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人群分析报告

2024-07-05

90后人群分析报告(共8篇)

1.90后人群分析报告 篇一

伴随着90后的成长,社会对90后的关注逐渐增多,作为未来的社会支柱力量和消费主力,90后也是未来众多品牌与厂商营销不可忽视的目标人群。但社会上对于90后的认知,是否可以真正代表90后? 90后作为一个群体,具备与前几代人哪些不同的特质?同时作为未来的网络游戏主力人群,相比现在仍是网络游戏主力的80后,90后的网络游戏行为及态度有哪些变化?对于游戏厂商而言,90后网游用户营销有哪些显著特征?针对这些问题,报告将从五个部分详细介绍研究成果:

• 第一部分 了解90后网络游戏用户基本概况

70 后、80后相继成家立业后,面临房价、子女教育等多重现实压力,网络游戏在其生活里所占比重会有所减少,90后作为一个新的群体,也是伴随互联网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的网络黏性更强,以及乐享生活的价值观和优越的经济条件,都决定了90后是网络游戏未来主力消费人群。

• 第二部分 从生活现状、意识形态和品牌消费观三方面详细了解90后生活形态及价值观

曾经青春懵懂的90后已经长大,他们对自我有着客观的认知,独生子女的他们更加渴望朋友之间的友情,对父母有依赖,但更像朋友;他们不再推崇成王败寇,更加懂得享受追求成功的过程带给自己的感受;他们也不仅仅是只懂得依赖他人,也明白逐渐积蓄力量,蓄势待发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90后也绝不是花钱一味大手大脚的一代人,充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没有阻碍他们理智消费的步伐;90后绝不是只知道盲目追求名牌,从小受到丰富品牌环境的熏陶,他们对于品牌的辨识度更高,更看重品牌代表的品质;同时纷繁的营销信息是否能抓住90后的眼球,还要看营销推广是否足够新颖和独特,足够契合90后的审美观。

• 第三部分 90后网游五大类用户群

网络游戏可以满足网游用户的一些基本诉求,但对于个性迥异的90后而言,他们对于网游的主要诉求会有所差异,我们将90后网游用户划分为五大类人群:

自我超越族:玩游戏是为了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带有90后典型不服输的劲头。

战略战术族:反感通过游戏中大额消费来获取胜利,更喜欢凭借过硬的技术、操作和团队配合来获取游戏带来的成就感。

冒险刺激族:追求游戏带来的刺激感和新鲜多变感,带有90后喜欢新鲜事物,对新鲜事物接受快的特点。

乐群积聚族:喜欢享受游戏带给自己的归属感,反映了90后作为独生子女的孤独感,渴望融入团队。

主导控制族:不喜欢被人控制,喜欢自己掌控一切,代表了90后追求自我,反约束的明显特征。

同时这五类人群在生活形态和价值观以及在网络游戏中的行为和态度还存在诸多不同点,报告中会详细对五类人群进行人物画像及立体化呈现,同时关于五类人群更多的细微不同点会在附录中一并奉上。

• 第四部分 了解90后网游用户的行为及消费情况

90后对于网络游戏的行为与80后有很大差别,90后看待网游态度更加轻松,网游只是娱乐方式的一种;同时网游带给90后诸多正面历练;90后坚信虽然接触游戏的时间可能不如80后长,但胜在年轻,胜在接受信息速度快。

90后虽然生活条件远优于80后,但在游戏消费上能够保持理性,一方面受限于其大多数还未经济完全独立,另一方面90后会追求物有所值,游戏消费更加理智。

• 第五部分 90后的网游营销特质

90后网游人群作为网游的新兴人群,无论是从生活形态及价值观,还是网络游戏行为等方面均存在这一人群的特质:90后前卫、个性、不凑合,对于游戏的需求也区别于80后,渴望在游戏中更多自由挥洒,个性展现,追求制作更加精良的游戏。

独生子女一代的90后更加渴望朋友之情,朋友也是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口碑营销在这一代身上作用会更加明显;对于强加的东西,90后天生排斥,对于营销者而言,尊重90后用户的使用体验,在不打扰用户的使用前提下聪明营销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移动互联网和网吧作为90后的“新友”和“旧识”,未来也是网络游戏厂商不可忽视的营销阵地。

• 第六部分 90后网络游戏人群移动平台使用概况

未来移动游戏将是90后的另一个主场。

2.90后人群分析报告 篇二

所谓思想即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 经过人的思维而产生的“想法”。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得80、90后官兵存在着不同于前辈的思想特点:一是崇尚求新求变。80、90后官兵的思维创造性增强, 反对墨守成规、按部就班, 支持改革创新, 不愿意被条条框框“套牢”, 反对“守旧”和“俗套”, 更希望尝试新鲜事物, 更愿意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二是思维独立性、批判性强。80、90后官兵反对定势思维和惯性思维, 喜欢标新立异, 他们反对盲从, 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对“上级怎么说, 就该怎么干”抱有抵触情绪, 特别是对领导一些不甚合理的要求敢于质疑、“求真”和“较真”, 但容易偏激。三是自我意识突出, 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思考问题习惯于从“自我”出发, 容易忽视周围人群的感受, 办事情、处理问题以自我为中心, 崇拜商界英雄、影视明星等成功者。四是思想活跃、易变。生活在知识爆炸的时代, 成长在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工作节奏快速变化的环境中, 自小接受网上冲浪的洗礼, 使得他们在生活中常常感叹“想法太多, 变化太快, 时间不够”, 他们常常想好的事情还没有开始做, 就想要改变, 做事情缺乏恒心。

2 80、90后官兵性格特点

埃·弗洛姆还认为性格“只是作为个人与文化形态相适应的结果所发展, 而不是植根于人的性格中的行动习惯和思维习惯, 在新的社会形态影响下, 是很容易改变的。”80、90后官兵与前辈相比性格特征更加鲜明。一是自负又自卑。强烈的自我表现欲使得他们毫无保留地充当着自己的经纪人, 他们热衷于“推销”自己, “求异”是他们坚持不懈的追求, 他们希望“百人百面, 无一同者”, 但是当他们遇到挫折, 就会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自我评价低, 不敢与人比较, 害怕表现自己, 时常对自己产生质疑, 自卑性格特征在这时一览无遗。二是情绪因素占主导作用。80、90后官兵在心血来潮时, 干劲十足, 遇到困难时, 消沉泄气, 他们认为情绪的作用超过理智和意志, 使得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具有浓厚的情绪色彩, 情绪性格特征明显。三是积极上进, 但性格急躁。80、90后官兵希望受奖、提职、晋衔, 他们渴望荣誉, 正是他们对成功、成才的追求, 这种强烈“求荣”愿望使得他们在工作中急于求成, 找捷径, 做事情不思考先行动, “冒失”“鲁莽”往往成了他们的形容词。四是理智中伴随着倔强和顽固。80、90官兵会故作严肃的表情去模仿前辈的沉着冷静、遇事淡定和冷静分析, 但往往也会一意孤行, 盲目盲干, 把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当成是他人对自己的嫉妒, 常以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标准, 批评和抱怨他人。

