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精选8篇)
1.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
大战场镇肉牛养殖产业示范
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快我镇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和打造清真牛肉品牌,带动更多的贫困村、贫困农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结合我县产业扶贫示范园区、示范村、示范户建设,特制定“大战场镇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刚要(2011-2020)》为指南,以贫 困农户增收为目的,以村企合作为纽带,以加快我镇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为目的,以我区肉牛养殖、加工、销售行业中最具优势的宁夏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夏华公司)为龙头,在我镇选择有肉牛养殖基础的贫困村开展肉牛养殖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建设,有效解决肉牛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资金、销售等瓶颈问题,探索贫困地区肉牛产业发展和产业扶贫新机制。
二、基本原则
1、科技先行,扶贫优先。大力推广良种冷配技术、秸秆青黄贮和饲草料科学调制技术、配方饲粮科学饲喂技术、添加剂及舔砖使用技术、圈舍(暖棚)标准化建设。支持贫困村、优先扶持两项制度衔接识别的有发展肉牛养殖愿望的扶贫对象,引导群众发展肉牛产业脱贫致富。
2、村企联合,互利共赢。贫困村与夏华公司联手,充分利用夏华公司发展高端优质肉牛产业的技术、经济实力和市场开拓能力,利用贫困村土地资源、饲草料资源、养殖传统优势、扶贫资源和农户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分散繁育,集中育肥科学化、标准化饲养,为夏华公司提供优质加工牛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效解决农户缺技术、缺资金、找市场、企业却牛源的矛盾,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桥梁,实现磁性对接,形成稳定、共同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机制。
3、先行试点,逐步推进。在3个贫困村先行试点,探索企业、合作社、大户带动、贫困户参与、扶贫效益到户、共同发展、加快发展的新机制,条件成熟后逐步扩大,全面推进。
三、试点步骤
1、示范村选择。以我镇11个行政村为范围,有自治区扶贫办组织,夏华公司于与县区扶贫办共同考察,镇党委、政府最终确定3个村为2012年试点村。以后视条件成熟情况逐年扩大范围。
2、示范村的基本条件。
(1)具备肉牛养殖传统,肉牛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较大,基础母牛存栏500头以上,良种率50%以上,年育肥出栏500以上,有畜牧冷配点、改良站或能就近服务;具有充足的饲草料资源;整体肉牛生产水平相对高。
(2)有比较充足的饲草料条件和饮水条件,为扩大生产保
证充足饲草料条件。
(3)有肉牛产业发展产业协会(合作社)或在试点中成立合作经济组织。
(4)村级两委班子较强,具有带领群众发展肉牛产业脱贫致富和实施产业扶贫项目的能力。群众有强烈的肉牛产业发展愿望,同时有较强的诚信意识。
3、明确工作职责
——县(区)扶贫办:
(1)以整村推进贫困村为重点,组织养牛合作社,整合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双刀扶贫工程、互助资金支持农户发展肉牛产业。
(2)支持合作社发挥技术、销售辐射服务,使之成为带动合作社区域农户肉牛养殖业发展的核心,使用双到工程资金项目覆盖支持贫困户发展肉牛产业。
(3)支持养殖农户使用扶贫贷款贴息,协调合作社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
(4)协调有关部门承担技术服务责任,建立完善冷配点、改良站,确定养殖技术人员为合作社技术服务责任人,联系养殖农户,为合作社外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县区内示范村相对集中可形成园区的,选派技术负责人或技术服务小组。
(5)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服务工作。督促合作社诚实守信,履行合同。
——夏华公司:
(1)经县区扶贫办推荐,在每个县区选择若干个贫困村肉牛养殖合作社,作为其稳定原料供应基地。协助购进架子牛和良种基础母牛,回购精品牛犊育肥。为合作社购买架子牛提供牛源信息,必要时提供贷款担保。
(2)在试点村培训技术骨干,为农户提供改良和科学饲养服务。开展良种良法培训,提供日粮配方。
(3)为贫困村和合作社提供销售服务。按协议价回收农户优质品种质育肥牛,按市场时价收购合作社达到标准的肉牛(毛重收购),标准为犊牛按高于市场价格5%收购;架子牛在300公斤以内按高于市场价格的5%收购;300公斤以上按高于市场价格的3%收购;育成牛若按毛重交售,按高于市场价格的2%收购;若屠宰后净肉交售,每公斤高于市场价格0.5元。
为支持合作社为社外养殖户提供销售服务,实行超售奖励,标准为每500头作为一个奖励基数,交售500头以内,每头奖励10元;每增加500头,每头追加10元,追加数量达到2500头时封顶,每头牛最高奖励50元。
(4)支持示范村、合作社建设标准化养殖场,方便农户收购站(点)。吸纳贫困户在标准化养殖基地及公司工作。示范村农户如果没有养殖能力,公司或基地可吸纳为成员,在工作中学习养殖技术,增加收入,为今后发展养殖业积累经验,夏华公司
也可以利用在中卫市乐农生态移民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份为养殖户提供贷款担保,支持其创业。
(5)——示范村:建立完善肉牛养殖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养殖基础母牛,进行肉牛育肥。支持合作社组织农户接受培训、了解掌握市场信息,与企业签订并履行销售合同。组织开展技术培训与各项服务,协调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场地。协调解决群众资金困难,宣传、教育农户增强诚实守信意识,通过发展肉牛产业脱贫致富。
四、工作要求 发展肉牛养殖是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充分认识发展肉牛养殖的长期性、艰巨性和重大意义,举全镇之力,集思广益,合力攻坚,强力推进肉牛养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上手快、力度大、工作实、成效好。
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镇领导包项目建设责任体系,项目实施由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相关负责人具体负责,共同强力推进实施,清河村由负责,马莲梁村由负责,东盛村由负责。
2、广泛宣传发动。镇宣传干事要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围绕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建设做文章,广泛宣传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成果,大力营造有利于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建设的舆论氛围,切实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创建热情,加快推进肉牛养殖产业示范带建设。
3、制定操作方案。各示范村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项目工作组,明确责任人,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细化工作分工,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措施,扎实有效地开展产业示范项目建设工作。
4、积极筹措资金。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财政补贴、农民自筹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要整合项目资金,在不违规前提下,对上级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重点建设;积极协调农村金融机构,增加信贷资金投放。
2.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二
浙江省海宁市的畜牧业历史悠久, 是一项传统优势产业, 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较为稳定的产业布局, 生猪、肉鸡和湖羊等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养猪业是海宁市畜牧业的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9.6亿元, 其中养猪业3.6亿元。年末存栏生猪22.59万头, 全年出栏肉猪34.59万头, 猪肉产量21 827 t。养猪业的发展在满足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 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养猪业“小、散、多”, 在全市1万多头能繁母猪中, 其中存栏数在3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只有40个, 年生猪出栏数63 339头, 只占全市年出栏总数的18.3%。养殖规模小而散、养殖方式粗放、养殖设施简陋, 养殖机械化水平低的状况, 导致猪的生存环境差, 疫病复杂且难以控制, 给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制约。
二是畜禽养殖污染, 成为当地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中生猪排泄物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根据浙江省畜牧兽医局提供的经验数据测算, 海宁市生猪每年产生猪粪8.8万t、尿19.6万t、污水90.4万t。畜禽排泄物乱排乱放现象时有发生, 由畜禽养殖污染引起的投诉和冲突也时有发生, 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 为促进养猪业持续、规范和健康发展, 实现由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的转变。海宁市农业技术服务站2005年开始引进机械化养猪设备, 开展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以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2 示范基地建设实践
2.1 示范基地的选择及条件
示范基地选择的好坏关系到示范基地建设的成败。海宁市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站在建设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时, 经过认真调研, 选择位于全市规模养猪场相对集中的饲养区。在该饲养区的5个规模养殖场实施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选择依据一是这5个养殖场是全市肉猪供应的集中畜产区;二是饲养时间长, 经济实力强, 农机化配套的自筹资金无困难;三是养殖场有50 m长、9 m宽的产哺舍, 结构合理, 便于农机化建设;四是为改善养猪场饲养条件, 养殖户要求农机化建设意愿迫切, 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五是对全市养猪场农机化建设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六是海宁市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站承担的《母猪场机械化养殖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科技项目在该区实施, 已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农机化配套技术, 可为示范基地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
2.2 示范基地建设的工作配套
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确定后, 海宁市农业机械技术服务站首先组织养猪大户先后去上海、南京、建德、余杭和萧山考察机械化养猪及其应用效果。然后选择示范基地的一个养殖场率先进行农机化建设试验, 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多次组织召开养猪场场主座谈会。邀请财政局、畜牧局等相关单位人员参加, 介绍机械化养猪的应用效果, 并就养猪场农机化建设中迫切需要机械化建设的生产环节和财政对养猪业机械化建设扶持政策等事项进行了认真讨论, 形成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市农机技术服务站再组织示范场的5个规模养殖场负责人对畜牧设备厂进行参观考察, 对机械质量、购机价格进行统一, 市财政给予50%农机补助, 示范基地农机化建设按实施方案全面展开。
