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11篇)
1.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一
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论音乐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
内蒙古乌海市海渤湾区光明路小学 刘晓红
【摘 要】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其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完善的人格和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的特殊地位日益彰显。
【关键词】素质教育 音乐教育 特殊地位 联系 重要性 和谐
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可有可无,不被重视。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日趋增强。素质教育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所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普及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音乐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领域,它涉及到文化教育的方方面面,不仅可以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又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所涵盖的内容有:德育、语言、数学、英语、体育等学科,它们都与音乐有许多交集。尤其是小学的音乐教育,它在小学的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小学音乐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做如下论述。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德育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说过:“教音乐不是我的主要目的,我想造就良好的公民”。这句话里,包含着这样一个认识:音乐课完全可以让学生在艺术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顾及他人,学会忍让、善良、感恩、坚强,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课例:(音乐教学论文 )歌曲《冬瓜和南瓜》(小学)
《冬瓜和南瓜》是一首表现农村儿童生活情趣的歌曲,以甲甲种冬瓜和丫丫种南瓜为主线引出了一段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趣事。通过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体会到助人为乐的情感,树立乐于助人的信念,懂得同学间应团结友爱的道理。
再如,在多声部合唱训练中,要求声音的和谐、统一,每一位同学都要相互协作,步调一致,只有这样,演唱出来的声音才能美妙动听、协和悦耳,才能使人得到愉悦的享受。如果有一位学生不协作或唱错一个音,就会使整体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音乐教育与语文教育
音乐教育中渗透着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音乐课上,优美的歌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着语言的熏陶;音乐具有“有声无形”的艺术特点,人们对音乐内涵的感知比较抽象,但音乐中的各种要素结合起来,所表现的内容,总是能被人所感知,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利用想象力将所听到的音乐用语言描述出来。
课例:欣赏《苗岭的早晨》(小学) 《苗岭的早晨》是陈钢于1975年根据同名口笛曲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乐曲以苗家飞歌的特性音调为基础,描绘出了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当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完这一乐曲时,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写一则小短文,题目是《苗岭的早晨》。许多同学写出了真情实感。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早晨,太阳暖暖的升起来,你听,鸟儿在叫,树郁郁葱葱的,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挺立在那里,小草像一块绿茸茸的地毯铺在那里,你看那小屋,结结实实的。人们在河边打水,往回走,脚踩在竹板上发出了清脆的声音。苗岭的早晨真美!”可见在音乐欣赏中,学生们通过自己感知的艺术形象写出了多么美好的作文,“只有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音乐为学生们提供了感知的对象,为他们创设了想像的空间。
三、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上,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但低段年级的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还不能较长时间的保持,针对这一特点,如果以满堂贯的形式上课,会使学生产生疲劳感。有的老师就采用课堂中插入一段轻松优美的音乐来削减疲劳。在音乐中孩子们身心得到放松,又保持了注意力的集中,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创设了条件。
当然在音乐课中也有数学的元素在里面。在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一年级)一课中,音乐老师在讲授的进程中,就复习了区别“大”和“小”、点数1――5的数学内容。像这样含有数学内容的音乐课还有许多。
这样,我们不仅在数学课上欣赏了音乐,也在音乐课上巩固复习了数学课的内容。
四、音乐与英语教学
现代精神医学研究表明,语言记忆和艺术音乐思维是由不同的大脑皮层区域承担,如果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会对学生进入英语状态起到倍增的作用。学生爱听时尚音乐,学唱英文歌曲,既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气氛,又满足了他们的精神心理需求。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把演唱英文歌曲做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仅活跃了学习气氛,增强了学生口语交际的意愿,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音乐教育与体育教育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生长发育,体格健美,身体健康,精神愉悦;增进体育文化知识,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形成。音乐与体育有很多相融之处。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还有许多学校将民族舞做为课间操活动纳入到体育当中,来丰富校园的体育文化,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二
关键词:钢琴教育,素质教育,品格,钢琴技能
素质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项核心基本国策,已经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指导方针政策,对于新形势下各类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引导作用。然而,钢琴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诸如,将素质教育和钢琴音乐教育等同看待,没突出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过分强调幼儿时期的钢琴教育作用;只有钢琴弹奏水平高的孩子才是智力水平高的代表等错误认识,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和阐述了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具体地位和实际作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概述
素质教育是以注重开发个人潜在智力因素、培育其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与个性特征的教育,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会呈现出相异的思想特征,它具有一定的客观存在性、主体实践性、思维创造性、立体空间性等特质,它是建立健全个人思想品质的必行之路,是提升个人修养能力与水平的前提与重要基础。素质教育在积极倡导构建有效教育价值体系上还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帮助引导人们提升其学识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与人和谐共处能力、生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并且还可以对其思想情感进行完美重塑,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能力。从素质教育内容而言,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文化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德智和劳动教育五大基本素质,因此,我国现行素质教育应该全面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核心指导理念和教育思想,切实做到尊重、 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能够掌握导管更多学识文化、科学知识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学习到更加科学与全面的解决方法技能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于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用现实意义。
二、钢琴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钢琴教育可以提升素质教育的智力开发水平
众所周知,人体大脑由左右“两半球”大脑组成,它们在形体上犹如对称的双胞胎,但其具体机体功能和对于人们思维的引导作用却具有较大差别,经权威科学研究机构分析得知,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左右脑既有明确分工,又会相互配合,是维持人体各机制互相稳定运转的核心因素。研究表示,人体左脑是语言脑,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逻辑处理和逻辑思维的表达;右脑是音乐脑,具有收集和处理与分析艺术音乐信息的功能与职责,正常思维情形下,人们想要顺利实现受教育的目的,必须确保左右脑配合默契、分工明确。而钢琴教学与学习就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这一目的,是不断开发人们智力因素、深度挖掘人们潜在思维思想的关键环节。例如,在钢琴音乐教学中,通过不断练习双手弹奏可以锻炼练习者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立体多元思维能力,使思维更加敏捷;通过练习演奏主调和复调等多声部音乐能够增强练习者的逻辑思维与创造能力。
