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课教案(通用9篇)
1.物理实验课教案 篇一
物理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用拉伸法测杨氏模量
指导老师:林一仙
时间: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1 目的
1)掌握拉伸法测定金属杨氏模量的方法;
2)学习用光杠杆放大测量微小长度变化量的方法; 3)学习用作图法处理数据。仪器
杨氏模量仪、光杠杆、尺读望远镜、卷尺、卡尺、千分尺、砝码。实验原理
3.1杨氏模量
任何固体在外力使用下都要发生形变,最简单的形变就是物体受外力拉伸(或压缩)时发生的伸长(或缩短)形变。本实验研究的是棒状物体弹性形变中的伸长形变。
设金属丝的长度为L,截面积为S,一端固定,一端在延长度方向上受力为F,并伸长△L,如图 21-1,比值:
L是物体的相对伸长,叫应变。LF是物体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叫应力。
S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
FL YSL则有
YFL
(1)SL
(1)式中的比例系数Y称为杨氏弹性模量(简称杨氏模量)。
实验证明:杨氏模量Y与外力F、物体长度L以及截面积的大小均无关,而只取决定于物体的材料本身的性质。它是表征固体性质的一个物理量。
根据(1)式,测出等号右边各量,杨氏模量便可求得。(1)式中的F、S、L三个量都可用一般方法测得。唯有L是一个微小的变化量,用一般量具难以测准。本实验采用光杠杆法进行间接测量(具体方法如右图所示)。3.2光杠杆的放大原理
如右图所示,当钢丝的长度发生变化时,光杠杆镜面的竖直度必然要发生改变。那么改变后的镜面和改变前的镜面必然成有一个角度差,用θ来表示这个角度差。从右图我们可以看出:
tgL(2)h这时望远镜中看到的刻度为1,而且102,所以就有:
NN0tg21(3)
D采用近似法原理不难得出:
NN1N02DL
h
(4)
这就是光杠杆的放大原理了。将(4)式代入(1)式,并且S=πd,即可得下式
Y这就是本实验所依据的公式。
8LDF
d2hN4 教学内容
1)2)3)调节仪器底部三脚螺丝,使G平台水平。
将光杠杆的两前足置于平台的槽内,后足置于C上,调整镜面与平台垂直。
调整望远镜使其与光杠杆镜面在同一高度,并调节望远镜大致水平。再调整标尺与望远镜的支架(左右移动)于合适位置使标尺与望远镜以光杠杆镜面中心为对称,并使镜面与标尺距离D约为1.5米左右。在望远镜外面附近找到光杠杆镜面中标尺的象(如找不到,应上下移动标尺的位置或微调光杠杆镜面的垂直度)。再把望远镜转动到眼睛所在处,调节在望远镜的物镜调焦旋钮,便可看到光杠杆镜面和镜框(不一定很清晰)。稍稍调节望远镜的高度和角度,使望远镜中能看到整个镜面。
调节目镜,看清十字叉丝,调节调焦旋钮,看清标尺的反射象,而且无视差。若有视差,应继续细心调节目镜,直到无视差为止。检查视差的办法是使眼睛上下移动,看叉丝与标尺的象是否相对移动;若有相对移动,说明有视差,就应再调目镜直到叉丝与标尺象无相对运动(即无视差)为止。记下水平叉丝(或叉丝交点)所对准的标尺的初读数N0,N02 4)
5)
6)7)8)一般应调在标尺0刻线附近,若差得很远,应上下移动标尺或检查光杠杆反射镜面是否竖直。
每次将1.000kg砝码轻轻地加于砝码钩上,并分别记下读数N
1、N
2、…、Ni,共做6次。
每次减少1.000kg砝码,并依次记下记读数Ni1,Ni2,…、N0。当以上步骤完成之后,把砝码加到1.000kg,测出金属丝上、中、下的直径d’,再把砝码加到6.000kg测出金属丝上、中、下的直径d’’,并求平均值,作为金属丝的直径d值。
用卡尺测出光杠杆后足尖与前两足尖的距离h,用尺读望远镜的测距功能测出D(长短叉丝的刻度差乘100倍)。如下图所示: 9)
10)用图解法处理实验数据确定测量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实验教学组织及教学要求
讲解原理,测量要求,测量的注意事项; 让学生自行操作;
检查数据,并要求整理。实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变化量的方法; 难点:微小测量量的装置调整。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光杠杆及镜尺系统一经调好,中途不得再任意变动,否则所测数据无效。
2)加、减砝码要细心,须用手轻轻托住砝码托盘,不得碰动仪器;而且需待钢丝伸缩稳定后方可读数。夹钢丝的圆体有时会与平台接触过紧,导致无法被拉动,读数不会变化,此时需要转动圆体,使它处于能自由伸缩的位置。
3)在测量钢丝伸长量过程中,不可中途停顿而改测其他物理量(如d、L、D等),否则若中途受到另外干扰,则钢丝的伸长(或缩短)值将发生变化,导致误差增大。实验参考数据
次F(*9.8N)Ni(加,cm)序 2 3 4 5 6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0 1.38 2.90 4.30 5.72 7.12
Ni(减,cm)
-0.05 1.65 2.95 4.45 5.90 ——
N
-0.02 1.52 2.92 4.38 5.81 7.12
d(1kg)d(6kg)L(cm)D(cm)H(cm)
0.442 0.465 0.438 —— —— ——
0.440 0.460 0.455 —— —— ——
98.00 —— ——
—— ——
7.842 —— ——
距离D统一用望远镜来测量;测d之前要先检查仪器的零点误差。
9实验结果检查方法
N是等量变化的;
卡尺最后一位是偶数 ;
如果没有修正千分尺的误差有可能造成数据错误; 测D的方法决定它的有效数字的个数。
10课堂实验预习检查题目
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涉及的物理量和主要的计算公式,实验内容、主要步骤,及注意事项,记录数据表格(三线格)。
11思考题
1)本实验为什么用不同仪器来测定各个长度量?
