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汇报(通用7篇)
1.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汇报 篇一
水富县人民医院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
2017年1月28日2点46分和2月8日19点11分,宜宾市筠连县和我市鲁甸县相继发生4.9级地震。根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批示和指示精神,为进一步在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使伤、病人得到及时治疗,尽最大可能地挽救生命,减少损失,现将水富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应急协调及相关专业组
设立应急协调组、医疗救护组、感染疫情信息组、后勤保障组,完善医院内各部门科室之间的协调机制,保障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1、应急协调组
分管院领导牵头,由医院办公室、设备科、总务科、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全院应急人员的调配,对外协调、物资保障、宣传、信息发布及思想政治工作。
2、医疗救护组
分管院领导牵头,医务科、护理部、各临床科主任、科护士长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公共伤亡事件医疗救援实施,组织危重人员抢救及转诊;负责全院参加应急医护人员的调配及外派医疗人员选派。
3、感染疫情信息组
分管院领导牵头,医院感染科、门诊部、护理部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负责疫情上报;全院公共场所、各科的常规消毒及发现传染病后的特殊消毒及终末消毒。重点是发热区、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加强员工保健及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4、后勤保障组
分管院领导牵头,办公室、设备科、总务科、保卫科、药剂科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各种后勤物资及防护用品的供应,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各种急救所需的医疗器械供应;各种急救药品的供应;院内安全保卫工作,在应急工作的过程中保障医院的工作秩序,保障工作人员及医院的安全。
二、临震应急反应
一旦接到县政府关于我县境内地震临震预报后,全院进入临震应急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和全院医务工作人员应迅速进入临震应急状态,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一是召开医院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紧急工作会议,通报震情,安排部署应急措施;二是根据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发布的地震动态,宣布临震应急期的起止时间,根据震情发展趋势决定避震疏散时间及场所;三是检查医院各部门、各应急工作组的应急措施和抗震救灾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 四是强化地震知识的宣传教育,防止地震误传和谣传,稳定医院秩序;五是排查医院重点部位及易发生次生灾害的部位,采取紧急措施和特殊保护措施,并及时检查消防设施。
三、震灾应急措施
若是破坏性地震发生,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立即启动医院地震应急预案,统一指挥全院医生、工作人员、患者开展震后抢险救灾工作。要求:
1、抗震救灾领导小组成员立即进入各自岗位履行各自职责;
2、各应急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全力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3、要根据灾情,组织全院人员迅速开展自救互救,医务人员迅速对患者实施救治;
4、医务人员对本病区的患者逐一检查、治疗,病房主任将本院地震中受伤病人情况向领导小组汇报;
5、抢险救灾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院设备全面检修,尽力恢复正常运转;
6、各要害部位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将本部门灾后情况及时向院长汇报;
7、医护人员除对本院受伤患者实施救治外,还要承担本县因地震受伤的其他患者的救治工作;
8、设立本院避震场所,妥善安置受伤人员;
9、及时上报灾情和抗震救灾情况,按上级相关部门和县政府的指示开展工作,必要时请求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援助。
四、震灾预防
1、组织应急工作组成员学习和熟悉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适时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2、制定人员疏散方案,确定疏散路线,避震场所;
3、备存好抢险救灾工具、器材、设备,组织抢险救灾组成员定期进行演练;
4、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加强对重点部门、设施、路线的监控及巡视;
5、全体职工要树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当发生地震后,各应急工作组人员尽快赶到医院,按各自职责组织抢险救灾;
6、院值班室在地震发生后要立即向医院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通知各应急工作组立即到达现场组织人力进行抢险救灾;
7、备存地震应急包和抢险救灾工具(防雨雨具、照明器材、架子车、医疗器材、药品、铁锹、镐、铅丝、手电、钳子等医疗设备)。
五、应急培训与演练
积极开展应急培训与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
制定应急培训计划,开展全方位的应急知识专业培训,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各应急专项领导小组及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应急救援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技能。
2.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汇报 篇二
1 汶川抗震救灾充分展示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和疾病控制体系建设的成果
1.1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卫生应急工作离不开政府、社会、部门、专业机构的联合作用。地震发生后, 从中央到地方, 举全国卫生防疫之力, 四面八方鼎力支援, 在最短时间内调集上万名卫生防病精干力量, 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保障救灾工作的有效实施, 各级各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 形成强大合力, 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2 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给卫生应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改革开放30年, 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国家财力大大增强。在抗震救灾斗争中, 各级政府及时投入资金, 紧急调运帐篷、活动板房、棉被、衣物, 大量粮食、食品、药品等, 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到灾区, 保证了抗震救灾需要、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和灾区经济社会的基本稳定。
1.3 依法防治和科学防治, 为救灾防病应急救援工作指明了的方向
我国早就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和《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等法律法规。2003年非典之后, 国务院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卫生部也随后出台了一系列规章文件, 这些法律法规对于依法规范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了法律保障。汶川大地震之后, 卫生部又迅速组织专家制订出许多救灾防病工作方案, 并亲临现场组织指挥, 确保整个救灾防病应急救援工作能够按照预防为主的原则, 科学、有效地实施。
1.4 疾病控制工作者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精湛的业务, 为卫生应急工作奠定了专业队伍基础
从抗洪抢险到抗击非典, 再到抗震救灾, 疾病控制工作者表现出空前的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奉献意识, 这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防疫队伍, 关键时刻冲得上、打得赢, 不仅以大爱无疆的胸怀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 更用超前的防疫意识和精湛的防病技术捍卫着群众健康长城, 展现出了人性的光辉和疾病控制队伍的风采, 成为救灾防病工作无往不胜的坚实基础。
1.5 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 为卫生应急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
在抗震救灾中, 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群众积极配合, 广泛支持, 政府统筹规划, 部门通力协作, 信息资源共享, 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作、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 为应急救援创造良好条件。
2 重大灾害面前疾病控制应急暴露出来的问题
2.1 应急储备不能满足实战需要
高效率的疾病控制应急救援离不开充足的战前准备。 (1) 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不能完全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需要。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场所和储备物资不足;物资储备更新、轮换、补偿机制尚不健全;未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管理系统, 缺乏应急物资储备和配送的科学评估机制。灾区应急救援力量自身保障、人装分离、交通工具匮乏、通讯设备落后、野外生存装备缺乏、队员装备和服装标识不清等, 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开展, 也给救援队伍自身安全带来威胁。 (2) 没有成熟规范的技术保障措施。有些卫生救援力量自身工作定位不明确、作用发挥不充分, 工作处于分散、无序状态。虽然国家下发了一系列救灾防病预案和各种技术方案, 但由于缺乏实战检验, 一些预案缺乏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真正使用时暴露出了与实际工作需要的差距, 应急状态下仓促出台一些规定和措施, 难以发挥预案的效能。 (3) 技术力量储备明显不足。随着疾病控制工作职责功能的健全, 学科划分更细, 疾病控制人员的专项素质不断提高, 出现“专才”偏多、“全才”缺乏现象, 这与应急救援要求防疫队员必须具备“一专多能”的过硬素质间存在矛盾。 (4) 实验室支撑系统有局限性。疾病控制应急救援队没有现代化的移动实验室设备, 现场快速实验室检测的技术支撑不能实现, 不能拿出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影响了卫生应急救援有效措施的提出, 削弱了救援效果。
2.2 组织指挥系统不能适应各种形势的变化