2.钢琴教育能够增强素质教育的情商控制能力
情商指的是社会心理学上所讲的人们各种情感因素的总称,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情感因素的指标数值,对于控制与衡量人们情感因素发展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人们的生活压力变得愈加重大,人们的情商自我控制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而通过钢琴教学教育可以帮助练习者加强对于外界社会的正确认识,锻炼其积极融入社会的能力,使其更加懂得如何处理各种人情世故,懂得如何更好地关心别人、宽容别人。此外,通过进行钢琴教育还可以更加有效地释放人们的生活压力与精神情感需求,缓解其学习、工作、家庭以及社会上的各种压力,对于提升其练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
3.钢琴教育能够建立健全素质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机制
钢琴教学可以帮助学生重塑其完美人格,提升其人格品质与思想内涵,在钢琴教学中,需将钢琴技巧教育和学生自我人格魅力素质品格的培育完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作曲家的个人魅力和精神气质,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钢琴音乐的综合运用技能和熟练程度。例如,被誉为我国“人民音乐家”的冼星海,他曾声称,其创作的乐谱中的每一个钢琴曲都蕴含着“为复兴伟大祖国为奋斗”的思想情节,其创作的每一个音符都代表着射向敌人的子弹。再如,世界“音乐神童”莫扎特为了彻底领悟音乐的精髓所在,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全部,以上种种无不真实写照着音乐钢琴弹奏者和作曲家与音乐本身合二为一的思想情感。
4.钢琴教育可以提升素质教育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3.论“体育”在当下教育中的地位 篇三
关键词:体育;三育并重;体育之研究
一、“体育”在当下教育中的地位
(一)概念的界定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体育并不单纯是学校的体育教学,是通过学校的教育达到强身健体,养育身体之目的。是人一生中都不能或缺的身体锻炼手段;狭义来说,就是仅之体育教学,通过学校教育达到强健身体的目的。本文讨论的范围限于狭义的体育,就是学校的体育。
(二)“三育并重”的含义
三育是指:德育智育和体育。所谓“三育并重”就是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可偏废。而在毛主席《体育之研究》中,不仅整体上强调三育并重,而且强调体育在三育处在首要位置。体育既然如此之重要,在当下的现实中却没有很好的得以体现。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屡屡受到人们的普遍诟病,自从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应试教育所产生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有识之士的强烈呼吁下,国家一度倡导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或者说相补充的)素质教育,然而,只要高考的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只要在人们的意识中考上大学,考上重点大学就意味着命运的改变的这种观念不变,那么素质教育收效就会大打折扣。
二、“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
(一)体育在应试教育中的地位
应试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这其中有很多的重大改革,如以前一刀切全国一张卷子,到3+X等。但是这些改革鲜有论及体育改革的,在对待体育问题上,似乎体育是可有可无的,因为,无论怎么改,体育教学的分数依然不能进入高考的录取分数中,这种对体育的歧视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学校不重视体育课,对体育的人财物的投入及其有限。因为体育的好坏与升学率无关,在各中学普遍重视升学率的情况下,体育被边缘化自然是在情理中了,这与体育在三育中的地位很不相称,这与身体对我们一生的影响也很不相称。
(二)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体育”在素质教育中,情况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实际情况也是不容乐观,当今社会弥漫着一种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思想,功利主义思想,体育本该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社会上普遍不欣赏体育好的人,甚至把这些人讥讽为“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似乎学习好“智育”好就可以走遍天下也不怕,而体育好似乎是没有什么用处的。同时,应当看到很多学生包括学生家长,把体育作为一种在社会上进阶的手段;如此形成两个极端,要吗不重视体育,嘲笑体育,要吗要想通过体育,拿的金牌,也不失为出人头地的一个出路——用来强身健体,“养护吾生,乐乎吾身”的体育被严重扭曲为仅仅是一门职业。
三、体育不被重视的原因以及危害
(一)不重视体育的原因
在《体育之研究》中,青年毛主席对不重视体育有一个仍然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解读。“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顾知之者或寡矣。或以为重在智识,或曰道德也。夫知识则诚可贵矣,人之所以异于动物者此耳。顾徒知识之何载乎?道德亦诚可贵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顾徒道德之何寓乎?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其载知识也如车,其寓道德也如舍。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这段话说的非常明确,一个中心:“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这里强调,“智育”“德育”固然都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些都是零!
毛主席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属于“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时期,那时候存在的问题,现在过去将近一百年情况似乎并没有发生变化,“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这里强调儿童以及上小学的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时期,应当注重身体发育,即体育,而智育反而是其次的,而当下中国的现实正相反,一句“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误导了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很多在身体发育阶段原本不应该强制学习的内容。违背客观规律,拔苗助长,导致孩子畸形发展,尤其是影响孩子性格发育。
那么到了中学该怎样呢?“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中学之年,身体之发育尚未完成,乃今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发育不将有中止之势乎?”中学身体并没有发育完善,但现实的做法是“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继续体育的少而伤害身体的举动多。原因是:“吾国学制,课程密如牛毛,虽成年之人,顽强之身,犹莫能举,况未成年者乎?况弱者乎?观其意,教者若特设此繁重之课,以困学生,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有不受者则罚之;智力过人者,则令加读某种某种之书,甘言以#恬之,厚赏以诱之。嗟乎,此所谓贼夫人之子欤!学者亦若恶此生之永年,必欲摧折之,以身为殉而不悔。何其梦梦如是也!”这段话的描述,和现在的应试教育下的学生课业负担不堪重负完全一样的。作者愤怒的指出这种现象就是:“蹂躏其身而残贼其生”并且,不思悔改“何其梦梦如是”。最后,作者强调“三育并重”才是正确的选择。
(二)不重视体育的危害
不重视体育后果很严重,在这里毛主席给出了一些例子,说一些道德高尚的人,智力超群的人因为身体的原因而夭折:“偻身俯首,纤纤素手,登山则气迫,涉水则足痉。故有颜子而短命,有贾生而早夭,王勃卢照邻或幼伤或坐废。此皆有甚高之德与智也,一旦身不存,德智则从之而隳矣。”现在英年早逝,所谓“天公妒才”的事例多的不胜枚举,其实这都是不重视体育的原因。
四、学校应道如何重视体育
4.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四
【摘要】以问题为中心的教育法也可以称为problem-basedlearning,这种教学法能够有效的把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更加强调对于问题的解决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医学教育而言,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对于我们国家的医学教育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探析,最后结合实际经验,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医学教育对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医学教育
1医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般来说,任务领域的教育模式都可以简单的分为教和学两个部分,从以往的教学方式角度来看,更加注重教师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进行独立的思考,同时非常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从医学教育的角度上看,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病人,所以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要求会更高。作为一名医生,仅仅掌握医学知识是不行的,一定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临床的思维能力以及治疗的决策能力和医疗技术的操作能力。在众多能力当中,培养一名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最为重要的。随着全球医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高速提升,从而使得医学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随时都要进行医学知识的扩展,从而给学生造成了非常重的压力。如果只是单纯注重对于医学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在走向医疗岗位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医学教育的改革是一种必然。
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探析
2.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对于医学教育的意义
