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2024-10-05

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共10篇)

1.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一

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落实的一点反思

仁和镇复兴小学

段莲花

近7年多,我校的整体成绩都呈现同一个趋势,数学总平均分比语文总平均分都低5——15分左右,在这7年多时间里我上过语文课,也上过数学课,我也在不断反思、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也在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措施,比如,增加数学课时,加强数学的集体教研,鼓励教师多制作教具将数学的抽象教学尽量具体化,让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学校督促教师备课、批改作业、单元测试等。但是数学成绩都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近4年来我一直上中高年级的数学课,也一直在不断探索、反思、总结。我体会最深的一点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一、备课的落实

数学课被大多数教师认为备课简单,甚至可以不备课拿起课本就可以上课了,其实并非如此。备好课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条件,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导入方法、进度、深度、教法、教具、表达方式,比如你的学生已有经验较少或缺乏,那么导入时就要细致通俗易懂,该解释的地方要解释清楚。备课要写好教案,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记录下来便不断修改让教学设计达到更佳水平,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生。课前需要的教具要提前做好准备,让你的教学在40分钟内有效完成。

二、课堂教学效率的落实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学生学习方式不断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很多,最重要得一点就是抓实抓好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要质量。抓实抓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是教师要有充足的时间备好课,每节课要

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辅导,对存在较大问题的方面进行集体辅导。这一做法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明显的效果。在家教缺乏的农村小学进行数学教学必须付出双倍的精力和时间,用心用爱去对待学生才会有收获。

四、课外作业的落实

作业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只布置作业,收作业,却不亲自改作业或总是集体讲作业,时间长了学生就应付作业或不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就会越来越差,到最后就干脆不做作业。教师的惰性回自觉或不自觉的传到学生身上,教师的诚信慢慢的失去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任凭你的说教再美妙学生也是无法领会的。作业的布置应把握住难度、数量。作业一定要按时交,教师要按时批改、评价,按时发还学生,对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解决,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作业成就感的特殊体验,才能保持学生完成课外作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五、单元测试的落实

一个单元结束了,教师必须对一个单元进行测试,从测试中寻找学生对一单元知识的掌握的情况,找到不足、缺陷、遗漏、偏差等问题就及时补救,不让上一单元的问题跑到下一单元,否则形成问题沙漠就难以轻易解决了。如果测试后发现问题较多,可以进行补救,再做一次检测检查效果,这样更有利于学习的提高。

落实是数学成绩提高的基本条件。要能真正做到这5个落实,成绩的提高才能成为可能。

2.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二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 在使用现行教材的几年时间里, 我个人的感触非常深, 我认为这一版的教材能够紧贴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 从目前社会的生活需要出发, 充分合理地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追求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实用性等诸多方面的和谐统一, 有利于更加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知识和身心的发展。下面, 本人结合自己在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谈谈对教材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究, 促进学生认知的不断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能够真正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 符合小学生的童心、童真和童趣, 为小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亲身进行探索的机会, 促使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 自主参与和总结, 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收获知识。教材的编写把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团队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安排, 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下不断学习、不断发展。同时, 学生在探究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了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和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二、教材的内容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意图, 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开放性特点

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 我发现编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所处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的个性特点等方面所存在的不平衡性, 在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活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等方面, 为老师和学生预留了丰富的可选择的机会和充裕的创新时间和空间。小学科学因为学科的特点, 和小学自然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完全不同, 没有自然学科的固定内容, 整齐划一的实验过程与方法, 知识的呈现比较单调, 多少年一成不变;小学科学教材的内容比较灵活, 教师可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合理地调节, 学生也不需要按照教材提供的探究方式进行“复习式”探究, 可以从自己的角度, 自行制订探索的方案, 留有不断创新的时空。可见, 小学科学教材具有灵活的弹性和合理的开放性。

三、教材的编写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猜想, 重视教学中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 就没有伟大的发现。”由此可见, 猜想是探索的前提, 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索活动。一方面, 经过验证的正确猜想, 能够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学生的猜想得到验证后, 会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 能够激励小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大胆地去进行猜想, 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学生在猜想的过程中, 必然会有猜想错误或者猜想不全面的情况, 即使如此, 在科学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也能够从验证猜想的过程中得到感悟, 并对新的猜想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究, 错误的猜想和不全面的猜想还可以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 猜想只是一种方式, 最主要的还是要去积极实践,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 本人觉得科学教材所设计的猜想活动环节非常必要, 能够引导学生积极认真地进行探究活动, 对学生学好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帮助。逐渐地, 学生会将猜想活动变成一种学习的习惯, 一种积极进行探索的内驱动力。但是, 有一点很重要, 我们不能让学生漫无目地进行实践, 这样的实践活动难以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带着验证猜想的目的去进行实践, 学生的实践活动则很丰富、很充实、很有意义。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交流中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获取新的发现, 交流还可以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倾他人发言的好习惯, 交流中, 学生的思路将会不断得到拓宽和延伸, 发散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观察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认真研读科学教材可以发现, 科学教材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将科学实践活动和现行社会生活、学生的个人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呈现给学生的科学知识并非单一罗列, 而是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为学生呈现, 而且, 教材的编排还十分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教材还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进行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有序地进行观察, 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所有的科目都是非常重要的, 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三

一、注重探究要素实质,完美显现过程形式

在科学实验教学中,少数教师往往没有弄清科学实验探究要素的实质,穿着“新课程实验探究”的新鞋,走着“重知识轻能力”的老路。在实验探究教学中简单程序化,机械地搬出探究要素或牵强附会地显现探究要素;在实验教学中采取单一的问答式师生互动,把学生的思想完全禁锢在一个框架内,把学生的思维朝一个方向纵向牵引。

案例:大气压强教学。

教师:(创设情境)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液体、气体都能流动。(板书:提出问题)

教师问:那么气体是否有压强?

