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精选8篇)
1.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一
临沂市2015年春季高考第一轮模拟考试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文化理论基础试题
本试卷分卷一(选择题)和卷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2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一(选择题,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5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1.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a)
A.营养和阳光
B.铁和磷 C.维生素C和钙 D.维生素A和水 2.要预防中耳炎,就要教会幼儿正确擤鼻涕的方法,不能擤得太猛,以免将(c)的分泌物挤进中耳,引起感染。
A.眼部 B.耳部 C.鼻咽部 D.脑部 3.下列哪一条体育锻炼的原则是错误的(b)。
A.鼓励儿童经常锻炼; B.体育运动应从小抓
起,进行强化训练;
C.应按儿童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安排活动内容 D.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
4.白化病是由于缺乏(a)所引起的一种先天性疾病。A.酪氨酸羟化酶 B.淀粉酶 C.蛋白酶 D.水解酶
5.儿的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它不仅表现为身高、体重的增加,还表现为(c)的逐渐分化,功能的逐渐成熟。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6.幼儿(b)系统发育得最早,()系统发育得最快,生殖系统在幼儿期发展缓慢,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A.运动,呼吸 B.神经,淋巴 C.循环,内分泌 D.排泄,神经
7.一般同龄男孩比女孩重而高,但女孩青春发育期比男孩早(d)左右。
A.半年 B.1年 C.1年半 D.2年
8.维生素C缺乏时可导致(b)A.脚气病 B.坏血病 C.佝偻病 D.夜盲症 9.在人体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热能来源是(a)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无机盐 10.作为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有(a)。
A.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病人和受感染的动物 C.病人和病原携带者 D.病人 11.《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的形象属于()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12.幼儿最初掌握的句型是()A.陈述句
B.疑问句
C.祈使句
D.感叹句
1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
B.间接性
C.概括性
D.组织性
14.学生能够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5.思维的过程不包括()
A.分析与综合
B.判断与推理 C.比较
D.具体化
16.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的反映形式。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17.()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情趣
18.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把情感分为道德感、()和美感。A.理智感
B.品德感
C.品质感
D.质疑感
19.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为基础的动机系统,它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动力。
A.理想
B.动机
C.需要
D.志向
20.个性的()指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个性。
A.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21、为了更好地照顾幼儿地个别差异,调动幼儿的主动性,幼儿园应更多地采用哪种教学组织形式。()
A、集体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班级活动
22、幼儿的自主学习更多指向()。
A、学习过程 B、学习目的 C、学习结果 D、学习品质
23、在夏天雷雨天到来时,教师组织幼儿去观察天气和动物的变化活动,属于观察法中地()。
A、长期观察 B、短期观察 C、随机观察 D、临时观察
24、()是实现幼儿园教学活动最优化地手段。A、实物 B、图片 C、电化教具 D、自制教具
25、下列哪种方法较多地运用在科学活动中()。A、观察法 B、实验法 C、游戏法 D、直观法
26、()是教师有效地传递信息,促使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以及发挥主体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地重要因素。
A、教学手段 B、教学方法 C、教学原则 D、教学设计
27、幼儿园教学活动应较多的采用()这种教学形式。A、直接教学 B、间接教学C、小组活动 D、集体活动
28、幼儿园以()为基本活动。A、教学 B、上课 C、游戏 D、日常活动
29、有规则游戏的核心是()。A、目的 B、玩法 C、规则 D、结果
30、下列关于游戏环境地创设,说法不正确的是()。
A、游戏材料要注意其适应性,要琳琅满目 B、教师应了解幼儿发展水平、能力
C、游戏场地的安排应相对集中 D、应具有参与性
31、幼儿期最典型的游戏是()。
A、结构游戏 B、智力游戏C、角色游戏 D、表演游戏
32、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A、散步 B、过度活动 C、生活技能练习D、常规
13、幼儿园地值日劳动一般从()开始地。A、大班 B、中班 C、小班 D、托班
34、幼儿劳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A、20分钟 B、30分钟 C、40分钟 C、25分钟
35、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内容()。A、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 B、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C、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D、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36、目前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的学习方式是()A.接受式学习B.体验式学习C.探究式学习D.合作式学习
37、激发求知欲是()重要的任务之一。A.语言教育 B.健康教育 C.科学教育 D.艺术教育
38、以下哪个不属于教育活动()
A.集体教学 B.节日庆祝 C.参观、郊游 D.角色游戏
39、一般来说,小班比较适合()A.小组活动 B.个体活动 C.集体活动
40、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幼儿观看,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特点。
A.广泛性和启蒙性 B.随机性和潜在性 C.趣味性和游戏性 D.综合性和整合性
41、落实教育目标应该是()
A.先有活动,后有目标 B.目标在前,活动在后 C.必须有活动,可以无目标 D.活动在前,目标在后
42.幼儿画小朋友睡觉,要把被子里面的身体画出来;画坦克,要把里面坐的驾驶员也画出来,说明幼儿绘画具有()的特点。
A.夸张性 B.透明式 C.展开式 D.抽象性
43.在几何图形方面,小班幼儿应该认识的图形是()。A.三角形B.长方形C.椭圆形 D.正方形
44.一个长方形能不能变成两个图形?要怎样做?教师让幼儿试一试。此例运用了(C)。
A.示范法B.游戏法C.操作法D.观察法
45.大班科学活动《勤劳的小蜜蜂》教师制定了如下目标:让幼儿知道蜜蜂是人类的好朋友,要爱护蜜蜂。这一目标属于(C)
A.知识技能目标B.能力培养目标 C.情感态度目标D.发展水平目标
46.在组织《我和蔬菜做朋友》的活动后,教师在幼儿进餐时介绍今天所吃蔬菜的名称、主要特征、味道等,这样做体现了(C)
A.科学发展性原则B.思想教育性原则 C.全面渗透性原则D.启发探索性原则
47.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有助于集中幼儿注意力的方法是(C)A.观察法B.讲解法C.谈话法D.练习法
48.能够清楚地发清母语的全部语音的年龄段是(C)A.3-4岁B.4-5岁C.5-6岁D.6-7岁
49.在“小动物坐火车”的游戏中,幼儿根据教师的语音提示,帮助小熊坐进第二节车厢,帮助小鸡坐上第四节车厢等。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是(C)
A.比较多少 B.认识10以内的数 C.认识10以内的序数 D.数的分解
50.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中的大头儿子属于绘画表现中的(C)
A.抽象性B.展开式C.夸张性D.拟人化
卷二(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7个小题,共42分)
1.简述学前儿童的用耳卫生。2.如何对学前儿童中暑进行急救? 3.依恋的类型及其成因。4. 幼儿的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5.幼儿园教育评价应注意的问题?