根据目前的相关研究证明,一个人在进行解决问题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发挥创造思维能力,这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从上个世纪末期开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就已经开始在英美国家的医学教育界进行实施,这种教学法的出现是来自于对人类思维理论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进行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以问题为中心的具体教学模式上来看,主要可以分几个方面:首先,要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简化和去粗取精,把课堂的教学时间缩短,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互相讨论,同时结合临床模拟,并且把解决问题作为最终的导向,从而进行教学。其次,要改变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教师由以往的教授方便来支持方,参与到学生小组的讨论当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把医学理论知识充分的和临床实际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未来走向医疗工作岗位打好坚实的基础。
2.2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特点分析
近些年来,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英美国家、东欧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医疗水平发达的国家都得到大力的推广和实施,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相关教学模式下,不同的医学院所进行的具体教学方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具体教学内容还是围绕着小组讨论这个模式进行的,一些五年制的医学教育已经由原有的一半时间基础课一半时间临床课,转变为了两者结合,互相渗透,一段时间以一方为主的模式,并且在整个大学5年的教学过程中都对学生进行临床思维的培养,并且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人际交流的教学和培养,强调对于学生进行全方位能力的培养。
2.3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的缺陷分析
当然,我们在使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过程中,也要意识到这种教学模式的`缺陷,这种以小组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缩短了课堂教课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医学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使得学生在课余需要进行学习的知识更多,对于学生的自我把控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对于一些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学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能通过自学进行完善和掌握,那么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也就没有意义。
3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探析
目前来看,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在欧美国家的医学院已经得到了肯定,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法更加符合人类的思维习惯以及心理特点,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在高中以前一直处于应试教育的模式当中,如果直接进行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所以,医学院方面要采取一定的过渡措施。同时,也要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教材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且要仅仅围绕着临床实际操作的内容。文章通过对医学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进行深入的探析,最后结合实际经验,对于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为医学教育对于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张华芳,俞朝阳,周来温,等.以问题为中心的综合医学教育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3,11(4):257-258.
[2]万毅,黄立军,王伟峰,等.结合PBL与LBL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8):1556-1559,1550.
5.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五
职教集团化办学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形成的, 而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职业教育本身要求发展的趋势之间的矛盾是推动职教集团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职业教育集团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 是一种教育机构的组织形式, 是从企业集团移植而来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近年来, 重建产教联系、构建职教集团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内在需求, 部分省市正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1.1 职教集团的定义
2002年11月, 浙江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试行意见》对职教集团作了如下规定:“职业教育集团是以集团章程为其共同行为规范, 由职业学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产教联合体, 不具有事业单位法人资格。职教集团应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 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 以校企双赢为基本准则。成员间的教育和经济业务往来, 应遵循优先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 以协作、参资、参股、转让、托管、租赁等多种方式进行。”
1.2 国内职教集团及组织、运行模式
从主导机构来看, 我国的职教集团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职业院校主导型。如:江苏从2004年起成立的20余个行业性职教集团, 湖南从2008年起成立的18个行业职教集团。二是地方政府主导型。如:以城带乡、三段培养的“海南模式”, 行业为主, 城乡联合的“河南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天津模式”等。三是复合主导型。是一种校、企以及中介机构等多元主体、多元合作组成的职教合作联盟。国内职教集团主要有:京、津、沪地区职教集团;苏、浙、鲁、粤沿海地区职教集团;豫、鄂中部地区职教集团 (河南职教集团、北京职教集团、山东职教集团、安徽新华职教集团、广东南海职教集团、湖南职教集团、陕西职教集团、上海职业教育集团、湖北职教集团、江苏职教集团、浙江职教集团等) 。
2 职教集团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2.1 推动了高职教育体制变革, 使人才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职教集团的建立对高职教育体制的影响, 集中表现在对传统的条块分割, 部门分管的领导体制, 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和单一的投资体制的挑战与变革。
2.2 促进了中高职的衔接和沟通, 推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职教集团涵盖职业教育的多个类型和层次:有中职、高职, 有职前教育、职后教育, 有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 有学历证书教育与资格证书培训等, 形成了人才培养、培训和服务的一体化, 通过集团统筹采取五年制“三二”分段, 中高连读等多种形式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办学层次、教育内容、人才培养规格等多方面的衔接和沟通, 在职教集团内部得以有序实现, 弥补了因办学层次、学制和课程结构配置的缺失而造成的单一与重复。
2.3 搭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平台, 创建人才培养模式
职教集团化办学在新的平台上重建校企合作的纽带, 将多所高职院校、多家企业融于一体, 扩大了办学的行业背景, 更有利于学校与企业的互补与拓展, 集团内不同企业的实验条件和实习基地共享, 集团内的行业和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 学校安排教师到行业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学校更加贴近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 行业、企业的参与与建立集团内企业人才需求和学校毕业生的信息网络, 帮助毕业生成功就业, 学校更广泛地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推广科研成果。
2.4 职教集团化合作形式, 打造一流校外优秀实训基地
职教集团以专业发展为纽带, 以培养行业人才为核心, 充分发挥成员单位优势, 通过共商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实验基地、安排毕业学生就业、订单培养企业员工、专业教师顶岗培训、引进企业外聘教师等途径, 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在享受学校提供的优质培训资源、优秀毕业生资源的同时, 为学生的顶岗实习、短期培训提供岗位。同时, 职教集团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学习空间, 学校每年有计划地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签订教师实习基地协议, 制定明确的实习指导方案。一流的校外实训基地成为提升学校教师和学生专业素质的推进器。
2.5 职教集团以“引进来, 走出去”, 打造优质教育资源
专业教师应该成为该专业的行家里手, 在师资队伍建设动作中, 学校充分利用职教集团搭建的平台, 加强与企业、行业专家的交流, 引进一批外聘教师, 为提高学校师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以强有力的支持。学校的教师也能够通过职教集团搭建的平台, 都能走出本学校, 走进行业, 深入岗位。
3 进一步建议
(1) 切实加强企业、行业建设, 强化产业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等非政府组织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 借鉴德国等各国经验, 成立高职教育政府部门、产业 (行业协会) 、高职院校三方委员会, 负责制定地方区域高职教育发展规划, 协调三方关系, 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实质性的深度合作。
(2) 建立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基于地区支柱产业、企业需求的公共的地区网络化的培训基地, 促进职业培训与岗位开发相结合, 强化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
