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材管理制度

2024-11-09

器材管理制度(共15篇)

1.器材管理制度 篇一

一、使用和保管

1、教室内的设施由各班主任负责保管,合理安排使用。

2、录音机由使用教师负责保管,协调其他教师教学使用。

3、使用器材的教师在器材保管人的协调下,正常使用各种设备,并及时归还给保管人。

二、发放办法和交接手续

1、每学期开学时,各负责保管器材人员到学校保管处领取所需教学器材及其它器材。

2、每学期期末由使用各种器材的保管人将器材交回学校保管处或专用保管库由总务处组织进行清点,核实使用保管情况后,造册登记、入档。

三、责任追究

1、各类器材必须专人保管,协调使用,不得随意外借他人使用。

2、用后及时处置,即上锁或入库或拿回办公室,不得随意将器材放在公共场所而失去看护,如果丢失,有使用人赔偿。

3、凡属正常使用损坏的,学校负责修理或更换;由于管理不善而人为损坏者,使用人员要负经济责任,由责任人负担修理的一切费用。

2.器材管理制度 篇二

一、精心管理, 热情服务

学校安排专人 (兼职体育教师) 管理体育器材室, 并把器材管理计入工作量。一般地讲, 在每天上午第三节课和下午第一节、第二节课时, 都会有3个~4个班同时上课 (很多规模相对较大的学校或许会更多) , 对此, 学校要求器材室管理人员要在每学期初列出全校各班体育课课程表, 并熟记于心。在每天的体育课前, 管理员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如因其他事务无法正常工作, 需提前安排好替代教师, 以保证准备工作正常进行。

二、分门别类, 登记造册

要做好器材的数量、价格、编号的登记造册工作, 并将固定资产和低值容耗品分开存放, 进行分别管理。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器材, 要及时报损;对于缺失器材, 应及时记录, 为下学期器材购置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对于外借器材, 要做好记录, 并及时收回。

三、保养及时, 摆放整齐

器材的摆放要整齐、合理, 要将常用器材放置在易搬运的位置。对于垫子等容易受潮的器材, 要做好防潮、防霉工作;对于球类器材, 要做好及时充气、更换气门等工作, 以保证球类器材的正常使用并有效延长其寿命;对于精密器材, 要单独存放、管理。

四、检查隐患, 确保安全

3.体育器材的安全管理 篇三

【摘要】 随着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的增加和学生上课人数的增多,体育器材的管理就容易出现遗漏和丢失的现象 ,就体育器材的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做简单阐述。

【关键词】 高校;体育教学;器材管理;安全措施

在大多数高校开展的运动项目中,基本上有一半的项目都需要依靠体育器材,举例来讲,国家高校普及率比较好的乒乓球和篮球、排球、羽毛球、健美操(音响设备)、武术(防护设备)、跆拳道(防护设备)、足球等等这些运动项目都需要依靠借助体育器材来完成,没有体育器材,相应的体育教师就很难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体育器材是众多体育项目开展和教师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必备辅助教学用具。又如羽毛球是目前高校普遍开展的项目之一,对于该运动项目的完成需要依靠学校提供羽毛球球拍和羽毛球,在每一次上课之前,任课教师都会组织学生去借羽毛球球拍和羽毛球,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损坏和丢失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器材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就显的非常的重要。

一、体育器材管理常见问题

(一)体育器材的丢失

体育器材的丢失是常常发生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的问题之一,体育器材的丢失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见形式:一是管理过程中的丢失;二是教学过程中的丢失。对于管理过程中的丢失,分析原因常见的有:

1.在体育器材的使用和借拿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必备的登记手续,使用后忘记归还或者归还后忘记进行登记。

2.在体育器材的管理过程中,记录事物导致的器材丢失,如最常见的就是篮球或者排球的借用之后归还时的数目清点工作出现的问题,这些也容易导致管理记录失误。

3.偷盗事件的发生也是体育器材容易丢失的常见因素。很多体育器材室的设置都是出于学校操场或者外围墙附近,加上体育器材室的防护措施不够,经常发生偷盗现象也容易造成体育器材的丢失。

在教学过程中的丢失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1)学生在上课期间,由于同时从事该项教学内容的班级和学生人数较多,往往很多学生在体育器材使用过程中出现错放和乱放的事件,这样就容易导致在课后交还器材时出现丢失的现象。

(2)有个别时候,学生咋使用体育器材时,出现不正当使用而出现的器材的损坏,最常见的就是球拍的损毁,这时候很多学生害怕担当责任就往往取偷拿别人的器材,导致在归还过程中出现丢失的现象。

(3)忘记归还或者没有及时归还是很多时候器材丢失的又一要素。很多时候学生在下课之后,依然像继续活动,往往就容易暂缓器材归还的时间,这样在器材统计和清点过程中就会出现数目不够的现象。学生在事后归还的过程中,器材管理人员如果不在导致归还未果,是器材丢失的又一原因。

(二)体育器材的损坏

和前面阐述的有相似的地方,体育器材的损坏也是器材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之一,有些事因为器材的老化出现的问题,有些则是因为器材使用中方法不得当出现的认为损坏,器材损坏也往往容易造成管理困难。

二、体育器材安全管理措施

1.建立器材体育器材管理和使用管理软件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管理系统可以方便快捷的调用和随时查找各种器材的储存、借用、损耗情况,管理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轻松的了解器材的现状。