3 80、90后官兵心理特点

80、90后官兵心理特征即是表现在他们身上的那些典型的、比较稳定的心理过程特点。他们的心理过程呈现出独特的时代特征:一是80、90后官兵随着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他们见多识广, 但理论性差。他们反应灵敏, 理解能力强, 接受新鲜事物快, 常常表现的能说会道, 但往往理论大于实际。二是求知欲强, 但是辨别能力差。勤奋、好学的80、90后官兵希望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 希望实现自我价值, 希望靠自己的个人力量解决集体问题, 但是由于缺乏动手的实践能力, 使得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相对较弱, 易受诱惑。三是依赖心理和渴望独立心理矛盾存在。80、90后官兵心理依赖着赖以生存的环境, 依赖着父母给予的生活物质保障, 依赖着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需要, 但是强烈渴望独立的他们又总是摆出一副“你让我这样, 我偏要那样”的逆反姿态对待周围事物。四是80、90后官兵好胜心自尊心突出。他们的意识诉求更加鲜明, 乐于表现的80、90后官兵做事争强好胜, 不甘示弱, “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具有力争上游、赶超先进的心理活动, 但他们往往自负、逞强, 出了问题推卸责任, 找客观原因, 总拿“伤自尊”当借口。五是80、90后官兵情绪两极化明显。敏感而又细腻的80、90后官兵, 在顺境时常常表现得活泼、阳光、积极、乐观, 但在“事与愿违”时会表现出暴躁的一面, 他们的情绪上升、下降较快, 常伴随着冲动性和爆发性。

4 80、90后官兵行为特点

行为是思想、心理、性格的外在表现。80、90后官兵的行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80、90后官兵的主体性增强, 他们不愿意被动地、机械地成为“你令我行”的号令工具, 而是希望为自己的行为制订目标。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 80、90后官兵参与的积极性增强, 能够自觉了解国家大事, 但是他们的参与往往带有自我追求的个人主义色彩。三是80、90后相比60、70后有较强的现代感, 行为节奏快, 周期短, 在行为之前具有一定的计划性, 更注重时效性, 工作中有“工作抓紧干, 早完事, 早痛快”的心理。四是工作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增强, 行为的过程中更加注重自身利益和物质收获, 表现为他们对一些“填鸭式”的说教反感, 他们更加注重“实惠”, “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入伍动机早已被部分80、90后官兵各种各样的理由所替代, 他们产生了只有“拉关系”才能“行方便”的行为动机。五是80、90后官兵的行为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模式,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他们容易怀着“没有行为结果的负担也没有行为过程的束缚”的行为动机, 正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 使得其在行为方面具有一个最大优势, 即受陈规陋习及传统行为的束缚较少。

参考文献

[1]苏恩泽.思想的力量—关于思想素质的思考[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9.

[2]赵定东, 张继平.转型期的学生官:走进军营的困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埃·弗洛姆.为自己的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8.

3.90后人群分析报告 篇三

根据调研,2015年,47.2%的职场人有辞职打算,其中53.3%的人辞职是因为对当前工作不满,想寻找新的机会。而在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下,有13.7%的人有创业的打算。调查历时两个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中小城市,受访人群涵盖各种工作岗位。以下为报告摘要:

七成人月收入低于5000元

2015年职场人总体薪资水平,70%的职场人月薪在5000元以下,5000元成为白领和蓝领的分界线,而月薪8000是半数职场人心中的期望值。有19.7%的人从没涨过薪资。

受益于国家产业大环境,2015年餐饮业、IT互联网业、传播与文化业、物流业和金融保险业是涨薪超快的行业。

超半数蓝领有辞职的打算

57.2%的蓝领有辞职打算,55.7%的蓝领辞职是因为不满当下的工作,想寻找新的机会,对于广大蓝领而言,这是一个无比严峻的现状。互联网+O2O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蓝领职位需求也大大增加。2016年蓝领职位需求现状较乐观,司机、交通服务需求最多,增长比例达602.4%,其次是洗车工、发型师和美体师,需求增长比例均在300%以上。发型师、月嫂、美容师缺口比例最大,均在50%以上,其中发型师缺口达63.1%。

房贷之下被生活重压

一线城市中,近六成职场人选择租房。房租支出按城市线级形成了三个梯队:三线城市每月平均房租693.33元,500元以下的比例最高;二线城市平均房租905.86元,500-1000元比例最高;一线城市平均房租1280.37元,1000元以上的比例最高,在2000元以上,一线城市比例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除了租房,买房后的房贷也是职场人面临的压力:一线城市职场人每月的房贷远远高于二三线。每月房贷在4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0.0%,可谓“一枝独秀”。

2015,职场人的钱都去哪了?

52%的人在餐饮支出是其最大,其次是房租房贷和服装。10个人中,有4个月光族。超六成职场人储蓄比例不足年收入的30%。与此同时,大城市虽然压力最大,却是存款比例最高的地方。

三个职场人,一个是单身

2015年职场人单身一族的比例达33.0%。从性别看,男性的单身比例达34.3%,比女性高3.7%,而26-30岁“大龄单身”人群达27.9%,一线城市的单身比例达到40.0%,远远高于二三线城市,三线城市的单身比例最低。广州的单身一族尤其多,其次是福州、深圳和上海,北京单身比例位居第八。

随着社会发展观念进步,“新”职场人趋向“晚育”。准备在30岁以上生育的比例为39.9%,23岁以下的比例仅占5.3%。男性相对准备“晚育”的更多,30岁以后占比47.7%,女性大多准备在26-29岁生育,占比55.0%。而在生二胎问题上,男性要比女性更加想要,超过10%。

年度关键词:90后成长,80后奋斗,70后忙碌

2015年的代表词中,22.3%的人选择了迷茫,迅速发展的经济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下,普通大众如何迅速适应并找准自己的方向实属不易。位列第二梯队的关键词是成长、平淡和奋斗。忙碌和苦逼也成为很多人的生活写照。

90后是当下最鲜活的一股生命力,2015最能代表他们的词是“成长”,然而年轻的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迷茫,他们觉得孤独,但也寻求改变。80后正处于人生的“立”之年,他们忙着打拼事业、组建家庭,他们的词典里只有一个词“奋斗”。70后已步入人生的稳定阶段,他们是最“忙碌”的一群人,勇敢地扛起“责任”的大旗,同时在他们眼里人生平淡,但也难免焦虑。

4.90后单身调查报告 篇四

剁完手的双十一感觉好空虚, 不是等快递等得好焦急,而是因为今年还是一条单身汪啊,又刷新了一次光棍节单身记录......据调查全国有2亿单身人口,22岁及以上的未婚男性大概有6千万,20岁及以上的未婚女性大概有,甚至有人预言将会爆发光棍危机。90后的你为什么还在单身?

