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9篇)
1.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一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一、光荣革命
1、背景
①经济基础:17世纪初,英国资本主义有了发展
②阶级基础:和在经济上日益强大,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政治基础: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
制,同国王展开斗争。
2、过程:
①革命爆发: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取得胜利,国王被押上断头台,英国成为。
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复辟期间,查理二世和其继任者詹姆士二世,竭力加强,恢复的统治秩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②光荣革命:
年,英国议会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她的丈夫荷兰执政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这次不流血的政变为,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权利法案》的颁布(年)
①内容: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的权力,保证议会的权、权等权力。
君主权力受到严格制约
②影响议会权力不断扩大,日益超过权力,国王
标志着英国确立起来
△什么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有什么作用?
①资产阶级代议制:
资产阶级制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因为议会由选举产生的组成,代表行使国家权力。
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领导,以防止。
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之争,在议会中以方式实现,这有利于避免冲突
2、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兴起,要求获得更多
②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大大加强了在中的作用,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过程:
内阁
光荣革命前 其成员由挑选,是国王的和
光荣革命后 控制内阁,内阁承担职责
17后 主持内阁会议,退出内阁
2、标志:1721年,沃尔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首位首相
3、内阁的组成:首相(内阁)和各部大臣(内阁成员)
①内阁:
由议会成员组成,名义上对负责,其实是对负责。内阁成员负责,必须在大政方针上保持,要与首相共。
②首相:
由议会多数党担任并由任命,有权提名即各部大臣,掌握国家
大权,有权解散,重新选举,还能通过掌握立法权,因此,首相掌握了大权
△政党制度形成是怎样形成的?
资产阶级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和阶层,它们为着各自的利益而相互竞争,以获得议会多数
,控制并上台、,从而形成不同的政治联盟即政党,政党制度随之形成。
△英国的议会和内阁的关系如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以制民主为基础(国家权中心在)
特点以为核心(掌握国家实权)
保留君主,但
△随堂练习——《全品》第7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7课,略)
△作业:《全品》课时作业(七)
2.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二
【标准要求】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课标解读】根据课程标准,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光荣革命:(1)知道什么是光荣革命,了解光荣革命的过程。(2)从光荣革命的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政治因素、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3)掌握光荣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
2.了解《权利法案》的内容,识记什么是责任制内阁;掌握《权利法案》颁布的历史意义,从首相的权力、地位,内阁的组成、权力、性质来理解责任制内阁的主要特点;
3.了解君主立宪制度的特点,掌握在这种制度下其国王的重要地位。要充分认识到在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与首相的差异之处以及他们在国家的不同的作用。从横向上认识到英国国王与中国的封建君主的差异,从而认识到在当时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4.掌握君主立宪制度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一.英国光荣革命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
(1)英国走上君主立宪政体的背景什么?(目的是了解英国光荣革命的概况,议会斗争的核心就是政权问题)
(2)为什么英国的1688年的政变称为“光荣革命”? 二.议会权力的确立:
1.议会权力的确立: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
《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动手练练】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的主要意义在于()A.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
B.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 C.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规范 D.国王“统而不治”,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合作探究】有人说:“英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请问这句话说明了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革命前议会为国王服务,因为国王的权力大于议会。革命后国王为议会服务,因为议会的权力大于国王。例:.阅读下列材料: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请回答:
(1)这段材料表明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什么地位?
(2)结合17世纪的有关事实扼要说明英王地位的变化过程。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2、代议制的形成和发展
同学们,你们班的班委是怎样产生的?(生:直接投票民主选举)
那么学校的学生会主席和学生会各部部长呢,也是全校同学直接参加投票民主选举吗?(生:不是,而是班上派代表参加选举),那么,大到校长、市长、省长的选举及国家大事的讨论,同学们也可以直接参与投票民主选举、讨论吗?
(生:不,也是派代表参加)
这种间接民主即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即“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代议制的一种。
3.英国的议会改革:1832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是如何解决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的?
三.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设问】首相是如何当选的?有哪些权力? 产生:多数党的领袖被任命为首相 首相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首相有权提名内阁大臣,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 首相能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实际上掌握国家大权
【典型试题】1997 年 5月布莱尔首任英国首相,到 2005年5 月5日布莱尔领导的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再次获得胜利,布莱尔也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在布莱尔执政的 2003 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兵伊拉克,作为美国的重要盟国,英国也派兵参加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请回答:
(1)英国派兵参加对伊拉克的战争,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赞同,内阁对国家事务集体负责,内阁与首相共进退。)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3)假设英国议会中的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结果又会怎样?(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4)就政治体制而言,布莱尔(工党)能够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合作探究】通过本课的学习,请你具体分析英国国王的权力和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光荣革命”之前,英国实行君主专制,英王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光荣革命”之后,议会的权力超过王权。责任内阁形成之后,国王的行政权转交给内阁首相。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议会是最高立法机构。
怎样理解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是什么?