2)光杠杆法能否用来测量一块薄金属片的厚度?如何测量?
3)调节光杠杆镜尺系统时,若遇到下列现象时你将如何处理(即如何调节)?(1)用望远镜找标尺的像时,看到了光杠杆的镜面,而看不到标尺的像。(2)某一同学已调好的光杠杆系统(他确实已调好了),但你去看时感到标尺的像很模糊。
2.物理实验课教案 篇二
关键词:综合物理实验,研究性创新能力,建设
当前, 时代飞速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 尤其是计算机的普及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传统的物理实验已经无法再满足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 综合性物理实验逐渐成为了物理实验课程主要的发展趋势, 这也就推动了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而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的建设更是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为此, 本文就重点对综合物理实验和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的建设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分析, 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1 构建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平台的基本思想
实际上, 所谓的创新物理实验室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形成, 为学生自身才能的展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通常研究项目主要是根据课题的形式来制定和设计, 将会由专业的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辅导。并且, 教师要将课题提出与实验教学实际灵活的结合在一起, 可以由学生自行拟题, 或是由实验室提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 无论是方案的确定, 还是研究过程, 都必须让学生单独完成, 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 激励学生能够大胆创新的去探索问题, 善于观察发现, 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型发展。其次, 学生通过实践动手得出的研究成果也是学生自己努力而来的研究成果, 更是学生创造能力、开拓创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体现。这样一来, 能够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实验研究活动中, 逐步提升学生的创先实验能力, 同时也达到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真正实现了教学育人的目的。
2 构建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2.1 与大学人才培养要求相一致
现如今,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科学技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逐渐呈现了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并且, 在这一新形势的发展背景下, 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也被不断提出, 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 而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我校也将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作为主要的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合理的物理实验课程安排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因此, 为了更好的满足于现代社会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 加大对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的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 改变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大力推广基础实验教学的应用。
2.2 与学生实际认知能力相契合
创新实验平台的构建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主线, 同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 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研究项目是学生较熟悉的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如数据测量问题、操作难点问题、实验方法问题、调节规律探索问题、仪器结构改进问题、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管理、实验教材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等等。
2.3 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与拓展相促进
在创新物理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 在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同时, 也在逐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中, 课题项目的研究不单单再是传统课本中的教材内容, 而是让物理实验课教师也会课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这样一来, 教师就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共同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并且, 教师还会适当的给予学生一定的启发, 对其进行实质性的指导, 培养学生形成很好的可行性思维。此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 也在不断加强自我建设, 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层面, 并学习到了更多新技术和新知识。由此, 我们也可以看出, 构件创新物力实验平台对于教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大的意义。
2.4 能有效地推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与发展
众所周知, 课题研究本来就是一项周期长、持续发展的研究工作, 其中涉及的实验教学环节非常多, 而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的推动物理实验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还可以及时发现在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从而采取相应的改善对策进行改进。其次, 大部分的课题研究成果都可以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到新的物理知识。并且, 伴随着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室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 在不久的将来, 势必会发挥着不可预估的重要作用。
3 研究性创新实验的建设
