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2024-06-16

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精选9篇)

1.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篇一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上册道德

与法制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按照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适应教学改革形势发展要求,努力探索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积极推进教研教改,优化课堂教学,凸显“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努力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精神,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较认真,能比较有兴趣的参与到老师预设好的一些实践活动中来,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学生年龄小,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本学期,主要是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以儿童的生活为核心,以观察、操作、探索、调查、游戏为主要形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引导他们学习简单的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虽然通过一年级的学校生活,学生的自理能力有了提高,能做到关心集体,热爱学校,但是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差,坚持性短,所以我们老师要多指导、多教育、多开展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劳动技能,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讨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三、教材分析

整册教材的编写既具有针对性,又具有实效性。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严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整合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精选有教育价值和生活典型意义的案例作为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愉快、积极的生活,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动脑筋、有创意的生活。教科书内容在促进学生的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同时,力求反映现代社会对公民素养的要求。

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尊重儿童的生活和需要,以学习主题构建教科书体系。品德培养回归生活,就是强调要加强品德教育的生活性和活动性,本教材遵循儿童的生活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儿童生活时间和空间发展为线索,选取儿童生活必须的、感兴趣的、真实的、对儿童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主题活动,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对所选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引导儿童到真实世界中去体验、感受、领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2.重视主题活动和游戏中的体验感悟,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题活动和游戏是教和学的载体,因此,本教材特别注重儿童活动的设计。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各种活动的过程,旨在充分发挥教科书的对话功能,引发儿童的兴趣,并引导儿童体验和感悟,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3.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单元内主题构建模式多样化。单元主题构建 形式灵活多样,有效的体现学生学习方式与教师教学方式在教科书中的统一。4.注重活动中的个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评价不仅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更是课程的内容资源。

四、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交往,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处事能力,促使自身发展。教会学生与同学、教师结伴同行,走向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培养自尊自信,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看待眼前事物,以一种积极的健康的心理去面对学习和生活。(2)实施方法: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突出探究式学习,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五、本学期主要教学工作:

1、继续钻研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2、把握好新教材的编写目的和教学要求,提高驾驭新教材的能力。

3、认真学习他人、他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4、认真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小学品生课是一门教育性、情感性很强的课程,“激情、明理、导行”是品社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品社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情绪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

1.以趣激情,导入新课。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善于发现和利用教材中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以趣激情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因文而异、因人而异。

2.知中生情,学文明理。学文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这个阶段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认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爱之切”,因而教师要善于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道德认知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渲染课堂气氛,产生情感共鸣。小学生善于直观体验,侧重形象思维、易受感动。我要力求将课文中的道德知识点与学生情感上的激发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把静态的文字、抽象的术语、干巴的数字变成形象生动的语言或画面。让学生在具体认知中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敬慕道德榜样行为的情感。

4.精心设计问题,增强心理体验。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道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根据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比、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

2.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篇二

医疗实践的参与人员包括医生、病人、医生和病人的家属、医院和医院的管理人员、医药企业、政府部门等, 众多人员的利益都在这个实践活动中相互牵扯。医学伦理学就是研究医疗过程中 (包括医学研究) , 人们相互间特别是医患间相互利益关系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科学, 是解决当代医学快速发展中技术应用种种利益两难选择的科学。为提高医学生的医学道德, 让医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的规范自身的行为, 协调好医疗实践的众多参与者的利益, 绝大部分的医学院校都在医学本科教学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这门课程。

二、医学伦理学课程存在问题

《医学伦理学》课程中涉及很多目前医学实践中的热点问题, 如防御性医疗、器官移植和器官买卖、试管婴儿的社会和法律属性、以人为对象的科研实验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医学道德问题, 还是法律规范的问题。现代医学再带来越来越多行为选择的同时, 也带来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带来了医务人员行动选择两难, 给医学生造成认识混乱。协调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必要条件, 更是学生更深刻学习《医学伦理学》的必要条件。然而现阶段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规划《医学伦理学》课程教学时基本存在重视医学道德教育, 忽视医学法制教育的现象。教师更多强调医学道德, 较少提及医学法律, 而关于医学法律和医学道德的联系及冲突等问题, 更是医学伦理授课中的盲点。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 也都是就法律讨论法律, 而不涉及医学实践中法律与道德之间交叉、冲突与融合等问题。这种单方面强调医生道德的教育观念也很容易让学生在认识或行为上产生误区。第一, 在医疗实践中不能合理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冲突, 简单将道德与法律相分离, 甚至轻视医学道德, 认为法律高于一切, 而道德仅仅是行为选择。第二, 忽视法律的初衷, 把它看成是一种具有威慑力而不得不去强制执行的社会规约。为守法而守法, 只求不违法而不求合乎道德, 这也是“防御性医疗”行为的根源。第三, 混淆道德与法律各自适用的调节范围, 将本该由法律来调节的矛盾诉交于道德的调节, 或者将本该由道德来调节的矛盾交于法律来评判。