(君主保留,议会掌权)
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
(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
(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随堂巩固练习】
材料1: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做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摘自〔英〕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2:国会两院经依法集会于西敏寺宫,为确保英国人民传统之权利与自由而制定本法律。„„第二条: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第四条: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摘自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3:英国为君主立宪制政体。根据英国宪法性文件,英王是国家元首。首相是政府首脑,负责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由议会中的下议院的多数党组成,首相是多数党的代表,由英王任命。──摘自中国人权网 各国人权立法 根据材料回答:
(1)三个材料集中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集中阐述了英国国王的权力问题)
(2)材料1与材料2的思想倾向有何不同?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l的思想是力图维护君主的专制权力,结果导致资产阶级、人民群众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激化,是引起革命的原因之一。材料2为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对君主专制和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3)从材料三中,英国首相的在议会机构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首相是政府首脑,负责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由议会中的下议院的多数党组成,首相是多数党的代表。是最高的决策者、领导者,是国家实际的控权者。)【本课小结】
3.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三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1688年,英国发生了“女婿接替岳父王位”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意义是()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 B.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原则 C.改变了国王权力的来源 D.结束了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统治
解析:材料表明的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的封建王朝统治,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大大提高。A发生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B表述错误;D克伦威尔于1658年去世。
答案:C 2.1689年《权利法案》开启了英国近代民主的先河,该法案旨在限制()A.商人的权力
C.贵族的世袭地位
B.国王的权力 D.封建教会的势力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议会主权,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B 3.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说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国王是国家元首 C.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B.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解析: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国王在政治生活中是“统而不治”的,故选B。A说法正确,但不是最主要的特征,排除;C、D说法不符合英国的政治特点,排除。
答案:B 4.历史学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这是因为()A.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依然顽固 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议席 C.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 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1.查理一世拒绝了资产阶级提出的改革要求,最终导致了革命的爆发。英王拒绝改革的原因是()A.《大宪章》规定王权神圣不可侵犯 B.遏制革命运动的发生 C.维护封建专制王权 D.查理一世控制了议会
解析:17世纪英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为获得政治权利提出改革要求,但这威胁到封建统治,故遭到国王的拒绝。
答案:C
2.英国1688年的那场宫廷政变之所以称为“光荣革命”,主要在于()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实现了政治联合 B.是一场基本上没有流血的政治事件 C.出现了英国历史上“双王共治”的局面 D.用相对和平方式完成推翻君主专制统治的使命
解析:“光荣革命”最突出的意义在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所列选项中,A表述有误,B、C表述反映的不是本质问题。
答案:D 3.英国《权利法案》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这表明()A.国王将由议会选举产生 B.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 C.内阁首相开始取代王权 D.英国首创了议会制
解析:在君主立宪制下,英国国王是世袭的;首任内阁首相出现于1721年;首创议会制的是古雅典。所以A、C、D三项不正确。
答案:B 4.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权利法案》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深远的影响。《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的统治方式从人治转向法治,实现了由专制到民主的革命性转折,故选C项。
责、接受议会的监督。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9.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是议会和国王关系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这里“转折点”是指()A.《权利法案》剥夺了国王的权力 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 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解析:“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使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答案:B 10.英国国会由三大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君主、作为上院的上议院以及下议院,当中又以下议院最具影响力。在英国,有句话讲道“拥有下院多数事事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这反映了()A.内阁对议会负责 C.两党制的完善
B.选举权扩大 D.国王权力增强
解析:材料主要突出了议会权力巨大,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答案:A
11.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说道:“英国政体有效运行的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密切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国王 C.内阁
B.议会 D.最高法院
解析:在英国的政治体制中,内阁承担实际的行政职责,而内阁由立法机构议会下院中的多数党组成,因此内阁成为行政权与立法权之间的连接点。
答案:C 12.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 C.内阁集体责任制成为公认的原则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为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1)材料一反映出英国的政治状况发生了什么转变?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任意废止法律,不得征税,不得征集军队,也不得任意拘捕臣民”可以看出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第(2)题,“基本特征”要重点答出英国贵族的权力特点;“如何淘汰”要结合1832年议会改革来作答。
答案:(1)君主权力逐渐受到制约,议会掌握真正实权,权力中心由国王逐渐转移到议会;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4.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四
考纲要求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课标提示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考点一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点二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查理一世 ②王权 ③议会 ④“统而不治” ⑤君主立宪制 ⑥责任制内阁 ⑦下院 ⑧首相 ⑨首相 ⑩工业资产阶级 ⑪工业资本主义
考点二 ①邦联制 ②中央政府 ③间接 ④4 ⑤众议院和参议院 ⑥各州人口比例 ⑦自治权 ⑧资产阶级 ⑨“分权制衡” ⑩民主 ⑪民主党 ⑫资产阶级
[巧学妙用] 易错易混——英王“统而不治”
《权利法案》颁布时英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府和内阁,但受议会制约。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图解历史——责任内阁制的运转
形象记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概念辨析——“邦联”与“联邦”
(1)邦联:指若干独立的国家为军事、外交或贸易等方面的利益而组成的联合体,实际上不是一个主权国家;各成员国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
(2)联邦: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其成员(国、州、邦)加入联邦后不再享有完全的主权,但保留一些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图解历史——国徽体现的政治理念
图示解史——美国政体中的分权制衡