6.当前,应试教育在某些家长的思想观念中影响颇深,一些幼儿园迫于家长压力或经济利润的驱动,纷纷办起了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特长班。请问:作为新时期的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教育新观念?
7.教师的目标意识要时刻体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而目标的设计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首要因素。那么,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要求是什么?
三、分析论述题(本大题6个小题,共42分)
1.有的孩子,总是憋大便,不愿意在幼儿园解手,家长和老师都很着急。你如果是幼儿园老师,会如何预防和处理这种情况?
2.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教孩子背诵一首歌谣。但是,孩子仍不能完全记住。但他们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儿童食品的广告,只需要一两次就能熟记于心。这种情况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分析案例中现象回答如下问题:
(1)此案例体现了儿童记忆的什么特点?
(2)幼儿的记忆主要取决于什么?
(3)针对幼儿记忆的这些特点,在进行幼儿教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教师首先出示塑料袋:告诉幼儿塑料袋除了可以装东西外,还是一样很
好玩的玩具,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塑料袋的袋口扎紧,变成“气球玩”,并鼓励幼儿自己选择大小不同的塑料袋并探索它的多种玩法。幼儿很快找到了多种玩法,当一个幼儿介绍自己用袋子扮演“蒙面人”的玩法时,教师提醒幼儿要注意安全。一会儿,大部分幼儿由于找不到更好的玩法显得无所事事,观察到这些,教师马上请幼儿看一看他的新办法,这样在教师提醒下,幼儿有纷纷效仿并玩起来。
(1)该材料运用了哪些教学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2)各自的含义?
(3)该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4)该活动中体现了哪些教育和教学原则?
4、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
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现象的正确总结。但游戏不会自然而然得到发展,孩子不是生来就会游戏的,没有教育的作用,游戏就不会产生,为了使儿童掌握游戏的方法,成人的干预是必要的,需要对儿童的游戏进行指导。(1)幼儿游戏的含义?(2)幼儿游戏的教育作用?(3)幼儿游戏的特点?
(4)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方式是什么?
5、王老师最近收集了许多漂亮的彩纸,利用这些彩纸,王老师组织了中班手工活动《会变的钢琴》。问题:
(1)这是以哪些方面为起点设计的教育活动方案?(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还有那些?(3)请为该活动设计一个导入环节,6、案例《太阳和影子》活动片断:
A.踩影子: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些人躲闪,一些人踩影子。当踩
到别人的影子时,互换角色,继续玩。
B.造影子: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和身体变换各种不同的动作,在地上造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影子,并说一说它像什么。
问题:
(1)此案例主要运用了哪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2)活动主要遵循了哪项设计原则?运用此项原则应注意什么问题?
四、实践应用题:
秋天到了,幼儿园里几棵树上的叶子开始变黄,有的已经落到了地面上。在户外活动时,好多孩子对落在地面上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有的捡起来当小扇子扇一扇;有的拿在手里折一些小玩意;有的甚至把树叶当成了宝贝放到了自己的书包里。李老师想到利用这些树叶作为教育活动的媒介,为孩子们设计一个有关秋天的主题活动,于是她设计了下面几个活动:
活动一:用树叶粘贴小动物(美工活动)活动二:散文《小树叶》(语言活动)活动三:小树叶换新装(科学活动)请分别为三个活动设计活动目标。
2.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二
一、选择题
1-5DAABB 6-10CBCAB 11-15CCBBA 16-20CACBC 21-25BDDB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
27、【答案】(1)能动地认识世界。制定“文化强省战略”体现了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的影响,变挑战为机遇,化危为机。(2)能动地改造世界。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提升软实力,实现快速崛起。(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于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的省情,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3.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三
(六)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1储蓄存款、商业银行
1.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是3.5%。银行有自动转存业务,存款到期不取,会自动将利息并入本金再转存一定年份。叶先生将10 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他选择“定存一年自动转存一年”方式所取得的利息是()
A.700元B.712.25元
C.350元D.356.13元
解析本题考查对银行利息的计算。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第一年利息=10 000×3.5%×1=350元。第二年转存后,利息为10 350×3.5%×1=362.25元。两年取得的利息是350+362.25=712.25元。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答案B
2.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7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利率下调后,居民存款储蓄得到的实际投资收益()
A.增加B.减少
C.不确定D.增加
解析当利息率下调但高于同期物价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增加;只有当物价水平高于或等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会减少。题干材料没告诉物价水平,所以,实际收益不确定。
答案C
3.活期储蓄与国债这两种投资对象之间,某投资者选择了活期储蓄,那么,他看中的是活期储蓄的()
A.风险小B.信用度高
C.流动性强D.流通性强
解析活期储蓄与国债相比,活期储蓄流动性强。国债比活期储蓄收益率高。本题选C项。A、B、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答案C
4.克服漫画中的行为,需要银行()
①多开展个性化金融服务②多开辟中间业务增加新的盈利点 ③改变完全依赖存贷差过日子的情况 ④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④不能解决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故选A。
答案A
考点2股票、债券、保险
5.2013年9月份刚刚在深交所上市的某股份公司,在2014年1月中旬发布的业绩报告中称,公司2013年下半年的净利润比2012年同期下降94%。随后,该公司的股票价格从10.5元跌到了9元。这说明()①投资股票具有高风险
②企业盈利影响股票价格
③投资者只能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中获得收益
④股票价格影响企业竞争力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股票价格快速下降体现了①;企业业绩下降导致股票价格下降体现了②;股票投资的收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和红利收入,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故③错误;④颠倒了股票价格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答案A
6.2013年12月周女士一家的收入状况,周女士月薪1 800元,爱人从事个体劳动,月收入2 300元,两人有个12岁小女孩。周女士没有理财经验,理财专家建议说,短期看应在当年积攒1万元作为孩子的教育费用,并尽快为其丈夫购买保险,理财专家建议购买保险的经济学依据在于,购买上述保险()
A.是规避股市风险的有效措施
B.可以发挥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作用
C.可以使投保人获得财产损失补偿
D.可以在自己需要资金时得到保险公司的融资帮助
解析通过购买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所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这不仅体现出保险的保障功能,还显示出保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助特征。故A项表述与材料不符,不选;C、D两项说法都是对保险的错误认识。答案B
7.2013年至2015年,安徽省将在全省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预计到2015年末,全省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企业将突破1 000家。这说明()
A.“绿色保险”能有效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绿色保险”能避免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
C.“绿色保险”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D.“绿色保险”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环保工作
解析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属于商业保险,商业保险的作用在于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故选D项。“绿色保险”与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无关,排除A项。
B、C两项说法错误。
答案D