2.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对于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讲,器材管理人员因为及时的和教师进行沟通了解教师的教学用具,及时配备并由教师指派专门的学生来负责器材的借用和发放、了解整个借还流程,这样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器材的借还工作

3.课前进行器材安全使用和安全管理条例介绍,要求每一个工作人员和学生对于器材的发放、使用和归还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对于使用器材频率较高和容易出现丢失的器材的管理应该更加的倾向于任课教师管理和监督,教师应该把器材的使用状况和学生的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器材的使用和安全管理,保证在课程教学顺利完成的同时,器材使用安全对于一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如标枪、铅球等,应该经常进行检查,防止意外伤害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李伟.谈中小学体育器材的保护与管理[J].教学与管理.1998

[2]张斌.优化高校体育运动器材管理的对策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3]王明暄.我国体育器材质量标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与科学.1992

[4]陈锡林.高校自制体育器材设施的实践探索[J].体育学通讯.1991

[5]边永强.论学校体育器材保护保养技巧[J].科技资讯.2006

4.电教器材管理制度 篇四

一、电教仪器投影仪、银幕、收录机、电视机固定到班,由班主任及班电教员负

责管理,期初由电教管理员与班主任一起查验,确认完好无损后使用,期末一起检查。投影仪、收录机收回统一保管,如有损坏及时修理。

二、投影仪、银幕和收录机的清理由班电教员负责,维修等工作由校电教管理员负责。

三、音像教材、幻灯片、磁带、录像带统一由电教室音集中保管,教师使用时向电教室借用,并办理书面借用手续,用后及时归还。

四、对各类电教器材要登记入帐,做到帐物相符。

五、贵重的电教仪器,如电视机、录像机等,由总务处及校电教员双重专人负责保管,并做好有关维护保养工作。

六、学校的电教设备,仅限本校教师教学之用,非教学之用或外单位借用,原则上不予出借,如有特殊情况,必须有校长室批准。

七、电教设备借用期间,必须合理使用,妥善保管;如有遗失或损坏(正常使用的磨损除外)照价赔偿,并给予必要的批评教育。

八、每学期应对电教器材、音像资料进行一次清理、整理及维修。

九、电教器材的报损由总务处与电教室一起提出申请,报校长室审批。

5.学校器材管理制度 篇五

2、教师上课后必须收回器材,放回原处,以备下次使用和检查。

3、课外活动学生借出体育器材,必须经体育组教师批准并办理准借手续,即进行器材借出登记(填写登记),

归还时必须经体育组教师检查器材有无损坏,然后办理归还手续。

4、学校教师借出器材,同样办理借还手续。

5、损坏器材要照价赔偿,但视其有意或无意的情况做出不同处理,并在归还器材栏填写情况,恶意者向德育处、教导处备案。

6、借出器材时间不得超过三天,超过三天的必须办理长期借用手续。

7、体育教师必须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器材的安全和必要的维修。

6.安保器材管理使用制度 篇六

为保证学校器材的正常使用,以免发生丢失和损坏现象,从而影响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1、安保器材设专人对进行登记、保管和发放工作。

2、各组领用器材采取各部主管负责制,由各部主管统一到安全室领取器材,并进行登记。

3、各部领取使用的器材要经常进行保养,经常进行检查与核对,以确保器材的使用期限。

4、对发生损坏和丢失的器材,使用人要有书面的报告材料,经学校审阅后根据情况酌情处理,并将报告存档备查。

5、安保器材保管人员要定期核对器材使用帐目,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校长汇报。

6、本部门器材严禁转借他人或私自使用,更不允许携带回家占为己有。

7、器材如有机械故障,使用各组应及时到内保处说明情况并进行更换。

7.浅谈航空器材标准化管理 篇七

1 标准与标准化的含义

1.1 标准的含义

198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 (GB3935.1-83) 中对标准的定义是:“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 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 由主管机构批准, 以特定形式发布, 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这个定义揭示了标准这个概念具有如下含义:第一, 标准的本质属性是统一规定, 作为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第二,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依据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第三, 标准的对象是一切具有多样性、相关性特征的重复事物;第四, 标准文件有着自己的一套格式和制定颁发的程序;第五, 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最佳秩序”。

1.2 标准化的含义

1983年我国颁布的国家标准 (GB 3935.1-83) 中对标准化的定义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 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 达到统一,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这个定义揭示了标准化这个概念具有如下含义:第一, 标准化不是一件孤立的事物, 而是围绕标准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包括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和修订标准等环节,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第二, 标准是标准化活动的核心, 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 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的标准来体现的;第三, 标准化的效果, 只有当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实施以后, 才能表现出来;第四, 标准化是个相对的概念。对一件事物的标准化, 不能是绝对的, 在深度上有程度的差别。

2 标准化在航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2.1 标准化有利于实现航材管理科学化

科学管理就是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运用科学的方法、程序, 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使管理对象发挥整体效能, 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勒曾经说过:“使所有专业工具、设备以及工人做各种工作时的每一个操作都达到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础”。该原理要求航材管理者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 如器材包装方法、器材摆放方法、器材的封存方法等等, 而且航材管理者使用的机器、设备、工具、材料和所在工作场所的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 同时, 标准化把航材管理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和环节有机的、合理的组织起来, 使每个活动和过程达到规范化、程序化, 对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航材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 减少资源消耗和浪费, 提高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等起着重要作用。

2.2 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航材仓储质量

仓储质量管理是指应用各种科学原理和科学方运对仓储商品进行储存、保养, 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仓储商品管理。提高航材仓储质量是航材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仓储环节若想保持航材质量, 就必须采取各种科学方法提高仓储的质量管理。而实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航材仓储质量。