考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考题1】(2017·安徽合肥模拟)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迄今为止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见证了12位英国首相,也是英国民众非常尊敬和欢迎的君主。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看出,英国君主()A.为了取悦民众,拒绝行使手中应有的权力 B.是可有可无的虚君,但能代表国家出访 C.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仅仅是国家的象征,手中没有任何实权 答案 D 『方法突破』 “正确区分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是解答高考试题的重要能力之一。材料中国王“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这只是历史现象,不代表国王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如国王形式上有权任命首相,国王虽无实权,但却是英国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论链接』 从创新角度认识近代英国的变革
(1)“革命”创新:光荣革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2)“政治”创新:确立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政党政治、议会制度,率先完成了政治的近代化。
(3)“技术”创新:最早爆发了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火车等,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4)“科学”创新: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和达尔文进化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考法2 1787年宪法
【考题2】(2017·安徽马鞍山调研)“1785年,为了统一货币,美国国会采用了美元,但1美元的价值是多少呢?新英格兰和弗吉尼亚等州定为6先令(英国货币单位),而中部大西洋各州定为7先令6便士,南卡罗来纳等州定为4先令6便士等。”这实质上说明()A.国家核心权力体制未形成 B.美国尚未完成国家的统一 C.美元对英镑有重大依赖性 D.美国深受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答案 A 『方法突破』 理清历史材料中有关事件或事物的内在含义或寓意是深度分析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本题材料中的核心是美元兑换的价值问题,而实际上美元代表中央政府,不同的兑换数额代表地方权力的分散,据此可以看出美国当时还处于松散的邦联体制下。『史论链接』 美国1787年的“宪法精神”
(1)联邦制:宪法规定美国是实行联邦制的总统制共和国,总统拥有极广泛的权力。(2)中央集权:联邦政府是各州中央政府,地方各州在行政上拥有部分自主权。(3)分权制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4)民主制:总统、议员均由民主选举产生并有任期限制,对选民负责。
考法3 “分权与制衡”的政治运行原则
史料一 没有均衡,制度就会因缺乏必要的张力而松弛,如同长短不一的桌子腿难以支撑起平展的桌面一样。因此,“有衡”对于政治制度文明来说,犹如大坝之于河水。没有均衡,就没有制度,一项新的制度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形成一种新的权力或利益的均衡。制度因有均衡而存在,也会因打破均衡而消亡。
——虞崇胜《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史料二(启蒙思想者)认为只有实行权力分立、以权制权才能防止权力滥用……但事实上,有些国家如英国并不是严格的“三权分立”,而是议行调和。就连标榜实行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的国家美国也发生了嬗变,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
——李振通《如何看待西方民主制度》
『读史用史』
(1)史料一论证了“均衡”在政治文明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美所建立的近代政体实行这种“均衡”的具体表现。
提示 英国:议会和内阁的制衡,内阁首相对议会负责,议会发起政府不信任案;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美国: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的制衡,三者分掌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但相互制约。
(2)史料二从三权分立的角度认识英美的政治体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或“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的理解。
提示 “首相民主”是指英国首相拥有实权,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国王“统而不治”,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成员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首相掌握行政权等权力。“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总统权力较大,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行政权,总统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有权提名、任命政府高级官员,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等。『方法突破』 “阅读史料出处”是解题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解题关键信息往往就隐含在其中。如史料一的出处《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而史料论述的核心内容是“均衡”,据此可归纳史料一的主旨是“均衡是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史料二关键史料信息为“英国并不是严格的”“美国也发生了嬗变”,据此可知“首相民主”和“皇帝般的总统”强调的是首相和总统权力的膨胀。
『史论链接』 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分权与制衡”
(1)理论基础:吸收了洛克、孟德斯鸠等著名启蒙思想家思想的精华。
(2)相互关系:“分权”是实现“制衡”的前提和基础。“制衡”是分权的目的和结局。(3)具体表现:
(4)实施结果: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和滥用权力现象的发生,给美国带来长期稳定的政治局面,这是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关键因素。
(5)存在问题:三大权力机关互相扯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权分立的原则在政治生活中难以真正贯彻。
(6)本质:分权仅是资产阶级内部的分权,而不是资产阶级与其他阶级的分权。三权分立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共同特点,实质是资产阶级对国家权力的垄断。
考法4 “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
史料 没有冲突,就没有政治;没有妥协,政治就只能以暴力冲突收场。民主政治不能取缔冲突,但是可以化解冲突,变恶性冲突为良性冲突。民主政治正是妥协中炼成的,以冲突始,以妥协终。其实,民主政治本身就是一个妥协的产物。民主政治是制造妥协的政体,专制是制造暴力的政体。民主政治极大增加了不妥协的成本。对执政者来说,在非民主政治下,妥协的成本很高;在民主政治下,不妥协的成本很高,会受到法律、选民和道德的三重制裁。妥协的制度安排,包括对少数派的保护,都是民主制度的一部分。
——刘军宁《政治是妥协的艺术 民主是妥协的制度》
『读史用史』
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以英美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提示 观点:妥协在欧美国家民主政治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论证
示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都体现了妥协。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前期也经历了轰轰烈烈的暴力革命,革命过程曲折反复。而后期则以妥协的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英国国情的转型道路。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革命成果,选择让斯图亚特王朝重掌政权。这体现了一定的妥协。由于请回来的国王缺乏妥协精神,损害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又有了后来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相互妥协。举议会改革的例子亦可 示例二: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充满了矛盾,如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的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州与北方州的矛盾。最终通过实行联邦制、议员分配比例、奴隶人口计算等方法调和了各方矛盾。体现了各方的妥协。
『方法突破』 作为一种理性选择,政治妥协是一种政治智慧,是妥协、让步、宽容与和解的艺术。解答本题时,首先根据材料明确观点,再结合英美两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完善的相关史实进行说明在民主与专制的斗争中各派政治力量的较量、斗争及妥协。『史论链接』 人类政治文明进程中的“妥协”智慧
(1)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妥协”,使雅典避免了内战,走上民主和发展的道路;罗马贵族和平民的“妥协”,产生了一部伟大的法律,使罗马走上发展、繁荣的道路。
(2)在英国革命时期,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光荣革命”的妥协,结束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议会成为各个集团不满情绪的宣泄口和妥协平台,这种“妥协”精神,为以后的英国人提供了一种用和平谈判和相互妥协的方式解决政治问题的大智慧。(3)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
(4)法国大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5)辛亥革命中对旧官僚、立宪派和清朝逊帝的“大妥协”,虽导致了革命果实被“篡夺”和清朝复辟,但也加速结束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保存了革命力量,维护了民族团结。(6)规律认识:妥协有利于政治平稳转型;妥协是双方力量对比的结果;妥协是一种艺术,是有原则的。
1.(2016·课标全国Ⅰ,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解析 题干信息“解除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体现了君主立宪制下国王仍然拥有行政权力,说明君主立宪制还没有完善,故选B。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排除A;内阁制度于1721年后逐步形成,排除C;《权利法案》并没有限制英王的行政权,排除D。答案 B 2.(2015·课标全国Ⅰ,33)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解析 据题干“18世纪中叶”“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真正权力掌握在议会手中,国王只是名义上仍保留权力,故选D项。A、B两项说法不符合“光荣革命”后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后的史实,排除;内阁对议会负责,国王并未控制内阁,故C项错误。答案 D 3.(2013·课标全国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 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