三、解决措施

为了避免“重伦理轻法制”的传统医学伦理教育的误区, 在教学实践中就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 主张渗透式教学, 在涉及法律问题的章节中恰当引入医学法制的知识。在剖析经典案例时, 对比医学道德和医学法律的异同, 引导医学生正确理解医学法律与医德的区别与联系, 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伦理难题的能力。第二, 《医学伦理学》授课教师还应主动开展学科间对话, 加强自身理论修养。我国目前《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的构成主要有哲学、医学、公共卫生学、管理学、法学等, 而并没有专业的医学伦理学。作为授课教师, 一定要明确该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 意识自身知识结构欠缺, 通过学科间的交流对话, 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第三, 尤其要重视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部分。一般来说, 医学道德与医学法律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 具有一致的行为要求, 对医疗行为的评价也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在某些个别境遇下发生冲突, 出现一些“合理不合法”或“合法不合理”现象。因此, 教师需要给学生分析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和根源, 并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和处理冲突。第四, 医学伦理学教育不能只满足于课堂教学, 不能只停留在学科教学的某一个阶段, 必须构建一个医德教育的连续的、有机的系统。

四、结语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法制教育,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每一种行为选择背后的深层利益关涉, 了解不同的行为选择后面临的道德与法律后果, 既深化了医学伦理学教学内容, 又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课程设置上缺陷, 让医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更好地解决医疗实践中遇到的行为抉择问题。

参考文献

[1]李恩昌, 常运立.论医学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基础性与战略性地位[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1) .

[2]孙福川, 王明旭.医学伦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李恩昌, 徐玉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三[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3) .

[4]李恩昌, 程乐森, 王庆淼.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2 (4) .

[5]肖健, 裴浩骞, 吕群蓉.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融入医学法制教育的探索[J].医学与哲学, 2013 (4) .

3.市场竞争下的道德与法制建设 篇三

【关键词】科技水平;市场竞争;道德建设;法制建设

一、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有了长远的发展。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然而由于市场竞争中道德与法制的缺失,致使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只有不断的建设和完善道德与法制,才能够使市场经济诚信并公平的发展,进而使个人、组织、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能够按照统一、规范、公平的市场规则进行竞争。

二、市场竞争下的不道德和违法行为

有以下几种市场竞争不道德行为:投机诈骗、钱权交易、强买强卖、敲诈勒索、伪劣假冒等。投机诈骗是指打着冠冕堂皇旗子的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扰乱经济社会秩序,坑蒙拐骗他人钱财的行为;钱权交易是指使用权利获得金钱和使用金钱获得权利的行为,钱权交易已多样化起来,由送红包到送礼,再到送各式各样价值连城的纪念品等都是钱权交易的方式;强买强卖是指威逼利诱顾客购买其商品,强买强卖商品在全国各地都已见怪不怪了,在夜市地摊上,随处可以见到强买强卖商品的摊贩;敲诈勒索是一种犯罪行为,但仍有不法分子不畏惧法律的制裁,依然顶风作案;伪劣假冒是全国都在打击的行动,但伪劣假冒商品依然层出不穷,三鹿奶粉、地沟油等都是血淋淋的案例,伪劣假冒不仅伤害人民的生命财产,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国家政府应大力开展打假活动。

三、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1.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人与人及人与社会关系调整的行为称为道德,倘若人人都具备良好的道德,那么社会将形成良好的风气。一个具有远大理想、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会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当前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开始步入正轨,人民逐渐形成与现代文明相适应的创新、自强、自尊、自主、自立、效益、时间、公正、务实、开放、公平的竞争的思想道德观念。然而依然有着不易被发觉的市场竞争不道德行为,少数人具有的个人利益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致使这部分人在利益的驱使下通过坑蒙拐骗、以假乱真、伪劣假冒、欺行霸市、偷税减税、走私贩毒、巧取豪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徇私舞弊等非法行为和手段赚取利益,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遭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建设市场竞争下的道德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有序发展的前提是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制,加强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公平竞争的前提。市场竞争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提高立法质量,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创造一个公平、诚信的竞争环境是很有必要的的。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没有民主与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加强社会注意民主法制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全党全社会面临的共同任务。市场竞争中长期存在无法可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这与我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社会的战略方针是不匹配的。