实施标准化管理无论对军事效益, 还是对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航材仓储质量受到仓库、设备、技术、流程、环境等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不仅要求建设标准化仓库, 配备标准化设备, 还要运用标准化技术, 制定标准化的航材接收、保管、发付流程等等。因此, 航材仓储标准化管理是保持航材质量的必要条件, 实施航材标准化管理的过程就是提高仓储质量管理的过程, 也是提高仓储管理水平的过程。它既有利于提供质量完好的航材, 又能保证航材准确、及时地供应;既能消灭各种事故、差错的发生, 又有助于降低消耗, 从根本上降低航材仓储成本, 提高航材仓储经济效益。

3 做好航材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3.1 制定标准, 形成体系

实施航材标准化管理首要的任务是制定航材工作相关的标准, 形成航材标准体系。按照航材管理工作体制, 制定航材筹措、调拨、供应、封存、保管、送修、统计、运输等各个环节的标准, 制定各工作的技术及流程的标准, 制定航材仓库、库区建设及安全、仓库设备、人员配备等标准。制定标准时要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 包括航材各部门之间、航材部门与生产厂家之间、航材部门与主管机关之间的协调, 使标准的制定既符合航材管理发展的客观实际, 又具有一定的战略前瞻性, 做到航材管理工作的简化、统一、协调、最优。

3.2 强化培训, 做好宣贯

航材标准化管理在推行之初, 各级航材管理人员对标准化的理念、内容、工作方法知之甚少。为此, 应将培训作为航材标准化工作的基础。首先, 在培训方式上, 可以根据航材工作管理体制分层次、分批次开展培训, 组织标准制定者等技术人员将标准的理念、具体内容、工作方法等向航材工作相关人员进行推广宣贯, 提高航材管理各级人员的标准化知识、技能;其次, 应通过多种形式, 开展航材工作标准技术培训, 搭建起标准化工作的宣贯平台 (包括印发标准化宣传手册和技术资料, 开现场会, 学习比赛, 在航材相关部门显著位置设立标准化宣传栏, 悬挂宣传画及宣传条幅等) , 营造标准化工作氛围, 使得航材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标准并按照标准开展工作。

3.3 实施标准, 体现效果

有了标准, 还必须将标准贯彻实施, 这样才能取得实际的效益和效果。一项标准制定出来了, 但不去贯彻实施, 其作用和效果是不会自动发挥出来的, 更无所谓效果可言, 因此, 要做好标准的贯彻实施。实行标准化管理责任制, 将标准化工作纳入航材工作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能、职责要求中去;机关要建立健全航材工作标准化监督体系, 加强标准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各基层单位要积极单位要积极主动按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和完善, 严格按标准要求开展工作, 确保航材工作真正实现标准化管理。

3.4 动态管理, 修订标准

标准化包括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和修订标准等环节, 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运动过程, 标准化的动态发展过程是一个阶梯式不断升高和发展的过程, 并最终使现行标准尽可能达到当时的最高技术和管理水平。任何一个标准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随着航材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 航材管理相关标准也会出现问题, 如标准落后、执行困难、效率低下等等, 这就需要对标准进行动态管理, 适时对标准进行评审, 发现问题, 及时修订改进, 使标准化的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标准化是制定标准和贯彻标准的全过程, 航材标准化管理对实现航材科学管理和提高航材仓储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分别从航材标准的制定、宣贯、实施、修订四个方面谈航材标准化管理。

关键词:航空器材,标准,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李大南.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费用管理与标准化[J].航天标准化, 2008 (2) :26-29.

[2]杨辉.浅谈标准化良好行为在企业增效中的运用[J].印刷质量与标准化, 2011 (4) :19-24.

8.器材管理制度 篇八

摘 要:体育器材管理一直是体育管理者比较棘手的问题,本文结合一个具体实例,详细阐述了利用Excel“数据透视表”管理体育器材的方法,对于体育器材管理者非常实用。

关键词:Excel;数据透视表;管理方法;体育器材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2-0068-02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器材的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常采用的管理方法是手写登记法。由于学校班级较多,同时会有五六个班级一起上体育课,借用器材的数量和种类就会增多,在这种情况下,手写登记法已不能满足管理者汇总和查阅的需求,往往导致管理者心里不是很清楚,不知道具体借出去多少。现在,利用Excel的“数据透视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使器材借用情况清清楚楚。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说明它的使用方法。

首先,建立一个名为“体育器材借用情况登记表”的文件,如图1所示。接着建立一个以“系别”或“专业”进行统计的列表(即建立一个数据透视表),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在Excel的菜单栏中点选“数据”下拉菜单中的“数据透视表和图表报告项”,如图2所示。

系统弹出“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1”对话框。如图3所示。

在此对话框“请指定待分析数据的数据源类型”项目中,选择“Microsoft Excel数据清单或数据库”选项,在“所需创建的报表类型”项目中选择“数据透视表”选项,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2.进入“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2”对话框,如图4所示,在“请键入或选定要建立数据透视表的数据源区域”项目中,设置选定区域为:“a1:d25”,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

3.进入“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3步骤之3”对话框,如图5所示。

在此对话框中的“数据透视表显示位置”项目中,选中“现有工作表”选项,单击“版式”按钮,弹出的“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向导——版式”对话框,如图6所示。

