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英语电影赏析

2024-08-05

经典英语电影赏析(共9篇)

1.经典英语电影赏析 篇一

刮痧电影赏析

《刮痧》讲述了在两种差异文化的冲突下,人的状态。一个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悲剧,一个普通的中国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男主人公大同以为自己实现了“美国梦”,成为了真正的美国人,可是命运却给了他重重的一击。

“刮痧”—中国再普通不过的一种中医疗法,在美国却成了虐待儿童,“妻离子散”让大同陷入了痛苦和困惑中,也让他明白了即使事业有成,家庭和睦,表面上他多么和谐的融入美国的生活中,但并不代表他已经是一个美国人,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

男主角名叫“大同”,显然,这是有意引用《礼记·大道之行》中的“天下大同”之意,人与人不设防。无障碍地平和相处,是谓“大同”。“大同”一直以来是人们的梦想。男主角一开始坚定地相信它是可以达到的,他在一开头的获奖感言中便说:“八年前,我还是一个新移民,站在街头卖画为生,不过我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会成为你们中的一员·······”,他说这就是他的“美国梦”,但我更认为这是他心中的“大同梦”,他相信自己可以完美地融入当下的美国文化中,完美蜕变,了无痕迹——不过,梦终究只是梦,与坚硬的现实一磕碰,便要显露其中的虚空了。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大同深深的挫败和无奈,浓重的悲哀仿佛通过镜头渗透进每个观众的心中,这是一个中国人在异国他乡由于文化差异而不能被理解的孤独感。

有一个人物在影片中出现的时间加起来可能不超过一分钟吧,老

霍出现的镜头分别是“扮兵马俑”、“在赌场”、“巴士上猝死”、“霍华德墓碑”。一开始觉得匪夷所思,电影中为何要穿插进这样一个有点无厘头的角色呢?后来一想,是想给个对比吧!大同是在众多移民到美国的人中生活得较为如鱼得水的一个,有事业、有家庭、有荣誉。但这样的角色毕竟不是多数,绝大多数的移民的日子过得并不顺。老霍年纪大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没有年轻人强,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来到异国他乡,耳边都是自己听不懂的话语,眼前都是自己不认识的异国人脸孔,无依无靠。他这样的人只能做做类似“扮兵马俑”的工作挣点钱糊口,没有朋友,没有亲人,闲暇了在赌场耗时日,庸庸碌碌,形单影只。最后,他在巴士上猝死了,也是了无声息。那名美国警察轻描淡写地说:“心脏病,很常见,每天这样的人有很多。”是啊,这样的人真是太多了,他们在文化差异的碰撞中难以适应、不知所措,寂寞又卑微地活着,又了无声息地死去。大同,是少数;老霍,才是大多数!

此外,给我更深感触的是文化与文化间的代沟。片中有一幕,美国的一位女护士,对许大同在妻子难产时做出“只要妻子,可以不要孩子”的表态惊诧莫名,甚至认为许没有人性,女护士发出怒吼:“你们东方人真是野蛮!”这句话引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尽管种族歧视在法律上早已废除,但在一些西方人的心中,仍然对华人存在偏见。最近几年,由于华人受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影响,重视家庭、教育和职业道德,经过长期的努力大部分人获得了成功,进入移民精英行列,但是他们仍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到歧视,我觉得这也可以理解为西方人

对东方文化的不了解而遗留下来的历史偏见。

大同在法庭上的歇斯底里,原本让一件在国内可能只要三言两语便可以说清的事,放到了具有文化差异的美国却变成了一个怎么也解不开的死结。当原告律师把孙悟空说成一只“野蛮的中国猴子”,并想以此证明大同是个具有暴力倾向的人的时候,大同终于忍无可忍,当场失控发飙冲过去想殴打这名律师了。我想,大同愤怒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律师在自己面前搬弄是非,更深层次的是,对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理而自以为是的解读,这激发了大同心底隐秘但却始终强烈的民族荣誉感——我是个中国人,我决不允许你信口雌黄污蔑我的祖国的文化!

长久以来,美国一直宣扬“人人生而平等”,可是事实并非如此,种族歧视已经深深扎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是对亚裔还有黑人、拉丁裔等等,这个问题的根源由来已久,而我认为美国社会对华人的种族歧视很多是由于美国主流社会对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缺乏了解或误读而造成的,这也是中西文化差异沟通障碍的一种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宣传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中美交流,增进美国人对当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了解,改变美国人对华人的旧印象。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不同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消除文化差异的关键是要有一颗包容和相互理解的心,就像片中大同的朋友昆兰一样,愿意抱着尝试的心态去体验“刮痧”,去了解中国的文化,只愿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化的融合,思想能够淡化肤色,交流能够加强理解,求同存异的同时,多元文化的社会能够和谐共处。

2.经典英语电影赏析 篇二

著名语言学家Krashen在其二语习得理论中指出:成人语言发展能力主要为两种方式: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语言习得是语言学习者在现实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实际交际来获得 (基本上是一种潜意识的获得) ;语言学习主要指主体有意识地去学习外语知识 (主要表现为通过课堂学习获得语言知识) 。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在主体获得语言的过程中, 互相辅助、缺一不可。通过英语电影赏析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语言习得环境, 越来越得到广大英语习得者的赞誉。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 往往极具充沛的感情、完整的节奏、地道的语词和缜密的思维等几大要素。英语原声电影能够为英语习得者呈现一个暂时性的纯正的语言环境, 这不仅可以使英语习得者在这一环境下提高听力、丰富词汇, 还能激发学习者的交谈欲望, 调动学习者的视觉、听觉等积极的感情要素。因此,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 英语原声电影是一种重要的媒介, 其在促进学习者的语言综合习得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英语电影赏析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一) 英语电影中的文化因子对二语习得的促进作用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是语言灵魂。虽然电影在不同程度上对一些社会文化现象有某种程度的影响, 但电影较多的是对一些社会文化因子的集中展示, 是学习者了解和学习异域文化的重要方式和重要手段。英语原声电影中不仅包含着大量生动鲜活的语言因子, 而且还集中体现着中西文化的异同。电影集各种艺术形式于一身, 在光影流转的世界, 各种情感思想、艺术形象、语言符号、生活习俗等均有着集中的展现。

