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白》诗词(共9篇)
1.《赠李白》诗词 篇一
关键词:李白,诗词,西域文化
在安史之乱以前,唐朝统治者一直奉行对外交流政策。唐太宗曾表明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是 :“爱之如一”。唐朝统治者尤其关注对西域地区的统治。据典籍记载,李白的先祖曾流徙西域,他们一方面受到了西域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另一方面也将中原文化带到了西域地区。李白的先祖中也曾有人与西域人通婚,因此,在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身上很有可能流淌着西域的血液。同时,李白在其父亲的影响下,也深受西域文化的感染。在父亲的指导下,李白对西域地区的语言颇为熟悉,因此,当他来到长安时,就常与胡人交往,到胡人的酒铺中喝酒,用西域语言与胡人沟通交流。深受西域文化影响的李白,已经不再只是一个谨守礼法、浸染儒学、循规蹈矩的唐代文人,而成长为一个豪迈热情、文武双全、浪漫洒脱的伟大诗人。其诗词作品中也有西域文化的掠影。
一、李白诗词中西域的酒文化
唐诗研究者葛景春在其著作《李白与唐代酒文化》中提到,在李白的诗词著作中,有111处提到醉字,115处提到酒字,22处提到酌字。例如在《对酒》一诗中提到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在唐代“叵罗”、“蒲萄酒”显然都属于外来物。酿制葡萄酒的葡萄多产自西域地区。相传,公元前2世纪,张骞将葡萄从大夏带入了中原地区。“叵罗”原产于西域,后传入中原地区。在魏晋时期上流社会中贵族宴饮时就已经开始使用金、银叵罗等奢华的酒器,这一奢靡风气传至盛唐,经久不衰。在李白的《客中作》一诗中又提到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琥珀”、“郁金香”亦非中原之物。郁金香起源于印度及波斯附近地区。贞观15年及天宝2年,天竺等过都先后向唐朝贡献过郁金香。到了贞观21年,唐朝一些酿酒者就将郁金香加入酿酒工艺,用以增加酒的香味。李白在其诗词中描述的正是这种带有郁金花香的酒品。典籍记载,琥珀产于拂林,李白在《客中作》一诗中提到的琥珀则是来自于波斯地区。
二、李白诗词中西域的乐舞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歌与乐舞历来密不可分,尤其是在盛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都得到了空前发展。唐诗中有大量关于乐舞的描述,“诗仙”李白的诗词作品中也有许多以乐舞为题材的作品。尤其是其关于西域乐舞的描述,更让我们透过这些瑰丽的诗句看到了当时繁荣辉煌的西域乐舞。李白关于西域乐舞的描述中,有许多涉及到笛声的诗词作品。笛子作为我国传统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这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记载。例如《旧唐书》中就曾提到 :“笛,其原出于羌中。”在崔豹的《古今注》中也有相关记述 :“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通过以上记载不难推断,唐代的笛子就是源于西域地区的横笛。
李白的诗词作品中有5篇描写笛声的,即《金陵听韩侍御吹笛》、《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春夜洛城闻笛》、《青溪半夜闻笛》、《观胡人吹笛》。在这些诗词作品中,诗人李白一改往日洒脱浪漫的诗风,而是透过笛声抒发了一种淡淡的思乡之情,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之感。例如,《观胡人吹笛》中写道 :“胡人吹玉笛,一半是秦声。十月吴山晓,《梅花》落敬亭。愁闻《出塞》曲,泪满逐臣缨。却望长安道,空怀恋主情。”善乐的胡人吹奏起了笛曲,这首笛曲中掺杂着一半的秦声,临近十月,吴山熹微的晨光中,这首名为《梅花》的笛曲飘然落在寂寥的敬亭中,本就满心愁苦之人听到了《出塞》的笛曲,怎能不黯然泪下。起身远望通往长安的道路,空有一腔恋主情结,却又有谁能知呢。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塑造了一个漂泊在外孤独寂寞的游子形象,这个游子对朝廷的忠诚与向往更使人嗟叹。常年游历在外的李白必定时常怀有一种孤独漂泊之感,当收到外界因素感染时就会引动愁绪,因此,当李白听到悠扬绵长的笛声时,不自觉的写下这首散发着淡淡哀愁的诗作。再如《春夜洛城闻笛》中对笛声的描绘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谁家在吹奏玉笛?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洒在洛城的各个角落。漂泊在外的人听了这首《折杨柳》,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呢?李白将自己的一腔故园情融会到这悠扬的笛声中,使整首诗形成一个悠远的意境。
同样的《折柳》笛声还出现在李白的《塞下曲六首》中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折杨柳》与《梅花落》原本都是保存在汉乐府中的音乐,自汉代开始逐渐传入中原,经过汉文化的浸染与改编,逐渐成为表达乡愁的著名笛曲。这些笛曲流传到唐代,或许已经与西域曲风有所区别,但其与西域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能激起漂泊游子的心灵共鸣。正如这首《塞下曲六首》中所描述的 :虽然已经到了五月天气,但天山上依旧飘洒着漫天大雪,此地没有任何花朵开放,留下的只有逼人的寒气,空中突然传来笛曲《折杨柳》,曲调甚是凄清。深处边疆的游子也只能依靠这悠扬的笛声,想象故乡春天的杨柳之色了。透过这首曲调,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就被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三、李白诗词中的西域名物
2.诗词拾趣 孟浩然和李白的诗缘 篇二
孟浩然出生于公元689年,是今湖北人。他早年隐居鹿门山,到40岁时游历京城长安,考进士没有考中,后来做了荆州从事。因长期不得志,公元740年患病死去。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是今四川人。25岁时离开四川,长期在各地游历。李白博学多才,但屡不得志,虽然做过官,但却受到权贵的排挤,后来他也长期流浪、漂泊,762年死于当涂。
孟浩然和李白虽然年龄有些悬殊,但是性格、命运和思想上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住在城南,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此后,李白写下了《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诗歌写了当时已是名满天下的孟浩然高卧山林、风流自赏、不事君主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公元730年的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约定的那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但是查遍孟浩然所有的诗作,竟没有找到一首孟浩然回赠李白的诗,不能不让人感到遗憾。孟浩然只给同时代的王维、张九龄、张子容等诗人写过诗。其中原因,有人笑说,李白和孟浩然都是“酒中仙”,可能是相见甚欢,只顾喝酒,酒喝多了就拿不动笔了。其实真正原因是什么,现已无从考证了。
3.赠李白原文鉴赏 篇三