以某高校为例, 其专门开设了一门研究性创新实验选修课 (当时称为综合物理实验课) , 课程设在大三, 即修完普通物理实验之后, 初设课时学校不给学分, 但学生反应强烈, 报名学生近2/3, 经过几年实践现已单独列入教学计划, 是国家级精品课《普通物理实验》的一部分。课题大部来自教师的科学研究或教学研究中正在探索的问题, 也有学生自拟的课题, 这些课题没有预定的结论, 因而需要师生共同探讨, 学生则通过查阅文献、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后, 独立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交论文, 期末每个学生做15min的报告, 由中心教师组成的考核委员会评定成绩。
该校12年来共开过:用闪光法测定不良导体热导率 (教学研究) 、用非平衡桥测铂电阻温度系数 (教学研究) 、虚拟仪器在电学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研究) 、超导薄膜和块材制备及特性 (科学研究) 、扫描显微镜的数字化控制 (科学研究) 、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及其应用 (科学研究) 、声致发光 (自选) 、磁悬浮力的测量 (自选) 等200多个课题, 而且从来没有重复过。
学生修完近代物理实验 (1) 之后, 在大四上学期为成绩是优的学生开设开放性的研究性实验课, 学生可以在校内任选导师, 确定题目就可申请, 但内容必须包括样品制备和3种以上的物性表征手段 (学生必须亲自参与) , 期末提交书面和口头报告, 其成绩可作为近代物理实验 (2) 的成绩, 这些学生等于提前进入毕业论文阶段, 提高了毕业论文的质量。
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方式为优秀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营造了不同于课堂学习的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及书面、口头表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大量的综合实验进入基础物理实验使我们对“基础”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 改变了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 改善了物理实验教学滞后物理理论教学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为培养创新人才打下一个高起点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斯骅, 段家慨.新编基础物理实验[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物理实验课教案 篇三
一、开放实验室对改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
开放物理实验室是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通过给予师生自主选择实验资源、实验项目,自主安排实验时间、自主确定实验方法的权利,其内涵不仅是指狭义的“图书馆式”开放物理实验资源,还应该包括物理实验资源的开放、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验教学方式的开放、实验教学评价方式的开放,实现以开放物理实验室为载体,利用开放的教学理念来引领物理教学。
通过开放物理实验室,一方面,转变中学物理教学中“为考试而实验”的教学倾向,树立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观,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概念、规律、习题教学中的作用,真正用“自主合作探究”代替“他主训练灌输”,另一方面,改变“唯分数论”的学生成绩评价观,用“关注能力,关注会学”代替“关注分数,关注学会”,调动学生学学习物理积极性,促进学生改进物理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二、以开放实验室为平台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1.齐全的实验室功能区、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开放物理实验室的基本保障。开放实验室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为确保开放实验室建设取得实际成效,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用。一方面,在传统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实验室的基础上,增设合理的实验区,如综合实验室、数字实验室、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提供硬件保障;另一方面,改变物理实验教学的组织管理形式,教学处、年管会、物理教研组齐抓共管,结合开放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管理办法;规定不同年级开放实验室的时间和空间;建立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辅导员岗位责任制;明确实验室操作规程及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开放实验的教学运行机制,把开放实验室建设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具有一定学术性、创新性、导向性和示范性的学生科技活动组织。
2.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是开放物理实验室的基础。重视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的中学物理中传统的经典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能力,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基本仪器的使用,测量与间接测量的思想,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实验数据的处理与评价,偶然发现的追踪等。
例如:“实验;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包含许多思想方法:用间接测量的方法测量物理常数;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减小偶然误差;用图像的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等。包含许多实验基本技能:如何悬挂单摆的悬线?怎样测量摆长?在什么位置开始计时和终止计时?为什么?为什么要测多次全振动的时间?各直接测量物理量对加速度值误差有什么影响?“实验:探究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包含运用图像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培养:(1)猜测图像可能有什么特点?(2)电压从零开始逐渐升高,为什么在低电压区采点密集一些?用什么电路?(3)画出图象,分析图象特点:低电压区,中电压区,高电压区。(4)尝试解释这种图像的特点。像这些重要的实验思想方法和实验操作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而体现出来。如电学中的电阻的测量、电源电动势及内阻的测量、探究。
3.以开放的实验资源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开放的实验室资源是让学生不仅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而且挖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学生自己设计或教师指导下进行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各种物理实验探活动。不仅缓解了当前学校实验资源单一的状况,也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社会、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到小实验中蕴含着大智慧。况且有些实验资源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因此这实际就是一种开放实验室的创新形式。
