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

2024-08-19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共4篇)

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 篇一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大联考考试质量分析

基本情况:试卷总分100分,由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组成,题型与高考相同。试卷的总体难度与高考相比略显简单,但对于第一轮复习尚未完全结束的考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

考试结果:(1)班最高分74,(2)班最高分80,(1)班的平均分:43.96(2)班平均分:42.1

二、具体分析 1、12道选择题中,得分情况较好的是24、25、27、30、35较差的是26、28、29、32。选择题主要考查的是识记鉴别能力,但从结果看,学生对简单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把握较好,对于纯粹的方法题和需要分析、概括、归纳和宏观把握的能力题则答得很不理想。

2、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的是领会诠释能力。2道材料题中仅41题得分率尚可。但仔细分析,41题考查的知识比较简单,而且在平时的复习资料中是常见的,遗憾的是,本题还有同学不得分。原因:在监考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时间分配不合理。历史的大题是最后两道,我在提醒学生距离考试结束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答题卡翻过来这一页大多数人还一字未动,以至于在最后交卷的时候历史大题未答者大有人在,或者是材料未看就在胡言乱语。有不少同学概念混淆,张冠李戴,出现了一错皆错的现象。不少同学写了很多却不在得分点上,也有不少同学干脆空白,每一题都有不得分的现象,可见如何根据题目要求作答也是很重要的。总体看来,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表层化、凌乱化;学生分析理解运用能力的不足;学生对题型的生疏和缺乏答题技巧是简释题得分不高的主要制约因素。

三、教学建议

1、改善教学方法:本次考试反映出,含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得分率明显偏低,说明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缺乏思维训练,习惯于接受性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缺乏高质量的思维活动,学习兴趣不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自主思考,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训练题。

2、加强解题技巧的指导:本次考试反映出,缺乏解题技巧是一个制约成绩提高的瓶颈,材料题和选择题尤其如此。以后要加强解题指导,审题要仔细、题目提示信息和要求要看清、答题要先理清思路再落笔、答题要完整。

3、对学生的复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做一纠正。有的学生在记忆东西的时候逐字逐句的去背,念了好长时间,记下的就是开头的两三个词,并没有记到关键的东西。例如对“五四精神”的分析,各版本教材在语法成分上表述各不相同,但知识成分上基本上围绕“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这三个“关键词”。提取“关键词”是理解记忆的重要方法之一。

理解记忆是最好的记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知识成分(如时间、地点、人物、历史名词、概念等)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而语法成分在表述上是有很大自由度的,这也是不同版本教材差异的重要因素。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区分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样的理解和甄别过程中,理解和记忆也就开始形成了。

郭海明 2015-12-11

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 篇二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李军

一、试卷分析

1.命题意图:期中试卷力求体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和具体语篇中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试题特点:

(1)知识覆盖面较广,试题灵活性强,试卷容量较大;

(2)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核;

3.难度系数:试卷总体难度一般,比第一次月考试题稍难,但许多题目易失分,其中听力为最大失分点,得分率分别仅为56.4%,其次失分较高的是完形填空和作文,得分率仅为61.5%和61.2%。

二、答题情况分析

(一)各班成绩

(二)考试结果分析

1.基本情况:

各班级总体稳定,与第一次月考成绩变化不大,3班因为是美术体育生班级,情况特殊,但与其他班级相比成绩稳中有升。

(1)能力方面,学生听的能力还不能令人满意,听力得分率较差,阅读方面,对比完形填空而言,学生的发挥相对稳定。

(2)基础知识运用方面,这次的单项选择和中译英考查结果虽然还不理想,但相比期初考试而言有了较大的提高。这证明经过有效的常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还是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有待研究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提高幅度。

2.主要问题:

(1)词汇运用能力:学生的词汇记忆、词汇联想、词汇区别和具体情境下的词汇运用能力亟待提高。无论是能力运用要求相对较低的单项选择,还是能力要求相对较高的完形填空和书面表达,都体现出学生词汇掌握的不扎实、词汇联想能力的欠缺和词汇运用能力的薄弱。完形方面,学生最容易失分的还是词义辨析类的题目,特别是结合上下文语境区分词义类试题。

(2)表达能力:学生的组句、谋篇能力必须通过有效训练提高。这次阅读文章回答问题要求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用最恰当的词汇概括表达所读内容,对学生概括能力要求比较高,对词汇的运用能力要求也较高,失分非常严重,很多学生找不到准确的词汇归纳,或者找对了归纳的词但还是写错了形式,缺少根据上下文正确使用词汇的意识和能力,书面表达方面,内容是故事性的,审题理解难度不大,词汇、句型要求也不高,但结果还是不怎么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审题不清;首句和结尾不自然;动宾搭配不当,词汇项目有限;语法结构简单或者汉化;书写随意。另一个需要老师们注意的问题是字数不够,这点比较直接地体现出学生表达水平的不足,不能根据所提供的材料适当发挥,目前高考书面表达提供的文字材料越来越趋向简练,而表达要求却在提高,这点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重视。

