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2024-10-17

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共6篇)

1.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一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6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了解形势,认清国情。但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在重视程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及教师队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结合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改革思路。

关键词 “形势与政策”课 教学改革 新思路

底,中宣部、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指出:“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倡导以人为本、科教兴国的今天作用显而易见,因此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和时代特点,不断创新、探寻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式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意义

(1)有助于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总结长期探索所积累的经验,在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大学生是有知识的新一代青年,其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亡。邓小平曾说过:“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①在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各改进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政策观,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将关系到国家富强和民族的振兴。

(2)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形势是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情况和态势,虽然是客观的,但是持不同观点和不同政治立场的人看待形势会得出不同的观点。②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全面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学会用唯是物辩证的观点来观、分析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从而提高学生政治觉悟,坚定政治立场,用自己的行动自觉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③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了解国内外的时事形势,对其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定政治立场,提高信息甄别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修养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3)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新时期的德育观。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不论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这就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时事政治。”④大学生正处发展的可塑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市场经济的影响,加之自身阅历、学识的局限性,易造成思想道德的缺失。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通过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大学生可以重新审视自己,陶冶情操,分清善恶美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2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1)师生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管理力度不够,并没有把它当成一门“完整意义”上的课来看,没有形成规范的教学的大纲和稳定的师资队伍。并且用于该课程的资金匮乏,难以在理论和方法研究上进行创新,相关的辅助教学环节如参观学习、名家讲座等难以实施。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并没有认识到“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可有可无,只是辅助性的,没有形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大多认为通过网络了解时事来得更加便捷、容易,因此忽视了课堂的学习。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与时效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是导致目前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针对性而言,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照本宣科,过于僵化,没有着重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结合学生思想中的困惑与问题来进行设计。就时效性而言,教学内容没有及时跟进目前的形势和时事,在内容的新鲜度上面有待提升。以此造成教学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学生感觉内容枯燥,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全神贯注,课堂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3)教学方式单一。由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数的限制,教学往往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部分教师缺乏讲课的艺术性和生动性,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部分高校每学期开设相关讲座,但不具备持续性和针对性,加之相关经费的匮乏,外出调查或社会实践等方式难以实施,多以简单的参观学习结束,由于部分教师在参观前并未系统设计参观目的及相关问题思考,致使大多学生在参观时都走马观花,这些都难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4)师资队伍有待改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大多由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和政工人员组成,以兼职为主,很少配备专职的任课教师。这些老师学历层次、专业素养、学科基础参差不齐,加之自身工作繁重,难以在教学上专心钻研。并且其中部分老师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技能匮乏,致使教学效果受限。教学队伍的年轻化和不稳定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弊端,并且对相关课程老师的培训较少,没有形成系统,导致老师不能够很好地“走出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学习他人良好的教学方式,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3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新思路

(1)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形势与政策”课是高等教育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各高校要严格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通知》的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把其纳入到高校学生教育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体系中去,明确教学目标、课时及学分,完善相关制度,使教学过程制度化、规范化。同时要明确负责该课程实施教学的部门,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对于学生而言,要激发其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入侵,不能从眼前利益出发,积极引导他们从国家安全、民族大义的新高度、新层次去理解和思考“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

(2)精选教学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及来自网络等新媒体形形色色的观点,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所以课堂上安排什么样的内容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能帮助其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政策观和政治立场,成为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内容选取上首先要参照教育部社科司每学期下发的《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要点》的精神,其次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具体形势,并根据大学生的关注的热点和大学生学习特点来具体分析策划。做到内容丰富,与时俱进,讲授材料既有感性材料的支撑,又有理论高度的提升,以此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3)丰富教学方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单纯灌输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注意对学生的启发和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内化知识,自觉地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讲比赛、主题辩论、参观学习等教育方式,做到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价值观,坚定自己的政治方向。其次高校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作用,要注重校园文化对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要创新思维,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为学生打造品牌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创造一种和谐、自由、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再次要依托校外力量开辟教育实践平台,实行“请进来”和“走出去”的策略。一方面有针对性地邀请校外官员、专家学者等到学校给大学生做讲座和做形势报告,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通个社会实践和课题带学生走出校园,在活动中进行学习。

(4)提升师资水平。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⑤“形势与政策”课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任课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各高校在选任该课程的教师时,应综合考虑目前教师的学科背景、教学经验、讲授技能、年龄结构,合理分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⑥积极建设一支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从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的良性发展。

注释

①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20.

② 卢洪信,温明.强化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0.9:47-48.

③ 赖中平.大学生“形式与政策”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

④ 毛泽东选集.第五卷:385.

⑤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8.

⑥ 李合亮.“形势与政策”课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5):52-53.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7

“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重点

摘要:“一带一路”是党中央总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共建“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正式发布,获得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响应。宣讲“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要进展和路线图。“一带一路”的立体布局日趋清晰,同沿线国家发展规划的对接不断取得进展,特别是我国分别同俄罗斯、欧洲签署了发展规划对接的联合声明,使“一带一路”倡议在这两个方向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带一路”也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一带一路”战略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作为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福建自贸区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与东盟在各个层面的经济合作。

关键词:“一带一路”;建设重点。

正文:一、“一带一路”概念由来

9月7日,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同年10月,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月,主席在访问欧洲时表示,要把中欧合作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等重大洲际合作倡议结合起来,以构建亚欧大市场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205月21日,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时指出: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年11月8日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主席强调,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

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意义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这一倡议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的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能够把快

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同沿线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

1、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我们亟需资本、技术和管理模式。因此,当初的对外开放主要是以引进外资、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为主。有数据显示,1979至,中国共引进外商投资项目763278个,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到12761.08亿美元。不可否认,这些外资企业和外国资本对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管理的现代化起到了很大作用。可以说,这是一次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性产业大转移。而今,尽管国内仍然需要大规模有效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但我们已经具备了要素输出的能力。据统计,2014年末,中国对外投资已经突破了千亿美元,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一带一路”建设恰好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新趋势。“一带一路”战略通过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将中国的生产要素,尤其是优质的过剩产能输送出去,让沿“带”沿“路”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共享中国发展的成果。

2、顺应了中国与其他经济合作国家结构转变的需要

中国早期的对外开放可以说主要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而今,中国的经济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的重任。长期建设形成的一些产能需要出路,而目前世界上仍然有许多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却面临着当初中国同样的难题。因此,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帮助这些国家和地区进行比如道路、桥梁、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帮助他们发展一些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家电、甚至汽车制造、钢铁、电力等,提高他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就顺应了中国产业技术升级的需要。

