在一开始,我就出示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说出了大小、轻重、形状等不同点后,我及时板书,并表扬学生:“你说的很对,我们在观察两个相似的物体时,就可以比比他们的大小、轻重等不同的地方。”同时板书:大小、轻重。如此一来,再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杯同样体积的清水和盐水的不同点”,探究马铃薯为什么在清水中沉,在浓盐水这浮,学生自然会想到可能由于它们的重量不同,通过称一称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7.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七

重特色强品牌

威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近年来, 威宁县立足自身发展实际, 着力打造生态威宁、绿色威宁, 一时间迅速成为了对外招商引资的目的地。其实, 是马铃薯激活了这个贫困县。

威宁县地处黔西北高原, 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近几年, 脱毒种薯应用面积约11.3万hm2, 占马铃薯种薯面积的15%, 总产量达200万t, 马铃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6.6%, 人均可增加300元以上收入。

6月18—19日在威宁举办的马铃薯旅游文化节吸引了广大薯商前来参观。“马铃薯文化节的举办, 对于政府来说, 签约更多的项目增加了财政收入;对于我们农户来说, 产销对接让我们荷包鼓鼓的同时, 更坚定了我们走马铃薯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信心”, 2015年马铃薯主粮化的消息一爆出, 更是激发了马铃薯种植户王晓伟的种植热情。

产业链引领转型

“威宁的当务之急是将马铃薯产业进一步壮大”, 威宁县县委书记肖发君介绍。威宁马铃薯在短短几年内便在全国的马铃薯种业市场风生水起, 成为集马铃薯种薯加工、繁育为一体的先进示范区, 这种“高起点、快增长”的发展模式, 立即赢得了全国种业市场的瞩目。

是什么力量让威宁的马铃薯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大步快走, 获得了连年翻番的高速增长?毕节市农委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这跟当地马铃薯产业链的紧密衔接和配合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这次全国马铃薯区域试验培训暨产销衔接会的开幕, 反映了威宁县政府高度重视马铃薯产业的产销衔接工作, 并全力推进马铃薯全产业链的科技应用。当地现已打造成从原原种培育到二级种扩繁的完整体系, 申报四级脱毒种薯的成果, 目前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种薯供应基地之一。并将组建成一个加工机械化、配套标准化、品质精品化的现代化示范县。”

威宁马铃薯奋进在生态农业的高速路上, 但同时农委专家也表示, 因生产水平不高, 配套栽培技术欠缺, 马铃薯的增产潜力亟需加强等因素依然成为制约着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瓶颈。想要打破这个瓶颈, 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科技创新一体化

目前, 威宁成立了46个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年销售马铃薯近5万t, 销售额突破亿元, 在全国40多个城市建立了商品薯直销点, 减少中间环节, 降低成本, 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 形成了“农户—经纪人—客商”和“公司+农户+基地”的产销模式, 拓宽了威宁马铃薯产业的市场空间, 在树立“威宁马铃薯”具有特色品牌战略的同时, 引进马铃薯深加工产业, 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致力于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

威宁政府部门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威宁将着力打造从育种到扩繁, 从粗加工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 努力打造中国南方最大的种薯繁育基地。针对马铃薯产品深加工这一薄弱环节, 威宁已经通过企业扩容改造和新建加工厂等措施, 助力当地产业的发展。

8.四季马铃薯 篇八

贵州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干物质积累,生产的马铃薯不仅品质好,淀粉含量高,而且可以露地储藏,能满足加工业每年7个月的原料供应,加工业发展潜力巨大。此外,贵州地处大西南交通枢纽, 区位竞争优势明显。是西北,西南各省陆路、出海的必经通道,距我国马铃薯鲜薯消费量最大的东南沿海城市及东南亚市场最近,随着贵阳至广州的快速铁路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贵阳到广州的陆路运输时间将缩短至4-8个小时,与北方马铃薯主产省区相比,运距缩短2000多公里,运输成本随之降低。

在贵州的南部、东部、北部与广西、湖南、四川、重庆交界的低热河谷各地区,着重利用冬闲田土生产优质早熟菜用型商品薯,上市时间可安排在4-6月,正赶上全国鲜薯供应的淡季。

9.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九

第一单元 沉和浮

8.探究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训练:

1.训练学生做出有根据的推测。让学生观察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状况,推测出那种液体的浮力大,哪种液体的浮力小?并要求学生说出理由,强调推测是要有根据的。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出实验方案,而不是照老师教的方法做。要启发学生想出具体的实验方法,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因此,我精心设计了一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

(1):怎么证明你的预测?