解析 “光荣革命”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迎立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为王,目的是为这次宫廷政变披上合法的外衣,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着重强调威廉与玛丽二人的身份,体现了英国议会对内部延续性的考虑,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不能通过材料体现出来,故排除;双王是夫妻关系,无法达到C项所述的效果,可排除。答案 D 4.(2014·课标全国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A.主权在民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B.天赋人权原则 D.各州平等原则
解析 材料中“所有其他人口”指的是印第安人和黑人奴隶。只能按“五分之三予以确定”的规定使美国1787年宪法打上明显的种族歧视的烙印,显然与《独立宣言》中提倡的“天赋人权”相悖。故答案为B项。答案 B 5.(2013·课标全国Ⅱ,33)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5.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立等史实,掌握明清加强君主专制措施。
分析明清两朝在政治制度上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分析有关内阁制和军机处的史料,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思维方法。
分组讨论,探究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初步掌握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辩证地历史地看待历史现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明清专制主义的强化,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国家,但这又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联系的,正确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历史意识,感悟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发展。
重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
难点: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导入设计
创设情境:以自编历史情景剧导入。学生模拟课前编排好的两汉、隋唐和明清官员上朝的礼仪。学生观看后,教师提问: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上朝时,礼仪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官员上朝时的礼仪由站着(两汉)→坐着(隋唐)→跪着(明清)。这种变化说明皇帝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而官员地位(包括宰相)在逐渐下降。到明清时,君权更加突出,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以此导入。
2.宰相制度的废除
通过问题设置,创设情境,启迪思维,思考并解决问题。
(1)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思考:宰相制度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其职能是什么,曾经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2)以史料研习方式,了解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阅读材料,请回答: ①明太祖对宰相的看法如何?
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恣擅权;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3.内阁的出现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内阁出现的原因、内阁概念及内阁的主要职能。(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的官员到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地处宫内,阁臣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阁”。其功能是为皇帝服务,是皇帝的顾问,无决策权。)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胡惟庸案”“票拟与批红”“首辅张居正”等材料,讨论分析中国古代的宰相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是皇权与相权矛盾演化的结果。后来明成祖设立内阁,内阁权力不断加大,到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以俨然成为宰相,但是它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所以说,历史上的宰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而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的作用。
4.军机处的设立
(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了解军机处设立的原因、主要职能及特点。
(2)补充材料,说明清朝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鼎足而立,而到雍正年间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分组讨论,思考探究:
(1)回顾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到明清时期有了怎样的变化?(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这种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六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教学内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开始走向衰落,但君主专制统治却进一步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明清社会这一发展趋势。第一目“明朝内阁制的建立”阐明了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中国历时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指明了内阁制产生的背景、过程,内阁的性质和作用。第二目“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则叙述了清朝中央权力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向军机处过渡的过程,从而突出了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这一主题。第三目“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强调了 清代对西藏和新疆的管辖与治理,西藏册封制度和伊犁将军。【教材特点】
本节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政治性、理论性强,学生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明确重点,突破难点。
本节特点之二是:具有总结性的作用和地位。明清时期已到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政治制度在前代基础之上又有新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空前强化时期,且逐步走向衰落。【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由于平时媒体的传播(如电视剧等),比较普遍地以明清时期为素材,因此,学生对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及发展会有所了解。但学生在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背景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上,仍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指导与解释。【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理解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强化君主专制的必然结果。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理解它对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2)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利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也极大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做一个有民主意识的现代公民,既不妄作一个否定中国传统的“愤青”,更不能做唯唯诺诺的奴才,做到真正爱国。【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为什么说军机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堂教学】 [导入] 利用《凤阳花鼓》片段导入“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设问学生:“朱皇帝”是谁?安徽凤阳自从出了明太祖朱元璋后,非但没有呈现出富贵吉祥之兆,反而十年九荒,这是怎么回事呢?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什么样的皇帝呢?他在政权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呢?通过这些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进入明朝的学习。
[新课]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君主专制达新高度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首章》 凡我子孙,钦承朕命,无作聪明,乱我已成之法,一字不可改易。
——明太祖《皇明祖训·序》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读史料: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
”
——《明史纪事本末》
请问:为何“我朝罢相”? 史料:胡惟庸案
胡惟庸(?~1380年),汉族,濠州(今属安徽)人。胡惟庸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宰相。洪武三年,拜中书省参知政事。六年七月,凭李善长推荐,任右丞相,约至十年进左丞相。位居百官之首。随着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擅自决定官员人等的生杀升降。先阅内外诸司奏章,对己不利者,辄匿不上报。各地喜好钻营、热衷仕进之徒与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送金帛、名马、玩物不可胜数。胡惟庸还千方百计地拉拢因犯法受朱元璋谴责的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令其在外收集军马,以图谋反。