例如:“小实验;水果电池的制作与相关量的测量”:材料:西红柿铜丝、铁钉、数字式多用电表。
制作步骤:
(1)取一个西红柿,分别将弯折的铜丝和铁钉插入西红柿中(中间相隔一定的距离)
(2)用多用电表红表笔接触铜丝,黑表笔接触铁钉,测量水果电池的电压。
(3)再用多用电表黑表笔接触铜丝,红表笔接触铁钉,再测水果电池的电压。
(4)根据多用电表的读数判断西红柿电池的正负极。
实验结果分析:(1)用万用电表测出两个电极间的电压约为0。6V,但几个水果电池串联却不能使一个小灯泡发光,为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论证,其原因是水果电池内阻太大。(2)如何准确测定水果电池的E、r课本上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有其他方案吗?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伏安法?安欧法?伏欧法?补偿法?),同时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尝试去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使学生在体验成功和挫折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感悟出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其他学生自己设计的小实验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举例。
4.以开放的实验教学模式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是教师按照教材的实验要求把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讲授给学生,学生像操作工那样去逐步完成实验步骤,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也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实验教学模式的开放,要求教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教学中学生以实践者、研究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教师的作用是一方面对学生实验过程中的困难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中的问题,多角度、多方位进行思考,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可选课题,为不同学生提供同一课题的不同研究方式,挖掘不同学生的不同的闪光点。
例如:高一年级学生开展“落体运动加速度的研究”。要求学生二人一组,运用频闪照相研究钢球下落的加速度。学生必须完成以下任务:方案设计(直接测什么?如何测?);装置调试;标尺制作;实地拍摄;照片分析;实验报告。教师提供的帮助:方案设计提示;频闪技术指导;参与讨论,提供器材,进行质疑,点拨思维。
例如,高二年级学生研究小孔成像,可引导学生研究以下问题:对晴天正午树荫下的光斑,请仔细观察并描述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为什么有的光斑是不规则的,有的光斑近似为圆形?为什么圆形亮斑与不规则形相比,圆形较小?为什么圆形与不规则形相比,圆形较暗?你猜想哪些因素影响光斑的形状和亮度?与小孔的形状、大小有关吗?如何验证?需要哪些器材?设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一个天文单位L,怎样设计实验测量太阳的直径D测出小孔到屏的距离l和屏上光斑的直径d,则太阳的直径为D=Ll·d。
5.以开放的实验教学内容改进物理实验教学。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内容是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实验教学内容的开放,一方面是对教材中学生实验进行改进、拓展。如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改教师课堂“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改进教材中原理不科学、现象不明显、效果不理想的演示实验;把新授课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一体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把习题课教学与物理实验结合起来的教学等等。
例如:我们用生活中的锉刀来演示自感现象,将电源正极与锉刀的一端相连,负极连接铜多芯导线,导线的一端在锉刀上来回移动,相当于快速地通断电,可以看到微弱的电火花,如果加快导线在锉刀上移动的速度,可以看到更强的电火花,这说明电流变化越快,自感电动势越大。用一根红色的导线绕在铁锉刀上,相当于增加了铁芯上线圈的匝数,同时将一根蓝色的导线直接接在电源负极,将两根导线同速在锉刀上移动,这时可以看到,红色的导线头产生的电火花更强,这说明,匝数越多产生的自感电动势越大。
4.大学物理实验电子教案 篇四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实验性质
基本实验
实验学时
教师
冷雪松
教学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重点
消除副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怎样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教 学 过 程 的 设 计
课前的准备:
仪器设备的检查,注意要校准砝码。
实验的预做(采集三组以上数据进行处理)。作出数据表格设计的参考。课上教学的设计:
一、课上的常规检查(预习报告、数据表格的设计等)。
(5 分钟)
二、讲解的设计
(30分钟)
1、引言
德国物理学家霍尔(E.H.Hall)1879年研究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性质时发现,任何导体通以电流时,若存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则导体内部产生与电流和磁场方向都垂直的电场,这一现象称为霍尔效应,它是一种磁电效应(磁能转换为电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半导体工艺的发展,先后制成了多种有显著霍尔效应的材料,这一效应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发展起来。现在,霍尔效应已在测量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测量技术中,典型的应用是测量磁场。
测量磁场方法不少,但其中以霍尔效应为机理的测磁方法因结构简单、体积小、测量速度快等优点而有着广泛的应用,本实验就是采用这种方法。通过本实验了解霍尔效应的物理原理,掌握用磁电传感器——霍尔元件测量磁场的基本方法,学习用异号法消除不等位电压产生的系统误差。
2、提出本实验的目的与任务,讲授为完成本实验设计思想和设计 原则 实验原理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
3、实验的拓展:(由本实验的完成深化和延伸所学的知识,启发学
生利用现有的设备拓展出新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数据的测量与处理要求用做图法处理数据.5.介绍主要仪器设备与使用 6.强调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1)、霍尔片又薄又脆,切勿用手摸。2)、霍尔片允许通过电流很小,切勿与励磁电流接错!3)、电磁铁通电时间不要过长,以防电磁铁线圈过热影响测量结果。
三、学生的实验开始
(100分钟)
四、指导实验
实验前30分钟不解答问题,给学生自己理解消化的时间,30分钟后边指导边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解答.重点辅导:
五、检查实验的结果,签字
六、实验小结(实验结束前的10分钟)
1、验中有哪些影响测量准确度的因素?
2、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时,是如何利用多次测量来减小测量不确定度的?