(2)需要哪些工具?

(3)怎样测量?

(4)需要测量马铃薯在空气中的重力吗?为什么?

(5)怎样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测量时物体碰到烧杯行吗?为什么?最少重复几次实验?)

3.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指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对数据进行分析:

(1)橡皮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同吗?

(2)橡皮在哪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大?在那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最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获得了发展,为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在本节课中,我还非常重视建立有序的科学课堂,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提出了严格、具体的要求:

(1)不出声,文字交流。(2)分工合作,一人将橡皮放入液体中,另一人读出测力计上的数值,其余人记录。(3)实验完毕,归还实验材料。由于所提的要求详细、明确,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实验中秩序井然,操作规范,表现出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过本课还存在着不足。由于烧杯数量不够,因此我只为每小组准备了两种液体(清水+另一种液体),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不完整的,因为他们只能比较橡皮在清水与另一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而无法感知橡皮在其他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

10.马铃薯教案 篇十

授课人:房伟英

教学目标:

1、马铃薯的地块选择、配方施肥和土壤处理、防虫除草。

2、马铃薯种薯处理方法

3、马铃薯的田间管理

4、马铃薯的收获(土豆种子)

5、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及防治

教学重点:品种选择、地块选择、配方施肥、种薯的处理、田间管理、病

虫害防治

教学难点: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 教学过程:

1、简单讲述马铃薯的营养价值及药理作用。

2、通过数据分析,初步了解当今市场对马铃薯的需求。

3、讲授新课。

一、播前准备

1、地块选择:

2、配方施肥:

3、土壤处理、防虫除草:

二、起垄、覆膜、种薯处理

1、选用脱毒无病种薯:

2、晒种:

3、种薯切块:

4、整薯播种:

5、播种时期:

6、播种:

三、田间管理

1、膜上覆土:

2、合理灌溉:

3、促控结合:

4、病虫综合防治:

四、适期收获

五、主推品种介绍:

六、主要病害及防治

1、马铃薯早疫病

2、马铃薯晚疫病

3、马铃薯环腐病

4、地下害虫

11.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十一

1 四熟五收种植模式与技术路线

2月上旬小拱棚播种脱毒马铃薯和小萝卜;3月份小拱棚育日本实心葱苗;3月下旬或4月上中旬视行情收获小萝卜;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视行情收获马铃薯;5月上中旬定植日本实心葱;8月中旬收获大葱,播种秋马铃薯;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收秋马铃薯,播种大叶菠菜;12月下旬至来年1~2月视行情收菠菜。

2 四熟五收种植模式生产优势

2.1 该模式中各季作物的种植一方面具有传统性,农民易接受,便于引导种植,另一方面主导品种脱毒马铃薯和日本实心葱,栽培技术配套,己获得多项成果,利于推广。

2.2 该种植模式可根据当地市场和居民需要,调整茬口品种。

2.3 该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当地温光等自然环境条件,提高一倍土地复种指数,适合人多地少的农户采纳推广。

2.4 种植模式是半保护地栽培和露地栽培的有机结合,只要属于中原二季作马铃薯生产区均可采用,产值效益高。

3 种植模式效益分析

2006~2008年对37352平方米示范田的调查统计(产量为3年平均,价格为批发价),该模式3年平均产值为16385元,其中早春脱毒马铃薯产量2820千克/667平方米,价格1.68元/千克,产值4737.6元;小萝卜产量1875千克/667平方米,价格0.914元/千克,产值1713.75元;日本实心葱产量3556千克/667平方米,价格0.978元/千克,产值3477.8元;秋马铃薯产量1320千克/667平方米,价格1.35元/千克,产值1782元;菠菜产量3150千克/667平方米,价格0.65元/千克,产值20475元。平均总产值13758.65元,扣除投资3158元,净收入10600.75元。

