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融合转型发展(精选8篇)
1.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一
积极开放,融合发展
2018年是海南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同时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强调,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中国将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认真学习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实践和当前中美关系,我个人谈谈两点看法。
坚持开放为先,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开放与封闭、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冲突,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交汇点上被前所未有地激化凸显。从今年3月份开始,中美贸易战开打,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启动 “301调查”,额外对1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中国也相应地予以回击。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由于美国中低端制造业持续长达20年的低迷,特朗普政府简单将问题归咎于经济全球化,搞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不符合历史潮流。
“过去40年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将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高屋建瓴、观点鲜明、立意深远。习近平在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决定在扩大开放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首先,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尽量放宽汽车行业等制造业外资股比限制。其次,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同国际经贸规则对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鼓励竞争,反对垄断。最后,主动扩大进口,促进经常项目收支平衡。
中国采取的这一系列扩大开放方面的举措,充分体现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展现了对外开放中的大国担当,既有力表明中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立场和态度,也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
厦门国有企业应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立足中国在扩大开放方面的政策和举措,既引进来也走出去,利用好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与世界优秀企业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打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更深更广地融入全球供给体系。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国内多个重要场合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理念和主张。5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无论从当前的国内经济需求还是国际局势来看,“一带一路”已成为了支持中国全球化发展战略的重大国策。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合作正大步向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迈进。5年来,已经有8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习近平主席提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一带一路”投资建设行动规划,着眼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解决,影响着全人类发展的命运。无论大国小国,特别是大国,在国际关系中,不能一味地按照丛林法则行事,不应逢强必霸,而是需要各国平等合作,在实现双赢的基础上,形成解决人类共同面临问题、掌握人类自己命运的共同体。
2.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二
经济发展是有周期性规律的, 不能幻想能够一帆风顺, 出现波动也是正常的, 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如何化危为机, 抓住机遇, 实现发展。
目前国家正在积极调研, 并采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稳定经济。在今年控通胀取得阶段性成效后, 预计保增长会成为明年的工作重心。实际上,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 国家正在积极布局, 各行业的“十二五”规划正在密集出台, 规划的发布及实施将为行业度过困难期、走上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轻工业作为市场化程度高的行业, 在经历着风风雨雨的过程中成长壮大。今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 入世十年来, 轻工业不仅没有被洋货冲垮, 反而极大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中国制造”迸发出勃勃生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 轻工业响应国家政策号召, 努力扩大内需市场并取得成效, 使轻工业率先走出阴影, 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
3.深度融合转型发展 篇三
从2007年就开始举办的出版发行春茗恳谈会是安徽出版集团组建之初,为弥补安徽出版集团作为单纯内容产业集团,没有新华书店发行组织的先天不足而采取的、加强与全国出版发行界合作的重大战略决策,至今已成功举办7届,根据每年的发展任务,确定一个主题(参见会议宣传册),至今已发展为一项具有行业影响的综合性产业交流合作平台。2014年第八届出版发行春茗恳谈会的主题是“深度融合,转型发展”,重点邀请重要作家及重要出版资源合作机构、市场营销及重点电商合作伙伴,寻求深度合作项目,寻找转型发展机会。
促进产业链条深度融合,打造名家精品力作
融合即转型,产业背景下,作者、出版者、销售者、读者,已经不可能各自独立地去完成一部书的生产和图书价值的实现,出版作为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也只是图书生产与消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必须与内容创作者作者、产品推广者店商、阅读消费者读者,融为一体,共同策划、共同生产、共担责任、共享成果,各利益攸关方唇齿相依,荣辱与共,深度融合已成必然。当前,出版产业转型发展需要融合的力量,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升级,就不是简单地用一种新形式替代一种旧形式,而是两者融合生成新的出版形态,升级新的出版业态。实现融合和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进一步培育出版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获得更多更好的出版资源,出版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把读者服务好,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播时代先进文化,实现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梦想。