2.3 示范基地建设的技术装备配套
2005年示范基地建设以来, 至2008年底农机化投入342.24万元, 其中财政补助171.12万元。在饲养生产环节中先后引进了产哺栏、定位栏、保育栏、猪舍温控、消毒、人工授精、自动饮水和饲料加工等10多类农机化设备计3 373台 (套) , 降温温帘244多m2。在猪的排泄物处理应用环节中引进干湿分离技术与设备, 如干湿分离机、沼气发电、猪舍沼气加热灯、干粪集中收集处理与有机肥生产设备。示范基地建设在母猪产哺、中猪育成、肉猪养殖和排泄物处理4大方面实施了机械化技术, 实现了猪场的产哺、喂料、饮水、消毒、饲料加工、猪舍加温、降温和换气及猪的排泄物处理等主要环节机械化, 示范基地农机化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2.4 示范基地建设的宣传配套
为了扩大示范效果, 加快推进示范基地建设, 在宣传方法上一是组织规模养殖户实地参观;二是通过电视、报纸等手段及时将农机化建设效果进行报道宣传;三是印制宣传资料, 通过各种途径发放加以宣传;四是创新示范基地宣传模式, 在示范基地建立农机化展示室, 拍摄示范基地农机化建设宣传片, 让参观者可以跨越时空季节的限制, 直观而又真实地了解各个时期、不同生产环节中的农机应用效果。
3 示范基地建设成效
3.1 改善了猪的生活环境, 大大降低疫病发生率
舍内环境不受外界气候、季节条件的影响, 改善了猪的生活条件, 保证其正常的免疫机能, 促进了猪的健康成长。在炎热的夏天, 通过风机湿帘降温系统, 使猪享受空调待遇, 温度低于30℃;仔猪在断奶前黄白痢发病率下降6.2个百分点, 21天断奶育成率提高3.2个百分点, 育成重提高13.8%;70天育成期小猪育成率提高5个百分点, 育成重提高16.2%。
3.2 节约猪舍用地, 有利于挖潜, 扩大养殖规模
示范基地中的一个猪舍在传统养殖时饲养母猪为56头, 推广应用产哺床后饲养量扩大到87头。机械化建设后每只妊娠母猪饲养节约土地2.5 m2;每只经产母猪饲养节约土地5.77 m2, 从而为扩大养殖规模, 提高生猪年出栏数创造了条件。
3.3 提高了生产率, 减轻了生产成本
自动饮水系统和自动消毒设备应用省工又省水。示范基地推广新型饲料粉碎机后工效提高30%;采用沼气灯加热效果好又节能, 使产哺舍冬季最低温度高于13℃;推广节料桶和对猪的生长环境的调控技术的应用, 使小猪料肉比下降5.6%;肉猪料肉比下降6.4%。
3.4 猪排泄物污染源得到了较好治理
排泄物实行干湿分离, 利用沼气池, 实现沼气发电、沼气灯代替传统红外线灯对猪舍加温;通过干粪集中收集和处理, 制成有机肥。通过基地建设, 优化了畜禽养殖模式, 实现了养猪生产的良性循环。
3.5 农机化投入效益明显
示范基地建设, 极大地提升了全市的机械化养殖水平, 也激发了畜农农机投入的积极性。据测算, 示范基地投入1元农机资金, 产出2.3元农机化效益。
3.6 示范推广效果明显
示范基地建设为养猪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起到较好示范作用。在示范基地周边镇10个规模养猪场, 看到示范基地农机化效果后也相继进行农机化建设, 全市机械化规模养猪场从原来的5个迅速增加到15个, 年存栏母猪达到3 964头以上, 饲养量68 000多头。
4 示范基地建设体会与建议
4.1 提高认识, 切实建设好示范基地
农机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成功与否, 不仅影响示范基地的示范效果, 也影响着农机单位的工作形象。建设农机化示范基地必须以提高养殖效益为出发点, 推进标准化饲养、无公害生产, 努力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根本。通过农机化新技术新装备的示范应用, 使示范基地的实力在技术运用及升级中得到增强, 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
4.2 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
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符合政府提出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生态化”的原则要求, 同时也顺应当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工作需要。示范基地建设在增加畜农收入的同时, 也有效地控制了猪排泄物的污染, 这不仅得到养殖户好评, 更得到政府重视和认可, 示范基地农机设备因此被列入财政农机补助资金项目。
4.3 加强宣传, 扩大辐射面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 农机在农业生产各环节中的作用体现为阶段性, 给农机化示范效果的展示和宣传带来困难。目前的一些示范基地在宣传上往往就是立一块宣传牌, 可看性不强, 影响示范效果。加强日常宣传, 建立农机化示范展示室, 通过图片、视频形式, 充分展示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可以弥补以往农机化示范基地宣传中的不足, 可提高宣传示范效果。
4.4 搞好培训, 加强服务
通过及时到位的技术培训, 良好的技术服务, 确保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正常使用, 充分发挥农机化效益, 使示范户成为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受益者和传播者, 这是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环。
4.5 充分发挥示范基地作用
畜牧养殖农机化示范基地建设, 拓展了农机推广的领域, 充分发挥了农业机械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 带动建立起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养殖户, 对稳定生猪生产, 确保有效供给, 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农机化示范基地更成为新农机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和成果展示的重要场地。
5 结束语
3.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三
关键词:校外实习基地;水产养殖;创新人才;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高校应该培养适用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而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对每一个水产养殖专业的大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将所学的水产养殖专业知识转化成实际操作能力,水产养殖生产实习正是培养大学生生产操作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如何建设一批稳定和适应水产养殖发展需要的校外实习基地是目前水产养殖专业学生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目前水产养殖校外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
当前,水产养殖校外实习基地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水产养殖企业大都经改制后成为股份制企业和私营企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目的,认为安排高校学生的生产实习对企业意义不大,再加上近几年实习学生的表现不佳给企业留下的印象不好,因此,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
2.近几年因水产养殖生产实习安排不当,学生在实习基地不能安心实习,工作上表现不好,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安排,给基地企业留下比较差的印象。
3.经费投入相对不足,目前生产实习费用增加很大,如交通费用、生活费用等因物价上涨,给实习基地造成很大经济负担等。
4.目前水产养殖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但水产品的价格涨幅很少,造成水产企业利润相对减少,而生产实习又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的积极性。
二、建设创新型校外实习基地的意义
1.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学生进行实习的基础。校外实习是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具体的生产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纽带。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时运用到生产中去提供了重要机遇,而且通过实习也可以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化建议,也是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的要求。
2.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有助于提高就业率。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水产企业受此影响,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一方面要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选择就业的机会。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企业实习,企业对这些实习学生的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学生也了解实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和待遇问题,这就为双方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所以学生很容易在实习企业实现就业,企业也愿意不经过试用期录用他们,特别是一些水产行业中龙头企业和上市企业。另外学生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可充分了解行业内的人才需求状况,从而掌握了更多的就业信息,扩大了就业机会。
3.校外实习基地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水产养殖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而校外实习基地是比较理想的锻炼场所,除了给学生提供了生产操作的机会外,也可提升专业教师的把业务知识具体应用到实际生产的机会,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专业课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实习,也了解了水产养殖行业的生产情况,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内容,进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迅速提高,能够较快地推进产、学、研、管结合,能够根据企业和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难点和热点,准确地确定研究性课题。
4.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越的育人环境。校外实习基地企业首先为学生实习提供生产实践环境,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运营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还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实习环境,在组织领导上,组建由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的各类专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现场讲授水产养殖生产流程,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采用轮换工种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实习模式。
三、新形势下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原则
1.重视企业规模和管理水平的原则。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水产企业,应是水产养殖行业的龙头企业或上市企业,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比较雄厚的经济和科研实力,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和企业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全面合作,并能够成为学校稳定的实习基地。而企业先进的管理,对培养学生的管理水平,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等大有益处。