一些研究表明, 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掌握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 两者往往相辅相成, 共同促进, 是习得第二语言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 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 文化知识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在英语语言的习得过程中, 英语语言文化的学习必须同时进行。通过英语电影的欣赏, 语言习得者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异域文化, 了解中西文化的差距和不同, 从而增加其文化素养, 以此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如电影《American Past Time》 (《美国往事》) , 对美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较为详实的刻画, 而且折射了美国这一多民族移民国家的种族歧视;电影《Saving Private Ryan》 (《拯救大兵瑞恩》) , 深刻的表现了美国人对人性的尊重, 对国民生命的尊重, 同时, 也展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人生价值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文化的习得, 对于语言的学习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语言是文化的基石, 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的传承。因此, 通过英语电影赏析, 语言习得者在理解异国文化的基础上, 掌握了风土人情、人生价值等更多的语言习得材料, 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积累了丰富的可利用材料, 有助于促进其英语的学习。

(二) 赏析英语电影, 创设习得语言的目标环境

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置身于目标语言的情境中。情景教学法的主要特征是“语言必须在情景中呈现和练习”, 这主要是在强调语言的习得不能脱离真实的语言情景, 而英语电影中再现的大量的真情实景, 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 就是一种有效简单而且便捷的学习方式, 它可以使学习者暂时的处于一个既定的目标环境中, 真实的感受语言材料和交际场景。

英语电影语言的内容也各具特色, 它们多是英语国家中不同文化、职业和不同年龄人的生活对话。在欣赏英语电影的过程中, 语言习得者如果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 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纯正的英语语音、语调和地道的英语语言, 这就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语言习得的听说读写素材, 并有利于他们英语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进步。

(三) 赏析英语电影, 激发习得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 一定要比教员的讲义好, 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由此可见, 兴趣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皆为重要的作用。

Krashen的“情感过滤说”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成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动机 (motivation) , 自信心 (self—confidence) , 焦虑 (anxiety) 。而强烈的学习动机、高度的自信和较少的焦虑对二语习得是非常有利的。经典的英语电影, 往往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绚丽多姿的影视画面, 动听的主题音乐等。通过欣赏这些影片, 可以极大的调动语言习得者的兴趣和积极性, 减少语言习得时的焦虑感, 使得学生在享受电影带来的愉悦的同时, 能够对大量的语言信息等轻松自然的掌握, 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学习效果。

总之, 电影是一个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结合。作为二语习得者来说, 英语电影欣赏是一种非常便捷的资源,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依然应该看到, 单纯地依靠欣赏电影习得第二语言是远远不够的。第二语言习得者还应该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合理科学的运用这一学习资源, 以便其能够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从而真正有助于第二语言的习得。

摘要:研究表明, 视听作品在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只要正确的利用这种资源, 经典的英美电影赏析就可以非常有效的促进第二语言的习得。本文主要从影视作品承载的文化因素、创置的目标环境和激发语言习得者的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来论述英语电影赏析和二语习得的关系。

关键词:电影赏析,二语习得,文化因子,兴趣,情境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2]尹鸿.英语电影赏析[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3.英文电影赏析与英语教学 篇三

[关键词] 英文电影作品英语教学

影视教学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能摆脱母语羁绊,调动学习者眼、耳、手、口、大脑,甚至整个身心做出反应的立体式学习语境。影片中的信息通过视觉、听觉、话语动作的一连串运作,传输给大脑中枢,建立起信号联系,从而在此基础上提高了语言能力:那些在观赏中定格在记忆里的电影对白,一旦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一生活场景相吻合,就会诱发大脑迅速做出反应和加速记忆,形成语言深化后的语感。英文电影像百科全书一样,为学习者提供了几乎所有的知识,它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文化艺术形式。电影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它融汇了诸如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戏曲、风俗等艺术精华,又涉及到文化宗教信仰爱情战争等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且能提供各种各样的视觉感受。电影语言是最广泛、最贴近生活的语言,尤其是获奥斯卡金像奖的英美影视作品。这些影片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浓烈的艺术感染力,极具审美价值,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实、纯正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环境,使他们犹如置身于西方的文化环境中,能够捕捉到英语发展的时代脉搏,掌握纯正地道的英语表达方法,快速而有效地学好英语。这是迅速提高大学生口语、听力、写作的最佳、最经济的途径。

一、语言、思维及文化差异

英语教学是一种人文素质教育,在使学生“具备言语的的得体性意识”的同时,还应在整体素质上进行多边交际的建构,“在生产性外语学习中,母语和目的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互相促进,学习者的潜能得到发挥,人格向更加整合、更加健康的文化方向发展。这涉及到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思维及文化方面的种种差异。语言差异的背后其实是广阔的文化体系的差异。由 于文化涵义的不同,英语学习中的理解难点往往不是来自词语自身,而是来自文化上的某种干扰,即语境中心所包含的副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信息。这表明,学习语言不仅要充分了解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还要熟练掌握语言中的文化思维模式。而透过语言及思维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还需要在熟悉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风俗和社会理念的过程中,去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

二、选择影视作品应考虑的有关方面

在较长时间的英语影视教学实践中,笔者不断探索,不断积累,概括出挑选影视作品应首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关于影视作品的内容

选择影视作品时,就其内容而言,应针对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内容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可选取历年的奥斯卡获奖作品,如体现生命尊严和价值的《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洋溢青春壮志豪情的《壮志凌云》( Top Gun)和反映真挚爱情的《西雅图不眠夜》( Sleepless in Seattle)等等 。选择时,要注意艺术欣赏和英语语言欣赏的结合 。好的影视作品能使学生通过丰富优美的语言更深刻地理解其内容,从而陶冶情操,获得美的享受 。

2.关于影视作品的语言

在影视作品的语言方面,所选取的英语影视作品的语言应尽可能规范,语速要适中,要考虑到作品应能尽量包括教学大纲和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汇 。例如迪斯尼出品的《狮子王》(Lion King) ,语言清晰 、规范,非常适合初级基础的学生使用 。而对于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和听读实践的学生,所选的影视作品则应相应地适当增加难度,特别要注意选取一些英语原著或根据原著改编的具有文学欣赏价值和内涵深刻的作品,如根据莎士比亚作品改编的电影《罗密欧和朱丽叶》( Romeo and Juliet) ,做到了在忠实原著语言风格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加工和再现,因而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在文学方面的修养 。