定义数据透视表版式,步骤为:将“系别”字段拖入“页”栏目;将“专业”字段拖入“行”栏目;将“器材”字段拖入“列”栏目;将“数量”字段拖入“数据”栏目。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列表的布局设置,返回图5对话框。在图5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则建立新的数据透视表如图7所示。

4.在数据透视表中的各个项目中,均有一个下拉箭头,我们可以单击“系别”下的下拉箭头选择不同的“系别”进行显示,如图8所示,例如选取“计算机”系,单击“确定”按钮,出现如图9所示的显示效果。

5.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专业”、“器材”旁边的下拉菜单分别选取,只显示某个专业或某种器材的借用数据情况,使管理者对体育器材的使用情况了如指掌。

9.消防器材管理制度 篇九

GD.01.11.2013 第四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四川省消防条例》的有关规定,为了落实各项消防安全责任、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规范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保障公司生产、建设、顺利进行,和公司财产及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 公司各场所有消防设施器材按照设置位置划归各部门或各工段管理,部门或工段负责人为消防设施器材的管理责任人,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每月至少对本辖区的消防设施器材检查一次,使消防设施器材处于良好备用状态。

第二条 保卫科每周对公司所有消防设施器材进行一次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灭火器:设置位置、数量、有效期、各项技术指标等是否符合标准;消防栓:箱体、门锁、阀门、水带、水枪、是否完好在位,以及供水情况;出口指示灯、应急照明灯是否完好;手动报警器、小锤及其配件是否处于良好备用状态;发现隐患及时处理,并将检查记录登记造册存档。

第三条 消防扳手、消防手电筒要存放在显要位置,随时备用。第四条 定期对建筑消防设施进行检测;灭火器要每两年进行一次检查维修;对不符合技术指标的灭火器及时进行更换,确保经常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第五条 消防设施器材只有在发生火灾的情况下方可使用,公司所有部门及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禁止挪作、严禁损坏丢失。消防器材损耗及丢失必须报告保卫科及时补充,一旦检查发现未报告者,将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第六条 公司所有部门及人员不得善自改变消防设施器材的设置位置,严禁私自占用防火间距、堵塞消防通道,关闭安全出口、圈占消防设施、在消火栓及灭火器前方堆放物品,遮挡消防设施。

第七条 如因工作需要确需使用消防设施器材,必须先向公司保卫科申报审批,经保卫科审批同意,并指定使用具体位置的设施器材后,方可使用,使用完毕后应按要求将设施器材整理归位,并报保卫科复查。

第八条 公司所有消防设施器材每半年清点统计一次,及时登记造册存档。

第九条 新购消防器材,必须向供货商索要检验报告、供货证明,产品合格证等身份证明,并将以上材料统一保管存档。

第十条 维修的消防器材,必须让维修单位出具维修证明材料,保卫科存档。

X X X X X X 有限公司保卫科

二0一三年一月七日

10.高校摄影实验室器材的管理与维护 篇十

【关键词】高等院校  摄影实验室  器材设备  管理维护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80-01

高校的摄影专业是以工业化和艺术化相结合的理念创设的,因此在教育理念中,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注重社会的实际需求,注重创作实践,着力打造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创新意识,意在培养具有较高艺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摄影实验室的建造和使用上也有着严格且科学的程序。

一、摄影实验室的建设

摄影实验室是为了解决室内光线不理想的问题,专门搭建的用于拍摄的一组专业用所和设备的统称。和室外摄影不同,摄影实验室摆脱了自然光线的束缚,自由布光,摄影创作不必再为了等待合适的光线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创作的灵活度和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摄影实验室的建设既要满足当前专业学习的需要,还要有一个科学的、长远的规划。

高校的摄影实验室,每一间应该是不小于30平方米的,长度尽量达到6米或以上,这样既有利于人像的静态拍摄,更适合动态张力的表现,创作者在布光的过程中也不会出现阴影投射或人物变形的现象。宽度尽量不低于5米,既方便两侧布光,也保证灯位移动的完好性,如果需要特殊的灯位,也可以有比较充裕和灵活的空间。像是群组性创作中,这样的优势会体现得更为明显。高度应该在4米以上,因为顶灯的方位布局和俯拍,在动画专业的拍摄中会常常用到。

摄影实验室因为是人工布光,所以要剔除掉不需要的杂光,这就需要在每个窗户上安装零透光度的遮光布作为窗帘,墙面材质要粗糙,不能反光,墙壁四周喷涂成灰色的涂料,天花板为白色的哑光,地面采用深色的哑光木质地板,方便摄影实验室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仪器设备的保护与挪动、清扫与整理。天花路轨的安装要以能为灯光自由灵活的组合服务,因此一般会选择在中间靠近自动背景纸升降机的一边安装。自动背景升降机则选择安装在5米宽的墙面上,且升降机上常备红、黄、蓝、绿、黑、白、灰等基础色的背景纸。

我们常说,摄影是灯影艺术,因此,灯光可以说是创作的灵魂,在灯具的选择上,一般会按功能分为主光灯和辅光灯两大类。主光灯在展现景物的质感、塑造景物的形象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辅光灯则主要用来提高主光灯在光线照明上的不足,剔除阴影部分对于摄影创作的影响。如果要再进行具体的细分,则还有恒光灯、闪光灯、束光筒、柔光箱等等。这些灯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在创作中,表达着创作者的艺术诉求。因为灯的种类很多,一般会利用远程遥控触发器进行控制,当按下快门的时候,安装在热靴上的远程触发器上就会发射出红外线或无线信号来触发闪光灯同步的装置,根据照明器材的不同特点来自由组合以达到不同的拍摄效果。

