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2024-10-29

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10篇)

1.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篇一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节课里,树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问题学习特别是快乐学习的新理念,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收音机”,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愉快教学”竟能够发挥立杆见影的作用。愉快教学是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的教育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如教第二册《鹅》时,我开头就说:“鹅,是常见的一种家禽,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那谁能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或背诵一些关与鹅的诗词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有千秋,相当精彩。我表扬几位同学后接着说:“大家都这么熟悉鹅了,那作者所写的鹅与我们印象中的鹅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识这只鹅吧。”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几个问题,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挑动了他们的思维,也创造了他们的乐学氛围。同学们也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

其次,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数字歌》这课时,我出示了一幅自制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说数练习,不一会儿,“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等一首首儿歌诞生了。接着趁势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背诵书上的这首儿歌《数字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背书能手。同学们一看,这不就像我们刚才“编”出来的儿歌吗?顿时,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要背诵起来。这时候,我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用手势来表演《数字歌》。同学们的个个劲头大,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对高年级的 学生,可组织读书小组。我让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几个小组,并公推组长,然后指导他们订出阅读课内外书籍的计划,并要求各组到时讨论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由于小组成员是关系密切,趣味相投,爱好一致的 学生自行组合,他们定能在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读书任务。

五、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无话可说,即“无米下锅”。二是缺少条理性,东拉西扯。三是辞不达意,言不由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要培养观察力让学生们言之有物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才会有话可说,即想说,爱说,甚至呼之欲出。“生活是作文之本。” 而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个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老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尽情地投入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聆听、认真感悟,让人物动物的 外貌形象,让亲情友情的表现,让星移斗转的规律,让鸟语花香的情景„„都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并自然、快乐地充分反映到作文中去,以表现美、创造美。

2、训练条理让学生言之有序

根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三、四年级以观察作文为主,以命题记实作文和一般应用文为辅。为此,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材料、进行命题、并确定中心、组织片段,记叙成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我班实际,就尽量让学生做仿写练习。因为模仿写作有文可依,学生接受快、提高迅速。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作者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是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去观察天空中的其他云朵,看它们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什么样子?怎样变化?怎样消失的?要求他们按照这一顺序写下来,培养其作文的条理性。写命题作文《我爱故乡的山水》,可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法总览全文,要求学生按照这一顺序去观察和描写家乡的山水,同时展开联想,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作文时东拉西扯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言之有序的要求即可如愿以偿了。

3、集累词语让学生言之生动

词语匮乏,词义不分,词不达意,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为此,必须要求学生逐步积累词语,能分辨近义词和反义词,收集谚语和歇后语,多记成语典故和格言警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等等。如写公园里的花草,可用花真多呀、真香啊、真美呀······,或用百花齐放、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等词语来形容;写农贸市场的蔬菜,也可用真多啊,真齐啊,真嫩啊,真鲜啊······,也可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等词语来形容。

总之,作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平台。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享受生活的乐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拓展自己的思路,再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时表扬他们写作中的微小进步,他们定会把语文当成喜爱的学科,达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目的。

2.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篇二

新课标提倡作文训练要从学生的主体性需要出发, 与学生的生活挂钩, 还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 让学生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 用充满个性的语言, 写真体验, 抒真感情, 通过学生的作文展现出的他们对于生活的感悟, 展现他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这样的写作过程, 也是他们体验生活、体验快乐的过程, 这样写作不仅不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而且会成为他们感受生活, 体验快乐的过程, 这样学生在日后的写作过程中才不会有心理的负担, 慢慢地可能还会喜欢上写作文。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引导学生准备呢?

一、感悟生活, 体验积累的快乐

很多时候,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感觉到无从下手甚至无话可说, 这与学生缺乏对于生活的感悟积累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 泉源丰盈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说明最好的写作来源应该是学生的生活, 因为生活是学生自己经历的, 他们会有感、有悟, 针对自己周边的事物也会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学生写作的过程就应该是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真实地展现出来, 这样的文章是最真实和自然的, 也是最能够感动人心的。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 要想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 就要鼓励学生做个有心人, 要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 去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为自己的写作积淀素材, 慢慢地学生就能够体验到积累的快乐。

例如, 黎佳乐在习作《我的第一次》中写到:

我是一个不爱说话又胆子很小的女孩, 平时都是爸爸妈妈和她一起去买东西, 可是今天爸爸妈妈却对她说:“佳乐你今天给我们下楼去买包子好吗?”听完这话后她很想告诉爸爸妈妈不行, 可是…… (因为这对于一个胆小又不爱说话的佳乐来说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最后我还是答应了爸爸妈妈, 并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下楼去买包子, 来到店里看见人很多, 这时我的心更乱了, 就像怀里的小兔七上八下不知该怎么办;我刚想说阿姨我买……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 这时我听见心里的我在说:“佳乐你能做到, 你是最棒的, 相信自己。”