四、市场竞争下如何加强道德与法制建设的建议

市场竞争需要同时加强道德和法制建设,也就是说,市场竞争需要法律进行规范,同时需要道德加以规范,二者相互制约与补充,缺一不可。要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进取精神和敬业精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建立自愿、互惠的市场交换原则,杜绝上文提到的不法行为;还需要树立健康文明的道德观念,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提倡艰苦创业和勤俭持家,对待西方文化应该批判的接受,切勿一刀切;急需颁布相应的市场竞争法律,并大力加强执法力度,发挥法制市场的作用。根据我国市场竞争出现的问题,政府应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完善法律条令,加强法制监督力度,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创造良好市场竞争环境的前提是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市场竞争需要人人平等、公平、诚信,充分发挥法制对市场调节的作用,加强道德建设,加强研究理论、经济、政治与市场结构的平衡,大力开展反腐斗争行动,遏制腐败现象的出现,从小抓紧法制社会和公平竞争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市场竞争的诚信和公平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对市场竞争中存在的不道德行为和违法行为、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法制建设的重要性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引起建设市场竞争道德和法制的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加强市场竞争诚信和公平性的建设,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

参考文献:

[1]应宗颖.论代际伦理转型中的道德嬗变——以赫勒的道德观为架构[J].理论与改革,2016,01(05):181-184.

[2]宁玉杰.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诚信文化建设——透析美的“紫砂门”事件引发的道德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6,01(14):26-27.

4.道德与法制教学设计 篇四

第1课时:憧憬美好集体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集体愿景的内涵及其作用;理解美好集体的内涵及其对我们成长的意义;掌握美好集体需要哪些良好的氛围

能力目标:通过对美好集体特征的理解,认识到一个美好的集体对我们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习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意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集体生活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愿景的内涵及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美好集体所具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中国航天工程的数据展示:直接参与单位百余个,间接参与单位三千多个,共有数十万人参加这一工程。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航天事业取得成功?

提示:学生从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等角度思考阐述。

教师总结: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力量,集体将大家团结到一起,促使大家共同进步。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一下我们生活的集体。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共同的愿景

(一)我们的集体

活动一:描绘我心中美好的班集体

(多媒体出示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1)学生自行写出自己心目中憧憬的或者喜欢的班集体特征。

(2)小组内收集、归纳本组成员所绘集体特征,并分享出来。

讨论:美好集体的特征是怎样的呢?我们怎样建设这样的美好集体呢?

提示:团结、友爱、充满活力等。制定共同目标,每个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集体做贡献。

教师归纳:集体的愿景

大家对美好集体表达了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集体的愿景。相信大家在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前景时,也能承担共同建设美好班集体的使命,引领我们班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二)集体中的我们

活动二:记者眼

(多媒体播放班级小记者采访参加课外活动的同学的微视频)

场景一:甲同学,请问你参加学校秋季运动会时,摔了一跤,是什么力量促使你马上爬起来,并且奋起直追呢?

场景二:乙同学,你这次考试进步很大,能分享一下前进的秘诀吗?

场景三:丙同学,你的人缘好像特别好,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和你玩呢?你一旦有需要,总是会有很多同学环绕在你身边。

思考:

(1)上述采访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提示:说明了美好的集体引领我们成长。

(2)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它给你带来了什么?

提示:学生按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归纳:美好集体对我们成长的意义

美好集体是我们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精神家园,引领我们成长。在美好集体中,每个人都能在其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拥有充实的精神生活,感受集体的关爱和吸引,凝聚拼搏向上的力量,坚定自己的生活信念。

目标导学二:良好的氛围

活动三:探究与分享——集体中的异见

(多媒体展示材料)

张聪经常给班级提合理化建议。为了保持教室卫生,他建议每位同学准备一个废物袋装废纸、杂物;为了让家长及时了解同学的学校生活,他建议建立家长交流群;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他建议用竞选方式产生班委。他的建议大都被班级采纳,有的甚至在全校推广。在他的带动下,同学们纷纷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集体建设建言献策。

思考:

(1)在集体生活中,你会像张聪一样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吗?为什么?