正因为如此,时代出版2014年的工作思路之一就是由“单一化”向“融合化”转型,出版主业重点抓两项工作:一是抓名家出精品;二是抓创渠道争畅销。精品力作是出版竞争力的关键,抓名家出精品是各个出版社的中心任务。2014年,公司借“春茗恳谈会”平台,启动“名社名家名编辑”工程,要求各社重点签约8—10位有影响力的名作家,策划重大原创出版项目,申报国家重大出版工程,确保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推动各社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出版优势和行业品牌特色。在做好精品力作的前提下,抓重点作家、重点作品、重点渠道的重点营销。2014年营销发行重点是深化与电商渠道、网络渠道的深度融合,加大内外资源整合,加大资金投入,寻找资本合作机会,促进出版转型升级,扩大时代版图书的市场覆盖面、行业影响力和读者知名度。
在这次出版论坛上,宾主双方围绕新形势下出版合作深入交换意见,分析了新背景下出版资源利用的种种可能方式方法。与会人士一致认为,时代出版成立以来,出版主业发展迅猛,市场影响力显著增强,品牌认可度、品牌价值明显提高,得益于对国内外作家的充分尊重与支持,得益于对作家作品资源的有效、充分和恰到好处的使用,得益于勇于创新、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得益于双方长时间的精诚合作。
目前,时代出版已经同国内外一批知名作家、出版资源聚集机构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对作家各类作品尤其是新创作作品享有全方位的优先出版权,如纸质图书出版权、数字出版权、翻译权、代理权。时代出版表示,将充分利用其强大的出版策划能力、编辑制作能力、市场营销推广能力和版权输出能力,纸质图书出版(传统图书出版社)和网络出版平台(新媒体出版社、时代e博网、中国电信IPTV频道),全方位的合作关系(传统图书发行渠道、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等充分发掘内容资源价值,让作家品牌、作品品牌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市场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最大限度地实现多方共赢,期待同与会作家在内的国内外作家、出版资源聚集机构实现更加持久、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提升市场营销力,应对图书市场转型升级
在营销发行论坛上,与会人士共同研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图书市场发展态势,讨论了当前读者阅读习惯、消费特征变迁及发展趋势,预测了全球图书市场消费结构变化对我国图书消费的影响,一致认为,作为全球出版大国,我国图书营销推广能力不强,读者消费能力不足,出版生产与读者消费需求的矛盾依然很突出。同时,图书市场正在转型升级发展。集中表现为:首先,传统图书销售渠道与电商渠道、移动购买支付渠道并存,图书市场实际上表现为多层次性,读者消费差异性明显,且具有明显的迁移性。在未来,更多图书将通过电商渠道销售,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这要求出版者从内容加工商向内容运营商转变,要从内容制作平台向运营平台转变,深挖内容资源价值。第二,图书出版信息与读者需求信息存在明显的不一致,对图书运营推广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营销人员更加全面地了解读者需求、图书内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信息对称与互通互动;要更加注意互联网新事物,如微博、二维码、微信、APP等各类网络社交新媒体,要加强新营销方式的研究与运用,如开通微博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采用符合读者信息需求的方式推广图书;注意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实时答疑解惑。
在本次会议上,时代出版推出了一大批颇有市场畅销潜力、市场影响力的新书,如《哈佛医学家庭全书》《人生〈周易〉系列》《中国散文通史》《摸进人性之洞》《国际安徒生奖大奖书系(图画书) 第一辑》《动画中国》《潘玉良全集》《非流影 微思考》《好妈妈的故事口袋》《家世》《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伦敦画报〉记录的晚晴(1842-1873)》。
重点打造社交平台——“时光流影TIMEFACE”
nlc202309021423
时代出版重点打造的社交平台——“时光流影TIMEFACE”继2月15日测试版上线后,即将于5月底6月初推出正式版。正式版推出的同时,该平台的手机客户端和核心产品POD也将与广大用户见面,这就意味着,这个被媒体称为中国版FACEBOOK的互动社交平台,集知识共享、热点讨论、话题交流和内容积累为一体的强大功能将得以实现。
“时光流影TIMEFACE”是时代出版2013年以来重点打造的一个以文化生活为主题的数字出版内容社交平台,从2014年2月测试版正式上线以来,便备受外界关注。 据悉,“时光流影TIMEFACE”定位为中国文化生活的社交平台,尽管有社交分享功能,但是与微博、微信有很大不同,它采取的是“话题社交+内容聚合”的形式,拥有明显的话题引导功能,能够产生深度的、有品质的话题,用户可以围观,也可以参与讨论。 此外,“時光流影TIMEFACE”还引入了“自出版”(POD)概念,用户上传图片和文字后,经过一定数量的积累,便可通过POD系统实现自出版并打印成纪念册。
经过3个多月的研发和升级,“时光流影TIMEFACE”正式版预计将于5月底6月初正式上线,与目前的测试版相比,正式版将在技术功能、框架设计、页面设置等方面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全新改变。平台核心产品POD以及手机客户端也将同步跟进,今后,用户可通过手机下载平台客户端,实现随手拍、随时记,随时上传,随时分享的功能。
本次出版发行春茗恳谈会主题确定为“深度融合·跨越发展”,充分体现了时代出版强化出版主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的强烈意愿和巨大期望。全国传统图书市场增长乏力,时代出版一方面强力稳固主业,积极提高传统出版策划、营销发行能力,主动抢占市场,尤其是强化在电商渠道的分销,促进本版图书网销跨越增长,提高本版图书网店销售比重,推动书业深度融入社会经济,顺利实现转型发展。另一方面,时代出版积极跟踪研究市场新变化、发展新态势,充分吸收、消化已有成果,主动创新,打造新平台,聚焦新资源,整合利用新渠道,力争占领新媒体出版传播制高点。
时代出版通过连续8年举办出版发行春茗恳谈会,加强业务恳谈,深化合作交流,聚集图书出版发行优质资源,抢占出版源头制高点,构建多维一体的发行格局,既显著增强了时代出版图书营销发行协同力,又明显促进各方实现更大程度的合作共赢,对时代出版图书主业强劲增长和图书市场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4.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四
黄淮学院
黄淮学院是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驻马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原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高校。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区域战略发展等重要机遇,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中心,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强力推进学校转型发展。学校先后获得“河南发展(成长)最“快的院校”、“中原经济区建设最佳服务高校”、“河南高等教育质量社会满意院校”等荣誉。2013年2月,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6月,入选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并为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一、学校转型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升本之初,学校的基本状况是:基础差、底子薄、资源少,建设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同时,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严重脱节,面对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突出矛盾,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矛盾,高校的发展与经济社会转型不相适应的问题,高校转型势在必行。在这个特殊时期,学校领导班子根据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深入研判并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强力推进了学校的战略转型。
