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管理之我见

2024-08-03

柔性管理之我见(通用8篇)

1.柔性管理之我见 篇一

管理之我见——连锁经营管理

摘要:讨论了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优势和物流优势,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中分散和集中的问题

关键字:连锁经营;理论优势;物流优势;方法;分散和集中

正文:

所谓连锁经营,是指在流通领域中,若干同业商店以统一的店名、统一的标志、统一的经营方式、统一的管理手段连接起来,共同进货、分散销售,共享规模效益的一种现代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其实质是把现代化的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发展连锁经营管理。

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是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理论和物流管理两个方面:

一、连锁经营管理的理论优势

1、优化资源配置连锁经营的“八个统一”是基本的要素:统一店名,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广告,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实现这些统一,就使商业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互相协调起来,因而有利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企业资源共享,不会出现浪费现象,既节约费用,又提高工作效率和效益。

2、提高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要想实现规模效益,必须在分店的设置上多动脑筋在合适的地理环境中,开设数量合适的分店,这样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扩大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不容忽视,这是发展连锁经营管理必须重视的关键问题规模效益正是连锁经营最吸引人的优势。

3、强化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连锁经营管理企业通常选择统一的建筑形式,进行统一的环境布置,采用统一的色彩装饰,设计统一的商徽、广告语、吉祥物等,这种形象连锁是一种效果极佳的公众广告。企业要实现规模效益,就要在各地开设分店不同地区的顾客,反复接受同一信息的刺激,久而久之,会由陌生到熟悉,再到认可,进而发生兴趣,这对于树立与强化企业形象极其有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工作人员,统一着装,包装物上统一印刷图案,这些都能给顾客一种整洁、规范的感觉,使顾客愿意光临,而且通过顾客无意识的宣传,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形象,为企业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竞争实力连锁经营管理的各分店在资产和利益等方面的一致性,使得连锁企业可以根据各分店的实际情况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施经营战略,可以对原先独有的销售措施、广告策划、硬件设施进行不断的改革与创新,使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始终保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准上;同时,灵活的经营管理又使连锁企业的优秀管理制度、方法、经验能迅速有效地在各连锁分店内贯彻实施,这些都大大加强连锁企业的总体竞争力。

5、降低经营费用连锁经营管理企业以顾客自我选购、自我服务的经营方式为主,减少售货劳动,因而雇员相对较少,节省成本,节约厂场地费用在连锁超市中,商品明码标价,顾客可以自由挑选,顾客节省厂购物时间,也节省厂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加快厂顾客的流通速度,增加厂客流量总之,连锁经营与非连锁经营在总成本费用上的差距很明显我们对同样数量的两种企业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连锁经营企业的费用较之其他零售商场约低10个百分点。

6、引导生产领域连锁经营企业通过扩大规模而增加效益企业在各处设立分店,因而对众多消费者的需求有比较全面、客观的厂解进货时,可根据顾客需求,结合市场供求来大批量进货这样一来,连锁经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成为连接生产与需求的桥梁生产商可根据企业进货的数量、种类等来进行生产,从而使生产与消费紧密挂钩,不致出现浪费生产资源和货物奇缺等情况。

7、增加就业机会连锁经营企业的低成本、高效率使得所售商品价格大幅度明显降低,等于增加厂消费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使他们能更多地购买其他商品或服务,乃至进行其他方面的投资,从而扩大社会总需求从社会整体来看,必然会进一步促进社会各行业的就业人口总量的增加,增加就业机会。

8、保护消费者利益要做到顾客至上,不仅要知道顾客的行为,还要分析他们的心理,他们付款的方式,以及他们对连锁企业的信任度要提供好的顾客服务,需要改进服务质量,对员工进行商业培训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购物环境连锁经营企业在管理上已日益完善,更趋向于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并

使得购物环境更加舒适、宽敞;服务人员的素质日益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明码标价降低厂消费者购物的心理成本,时间成本,体力成本,方便顾客的购买;商品质量得到保证,并且价格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内,让消费者买得放心,买得舒心连锁经营企业的种种经营措施和经营策略,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上保护厂消费者的利益。

二、连锁经营的物流管理优势

1、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连锁经营物流系统是由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六个功能构成这些功能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各自特定的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运行、共同产生出新的总功能,这个总功能再去协调各个子系统,从而使各子系统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保持协调一致,在发挥各自特定功能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总功能,实现商品的流动。

2、连锁经营物流的合理化连锁经营物流的系统化是其物流合理化的基础,而物流合理化则是整个连锁经营物流管理所追求的目标首先,物流合理化可以降低物流费用,减少商品销售成本其次,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减少流动资金的占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物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3、连锁经营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是一个大系统,这样一个大系统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系统的统一性、一致性和系统内部各环节的有关联系是系统能否生存的首要条件标准化是物流管理的重要手段,物流标准化能加快流通速度,保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较大地提高经济效益。