考点3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8.小张在2013年将30万资金全部用于投资股票,年底赚了10万。而2014年同样的投资却亏损了16万。小王在这两年内将30万资金中的5万投资股票,6万投资国债,18万存入银行,1万购买保险,共获利2万。上述事例从一个侧面说明()①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②分散投资有利于规避风险
③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④投资项目越多收益越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④D.②③
解析①选项本身有误,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是否合理,而不是盈亏取决于投资结构,④本身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9.下表为某投资者2011年-2013年资产构成比例变化,你认为带来这一变化的主
②投资理财应防范风险
③投资理财的选择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有关
④投资理财的选择应考虑资产的流通性
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材料中体现了投资结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其投资关注了安全性和收益性,这种变化也体现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①④与材料无关。
答案B
10.以下是三种投资方式的风险-收益比较示意图,不考虑其它因素,表达合理的是()
解析本题以图示的形式,考查投资风险与收益。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明确三种投资方式风险和收益的特点,一般而言,投资股票的收益与公司的经济效益相关联,风险最大、收益最高;国债收益低于股票但高于储蓄,因其以国家财政为还本付息的保证,所以风险低于股票和储蓄。
答案A
考点4融资
11.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谋划在国外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这一做法的直接目的是()
A.筹集更多发展资金B.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C.获得更多额外收益D.扩大海外投资渠道
解析本题考查企业谋划在国外证券交易所上市的目的,企业这样做是为了筹集更多发展资金。因为上市后能发行股票,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过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的。而且题目是问直接目的,所以我们选A项。其他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
12.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加剧的情况,有关部门出台了帮助中小企业融资等相关措施。关于融资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行为和过程
②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
③购买社会保险是规避融资风险的主要方式
④企业发行国债是融资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解答组合式选择题最常用的方法是排除法。规避融资风险的主要方式,应是购买商业保险而不是购买社会保险,故③错误;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的,企业只能发行企业债券,故④错误,①②两项关于融资的表述正确,应选。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用过山车来形容中国的股市可能一点也不为过。自2007年10月沪指创出最高点6 124点之后,一路下跌,2013年8月1日沪综指以2 029.07点报收。有人认为,投资股票就是选择风险,只有储蓄存款才能规避风险。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这是一道辨析题,该题观点正误混合,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应论证正确点,分析错误点,澄清模糊点,补齐不全点。
答案(1)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同在的投资方式,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使投资者遭受损失,也有可能带来高收益。
(2)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而购买保险才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3)储蓄存款、股票、商业保险等各种投资方式,各有自己的特点,认清各种投资方式的利弊,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使自己的资金保值增值。
14.小王购买的某5年期国债于今年到期归还本金并支付全部利息,年利率
3.81%,不计复利,运用《经济生活》简要回答:
(1)发行时购买的1万元该国债,今年到期后可以获得多少利息?
(2)从理财的角度看,人们购买国债的理由有哪些?
答案(1)1 905元。
4.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四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电影,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埠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到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店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的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和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谨严、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间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而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于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为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
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浏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少年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
湖看得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1.(对点演练)文中说:“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①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切入点是一句话,这句话对上文有总结作用,所以既要概括所写之地绍兴有何特色,又要归纳出作者所认识的鲁迅的特点。绍兴的特点主要在第四段:“黑和白”“谨严、素净”“空间是庞大的”“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作者认识的鲁迅的特点主要在第六段:“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他是最严格的,又是最温情的”“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于感染力”。找到这些信息后合并归纳,并加以概括,就可得出答案。[答案] ①色彩鲜明、谨严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②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要点二:鲁迅性格中既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2.(对点演练)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的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文章最后三段都在写西湖,所以答案的基本信息可在这几段中搜寻。
[答案] 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净脱俗。要点二:明媚但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3.(思维拓展)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结构的梳理、文章内容的整合与理解等能力。A项“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中没有足够的依据,有故意夸大之嫌。D项说“水”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错误,文中描写初次游览杭州的情景和此次看到的杭州城内的日常生活场景都与“水”无关。[答案] A D 4.(思维拓展)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的体察、阐发与评价的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是鉴赏文学作品时常常提到的术语,是对情景关系的一
种解读。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其次,要写明本文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阐释;最后,要说明这种写法的好处,使理解更为丰满、全面。
5.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五
连词和状语从句
21.【2014北京】Some animals carry seeds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______ plants can spread to new places.A.soB.or
C.forD.but
【答案】A
29.【2014北京】_______ the forest park is far away, a lot of tourists visit it every year.A.AsB.When
C.Even thoughD.In case
【答案】C
24.【2013北京】_____the course very difficult, she decided to move to a lower level.A.Find B.Finding C.To find D.Found
24【答案】B
30.【2013北京】 I took my driving license with me on holiday, ____I wanted to hire a car.A.in caseB.even ifC.ever sinceD.if only
30【答案】A
21.【2012北京】—Look at those clouds!
