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2024-09-27

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通用8篇)

1.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篇一

一、会写字

在 后 我 好 长 比 巴 把 下 个 雨 们 问 有 半 从 你

二、会认字

影 前 后 黑 狗 左 右 它 好 朋 友 比 尾 巴 谁 长 短 把 伞

兔 最 公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三、比较组词

四、多音字

五、近义词

常常--经常 好像--好似 好看--漂亮

六、反义词

前--后 长--短 黑--白 左--右 好--坏 弯--直

七、好句积累

1.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3.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5.鸟儿怎样飞?扇扇翅膀去又回。马儿怎样跑?四脚腾空仰天叫。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摆摆头。

[新人教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知识归类复习备课资料]

2.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篇二

一、整理、归纳、加工复习内容, 提高复习效率

各种考试的题型无论怎样变化, 其着眼点都是考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为复习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调整, 归类重组;找全知识点, 抓出重难点;明确哪些知识必讲, 哪些知识可讲可不讲, 然后由主到次, 由易到难排好序;接下来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包括时间的安排、方法的运用、待解决的问题、容易出错和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预期的目标等, 制定出复习的重点, 有针对性地复习。具体方法可以采用以单元为复习点, 逐个将单元的知识归类。先复习字、词、句, 再复习课文, 然后延伸到课外阅读, 最后综合复习。由单元到综合, 让学生有个复习的适应过程, 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吸收。

二、整体把握、分层要求

1. 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 分层要求。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是优等生, 哪些是中等生, 哪些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每个层次的学生在要求上就应该有不同。可以采取“保底不封顶”的做法, 即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达到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 而优等生可以“超常发挥”。“保底”还可以不去考虑教材的基本要求, 而是从学生自身素质的客观实际中确定一个能够实现的奋斗目标。

2. 提倡合作学习。

由于复习时间有限, 合作学习非常重要。遇到自己独立完成吃力的问题, 可以和其他同学讨论共同解决, 这样更有利于时间的有效利用。但一定注意不是任何一题都要讨论, 确保是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通过同学间的相互配合, 开阔自己的思维, 提高解题能力和复习的效率。

另外, 学习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充当学困生的小老师, 利用课余时间指导他们学习。这样, 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合理组织下都行动起来,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得当的训练, 提升综合能力

在复习中通过检测及时地发现存在的漏点疑点、思维的盲点、能力的空白点, 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强化训练和变式训练, 如:易错知识要归类训练, 热点题型要专题训练, 训练时还应注意分析题型特点、弄清解题思路并总结解题规律, 在训练后还应进行回顾, 想一想自己是怎样做这样的题的?以前为什么做不好?再出现类似的题还会做吗?然后再出题再训练, 逐步加深训练的难度, 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屹立%%耸立%%直立

人民英雄纪念碑 (%%) 在天安门广场。

方法: (1) 理解词语的意思, 比较词意的细微差别。 (2) 一时间比较不出词语的明显区别时就改变方法, 先认真领悟句子的意思,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3) 把词语逐一带到句子里, 通过语感来判断。 (4) 探寻规律。三个词都有“立”的意思, 但“直立”强调的是“直”, “耸立”强调的是“高”, “屹立”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这样用排除法就可以选择准确的答案了。像这样的题指导学生多读几遍, 千万不要漏掉不选, 先挑有把握的做, 难题要在心里做个标记, 提醒自己待到有剩余时间的时候再细做分析。

四、强化能力训练

习题训练是集“加强记忆、加强理解训练技巧、培养能力”为一体的复习方法。新课程考试形式常变、多变, 以不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就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熟练掌握试题解答过程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

1. 要精选、精编试题。

兼顾常规题和新颖题型, 侧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获取新知能力的考查。例如, 让你介绍一下居里夫人的情况, 你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收集有关她的资料 (至少三个方面) 。

2. 要精讲、精评。

首先做好试卷的分析工作, 掌握学生失分情况及原因;讲评时不求面面俱到, 而是就典型性问题举一反三、合三为一。

五、抓好最后一周的复习非常关键

考前一周的复习要与前一段时间的复习有所不同, 要复习以记忆为主的内容, 如要求背诵的段落和诗词格言等, 是回忆性的浏览, 过电影式的复习, 并不要求学生再将有些问题钻得很深, 很透, 更不要做难题。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记忆, 查缺补漏, 找出前面做的练习, 重点分析做错的题。