(3) 要与企业文化对接, 将现代企业离间、方式和管理融入到实训基地建设中, 以创业创新为主导思想构建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将职业素养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之中, 加强校企文化交流, 邀请优秀企业家来校传播企业文化, 培养学生对优秀企业文化的认同。
4 结语
职教集团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校企合作, 改善了办学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内部深层次的变革, 拓展了服务功能, 提高了办学质量和效益, 为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促进社会企业再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 党和国家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 因为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进步程度和政权兴亡;随着民生问题之一——就业问题的凸显,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将“就业导向”作为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总方针。从根本上来讲, 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依赖于高职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创新。在现代中国国情下, 集团化发展模式是沟通校企联系、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措施, 是促进高职院校跨越性发展的科学战略规划, 也体现着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股重要时代潮流, 实现了高校、企业、政府、行业内的资源融通与和谐发展。本文将重点探讨职教集团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职教集团,高职教育,战略地位
参考文献
[1]贺今海.职业教育集团经营初探[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4.
[2]赵华.教育集团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2005.
[3]高卫东.职业教育集团的内涵、类型与功能[J].职业技术教育 (教科版) , 2004 (34) .
[4]马成荣.关于职教集团基本问题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 2005 (10) .
[5]董兆伟, 侯维芝, 梁燕青.高职教育集团化发展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4) .
[6]冯象钦, 段志坚, 马仲明, 吴万敏.集团化办学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 2003 (9) .
[7]靳和连.对我国职教集团实践的理论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 .
6.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六
关键词:学习中心 服务 职能
一、研究的背景
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办好开放大学”,教育部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中也提出要“探索开放大学建设模式”,这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全民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同时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
2010年10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正式批准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广东省、云南省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作为开放大学试点地区和学校尝试建设开放大学。
2012年11月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2012年12月正式启动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建设——地方学院、学习中心建设项目,黑龙江、江西、湖南、甘肃、青岛、广州、西安、天津等八所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省级电大及部分地、县级电大参与试点项目研究。
二、学习中心概念综述
学习中心是组成国家开放大学的最小办学终端,学习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是其体系建设的根基。就电大30多年的发展经验来看,学习中心将成为开放大学的重要支柱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支撑,是覆盖面最广和最能深入基层电大的办学实体,在整个开放大学建设中发挥着终端制胜的重要作用。
学习中心指地区学院为实现开放大学服务重心的下移在县(市)和行业、大型企业设立的、经开放大学审核备案的分支机构。行政上归所在县(市)和行业 、大型企业管辖,业务上接受地区学院指导和管理。它根据开放大学和地区学院的要求具体实施教学,作为地区学院的分支机构不具有独立办学地位,业务上接受地区学院的指导和管理,是地区学院教学服务在各基层点的延伸。通过对学习中的概念的理解,对学习支持服务的概念有了新认识。学习支持服务能够实现很好的远程教学,一套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就能够很好的实现远程教育的目标。本人作为基层电大工作人员对学习支持服务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1、学习支持服务的完整化是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学所制定的目标。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国家为学习者提供了很多便捷的政策以及相关的法律环境、远程教育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学习支持服务很大的宏观保障。
2、学习支持服务是指省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家开放大学、地区学院,根据国家教育部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考虑地方学习者需求开发教学资源、制定指导性教学文件、建设相应的配套设施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形成资、技术、管理上的学习支持服务。
三、学习中心在支持服务中的地位与职能
学习中心是远程教育在各地方建设的基层组织,是为学习者提供学习与服务的基层组织。学习中心的学习形式多样,其功能和作用很有社会价值,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开放大学的建设质量,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习中心的地位和职能进行归纳和总结。
1、学习中心作为的远程教育的中心地位
学习中心作为远程教育的一个中继站,是辅助性管理和服务机构,现代远程教育具有系统网络化、管理标准化、控制科学化、教学行为客观化与整合化的特征。学习中心“是远程教学院校在各地社区建设的学生学习支助服务体系的基层组织机构,是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的活动基地,是远程教育教学信息的双向交互通道和教学资源的集散地,是远程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向社区辐射延伸的节点和终端”。
2、学习中心具有职业培训的职能
通过开放学习中心,向所有想学习的人提供学习机会,主要向成人和在职人员提供方便的学习机会,为他们提供开放性的理论培训、专业培训和职业培训等服务,实现人才培养目的,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学习中心可以聘请一定数量的专业化的兼职教师加上学习中心固有的教学管理人员开展各种短期培训服务,例如老年大学学习中心、残疾人学习培训中心、企事业的各种短期培训中心、网络学习中心等等。来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这同时也很好的推动了本地区的发展,也为学习者提供了学习上的便利。
3、学习中心的完善社区教育的职能
利用开放大学学习中心对全社会不同学习者进行注册,教学管理、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源。通过学习中心建立学习小组,为师生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场所。
第一,学习中心有助于社区的稳定和发展。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将会有效的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人们知识有效积累和增长,从而达到知识创新目的。每一个人除了工作以外,大半生的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民风民情、文明程度,对每一个人都产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学习型社区把政府、企业、机关团体、居委会、家庭有机地联合起来,构建一个连接单位、家庭、社会网络信息化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加强人与人之间、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手段。
第二,学习中心有助于居民素质的提高。终身学习将成为每个社区成员共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发展的最基本权利。在现代人才激烈竞争的今天,知识是竞争的主要武器,所以说只有不断的加强学习新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4、学习中心的导学督学考核职能
在学习中心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管理服务和完善考核系统。主要具有招生注册、学籍管理、学位认定、证书的发放,教育教学管理及各种类型的技能培训,教育教学评价、考核制度,学生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自主学习,交流互动等制度,计算机硬件、网络服务制度的职能。导学督学是为学生提供教学支持的核心工作。校外学习中心有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和督促学生学习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果。入学前的导学教育是学习中心在新生入学时须提供的一项服务内容。
5、学习中心的社会服务职能
学习中心为学习者提供了多领域、多方式、多渠道提供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图书资料、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成立残疾人学习中心、企事业培训中心、各种短期培训。学习中心的建立是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一大特色。为社会主義精神明建设服务,为社会文明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延东.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的开放大学.在开放学揭牌仪式上的讲话[Z].北京:2012-07-31.