—Don’t worry.______ it rains, we’ll still have a great time.A.Even ifB.As thoughC.In caseD.If only
【答案】A
29.【2011北京】volleyball is her main focus, she’s also great at basketball.A.SinceB.OnceC.UnlessD.While
6.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六
名词性从句
31.【2013北京】 _____makes the book so extraordinary is the creative imagination of the writer.A.ThatB.WhatC.WhoD.Which
31【答案】B
33.【2013北京】Experts believe ___ people can waste less food by shopping only when it is necessary.A.why B.where C.that D.what
33【答案】C
24.【2012北京】Jerry did not regret giving the comment but felt ______ he could have expressed it differently.A.whyB.howC.thatD.whether
【答案】C
22.【2011北京】Barbara Jones offers to her fans is honesty and happiness.A.WhichB.WhatC.ThatD.Whom
【答案】B
31.【2011北京】 The shocking news made me realizeterrible problems we would face.A.whatB.howC.thatD.why
【答案】B
北京市2015届高考一轮专题训练
句式结构
21.【2013北京】Volunteering gives you a chance ___ lives, including your own.A.change B.changing C.changed D.to change
21【答案】D
23.【2012北京】 One learns a language by making mistakes and ______ them.A.correctsB.correctC.to correctD.correcting
【答案】D
31.【2012北京】 ______ at the door before you enter my room, please.A.KnockB.KnockingC.KnockedD.To knock
7.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七
[考点对练](炼字!)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秦淮竹枝词
【清】 纪映淮
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疏树几行。不与行人绾离别,赋成谢女白雪香。
注:①按此诗的内容,诗题应作《秦淮柳枝词(或杨柳枝词)》。②纪映淮:清代著名女诗人。③谢女:东晋才女谢道韫,曾以飞絮比雪,后世遂用“咏絮才女”称之。
试分析首句中“点”字的妙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对“点”字的赏析,考生要结合诗句中作者描述的景象以及整个诗歌的情感倾向。首先理解首句的含意,明白“点”字的意思,然后注意“点”字写景的效果。
答案:示例:寒鸦栖息在秦淮河边的柳树上,秋水缓慢流淌,这些景象点染成一片秋色。用一“点”字,既显示了寒鸦的稀少,又表现了流水的舒缓,一字兼有对两种景象的描述作用,体现了环境的清冷萧瑟,用字极为工巧。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③②①注:君平:汉高士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请结合颔联赏析“起”“生”二字的妙处。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属于对“炼字”的考查。题干已经明确地指出赏析的对象是颔联中的“起”“生”二字,作答时,应分析其在突出诗歌形象的特征、创设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作用。
答案:示例:颔联写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叠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起”“生”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意境奇美。
[考点对练](赏析关键词〈诗眼、词眼〉关键句!)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问题。
菩萨蛮 赵令畤
春风试手先梅蕊,[注]
姿冷艳明沙水。不受众芳知,端须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
注::面目光泽艳美。
试赏析“姿冷艳明沙水”一句的优美意境。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该句七个字,“姿冷艳”写梅花本身的美丽;“明沙水”描绘出一片冰清素洁、纤尘不染的环境。彼此映衬,更给人以风姿俊逸、神采奕奕的感觉。
答案:本句描绘了梅花的风采:姿色美丽,冷韵幽香。相伴它的是明沙净水,更突显出梅的冰清素洁、纤尘不染,给人一种风姿俊逸、神采奕奕的意境美。
4.阅读下面这首明词,回答问题。
踏莎行·题画 【明】 边贡
露湿春莎,草生芳甸,渔舟迤逦依山转。斜光明灭照村墟,绿槐深护幽人院。小栅鸣鸡,古梁巢燕,柴门不锁蓬蒿遍。问渠莫是武陵源?一溪流水桃花乱。
本词的词眼是哪句话?请指出并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示例:分析词眼,主要是看其能不能反映全词的中心内容,是不是能够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答案:本词的词眼是“问渠莫是武陵源”一句。一是因为全词的描写都指向“武陵”:景色幽美,生活淳朴,远离尘嚣,与陶渊明笔下的武陵何其相似;二是因为此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倾向——对此地此景的热爱,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真州绝句五首(其四)
王士祯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注:
王士祯(1634~1711):清朝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人),别号渔洋山人。顺治十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带经堂集》《渔洋诗话》等。这首诗写于康熙元年(1662),作者时任扬州推官。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先点出艺术手法,然后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最后作一评论。白描是不重辞藻修饰和渲染烘托的表现手法,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本题也可从动静结合或直抒胸臆的角度回答。
答案:诗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描绘出一幅傍晚时分,太阳西斜,风儿初定,红红的树影映满半江水,江边渔民卖鱼声此起彼伏的优美风光。“日斜风定”“半江红树卖鲈鱼”自然清新,境界淡远,语言含蓄,富于生活气息。
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眼儿媚 石孝友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别来应是,眉峰翠减,腕玉香销。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一丛萱草,几竿修竹,几叶芭蕉。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连用四个叠词“淡淡”“萧萧”“暮暮”“朝朝”,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叠词的表达效果,要结合叠词的一般表达特点和诗歌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叠词的作用总体来说是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起强调作用。
答案:“淡淡”摹阴霾的天色,“萧萧”状淅沥的雨声,阴霾的天色与淅沥的雨声交织成惨淡的画面,为相思怀人布设了特定背景,也衬托了主人公心头的忧愁和凄凉。“暮暮”“朝朝”则表明愁云苦雨久久不散,突出相思无聊之长久。
7.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菩萨蛮·丹阳道中
【元】 宋褧
西风落日丹阳道,竹岗松阪相环抱。何处最多情?练湖秋水明。
驿城那惮远?佳句初开卷。寒雁任相呼,羁愁一点无。
词的上阕是如何营造爽朗清新情调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注重分析诗句使用的意象,体现的特征。比如,第一句使用了“西风”“落日”的意象,很容易让人理解为悲凉、凄清的景色,但从后三句看,诗歌描写了“竹岗松阪”和“练湖秋水”等,四句联合起来表现的是一种幽静、清新的景色,体现了词人在丹阳道中轻松、快乐的情感。
8.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 篇八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寒冷也是一种温暖
在北方,一年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在寒冷时刻,让人觉得新年是打着响亮的喷嚏登场的,又是带着受了风寒的咳嗽声离去的,但在这喷嚏和咳嗽声之间,还是夹杂着春风温柔的吟唱,夹杂着夏雨滋润万物的淅沥之音和秋日田野上农人们收获的笑声。沾染了这样气韵的北方人的日子,定然是有阴霾也有阳光,有辛酸也有快乐。
故乡是我每年必须要住一段时日的地方。在那里,生活显得格外有韵致。八月,我回到那里。每天早晨,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拉开窗帘,打开窗,看青山,呼吸着从山野间吹拂来的清新空气。吃过早饭,我一边喝茶一边写作,或者看书。累了的时候,随便靠在哪里都可以打个盹,养养神。大约是心里松弛的缘故吧,我在故乡很少失眠。每日黄昏,我会准时去妈妈那里吃晚饭。我怕狗,而小城街上游荡着的威猛的狗很多,所以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手中往往要攥块石头。妈妈知道我怕狗,常常在这个时刻来接我回家。家中的菜园到了这时节就是一个蔬菜超市,生有妖娆花纹的油豆角、水晶一样透明的鸡心柿子、紫莹莹的茄子、泛着蜡一样光泽的尖椒,全都到了成熟期,不过这些绿色蔬菜只是晚餐桌上的配角,主角呢,是农人们自己宰杀的猪,是刚从河里打捞上来的野生鱼类。这样的晚餐,又怎能不让人对生活顿生感念之情呢?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也许会在花圃上剪上几枝花,粉色的地瓜花、金黄色的步步高或是白色的扫帚梅,带回我的居室,把它们插入瓶中,摆在书桌上。夜深了,我进入了梦乡,可来自家园的鲜花却亮堂地怒放着,仿佛想把黑夜照亮。
如果不是因为十月份要赴港,我一定要在故乡住到飞雪来临时。
我去香港两次,唯有这次时间最长,整整一个月。浸会大学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的八位作家进行文学交流,主题是“大自然和写作”。为此浸会大学组织了一些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如去西湾爬山,去大屿山的小岛看渔民的生活。香港的十月仍然炽热,阳光把我的皮肤晒得黝黑。运动是惹人上瘾的,逢到没有活动的日子,我便穿着一身运动装出门了。去海边,去钻石山的禅院。有一天下午,走出地铁站后,觉得困倦难当,就到对面的公园睡觉去了。别看街上车水马龙的,公园里游人极少。我躺在回廊的长椅上,枕着旅行包,听着鸟鸣,闻着花香,睡着了。
在香港,我每天晚上跟妈妈通个电话。她一跟我说故乡下雪的时候,我就向她炫耀香港的扶桑、杜鹃开得多么鲜艳,树多么绿。但时间久了,尤其进入十一月份之后,我忽然对香港的绿感到疲乏了,那不凋的绿看上去是那么苍凉、陈旧!我想念雪花,想念寒冷了。当参加座谈被问起对香港的印象时,我说我可怜这里的“绿”,我喜欢故乡四季分明的气候,想念寒冷。他们一定在想:寒冷有什么好想念的?而他们又怎能知道,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啊!