3.关于影视作品的字幕

在影视作品字幕处理方面,对于原版电影的字幕,历来有很大的争议 。对于情节起伏较大 、语言相对复杂 、语速较快的影视作品,单纯依靠声音和画面,学生往往无法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谈不上理解和欣赏,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紧张 、畏难情绪,因而不利于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和树立学习信心 。但如果配有文字幕,学生又会产生依赖心理 所以,最理想的作品是配有英文字幕的影视作品 。运用这种字幕可实现声 、文 、意 、境四者的结合,能使学生更好地领会英语声 、文信息两方面的含义 。如果不能这样做,也可以选用中 、英文双声道的影视作品,放映时可以随时互换,做到两种字幕相互参照和补充。

三、播放影片与讲解相结合,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

在每个学期播放几部奥斯卡金奖影片和穿插教师遴选的英文电影摘选,使学生在整个学年都可以欣赏到诸如音乐片 、伦理片 、犯罪片 、侦探片 、爱情片 、历史片 、灾难片 、战争片及科幻片的代表作品。在播放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下影片背景,并提出相关问题和任务。在播中,教师可以提问和讲解影片结合。

四、布置讨论 、练习,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在播放完每一部影片后,都从整部影片的角度出发,提出经典台词对白 、段落或经典主题歌并配有中文释义,要求学生掌握它们的发音 、语音 、语调 、语速 、连读,逐句聆听英文对白,反复跟读练习,达到会听 、会说的目的,并根据影片中经典部分和带有浓厚教育意义的英文对白按难易程度要求学生背诵,然后从单词听写到句子听写,根据听写状况调整听力背诵难度与内容,再组织学生分期 、分批 、分角色以小品的形式亲身 体验 英文 配音,亲身领悟丰富多彩的语言和变化万千的语气 、语调 、节奏和断句的方法 。在紧张和兴奋的真实情景中,做到神似并入戏,检验英语应用和表达能力 。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研究影片的艺术思想,了解比较典型的语法现象,了解百年的西方文化精髓 。最后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短文写作练习,如写一篇影评或以习作的形式讨论与电影有关的问题,安排学生互相评阅,让他们做编辑,以此手段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吴耘.电影视听英语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电影欣赏与电影学习 〔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2.

4.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 篇四

[日期:2011-04-18]

来源:电影文学 作者:张敏 孙晓丹

[字体:大 中 小] [摘要] 20 世纪80 年代,香港武侠电影进入内地,由此揭开了武侠热在中国内地汹涌澎湃、经久不衰的序幕。

武侠电影不仅以其天马行空、汪洋恣肆的武打设计和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的侠客风骨为人所称道,里面富有特色的音乐更是影片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一支支精彩的配乐,不仅用优美昂扬的旋律唤起了潜藏于中国观众内心的英雄豪情,更以其传统的中华民族音乐风格,渲染出了浓郁的江湖文化,从而造就了一部部经典的香港武侠影片。[关键词] 香港;武侠电影;经典;配乐;江湖文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电影《东方不败》)。

“武侠”二字,不仅贯穿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千百年来亿万中国人心中无法割舍的精神寄托。从《史记·刺客列传》中的专诸、豫让、聂政、荆轲,到《水浒传》中的武松、鲁达、杨志、林冲;从“抚剑独行游”的陶渊明,到“纵死侠骨香”的李白;从仗剑游天下的韩信,到铁棍闯江湖的赵匡,无论是文人墨客、英雄豪杰,还是凡夫俗子、三教九流,都有着浓厚的武侠情怀。以“武”剪除强暴,以“侠”扶助弱小、行侠仗义、纵横江湖,同样是每个普通人心中的梦想和期待。

武侠电影的出现,给予了人们放飞梦想、一解情怀的机会与空间。一幅幅刀光剑影的江湖画面,一段段恩怨缠绵的儿女情愁,一招招出神入化的盖世神功,一座座侠肝义胆的英雄塑像,武侠电影带给了我们一幕幕的神奇和精彩、一次次的兴奋与向往。在武侠电影里,寄托着我们普通大众的豪迈激情,而香港的武侠电影更是其中的翘楚。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一批优秀导演和演员的出现,香港武侠电影迎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徐克、袁和平、王家卫、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部部武侠经典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把香港武侠片推上了武侠电影艺术的顶峰。

一部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除去武打设计、侠客主题外,还少不了精彩的电影配乐———或豪情悲壮、或慷慨激昂、或缠绵悱恻、或意蕴深远。武侠电影配乐能够使电影观众把听觉想象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强化主题和情感,达到视听的统一。香港武侠中经典的配乐在影片中往往起到点睛之效,不仅合乎主题,更将武侠世界崇高、深远的意蕴推向一个更高的境地。此外,这些经典配乐还根据武侠作品表现的需要改变自己的结构形式,根据不同的人物、思想,运用不同情绪的音乐去渲染和表现,营造出特定的背景气氛。经典的武侠电影配乐,如同观众情绪的催化剂,与影片的主题、动作一起,塑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江湖文化。而今,香港武侠电影虽已势微,但其经典的配乐却在岁月的流逝中成为时代的绝唱,永远留在了我们记忆中。让我们重温那几支香港经典的武侠电影音乐,去追忆我们逝去的青春与曾经的激情。

一、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之《男儿当自强》

“傲气面对万重浪,热血像那红日光,胆似铁打骨如精钢,胸襟百千丈眼光万里长,我发愤图强做好汉……”听到如此的歌声,怎么能不使人一扫颓势、热血沸腾、斗志昂扬? 由《将军令》改编的《男儿当自强》作为影坛鬼才徐克的系列电影《黄飞鸿》的主题曲,取得了巨大成功。晚清末期,朝政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而影片中的黄飞鸿武功高强、悬壶济世、自强御侮、铁骨铮铮,正代表了我中华男儿不屈的民族气节。由黄霑和林子祥合力打造的这首配乐,将中国音乐和西洋音乐完美结合,其曲调铿锵高昂、雄浑有力,其歌词豪迈激进、荡气回肠,与电影主题相得益彰,烘托出影片的史诗气度,将我堂堂中华威武男儿的形象传颂四方。音乐每度响起,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只觉血脉贲张,一股无形的力量油然而生。此曲中的鼓声,气势浑厚、节奏鲜明,对音乐整体画龙点睛,它的有力、强劲,更恰到好处地添加了“男儿”与“自强”的意味,与庞大场面配合得相得益彰。该曲作为香港武侠电影中最振奋人心的音乐代表,在整整一代中国人心中久久回唱,已然成为不可多得的经典配乐。

二、大气高远、飘逸疏狂之《沧海一声笑》与《笑红尘》

金庸的武侠名著《笑傲江湖》脍炙人口,而由徐克1991 年导演的电影《笑傲江湖》同样堪为经典。影片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更是凸显出一种超凡而立的武侠境界,与影片一起奠定了各自在新武侠配乐和影片中无可争辩的王者地位。