[2]于云秀.开放大学之路[M].北京:中央广播大学出版社,2011.
7.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七
其实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智力发展最好的时段,是一个人可塑性最大的时代,小学教育的好坏对学生终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小学教师不仅仅应该有高深的知识,有宽广的知识背景,更重要的是他要有高深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他对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对儿童的心理,对人类智力发展的规律有着超出一般人的认识。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趋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他才能去主动提高素质,开发智力入手来施教。
小学阶段是孩子智力成长发育的最好的时期,是孩子的人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的阶段。如果我们仅仅把小学教育定位为知识传授,那结果必然是许多孩子成为知识的奴隶。
我们讲学习的过程性,我们在初高中要求学生主动学习。但是,我们却发现这样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我们的小学教育没有搞好。我们的小学教育只是重视灌输知识,却没有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我们的小学教育把一个活泼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传统意义听话的孩子。带着耳朵来上课,而没有带着脑袋来上课,使得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没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当前我们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从天性来讲,孩子是最富于创造能力的,最富有想象的。但是,几年的小学教育,经过我们的小学教育,却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模式。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天性,失去了对外在事物的好奇心,把本来具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培养成了一个奴性十足的孩子,一个所谓的听话的孩子。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从国外教育的现状来看,国外教育都很是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我们的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打基础,我们学生的基础是牢固了,但是,思维却也僵化了。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个固定的模式中而不能自拔。我想,小学阶段的知识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智力开发却更为重要,我们新课改提倡过程性,这个过程性就是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不是教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
小学教育是潜能开发教育,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学教育。特别是要重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破除那种小学教育就是打基础的教育,就是知识教育的陈旧观念。重视小学教育阶段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小学教育真正转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8.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八
一.大学图书馆的重要性
1.大学图书馆是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图书馆在配合学校教学的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它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配合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大学图书馆准确地掌握着教学用书的新动向, 不断地更新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为教学工作提供服务。
2.大学图书馆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实践证明, 要在大学本科四年中, 把一个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单靠课堂教学已远远不够。因为课堂教学受到专业范围、教材内容、教师水平、课程时数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图书馆有丰富的文献资料, 学生可以在里面进行广泛的学习。这样, 图书馆就起了消化、充实、扩展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 同时学生在其中不仅能扩大知识视野, 而且能增加信息量。因此, 人们把图书馆看成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
3.大学图书馆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保障。
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服务部门, 基本职能是对知识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管理并提供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实质就是为广大师生提供信息保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大学师生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一方面要丰富多样, 一方面又要及时更新。图书馆应用现代化技术, 极大地丰富了馆藏, 形成了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的图书馆, 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充足的信息, 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大学图书馆所具有的教育优势
1. 图书馆具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大学生一般认为课堂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 而图书馆是学习其他知识、博览群书的地方。相比于课堂, 这里更多了些自由的气氛, 因此许多学生喜欢在课余到图书馆看书学习。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会不自觉地互相影响、互相学习、互相比较、互相督促。因此, 若引导得当, 可以让学生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受到熏陶, 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学习知识。
2. 图书馆在板报、橱窗宣传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般的教学区不能建立板报和橱窗, 只能在路边设置。而许多学生并不愿意专门跑到大路边去看板报和橱窗里的内容, 而图书馆可以在大厅、走廊、过道等设立板报栏、橱窗栏, 悬挂一些科学家、政治家的名言, 发布各种最新消息, 引导学生学习。
3. 图书馆有条件举办各种小型的学术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
图书馆都有较大的报告厅、阅览室, 可以合理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论坛和学术报告活动, 以此吸引学生自由参加这些活动, 逐渐形成一种研究学术理论的氛围。
4. 图书馆是学生重要的第二课堂。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 是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外获得多元化知识, 进行自我学习的最佳场所。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 有目的地开展导读工作, 帮助读者确定阅读目标, 充分利用文献, 节约时间和精力, 增强创新能力。高校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音乐、绘画、文学等方面的讲座, 为学生创造艺术氛围, 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气氛, 促进学生精神与文化的和谐发展。另外, “有知识, 未必有文化”, 专业知识的传递, 不完全等于文化知识的传递。文化的内容除专业知识外, 还包括人文、社会、自然、艺术等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文化修养, 大学生具备了这些素质, 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较高层次的文化人。所以, 高校图书馆在向大学生传递专业知识信息与技能的同时, 也应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地向他们传授其他方面的文化知识, 从而强化自身的文化功能。
5. 网络图书馆的发展。
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普及, 我国各个高校以数字图书馆为目标的现代化图书馆网络已初具雏形, 图书馆为人们相互交流提供信息服务的功能大大增强, 许多学校已通过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 给我们带来了通向世界的窗口, 并使我们能尽快了解世界。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 知识、信息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由于收藏有较为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 大学图书馆成了知识管理中心, 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知识服务。大学图书馆通过数字化教学参考资料服务、数字化教学辅助、用户信息素质教育、网上虚拟参考服务、数字资源保存和保护支持网络化教学、支持终身学习、支持知识创新等功能, 以发展图书馆在学校信息化中的核心能力。
三、大学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功能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 校园文化是教育实践的产物, 是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的与时代密切相关的校园精神、人文环境, 是高校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高校的校园文化从文化学的角度揭示了高等教育的意义, 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 时刻在影响着学生。而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校园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象征。因此, 应充分重视和做好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工作, 充分发挥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为高校培养出良好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1. 利用图书馆丰富的资源,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凡是好书, 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真、善、美的向往。”图书馆可以围绕读书活动组织社团或兴趣小组, 举办读书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交流会, 进行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和大学生辩论赛等。以高品位的文化作品引导学生,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格、规范的文明行为,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思想基础。