3、拓展题目完成的意义。
时间的掌握:留由5分钟机动的时间。讲作图法
课 后 思 考 题
1.分析本实验主要误差来源,计算磁场B的合成不确定度。2.以简图示意,用霍尔效应法判断霍尔片上磁场方向。3.如何测量交变磁场,写出主要步骤。
参 考 文 献
1.《大学物理实验》,李学慧、高峰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 2005年6月 2.《大学物理实验》,高峰等编,东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1994年3月
板 书 内 容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的题目,在黑板的中央。第一板 实验的目的
1、熟悉和掌握霍尔磁场测试仪器和霍尔效应装置的使用方法
2、了解霍尔效应产生的原理
3、学习和掌握了用霍尔效应的方法测量磁场
4、学习霍尔效应研究半导体材料的性能的方法以及消除副效应影响的方法 重点与难点
霍尔效应的产生机理
2、消除影响测量准确性的附加效应
实验原理(将原理部分与原理图分成两块)1.原理部分(左侧)
霍尔效应实质上是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仑磁力的作用后发生偏转而产生的,当霍尔电场力与洛仑磁力平衡时,霍尔片中载流子不在迁移,这样就在霍尔片的上下两个平面间形成了恒定的电位差——霍尔电位差UH,实验测定
系数RH=1/ne称为霍尔系数,是反映材料霍尔效应强弱的重要参数,载流子浓度n越小,则RH越大,UH也越大,所以只有当半导体(n比金属的小得多)出现以后,霍尔效应的应用才得以发展。对于特定的霍尔元件,其厚度d确定,定义霍尔灵敏度KH=RH /d,KH与霍尔片的材料性质、几何尺寸有关,对于一定的霍尔片,其为常数。这样
上式是霍尔效应测磁场的基本理论依据,只要已知KH,用仪器测出I及UH,则可求出磁感应强度B。实验的原理图
2.实验的过程设计(1)拟好实验步骤。
(2)根据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确定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3实验的拓展 1)、测量霍尔元件的不等位电势差 2)、测量霍尔片的特性曲线 4表格:略
5、实验报告的要求: 1.数据处理的要求。
2.误差分析与问题的讨论
6、黑板右边的空白备用
1.括号内的解释用语言叙述。
2.寻找几名优秀的学生在课外开放时间内完成拓展实验的题目
《物理实验》教案
(霍耳效应法测量磁场)
冷雪松
5.初中物理实验教案:惯性的应用 篇五
【目的和要求】
1.认识什么是物体的惯性;
2.知道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仪器和器材】
带有木柄的锤,长为200-300毫米的.直尺或金属棒(直径10毫米左右)。
【实验方法】
1.把一个锤头松套在木柄上端,锤头能够轻易地取下。然后握住木柄,把木桶下端对准地面迅速撞击几下,就很难把锤头取下来了。
2.把几块大小形状相同的长方块(用其他表面较光滑的稍重的物体也可以,如大棋子、满装的火柴盒等)叠在一起,用直尺或金属棒对准其中任一块水平敲击,则被击的一块飞出,其余的仍然叠在原位。
【思考题】
1.离弦的箭为什么能继续前进?
6.初中九年级物理实验教案有哪些 篇六
【学习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物体带电的性质;
2.知道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知道验电器的构造、原理;知道电荷量及其单位;
4.会使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5.知道摩擦起电及物体是否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重、难点】
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两种电荷的推导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4.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 号 。
5.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二、课内探究
探究点一:电荷
1、阅读课本32页至33页内容,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思考: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结:摩擦过的物体具有了吸引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或说物体带了 。习惯上我们把带了电的物体叫做 。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 。
用带电体接触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接触起电。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用带电体靠近不带电的物体,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叫做感应起电。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2、认真观察15.1-1并阅读33页内容,完成有关问题:
①经摩擦过的玻 璃棒、橡胶棒 (能或不能)吸引轻小物体。
②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可用“-”表示。
③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__ ,异种电荷 ___ 。
3、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用Q表示。
单位是 ,简称 ,符 号 。
4、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
⑴、利用带电体的性质来判断即带电物体都有 _________ 的性质。
例1:如果一个带电体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例2:如果一个带电体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电?
