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2024-09-30

第八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精选9篇)

1.第八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篇一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10页信息图及丰收园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形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通过观察画面提出数学问题。

重点难点:

进一步理解、巩固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投影出示:口算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578 507 648

416 729 469

2、看图填算式。

(1)94= (盘) (个)

92= (个) (个)

203=(个) (个)

206=(束) (个)

(2)学生先看懂图意再计算

(3)交流计算方法

二、教学:我学会了吗?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并说说看到了什么;

仔细读题目的要求,先自己进行探索。

1、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景,对自己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

(先回想学过的知识,在根据要求思考题目)

(1)二年级有46个学生来看足球赛,至少需要乘几辆车?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鼓励学生说一说)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有46人 每辆车限乘8人

468=5(辆)6(人) 需要6辆车。

(2)50元最多能买多少张c区的票?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这些数学信息你是怎样知道的?

鼓励学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3)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鼓励学生从多具角度进行观察,只要问题提的合理,教师就要给与肯定。

2、引导学生通过反思与回顾,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学习了本单元,你有什么收获?丰收园里的果子,你能摘到几颗?

三、作业设计

将自己的收获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板书设计:

丰收园

我知道生活中经常用到有余数的除法;

我会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积极、合作、会想、会问、会用)

2.第八单元 野营---有余数的除法 篇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教学准备:主题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

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1)观察主题图,解决数学问题

刚才同学们都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具体。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情境场面。根据这个场面来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把它解答出来。

(2)小组活动。

(3)分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教学例1

(1)创设故事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15盆花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5÷5=3(组)

(4)学习表内除法竖式。

①除法算式除了15÷5=3这种横式的表示方式,还可以用竖式表示。

②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

③让学生联系横式认识竖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④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⑤想想:上面的15和下面的15是同一个意义吗?

⑥让学生快速记忆各部分名称。

(三)联系实际,初步感知

1、操作探究“篮球比赛”情境中的数学问题。

“篮球比赛”中有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几组?同学们可以用小棒摆一摆,看看可以正好分完吗?

2、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

21个同学,5人分成一组,可以分成4组后,分不完了,还剩1人。这种现象就是本单元我们学习的内容--《有余数的除法》。

3、你能说说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种现象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请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336÷425÷5

2、我会算

你会写、会算哪些竖式?在本子上愿意写几道就写几道,同桌相互检查。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3.有余数的除法 篇三

城关二小 丁玲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0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

2、使学生经历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把平均分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理解余数的形成过程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及余数的单位名称。教学准备:课件、实物图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复习除法的含义。

1、有12颗樱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颗。

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12÷3=4(颗))——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2、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盘。你又是怎样列式计算的?(6÷2=3(盘))——课件展示,强调:刚好摆完。板书:6÷2=3(盘)——说说你想法?或这就是求什么数学问题?(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3、师总结:实际上分樱桃和分草莓相当于我们前面学习的两种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的意义: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

②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明确:都用除法计算。

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1: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

想一想:这实际上是求什么?

2、找两个学生上台摆草莓。提示全体学生:请看看两个同学分的结果?

3、(我们再来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还剩1个。

(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3盘,还剩1个。)问:还剩1个还能摆1盘吗?(不能,因为剩下1个不够摆1盘,题目中要求每2个摆一盘。)

4、问:那“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能摆几盘?”怎样列式呢?(板书:7÷2=)问:分了几盘?(3盘)分完了吗?(还没有)还没有分完,还够分吗?(不够)明确数学规定:(平均分时,没有分完,不够再分了的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为了和商区别开来,中间用……把余数隔开,板书:……1(个))

5、指导读算式: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追问:“1个”表示什么?(还没有分完,还剩下1个。我们把它叫做余数。)板书:余数。

6、归纳比较:

我们刚才分了两次草莓,这两次分草莓的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不同点:一个是平均分后刚好分完,没有剩余;另一个是平均分后没有分完,有余数。)

7、揭题:在平均分时,没有分完,有剩余的,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

8、强调:有余数的除法也是平均分,只是没有分完,还有余数。

三、巩固练习。

1、我会圈。

17个,2个2个地圈。23个,3个3个地圈。圈了()组,圈了()组,剩下()个。剩下()个。17÷2=□(组)……□(个)23÷3=□(组)……□(个)

2、我会分。

(1)9支铅笔,每人分2支。可以分给()人,还剩()支。

9÷2=□(人)……□(支)

(2)9支铅笔,平均分给4人。分一分。每人分()支,还剩()支。

9÷4=□(支)……□(支)

师明确:请观察一下余数和除数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我们需要在实际问题中来确定单位名称。

3、我会摆。

用小棒摆正方形(需要4根小棒)、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和五边形(需要5根小棒)。()

操作要求:

(1)小组先思考交流一下:这些问题实际上是求什么数学问题?