地震发生后, 数万名应急救援人员云集灾区, 大量救援物资、设备器械不断调集, 如果没有一个科学有效的指挥体系, 救援队伍的调度、救援任务的分配、救灾物资的合理调配等等都将成为影响救援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抗震救灾中虽然强调统一指挥, 但也暴露了组织指挥方面的不足。 (1) 多头指挥, 令出多门。在基层工作经常遇到一个数据几个地方要, 由于统计时间地点不同, 数据的准确性受到质疑, 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另外, 多方发出指令也令基层人员无所适从。 (2) 各自为战, 难以形成合力。各地区、各专业队伍分布在不同的区域, 由于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工作指令和具体工作标准, 在资料收集和工作进展汇总等方面遇到问题, 以至于上级领导不能及时了解基层工作开展情况, 给决策带来困难。 (3) 信息不畅, 整合失调。在救援工作中, 信息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各部门独立收集信息, 使得信息传递过散、过乱, 造成信息不全, 信息不畅。缺乏信息的整合机制。 (4) 缺乏需求评估机制, 应急队伍的救援梯次不分明。主要表现在应急救援队伍任务和方向不明, 流向盲目, 救援地域力量分布众寡悬殊。有的地方力量匮乏, 有的地方过度集中, 在一个小的区域内, 多支队伍共存, 工作重叠交叉, 难以展开工作, 效率和效能都受到影响, 无疑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同时也带来物资资源的浪费。
2.3 现场处置工作不能规范统一
应急队伍来自不同机构, 人员、技术、专业、知识等结构不同, 在现场处置工作中暴露出许多不足。 (1) 现场处置技术标准不统一。虽然国家下发了许多工作方案和标准, 但是在现场应用中缺乏针对性强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使得工作开展起来没有统一标准衡量, 规范性大打折扣。 (2) 工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 特别是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各类灾害、中毒、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现场技术的培训, 在执行过程中不能按照要求开展工作。 (3) 部分措施缺乏必要的科学论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过度和不足的双向矛盾。特别是在灾情评估、灾区群众卫生防病需求调查不足情况下, 提出的物资储备方案、防病措施、卫生资源配置建议等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有些措施没有进行风险评估, 片面偏重某一个方面, 而失去了总体效应。
3 建设完善的疾病控制应急体系, 关键在于抓好五个“重在”
3.1 疾病控制应急重在“应对”
要做好“应”, 必须要软件、硬件建设兼顾, 达到双赢, 不可偏颇。“软”就是指健全体制和运行机制, 明确责任, 居安思危, 预防为主, 超前预警。做到责任分工精细化, 协调作战统一化, 技术培训和队伍建设常态化, 预警预测科学化, 处置措施规范化, 反应机制快速化。“硬”就是指良好的物资储备和信息管理系统。以储备适度、装备精良、信息畅通、着眼实战为标准, 努力做到常规储备和战略储备相结合, 标准装备和特殊装备相补充, 部门装备和统一装备相适应, 政府装备和公众需求相统一。
3.2 疾病控制应急重在“四化”
即装备军事化, 指挥统一化, 措施科学化, 管理规范化。装备军事化主要是学习军队装备模块化, 针对不同类别、等级的灾害, 建立相应的应急救援模块, 一旦遇到不同灾情或事件时, 第一时间拿出相应模块予以对应。指挥统一化主要是指要建立上下联通、横向互动的国家、省、市三级灾害卫生应急指挥系统, 形成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力量协同作战的运转机制, 坚持属地管理, 建立前后方联动机制, 统一领导, 统筹调度, 协调各方, 高效有序。加强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 规范信息收集、报告和分析, 坚持指标体系统一、传递报送方向统一, 避免重复统计和指标混乱, 实现各级应急指挥决策中心的信息集成化、决策程序化和部门间联通。措施科学化主要是引进风险评估理念,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隐患评估制度, 正确评估和运用控制措施, 科学开展监测工作, 及时进行事件预警。对潜在的公共卫生威胁进行评估, 及时提出传染病防控建议和措施。必须引入大卫生观念, 着眼群体效应。灾害来临之时坚持防治结合, 医疗和防疫混合编队, 并驾齐驱。在紧急救治的同时, 开展卫生防疫工作, 更加有效的发挥医疗卫生的综合效益。管理规范化主要是不断丰富完善卫生应急法律法规和预案体系, 及时修订、增补现行的卫生应急工作制度, 有效贯彻和实施法律法规, 按照不同行政区域、针对不同灾害, 制订更加科学适用、操作细化的区域性应急救援预案, 固化管理流程, 明确管理责任, 避免管理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保证预案执行效果。
3.3 疾病控制应急重在“着眼于民”
从这次地震灾害来看, 地震带居民地震预兆知识和自救自防知识匮乏, 致使许多人丧失逃生机会或留下终生残疾, 部分灾民的依赖性强, 防疫参与意识较差, 也影响了防疫工作的开展。因此, 为了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 要加大公众宣传力度, 要做到应急救援和公众自我保护并举, 政府储备和公众储备并重, 整体和个体平衡。做到防护行政一元化, 行政风险分散化, 防护参与社会化。切实做到重心下移, 着眼社区, 联防联控, 做到人人会自救、相互能互救、单位科学组织施救的目标。
3.4 疾病控制应急重在“科学为先”
疾病控制应急事件需求多样化, 意识多元化, 影响因素复杂化。这就需要科学研究, 科学决策, 科学处置, 减少危害。特别是在这次地震灾害中, 对早期危险因素和防疫措施的评估不够, 评估能力不足, 表现出防疫措施没有优先顺序, 影响了防疫救援时效和作用的发挥。因此, 在处置事件的整个过程要始终坚持科学为先, 合理安排, 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对事件进行评估和判定, 特别是加强风险和危害程度的评估, 并进行可行性论证, 才能做到科学决策, 效率优先, 措施适当, 减少危害。
3.5 疾病控制应急队伍建设重在培养“应急队长”
3.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汇报 篇三
中国电信南安分公司担负着为南安市党政军、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通信服务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南安市社会普遍服务、党政专用通信、应急通信、农村通信等重要任务的主要承担者。南安分公司始终将地震应急防范工作作为应急通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结合实际,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地震应急预案不落实不放过、24小时网络通信值班不落实不放过、地震应急人员不落实不放过、地震应急设备物资不落实不放过。具体工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地震应急预案管理。
1、有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南安分公司根据省电信公司《中国电信福建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及泉州市公司应急通信的要求,将地震应急工作纳入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主要内容,制定了《中国电信南安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中国电信南安分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通信保障预案》内容规范完整,包括组织指挥体系及工作职责、应急响应、后期处置、保障措施、其他地震灾害事件处置等内容。具体规定了地震等重大灾害应急通信工作的组织机构体系,由南安分公司总经理担任应急通信领导小组组长,建立3个应急抢修队伍人员82人。当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南安分公司应急通信领导小组随即转为抗震救灾应急通信指挥部,由总经理担任指挥长,副总经理任副指挥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应急通信指挥部下设办1个办公室和3个应急通信保障分队,办公室设在网络部。预案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明确了通信抢修次序为指挥专线、国防重要电路、重要用户专线、按调度次序逐步恢复。紧急任务完成后,迅速转入恢复重建工作,明确了启动地震应急预案的具体程序和规则,明确了震情灾情上报、各种应急通信备品备件以及应急物资调运等协调联动方式。通信设备各专业也按照要求制定了《交换应急预案》、《传输应急预案》、《电源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并根据网络发展情况及时更新预案。
2、加强对地震应急工作的领导。南安分公司高度重视当地的地震应急工作,对应急通信实行“一把手责任制”。一是机构健全。以应急通信领导小组作为应对破坏性地震的专门的应急指挥和协调机构。各维护中心以应急保障分队作为应对各专业应急通信保障的专门机构。二是职责明确。有专门的领导分管地震等重大灾害应急通信保障工作,有专门的科室负责地震等重大灾害应急通信保障工作的管理,并将地震等重大灾害应急通信保障纳入安全生产的重要议事日程。三是联系畅通。要求应急保障队伍全体人员确保24小时手机开机,应急通信值班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保持畅通。地震应急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设A/B角专人保管,定时维护充电测试,确保能够随时投入使用。
3、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当发生破坏性地震等重大灾害,要求各部门能够在预案规定的时间内向应急通信领导小组汇报震情并提出应对措施建议。要求现场应急队伍务必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协力开展应急通信保障及抢通等工作。通过历年各类应急通信保障抢修和应急演练,南安分公司各部门协作、职责明确、联系顺畅,基本达到了快速高效。如在去年的防抗台风“莫兰蒂”中,南安分公司通信抢修保障团队不论黑夜还是白天时刻坚守岗位、克服险阻、奋力抢修,有效保障了台风期间南安通信网络不受阻断。
二、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地震应急必须坚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做到常备不懈。南安分公司能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握通信网络运行情况,结合相关通信安全的科学把握和分析判断,切实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工作。
1、抓应急物资储备。在南安电信大楼建立了应急通信备品备件库,并在溪美、码头、水头等建立沙袋、抽水机等应急物质库,既保证所储备应急物资的数量,也保证其质量。切实抓好应急发电机、照明设备、通信抢修应急工具等救灾物资日常储备,目前南安电信备件库备有价值100万元的通信备件,作为全市应急通信统一调配。
2、抓应急经费保障。每年南安分公司均会拨出一定经费作为应急通信投入,如2010年新增应急油机25台作为天翼基站应急发电保障,并投入200万作为更换局站老化后备电池资金。2011年也将再投入300万更换局站老化后备电池。
3、抓应急交通工具准备。南安分公司配备了专门的应急车辆,建立了地震应急车辆协调调用的制度,车辆组织调用方式有效。
三、强化地震应急对策措施。
1、强化员工应急通信宣传、演练。南安分公司将地震应急预案的宣传纳入安全生产宣传活动中开展宣传、培训。如在安全生产培训中加强员工防范地震知识、逃生知识学习,定期开展大楼消防应急逃生演练、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等。通过实实在在的、全方位宽领域的宣传教育活动,有效增强了员工的应急意识,避灾、避险和应急逃生的能力普遍增强。
2、强化应急通信队伍演练。南安分公司通过随机选择故障发生现场,模拟地震网络故障场景,通过现场评分检验应急通信队伍响应速度、组织能力、安全意识、规范操作等能力,南安整体的网络抢修组织能力和操作规范得到一定提高。
4.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 篇四
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1
根据《<关于印发西昌市地震应急工作检查管理办法>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局关于开展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20xx年西昌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地震应急准备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