三、教学建议

不能让“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仅仅成为一句口头禅,能力提高是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必须通过每节课、每份作业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转化和提高。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讲些什么?重难点是什么?怎么讲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怎样的训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刚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往凭着经验讲课,内容过多,重难点不突出,讲过的知识也缺少即时的、针对性的当堂训练,忽视了课堂教学和能力提高的密切关系,这些的现象必须作出改变。针对本次考试和平时调研的情况,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1.对照期初计划和完成情况,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计划。

2.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根据学情合理安排教学,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提高备课组活动质量,加强对有效训练和讲评的研究。

4.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处理好专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间的关系,加强作业的针对性,重难点的内容要反复强化并进行阶段性错题再现。

5.加强词汇教学,提高表达能力。务必将词汇记忆、词汇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结合起来。词组背诵后,必须设计练习及时让学生在句中或篇中用,平时训练少用选择题型,多用主观题型,真正立足能力提高,建议采用改写句子、选词填空、笔头翻译等形式。在课文疏通后,采用任务型阅读题型,如填表或回答问题(限制词数)等书面形式,逐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6.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除常规训练外,高三学生必须要拓宽知识面,包括信息和语言知识两个方面,建议指导学生阅读一份英语报刊或英语杂志,摘录精彩词句,早读课诵读。

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 篇三

阅读 7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5—10题。(16分)

《湄公河行动》:主流电影的良心品质

①国庆节档期,《爵迹》《王牌逗王牌》等电影纷纷遭遇口碑滑铁卢,票房成绩后劲不足。唯有警匪动作片《湄公河行动》低开高走,在观众良好口碑的助推下票房逆袭,多日蝉....联单日票房冠军。影片凭借现代化的艺术表达、奇观化的视觉呈现和商业化的包装手段实现了主旋律题材的类型突破,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惊喜。在叫座不叫好的电影不断涌现的行业背景下,这部弘扬主流价值观的良心之作获得市场成功,让更多潜心艺术创作的电影人获得了继续前行的信心。

②2011年10月5日,两艘中国商船在湄公河流域遇袭,13名中国船员遇难,这起“湄公河惨案”震惊了全世界。犯我国民,虽远必诛。为了替国人讨回公道,中国政府出动警力,境外追捕幕后黑手、毒枭糯康。《湄公河行动》讲述的正是我国缉毒精英为了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赴汤蹈火的那段不凡经历。影片以弘扬英雄主义为叙事基调,集中展现警察工作的凶险刺激和英雄警察的机智勇猛,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我们的生活之所以光明,是因为有人替我们挡住了黑暗”的道理。影片跳出了以往一些主旋律创作程式化、套路化的窠臼,没有让“为了世间正义舍我其谁、为了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主题流于说教,而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和细腻丰富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大情怀、大格局落在了实处,做到了有看点、有骨架、有灵魂。

③对真实事件的创新性改编是影片成功的 ⑤总而言之,在电影创作者诚意满满的辛苦付出中,《湄公河行动》挖掘故事本身的张力,充分借鉴好莱坞与香港类型电影的先进经验,将警匪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觉呈现带到一定的高度。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10月17日 14版),有删节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统计,今年暑期档电影总票房达到124.29亿元,同比减少0.38%,观影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5.01%。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63.36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30.82%,国产影片份额比去年减少22.42%。暑期档虽然上映影片数量超过百部,但市场表现平淡。

5.甲文

(二)阅读下文,完成 得的自由而奋起,不至像夜般的消沉!”唉!这话能够细想吗?我没有看见台湾人的血,但是我却看见眼前和血一般的杜鹃花了;我没有听见台湾人的悲啼,我却听见天边的孤雁嘹栗的哀鸣了!

⑦呵!人心是肉作的。谁禁得起铁锤打,热炎焚呢?我听见我心血的奔腾了,我感到我鼻管的酸辣了!我也觉得热泪是缘两颊流下来了!

⑧天赋我思想的能力,我不能使他不想;天赋我沸腾的热血,我不能使他不沸;天赋我泪泉我不能使他不流!

⑨呵!热血沸了!⑩泪泉涌了!