(2)各小组做好分工:1人说,1人看,1人摆,1人写。(3)合作交流,展示汇报。填写记录单: 记 录 单

1、用11根小棒,摆,能摆()个,还剩()根,算式:。

2、用11根小棒,摆,能摆()个,还剩()根,算式:。

3、用11根小棒,摆,能摆()个,还剩()根,算式:。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哪些收获呢?

(师:我们今天仍然学的是平均分,只不过平均分时没有分完,还有剩余。我们把剩余下来的数叫做余数。这样有剩余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4.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四

教 学 设 计

执讲人:陈丽霞

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第二实验小学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我在这儿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整节课用摆小棒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从而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以及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小学三年级上册52页例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丛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更好地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难点: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教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法)教学准备: 小棒 多媒体课件 探究题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为整节课师生互动作一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讲故事引入,猜颜色,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我们美丽的鄂尔多斯草原上每年都有一次盛大的集会,那就是我们的那达慕大会。(课件出示图片)我们会用彩旗和气球将我们的会场布置的非常漂亮,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是怎样布置的。我们把彩旗按照红粉蓝绿黄的顺序悬挂在空中,如果第1面是红色的,那么第6面是什么颜色呢?第18面呢?学生回答不出的时候,让学生考考老师。[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羡慕老师的本领,从而激起他探究本节内容的兴趣。]

三、通过操作,引导自主探究。

1、理解意义,优化算法。

搭一个正方形要用几根小棒?9根小棒能搭几个正方形?学生快速动手搭一搭,(指名实物展台上演示)然后说出结果。指名说出算式,师板书。

你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呢?先想一想,同桌间交流一下,看谁的方法最好。(设计意图:给每位孩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在默默感悟中体验了算法最优化。)

学生汇报,师板书竖式。结合竖式师生做游戏。(师圈竖式上的数,学生圈小棒并表述出数字所表示的意思。)

2、感悟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现在老师想知道10根、11根…16根小棒能搭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请你帮帮我,现在同桌两人合作将算式完成到题卡上。

通过学生合作,将所有算式投影订正,师可以将算式继续延伸并板书:17、18、19、20除以4。同时通过.20÷4=5(个),为什么不能余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引导观察算式: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重大发现吗?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有什么秘密吗?把你的发现快和同桌说说!如此的点拨把学生的注意力彻底集中在了余数和除数上,当学生们有发现余数和除数关系时,和同桌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师提问:如果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几?鼓励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形成知识迁移。提问小结: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出: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聪明小博士。{()里最大能填几} 计算教学就是让学生找到最优化的算法,然后多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主要是试商,在这里实际就是我练习的最大能填几所以我安排了这个练习。

2、粗心马大哈,学生改错。

列出有错误的竖式,学生改正。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题,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4、设计一道开放性的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

()÷3=(代表几?

……□)÷8=(……□ □)()

有余数的除法 说课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有余数的除法》。下面我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两方面进行说课。

教学思考:

怎样把这一课上出新意?怎样使数学课堂更加有效?怎样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带着这些问题,我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流程。《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我认为,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而我在这儿创造性的使用了教材,整节课用摆小棒的过程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通过摆小棒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

学活动中来,从而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让学生把操作与计算统一起来,从形象思维慢慢过渡到抽象思维,进而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同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以及观察、比较、分析等活动,自己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思考和认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技能:

1、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2、使学生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丛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而在众多的知识目标中,感悟有余数除法的意

义和理解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则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年龄小,逻辑推理能力差,因此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知识点成了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设计:

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

我没有设计其他新颖的导入,我以学生自身对有余数除法的认知来作为一个教学的情境,这样能在一上课就使孩子们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起我们常用的生活情境省时而且能起到更全面的作用,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