3、推动多边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将是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中日韩自贸区等国际合作的整合升级,也是我国发挥地缘政治优势,推进多边跨境贸易、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三、“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各种机遇

1、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

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2、金融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3、区域创新带来的机遇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

结语:“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有机遇也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并未雨绸缪。首先,自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鼓励企业“走出去”。最初的投资大多集中于一些全球贫穷国家的资源开采项目上。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对外投资首次超过了外资流入,对外投资也被引导到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中的更为引人瞩目的项目上。五六年前,中国“走出去”模式基本上围绕着大宗商品,现在开始在一些实行竞标机制的国家承建基础设施项目。我们知道沿“带”沿“路”的一些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愿意接受我们的投资,但由于其中一些国家政局并不是十分稳定,不同党派之间的理念差别很大,一旦一个党派下台,就会改变过去的对外政策,这必将给我国在这些国家的投资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我们在具体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时必须对这些国家的政治格局、法律环境等进行仔细研究,在投资之前做好风险应对的预案,将投资的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的任何创新其实都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以金融为主的虚拟经济创新蕴含的乘数式风险,需要我们时时刻刻保持高度警觉。 最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必须得与国内经济状况相适应。我们要看到,中国的产能过剩是相对的;实际上,国内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间,大有可为。如果我们不顾及国内的这些实际需求而一味向国外投资和转移产业,有可能会产生对国内投资的挤出效应和产业的“空洞化”。对此我们要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 剧锦文 经济日报[N] 中国社会科学院 /4/2 第13版

[2] 王义桅 “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 人民出版社2015

[3] 冯并著 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M] 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8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北京奥运会和2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 “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 “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到现在为止,中国外汇储备已突破0亿外汇储备,足以说明中国对外开放取得的成效,但对外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贸易逆差的态势,且逐渐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建立新型科学的外贸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出口结构调整升级,提高出口的经济社会效益,大力推动科学进步和品牌发展。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促进对外贸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在过去30多年中,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不仅严重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即使与同行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发展缓慢,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2.结构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3.体制不合理,产业和市场化程度低.4.国际竞争力薄弱,参与全球化程度低。根据上述问题,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需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1.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2.加快企业改革和重组,优化服务业组织结构.3.加快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4.加快开放步伐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9

《浅议环保节能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摘要:由于我国国情中人口基数大、能源需求多、污染现象突出,尤其人口日益增长、社会生产日益扩大,经济发展和能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明显。经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分析了节能环保的必要性,并环保节能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

关键词:环保节能;经济发展;作用

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庞大、能源相对缺乏、生态较为脆弱,伴随人口增多、现代化与城镇化速度的增加,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与环境冲突障碍较大。所以,我政府非常重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政府就号召“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政策,将节能环保立做国策之一。到,我国领导人又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号召。

经过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经济发展上面,1981-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而一次能源消耗年均增长仅为5.4%,单位GDP能耗下降64%,重点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的,一方面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实现的,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资源产出率低,目前,中国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出40%,如果能源利用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按单位产品能耗和终端用能设备能耗计算,节能潜力可达3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既是关系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也是摆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现实问题。笔者认为,环保节能产业对经济的发展有如下作用:

1、是一类新式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是要节约,节约有利于增长。增长和节约并非相悖的,节约自身就是一类增长。同时,节约要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实施,不能因噎废食,不顾经济发展而节约。我国要实现的是发展与节约有机融合的经济增长歌剧。入市哦我国于“十二五”期间达到单位GDP能耗减少20%的节能规划,根据年经济增长率7.5%来衡量,20仅一年就能够少消耗6.2亿吨煤,这样的节能幅度,至少能够增加6.3万亿元的GDP(根据20市价),而且,降低能耗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社会因污染而造成的损失。这样一来,一本二利,产生双倍的经济利益。

2、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

环保节能是优化经济发展模式、调节经济结构的重要策略,是促进技术发展的巨大力量。根据控制总量、摈弃落后的原则,减少盲目投资、粗放型扩涨,提高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与装备的速度。促进企业优化、组合,提高经济水平。努力完善能源产业结构,激发社会开发使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将地区经济发展和节能环保和谐的统一到一起,按照实际环境承受度与生产潜力,根据优先开发、特别开发、定量开发、严禁开发的不同类别来划分实施,确立不同地区的潜力定位,促使打造各具特点的地区经济格局。反之而言,必须大力调节与优化经济发展歌剧,达到经济增长模式的高效改良,增强我国的自主创新水平,才可在根本上确保环保节能目标的达成。环保节能和完善经济发展、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促进生产进步是互相联系的。按照相关部门衡量,若是现有的第三产业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例减少一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能够随之减少一个百分点;若是高技术行业比例增加一个百分点,高耗能产业比例减少一个百分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能够随之减少1.3百分点。

3、推动了生产技术进步

要实现环保节能的效果,就要彻底履行我国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节能和环保提供技术支持。增加政府对科技的投入,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企业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国家利用中央政府投资支持一批节能、循环经济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引导带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加大相关投入,促进节能和环保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专业化节能和环保服务体系。

4、促进了经济依法管理

为了保障节能环保的实施效果,我国制定了《节约能源法》,确立相关目标责任制,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大力建设十项重点节能工程,提高主要耗能单位节全程通管理与监督审查力度,推广实施强制性能效标准与标识准则,促进政府部门的带头环保节能。加大研究完善《循环经济法》和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打造良性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的经济发展衡量指标,增强经济试点地区的实施强度,促进重点行业、试点地区的良好经济发展。增强环保节能相关知识、政策的推广与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环保节能的思想意识。

5、引导新的经济文明

节约节能不仅仅一类新式生产模式,而且是一类新式社会生活模式;是一类新式价值思想,亦是一类新式处世哲学。在以往的“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收益)转为“三低一高”(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高收益)的经济发展局面,开始了环保节能的发展阶段,节能环保产业的兴起,是经济文明进步的主要特征之一。我国在古代就有号召节俭的良好风尚。“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名言警句还有很多,一直被大家所传承和相应。当然,我国现在所提倡的节能环保产业,本身是有着新的时代精神与理念的。

参考文献:

[1]陈亢利,姚兴霞,邓燕平.提升节能环保产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04).

[2]刘新勇.政府在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职能边界探析[J].当代经济(下半月),,(03).