2. 高校图书馆在高校的人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作为高校的信息传播中心,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人文社科学资源, 为学生提供了了解传统文化、学习人文科学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所收藏的大量经典文献, 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对人类文明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实现精神自觉、提高文化修养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3. 提供正确的学术方向。
高校图书馆收藏着丰富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献, 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 它能随时地把最新科学理论、技术成果补充到馆藏资源中去, 师生可随时了解到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然而大学是各种不同学术观点交汇、融合、撞击的地带, 特别是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往往凭借种类繁多的书籍、报刊、电子出版物等知识载体首先通过大学传播进来, 可以说其正处于各种文化思潮交汇的前沿阵地。图书馆应向广大师生提供保持学术研究正确方向的服务信息, 如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各种读书交流活动, 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巩固、吸收, 又能在专家的指导下, 纠正他们对一些问题认识、理解上的偏差, 使大学校园内的学术研究保持一种良性的运行状态, 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综上所述,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中心, 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图书馆的工作是学校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既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机构或学术研究机构, 又不是一个行政机构或单纯事务性的服务机构;既不是一个以收藏为主的藏书楼, 又不是一个以普及为主的文化馆, 而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 更是培养全方位人才的重要基地。
关于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的问题, 这是关系到整个高等学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问题。为了使高校图书馆工作更好地适应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 我们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图书馆在整个高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必须明确, 一个高等学校要出高质量的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合格人才和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必须有高质量的文献资料信息作保证。图书馆工作绝不是与教学、科研无直接关系、无关大局的工作, 而是教学、科研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办好高等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
[1]马瑛.发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高教版) , 2009, 4 (9) .
[2]李小梅.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工作研究[J].图书馆杂志, 2003, (10) .
[3]李宝英.以高校教学评估为契机促进图书馆建设与发展[J].医学信息学杂志, 2008, (1) .
[4]谷玉华, 李丹.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图书馆对课堂教学的补偿作用[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 (1) .
[5]张艳玲.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服务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15) .
9.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九
1、研究对象
沈阳市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及主抓学校体育工作的校长, 共65人。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广泛的查阅我市有关中学体育工作的学术书刊及全民健身活动的文献资料, 了解了我市中学体育工作及全民健身的现实情况。
(2) 问卷调查法
针对中学体育教育工作的作用, 设计调查问卷。对沈阳市六所中学的体育教师及主抓学校体育工作的校长共发放问卷65份, 回收问卷62份, 有效问卷60份, 回收率95.4%, 有效问卷为92.3%。
(3)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中学体育工作的落实促进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
国家教育委员会曾多次提出, 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但是, 从实际的情况看, 在中学体育工作的落实与竞技体育的开展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协调问题。“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即竞技体育硬, 中学体育工作软。竞技体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更重要、忙起来是相当重要。正是这种不协调造成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相对滞后。而全面落实中学体育工作, 则正好为彻底扭转、纠正全民健身的落后局面,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个大好时机, 借“全民健身”的东风, 大力推进中学体育工作的建设。问卷显示有90%以上的中学体育教师及主抓体育工作的校长认为中学体育工作对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他们认为中学体育工作是全民健身活动的基础。
2、中学体育工作的落实可以增强学生体质, 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各中学体育的目的是:有效地增强中学生体质, 使中学生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 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的特殊功效早已为世人公认。各国也都非常重视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体育健康观”, 通过体育锻炼, 全面提高中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比如, 美国1988年在全国各类学校推进《最佳健康计划》。1990年, 又颁布了《2000年健康计划》, 并在全美推行, 我国1989年发布了《体育合格标准》, 在全国大、中、小学执行。
关心中学生的身体锻炼, 增强他们的体质。从根本上来说, 是改善我国人民的健康增强中华民族体质的大问题。因此, 我国在世纪之交提出“开展全民健康活动”, 就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在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上, 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水平, 必将对增强国民体质, 提高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 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然而, 从一些统计数据来看, 我国中学生的体质状况, 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教育部公布2010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报告显示:部分体能指标继续呈下降趋势。2009年与2007年相比, 我国学生的爆发力、力量等素质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水平, 与2007年相比除中学男生有所提高外, 其余年龄组继续呈下降趋势, 13-18岁的中学男女生分别平均下降3.01和3.16厘米。反映腰腹肌力量的仰卧起坐水平与2002年相比, 除大学男生有所提高外, 其余年龄组继续呈小幅下降趋势。反映身体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与2007年相比, 有60%的年龄组出现下降, 其中15岁乡村男女生下降幅度较大, 分别为2.4厘米、1.8厘米。
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04年, 除高中以上 (16-22岁) 男生肺活量略有增加外, 其余年龄组学生的肺活量有所下降, 但下降幅度不大。
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2009年监测结果显示, 60%左右的年龄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有所上升。2009年与2007年相比, 除了超重、肥胖检出率以及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外, 部分体能指标及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等等继续呈下降趋势。
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2009年监测结果显示, 初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4% (其中男生为54.0%、女生为64.7%) , 高中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7.3% (其中男生为72.7%、女生为82%) 。