杜甫 唐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注释】:
①飘蓬:草本植物,叶如柳叶,开白色小花,秋枯根拨,随风飘荡。故常用来比喻人的行踪飘忽不定。时李白杜甫二人在仕途上都失意,相偕漫游,无所归宿,故以飘蓬为喻。
②未就:没有成功。
③丹砂:即朱砂。道教认为炼砂成药,服之可以延年益寿。
④葛洪:东晋道士,自号抱朴子,入罗浮山炼丹。李白好神仙,曾自炼丹药,并在齐州从道士高如贵受“道箓”(一种入教仪式)。杜甫也渡黄河登王屋山访道士华盖君,因华盖君已死,惆怅而归。两人在学道方面都无所成就,所以说“愧葛洪”。
⑤飞扬跋扈:不守常规,狂放不羁。
【赏析】:
4.赠汪伦 李白 篇四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踏歌声。
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 赠汪伦 李白
★ 李白《赠汪伦》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 《赠汪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李白赠汪伦古诗赏析
★ 赠汪伦李白古诗意思
★ 《赠汪伦》教学案例评析
★ 赠汪伦教学思考
★ 赠汪伦古诗
★ 赠汪伦教案
5.李白赠汪伦的传说 篇五
在唐朝,李白的诗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个叫汪伦的人,就特别想邀请李白来自己家做客。
可是,李白根本不认识他啊,怎么能请他来呢?汪伦想了个好主意,
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信上说:“您喜欢旅游吗?我们这儿有十里桃花呢!您喜欢喝酒吗?我们这儿有万家酒店啊!”
李白读到了信,哇,十里桃花?那该多美!万家酒店?可以喝得多么尽兴!
李白立刻起程了,他赶了五天的路,来到了汪伦家。
汪伦热情地接待了李白。可是,当李白要去看桃花和酒店时,汪伦却说:“我们这里有个深潭,名叫‘桃花潭’,足足有十里宽,那就是‘十里桃花’;我们这里只有一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所以叫‘万家酒店’。”
李白一听,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起来。他在汪伦家住了下来,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
几天后,李白要回家了。
当李白乘坐的船正要开时,忽然岸上传来了合着拍子的歌声,原来,是汪伦带着村子里的人来为李白送行了。
李白虽然没见到“十里桃花”,也没喝遍“万家酒店”,可是,汪伦的友情才是他最大的收获啊!于是李白写下了这首诗,从此,每当人们读到这首诗,总会想起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友情,总会想起自己的好朋友。
更多《赠汪伦》文章推荐阅读:
1、《赠汪伦》全诗诗意及赏析
2、《赠汪伦》诗意及鉴赏
3、《赠汪伦》的翻译
4、《赠汪伦》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5、李白《赠汪伦》诗意鉴赏
6、李白《赠汪伦》优质教学设计
7、李白《赠汪伦》日语朗读
8、《赠汪伦》背景故事
9、《赠汪伦》注释与简析
6.李白《戏赠杜甫》翻译赏析 篇六
《戏赠杜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前言】
《戏赠杜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给杜甫的一首短诗。这首诗语言明白如话,生动诙谐地塑造了杜甫苦心作诗的形象,体现了李白与杜甫之间的真挚友谊。
【注释】
戏赠:意思是开玩笑的话。其实,所谓开玩笑,往往表现了至交之问的真情实话。
饭颗山: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饭颗山头”一作“长乐坡前”。长乐坡也在长安附近。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
借问:请问的意思。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怕是为了。
作诗苦:杜甫曾自言:“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这里所指的正是杜甫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
【翻译】
至今记得,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日头刚好是中午。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
【鉴赏】
杜甫有很多写李白的诗,而李白诗中写到杜甫的,只有四首。其中还有一首是否李白所作学术界尚存争议,它就是这首《戏赠杜甫》。
这首《戏赠杜甫》大约作于公元746年(天宝五年)秋天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此诗幽默诙谐,甚至滑稽梯突,类似于打油诗。其实这并不是李白嘲讽杜甫作诗拘束迟缓,更不能说李白看不起杜甫。李杜二人自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在洛阳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直至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李白去世,彼此十分了解和尊重。他们交往密切,曾同游齐鲁,此后虽难相见,但仍相互关心、思念,杜甫“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春日忆李白》)成了千古名句(“春树暮云”已成歌颂友情的成语),二人的友谊成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千古佳话。
《戏赠杜甫》是朋友间的游戏文字,谑而不虐,体现了李白对杜甫的知己和关爱。一方面,杜甫“穷年忧黎元”,写作极认真,“语不惊人死不休”,正如宋人葛立方在《韵语阳秋》里说的那样,“杜诗思苦而语奇”(接下来的一句是“李诗思疾而语豪”)。另一方面,他又仕途坎坷,穷困潦倒,可能营养不良。李白显然了解这些,而自己的处境也不比他好,不过达观些,随便些,又大了十一岁。因此,李白实际上是以此诗劝慰杜甫,诗歌当不了饭吃,不要为了写诗太苦了自己,太瘦了不好,要注意自己的健康。
7.《赠李白》诗词 篇七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中圣,曹魏徐邈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
(1)两诗都为赠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2)《赠孟浩然》最后两句所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赠汪伦》一诗抒写了别离的深情(1分)。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尚且比不上汪伦的深情厚意,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2分)。《赠孟浩然》一诗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品格的钦敬爱慕之情(1分)。首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直抒仰慕之情。(或:颔联和颈联写浩然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蕴含敬爱之情。或:尾联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2分)(任选一处分析即可)