2022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篇10

《浅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给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直接损害,本文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实问题和相应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既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正常健康的发展,也关系到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食品的源头,近年来频繁爆发的“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苏丹红、“红心咸鸭蛋”等事件触目惊心使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问题

11农产品质量安全涉及环节众多其中农产品生产者是农产品质量的最关键环节。而我国是一个以小农户为主,且农户数量庞大,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分散的农业生产大国,农民科学文化水平有限,法律和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与欧美等大规模,科学化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不同。很多农民并不了解数量庞大,门类众多的各类农业标准规范、农产品安全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个别经济利益至上者,为了利益最大化,在使用农药、兽药、化肥、饲料时并没有按相关标准要求,使用见效快、高毒高残留的农药,添加禁用物质、在农产品未过施药间隔期就上市销售,导致违规使用、误用、超标使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从“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事件中可以看出那些奶农、养猪户只知道添加这些东西牛奶可以买个好价钱,猪可以长得快些、瘦肉多些,并不知道添加的这些是什么物质,属不属于法律明令禁用的物质,法律意识相当淡薄。[1][2][4][6]

22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中不合理的运输、贮藏等造成农产品的污染事件也常见于报端。例如,由于设备技术水平、资金、地域、时间等因素的制约不能实现全程冷链控制的要求,导致一些牛奶在运输过程中没有按法律的规定保持低温的要求;另外,个别人的利益驱使出现粗制滥制、运输中不注重卫生、运输农产品的车辆也用来运输其他物品,甚至是有毒有害品,没有专车专用,混用现象,销售过期产品等种种现象,屡禁不止。更有甚者,个别经济利益至上者为了防止鱼在运输、贮藏过程中的生病、死亡,使用孔雀石绿;为了防止白菜的腐烂变质在运输、贮藏过程中使用甲醛等致癌物质。这些都是由于利益驱使且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手段导致现实中没有得到根本的遏止,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33由于农产品各生产经营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利益的博弈,导致存在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的现象。我们知道农产品的生产供应链较长,涉及从种子、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生产资料的购买到具体饲养、种植过程再到运输、贮藏、销售等众多环节在这么多环节中使信息能够在上下游之间顺畅传递是一件十分困难、复杂的事情。这就使得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交易环境认识有限、信息获得并不充分的状态,同时他们又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故意隐瞒有关信息损害另一方的利益甚至欺诈等手段,使自己占据交易的有利地势。因此,在这种交易情况下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例如,养猪户在出售生猪时隐瞒了,生猪刚刚用完药还在休药期的消息,致使还在休药期的猪进入了流通环节而直接危害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销售商隐瞒了种子、农药、化肥掺假的消息,使得这些种子、农药、化肥使用后才能发现,造成了农民的财产损失。这些都是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利益博弈的结果。[1][4]

44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完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采取的是黑名单制,而我国的法律法规是以罚代责,重收费而轻执法,违法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一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执法不严,责任心不强,罚款了事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不法分子胆大妄为搞权钱交易,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给政府的公信力造成了恶劣影响。也是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重要原因。

二、对策

11首先,政府要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使我国的农业向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的方向发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壮大农业经济,针对我国的国情以农业生产者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加大科普宣传工作,提高生产者自身的科普知识和素养,如采取科技入户、对口辅导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技能和科技技能,科学用药、测土施肥,并做好记录,特别是对于违禁物质要加强宣传杜绝使用;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从生产方式和理念上改变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3][4][5]

22目前针对流通领域以及各个环节接口间的法律法规欠缺,使得实施从农田到餐桌食品安全链大打折扣,建立健全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采取强有力的监管机制,加强接口监管,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体系是当务之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在生产、运输、贮藏的各个环节采取实时监控,对掺假、售假、信息瞒报、违规添加等情况实施严格的法律制裁,重典治乱。[1][4][6]

33积极有效进行普法教育以各种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等法规的宣传教育,使普法落到实处,加强反面教材的宣讲教育,强调违法的责任,完善法制建设、填补法制空白,提高违法的成本真正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总之,农产品质量安全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任重道远,容不得半点马虎,为人们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每位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监管者必须肩负的责任和永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熊小欣,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类型及其政策含义[J].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农业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1994-(465-470).

[2]张荣现,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的法律困境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

[3]张丽,等.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体系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

[4]马文菊.农产品质量问题及采取措施[J].北京农业,(2).

[5]朱晓禧,等.面向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6).

[6]李长健,等.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的构建[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9(12).

作者介绍:

刘红俊(1976-),女,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二

国际经济环境给中国带来的机遇要比挑战大得多。世界经济确实复杂多变, 但还是可以预测和期待的。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作出了重要判断, 认为世界经济已经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进入了深度转型调整期, 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在这样一个时期, 世界经济运行的表现往往时好时坏, 但总体处于低迷态势。好消息多一些并不意味着全面复苏的时刻到了, 困难多一点也不表明天就要塌下来, 将会发生重大危机, 而是处于时好时坏的总体低迷态势。

2014年美国因为受极端天气的影响, 一季度经济萎缩2.9%, 世行和IMF在6月份都调低了对2014年经济发展速度的预测, 包括对美国等主要国家。但是总体上看, 2014年世界经济出现了温和回暖的趋势。二季度美国经济有明显反弹, 6月份美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上升57.5%, 4月份新房开工量同比增长26.4%, 5月份新房、汽车销售量同比分别增长16.9% 和8.3%, 6月份美国的失业率已经降到6.1%, 失业人数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欧元区一季度环比增长0.2%, 基本走出了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俄罗斯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0.9%, 二季度同比增长1.2%。英国经济强劲复苏, 一季度同比增长3%。日本一季度同比增长1.6%, 受到消费税率调高的影响, 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回落。

世界贸易组织最近将2014年国际贸易增长的预测数上调为4.7%, 而2013年实际增长是1.7%, 世贸组织认为2014年全球贸易增长趋于活跃, 英国首相卡梅伦2013年12月份访华的时候说, 中国的中产阶级在迅速成长, 人数超过了欧盟总人口, 中国的消费需求潜力无穷, 他对中国发展的前景有充分信心。德国总理默克尔7月8日在清华大学演讲的时候说, 中国的任何决定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5月份我国与俄罗斯签订了经济合作的协议, 7月10日举行了中美第六轮战略与经济对话, 双方共达成90多项合作成果。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各个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都在积极的和中国谈贸易合作,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7月19日在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时候说, 当今世界最好的机会都集中在新型国家, 近两年, 特别是今年以来, 我国与这些国家的广泛合作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签署了大量经济合作协议, 落实好这些协议本身就是巨大的生机。所以, 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来说, 挑战与机遇同在, 而机遇大于挑战的概率要比过去增大了。也可以说, 在同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 中国的机遇会比一般国家多一些。