2、由于上节课学生已经对有余数除法的意义以及算法学习过了,本节课我是让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有余数的除法,通过搭正方形让学生再一次感悟有余数的除法,并且让学生体验算法的最优化,为下一环节的学习作铺垫。

3、教学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在教学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我将转变传统大量的练习和直接告诉的做法,通过学生合作完成的练习,结合搭四边形的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真正领悟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通过20÷4=5(个),为什么不能余4?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引导观察算式:同学们,你们有什么重大发现吗?发现余数和除数之间有什么秘密吗?把你的发现快和同桌说说!如此的点拨把学生的注意力彻底集中在了余数和除数上,当学生们有发现余数和除数关系时,和同桌分享,体验成功的乐趣。在这儿给每位孩子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孩子们在观察思考中有了自己的发现,在安静倾听中分享了别人的学习成果,在默默感悟中体验了算法最优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收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而孩子们的观察、概括、分析等能力也在课堂中得到了成长。

教师提问:如果除数是4,余数可能是几?鼓励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形成知识迁移。提问小结:

谁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学生总结得出:在余数除法中,余数要比除数小。

说练习设计:

计算能力是在不断的明白算理,掌握法则,经过多次合理的练习逐步形成的。因此,我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分层次地设计了如下练习。

1、聪明小博士。{()里最大能填几} 计算教学就是让学生找到最优化的算法,然后多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余数的除法计算主要是试商,在这里实际就是我练习的最大能填几所以我安排了这个练习。

2、粗心马大哈,学生改错。

列出有错误的竖式,学生改正。用于检查学生对所学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3、设计了一个解决问题的题,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4、设计一道开放性的练习,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拓展。

()÷3=()……□()÷8=()……□ □代表几?

5.《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五

合肥市蜀山小学 戴叶茹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课本第1—3页例

1、例2和“想想做做”第1—4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的乘除法的含义和表内乘除法的计算以及用除法解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能够通过情景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但是平均分之后出现的剩余状况是与之前不同的。有剩余的平均分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二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有一定的发展,但是本课知识对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实物操作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并从中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2、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在探索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平均分的活动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难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比除数小。

教学准备:

师生每人准备16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新学期,小朋友们都准备了很多学具,老师也准备了10支铅笔,准备把它分给表现好的同学。怎样分才公平?(平均分)

二、动手操作,认识新知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例1)

(1)提问:把10支铅笔平均分给小朋友,你想怎么分? 生:每人分1支、2支、3支、4支、5支„

引导:如果每人分2支、3支、4支、5支,分别可以分给几人?结果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情况呢?(2)操作:请你们用小棒代替铅笔,在小组里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记录在课本的表格里。

(3)小组汇报:每次分的结果,组间评议、补充,完成表格。

(4)学生分类: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两类:一种是正好分完,一种是有剩余)(5)抽象算式 提问:平均分可以写成什么算式?每人分2支,除法算式怎么写?每人分5支呢? 指出:平均分有剩余也可以写成除法算式。10支铅笔,每人分3支,可以分给3人,还剩1支,写成除法算式是:10÷3=3(人)„„1(支)(板书算式)讲解:这样的算式是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里的“1”叫做余数,表示平均分后剩余的数,表示余数时,要在商的后面写上“„„”,再写上余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追问: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这里的“3(人)”表示什么?“1(支)”呢?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不同。介绍算式读法:“10÷3=3„„1”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学生读一读。(6)学生尝试、感悟

提问:你能把每人分4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写一写。组织反馈,说说算数的含义,以及商和余数的单位。

(7)练习:说说上面两道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商各是多少,再读一读。

(8)小结: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有时正好分完,有时会有剩余,出现余数,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

2、认识余数要比除数小(例2)

其实,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还隐藏着一个小秘密,你们想知道吗?和老师一起来探究吧。

(1)谈话: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再根据每次摆出的结果填写书上的除法算式和表格。

汇报交流算式和表格,结合每次操作说说除法算式的含义。

(2)比较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说说。汇报交流,结合操作过程,得出:余数都比除数小。(3)小结:只有分到不够再分的时候,才把剩余的作为余数。所以,余数都比除数小。这就是有余数除法里的小秘密。

三、练习巩固,内化提升。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下面老师就来考考大家,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有信心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

(2)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的含义。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来点难的,你能看图填一填吗?(2)比较两道题目有什么异同点。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再难点,没有文字,你能看图直接填出算式吗?(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醒学生两道算式单位的不同。(3)集体交流:两道算式表示什么含义?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找一找,用有余数的除法说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有余数的除法 3=3(人)„„1(支)

6.数学 - 有余数的除法 篇六

1、出示尝试题。(投影仪)

(1)老师有8个梨,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

操作:用小圆片代替梨来摆一摆,看谁摆后能很快写出一道算式。

学生口述算式和计算过程,教师进行板书:

8÷2=4

4

??