4、连锁经营的核心—配送中心配送是指以客户的需求为先导,围绕商品组配与送货而展开的接受定货、预先备货、分拣加工、配货装货、准时送货通货等一系列服务工作的总称配送中心是承担物流专业化管理职能的组织机构,它是连锁经营的核心这是因为连锁经营的集中化、统一化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配送中心来具体实施的,通过配送中心的作业活动,不仅可以简化门店的活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而且还能实现商品在流通领域中的增值,并向门店提供增值服务。

连锁经营管理方法:

现代化工业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品日益丰富,与大生产适应的大消费要求大流通来满足。连锁经营的发展,正是顺应了生产能力提高,产品不断丰富的趋势。同时,连锁经营把现代化大工业、大生产的组织原则应用于商品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效益的目的。

众多的连锁店子系统围绕连锁公司系统运行,形成规模巨大的经营系统。保持系统稳定运行,需要以简单的方法解决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复杂问题,以提高连锁营运的效率。

1.标准化操作

标准化是个体系,各连锁公司应设计适合于本企业的各项标准,标准的制订应全面周详,清晰易懂,可操作性强,并在实施运行中根据市场变化而相应调整。

2.专业化效率

连锁经营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商业职能细化分解成各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经营体系,实现购货、库存、配送、销售、广告、策划、培训、决策等专业分工及连锁公司和连锁店的功能分工,提高了流通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经营效率。

由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得各个岗位的工作简单化,使每个岗位的员工易于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进而降低了人工成本,简单化使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专业化的销售队伍,又促使销售服务水准提高,迎合了现代消费的需求。专业化使每个子系统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加强了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3.规范化管理

连锁经营是一种商业集团经营,是连锁公司管控下若干个单位销售组织统一进行无差别的营销服务活动,需要以规范化克服经营管理中的差别。集中经营管理,分散销售服务,就要求连锁经营不光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和一套完好的管理制度,使公司内各子系统规范地按指令行事,标准化的经营服务和专业化的经营方式依靠规范化的管理来达到目的,要使众多的连锁店在总部的统一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开展营销,规范化管理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规范化行为使连锁公司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在公司管理下协调运行,减少不必要的人为管理复杂因素,使系统内各组织间正常进行齿合运行,真正达到连锁经营的九个统一。

4.现代化技术

连锁经营作为大流通的最具代表性的组织形式,依靠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得以迅速发展和极大地提高经营效率。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信息技术日益渗透到商业组织经营管理之中,连锁经营运作存在着人

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信息流综合反映其他三条流的动态变化,信息系统处理着各种数据信息,将复杂的数据信息统计汇总成决策者所需要的各种简单信息。庞大的连锁经营网络,每日实现的销售业务信息成千上万条,运用计算机管理,使连锁公司管理决策层随时了解繁纷的经营信息,掌握商业动态。

分散和集中问题

每个连锁店都是连锁公司营运链上的一环,分散的各个连锁销售系统,在连锁运行集中统一的管控下达到集中,集中经营形成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分散销售带来了经济效益。因此,集中经营的目的是为了分散销售,分散销售的结果形成了集中的效益,分散的连锁店是一个单独的营销服务单位,在总部经营决策下能动地发挥自身的功能,广泛地接触消费者,犹如巨大章鱼的触角,担负着连锁经营商品销售的末端服务,又担负着连锁经营商业信息始端来源。

连锁经营的精髓在于处理好分散和集中的辩证关系,分散而不乱,集中而不死,是连锁经营过程中需要贯彻的思想方法,并在运行中不断加以调整。

结语:连锁经营管理

2.柔性管理之我见 篇二

一、转变班主任的管理观念

班主任所面对的是一个班集体, 每天面临很多很多的事情, 除了上课, 批改作业, 还要进行日常工作管理。我在担任二年级班主任时, 总认为学生太小, 不太懂事, 他们管不住自己, 因此, 不管事情大小, 比如打扫教室卫生、擦黑板等我都要亲历亲为。久而久之, 学生产生了惰性, 对班级活动漠不关心, 后来我认识到事必躬亲, 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 对学生能力的否定。学生要有自我教育和自氛围。那么每一层面的学生又是如何影响

我发展的意识, 他们是班集体的主人。

二、发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师的人格, 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在新学期, 我刚接手一个新班,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 每天我早早走进教室, 检查一下班级的卫生, 安排学生摆好桌子。如果看见地上有纸团, 便随手捡起放进纸箱里, 这些小小的举动看似平常却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一段时间后, 学生渐渐就形成讲卫生、认真做事的好习惯。因此, 班主任在开展班级工作时, 要注意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 凡事首先严格要求自己, 然后再去严格要求学生, 学生就会心服口服, 认真完成任务。

三、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必须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 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

班级的呢?又该确立怎样的管理思路呢?我有如下一些看法和做法。

对第一二层的学生来说, 他们主要对班级产生的是正面影响, 作为班主任我们总是希望这个层面的人越多越好。而事实恰好相反,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发现每届学生在这个层面的人是越来越少, 这时我们就需要在有意和无意间把25%以上的同学推上这个层面。把他们树立成班级的榜样, 时时地暗示和明示, 老师对你们有更高的要求和希望, 你们要主动承担起班级的管理工作, 并把他们平时的表现记在心中, 找准机会该表扬的表扬, 该批评的批评。表扬要不失时机, 批评也一定要审时度势,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批评, 并加以改正。批评的力度、深度则要视学生的个性而定, 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优点、特长。总之, 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 要让这个层面的人越来越优秀, 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还是管理方面都是你的领头羊。