一、地震应急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夯实了地震应急工作的基础,为进一步做好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我局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十分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与旅游文体建设一起抓,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股室、下属单位为工作小组,并根据人员变化及时进行了调整。地震应急工作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各工作小组的汇报,研究地震应急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各工作小组震后的责任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分工,要求各成员单位牢固树立震情观念,增强责任意识和应急意识,把落实震情和做好地震应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切实增强
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我局的地震应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地震应急制度建设,大力提高地震应急能力,为地震应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机制保障。为加强对全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积极预防、有效应对和处置地震,促进旅游文化体育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我局成立了本系统防震减灾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领导小组主要职责,局机关高度重视防震减灾的预防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要求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各有关股室负责人必须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擅自离岗和玩忽职守。给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于在抢险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给予一定的奖赏。同时,制定印发了《西昌市旅游和文化体育局防震减灾应急预案》,制作防震减灾工作值班表、设立抢险救灾应急分队人员以备临震时减灾。
(三)、设置应急避难场所
局机关——地址:西昌市风情园南路(民体园)内避难场地:民族风情园
疏散撤退线路:出民体园往南150米左右到风情园原文化局宿舍——地址:府街36#
避难场地:武警医院空坝
疏散撤退线路:出门往东100米左右到武警医院空坝
文体局宿舍——地址:上顺城街21#
避难场地:大礼堂门前空坝
疏散撤退线路:出门往西30米左右到大礼堂门前空坝
(四)、认真贯彻地震安全性评价法律法规,严格地震行政执法,抗震设防工作实现了新突破。一是加强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确保重大建设工程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如正在施工的文体中心大楼。对于符合地震安全性评价法规要求的建设工程项目,靠上做工作,向企业负责人宣传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要意义,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五)、应急保障措施
(1)负责督促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开发区的主管单位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编制旅游景区、景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预案地;组织对旅游景区、景点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巡查、排查和监管,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域,设立警示标志;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处理。
(2)对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场所进行巡查、排查和监管,划定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域。
(3)接到地质灾害预报后,要第一时间组织好食品、帐篷、防暑、防寒等物资,由办公室统一发放到各科室和个人。
(4)安排职工观摩演练市里组织的防震减灾应急救援培训。
(5)地质灾害期间,实行24小时值班,利用手机、固定电话、互联网等设施进行联络。在通讯设备受损无法联络时,由办公室派专人负责联络。
(六)、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为做好地震应急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系统的干部职工掌握地震应急科学知识,牢固树立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防震减灾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按照“主动、慎重、科学、有效”的原则,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防震减灾意识。将防震减灾法规、文件及地震有关报刊、资料等让职工阅读了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地震应急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我局干部职工不是专业地震人员,在开展抢险救灾中可能存在盲点;二是缺乏地毡监测预报能力;三是救灾物资装备的储存上,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四是干部职工防震避险与自救互救能力薄弱,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我局的地震应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上级领导的期望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对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应急检查为契机,继续强化地震应急管理。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和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提高防震减灾工作水平和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为促进全市旅游、文化、体育事业和谐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2
我局地震应急工作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防震减灾局的具体指导下,严格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了防震减灾的各项工作,并对照地震应急工作自查的内容,进行了认真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应急救援队伍
1.为加强地震应急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水务局局长夏XX担任,副组长由党组书记邱XX和王XX、彭XX、包XX三位副局长担任,成员为防汛办、办公室、水利水保股、计财股、水资源股、供排水股以及下属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2.成立了XX县水务局地震应急救援队。主要由局机关、河道闸坝管理所、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组成,共15人。为我县水务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提高认识,加强学习
1.地震应急工作对防范和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对水利工程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我局将防震减灾工作列入单位工作计划,进行安排部署,并落实地震应急车辆和工作经费。
2.在局机关工作会上,局领导带领全体机关干部集中学习《XX省防震减灾条例》(新修订)等防震减灾相关法律法规,传达相关会议精神,提高全体人员的地震应急意识和救援常识。
三、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制度建设
为确保我局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根据《XX省防震减灾条例》和县级相关XX件要求,我局制定了《XX县水务局地震应急预案》,充分作好水务系统地震救灾救援工作。
为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响应速度和熟练程度,我局制定了《XX县水务局地震应急演练计划》;为规范救援队伍管理,制定了《XX县水务局地震应急救援队工作管理制度》。
四、明确重点,认真自查
认真开展落实地震应急自查工作,对水务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排查,确保地震应急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人员对县内主要水库、堤防等水务基础设施进行安全排查,对安全隐患进行勘测排险、抢修、维护,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次生灾害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加强监测、控制,防止灾害蔓延、扩散。
5.镇地震应急工作自查报告 篇五
为进一步落实上级工作指示,确保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精神,现将我镇关于开展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
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我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真正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书记王桂山担任组长,副镇长冯雨生担任副组长,派出所、安监办、土地站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为增强防震减灾工作战斗力,降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同时在各村成立了以书记为队长,村委为队员的应急抢险小分队。
二、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
充分利用会议、标语、宣传栏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深入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牢固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防震理念,我镇积极配合区地震救灾指挥部等相关部门对全镇情况进行摸底排查,将抗震设防纳入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中。
四、动态监测,提高抗震能力
下一步,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资金,在项目安排上,做好危房改造工作,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震能力。在工程建设中严把“三关”、做到“四不准”,即:严把材料质量关、严把施工质量关、严把验收入住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五、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
完善修订了《xx镇防震减灾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严格值班制度,在汛期及历年自然灾害发生频繁时期,要求各村及相关部门实行值班制度,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及时上报各种突发性自然灾害。