学生答:也有压强。(板书:猜想)

教师问:能说出猜想的理由吗?

学生答:从生活中我们发现,开水瓶中装满开水,塞紧瓶塞,瓶塞马上会被冲起。

教师:下面我们设计几个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想。(板书:设计实验)演示1:杯子中装满水,用纸片盖住,倒立,请学生思考:水会洒吗?

学生甲答:不会。

学生乙答:会。

教师问:为什么会呢?(板书:交流讨论)

学生乙答:因为……

教师:演示2:把铁盒子加热,再用盒盖密封,观察到什么现象?

学生答:观察到……

从案例可看出,几乎全部由教师包办了科学实验探究的过程要素“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等,这是十分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明确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实验探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没有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将来探究便无从说起,问题是各个探究过程的核心;再者,学生在学习中对猜想的验证必须有经历实验设计、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要注重经历、尝试、有创新意识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因而笔者针对上面的教学内容作了如下改动,实践后发现教学效果更好。

教师:(创设情境)

演示1:用杯子装满水,盖上一纸片,倒立杯子,观察现象。

演示2:空铁盒子放在火上加热,用铁盖密封,冷却下来,观察现象。

教师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能否用语言表述出来?

学生甲:在实验2中,为什么铁盒子会变瘪?它是否受到力呢?

学生乙:在实验1中,是什么东西托住水而不洒呢?是纸片吗?

学生丙:在实验1中,难道是水吸住了纸片吗?

教师:同学们分小组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到两个问题讨论一下,能否用自己的经验事实或用桌子上的器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呢?

学生小组讨论或实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学生寻找失败的原因,实验探究的课堂的确热闹非凡)

学生丁:我们小组在做实验2时,想了又想,将盒盖打开,发现铁盒子又还原了,我们认为空气加热后会膨胀,冷却后内部气压比外界小,所以铁盒变瘪。

学生戊:……

教师:请同学们归纳得出结论……

总之,科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重探究要素实质,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完美显现探究过程形式,千万不要过于注重过程要素的形式,而忽视过程要素的实质,以免探究浅层化。

二、注重探究能力培养,谙熟实验探究操作

在科学实验探究教学中,有些教师担心学生提不出问题,创设情境时就主动地使用陈述性语言,有些教师也提出自己的困惑,部分学生总喜欢老师的陈述性语言前面再加个“为什么”就成了问题。其实这也正是学生缺乏思考的表现,教师要对学生问题化的陈述适当加以正确指导,在创设情境时给予一定问题技巧和要领引导,否则只会进行简单化、表面化探究要素的操作,彻底舍弃了深入研究如何操作来提高探究能力的实验过程。

案例:光的反射教学案例。

教师:(演示)激光器投射到镜面上。

教师问:请同学们观察,这里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你们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甲:为什么光会发生反射?

学生乙:人类是怎样利用光的反射的?

学生丙:光反射要有什么条件?

(很长时间,才有学生提出“光的反射有何规律”的问题)

此案例典型的问题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出现盲目性和问题组织不得要领,导致学生对课堂探究内容缺乏方向和目的,造成探究课题难以确定。如果改为如下教学过程,效果会大不一样。

教师:(演示)用激光器照射到镜面上,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甲:光有反射现象。

教师:(演示)我转动镜面,又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乙:光的反射光线发生了改变。

教师问:对比一下,可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丙:光的反射有什么规律呢?

总之,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要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要实现过程和方法的统一,要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要过于注重表面探究的操作,而舍弃探究能力的提高,以免探究表面化。

三、注重探究评价交流,完善实验问题设计

新课程改革和科学实验探究的着眼点不是改变知识结构,而是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重视实验探究的学习评价过程,有可能引发学生新的发现。重视交流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经历评价过程,能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中小组成员的整体力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案例: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教学片段。

在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中,学生在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时,有一小组发言:“我们通过改变电流大小探究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时,发现吸引的个数区别根本不明显,甚至没有什么区别。”由此引发小组讨论:能否用其他方法代替呢?学生们大胆想象,提出可用“吸起铁屑的数目”或“放在旁边的小磁针的偏转幅度”来比较等多种优化方案,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案例: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教学片段。

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有一小组在交流时提出“还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该小组还提交了进行实验的方案及实验数据(其实不是很严密),这引起了其他小组同学的极大兴趣;在评价交流过程中的确发现了新的问题,此时对该组同学大力赞赏,并让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再来探究这一问题。如果教师平时忽视评价交流过程或武断地否定学生交流内容,必将导致学生在今后的评估、交流活动中不肯说实话,也不愿意讲真话,会抹杀学生的洞察力和探究热情,必然会使学生主体的灵活思维泯灭,这实在是对个体合理落差的漠视。

总之,科学实验探究教学要突出自主性、合作性, 注重探究评价、交流,千万不要过于注重实验问题设计,而忽视学习评价内容,以免探究片面化。

四、注重探究主体地位,兼顾探究导引作用

有人认为,实验探究中既然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教师也就起不了什么作用;实验探究既然重过程,那么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的角色就失去了光芒,于是出现了有些教师由过去的“一切皆管”变为“一切不管”的现象。其实在科学实验探究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要担负起实验的导和引的作用(导演角色),担负起实验的参与和示范作用(演员角色),担负起实验活动中的资源调配作用(道具角色),即对学生的实验探究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当个别学生做与实验探究无关的事情时,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游离主题或探究受阻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及时的点拨;当探究过程中出现层次肤浅的现象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启发,打开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碰撞出现火花闪现时,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并及时给予肯定。