这一切引起朱元璋的极大注意。朱元璋从元亡的教训中,深感臣下权力太大,会导致元末“宰相专权”的局面重演。
洪武十三年正月,涂节上书告胡惟庸谋反。朱元璋遂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将胡惟庸等处死。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2、措施: 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影响:积极: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七百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消极: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二)内阁的创立
1、背景: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2、创立经过: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名称职权设立殿阁侍从顾问,不明太祖明太祖参与决策大学士明成祖明成祖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时期特点品级较低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地位更加重要;内阁首辅权压群臣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阅读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参考答案: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助手,拥有最高决策权和总领最高行政权,其地位十分巩固,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阁臣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不能对皇权起到真正制约作用。明中期以后“票拟”权宰相制与内阁制有何区别?——内阁的性质: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权力宰相制参与决策权皇帝的侍从机构,无决策权3
权力来源制度、职位内阁制皇帝的支持、信任
3、评价: 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南书房内阁皇权得到空前加强皇权得到扩大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初期满洲贵族商讨并决定军国大事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康熙时南书房的设置:目的:为了扩大皇权
内容: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最
后集权于皇帝
军机处:(1)、设立的原因:
材料一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为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2)、军机处的职能: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引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军机处的特点:
材料一: 军机处“直(值)庐初仅板屋数间……(属员)直舍仅屋一间
——引自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
材料二: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简、速、密(上传下达、跪奏笔录)(4)、军机处的评价:
a.简、精、速、密,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b.进一步加强了君主权力,军政大权 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 会议、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南书房——集权于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顶峰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对中国社会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消极作用:皇权的极度膨胀,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极大妨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明朝:与蒙古地区的交往
对东北地区的管辖(奴儿干都司)
与西藏地区的交往(僧官制度)
清朝:对西藏地区—— **、**和驻藏大臣
对新疆地区——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大小和卓叛乱:
1757年,大小和卓诱杀清朝将领,小和卓自立为巴图尔汗,发动叛乱。1758年,乾隆帝派清军进入南疆平叛。起初,清军出师不利。但由于大小和卓残酷地压迫维吾尔族人民,兵饷、徭役繁兴,供给稍迟,家立破;及出亡(兵败逃亡),又尽其赀以行,民脂殆竭。”人民不堪其苦,纷纷逃亡,小和卓亲自屠杀逃亡的士卒,也不能禁。在南疆人民的支持下,清军终于粉碎了这次叛乱,重新统一了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清朝疆域图
回顾:历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是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汉:中外朝制度,以中朝削弱相权
隋唐:三省体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皇权
宋朝:“二府三司”,宰相多人,进一步分割、削弱宰相的权力
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后又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清朝:设军机处,标志着皇权已达顶峰。
【本课小结】结合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演变的表格,总结由秦到清的变化,前后呼应。不仅是对本课的总结,同时也是对一单元,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总结。同时也要渗透情感教育。
自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后,历代王朝都设置丞相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处理。但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历代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削弱相权和地方权力,以保证皇权的至高无上。到了明代,延续了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被明太祖废除了,军国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后来,明朝虽设置内阁,但内阁的职责只备顾问。清朝虽设置军机处,但军国大臣也只是传达皇帝的旨意。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民主制度难以形成,思想得到控制强化,封建制度正在走向它的衰落,且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拉越大。明清时期,我们第一次被西方落下,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正抓紧机遇迎头赶上。21世纪的一百年,中国能否赶上世界?对中国来说,很重要;对我们来说,任务很艰巨。
7.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教案) 篇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3.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余江一中:邓耀吉
一、对学生的分析
高一新生整体学习水平偏低,历史基础几乎为零,政治思维也十分薄弱,学习能力也比较低下,学习兴趣普遍偏低,所以老师的课堂授课面临两大难题:其一,如何让他们乐学;其二,如何让他们善学。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深入浅出!不断创设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历史的热情,启迪学生学习的智慧。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要求和历史认知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制定如下: 1.知识与能力:
(1)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和根本原因,知道革命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分析有关《权利法案》的内容材料,归纳君主与议会势力的消长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概念及特点
(3)学习英国责任内阁制的产生与内容,归纳英国议会、内阁(首相)与国王三者的相互关系与职能分工
(4)掌握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的原因及结果
(5)探究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探讨中国与英国政治制度的区别。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境再现,现实追踪,分析材料,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参与讨论,进行问题探究与合作学习,使学生善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与曲折性(2)培养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能够全面、客观、历史地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三、本课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发展
教学难点:依照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在对本节课的政治制度的建立及特点的理解与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重点解决以下二个难点:
难点一:根据《权利法案》分析什么叫君主立宪制?
难点二: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议会和内阁(首相)之间的相互关系与职能分工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
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
五、【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在上课之前呢?我要问大家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幻灯片1
老师问:大家知道现在的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哪种政体?共有几类? 学生回答:英国的君主立宪 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 德国的君主立宪 法国的民主共和 日本的君主立宪等等。2类(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
老师问:知道这两种政体分别首创于哪国吗?什么时间呢?