4 四熟五收高效模式种植技术

4.1 选择优良品种

5种作物的品种均选用经农技部门试验示范推广的品种。马铃薯应选择早熟高产脱毒原种:费乌瑞它、洛薯8号;樱桃萝卜选用耐低温品种日本小五缨等;大葱选用日本实心葱夏黑1号、长宝等;菠菜选用耐寒性强的圆叶菠菜华菠1号、全能等。

4.2 选地与整地

地块最好选择南北走向、排灌方便、耕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的沙壤地块,前茬为小麦、玉米等作物。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3000千克,深耕20~30厘米施入尿素100千克,二铵50千克,硫酸钾50千克或硫酸锌复合肥300千克,硫酸锌2千克,用3%甲拌磷5千克散垡头,耙碎耙平地面。

4.3 适时播种

马铃薯播前种薯切块催芽,切块不小于25克,芽长1~3厘米。以当地小拱棚内10厘米地温5天内稳定在0℃左右时即可下种,河南中东部一般在2月5日~2月15日,南部12月中下旬,起垄播种。

樱桃萝卜浸种催芽后,撒播在马铃薯垄底。

日本实心葱3月中旬到清明节前小拱棚育苗,5月上旬定植于马铃薯沟内。

秋马铃薯8月上中旬用春季收获的小薯作种薯,整薯播种前用1%硫脲浸种1小时,方法除不覆地膜外,与春马铃薯基本一致。

越冬菠菜11月份做成1.2~1.5米宽畦田,撒干籽播种,每667平方米用种4~5千克。

5 田间管理

5.1 马铃薯田间管理

5.1.1 调控拱棚内温度光照

早晚及时揭盖草苫,白天保持16℃~20℃,夜间12℃~15℃,生育前期可在中午开小口排除有害气体。3月中下旬当气温达到20℃时,每天上午9时开始打开棚膜通风,下午3点闭风。在4月中旬气温白天20℃以上,夜间12℃以上揭膜拆棚。在调温的同时经常用竹竿振荡棚膜,增加膜的透光性。

5.1.2 清棵摘蕾与化控化调

马铃薯出齐苗后立即清棵,只留一株,其余从基部摘掉,现蕾初期选择晴天中午摘去花蕾,减少养分消耗,积累养分。揭膜拆棚后正值初蕾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洒天达2116,团棵期喷膨大素混合液,开花期有徒长现象喷多效唑。

5.1.3 中耕培土由浅到深

苗高7~10厘米时,进行第一次培土,土高1~3厘米,薯苗高27~30厘米时,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培土高度3~5厘米,防止薯块露出地面形成青头薯或“窜箭”而结小薯。

5.1.4 巧施肥,慢浇水

在初蕾期结合培垄追硫酸钾15千克/667平方米;田间初花时浇水55立方米,盛花期再浇1次,水量以75立方米/667平方米为宜,小水慢浇,不漫、不串行、不漏浇,达到下湿(母薯处),中润(结薯区),表土层干(土表层5厘米)的标准,收获前20天停止浇水,以防止土壤过湿烂薯。

5.1.5 防治病虫害

达到防治指标时用菊酯类农药防治蚜虫、瓢虫等害虫,发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处理,结薯期每隔7~10天用58%甲霜灵锰取样800倍液或72%克露1000倍液,70千克/667平方米药液进行茎叶喷洒,连续2~3次,交替用药,增加防治效果。

5.2 樱桃萝卜田间管理

樱桃萝卜生长期短,间定苗只进行1次。在小苗生长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按6~7厘米见方留大苗和壮苗,去掉弱苗、小苗和病苗。樱桃萝卜苗期需水少,所以播种后到肉质根出现“大破肚”之前,一般不需要浇水。过早浇水会造成地上部叶子徒长,影响肉质根的生长。“大破肚”后进入肉质根生长盛期,这时已生长4~5片叶子,应及时浇水,促进肉根的膨大,这个水叫“破肚水”。此后到全部收完应保持畦土湿润,根据土质和气象情况灵活掌握浇水。这茬萝卜病虫害少,但要加强检查,发现后立即除治。樱桃萝卜肉质根横茎生长到3~5厘米时,应及时收获,迟收易糠。