二、2014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2014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而且稳中有亮点, 稳中有上升, 稳中有风险。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平稳, 就业平稳, 物价平稳等几个方面。一、二季度的经济运行没有出现大的起落, 增长水平在预期的范围之内,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 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 二季度同比增长7.5%,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实现了增速略有回升, 总体运行平稳, 体现了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实际上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是件好事, 经济运行平稳的另外两个重要表现是就业形势稳定和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6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5%, 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37万人, 完成全年目标的73.7%, 上半年居民收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涨幅与一季度持平。

稳中有亮点是指农业生产稳定, 夏粮又获丰收, 特别是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今年夏粮同比增长3.6%, 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1.7%。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同比8.0%, 明显高于第二产业增长7.4%的速度, 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略有回落, 主要是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增长和投资增幅回落拉下来的。上半年高耗能行业增幅回落的幅度大于其他行业, 比重也下降了。高技术产业生产增长加快了,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5%, 其中水利投资增长34.2%, 信息传输增长24.7%, 公共设施管理增长25.4%,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增长20.2%, 而高耗能产业的投资只增长11%, 其中钢铁工业投资则下降8.4%, 这正是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 也是我们所期待的。

稳中有上升, 主要是指中央创新了宏观调控的方式, 推出了一系列“微刺激”措施, 2014年以来这些措施达到20多项, 力度不小, 含金量也很大。既有利于稳增长, 又有利于调结构和惠民生, 这些措施已经开始显现成效, 表现在6月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例如, 市场信心得到了提振, 市场预期持续改善, 6月份PMI回升到了51.0, 连续4个月回升, 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 比5月份加快了0.4个百分点, 6月份新开工10亿元以上的项目高达483个, 计划总投资13600多亿元, 比5月份和去年同期都有较多的增长, 6月当月的进出口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了。这些措施在下半年的效果还将继续显示和发挥出来, 甚至对中长期发展都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2014年推出的各项改革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例如2014年3月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以来, 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25.8%, 1至5月新增个体和私营企业就业人员达到880万人, 同比增长3倍多。

稳中有风险, 是指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着地方增长投融资平台、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等问题, 这几个方面出现问题, 一般都会以债务违约的形式暴露出来, 加上金融系统自身也存在一些风险。所以当前需要防范的主要风险是金融风险, 但这些风险还在完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我们有足够的手段和能力去防范。

三、下半年中国经济发展与中长期展望

中国目前正在处于格局变化的新常态中。即在换挡的过程中, 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状态换为7% ~ 8% 的区间, 这样保持相对稳定的时期就叫做新的常态, 我们要适应这种状态。以前总是处于那么高的两位数增长状态中, 突然降到7%—8% 的范围, 能否适应, 需要一个过程, 从心理上, 其他各方面的安排上都要适应。我们不要勉强一定要争10%, 要实事求是, 从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 哪些事情该怎么做, 从工业、投资、生产各个方面供需关系, 市场的基本规律去安排, 基本上这样一个中高速的水平发展, 是一个新的常态。不是说今年是这个水平就叫常态, 而是要比较长时期的坚持下去, 保持下去, 不能再掉下去。因此, 还是要下还大功夫, 努力做工作, 使它真正实现新的常态, 过去的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我们不仅可以实现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 而且还可以稳步实现中国经济的中高端化, 现在经济发展的水平实际上很多是在低端、中低端化的水平, 要向中高端化的水平发展, 不论产品质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包括诚信, 包括知识产权的保护, 市场规则等, 都是不健全的, 中高端化的发展, 这是我们的目标。

从我国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 城镇化稳步推进, 服务业的巨大潜力, 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力等基本面看, 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 完全有条件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不仅可以实现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而且能够使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迈向中高端水平。但由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和数量都出现下降, 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 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 实体经济部门融资困难, 且融资成本高起, 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等等因素。2014下半年, 乃至近一个时期内, 经济社会中还是有不少困难, 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一些传统产业至少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高峰期, 而新的、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点, 需要有一个培养和增长的过程, 这就是经济转轨和产业升级过程中的镇痛期, 这完全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更要看到国际和国内有许多积极因素和巨大的新机遇, 只要全国坚定不移的按照中央的各项部署去做, 充分激发市场的活力, 全年实现年初设定的各项预期目标是完全有可能的。

四、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的情况, 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是全面准确理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两者缺一不可。2014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专题学习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各级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学会正确运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成为驾驭市场和政府关系的行家里手。由此可见, 两只手都要去驾驭, 而且要驾驭好, 各级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责任十分重大, 要以高昂的精神面貌做好各项工作, 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切实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建议央行尽快出台基准利率或者政策利率, 用短期和中期的政策工具来引导市场利率的水平, 使我国货币调控手段既有数量调控, 又有价格调控。利率市场化的难点在于存款利率市场化, 建立基准利率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核心。金融改革必须坚持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正确方向, 对金融风险要全面把握动态监控, 做好预案, 妥善处理, 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地区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三是加强软件建设,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我国现代化大厦的框架经过65年, 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 可以说已经建立起来了, 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有100多种产品产量在世界居第一位。高速公路总里程超过10万公里, 于2012年就超过了美国, 且全部是新的。发电装机总容量4万亿多千瓦, 也超过了美国, 而且基本上是先进水平、新装备。钢的生产能力达到10亿吨左右, 可以说比美国、日本、欧洲总和还要多, 中国经济已经处于超重级的状态。因此, 不应该继续简单的扩大产能, 盲目的增加供给能力, 而是要着力扩大需求。当然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出口三大需求。更重要的是要加强软件建设, 例如, 加强市场秩序、商业诚信、精神文明等等建设, 做好这些建设, 也能解放和发展出无穷无尽的生产了, 使有限的资源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特别是实现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常态化, 归根到底要靠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去驱动GDP的长期增长。在这方面要从教育、管理、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建设等多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四是创新对外开放的方式, 在巩固和提高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建立自己的国际营销网络, 继续努力, 进口国外先进技术和直接引进外商投资的同时, 要积极的实施走出去战略。特别是发挥我国在高铁、高速公路、电站、特高压输电工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方面有较先进的技术、建设成本低、施工效率高等优势, 积极参与国外项目的投标建设, 既可以消化部分过剩产能, 又能够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在这方面, 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有着普遍的需求, 市场潜力是很大的, 而且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五是坚持依法治国, 抓紧建章立制, 迎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刻, 也面临着发生重大历史转折的宝贵时机, 把经济下行的压力转变为一种倒逼机制和新的强大动力, 并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 促进加快改革, 加快科技创新, 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经过努力奋斗, 使我国真正走向科学发展的轨道。

摘要:目前中国经济所处的国际环境机遇大于挑战,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引起了各个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 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力量。2014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总体平稳, 而且稳中有亮点, 稳中有上升, 稳中有风险。中国处在格局变化的新常态中, 即在换挡的过程中, 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高速增长的状态换为7%8%的区间状态。并提出了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者缺一不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切实做好防范风险的工作;加强软件建设,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创新对外开放的方式;坚持依法治国, 抓紧建章立制等建议。

关键词:中国经济新常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金融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创新

参考文献

[1]潘岳, 李德水.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4.