第三个层面的学生对班级似乎没有影响的, 他们的存在与否不受人注意。作为班主任往往不会在这个层面上思考如何管理他们。但我们的教育还须以学生的完善和发展为根本。这个层面的学生在学校里似乎稳稳当当, 虽不出色但绝不会做出违反校纪校规的事。可依照这样的个性将来是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 这时我们就应该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着力将他们向第二个层面转化。在学期结束的评语和周记中, 委婉地与他们探讨他们存在的问题, 使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然后利用上课经常提问他们, 在班队活动、大扫除、运动会等活动中, 尽量安排他们做管理, 凡是可以在公共场合讲话的机会都尽量安排给他们, 只要有了细微的进步都要告诉他们并鼓励他们。这样学生就会慢慢体会到你的苦心, 从心底里认可你、配合你, 打开自己的心扉与你交流, 与他人交流, 重视他人的想法, 从冷漠向热情转化, 从平淡向激情转化。

第四五层面的学生则对班级管理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换一句话说看你班级管理如何, 主要看后两层面学生的表现。而且我们也知道在班级管理中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这个层面上了, 那我们该如何做到事半功倍呢?第四五层面的学生对班级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 他们往往会让你情绪失控, 甚至颜面尽失。所以对这个层面的学生我是一个一个建立挡案, 尽可能多地从各方面掌握他们的情况, 根据他们的性格特征对应他们的突发事件, 并对他们坚持一些原则, 比如一般不用处罚方式, 包括写检查书, 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治标不治本, 对待这类学生时要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如使之在认识其不足的基础上放其一马, 适当使用“视而不见”“听而不答”, 不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 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老师对他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老师的良苦用心, 找回希望, 找回自尊, 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 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对他们的错误首先是理解、赞同然后才是分析错误, 总是用放大镜去找他们的优点, 并不失一切时机地宣扬他们的优点, 哪怕是犯了错误也要先谈优点……由于这部分学生在求学路上已经“历尽坎坷”, 小学和初中的应试教育中他们承受的更多的是责罚和批评, 几乎没有感受到教育中的关爱, 也几乎没有自尊, 感受不到希望, 于是久而久之他们开始麻木, 开始从心里抵制教育, 如果在现阶段还用这种传统的方法一定是适得其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 才是真正的教育。”要想他们由抵制教育转向自我教育, 首先得“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如果我们对他们尊重信任, 抱有希望, 经过一段时间后, 这些学生因为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信任与期望, 体会到自我的价值与能力而加倍地努力, 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关而不断进步;反之, 受我们冷淡或厌恶的学生, 会从我们的言行态度中意识到老师的偏心与歧视, 因而不理会或拒绝我们的要求, 甚至故意唱反调。其次教育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 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 学生才会有自信, 才会有追求, 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 燃起学生一分自信。所以对这部分学生从表面看我似乎纵容他们, 甚至“害怕”他们, 但他们在跟我的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 慢慢地变得顺了, 齐心了, 班主任工作也就越做越轻松了。

四、严格要求自己在管理中贯彻执行自己既定的方法, 并根据具体情况随时调整

俗话说的好, “不怕想不到, 就怕做不到。”无论你想得多么完美, 如果不能真正地做到, 一切都是空谈。另外也不能死搬教条, 事情是发展变化的, 更何况面对的是千变万化、千差万别的学生。虽然有时我们会认为对每个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 但每个班级内都会有这样一个或那样几个表现特别突出的个别学生, 他们对班级的管理有时往往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其效果有好的一面, 也可能产生不利的一面。而且有些时候这种影响的后果是我们的能力所不及的。所以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一定不能忽视个别学生的这种“点”带动“面”的负效应和影响力, 对特别场合时可能产生的个别学生的个别行为一定要充分估计, 想好对策, 认真加以防范。这样, 就可以避免在关键时候出大乱子, 使整个班集体的荣誉受损。

班级管理是件复杂、烦琐的工作, 有时甚至认为它是一种“高危”工作, 我们只要多花点心思, 在对自己班级的学生了如指掌的情况下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育, 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无锡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校)

在“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理念的指引下, 我园实施开放式园本管理, 开放的管理气候、开放的管理环境、开放的管理制度, 调动了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给予了教职工更多的创造空间, 发挥了每名教职工的优势, 培育了良好的团队精神, 促进了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形成了幼儿园厚实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园风。

一、开放式园本管理的特点

1. 管理中居主体地位的是教职工, 管理的制度、措施、策略, 均以符合教职工的发展需要为目标

例如, 我园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 组织教职工参与研究、讨论, 形成“制度为我们服务”的共识, 所确定的制度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维持了有序的工作秩序, 使得教职工在制度的保护下拥有了更广阔的工作空间, 使教职工由“他律”为“自律”。由于教职工是开放管理中的主体, 因而我们尽量让他们自由学习、工作、探索, 发挥其特长和优势, 为幼儿园的发展献计献策, 倾注活力。