我又一次来到店里鼓足勇气说:“阿姨我买两笼……纯肉的包子。”说完这句话后我深深的吐了一口气, 阿姨笑嘻嘻地对我说:“小朋友你等一会, 我去给你装。”

拿上包子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从心底里为自己鼓掌。

通过这篇孩子的习作我仿佛看到当时那一幕场景, 这就是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事, 所以这篇作文生动、淋漓尽致。后来, 我和她妈妈谈起这篇习作时, 她妈妈说她当时一直就跟在后面, 作文中写到的正是她当时所做的。

另外, 为了方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和积累的良好习惯, 语文教师要在我们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进而主动地去探究, 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地去尝试, 勇敢地去创新, 同时发挥团队的优势交流合作, 提升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了这样的经历和过程, 学生再遇到相似的写作内容时就有话可说, 才会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感悟生活, 体验探究的魅力

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 要求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使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真正落实语文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在体验探究的过程魅力的同时, 进一步积累写作的素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在语文学科教学中, 特别是语文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安排一些需要学生探究的作文, 如指导学生探究小白兔的生活习性, 写一写“可爱的小白兔”这样的写作内容;如春天来了, 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利用休息日, 到郊外去“找春天”, 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 想一想和冬天有什么区别;再感受一下春天, 在郊外放放风筝;然后再回到课堂, 让学生说一说你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 有的说春天的迎春花开了, 有粉的、白的;有的说柳树姑娘的枝条抽出了新芽;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着整齐的队伍从南方飞回来了;还有的说小草从地里探出了小脑袋, 来看看美丽的世界!再议一议提出的问题, 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 画一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春天, 最后做一做, 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 贴在纸上, 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 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春天为主体, 做一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 并带到班里贴在墙上, 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用美丽的语言来描述春天, 通过这种活动, 使学生感受到春天是美的, 大自然是美的, 人在自然中是美的, 人的劳动是美的。

三、感悟生活, 体验交流的开心

习作的过程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 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多项交流。例如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教师、爸爸、妈妈、同学、朋友、家人等, 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们, 让他们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也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直接表述自己的心声。

事实上, 我们现在很多教师都在普遍应用的一个做法就可以进行推广和普及, 那就是鼓励学生每周坚持写周记, 鼓励学生每周把自己对于生活中的感悟、对于每周自己的表现, 甚至是自己的喜、怒、哀、乐, 都写到自己的周记中去。这样, 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也能够成为了解学生的平台, 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提高我们教育的效果。

3.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 篇三

【关键词】兴趣;阅读;快乐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有的同学觉得没有内容可写,有的同学是因为语言积累少,写出来的作文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还有的同学是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写不出真情实感来。针对以上问题,我感觉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很重要。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经常说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艺术来源于生活,当然生活更是写作的源泉

我们要培养学生把平时所见、所听、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老师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就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童年趣事》时,先开一个故事会,要求每位同学讲述一件发生在自己童年里最有趣的事。可以提前问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然后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可以防止学生“编故事”。有了一定的写作资料,教师再讲写作方面的技巧。这样以往在学生作文中多次出现的“洗盐”故事、“孵小鸡”事件及“种钱”体验全都消失了。学生有了活生生的事例,写起来也就不难了,而且也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在指导《妈妈,我想对你说》这篇作文时,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来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有的同学讲的是妈妈在生活中如何关心自己,有的同学讲的是妈妈在做人方面如何严格要求自己,有的同学讲述的是哪天自己和妈妈发生的争吵,还有的同学讲述的是自己生气离家出走之后妈妈是如何满大街的寻找自己,还有的同学在讲述的过程中就已经泣不成声了,最后实在没法讲下去。我看时机已经成熟,就让学生开始动笔来写。因为有了前面的“蓄势”,所以学生的情感一发不可收拾,都写出了内心里最想对妈妈说的或者感激之情,或者愧疚之意。学生不再感觉没有内容可写,反倒感觉要写的太多,对写作产生了兴趣。

(二)让部分学生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并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