自古以来,正邪势不两立,而正派高手刘正风与魔教长老曲洋却因醉心乐曲,引为知己,并相约一起退隐江湖。他们抛却正邪门户之见,无惧于大敌当前,于扁舟上琴箫合奏,引吭高歌,共唱了一曲《笑傲江湖》。一个“笑”字是如此的豁达飘逸,而一个“傲”字又是何等地狂放不屈。由香港四大才子(金庸、倪匡、黄霑、蔡澜)之一黄霑作曲、词的《沧海一声笑》,开场以一种大气、高远的气度直撼人心,其曲调、歌词所营造出来的那种古典、苍凉、侠义、豪迈的意境,透彻阐释了武侠世界所讲述的侠义江湖、恩怨情仇的终极意义。更以一种大气魄、大包容、大彻悟的情怀,直达中国武侠文化所尊崇和遥望的高远境界。从而,完成了武侠电影最为完美的诠释,成为千古绝唱。

《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是徐克“笑傲江湖三部曲”的完结篇,影片本身乏善可陈,但影片中的插曲《笑红尘》却令人耳目一新,难以忘怀。由流行乐大师李宗盛作曲、厉曼婷作词的《笑红尘》,在陈淑桦那感性、透彻的歌声中,唱出了独具特色的女性江湖世界,由此该曲被视为女性版《沧海一声笑》。歌曲节奏明快、清晰、跳跃,于亡命厮杀、腥风血雨的江湖争斗中,展现出一派女子的清新、观快,但其曲调、歌词又全然没有女儿家那种扭捏、造作之气,相较男儿更显得大度、洒脱,显示出行走江湖的武侠儿女对武林争斗、江湖人生的睿智解读。与《沧海一声笑》一起,可算是香港武侠电影配乐中的洒脱的代表作。

三、雄浑隽永、俊伟磅礴之《随缘》

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被视作天地万物的根基与枢纽,为中华智慧之精髓。影片《太极张三丰》,即讲述张三丰创立太极拳,成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影片汇集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演员李连杰、杨紫琼、钱小豪,导演袁和平,配乐的则是被誉为香港惟一可与黄霑相提并论的电影音乐人———胡伟立。而出自他之手的电影插曲《随缘》自然不同凡响。

《随缘》一曲,深得太极奥义。曲调幽远隽永而气势磅礴,歌词睿智深邃,听曲如赏太极、刚柔并济、意境辽远。可谓是深得中国传统文化之妙趣,处处流露出浓浓的道家味道,表达出侠者的另一绝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听罢此曲,如栉风沐雨,不觉间豁然开朗,久久回味。

四、坚韧豪迈、癫狂无忌之《醉拳》

《醉拳》是成龙的代表作,一套醉拳令其名扬天下。十多年后的《醉拳2》更把功夫喜剧推上巅峰,影片的主题歌《醉拳》也因其高亢豪迈的曲调、坚忍不拔的意境,响彻大江南北。影片以醉拳为主线,全片既有硬桥硬马的真功夫,又有成龙独具特色的喜剧风格,多种看似冲突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配合剧情,表现出主人公一种癫狂无忌、无所畏惧、不屈不挠、仗义豪迈的精神。胡伟立作曲、成龙演唱的主题歌,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歌曲节奏强烈、明晰,歌词抑扬顿挫、激情勃发、乐观向上,给人以精神上的振奋和胆气上的无畏。“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有万种的委屈我付之一笑,我一下低我一下高,摇摇晃晃不肯倒……千斤的重担我一肩挑,不喊冤也不求饶,对情谊我肯弯腰,醉中仙好汉一条。”如此的癫狂不羁、桀骜不驯、敢于蔑视一切挑战和困难、敢于承担、有情有义,敢问即使是完全清醒的人中又有几人可以做到? 一曲《醉拳》,以其颠、以其狂唱醒了无数惆怅畏缩的人心中同样不屈的骨气。

五、凄恻幽怨、忧郁惆怅之《倩女幽魂》

严格意义上来讲,《倩女幽魂》并不是武侠片。它改编自古典名著《聊斋志异》中的“女鬼小倩”一篇,号称香港电影史上最经典的鬼片。然而监制徐克、导演程小东俱是新派武侠电影的代表,而影片中的人物宁采臣虽不懂武功,却敢于救小倩脱离魔掌,颇具侠义之气;张狂道士燕赤侠,更是一个武侠之人,所以该片算得上是香港武侠中的奇葩。

一代巨星张国荣不仅饰演了男主人公宁采臣,更担当了同名电影配乐的演唱。该曲同样由大名鼎鼎的武侠电影作曲第一人黄霑倾力所作,配以张国荣的坚实唱功与绝代歌喉,共同把《倩女幽魂》打造成了经典的配乐。该曲曲调悲凉、幽怨,歌词凄惘、惆怅。所谓人鬼殊途,天人隔绝,人生不过就是一段梦幻旅程,如风似梦,真爱何在?抬眼望去,前路茫茫,不知何去何从。在忧郁、凝重的歌声中,道尽了人世的沧桑与无奈。《倩女幽魂》属于香港武侠电影配乐中幽怨一派的精品。

六、瑰丽奇幻、复杂迷弥之《天地孤影任我行》

创作于1994 年的《东邪西毒》,出于王家卫之手,它成功开辟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另类风格。《东邪西毒》张扬的个性把人物塑造得极为到位,巧妙而颇具黑色幽默的情节把传统意义的武侠电影进行了颠覆,把那种超越的人性又归还到普通人的身上。与其说该片是一部武侠片,倒不如说是一部借助武侠形式讲述人性的伦理片。

基于此前提,由陈勋奇创作的《东邪西毒》配乐堪称惊艳,成为当时亚洲电影中无法复制的经典。其开头的序曲《天地孤影任我行》,用有力的鼓声预示着的是一个豪迈、充满曲折的江湖开场。热烈的鼓点与激越的节奏体现出磅礴的气势;弦乐的铺陈又使音乐在凝重中渗出一股飘向云端的轻盈,复杂迷弥、奇幻瑰丽的音乐风格,营造出一种亦正亦邪的诡异氛围,暗示着剧中人物捉摸不定的心理、前途未卜的命运和惊心动魄的人生。《天地孤影任我行》在奇幻壮丽方面,无有出其右者。《大话西游》和《天下无双》等影片对它的多次引用,便是对它最好的致敬。