11月11日当天,移动游戏化社交平台对面APP发布《90后单身调查报告》,从十大方面看90后单身群体现象!

1、哪个省份90后最多?

报告显示,广东占全国单身总人数的11%高居榜首,广东由于富士康型工厂企业大量输入青壮年劳动力,以及人才引进政策扶持,单身基数自然水涨船高,其次是四川、黑龙江、河北等地,单身数量紧跟其后。

2、90后的单身男女比例

90后的单身男女比例中,汉子比妹子多出一倍,这也与全国人口总数上男性单身比女性多有关。其中深圳剩男剩女比例100:74,成都剩男剩女比例100:165.6,深圳单身男性多,成都单身女性多,下次跳槽可以换个地方组CP啦!

3、90后单身星座榜

而在单身星座榜中,摩羯座以10.4%担当单身率最高的星座,90后热衷于星座测试等,有时候跟陌生人搭讪,星座正是一个不错的切入话题。按照分析摩羯座比起恋爱更爱工作,加上性格内向,容易错失机会,而个性独立的白羊座则最有异性缘!

4、哪个行业单身率最高?

90后已经步入社会,成为职场的新力量,那么哪个行业单身率最高?统计发现,是互联网行业。互联网行业中流传一句约定俗成的“996”,意思是朝九晚九,周六也要上班,随着科技时代的不断发展,互联网行业又讲求速度和效率,因此平常加班也是家常便饭了!加上每个IT公司男女比例极不平衡,也直接提升了单身指数。紧随其后的是公关、广告和传媒行业。

5、哪些开场白会把天聊死?

随着智能设备的普及,我们通过网络就能即时社交和聊天。而在陌生人社交软件上,不少人都是抱着约会交友的目的`,那么开口第一句其实就是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网络社交语言中,我们发现“嗨/hi/hello”以及“在吗/在干嘛”是非常容易把天聊死的开场白,一方面碎片时代网络讯息太多很容易忽略或没有时间查看,另一方面千篇 一律缺乏亮点的开场白让人接不下去,90后更喜欢有事说事。

6、90后的爱与性

90后的爱与性。没恋爱但是有性爱经历的boy是妹子的3倍,90后最大的已经26岁,不少人步入了婚姻和职场,但是没恋爱却有过性爱经历这点上,说明这代人思想上还是比较开放,有过性爱不一定要恋爱或结婚,只要双方情投意合,这也许也是部分人喜欢上社交软件的原因吧。

7、谁还没有个前任?

90后中,有过前任的是没有前任的人的2倍,这与上述其实类似,虽然现在单身不表示之前没有谈过恋爱,现在平均有2-3个男女朋友是不奇怪的,在自由恋爱时代,他们更相信找到合适的才是最重要的。

8、你妈逼你结婚了吗?

过年回家或者打电话问候的时候有没有被你妈催过婚?曾有过被逼婚经历的妹子47%,有过被逼婚经历的boy53%,男性被逼婚超过五成,据调查男性比女性更愿意下载陌生人社交APP去认识异性。

9、为了脱“光”你会妥协吗?

77%的妹子表示不愿将就,宁缺毋滥,而35%的汉子则表示会为了摆脱剩男身份而妥协。对于妹子来说,更喜欢嫁给爱情的样子,女性天性是需要爱情滋养的群体。而男性为了社会地位或者成家立业着想,他们更容易在时间到了之后快速进入婚姻阶段。

10、平均每天花费多少时间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

据悉我国网民已超6亿人,人均每天上网近4小时,90后更是通过一系列社交软件来建立社交关系。据对面报告显示,女生平均每天花费4.5小时,男生平均每天花费2.2小时通过网络建立社交关系。90后女生比男生更热衷于建立社交关系,而男生则把时间花费在游戏上更多。

90后生人已经成为社会主流群体,当年的毛孩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相比上一代人,他们有着更多样的追求,也能更从容地为了梦想和爱情而活。但是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都市生活快节奏的步伐,90后又喜欢宅的特性,其实这一代虽然思想上比较开放,但是在脱单上也依然不容乐观。对面APP,是一款受9095后热捧,主打游戏化交友特色的交友软件,9095后是对面的目标受众,他们使用社交软件所产生的交互行为对面了解得很深刻,对面产品也正是围绕“爱情线+友情线”打造了一个社交乐园,希望能让一帮年轻人在这个平台快乐地找朋友、找对象,也能找到自己,这次应景双十一出台“单身调查报告”并以90后为切入点,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90后单身生存状态。

5.90后人群分析报告 篇五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涵养其性格,崇高其情操,健康其情绪,成熟其性格,造就直面人生的心态,形成成熟的性格。在实行素质教导的今天,课外浏览更是进步学生素质的重要道路之一。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进步,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想进步学生的素养、拓展知识面,就应当懂得其在课外浏览方面的基础情况,摸索如何领导学生进行课外浏览的方法,从而提出合理化建议,有针对性的给予领导和赞助,使学生对课外浏览产生兴趣,养成课外浏览的习惯,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

那么,80后、90后新一代在阅读什么?怎么阅读?为此,本小组以《80、90后的阅读情况》展开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80后、90后群体

调查方法:采用书面问卷在网上发布展开调查。

调查项目:阅读时间长短、书籍类型及其领域、浏览书籍起源、阅读方式等;

问卷情况:185人参与调查。

调查的问题(附件)

在问卷当中,(一)在阅读时间上,47%的人每天会花0~1小时在阅读上面,45%的人会花1~3小时,而花3小时以上的却只有8%。

(二)在阅读量上,.一年阅读0~5本的占了57%,6~15本占了20%,16~20本仅占了14%,21本以上的仅仅是10%。

(三)在阅读的书籍类型方面,国内的读物还是略占优势,占了44%,国外的读物仅占了12%,但是两者都喜欢的也占了44%。其中现代文学以及当代文学略受欢迎,各占了37%和31%,而古典文学和近代文学则都只是占了16%。