5.3 日本实心葱田间管理

5.3.1 保墒与排水

大葱定植后,6月下旬至8月上旬正值高温多雨天气,大葱进入越夏半休眠状态,为了保墒和降低土温,每667平方米可用200~250千克麦糠撒入葱沟内,或用鲜杂草捆成10厘米粗的草把埋入葱沟内;若遇暴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浅中耕疏松土壤。

5.3.2 培土与追肥

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昼夜温差大,是大葱生长的有利时期,此时追肥、浇水、培土三项工作相互配合。6月上旬追施攻叶肥,每667平方米施尿素15千克,磷酸钙15~20千克。中耕、浇水。7月上旬追施攻棵肥,每667平方米追施尿素20千克,硫酸钾15千克,或三元素复合肥30~35千克,同时进行培土、浇水。

5.3.3 病虫害防治

结合浇水,每667平方米用1000克甲基异柳磷灌根防地下害虫,用阿维菌素防病害。

5.4 秋马铃薯田间管理

秋马铃薯与春马铃薯的管理方法基本一致,需要注意的是在浇水及阴雨过后应及时划锄,疏松土壤,同时在马铃薯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并多次培土扶垄。秋马铃薯因极易遭受早疫病、晚疫病、茶黄螨、小菜蛾等病虫为害,应及时防治。一般用阿维菌素+70%代森锰锌+64%杀毒矾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一次。

5.5 菠菜田间管理

12.马铃薯教学计划 篇十二

阴差阳错入农行, 千磨万击志愈坚

20世纪50年代末, 姬青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和许多农村孩子不同, 她从小就立志要好好学习文化知识, 长大为国家作贡献。1977年恢复高考后, 本想学工科的她却阴差阳错地考入了山西农业大学园艺系, 就这样迈出了在农业科学技术领域开疆拓土的步子。1982年7月, 成绩优异的她毕业留校任教, 之后又在蔬菜保护地栽培专业进一步深造, 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进入了农业生产技术前沿领域。如果不是因为家庭的原因, 她可能会在大学里当一名教师, 一心一意传道授业和做学问, 过起人人羡慕的安稳日子。

1989年, 姬青云研究生毕业后, 分配到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 开始从事蔬菜良种繁育工作。回忆起这段时光, 她感慨颇多。蔬菜良种繁育工作要求精细, 特别是小小的辣椒花, 要一朵一朵地进行人工授粉。农技工作者一年之中有7~8个月需要驻扎在基地上, 平日里日出而作、夜深方息。当时去往乡村根本没有像样的路, 要坐长途汽车到县城, 再骑自行车才能到种子基地, 经常一折腾就是好几个小时。为了工作, 已经适应了城市生活的姬青云干脆就在农村扎了根。平常的日子还好, 到了腊月, 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 制种人员却仍在温室里忙着播种、育苗, 就为赶着正月里能让小苗发芽。但就是这样的苦, 在姬青云心里也有别样的甜。“那时虽然苦, 但大家工作都很积极主动, 天刚亮, 农业技术员就要到田间地头为制种的农民把技术关, 中午太阳再火, 也阻挡不了大家工作的热情。一忙起来, 回到宿舍时常是夜里十一二点。”

冬不怕严寒, 夏甘冒酷暑。由于长时间在基地工作, 饱受日光的照射, 原本皮肤白皙的姬青云被晒得黝黑, 也落下了颈部皮肤灼伤的老毛病。当时的老科长郭树英对她是又欣赏又心疼。也正是这样艰辛的工作, 为她日后的科技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与乡亲同吃同住同劳动, 也让她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当时种子站蔬菜科的技术人员, 主要任务就是制种, 1991年开始为美国、德国、法国、荷兰等农业发达的国家制种。国外对制种标准要求高是出了名的, 但在大家的努力下, 往往超标准、超规格完成任务。20世纪90年代初期, 蔬菜科的制种事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仅山西一省辣椒人工杂交制种面积就超过了全国的2/3, 一年创造了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及外汇收入, 社会效益更是不用说。有一次, 一个农民见到姬青云, 硬是拉着她到自己的院子里, 指着一排新房说, “闺女, 你看, 这是我去年制种挣的钱盖的房子。”看到农民因制种而富起来, 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 姬青云发自肺腑地高兴。直到现在, 原平制种基地仍在源源不断地向外界输送着优良的种子。