六、存在问题
我镇地震应急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1、人员、编制不到位,我镇地震应急组织机构没有完全落实,镇政府没有专职人员来负责地震应急管理工作,村级地震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基本都是村干部兼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地震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也没有相应的知识。
2、财力有限,地震应急管理经费投入基本没有,没有能力建设地 震应急物资储备库。
3、应以演练较少,因地震应急演练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我镇无专业工作人员对全镇各学校、各单位等开展应急救援科普宣教活动,也未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建设等。
1、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按照“内容合法、程序规范、政务公开”的原则,做好地震应急预案的发布与宣传。抓好预案的组织实施。
6.关于地震应急演习工作总结 篇六
地震应急演习工作总结
篇1
我市地处山西地震带南端,地质构造复杂,地震环境恶劣,多年来一直被国家列为地震重点防御区和可能发生中强度地震值得注意的危险区。为做好地震的防预工作,保护我校师生的生命和学校财产不受损害,结合第xx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确定的主题“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教育学生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坚决避免侥幸心理,开展疏散演练活动。特制定(实验小学地震应急预案及保障方案)。
一、地震应急领导机构
地震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
地震应急速报小组:
(1)指挥组与向上级汇报组:校长及校委会
(2)疏散组:教导处
二、紧急疏散原则
指挥得力、谨慎从容、全体动员、保护师生、减少损失。
三、地震临震应急反应
(一)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2、在教室内的学生,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听到第一声钟响,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或床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枕头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在走廊的同学,也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6、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7、老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每个教室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二)紧急疏散:根据学校各年级所处位置及学生年龄特点,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是:
1、听到哨声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组织本班级学生立即蹲在桌子下面,如果在2分钟后没有大反应,学校再次吹响哨声,各班级应马上按照学校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地撤离教学楼。
2、撤离顺序:前后楼各按预设好的路线撤离。
在撤离时给学生讲清楚,地震时第一不能跳楼,第二不能一窝蜂似地往外挤,应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齐行动,把桌椅摆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操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震后有秩序的撤离。
要求:
1、做到不惊慌、采取就近避险。
2、必须按疏散线路疏散,下楼时各班成两路纵队下楼,以免碰撞、拥挤、踩伤。疏散时要按指定路线,不要拥挤。
3、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4、当堂教师负责指挥学生疏散,不得擅离岗位,有秩序将学生撤离到操常
5、楼梯口要有教师指挥。
楼梯口具体负责疏散教师:后勤组教师各班班主任、数学教师——负责自己班级。
6、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7、疏散过程中,要迅速,要排队有秩序前进,不要慌乱奔跑,不要争先恐后。
8、疏散途中不能穿过建筑物,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9、各班学生到达集中地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地震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合,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校长报告。
到达集中地后,要蹲下,清点人数
(三)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组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震后的自救工作。
(一)灾情速报
灾情速报对象:灾情内容向学区主要领导汇报。震后,每天要进行零汇报。
(二)灾情速报的内容包括:震感、人口伤亡、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等情况。
(三)速报程序:
1、发生有感地震或破坏性地震后,在20分钟内向教育局领导报告。
2、学校应急疏散领导小组立即启动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在1小时内了解下列情况:
(1)影响范围:指地震造成有感程度和破坏范围。
(2)人口影响:指人员伤亡情况。
(3)经济影响:指地震对建(构)筑物、重要设施、设备的损坏与破坏等情况,对学校财产的损失等。
3、地震灾情的速报实行统一指挥、分级管理、专人负责和按程序速报的原则。
地震应急演习工作总结
篇2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学生应对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自救能力,结合剑川县教育局关于组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和开展疏散演练的通知要求,我校于20xx年10月19日下午进行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演练前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相关知识、应急防震的保护措施和震后自救知识,特别强调了在家中、在学校如何防震的知识,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带回家去协助家人做好相应工作。同时帮助学生在教室内熟悉就近的安全地点,熟悉应急防震的正确的方式。
当学校发出警报哨声后,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身体蜷缩,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床底下;当疏散演练的信号响起,我校611名学生按照预定的疏散路线,快速、有序、安全地疏散到了指定地点。随后,各班班主任迅速清点人数,并向负责人汇报。疏散中,学生之间没有发生一起踩踏、推搡事件,没有一名学生在疏散时发生以外。在学生演练过程中,老师们不断巡视,帮助学生纠正不当措施和姿势。学生训练有素,团结协作,在有序疏散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应急防震疏散演练结束后,各班主任带领学生反复熟悉防震撤离教室的疏散路线,并不断告诉学生在疏散时不要慌张,不要推挤,应在教师的引导和统一指挥下有序撤离。针对演练,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总结,也针对班级问题进行了再教育,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回家后,让学生根据演练情况,围绕安全写一篇日记,永远牢记“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通过今天的逃生教育、逃生演练,师生共同认真思考一个问题:灾难来临时,我们能机智逃生吗?相信大家经过思考,当面临灾难来临时,就不会慌乱,不但自己能有效逃生,还可组织帮助周边的人有效逃生。通过此次防震、抗震演习,全校学生及时地了解了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了初步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这次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预案的一次检验。通过演练,进一步锻炼了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地震应急演习工作总结
篇3
为落实“xx供电局20xx年地震综合应急演习方案”,进一步加强地震灾害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员工紧急避震、自救互救等地震应急能力和意识,确保全体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公司结合实际,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方针理念,我公司于20xx年6月29日09时20分至11时00分开展了地震突发事件模拟演练。现将此次演练活动总结如下:
一、公司领导重视,演习活动组织到位。
公司多次组织过地震应急演练,公司还请县地震局的专家组到公司各办公室与员工分析避震带,讲解地震知识。
为了确保这次演练落到实处,公司作了很多的准备工作,28日下午14时,公司领导、各部门主任再次熟悉地震现场处置方案并讨论地震应急演练实施流程和细节,总结以往演练的不足并提出建议,会上总经理要求办公大楼全体成员参加这次演练,希望这次演练能更加全面地突显出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演练得到实际上的进步作贡献。公司史副经理对演练实施步骤等作出周密安排和全面讲解,协调相关部门之间关系,要求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落实专人负责,同时也强调演练活动注意事项,以确保这次演习活动顺利进行。
二、全员参与,井然有序,注重细节。
按照《~供电局20xx年地震综合应急演习方案》文件,及局督导员的安排,6月29日上午09点20分,随着警报的响起,公司地震应急演练活动正式开始。按照以往的演练经验,员工迅速戴好安全帽,拿起桌上的水和食物到避震带避震20秒再撤离办公大楼。这次活动共有148人参加,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9:24分,148名参演人员中,除安排的15名被困人员外,其余人员到达指定地点集中,并进行人员清点统计工作;9:25分成立了信息、后勤、救援3个小组;9:30公司应急办通过卫星电话向局应急办汇报受灾情况(卫星电话发出,但听不到局方回应),随后采取电话汇报,局方无应答或正在通话中,又到调度室进行汇报但听不清对方说话;演练内容还包括抢修、保供电、救治伤员、等工作。对整个演练过程中,安监部指派成员配合局督导员,同时也做好活动记录,填好活动评价表。
三、认真总结,扬长补短,只争更好。
演练结束,公司应急办和局督导员对这次演练活动进行了总结,总结会上,主要分析了活动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王琰总经理还安排了改进工作。局督导员指出:4分钟(包括避震20秒)除“被困”人员全部撤离办公大楼到达指定聚集点;感觉地震迅速戴好安全帽、抓水避震;伤员包扎等整个紧急避震、自救互救方面在去年演练基础上有很大进步。下面总结这次活动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与局应急办的通信不畅通;应急物资不够完善;救护过程应增加心肺复苏,少许人员逃到楼下就开始吹牛聊天,部分人员逃离过程中未戴安全帽、应急车上的的灯头插座没有事先接好等漏洞百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进步的关键,下面是总经理总结会上按排的工作计划和提出的问题:
1、7月再进行一次全面地震应急演习,演习过程增加软担架和“心肺复苏法”的使用。
2、7月7日前重新修编《地震应急演练方案》;
3、地震自救互救知识的培训,提高员工自救互救能力和意识;
4、演练中暴露的通信问题如何解决?