根据学生平时的作文水平,每次批阅之前先把作文分成三个档次:第一档同学的作文采用面批的形式,当面指出作文中的不足,然后进行修改重写,直到我满意为止。最后把他们的作文粘贴到墙上当作范文。这样让这部分同学感觉到了成功的喜悦,满怀乐趣地去写作文。第二档同学的作文在批阅时采取略批的形式,指出大方向上的不足,并参照墙上的范文进行修改,改完之后再进行第二次详细批阅。对于第三档同学的作文,我第一次先不批阅,让作文已经粘贴上墙的那部分同学进行批阅,指出他们作文中的不足并帮助他们进行修改。第二天他们拿着自己满意的作文来给我批阅。我在批阅他们的作文时把评分标准提高,并对他们进行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就这样在写作能力强的同学的带动下,他们对作文也不再有为难情绪,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充分利用班级的写作园地及学校的校刊,激发写作兴趣

在班级的后墙上开辟一块“写作园地”,每个月都要从三个档次中分别选出三篇优秀作文粘贴上墙,并各加一分,给学生以展示自己和为自己争分的机会。还有就是积极为校刊投稿,一经采用都加三分。学生为了表现自己,在课外时间他们就会趣味盎然地寻找或写出自己满意的习作。

二、加强阅读训练,在阅读中快乐写作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写东西就靠平时积累,接触的文章多了,自然而然可用的语句也就多了,写起来便得心应手;读到一定程度时,更加熟悉各种表达方式,就可以做到锦上添花,把意思表达得更加圆满。那么,如何合理、有效通过阅读训练进行练笔呢?

(一)仿写

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我们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大多数是名篇佳作,教师要就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给予指导,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如在学完朱自清的《春》,我让学生仿写《秋》或者《冬》,你喜欢哪个季节就仿写哪个季节,学完沈复的《童趣》后我让学生仿写《童年趣事》等各具特色的文章。

(二)改写

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如此既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准确度和深度,又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和表达力,可谓一举两得,这主要适用于诗词教学。如我在教完《秋》《化石吟》等文后,就让学生可作改写文章,可改变诗里的意象、物象等进行抒发情感。由此,学生也慢慢地由浅入深、由陌生到熟练地掌握了写诗的技巧。

(三)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在教学中,我从《唐诗五百首》入手,每天利用晨读和自习时间领着学生熟读赏析,利用回家时间背诵。一年时间就已经背诵了四百多首,使学生有了一定的量的积累。下一步的任务就是归纳整理,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进行整理,也可以从诗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使学生把背诵与运用结合起来,并对古诗产生了深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意识。

总之,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写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同时还要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指导,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4.让学生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篇四

——剑阁中学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二〇〇二年秋,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县全面展开。时隔四年,课程改革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中,自觉转变与更新教育理念,改进传统的教学行为,并能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主人翁的心态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进。

课程改革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根据《纲要》要求:“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对学生的评价,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根本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愉悦,从而引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机。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校给每位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并进行了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具体如下操作:

第一,建立了学生、家长、学校三结合的评价体系。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它追求客观,崇尚实证,力求公正。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对一定时期的表现进行剖析,让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在我自反思、关注他人中进一步了解作为一名合格初中生的基本标准,让学生学会生活 1

知识,掌握生存技能,领悟生命价值,成为今后发展的时代新人。家长根据孩子的表现与情况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期望,加强父母与子女间的沟通。老师则代表学校参照学生在该学段期间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学生充分肯定和热情鼓励。

第二,闭卷测试与开卷测试相结合。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认为:“考试的宗旨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这样看来,考试改革不仅是大势所趋,而且也切实可行。考试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而,我校课改年级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采用闭卷考试,政治和历史则采用开卷考试,且在试题中,主观性的题目适当增加,涉及社会实践知识的题目分值逐渐增加,这样就基本达到了考试的要求。

第三,评价维度全面。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任务就是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使学生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评价内容是决定学生终身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目标,我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每个方面都确定有相应的评价要素和明确的关键表现。每个学生的最终评价结果都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综合得出相应等级。

第四,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记录了学生的成长历程,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每学期的学业成绩、社会实践与

创新能力情况、个性表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自我描述、班评小组综合评语、学生心理话、家长的希望与要求等多项内容。翔实的内容是对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最基本的依据,能够为评价主题(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提供相对“真实”的信息和证据,提供丰富多彩的评价材料,能开放地、多层面的、全面地评价学生,能够针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具有个性和针对性。正是因为“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全面翔实,所以它既使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发了学生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极大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从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成长的欢欣。但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毕竟才起步不久,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问题:

第一,学生、家长、学校三结合的评价体系中,家长评价往往到不了位。一方面,现在的“留守”学生太多,一些家长在外打工,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情况;另一方面,部分家长的观念还未转变过来,只注重孩子考试的分数,而对学生其它方面的评价维度不感兴趣,还有极少数家长嫌麻烦,时间长了,不能与学校很好配合。