案例:大气压强探究式教学观摩课的点评。

上课教师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物实验、多媒体演示、精彩讲授,完成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应用等三个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演示实验:用抽气机将塑料瓶(可用空的雪碧瓶)内的空气抽出,可以看到塑料瓶逐渐被压瘪,将这一有趣的实验引入课堂,接着学生列举和演示日常生活中大气压的实例——覆杯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完成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这一内容学习,两种气压计的使用完成测量内容,最后介绍大气压的应用知识。课堂思路非常清晰,实验也很成功。可是资深的评委却为我们道出了本节课还有三个侧重点不同的“实验探究活动内容”,其机会捕捉了没有?第一个探究活动重在“收集证据证明”:是否存在大气压强;第二个探究活动重在“猜想和设计过程”:为什么要想到用间接方法,可用哪些方法来测定大气压强;第三个探究活动重在“交流和合作”:创新设计一个气压计。这堂课经专家一点评,我们深深感知在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作用也是何等重要。总之, 科学实验探究教学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兼顾教师的导引作用,千万不要过于重视探究主体地位,而忽视教师的作用,以免探究盲目化。

4.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四

一、大胆放手——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这道理很多老师都懂,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比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有些教师教师虽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但放的还不够,学生稍作推导后,就让学生说公式,而后拼命强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殊不知,绝大部分同学通过一会儿的拼、摆、剪是推导不出的,教师不能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明白公式的来源、意义。

又如在教学实践活动课《拿红、蓝铅笔》一课,这是一堂渗透统计与概率知识的课,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操作来了解一些统计、概率的基本知识,而不能稍作实验就推导出结论,应让学生在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红蓝铅笔支数相同时;第二层次是红铅笔三支蓝铅笔一支时;第三层次是不知道红蓝铅笔各自的支数,只知道总数,通过拿取来猜测红蓝铅笔可能各有几支)的多次实践操作中,在头脑中形成概率的表象,这是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比老师的灌输、强调记得更牢。

二、走进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新版的小学数学课本也正朝这个方向在努力,在教学中,我尤为重视。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如在教学第六册“归一应用题”例一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3小时行12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4本笔记本用去了16元,照这样计算,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6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又如,在教学第六册例3“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每天挖多少米?”,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在教学中,我常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践中选择题材,进行整理,互相出题,巩固新知。比如,我班组织春游活动前,我让学生以小队为单位,每人拿出零用钱,一起到商场购物后,再把这编成不同的应用题,同学间相互解答,有的同学编成“我们小队有7位同学,每人拿出5元钱后去联华超市购物,买掉矿泉水7瓶,每瓶2元,还可以买什么?”“我们小队8位同学,一共有50元钱,买了面包8个,每个1元,买了橘子3斤,每斤2元6角,买了……”在同学们的自己编题,自己解答中,他们的数学思维、数学解题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这是他们在玩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所以,兴致颇高。

三、开放题练习——学生知识冲突与能力提高的加油站

以往的教学,我们曾给学生这样一个误区:题目中有适量的条件、唯一的答案、相对程式化的数量关系等,我们的学生正是在这样一种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和入手,因此,作为一个明智的教师,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求比两个数的和多(少)几或是几倍的书的两步计算应用题例1“果园里有桃树78棵,梨树36棵,苹果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梨树的总棵数少20棵,苹果树有多少棵?”时,我先设计了“某水果店有苹果6箱,橘子18箱,?”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先明确两数之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还设计了一个条件不足的题目,如“商店有红气球21个,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第六册练习六第13题“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60个灯柱,我带来32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6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32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320盏灯装在6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或主题班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的春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活动的路线,活动的准备购买门票,游玩的项目价格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小学科学课教学反思 篇五

本节课我选用了学生喜欢看的美术片《螳螂捕蝉》引入新课,让学生在片中发现各种动物之间存在着谁被谁吃的食物关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切入了这节课的主题――食物链。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出示了蔷薇花丛中的一些生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找出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这样让学生发现这些食物关系有什么相同点,引出食物链的概念。接着我便出示了判断题,让学生判断三条食物链的写法是否正确,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食物链的理解程度,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引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产者是食物,消费者都是动物,找出规律,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在教学食物网这一环节时,我采用了小组比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示了一些田野里的各种生物,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箭头画出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看哪个小组找出的食物链多,

学生的讨论氛围很浓,争论着谁被谁吃,培养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学生找出的多条食物链,使学生认识了什么叫食物网,这样不但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在拓展环节中,我让学生解决两个案例,从案例出现的问题中,让学生懂得生物之间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食物链中不能缺少一种生物,不能破坏生态系统,否则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在这里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总之,整节课学生是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食物链与食物网的含义,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活了解学生的思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知识得以积累,能力得以提高。

不足点: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概念,我设计了两个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写食物链和画食物网,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规律,得出概念,避免填鸭式教学,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就会需要很多的时间。本节课需要合理的分配时间,才能保证不拖堂。可我在让学生写食物链时,用了较长的时间。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我没有充分的备学生,不清楚学生的原有的认知水平,学生对蚜虫和七星瓢虫了解的很少,它们喜欢吃什么都不知道,更不知道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所以学生找起来很困难,不断地向老师求助,费了一些时间,这是我在备课时,没有想到的,预设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在教学拓展环节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浪费了一些时间,在这里本可以不进行小组讨论,直接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节省一些时间,使教学活动顺利结束。在这里也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不足,不能灵活地驾驭课堂,只是一味地按照备好的教学设计去完成教学任务,今后要灵活处理教学内容,充分预设,解决时间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做一个生态瓶》教学反思