提示:按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2)为你所在的班集体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思考这些建议会给班集体带来哪些变化。

提示: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提建议。

教师讲述:美好集体是民主的、公正的。对于集体事务,每个人都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每个人都应该遵守共同的规则,在规则面前没有特权和例外;每个人都享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没有偏见与排斥。

活动四:电影分解——集体中的友爱

(多媒体播放《谁的青春不迷茫》中高翔被殴打的视频片段)

思考:

(1)如果易地而处,你是高翔,面对同学的陷害、侮辱、打骂,你会怎样想?

提示:我会觉得想离开这个班集体。

(2)如何评价视频中同学的做法?

提示:①可以从道德、法律相关角度综合回答此问题。②链接时政新闻:九部门联手向校园欺凌“亮剑”:整治群殴、辱骂、拍裸照!引起学生对校园欺凌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发生、发现校园欺凌事件时,要及时向学校、家长,甚至是警察反映情况,将伤害降到最低。

(3)面对高翔的特殊情况,我们可以做点什么?

提示:注意帮助同学时,要有具体的行动,也要采用得当的方法,讲究交往的艺术。

(4)视频中的画面可以避免吗?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

提示:特别提醒学生,要保护个人隐私,不能以爱之名,给别人带来二次伤害。

教师强调:美好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在集体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友善相待、礼让他人,相互包容、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不仅有关怀与友爱之心,而且要有具体的行动和得当的方法;不以关爱之名行“伤害”之举,也不因外貌、性格、家境等歧视、欺侮他人,让每个人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活动五:故事分享——集体中的合作

(多媒体展示材料)

20的里约奥运会,我们再次见证了国球乒乓的强大实力。但是背后的故事依旧精彩。第一次进入乒乓预赛时,外国选手很惊讶地表示:“马龙、张继科不是竞争对手吗?他们怎么一起来训练?不怕自己的战术被解决吗?”另外,这次国乒的后勤人员有王励勤、马琳,分别管内务、做饭,而这两位的身份大家都不陌生,都是世界乒乓球冠军。

思考:

(1)国乒被称为梦之队,是偶然的吗?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国乒的辉煌战绩?

提示:不是偶然的。是球员们的团结一致、分工协作造就了国兵的辉煌战绩。

(2)你能分享给大家一些集体生活的策略吗?

提示:见课本75页“方法与技能”。

教师归纳: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在美好集体中,我们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充分发展各自的能力。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活动六:视频大讨论——集体中的竞争

(多媒体播放张继科、马龙乒乓球比赛中的友谊)

讨论:

(1)张继科和马龙存在竞争吗?如果有,你怎么看待这种竞争?

提示:有。他们这种竞争是良性的竞争,竞争中有合作。

(2)在集体中,你遇到过什么竞争?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提示:遇到的竞争和当时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教师讲述:美好集体是充满活力的。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而不同、相互激励和竞争是集体发展的动力,也是集体活力的重要表现。在集体生活中,竞争是以承认、尊重为前提的,集体成员之间交流互鉴,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活动七:拓展空间

根据美好集体的特征考察你所在的集体,说说它在哪些方面有待改进。

阅读课本76页上的表格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集体的共同愿景,知道了集体带给我们的力量。希望大家在学习了如何与集体相处后,能正确处理班集体中不同的意见、竞争与合作,正确处理集体中的人际关系,培养出良好的团队意识与处理集体问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讲述的是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培养学生参与集体的能力。在具体参与集体方面,学生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在课程讲述上,可能会存在知识点分散,学生记忆困难的问题,因此在设计本知识点时,应当在呈现多个有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小范围的小结归纳,使得学生处理集体问题的知识和能力都相对系统化。

第2课时:我与集体共成长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我与他人、集体的关系,学会处理我与他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在集体的建设中尽责并勇于担当

能力目标:通过开展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体会温暖与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集体,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有集体荣誉感,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重点难点】

在集体中“尽责”的具体要求以及如何在集体中承担责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完成课本77页中的表格。

想一想:集体中的其他人也这么认为的吗?