千钧重担双肩挑, 巾帼英雄逞英豪

2000年, 时任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站长的贾明进开始重点抓马铃薯脱毒中心的建设工作。山西的省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虽然起步早, 但发展较慢, 而省种子站在脱毒种薯生产方面既没有经验, 也没有设备。不惑之年的姬青云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随即忙碌起来。她多次和同事到马铃薯产业较为成熟的地区考察学习, 东三省、内蒙都留下了她的脚印, 天津、贵州也都留下了她的身影。

经过多方收集资料和数据, 她整理出了多份考察报告, 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经过前期充足的准备, 种子站向农业部申报了薯类脱毒中心项目。

工夫不负有心人。因为领导支持、论证有力、可行性强, 2001年项目顺利通过。接下来, 马铃薯脱毒中心的总体设计, 尤其是组培室建设任务自然而然落在了姬青云身上。平地起高楼, 一切从零做起。这时的她, 组织团队人员从实验室的仪器安置、插座个数安排、用电量和用电负荷数据等, 事无巨细均一一研讨。所有设备均经过她的精挑细选。为了保证光照均匀, 甚至组培架的灯管, 都是姬青云拿了照度计一个个测量后才确定好具体位置。当时有人不理解她, 觉得她“鸡蛋里挑骨头, 硬是和自己过不去”。可是组培室建成后多年, 让所有人不得不竖起大拇指的是:经姬青云团队精心选择的所有试验仪器, 都经过了实践检验, 质量过硬。直到今日, 除了空调因为彻夜运转需要维护外, 其他设备均未出现任何故障。

组培室建立后, 姬青云又一头扎进了马铃薯脱毒技术的学习中, 从书本到实践, 从理论到技术操作, 精益求精。技术成熟后, 她还手把手地培养起了一支实验技术队伍。

现如今, 山西省薯类脱毒中心具有年繁育脱毒试管苗1 000万株、微型薯2 000万粒的生产能力, 实际常年繁育试管苗500万株, 春秋两季生产微型薯500万粒、原种100万kg, 可有效保障全省优质基础脱毒苗和微型薯的供应。在姬青云带领的科技团队的努力下, 经过多年的攻艰克难, 在选育、引进希森3号、希森4号、中薯8号、新大坪、大西洋等品种的基础上, 引进示范了一批加工专用和特色马铃薯品种, 繁育并推广了费乌瑞它、希森4号、克新1号、晋薯16号、青薯9号、同薯23号、新大坪、大西洋、夏波蒂等脱毒优良品种。这些品种适应范围广, 增产潜力大, 抗病性、抗旱性均较强, 在山西得到了大面积种植。

体恤薯农仁为本, 尽职尽责不求功

回顾脱毒中心这些年的成绩, 姬青云感言, “15年来, 组培室由一张图纸到规范运行, 受到同行专家们的称赞和各级领导的肯定, 我是看着它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对今天的成绩, 我们一定要加倍地珍惜。”事实上, 不光是引种、育种过程中备尝艰辛, 在种薯推广工作中她也着实下了一番苦工, 知天命之年亲力亲为不说, 还自己掏钱购买种薯繁殖。姬青云认识到, 新品种的推广难就难在老百姓不认识、不了解品种性状, 为此, 其团队在全省布点、繁育, 不断淘汰劣质品种、引进优良品种, 推广脱毒种薯, 增强老百姓的直观认识, 以期达到更好的推广效果。