2)8

8

??

0

(可以分给4人,没有剩余。)

(2)(添上一个)现在有9个梨,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几人,还剩几个?

操作:学生摆好后写出一道算式。

学生说,教师板书。“9÷2=4(人)余1(个)”中的“余数”在算式中该怎样表示呢? 这道题与课本第50页的例1类型相同,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样表示的,书写格式又是怎样的?

(学生看书)

2、指导学生看书。(课本50页 例1)

看书时思考下列问题(出示小黑板):

(1) 这道题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2) 这道题跟以前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3) 这道题里的余数为什么是1,而不能是2或3?

(4) 这道题难在哪里?

师:看例1时,同桌同学可以讨论。

3、指两名同学板演,可能会列出算式:

9÷2=4(人)……1(个)

4

??

2)9

8

??

1

4、学生讨论。

师:请板演的同学讲一讲,你是怎样列出这个算式的.?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学生回答。

师:其他同学和他算得一样吗?请你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讨论后分别请学习稍有困难的学生两名讲想的过程)

师:商为什么是4?你是根据什么想的?

学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余数能不能是2、3,为什么?

(同桌小声讨论,然后请学生回答)

5、教师讲解。

(1)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为,如果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说明还够分1份的,说明商小了,只有余数比除数小,商才正确。

(2) 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书写格式一定要正确完整。

6、学生独立把课本51页例2做完整,然后集体校对。

四、巩固练习(投影片出示)

1、口算并说出商几余几?

8÷3=□……□ 11÷4=□……□

12÷5=□……□ 65÷8=□……□

35÷8=□……□ 7÷2=□……□

2、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49÷6=8……1 38÷5=6……8 36÷9=3……9

8 6 3

??- ??- ??-

6)49 5)38 9)36

48 30 27

?? ?? ??

1 8 9

学生改正后,让学生说一说错误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3、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1)被除数是23,除数是4,商是几,余数是几?

(2)54除以7,商几余几?除以9呢?

4、聪明题。

有35块点心,每6块装一盒,剩下的包在纸包里,纸包里有多少块点心?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52页第4、5题。

7.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1页例2。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学生布置联欢会会场的画面。)

让学生看情景图,描述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情景,续编布置联欢会会场的故事,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一共有23盆花,每组摆5盆,最多可以摆几组?还多几盆?

二、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算式怎样列?为什么这样列?(板书:23÷4=)

教师:怎样进行计算呢?请同学们用23张圆片表示23盆花,按照布置会场的要求分一分。(小组合作的形式。)

(展示学生分圆片的结果。)

教师:这3盆还能不能再分?为什么?

学生:题目要求每组摆5盆,现在只剩下3盆,给每组再分一盆,不够了,所以不能再分。

教师:23盆花,每组摆5盆,摆了4组,还剩3盆,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教师:这道题的得数怎样写呢?

(让学生先说一说。)

教师: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

(板书:23÷5=4……3)

教师:这里商4表示什么?(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这里余数3表示什么?(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教师:这道题的竖式会写吗?请同学们自己在草稿本上试着写一写。

(指名学生演板展示竖式的写法。)

8.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篇八

一、单元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认识及其计算。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一方面可以为以后学习除法的运算打下必要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拓展除法的应用范围,解决生活中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有剩余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事实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以及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认识除法竖式,会用竖式计算表内除法,以及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操作、观察、交流等学习活动经验,发展初步的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等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除法含义的发展及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探索计算方法、发现数学规律的过程中,增强与他人合作的意愿,培养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学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难点: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通过“平均分”的操作引出有余数的除法。

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无论是按每几个一份去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即,有时正好分完,有时还有剩余。“正好分完”的情况,得到的商是完全商,而不能正好分完的情况得到的商是不完全商。有余数的除法,主要研究“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所以“平均分”的操作依然是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的重要支撑。