2.实习基地和学校双方共赢的原则。多年来的生产实习使我们认识到,在目前市场经济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生产效益是企业的生命,要使实习基地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必须让企业通过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感受到实习基地的建立能够给企业带来新技术和新信息,能够提高企业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给企业带来效益,给企业的形象增光添彩,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等。通过一定的项目或技术服务来实现校企双赢,才能保证校外实习基地长久合作。
3.近距离选择实习基地的原则。从节省实习经费和管理方便考虑,尽可能选择省内或离学校较近的生产企业。一方面可以降低学生实习时的交通费用,更重要的是能保证双方合作和联系的方便性,另一方面在实习基地出现生产上问题时需要学校帮助解决,如果学校离实习基地太远,难以立即前往解决。也便于学校和实习基地保持经常性联系,密切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关系。
4.关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原则。在实习基地的选择上也要考虑该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管理水平,这样可增加学生对实习企业的深刻了解,从而对了解水产养殖行业也是很有前途的,提高从事本行业的积极性,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水产养殖行业的认同感和对今后工作的信心。
四、建设创新型校外实习基地的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质量。带队教师是提高实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提倡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作为实习指导老师,一方面年轻容易与学生沟通,便于管理,另一方面水产养殖工作量大,比较辛苦,需充沛精力和体力作保障;但是,他们生产经验较少,对水产养殖的生产经验不足,难以完成实习指导任务。因此,应对青年教师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进行培训,安排生产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优秀教师指导生产实习。
2.安排校外实习基地的技术骨干指导生产实习。采用学校与实习基地联合指导实习的做法,可以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技术力量指导实习,解决学校指导教师力量不足的问题,以提高实习指导水平。实践证明,安排实习基地技术骨干指导实习,一方面能为学生提供较好的生产实习条件,及时解决学生实习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和思想生活问题,对于提高生产实习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安排实习基地企业领导对实习学生讲企业的发展史和创业史,能激发学生在水产养殖行业的创业激情,让学生热爱水产养殖专业,让更多学生毕业进入水产养殖企业,增加就业率。
3.坚持校企良好合作,实现利益双赢。保持学校和实习企业良好的关系是搞好校外实习基地的基础,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时,必须坚持校企双方互惠互利、共同受益的原则。这种互惠關系除要求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外,还应包括学校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帮助企业培训员工等。
4.强化实习考核制度,确保实习效果。为了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必须坚持实习考核制度,实习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现场生产操作、理论知识考试和现场提问答辩等多种形式,由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进行考核,不但要考核学生的思想素质、生产操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而且要考核学生在生产工作期间的表现。联合考核能促使学生认真实习,引导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积极为实习基地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总之,我们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坚持了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法,首先确立生产实习的指导思想,切实推行生产实习基地的改革创新。通过强化实习基地的建设,构建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确保了实践教学提质量、上水平。
4.乡镇鱼养殖基地实施方案 篇四
为进一步加快特色水产养殖步伐,促进养殖业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依根据县委常委、副县长卢世坤同志在2012年2月9日《关于<建设规范化 规模化 绿色有机水产养殖区的性的可行性分析及构架设想>领导批示意见的情况报告》上作出的批示精神,及《关于自治县鲟鱼养殖情况汇报》,依托我乡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全力打造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和做大做强绿色生态水产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县十二届四次全委
(扩大)会议“坚定不移加速强势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 发展某中国西部鲟鱼养殖繁育基地”的精神,依托某乡毗邻州河畔,拥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发展水产生态养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拥有自然河沟、水潭、鱼塘水池2100亩,分布在沿州河南岸从东吉快旅游点到布占村四队约15公里次生林范围)的优势,积极与农业、水利、畜牧、供销社等单位对接,认真做好规划设计、方案,先行建立鲟鱼养殖示范区后推广的原则,以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以财政投入为引导,加大资金投入,与自治区龙头企业对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突出鲟鱼繁育,推动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加快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建立稳定的鲟鱼生产及综合服务体系,全力打造中国西部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形成鲟鱼养殖繁育与观光旅游相结合的产业。
二、工作目标
通过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实现鲟鱼养殖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年孵化鲟鱼鱼苗2000万尾,培育可放流和商品养殖用鲟鱼鱼种1000万尾,生产商品鲟鱼成鱼20吨,实现年产值1.2亿元。1
(一)2012年,1、3月12日前完成鲟鱼鲟鱼繁育基地选址工作;
2、2012年6月前完成100尾鲟鱼采捕购进,同时进行鲟鱼亲鱼拟生态培育。
3、完成120亩鲟鱼亲鱼培训基地建设、改造工程。
4、鲟鱼养殖基地的饲料车、仓库、住宅等基础建设在2012年内完成。
(二)2013年,2013年完成繁育基地鱼苗、鱼种池的修建,并购进鲟鱼仔鱼进行养殖。
(三)2014年,完成鲟鱼繁育基地的繁殖车间建造及各项配
套工程在2014年全部完成,正常进入生产经营。
三、资金来源和投资估算
鲟鱼繁育基地建设,前期需要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基础设施(鱼池、房屋等)250万元,配套设施投入75万元,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投入175万元。资金筹措为国资公司支持15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50万元,招商引资100万元,养殖户自筹100万元。
四、鲟鱼繁育基地建设的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适宜养殖的区域。
吉快旅游区西面州河大坝南面至永久性防洪硬坝尾端有水域
面积约200亩,若项目实施规模需要,水域面积可将零星洼地整合进一步扩展至700亩左右;布占村张启帆旅游度假村水域内和清水湾胡刚强的水域内,特色水产养殖与与次生林休闲度假旅游互相融合,培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基地。
(二)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结合某乡实际,积极与水利等相关部门对接,由水利局负责高起点、高标准制订我乡水产业发展规划,搞好我乡河道、滩地特色水产养殖规划,最大可能用好用活我乡水资源、生态资源和特色品
2种资源。做好我乡特色水产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利建设规划等的衔接,保障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同步跟进。
(三)加快建设鲟鱼苗种繁育基地。
一是加强鲟鱼苗种生产体系建设。在保护、利用好现有繁殖地域的前提下,慎重选址,坚持良种培育标准化,苗种生产规范化,实施和完善苗种监督制度,逐步实现鲟鱼种苗产业化。按照“布局合理、种质优良、机制灵活、管理规范”的要求,建立鲟鱼繁育养殖基地。二是加强技术合作,积极与自治区、自治州、县水产部门对接开展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充分依靠科技依托单位的技术优势,积极转化科研成果。并且积极与对口援疆盐城市水产部门对接,引进和学习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
(四)建立水产养殖协会。由供销进行指导,组织水产养殖户成立水产养殖协会,发挥好具有养殖经验的水产养殖户的作用,提高水产养殖户的技术水平。
(五)加快鲟鱼养殖基地标准体系建设。针对当前鲟鱼养殖存在没有技术养殖标准的问题,积极会同水利等部门制定养殖鲟鱼技术规程,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并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执行,构建鲟鱼养殖基地技术体系标准。组织我县技术人员到大连等养殖鲟鱼区域进行学习,培养技术人才。同时聘请内地鲟鱼养殖专家前来我县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
(六)加快项目跑办,多渠道筹措资金。近年来,由于人类的行为使鲟鱼这一物种濒临灭绝,新疆自治区已正式将鲟鱼列入重点保护一类水生野生动物,保护鲟鱼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大型鲟鱼繁育中心,建设繁育基地可申请自治区项目,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农业、水利、畜牧、供销社等单位对基地建设进行立项,以项目支撑鲟鱼繁育发展。
(七)开展鲟鱼养殖无公害认定工作。将鲟鱼养殖基地产地认定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之一,申报无公害养殖基地,生产绿色水产品,充分利用沿州河的自然优势,按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要求组织生产,创绿色品牌。
(八)发展休闲、旅游、观光渔业。充分利用我乡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和渔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垂钓、观光、餐饮、娱乐为重点的休闲渔业。依托旅游业带动特色水产业发展。依靠社会力量积极发展以特色水产品消费为主,休闲、旅游、观光、科普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县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鲟鱼养殖基地领导小组,水利(水产)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成员单位为乡政府、县财政局、畜牧局、农业局、供销社、国土、科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组织,办公室设在县水利局,具体负责鲟鱼养殖繁育基地建设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解决鲟鱼养殖基地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鲟鱼养殖基地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