提示:可询问集体中的其他人后再作答。

教师总结:集体建设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为建设美好的集体你能做些什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怎样?这一节课让我们共同探究“我与集体共成长”这一主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共建中尽责

活动一:在哪些方面你为集体尽过责任?

(多媒体出示此问题)

提示:可以从卫生、纪律、体育、集体氛围各方面来列举。

活动二:想一想我们班的班委、班级目标、班级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多媒体出示此问题)

提示:投票产生的,是每个人参与的结果。

思考:产生之后是不是其他同学就无所事事什么都不用担心了呢?

学生回答: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参与班级目标和文化的建设。

教师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存,集体的成长,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身为集体一分子的你,要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建设美好集体的活动中来。

讨论:怎样在共建中尽责?

(1)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的品格与才能要求,通过民主程序选举乐于服务集体、有责任心的组织。

(2)需要我们的“自治”精神。这种“自治”表现为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3)共同创造良好的集体氛围。一个集体成长的过程,也是正气和凝聚力形成的过程。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舆论氛围、积极的精神气息,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

目标导学二:在担当中成长

活动三:材料分析——在共担中成长

(多媒体展示材料)

七年级(9)班参加了学校举行的体育文化节,在运动节这天,小高擅长长跑,报名参加后,取得了3000米冠军的好成绩;小明擅长跳高,报名参加了跳高项目;班长组织能力好,就带领同学们做好后勤工作。大家齐心协力,最后取得了班级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问题:结合材料,谈一谈你的感想。

提示: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做出贡献;我虽然没有参赛,但是听到宣布自己的班级取得第一名的时候,我感到很自豪……

教师归纳:①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②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③集体荣誉是我们共同的利益和荣誉,需要我们细心呵护。④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承担责任,是自我磨砺的过程。

讨论:怎样承担建设集体的责任?

①勇于担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落实于具体的事情里。职责不管大小,事情无论巨细,都要主动作为,使集体活动得以有序开展。

②在集体生活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和包容他人;学会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学会参与,学会担当。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与集体的关系,感受了学校的幸福生活,体会了团结的力量,让我们一起为集体做出贡献,让我们的班集体越来越好。

教学反思

5.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篇五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新的机遇和挑战向我们走来,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了!怎样写教学计划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制定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如下:

一、加强学生小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教师工作的小助手,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他们当好班级的小主人,班级集体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乐园。建立小干部例会制,每个月组织学生干部开一次例会,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辅导和总结。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级管理。

二、开展德育系列活动

1、充分利用晨会、班会的时间强调《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我们将在班级设立“值日班长”,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班主任每天在放学前进行一日总结,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2、加强法制教育。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3、深化爱国教育。加强对学生的“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要充分利用德育基地以及丰富的人文资源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4、狠抓养成教育。抓好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抓手,养成教育也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从守纪律、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确保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为100%,品德优良率为99%以上。

5、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在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的同时,要加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指导,及时矫正某些学生的畸形心理,增强他们的抗挫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6、抓好主题教育。根据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又要根据每个月的工作重点开展主题教育,开展“行为规范宣传周”活动、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开展“学习革命先烈,争做党的好孩子”活动、心理健康和公民道德教育活动、勤奋学习和国防教育活动等。

三、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美化班级环境。班级环境做到美化、教育化,组织学生全员参与,主题要突出教育意义和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动手能力。

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我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认真上好思想品德、晨会、班队活动课并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总之,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用很大,本学期将会按照计划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6《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6.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教学反思 篇六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制《拉拉手 交朋友》

教学反思

《拉拉手,交朋友》一课,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做游戏中长知识。让学生到操场上围成大圈做找朋友游戏,找到好朋友时作自我介绍。游戏结束时,再让学生进一步介绍自己,如:我的名字,我会做什么? 我喜欢什么……我家都有谁,我……然后进一步引伸,今天我们又组成了新的家庭,看都有谁,我们在一起都做什么……。游戏是儿童有效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儿童的情感,让儿童体验集体生活的乐趣、理解规划、学习知识是有益的。

7.“弧度制”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七

一直以来,在三角教学中,“弧度制”均为关键难点问题,众多中职生缺乏对弧度制概念形成动机的正确理解,难以全面充分认识到构建弧度制的必要性,认为弧度制单位相应规定不甚实在。然而,在数学教学进程中,弧度制概念占据着十分关键应用地位,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在机械电工类专业应用非常广泛。所以,应认真完成弧度制教学设计工作,经过不断反思,探讨相关内容教学,意义深远。