5.电影《摆渡人》经典台词赏析 篇五

1. 世界那么大,让我遇见你。时间那么长,从未再见你。

2. 可不可以等等我,等我幡然醒悟,等我明辨是非,等我说服自己,等我爬上悬崖,等我缝好胸腔来看你。可是全世界没有人在等,全世界都不知道谁在等你。

3. 在我25岁的时候,明白了一个道理,除非别人愿意,否则你是很难欺骗到他的。男人说,爱你到永远,女人感动的哭了,但这不代表她上当了,她只是愿意相信——只要她觉得这个男人值得被他欺骗。

4. 你如果想念一个人,就会变成微风,轻轻掠过他的身边。就算他感觉不到,可这就是你全部的努力。人生就是这个样子,每个人都会变成各自想念的风。

5. 世事如书,我偏爱你这一句,愿做个逗号,呆在你的脚边。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

6. 没有什么可以抛弃你,好比没有什么执意挽留你。唯有时间永远带着你,而你没法赖着不走。

7. 彼岸烟波流转,可有人寻我。对岸繁华三千,可有人渡我。

8. 失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的做进步的人类,有的做进步的阶梯。

9. 有很多话想跟你说,但一直没有机会。我携带着它们穿越季节,掠过高架,铺在山与海之间。花盛开就是一句,夜漫过就是一篇。黄昏开始书写,黎明是无数的扉页。全世界拼成首诗,我爱你当作最后一行。

10. 我们终将上岸,阳光万里,鲜花沿路开放。

11. 夏天来了,把记忆一颗一颗挂到天上去,就成了只有自己能看到的银河。

12. 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这世界有人的爱情如山间清爽的风,有人的爱情如古城温暖的阳光。但没关系,最后是你就好。

13. 等其实不可怕。因为在等待的过程中,你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打游戏,看电影,吃大餐,旅行。等不到,你还是你自己。因为要等日出,必然会辜负安眠,但别错过山顶每一丝原本就属于你的风景。

14. 我希望秋天覆盖轨道,所有站牌都写着八月未完。在季节的列车上,如果你要提前下车,请别推醒装睡的我。这样我可以沉睡到终点,假装不知道你已经离开。

15. 我觉得这个世界美好无比。晴时满树开花,雨天一湖涟漪,阳光席卷城市,微风穿越指尖,入夜每个电台播放的情歌,沿途每条山路铺开的影子,全部都是你不经意写的一字一句,留我年复一年朗读。这世界是你的遗嘱,而我是你唯一的遗物。

16. 每人都是个半圆,去找到那另外一个半圆,你们可以严丝合缝拼起来,变成一个整圆。然后你们就可以滚了。你永远无法与我擦肩而过,因为我藏身在全世界每一首情歌里。

17. 无论你自己是否乐意,你都在慢慢变得强大。一切坚强,都是柔软生的茧。你可以拒绝穿上盔甲,但你无法阻止长出的茧。

18. 但我不知道自己将来在哪里。因为我知道,无论哪里,我都没法带你去。

19. 恋爱不是一种能力。恋爱是两种能力。爱一个人的能力,和让对方爱你的能力。

20. 人海茫茫,全部错过。因为分母太浩瀚,分子太孤单,所以唯一等于没有。

拓展阅读

剧情简介

摆渡人是城市里的超级英雄,摆渡就是把人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用快乐和温暖,抵抗这个世界的悲伤。酒吧老板陈末(梁朝伟饰)和合伙人管春(金城武饰)就是这座城市的“金牌摆渡人”,他们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却从不对每位需要帮助的人说拒绝,只要你“预约摆渡”,刀山火海都会“使命必达”。邻居女孩小玉(杨颖 饰)为了偶像马力(陈奕迅饰),预约了他们的服务,但在帮助小玉挑战整个城市的过程中,陈末和管春也逐渐发现了自己躲不过的问题。从欢天喜地的生活,到惊天动地的疯狂,摆渡人最辉煌的篇章,从这里开启。

影评:残酷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未曾上岸

作者:战台烽 (影评人、文化评论人、营销策划人 )

我们都会上岸,阳光万里

《摆渡人》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带来了那么一大群男男女女们的疯狂爱情,拖着我们深陷其中,跟随经历一场场悲喜交加的遇见,最终,解脱,阳光灿烂之际,内心获得无尽的安宁。是这样吗?但这一路的笑过哭过也痛过,又怎能说忘就忘?

这部由王家卫监制,张嘉佳执导的电影,片名叫《摆渡人》,故事讲了梁朝伟、金城武、杨颖三个摆渡人的故事,而影片,也如一个摆渡者,通过万千的大银幕,来“解脱”更多的走进影院的观众,其实有那么一刻,会感觉《摆渡人》已经超越了作为一部娱乐影像作品的存在价值,而是有了许多的精神慰藉作用,因此说它是治愈系,也是适得其所,但这种治愈的药,是麻醉剂?是安慰剂?是失忆剂?还是清醒剂?每个人的理解与感知,应是有偌大的差异。

正如快乐的人可以更快乐,悲伤的人也可以更悲伤,看完《摆渡人》,走进又走出影片中的角色们的人生世界之后,我们似乎依然会落寞。没错,现实,比梦幻的影像更残酷,我们同样爱得炽热,爱得拼命,爱到只想一世一生,却有着那么多的牵绊,彼岸已经遥遥在望,我们却总是无法靠岸,一直都未曾上岸,生生把一段感情,漂泊成一片浮萍。

或许,每个情感城市的男男女女中,最应当被拯救的,就是这些遥遥在望,却渐生绝望的“离岸人”吧。感情的历程,犹如穿越海洋的远行,最绝望的不是一望无际一无所有,而是希望明明切近却无法把握。感情也是这样,完全无处寄存的荒心,荒废也就荒废了,不过是孤独加寂寞的独饮,而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相知相守,却是无奈的鸿沟。但更多的,是曾经干柴烈火如胶似漆的情感,说冷淡就冷淡,说离散就离散,辜负了两份深情,却又好像谁都没有错……爱的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没有绝对的对错是非,却伤人至深。

爱的奇妙,就在于此,就像《摆渡人》中梁朝伟所说:“原来两个人肩并肩坐在一起,也会走散,我们之间,永远隔着一条河……”爱之无奈,比撕心裂肺的刻骨铭心更痛,因为那是被全世界远远抛在身后的巨大绝望。梁朝伟与杜鹃的爱情,是典型的有缘无份,金城武与张榕容的爱情,又是执着的爱至成伤,杨颖与陈奕迅的爱情,则是永远有始无终的。