5、与上级部门如何做到无缝沟通?
地震应急演习工作总结
篇4
学校是人员最集中场所之一,一旦发生地震等重大突发性灾害,极易造成重大伤亡。
为使大家了解防震、疏散等应急避险知识,提高全校师生在密集场所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掌握地震来临时最有效的逃生方法,今天上午举行了全校师生地震逃生演练。演练中,教师沉着镇定、恪尽职守,学生临危不惧、戮力同心,师生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演练因此十分成功。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到位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政教一班子、各班班主任等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首先从思想上要引起重视,增强安全意识,在学生中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对于这样的活动,一定要注意安全,保障措施一定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各司其职,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井然有序,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总指挥通过广播下达命令:“全体师生请注意,现在发生地震,请大家不要慌,一切听从老师的指挥,马上有秩序地撤离。”在场教师指导学生有秩序地迅速撤离。到达目的地,各班主任马上清点人数,向校长汇报。演练指挥小组坐阵统筹,驾驭全局。这次活动全部学生从教室撤离到操场只用了1分47秒,演练按预案进行,整个演练过程既紧张、激烈,又有条不紊。这次演练活动是对我校《防地震应急预案》的又一次检验,不仅再次落实了我校应付自然灾害事件的防范措施,而且也提高了我校实际应对和处置实发安全事件的'能力,更进一步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患难真情,真正掌握在危险中迅速逃生、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提高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整个演练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不足之处:
1、防震工作的学生思想还有明显的不足认识例如个别的同学在思想上没有高度的重视与切实的执行预案的方针和政策,在安全撤离过程中出现喧哗、开玩笑等显现。
2、防震撤离在路线上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应当走楼与楼之间空旷地带。
3、主楼道与辅助楼道之间要合理搭配,不能出现拥堵、件的发生。
4、如果楼道如果出现坍塌显现应该怎样去及时调整紧急疏散的通道和路线。
地震应急演习工作总结
篇5
为了进一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使全校师生掌握应急避震的正确方法,熟悉震后我校紧急疏散的程序和线路,确保在地震来临时,我校地震应急工作能够快速、高效、有序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同时通过演练活动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品德,提高突发事件下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3月16日我校组织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领导重视,演练活动组织健全
为了确保演练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演练工作。会上,学校领导要求全体教师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听从指挥,增强防风险意识,演练前,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演练意义和安全教育,要抓住这次演练机会,提高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学校领导还着重强调活动的安全问题,保障措施要到位,以确保这次演练活动顺利进行。
二、筹划缜密,演练方案安全可行
在方案中就演练的时间、路线、内容、对象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对这次演练的具体操作程序、疏散要求与注意事项作了一一讲解。为了确保演练活动按方案顺利进行,进一步明确疏散集合地点、疏散顺序和注意事项。要求班主任教育学生,听到宣布后,全校师生必须服从指挥,听从命令,立即快速、安全进行疏散,不能再收拾物品;不得拥挤、推搡,抢先下楼,不得重返教室,更不得喧哗、开玩笑;如发现有人摔倒,应将其扶起,帮助一起逃离危险地。要求按照各自的职责,到达规定的位置,完成各自的任务。
三、师生参与,演练效果呈现良好
7.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汇报 篇七
重庆市地震局关于
做好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地震局(办):
为推进我市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地震事件的能力,请各区县(自治县)地震部门积极协助本级人民政府,根据2012年重新修订发布的《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本地实际,开展政府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预案修订应按照简化、实化、流程化、图解化的要求进行,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请各单位在本内将修订完成的本级政府地震应急预案报我局备案。
联系人:车邱彦;电 话:67086615。
附件: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2013— 2 —
重庆市地震局
年4月10日
附件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国务院办公厅 2012年8月28日)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3 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3.2 分级响应 4 监测报告
4.1 地震监测预报 4.2 震情速报 4.3 灾情报告 5 应急响应 5.1 搜救人员
— 3 — 5.2 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5.3 安置受灾群众 5.4 抢修基础设施 5.5 加强现场监测 5.6 防御次生灾害 5.7 维护社会治安 5.8 开展社会动员 5.9 加强涉外事务管理 5.10 发布信息
5.11 开展灾害调查与评估 5.12 应急结束 6 指挥与协调
6.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6.2 重大地震灾害 6.3 较大、一般地震灾害 7 恢复重建
7.1 恢复重建规划 7.2 恢复重建实施 8 保障措施 8.1 队伍保障 8.2 指挥平台保障
8.3 物资与资金保障 8.4 避难场所保障 8.5 基础设施保障 8.6 宣传、培训与演练 对港澳台地震灾害应急 9.1 对港澳地震灾害应急 9.2 对台湾地震灾害应急 其他地震及火山事件应急 10.1 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 10.2 地震传言事件应急 10.3 海域地震事件应急 10.4 火山灾害事件应急
10.5 对国外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应急附则
11.1 奖励与责任 11.2 预案管理与更新 11.3 以上、以下的含义 11.4 预案解释 11.5 预案实施时间
— 5 — 9 10 1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依法科学统一、有力有序有效地实施地震应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和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地震及火山灾害的应对工作。
1.4 工作原则
抗震救灾工作坚持统一领导、军地联动,分级负责、属地为主,资源共享、快速反应的工作原则。地震灾害发生后,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立即自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开展前期处置工作。省级人民政府是应对本行政区域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的主体。视省级人民政府地震应急的需求,国家地震应急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支持。组织体系
2.1 国家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指挥长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指挥部副— 6 —
指挥长由地震局局长、国务院副秘书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民政部副部长、公安部副部长担任;指挥部成员由中央宣传部、外交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司法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资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广电总局、安全监管总局、旅游局、港澳办、中科院、台办、新闻办、地震局、气象局、保监会、电监会、国防科工局、海洋局、测绘地信局、民航局、共青团中央、总参作战部、武警部队负责同志组成,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有关地方、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地震局承担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日常工作。
必要时,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2.2 地方抗震救灾指挥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地方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民兵组织等,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抗震救灾工作。响应机制 3.1 地震灾害分级
地震灾害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级。(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区、市)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7.0级以上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地震,初判为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6.0级以上、7.0级以下地震;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等人口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重大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5.0级以上、6.0级以下地震;人口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较大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造成1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者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当人口较密集地区发生4.0级以上、5.0级以下地震,初判为一般地震灾害。
3.2 分级响应
根据地震灾害分级情况,将地震灾害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
应对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Ⅰ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重大地震灾害,启动Ⅱ级响应。由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国家地震应急工作。
应对较大地震灾害,启动Ⅲ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应对一般地震灾害,启动Ⅳ级响应。在灾区所在省、市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支持下,由灾区所在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灾区地震应急工作。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灾区需求,协助做好抗震救灾工作。
地震发生在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其他特殊地区,可根据需要适当提高响应级别。地震应急响应启动后,可视灾情及其发展情况对响应级别及时进行相应调整,避免响应不足或响应过度。
监测报告 4.1 地震监测预报
中国地震局负责收集和管理全国各类地震观测数据,提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防震减灾工作意见。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机构加强震情跟踪监测、预测预报和群测群防工作,及时对地震预测意见和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省级人民政府根据预报的震情决策发布临震预报,组织预报区加强应急防范措施。