《做一个生态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六课,学生在前几课的学习中,已经开始接触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了生物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本课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做一个生态瓶》是这一单元里学生最感兴趣的一课。为了把这节课上好,课前我为每个组准备了一个能装5升大的色拉油瓶、一些水草、一些沙或小石子、1―2条小鱼等,尽管材料准备的不像书本那么丰富,可看到孩子们那股学习的快乐的劲儿,我很知足了。

这节课我是讲了5遍,可每讲一遍给我的感受却不同。反思一下自己的这节课,我觉得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在时间分配上还是有一些不合理,导入的时间比较长,出示池塘生态系统后,在孩子们探究生物与非生物间的关系时,缺乏一些引导,没有真正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重难点没有突破,导致了后面设计实验方案花了一些时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实在探究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时,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深入研究,比如可以让学生思考“鱼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水草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很自然地就明确了生态系统的真正内涵。

2、在备课方面,“备学生”还做得不够。比如有的学生在课前就已经把生态瓶做好了,而且做得非常棒。这样的小组有好几个,这样就导致在后面的制作过程中,这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生态瓶做好后,再要他们来讨论设计方案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了。学生也失去了讨论的兴趣。如果在课前我了解了学生的状况,在做生态瓶时我就会请那些做好了的同学上台介绍一下自己的经验,再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进行改进。这样既能体现他们组的价值,又让他们有事可做,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3.在对做好的生态瓶评价时,我只是让学生展示了一下自己的生态瓶,并没有做过多的讲评。其实各小组做的生态瓶都差不多,这样评价一点价值也没有,反而还浪费了一些时间。其实在评价的时候,完全可以让他们拿着自己的生态瓶,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谈谈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对他们这节课的总结,能很好地在孩子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6.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六

篇一: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本学期我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教学中,我采取了以下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科学教学工作会不断深入,取得更大的成绩。

篇二: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一、思想方面

本人能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

二、教学方面

1、备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仔细听,认真记,领会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提前两周备好课,写好教案。平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大纲,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查找课件,制作课件,准备、制作教具。

2、上课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学困生回答。桌间巡视时,注意对学困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作业根据减负的要求,我把每天的作业经过精心地挑选,适当地留一些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决不布置重复的、无意义的机械作业。作业能做到及时批改、认真纠错,发挥查漏补缺的作用。

五、个人学习

我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积极进行学历进修学习,目前自考汉语言文学本科即将毕业。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同时也帮助其他同志制作课件,上网查找资料等等。

六、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小学教师,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小学教师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篇三: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紧张而忙碌的一年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年,感觉特别充实。这一年让我更加认识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

思想方面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大会议精神。遵守劳动纪律,团结同志,热心帮助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有奉献精神。

教学工作

认真学习、吃透《新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找准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力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品质培养,能力培养和文化水平的培养并重。做到了教学六认真。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钻研教材时,多方面参阅资料。提前写好教案,备好课。坚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积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积极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前沿。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染镇批改作业,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带班工作

通过班会、晨会、思想品德课及结合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老动、爱学习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充分信任班干部,放手让他们工作。建立激励机制,以鼓励为主。在不放弃一个孩子的思想指导下,用爱心和孩子们脚朋友,使他们和我无话不谈,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用具体的行动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带头做好。

个人学习

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积极学习各种教育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电脑知识,学习制作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服务,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

取得的成绩

今年在省级报纸上发文章一篇。指导学生的作品有4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获指导奖。自己的论文和课件各两篇获省一等奖。被学校评为优秀班主任;教师节受到区政府的表彰;荣获市影评影展指导奖。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自读课本》读编交流活动专题发言。写的教材分析和课文解读发表的16篇。出的语文试题有4套在报上被采用。学生发表的文章有10人次,学生获市上的奖有3人,县级奖励8人,学校的30人。

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2、争取让自己所带的55个孩子都顺利进入自己理想,家长满意的中学。

3、在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方面和学生发表文章反面还得加油。

篇四: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份工作肩负着很大的责任,所以,自工作以来,我始终以勤恳、踏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政治思想方面

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认真参加政治学习,并做好学习笔记,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我不但注重集体的政治理论学习,还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仔细体会新形势下怎样做一名好教师。我还深知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努力使学生能接受我、喜欢我。在工作中,我积极、主动、勤恳、责任心较强,乐于接受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不断的学习中,努力使自己的思想觉悟、理论水平、业务能力都得到较快的提高。

二、在教育教学方面

我担任三、四、五年级的科学,成为学校专职的科学教师,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我们学校也申请了科普学校,我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的重要性,并下决心以我微薄的力量来推进我校科学教育向前发展,我知道,要想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立足课堂,教师要从常规课上要质量。“研在课前、探在课中、思在课后”这几句精辟的话一直指导着我的教学思想,我严格要求自己,精心预设每一节课,尽量使教学工作更加完善。我是这样进行教学活动的:

1、课前准备:课前要备好课,一定要准备好科学课上所需要的实验材料,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实验非常重要,所以,我会提前准备好,如果仪器室没有的材料,但是为了上好课,我就自己找材料或动手制作。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节课的总拿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会在根据每节课堂上的情况,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指导措施。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因材施教,有效地对个别学生进行引导。