2. 简析弧度制的应用意义

分析角度制而言,其中的角度数运用六十进制,然而,在数学中,涉及的数学多运用十进制,因为采用进度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数学计算产生较大困难问题,所以说,在数学概念中引入弧度制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弧度应用针对角展开度量,可使数量稍显简单,同时更为清晰地了解掌握角跟实数间所构建的对应关系,为日后学生学习三角函数作为将实数当作自变量的函数奠定基础。实践证明,弧度制精髓为统一半径以及弧长、角大小进行度量所采用单位,使得公式运用及具体计算过程实现大幅简化,充分彰显自身优越性。

3. 弧度制教学设计及反思

3.1 教学目标

全面理解弧度制定义内容;结合定义针对任意角弧度数进行求解;明确掌握弧度跟角度间的有效互化;理解任意角集合跟实数集的对应关系,学习掌握基于弧度制的扇形面积公式及弧长公式,感受弧度制应用优势。

3.2 过程方式

在数学课堂教学进程当中,使学生真正亲历整个知识构建过程,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学习中充分渗透数形结合、化归转化、特殊至一般等类型数学思想。让学生深刻体验弧度制跟角度制之间所存在联系及区别、转化,清晰了解辩证统一思想方法,通过不断探究大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

3.3 重点内容

理解应用弧度制具体含义;实现弧度制跟角度制的合理互化;探究运用弧度制;选用合作谈论及引导探究等教学方式,并优化运用多媒体设备完成教学辅助。

3.4 算例分析

第一,努力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积极引入认知冲突,使得学生更为接受弧度制学习,譬如说,可以这样提出问题,某张桌子尺寸是长为一米且宽为两尺,要求针对桌子面积展开计算,试说明这个式子中,的度量单位以及30 的度量单位。设计该题的原因在于,因为针对桌子面积进行计算的时候,尚未指定面积单位,因此,相同题目中存在面积单位,使用起来较为麻烦。要求学生分析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重点关注这项内容,教学中着重指出中30 的度量为度,属于60 进制,的度量单位为长度单位,属于十进制,在统一问题中引用两个单位及两种不同进位制稍显不方便,纵观历史研究,实现弧长跟半径统一的相关思想由萌芽开始直至形成历经多年,如此设计能够将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充分激发出来,研究得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为统一单位与进制,即运用弧度制。

第二,完成——之间内特殊角对应度数与弧度的表格的填写。即为

该题充分展现出新旧概念的相融和谐性,教学中应重视新旧知识内部联系揭示,利于学生对系统知识体系及相关规律的深刻理解,实现其认知结构的有效优化及相互转换关系。

3.5 教学反思

在弧度制教学中,通过构建角跟弧、弧长的紧密联系,带量学生研究采用何量针对角大小进行度量,学生历经不断失败成功寻找弧长跟半径比值间所存在的不变性,进而运用比值针对角大小实施度量。如此一来,学生能够在长期学习练习中全面了解掌握弧度,加深其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遵循换算思想,基于具体模式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弧度与角度的互化,使之清晰知晓此类换算关系的形成背景,通过系统化训练让学生突破定势思维,进而全面学会并能够灵活运用弧度制。

结语

综上可知,数学教学中运用弧度制可实现单位及进制的有机统一,构建采用弧度制是十分必要的,其应用优越性十分突显。

参考文献

[1]王雪.弧度制学习中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02).

[2]贾利,李文铭.从“弧度制”一课看数学史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2013(20).

[3]陆学政.课例:弧度制[J].中学数学教学,2012(02).

8.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篇八

欧洲职业培训发展中心主任詹姆斯·卡列哈(James Calleja)对此表示赞许,认为该计划对学徒制质量的关注强调了社会对高标准的、运用专业方法的、结合现实工作情景和学习者经验的教育与培训的需求。卡列哈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他强调“欧洲学徒制质量框架”涵盖了这个领域中的所有关键方面,其中以质量作为共同的基准点。该框架建立在对至少20个国家的研究基础之上,以及他们提供的关于改革或者准备启动的学徒制项目的计划。

卡列哈指出了5项关键的质量标准:一是高质量的学习,尤其是在行为技能和核心能力方面;二是在中学阶段不断更新的指导信息和咨询服务对为学生提供关于学徒制的积极和专业的看法至关重要;三是学徒制项目中的教师、培训者和导师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工作经验与正规教育的结合很独特,需要特殊的教学技能;四是资格认证是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也是实施高质量的学徒制计划的关键因素;五是结构设置要符合学校和当地情况,根据国家规模来确定。