二、摄影实验室的管理

摄影实验室承担着专业培养的任务,又要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场所,在目前高校的综合实力排名中,摄影实验室也成为评判指标之一,因此,对于摄影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已经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家有家规,室有室规,要想保证摄影实验室长久有序的运用,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摄影实验室中每一个器材的使用,每一个出入的明细,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保证教师和学生创作、学习、教研环境的整齐性和有序性。最常见的管理制度有《摄影实验室管理守则》、《摄影实验室学生使用守则》、《摄影实验室教师使用守则》、《实验室内设备使用的管理规定》、《摄影实验室物品借用或损坏赔偿的实施细则》等等。所以,别小看一个30平方米的摄影实验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次,摄影创作一般小组多于个人,所以,在人员的进出环节要做好每一次登记,不要因为程序繁琐而简化。如果有必要的话,还是要给有相关专业需要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一个档案,并配备出入卡。学校也要充分地发挥学生在摄影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像是仪器的摆放归位、日常的室内清扫等等,都由学生来实施,另外,如果效果比较好的话,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学生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对于摄影实验室内的仪器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2.组织专业的管理维护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学生群体

与摄影相关的专业大多要涉及两个关键词:创作与实践。因此,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实验室的管理效果。目前,高校教师的主流趋势是双师型教师。这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摄影理论研究能力,还要有娴熟的实践创新能力。而在实践环节,除了会使用,会维护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为此,高校的相关部门还是要经常组织一些专业的培训,让专业摄影棚实验室的使用人员与管理人员熟悉摄影摄像设备的基本构造及工作原理,并且能够对一些常见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除,具备一定的维修能力。逐渐将培训对象扩大到学生中去,对于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就业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兄弟院校间的交流,开展技能大比赛,从摄影创作和设备维护两个方面扎实推进,鼓励教研组参与课题的研究设计,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在研究中不断创新,实现教师和学生双队伍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高校的摄影实验室作为高校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接着高校所有与摄影有关的专业的学习与实践,并且在未来高校的发展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判断指标影响着高校的综合实力评定。因此,摄影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实际上是为高校整体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着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保障,在目前初步发展,开拓创新的阶段,高校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大胆探索,大胆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摄影实验室的作用,确保摄影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科学有序和持续健康,为高校师生做好科研学习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邢亚辉.人像摄影专业影棚的设计[J].照相机,2009(1).

[2]傅平.创建传统摄影与数码摄影相结合的摄影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3) .

[3]曾小彬.深化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2) .

11.对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 篇十一

建立科学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对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系统化的管理, 为工作人员在进行航空器材查询的时候节省了很多的时间, 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在信息的传递速度上面也有所加强, 真正实现了内部资源的有效共享。另外, 对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研究还能够加强航空企业对成本的控制, 合理地进行航空器材的资金投入, 为航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1 航空器材管理的相关概述

1.1 航空器材管理的主要内容

航空器材管理是一个管理系统工程, 一般情况下, 航空器材管理会分成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狭义的角度来看, 航空器材管理包括物流管理和价值流管理;从广义的角度来看, 航空器材管理除了物流管理和价值流管理以外, 还有工程技术管理。

航空器材管理的物流管理是指从采购、验收、库存、维修领用、拆换件送修等全过程的管理, 每一个环节都在航空器材管理的约束下进行。航空器材管理的价值流管理是指对航空器材存在价值的管理, 每一个航空器材在不同时期的存在价值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 每一个环节都不能沿用之前确定的航空器材价值, 需要重新进行成本核算, 对各个时期的航空器材使用价值进行系统的预算、核算、分析与控制, 确保各个时期航空器材使用价值的准确性, 更好的对航空器材管理进行把握。

不管是物流管理还是价值流管理, 都是航空器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该结合二者的优势, 在不影响飞机维修质量的前提下, 进行航空器材的成本控制, 既能够保证飞机的正常运行, 还能够提升航空公司的经济利益。

1.2 航空器材管理的基本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应该向信息化、集成化、科技化的角度发展。技术人员要具备灵活的使用工程技术的能力, 科学的进行成本预算管理, 从而得出精准度更高的数据信息。

1.3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与机务维修管理系统相结合

航空器材管理是为飞机的维修提供服务的, 当飞机出现故障的时候, 维修人员能够尽可能快的通过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找到适合的部件进行维修, 为整个维修过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避免了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带来损失的现象。所以,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与机务维修管理系统是有很大关系的, 航空公司不能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看成是一个存货模块, 而是应该与机务维修管理系统紧密相连。

1.4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产生的数据比较庞大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对航空器材进行跟踪与深化, 只有最基本的要求实现了, 才有可能实现成本控制、提升可靠性的目标。但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飞机的组成结构越来越复杂, 每一个系统都涉及到成千上万个零件, 这种现象给航空器材的跟踪与深化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每一个航空器材的管理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数据混乱的现象, 不利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2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研究的关键技术

2.1 条码识别技术

条码是由一组按照一定编码规则排列的条、空符号, 每一个条码中都包含着不同的信息, 通过条码识别技术就能够准确的掌握五六单元的基本信息, 像是工作人员、相关物品、设施设备、资产情况等信息在条码中都有所体现, 只要使用条码识别设备对条码轻轻一扫, 条码识别技术就会发挥作用, 对条码中的内容进行自动识别, 从而实现了航空器材的物流管理与价值流管理, 对于航空器材的跟踪与深入也有很大的帮助。