⑵、用专门的检验仪器。
5、验电器:观察课本33页图15.1-2,结合课本的有关内容,,让我们一起了解一种新的仪器——验电器。
(1)验电器的原理是 ;
(2)验电器的用途是 ;
(3)验电器的构造有 。
探究点二 原子及其结构
1、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认真阅读元电荷部分,完成下 列问题:
(1)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
(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 ______ ,常用符号 表示e= 。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
2、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注意:“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探究点三 导体与绝缘体
1、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演示实验:
取两个验电器A和B。用金属杆把A和B连接起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A,可以看到A和B的金属箔都张开了。
改用橡胶棒把A和B连接起来,重做上面实验,可以看到只有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而B仍然闭合。
2、实验现象说明:电荷在金属杆中定向移动。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如: 、、等;
(3)金属导电靠的是 ,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是靠 。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三、我的收获:
四、当堂检测: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去靠近用丝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那么小球可能带 电,也有可能 。
2、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塑料梳子就会带电。这种使梳子带电的方式叫 。将带电的梳子靠近自来水龙头放出的细水流时,就会观察到 。
3、当带电体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球时,就有一部分 转移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片上,这两片金属箔由于带 电荷互相 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
4、验电器主要是由(A)金属杆 (B)金属球 (C)金属箔 (D)玻璃外壳等四个部分构成。其中 是导体; 是绝缘体。
5、电线的芯线是用金属来做的,因为金属是 ;电线芯线的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橡胶或塑料是 。
6、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存在大量的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的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 的范围内,不能 。
7、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〇”)
①空气 ②煤油 ③稀硫酸
④人体 ⑤陶瓷 ⑥塑料
⑦水银 ⑧干纸 ⑨大地
8、玻璃棒和绸子相互摩擦时, ____ 上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 __ 上,因此玻璃棒因 __ 了电子而带上 电荷。
五、课后练习:
1、物理学中把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_____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做“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_______程度(填“潮湿”或“干燥”),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3、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散热风扇上会粘很多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时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的缘故。验电器是根据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4、在学完摩擦起电后,小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通草球,发现通草球被吸引,则通草球________带电;若通草球被排斥,则通草球__________带电。(均选填“可能”“一定”或“一定不”)
5、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____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电子,若把它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发现箔片闭合, 如图乙所示,则此带电小球带______电。
( )6、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B.一定带正电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 D.一定带负电
( )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 )8、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已知B排斥A,B吸引C,则把A和C靠近时,将
A.互相吸引 B.互相排斥 C.没有作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9、在研究静电现象的实验中,发现两个轻小物体相互吸引,则下列判断中最合理的是
A.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异种电荷
B.两个物体一定带有同种电荷
C.肯定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D.可能一个物体带电,另一个物体不带电
( )10、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A.该物体中只有电子 B.该物体没有质子
C.该物体得到了电子 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
( )11、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中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失去了电子
B.丝绸上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
C.玻璃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丝绸上
D.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消失了
( )12、用手拿一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正电或带负电不能确定 D.不带电
( )13、当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地时,金属箔就闭合,这是因为
A.金属箔中电子转移到大地 B.金属箔中质子转移到大地
C.大地上的原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D.大地上的电子转移到金属箔上
( )14、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A.人、大地、油 B.金属、电木、橡胶
C.石墨、大地、盐水 D.玻璃、纯水、陶瓷
( )15、导体容易导电是由
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
7.如何上好一堂高效物理实验课 篇七
一、教师精心准备, 有效备课
曾有一位年轻同事认为实验课就是让学生去实验室玩儿会, 学生去实验室上课是最轻松的课, 不需要备课, 也不知该怎么备实验课。结果实验课往往上得一团糟, 什么结论也得不出, 课后还要重新讲实验, 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导致学生失去对实验课的兴趣, 达不到实验课理想的效果。所以上实验课同样要求我们认真备课, 必要时写好实验课的导学案。