(一)做好系统顶层设计,规划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牢固树立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
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总体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前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方性、国际化、开放式、应用型”的国内知名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适度开展高职教育;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驻马店,面向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着力培养“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科专业定位——坚持“突出应用、集群发展、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原则,重点发展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是进一步理清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学校提出了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两大突破”,完成从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从以师范教育为主向以应用技术教育为主、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三个转型”,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的总体发展思路。确立了“科学定位、合理规划、形态匹配、高原见峰”的指导思想,“人才强校、质量立校、专业集群、项目带动、开放办学”五大发展战略,“职前职后贯通、校地同频共振、多元办学渠道、持续内涵提升”的办学策略以及“国际视野、本土行动、校际错位、协同创新”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战略转型的行动计划,推动了学校的加速转型、加速提升。
(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引领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围绕把“黄淮学院办成一个什么样的本科院校”,“怎样建设这所本科院校”,“培养什么样的黄淮学生,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等关键性问题,持续开展了教育思想观大讨论活动,通过研讨突破了传统办学和教育观念的束缚,为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是开展系统理论研究。围绕应用转型主持了11项国家级、省级教改项目,100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其中以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为题的省级教改项目,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通过系统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的认识,为学校的战略转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是请进走出、学习交流。先后邀请境内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20多位知名专家来校专题指导,并派出人员到德国、英国、印度等国和台湾地区10多所大学进行考察培训,借鉴了国(境)外的应用型高校办学经验,促进了广大干部教师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更新,使应用型本科办学的理念和定位成为师生推进学校战略转型的自觉行动。
(三)构建合作发展联盟,推动学校转型发展
将融入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与国内外166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签约组建“黄淮学院合作发展联盟”,打造了多主体合作、多团队协作、多模式运作的教育、科研、服务一体化协同创新大平台。一是
创新合作理念。按照“专业对接行业、实训扎根基地、科研结合产学、项目推进创新”的基本思路,大力加强校企、校市、校校、校会、校所等之间的密切合作,以学校为依托,以教学院系为主体,广泛开展与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的实质性无缝对接。二是拓宽合作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创新培养人才模式、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开展项目联合研发、合作共建二级学院、合作举办冠名班等,使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项目、信息等方面实现联结和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实行联盟理事会制度,设立联盟秘书处和各专门委员会,通过制定合作发展联盟章程,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建立了联盟导向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长效合作机制,使校企合作由自发分散状态转为自觉集中状态,形成团体优势,推动各方共赢发展。
(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校转型发展
按照“突出应用、集群发展、优化结构、培育特色、提高质量”的建设思路,大力实施“学科专业改造提升计划”。
一是紧跟行业科技进步改造老专业。逐步取消师范专业,在对老专业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向特色化、应用性方向拓展,通过专业改造,目前所有的师范专业已经取消或转型,专业的应用型特征更加凸显。
二是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增设新专业。重点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高、就业渠道广的新兴专业,目前学校的应用型专业已经占到专业总数的80%以上。三是构建专业集群,推进专业特色
发展。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具有一定优势、关联度高的专业进行优化整合,重点建设信息技术类、土木建筑类、文化艺术类和管理经营类四大专业集群,实现学校的专业链与地方行业产业链的集群对接。
(五)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建构了“产学研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修订坚持“一个核心、三个统筹”:即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统筹通识课与专业课,打通两类课程的有机联系;统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比重;统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面向职业和实践,及时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做到“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三是积极开展“四创”教育。成立“创新、创意、创造、创业”“四创”教研室,组建“四创”教育导师团,把“四创”教育融入人
才培养体系,渗透应用型人才培养全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学会研究、学会创新。