学生回答:君主立宪首创于英国,标志:1689年的《权利法案》;民主共和首创于美国,标志是《1787年宪法》。
老师回答:是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共分为2类(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4种模式:分别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1689权利法案)德国式的君主立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和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1787年宪法)以及法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这些政体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那么,何为代议制呢?→幻灯片2
幻灯片3:代议制含义: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代议制
特点:集体统治
作用:防止专制独裁避免暴力冲突
幻灯片4:代议制民主政治:现代社会各国的民主政治都属于代议制民主政治,属于间接民主政治,源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公民大会),故当今世界的西方政治文明一定程度上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如: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的代议制民主政治)、西方各国的议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
六、【讲述内容】
这就是我们即将在第三单元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好的,接下来我们首先学习了解第一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幻灯片5
老师问: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度?我们以前倒是经常听说过君主专制。
幻灯片6:近代资本主义国家以世袭的君主为国家元首,君主权力按宪法规定受到一定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要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就一定要去了解发生在英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那就是发生在17世纪中叶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幻灯片7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原因、经过、结果)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幻灯片7 老师:为什么英国能在17世纪率先发动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这里面一定有它深层次的与众不同的因素存在。同学们看到书本36页正文的第一、二段材料。从中你们可以找到答案。
学生回答:
1、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2、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形成和发展;
3、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实行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幻灯片7
老师: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这也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因素。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幻灯片8 1638年,苏格兰人民爆发起义,反对查理一世的宗教迫害。为了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需要军费,军费当然来源于百姓的税收,但是在英国有个传统,国王征收新税必须要经过议会批准。说到英国的议会制度,大家可以看到书本36页《历史纵横》。
《历史纵横》——议会制由来
(学生阅读):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
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老师:由此可知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
老师:好的,我们了解了英国议会制传统以后,就很好理解为什么,查理一世要镇压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为什么要召开议会了。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为什么说1640年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呢?这要说明一点,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从而更好地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这次议会的内容,恰恰就有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的内容,限制王权实质就是反对封建君主专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640年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革命从1640年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结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斗争,革命的道路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荆棘密布,坎坷重重。
议会斗争(1640.11—1642.8)——内战时期(1642.8—1648.9)——共和时期(1649.5—1660)——王朝复辟(1660—1688)——光荣革命(1688)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女儿)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幻灯片9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了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
结合课本37页看《权利法案》的内容:→幻灯片10 •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3、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4、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以上这些条款分别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学生回答:立法权、征税权、军事权、司法权。
《权利法案》的内容:→幻灯片11 •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以上条款又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益? 学生回答:选举、言论自由、集会
老师:从上可以看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颁布《权利法案》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
《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
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这一点在课本上是有明确表述的,同学们看到课本37页正文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议会的权利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这句话也经常作为考点,所以大家明确一点,不是《权利法案》一颁布,议会的权力就超过国王,《权利法案》颁布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已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利,从而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这是英国历史上一个质的飞跃,标志着英国由封建的“人治”社会向近代“法治”社会的转变,由“臣民”向“公民”的转变。
2.责任制内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8页“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一、二自然段。
“责任内阁制”的概念。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
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引导学生阅读38页倒数一、二自然段,理解记忆“责任内阁——国王——议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阁首相、内阁成员长生的程序。→幻灯片13 学生讨论:→幻灯片14、15
1、根据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相关知识,请问:卡梅伦上台组阁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首先,保守党必须在下院大选中获胜成为多数党;
其次,保守党必须单独拥有下院中一半以上的席位或与其他党派联合拥有一半以上的 席位;
再次,他本人必须是保守党领袖; 最后,要由国王任命才行。→幻灯片14
2、若英国首相卡梅伦要出兵利比亚。你认为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答: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3、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的话,卡梅伦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4、如果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出兵的话,结果又会如何?
答: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首相也有权宣布解散下院,重新选举。
阅读书本39页《历史纵横》分析概括: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幻灯片16 •
1、保留君主,是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三者融为一体;
2、由议会掌权,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权力中心在议会,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 •