当然上实验课前, 教师还应该提前进实验室预做实验, 知道每一个实验的关键, 对实验过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取得课堂上的主动权。例如, 高一必修二上“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橡皮筋的规格和材质, 就决定了实验能否成功。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虽然对实验非常熟悉, 但仍然坚持亲自先做一遍实验, 因为他们知道决定实验成败的因素会随时间而改变, 只有亲自预做了实验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教师在做实验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实验仪器。经常出现教师上课了, 实验已经开始了, 才发现有的实验器材有问题, 导致一部分学生根本就无法完成实验。因此, 我们必须在上课前认真检查, 不能认为准备仪器和检查仪器只是实验员的事, 而不予重视, 否则就可能会导致实验无法进行。要做到每组必查, 看一看仪器是否有破损是否能用, 数量和型号对不对。当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 可能会损坏实验仪器, 因此, 在实验准备室放置一些备用器材也是必须的, 以便能够及时地补充更换。
二、学生预习导学案, 熟悉实验
对于学生只有热情也是不够的,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 教师可提前布置导学案, 导学案要有预习的题纲, 预习可以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了解实验仪器构造。引导学生多思考, 提倡设计不同实验方案, 当然检查预习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 且要采取多种检查方式, 培养学生做到不预习就不进实验室习惯。例如, 教师可采用上课提问, 也可检查预习导学案等形式;还可以由小组长代替教师检查, 并将检查情况汇报教师。对于不预习或预习不充分的学生, 可采取上课停做实验, 课外预习后再去实验室补做的办法。经过几次检查后学生就能走向正规了。有些实验完成较难, 如力学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电学实验“把电流表改装成伏特表”,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 要想完成实验就有很大困难, 因此, 如果时间允许, 我们可以采用先利用课外时间, 组织各小组长参加, 先培养一批学生, 他们掌握后, 再由他们带动各组员顺利地完成实验。
三、教师主导, 学生主演
课堂上, 学生是参与实验探究活动的主体, 教师则要指导启发学生如何操作, 如何处理数据。在课上教师先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并强调本次实验中的关键所在, 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使学生能够正确安装器材并学会自己排除实验中出现的问题, 学会合理操作减少实验仪器本身引起的系统误差和因盲目操作而造成的损坏。例如, 在电学实验中, 当学生能够理解安培表、伏特表构造原理, 那么在连线时“+”、“一”接线柱的位置就不容易出错了。引导学生接线前应首先根据欧姆定律估算电流、电压、电阻的数值, 避免仪表因量程过大使测量的读数误差大, 又可避免因仪表量程过小导致电流表、电压表被烧坏。还有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等多个实验, 都用到了电磁打点计时器, 而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故障率极高。如果学生掌握了它的基本构造原理, 了解操作中常见的实验故障后, 进而引导学生遇见问题可自己排除故障。经过引导后,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己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从而对实验原理理解得更加透彻, 有的学生自己调节实验仪器, 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个别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还可以自己设计改进创新实验方案。这样, 经过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拨能使学生在实验课上远远不止学到书本上的知识, 还提高了自己独立动手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中, 教师还要细心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 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并给予指导、纠正。例如,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 有学生打出纸带上的点两头密中间疏,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使学生能理解“平衡摩擦力”在实验中的重要性。在实验课上教学重点, 不是简单的纠正错误, 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特别对于不喜欢实验的学生, 更要有耐心, 和他们一起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块寻找处理方法, 逐渐培养他们的兴趣, 最终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收获的目标。
四、写实验报告, 认真分析反思
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实验数据, 总结自己发现的问题和自己产生的想法。当实际动手实验的情况与预期结果不同时, 要学会分析为何不同;当实验的现象和理论出现矛盾时, 更要认真记录, 找出原因。实验报告的重点要放在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上, 在数据整理中, 要求学生不能更改原始数据, 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和自己的见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讨论, 教师也可以在一旁指导他们去分析讨论。
8.如何上好一堂物理实验课 篇八
关键词 实验课 教学模式
一、 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对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当然必须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来实现。物理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改革实验课教学,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使之具有与原有实验不同的新的实质与形式,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实验课中存在的问题
实验课作为对理论课的有益补充,对于加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传统教学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常常把实验课看成是理论课的附属课程,教师为了教而教,学生为了学而学,所开设的课程内容上为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没有学生自由设计的内容,从源头上遏制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本是注入式的,教学程序基本为:学生预习实验à课堂讲解并简单示范à学生完成实验。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对实验课的理解停留在粗浅的了解上,他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因为要完成自己的学分,而心理上确认为实验课的学习就是动动手,远比理论课要轻松的多,实验课可以混水摸鱼,即使完不成实验看看别人的实验数据也可以完成,只要平时上课不缺勤, 实验报告整齐规范, 上课纪律良好, 实验课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学生为完成学分而上课,从主观上缺乏实验课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少有人会积极主动的预习下一堂课的实验。教师在准备实验课时,为能完成授课计划,只着重从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面去准备,由于实验学时少,仪器多,一位教师不可能细致的指导每一位学生。学生与教师间没有建立起一种求知者与指导者为共同的教学目标积极合作的良好关系。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课前抄预习报告,课上抄实验数据,课后抄实验报告的现象。
鉴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见效甚微。我们需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如何上好一堂实验课
(一)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作为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综合性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综合性实验的内容除了本学科课程知识点的融合,还有相关学科课程知识点的渗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将多种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要求学生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实验过程中要主动去探索、去发现 因此在指导思想上和教学组织中,确立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