(四)在对待经典作品的问题上,只有40%的人喜欢,表示排斥的人有51%,不喜欢的占了9%。

(五)在四大名著的问题上,72%的人表示有阅读经典名著的必要,26%表示没必要。其中全读完 的只有9%,77%的人表示读过一些,还有14%表示完全没有读过。

(六)在阅读的途径上,44%的人是向图书馆借,自己购买书籍后阅读占了32%.,有18%网上浏览,还有5%是跟亲朋好友借读;

(七)在阅读的对象中,82%的人表示喜欢阅读纸质版的作品,电子版只占了17%

(八)在对待作品的态度上,49%的人表示读过一次后就丢在一边,不再阅读,而40%的人表示如果是爱不释手的作品,会反复品味,甚至能背出相关语句

(九)在阅读过后,经常创作只占了2%;只有30%的人表示有写过,但数量很少;有写作冲动,却没有付诸于实践的占了42%,还有完全没有想过的占了26%。

(十)对于80、90后作家的看法上,45%的人表示.没试图了解过,没感觉;28%的人表示太做作、太商业、没深度;17%的人表示可作偶像、榜样;9%的人表示没什么了不起的,我也能创作。

调查分析

这次的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出生于1985~1989年这段时间的人们,也就是所谓的“后80后”。

(1)阅读取向

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出来,这些“后80后”的人们的阅读已经呈现一种随意化自由化。比如说对于阅读作品中的名著,除了有将近3/4的人认为阅读名著是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和极少数人认为根本没必要之外,其他人觉得阅读名著“是件随意的事情,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比如他们对作品的态度,有1/3的人是如果遇到爱不释手的作品,会反复品味,甚至能背出相关语句,而大部分的人则只是把阅读当做休闲的一种方式,“偶尔记起,闲来无聊会再看一次”;人们的阅读范围也随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市场的不断更新而可以涉及到汽车、财经、政治、时尚、家居、音乐、美食、娱乐、情感、运动等方方面面。从这许多数据中可以看出,随着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后80后”们的阅读动机、阅读对象、阅读心态等等已经呈现出一种多样化的特点。阅读更成为了人们填补空虚时光、丰富生活情趣的重要途径。

小说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在回答“你喜欢阅读哪种类型的书籍?”的时候。有百分之八十三的人有选择小说。小说是比较容易看又比较易懂,而且故事情节吸引人。作为80后,我们也有不同的喜好,小说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生,读起来有很轻松。懒人都喜欢轻松的事。但“很轻松”只是出现在单纯地看,不想它里面蕴含的深意。可是那样小说的这部分作用就消失了,很可惜。“懒”还表现在看了很多作品之后又冲动写作,但是又没有付诸实践。在调查的人里接近百分之四十三的人是这样的。

试想,在媒体大战和消费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读书之外的选择越来越多,广播、电视、互联网,还有音乐、电影、网络游戏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正越来越多地占据着人们的闲暇时间。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只有大概12%的人每天会花3个小时以上在阅读方面,而有接近45%的人每天的阅读时间是1个小时以下。至于每年的读书量,10本以下的占接近62%,虽然这不能准确说明8090后对阅读的兴趣减弱,但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们的阅读量稍低。

(2)阅读变化

80,90后从中学到大学的阅读情况有所调整。只有一小部分人觉得没有什么变化;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阅读更有针对性,目的性。我们想以是否已经高考完了作为划分的标准把这里所说80后,90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正在中学里面打拼的,一部分是已经高考完进入了大学或者已经到社会工作的。作为80后,90后的人都知道,我们是看80后的作品走过来的,但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们的阅读情况也会随之改变。我想来分析上面两部分人阅读情况的差异的原因。

根据调查研究,还在中学校园里拼搏的中学生大都喜欢看80后的作品。因为阅读同龄人的作品。没有阅读障碍,更没有代沟。同龄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同龄人的小说当然更能贴近同龄人的心声。现在来举两个例子。很多80后都喜欢看韩寒的作品,那是因为韩寒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他敢做我们想做而没有勇气做的事,他敢说我们想说而不敢说的事。当每个人都在为中考,高考而挣扎的时候,韩寒勇敢地站出来为所有人声讨。这无不令所有同龄人拍案叫绝。同样,我们也喜欢看郭敬明的作品。那是因为他知道同龄人需要什么。因此,他写的小说非常贴近同龄人的心声。中学生生活都很枯燥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使得同学们的生活阅历非常有限。这样就使得普遍的中学生对社会都有一种窥视的心理。通过阅读小说,满足了读者这种心理,并对小说中描写的亲情,友情,爱情长生共鸣。而到了大学或是到外面工作了以后,重翻起曾经引起自己共鸣的书籍,心中那份共鸣不再,换之的是一种无聊的心态,觉得80后的作品是肤浅的,无病呻吟的词措堆砌。那是因为从中学到大学或者是社会这个过程中,80,90后的心智都比较成熟。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慢慢形成,或者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大大影响了他们阅读的书籍的转变。他们更多的是从个人修

养,个人发展,以及学习或者工作需求而去阅读,不再是纯粹是为了娱乐。

80后90后到了大学,阅读书目广阔了许多,不仅仅是经典著作,也不仅仅是年轻读者比较推崇的畅销书,专业知识类的书目也比较受到青睐,这表现出很多80后90后对自己的前途都有自己的筹划,对人生的思考渐渐地从自身扩展到周围、大局。

80后90后读者从初中到大学所阅读的作品转变甚大,普遍是从老师介绍、知道或者硬性规定的经典名著逐步发展为自主选择,到了大学,基本定型为除专业书外,其它书目都是以自主选择为主,被动阅读(包括别人介绍和硬性规定)为辅,这体现了80后90后在阅读上的心智成熟,也体现了他们个性上的进一步解放。人们常将80后90后的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合并成中学阶段来着手研究,我们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精准的做法,因为初中转入高中,是80后90后学生的重大转折。他们初中的时候,思想和心态等各方面都在发展,这时候理所当然地需要长辈的引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多数受访者在初中时期的阅读作品几乎都是老师的介绍、指导了。中国教育在改革,但80后90后还是逃不了“应试”的命运,为了取得高分,大量的阅读是少不了的,于是很多时候,他们阅读经典、名著、报章杂志都是出于被动的,有甚者是被“硬性规定”的。当然,高中时期的他们依然摆脱不了被动式阅读和“硬性规定式阅读,但是这一时期,他们比初中时成熟了不少,个性的更大解放和发展,所以在阅读上有了一定的自主倾向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承受了九年的“应试教育”,九年之久,足以让很多80后90后产生厌倦甚至抵抗的心理,所以他们不愿意被“硬性规定”了,然而面对高考压力,他们不得不服从,所以这一阶段,他们的思想极为矛盾,所以他们的阅读,比起初中,复杂了。