2. 管理是主动的, 而非被动的

在开放式园本管理中, 我们引导教职工以“主动”的工作精神去代替传统的“被动”工作局面。园领导主动放权, 发动全体教职工为本职工作尽力。我们尊重教师的发展水平, 等待和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让教师自主地制订和组织实施计划, 让每一位教师都根据本班和个人的发展状况去研讨教学, 产生不同的课程方案, 创设具有个性化的育人环境;我们还让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发地组织兴趣小组互帮互学, 让各机构自主地组织有意义的活动, 这大大提高了教职工们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方法是“互动”的, 而非“静态”的

在开放式的管理中, 我们会按不同的时段, 不同的人事, 实施不拘一格、多向互动的管理方式。园领导经常与教师近距离对话, 商议教学进程, 观察教师的教育行为, 帮助他们判断教育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按教师的不同特长和兴趣, 设立了不同学科的教研小组;业务学习中采用自主结对, 自由讨论、研习, 集中、分散后进行反思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和广泛地探讨课程改革, 教研组长则以教师的支持者和服务者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去, 使教研活动更具专业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4. 管理状态是“自由”的, 而非“放任”的

在开放式园本管理中, 教职工们被鼓励做更多的自由探索、自由思考, 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 创造性地工作。但是这些“自由”不是放任, 而是有着程序的限制。例如, 教职工工作岗位的搭配可以自选, 但不能撇开组织的协调;执行教育计划可以是弹性的, 但决不能放弃教育目标和任务;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自选, 但决不

目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在平日里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做好心灵沟通, 在教育过程中, 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爱的温馨, 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始终坚持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情感, 平等友好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要注重接近学生, 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与学生交流, 在交往中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教师要注意到每个孩子的特点, 尽可能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班主任, 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课堂上, 要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上进、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四、提高班级管理策略

首先,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 树立学生“我想学, 我要学”的意识, 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学习是为将来的成功发能不参加等。让每一名教师都能体验到集体中的有规则的自由, 都能够快乐地工作, 快乐地生活, 快乐地成长。

二、开放式园本管理中教职工的成长

1.师德为本

开放式的园本管理要求教职工要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 更多的自律精神。因此, 我园提出以德治园, 在教职工中倡导“立高尚师德, 树文明教风”, 并立足于在日常工作、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德行。领导首先以身作则, 作教职工的表率。

2.工作就是培训

我们帮助教职工树立“工作就是成长, 沟通就是学习”的理念, 以实际工作问题为切入点, 以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发展需求为基础,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实施“园本培训”: (1) 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 明确幼儿园对他们的发展期望, 预知自己的学习目标, 保持轻松、快乐、自信的心智状态。 (2) 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 广泛收集信息信息资源,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技巧。 (3) 帮助教师“从学会什么—弄明白为什么—学以致用—找到意义”。 (4) 为教师提供检测和证明自己的学习是否完整及成功的机会, 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与人分享。 (5) 在反省学习的过程中, 回忆如何学习思考、如何改进, 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 成为自我管理的学习者。这种学习促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他们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也直接作用在孩子们的身上, 从而提升了课程品质, 保证了教学质量。

3.创造与支持

首先, 管理者转变观念, 在教育管理中实行“放权”, 使自己有更充裕的时间去处理应该做的事, 同时又通过放权来培养部属的工作能力。当教职工发现园长是帮助、支持、关怀他们的, 是善于与他们合作的, 大家就会自觉地接受领导, 给予管理者极大的支持, 并形成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 加速自己在工作中的成长。其次, 在工作过程中实施弹性管理, 给予教职工更多的创造空间, 让他们自主教学、自主创造。这样不但更好地完成了管理任务, 而且管理者和教师都获得了共同的提高和超越。

三、开放式园本管理中教职工的参与

1.个别参与

即以个人为单位参与到幼儿园的具体管理中。如个人对幼儿园发展、对课程建设等方面面有什么建议和想法, 可以随时反馈给园领导。

2.机构参与

即以园内各机构为单位参与管理。如园务委员会, 采取定期与不定期集中的形式, 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对当前各部门的工作提出

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多找学生谈话, 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 了解学生近期的思想以及班级最新动态, 让学生对学习引起足够的重视。

其次, 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树立集体主义意识, 让学生明白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 也是为班级争光, 让他们人人争做先锋, 个个要当第一。

3.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三

一、引导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性格特点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新人呢?如何让这些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个良好的开端呢?我想,空头说教是没用的,重要的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热心地引导。尤其是低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也不知道怎么学习。我就根据他们喜欢听故事的特点,经常讲些小数学家、小文学家、小画家、小音乐家的故事给他们听,用这些生动的故事把他们吸引到学习上来。小朋友一听就入了迷。这时,我再引导他们想一想、说一说,听了故事后心里是怎样想的?并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看谁想得好、说得好。小故事的吸引力起了作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了熏陶和启迪。就知道该如何开始了。