3、君主是国家元首,但临朝不理政,代表国家,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英联邦的首脑。无权废除任何法律。【本课小结】→幻灯片17 本课从制度进程来看,英国的制度创新表现为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度的形成、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完善;从实质来看,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实际上是国家权力重心的不断下移即由上帝移到君主、由君主转移到议会、由议会转移到人民。
8.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篇八
专题二: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例
一、《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分述(现代国家的管理形式)
1、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2、英国的议会和政府
3、法国的民主共和制与“半总统半议会”制
4、英法政治体制的异同
二、专题导语: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英国是采取君主立宪制的典型国家,法国则实行民主共和制。为什么同在欧洲,同样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英法两国的政体却如此不同?英法两国现行政体的架构和运行各有什么特点?采用风格迥异的民主政体,对于英法两国的国家性质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本专题所要探究的内容。通过学习,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政体与国体的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实质。
三、课程标准:
2.4简述英国议会被称为“议会之母”的缘由,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2.5简述法国总统、内阁、议会的产生及其职权,比较法国民主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一框题英国国王与君主立宪制
一、课程标准:
2.4了解英王在国家生活中的角色,明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性质。
二、新课教学
(一)、“光荣革命”与英王的保留
1、英国政体:
(1)、显著特点及其原因:
英国政体的显著特点是存在君主。尽管英国在近代较早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曾一度_国王、建立共和国,但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原因,“光荣革命”后君主制经过改造得以保留下来,成为现代英国政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手发动“光荣革命”,_复辟王朝,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来英国继承王位。此后,资产阶级通过议会颁布《权利法案》等相关法律,使王权受到严格限制,国王几乎所有的政务活动都要听从内阁的建议。
(2)、国王的实质地位:
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到今天,国王只是一个“虚位元首”。国王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等高级官员,有权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有权批准法律,但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国王受到许多法律和惯例的严格限制,仅具有象征性的地位。真正的国家权力掌握在议会和内阁手中。
英国王室是当今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王室之一。从1066年威廉一世入主英国,迄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历经lO朝代、40位国王。现在的国王是伊丽莎白二世。
(二)、英王的现代职能与危机
英国资产阶级认为,借助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保留一个没有实权又可发挥多种政治和社会功能的国王,对于维护资产阶级政权的稳定不无好处。在今日英国,国王主要起到以下一些作用。
1、现代职能
(1)、作为国家元首,体现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对于多数保守求稳的英国选民来说,国王的存在意味着国家的延续、政治的稳定。
(2)、承担国家元首礼仪性的职责。例如,主持议会的开幕式,授勋封爵,会见外国元首,接受公职人员宣誓等。
在英国,资产阶级政府愿意负担王室的费用,条件是王室成员要经常露面,以其在民众中独特的象征地位和精神感染力,维持和改善现存的社会秩序,但又不准超越政治权限。所以,有人称国王参加分益活动,起着“国家与社会凝聚力和兴奋剂”的作用。
(3)、维持英联邦的团结。
由于历史传统和其相对超脱的政治地位,英联邦成员一般愿意接受国王的存在。国王的特殊身份,维护着英国在英联邦国家的影响。
(4)、在政治生活中行使三项重要的权力:磋商权、鼓励权和警告权。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王室遇到许多麻烦和挑战。一些人对王室的社会功能提出质疑,更多的人在思考纳税人为王室每年提供巨额资金是否值得。王室内部暴露的各种丑闻打破了王室充当道德模范的神话,加深了王室的困境,引发了社会对君主立宪制本身的争论。决定君主立宪制存在与否,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危机:
对于王室的困境,伊丽莎白二世表示深深的忧虑。她说,如果有一天人们对她和她代表的制度不满,“我们将悄悄地离开”。对此,英国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应该废除君主立宪制。世袭君主制是旧时代的产物,欧洲多数国家已经抛弃了君主制。国王代表着特权阶层的利益,而且每年花费国家大量钱财。
观点二:应该维护君主立宪制。君主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象征,是维系英联邦的纽带,是政府有益的顾问,是民族传统和民众生活的延续。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结构和特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中的一种。这一政体的形成,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各阶级、各社会阶层反复斗争和较量的结果,是英国特殊国情下各阶级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如何看待英国君主立宪制?首先,要看它的阶级性质。君主立宪制不同于封建君主_,它是资产阶级的一种统治形式。其次,要看到它形成的历史过程。君主立宪制是英国三百多年来各阶级长期斗争、反复较量的产物。再次,要认识这一政体的结构和特点,分辨它与民主共和制政体的不同之处。
1、主要机构及相应职能:
英国君主立宪制国家的主要机构有国王、议会和内阁。
(1)、议会及其职能:
其中,议会是国家立法机关,主要扮演立法者和监督者的角色。
(2)、内阁及其职能:
内阁是国家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3)、国王及其职能:
国王按内阁的意志行使形式上的权力,承担国家元首等礼仪性职能。
2、特点:
(1)、虽有分权,也有制约,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国王主要扮演礼仪性角色。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运行呈现如下特点。国王、议会、内阁之间虽有基本分工,但分权界线不是很清晰,权力交叉情况突出。
(2)、英国法律赋予议会无上的地位。但20世纪中期以来,权力重心逐步向内阁和首相倾斜,首相成为英国最有权势的人。
小结: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有:
4个现代职能:即英王的4个现代职能
3个主要原因:即君主立宪制存在的原因:
既有历史文化因素,也有国王本身的社会职能因素,但归根结底取决于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2个主要特点:英国政体运行的特点
9.第17课君主立宪的英国 篇九
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7.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教学目标】
目
标 内
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 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光荣革命”
议会制由来;“光荣革命”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发展的基本脉络。
了解君主立宪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过程,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努力做到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概括阐释
问题探究
独立思考
通过学习英国以君主立宪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确立发展的过程使学生理解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要经过一个反复的曲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对历史规律的认识,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君主立宪制;责任制内阁;代议制度的确发展;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2.“光荣革命”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2.责任制内阁 3.代议制度的发展
4.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与作用
重点: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责任制内阁 难点: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由于所讲内容概念性较强而且较抽象的特点,主要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学会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培养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采用概要讲述法和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既符合学生认知的水平,也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历史思维能力。【导入新课】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政治家老威廉•庇特在一次演讲中说的:在英国,由于财产权是神圣的,再贫穷的人在他的寒舍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进这所房子,雨可以进这所房子,房子甚至会在风雨中飘摇,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不敢踏进这所门槛已经破损了的破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英国既古老而又现代,既传统而又常新,既执着地保守而又充分地自由。英国的国王制度至今仍然存在。那么国王神圣不可动摇的地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动摇的呢?由此导入新课。【讲述内容】