摘要:教师要对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调整, 归类重组;找全知识点, 抓出重难点;明确哪些知识必讲, 哪些知识可讲可不讲, 然后由主到次, 由易到难排好序;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 包括时间的安排、方法的运用、待解决的问题、容易出错和容易忽视的知识点, 预期的目标等, 制定出复习的重点, 有针对性地复习。

3.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篇三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4.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 篇四

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重点:詹天佑是怎样克服修筑京张铁路的困难的。

难点: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社会背景和自然地理环境。教学过程:

一、审清题目,理解题意,学生简介作者。

二、自读课文,捕捉中心

这课主要写什么?作者要赞扬什么?表达什么?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四、细读课文,品词品句

教师引导学生深究,作者是怎样具体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又是怎样层层表现中心的。

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讨论两个问题:①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的计划时,表现帝国主义态度的词有哪些?词意是什么,你从这些词知道了什么?②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后,帝国主义的态度又怎样?从哪个词反映出来,从这个词你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用“关键词语推敲法”学习第一段。〕

2作者向我们介绍当时社会环境的目的是什么?(说明詹天佑杰出、爱国。)为什么?

3第二段作者没有直接叙事,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说明)

4扫视第三段,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过程中,主要做了哪几样工作?

5理解“勘测”、“隧道”的意思,说明理解词意的方法。

师:默读“勘测线路”自然段,用“段的思路法”、“设问法”自学,同位可讨论,然后汇报。

师:谁能引读詹天佑说的、做的和想的。

师:从詹天佑说的话,做的事以及他想到的各说明什么?

师:作者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品质的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叙述,目的是什么?(进一步说明詹天佑杰出、爱国)

〔让生择“自学段落法”自学,运用其才智,自身体会理解,讨论,教师仅指点不到之处,充分发挥主导、主体作用。〕

对“开凿隧道”、“设计‘人’线路”两部分让学生自己读懂内容,然后用三个象征图检查效果,突破难点。知道这些方法是詹天佑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设计出来的。

更进一步突出了詹天佑超众的才能和强烈的爱国精神。同时让学生明白作者在第三大段中采用了叙事和说明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对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作者采用的是叙事法,对当地自然环境的介绍采用的是说明法。叙事和说明的结合使詹天佑的形象更为主体化,更为高大。

第四段的学习,着重领会“为什么说京张铁路的修筑成功,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并理解前后呼应的意义。

五、圈点批注,总结交流

师:请大家畅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师:(总结略)教后反思:

“勘测线路”,这一节,语言文字不难理解,教师揭示了两种自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分层,设疑、质疑,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不但分清了段中层次,而且对关键的词、句抓得准,分析得透彻。“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采用操作法检查自学课文的效果。教师出示三个象征图让学生动手画箭头,标方向,演示推拉的火车头。这简单的几个动作把抽象的事物变形象了,陌生的变熟悉了,使詹天佑高大的形象跃然于学生眼前,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深刻的教育。

怀念母亲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意思,一部分词语能运用。

2.感受课文朴实的语言中所含的复杂的思母与思国之情。

3.积累语言。课件:季羡林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了解作者。谁知道一般“国宝”是指什么?(大熊猫)但是在北京大学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被人称为“国宝”,他是谁呢?

课件出示季羡林生平及主要经历。

2.呈现季羡林作品《永久的悔》片段:

(1)课件出示:“当我从北京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不该,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

(2)学生默读,交流感受。

(3)出示课题。

季老的许多文章里都谈到了母亲,也都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出示课题《怀念母亲》板书)读,读出“怀念”的情感。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生他养他的母亲吗?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对学生讲清自学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感悟,文章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自学反馈:读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说说读懂了什么。

如,题目的双重含义。

以下这些语言也可在初读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初步理解:

“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亲。”

“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三、品读课文

(一)抓课文主线。

母亲去逝后,季老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直到许多年后,母亲还常常出现在梦中;留学德国,故**亲的一草一木也常会浮上心头。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这个意思的几句话读一读。

后来我到德国留学,住在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1.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非常地思念“母亲”?(两个“频来入梦”)

2.朗读句子。质疑。(如,“频来入梦”什么意思?对于“频来入梦”的初步理解应该联系上下文,如文中的日记中的时间可以反映经常怀念母亲,文章的最后一节中的“没有断过”、“一直”“十一年”等。)

(二)品读思母之情。

1.自己的生母“频来入梦”,季老却说“不知道是为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为什么。