(二)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发展鲟鱼养殖是一项“惠民、利民、富民”工程,自治县制定养殖鲟鱼及水产养殖的相关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养殖户的积极性。财政资金对鲟鱼养殖繁育实行以奖代补,增加对鲟鱼养殖繁育建设的投入。要创新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扶持产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私营业主和社会工商资本以参股、租赁承包等方式发展鲟鱼养殖。
(三)尽快启动水产养殖技术培训。发挥水产养殖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鲟鱼养殖技术培训班、科技入户等多种形式,指导养殖户进行生产。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信息平台等各类媒体,宣传鲟鱼基地建设成就和经验;让养殖户熟知创业服务措施和政策,营造养殖户敢创业、争创业、乐创业的氛围。
某乡人民政府
5.XX县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篇五
项目名称:肉牛养殖基地 项目地点:XX县羊凤乡麻纳村
投资总额:450万元(其中:申请项目资金40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50万元)建设规模:选建200户肉牛繁殖饲养户,养殖基础母牛1000头(户均5头),建植1000亩皇草饲料地,建设一个肉牛育肥示范场,牛育肥二次,育肥出栏肉牛600头。项目建设期:二年
项目编制:XX县畜牧事业管理局 编制时间:二○○九年五月八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第三章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第四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选择及主要工程设计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七章 项目建设期及分期实施进度计划 第八章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第九章 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第十章 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第十二章 结论
XX县肉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XX县具有可发展畜牧业草山草坡资源90万亩和25.3万亩的耕地资源,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过渡的丘陵地带,是西南内陆通往沿海的交通要道,贵州的南大门、黔桂铁路、公路和贵新高等级公路贯穿县境南北,册
三、独荔公路横贯东西,全县形成三纵五横的交通网,交通便利。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优势,面向市场,大力发展畜牧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已得到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力争建成贵州南部的畜牧大县,为此,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实施“公司+场+农户”等多种经营形式的畜牧产业化生产,是我县畜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组织生产方式和措施,加速肉牛生产是我县畜牧业发展重要的方向。
第二节、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畜牧业将是贸易自由化和中国加入WTO在农业部门内的主要受益行业。畜产品的出口将显著增长,为此,大力发展畜牧业是加速我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畜牧产业化建设是实现粗放经营的自然经济型农业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型的现代农业转变,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建立以现代畜牧科技进行生产的畜牧产业化道路建设是我县畜牧业产品适应竞争的必然趋势。
第三节、项目经济、技术、管理可行性分析
项目建设以“场+农户”的方式进行实施,技术依托独山县畜牧局,畜牧局现有技师5人,助理技师91人,有承担草地项目多年的经验,牛品改良在全州位列第二。以现代畜牧科学技术手段实施肉牛生产产业化经营,是现阶段进行项目建设较为先进的科学管理方式,技术有保证,产品有市场。项目实施后,户均增加纯收入2500元以上,促民增收。
第二章 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第一节、项目产品分析
牛肉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于猪肉,胆固醇含量低,是其优于其它肉类产品而被注重营养保健的现代家庭生活所重视,其肉质鲜美细嫩不肥腻,易消化。牛皮是制革工业的主要原料,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的开发被普遍受到重视,食品工业和制革工业需求量不断加大,市场对牛肉和牛皮的需求在与日俱增。
第二节、项目产品市场调查分析近年来,国外肉牛生产受疯牛病的影响,欧美等国大量在我国进口肉牛,因此,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肉牛生产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具竞争能力的产品,与国际市场同类产品相比,我国的牛肉生产在入世后有较大的竞争潜力。现今我县市场肉牛售价在每公斤活重9元以上。
第三节、项目产品市场需求及预测分析
以肉牛为原料进行加工生产的冷确肉、保鲜肉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食品,肉骨粉的生产在饲料工业正在逐步被开发利用,制革工业需大量的牛皮,为肉牛生产提供了广泛的市场前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肉牛生产受疯牛病影响而我国肉牛价格较低,均被国外客商看好,中国牛肉出口正在逐步扩大。至今,我国的肉牛生产属供不应求阶段,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因此,肉牛生产早起步、早受益。
第三章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第一节、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项目建设以“场+农户”的方式进行组织实施,选择在农村中有一定文化、能接受技术培训的农户,通过项目实施,加速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竞争中,通过公司的信息、技术、服务,以科学的技术方式进行产业化经营,带领农民闯市场。
第二节、项目建设总体方案及目标设计
一、项目建设总体方案
立足我县农村素有养牛的传统生产习惯,充分发挥现行推广的牛改工作效应,一是改变役肉兼用为肉牛生产,实施西门达尔改良本地品种,实现肉牛生产繁殖母牛一代二元杂交化,商品肉牛育肥生产杂交二代三元化;二是改传统饲养为科学饲料育肥;三是改小农经济生产向专业化商品经济生产,充分利用经济杂交优势走商品化道路建设;四是改分散经营为产业化经济,通过以“场+农户”的方式,使肉牛商品生产上规模,成批量,树立肉牛生产商业品牌。建设肉牛繁殖、育肥、营销体系,实施办法为:选户进行繁殖饲养,建场进行育肥生产。对农户投贷基础母牛,建场回收肉牛进行育肥。
1、专业户自筹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建植饲料生产基地为基础母牛饲养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育肥示范场,向专业户收购草,回收一岁杂交犊牛,实施配合饲料进行育肥生产和销售。
二、目标设计
通过以“场+农户”的肉牛生产方式,选择200户肉牛繁殖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的肉牛生产,推动全县的肉牛养殖,形成肉牛产业化生产。
(一)、基础繁殖母牛饲养,建设1000头基础繁殖母牛基地(选择200户,户养5头),人工冷冻输配成活率达60%以上,牛繁殖犊牛600头(户均3头),第四年起实现基础母牛一代杂交化20%(200头),第五年40%(400头),第六年60%(600头),第七年80%(800头),第八年达100%(1000头),第九年后实现全部繁殖母代杂交一代化。
(二)、育肥肉牛生产,杂交牛周岁进入育肥场进行育肥,杂交一代周岁150kg,杂交二代200kg。经6个月180天的持续育肥,杂交育肥,杂交一代18个月龄出栏350kg,杂交二代450kg以上。
(三)、皇草饲料作物生产。亩产1.5万公斤至2万公斤。
(四)、产品生产计划
1、项目专业户:对育肥场销售皇草和周岁育成牛,项目建设期2年。(1)出栏周岁,第三年出售400头(户均2头),选留200头杂交一代作后备基础母牛;第四年,600头(基中母牛200头,杂交一代400头);第五年,600头(母牛200头,杂交一代400头),第六年,600头(母牛200头,杂交一代340头,二代60头);第七年,600头(母牛200头,杂交一代280头,二代180头);第八年,600头(母牛200头,杂交一代220头,二代180头);第九年,出栏800头(母牛200头,杂交一代120头,二代480头);第十年,600头,全部杂交二代三元化。(2)皇草,第三年至第八年,每年交售育肥场216万公斤;第九年后,每年交售324万公斤。
2、育肥场:育肥6个月180天,每年周转2次,杂交一代育肥180天,出栏活重350kg,杂交二代育肥180天出栏活重450kg。通过回收专业户肉牛、购卖专业户生产的皇草,实施配合饲育肥生产。根据专业户的实际开支情况,项目实施第三年到第八年,每年育肥出栏400头,第九年后每年育肥600头,其中第三年至第五年,育肥杂交一代肉牛,第六年育肥生产杂交一代340头,第二代60头,第七年,杂交一代280头,二代120头,第二代60头,第七年,杂交一代280头,二代120头,第八年杂交一代220头,二代180头,第九年杂交一代120头,二代480头,第十年育肥杂交二代600头。
3、价格体系:根据市场价格,杂交一代周岁出栏1200元/头,杂交二代周岁牛出栏1600元/头,出栏肉牛活重9元/kg,皇草每公斤鲜草或青贮料0.1元,肉牛配合精料每公斤1.2元,淘汰母牛。第四年淘汰的母牛每头1400元,第五年每头1350元,第六年,每头1300元,第七年每头1250元,第八年每头1200元,每九年每头1150元。
第二节、项目重点建设内容
1、选建示范专业户:
2、实施圈舍改造:
3、建植皇草饲料生产地:
4、建设青贮窖:
5、选购基础繁殖母牛:
6、规化建设肉牛育肥场:
第四章 项目技术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项目技术措施及选择评价
项目实施以现代畜牧科技进行畜牧产业化建设,充分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育肥生产。技术措施:
1、建立健全疾病防治措施,定期进行防疫和驱虫及产科疾病的防治。
2、建立繁殖配种档案,实施人工冷冻输配;
3、建立草畜平衡体系,选定饲养方案,实施全价配合饲料育肥生产;
4、改变饲养方式,实施干平圈饲养。
第二节、项目技术关键及保障条件
项目技术关键是确保牛健康生长和配种繁殖的提高,因此为避免疫病造成的死亡,由保险公司对牛的疫病死亡风险进行承保,在进行常规疾病防治的同时,重点做好产科疾病的防治,做好发情鉴定,配种前做好牛体卫生和精子活率的检查,选择精子在0.7以上的精液进行输配,提高基础母牛的配种的受胎率。
第三节、项目技术先进性评价 利用杂交优势进行肉牛生产是现阶段国内、国际肉牛产业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人工冷冻输配和配合饲料育肥生产是现代先进的畜牧科技手段。
第五章 项目建设地选择及主要工程设计 第一节、项目建设地及条件评价
项目实施地XX县XX乡,位于县城西南,距县城10km,地处107025 ——107030,北纬25044 —25053 之间,海拔1268.5米,全乡14860人,少数民族占55%,总面积120.09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
1、资源条件:全乡耕地面积10771.39亩,其中旱地2626亩,水田8145.39亩,可开发利用荒山草坡面积3万多亩,土质为壤土,保水、保肥性能较好。
2、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14.6℃,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0℃,年平均降雨量1330mm,无霜期270天,适宜各种农作物和家畜的生长繁殖。