(六)搭建实践育人平台,支撑学校战略转型
一是搭建校内“两园一街”实践育人平台。通过“学校搭台、企业入驻、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科技产业园、科技文化一条街,让企业带着先进的设备、优质的项目以及经验丰富的导师入驻园区。目前,创新创业园已入驻企业42家,进驻项目72个,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工位1000个,让相关专业学生承接项目研发、产品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任务,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携手育人。
二是搭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由联盟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目前,学校与众多的河南地方企业如郑州富士康科技集团、中集华骏、天方药业、昊华骏化等以及省外的苏州国际科技园、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四川华迪有限公司、成都天府软件园、浙江河南商会等单位共建了128个实习实训基地,每年有三千名学生进入联盟单位实习实训和就业发展,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是打造互动创业就业服务大平台。合作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计划”,每年投入资金50万元,设立学生创业孵化基金,立项支持孵化创业项目;积极拓展创业就业渠道,将市场化运作社团活动和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等,作为大学生创业就业的实践载体,促进
学生走向社会开展创业就业。
四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面向行业一线,学校依托重点学科,积极与企业、行业开展协同创新,共享共建了44个校企一体、产学研一体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强化应用型科学研究,推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平台建设、项目研发、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快速发展的新机制,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近年来,合作开发项目50多项,为企业争取经费支持1200万元,创造经济效益近4千万元。
(七)打造双师素质团队,助力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实施“双聘人才引入计划”。积极推进“双聘”制度,从行业企业聘用120多位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了“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二是实施“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每年有计划地选派100名实践性需求较强的专业教师到联盟单位企业生产一线和相关机构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顶岗实践,并对顶岗实践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优先考虑。
三是实施“创新创意教育种子师资培训计划”。选派业务骨干进行创新创意种子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创新创意和实践能力。
(八)深化国际合作办学,促进学校转型发展
按照“开放式办学引进优质教学资源,国际化合作牵手世界知名高校”的发展思路,与英国、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门所高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系统引进、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应
用技术大学的优质资源、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由外向内激活了学校的应用转型。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4个,已有700多名学生赴国(境)外合作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每年外籍教师来校任教80多人次,60多名教师出国交流、培训,国际合作办学对学校转型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日益显现。
(九)加快软硬条件建设,保障学校转型发展
一是加强实验设备建设。共建有各类实验室140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拥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000台(套),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值由2005年3600万增加到1.4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全面改善硬件环境。2005年至2012年,学校用于新校区基 本建设的经费投入已经达到7.5亿元,新建设楼宇24栋,新增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投资3.5亿元、占地45亩、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以及投资6亿元、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体育中心也正在建设之中;同时学校加强了校园的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学校整体面貌文化氛围得到显著改观。
二、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体会
通过持续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黄淮学院应用型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招生就业呈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局面,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从黄淮学院推进转型发展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对地方高校转型
发展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重要的是学校目标的定位。学校发展的定位准确否,关乎学校转型的成与败、得与失、进与退。地方高校准确定位,既要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实际,又要面向社会,深入研究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经济产业结构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类型,不盲目攀比,不简单盲从,认准自身的角色,坚持自己的特色,不断发展优势。
第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困难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观念更新是地方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先导和前提。必须先打观念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破除制约学校转型发展的深层次思想桎梏,用转变观念开启学校转型的动力之门,这是必由之路。促进观念更新,一要搞调查,研究职工思想观念;二要抓领导,带动师生观念转变:三要学理论,启发师生转变观念;四要造舆论,引导师生观念更新:五要转机制,强化师生观念转变;六是树典型,推动师生观念转变。