结果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为:除了超重、肥胖检出率及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外, 其于大部分均呈增长趋势。这就表明我国中学生的体质状况仍是“甚可忧之现象也”。因此, 在调查问卷中很多体育教师和主抓体育工作的校长指出, 大力开展中学体育工作, 倡导全民健身活动, 提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意义的认识, 形成科学的“体育健康观”, 投身体育锻炼是全面增强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 最基本、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中学体育工作的落实在全民健身活动中起基础性的地位, 是实现体育由体育为大众逐渐转向体育为每一个人的关键所在。
(2) 我国中学生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中学时期是学生接受知识最理想的阶段。因此中学体育工作的落实可以有效地增强中学生体质, 使中学生达到学校教育的要求, 在将来能担负起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光荣任务, 而且中学体育工作的落实可以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发展。
(3) 学校在体育师资、技术、场地、设备、资料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无论是开展职工体育活动, 还是农民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 都会经常借助学校这方面的力量, 如果在中学生中实现了体育活动的普及, 那么, 通过中学生体育活动的影响和带动作用, 实现全民健身活动的目的将指日可待。
2、建议
(1) 充分发挥中学体育工作的带动力量, 确保全民健身活动的有效开展。
(2) 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多渠道筹集体育经费, 加大投入, 搞好场地、设备建设和管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纲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规汇编》, 新华出版社, 1997年。
10.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十
关键词:高职高专数学 影响学习因素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12-01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高职高专高专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肩负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高等数学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数学整体水平仍然很低,数学学习效果一直不理想,教育者们一直在努力,力争探索出一条适合目前高职高专数学教学的途径,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深入分析了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1.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存在自卑心理。近些年来,随着普通高校招生的扩大,学生入学率逐渐升高。成绩优秀的学生考入了重点大学,比较好的学生进入了普通类本科,而高职高专类院校的招生则属于最后录取批次,生源质量差,学生存在严重的偏科现象,特别是数学水平,与考入本科的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差距。这些学生无论是智力、学习习惯,还是能力、方法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深深地感到,他们在进校时心态不佳,往往因为自己高考不理想而具有自卑心理,总是认为自己已经被淘汰,是一个没有希望的人。于是,就得过且过,没有学习动机,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安排存在问题。(1)对高等数学这门课程在专业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部分教育者及学生眼中,似乎可有可无,于是,高等数学教学的课时数和教学内容被再三压缩和删减,甚至不开这门课。(2)教材不规范,具有科学体系的高职高专教材尚未完全形成。现行教材内容的编写又很陈旧,缺乏创新意识,注重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它的应用,注重知识本身内容而忽视了其实际背景,完全是专业数学的一种简化,不能充分体现现代数学的思想,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3)基于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的因素,教师常常为了完成学期的教学任务而疲于追赶进度,一些重要的内容难以展开,难以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了厌烦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并最终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教学方法单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者们探索出了许多好的教育教学方法,为高职高专教学提供了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以教师为主,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之中,不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余地,数学的学习仍然局限于课堂之内。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另外,有的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学中缺少层次,从而遏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因材施教,不能使学生很好地适应不同专业的需要,不利于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4.社会用工的需求与劳动报酬的现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多年以来,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观念——读书是改变人生的主要途径。但现实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高校招生急剧扩大的今天,本科生都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危机,更何况专科生。许多好的单位招聘时,第一条件就是全日制本科,否则免谈。另外,用工单位对专科生的劳动报酬平均在一千元左右,缺少明确的调整工资方案,毕业生往往感到前途渺茫,没有希望。因此,他们认为在校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以后的工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也就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应对策略
1.树立信心,端正态度,建立自主学习的模式。没有信心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者自主学习自然无法开展下去。在数学学习中有两种态度至关重要,一种是学习者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持的态度,第二种是他们对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能力所持的态度。如果学习者错误地认为数学学习只有在传统的课堂里由教师指导、讲授并组织活动,而学生必须跟着教师的思路才能成功,那么他们就会对以培养自主学习为目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无动于衷,甚至有抵触情绪,他们的成功几率也就会因此而减小。所以,积极的态度有助于增强学习动机,而消极的态度则会减弱学习动机。
2.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要求,进行分层次、模块式教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应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来实现,让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历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因此数学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要把以课堂为中心转移到课堂以外,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特别是多开展实践教学,让数学充分融入专业实践中去,以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渗透。
3.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把课堂教学时间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高职高专数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育质量和效益,它也必将带来数学教学的深刻变化。
4.破除陈旧观念,树立终身创业的思想。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人抱怨说这社会不好,空有一身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其实不然,随着社会体制的改革,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创新为动力,以崛起为目标,破除陈旧观念和习惯模式,倡导树立新的思想观念。
11.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 篇十一
一、高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地位与作用
(一)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主要内容。
1.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5大领域 (健康、语言、艺术、社会、科学、艺术) 、11子领域、32个目标、100多条典型表现、87条教育建议;锻炼根据目标和建议设计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2.撰写5大领域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即学习教案撰写) 。
3.根据教育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教案) , 写出说课稿 (即说案) 。
4.根据写出的说课稿 (说案) 进行说课。
(二)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地位与作用。