第二,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也存在一定弊端:开卷考试的科目,一些学生平时便不认真学或根本不学,反正考试能翻书,再加上理化中考成绩只给等级,于是学生只拼命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这便给学生今后上高中留下了知识隐患。实践也证明,课改年级到高中以

后,物理、化学、政治、历史的学习就非常吃力。

第三,“成长记录袋”工作量太大,评价主体负担过重,不适于大班额用。

第四,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上级部门还应加强指导和监督,教师还必须加强培训,学校还需加大社会宣传,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而现在我校每班学生均超过七十人,且评价内容繁多,不好选择,不好整理、分析,这样就使得这项工作容易走形式、走过场,主观性太强,很难达到客观、真实。

所以,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我们认为,要真正体现课改精神,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性评价原则,我们还必须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不断努力,深刻领会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真谛,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快乐地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快乐。

5.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成长 篇五

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在一次培训中,培训专家问:“你理想中的学校是什么样的?你能简单的画出来吗?”老师们的答案各不相同。我没有站起来说话,但我觉得学校不管是设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僻的山村,不管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是好是坏,如果学校里的孩子和老师们充满欢乐,这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是啊,幸福,幸福才应该是最重要的!当一个人每天面对山珍海味的时候却嚼之无味;当一个人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却整天心情烦闷,那他会是怎样地度日如年啊!幸福应该是每一个应该有的生活感受。教师应该是幸福的传播者,教师应该让孩子享受到生活及学习的幸福。

是的,正如郭文红老师所问的那样:现在的学生有幸福感吗?他们快乐吗?这样的教育富有儿童情趣吗?或许不能一概而论。但目前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要把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毫无疑问,如果学生除了上课便是作业和考试,是不会有幸福感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生活的五彩缤纷,感悟同学、老师、父母的真情,获得不同的生活感受,享受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的童年生活。

幸福也是有载体的,其中一种载体便是丰富多彩的活动。郭文红老师用了许多她拍摄的真实相片呈现了她与学生共同活动的精彩瞬间。各种校内外的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也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感谢郭文红老师,她所提供的案例及做法是可效可仿的,比如走进大自然系列活动,比如参观飞机场,比如每周一次的家长讲座和学生讲座等等。联想上个学期,我们学校也开展了许多活动,如班级文艺汇演、班级男子篮球比赛、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等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班级文艺汇演中,我们班孩子们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有个别学生以前没跳过舞,动作不那么协调,却练得认真刻苦。王桐同学那段时间皮肤瘙痒症发作,跳舞时汗水流下来,皮肤痒得难受,但还是默默地坚持住。班里的部分男孩子除了跳舞,还要参加班级的篮

球训练,为能在篮球比赛中拿到好名次,每天放学后还坚持练球到7点钟。他们也因此增进了友谊,谁买了一瓶饮料,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很有有福同享的派头。有的学生还请自己的父母当参谋,为他们出谋划策并当他们的赞助商,为他们提供活动赞助——水、队服等。是的,参加活动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或许其间还会受委屈、受伤等。但这些活动必定会成为他们的一种经验、一种财富、一种成长的营养剂。今后,我要带着学生尽可能多地开展活动,与他们一起享受快乐时光,并以相机、文字等方式记录下来。

6.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回自我 篇六

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回自我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 周峰

江苏高考作文的批阅早已尘埃落定,可是权威专家们的感慨却时时萦绕在耳畔:今年的作文题关乎青春,提到青春,与之紧密联系的就是爱情,然而在阅卷中,老师们发现鲜有考生涉及这个话题。这是很可悲的一个现象。

其实,可悲的又何止于鲜有写关乎爱情的文章呢?事实证明,能真正写出自我的文章也很少,至于有个性,有独特发现的观点的文章就更是凤毛麟角了。一言以蔽之,高中生作文“无我”的现象严重突出。

一、具体表现

在多年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作文“无我”的具体表现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不少学生由于缺少对生活的自身体验,或者疏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写出来的东西常常干篇一律,甚至不惜去凭空捏造。不少学生一味地“拷贝”、拼凑材料,机械背诵所谓的素材、美文,生搬硬套故事,套作现象严重。

(二)思路狭窄,假话套话。许多学生打不开思路,又缺乏一定的想象力和发散创造性思维,写出的文章假话连篇,套话泛滥,有的照搬哲学概念,索然无味,令人生厌。而对于“敏感”话题,却又不敢越雷池半步。

(三)片面极端,人云亦云。不少学生热衷于写反面教材,但常常片面化、绝对化地看待问题,故意夸大阴暗面,扭曲事实真相。作文缺乏真正独到的观点,行文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有一部分学生在作文中能说真话,抒发真实情感,但往往抒发的是对社会对人生的消极情感,与自己的年龄极不相符,这其实也是“无我”的表现。