4.2 震情速报
地震发生后,对于达到以下级别的地震,中国地震局快速完成地震发生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等速报参数的测定,报国务院,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并及时续报有关情况。
(1)首都圈、长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香港、澳门以及其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3级以上的地震。
(2)国内人口较密集地区以及近海地区4级以上的地震。(3)国内其他地区5级以上的地震。(4)国外陆地6级以上的地震。(5)国外海域7级以上的地震。4.3灾情报告
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所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时将震情、灾情等信息报上级人民政府,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发生— 10 —
特别重大、重大地震灾害,民政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迅速组织开展现场灾情收集、分析研判工作,报国务院,并及时续报有关情况。公安、安全生产监管、交通、铁道、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及时将收集了解的情况报国务院。
发现地震伤亡、失踪或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邀请单位要迅速核实并报告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或外交部并抄送中国地震局、民政部。国务院港澳办、国务院台办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地区和机构通报,外交部按照有关规定向有关国家、地区和机构通报。应急响应
各有关地方和部门根据灾情和抗灾救灾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5.1 搜救人员
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组织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地震、消防、建筑和市政等各方面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千斤顶、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现场救援队伍之间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边界,遇有危险时及时传递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5.2 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迅速协调组织应急医疗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战地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统筹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鼠疫、狂犬病的监测、防控和处理,及时接种疫苗;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5.3 安置受灾群众
开放应急避难场所,组织筹集和调运食品、饮用水、衣被、帐篷、移动厕所等各类救灾物资,解决受灾群众吃饭、饮水、穿衣、住处等问题;在受灾村镇、街道设置生活用品发放点,确保生活用品的有序发放;根据需要组织生产、调运、安装活动板房和简易房;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配备必要的消防设备器材,严防火灾发生。救灾物资优先保证学校、医院、福利院的需要;优先安置孤儿、孤老及残疾人员,确保其基本生活。鼓励采取投亲靠友等方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安置受灾群众。
做好遇难人员的善后工作,抚慰遇难者家属;积极创造条件,组织灾区学校复课。
5.4 抢修基础设施
抢通修复因灾损毁的机场、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协调运力,优先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伤病人员的运输需要。抢修供电、供水、供气、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保障灾区群众基本生活需要和应急工作需要。
5.5 加强现场监测
地震局组织布设或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实时跟踪地震序列活动,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对震区及全国震情形势进行研判。气象局加强气象监测,密切关注灾区重大气象变化。灾区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安排专业力量加强空气、水源、土壤污染监测,减轻或消除污染危害。
5.6 防御次生灾害
加强次生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因强余震和降雨形成的滑坡、泥石流、滚石等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交通堵塞;组织专家对水库、水电站、堤坝、堰塞湖等开展险情排查、评估和除险加固,必要时组织下游危险地区人员转移。
加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设备、输油气管道、输配电线路、军工科研生产重点设施的受损情况排查,及时采取安全防
范措施;对核电站等核工业生产科研重点设施,做好事故防范处置工作。
5.7 维护社会治安
严厉打击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借机传播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行为;在受灾群众安置点、救灾物资存放点等重点地区,增设临时警务站,加强治安巡逻,增强灾区群众的安全感;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场所的警戒,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5.8 开展社会动员
灾区所在地抗震救灾指挥部明确专门的组织机构或人员,加强志愿服务管理;及时开通志愿服务联系电话,统一接收志愿者组织报名,做好志愿者派遣和相关服务工作;根据灾区需求、交通运输等情况,向社会公布志愿服务需求指南,引导志愿者安全有序参与。
视情开展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活动,加强救灾捐赠的组织发动和款物接收、统计、分配、使用、公示反馈等各环节工作。
必要时,组织非灾区人民政府,通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形式,对灾区群众生活安置、伤员救治、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抢修和生产恢复等开展对口支援。
5.9 加强涉外事务管理
加强涉外事务管理,妥善安置在灾区工作和旅游的国(境)外人员,及时向相关国家和地区驻华机构通报相关情况;协调安排国外救援队入境救援行动,按规定办理外事手续,分配救援任务,做好相关保障;加强境外救援物资的接受和管理,按规定做好检验检疫、登记管理等工作;适时组织安排境外新闻媒体进行采访。
5.10 发布信息
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按照分级响应原则,分别负责相应级别地震灾害信息发布工作,回应社会关切。信息发布要统一、及时、准确、客观。
5.11 开展灾害调查与评估
地震局开展地震烈度、发震构造、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工程结构震害特征、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调查等。民政、地震、国土资源、建设、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灾区范围、受灾人口、成灾人口、人员伤亡数量、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环境影响程度等,组织专家开展灾害损失评估。
5.12 应急结束
在抢险救灾工作基本结束、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基本完成、地震次生灾害的后果基本消除,以及交通、电力、通信和
供水等基本抢修抢通、灾区生活秩序基本恢复后,由启动应急响应的原机关决定终止应急响应。指挥与协调
6.1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 6.1.1 先期保障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根据地震局的信息通报,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做好灾情航空侦察和机场、通信等先期保障工作。
(1)测绘地信局、民航局、总参谋部等迅速组织协调出动飞行器开展灾情航空侦察。
(2)总参谋部、民航局采取必要措施保障相关机场的有序运转,组织修复灾区机场或开辟临时机场,并实行必要的飞行管制措施,保障抗震救灾工作需要。
(3)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抢修受损通信设施,协调应急通信资源,优先保障抗震救灾指挥通信联络和信息传递畅通。自有通信系统的部门尽快恢复本部门受到损坏的通信设施,协助保障应急救援指挥通信畅通。
6.1.2 地方政府应急处置
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组织各类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受灾群众安置等,组织抢修重大关键基— 16 —
础设施,保护重要目标;国务院启动I级响应后,按照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部署,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抗震救灾工作。
灾区所在市(地)、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发动基层干部群众开展自救互救,组织基层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和医疗救护,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及时转移和安置受灾群众,防范次生灾害,维护社会治安,同时提出需要支援的应急措施建议;按照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安排部署,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抗震救灾工作。
6.1.3 国家应急处置
中国地震局或灾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实施国家地震应急Ⅰ级响应和需采取应急措施的建议,国务院决定启动Ⅰ级响应,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国抗震救灾工作。必要时,国务院直接决定启动Ⅰ级响应。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根据需要设立抢险救援、群众生活保障、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社会治安、救灾捐赠与涉外事务、涉港澳台事务、国外救援队伍协调事务、地震灾害调查及灾情损失评估、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等工作组(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见附件),国务院办公厅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
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对以下工作进行部署,并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实施:
(1)派遣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队、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等各类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协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派遣专业队伍,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幸存者和被困群众。
(2)组织跨地区调运救灾帐篷、生活必需品等救灾物资和装备,支援灾区保障受灾群众的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
(3)支援灾区开展伤病员和受灾群众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援助工作,根据需要组织实施跨地区大范围转移救治伤员,恢复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秩序。
(4)组织抢修通信、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保障抢险救援通信、电力以及救灾人员和物资交通运输的畅通。
(5)指导开展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物、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隐患排查与监测预警,防范次生衍生灾害。对于已经受到破坏的,组织快速抢险救援。