《幼儿园活动设计》是一门综合课程, 着眼于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和“教保反思”的能力, 是培养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核心课程。郭红霞的《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 应该根据职业核心能力, 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基本功训练课程体系[1]。幼儿教师最典型、最核心的职业能力就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通识课程、教育理论、游戏及专项职业技能 (弹琴、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 必须纳入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它们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不仅是学前教育理论的综合, 更是幼儿游戏、幼儿教师专项职业技能及各种通识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如果把专项职业技能和教师教育技能看做是学前教育学生的两条腿, 教师教育技能应该是承重比较大的右腿, 而《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则相当于右脚。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对幼儿教师明确提出了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的要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正是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完成和达到这些要求的。学生通过《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学习与实践, 掌握学前儿童5大领域的目标和教育指导建议, 并根据具体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教育内容, 设计实施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 包括设计课程、听课、评课、说课及进行活动反思等。具备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 不但是本课程的主要目标, 同时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 它应该为学生今后高水平地开展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打下扎实基础。
二、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开设情况
为了分析《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笔者考察了三个学前教育专业在校生超过300人的高职院校, 重点比较了人才培养方案中《幼儿园活动设计》类 (具体叫法不完全一致, 但内容基本相同) 课程与专项技能课程开设的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一)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表1所列课程中, 该课程在三个高职院校课时中都是最少的, 不高于任何一项专项职业能力课程, 地位非常低。B学校没有独立成课, 而是把活动设计涵盖在了5大领域教育的课程中, 每一个领域课程学时36学时, 实践占一半。在实际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 限于在一个领域设计活动的很少见, 往往是融合几个领域、多门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所以这门课如果分到五大领域中, 则反而限制了课程内容的融合, 笔者认为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因为每一个领域课程都没有整合其他领域的使命, 学生相对而言至少缺少了五大领域课程整合能力的训练过程。
(二) 学生的专项职业技能课程课时得到了保证, 但也存在不平衡现象。
弹琴、唱歌、舞蹈、绘画、手工等技能得到了职业院校的重视。很多学校把“一专多能”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非常强调技能课程的重要性, 给予专项技能课程的课时量越来越多。在总课时不能增加的前提下, 受侵害的必然就是教师教育课程, 包括《幼儿园活动设计》。表1显示专项职业技能课程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A学校重视钢琴, 手工和绘画较弱;B学校手工较弱;C学校重视舞蹈, 绘画较弱。经调查,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和师资配备有关系。但即使是弱化的课程, 其课时安排也不低于《幼儿园活动设计》。
(三) 理论课程需要变革。
多数院校把教研室分成了理论和艺术两个类别, 《幼儿园活动设计》、《游戏》课程属于理论课范畴。B、C学校把游戏课程弱化得很厉害,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形式, 但是仅保留了不到50学时, 看得出来趋势是“弱化理论, 强化技能”, 理论课成了“鸡肋”。A学校游戏课没有减少, 笔者考察了A学校的游戏课, A学校把游戏课的名字改成了《幼儿游戏表演与创编》, 理论课减到了不到三分之一, 授课过程按“讲、摩、编、演、评、验”的流程, 建立了“全实践”教学模式, 极大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3]。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理论课”不是不可以上, 而是应该换一种办法上。《幼儿园活动设计》等理论课程应该借鉴《幼儿游戏表演与创编》的教学方法, 探索建立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四) 教师教育课程被有意无意弱化。
经过对三个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进一步分析得出, 教师教育类的课程总课时比较少, 有的课程变成了选修课。但是经调查, 课时减少和必修变选修后好多课程的授课模式并没有太大变化, 没能像A学校的《游戏》课程一样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 存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教学模式落后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的问题。《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教学如果仍采用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模式 (最多辅以模拟教学) , 则将很难使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与创新, 导致厌学比较严重, 这门课程也就越来越边缘化。
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以上三个高职院校对《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把它简单地归于“理论课”的范畴, 成了被精简的对象。相应的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虽然掌握了一些专项职业能力 (跟艺术专业毕业生相比还是差很多) , 但设计、组织与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必然比较欠缺。《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六次提到“教育活动”, 四次提到“反思”, 把实践教育理念作为基本理念, 把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作为专业能力的一种, 仅有一次提到“具有相应的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广东省珠海容闳国际幼稚园刘晓花指出:幼儿教师钢琴不要求尽善尽美, 能弹就行;唱歌、跳舞不要求达到专业水准, 只要能表达出对艺术的热爱与欣赏即可;绘画要求有创意, 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 而不是画得有多像[4]。可见《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应该受到重视, 并且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让学生喜欢学、学得会、用得上。
三、课程设置与改革建议
(一) 课程设置的建议。
1.建议学时:60。
2.学期安排:安排在第3, 4两个学期。第3学期30学时, 完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 根据指南要求设计领域课程和主题课程。第四学期30学时, 进行说案撰写、说课。
3.前、后续课程安排, 前续课程:第二学期安排5大领域课程, 主要讲授领域特色和领域活动 (教法课) ;第四学期课程结束后顶岗实习。
(二) 《幼儿园活动设计》课程“全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1.借鉴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学前教育专业的经验[5]开展校园合作。不能只是简单地与幼教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而是要建立长效、常态机制。譬如大一开始, 每周五到幼儿园见习半天到一天, 前提是制订好半日或一日教育实践计划。活动设计的实践见习应该占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50%左右。
2.校内学习过程, 两小节连上, 第1节简要讲解理论不超过30分钟, 其他时间及第2节课以幼儿园真实的案例分析与学生参与的实践为主。分设计教案、模拟教学、说课稿撰写、说课四部分。
3.在授课设计上, 紧抓两方面: (1) 合作式学习。将学生按照一定标准组成合作小组, 开展小组为单位的集体备课、试教、评价等活动。课前学生共同查阅幼儿园活动设计和组织的资料, 进行资源交流共享, 课中学生小组共同设计幼儿园活动方案, 课后相互评价、质疑、交流。 (2) 体验式学习。模拟情景, 主动参与学习并在课后见实习活动中观摩和尝试[6]。
4.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以行动导向理念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 通过亲身实践掌握职业技能与知识[7]。
学生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往往会出现理论与实践、说与做脱节等现象, 难以将学到的理论或经验迁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因此, 教师必须以行动导向的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幼儿园活动设计, 注重理论和实践结合。
参考文献
[1]郭红霞.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 2012 (11) .
[2]高波, 李旭兰.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学模式改革[J].华章, 2013 (36) .
[3]高波, 李旭兰.基于发展性评价的《幼儿游戏》课程评价体系改革[J].青年与社会, 2014 (01) .
[4]刘晓花.我是园长我选谁——谈谈选聘幼儿园教师的标准[J].早期教育, 2009 (10) .
[5]马静, 袁玲俊.自主·合作·实践——《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全程实践教学的探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教育教学研究) , 2013 (02) .
[6]吴英.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组织”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 2012 (40) .
【浅浅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推荐阅读:
请听我浅浅念散文欣赏10-27
浅浅相识,注定不舍情缘情感散文10-13
浅论现代家庭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10-24
青少年航模活动的教育意义09-05
论青少年远离违法犯罪09-28
论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09-22
青少年法制教育演讲稿写作素材 校园法制教育活动演讲稿07-15
通山县第十六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10-24
青少年素质教育11-08
青少年学校素质教育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