[2]李德水.2005中国农村经济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3]陈清泰, 李德水.中国大企业集团年度发展报告 (2005) :跨国并购重组与中国[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6.

[4]中国大型企业 (集团) 发展报告 (2004-2005) :经济圈形成过程中的大型企业 (集团) [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3.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三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就业形势较好,消费品市场活跃,居民收入增长加快,企业利润较高,财政增收较多。但国民经济仍在高位运行,宏观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主要表现在:工业增长速度持续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财政税收高速增长;消费品价格上涨明显;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

(一)工业增长速度持续高位运行

今年以来,工业增长速度持续高位运行,显著高于去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1.6个百分点。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623亿元,同比增长37.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06.56,比去年同期提高21.57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及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今年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完成投资38800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9192亿元,增长31.4%。从项目隶属关系看,中央项目投资8830亿元,同比增长13.8%;地方项目投资80123亿元,增长28.6%。从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070亿元、39048亿元和488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29.6%和24.7%。其中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同期增长30.7%,增速较2006年10月加快13.9个百分点,10月份当月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年内最高,且远高于9月份的24.8%,显示投资反弹压力巨大。

贸易顺差过大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问题,2004年我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而2005年和2006年分别达到1019亿美元和1775亿美元,比2004年增长了218%和453%。今年1—10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7593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5%,进出口规模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其中出口9858亿美元,增长26.5%;进口7734亿美元,增长19.8%。1—10月贸易顺差为2123亿美元,增长59%。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4336亿美元,同比增长45.1%。贸易顺差过大,使贸易摩擦大量增加,资源环境更趋紧张,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

(三)财政税收高速增长

2006年,我国财政收入达到39300亿元。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累计完成37161亿元,已经接近2006年全年收入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30.8%;增收8741亿元,已接近1998年的全年收入额,增幅是199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海关代征进口税等主要税种收入增幅在20%以上。证券交易印花税完成1436亿元,增长11.7倍。财政税收持续高速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物价水平较高等因素密切相关。预计今年全年财政增收将超过1万亿元,超收5000亿元以上。

(四)消费品价格上涨明显

今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较快上涨的趋势,前10个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8—10月份分别上涨了6.5%、6.2%和6.5%,其中食品类及居住类价格上涨较多。尽管当前我国的核心CPI(即CPI数据中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部分)上涨并不高,7月和8月份均为0.8%,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恩格尔系数较高,比如2006年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为43%,因此,近期物价的快速上涨对低收入阶层和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较大。

(五)房地产等资产价格高位持续攀升

除了CPI之外,当前我国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上持续攀升。特别是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过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居民住房,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今年以来,包括近几年来,全国住房价格一直在呈现上升的态势,可以说今年以来又逐渐有所加快。1—3季度,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累计平均上涨6.7%,其中一季度上涨5.6%,二季度上涨6.3%,三季度上涨8.2%。三季度中7月份同比上涨7.5%,8月份同比上涨8.2%,9月份同比上涨达8.9%。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了9.5%,达到了新高。在流动性过剩和负利率背景下,资金推动容易引发资产泡沫风险。去年以来股市、楼市价格涨幅双双增加,表明泡沫成分在加大,值得高度重视。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有: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投资反弹压力较大;消费品和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资源要素价格偏低,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收入分配及民生问题较为突出。

(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投资反弹压力较大

近几年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一直比较快,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年前三季度达到11.5%,上升趋势进一步增强。预计今年全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前四年的水平。

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看,现阶段中国经济增长仍将延续投资主导型增长模式。自改革开放以来,相对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来说,除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一段时期之外,投资增长一直存在过快的问题。除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对投资的客观需要之外,存在这一问题的根源,与我们现行的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密切相关。此外,目前宏观经济环境中还存在着一些使投资反弹成为可能的条件,主要表现在相对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投放较多,企业利润和自有资金较多,为投资反弹提供了宽裕的资金支持条件。

2008年是政府换届年,由于造成投资冲动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投资反弹的压力仍将很大。经济增长速度特别是投资增长过快,给经济结构调整、能源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和环境保护都带来了许多困难。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产生不良贷款的体制机制因素尚未根本消除,不良贷款反弹压力依然较大。

(二)消费品和资产价格持续上涨,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

今年以来,我国的消费品价格呈现出加速上涨的趋势。受投资需求较高、国内流动性偏多、资源要素改革及国际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的价格上涨还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第一,投资需求较高的因素。2003年全社会投资增长率是27.7%;2004—2006年分别比2003年降低了1.1、1.7和3.7个百分点,虽然增长速度逐年有所降低,但仍在20%以上。今年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88953亿元,同比增长26.9%。从施工和新开工项目情况看,截止到10月底,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66704亿元,同比增长26.5%。由于造成投资冲动的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投资反弹的压力仍较大,预计2008年投资增长仍然将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和消费增长速度。投资需求持续多年的高位运行将加大未来价格上涨的压力。

第二,国内流动性偏多的因素。在现有利率和汇率框架下,货币供应量增长偏快,央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难度在加大,流动性过多推高了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近几年,由于我国劳动力的相对过剩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阻碍了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今年以来,一方面我国劳动力的成本开始逐步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企业依靠加强管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潜力在下降。这两个因素将促使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向一部分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在货币供应持续偏高、流动性持续偏多的条件下,消费品及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将加大。

第三,资源要素改革的因素。我国许多重要资源或者资源性产品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资源税税率偏低。资源价格偏低是我国经济内外失衡、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的诱因之一。理顺资源价格是扭转经济内外失衡、推进节能减排的必然要求。但资源价格改革将加大短期内价格上行的压力。

第四,国际价格上涨的输入因素。其一,全球化所带来的工业快速增长造成了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和大宗商品紧张,在美元贬值的情况下,价格持续上扬。今年以来,国际油价在波动中持续走高。当前,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国际油价的大幅上涨,将带动国内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其二,受全球气候因素等导致的产量下降和需求强劲的影响,近期国际粮食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并持续在高位运行。国际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也会波及到我国的粮食市场。近年来,我国粮食呈现出净进口格局,尽管今年全国粮食继续丰收,但某些品种受国际粮食价格的影响仍然较为显著。国际市场粮价高企的持续,将使国内粮食价格处于相对的高价位。