实验室建立了多个不同的实验供学生选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从而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
(二)掌握课堂教学艺术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要求, 对课程作出相应的安排和准备。要分析教学内容实质,体会大纲要领, 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现在同一门课程的教材有多种版本, 各版本的内容不尽相同, 各有其编写特点。因此,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内容由多层次结构组成, 包括理论阐述、公式、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等, 这些因素贯穿整个教学内容。因此, 了解和研究教学内容的主体结构、中心思想与实质, 对于创造性地发挥教学艺术尤其重要。教学内容是基础, 教学艺术是一种重要的创造因素, 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艺术体现出来, 从而使教学内容与教学艺术形成一个整体结构。
(三)做好课堂指导
为使实验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果,达到增强实验教学创新人才培养功能的目的,都要求教师要认真指导每一位学生。为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实验向相关任务,采用课内学时与开放学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在教学安排表中排入实验开放周。对于实验课时不够用的学生,可以在这一周里来开放实验室进一步学习、研究。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在开放实验室时有多个课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人。这样,一个班的学生参加不同的科研小组,完成不同的课题,全部完成后,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大大扩大了学生的视野。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科学总结实验
在传统的实验课堂上,学生的实验操作一结束, 整个实验课就结束了,教师放松下来,学生高兴起来。学生没有总结, 教师也没有总结, 教师也不对学生进行任何考评。其实每次实验课结束时, 根据实验项目的具体特征, 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总结方式, 确定一些评价指标,
让学生有成就感, 激励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样重要, 而且实验教学相对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新性, 它具有课堂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实验课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鉴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存在许多不足, 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见效甚微, 教师必须努力地改变这种教学模式, 创造一种有效的教学及管理模式, 力争在实验课教学中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实现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我们还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少刚,刘仁培,封小松.开发综合性实验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9):117-148
[2]吴新开,朱承志,钟义长.综合性实验的综合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9-91
9.物理实验课教案 篇九
实验:测平均速度教案示例之一
(苏东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用秒表和卷尺测平均速度的方法。
2.针对实验课的特点教育学生要讲究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能力。
(二)课前准备
准备秒表二块、红色发令旗一面,一个口哨,长卷尺一个,少量石灰粉。男女同学各分成实验小组(每组四人,教师也可以参加)每位同学准备一支笔和一张表格。
(三)教学过程
讲解实验课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本节内容是初中学生的第一次实验课而且又是在操场上进行,所以教师必须向学生交代清楚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和实验纪律,使学生知道物理实验课并不是娱乐课,也不是劳动课,更不是体育课。它是把理论知识和动手实验相结合并不断进行思维的动眼、动手、动脑等全面性地接受知识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直接获得知识和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主要途径。而听懂实验过程,明确实验目的,正确操作仪器,注意实验纪律又是上好实验课的根本保证。因此实验前应让学生知道以下注意事项。
1.明确实验内容和目的。知道自己的责任。
2.严格按照教师安排的程序进行实验。
3.实验中要严肃认真,操作仪器要准确,记录数据要讲究实事求是。
4.要认真遵守实验纪律,注意爱护仪器。
因为第一次实验课的好坏对学生们今后学习的兴趣和如何上实验课有重要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此重复课本序言中第二节部分内容。
二、讲解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过程
1.测量距离(路程)
教师指导三名学生用卷尺从百米起点(或某一位置)量出25米和50米两段距离后用石灰粉画线标明如图1所示。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2.说明小组责任分工及轮换顺序的规律
方法:让第一组的四名学生按图2所示的位置站好后讲解实验过程
第一轮:乙同学把红色发令旗向下甩下(发令)后,甲同学开始起跑。丙、丁二位同学分别在25米处和50米处开始按表计时,当甲通过后,丙、丁二人分别把甲通过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各自记录在自己手中的表格上。
第二轮:甲代替丁计时,丁代替丙计时,丙代替乙发令,乙站在起跑线上准备跑步,丁和甲给乙记录跑25米和50米所用的时间。以后各轮以此类推。每人完成一次跑步(50米)、二次计时(25米处和50米处)和一次发令后再换下一组的四位同学继续进行上述实验。
3.填表计算平均速度并讨论课本想想议议
实验进行完的小组同学聚在一起把自己跑25米和50米路程所用的时间重新填在表格内并根据数据计算自己的跑25米和50米的两个平均速度。
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根据教师上述讲解的实验过程和要求分组进行小组实验。
在一个小组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提示还没有做实验的实验小组可提前分好工,确定出甲、乙、丙、丁的顺序及做好跑步前的准备工作。提醒那些实验过的小组要认真进行填表计算和组织好讨论,整理讨论题的答案。
注:若条件允许(有四块秒表)可以两个实验小组一起进行,更富有竞争性和兴趣性。口哨的作用是提醒计时员精神集中,记时准确。
四、总结实验
教师注意对实验过程中表现好、记录认真计算正确、讨论积极热烈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对实验差、纪律差的学生提出批评。
五、布置作业
1.课本第22页习题8。
听评课网(tpkw.net),丰富的在线听课评课平台!
2.锻炼时,测一测你跑200米和400米(或400米和800米)路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评析】
这个教案有两个突出的优点:一是对实验的全过程组织的很严密,层次、步骤很合理。二是充分注意了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实验时应该注意的事项。这个实验因为是在操场进行,相比之下比在实验室中做分组实验难度要大很多,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否则将会出现乱乱轰轰的现象。另外,因是第一次实验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物理实验课教案】推荐阅读:
物理小实验教案09-15
国内物理实验研究09-04
高中物理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08-07
中考物理实验设计专题07-01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论文07-02
物理实验教学反思07-07
物理光学演示实验总结07-09
高中物理实验总结大全07-31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安排09-09
中学物理实验与探究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