3、研究教学方法: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新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我教了三个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各年级的科学教学内容及重点培养方向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年级的几个班情况各不相同,所以要根据各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教学设计和辅导,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地从学习态度上重视科学课,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实验操作,要注意观察每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多鼓励,多使用加到好处的评价性语言,使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做到自主探究,使科学课成为孩子们心目中一门有趣、重要的学科。

5、做到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课堂表现不好的学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学习才能有进步。

6、不断学习: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不懂就问,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三、开展科学活动,全面普及、注重提高。

科普活动是科普教育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我们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创造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我指导学生进行的科学活动如下:1、指导学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进行“家庭和学校节能减排调查”和“一次性物品使用情况调查”活动,使学生对科普知识有了些了解,更加深了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了解,也懂得了平时如何在自己的身边做好一些节能、节水、节电的方法。2、让学生制作科普手抄报,使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质。3、开展读科普书籍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以达到从课外书籍上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的目的。4、成立科学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科学探究,实验操作,展示自己的科技才华,活动的目的不仅对学生进行科技素质教育,更是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科技带来的快乐,在活动中注重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

三、工作考勤方面: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注重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待人真诚和善,努力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做到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从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这学期为了扎实地推进新课程,我积极地去外校听科学交流课,多学习,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有老师请假,也能够服从学校安排,认真代课,批改作业,尽自己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四、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在紧张工作之余,时刻觉得自己有一种被淘汰的紧迫感受,要为自己充充电,特别是作为一名小学的科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似乎懂得要更多一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科学学科教学经验不足,总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还欠缺,教学上时常遇到一些知识上的难点,书到用时方恨少,没办法,只能平时自己多看些杂书了,在头脑中多储备一些知识,这样面对学生的难题时,能够坦然相对。另外,多争取外出听课的机会,以学习外校优秀教师和专家的先进理念,自我感觉在教学理念上,在自己的教学中为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也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一套思维。另外,我还趁假期参加河南大学的本科进修,希望自己能够全面提高。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语言不够生动,理论知识不够,教学经验不足,组织教学能力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争取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

篇五:小学科学教师工作总结

蓦然回首,我已在百小讲台上站了整整八个年头,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我皆尝遍过;有人说,婚姻有“七年之痒”,然而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反而离不开这个职业。如果说工作前三年,是激情带给我无比的冲劲而使我热血沸腾的话,那么激情过后还剩什么呢?我想,应该是热情;相比较而言,热情比激情更沉稳,更具张力也更富韧性。

一、热爱于此,情有所依

人生定向——目标。在这一年度中,我本着“校荣我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的能力让百小科技特色教育更显明、更闪亮,尽自己的能量在各级各部门举行的活动或竞赛中,体现我校以“尊重生命,享受教育”为办学理念的显著成效以及“以人文增内涵,以科技创特色”办法思想的突出成果,打响我校特色教育的招牌,当然在此过程中,我个人也充分享受着的乐趣和幸福。

爱有所出——回报。我爱我的事业,我把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管是教学还是教育工作,都力争做的更好,用自己职业良心衡量自己、鞭策自己。我爱我的事业,是学校给予了我,培养了我,发展了我,所以我将学校的安排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我爱我的事业,所以我力争做一个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的教师。热爱这项事业,我将诲人不倦,孜孜以求,做学生的好老师,做学校的好教师。

情有源头——事业。何为事业?我有自己的理解。多少次校长找我谈心,问我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的?我毫不犹豫也无需思考地说:“我是从内心深处真正喜欢这份事业,所以无论是教育教学方面的工作还是学校里其他工作,我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内驱力,这样工作上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就自然而然形成了,我是把它不仅仅当做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是把当真正当成是一份能实现自我价值与人生理想的事业来做的。”正是由于这份情和意,所以我能把学校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自家的事来做。作为本组教研组长,这学期,我带领教研组全体同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积极配合学校特色项目建设——“百小娃娃科学宫”。为此我们整理出了近年来学校在科技教育领域中所取得的所有成果和活动资料,还收集了许多主题式的资料,如:地质方面、各类动物方面、创新思维与方法方面、航天方面等。经过屡次的修改及与校领导与设计公司的商榷,才最终定稿;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我又多次主动进行现象查看,提出建议,督促整改;种类动物标本订购……我想,最终“娃娃科学宫”的如期顺利揭牌及在社会上产生良好的反响,都离不开科学组全体同仁们的辛勤汗水的付出和集体智慧的凝聚。此外,我还尽可能为学校谋求发展之路,主动邀请有关专家来校指导或努力争取大型科技活动承办权,以促进我校科技特色项目向更高的目标挺进。

二、执著于此,提升自我1.网络学习拓视野.在学科上,我一方面通过网络、书籍不断地汲取营养,了解小学科学教学的最新理念和发展动态,做到“思想上不落伍,紧跟时代步伐,努力走到时代前沿”;

2.参加活动找差距.市、区科学教研活动比较频繁,这也给我提供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因为在活动,我能借鉴他人丰富的经验,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为我所用。特别是自己感到不太适应的课型,在听课过程中,努力做到不轻易漏掉一个字。回来后,结合本人特点作适当修改,立即上一遍,再做反思。我想,只有这样的教研活动才对我有更大的帮助,我也才能得到更多的收益。所以,在5月份新北区小学科学培育室活动中,我执教了一堂展示课《认识固体》能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我想也与我的不断学习,不断磨砺是分不开的。