都市如海,夜色如浪,徜徉于其中的男男女女们,在疯狂中迷失,在恋战中沉沦,唯有摆渡人,如车,如船,一个个拯救,送抵彼岸。其实,这种感觉,很美好,救赎,解脱,远离烦恼,但,被摆渡,是否又真的从此心无旁骛、人我两忘呢?不知道。但是,凡是王家卫深度参与的电影,都被他深深地烙印上了太多的“王氏”伤痕,梁朝伟、金城武这这些他御用的演员,以及华丽的光影风格,迷幻的情感进阶,深入骨髓的台词旁白……

《摆渡人》在虚幻之间,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理想国,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肆无忌惮的放开一切,想爱就爱,想追就追,想喝就喝,想飙就飙,毫无畏惧,肆无忌惮,每个人,都在这个世界疯狂,似乎整个城市,都被一种叫荷尔蒙的浓雾所笼罩,人们都无处可逃。这或许就是梦幻与现实的区别,我们可以在梦里放肆,却只能在现实本分,我们可以在梦里上岸,却依然在现实中流浪,老死在残酷的温柔乡。

但是,没关系,看场《摆渡人》也好,毕竟,现实中的我们,离开了荷尔蒙之后,生活寡淡的,还不如一部电影。

更多相关优秀文章推荐:

1.摆渡人经典台词赏析

2.电影《摆渡人》经典台词赏析

3.电影摆渡人台词赏析

4.《酒国英雄之摆渡人》经典台词

5.电影《摆渡人》经典台词

6.《诚信摆渡人》小品经典台词

7.电影摆渡人台词

8.电影摆渡人经典台词

6.电影《小王子》经典台词赏析 篇六

2、小王子:星星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某一颗上面有一朵盛开的花儿,沙漠之所以迷人,是因为在沙漠深处有一口井,真正重要的东西,只有用心去看才能看得真切。

3、小王子:我太年轻了,甚至不懂怎么去爱她。

4、狐狸: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

5、狐狸:如果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6、小王子:如果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那么,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7、狐狸:一旦你驯服了什么,就要对它负责,永远地负责。

8、狐狸: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她变得如此重要。

9、小王子:我会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在某一颗星星上微笑着,每当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10、小王子:我会住在其中的一颗星星上面,在某一颗星星上微笑着,每当夜晚你仰望星空的时候,就会像是看到所有的星星都在微笑一般。

7.经典英语电影赏析 篇七

电影《傲慢与偏见》海报

一、 剧情演绎更趋生动化、形象化

在新版《傲慢与偏见》之前,对小说《傲慢与偏见》进行改编的电影作品已经有很多,但是通过电影形式将小说的特点和精彩的故事内容原汁地表现出来,这些影视作品还没有较好的做到这一点,而新《傲慢与偏见》就很好地抓住了这一点,其作品的拍摄完全按照作品的最初内容和情节来进行,创作出了一部既没有把原著的思想进行推翻,还运用了现代的表现方法来进行演绎的优秀作品。在影片中真实反映了当时环境下的各种家庭戏份,从而也能体会到小说作者简·奥斯汀丰富的内心世界,能够在狭小的背景空间内看到广阔的外在世界,在故事中心思想演绎的同时,通过在其中插入姐妹之间的欢笑、各个势力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人们之间的心理猜忌等环节,来达到丰富故事情节的目的。

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新《傲慢与偏见》讲述的是在当时贵族落魄的背景下,贵族女儿们在寻夫当中所发生的恩怨纠葛,在故事当中抛弃那种传统的爱情风格,更多的是在追求物质情感的外在宣泄以及对物质和爱情之间的深沉思考。影片在内容上的演绎与小说保持一致,都是表现物质和爱情二者之前的关系进行展开的,没有物质只有爱情以及没有爱情只有物质的婚姻状况都是不能长久的。在影片中对这种现实生活的表现,在一定条件下是需要付出较大勇气的,它与那种崇尚爱情至上的观念相比,在具体感受上给人一种真诚和诚恳,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实生活状况。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拍摄者们通过利用真实粗狂、新颖有趣的方式来对这部经典的文学作品进行描述,在一定意义上把它当成一个真实故事进行演绎,从而抛弃了过去那种以反映内心需求为原型的理想主义风格,在人物的表现上尽量做到真实,在展示人物在生活中的情感状况以及故事情节,并将这些感人画面以一定形式展现出来,实现故事的真实性、生动化和形象化得以完满表现。

影片对人物的塑造也很成功,比如:女主角伊丽莎白的形象,其在影片中美丽动人、意志清醒以及性格独立等。在面对傲慢的贵族公子的时候,她所表现的是一种不卑不亢、主见鲜明的外在形象。男主角在刚出场时给人一种拘谨、忧郁的心理感受,而这种感受在一定条件下也和当时英国绅士的内在气质相吻合,随着电影剧情的不断发展,男主角虽傲慢但是善良多情的内在特质不断显现出来。在影片当中对那些次要人物的刻画也比较到位和生动,比如在生活压力下疲惫不堪的母亲班纳特太太、给人一种报道强势感觉的达西姑妈以及比较自私的表哥科林斯,这些人物特征都表现的比较准确、生动。再比如影片当中班内特太太的人物形象,在影片当中通过一部分台词就能表现出来:“如果你有五个女儿的时候,请告诉我你内心会想些什么?那你就会明白我在想什么了”。这个有五个女儿的母亲,每天想象的都是怎样让自己的女儿嫁一个好人家,她在说话的方式上比较直爽,走路也是比较风风火火那种,因此,能够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在影片中也对原著的对白进行了梳理,在影片语言的描述上没有采取传统的对语言的加工处理,而是在保持原著语言风格的基础上,尽量维持其原汁原味。这就像制作美食一样,需要选用最好的食材才能制作出最美味的食品。在影片当中,通过原汁原味的表现原著的内容,从而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脑海当中还能回忆经典作品当中的每句话、每个词。观众在欣赏影片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原著的场景和词句在电影中的表现,让观众充满充实感和满足感。比如影片中男女主角在彭伯里相遇时,在和乔治安娜进行交谈时有一个停顿环节,好像是看着伊丽莎白说话心动而忘记了谈论钢琴弹奏是否好的问题,还给人一种好像忘记该说什么话的感觉,那种表情很快就消失了,其中眼神的演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影片较好地展示了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比如:法国大革命对英国政治、文化产生的影响,英国的贵族阶层在这种背景下开始产生了恐慌的心理,采取了在社交场合把下层阶级融入进来,从电影剧情中可以看出,贵族阶级的达西和宾格莱在一次舞会中看到了以前没有见过的人。又比如莉迪亚在寻找爱情的过程中,虽然渴望得到爱情,但是受到了当时阶级的限制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男性,而有幸参加舞会的时候,她就会非常的兴奋和开心,通过舞会这个平台她可以和各种类型的男孩交往,从而体现出当时女性的地位受到婚姻状况限制的时代背景。