我们深信,随着80后90后年龄的增长,他们所选的阅读书目会朝着回归主流的方向发展。

(3)关于经典作品

80后、90后是富于个性的一代,在阅读方面同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在80后、90后的意识里他们认为经典作品比较重要,也认为作为当代青年应该阅读经典作品,但是却很少有人会付诸实践,完全读过中国四大名著的同学已经寥寥无几了。相反,有些人认为80后、90后的作品太做作、太商业且没有深度,但是如果有一本经典作品和一本80后作品放在同学们的面前,相信大部分人会选择80后作品来阅读。尽管经典作品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但是对于80后、90后的同学们来说,这些经典作品很难读懂,或者不能够读懂潜藏在作品中的深层意蕴,简单地说就是不能够读懂经典之所以经典的东西,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就很容易引起审美疲劳,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是枯燥、乏味的感受。而现当代作品,虽然没有经典作品的文学价值高,甚至有些还不能够称之为“文学作品”,但是它们却为80后、90后所接受。原因很简单,阅读同龄人的作品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读懂、更容易产生共鸣。连顾彬先生也这样说过:“中国当代文学是二锅头,中国现代文学是五粮液。”不过这种现象也有不好的一面,也可能同时说明了这两代人对以前的作品,尤其是年代久远的作品,涉及不多,那么如果这也成为一个趋势的话,就会造成越来越多人只关心离自己时代近的作品,而越来越远离从前的作品,甚至有抛弃的嫌疑。

这种阅读心理是矛盾。超过百分之七十的人认为有必要阅读经典作品。而在被调查的人群中处于1985~1989年还有1990~1994年的人大约占了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这些人里有绝大多数现在还是学生,有的则是毕业不久的人,但是这些人里读完四大名著的人只有百分之九点多。而且表示喜欢经典作品的只有百分之四十,不排斥但是不会选择其来读的人占了大部分。既然不喜欢读经典作品,又为何知道读经典作品是必要的呢?是真的知道经典作品的好处,还是只是因为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们强调说读经典作品是必要的,所以我们的潜意识里就认为读经典作品就是必要的。因为你没有认真的读,看经典的那些作品,你是没办法知道它的魅力,那你又从哪里知道读经典是否必要呢?时代在进步,有选择性阅读固然不错,但是我们更应该博览群书,吸收多一点不同时代的知识,这才是明智的选择。中国文学从“旧”到“新”的演进,传统文化基因中充沛的能量在其自身的传承过程中始终起着作用,内涵不断丰富,积淀日益深厚,我们在吸收当代文学的养分的同时,更加注意对传统文化的熏养,这样才算称职的新时代读者。

(4)关于载体

很多人都说8090后事数码时代的人,很多都离不开电子产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脑、手机、电子书阅读器、MP4等电子产品渐渐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大家对阅读方式的选择上更趋于理性化,并没有出现一味追捧电子阅读的趋势,传统纸质阅读方式仍显示出强势的地位。但是在看书这方面8090后还是喜欢纸质版的。在调查中显示,8090后的人在阅读方式选择纸质版的人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二左右。纸质版的书籍看起来比较舒服。也没有电子产品那样伤眼睛。从阅读的习惯来说,很多同学在阅读时习惯于用笔在纸上勾画或者写下感想,以求得一种 “踏实的获知感”,纸质产品的实物感更能激发大家一种深入思考的能力,而电子阅读在这点上没有办法很好地满足这部分同学的需要。此外,纸质书籍的普遍性也是80后90后喜欢阅读纸质版本书籍的原因,在他们周围,电子书格式还不是触手可及。何况,纸质书籍除了阅读的功用以外,还有一种审美或者是装饰的作用,以体现个人的文化品位。我们认为,这也是大家倾向于纸质版本的原因。也许某一天,电子图书丰富了,这个局面会有所改观。

(5)关于写作80后90后作家作品

80后90后写作已经日益普遍化,甚至出现了以部分名利双收的新一代作家。但是,同龄人对此年龄段的作家却不怎么看好。很大一部分人甚至都不曾试图去了解过他们,也有很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太过于做作和商业化,而作品却缺乏足够的深度。我们不排除80后90后作家深度不够以及商业性质浓厚的问题,毕竟现在是一个文化产业比较发达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青年的力量在于成长的力量,新一代作家经过成长的洗礼,终会有所成熟。我们应该看到这一代作家的可取之处。这也就可以解释,有一部分人还试很认可80后90后作家的,认为他们可以作为榜样甚至偶像。80后90后骨子里的一种叛逆,也会对新一代作家的看法有所偏颇。部分人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甚至都没有阅读,仅仅凭借新闻,论坛,他们的评价就盖棺定论,认为不值得一读。这是80后90后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书店里,我们可是经常看见各式各样的青春小说系列丛书成为了畅销书,很多年轻人争相购买自己喜欢的青春类型书籍,甚至为了追连载或者为了支持自己喜欢的作家,每月都会关顾书店几趟,就为了能抢先买到自己的最爱,例如有人就非常热衷买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但是这次调查里却显示大部分人不会持续购买甚至收藏某个作家的作品,有些是试过不过现在却不会这样疯狂了。持续购买甚至收藏某个作家的作品会造成某类书的商业效应,这也是导致如今那么多系列刊物被追捧和畅销书作家越来越商业化的原因。

6.90后居住现状调查报告 篇六

10月,面向全国20——28岁,以90后为主的都市青年群体发起了《90后居住现状调查》,借以收集,了解,分析当下在都市中打拼的青年人对于居住空间的诉求和困惑。

随着时间推移,曾经懵懂年少的90后逐渐走出校园,拥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新的楼市调查中,90后已经成为继80后之后的又一波住房生力军。这些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们,他们目前的居住现状如何?在已经被打上个性化标签的90后的生活中,他们对于居住空间的诉求点在哪里,困惑点又有哪些?此次调研获得了广大网友的鼎力支持,一周时间收到了超过8000份真实的调查数据,在庞大的数据背后,我们能够窥见当下都市中青年一族最真实的居住现状。

关注人群: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年龄层次在20岁——28岁之间,参与调研的女性较多,占到了62.1%,在参与调研的人群之中,有房一族只占总参与人数的24.9%。

居住面积,蜗居状态的孤独感

关键词:蜗居,群租,独居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网友之中,有42.6%的人群居住面积不足20平米,这其中大部分处于与朋友合租或住在群租房的状态里,24.9%的人群已经买房但是每月需要承担高额的房贷,只有不足5%是与家人或伴侣同住。只有15.5%的人群表示对自己的居住环境满意,大部分90后对于目前的.居住环境不太满意。