二、谈话

俗话说“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但犯错后的教育应该怎样做进行,我觉得谈话很重要,但谈话也应讲究艺术。首先,谈话要保持平等、民主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宽容与理解、帮助和支持。其次,谈话要善于表扬,但不要老停留在学生习以为常的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学生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优点,表现出教师的独特眼光,让学生得到一些新的肯定。赞扬学生,要做到既有效率,又不养成骄傲自满的情绪。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提高了,就该赞扬他经过努力而成绩提高这件事,让学生知道受赞扬的真正原因,他就会继续发扬光大;而赞扬他聪明,就可能导致他产生沾沾自喜、骄傲自满的情绪。再次,谈话事先要做好引导,不要只注重事后批评。对于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易出现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与学生共同想办法,找出对策解决问题。一旦问题出现了,可以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问题,用什么方法教育更容易让他接受。最后,要做好谈话后的反思和总结工作。只有这样,班主任的谈话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三、暗示、

4.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四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方沃土,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这些年来,我努力学习,借鉴其它优秀班主任的管理经验,结合中职生实际,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

一、班级建设

(一)建设良好班风:班风是班集体的精神面貌,一般半月左右即可形成,一经行成,不易改变。班主任不能任其发展,让班风自然天成,要多动脑子,积极为良好班风创造条件。如:开学第一天我便制定“五准时”:早八点,午十五点,晚十八点半,以第一声铃声为准,准时点名;中午十二点四十准时就寝,晚上二十点四十准时熄灯,分秒不差,强化学生的时间观念,这种仿军事化的“步调一致”训练,从根本上杜绝了暑假培训期间的散漫、拖拉恶习。自第二天起,时间未到,同学们已早早端坐在教室里,班级自此有了人气,有了生机和活力。

(二)创建学习型班级体:技校生厌学,无心学习现象较普遍,身为班主任抓好班级学风,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优良的学风,是班集体的生命线,学习型班集体是促进班级不断发展的动力,班主任首先要通过生动、具体的事例教育、启发他们,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其次要树立身边学习标兵,来激励学生。我班张念同学,母亲去世,父亲年老体弱,家庭十分困难,但她勤学好问,期中考试门门功课名列前茅,数学成绩满分,我便让她上台谈动力、经验,号召全班同学以她为榜样。还要凌关注、督促同学们的各科学习情况,对他们的打字速度定为20字/分为达标,30字/分为良好,40字/分为优秀,并每月让计算机老师测试一次,将每位同学的速度、进步字数及下次目标公布于众,这样不断循环往复,使全班同学永远在新起点上,不断进步。

二 班级活动

班级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任何大小活动,班主任都要认真对待。

(一)人人争做千里马:长期以来中职学生由于受学习成绩的影响,形成了一种随大流的思想,对一切都无所谓,不愿冒尖,缺少激情和竞争意识,我多次对他们说“今天的社会不能再等伯乐去挑千里马,而应该是千里马自己出来证明给伯乐看”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个人表现都要争做千里挑一的千里马。在学校组织的女子乒乓球比赛中,朱丽娟同学利用早中晚休息时间积极训练,终于一路过关斩将,成为一匹“黑马”夺得女子比赛冠军。班集体也要争做“千里马”,今年八月份的军训汇报表演上,我要求同学们必须做到:队形特别整齐、脚步特别一致,口号特别响亮,动作特别到位。结果一举夺魁,让所有师生对我班赞不绝口、刮目相看。

(二)我们是最棒的。“我们是最棒的”是本班一句口号、奋斗目标,我们拒绝平庸,拒绝“贵在参入”。每次学校组织的活动或比赛,我都要求同学们必须拿奖,有条件的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拿,咱班就是争强好胜,就是要争第一。我们班不做无名小草,以此来提升班级地位,培养同学们的好胜心,王者之气。并要求同学们将这种霸气带出校门,将来立大志,成大器。

三、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维护正常学习,生活秩序,建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先进文明班集体的根本保障。

(一)建立班级制度,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要走群众路线,班主任不能主观去制定,要结合本班实际,以班级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制定一套易于学生接受的班级管理制度,我班的《斑级管理制度》是同学们参照学校管理制度自行制定的,《就寝管理制度》是各寝室长经过多次试行、修改最终定稿的,《卫生管理制度》是根据本班卫生区特点和学生科要求三易其稿最后制定的,这些具有“本乡本士”符合本班班情的各项管理制度,易记易懂易操作。不需要班主任每天耳提面命地唠叨,学生自然乱熟于心。

(二)正确选拔班委会:建立一支能独立工作的班级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课题,这方面我主抓两点:一是精心挑选班长人选,开学初,班长之职本己另有人选,但我发现我班凡聪颖同学,人缘好,胆子大,处理问题老道,便果断让她担任班长之职,事实证明,她确实成为我班关键和核心人物,是我真正的得力助手。二是特殊班情灵活处理,我班男生人少,他们大多对学习兴趣不大,较调皮,缺乏自信,甚至喜欢惹事来吸引大家眼球,我专门找他们开了一个小会,根据自愿和我的建议,给他们每人配了一个要职,要求他