3.研读专著形风格.我精读了《日本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指导与评价》一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了科学探究的内涵和外延,更明确了常规下科学探究的操作程序和方式。此外我还带领组内老师研讨《新课程》《科学课》等杂志,自学研讨,并经常交流心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我深深体会到了一点.所以在设计教学预案和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都能以“理念先行”为原则,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教学法。反思自己这几年的成长之路,我由衷地感受到“书能明理”的巨大功能和作用。从市“教坛新秀”、“教学能手”、“骨干教师”、“高级职称评定”,一路走过来,每次教学理论考试均能很轻松地以优异的成绩通过,我想也得于此。

三、专注于此,成“器”必然

何谓“专注”,即在目标与方向的导引下,把你所有的时间、精力、体力、心智都凝聚集中起来,坚持不懈,作纵深挖掘而非横向开垦。就这是我对“专注”下的平民化的概念鉴定。我想,凡事只要目标定位准确并能做到“专注”,那收获成功,至少有所收益是必然的。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积级争优创先。3月份伊始,我便开始组建新一届队员,社团成员确定后,首先对成员进行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的初级培训,主要让学生感受金钥匙,了解历届我校在此项目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兴趣,而后针对金钥匙每类题型进行分类训练,主要是解题思路与方法上的培训;4月份,主要针对江苏省第二届“金钥匙快乐科技校园行电视竞技活动”对两位学生作赛前集训;5月份伊始,便开始系统根据以往两届市航模比赛的竞赛规则,进行有计划的训练,每周的二、三、四下午三节课后(15:50-16:50)便是我们航模班的集训时间,为在此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由我与张志伟老师针对不同项目作了具体分工与协作,张志伟老师主要负责室内模拟飞行训练,我主要负责室外航模实际飞行培训,在临近比赛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每天除三阶段训练外,放学后,每天一般都集训到18点过后,另星期六整天进行集训。

锁定高端目标,付出终有回报。金钥匙社团参加了5月份的江苏省“金钥匙快乐科技校园行电视竞技活动”获江苏省团体二等奖,两位学生均获个人二等奖;6月份,由我和张志伟两位老师辅导的航模队参加常州市第三届小学生航空模型竞赛获团体二等奖,其中2名学生获个人一等奖,2名学生获二等奖,3名学生获三等奖,我还被评为常州市“优秀科技辅导员”;同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网又传喜讯,我校有两个项目在本届省创新大赛中获三等奖,虽说没获一二等奖,但也实属不易。

四、冷静思考,谋求发展

回顾一学年的工作,当然也有许多不足之处及需思考的一些问题,如:

1.校本教研活动散而不系统,后期应定一个课题,围绕课题来研究这样更有效;

2.科技教育虽成果显著,但特色还不够鲜明,如何站在更高的位置,作高瞻远瞩式的统筹安排与实施,目标更高些,视野更宽些,是一个急需研究的问题;

7.小学科学课的一点思考 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七

一、优化教学方法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1. 情景教学法。

即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和文学语言的描述, 再现课文的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 为了理解学生理解文章优美词句, 可创设情景:如果我们荡舟漓江, 一定会被漓江的秀水陶醉。你将怎样表达?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请找出描写水“静”“清”“绿”特点的语句, 并加以欣赏。此时, 学生眉飞色舞, 议论纷纷, 不由自主打开课本学习起来。

2. 想象教学法。

在语文教学中, 就是使语言文字形象化, 用感知的表象, 结合课文的文字形象来创造想象新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刚学完《桂林山水》后, 教师可诱发学生的想象:桂林山水如诗如画, 那么迷人, 你们一定向往这个地方。若你们有机会投入桂林的怀抱, 会做一些什么呢?学生马上展开想象, 抒发了自己的情怀:有的说要当个小作家, 讴歌桂林的奇山秀水;有的说要当个小画家, 去描绘桂林的奇异风光;有的说要当个小小园艺师, 把桂林点缀得更加美丽……这奇特的想象不仅表达了学生们的远大理想, 而且更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 问题教学法。

以问题为开端,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以解决问题为归宿, 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 把发展独立思维能力放在首位。如教学《草船借箭》时, 让学生围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大胆质疑,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比如诸葛亮为什么敢于立三天后交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为什么跟鲁肃借船而又不告诉周瑜?为什么选择大雾漫天的时候去借箭?为什么要把船连接起来排成“一字儿”……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这些问题, 使他们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有所感悟。接着放手让学生读书, 圈找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词句, 继续提问, 并联系课文来回答。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借助范例来提问, 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自己思考, 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4. 示范教学法。

即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让他们模仿、运用, 逐步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 学习第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时, 先指导学生精读, 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 读出火柴火焰的奇异, 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 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其次, 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 讨论:她为什么在火柴的光亮中看见大火炉?使学生感悟, 因为小女孩太冷, 自然期盼大火炉出现, 美妙的幻想与冷酷的现实鲜明对比, 从而更加突出小女孩的寒冷。然后, 师生总结学习方法:“精读内容———讨论幻觉———领悟想象”, 再放手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老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自己去学习, 自己去发现, 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5. 合作教学法。

即教师组织或学生自由安排2至5人为一组学习课文。这种合作, 即可以在课外开展, 也可以在课内组织实施。学习方式常常是教师提出目标, 共同学习讨论、研究、解释、判断, 直至共同作出结论。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 分组阅读, 集中讨论。课文第二大段写小女孩五次划着火柴后出现的幻觉。这段文字内容较长, 为节省时间, 提高效率, 在讲读课文时采用分工合作学习方法:全班分成五大组, 每一组阅读一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然后大家交流学习体会, 解答课文问题。这样既深入掌握了课文重点内容, 又达到了学生主动发展的要求。