(四)内容浅幼,干瘪枯燥。学生普遍缺少阅读积累,写出的作文低级幼稚、内容干瘪、语词匮乏、叙述单调、情趣乏味。也有的`故作高深,一味地追求“高大上”,虚无缥缈,这恰恰使文章失去了思想的厚度、情感的蕴藉。

二、对策思考

尽管由于这样那样的种种原因,高中生作文“无我”的现象仍然严重突出,但是在高考改革的态势下,作文教学改革探索的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不少真正关心教育的专家和普通教师都积极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洪流中,寻找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回自我、真正张扬个性的诺亚方舟。()对此,笔者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也作了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要从命题导向上进一步做出正确的调整

客观的说,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已经在有意地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写出当下青少年的人生体验与认知,今年江苏高考作文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这样的导向对于作文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找回自我无疑是一股强劲的春风,我们要呼唤这股春风刮得更猛烈些。

(二)教师要更新作文教学的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了写作教学“回归本体”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应当建立“能够将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见解,生动、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的文章就是好文章”的评价标准,还中学生作文以清新、自然、率真的风格。

一线教师既不能无为而治,又要避免急功近利。我们不能把眼光只放在几节作文课上,将学生写作活动及写作能力的培养局限在写作课上,而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在平时点滴的语文教学与语文活动中,以一种开放式的眼光来看作文。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尽可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多角度辩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做到“以我手写我心”,溯流寻源,回归本我。

(三)要自上而下建立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序列

一门课程,没有实用性的教材,没有有序的内容和计划,完全凭教师个体的经验和自觉性来进行自主开发和个性教学,这在任何一个学科中都是不可思议的。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校“根据时代的需要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对高中写作教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考量,才能建立起一套适合教学实际的完整、有序、科学的作文训练序列。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作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必须提高作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课程理念中提出:“应该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高中作文课堂教学要让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成为常态课,接上地气,给予学生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就要求作文课堂教学不能单一化,更不能僵化,要勇于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善于思考、乐于写作、积极修改、参与评价,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总之,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回自我,对写作教学而言,这是正本清源的第一步。惟有如此,才能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才能展望语文教学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周峰,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文科党支部书记、教务处主任、工会副主席,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7.让学生快乐学写作 篇七

一、注重日积月累, 解决“源”的问题

1.学生得法于课内。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所学的材料的兴趣。”我们平时所学习的课文, 全是有经验的专家、学者和教师, 凭自己多年的经验, 经过团体合作深思熟虑的结果, 里面凝聚的是他们的心血, 展示的是他们的智慧和精华。所以, 课本的文章不仅具有思想性, 而且很有代表性和典范性。学生的认真学习, 不仅可以增长知识、扩大视野, 更重要的是通过精讲, 可以提高语言表达技巧和能力。

2.学生成长于课外。给学生充沛的时间并创造更多的机会, 让学生多多涉猎群书, 进行泛读。一是在学校, 每周至少安排一节课为阅读课。上阅读课时, 可以成立阅读兴趣小组, 教师进行优劣搭配, 并留出时间让小组成员交流讨论, 畅谈所读的感受, 或把阅读中认为精彩的片段部分读给大家听听。二是在校外, 教师布置阅读笔记作业。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应该把读书笔记作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方式上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年龄段及所兼备的能力, 布置多样化的阅读作业。

二、发掘教学资源, 解决“桥”的问题

1. 读写结合。正如吕淑湘先生所言:“阅读的本领学会了, 自己写文章也就不难了。”在平时教学中, 笔者注重范文的运用, 让学生从中有所借鉴, 然后有意识地用于他们的习作中。如, 《桂林山水》一课在构段方式上采用了先总述后分述的写法, 学完课文后, 笔者趁热打铁, 及时进行读写训练, 要求学生仿照其中一段的写法, 进行一次片段仿写, 并用上比喻、排比等手法。让学生亲历由“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 实现读中学写、仿中求“活”的教学思路。

2.活动体验。如, 在精心组织一次拔河比赛后, 布置学生写片段作文, 然后来一个“拔河比赛精彩回放”, 让“热心观众”、“啦啦队”和“主力队员”从不同角度进行展示, 多方位立体地再现拔河赛的动人情景。此时, 教师相机点评, 进行鼓励和写作指导。学生一般都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几百字的精美作文, 写出自己的独特人生感悟, 写出童真童趣。

3.课程整合。在挖掘作文题材方面, 笔者将语文教学和劳动课进行了整合, 精选了劳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利于学生动作操作的有关内容, 让他们自己阅读, 理清步骤, 在家长的指导督促下实际操作, 再将劳动的过程及体会写下来。这就是每周一篇的“劳动日记”, 等下一周的劳动课开始时, 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劳动日记”, 互相交流、评点。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了劳动观念, 又增加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积累了写作素材, 何乐而不为?