们以班委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这些同学在同学们心目中逐步树立了良好形象和威信,自此班级太平无事,从未发生抽烟、喝酒、打架、斗殴严重违纪事件。

做班主任工作来,我虽然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伟业,但我走过的每一段路,留下的每一个足迹,都能折射出我生命的价值。我是失去了很多,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深深地爱着我从事的这个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5.班组管理之我见 篇五

班组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抓好班组管理,一可以大幅提升生产线的管理水平,二可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从而有力促进生产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目标的实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组管理的好坏还直接影响着安全、生产、质量、降本增效等各方面。

一、班组从严管理的要害在于班组长

企业如果没有各项规章制度的保证,就不可能完成生产任务,就不会产生效益。班组如果没有一定得规矩和制度,班组的工作作风松松垮垮,职工个个象散兵游勇一盘散沙,作为班组长,你再有能力,也没办法把班组的生产管理工作搞上去。首先,作为班长首先应严于律己,处处起好带头的表率的作用,处理班内事务要做到一视同仁,这样班组的管理工作,才好大胆的开展。在开展工作的同时,特别是要注重工作方式,要善于团结同志,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遇事情冷静,与班里的同志商量,要敢于承担责任,认真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广泛征求职工对班组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完善班组管理的措

二、大力推动民主管理,注重制度的建设

班组应从严管理中,大力推行民主管理,注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班组各类规章制度及考核细则,用规章制度来治理

班组,约束职工。大家都知道,人管人是不好管的,只有用

规章制度才有约束力。班组除了在生产指挥方面有决定权

外,班组其他方面的重大事宜,一定要经职工集体讨论决定,不能搞个人说了算。班组在分工协作方面,工作要细,责任

要到人,职责要明确,使班组各项工作有章可寻,每天上班

上岗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班组任何人若工作失误,就按规定

进行考核,做到责任落实,奖罚有据,奖惩分明,使班组管

理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强化班组安全从严管理,提高战斗力

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必须做到常抓不懈。包

装班坚持开展包装工动作标准的规定和“安全互查活动”。

对规范班里职工作业行为、提升职工安全技能、夯实作业区

安全管理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具体内容如下:

1、动作标准的规定工作。动作标准是安全标准化管理重

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让各个成员了解安全的重要性,熟知

安全规程,使班组成员熟悉了从严管理是维持正常工作持

续,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是对

他们高度负责的体现。

2、“安全互查”活动,即由不同的工序或岗位间相互开

展安全检查活动,指出该职工的不足和不对,这种活动形式,有利于职工发现一些熟视无睹的安全隐患。以上两个方面贵

在坚持

四、痛定思痛,狠抓质量

从生产中出现的许多质量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主要是职

工责任心不强所致,不存在技术难度问题。尤其是操作类失

误问题,经常反复出现。往往是抓一下,好一阵;松一下,就乱来。根源在哪里呢?根源就是我们管理不严,职工没有

自觉把它去做好的意识,我相信,只要全班人员共同努力,恪守职责,狠抓质量,一定会逐步走上规范管理之路,有力

促进班组各项管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五、更新观念,实现全员降本增效。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应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降成本”是企业寻求发展和

广大干部职工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我倡导全体班员开展降

本增效,大力宣传“成本就是大家的饭碗”的观念。

每个班组,既是独立的单元,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班

组有大有小,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班组管理需面面俱到。

安全、文明、优质、高效、低耗,每一样都不能少。所以班

组管理,既是最基层的管理,也是最重要的管理。

一个企业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好坏。

而企业的管理是建立在各部门、各班组的基础管理之上的。

如果每个职工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当好一个合格的士兵,每个班组长都能当好“火车头”的角色,企业就一定能飞速前

进,日益兴旺。

6.品质管理之我见 篇六

品质管理是Quality Control,以两个大写字母缩写字头,称为QC。各公司所属部门可能各不相同,大家可能认为所谓品质管理就是判定产品的好与坏,是检查的工作,这样想的人可能很多。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品质管理并不是那样,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所有一切工作的质量的提高,才是品质管理的向上。

品质管理成功的条件:

1、企业最高主管的高度重视。

2、要有专门的品质管制技术人员。

3、要有全员的品质管制普及教育,提高全员品质意识。

4、要有健全的品管组织。

品质管理的基本要素:

1、人力 Man:员工是企业所有品质作业、活动的执行者。

2、设备 Machine:机器设备、模具、治夹具是生产现场的利刃。

3、材料 Materi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材料品质问题往往是现场品质异常的主要原因。

4、方法 Method:企业文化、行事原则、技术手段、标准规范等等构成企业的Know-How,也是同行竞争中致胜的法宝。

5、环境 Environment:外部竞争、生存环境;内部工作环境、工作现场及氛围。

品质管理的向上,首先要提高全员的品质意识,那要先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心。培养人才其实就是指素质培养。我们经常听到“像我们

这样的中小企业是招不来人才的。”对培养人,其实就是企业职员所具备的素质是“善”还是“恶”的问题。人是什么?人就如一颗没有打磨的钻石。根据打磨、抛光的不同,其本质的发挥也不同。而且打磨的人如何将隐藏无限的各种各样闪耀的光打磨出来,所持有的看法很重要。