追求生活品质,向往有调性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生活品质,租房也要好好住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中,几乎所有人都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活品质衡量标准,注重生活品质几乎已经成为了90后群体的共性。他们愿意花空闲时间看电影,下厨,烘焙,健身,插花,整理家居空间,宅在家的时间并不会全部用在睡觉发呆追剧等事情上。在参与调研的人群中,38.4%的人群的家居生活状态不算理想,他们希望改变,并且已经在付诸行动,23.1%的人群在工作的重压下,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不尽如人意的居住空间表示无力改变。

消费结构,性价比与使用感之间的博弈

关键词:月光族,可支配收入

在参与本次调研的人群当中,有良好的储蓄和理财习惯的90后只有13.9%,大部分的90后还没有养成理财习惯,月光是他们常有的状态。在月光的消费理念当中不难看出,对于90后来说,消费结构并没有很清晰的规划,还处在比较懵逼的状态当中。除开租房、房贷和生活的日常开销,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不高,能够均摊到居住空间改善上的收入更是少之又少,所以90后们在选择家居用品的时候,性价比和使用感会成为他们不得不两者兼顾的因素。

诉求强烈,选择困难

关键词:不满意,换什么

在本次的调研中,我们发现90后对于居住空间改善的诉求极其强烈,其中大多数集中在租房党和还贷党之中。因为房租和房贷瓜分了90后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使得他们在居住空间内用品的选择余地非常有限,导致大多数90后面对自己的居住环境很不满意。装修风格、居住空间太小、家具家电质量、家居品外观设计这几个方面,不满意的比例都达到了百分之50以上,对于他们来说急需改善的空间中占比例最大的是客厅,卧室,厨房三大空间。而在本次调研的人群中,有超过50%的人都认为沙发,衣柜,床急需更换。

自我意识强烈,偏爱设计

关键词:外貌协会,颜值

都说现在的社会是看脸的社会,这句话用在90后的身上在合适不过。面对居住空间的一系列问题,参与本次调研的90后们在这些问题上答案出人意料的一致,在90后的世界,不管是居住环境的选择,还是家居用品的挑选一切都是颜值先行。有88.4%的人群表示,在选购家居产品时最看重的就是外观和设计感,一款好看,特别的产品往往比好用更能吸引90后。

一线城市的房价又涨了,直逼10万一平的房价除了疯狂找不到别的形容词,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上涨的速度。跟着房价一起在飙涨的,还有在都市中的生活成本。70后逐步走上新中产之路,80后刚刚摆脱刚需的困境,90后这群正在居住的水平线上苦苦挣扎的年轻人,他们的居住现状不甚乐观,却是当下都市青年人生存现状的最好缩影。

独生子女在大城市打拼的孤独感,普遍的蜗居状态,与付出不成比例的收入情况,与收入不成比例的消费需求,对于居住环境选择的局限性和居住空间的不理想,这些都是90后们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但是,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90后从来没有放弃,甚至以此作为家居生活的终极目标,他们在设计在外观在性价比的选择上有着自己的一套法则,对于居住这个宏观的命题也有着90后的个性化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7.90后人群分析报告 篇七

一、“90后”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1. 调研过程和基本统计数据

本研究对象所指的“90后”大学生为在校本科生。本研究专门设计了一份调研问卷,包括“自然情况”、“消费状况”、“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四大部分、48个问题。面向本科生随机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作为随机抽样调查,该样本一些观测指标在数量上有一些不平衡的情况,但是在年级、专业等观测指标上覆盖面较全,独生子女占比较大、生活经济来源绝大多数依靠家庭等信息较为可信,加之有效问卷回收率较高,本调研可以从较为宏观和整体的角度开展研究分析。

2. 调研统计反映的基本事实

从“消费状况”来看:月均生活费500元及以下的为3.94%,500到800元之间的为16.14%,800到1000元之间的是43.31%,1000元及以上的为36.61%,可以发现近80%的在校本科生月均生活费达到或超过800元;消费心态描述为“必要才买”为36.22%,“喜欢就买”为31.11%,“说不清”为24.41%,“从众心理”为5.12%,“求异心理”为3.15%,显示出在校本科生理性消费心理较为欠缺;主要生活消费的前3名为“饮食”、“购置生活必需品”和“通讯、上网、电子产品”,后续三名为“学习”、“文化娱乐”、“个人形象”,结合数据同时可以发现“学习”消费与前3名的消费差距较大,但与紧随其后的“文化娱乐”、“个人形象”消费差距很小,并且“个人发展(培训、考证等)”排在“人际交往”、“恋爱”、“旅游”之后列第10名,显示学习、发展型消费处于相对弱势或弱势状态;如果可以增加生活费并且希望增加的消费方面前三名是“旅游”、“文化娱乐”、“个人发展”,“通讯、上网、电子产品”列第7名,“学习”列第8名,显示休闲、娱乐和发展消费将成为今后可能的消费热点,而“通讯、上网、电子产品”、“学习”消费已经趋于饱和。

从“消费行为”来看:将80%以上生活费花在伙食费上的为17.32%,将50~80%生活费花在伙食费上的为58.27%,并且三餐基本在食堂的为26.38%,以食堂为主的为59.45%,而月均手机通讯和上网费用占生活费近1/3的超过80%,而年均用于专业学习、购置书报资料等消费占生活费近1/3的接近75%,年均用于个人发展方面的消费占生活费近1/3的同样接近75%,年均用于旅游、观看电影或各类赛事、演出等消费占生活费近1/3的接近85%。综上显示,如果要将在校本科生主要的消费行为排序的话,在校本科生的最主要的消费行为是校内就餐,次之是休闲、娱乐,再次之手机通讯和上网,最后才是学习和发展,可以继续验证学习、发展型消费较为弱势的地位。

从“消费观念”来看:在校本科生消费时关心的因素前3名是实用、舒适、价格,其后才是样式、品牌、时尚,显示传统消费观念依然在发挥重要作用;在消费习惯上,有消费规划但不精细的为54.33%,虽有规划但经常失控的为27.56%,无规划的为10.63%,自认为勤俭节约的为7.48%,同时经常保持记账习惯的为14.57%,偶尔或想起时会记账的为37.4%,没有记账习惯的为48.03%,显示在校本科生大多欠缺理财意识和消费规划,在消费上维持着不精细甚至散漫的习惯。此外,对消费透支、超前消费表示“赞成,如果有机会也会尝试”的为5.51%,“理解但不会去尝试”的为53.94%;对“该花的就花,不用省着”,表示“完全赞同”的为20.08%,“基本赞同”的为49.61%,但是对“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来消费”表示“完全赞同”和“基本赞同”的为50.79%和35.43%,显示在校本科生消费观更趋开放和超前,同时传统消费观和道德观念也在发挥着约束付诸实际消费行为的强大作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大学生开展消费观教育、引导理性消费是很有必要的。对大学生开展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是否有必要,表示“很有必要”的为56.3%,“有些必要”的为15.75%,“有,但是作用不大”的为24.02%,“没必要管那么多”的为3.94%,显示虽然多数人重视开展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但是对其作用和效果的信心偏低。