第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关键的是体制机制的创新。要把创新内部治理机制,作为激发转型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的重要途径,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以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重点,大力推进战略机制、人才培养机制、管理运行机制、教育培训机制、沟通协调机制等,集聚体制机制优势,努力建立符合转型发展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
第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干部队伍的保障。在转型发展中,要坚持把推进干部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完善干部选用、教
育和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使之成为助推学校转型发展的强力引擎。
5.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五
3.1 产业融合发展政策落实机制
(1)推动工业设计政策落地。工业设计创新驱动必须与地区产业相结合,形成具有集群的产业区块链。温州市政府在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文件基础上,制定出台并落地符合温州地区的工业设计发展的指导意见。
(2)完善工业设计创意园、设计研究院的建设。加强工业设计园区的建设,促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的对接。目前温州已具有浙江创意园等多个较为成熟的园区。温州时尚智造设计中心也将投入运营,届时将成为温州“工业设计高地”。同时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大学等均与温州瓯海、平阳进行合作,成立工业设计研究院,推动所在地企业的转型升级。
(3)构建工业设计服务平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仅仅依靠高规格的设计机构难以支撑,更多地需要普遍的设计服务从业人员的点对点小微服务。因此应当加强工业设计服务平台的建设,形成涵盖企业、设计服务方、政府的综合信息平台[4]。平台的搭建,形成设计服务对接桥梁,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能够对接到适合的设计服务对象,并形成一个专业而有秩序的交易市场。
3.2 产业融合发展激励机制
(1)鼓励“一带一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创新发展。温州市政府继续推进省市两级的工业设计中心的建设工作,完善温州地区工业设计中心枢纽建设。政府应推动“主辅分离”,鼓励引导上规模的产业龙头企业分离内部的研发部门,形成以产业创新为导向的专业化、市场化的配套设计服务分工体系。独立运行的机构在为原有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服务的同时,为相关产业的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带动行业共同发展。
(2)促进小微设计企业的发展。温州工业设计与发达地区仍有较大的差距,政府应鼓励并促进小微工业设计企业的创业与创新[5]。政府通过工业设计园区、设计服务平台,为小微设计企业提供必要的场地与渠道,并通过政策引导、租金税收减免等形式,聚集设计企业与人才,形成产业设计联动区域,实现设计与制造业的有效对接。
(3)构建产学研用新模式。高校是产业人才输送的高地,也是企产学研用联动的重要环节。校企合作,将企业引入高校,将项目带入课堂,形成课堂教学、项目实践、创新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6],将产学研用模式真正落地。产学研用的校企合作,还应发挥高校在研究领域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围绕制造产业的多维度设计领域进行研究,对工业设计涉及到的交叉领域进行深入整合,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文化的研究,从而补企业在工业设计对研究方面的不足,同时提升设计驱动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3.3 产业融合发展保障机制
(1)金融经费保障。设计创新能够提升制造业附加值,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商业风险。政府应扶持并奖励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优良的企业。对具有自主产权的成果产业化、普及化提供资金保障。对创新企业在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对外经贸提供减税政策。
(2)知识产权保障。政府应提供针对企业创新产品的知识产权申请服务,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际专利的申请提供途径。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产品产权的法律援助。解除企业在研发技术,创新产品时的后顾之忧。
(3)下游渠道保障。企业结合工业设计研发的新产品,最终能否落地在于新产品是否能够有效进入市场并受到欢迎。温州某智能门锁企业由于新产品渠道问题,只得将自主研发的产品贴牌供给其他企业进行线上销售,导致企业推进后续研发的动力不足。因此政府、行业协会需要为企业创新推广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企业新产品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营销能力,让结合工业设计的产业创新能够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3.4 产业融合发展倒逼机制
温州制造业转型,企业作为个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政府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的大背景下,部分企业仍然由于资金问题、创新风险问题等,设计融合创新能动性不够。倒逼机制是政府在保证制造业自由发展的程度下,通过政策制度管理、经济资源要素等方式,对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惰性”形成的一种外在压力,迫使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如图3所示。工业设计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前提下,产业倒逼机制的构建从外部管控企业,促使企业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在创新主动性。产业融合倒逼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有效的创新考核制度,对企业设计创新能力、创新产品价值等进行评估与考核。二是结合产业发展保障机制,强化奖惩制度。对与工业设计融合强的制造企业,在财政税务,以及出口政策等予以支持。相反,对创新能力差的企业,要对于生产相关的经济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予以限制以及增加运营成本,倒逼企业进行设计创新。
4、结语
制造业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体经济改革的主攻方向。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温州制造业需要正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企业自身,结合政府推动产业融合机制,以工业设计创新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耀.基于温州工业设计的温州传统产业转型对策研究[J].“文化+”与设计管理论文集,:220-231.
[2]刘月林,宋立巍.区域文化应用于产品设计创新方法研究[J].设计,(3):158-159.
[3]周锦.产业融合视角下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11):35-38.
[4]王晓红,王传荣.产业转型条件的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J].改革,(9):41-47.
[5]赵丽杰,王晓晓.产业融合与制造业结构升级———以我国生产性创意产业与制造业融合为例[J].公共财政研究,2017(6):60-69.
[6]朱和平.政校企协同合作在设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湖南包装,,33(01):97-100.