山西省著名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 现在虽然家喻户晓, 但几年前, 却是无人识得“金镶玉”。晋薯16号产量高、个头大, 在山西省马铃薯品种中表现全面, 但是因为推广工作没有得到重视, 审定多年后一直处于鲜有问津的状态。姬青云心里着急, 觉得这样下去会耽误这个品种的大好前程。于是她亲自与育种者联系, 到相关市县的组培室做工作、讲技术、建示范田, 特别是山西省内几个马铃薯生产大县, 包括古交、娄烦、河曲、五寨等地的脱毒中心组培室, 进行技术指导。在她的努力下, 晋薯16号得到迅速推广。

2014年, 静乐县的一位农民经朋友介绍来找姬青云。原来, 他想自己建大棚繁育微型种薯, 想从脱毒中心买些种苗回去。卖掉种苗, 给中心增收, 何乐而不为?可是姬青云不这么想, 农民自己繁育种薯成本高, 拿不到繁种补贴, 即便繁了种也不好卖出去。于是她建议这位农民去县里买原种, 繁育一级种薯, 这样才能尽快见到经济效益。

2012年11月, 左云的组培室给姬青云打来电话求助, “姬主任, 快来帮我们看看, 组培室污染严重, 脱毒苗越来越少, 眼看就全要死掉了。”冒雪赶往现场后, 她对组培室做了全面巡查, 查找污染原因, 并逐一纠正, 示范操作要领, 传授看家技术。利用白天时间收集来的数据, 晚上给所有员工开会, 帮大家进行理论分析, 与公司领导完善制度、落实责任。经过这一次的学习培训, 加上县组培室的严格要求, 左云县组培室的发展又重新走上了正轨。

这些年, 姬青云的双脚跑遍了山西的各个组培室, 每年7—9月, 她都会去检查基地、指导生产, 顶着日头在马铃薯田给农民和农技员讲技术, 秋收后给县里的农民进行培训, 仅2015年一年就下乡培训达23场次。每一次讲课的内容都是针对当地生产特点的, 听课的农户都夸她的课讲得好。姬青云坦言, “老百姓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但他们只有懂了技术才能想出好办法。”如今, 姬青云紧跟时代的步伐, 时常用微信与薯农沟通马铃薯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

姬青云不计较名利, 采访结束时, 她对记者说, “我误打误撞进入农业这行, 这些年也做了一些努力, 看到大家现在都从脱毒中心购买马铃薯基础苗和微型薯, 确实感到很欣慰, 因为这里的薯苗和微型薯让人放心。我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让种植农户满意。干不干是态度问题, 而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如今, 早过知天命之年的姬青云仍然在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她说, 不学习就跟不上新形势。

在种业的各条战线上, 都奋斗着一批肯吃苦、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 他们像姬青云一样, 无怨无悔地在土地上播洒汗水、不求回报, 用辛劳换得一分心安。奉献让他们的人生愈加精彩。我们要向他们致敬, 为他们的默默耕耘致敬, 为他们的无私奉献致敬, 更为他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致敬!

编后:

由于马铃薯的广泛适应性、高产性及其营养丰富等特点, 2015年我国提出马铃薯主粮化发展战略, 计划最近10年内马铃薯播种面积和单产实现双倍增长。

而地处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 纬度偏北、海拔较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具有发展马铃薯产业最为理想的地理条件。同时土壤疏松、富含钾元素, 有利于马铃薯块茎形成、膨大和淀粉积累, 是全国最适宜马铃薯种植的黄金产区之一。

山西发展马铃薯产业确实有先天优势, 但不可否认也有后天不足。脱毒种薯推广能力不足, 加工专用型品种和早熟菜用型品种缺乏, 马铃薯加工业发展不稳定、不平衡以及贮藏能力和条件滞后等, 都严重制约了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 山西省为提高脱毒种薯繁育推广能力, 从2010年起连续5年实施了“马铃薯良种繁育补贴项目”, 使原原种、原种、一级种的面积和产量都翻了一番;推广使用了一批优良马铃薯品种, 使马铃薯品种结构得到了一定调整。到2014年, 全省脱毒种薯推广率达到38%。种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已经由2009年的17.9万hm2发展到了2014年的24万hm2, 增长33.8%。

上一篇:8AUnit 4个性化教案下一篇:学校党风廉政工作计划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