8.《赠李白》诗词 篇八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创作背景】
李白游泾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天宝十三载(754年)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另据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天宝年间,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写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泾县,李白问汪伦桃园酒家在什么地方,汪伦回答说:“桃花是潭水的名字,并无桃花。万家是店主人姓万,并没有万家酒店。”引得李白大笑。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下此诗给汪伦。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然而,李白《赠汪伦》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诗的前半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
“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者。次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听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wenxue)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桃花潭水是那样地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寻味。这里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名家点评】
《批点唐诗正声》:好句好意,放之又放,达之又达。只“桃花”之情,千载无人可到,何云非诗之清者耶?
《增订评注唐诗正声》:语从至情发出。
《李诗选注》:此诗直叙实事,略无纤巧句语,而大方家格力过于唐之诗人绝句亦远矣。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不雕不琢,天然成响,语从至情发出,故妙。周珽曰:上则百尺无枝,下则清浑无影,此诗之谓与?着意摩拟,便丑。
《唐诗摘钞》:直将主客姓名入诗,老甚,亦见古人尚质,得以坦怀直笔为诗。若今左顾右忌,畏首畏尾,其诗安能进步古人耶?“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意亦同此,所以不及此者,全得“桃花潭水”四字衬映入妙耳
《四溟诗话》:诗有四格:曰兴,曰趣,曰意,曰理。太白
《赠汪伦》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此兴也。
《李杜二家诗钞评林》:诗不必深,一时雅致。《唐诗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所以调绝千古。后人效之,如“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语非不佳,终是杯卷杞柳。
《镫窗琐语》:赠人之诗,有因其人之姓借用古人,时出巧思;若直呼其姓名,似径直无味矣。不知唐人诗有因此而人妙者,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旧人惟有何戡在,更与殷勤唱渭城”、“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皆脍炙人口。
《此木轩论诗汇编》:“桃花潭水深千尺”,掩下句看是甚么?却云“不及汪伦送我情”,何等气力,何等斤两,抵过多少长篇大章!又只是眼前口头语,何曾待安排雕鉥而出之?此所以为千秋绝调也。
《唐诗别裁》: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笺注》:相别之地,相别之情,读之觉娓娓兼至,而语出天成,不假炉炼,非太白仙才不能。“将”字、“忽”字,有神有致。
《网师园唐诗笺》:深情赖有妙语达之。
《诗法易简录》: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
《随园诗话》: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9.《赠孟浩然》李白 篇九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刻划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与相知。
李白的律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大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本诗就是如此。
首联“吾爱孟夫子”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倾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风流”指浩然潇洒儒雅倜傥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群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中间两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隐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暮年的生涯。放弃功名利禄和豪华的车马冠服,而选择山间野外的松风白云,取舍之间,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流连忘返,于繁花丛中。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这两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雅,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尾联也以同样语调。中间两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呆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般自然,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间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炙》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赠李白》诗词】推荐阅读:
李白《赠汪伦》诗词赏析07-30
梦李白的诗词07-01
《发白马》李白诗词介绍09-08
李白诗词《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的诗意赏析06-18
诗词《赠汪伦》教学实录08-26
寄李白06-19
杜甫和李白07-20
李白诗全集08-12
李白豪放诗句08-17
谈爱李白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