6.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六
**公司成立于**年,是**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的,集会议、展览、酒店、演出和写字楼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会议中心,也是广东省、广州市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场所,多次承接了极具份量的政务活动和大型商务活
动,凭借高端的政务接待水平和优质贴心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和业界的一致好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市场价值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
**会议中心工会自**年组建以来,紧紧围绕企业“政务接待标杆,市场竞争品牌”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切实加强工会建设,全力协助解决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各项重点工作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先后获得了中华总工会颁发的“全国职工小家”称号、市总工会颁发的“五一巾帼奖”称号和市妇联颁发的“**巾帼文明岗”称号。目前,**会议中心工会初步形成了符合企业实际、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会工作格局,有力推动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转型升级。
一、忠实履行职责,维权工作取得新成效
**会议中心工会坚持把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职代会制度作为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参与职能的作用,建立职工民主参与机制,通过有效的源头参与,畅通民主渠道,维护职工民主权利,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机制保障。
(一)积极参与企业规章制度的制订和修改,充分发挥劳动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坚持就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向企业反映工会的意见和提出改进的建议,先后参与讨论、修订了《组织架构调整方案》、《工资改革方案》、《员工手册》、《工资正常增长方案》等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近20项。同时,加大力度检查《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女职工保护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为;成立了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订了《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对组成人员、调解内容、调解流程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把调解贯穿于处理劳动争议的整个过程,将矛盾和问题有效地解决在萌芽状态;与公司行政签订了集体劳动合同和女职工专项保护合同,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畅通职工诉求渠道,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维护企业稳定的作用。完善了职工代表制度,职代会每年听取公司的工作总结和计划,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必须经过职代会审议通过,保障了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利;制订了《企务公开实施办法》和《员工意见收集处理制度》,使职工及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内部管理、绩效考核等情况,扩大知情权,增加透明度,保证信息对称,从而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公司开展经营管理工作。例如,在2010年,公司对组织架构和薪酬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工会一方面督促公司行政提前公开内容,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深入基层解释政策细则,消除员工的顾虑;另一方面,认真倾听员工的合理诉求,积极协调公司行政予以解决。通过工会细致的工作,保证了改革的顺利完成,也保持了员工队伍和企业内部的稳定。
二、解决现实问题,帮扶助困迈出新步伐
让职工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是新时期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使命,更是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举措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成果体现。白云会议中心工会坚持把解决好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工会帮扶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切实解决职工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一)认真组织实施送温暖工程。先后慰问和补助患病困难职工、先进人物、外来务工人员、艰苦岗位员工等7250人次,慰问金额达62.15万元。通过职工济难基金救助生活困难职工9人次,发放救助金4.68万元。
(二)积极参与三项职工互助保障计划,实现职工医疗保障多元化。全额为职工缴纳互助保障计划参保费用,让职工受惠,并及时续保,保持互助保障计划的连续性和保障性,缓解了职工的暂时困难。
(三)加大基础建设力度,改善职工食宿条件,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积极争取公司行政支持,投资近800万元对职工餐厅和宿舍进行升级改造,并在职工活动室增设了健身室、图书馆、电视厅和网吧,极大地改善了职工的食宿环境和业余生活条件。同时,建设了职工篮球场和自行车棚,改造了羽毛球场。通过硬件建设,满足了职工文体娱乐的需求,在思想宣传、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生活指导等多方面为职工提供多元化服务,职工的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明显提高。
三、加强文化建设,企业氛围呈现新气象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为此,白云会议中心工会紧紧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倡导“快乐工作”理念,站在企业战略发展高度构建具有白云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坚持提高职工技能,鼓励经济技术创新。积极贯彻落实集团战略部署,贴近企业运营实际,围绕人才强司、精细管理、聚焦产品与服务等工作要求开展了技能竞赛,推动职工技术创新,发现和培养更多职工成为技术骨干,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工会每年均联合公司行政组织服务技能比
赛,累计参与人数1264人次。积极推荐优秀技术能手参加省市和集团的竞赛,在广东省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中厨厨师长张志峰被授予“广东烹饪名师”称号,出品部汤志均被授予“高级西式面点师”称号;在集团客房餐饮服务技能大赛中,张桂玲、何照、廖辉云等11人获得了多个个人奖项,并被授予“广州市技术创新能手”和“广州市技术能手”称号。同时,工会加大职工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致力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先后组织了工会干部和积极分子外出学习217人次,组织内部培训320课时,参与人数1356人次,特别是抓好了“安康杯”竞赛活动,每年均对职工安全生产进行学习教育和宣传培训,防范和消除内部安全隐患,保障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作。
(二)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探索职工文体工作新机制,加强文化团队建设,追求高度的价值认同,以丰富的活动形式转化理解集团和公司的战略内涵。工会先后开展了篮球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踢毽子比赛、拔河比赛、登山比赛等文体活动,员工生日会和电影专场更是成为了工会的特色项目,而每年的春茗艺术节和员工一日游则成为了工会活动品牌。通过开展职工体育竞赛、旅游活动和举办春节联欢会、兴趣班等各种类型的文体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
四、加强自身建设,工作水平跃上新台阶
面对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经济形势持续低迷、企业转型加快与职工结构变化等挑战,白云会议中心工会与时俱进,积极化解,从顶层设计、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会自身改革,为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
(一)构建“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的工作格局,完善工会组织机制与领导体制。加大完善工会组织架构的工作力度,根据公司组织架构的调整安排,顺利完成了基层分会的设置和工会干部的配备;按时完成工会换届改选工作,并及时增补工会委员和经审委员,保证了工会组织的正常运作;按照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了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保证了公司决策层和监督层有反映职工代表心声的成员。