2.2 射频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传统的条码识别技术会通过光对条码进行扫描, 从而达到识别的目的, 但是射频识别技术则不同, 不需要进行任何的人工操作, 射频识别设备中的阅读器会自动感应航空器材的基本信息, 真正实现了航空器材管理的自动化与信息化。图1为便携式射频识别设备。

2.3 数据挖掘技术

在使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时候经常会产生大量的数据, 这些数据中有一部分是对管理有帮助的, 有一部分是没有很大帮助的, 而数据挖掘技术的作用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大量的数据中找到有潜力、有使用价值的数据, 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数据的归纳与总结, 使数据更加系统化、结构化, 使用起来也更加方面。

3 加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对策

3.1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分别是工程管理型、存货管理型、工程价值管理型。

工程管理型主要针对飞机上的机务维修业务, 将系统构建的重点放在信息采集与维修行为上, 将航空器材的采购、收发料、送修作为系统的主要业务, 以飞机的维修为主线开展工作内容, 一般在成本控制方面的考虑比较少, 对于航空器材价值方面的记录、分析、管理并不是非常到位, 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能够充分发挥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作用。

存货管理型的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将财务系统中的存货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 根据航空器材管理过程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设计。然而, 我国航空企业对于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始终存在着一种错误的认知, 将一般的存货管理系统应用在航空器材的管理中, 经常会出现航空器材的管理与飞机维修业务脱节的现象, 在进行飞机维修的时候, 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在第一时间为维修人员提供相应的零部件, 从而影响了飞机的维修效率, 甚至还会出现航班延误的现象。

3.2 加强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

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属于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结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为航空器材管理提供了基本保障, 实现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充分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加强“网”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加强“信息”的建设。“网”的建设是指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一个信息网, 这样就能够实现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的高效结合, 通过“网”实现了互联互通的目的。“信息”建设是指确保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信息透明化, 也是可视化的管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加强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对现场状况的反应能力, 还能够完善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 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航空器材的可视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应用到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 像是可视化技术、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 所以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高, 除了要能够熟练的使用这些技术以外, 还要具备丰富的现场经验, 及时、准确的掌握航空器材的管理状况、管理方式, 提升了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的可靠性。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 对于航空器材的管理也更加的严格, 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还需要向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 积极的在航空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先进的科学技术, 不断的提升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 不仅要在专业水平上进行提升, 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为航空器材管理信息化的可靠性提供保障。

摘要: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 与国际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提升, 在科学技术新形势的影响下, 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航空运输业稳定发展的同时, 对航空器材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 航空器材的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航空器材,信息化,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周晓光, 王晓华.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2]王丰, 姜大立, 杨西龙.现代军事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3]王爱玲.RFID技术及应用[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7.

[4]周峰, 胡祝, 沈月静.RFID技术在危险品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物流科技, 2007 (11) .

12.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篇十二

2、矿用器材设备采购到货后,必须按规定组织验收,填报验收报告,发现部件缺损或质量问题,要及时向生产厂家反馈信息及索赔。

3、各单位应结合本制度和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矿用器材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管理台帐、领用、发放及消耗记录,定期编制相关报表。

4、购置的矿用器材及设备到货并经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时不使用的设备、零部件等必须入库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日晒、雨淋、锈蚀、损坏和丢失,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5、各矿必须加强对矿用器材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检修,确保矿用产品的完好状态及使用性能。

6、大型设备及关键采掘设备的安装调试必须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随时作好各种原始记录及各种技术参数,并注明是否符合安装标准。需要进行质量认证的设备,必须及时收集并填报各类质量保证资料。

7、所有设备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完好标准进行使用与维护。设备的管理必须坚决贯彻使用维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设备谁使用、谁维护。

8、凡本矿山企业未使用过的新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由主管技术人员详细研究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制定出操作(使用)维护规程,组织操作工人、维修工学习熟悉后,才能交付使用。在使用初期,主管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其运行情况,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信息。

9、所有设备必须建立健全设备包机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设备定期检修制、交接班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

10、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11、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防止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可靠运行。

12、矿用大型设备的大修,必须委托具有设备检修许可证或相关资质的企业承担检修任务。

13.病房物品、器材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一、急救车、急救物品、仪器定位放置,专人管理,定量存储,每班清点、补充、整理并签名,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签名。

二、仪器要标牌注明:仪器名称、产地、型号、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负责人姓名。

三、医疗器械定期检查维修、保养、消毒,保持性能良好。

四、了解各种医疗器械的性能及保养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用后及时清洗、消毒。

五、特殊抢救仪器,要班班交接有记录,保证各项用物齐全,性能良好,以备随时使用。

六、急救车专人管理,车内物品定量放置,每周一日班清点、补充、整理并封箱、登记、核对签名。

七、所备药品如发现变质、过期、标签模糊,应及时更换补充。

八、毒麻药品应加锁保管,保持一定基数,每日检查,用后及时补充。九、一般物品要建立帐目,分类保管,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十、各类物品由护士长指定专人管理,每周核对,每月清点,每半年或一年与有关科室核对一次,如!有不符,查明原因并登记。