二、 场景布置的更具逼真性

由于原著作者简·奥斯汀从小生活在农村,一生当中都是在比较美丽的田园生活中度过的,在这种环境下,作者将这种氛围融入到了《傲慢与偏见》的写作当中。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把原著中对环境描写在电影中充分得到体现,对电影的内外取景进行严格要求,比如:在影片场景当中,钢琴演奏伴随小鸟的鸣叫,还有电影角色踩着草丛发出的声音,这些场景再伴随阳光的融合形成了一幅完美的画面,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电影当中对悠闲、清静的田园生活的描绘,是电影尊重原著的生活意境的最直接表现。

在新《傲慢与偏见》中,具体的细节处理也很到位,在传统的电影拍摄过程中,其主要参考对象是绘画作品,但是绘画场景给人的是一种冷静和僵硬的感觉,不能较好的反映真实生活的意境。影片在人物服装的选择上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其服装特点主要是根据原著完成时间所决定的,原著完成时间是在1797年,因此电影当中的服装样式也要和当时的服装样式相适应。与以往的外国电影相比,新《傲慢与偏见》给人的感觉是没有那种开放和直接,而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含蓄和矜持,比如:在电影当中爱情主题的表现上,主要是通过眼神的交流来实现的。影片当中还有很多雨天和早晨的镜头,能够较好地使观众融入到这种清新的氛围当中,而不同于其他版本的《傲慢与偏见》,新《傲慢与偏见》更侧重对当时自然风光的描绘,舞会的豪华不是该影片所突出的重点,特别是其中一些舞会场景在电影当中只是一闪而过。这样的拍摄结果正好符合原著作品所要体现的场景要求。

电影《傲慢与偏见》剧照

三、 背景音乐与氛围的相融合

由于原著是书本内容,没有相应的烘托效果。而电影与原著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其具有背景音乐的烘托。电影当中背景音乐与电影描绘的意境相吻合,人和自然在一定环境下和谐共存,从而能够使观赏者产生无限遐想。新《傲慢与偏见》的背景音乐的创作者是意大利的音乐家欧·马利安尼利,其根据原著的表达意境,创作出符合原著情景需要的音乐作品,特别是电影当中钢琴演奏曲的创作,对于影片情景的抒发起到重要的烘托作用。影片当中配置的音乐完美地和影片内容融合在一起,从而使观众难以用语言来表达内心的喜悦之情,这也是原著作品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通过背景音乐的烘托,使整个电影氛围完美融洽,观众只希望于停留在音乐和画面的完美融合之中,心灵也因此受到了净化和陶冶,观众在电影当中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价值,特别是聆听钢琴独奏和管弦协奏之后,给人一种沐浴在春风之中的感觉,从心底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观众通过电影氛围和原著情节的交融联想,在感受当中去发现语言和音乐的和谐之美。

在电影中,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独舞时播放的那一段背景音乐,给人一种孤独古怪而又很特别的感觉。当电影当中音乐响起的时候,有种春光荡漾、幸福无暇的内心感受,还有在电影中穿插的两场舞蹈表演,在一定环境下给平淡枯燥的剧情增添了几分光彩,在电影当中对各个角色的个性特征都完满的表现出来,在这部影片当中的背景音乐始终围绕在钢琴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上,观众在观赏影片时不至于出现因音乐杂乱而造成的听觉疲劳。两种乐器在影片中的运用,时而高亢时而平静,将古典和现代两种元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把原著作品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完美的展现出来。电影当中背景音乐播放与角色演奏也是电影意境抒发的一种形式,对于整部电影主题思想的展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结语

8.经典英语电影赏析 篇八

《罗马假日》是好莱坞一贯具有创新意识的大师级导演威廉·惠勒在五十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惠勒成名于三十年、代末,四、五十年代是他艺术事业的极盛时期,曾先后九次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三次捧回最佳导演金像奖和最佳影片奖。惠勒向来以精细、完美的导演风格著称。在本片的拍摄中,惠勒仍然体现了他这种精细、严格得近乎残忍的导演风格。在赤日炎炎的罗马街头,有时一个镜头竟要求奥黛丽与派克拍摄达60次之多。虽然在第26届奥斯卡角逐中,败给了《永垂不朽》的导演弗莱德·津尼曼,然而影片获得的最高票房和影评界的一片赞誉之声,特别是捧红了第一次在电影中担任女主角的奥黛丽·赫本,无疑对惠勒“残酷”的付出是最大的安慰与回报。

《罗马假日》是一部轻喜剧片。与惠勒以前导演的几部喜剧片比较起来,该片更接近弗兰克·卡普拉的风格。应该说反映宫廷王公贵族生活是一个十分老套陈旧的题材,而该片的编导却独辟蹊径,讲述了一个皇室的公主与一个穷记者意外邂逅,经过奇妙而愉快的24小时的生活,萌生爱意的现代童话故事。而且,导演那么轻松自如的娓娓道来,给人一种清新愉悦的感觉。影片的结尾虽然没有那种“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大团圆结局,但也没给观众留下感伤情绪,完全是导演对影片的轻喜剧风格的准确把握和演员的出色表演所至。

《罗马假日》重点刻画了安娜公主纯真热情、清丽典雅,同时又具有一定反叛精神的感人形象。影片开头以新闻快报的形式,交待安娜公主出访西欧几国的行踪作铺垫,使安娜公主对官场的繁文缛节产生厌烦情绪;同时,安娜在罗马官方招待舞会上的脱鞋、在卧室趴在窗口羡慕地看着露天里翩翩起舞的青年男女等几个细节的交待,显示出她对平民自由生活的渴望;特别是当伯爵夫人让她穿不喜欢的睡衣,喝她不喜欢的牛奶,向她宣读第二天安排得满满的活动日程时,她痛苦地抱着头,怒不可遏地大声吼道:“不!我不要!我再也不要这样表演下去了。”她把官场上的一切看作是“表演”,充分反映了她对官场的虚伪和繁复的礼仪形式的强烈不满。对于安娜的这种逆反心理,她左右的人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认为她是一种病态的表现。因此,伯爵夫人找来大夫为她注射了催眠剂,强迫她听从他们的安排。在这里,一方面表现了安娜公主的单纯、幼稚、娇气与任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一国的公主,看起来似乎拥有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显赫的地位和权利等,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戒律森严的皇宫生活使她确实没有完全的人生自由,不能随心所欲。因此作为风华年少的安娜公主,对封闭、孤寂的皇宫生活的厌烦与反叛和对平民自由生活的好奇与渴望,应该说是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轨迹的。正是在这一思想动机支配下,才促成了安娜的私自逃离。同时,也折射出对封建王朝旧制度的辛辣讽刺与嘲弄!