(二)加大培训与考核力度,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抓好工作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组织参加市总工会举办的各类工会干部业务培训学习班。通过培训学习,工会干部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判断形势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能力、服务大局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的工会干部队伍。同时,工会坚持抓好工会目标考核工作,制订和细化考核标准,规范考核制度,按照要求实行工作考核,通过自评、工会考核、工会委员审议考核结果,形成基层工会组织的考核级别给予奖励
7.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七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也是解决目前传统电视传播运营障碍的有效途径。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将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丰富信息含量, 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捷。同时,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生动体现, 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已无法较好地适应目前市场化下文化发展的迅猛速度, 将新媒体理念和技术与传统电视相结合, 将有效地避开传统电视的缺陷, 发挥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双重效益, 从而实现我国文化传播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网络化发展, 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二、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策略
(一) 内容生产转型
传统电视要想摆脱目前的不良发展状况, 首先需要对内容进行转型,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的基本目标是建立集视听效果、网络新媒体特色、电视特色于一体的立体化生产平台, 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第一, 进行资源整合, 变分散资源为聚合资源。传统电视生产环节的资源分散性突出, 生产环节的有机性不强。因此, 在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过程中, 传统电视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 对新媒体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相融合的生产发布平台, 对生产资源进行重复利用, 以此扩大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的品牌效应。第二, 实行差异化制作。[1]随着人们文化需要的多样化发展, 传统的粗放型制作方式已无法满足人们纷繁复杂的文化需要, 所以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要将受众面固定化, 对具体的受众人群需求进行分析, 提供对口的文化服务。第三, 实行双向互动。过去, 传统电视仅仅从满足用户的单向需求入手, 而在如今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 传统电视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完美结合, 就需要不断研发新的技术, 使得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能够提出个人的看法, 而后系统对此做出智能化反映, 使得电视与观众之间构成双向互动的交流平台。
(二) 传播策略转型
传播信息是传统电视发展追求的基本目标, 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蓬勃发展的当下, 信息的传播不仅仅关注信息传播的内容, 更加注重信息的传播是否广泛、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以及传播效率是否高速。传统电视要想实现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融合,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传播策略转型:第一, 建立全方位的信息覆盖网络, 实行无缝隙对接。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要考虑到信息传播的死角, 即信息传播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 然后对障碍进行清除, 使得信息的覆盖面尽可能广泛, 减少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缝隙。第二, 建立用户互动机制。未来电视的发展需要以用户的需求为核心, 并注重用户对电视产品的体验过程。例如, 同一人群对手机的使用时段和电视机的使用时段一般是不同的, 在用户使用手机时, 电视内容供应商要注意在该时段传播相关信息。此外, 要最大限度地增加用户的体验机会, 满足用户的体验需要。第三, 加强合作, 拓宽用户渠道。传统电视要想与新媒体更好地进行融合, 必须要拓宽用户渠道。传统电视可以与商业网站、移动运营商等进行合作, 拓宽信息的传播渠道。此外,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 传统电视也可以与一系列社交网站如微博、QQ、微信等新媒体进行合作, 这不仅拓宽了传统电视的用户渠道, 也增强了传统电视的影响力。
(三) 竞争策略转型
竞争策略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于企业以及行业地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媒体融合速度的加快, 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已经拓展到全媒体、全产业链的竞争, 传统电视要想在此激烈态势下与新媒体实现融合, 必须要进行竞争策略转型, 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第一, 要建立品牌集群, 最大限度地发挥规模效益。首先,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 传统电视要保留自身的优势并逐渐将该优势转向新媒体产业链中, 以此形成品牌集群, 推动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业务范围的扩散。例如, 手机电视的出现就是一个十分鲜明的实例。第二, 要恰当使用广告营销策略。营销策略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运用对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广告方案, 将产品在广告中进行宣传, 放大产品的综合效益。广告营销将成为未来新媒体运营的重点方向, 广告的运用对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要具有特殊意义。
(四) 经营管理转型
经营管理转型是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进行有效融合的必经之路, 经营管理的转型主要包括内部转型和外部转型两大模块。[1]首先, 对于内部转型而言, 要加快建立现代传媒技术管理制度, 传统电视要加快体制改革, 进行转型升级;对于内部工作人员, 要加强职业技能和水平的培养, 培养复合型的人才, 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要。其次, 对于外部转型而言,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进行融合首先要对用户的需求进行掌握和分析, 注重用户体验工作的开展, 建立以用户为核心的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系统。经营管理的转型事关传统电视与新媒体未来的发展空间大小, 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三、结语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策略涵盖了内容生产转型、传播策略转型、竞争策略转型、经营管理转型等方面。这四个方面基本将文化产品的生产以及运营环节完整地表现出来, 是目前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转型战略。因此, 我国相关文化传播部门要将这四个环节进行有机结合, 以期提高传统电视的市场适应性, 推动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传统电视面临着众多挑战, 传统电视原有的经营传播模式已无法较好的适应目前信息化发展的态势。因此,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影视文化领域重要的趋势之一。本文结合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特点, 对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和研究, 望为传统电视与新媒体的有效融合提供积极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传统电视,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型策略
参考文献
[1]谭天, 张冰冰.电视与新兴媒体融合的新生态与新变局[J].新闻与写作, 2015 (04) :30-34.