一、“光荣革命” 1.议会制由来
先讲清英国议会制度的由来。13世纪英国议会制度基本形成经过了三个国王。1214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大宪章虽然是封建的法律文献,但具有进步意义,它的整个精神是限制王权,置王权于封建法律的约束下。因此许多人认为它是“英国自由的奠基石”,是英国第一部“宪法”。亨利三世(1216—1272年)继位后,贵族继续与之对抗。亨利无奈,制定了“牛津条例”,把国家权力交给贵族操纵的十五人会议。后来,反对国王保护宪章派的贵族领袖人物西蒙·孟福特对会议进行改造,这便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议会。爱德华一世(1272-1307年)统治时,为了筹划军费,曾在1295年召开了一个由各等级共同参加的议会,此后议会经常召开,都以1295年的议会为榜样。这意味着封建国家的统治者在议会的形式下,形成剥削阶层的联合。
再讲清楚英国议会的构成和特点。1297年,议会获得了批准赋税的权力,到了14世纪,又获得了颁布法律(法令和条例)的权利。由于各个等级的利害不同,议会从1343年起分成两院:上议院叫“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下议院叫众议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骑士和市民之所以同在一院,是因为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已渐趋一致了。议会的形成,使国王的封建谘议机关逐渐成为国家的代议机关。城市代表的参加和下议院的形成,对后来英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在兴起的市民阶层与下层贵族逐渐联合,他们利用议会批准赋税和通过法案的权力,对王权起了限制作用。
结合课本的【历史纵横】进一步说明在中世纪,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大宪章》就是以封建法律文件来限制王权的先例。17世纪初,英国处在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之下,斯图亚特王朝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信奉“君权神授”,他们厉行君主专制,实行宗教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不断进行指责,在议会中形成了反对派,他们支持《大宪章》,积极要求限制王权。2.“光荣革命”
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以由教师向学生讲述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英国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王权和议会的斗争更加激烈。
1640年11月,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革命中,查理一世于1649年以叛国罪被处死,英国成立共和国。克伦威尔当政时期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于1653年成为“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政权。而后英国经历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在王权和议会的斗争中,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和托利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最终解决了国王与议会的主权之争,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与责任制内阁 1.君主立宪制
议会为了巩固对专制政体的胜利,趁势通过《权利法案》,巩固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统治。《权利法案》由威廉三世于1689年签署,威廉三世被宣布为“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的前提就是必须接受由议会所提出的这部《权利法案》。《权利法案》实施的目的及本质是什么?议会都获得了哪些权利?《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利的重要法律文件,它在立法、税收、军队等方面对国王的权利明确地作了一些限制,使王权有所约束,同时也把议会的自由、议会的权利用法律文件固定下来,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它最早在英国政治制度上打下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烙印,显示了冲击封建专制政治的胜利,君主立宪制由此出现。但是,当时英王的权力还相当大,国王有权批准议会法案、任免官吏,国王又是军队最高统帅,有对外宣战缔约的权利等。后来经过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议会权力才超过王权。
《权利法案》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2.责任制内阁
在讲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时,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上【历史纵横】提供的有关“内阁”和“责任内阁制”的有关材料,结合教师的补充让学生明确“责任内阁制”的概念。指出内阁制是17世纪英国革命的间接产物。国王召集咨询会议本是英国的传统,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份减少了,而从议会多数党领袖中来遴选内阁成员也渐成惯例。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让内阁自行处理国事,沃尔波尔就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内阁制是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与总统制相对。由于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故又称责任内阁制、议会内阁制。然后讲清楚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发展过程。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首相(或总理)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
让学生概括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借此培养学生归纳、分析、阐释的能力。(特点有责任内阁制为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首相负责组成,责任内阁制对议会和首相负责;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内阁控制下院等)
结合教材【历史纵横】有关提供的材料,让学生了解现代英国宪政特点。让学生明确与历史上相比,下院在权力上有哪些变化?知道英国宪政的演变过程。3.代议制度的发展
在讲解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时,一个方面指出他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指出政治上不同政党通过议会斗争是此过程中英国政治的主要特点。也由此明确这一特点给英国带来的是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
民主化趋势时,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明确“代议制”的概念:代议制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代议制是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夺取政权之后正式确立起来的。它的基本特征是: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议决事项均由议员共同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形式,选举制是它的基础。选举人的资格,选区的划分,提出候选人的方法,投票和选票计算的方式等,是衡量代议制是否符合民主原则的重要因素。代议制下在选举制度方面英国在其历史上不断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是1832年的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壮大,资产阶级掀起了议会改革运动。1832年的第一次议会选举制度改革,降低了候选人和选民的财产资格要求,使富有的农民和城镇工商业者获得选举权;同时取消了一些人口很少的选区,增加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区为选区。新兴工业城市的资产阶级代表首次获得进入议会的权利。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不断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4.英国代议制度的特点与作用
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主要特点是什么哪?(君主保留,议会掌权)代议制度下主要的政体形式是什么?(君主立宪制度,以议会内阁制为核心)具体的政治运作模式是什么?(政府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虽是国家元首,但只是象征,没有实权)最后问学生:英国国王在英国主要起到什么作用?(对外交往代表英国;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维系英联邦。)【课后研讨】
我国当代大家余秋雨XX年在其《扼守秋天》中写道:“前些天在法国经常想起伏尔泰,记得他在《哲学通信》中高度赞扬英国的宽容、自由、和平、轻松,而当时在法国,宗教迫害太多。但是在我看来,伏尔泰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深刻的悖论:正是法国的不自由呼唤出了一个自由斗士的他,他赞美英国却很难长住英国,因为正是他所赞美的那些内容,决定了这样的地方不需要像他这样峻厉的思想批判家。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你怎样看待这一评论。思路:余秋雨对于英国历史该跨的历史门槛他们都跨了,该做的事他们都做了的评价还欠全面。对英国的评价问题不单是个革命彻底不彻底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去看待君主立宪制度的问题。首先要看英国人为什么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使英国得到了哪些历史的与现实的效益。【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