4.评价激励。长期以来, 笔者对学生作文进行星级评比, 采取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作文态度和作文水平综合考虑。以激励为主, 动态评价, 有进步可以追加星星。这种民主评价的方法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感受成功体验, 解决“跨越”的问题

儿童文学作家表明:“只有快乐地生活才能健康地成长, 孩子的快乐生活包括快乐学习和快乐作文, 作文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写作的快乐源于对作文发生浓厚的兴趣, 每一次成功的体验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些不爱学习或严重厌学的学生, 肯定是没有或者很少体验过成功的快乐。没有快乐的体验, 就失去了对学习过程的期待, 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所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和条件,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对此,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发表作文、参与大赛、沟通交流的机会, 给他们提供获得情感体验的机会, 使他们参与活动, 感受成功, 享受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 体会到作文是人生存发展的一种需要, 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一种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观念上的根本转变。

8.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会写作 篇八

一、激发兴趣,乐于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的写作才有了前提。

1.亲近生活,获得写作素材

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春天来了,我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并把观察到的记下来。下雪了,我让他们写第一场雪的景色。渐渐地,学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不再“熟视无睹”,他们会感受种植、养殖的忙碌与喜悦,戏水、捕鱼、爬树、捉鸟的极大乐趣,雷电风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观……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都变成了学生习作的极佳素材。

2.创设情境,激发写作欲望

在上作文起始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话语讲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鼓励他们放开胆子大胆地写,例如:在指导《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我先问学生自己的生活过得有没有意义?做过哪些事?让他们先说出来,大家一起积累材料。此时,学生的兴趣已达到极点,个个跃跃欲试。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获得写作素材,激发了他们的写作欲望。

二、强化训练,学会作文

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还要求老师辅之以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利于学生情感的抒发,实践证明,要让学生训练好作文,“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步骤:

1.“看”

“看”就是要留心观察。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首先,教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

其次,注意教给观察方法。观察方法的掌握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观察,并独立写好观察记录,受用终身。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处处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说”

作文教学应当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入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即使是高年級,口头作文仍是一个重要训练点。说、写不应分家,由说到写,说说写写,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因此,我让学生留心观察我的课堂语言,并在上课时自己组织语言回答问题。无论哪一种准备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训练,学生更是自觉地把说与写结合在一起,因为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任何负担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课堂上老师欣赏的目光与同学们热情的掌声。

3.“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用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4.“写”

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学生可以结合观察所得,写观察日记;可以结合听说训练,把“说”的内容记录成文;也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写读后感。只有多写了,写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

5.“改”

一篇好作品,它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才达到情景交融、文质兼美、炉火纯青的境界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每次作文完了后,鼓励学生来做“小老师”,先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批改同学们的作文,前后左右同学都可相互批改,教师巡视,发现典型。再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数篇进行全班交流,组织评议。通过这样自评、互评的方法,学生在选词、用语,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展示佳作,享受作文

每次批到优秀的作文,我总会在班级里让同学们集体欣赏。我先让学生念自己的作文,再让同学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这时候教室里总是朗朗的阅读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替出现。我在班级里专门有自己的作文书,就是把每次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这不仅能让佳作作者产生荣誉感,也激活了其他同学的情感因素,增强了写作信心。

把作文当作学习中的一件乐事,让学生喜欢上写作文,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会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生的作文在提高中再一次升华。

9.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中获得快乐 篇九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形式。而班级是每个学生在校生活的“家”,它是学生实现成长和社会化的重要基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要求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中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锻炼,个性得到展现。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主体作用,使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集体,成为学生社会性发展的集体,让学生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班级的自我管理中获得快乐呢?结合实践,我觉得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实现。

一、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健全积极有效的班干部机制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了几年的班主任,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班级管理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为全班同学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委会。所以我很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下面我把我在班委会方面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1.班干部的选择不可随意化

班干部一定要选在班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的,而且要热心助人,乐于为同学们服务,有一定的组织才能的人,这样才能做整个班级的领头羊。