11我不怕人们的冷嘲,也不怕泪泉有干枯的时候。○12呵!热血不住地沸吧!○13泪泉不竭地流吧!○14万事都一瞥过去了,只灵魂的伤痕,深深地印着!○ 【注】卢隐(1898年5月4日-1934年5月13日),五四时期著名作家。本文是她教书之余在日本旅游后所作,发表于1922年8月11日

①16.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20.把 ①25.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应用

10分

1.3分

(1)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2)青冥浩荡不见底 2.2分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2分

B 4.3分

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二文,完成5—10题。(16分)

5.2分

票房(收入、成绩)开始低迷后来上升(为多日蝉联单日冠军、多日 的情感,含蕴着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对台湾同胞的同情和与台湾同胞骨肉团聚的志愿。划线句又暗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写出失去祖国、思念祖国的台湾同胞的凄楚悲痛。(4分)

【答案示例】“血般的红”是作者的心在滴血,“迎风作势”是作者的情感在作势。这句融情于景,为台湾同胞沦为亡国奴、为他们的孤苦凄惨而伤痛。这句又用典故,以杜鹃鸟喻台湾同胞,表达了台湾同胞失去祖国的凄楚和心怀祖国的信念。(4分)

【答案示例】杜鹃花血红的色彩迎风作势的动态,与台湾学生凄楚黯淡的形象、苍老的松树等形成反衬,更突出了台湾同胞的凄惨、内心的悲痛,凸显了作者内心强烈的难以忍受的刺痛。作者又借花抒情,把自己被痛苦浸透的心灵写得生动形象。(4分)

【答案示例】作者选取“杜鹃花”这一意象,又用“血般的红”、“迎风作势”描摹,写自己的伤痛悲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杜鹃”又用典故,引起人们的联想想象,丰富了台湾同胞爱国情思以及悲痛的内涵。

(4分)

【答案示例】作者将愁绪、悲情和反抗全都融入凄美的杜鹃花,所以花便血红,便迎风作势。“杜鹃”、“血”又暗含典故,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想象。这样便营造出凄美的意境,表现了失去祖国怀抱的台湾同胞的凄惨,又表现了自己的痛苦。

(4分)

【答案示例】划线句和前文“黯淡的面容、莹莹的泪光”呼应,为“对花出神”和 难在精神深处所受到的深深的创伤。个人的种种孤独和精神痛苦都能过去,但国土沦丧之痛和同胞受难之恨刻骨铭心,永存生命之中。(3分)

【答案示例】指追求自由光明的精神受到扼制,更是面对台湾同胞失去祖国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境况,精神受到深深的伤痛。精神伤痛的核心是拳拳的民族忧患意识,它印入灵魂,刻入生命,永不泯灭。(3分)

说明:此时的庐隐带有五四女性特有的独立意识和压抑感,灵魂的伤痕有这方面的意思。但考虑到中学生的实际,答到给分,不答到也不扣分。主要依据下列要点评分:台湾沦丧、同胞受难的精神痛苦;生命最深处受到的永久伤害。

(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五)阅读下文,完成 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语病。

四类卷

(21-38)

基准分

29分

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当,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

五类卷

(20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卷:

(1)脱离题意。(2)文理不通。(3)全文不足400字。说明:

(1)未写题目扣2分。(2)错别字1个扣1分,至多扣3分。(3)标点错误多,酌情扣1-2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1-2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1-2分。

4.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期中考质量分析 篇四

一、试题总体评价

这次高三政治期是中考质量检测试题总体较好,符合课标和课改精神。试题不拘泥于教材的表述又高于教材,更深层次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储备,以及阅读、分析、归纳能力,和应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热点问题,突出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价值追求,贯彻了新课标教学目标和考试说明的考试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总平均分情况。

全段平均分为51.1分

2、最高分和最低分,优秀率和及格率。

全段最高分为80分,最低分为26分。优秀率人数达到1人,及格率为31%。

3、试卷的分值结果

选择题的平均扣分在18分至25分之间,扣分最严重的达到35分,当然扣分最少的仅仅4分。说明选择题难度偏大,同时选择题分值稍偏高。问答题第一道得分率较高,问答题第二道因为设问的角度宽放,所以答案五花八门,因此失分较多。

三、典型题例分析

在改卷的过程中,主观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28题材料一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对学生的总体能力要求较高,区分度较高。而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主要的问题有:①不会审题,题目明明要求进行评析,但是许多同学还是象平时的问答题一样进行作答。②答题方法和技巧欠缺,答题时原理与材料脱节,观点与事实相分离。不能较好地运用原理说明问题,不能用观点统率材料。

时原理与材料脱节,观点与事实相分离。不能较好地运用原理说明问题,不能用观点统率材料,或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对应的观点

第29题(2)问是措施类的题目。对于这类试题,学生可能平时接触少,有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作答。另一部分是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相对应的观点。而是从课本中无目的地乱答。第(3)问是体现类的题目。对于这类试题,有部分同学一是对应不清,不能把书中的观点与材料一一对应。另一方面,是有的同学找不出其中反映的知识点,只能答出其中的一到两点。

第(4)问是建议类的题目。很多学生的答案没有主语,只是漫无边际的提意见,没有体现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作答,另一方面,就是有许多同学答案不完整,只能针对政府提建议,没有考虑到立法机关与公民方面。

四、后期复习建议

首先,政治教学必须注重课本知识,注重知识的回归定位,夯实基础。教材知识乃学习大厦的根基,因此“奠基”是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教授、指引工作。

其次,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改的理念,领悟新课改精神,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贯彻,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能力。

上一篇:新体育课程教学评价原则探析下一篇:高三语文教学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