14.器材管理制度 篇十四

目前, 装甲装备维修器材 (以下简称:器材) 管理工作在精细化和质量跟踪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批次包括生产批次和管理批次。器材批次主要是指的管理批次。器材批次管理的核心思路是对器材的管理细化到每一个批次而不仅仅是器材代码、数量。器材批次管理是指在器材从采购到交付部队使用的整个物流过程中, 严格按照批次进行科学管理, 使器材管理达到更细致层面, 常与器材的属性结合使用。实施批次管理, 进一步细化器材管理颗粒度, 能够满足器材精细化和质量跟踪的需要。

批次管理的物流和信息流

如何保持每批次器材从生产厂家到发放到使用分队的数据信息的一致性是实现器材批次管理的关键。根据器材生产厂家、战略仓库、战役仓库、队属仓库在器材管理中所担任的角色, 形成器材批次信息化管理的物流和信息流, 如右图所示。

器材批次信息的唯一性是关键, 在整个器材管理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器材物流贯穿器材流通始末, 器材属性保持不变 (不计折旧、维护保养费等) 。在各级仓库按器材生产厂家所供器材的批次入库, 增加器材的批次库存, 并把批号记录在库, 出库时, 按库存器材的批次发出, 打印出库单, 根据单上的批号减少相应批次库存, 从而实现器材在生产厂家、各级仓库和使用分队之间的批次管理。也就是说器材是以器材代码和批号为信息流贯穿整个器材管理过程中, 一个批次器材相关信息从进入各级仓库到发放给使用分队都可以进行跟踪。

未实施批次管理时, 器材从生产厂家进入到各级仓库后, 器材价格都按照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库存价格, 有可能出现同一器材实物在各级仓库内财务价格各不相同, 并且在仓库内无法区别各个批次的器材存储情况, 库存实物账和财务账不一致。实施批次信息化管理后, 器材从生产厂家进入到各级仓库后, 同一器材实物价格保持不变, 在库房内严格区分批次, 使得库存实物账和财务账保持一致。

批次信息化管理的功能

器材批次信息化管理就是把器材批次信息纳入到器材管理信息系统中, 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批次将同一器材的一部分数量与另一部分数量分开管理, 同一批次的器材具有同质性和不可再生性。批次管理集成于器材管理信息系统的所有模块中, 它支持合同、计划、采购、入库、出库、盘点等整个业务链的运作。启用批次管理后, 对于任何的器材移动, 如收货、发货、转储记账等, 必须针对批次进行。批次管理应具备批次主数据记录、批次特性记录、批次状态管理、批次确定等功能。

批次主数据记录。用于记录批次的属性, 主要包括:生产厂家 (厂家代码和名称) 、生产日期、生产批次、质量等级 (新品、堪用品、待修品、废品) 、包装箱尺寸 (器材包装箱直方体长、宽、高数据) 、整箱 (包装) 质量、封存类别 (防锈油、气相、除氧、可剥性塑料、真空、防潮、综合封存等) 、封存期限、封存日期、保养单位 (单位代码和名称) 等信息。

批次特性记录。对于不包含在批次主数据中的信息, 可以通过批次特性或批次分类记录。批次特性用于描述批次特定的物理特性、化学特性等相关属性。批次特性值可以为数字、字符、日期等多种格式, 也可以为单值、多值或者范围值, 不同的批次具有不同的特性值。批次特性与器材通过批次分类进行关联, 在批次分类中定义批次特性, 并将批次分类分配到器材。

批次状态管理。批次状态包括非限制使用状态和限制使用状态, 应能够控制批次是否可用。通过批次状态管理, 可以有效避免有质量问题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批次发出。

批次确定。根据批次主数据和特性定义特定的搜索策略 (如先进先出、先到期先出) , 在出库或者转储时, 根据特定的搜索策略将符合条件的批次进行排序列出, 并对每个批次建议一个分配数据。若从此清单中选择需要的批次, 可以使用该建议或手动分配数量。

批次信息化管理的效果

批次信息跟踪。可以检测到每个批次器材的使用状况, 从厂家出库到各级仓库、使用分队器材助理员根据出库单上面的器材批次发放器材的详细记录以及库存的变化情况都可以反映出来。因此, 当某个批次器材出现质量问题时, 可以快速定位到具体的器材批次, 有利于及时制定对策或做其他处理, 使得风险最小化。在器材库房管理上可以根据器材批次设置器材货架号, 在库房打印出库单时, 器材批次货架号也打印出来, 可以通过货架号直接寻找到存放的器材, 提高工作效率, 大大降低器材发放的出错率。在统计库房保管员的工作量方面更加准确, 提高保管员的积极性。

在合同管理时, 通过记录每份采购合同对应的器材批次, 就可以掌握每份合同采购的器材的存储、分发和使用等信息。

按批次盘点。由于器材是分批次记录库存的, 所以器材每个批次的库存变化都可以实时反映出来, 以器材批次进行盘点, 使得盈亏细化到器材的每个批次库存, 结合先进先出的出库模式, 可以有效避免器材积压、过期, 更加有利于器材库存的管理。

实时库存管理。由于器材库存能够批次盘点化, 所以在库房库存实时和精确管理方面能够提供准确数据。盘点时, 通过计算机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查询每一种器材的理论库存。少一件、多一件或错发一件, 可以很快在报表中体现, 甚至可以定位到哪一货位的哪一种器材在哪些环节上出了问题。通过实时库存管理, 可以增强库房的自我监督功能。