除了CPI之外,当前我国股市和楼市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上持续攀升。自2006年初以来,我国股市持续繁荣,已经上涨了四倍多。我国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货币供给充沛,同时又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低利率、负利率,使人们持有的货币贬值,加之民间投资渠道匮乏,民间资金进一步倾向于流入楼市和股市。这些预期,人为放大了房地产投资需求,推高了股市价格,加剧了资产价格的进一步膨胀。

消费品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一是通货膨胀使消费者实际购买力削弱,影响了实际消费。消费者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形成畸形的消费行为,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通货膨胀改变了原有的收入分配的比例和原有的财富占有比例。依靠固定收入的人群在整体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变小了。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当实际存款利率为负时,会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存款者实质在变相补贴贷款者,会进一步扩大收入差距、也不利于控制投资增速过快的问题。三是资产价格脱离基础因素的过快上升,会给实际经济发出错误的信号,导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错位,引起宏观经济波动。

(三)资源要素价格偏低,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

“十一五”规划中制定了单位产值能耗减少20%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10%两个约束性指标。2006年全国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的目标。2007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低2.78%,单位GDP电耗同比上升3.64%,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降低3.87%;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1263.4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88%;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91.3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0.24%。

我国许多重要资源或者资源性产品价格仍然实行政府定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格,既不反映要素稀缺程度,也不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税税率偏低而且征收不合理。在资源要素及环境成本低估的条件下,我国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国内外市场需求被扭曲和放大,促使高耗能产业过度扩张,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四)收入分配及民生问题较为突出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的大幅增加,企业存款和政府存款增长较多,在总储蓄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相比而言,居民存款在总储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反映出我国收入分配结构不利于刺激居民消费和解决民生问题。

近几年,虽然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对“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投入不断增加,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保障了社会稳定。近几年来,为了支持农业、教育、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财政支出额不断增加且幅度很大。但是,由于财政支出增幅更高,在这些民生领域的支出比重反而持续下降。

在农业投入方面,1996年用于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8%,2005年是7.2%。1991—2005年,地方财政支农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9.6%下降到6.6%。

在教育投入方面,财政教育支出绝对量逐年增加,但占GDP的比重一直未能超过3%。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1996年的21%下降到2005年的11.7%,不仅与世界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处于较低水平,政府教育投入不足导致居民教育支出增加,影响了居民的其他消费。

在公共卫生投入方面,公共卫生总费用绝对量也在逐年增加,但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1996年为5.9%,2001年为4.2%,2005年下降为3%,低于部分发展中国家。

三、政策建议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2008年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和改革的力度,采取组合性的政策,货币政策应适度从紧,财政政策应进一步加大对民生问题的支持力度。具体而言,要综合运用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严格控制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深化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加大财政政策对民生问题的支持力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一)综合运用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

根据开放经济下政策选择问题的“三元悖论”,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按照“三元悖论”理论,在半开放的资本管理体制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政策的效果受到一定的制约。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9月18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即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由原来的5.25%降为4.75%,以应对次贷危机,这是美联储自2003年6月以来首次降息。美联储10月31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再降0.25个百分点至4.50%,以应对信贷危机及可能产生的经济衰退后果。这是继9月份降息0.5个百分点后美联储再度降息。今后还可能进一步降息。美联储降息缩小了中美之间的利率差,加大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增加了我国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

2008年是政府换届年,为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针对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过多和流动性持续扩张的形势,应实施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产业政策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比如,应进一步提高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利率,逐步降低存贷款利差;逐步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短期国际资本进出的监管等。

为了抑制某些行业过快增长,特别是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要控制新开工项目,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切实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建设项目的供地和贷款,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用地行为。

在市场准入方面,根据不同行业情况,要严格执行新建项目在土地、环保、节能、技术、安全等方面的准入标准,把好新项目的市场准入关,项目开工建设必须符合“六项必要条件”:第一,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第二,按规定完成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或备案;第三,按规定开展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依法完成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并领取土地使用证;第四,按规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第五,按规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第六,符合信贷、安全管理、城乡规划等规定和要求。

(二)严格控制消费品价格和资产价格的过快上涨

首先,要加强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配合。提高银行利率,逐步缩小银行的存款和贷款利差,避免出现长期负利率的局面;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供求的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逐步发挥国债对冲作用,进一步收缩流动性。

其次,要加大对农业等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完善支农惠农政策,稳定粮食生产,增加肉禽、食用油供应。完善农产品预报机制,加大粮食市场监测力度;充分发挥国家储备调控功能,稳定农产品价格;完善粮食收购和进出口政策,稳定国内粮食供应;合理引导粮油加工业发展,改善农产品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方式,稳定农产品生产;加强粮食流通体系建设,提高粮食综合供给能力;丰富农产品期货品种,规避粮食价格风险。

再次,要努力加大中低价位住房的供给,研究实施物业税征管问题。各级政府应增加土地供给,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新建住房投入市场;使用政府掌握的资源,切实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足够的经济适应房和廉租房,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最后,应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目标。对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调控资产价格,在理论界尚存在不同意见。实际上货币政策对CPI的调控,必然也会以某种方式影响到资产价格。因此,当资产价格变化主要是因为资产组合调整或实际经济中其他非货币因素变化所引起的,货币政策就应该起到保障资产价格调整能够在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当资产价格波动主要是因为流动性和信贷膨胀所引起的,这时资产价格上涨会对通货膨胀推波助澜,货币政策就应该进行及时调整。当前抑制资产价格过高上涨是抑制通货膨胀压力的重要内容。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要阻止内幕交易和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加强人民币防火墙措施,阻止国际热钱非法流入,积极防范金融风险;同时要通过股市扩容、增加股票供给、加快发展债券市场、收缩流动性、提高利率等多项措施,防止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三)深化资源要素的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针对节能减排方面面临的严峻形势,要积极推进生产要素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使其能够反映要素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反映资源能源使用的全部成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借助环境税、资源税等价格机制,改变企业成本结构,规范初次分配秩序,压缩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利润空间,引导企业主动进行节能减排。

一是规范地方政府的减免和税收优惠行为,避免初次分配领域中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过度倾斜。