十一月上旬,我返回哈尔滨。当我终于迎来了对我而言的第一场雪时,兴奋极了。我下楼,在飞雪中走了一个小时。能够回到冬天,回到寒冷中,真好。
年底,我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礼物,是艾芜先生的儿子儿媳为我签名寄来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南行记》和《艾芜选集》,他们知道我喜欢先生的书,特意在书的扉页盖了一枚艾芜先生未出名时的木头印章。这枚小小的印章,像一扇落满晚霞的窗,看上去是那么灿烂。新近出版的艾芜先生的两本书,他们都没有要稿费,只是委托新华书店发行,这让我感慨万千。在我们这个时代,那些垃圾一样的作品,通过炒作等手段,可以获得极大的发行量,而艾芜先生这样具有深厚文学品质的大家作品,却遭到冷落。这真是个让人心凉的时代!不过,只要艾芜先生的作品存在,哪怕它处于“寒冷”一隅,也让人觉得亲切。这样的“寒冷”,又怎能不是一种温暖呢!
(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温暖和寒冷是一对反义词,既指自然界的温度,又指现实社会的某种现象。B.文章开篇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C.作者自述怕狗的这件小事,表明了作者的胆小和家乡生活的不尽如人意。D.“一扇落满晚霞的窗”既写出对印章的观感,也寄托着对艾芜先生的崇敬之情。E.作者运用辩证和反衬的方法,表达对生活、对社会的感悟,突出了文章主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本有整体的把握,还要进入鉴赏的层面去深入体会。B项说“用拟人的手法写到北方一年四季的特点,是为了突出北方的寒冷”错,作者叙写东北四季分明,与下文香港“不凋的绿”形成比照,凸显对家乡的热爱,强化“寒冷也是一种温暖”的主旨。C项对怕狗之事的解读有误,实际上作者是借此引出妈妈接我的情节,表现亲人间的温情。
答案:BC 2.文中两次点题,使“寒冷也是一种温暖”有了双重含义,请根据文意解释这两重含义,并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对第二次点题含义的感悟。(不少于20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及探究的能力。第一问,“寒冷也是一种温暖”,在文章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寒冷”是指故乡的寒冷,但“温暖”是指亲情体验及对故乡、亲人的那种情愫;第二次,在文章结尾,属于文章的升华部分,“寒冷”是指文学大家的作品受冷落,“温暖”是指虽受冷落,但他们依然坚守,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感觉到心灵上的温暖。第二问,需要结合第二层含义及自身的体验来谈个人的感悟。作答时要观点明确,联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两重含义:①故乡冬季寒冷,却带给作者自由的身心体验和温暖的亲情体验,寄托着作者依恋故乡,思念亲人的温馨之情。②创作出具有深厚品质的文学作品的大家,虽然在当今社会遭遇冷落,但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不炒作、不谋利,给作者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让作者觉得亲切。感悟: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回忆雨僧先生 季羡林
①雨僧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作为他的受业弟子,我同其他弟子一样,始终在忆念着他。
②雨僧先生是一个奇特的人,身上也有不少的矛盾。他古貌古心,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同其他教授不一样,所以奇特。别人写白话,写新诗;他偏写古文,写旧诗,所以奇特。他反对白话文,但又十分推崇用白话文写成的《红楼梦》,所以矛盾。他看似严肃、古板,但又颇有一些恋爱的浪漫史,所以矛盾。他能同青年学生来往,但又凛然、俨然,所以矛盾。
③总之,他是一个既奇特又矛盾的人。
④我这样说,不但丝毫没有贬义,而且是充满了敬意。雨僧先生在旧社会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是一个真正的人。
⑤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我听过他几门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他讲课认真、严肃,有时候也用英文讲,议论时有警策之处。高兴时,他也把自己新写成的旧诗印发给听课的同学,《空轩》十二首就是其中之一。这引得编《清华周刊》的学生秀才们把他的诗译成白话,跟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而又无伤大雅的玩笑。他一笑置之,不以为忤。他的旧诗确有很深的造诣,同当今想附庸风雅的、写一些根本不像旧诗的“诗人”,决不能同日而语。他的“中西诗之比较”实际上讲的就是比较文学。当时这个名词还不像现在这样流行。他实际上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值得我们永远怀念的。
⑥他坦诚率真,十分怜才。学生有一技之长,他决不掩没,对同事更是不懂得什么叫忌妒。他在美国时,邂逅结识了陈寅恪先生。他立即驰书国内,说:“合中西新旧各种学问而统论之,吾必以寅恪为全中国最博学之人。”也许就是这个缘故,他在清华作为西洋文学系的教授而一度兼国学研究院的主任。
⑦他当时给天津《大公报》主编一个《文学副刊》。我们几个喜欢舞笔弄墨的青年学生,常常给副刊写点书评一类的短文,因而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小团体。我们曾多次应邀到他那在工字厅的住处——藤影荷声之馆去做客,也曾被请到工字厅的教授们的西餐餐厅去吃饭。这在当时教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条看不见但感觉到的鸿沟的情况下,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至今回忆起来还感到温暖。
⑧我离开清华以后,到欧洲去住了将近十一年。回到国内时,清华和北大刚刚从云南复原回到北平。雨僧先生留在四川,没有回来。其中原因,我不清楚,也没有认真去打听。但是,我心中却有一点疑团:这难道会同他那耿直的为人有某些联系吗?是不是有人早就把他看作眼中钉了呢?在这漫长的几十年内,我只在六十年代初期,在燕东园李赋宁先生家中拜见过他,以后就再没有见过面。