3、交通条件:册三公路贯穿全乡,村组之间有乡村公路互连,交通条件较为便利,有利于产品的运输。
4、电力通迅:全乡村村通电,属国家电网供电,2002年以来已基本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
5、社会经济条件:全乡经济以农作物生产为主,商品化程度不高。2002年全乡人均收入1100元,基中畜牧业收入占27%。
6、拟选址地点:项目选择在羊凤乡麻纳村,有7个村民组1008人,全村具有可开发利用的土地3000亩,位于册三公路旁,交通便利,通讯条件好,有利于建设肉牛产业集约化、商品化生产,形成独山县肉牛养殖示范园区。
第二节、项目建设主要工程设计
一、肉牛繁殖示范户,每户种植5亩皇草,养殖5头基础繁殖母牛,建设8立方米青贮窖4个,42平方米的圈舍,内设料槽、牛栏、牛床和排粪沟。
1、圈舍:长12米,高3米,宽3.5米,双坡式屋顶,半开放式牛舍,地面有斜坡,防滑的水泥地面建筑。
2、水料槽:建在牛舍内牛床前面,高出牛床10厘米,建设“U”型结构,前壁高30厘米,后壁高60厘米,上口内宽60厘米,下底内宽40厘米,斜向一方,斜坡有利于水料冲洗,前壁用铁管埋栏。
3、牛床:每头牛床长1.8米,宽1.2米,防滑,向后斜。
4、排粪沟:内宽40厘米,深15厘米,斜向一方以利清扫。
5、给饲道:水料槽前宽1米,水泥地面。
6、青贮窖:倒圆台型,出料口80厘米,下底半径1米,上口半径1.2,高2米,水泥清光。
7、皇草饲料栽培:每亩栽培皇草1500株,施足底肥3000kg农家肥,株行距50×50厘米。
8、运动场:每户100平方米。
二、育肥场。
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设办公生活用房,饲料仓库和兽医室200平方米,育肥牛圈舍建设930平方米。
1、办公、生活、饲料兽医室用房1幢,双层,层高3.2米,长20米,宽5米,上层为办公生活用房,下层为饲料仓库和兽医室用房,中间楼梯前面道,办公生活用房5间80米,饲料用房32平方米,兽医用房16平方米。
2、育肥牛圈舍,6栋,每栋长25米,宽6.2米,高3米,钟楼式屋顶,封闭式建设,对头双列式牛床布置,中间给饲道,内设牛床、牛栏、水槽、排粪沟。水料槽、排粪沟、给饲道同肉牛繁殖饲养户建设,牛床,每头长1.6米,宽1米,牛舍1.2米窗台,全透明采光。
3、水、电、路三通,场地平整,建设围墙。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一、选择基础繁殖母牛饲养专业户200户。
二、饲养基础繁殖母牛100头(户均饲养5头)。
三、建设母牛干平圈840平方米(户均42平方米)。
四、青贮窖建设6400立方米,每户建设8立方米的青贮窖4个,共32立方米。
五、建植皇草饲料地1000亩,每户栽种5亩。
六、育肥示范场建设。
1、场地平整2000m2;
2、办公生活用房200m2;
3、育肥牛圈舍建设930m2;
4、围墙建设200m;
5、水、电架设500m;
6、饲料搅拌机1台;
7、年育肥出栏肉牛400—600头。
第七章 项目建设期及分期实施计划
项目建设期为二年: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在麻纳村选择落实基础母牛饲养专业户,由农户自愿申请从事繁殖母牛养殖。
第二阶段:技术培训。由技术部门完成,对选择从事繁殖母牛养殖专业户进行母牛养殖技术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基础设施建设。专业户按技术要求完成母牛养殖圈舍、青贮窖建设,配置牧草切割机。
第四阶段:牧草饲料地建设。专业户按技术要求栽培高产饲料,栽种皇草,每户种植5亩。
第五阶段:基础繁殖母牛配置。第六阶段:育肥示范场选址建设。
第七阶段:项目生产管理。制定疫病防治制度、繁殖、育肥计划,建立疫病死亡保险,鉴定技术服务合同。
第八章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概算450万元
(一)、母牛养殖专业户投资概算 311.2万元
1、基础建设 61.2万元(1)繁殖母牛圈舍200户×42m2×50元/m3=42万元(2)青贮窖200户×4个×8m3×30元/m3=19.2万元
2、牧草切割机
200台×500元/台=10万元
3、牧草饲料地建植
(1)皇草 1000亩×1500株/亩×0.2元/株=30万元
(2)基肥 1000亩×3000公斤/亩×0.05元/公斤=15万元(自筹)
4、基础繁殖母牛
1000头×1600元/头=160万元
5、母牛保险1000头×150元/头=15万元(自筹)
6、兽医防治1000头×100元/头=10万元(自筹)
7、配种1000头×100元/头=10万元(自筹)
二、育肥场建设138.8万元(一)基础设施建设43.5万元
1、工作用房200平方米×320元/平方米=6.4万元
2、育肥圈舍930平方米×200元/平方米=18.6万元
3、电力安装 10万元
4、饮水设施 5万元
5、围墙 200平方米×50元/平方米=1万元
6、场地平整100平方米×20元/平方米=2万元
7、饲料搅拌机1台 0.5万元(二)肉牛周转金 300头×1200元/头=36万元(三)饲料周转金48.6万元
1、饲草:300头×30kg/天×180天×0.05元/kg=16.2万元
2、精饲料:300头×5kg×180天×1.2/kg=32.4万元(四)兽医防治 300头×10元/头.年=0.3万元(五)水电费 3.5万元
(六)人员工资6人×6000元/年.人=3.6万元(七)其它费用 3.3万元
三、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450万元,申请项目专项资金400万元,用于基础母牛购置和育肥牛周转金,农户自筹资金50万元,补助基础设施建设,牧草地建植购苗、场部建设,饲料周转,兽医水电费和人员工资,用于保险、配种和兽医防治,草地建植,(见可行性报告附表
一、表二)
第九章 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第一节、项目财务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出售肉牛600头,项目专业户第3—8年,户均实现利润2300元以上,第九年后,户均3800元以上。育肥出售后,年上交利税18万元,项目财务净现值55.12万元,内部收益率19%,投资回收期9年(见可行性报告附表五、六、七)。
第二节、项目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评价
项目实施后,农户通过参加项目生产,增加了社会产品,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得以改善,达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以“场+农户”的方式建立独山肉牛养殖示范园区。项目实施中,以栽种皇草进行肉牛养殖。皇草是防沙固土的饲料作物,具有保持水土的功效。通过皇草进行养牛,牛粪培植皇草,建立良性生态循环,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以此拉开独山肉牛产业化的序幕,建设相应的肉牛加工厂、骨粉厂、食品厂等,使肉牛产业系列化,形成我县新的财税之源,更好地增加社会就业面。
第十章 项目投资风险分析
项目投资当成不变,收入下降10%时,项目财务净现值为42.3万元,内部收益率为15.2%,当收入不变,成本上升10%时,财务净现值为48.5万元,内部收益率为17%。两种情况下内部收益率均高于基本成本6%的10个百分点以上,因此肉牛养殖项目不会出现亏损(见可行性报告表八)。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组织与管理
第一节、项目建设实施管理方案
1、建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协调示范场进行选择肉牛养殖饲养户和选点建设育肥场。
2、确定人员、负责专业户的选建工作。
3、责任承包,按技术指标建植皇草饲料地,根据图纸建设青贮窖,按技术要求完成圈舍改造。
4、选择技术人员,根据技术指标设计育肥场建设图纸,选定施工人员按合同要求进行建设。
5、选择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基础母牛的购进,每选购一头,统一编号,专业户上交保险时,三人联保,凭保单发贷。
6、项目实施村一律不得留喂未经去势的公牛。
7、按项目设计方案,落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分解任务,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考核。
第二节、项目建运行管理方案
公司与专业户和技术部门之间签定合同进行管理。
1、公司与技术部门有关技术人员鉴定人工冷冻输配和兽医技术服务合同。项目实施后,由公司与当地牛改点人员按生产技术指标鉴定,输配品种必须系谱明确,建立档案。
2、签定肉牛回收合同。农户以肉牛还贷,按市场价回收,输精人员向专业户输精时,每检查配种一头母牛,与专业户签定一份肉牛回收合同上交示范场。
3、每年示范组织专业户进行一次养牛技术培训。
4、专业户每10户一组,每组选一人负责,每月填报母牛养殖动态表上交场部。
5、育肥场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岗位责任。
6、项目专业户向示范场交售周岁肉牛时,同时每天向示范场交售鲜草或青贮料。
第十二章 结 论
通过以上项目可行性分析,肉牛养殖项目投资风险小,社会效益好,生态效益明显,经济效益大。加强组织管理措施,落实技术承包责任制,通过建设肉牛生态示范园区,有利于推动独山肉牛产业化的建设,是我国加入WTO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XX县畜牧事业管理局 2009年5月8日
南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摘要
1.1.1、项目名称:南漳县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 1.1.2、主管单位:南漳县畜牧特产局 1.1.3、建设单位及法人:共7个。其中:
①南漳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闫国军;
②南漳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法人代表张福海;
③南漳县中原牧业公司养肉牛场,法人代表周立明;
④南漳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养殖业主都正家(带动2户:张林村四组方道维、罗茂秀)、彭友兰(带动2户: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兵、肖世才)、龚以中(带动2户:姚岗村一组刘传刚、别文合)、张福明(带动2户:文笔峰村三组刘金涛、四组王宝俊)。1.1.4、建设地点:
①南漳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地址:南漳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南漳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地址:南漳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南漳县中原牧业公司养肉牛场,地址:南漳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南漳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具体为:张林村四组都正家、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兰、姚岗村二组龚以中、文笔峰村三组张福明。1.1.5、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
项目完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肉牛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主要建设内容是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栏圈改造,水、电、路改造等。
1.1.6、投资规模与与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1.1.7、建设期限:一年。
1.1.8、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设单位年可增加销售收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投入与新增纯利之比为1:0.18。项目完成后还可延伸产业链,发展生态养殖,增加水产养殖收入。
1.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年出栏商品肉牛 15800头,年销售收入1580万元,年获利316万元。1.2结论与建议: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1.3编制依据
国发[2007]22号文件,发改办农经[2007]1939号文件,《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关于申报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重点户)改扩建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市发改委、市畜牧局关于做好申报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改扩建项目工作的通知》。
2、项目所在县肉牛发展现状