二是增加企业能耗成本。改革现行资源、环境的税费体系,借助环境税、资源税等价格机制,将资源勘探、环境损失、安全生产等成本统一纳入到资源价格中。

三是增加企业排污成本。一方面要提高企业排污收费和罚没标准;另一方面还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通过立法的形式明确环保部门的执法地位,同时加强对执法部门自身的监督,从制度上对执法不严情况进行防范。

四是增加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资金成本。银行监管部门可以通过窗口指导的方式,引导商业银行实施有差别的信贷政策,对高能耗、高污染类企业适当提高贷款利息,增加其资金成本。

(四)加大财政政策对民生问题的支持力度

要抓住近几年财政状况比较好、增收较多的有利时机,调整改善财政支出结构,突出公共财政职能。要严格控制和节约一般性开支,控制基本建设支出,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的支持。加大解决农业基础薄弱和农村发展相对滞后问题的力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大对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廉租住房等事业发展,逐步提高农村、教育、公共卫生等财政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以此扩大消费需求,调整投资结构。同时应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近几年,财政增收较多。如果财政增收的部分大都用于当年的财政开支,财政政策将显得过于宽松。财政超收部分应主要用于一次性、特殊性、欠账性的支出,比如逐步偿还历史欠账,弥补赤字和社会保障缺口,财政建设投资支出要严格控制新上项目。

近几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超过了GDP增长速度,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不断上升,对此应高度重视。

(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近几年来,中央财政收入与地方财政收入之比较高,中央政府的财权较大,配置资源的能力较强。中央与地方财权和事权不匹配,基层政府支出负担较重,但缺乏稳定的税源。特别是废除农业税以后,那些农业大省除了加快工业增长以外,难以摆脱财政困境。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县域经济还是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扭转落后面貌,在现行税制下千方百计上项目,扩大投资,从而造成整个宏观经济上投资规模的膨胀。由于中央和地方分税比例与事权划分的不对称,土地转让收入成为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从而推高了土地和房地产价格。

中央政府应该适当提高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事权,加大对地方教育、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便适当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当前,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存在鼓励规模扩大、忽视效益的缺陷,这种税制在客观上刺激了重化工业的发展。今后,要完善增值税制度,推进增值税转型,逐步建立起以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减弱地方政府投资冲动的动力。

4.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四

党90年历程与当代大学生责任

姓名: 学号:

系别:会计系 班级: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

2010年6月11日 论文摘要:

新世纪刚刚掀开扉页,中国共产党就迎来90岁生日。回首中国共产党90年的风雨历程,回首中国社会90年的沧桑巨变。历史和现实总是反复证明这样一个道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关键词:党的90年历程、当代大学生责任

一、党的90年历程

201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的九十年,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从党建设的历史进程、从发展道路的反复探索、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从新世纪的严峻考验,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深刻启示。

这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寻找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了中国在二十世纪上半叶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状况,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命运;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努力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定“三步走”发展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成功地迈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沉着应对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战胜风险,顶住压力,使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胜利地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当代大学生责任

1、我们面临的历史趋势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弄清楚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之前,我们必须明白:我们到底面临着什么样的历史趋势?以及我们面临的“现状”和“历史趋势”之间到底还有多少距离? 当今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的历史趋势就是正快速迈向现代化。经济的愈加繁荣,文化产品的丰富,政治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人民获得政治话语权渐进加深,人们的生活在实现了小康之后向富裕的明天跨进,这一切仿佛都预示着共产主义社会即将到来。

但是在阳光之下必然存在着阴影,中国这30年来的跨越发展就像是养鸡场中的人造鸡,有身材却没有质量。经济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的发展长期滞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非常之慢;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高污染高浪费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人民急需的服务行业跟不上,反而一些不正当行业滋生得很快。贪污腐败这个毒瘤这几年又有扩散的趋势,党风廉政建设不到位。人民思想构成复杂,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严重,部分青少年崇洋媚外,蔑视本国人。

2、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历史责任?

每个时代产生的历史问题总是由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们解决的,这些问题有时并不能一次完整的解决,这就需要两代人甚至多代人不懈的努力。毛主席时代伟人们解决了中国独立自主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任务,在实现中国繁荣复兴又一个历史任务上也有所建树;邓小平同志、江泽民主席和现任的胡锦涛主席一直在我国的崛起和复兴上做出努力,这个任务正如上面提到的,并不能靠一代人的作为解决或者实现的。

我们这一代多是80 90出生的,上代人打下的江山经营的初具规模,正需要我们把它发扬光大。如今我国现代化的程度不深,我们一方面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步伐更进一步,另一方面,面对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严峻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必须得慎重合理有序的解决,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稳定有利的环境。这两项任务都不是能够简单完成的,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一点:责任,责任是我们成长的动力,我们要全力以赴,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去奋斗。

三、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我们当代大学生单单认识到沉重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为了这个责任赴汤蹈火死而后已的精神,并靠着这股劲努力拼搏为人尽事。

5.2015-2016年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五

二、判断题(共 12 道,每题 3 分)

1.社会主义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强调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为了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决不是对外进行政治输出。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2.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具体内容包括60条。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3.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仍为“火车头”。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4.近些年中国军费增长速度世界排名第二。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5.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侯惠勤提出:在价值观嬗变、社会快速转型的背景下,当下道德领域问题多发高发,但多是前进中、发展中的新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可能依靠道德怀旧,更不能靠“回到过去”。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6.要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创新,就要强化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管理服务职能,发挥好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7.根据盖洛普的全球移民趋势调查,俄罗斯是人们最想移居的国家。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8.加拿大是美国签订了正式条约的5个双边同盟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W)(您提交的答案:W)3分

9.我国当前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10.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11.要拓宽协商民主的渠道,就要构建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组织、社会组织和基层群众共同参与的体制与机制。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12.现代国家治理既有自上而下,又有自下而上,还有横向协调。

√(正确答案:R)(您提交的答案:R)3分

判断题:36 分

三、单项选择题(共 12 道,每题 3 分)

1.资本主义“天赋人权”的观点肯定个人生命、自由、私有财产等,是不可侵犯的“天赋人权”,认为社会的一切权力都导源于()。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个人的自由

B.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基本权利

C.个人的财产权利

D.个人的民主权利

2.2013年10月,梅德韦杰夫总理访华,是李克强总理履新后首次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双方签订了40多个合作项目,俄罗斯每年向中国增供()吨石油。

√(正确答案:A)(您提交的答案:A)3分

A.1000万

B.500万

C.100万

D.10万

3.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经济体制改革中包括以下哪项内容?