二、利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习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 就会让人感到精力充沛, 乐此不疲。传统的教学手段和设施由于其局限性, 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而多媒体声像兼备, 特别是图像、动画、影像、声音使教材变得更为生动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静态美升华为动态美, 将教材中蕴含的意境美、音乐美、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 同时刺激学生的生理感观, 激发学生的各种积极心理因素, 调动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 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 运用多媒体技术创造赏心悦目的情境, 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 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课进行, 趣渐浓;课结束, 趣犹存”的境界, 真正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对教学效率不高的现状, 要从源头进行整治, 并且实行综合治理

1. 切实转变观念。

无论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要转变观念, 形成正确的质量观, 效率观, 不能只唯书、只唯分数, 要了解21世纪人才观的要求, 注重实践能力, 注重创新精神的培养。

2. 加强理论学习。

教育工作者要加强理论学习, 用正确的、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武装头脑、武装教学。坚决摒弃自己以前的思维定势、行为定势、模式定势, 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学习好、贯彻好。

3. 加强实践演练。

学习先进理论与经验必须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来加以验证。这个转化过程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对一些单位已相对成熟方法的直接运用;其二是对通过实验得来的切合本地实际的新思路、新模式的检验;其三是开辟多种实践的途径与形式, 给实践演练过程提供广阔的空间。

4. 制订切合实际的评价体系。

通过多种形式的知识培训, 多个层次的实验演示, 制订符合师生实际、学校学区实际的评价体系, 引导教学活动, 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自己教学的全过程, 学生思维的全过程, 把每一个过程折射出的共性东西记录、提炼、提升, 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从而规范教学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 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 真情演绎文本内涵, 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 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摘要:优化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的必然要求,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和教育对象等因素而定。

8.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点思考 篇八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267-02

我们都知道数的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知识,因此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定的计算能力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的课程改革给我们新的视野,反思自身和同仁们的教学,我以为目前计算教学出现了三个基本矛盾,现加以分析,以求较好的处理策略。

一、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

目前大多计算教学的一般流程常常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算法、发现交流算法、自主选择算法。为此,许多计算课不是从“买东西”开始,就是到“逛商场”结束。上课时首先关注的不是学习内容本身,而是如何挖空心思创设新奇诱人的所谓“情境”。现在的计算教学,很难再看到过去的复习铺垫了。难道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真是水火不容吗?情境创设和复习铺垫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有利于意义建构。的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和体验。《标准》也非常强调,计算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然而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这两方面的来源都可能成为我们教学的背景。

问题的另一方面,计算教学之前还要不要复习铺垫呢?新课程的复习铺垫主要目的,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存相关旧知,二是为新知学习分散难点。前者只要有必要,则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后者。常常有人为教学“顺畅”,设计了一些过渡性、暗示性的问题,甚至有人为了设置一条狭隘的思维通道,使得学生无需探究或者只要稍加尝试结论就出来了。

例如,一年级“9加几“时,有老师精心设计如下铺垫:

①. 4 6 9 ……

/﹨ / ﹨ / ﹨

1 ( ) 1 ( ) 1 ( )

②. 9+1=( )

③. 9+1+5=( ) 9+1+6=( )……

其实,计算9加几时,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不同的学生会想到不同的方法。教师应允许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方法,不必把学生的思维局限在把另一个加数分成1和几的这一种所谓“凑十法”。显然这种把知识的嚼烂再喂给学生的“铺垫”,对于发展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利的。

可见,创设情境和复习铺垫并不是对立的矛盾,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教学都必须从生活中找“原型”,选择怎样的引入方式取决于计算教学的内容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起点。

二、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

过去有些教师认为,计算教学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要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反复“演练”就可以达到正确、熟练的要求了。结果不少学生虽然能够依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因为算理不清,知识迁移的范围就极为有限,无法适应计算中千变万化的各种具体情况。

算理是指四則计算的理论依据,它是由数学概念、性质、定律等内容构成的数学基础知识。算法是实施四则计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通常是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知识,算法使算理具体化。学生在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明确了算理和算法,就便于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计算的多样性才有基础和可能。因此在计算教学中重现算理和算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案例:“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首先出示情境图——两只猴子摘桃子,每只猴子都摘了13个。____________?(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并列出乘法算式2×14。)

接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计算方法。有的学生看图知道了得数,有的学生用加法算出得数,有的学生用小棒摆出了得数,也有少数学生用乘法算出了得数。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计算方法。老师在分别肯定与评价的同时,结合学生的汇报,列出了这样的竖式:

13

× 2

6…… 3×2=6 13

20……10×2=20 × 2

26……6+20=28 26

同时,老师结合讲解,分别演示教具、学具操作过程,又结合图片进行了数形对应。

最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种初始竖式,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简化竖式的写法,再让学生用简化竖式进行计算练习。

上边案例反映了现在计算教学中的又一对矛盾——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图片对照等直观刺激下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对算理的理解可谓十分清晰,但是好景不长,当学生还流连在直观的算理中,马上就得面对抽象的算法,接下去的计算都是直接运用抽象的简化算法进行计算。我以为上边在让学生充分熟悉算理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研究探索出简化的竖式。所以上面右边的竖式不急于出示给学生。

我认为在算理直观与算法抽象之间应该架设一座桥梁,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逐步完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请看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在学生理解13×2的初始竖式后)我们一起来用这样的竖式计算。(指名板演,其余自由尝试)

13 11 32

× 2 ×7 × 3

6 7 6

20 70 90

26 77 96

师: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地方?