课件出示资料1:到了中秋节──农民嘴里叫“八月十五”──母亲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月饼,给我掰了一块,我就蹲在一块石头旁边,大吃起来。在当时,对我来说,月饼可真是神奇的东西,龙肝凤髓也难以比得上的,我难得吃一次。我当时并没有注意,母亲是否也在吃。现在回想起来,她根本一口也没有吃。不但是月饼,连其他“白的”,母亲从来都没有尝过,都留给我吃了。她大概是毕生就与红色的高粱饼子为伍。到了歉年,连这个也吃不上,那就只有吃野菜了。

课件出示资料2: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1)学生浏览以上资料谈体会。

(2)联系“11月18日”的日记谈理解。

指读或师范读。

说说感受,谈谈作者思母的原因。

教师相机引读:

“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后来到了德国,来到一座叫哥廷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为什么,母亲频来入梦。”

(三)品读思国之情。

母亲给了我多少的爱,给了我多少的温暖,远在异国他乡,孤寂时时涌上心头,母亲怎不频来入梦呢?此时此刻,季老怀念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生母,还有那──(祖**亲)

1.动情地读一读季老的几段日记。

2.说说祖**亲频来入梦的原因。

3.读读最让你感动的一则日记,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1)谈谈体会,或是质疑。

(2)常人觉得凄凉,可能是因为什么事?

(3)季老感到凄凉是因为什么事?再次细读下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设计想象说话:

如,因为季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有点凄凉。

(4)既然这思念是“凄凉”的, 季为什么又说这凄凉是“甜蜜”的呢?学生交流。

设计想象说话:

如,他想到_________________,仿佛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觉得这凄凉是甜蜜的。

(5)朗读其他相关内容。

从交流中,我们体会到了游子那诚挚的爱国心,请同学们深情朗读,再次走进老人的心田。读:

──11月16日„„

(读中评议,评议后再读)

这种思念是多么深切啊,他在异国他乡想到故国的一切,读:

──11月20日„„

时间愈久,思国的神经愈发敏锐,即便是一丝丝轻轻的惊动,也能勾起游子对故国的无限眷恋,读:

──11月28日„„

(四)抒发情感

这样的思绪可以在日记中找到许多许多,这样的情怀在心中很浓很浓。母亲成了游子梦中一个重要的内容。让我们纵情读一读(课件出示《寻梦》的开头与结尾)。

1.读着读着,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2.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生母怎样的面影?你又见到了祖**亲怎样的面影?

3.这是何等的魂系梦萦啊!你从这“开头”“结尾”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4.从文中找出描写这种情感的句子读给大家好吗?

四、拓展升华

1.赏读季老的其它作品中怀念“母亲”的有关语句: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惊心动魄的世界大战,持续了6年,现在终于闭幕了。在我惊魂甫定之余,我顿时想到了祖国,想到了家庭。我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我内心深处感到了祖国对我这个海外游子的召唤。离开时,我头也没有敢回,登上美国的吉普。我在心里套一首旧诗想成了一首诗:

留学德国已十霜;

归心日夜忆旧邦,无端越境入瑞士,客树回望成故乡。

2.小结:是母亲养育了作者,作者也与母亲的命运息息相连。这样一个时刻将母亲装在心中的让人起敬的学者、作家,在自己的学术领域内,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为祖**亲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祖**亲怎么能不称之为“宝”呢? 教后反思:

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我让学生紧密联系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抓关键词句,表情达意。课堂上,学生围绕“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对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问题,抓住“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抱终天之恨、频来入梦”等词,“我的祖**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等等句子,在读中感悟作者对两个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爱慕之情。

彩色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边防战士在艰苦的条件下热爱海岛、热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边防战士爱祖国海岛的独特方式,体会战士的爱海岛、爱祖国的情感。

2.了解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的关系。

难点:理解战士小高最后说的那段话的含义,感受战士们对海岛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自然界中瓜果蔬菜的收获与昆虫之间的关系的资料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目标

1读略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1.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2.交流读文后的体会)

2.带着这两个问题学习本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分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同学的读音,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如: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头自然就会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高兴。

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一位扎根海岛的战士,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捕捉小昆虫,并将它们带上海岛来,给他们种植的蔬菜瓜果传授花粉的事。)

(四)自读课文,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想想小高为什么把昆虫带往宝石岛?(注意联系课前阅读的资料考虑)

(因为小高想让小昆虫在海岛安居乐业,为海岛的瓜果蔬菜传播花粉。只有这样才有要能有所收获,小岛才能越变越美丽,岛上的生活才能越来越美好。所以,把昆虫带往宝石岛。)