7.班级管理之我见 篇七

一、制定一个人人信服的班规班约

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形成, 首先必须有一个人人都必须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 班规由谁来制定?班主任要组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制定班规。班规要符合班级的实际, 因而, 我认为班规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制定。当然, 将班规由口头转变为书面的时候, 所用词语句子尽量要人性化, 避免出现“严禁”“必须”等词语, 而代之以“请”“需要”等更具有人情味的词语, 使学生更易于接受。

第二, 班规必须是发展的。世界是发展的, 社会是发展的, 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一个班集体的规章制度也必须遵循这样的客观规律。只有不断发展的班规, 才符合青少年身心不断发展这一特点。因而, 笔者认为在班规制定以后, 不应该一成不变。我班设立了“班规创新站”和“班规回收站”, 利用周五班会课的几分钟时间请全班同学对班规进行讨论。首先请大家把班级中新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 提出解决的措施, 使之形成班规。同时对于以前班规中的一些条款进行讨论, 将原来班规中已经形成习惯的条约删去, 放入“班规回收站”。如我班曾经有这样一条班规“离开教室, 请把凳子放进桌子底下”, 两个星期后, 每个学生都能自觉做到, 已经成为一个习惯, 因而我们就将其放入“回收站”。可以这样说, 只有用发展的班规来管理班级, 才能使班级有更大的发展。

第三, 班规中必须包含班级目标、班级信条和班训。班规是学生做好各项班级活动的依据, 而班级目标是学生努力的方向, 班级信条是学生学习的指路灯, 班训则是学生学习的保障, 只有包含了这三个方面的班规才是一个完整的班规。当然这三个方面的拟定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针对我班有较多尖子生的实际, 我制定了一个“赶超先进, 超越自我”的班级目标, 同时考虑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失败、挫折, 我选用“人生最大的光荣并不在于永不失败, 而在于屡败屡战”作为班级信条。要达到目标, 必须有一个良好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的保障, 所以我用“净、静、敬、竞、进”这样五个同音字作为班训。

二、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

我们知道, 舆论的力量是无穷的。同时, 学生最不愿意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受到损害。从这两点出发, 笔者认为在班级应存在一种良好的舆论导向就尤为重要。

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舆论导向, 教师在教育、教学及各项班级活动中, 必须根据是非标准进行褒贬, 该肯定的就肯定, 并要给予表扬和奖励;该否定的就否定, 并根据班规给予一定的处罚 (但决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 。只有这样, 才能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正气, 也就是我所说的集体舆论。当然, 这种集体的舆论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的独角戏, 而是应该建立在占全班压倒数同学的正确认识与言论的基础上的, 具有同一性、扶正性, 并对全体同学都有感染力和道德上的约束力。对于如何营造这样的舆论,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笔者主要是依靠集体的力量, 抓住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集体讨论, 进行大力的褒扬, 从而引出对反面例子的谴责。笔者在接手班级的时候, 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强, 同学之间缺乏相互帮助的气氛。正当我为此伤脑筋之时, 我班的一个同学犯了一个有损集体荣誉的错误, 但这一位同学不想承认, 当我要对全班同学发火的时候, 我班的成绩最差的同学站出来承认, 而他承认的原因是因为不想让大家受到处罚。这对其他同学的触动很大, 我就抓住这个机会, 请同学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大家除了对这个同学的赞扬, 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批评和对犯错误同学的谴责。这一事情之后, 我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明显增强了, 对于损害集体荣誉的行为能自觉地进行制止和批评谴责。

三、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火车开得快, 全靠车头带。”一个班集体就是一列火车, 车头的作用至关重要。而班集体中的车头就是班干部。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是班集体建设工作的积极参与者。因而必须要有一支团结务实的班干部队伍, 才能使班集体中的各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的展开。在班干部的选拔上, 笔者采用了先由班主任和同学共同提供若干候选人, 再由同学们投票选出的方法, 并要求当选的班干部作就职演说, 宣布治班纲领。用这样的方法选拔班干部, 就可以避免由班主任直接任命班干部, 而使班干部缺乏群众基础的缺陷, 也避免了由学生直接选举而产生“和事佬”“油条型”班干部的现象。在班干部的管理上, 班主任要尽量作好他们的保护伞, 树立他们在同学中的威信。特别是当班干部批评学生, 而被批评学生同班干部产生对立情绪时, 我就及时找被批评的学生做思想工作, 指出班干部批评他不是对他有成见, 而是为他好, 是为了让他有更大的进步, 是为了班级集体, 只是做好了分内的事情。

8.绩效管理之我见 篇八

摘 要 绩效管理体系是以实现企业最终目标为驱动力,以关键绩效指标 和 工作目标设定为载体,通过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来实现对全公司各层各类人员工作绩效的客观衡量、及时监督、有效指导、科学奖惩,从而调动全员积极性并发挥各岗位优势以提高公司绩效,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的管理體系。绩效管理的三个环节为:制定绩效计划及其衡量标准;进行日常和定期的绩效指导;最终评估、考核绩效并以此为基础确定个人回报。