⑨在“十年浩劫”中,他当然不会幸免。听说,他受过惨无人道的折磨,挨了打,还摔断了什么地方,我对此丝毫也不感到奇怪。以他那种奇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他决不会投机说谎,决不会媚俗取巧,受到折磨,倒是合乎规律的。反正知识久已不值一文钱,知识分子被视为“老九”。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我有意不去仔细打听,不知道反而能减轻良心上的负担。至于他有什么想法,我更是无从得知。现在,他终于离开我们,走了。从此人天隔离,永无相见之日了。
⑩雨僧先生这样一个奇特的人,这样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人,是会受到他的朋友们和弟子们的爱戴和怀念的。现在编集的这一本《回忆吴宓先生》就是一个充分的证明。
⑪他的弟子和朋友都对他有自己的一份怀念之情,自己的一份回忆。这些回忆不可能完全一样,因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观察事物和人物的角度和特点。但是又不可能完全不一样。因为回忆的毕竟是同一个人——我们敬爱的雨僧先生。这一部回忆录就是这样一部既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从这个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中可以反照出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⑫我是雨僧先生的弟子之一,在贡献上我自己那一份回忆之余,又应编者的邀请写了这一篇序,这两件事都是我衷心愿意去做的。也算是我献给雨僧先生的心香一瓣吧。
****年三月二十二日
(选自《季羡林小品》,有删改)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文章述评结合,既有对雨僧先生生平琐事的详细叙述,也有高度的评价、赞赏,二者相辅相成,自然流畅地表达了对雨僧先生的爱戴、怀念之情。
B.文章第⑤段写雨僧先生开设“英国浪漫诗人”“中西诗之比较”等几门课程,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
C.作者认为《回忆吴宓先生》是一个饱含了弟子、朋友怀念之情的“一样又不一样的汇合体”,它能够反映雨僧先生整个的性格和人格。
D.文章⑧⑨两段的回忆包含了很多作者的听闻和主观的揣测,并没有写到自己亲见的事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
E.本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细腻动人,含蓄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主要目的是赞颂他在中国比较文学领域的奠基作用”错,目的在于说明他讲课认真、严肃。D项,“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真实性”错,并不影响文章的真实性,这些作者的揣测,意在表现作者对雨僧先生的为人比较了解。E项,“全篇详细地记述了作者在多个不同历史时期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生活琐事”,其中“详细”和“与雨僧先生交往”错,并不都是详细记述,且有些不是与雨僧先生交往的琐事,而是作者的听闻和揣测。
答案:答A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B、E不给分。
4.作者说雨僧先生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又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这是否矛盾?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从文章内容来看,这二者应该是不矛盾的。关键是从“特立独行”和“真正的人”两个关键词思考作答,“特立独行”是指其为人有个性,不同流合污;而“真正的人”是从他的为人、他的品性、他乐于助人的品质及他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说的。作答时结合二者分析即可。
答案:不矛盾。因为从作者的叙述来看雨僧先生确实是“一个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的畸人”,他的性格和人格似乎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但他有独特的个性;有坚定正直的操守;有自己的志趣爱好,而且造诣深厚;他与人为善,乐于帮助他人,能够为他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是一个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所以说他虽然不同流合污、特立独行,却是“一个真正的人”。(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归于泥土 耿立
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的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诱惑,于是不管黑土黄土,都不再矜持,先把自己的身子软下来,让一切生灵在自己的怀里蠕动。惊蛰了,枯了一年的野草又重返人间,那天羊的嘴突然感到了草的多汁,羊的蹄子突然感到了泥土的粘脚。连囤里的粮食种子也知道了泥土的喊话,于是一垄一垄的种子开始告别储藏,到泥土里,像褪掉衣服洗澡。节气到了,该释放的就释放。
⑤我曾看到父亲用手扒开泥土,看泥土的成色,有时他竟然把泥土放在嘴里尝尝咸淡。故乡的泥土不能说每一寸都有父亲的脚印,但每一寸土地都有他注视的目光。对泥土和节气,父亲一直敬畏,即使他老年病了。有一次在田野里,我看到父亲用抓钩在地里敲砸土坷垃,一下一下那么专注,有时砸不开,他就蹲下,用手把那土块攥在掌心,一下一下揉搓。太阳就在头顶,泥土被晒得白花花。我不理解父亲,就埋怨说把最后的这地给人算了。但他固执地说:“没有了土地,那怎算农民。到泥土里转一转,薅一把草,捉一下棉花和芝麻上的虫子,也比闲着强。”
⑥不能亏待土地,你亏待了它,它就报应你,收成不好,炊烟不起。与土地厮守的人,彼此都清楚对方的脾气秉性。哪块泥土性硬,你就多掺和点肥料,多给些水;哪块泥土面软,你就让它歇一茬歇一季。泥土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你伤了它,它就给你脸子看。
⑦父亲用抓钩敲砸土块,说:“到挪不动了,再说不种庄稼的事,能种一茬是一茬。”是的,故乡是用一茬一茬的庄稼来计量生命的长度。有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茬念想;送走了一茬庄稼,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
⑧庄稼的茬子是无穷尽的,人的一生是有尽头的,而在泥土上劳作的人是无穷尽的。即使乡村都起了高楼,即使乡村的路面都铺成了柏油,农民也还是和土地亲近。那时,庄稼还是一茬一茬,还有播种还有收获。真的没有了播种没有了收获,大地上没有了农民,没有了庄稼,那大地还会留存什么呢?