2.班干部的能力要多样化

好的班干部就一定要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深受同学们的尊重才行。因此,我平时总是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他们去做,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我们每个星期要开一次班委会议,就本周班里存在的问题,一起讨论该如何解决,做到有问题能自主地及时地解决。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我是该静观时且静观,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就能很好的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3.对班干部的评价策略化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当班干部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会恰当地给予表扬,让他们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显示出他们的带头作用;当他们的管理取得成效时,我也会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提高他们在班上的威信。但“人无完人”班干部也难免犯错。而当他们犯错时,我们切不可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大肆批评。因为班干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往往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况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也会降低他们在同学心中的威信,不宜于管理班级。所以我总是采用课下单独谈话的方式,用温和含蓄的语言,逐步深入,让他们逐步接受。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繁多的,如果我们能组建一个优秀的班委会,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做为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充分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班级管理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管理班级要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父母,如果什么都是父母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尊

重学生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种理念具有科学性,不仅可以将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它能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创造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参与班级的管理,做班级的主人,看到由于自己的努力工作给同学或班级带来的便捷或变化,看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最终看到自己的价值。

三、班级管理中要“严”“爱”并举

“教不严,师之过“。在学生面前,班主任首先树立的就是形象,这一形象在学生眼中就是纪律的象征,就是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商标“,当然应做到严之有度,严之有理。要严于律人必须要严于律己。我们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教学问的经师,一种是教行为的学师。要教好学生的行为,那就得先管好自己。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外要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给学生提出合乎要求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做不到就批评教育,使他们心服口服。其次班主任说话要讲信用,不能朝令夕改,要做到说一不二,要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是讲原则的,是铁面无私的,是公正的。还有,在班里发现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及时解决,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能让其在班里形成气候。总之,通过班主任严格要求和管理,树立好规矩,学生大部分能做到自律,班级量化就会少失分,纪律好了,学生自然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严字当头”是创造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坚实基础。但能否持续、长久,仅靠“严”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始终贯彻“爱寓其中”。爱是一个人的天性所需,离开了爱,教育就不复存在,所以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师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真心爱护班里每位学生,并提倡学生间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得到老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他们从师爱中看到个人的力量,既可以唤起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发生共鸣。

四、在班级管理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可在平常班级管理中,存在一部分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特别注意他们的特长与个性。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优势特长,发掘同学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在表现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发挥自身的能力,而且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表率作用,也使整个班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

总之,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才能,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才能更加有效地实现所制定的班级管理目标。

论文标题:

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的快乐

————浅谈学生的自我管理

论文作者:王

位:仓镇中心学校

10.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快乐 篇十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的教育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正在发生历史性的转变,课堂学习由原来的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逐步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在这种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大大提高,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但仍有少部分学生被动参与甚至游离于学习之外,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找不到合作的快乐、探究的乐趣,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学习成了一种苦难、一种磨难。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成功,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乐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

要让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土,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探索。1.受学生喜爱的教师具备的优秀品质有哪些? 2.受学生欢迎的课堂有哪些特点?3.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最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4.什么样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困生向学优生的转化?本文拟对上述四方面问题加以探索,以期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所推动。

一、做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学生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一门功课,同样,也可能因为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那么如何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呢?美国教育家保罗•韦地花了40年的时间收集到9万名学生所写的信,信中内容都是关于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保罗•韦地在这些信的基础上提炼概括出作为好教师的12种素质,这12种素质为: 1.友善的态度。“他必须喜欢我们。要知道,我们一眼就能看出他喜欢还是不喜欢教书。”

2.尊重课堂内每一个人。“老师应对我们有礼貌。我们也是人。”

3.耐心。“老师,请您耐心地听听我所提出的问题。在您听来也许可笑,但只有您肯听,我才能向您学习。”

4.兴趣广泛。“他带给我们课堂以外的观点,并帮助我们去把所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良好的仪表。“我立刻就喜欢他了。他走进来,把名字写在黑板上,马上开始讲课。你能看得出他是熟悉教学工作的。他衣着整洁,事事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他长得并不漂亮,但整节课瞧着他,我没什么反感。他尽力使自己显得自然。”

6.公正。“老师,只要您保持公正,您对我尽量严格。表面上即使我反对严格,但是我知道我需要您严格。”

7.幽默感。“他讲课生动风趣,幽默活泼,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

8.良好的品性。“我相信他与其他人一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对个人的关注。“老师只和好学生谈话,难道他不知道我也正在努力吗?”

10.伸缩性。“老师,请您记得,不久之前您也是学生,您是否有时也会忘带东西,在班上您是否样样得第一?”