2.读了课文,你们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文章透露出来的是感动,战士带着昆虫归队,大家对那个来之不易的瓜的爱,扩大开来,是对海岛对祖国的爱,那样的爱由那彩色的翅膀舞动着,没有豪言壮语,只是字里行间里所透露出来的浓浓的爱。)

3、这些感受又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次,并在旁边做上批注,写上自己一些感受。

(边防战士的生活很苦,昆虫与瓜果蔬菜有密切的联系,小高爱海岛,爱祖国,有扎根边疆的心愿,也想改造海岛,让海岛越变越美„„)

(1.小高把他的大提包扔在一边,怀里却紧紧地抱着一只纸箱子。“紧闭着嘴唇,两眼直发愣。”、“可是小高的嘴唇又紧闭了,脸色比先前还难看。”

体会到因为海面上波涛起伏,船身前后晃荡,小高担心纸箱被损坏;另外纸箱里装着的小昆虫,在小高心中比什么都重要,他要保护它们。而且小高在晕船,身体极不舒服的情况下紧紧抱着纸箱的。)

(2.两年前,战士们来到荒芜人烟的小岛上,垒出“海岛田”撒下蔬菜籽、西瓜籽,由于没有昆虫授粉,一个西瓜也没有结。今年战士们用人工授粉,结出小瓜,谁知又被暴风雨袭击。那个唯一残存的小瓜在战士们精心的照料下,才结出了第一个大西瓜。

体会到战士们为了西瓜的生长,付出了许多心血。它凝结着战士们建岛、爱岛的深情。)

(3.好像一股甜丝丝的甘浆,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

体会到这个西瓜是战士们对祖国、对小岛无限热爱的结晶,是战士们在艰苦的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美好果实。)

(4.我就不信,这些小精灵会不爱我们祖国的宝岛,会不愿在这里安居乐业。

体会到战士相信小昆虫会在岛上愉快地生活、劳动。这段话充分地表明边防战士们早已作出了在海岛扎根的打算,并努力地在这里建设着自己的家园。同时,又反映出他们为保卫祖国而不怕艰苦,自觉在那“比大陆苦得多差得多”的环境中生活的高尚品质。)

教学说明:教学过程中,学生谈到什么地方就一起体会那个地方,体会以学生所体会到的为主,体会表达出来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体会读书,其它同学在这个同学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补充自己的体会,加深理解,再集体朗读。

(五)交流表达,朗读深化,归纳总结。

1.交流自己的感受。

2.从你们所找到的句子中,可以体会到一个什么中心?读所勾画的句子。

(边防战士热爱海岛,热爱祖国。)

3.有感情地朗读你最喜欢的句段。

板书:

7*彩色的翅膀

边防战士爱海岛、爱祖国

教后反思:

《彩色的翅膀》重点突出,就在那几个句子里,引导学生理解时,也能很好地让学生以读代悟,不过欠缺的是带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不够,其实“西瓜得来不易”完全可以让小组交流汇报,没必要让学生起来,一段段的读。这一点我的确设计的不好。不过,我颇为自得的是“先尝瓜--瓜来历-品读尝瓜”这一设计,效果不错。

中华少年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意。

2.尝试分角色朗诵或表演朗诵,感受诗歌真挚的爱国热情和中华少年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教学过程

一、读通,把课文读得字正腔圆

1.自由朗读课文,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划出自己觉得最难读好的句子。

2.同桌之间读一读课文,指出对方读得特别好的地方,一起读一读这些诗句。

3.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分别承担“甲、乙、丙、丁”四个角色,一齐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适时纠正、指导。

二、读懂,把课文读得有声有色。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诗歌的情境,说说自己最喜欢读哪一个段落。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师适当指导与点拨。

第1自然段:我们都是中华少年

引导学生划出“高原──雪莲”、“宝岛──乳燕”、“草原──雄鹰”、“黄土坡──红高粱”。

自由说说:

(1)透过这些词语,你有哪些与此相关的联想?

(2)把四组词语联系起来想一想,你又想到了什么?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段诗句。

第2自然段:共同的家园

大声朗读。

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有哪些给了你人生的启迪,借鉴诗歌的表达试着说一说。

指名四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诗句。

第3.4自然段:千年文化、中华精神

在这两段诗中,出现了哪些你熟悉的先人与先烈?你最想跟同学们介绍的是哪一位?