⑨霜降了,庄稼叶子颜色慢慢发暗,没了精神,树的枝条开始删繁就简。“删繁就简三秋树”,那删繁就简的手,是霜降,是节气。
⑩霜降过后,父亲说:“泥土也该躺倒睡一会,谁不累呢?泥土也要歇息一下筋骨。与泥土厮守的人要讲良心,让泥土安静地睡一觉,不要打搅。”泥土睡觉的时候,连故乡的狗也会噤声。有时土地有了鼾声,那雪就会覆盖下来,鼾声就成了白色。
(有删改)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用身体的部位不适引发疼痛类比,说明故乡在人心灵中打下的烙印,通俗形象,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⑥段中“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等词语,表明泥土是有灵魂有记忆的,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人不能亏待土地。
C.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懂得感恩、热爱生活的人,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朴素的土地观。
D.这篇散文以泥土为中心,托物寄情,抒写了泥土、庄稼、人三者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抒发了对泥土的热爱,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呼吁人们要呵护土地。
E.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对泥土进行了述写和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设置悬念”不恰当;B项,“泥土……有着极强的报复心理”说法不当,“报应”“它就给你脸子看”意在强调人如果亏待了土地,土地就不会给人带来沉稳的收获;D项,“表达了在经济大潮下土地逐渐萎缩的伤感”,文中无此意。
答案: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6.《庄子·在宥》中有这样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意思是,而今万物都生长于泥土而又复归于泥土。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归于泥土”内涵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作答此题,应注意审题,“归于泥土”是文题,理解应从全篇入手,把握作者的思想观点,同时又要联系生活体验作适当的阐发;组织答案时,要注意格式,讲究层次,观点突出。
答案:要点:①我回故乡,泥土把故乡记在皮肤上,在我的皮肤上刻上乡村的徽章,故乡的泥土、故乡的一切永远让人眷顾;②惊蛰回归,泥土释放生命,送走一茬庄稼,泥土就多了一次沉稳的收获,深情赞美泥土的无私奉献精神;③来了霜降,泥土回归宁静,人对土地应心存感激,亲近和敬重生长收获、养育生命的泥土;④生命归于泥土,人与土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农民以在泥土中的收获来计量生命的长度,启示人生应辛勤耕耘,不懈努力,才能收获如泥土般的沉稳、宁静与满足。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题。
暗影生异彩 季季
①我跟一群十七岁的女孩子聊天,她们问起我平时有什么娱乐,当时我几乎愣住了。当我提到我的娱乐包括了“暗中静坐”时,那些十七岁的女孩子差不多都睁大了眼睛:仿佛充满了疑惑和惊骇,同时掺杂着一种想要探索真相的兴味。
②其实,不能领会暗中静坐的乐趣,对于十七岁的女孩们来说,是多么正常。她们的生活本就瑰丽多姿,哪知道生存的背后尚有暗影呢?我也曾经十七岁,曾经活得多姿多彩,曾经充满了泡沫般华丽飞扬的梦幻,而那些,终于都在生存的这条路上渐次挥发,终而远离了。
③我幼时住在乡村,最能领略先做垃圾再做泥土的过程之艰辛与庄严。乡村的农家,大都有一间做堆肥的房子,所有会腐烂的垃圾都被堆在那仅有一扇门可供出入的房子里。过一段时间,垃圾都已腐烂,就被装进牛车,运到田里。到了那个时候,它们的身份和价值有了奇异的变化:它们不再是垃圾,不再是堆肥;它们化为泥土,而且化为沃土,使地上的生命活得更好。它们失去了本来的自己,但是它们成为了能滋养生命的泥土。
④在我的生命发酵和腐烂的那段时间,我时常想起垃圾、堆肥、沃土之间的逻辑关系。那段时间,我承受高温和沼气的煎熬几至窒息,但是我深知更多的垃圾可以做更多的堆肥,而更多的堆肥可以造就更广阔深厚的沃土。这种逻辑关系看似十分浅显,然而蜕变的过程却是艰辛无比的:那是一种长久的窒息,是只剩一口气的苟延残喘。然而,我自那无窗的、满是恶臭的房子走了出来,在生命这片土地上寻得一处安身的泥土,让这泥土重新滋养我自己,滋养我的儿女;更重要的是,许多过去被窒息了的欲望,又在这滋长的过程中伸出了敏锐的触角。这些触角时常在我脑海里张牙舞爪,跟我的脑子争辩。它们总是跟我的脑子说为什么我在你的生活里长时间扮演抽象的角色?为什么我不能在你生存的那方泥土中扎根成长为一种具体的生命?面对那样的抗辩,我只能说:我赖以生存的这方泥土太小了,或许,也太贫瘠了。这方泥土滋养我自己和我的儿女都显得贫瘠,怎么还容得下那许多欲望的触角扎根成长呢?
⑤细究起来,这些欲望都是与生俱来的,是和我的生命共存亡的。它们起先也许很小,很少,然而,岁月、情感、天象、知识逐日滋润它们,使它们渐次壮大,日益增多。它们不是蝼蚁,不能一脚就可踩死;它们也不是游鱼,离水即成涸辙之鲋。它们是不死的精灵,是固执的恋人:纠缠着你,苦恼着你,却还让你感觉到生命的丰硕和甜美。于是我顿悟了:若连这些欲望都没有,我的生命或将更为庸俗贫乏吧?从这个比较宽容的角度来面对那些挥之不去的欲望,我对它们竟只有心存感激了。天涯觅知音,与君共生死,这偕行的路途是何其庄严啊!
⑥从小我就向往一个比教科书更宽阔渊博的知识的世界,我向往那个静态的世界所呈现的动态世界的相貌。我向往高山大河、波涛壮阔;向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草原和草原上的牧人;向往神游太空,伸手摘星,翻掌覆雨;向往大博物馆的阴凉、古朴、丰盛;向往原始森林的小径和荆棘。我尤其向往的是许许多多在我内心中澎湃不已的人间角色:小贩、农民、工人、推销员、艺人、精神病患、孤儿……我渴望进入他们的生活,和他们闲话家常,了解他们的爱憎悲喜。我挚爱这些坚忍或者沉默的手足同胞,他们在我内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过一个大政治家或大企业家。
⑦我的欲望如此多,而今我却为卑微而烦琐的现实生活所禁锢。我不能出走,不能自如地去接近那些向往已久的事物,去和我的欲望合而为一。就在这样的困顿无奈中,我终于自寻出路,和我的欲望取得了另一种妥协。白日已尽,俗缘暂失,我在暗中静坐:只见那许多欲望的精灵都化为实实在在的生命,在我眼前歌咏不止。暗影幢幢,我竟得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了。它们不再仅是脑中的幻影,它们是嶙峋高山,是我航行过的大海,是绿得无边无际的大草原,是故宫,是荆棘,是一群群劳动者疲乏的脸和枯涩的眼……我不仅看见,而且还倾听:草原风声,浪涛击岸,林中猿啸,民歌悠远……这是一片大好风景,一片在暗影中更显得清晰的异彩。只在这时,我才真正地无虞匮乏,充满喜乐。攀登高山,乘风破浪,仿佛一下子就可成功。人生至此,尚复何求呢?而这样壮观的娱乐,又有什么可以取而代之呢?