9.经典英语电影赏析 篇九

【摘要】英语教学中电影赏析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其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关系方面的研究不算多,本文用英美经典电影系列的案例分析,寻求经典英美电影片段赏析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价值方面的突破。从学科特点、教学难题、可行性三个方面思考英美经典影片赏析与独立院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关键词】英美经典影片赏析 大学英语教学 通识教育教学改革

学术界涉及该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英语课程中电影赏析如何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听力口语教学、任务和输出型驱动教学、纯语言知识、情感体验等几个方面体现功用;翻译学视阈中研究英美经典电影的片名、字幕和文本解读;跨文化视野下英美经典电影的个案分析;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与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关系研究。上述研究成果的相关论文如:康燕彬《英语电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发表于2010年9月《读与写杂志》;林黉《英文原版电影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表于2011年5月《楚雄师范学院学报》;胡贞《鉴赏原版英文电影 提升跨文化语用能力》发表于2011年第2期《电影文学》;吴赟《多维立体化的翻译教学研究——以美国电影为语境》发表于2011年1月《外语电化教学》;殷和素、严启刚《浅谈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关系——兼论新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等。

本文从学科特点、教学难题、可行性三个方面思考英美经典影片赏析与独立院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

一、学科特点

1.语言水平与教语言水平。除了研究语言专业知识外,教师应该注重教语言水平的提高,通过广泛涉猎各学科书籍提升人文素养,使大学英语教学成为实现通识教育的路径。

2.道与术。大学英语教学实现通识教育的功用,要处理好道与术的关系,道术并重,将人文素养和英语语言技能培养深度融合。

3.工具性与通识性。大学英语教学赢得学生,靠的是鲜活的语言材料和充沛的情感,既要让学生学习使用语言,也令其增长见识开阔眼界。

4.语和文。重“文”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传统,近年来强调“语”的教学逐渐成为发展方向。在慕课平台等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翻转课程日益成为主流的情况下,重点训练“语”的听说课程及其教学改革必须跟上。

5.英语和母语。英语和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难题

1.技术限制。语音室教学环境难以实现全覆盖,普通教室操作听说课受限制影响效果。慕课平台框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英语教学受限于语言室资源的问题。非商业目的使用欧美经典影片资源以构建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反复利用资源提高语言水平,教师可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堂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建构。

2.听说课程。外教人手不足,外教教学难以实现全覆盖。慕课平台框架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也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汁原味的英美经典影片作为网络教学和网络资源可以反复使用,操作便利,学生在课后自学并做好充分准备,课堂成为情感沟通和语言交流的平台。将“语言输入”为主的课程扭转为“语言输出”为主的课程。

三、英美经典影片赏析实现大学英语教学通识教育的可行性

结合视觉文化风靡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在论证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内在逻辑联系的基础上,以跨文化思维方式赏析英美经典电影片段为切入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重点思考英美经典电影蕴涵的人文价值和思想突破,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提供实施路径。

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的主题和案例系列及人文价值,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提供内容。重点思考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蕴涵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将最具代表性的案例系列和主题加以总结,思考其对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的意义,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内容。

美国经典科幻电影,指向未来和人类终极命运如《12猴子》、《地球停转日》;对文明冲突和人类作茧自缚自我毁灭的隐忧如《终结者》、《黑客帝国》、《银翼杀手》等;探索物种进化过程中的此消彼长如《人猿星球》、《X战警》;表达对神经、精神世界未知和混沌的恐惧如《盗梦空间》、《少数派报告》;对宇宙奥义的追问如《2001漫游天空》、与外星生命的合作和对抗如《星际迷航》、《星球大战》。该专题旨在启发学生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时间、生死等终极问题。又如思考人工智能与智人命运的纠缠,近几年诞生出《机械姬》、《机器纪元》等影片,对智人的未来作出预测和反思。《超体》和《星际穿越》等影片,勾勒出科学和思想的边界。

代表美国魂和精神内核的电影,谈殉道者的孤独和伟大:基督教的“原罪”与救赎如《七宗罪》、《沉默的羔羊》、《肖申克的救赎》;孤胆英雄的非凡勇气如超人系列《超人》、《蝙蝠侠》等,西部牛仔的浩然正气如《正午》,警匪片对舍生取义的讴歌如《变脸》,政要和名流的底线和良知如《杀死一只知更鸟》、《洛城机密》等。该专题旨在启发学生用理性思维看待人性的弱点并思考宗教和文学对现世的超越。

另外还可以探讨如英美名著及电影,闪耀着人类普世价值的永恒之光,英美女性文学及电影涉及的爱情和独立问题,英美史诗电影的崇高和美,黑帮片看社会的显规则和潜规则等。

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活动,收集包括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的跨文化研究类书籍和相关论文、英美经典电影DVD、经典电影鉴赏中英读本、大学通识教育(ELE)英语读本、西方正典中英读本、英文经典名著详注等,从教学实践和理论素养两方面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教学改革做大量前期准备工作。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如何以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课程的人文价值和精神,为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功用提供可能性。

目前学术界在跨文化视野下,对英语教学中电影赏析问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而其与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教学改革关系方面的研究不算多,本文用英美经典电影系列的案例分析,寻求经典英美电影片段赏析在大学英语课程人文价值方面的突破。以英美经典电影片段赏析来实现大学英语通识教育(ELE)的旨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文史哲修养、审美品位和思辨能力,这是大学英语通识教育的意义所在。

作者简介:

许妍,女,讲师,任教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教学。

上一篇:销售员工培训计划下一篇:1、监理基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