8.积极融合转型发展 篇八
一、建立主要农产品成本收益指标预报预警工作机制
依托农产品成本收益调查点,以农产品成本收益常规调查、专题调查和预测调查数据为基础,在粮棉油等主要农作物同比出售价下降10%以上、预期收益下降15%以上或预期成本增加20%以上时,向上级价格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在生猪饲养的猪粮比价进入5.5∶1以下、环比出售价下降20%以上、环比利润下降30%以上或环比成本增加20%以上时,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在主要农产品出现成本收益异动情况时,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实行动态成本收益(含收购价)情况月报或周报,同时向上级价格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提交预警报告。
二、建立主要农副产品成本收益信息发布制度
结合各地实际,在主要农副产品成本调查工作结束后,适时在主流新闻媒体(互联网、电台、电视台和报刊等)公布主要品种的成本、价格和收益情况。市县成本调查机构综合采取手机短信、赠阅资料、利用镇务、村务公开栏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当地农本调查数据及调查成果向农民发布,以引导农民搞好科学生产、调整种养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更好地发挥农产品成本调查资料的作用。
三、建立对价格放开的重要民生商品成本调查与公示机制
拓展成本调查工作领域,结合各地实际和价格形势变化,及时建立并适时启动重要民生商品成本调查工作机制,选择粮食、生猪、鸡蛋、牛奶、保障房、交通运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和收费,就其价格、成本、利润等数据实施定点、定期成本调查和成本监审,并将调查和监审结果在报刊、网站、电视台、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予以公布。通过多平台多渠道的成本、利润和价格公示,扩大消费者的知情权,引导理性消费,同时助推企业开拓市场,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努力构建良好的市场价格环境,促进价格诚信体系建设。
四、开展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成本及利润分配状况调查
积极服务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将农产品成本调查从生产领域向流通领域延伸。调查主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的成本、利润情况,积极开展农副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利润分配状况调查,分析研究生产和流通领域的成本构成及利润分配状况,提出增加农民收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的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服务稳价工作的需要。
五、开展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成本调查工作
选择不同规模的种植和养殖大户,尤其是选择特大规模、具备现代农业特征的农场,对其成本收益情况实施常年定点记账调查,并加强不同规模之间、规模户与一般户之间种植和饲养成本收益情况的比较分析,研究确定规模经营的合理区间。通过调查,引导规模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助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六、开展区域特色农产品成本调查
选择有一定地方特色、发展潜力和较高经济效益的名、优、特、新农产品进行成本调查,分析其产业发展前景,引导农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通过分析不同农产品生产特点和成本收益情况,提出优化本地区农产品区域布局、促进农民增收的可行性方案。
七、加强保障性住房成本监审
按照国家和省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对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价格、公共租赁住房租金的成本调查与成本审核。及时出台保障性住房定价成本调查与成本监审办法,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成本监控机制,规范保障性住房定价成本监审行为,为保障性住房价格的科学、透明决策服务。
八、积极推进成本信息公开
按照政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和国家发改委的部署,推进城市供水成本监审信息公开工作,并逐步扩展到公用事业和公益性行业定价成本监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政务。在成本监审过程中逐步做到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学者、特约监督员、媒体记者、消费者代表等参与监督,提高成本数据的公信力。对企业的运营情况、财务状况、成本数据及成本监审过程中核增、核减企业成本支出等群众关心的问题,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咨询,保障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积极融合转型发展】推荐阅读:
军民融合发展研究院06-19
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趋势10-08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10-30
浅谈中华传统管理文化与现代管理的融合发展07-25
积极发展养老产业08-15
创新理念,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07-17
检察院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11-15
城乡融合11-07
语言的融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