南漳县共有10个镇1个区,282个村,1371个组,11.28万农户,农业人口42.45万人。版图面积385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3.8 万亩。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是南漳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2005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789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3.9%;2006年在畜产品价格大幅下滑和产值计算单位调减的情况下,畜牧业总产值仍然达到7659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2006年,南漳肉牛出栏62.1万头,年末存栏38.95万头,其中能繁母肉牛存栏3.03万头,年内人工授精43200头,人工授精受配率75.04%。全县乡村人口42.45万人,人平出栏肉牛1.5头,与上年相比肉牛出栏增长1.8%,畜牧业增加值达到37877万元,占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08万元的32.6%。
2007年,南漳大力推广“标准150”模式养殖和养肉牛专业村建设,规模养肉牛比重达到30%,上半年畜牧生产全面增长,其中肉牛出栏增长35.9%,预计全年出栏肉牛达到70万头左右,仅肉牛一项预计农民人平增收100元以上。当前,我县肉牛生产呈现 “三化”的发展态势。
一是向规模化发展。据统计,全县现有50头以上规模养殖肉牛场户1471户,100头规模的242户,300头规模的135户,1000头规模的72户,3000头规模的29户,10000头规模的2户,规模养殖出栏量达到总出栏量的30%。规模养殖场户现有存栏肉牛10.7万头,与上年同期对比增加11.3%。全县共有肉牛养殖小区16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5个,县级5个。
二是向专业化发展。我县肉牛养殖主产区武镇、九集、城关、清河等镇(区)依托本地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一批养肉牛大村。武安镇的跑马岗、老街、葫芦滩、陈家集和清河王家坡、雷家巷等养肉牛大村,每村年出栏肉牛都在6000头以上。其中跑马岗村,全村现有能繁母肉牛981头,与上年相比增加199 头,存栏育肥肉牛13500头,户平存栏肉牛21头,其中年出栏肥肉牛30头以上的农户达到210户,比上年增加50户,全村全年出栏肥肉牛将达到2万头左右,户平出栏31头,人平养肉牛纯收入达到1563元,比上年增加547元。
三是向新型模式化发展。全县肉牛养殖投资多元化,发展养殖业的有领导、有干部、有工人、有商人,有在职工作人员、有单位下岗人员,有从事其它行业转产的,有外地到我县发展的。并出现了“标准150”模式养殖,“肉牛-沼-鱼”、“肉牛-沼-果”生态养殖,和依托协会发展养殖等新型养殖亮点。武镇、九集、城关、东巩等镇现已发展“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7户,预计到年底可发展到100户以上;清河区已发展天添公司等生态养殖户,武镇已建立肉牛养殖协会。南漳规模养肉牛场以个体和承包经营为主,在栏圈建设、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上有县畜牧部门作为技术支撑,全县畜牧部门现有畜牧兽医技术人员3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25人,助理及技术员职称152人,技术力量雄厚。但目前只有少部分养殖场建立了沼气池,推行了肉牛—沼—鱼(果)生态养殖模式,大部分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处理设施,急需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3、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共7个单位,包括三个规模养殖场和四个养殖户。其中:
①南漳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是2005年4月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30万元。公司现有员工12人,其中具有中初级职称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畜牧兽医)人员5人。2006年,该企业出栏商品肉牛2950头,年末存栏肉牛1345头。现有存栏肉牛2000头,日产干粪2吨,日污水产生量8吨。该肉牛场三面环水一面临山,自然隔离条件优越,利于疫病防治。在肉牛场周围附带有一个350亩的小Ⅰ型水库和1000亩精养鱼塘,为肉牛场污水、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排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利于发展肉牛鱼菜生态养殖模式。该企业占地面积60亩,地势平坦开阔而高燥,距离305省道直线距离6000米,离周围居民区最近距离也有1000米以上,交通便利,供水供电条件良好,布局合理,选址适宜,设施完善,设备配套,并建立健全了严格的防疫管理制度,废污实现了循环综合利用。
②南漳县昌海畜牧良种场。南漳县昌海畜牧良种场成立于2002年,现有员工10人,中级以上管理人员2人,该厂2005年取得襄樊市农业部门颁发的种肉牛生产许可证,并于同年获得湖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现存栏肉牛1300头,年出栏肉牛1800头,日产干粪1.5吨,日污水产生量6吨,粪污处理采取综合利用方式。该场地处南漳县九集镇邹湾村,该地环境清静,资源丰富,水源充足,生态环境适宜,符合兽医卫生条件;该场属县域郊区,北边紧靠305省道,距襄荆高速路入口20公里,达襄樊市区30公里,交通、通信便捷。
③南漳中原牧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法定代表人周立明,系浙江农大畜牧专业本科生、浙江大学动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高级畜牧师,从事牲肉牛养殖20年。创办的“宁波市东方牧业有限公司”管理已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宁波市十大无公害肉牛肉生产基地之一。注册商标“东方日月”在宁波、广州、上海等地用户中享有声誉。为寻求更大发展,周立明先生创办了“南漳中原牧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正养肉牛场2006年出栏商品肉牛1800头,现有肉牛存栏2200头,日产干粪2.2吨,日污水产水量8.8号。粪水处理选用淅江宁波东风牧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自动畜禽粪水处理机处理。
④城关镇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城关镇是南漳养肉牛大镇之一,这四个养殖大户养场场选址适宜、布局合理,给排水方便,和稳定的电源,生产与生活分开,圈舍相向、栏圈设计等符合标准化栏圈建设要求,防疫较为严格,管理比较规范。2006年,四个养殖户共出栏商品肉牛1950头,现有存栏肉牛1634头,日产干粪1.9吨,日污水产生量9吨,粪水处理以人工清运为主。
4、项目建设地点与建设条件 4.1、项目建设地点: ①南漳县天添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位于南漳县清河农场皮家湾;
②南漳县昌海畜牧良种场位于南漳县九集镇邹湾村林场;
③南漳县中原牧业公司养肉牛场位于南漳县武安镇刘家河村三组;
④南漳县城关镇 “标准150”模式养殖户4户,张林村四组(都正家)、漳河养殖小区(彭友兰),城关镇姚岗村二组(龚以中)、城关镇文笔峰三组(张福明)。4.2、项目实施的有利条件
肉牛生产是南漳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提出了创建全省肉牛大县的号召,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和措施,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畜牧业发展,为实施本项目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一是县政府制定了畜牧业发展以奖代补政策。县财政每年拿出30万元作为畜牧养殖业以奖代补资金。二是金融部门投资倾斜。县农发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每年分别拿出1000万元对畜禽养殖场和畜禽加工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三是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养殖户新建、扩建畜禽圈舍所需土地,由所在镇村协调落实,允许农户间以地换地修建圈舍,土地管理部门按规定优先审批并免收费用,城建管理部门免收城建规费。林业部门对畜禽养殖栏圈建设用木材,优先审批供应。电力部门对畜禽养殖大户用电实行农业用电收费。发改、财政、科技等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优先向养殖业倾斜,每年落实1-2个畜牧项目。扶贫办每年从国家投入的扶贫开发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发展畜牧生产。交通部门执行绿色通道政策,对运送畜禽产品的车辆免征车辆通行费。保险部门积极为肉牛养殖开展风险保险。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每年在包驻村发展畜牧业新型模式养殖户2-3户。四是我县实施了农村沼气推广建设项目。县能源办把农村沼气推广与畜牧养殖紧密结合,对规模养殖大场大户优先扶持修建沼气池,在沼气建设示范村全面推广1511(1个农户养5头肉牛,建1个沼气池,人平增加收入100元)生态养殖模式。五是畜牧部门对畜禽养殖农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提供防疫,提供畜禽产品购销信息。
5、项目建设内容及建设方案 5.1、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5.1.1、工艺技术方案。①在3个规模养殖场中推广自繁自育养殖模式,在4个养殖户中推广“标准150”模式。②建立标准化栏圈和粪污处理、防疫设施,配套完善水、电、路等设施。
5.12、仪器设备选型。①栏圈以“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建设标准”为依据,“150模式”标准化栏圈建设面积220平方米左右;②粪污处理以沼气处理为主,选用县能源办实施的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所用仪器设备。③生产用种肉牛从省畜牧良种场引进。5.2、建设方案及主要建设内容
5.2.1、项目建设目标。项目完成后,7个建设单位年出栏肥肉牛增加7300头,出栏总量达到15800头左右。5.2.2、总体思路:建设标准化栏圈,改造水、电、路、防疫设施,配套粪污处理设施。
5.2.3、土建工程及其它建设内容:①新建标准化栏圈4920.93平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277.73平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900平方米,中原牧业1879.2平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864平方米。②新建沼气池692立方米。其中天添公司160立方米,昌海畜牧良种场300立方米,中原牧业200立方米,4个150模式养殖户96立方米(含1带2)。③标准150模式养殖户1带2农户栏圈改造。其它建设内容详见附表4。
5.2.4、主要仪器设备:给排水设备、供电设备、消毒设备、疫苗保存设备、自动化养肉牛设备等。详见附表4。
6、规划、土地、环保、节能
6.1、规划和土地:本项目选址都符合城建和土地利用规划,不涉及占用耕地问题。建设单位相关土地使用证明附后。
6.2、环保和节能:本项目建设单位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可以改善粪水污染现象,保护环境,并能变粪为气为肥,节约能源。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7.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其中:
①天添畜禽有限公司总投资80万元。投资构为:建安工程33.41万元(空怀母肉牛舍289.7平方米,单价275.11元,需资金7.97万元;哺乳母肉牛舍225.9平方米,单价260元,需5.87万元;保育肉牛舍154平方米,单价248元,需资金3.82万元;育肥肉牛舍579.75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13.91元;种公肉牛肉牛舍28.38平方米,单价249元,需资金0.71万元;场内道路绿化300平方米,单价37.5元,需资金1.13万元),环保工程24.05万元(尿粪熟化池2口,单价7.85万元,需资金15.7万元;尿粪沟338米,单价40元,需1.35万元;建沼气池20个,单价3500元,需7万元),引种肉牛53头10.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5.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3.39万元,预备费2.95万元。