二、“90后”大学生的消费特征

1. 消费水平较高,但是缺乏合理的消费规划

对比江苏省2013年增加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一类地区1480元,二类地区1280元,三类地区1100元),可以发现近80%的在校本科生月均生活费达到或超过800元,非常接近或超过省控最低工资标准,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赶超上班族或白领的消费水平。面对个人的月均消费总量,大多数在校本科生缺少合理的消费规划,具体体现在相当比例的人理财意识薄弱,缺乏良好的消费习惯,有的根本没有消费规划,导致消费分配失衡,没有把部分该花的钱花在“刀刃”上。

2. 消费意识超前,但是常受偶然性因素影响

“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天然的新鲜感、亲近感,对新媒体、自媒体时代的信息终端和信息流量的消费和享受,始终是这个群体最重要的消费之一,在调研中也发现“通讯、上网、电子产品”消费已经趋于饱和,不再是当前迫切需要追加消费的领域。同时,面对消费透支、超前消费、“该花的就花,不用省着”等悖逆传统消费观念的行为和观点,绝大多数采取了理解、宽容和接受的态度。超前的消费意识,并不代表能够指导稳健的消费行为,恐怕也导致了具有“喜欢就买”心理、“从众心理”、“求异心理”的占比近40%。而这些偶然性因素的存在,也继续连锁反应,导致对开展消费教育、引导理性消费持有“有些必要”、“有,但是作用不大”、“没必要管那么多”观点的达到43.7%的结果。

3. 消费领域全面,但是学习发展型消费不足

从消费目的来看,人们的消费活动可以分为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这三大类。通过调研,可以发现“90后”大学生的消费领域比较全面:无论是以食堂为主,还是“下馆子”改善,还是“购置生活必需品”,都属于“生存型消费”;“通讯、上网、电子产品”、“旅游”、“文化娱乐”以及“喜欢就买”心理、“该花的就花,不用省着”观念、超前消费意识的未被冷落,可以划归到“享受型消费”;而在调研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学习”、“个人发展”消费,则属于“发展型消费”。前面已经提及,在消费状况中,“学习”排在“饮食”、“购置生活必需品”和“通讯、上网、电子产品”之后第4名,并且与前3名的消费差距较大,而“个人发展”则排在第10名;在消费行为中,在校本科生最主要的消费行为里面,学习、发展型消费绝对排在校内就餐、休闲娱乐、手机通讯和上网之后。学习发展型消费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三、“90后”大学生消费理念存在问题的成因检视

1. 客观原因分析

(1)学校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首先,学校内及周边的环境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着较大的影响。校园内到处可见的商业广告和产品宣传单,以及学校周边大量的饭店、超市、街边小吃、KTV、网吧等餐饮娱乐场所,这些都是导致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影响因素。其次,学校对学生消费教育工作比较欠缺。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国内各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消费教育课程,对于消费教育在“两课”中也是一带而过,缺少具体的消费教育知识和实际消费教育的实践例子,而更像是一种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意识,忽视了方法和能力的培养。

(2)家庭环境的家长观念的影响。家庭对于每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90后”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无论家里的经济状况怎样,家长总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但却很少去考虑他们的要求是否合理,特别是当孩子考上大学,远离身边时,更是担心他们在外面受苦或受到“委屈”,所以对孩子往往有求必应,这也就导致孩子没有合理、健康消费的意识,慢慢地养成了不良的习惯。

2. 主观原因分析

大学生各种消费问题的出现最主要出自大学生本身。“90后”大学生的思想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他们进入校园开始了独立生活,但是从小受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溺爱,没有理财的过程和经验,不知道赚钱的不易和艰辛,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但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仍然不高,同时他们又有着极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所以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下,他们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攀比心理、从众心理、超前消费、盲目消费等不良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着密切的联系,需要的层次也有着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往上依次是安全需要、爱与感情需要、尊重的需要、成就与自我实现的需要。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家庭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90后”大学生已不再满足最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需要。消费的档次和质量也不断提升,这样就很容易超出自己的消费承受能力,步入消费误区。

四、解决“90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途径探究

1. 营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加强对健康理性消费观的培养

一方面,在“两课”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培养的基础上,通过举办消费知识专题讲座、理财情景模拟等形式,提高“90后”大学生的消费技巧以及对商品的选择和评鉴能力,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团学组织的重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消费观教育和实践活动,如开展“大学生消费问题沙龙研讨会”、“消费知识竞赛”、“消费情景模拟”等活动,以及通过“勤工助学”、“寒暑假社会实践”等方式,让“90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赚钱的辛酸,这样才能更好地自我反省,逐步提高自己对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抵抗能力,养成健康、理性的消费习惯。

2. 加强家庭对消费理念的引导,注重对理财能力和自立能力的培养

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用“勤俭持家”的理念来引导子女树立勤俭节约的理性消费观念。同时,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理财能力和自立能力的培养。首先,对孩子的生活费用分配进行了解,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构建合理的消费计划,使孩子的消费与家庭经济能力相适应,教会孩子正确的理财方法。其次,“9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优越,基本上是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从而导致他们的自立能力比较差。家长应从小就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尽量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过分溺爱。可以适当让子女参加打工,通过他们自己劳动来赚取生活费,让他们体验到父母赚钱的不易,养成良好消费观念,同时也进一步培养了自立能力。

3. 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首先,要强化自身的“财商”,养成消费记录的良好习惯,经常性对自己的消费内容、消费结构进行比对分析,找出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并找出其诱因,不断完善自身的消费理念。其次,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参加勤工俭学、义工以及各类志愿者活动来提升自己金钱观,分析自身消费行为中的不健康因素,对自身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做进一步的改进和调整。此外,大学生应该把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引入对自我消费观念的评价之中,学会科学理智地对待消费,珍惜父母的血汗钱,这样才能远离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不良影响,养成合理消费和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最后,大学生还是要把主要的经济和精力放在学业上,而不是攀比消费、追求享受。

参考文献

[1]张玉华.“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误区及其疏导路径探析[J].中州学刊,2012(2).

[2]董婷婷.90后大学生消费观对未来社会的影响及思考[J].江苏商论,2010(1).