⑧这样的娱乐,或许要被人讥为“只不过又落入梦幻的陷阱罢了”,而我是不在乎这些的。那些欲望,对我来说,也不会是永远的幻影。我不知何时能逐一将它们由幻影化为真实,如今我只知道每日在暗中静坐时,我能和它们玲珑相见,灵犀互通。而且我相信在这浑噩尘世里,也有许多人俗缘半生,却也能曲径通幽,在暗沉沉的黑影里,瞧见那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选自《海内外华人名家名篇选》,有删改)7.结合文本,就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1)有人认为本文无非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者将“暗中静坐”当成一种娱乐,这对你有何启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典型的探究题。第(1)问考查的是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谈看法是这一问的重点。要注意表述的条理性。第(2)问考查的是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个性”表明允许有差异,但是,提出自己的见解以后,一定要能自圆其说。
答案:(1)不同意。首先,作者在第⑤段中对欲望表达了感激之情。其次,作者在第⑥⑦段中对欲望的描写采用了赞美的笔调。再次,作者在第⑦段中对欲望在静坐中复活表达了“喜乐”的感情。最后,作者在第⑧段中写出了对欲望的认识。所以,本文的主旨不是咏叹事业、理想的失落,而是呼唤人们回归心灵世界。
(2)启迪:人的内心宝藏非常丰富,不能只知向心外的世界去挖掘而荒置自己的心灵,这样做的话就会错过繁复不尽的人间异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生活是美好的
【埃及】艾哈迈德·哈桑·齐亚特
生活是美好的,只有被称为人的这类动物歪曲生活之美。因为人类并未像其他万物生灵那样循着天定正途、大自然的引导生活,而是按其自定法则生活,这些法则乃是其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所随意制定的。所以,他常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
或许兽类会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会为食色而相互厮咬,但那种残杀和厮咬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而人类与之不同,他是平安之中的浑浊,生活之中的灰尘。他有记忆力,所以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他有洞察力,所以常为自己制造布满恐惧的未来。他的现在是永无休止、永不消歇的激烈厮杀:他要么为记忆中昨天的旧恨复仇,要么为预见中今天的食物而不择手段地攫取,要么为想象中明天的恐惧而小心防范。
生活是美好的,比之更美好的是生灵,是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这种美好并以其点缀自身的万物生灵。鸟儿美于花园,因为它懂得怎样将花园中的五颜六色装点到自己的羽毛上,将花园中的乐曲集于自己的啭鸣;狮子美于森林,因为它能够使森林的威严活生生地体现在它的威严之中,将森林的雍容和庄重体现在它的雍容和庄重之中;骆驼美于沙漠,因为它将自己存于大漠之间,使大漠中的山丘化为它的形体,将大漠的黄沙描绘在它的肤色之中;鲸鱼美于大海,因为大海是它生命的一部分,平静的海水、汹涌的波涛和湍急的水流便是构成它这部分生命的内涵。
生活是美好的,它的美并不局限于某个民族而不惠予另一个民族,亦不局限于某个阶层而不惠予另一个阶层。让我们全身心地去追寻,尽情地去享受吧!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都会在每一个地方感受到美。那些对生活之美熟视无睹的人,生活的自然之花在他们身上已然枯萎,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
生活是美好的,美的感受,其表现是欢乐与幸福。你会看到:哪儿笼罩着暮气与忧伤,哪儿的生活便是被疲惫困扰,被丑恶蚀化,被邪恶败坏。那里生灵的悟性便会死亡,或者美丑被倒置,善恶被颠倒。大自然之美须由心灵之美去感应,生活的清纯须由心灵的清纯与之对应。对于那些感觉阴暗、暮气沉沉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品尝不到生活的醇美的。
要成为心灵美的人,方能视万物皆美,包括原本丑的东西。何时你意识中充满了美的感觉、美的感受,世界便会在你心中显得无比美好,苦味在你口中便会变得甘之如饴,苦酿便会在你口中变成玉液琼浆,你会情不自禁地向往去尼罗河、花园岛和乡村一游,同鸟儿一道鸣唱,同蝴蝶一道飞舞,同鱼儿一道戏水。你可同富翁们比富有,同他们赛欢乐。你可以自豪地对他们说:美好产生出来的幸福远远超过金钱产生出来的幸福,金钱属于你们,你们只能自己享用,而美好则属于主,可把它施与众人!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之子啊,你是这美好的继承者,你为何将头扭向别处,对它视而不见,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他们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君不见,开罗市区和郊外,有着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向生灵撒播着无限的享受,这些美景和享受足以遏止你对富有的嫉恨,足以平缓你对生活的愤怒。这美丽的尼罗河在它神奇的两岸之间奔涌向前,为两岸平添了许多娇媚。有谁能阻止平民百姓在尼罗河中泛舟荡桨,又有谁能阻止他们乘舟劈浪戏水,又有谁能阻止在尼罗河两岸举行各种比赛盛会和娱乐集会?你可以任意在早晚哪个时分在尼罗河岸边徜徉,都会感到在笼罩着岸边和水中的无边静谧之中,尼罗河仿佛在人烟罕至的旷野上奔流。
(选自《外国散文百年精华鉴赏》,有删节)8.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作者认为,与人类相比,兽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残杀,鸟类之间为食色而相互厮咬,都只是短暂的行为,既无预谋,亦无后仇,更没有伴随其后的罪恶。B.鸟儿美于花园,狮子美于森林,骆驼美于沙漠,鲸鱼美于大海,作者认为,只有来自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万物生灵才能够感受、品尝、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C.在作者看来,凡有听觉、视觉和感觉的人,都会在每一个景致中发现美、感受到美,人们对生活之美之所以熟视无睹,是因为他们的感官麻木,不善思维。
D.如果一个人将忌妒和仇视的目光投向那些生活奢侈的人们,就会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就看不到那不可胜数的天然美景。
E.文章以排比的方式进行架构,层层递进,“生活是美好的”成为每个层次的引领性语句;以议论、抒情为主,也有概要的叙事,全文蕴涵着浓厚的哲理意味。
解析:A.理解恰当。B.基本准确,但“又高于自然”不符合作者的意思。C.“不善思维”这一分析错误。原文的意思是因为“他们的感官已经麻木,所以,存在于他们和世间万物之间的真实和正确的思维纽带也已然断裂”。D.理解错误。“终日沉湎于享乐,或上山行猎,或雪地溜冰,或水中浮游”的是那些生活奢侈的人的做法。E.对散文的写作手法分析恰当。
答案:答E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D项不给分。9.导致生活不美好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人类依据唯我主义、狂妄自大和个人好恶随意制定生活法则,对同类行恶,与异类为敌;②人类对往事念念不忘,将仇恶牢记在心,为了复仇而相互厮杀;③人类常常因眼下的利益和对未来的恐惧而不择手段或小心防范。
10.文章最后一段,概述了开罗市区或郊外的美景、尼罗河的美景,写这些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作者意在指出人世间不是没有美好的景致,只是因为某些原因人们对它视而不见;②这些美景人人都可以欣赏,它不会像个人的财富那样为某个人所有;③欣赏这些美景可以平缓一个人对生活的愤怒,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11.文章围绕“生活是美好的”这一中心,从认识生活之美、发掘生活之美、感受生活之美等不同方面来谈。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2015届临沂一轮研讨会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2016届高三政治生活一轮复习教案08-23
2011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指导教案07-24
2023届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教学计划08-25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考点综合练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