②昌海畜牧良种场总投资56.4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21.3万元(空怀母肉牛舍300平方米,单价240元,需资金7.2万元;哺乳母肉牛舍300平方米,单价260元,需7.8万元;育肥肉牛舍300平方米,单价210元,需资金6.3元),环保工程15万元(建沼气池300立方米,单价500元),引种肉牛50头7.6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8.4万元(产床20套,单价1700元,需资金3.4万元;单体限位栏50套,单价600元,需资金3万元;消毒设备1套,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疫苗保存冰箱1台,单价5000元,需资金0.5万元;内部供电线路1套,0.4万元;内部供水管道0.6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③中原牧业公司养肉牛场总投资109.86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59.26万元(标准化肉牛舍1879.2平方米,单价262元,需资金49.26万元;粪污处理设施200平方米,单价500元,需资金10万元),引种肉牛107头16.5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安装30万元(标准自动化养肉牛设备5套,单价5.3万元,需资金26.5万元,粪污处理设备1套,需资金3.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6万元,预备费2.5万元。
④标准150模式养殖户(含1带2农户)总投资57.2万元,每户平均投资14.3万元。投资构成为:建安工程21.28万元(肉牛舍4栋,每栋216平方米,单价200元,需资金17.28万元;1带2农户栏圈改造8间,单价5000元,需资金4万元),环保工程3.6万元(沼气池12个,每个8立方米,每个3000元),购育肥仔肉牛24.81万元(4户共600头,每头413.5元),仪器设备购置4.71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0.8万元,预备费2万元。
总投资估算表、单项工程估算表、仪器设备投资估算表附后。7.2、投资估算依据
参照当前标准化栏圈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当前种肉牛价格、当地房屋建设、路面维修等经费测算标准,适当调整后作为本项目投资估算依据。7.3、资金来源及运用
7.3.1、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303.46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补助资金180万元,企业和农户自筹123.46万元。其中天添公司中央补助资金60万元,企业自筹20万元;昌海畜牧良种场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16.4万元;中原牧业公司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69.86万元;4个标准150养殖户中央补助资金40万元,养殖户自筹17.2万元。
7.3.2、资金运用。中央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栏圈建设、粪污处理和水、电、路改造等,自筹资金主要用于购买种肉牛。(中央补助资金使用计划表附后)
8、组织管理与实施进度 8.1、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8.1.1、强化领导,认真组织。县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管理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发改局、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项目实施的协调、组织,把本项目建设与争创全省肉牛大县建设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计划,按步骤顺利实施。项目技术小组由县畜牧局黄光国局长任组长,聘请市畜牧局高级畜牧师仝允、高级兽医师姚建强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县畜牧局畜牧师(兽医师)韩远宏、郑生国、郭庭发、谢志荣等为成员,负责项目可研报告、设计、工程监理和项目验收工作。8.1.2、强化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实行专帐专户管理,接受审计部门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审计,并对项目建设实行分阶段检查验收。8.1.3、工程招投标方案。严格按照“工程招标制”,对项目建设实行公开招投标;招标范围土建工程为本县范围内,仪器设备和种肉牛为湖北省境内;招标方式为议标。
8.2、建后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按照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企业活力。建设单位实行目标量化考核管理,对职工实行工效挂钩、定岗定责、强化成本核算,不断挖掘生产潜力,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8.3、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完成项目规划设计和各项基建工作,2008年6月生产设备安装调试完毕,2008年6月份开始引进种肉牛投入运营,2008年8月全部完工,达到项目建设设计要求。从2008年9月开始进入全面正常生产。
9、效益分析
9.1、经济效益。项目完成后效益十分显著,建设单位新增出栏肥肉牛7300头,按每头销售1000元、纯利200元计算,新增销售收入730万元,新增纯利146万元。9.2、生态和社会效益
项目建成后,对肉牛排放物(肉牛粪尿)进行转化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商品肉牛品质,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10、结论与建议 10.1、综合评价与结论
该项目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当前畜牧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可持续发展要求,项目切实可行。10.2、问题与建议
6.富林村生态草鸡养殖基地建设 篇六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主办单位:汇康禽业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赣榆县黑林镇富林村 联 系 人:聂卫国 联系电话:0518-86856099
二〇一一年二月
富林村生态草鸡养殖基地建设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蛋鸡生产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以鸡肉消费为主体的传统肉食品消费结构,使人们对土鸡肉食品的需求量愈来愈大,土鸡的销售将日益呈现更大的市场空间。目前,市场上优质土鸡的价格不断高涨,就是这种商机初现的生动说明。这表明:长期困扰广大农户养鸡低效、土鸡市场低迷的不利态势已经过去。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养鸡生产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项目经济及社会必要性评价
我村农民素有养鸡的习惯,养鸡的积极性高。但目前的蛋鸡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差,饲养管理落后,一家一户养殖,成品鸡外调困难,销售不畅,规模效益、抗风险压力、附加值低的现状一直制约着全乡土鸡生产发展。因此,加快蛋鸡品种改良,生产优质鸡蛋,适应市场需求,让农民真正做到养鸡增收,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是目前进行蛋鸡养殖的首选,建立优良种鸡场,用以繁育大量的优质品种鸡蛋是我村进行蛋鸡品种改良的关键,也是必要的前提条件。经过市场调研、论证,拟投资兴建良种蛋鸡生产基地。
三、项目的基础条件
1、有利的区位条件
富林村位于赣榆县西北部,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无霜期175—225天,平均气温为16℃,辖11个村民组,595户,2448人,东距赣榆县城仅28公里,西距临沂市70公里,便利的交通为蛋鸡的外运和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
2、饲料来源广,劳力资源丰富
全村年产水稻200多吨,小麦800吨,玉米110吨,山场面积大,放养资源丰富,全村共有2448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近1000人。
3、新式养殖具有较高起点
多年来,由于基层畜牧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广大养殖户已能普遍接受新科技念、良种改良、市场销售等观念。近几年来,我们从河南省固始县引进优质“三高”鸡,该鸡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产蛋量高等特点,得到了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
四、项目产品及市场需求分析
1、项目的主要产品
从河南“三高”孵化场引进优质鸡苗,通过集中育雏防病后再投放给农户在山上散养,该种方法省饲料,鸡抗病能力强,生产快,真正是土鸡土养,鸡蛋鲜美,市场空间大。
2、多年来,鸡病时而爆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也给他们丧失了养鸡的信心,致使我真土鸡基本灭绝。而这一切无不跟养殖观念、养殖规模、科学防疫相关。在当前养鸡行情较好的情况下,广大养殖户跃跃欲试,但又怕不能成功,在此时建立一个良种蛋鸡养殖基地,不单给饲养户提供了优质鸡蛋,还给他们吃了“定
心丸”,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定会使全村饲养走向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五、项目建设总体方案设计
建立优质的蛋鸡养殖场,雏鸡出壳养殖一个月,按免疫程序防疫到位,再发放给农户饲养,并做到售后跟踪服务,让农民大胆发展养鸡生产。
六、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1、规模 年饲养蛋鸡20万只,年产蛋3000吨。
2、具体建设内容
①根据生产规模,预建蛋鸡舍12间,共计13000平方米。②建活动场地132000平方米。③修钢丝网墙1400米。④建饲料堆放仓库600平方米。⑤场内道路建设480平方米。⑥水电增整改造。
七、项目实施地点及实施人 : 实施地点:赣榆县黑林镇富林村
实施人:山东客商聂卫国
八、项目投资构成分析
该项目总投资为3000余万元,基础设施1200万元,蛋鸡投入1300万元,配套设施250万元,流动资金25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为企业自筹。
九、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成本概算:养殖场建成后,每年可饲养蛋鸡20万只,可向社会提供鸡蛋3600吨,每吨6000元计算,可收入2160万元,除去种鸡成本,饲养成本,工人工资等,可净收入300万元,两项共计收入400万元,提供鸡肉300吨,为当地畜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养鸡产业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假设玉米1.8元/kg,豆粕3.5元/kg,麦麸1.4元/kg,雏鸡料2.38元/kg,青年鸡前期料2.16元/kg,后期料2.0元/kg,蛋鸡料2.2元/kg,雏鸡苗3元/羽,鸡蛋7.0元/kg,淘汰蛋鸡7元/kg。每只鸡生长
1斤需饲料2.7市斤,每斤饲料价格为1.3元,平均出栏每只3斤,计成本为50.0175万元,防疫、消毒、用药费为每只0.2元,计0.95万元,人工工资为2万元,年折旧费1万元,合计为53.9675万元;雏鸡:10万羽,每羽鸡苗款3元,计30万元,20日龄鸡需饲料15万元,每只所需防疫费、消毒、用药费0.1元,计1万元;人工工资:0.5万元;材料折旧费:0.3万元,合计46.8万元。总成本为53.9675+46.8=100.768万元。
2、产品销售收入:(1)成品鸡销售收入:每只按3斤,成活出栏率90%,每斤市场价格5元,计67.5万元(50000×90%×3×5)。(2)鸡蛋销售收入:成活率按95%计算,20日龄每只销售为6元,计57万元(100000羽×95%×6)。年生产总值为67.5+57=124.5万元。
3、生产利润 :该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后,年生产总值124.5万元,生产总成本100.768万元,年利润23.732万元。
(二)社会、生产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每年能在本村发展养鸡生产大户70户以上,加快全村禽类改良步伐,提高全村鸡肉品质,增加农民养鸡收入,为我村和邻近村优质鸡肉基地建设提供了保障。该鸡场每年向社会提供成品鸡5万只,仔鸡10万只,每年可产粪便15万公斤农家肥,可用于茶叶、板栗、蚕桑、养鱼等的发展,其社会生态效益较好。
7.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七