卡列哈表示,该项工作一旦落实将会使学习者大大受益,欧盟成员国也将共同努力完成这项工作。

9.道德与法制教学计划 篇九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学 段 教 学 目 标

一阶段:小学1-2年级

通过教师指导,儿童进行活动,而不是非常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的是通过实践参与活动,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基本框架,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健康安全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逐步培养他们遵守规则的意识,为使他们将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本 册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形成初步的时间概念;按时上学,不迟到;放学后,不在路上逗留,按时回家;上学和放学途中注意安全;学习自己照顾自己。

5、了解元旦和春节的来历及相关的民俗文化,认识十二生肖,学会区别公历和农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策划、创意的能力和交往、合作的意识。能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充分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能够尝试一物多用,学会正确使用剪刀等工具。积极参与新年联欢活动,并体验节日的快乐。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健康、安全地生活——了解并运用简单的健康、安全的生活常识,能辩别好的和不好的生活习惯,并开始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要求自己;

2、愉快、积极地生活——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自主策划、自主活动的乐趣,为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感到自豪,对一年级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向往之情。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爱护周围的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关爱他人,了解常见的职业,并对为自己生活服务的人充满感激之情,了解作为一年级小学生的责任,并乐于去承担。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特别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习惯还处于自由散漫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材分析

1.低年段教科书将课标提出的三经四纬课程框架,三经,即: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纬,即: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用三篇课文和一个单元体验活动创造性地拓展为与儿童发生密切联系的家庭、学校、自然、社会四大生活场域,引领置身其中的儿童在4个生活方面学习、活动、提升,用空间逻辑取代了原教材的生活事件和时间逻辑的编排。因为家庭是儿童德性生长的起点,然后从家庭走到学校,走向大自然,走上社会,由近及远,由小到大。低年级段每册都由四大场域构成,4册教材纵向看,相同场域的主题单元内容螺旋上升,凸显儿童成长发展的脉络,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构成儿童习得道德修养与法治意识的逻辑清晰又综合立体的生活画面。

2.彰显立德树人,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法治意识教育的启蒙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新教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有机渗透在活动主题中。国家层面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的课文有:《我爱爸爸妈妈》、《幸福一家人》等;社会层面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的课文有:《我和伙伴一起玩》、《游乐园里真开心》、《与规则同行》、《红路灯在站岗》等;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的课文有:《我的新伙伴》、《可爱的校园》、《老师,您好》等。

②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③法治意识教育的融入。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的小学阶段目标是“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3.营造儿童文化,增加儿童道德与法治学习、践行的乐趣和成效。

新教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彰显儿童生活中的德育要素,着力营造浓郁的儿童文化,使之更加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需求,利用儿童文化的感染力,更好地影响儿童的人生价值观、审美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

新教材重塑了两个小伙伴形象:盼盼和圆圆,他们是教室里儿童的同龄人,不时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与教室中的儿童互动交流。

同时重塑了四个卡通动物:康康熊、乐乐猴、爱爱鸽、创创鼠,形象活泼可爱,巧妙地出现在活动场景中,穿针引线,富有情趣地引导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

新教材中的活动小栏目,生动形象,指向明确,起着规范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活动的作用。如故事屋、游乐场、音乐厅、观察哨、碰碰车、宝典箱、诵读台、法治窗、实践园、体验馆、小论坛、加油站等。栏目内的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如故事、游戏、下跳跳棋、小竞猜、小辩论、小制作、小养殖、诵读、特长展示、歌曲欣赏、童话剧表演等等,让儿童喜闻乐见,有兴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教材尝试创作或改编了“微绘本“故事。配图活泼明快,文字言简意赅,富有童趣,启迪智慧。新教材中原创、改编或选用儿歌童谣和歌曲,让教材为儿童的欢乐世界。

绘本故事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 P6《 兔妈妈和兔宝宝》 P28《孤独的小猪》 P42《大耳朵和小眼睛》 P62《七只小猴去旅行》