关键词 关键绩效指标 工作目标 绩效计划

一、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作用及意义

(一)关键绩效指标的定义

关键绩效指标,是通过对组织内部流程的输入端、输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用于评估和管理被评估者绩效的定量化或者行为化的标准体系。也就是说,关键绩效指标是一个标准体系,它必须是定量化的,如果难以定量化,那么也必须是行为化的。如果难以定量化和行为化这两个特征都无法满足,那么就不是符合要求的关键绩效指标。

(二)关键绩效指标的作用

1.关键绩效指标是用于衡量工作人员工作绩效表现的量化指标,是绩效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关键绩效指标体现对组织目标有增值作用的绩效指标。

3.通过在关键绩效指标上达成的承诺,员工与管理人员就可以进行工作期望、工作表现和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沟通。

(三)关键绩效指标的意义

首先,作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分解,KPI的制定有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在各单位各部门得以执行;

其次,KPI为上下级对职位工作职责和关键绩效要求有了清晰的共识,确保各层各类人员努力方向的一致性;

第三,KPI为绩效管理提供了透明、客观、可衡量的基础;

第四,作为关键经营活动的绩效的反映,KPI帮助各职位员工集中精力处理对公司战略有最大驱动力的方面;

第五,通过定期计算和回顾KPI执行结果,管理人员能清晰了解经营领域中的关键绩效参数,并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采取行动予以改进。

二、工作目标的设定

所谓工作目标设定就是由主管领导与员工在绩效计划时共同商议确定,员工在考核期内应完成的主要工作及其效果,考核期结束由主管领导根据所设定的目标打分的方式。是对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一些相对长期性,过程性,辅助性,难以量化的关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方法。对于部分职能部门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对于公司整体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却不能由绩效量化指标来衡量。在此情形下,工作目标设定的价值就在于:1.提供了绩效管理的客观基础和全面衡量标准,以弥补仅用完全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所不能反映的方面,更加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表现。2.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相互结合,使上级领导对公司价值关键驱动活动有更加清晰全面的了解。3.各层各类人员都能对本职位职责与工作重点有更加明确的认识。

组织中的每位基层员工对完成整体绩效指标起着坚实的基础作用。然而每位员工由于更多地承担整体程序中的一部分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努力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在这种情形下,工作目标设定的价值在于:1.确保这些基层员工同样能确立下一绩效年度的绩效计划以明确组织对自己的绩效期望以及自己下一年度的努力方向。2.对那些无法用量化结果来衡量的工作过程设定衡量使绩效表现的差异得到区分。3.使所有员工的努力方向与组织的整体绩效目标相一致。

(一)工作目标设计原则

1.明确具体:有明确具体的结果或成果。

2.可以衡量的:衡量可以包括质量、数量、时间性或成本等,或能够通过定性的等级划分进行转化。

3.相互认可:上级和下属认可所设定目标。

4.可实现性:既有挑战性又是可实现的。

5.与企业经营目标密切相关:所设定的目标必须是与企业紧密相关的。

(二)工作目标设计需具备的技能及背景知识

1.职位分析能力:职位分析是一种对目标职位所从事的活动、主要目的及与其他职位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的能力。

2.背景知识:职位分析的结果是对职位所从事的主要活动的了解。这种了解成了工作目标设定的一种背景知识。同时,由于职位分析还包括了该目标职位与其他职位间的相关性分析,其结果是了解了目标职位的下道工序或客户对该职位的所应有产出的期望,这种客户期望的了解成了设定工作目标的背景知识。

3.工作职责描述能力:职位分析的结果是了解目标职位所从事的各项工作活动。将这些工作活动归纳合并成关键的职位职责并加以描述是设定工作目标所需具备的能力。

4.设定有效衡量的能力:对每一关键的职位职责制定出能够区分绩效差异的衡量,这是整个目标设定的关键能力。

三、绩效计划

(一)绩效计划的定义

绩效计划是被评估者和评估者双方对员工应该实现的工作绩效进行沟通的过程,并将沟通的结果落实为订立正式书面协议即绩效计划和评估表,它是双方在明晰责、权、利的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内部协议。绩效计划的设计从公司最高层开始,将绩效目标层层分解到各级子公司及部门,最终落实到个人。对于各子公司而言,这个步骤即为经营业绩计划过程,而对于员工而言,则为绩效计划过程。

(二)绩效计划的作用

绩效计划作为绩效管理的一种有力工具,它体现了上下级之间承诺的绩效指标的严肃性,使决策层能够把精力集中在对公司价值最关键的经营决策上,确保公司总体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年度工作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在公司内部创造一种突出绩效的企业文化。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体系的第一个关键步骤,也是实施绩效管理系统的主要平台和关键手段,通过它可以在公司内建立起一种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能有机地将股东的利益和员工的个人利益整合在一起,其价值已经被国内外众多公司所认同和接受。

四、结语

上一篇:关于学生上课打牌的检讨书下一篇:出入境英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