(6)派出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工作队伍,布设或恢复地震现场测震和前兆台站,密切监视震情发展,指导做好余震防范工作。
(7)协调加强重要目标警戒和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指导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 18 —
维护社会稳定。
(8)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非灾区省级人民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
(9)视情实施限制前往或途经灾区旅游、跨省(区、市)和干线交通管制等特别管制措施。
(10)组织统一发布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
(11)其他重要事项。
必要时,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在地震灾区成立现场指挥机构,负责开展以下工作:
(1)了解灾区抗震救灾工作进展和灾区需求情况,督促落实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工作部署。
(2)根据灾区省级人民政府请求,协调有关部门和地方调集应急物资、装备。
(3)协调指导国家有关专业抢险救援队伍以及各方面支援力量参与抗震救灾行动。
(4)协调公安、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和地方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5)协调安排灾区伤病群众转移治疗。
(6)协调相关部门支持协助地方人民政府处置重大次生衍生灾害。
(7)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部署的其他任务。6.2 重大地震灾害 6.2.1 地方政府应急处置
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制订抢险救援力量及救灾物资装备配置方案,协调驻地解放军、武警部队,组织各类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防范和应急恢复等工作。需要国务院支持的事项,由省级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出建议。
灾区所在市(地)、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开展自救互救、抢险救灾等先期处置工作,同时提出需要支援的应急措施建议;按照上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安排部署,领导和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抗震救灾工作。
6.2.2 国家应急处置
中国地震局向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上报相关信息,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同时通报有关部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需要,或者灾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请求或国务院有关部门建议,采取以下一项或多项应急措施:
(1)派遣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矿山和危化品救护队、医疗卫生救援队伍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赶赴灾区抢救被压埋幸存者和被困群众,转移救治伤病员,开展卫生防疫等。必要时,协调解放军、武警部队派遣专业队伍参与应— 20 —
急救援。
(2)组织调运救灾帐篷、生活必需品等抗震救灾物资。
(3)指导、协助抢修通信、广播电视、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
(4)根据需要派出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群众生活、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基础设施恢复等工作组,赴灾区协助、指导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5)协调非灾区省级人民政府对灾区进行紧急支援。(6)需要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协调解决的其他事项。6.3 较大、一般地震灾害
市(地)、县级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各类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开展人员搜救、医疗救护、灾民安置、次生灾害防范和应急恢复等工作。省级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应对工作实际需要或下级抗震救灾指挥部请求,协调派遣专业技术力量和救援队伍,组织调运抗震救灾物资装备,指导市(地)、县开展抗震救灾各项工作;必要时,请求国家有关部门予以支持。
根据灾区需求,中国地震局等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地方做好地震监测、趋势判定、房屋安全性鉴定和灾害损失调查评估,以及支援物资调运、灾民安置和社会稳定等工作。必要时,派遣公安消防部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和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赴灾区开展紧急救援行动。
恢复重建 7.1 恢复重建规划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灾区省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重大、较大、一般地震灾害发生后,灾区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组织编制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
7.2 恢复重建实施
灾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灾后恢复重建。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灾区恢复重建规划的实施给予指导。保障措施 8.1 队伍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公安消防、陆地搜寻与救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护、医疗卫生救援等专业抢险救灾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经常性开展协同演练,提高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能力。
城市供水、供电、供气等生命线工程设施产权单位、管理或者生产经营单位加强抢险抢修队伍建设。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 22 —
量,建立基层地震抢险救灾队伍,加强日常管理和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发挥共青团和红十字会作用,依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社区建立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形成广泛参与地震应急救援的社会动员机制。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加强地震应急专家队伍建设,为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地震监测和趋势判断、地震灾害紧急救援、灾害损失评估、地震烈度考察、房屋安全鉴定等提供人才保障。各有关研究机构加强地震监测、地震预测、地震区划、应急处置技术、搜索与营救、建筑物抗震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8.2 指挥平台保障
各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综合利用自动监测、通信、计算机、遥感等技术,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形成上下贯通、反应灵敏、功能完善、统一高效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实现震情灾情快速响应、应急指挥决策、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与动态跟踪、地震趋势判断的快速反馈,保障各级人民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进行合理调度、科学决策和准确指挥。
8.3 物资与资金保障
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网络和生产、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地震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生活救助物资、地震救援和工程抢险装备、医疗器械和药品等的生产供应。县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并通过与有关生产经营企业签订协议等方式,保障应急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保障抗震救灾工作所需经费。中央财政对达到国家级灾害应急响应、受地震灾害影响较大和财政困难的地区给予适当支持。
8.4 避难场所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利用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因地制宜设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统筹安排所必需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排污、环保、物资储备等设备设施。
学校、医院、影剧院、商场、酒店、体育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地震应急疏散通道,配备必要的救生避险设施,保证通道、出口的畅通。有关单位定期检测、维护报警装置和应急救援设施,使其处于良好状态,确保正常使用。
8.5 基础设施保障
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健全应急通信工作体系,建立有线和无线相结合、基础通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确保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通信畅通。在基础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且短时间难以修复的极端情况下,— 24 —
立即启动应急卫星、短波等无线通信系统和终端设备,确保至少有一种以上临时通信手段有效、畅通。
广电总局完善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建立完善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确保群众能及时准确地获取政府发布的权威信息。
发展改革委和电监会指导、协调、监督电力运营企业加强电力基础设施、电力调度系统建设,保障地震现场应急装备的临时供电需求和灾区电力供应。
公安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民航局等建立健全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紧急运输保障体系,加强统一指挥调度,采取必要的交通管制措施,建立应急救援“绿色通道”机制。
8.6 宣传、培训与演练
宣传、教育、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地震等主管部门密切配合,开展防震减灾科学、法律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活动,提高全社会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学校把防震减灾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加强防震减灾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地震等主管部门加强指导和监督。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建立健全地震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组织应急管理人员、救援人员、志愿者等进行地震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制定演练计划并定期组织开
展地震应急演练。机关、学校、医院、企事业单位和居委会、村委会、基层组织等,要结合实际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港澳台地震灾害应急 9.1 对港澳地震灾害应急
香港、澳门发生地震灾害后,中国地震局向国务院报告震情,向国务院港澳办、国家海洋局、总参作战部、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通报情况,并组织对地震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国务院港澳办了解灾情并询问特别行政区的请求,上报国务院。国务院根据情况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出慰问电;根据特别行政区的请求,调派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协助救援,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进行支援。视情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协助安置或撤离内地赴港澳游客。邻近香港、澳门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准备安置进入内地避震的港澳居民。