11.宽容。“他装着不知道我得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有方法。“忽然间,我能顺利完成我的作业了,我竟然没有察觉这是因为他的指导。”

这些建议值得我们认真思考领悟,并真正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

二、打造受学生欢迎的课堂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他们所喜爱的课堂上,会有以下肢体特征:1.脸庞红润,这说明学生的情感受到了触动。只有当教学触及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兴奋起来时,学生的小脸才会通红,否则只会木然呆坐。2.眼睛发光,这是学生产生智力冲动的表现。当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时,当学生的情感闸门被打开时,学生的眼睛才会炯炯有神,否则只会发直、发呆。3.举手踊跃,这说明学生产生了极强的参与意识,并已将此意识化为积极的行动。当学生真正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有了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时,就会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去主动争取每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4.发言积极,这说明学生有了极强的表达欲望,想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学生想要“我口表我心”,坦陈己见、畅所欲言,才能大胆发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受学生欢迎的课堂的特征我们已有所认知,那么如何才能打造出此类课堂呢?这需要我们的老师多开动脑筋,激发创新性,比如在课堂中引用故事,让课堂充满幽默;比如创设多方对话的课堂,实现多方互动;比如将游戏融入课堂,让课堂充满激情;比如创设表演型的课堂,让学生在情境中成长等等。

三、选择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现代化的教育势必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而应与时俱进,选择切合时代特点、具有现代气息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供选择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1.讨论式教学。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直至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学习的方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交互式教学。这一模式主要是在讨论教学模式基础上的改进与优化,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实践式教学。这一模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性较强而且具备必要条件的课型进行设计的。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探索知识,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情境式教学。这一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境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授课内容,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

5.讲座式教学。这一种模式主要是对学习方法与学习技巧方面的潜在因素进行专门的学习,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教学艺术没有止境,课堂教学也绝不是任何一种单纯的模式就能达到尽善尽美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和选择,采用最能达到目标的教学模式,同时在一种模式中结合多种模式的有利因素,优化组合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营造受欢迎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但客观而论,在教学实践中,依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一类是课堂的参与者。这些孩子们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上课精神饱满,发言积极,专注的眼神透露出对知识的渴求,思维也在知识的碰撞中散发出绚丽的火花。这些孩子往往个性比较张扬,敢于表达,又乐于表达,成了课堂的主宰。一类是课堂的跟随者。这些学生很认真,也很专心,小眼睛一直追随着老师和发言的同学,不时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但却很少参与课堂的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是静静地听着、看着,沉浸在课堂的智慧中,又似乎有种“事不关己”的感觉。一类是课堂的游离者,即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不断、爱讲悄悄话的学生。他们或是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或是管束不住自己,身不由己;或是容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或是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等。

老师们都有同感,课堂上表现好的学生惹人喜爱,调皮的学生让人烦恼。但是,老师却不能像艺术品鉴赏者和评论者那样,褒优贬劣、吹毛求疵。老师应该是艺术品的生产者--用优劣不等的原料,制作出同样精美的艺术品来。打造受欢迎的课堂氛围,其目的就是要把所有学生的心神吸引到课堂上,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在师生亲近与沟通方面的需求非常强烈。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在学校,教师成为学生生活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把各种思想、感情、期望与“爱的需求”转移到自己的老师身上,由此产生一种特殊的依恋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指点与肯定,甚至只是默默的关注和静静的陪伴。这时,师长般的引导,朋友般的交流,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并不需要不平等前提下的好心行为,不需要远离他们时代的苦大仇深的疾风厉雨的教育和忆苦思甜式的老掉牙的劝说。只有真正意义上的尊重与平等,才能催生新的感动和唤醒。

2.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尊重也是使课堂形成良好氛围的关键之一。友好、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心情舒畅地学习。因此,教师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友好关系。如: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不出来,可以问:“谁来帮帮他(她)、谁能帮助他(她)、我们一起来帮助他(她)。”这样,久而久之,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就不知不觉地培养起来了。

3.以积极情绪感染学生。心理学家认为,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它具有调节功能和信号功能,情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情感通过它的外部表现来感染人,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良好的情感体验,会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如果教师带着充满信心的愉快、乐观的情绪走进教室执教,教师的情感表现就会感染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信心的感觉。由教师的情感而影响形成学生的快乐情绪,可以推动学生去战胜自我,克制自己,会努力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良好课堂氛围得以形成。

4.创造灵动的教室环境。灵动的教室环境是放飞心灵的舞台。环境育人,行为感人。为了冲击学生的视觉,影响学生的认知,引领学生的成长,教师应该给他们创设一个舒适的、愉悦的学习环境,要敢于打破传统,敢于大胆创新,变“洁白四壁”为“多彩世界”,变“静态教室”为“灵动教室”,让学生在灵动的教室里茁壮成长,让他们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上一篇:关于秋天的作文500字下一篇:招聘面试时的自我介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