儿歌举例:请翻开一上课本:P14《唱儿歌 感受爱》P26《找朋友》P29《一颗星》P40《刷牙歌》

教材这些浓浓的儿童文化的呈现,传递童心、童音,激发童真童趣,把德育目标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更有效地让低年级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把课堂变成了暖暖的儿童乐园,使儿童获得了润物无声的道德情操与法治意识的熏陶。

4.倡导现代学习方式,引领儿童在体验活动中提升思辨能力,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教材中的“观察哨”、“碰碰车”、“实践园”、“体验馆”等活动栏目,通过形式多样的情境创设,在碰撞、探究、思辨、践行中,帮助儿童获得探求知识的能力,培养初步的科学精神和道德判断能力,为儿童提供了更开阔的思维和行动空间。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摒弃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主题鲜明的活动栏目推动主题学习活动,以先进的学习方式激发儿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精选了很多经典古诗文,名人名言,农谚等。如《弟子规》《治家格言》,古诗《锄禾》《游子吟》,《论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不学礼无以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传统经典,以“宝典箱”的形式呈现,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孝亲、勤俭、自强、厚仁、贵和、好学”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教材,以“文”化“德”,使儿童的德性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得到滋养。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3】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还在整理之中,目前只为大家整理到了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分析,教学计划随后会跟上,希望对你制定计划有所用!

1:适应新生活

一年级下册是在学生基本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形成稳定的生活方式。

“养成好习惯”不仅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是本册的核心教育主题。这里的生活,是一个整体的视角,包括:日常生活的好习惯,学习的好习惯,与大自然、家人、同侪共在的好习惯。好习惯,是一个美好自我形象在学生身上的具体化,从好习惯的养成开始,为学生追求美好自我启航。

循着这一发展阶段学生的心理亲近程度,本册的单元设计分为儿童与自我(日常生活与学习)、儿童与大自然、儿童与家人和伙伴。之所以把儿童与大自然的话题安排在第二单元,是因为这一时间我国多数地区正值春天,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中的生命与成长,可谓“学逢其时”。

在“养成好习惯”这一教育主题下,本书体现了“共在”这一核心的价值观。共在,是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他人、与自己所在的世界共生共存、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状态。“共在”的观念,贯穿于整套教材中,是本套教材的核心价值观念之一。渗透这一价值观,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逐步超越自我中心、单子式个体的思维与存在方式,成为与所在世界和谐共处的主体。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使用建议

1:主要的道德学习方式及建议

向生活学习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这是21世纪以来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思路,日渐成为德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向生活学习,也是本书主导的道德学习方式。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人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只是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其中有道德价值的东西,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正是在这种反刍与回味中呈现的。

教材中也有很多现场的活动体验,包括表演、游戏、制作等,这都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向当下的生活学习,包括着用心生活的引导,即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每一个当下,发现生活中内在的道德意蕴,理解道德对于生活的构成性影响。

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主要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面向未来生活的教育。未来生活是理想的代称,是经由过去与当下而连接的,是以未来作为目标,与过去一起规定当下的存在状态。

由上可见,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服务于当下问题的解决,服务于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服务于对更美好的未来的憧憬。对儿童当下生活的指导,也不是与过去与未来割裂的,而是统一的,是为了儿童道德意义生活的持续成长。而未来总是出现在当下的话语中,出现在对过去的反思中。就这样,道德的意义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出来。

在活动中领悟生活是日常的,是很难完全按照计划生成的。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在于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儿童通过所设计的活动体验而获得成长,这是教育生活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特性。因而,本教材通过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作为低年段儿童道德学习的重要方式,现场教育体验活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儿童的道德成长。

人教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4】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生活性

2、开放性

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一方面通过现实情境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得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0 名,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多数学生尊敬师长,对人有礼貌,热爱关心集体。但大多数同学都是独生子女,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小毛病,部分学生对他人的尊敬、对集体荣誉的珍惜趋于表面化,为了做给别人看,行动上缺乏自主性,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意识狭隘。在新的学期应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思想不断提高,自觉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健康、安全的生活。

2、培养学生愉快、积极的生活。

3、培养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有创意的生活。

5、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初步理解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义与要求。

6、了解消防安全知识、基本交通规则,知晓常用公共服务电话。初步了解自然,爱护动植物,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措施

1、把每个学生的发展摆在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多唱、多听、多动、多想、多说,在实践中获得学习的愉悦和能力。

2、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泻,让他们在鼓励和赞扬声中享受成功,不断增强学习的兴趣。

上一篇:文科考试总结下一篇:发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