9.2 对台湾地震灾害应急
台湾发生地震灾害后,国务院台办向台湾有关方面了解情况和对祖国大陆的需求,上报国务院。根据情况,祖国大陆对台湾地震灾区人民表示慰问。国务院根据台湾有关方面的需求,协调调派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医疗卫生救援队伍协助救援,援助救灾款物,为有关国家和地区对台湾地震灾区的人道主义援助提供便利。视情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协助安置或撤离内地赴台游客。
其他地震及火山事件应急 10.1 强有感地震事件应急
当大中城市和大型水库、核电站等重要设施场地及其附近地区发生强有感地震事件并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中国地震局加强震情趋势研判,提出意见报告国务院,同时通报国务院有关部门。省(区、市)人民政府督导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做好新闻及信息发布与宣传工作,保持社会稳定。
10.2 地震传言事件应急
当大中城市或人口密集地区出现地震传言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中国地震局根据情况派出专家分析传言起因,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工作。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督导传言发生地区人民政府做好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工作,采取措施平息地震传言。
10.3 海域地震事件应急
海域地震事件发生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当地海上搜救机构、海洋主管部门、海事管理部门等通报情况。国家海洋局接到海域地震信息后,立即开展分析,预测海域地震对我国沿海可能造成海啸灾害的影响程度,并及时发布相关的海啸灾害预警信息。当海域地震造成或可能造成船舶遇险、原油泄漏等突发事件时,交通运输部、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有关预案实施海上应急
救援。当海域地震造成海底通信电缆中断时,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根据有关预案实施抢修。当海域地震波及陆地造成灾害事件时,参照地震灾害应急响应相应级别实施应急。
10.4 火山灾害事件应急
当火山喷发或出现多种强烈临喷异常现象,中国地震局和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中国地震局派出火山现场应急工作队伍赶赴灾区,对火山喷发或临喷异常现象进行实时监测,判定火山灾害类型和影响范围,划定隔离带,视情向灾区人民政府提出转移居民的建议。必要时,国务院研究、部署火山灾害应急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支援。灾区人民政府组织火山灾害预防和救援工作,必要时组织转移居民。
10.5 对国外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应急
国外发生造成重大影响的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外交部、商务部、中国地震局等部门及时将了解到的受灾国的灾情、国际社会舆情和反应等情况报国务院,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国际救援和援助行动。根据情况,发布信息,引导我国出境游客避免赴相关地区旅游,组织有关部门和地区协助安置或撤离我境外人员。当毗邻国家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造成我国境内灾害时,按照我国相关应急预案处置。当毗邻国家发生地震及火山灾害事件造成大量边民进入我国境内,外交部、公安部、中国— 28 —
地震局等部门和有关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国务院,并按照相关预案妥善处置。附则
11.1 奖励与责任
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玩忽职守造成损失的,严重虚报、瞒报灾情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1.2 预案管理与更新
中国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制订本预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预案实施后,中国地震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预案宣传、培训和演练,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组织修订完善本预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制订本行政区域地震应急预案,报上级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职能制订地震应急预案或包括抗震救灾内容的应急预案,报同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单位和学校、医院,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核电、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或包括抗震救灾内容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县级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11.3 以上、以下的含义
本预案所称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11.4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国务院办公厅负责解释。11.5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
附件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工作组
组成及职责分工
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相应的工作组,国务院办公厅履行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发挥运转枢纽作用。各工作组组成及职责分工如下:
(1)抢险救援组。由总参谋部牵头,公安部、地震局、安全监管总局、民航局、总参作战部、武警部队、相关军区等参加。
主要职责:制订实施抢险救灾力量配置方案,调配救援队伍和装备,搜救被困群众和受伤人员;组织救援人员和物资的空运、空投工作;清理灾区现场。
(2)群众生活保障组。由民政部牵头,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旅游局、宗教局、粮食局、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制订实施受灾群众救助工作方案以及相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措施,组织调集、转运帐篷和灾区生活必需品等抗
震救灾物资,指导有关地区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和安置工作,支援灾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市场供应。
(3)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组。由卫生部牵头,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总后勤部、武警部队、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派医疗卫生救援队伍,调集医疗器械、药品等物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和转移后送;检查、监测灾区饮用水源和食品,防范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等疫病的暴发流行;做好伤员、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医疗服务与心理援助。制定实施灾后动物防疫方案,根据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开展相应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控。
(4)基础设施保障和生产恢复组。由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广电总局、银监会、电监会、保监会、国防科工局、民航局、国家电网公司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指导抢修维护铁路、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设施和供电、供水、供气、防洪、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组织生产、调运抢险救援产品,调运生产物资和装备,保障灾区抢险应急物资供应;协调运力优先保证应急抢险救援人— 32 —
员和救灾物资的运输需要;对受灾的工矿商贸和农业损毁情况进行核实,指导制订科学恢复生产方案,安排落实有关扶持资金和物资。
(5)地震监测和次生灾害防范处置组。由地震局牵头,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水利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质检总局、中科院、气象局、海洋局、民航局、国防科工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做好余震防范;及时组织扑救火灾,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做好灾区防火以及灾区安全生产隐患和环境风险排查、防范工作;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监测预警,一旦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地面塌陷等险情,及时组织疏散群众;加强河湖水质监测和危险化学品等污染物防控,保障灾区水库安全和饮用水源安全。对易于发生次生灾害的重大危险源、重要目标物、重大关键基础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特别要保障核设施等关键设施运行安全;加强灾区环境监测,减轻或消除环境污染危害。
(6)社会治安组。由公安部牵头,教育部、国家民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信访局、武警部队等参加。
主要职责:协助灾区加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严密防范、严厉打击趁机进行盗窃、抢劫、哄抢救灾物资、以赈灾募捐名义诈骗敛取不义之财、借机传播各种谣言制造社会恐慌等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加强对党政机关、要害部门、金融单位、储备仓库、监狱等重要场所的警戒;做好涉灾矛盾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7)救灾捐赠与涉外、涉港澳台事务组。由民政部牵头,外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港澳办、台办、旅游局、中国红十字总会等参加。
主要职责:接受和安排国内外捐赠,处理其他涉外事务和涉港澳台事务。
(8)国外救援队伍协调事务组。由外交部和地震局牵头,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民航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接受和安排国外救援队伍,协调救援行动。(9)地震灾害调查及灾情损失评估组。由民政部和地震局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科院、保监会、测绘地信局等参加。
主要职责:开展地震烈度、发震构造、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工程结构震害特征、人员伤亡数量、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地震社会影响和各种地震地质灾害等调— 34 —
查,对地震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指导灾区做好保险理赔和给付。
(10)信息发布及宣传报道组。由中央宣传部牵头,新闻办、外交部、民政部、广电总局、旅游局、港澳办、新华社、地震局、台办等参加。
主要职责:组织灾情和抗震救灾信息发布,及时准确发布灾情;指导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加强舆情收集分析,正确引导国内外舆论;适时组织安排境外新闻媒体进行采访报道。
【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地震应急演练工作总结10-28
企业地震应急预案06-22
最新预防地震应急预案07-21
单位地震应急演练方案09-23
医院发生地震应急预案10-21
金苹果幼儿园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工作总结10-08
优秀的学校地震应急预案07-31
镇卫生院地震应急预案11-03
XX小学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总结07-06
松岗中学地震应急预案2010(DOC)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