√(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政府不需求对它们进行体制改革

B.产权关系已经理顺

C.要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D.通过混合所有制经济兼并民营企业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指出:“()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前沿。”√(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政治

B.经济

C.意识形态

D.军事

5.国家最新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组长由谁担任?

√(正确答案:A)(您提交的答案:A)3分

A.习近平

B.李克强

C.俞正声

D.李源潮

6.下面哪个纲领性文件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十八大”报告

D.《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7.()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范畴,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规定。√(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马克思主义思想

B.“三个倡导”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8.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中关于()的精神根源于中华民族的勤劳精神。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9.()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重申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正确答案:C)(您提交的答案:C)3分

A.2010

B.2011

C.2012

D.2013

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价值,就是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爱国

B.敬业

C.诚信

D.友善

11.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受害者和维护者

B.受益者和维护者

C.受害者和反对者

D.受益者和反对者

12.()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正确答案:B)(您提交的答案:B)3分

A.2005

B.2006

C.2007

D.2008

单项选择题:36分

四、多项选择题(共 7 道,每题 4 分)

1.中国目前的核心利益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正确答案:BCD)(您提交的答案:BCD)4分

A.保持贸易大国、外汇储备大国的优势

B.中国的国体、政体和政治稳定,即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的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D.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2.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正确答案:AB)(您提交的答案:AB)4分

A.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

B.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

C.市场经济是一种人治经济

D.市场经济可以不讲信用、唯利是图

3.当前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有:

√(正确答案:ABC)(您提交的答案:ABC)4分

A.美国霸权优势仍然明显

B.中国崛起驱动国际格局从单极走向两极

C.中美俄之间关系微妙

D.非洲各国政治局势不稳

4.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作为一项顶层设计的主要表现在于

√(正确答案:ABCD)(您提交的答案:ABCD)4分

A.“决定”的构成B.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

C.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立

D.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

5.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现实价值在于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ABD)(您提交的答案:ABD)4分

A.A坚定改革信心

B.形成改革共识

C.引起改革阻力

D.对攻克改革难关作出系统部署

6.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

√(正确答案:AB)(您提交的答案:AB)4分

A.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B.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

C.进一步推动经济建设

D.加强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

7.从1993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高增长、国防开支高增长、对外政策微调,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出现“中国威胁论”。中国威胁论包括:

√(正确答案:ABCD)(您提交的答案:ABCD)4分

A.军事威胁论

B.粮食威胁论

C.能源威胁论

D.人口威胁论

多项选择题:28分

6.2022年形势与政策论文 篇六

【关键词】“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沿海城市;金融贸易

近几年,我国对内的经济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转变后,我国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传统的沿线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沿线经济的经济产业,也相应的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沿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使我国的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理念,“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对外的发展中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我国的沿线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挑战机遇,更起到了带头的组作用。本文就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问题研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其发展的优势即兴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同时也给我国沿线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为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转移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也有效地促进了“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发展。

一、对我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均为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具有较多的人口数量,需要较大的经济市场。但是,在这些国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经济水平较低,人均消费也是有限的。我国作为发展国家的一大强国,要积极的做好带头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与“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贸易经济发展中存在弊端在最大程度上见到最低,有效的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不仅仅可以大量的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并且品种也是多样化,同时也向我国城市供应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等。同时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发展中,大部分都是新型的经济体制和发展中的国家,这些国家都处于上升期,它们对公路、铁路、建材、通讯等产业,都有着不同的需求,这些产业正好是我国产业结构发展中含有的,并且在技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近几年,我国作为亚洲沿海发展较为快速的国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

二、“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促进了我国合作的道路

出席在讲话中说过,明确的提出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战略理念。“一带一路”沿线经济是国际间产业经济合作之路,它不仅仅给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也给我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就业率,有效的增强了我国城市的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城市经济风险抵抗的能力。尽管每一个国家都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都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但是,在“一带一路”的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却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都在制定适合自己国家的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本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发展经济战略,这样可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样的可以有效的调整我国沿海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同时也是我国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实现我国与其他国家互补的优势。目前,我国与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相互合作的机制。

例如: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农业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讲话的过程中,明确的提出了中国高铁建设与泰国大米进行互换的建议,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的粮食在生产过程中的保障,也推动我国与一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换句话说,我国与一些沿线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可以使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满足了我国对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促进了我国城市对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了工业制成品、制造业材料、轻工业产品等产业结构的需要。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大发展的过程中,这也包括能源、交通、农业、金融、旅游等基础建设,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最终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带动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正在高速的发展,使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呈现上涨的状态。在现阶段,在我国的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以“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理念。在我国金融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和一些沿线国家进行贸易交易,这样可以让我国的货币,成为世界贸易交易过程中,主要的交易货币。这样也可以促进我国货币在贸易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接受性,不仅仅能促进了我国货币走向了世界,也促进了我国金融贸易的发展。“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在实行的过程中,我国的金融贸易发展的重要经济理念,并且发展的领域不断的扩大,有效的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在我国货币的贸易交易圈,使我国的金融贸易走向了世界。

四、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

根据我国相关的部门的调查和统计,我国的外汇储备量达到3.84万美元。但是,在信用货币的时代,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这无疑是对中国的发展带来的巨大的负担。目前,我国的储备外汇的边缘成本已经超出了实际的收益。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对大量的外汇储备,我国应当的根据“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理念,要引导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发展,这也是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新的一轮经济发展机遇。同时,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对我国沿海城市对外发挥在那的过程中,有效的帮助了我国解决这一难题,将外汇储备打造了一条全新的经济路径。若是我国沿海城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大量的外汇储备,用于对外投资项目的发展,这无疑是将中国对外的金融产业从外汇的储备、投资等金融产业结构进行了有效的转变,实现中国对位输出资本和投资实体经济的模式。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加强了对沿海城市经济的对外发展,也为我国的经济国际经济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结束语

通过以上综合论述,本文对“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古代的丝绸之路,增强了国内的发展,促进了当时的经济效益,留给我们的是宝贵的历史。但是,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对外经济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与一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在合作的过程中,寻找共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在“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战略背景下,我们可以相信中国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下,以高速的发展状态进行,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在国际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同时,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促进了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且让我国的经济出逐渐的成为世界发展中的强国

参考文献:

[1]王志峰,张凯博,刘冬.“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银行业整体发展环境及风险评估[J].国际金融,,05:40-46.

[2]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21,05:598-605.

[3]张海霞,李季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融资环境和我国外贸发展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1,17:1-3.

[4]李晓,李俊久.“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J].世界经济与政治,2021,10:30-59+156-157.

上一篇:“感谢有你”—“感恩的心”手语教学下一篇:晨会主持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