灵活调价。在器材管理工作中, 存在着一种“协议转合同”的情况。即:为保障新装备部署初期的器材供应, 总部机关先和器材生产厂家签订器材购置“协议”, “协议”中规定了需购置的器材的品种、数量及交货时限等信息, 但是没有器材的价格, 等到价格审查机构审定价格后, 总部机关再和器材生产厂家签订与“协议”对应的“合同”, “合同”中明确了器材的价格、品种和数量等信息, 这种情况称为“协议转合同”。这种处理方式, 很好的保障了新装备部署部队初期的器材供应。但是, 一般器材实物到货时间早于“合同”签订时间, 因此, “协议”器材入库时价格为0, 但在库房内无法区分哪些是“协议”器材, 哪些是“合同”器材, 并且在“合同”合同签订前, 部分器材已经发往部队使用。当“合同”签订后, 各级仓库无法进行调价。

实行批次管理后, 器材入库严格按照批次区分价格, 可以在各级仓库之间根据“合同”的某一种器材的某个批次做库存调价或是单独对某一种器材统一做库存调价, 也可以做出库调价。这样各级仓库助理员对器材调价更加及时、灵活。

利于实物账和会计账的核对。实现器材库存实物帐与会计账本核对细化在健全器材管理制度的基础上, 与器材批次管理相结合, 细化各级仓库、库房的器材账本核对, 最小单元反映到每个器材批次层面上, 实现从器材库存收支平衡明细到器材批次库存收支平衡的监督核对。

15.何时取出接骨器材? 篇十五

骨折完全愈合后,内固定器材便失去作用。这时,内固定器材是一直留在体内,还是取出来好呢?

制造内固定器材的金属,都经过反复测试选择,对人体安全无毒,相容性良好。但它们毕竟与机体有生命的组织根本不同,终究是一种异物,长期留在体内,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

一是可以诱发迟发性感染。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常可乘皮肤、粘膜受到微小创伤、局部抵抗力低下之机,进入人体。机体活组织内布满毛细血管,其中具有识别、攻击病原体的白细胞,可将病原体很快歼灭。而置于骨骼内坚硬的钢板、钢针等,由于没有血管分布,缺乏这种抵抗能力,因而容易成为细菌的藏身之地。细菌生长繁殖起来,即造成感染。

二是造成附近骨质疏松。骨骼的基本功能是保护、支撑和运动,总之是受力。在一定范围内,它受力越多,越是坚强。内固定器材,尤其是钢板,具有一种应力遮挡作用。它承受了本应由骨骼承受的应力,在骨折早期,对于保持位置、恢复运动功能很有好处;骨折愈合后,则有弊端。由于缺乏力的刺激,附近骨质可愈来愈疏松。骨质过于疏松,螺针固定不牢,可发生松动,这时可以导致再次骨折。

三是置于骨外内固定器材,可刺激软组织,产生滑囊炎等并发症。如股骨骨折的髓内针尾部;在臀部皮肤,肌肉深面,由于髋关节活动,表面可以形成滑囊发炎,产生积液,可引起疼痛或限制关节活动。极个别的情况下,儿童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如果久不取出,随着生长发育,位置发生变化,可能压迫神经血管,引起瘫痪或血管瘤等严重并发症。

四是个别人可发生电解反应。人体的血液、淋巴液和组织液等,含有各种离子,是一种电解质溶液。内固定钢板虽然化学性质相当稳定,但日积月累,也可发生明显的电解反应,导致组织水肿。

因此,骨折内固定器材,一般均在骨折愈合后适当时机拆去。这个时机,很有讲究。骨折愈合的时间与骨折部位、类型,病人年龄,营养状况及治疗方法有关,短则一月,长则关年以上。但这并不意味着骨折一旦愈合,就立即取出内固定器材。早期骨痂是坚硬的类骨质,多呈梭形,包裹骨折断端。它的外表粗糙,内部结构杂乱无章,牢固度也差。这时拆除内固定器材,为时过早。

随着关节不断活动、用力,那些受力大的部位,骨质逐渐变得坚硬,而那些多余的骨痂,则由破骨细胞破坏吸收。经过如此改造,断骨上下浑然一体,十分坚固。这时可以拆除内固定器材。具体时机,应由医生确定。除了引起并发症者以外,原则上应宁可适当推迟,而不要提前。加压钢板十分坚强,固定后承受骨骼大部分应力,骨折愈合后期模造作用往往难以完成,多有骨质萎缩,钢板早期取出容易发生再骨折。因此,取出时间应较一般钢板向后延迟。国外专家建议取出时间分别为:胫骨1年,股骨2年,前臂骨及肱骨1.5~2年。个别手术风险大,或高龄病人,也可暂不拆除,长期观察。

少数情况下,内固定器材位置恰好靠近神经、血管,二次手术解剖层次不如首次手术清楚,反更增加损伤机会。此外,也有由于骨骼生长过牢,将内固定器材包埋其中,寻找困难的;或螺钉尾槽损伤变浅,或钉、针、钢丝折断,拆除费事、甚至取不出的。经验丰富的骨科医生,可以恰当地应付处理。总的说来,拆除内固定器材的手术,一般比第一次对位固定要容易一些,手术时间要短。

最后需提到的是,经过多年探索,现在已经制造成功可以在体内自行吸收的骨折内固定器材,正在推广应用。这种材料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对人体无毒。用它来固定断骨,随着骨折愈合,它本身缓慢降解,成为二氧化碳和水。使用多种内固定器材一次手术就可“一劳永逸”,病人无须冒二次麻醉手术的风险。

上一篇:镇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定稿下一篇:收看全国两会观后感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