生1:都是两位数和一位数相乘。

生2:第一次乘下来的得数都是一位数,第二次得数是两位数。

生3:我发现第二次乘的得数是整十。

生4:我发现得数个位上的数就是第一次乘的的数,得数十位上的数就是第二次乘得的数。

师:大家观察仔细。那么你觉得像这样写怎么样?

生1:比较清楚。

生2:清楚是清楚,不过有点繁,有些好像不要写两次。

师:是啊,要是能简单点就好了。

生3:其实这个竖式积里十位上的数字可以移动到个位数字的左边来,其余可以擦去的。

师:哦,你的想法挺好的,我們一起来看看屏幕——(动画演示竖式由繁到简的过程。)

师:老师也来写一次。你们看这样写是否简单些?

14

× 2

28

生:(齐)是!

师:以后列乘法竖式时,可以选择简单的方法来写。刚才写的三道竖式,你们能不能把它们改成简单的写法?

在以上教学工作中,教师没有简单地让学生观察所谓简化竖式计算,而是在实际计算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这些初始竖式的共同点,进而产生简化竖式的需要,在此上自然而然引出简化模式。

可见,计算教学既需要让学生在直观中明白算理,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需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程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次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三、解决问题与技能形成

《标准》中不再设置专门的“应用题”领域,而是注重让学生“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现在的计算课,如何处理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技能形成之间的矛盾?计算本身的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发现,为了体现计算教学与应用问题密切联系,在计算教学时不少教师总是从实际问题引入,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后,马上就去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表面上看,学生的运用意识得到了培养,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学生常常是算式列对了,计算错误率很高。一段时间下来,学生的计算能力并未达到目标,于是再反过来进行大量训练,使得不少学生短时间内似乎计算正确率和速度提高不少,但实际上违背了学生认知和规律,学生的计算技能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简单化的处理大大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育心理学认为,计算是一种智力操作技能,而知识转化为技能是需要过程的,计算技能的形成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即:认知阶段、分解阶段、组合阶段、自动化阶段。认知阶段主要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明确方法,这比较容易做到,而后三个阶段常常被老师们忽视。一般来说,复杂的计算技能总是可以分解为单一的技能,对分解的单一技能进行训练并逐渐组合,才能形成复合性技能,再通过综合训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阶段。

诚然,过去计算教学中单调、机械的大量重复的过渡训练是要不得的,但是,在计算教学时只注重算理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对计算技能形成的过程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也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生初步理解算理,明确算法后,不必马上解决实际问题,因为这时正是计算技能形成的关键阶段,应根据计算技能形成的规律,及时组织练习。具体地说,可以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和对比联系,再根据学生的实际体验,适时缩减中间过程,进行归类和变式练习,最后再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掌握相应的策略。

总之,计算教学的基本矛盾的平衡对于教学课程改革的成败有重要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也对计算教学的基本矛盾起着缓和或激化的作用。计算教学的基本矛盾也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形式。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应该从数学教育本质出发,在大胆创新的同时,吸取传统教学中的优势,以计算教学基本矛盾的平衡为导向,促进计算教学的深入改革,为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孔企平.胡松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大出版社

[2]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光树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9.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九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反思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一课时需要将蜡烛油涂在铁片上做学具,请学生与自己一起进行教学准备。第二天收到的铁片大多数与我的一样—蜡油滴得斑斑点点,薄厚不匀。既不美观又很浪费!突然我看到一张铁片上的蜡油整齐美观,就像一笔一笔刷上去的一样,这时问:“这是谁加工的?我一看是一个不起眼的女孩子,课堂很少能感到她的存在。她介绍道: 先和家长一起用蜡油滴,但是总不能做到薄层均匀,家长帮着出了个主意,即滴满蜡油后,将铁片放在燃气灶上烤一烤,待蜡油化开再将铁片摇一摇,这时蜡油可以达到整齐美观的效果。我好好地表扬她一番,并请她代我向家长致谢。从那儿以后,每节课都非常认真积极参与活动。这样一件小事激活了她对科学课越来越有兴趣。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他(她)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如果在进入学校后就宣布禁止儿童开展探究活动,不仅违背儿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进入学校以后,不仅不应禁止他们探究,而且应该对他们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包括适时地提供工具,在必要的时候教给他们更有效地开展探究的过程与方法等),以引导他们最终能够找到他们感兴趣的那些现象和问题的解释或答案。

10.小学科学教学反思 篇十

2月24日,我上了一节科学组内研讨课——《有趣的食物链 》。课后,在本组老师的研讨下,我认真地进行了课后反思,重新整理思绪。反观这节课的教与学,有亮点也有不足,将之梳理如下。

首先,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从食物关系开始,通过讨论、分析活动,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食物链。

2.通过画、找食物链,认识食物网,意识到食物网反映了群落和生态系统中动植物间复杂的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3.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注意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及时吸收别人的学习成果.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分析,我准备了相关图片,利用投影呈现在屏幕上,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合作学习。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找出水田里的食物链,在寻找食物链的过程中,学生们激烈地争论,使小组学习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纵观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活动目的明确,同时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是活动安排上应更紧凑、有效,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如在最后拓展环节安排学生课后选择一个生态系统找出其中的食物网,可以放在课内由小组合作完成。其次是小组合作找出食物链后,如果先由一个小组派代表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组找出的食物链,再由其他组补充,更能调动学生小组学习的积极性。再次,本课让学生了解了食物链和食物网,其思想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白食物网中每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但是这一点我只是浅浅带过,未给学生点明。

上一篇:灯谜八戒过火焰山下一篇:临汾市中小学校消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