一、坚持规范领导,强化管理,为“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在《大连市普教干部培训基地 (校) 建设方案》的指导下,我校形成了“学院指导———校级决策———全员实施”的组织管理模式和“ 规划指引———计 划设计———方案践 行———总结提升 ”的工作运行模式。
(一) 构建基地建设组织管理模式,形成战略上的引导。
在市教育学院的推动下,我校率先从基地的领导结构建设入手,着眼于“基地建设”的特殊性,组建了以“学院校长培训中心”为引领,“学校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学院指导—校级决策—全员实施”组织管理模式。
三大团队,三位一体,同心同向,高度融合,形成“有指导、有思路、有实践”的运行轨迹,为基地校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 构建基地建设运行模式,形成实践上的引导。
依据《大连市普教干部培训基地 (校) 建设方案》,大连教育学院领导与老师带领学校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完善、修订《金二小学干部培训基地校规划》《培训课程开发制度》《培训者培训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依据制度,工作小组设计活动实施方案,促使“中小学校长培训”科学运行,形成“有目标、有重点、有内容”的运行轨迹,为基地校建设提供管理保障。
二、坚持课题牵动,强化课程建设,为“基地建设”提供支撑
如何让“干训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相联系,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紧紧依托培训中心的省级立项课题《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运行模式研究》,根据其研究的核心思想:“要帮助基地将已形成的管理特色,进行总结、提炼、深化,转变为具有推广价值、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校本教育、教学资源, 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独特的培训课程体系。”我校展开课题研究,构建课程体系,形成“系统架构-特色牵动科学运行-课程提炼”工作流程。
(一) 系统架构
以“管理即研究”为核心思想,我校聘请学院两位专家为研究导师,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与课题紧密结合,形成了“基地研究总引—学校课题牵动—子课题支撑—专题研究运行”的培训系统结构。
(二) 特色牵动
历年来,我校以“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素养的小学生”为办学理念,围绕“小学创新教育特色建设”这一总课题,进行学校整体规划与发展的研究。
(三) 科学运行
我们每一个课题都抓三项研究:
一是文献研究。我们进行每一个课题研究,都要组织教师收集学习相关文献,并撰写文献综述。
二是调查研究。我们进行一项研究,在开始和结束时都进行调查,只有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才能验证我们的研究是否具有实效性和真理性。
三是行动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我们着力抓四项活动:设计—践行—反思—提炼。
(四) 课程提炼
通过课题研究,提炼出培训课程,是我校一直秉承基地工作原则。
截止到目前,学校已开发出《实施“创新教育”,缔造学生的创造乐园》《实施“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等7门校长培训课程。
三、坚持专家引领,强化指导,丰富“基地建设”内涵
实践表明,没有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其科学性和实效性就难以保证。在基地校建设中,通过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指导团队的指导,我校以“决策指导—践行跟进—提炼帮助—辐射推进”为工作流程,推进此项工作的展开。
(一) 决策指导
学院领导经常深入我校,通过与校长室座谈、指导制定规划,使学校在实施“创新教育”时能够多途径实施,形成了“两脉六分支”的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实施思路。具体为:两脉———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和学校管理工作的创新;六分支———课堂教学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创新;校本课程建设的创新;育人环境建设的创新;管理干部的发展方式;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式。
(二) 践行跟进
专家的高位引领,给我们带来前沿的教育理念。为有效落实“创新教育特色建设”,学院专家与老师多次来校或电话沟通,亲自指导、参与学校特色建设工作的落实。如,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夏老师指导我校创建了“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 在德育管理上,以“立体德育”为思路,实现了“四个创新”;通过建立“我有办法制”,创新学校学生活动的内涵建设等创新教育的实施。
(三) 提炼帮助
由于专家的精心指导与帮助,我校将“创新教育特色建设”进行资源整合、提炼,形成了基地培训的“六大板块”:特色建设实施与引领;“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实践与指导;德育活动管理与创新;校本课程建设与指导;“创新型”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特色学校环境建设与优化。
(四) 提升推进
专家一系列的指导与帮助,为我们架起了与学院专家沟通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最优的资源服务;另一方面,将学校推到展示的平台,使学校得到了综合发展,全领域受益。通过“板块运行”与“课程培训”,“基地”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四、坚持特色带动,强化发展,为“基地建设”提供示范
在基地建设中,学校全方位发展,办学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近三年,学校先后获得: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大连市特色目录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教师教育观念有了进一步转变,教育教学能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全校约86%的教师上过市以上教学观摩、评优课,均获得好评。其中,2012年7月,宋桂静老师在全国“我的模式,我的课”评比中,获得一等奖;2013年11月,李蕻老师以“问题导学式”教学模式为思路在厦门举办的全国“真语文”说课大赛中荣获第二名。典型一线掠影
学生的创新素养得到发展,学习质量有了进一步提升,赢得家长的广泛认可。近三年,学生在全国、省、市的各级竞赛中,先后有千余人次获奖。
五、坚持作用发挥,强化辐射,为“基地建设”提供引领
多年的学院研究团队的倾心打造,促使我校充分发挥基地建设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进而夯实了“培训”。主要通过“专题培训-开放展示-校际联动”的方式进行:
(一) 专题培训,示范引领
在学院的安排下,学校按照专题设计培训课程,丰富参训者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参训者的教育管理能力。自2010年以来,学校先后接待新疆、厦门等国家、省、市校长访问团近20余次。
(二) 开放展示,辐射引领
三年来,在学院培训中心的的支持下,学校以“创新教育特色建设”为内容,提炼经验,开展各项研讨、观摩、交流等活动,承办市级以上校长培训现场会达30余次。如:承办全国“小学生语文能力评价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辽宁省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总结会等。
(三) 校际联动,互助提高
8.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篇八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基础平台,是提高教学质量、彰显职教特色的硬件依托,承载着实践教学、职业培训、生产研发、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等功能。实训基地建设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完成各实训室的房屋建设、实训设备的购置等,建成以后基地的正常运转——人员、耗材的消耗等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如何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既保证实训基地的正常运转,又能减少其中的各项开支,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切实转变实训基地只是一种教学消费的观念,变消耗型实训基地为生产型实践场所。实训基地追求高仿真性,越真实的职场环境,越能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形成应有的职业素养。根据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的发展趋势和我校实践教学的具体需要,我们积极筹建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
我們拟组建的办公自动化生产型实训基地,包括影视制作实训室、现代办公技术实训室和现代办公设备实训室,本实训基地能全方位为学院各部门的日常办公、宣传服务;为全院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为校外有办公服务需求的单位或个人提供相关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服务项目,成立相应的实体公司更便于管理,可以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将服务意识、改革意识、责任意识和经营意识融入到各经营项目中,在节省学院相关开支的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校内实训模式的有益探索,从仿真教学逐步走向真实操作环境,使消耗型实训逐步转变为创收型经营。实体公司还能为学生提供丰富、有益的实习、实践机会,定期提供贫困生勤工俭学机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经过专业教师的多次集体探讨,拟分期组建公司,实现实体经营,具体方案如下:
1.一期建设——以制作类为主
A.主要经营项目
相片冲印;布标制作;海报制作;KT板制作;视频制作。
B.主要服务对象
总院相关职能处室及各二级院系;全院师生;其他有需求的单位或个人。
C.运作思路
根据学院各职能处室及各二级院系日常办公及宣传的实际需要,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和“办公自动化”的课程中融入相关教学内容,利用实训中心设备完成布标、海报、KT板制作及视频制作服务;分批次完成学院全体学生的学生照冲印工作;为学院教师提供照片冲印服务。这些服务项目均可对外经营,既方便了周边企业又能增加学校收入,一举两得。
我们认为,实体公司初期的经营项目不宜过多,可以逐个项目进行探索。如:
a.相片冲印:新生学生照拍摄及冲印;学生报名参加相关考试的证件照冲印;学生个人毕业照和全班合影照冲印;师生的个人照冲印。
b.布标、海报(小图册)、KT板的制作、视频制作;用于学院日常办公;用于对外宣传;用于学生活动;资源交流,实现多赢以上的生产型实训,均由主管教师指导优秀学生完成。
D.资金运转
可以采用校园卡或其他磁卡的形式进行收费,考虑以上制作服务所需设备成本较高,可以采取先行售卡(卡的面值不同)的方式获取前期投入资金,待设备购买后,再进行相关服务。经营的收、支均由校财务部门主导管理。
2.二期建设——服务外包为主
如果一期建设较为理想,在总结生产型实训基地运转特点和我院实际需求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校内外提供外包服务,如院内办公耗材的购置、设备维护保养等。还可为师生提供其他信息服务,如扫描、刻盘、收发传真等。
【养殖基地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科学建设现代化肉牛肉羊养殖基地11-01
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对虾收购合同09-30
养殖项目实施方案07-24
电商基地建设方案06-22
关于建设养殖小区缺口资金的贷款方案08-09
人防疏散基地建设方案11-01
中学德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10-20
肉牛养殖场建设规范10-20
肉牛养殖场的建设标准10-06
养殖场建设可行性报告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