2.借助直观,引导学生认识除法竖式,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本单元教学的有余数除法,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其与上学期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不能直接用乘法口诀求商。这就需要用竖式进行计算。所以,教材先教学除法竖式的认识,再教学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3.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教材十分重视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经历“提出有余数除法的问题——联系除法含义列出算式——根据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算出结果”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有别于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动手操作的过程,而是前面所学习知识的综合应用,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的唯一性,加深对除法含义的理解。

五、单元课时安排

9.有余数的除法课件 篇九

教学目标 :

1、通过实际摆放学具,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有余数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重点难点:

1、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理解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小棍10根一捆若干捆。有余数除法的课件

老师发现,同学们坐的可真端正。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上课!同学们好(说完弯腰鞠躬)请坐(伸手示意)

一:引入:同学们,今天咱们上课跟以往有些不一样,老师准备了奖品,奖励给上课表现好的同学。奖品是什么呢?恩,是铅笔。老师这一共有十只铅笔,谁觉得自己能得到这个奖励?恩,大家都举手了,看来对自己很有信心。那咱们评出几个优秀学生?每一个优秀学生分几只铅笔比较好啊?同学们帮帮老师好不好?

二:新授:(认识余数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拿出材料袋里的小棒当做奖品铅笔。老师想把10枝铅笔奖励给几个小朋友。每人要分得同样多,可以怎样分?同桌说一说。(下台看:恩 分出了一种 很好 再看看还有没有别的分法呀)

2、同学们太棒了,很快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最后那个男生,你已经迫不及待了,你来说。哦,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5个人。板书:10÷2=5 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你来说。哦 每人分五只,可以分给2个人。很好。

3、建立余数概念。你眉头紧锁,似乎有话要说。哦,你们小组每人分3枝,但是怎么分都会余下几支。怎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那每人分4枝、6枝又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摆一摆、试一试把分的不同情况记录下来。下台:

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看大家坐的这么端正,相信你们都讨论地很好了。哪个小组来说一说?第二小组讨论地最热烈,你们先来说。哦,请看大屏幕,每人分三只,可以平均分给三个人,但还余一只铅笔。很好那同学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出来啊?10÷3=3(人)还剩1枝.....1(支)这个1 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做:余数。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还有哪个小组来补充?第四小组你们来说:恩!补充地很完整,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是不是也是这么填的呀?那你们能把每人分四支的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吗?你的小脸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你来说?哦,(板书)10/4=4(人)......1(支)同学们也在课本上填一填

4、(1)分小组观察黑板上的四道除法算式。根据分的结果上面的算式可以分为几类?你想来说一说。哦分为两类:正好分完的没有剩余 还有分完后有剩余10÷2=5(人)10÷5=3(人)10÷3=3(人)..1枝10÷4=2(人)...2枝

恩,同学们掌握地很好,现在请看大屏幕:这两道题,同学们在练习纸上写一写。谁来说一说:你的小手举得最快,恩,8/3=2...2 很棒 请同学们跟大屏幕对照一下自己做的对不对?

同学们,你们知道,最少用几个小棒能摆出一个正方形啊?哦 有的同学说了,四根。那老师来试一试,同学们也自己摆一摆。哦,真的是四根。那你们想一想,如果有八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自己动手试一试?谁来说一说?你来,哦,八根小棒能摆出2个正方形。那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么样?分组讨论,摆一摆然后把书本上的算式和表格填写出来。下台,你摆出了3个正方形,结束了吗?数一数剩下几个小棒还够不够摆出一个正方形? 同学们都做好了?是不是都讨论好了。哪位同学先来分享?恩 很好 12根小棒可以摆出4个正方形。那你的算式是怎么填的呀12/4=3。还有没有同学来补充?红衣服的女生你来说,你还想说。恩 都不错 请看大屏幕 同学们是不是都是这么填的呢?

5、那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上面3个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些算式的余数和除数比较后你发现了什么?你想说:余数可能是1.2.3但不可能是4.数学课代表你还想补充?哦你发现余数都比除数小。那是不是所有的余数都比他的除数小啊?咱们翻到第一小节 同学们来验证一下。哦 果然再除法算式中,余数比除数小

上一篇:元旦中学生诗歌朗诵下一篇:节假日加班工资的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