[3]茶利强.80、90后大学生消费观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0(10).

[4]杨乐敏.9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价值观调查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2(21).

[5]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1).

[6]童旭.大学生消费思潮的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

[7]叶蓓.大学生消费现状与思考[J].海南广播大学学报,2005(4).

8.90后人群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90后”大学生;体育教学;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hys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of the 90s Generation

ZHOU Yan-yang1, WANG Jun-chao2

(1.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44, Henan;

2. Department of Sports, Xinxiang College, Xinxiang 453003, Henan)

【Abstract】 Nowadays, students of the “90s generation” are generally at the age of receiving higher education. The characteristic of “90s generation” marked by the times poses a new challenge to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90s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ir ideas on sports by different methods. It focuses on adjustment of teaching that should be made b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oder to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Ehysical Education.

【Keywords】 “90s generation” students, Physic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1前言

用“×0后”来指代一个年代的人并不是近期才出现的,这要追溯到“80后”概念的提出。“80后”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少年作家恭小兵提出的,用来指称1980~1989年出生的年轻作家,后被各个领域广泛借用。自从“80后”这个概念被提出以后,就出现了“90后”、“00后”等概念,分别用以指代1990年以后和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90后”是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中国青年,泛指1990年到1999出生的所有中国青少年〔1〕。

体育教师的责任是义不容辞地搞好学校的体育工作,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时代在变,教学对象在变,教师不能固守自己以前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吃“老本”思想,应根据时代的需求和教学对象的要求,适时提高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自己知识更替的速度,走在教学科研的最前沿。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特点、体育锻炼观念,并就“90后”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90后”大学生特点分析

2.1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90后”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物质、精神、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生长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许多在70后、80后大学生中很少接触的东西,比如手机、电脑、P5等,对他们来说已成为必备的工具。由于中国科技、经济高速发展,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让他们应接不暇,在青少年时期的他们正值精力旺盛、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最强的时期,对于新事物的感知学习应用能力很强,同时在这一时期的他们对新事物充满了好奇感与探究欲,因而也对于学习新事物乐此不疲。

2.2张扬自我个性,团队协作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多是处在祖父母和父母的溺爱之中,形成了“4+2+1”的新型家庭结构,在祖父母,父母两辈人的眼光里,他们就是焦点,他们就是重点,因而他们看待社会的方式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存在强烈的独立意识,不希望别人打扰,讨厌父母、老师、同学、朋友过多地管自己的事情,但与此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比较多,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很少自己洗衣服、做家务,因此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父母的依赖非常大。习惯于别人都服从于他自己,而不习惯于与人合作交流,缺乏团队意识。

2.3信息和知识面丰富,思维多元化

“90后”大学生物质生活环境优越,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孩子长大后擅长唱歌、跳舞、乐器等等,多才多艺。同时由于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90后”大学生从小就受到网络知识的熏陶,网络海量的知识使他们知识面宽广,思想早熟且多元化。

3“90后”大学生体育课观念

3.1对体育课及体育课的作用认识较薄弱

通过教师随机上课抽查,大部分“90后”大学生把体育课理解为打打球、跑跑步、做做游戏等,显然,对体育课的认识很片面,存在严重的不足。

3.2态度积极,体育运动倾向性强

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有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体育竞技和大众体育迅猛发展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相对于“70后”、“80后”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对体育活动态度积极,具有较高的兴趣和爱好,但是普遍谈体育课色变,喜欢按照自己的意愿参加体育活动,不喜欢受体育课和教师的约束,男同学表现得尤为明显。

3.3选择项目上“避重就轻”

在体育运动项目选择上,“90后”大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存在着“趋乐避苦”、“避重就轻”现象,总体表现在:重娱乐性强的项目,轻技术动作单调枯燥的运动项目;重体力消耗小的项目,轻体力消耗大、出汗多的项目;重富有时代特征的新兴项目,轻传统运动项目,例如网球、瑜伽、轮滑等新兴的项目,在大学选项课中深受大学生喜爱,但对武术,田径中的铅球、跨栏,跑这些相对单调的项目,学生选择的较少。

4建议

“90后”大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社会年龄群体,有人用“吃的是薯片、用的是芯片、穿的是名牌”来形容21世纪的大学生,笔者通过教学活动中的接触,发现“90后”显得更为突出,他们追求个性,思想奔放不受约束,敢于大胆提出并表达自己的想法〔2〕。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守着自己大学时候的老本,坐吃山空。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对自己提出高要求、高标准,不时给自己充电,弥补时代进步所带来的知识缺陷,跟上时代的步伐。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适当的调整:

4.1教学项目、内容方面

针对“90”后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上,体育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运动技能学习和学生的终身体育培养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关注课程内容现代化、生活化和实用化,突出“新”和“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现代竞技运动项目,新兴的运动项目,民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学生自我创编的体育运动项目,校外、社区体育运动项目等都可以成为体育课程资源〔2〕。因此,学校体育教学应以传统教学项目为基础,积极引进新的运动项目,比如开设富有时代特色的攀岩、轮滑、跆拳道等;再比如开设一些民间、少数民族盛行的跳绳、拔河、武术、滚铁环、抽陀螺、放风筝、斗鸡等运动项目。这既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又迎合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充实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90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4.2教学手段方面

有趣的教学方法手段常蕴涵着创新的意念,有助于启迪学生的探究心理,帮助他们克服思维定式,开拓思路。面对“90后”大学生,应继承和发展过去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法的同时,研究和引入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不仅指在传统的讲解、示范、练习等方法基础上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角色等方而的转变。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师应该树立“精讲多练”的教学理念,教师利用自己的课堂指导作用,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动脑”、“动手”、“动口”、“动眼”、“动耳”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运动技术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4.3教师态度

面对充满活力、朝气四射的“90”后大学生,体育教师要摆好自己的位置,不能有凌驾于学生之上的心态,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关系。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在交流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一方面,学生在与教师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实践,逐步完成自由个性和健康人格的确立;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教育教学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

5结束语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的教学模式也不能总是一成不变。面对“90后”大学生,高校体育教师要在遵循体育教学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不断地根据学生的人群特点推陈出新,适应时代的步伐。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善于总结群体特点,充分了解孩子们的需求,用他们善于接受的模式激发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和兴趣,让他们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验到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了解参与体育运动的价值,为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海波,伍秀君.90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151-153.

〔2〕刘俊霞,王宁军,储伶丽.“90后”大学生激励式教育手段探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67-168.

〔3〕查文彬.体育教学内容改造与教学方法创新的探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9:130-132.

上一篇:永城市农村公路管理处实施意见的请示下一篇:输电线路工程资料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