指名学生作简要的发言,特别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用典,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由五月端阳与爱国诗人屈原;中秋月色与中华传统等。

第5自然段:苦难的母亲,惊醒的睡狮

出示:

黄河的纤夫拉不直问号般的身躯,长城的古砖挡不住洋炮的弹片。

多次指名朗读这两句诗,引导学生联想,描述仿佛看见的场景。

出示并提问:

啊!是七月的星火,南湖的航船,让东方的雄狮从噩梦中奋起。

教师:本句当中涉及的是哪儿一次重要的历史事件?

“春天的故事”响彻大江南北,中华啊!展开了崭新的画卷。

教师:这句诗写到了什么历史事件?

指名四位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四段诗句。

第6.7.8自然段:中华的未来,少年去开创

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遇到不明白的诗句,可以问老师。指名小组,汇报朗读。教师作精要的点评,以肯定与鼓励为主。

三、读美,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

1.自由朗读全文,试试用一两句简洁扼要的话,说说读了这一首诗的体会。

2.推荐班级当中朗读最好的4位同学,分别担任“甲、乙、丙、丁”四个角色,表演朗读。在表演之前,提醒四位同学,先在自己的课文里做一些记号,以免在表演朗读的时候,读错句子。

3.四位学生表演朗读,有条件的为朗读配上背景音乐。

4.自由组合,排练诗朗诵:《中华少年》。

四、课外延伸

收集朗诵诗,课外开展诗歌朗诵会。可以结合本册第六组安排教学内容 教后反思:

一课时就教完了这道小诗。没有花大量的时间分析内容,体会思想,经过大概的理解,多次朗读之后,转而让学生研究诗的结构。

学生在摸索清楚结构之后,进行仿写。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似乎每个学生顷刻之间,都成了小诗人。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儿童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针对性强,有法可循,学生在了解了诗的结构,写起小诗来有模有样。这样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教学程序:

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

(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3.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

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

(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

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习作

一、明确习作要求

1.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

(演讲稿或读后感。)

2.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写读后感要表达真情实感。

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二、写作指导

1.明确演讲稿的格式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出示范文《祖国啊,母亲》,师演讲。

祖国啊,母亲

亲爱的同学们:

当有人问你,在这个世界上你最爱的人是谁?我想,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生我养我的父母!”是的,我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世界上最真挚的爱。父母不仅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去接受和认识世间的真善和美丑,更教会我们如何去爱祖**亲,如何用渊博的知识去做一名新时代建设祖国的接班人。

作为一名小学生,爱国在我们的幼小心灵里印象可能很模糊,因为我们经历过前辈们那些风霜雨雪的战争岁月。但我相信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老师的教育下,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将来用知识和成绩来回报新世纪的祖**亲。没有和平伟大的祖国,哪有温暖幸福的家。

茫茫五千年,祖**亲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里,就曾涌现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志士。他们为了祖**亲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一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祖**亲已由一个弱不禁风的孩童变成了久经沙场的英雄壮汉。真正成为世界的一大强国,永远的屹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已经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富饶美丽的大油田已把贫油的帽子甩在脑后。一座座高楼似宝塔般矗立在城市的中央。一条条横跨东西南北的柏油马路上飞驰着亮丽豪华的轿车。更值得我们骄傲的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让载人宇宙飞船能成功的发射和返回。二千零三年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成功飞行,已成为人们心中真正的航天楷模。两年以后的今天,“神州六号”又成功实现了两位航空英雄的太空梦想,让他们永远成为我们心中的航天骄子。

多年来,我们的祖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更加快了我们向发达国家靠近的步伐,使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特别是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更令世界华人惊心动魄。2004年“雅典奥运”中国取得了世界第二的好成绩。让我们期待世界各国的体坛健儿共同相约2008的“北京奥运”吧!

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一桩桩一件件惊人的成绩,怎能不让全世界龙的传人而感到自豪呢?我们作为新时代跨世纪的接班人,更应该努力去担当起建设祖国的大任。将来用热血和青春报答祖**亲的养育之恩。让祖**亲永远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

(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

(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歌颂祖国发展快。材料:修油田、高楼、柏油马路,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和返回、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3.作前准备

(1)你们课前也搜集了大量的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演讲稿,你们能不能把自己搜集的材料作一下分析,分析出它的特点。然后推荐给大家。

(2)在组内交流搜集的演讲稿

赏析了这么多范文,你现在确定自己演讲稿的观点了吗?

(祖国的科技发展迅速、祖国地大物博、祖国景色秀丽„„)(3)观点明确了,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去充实它呢?

学生自由谈。(注意引导学生要围绕观点选材,不要偏离。)

三、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四、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方。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标

1.善于和同学分享读书学文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2.交流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并进行成果展示。

3.积累名人名言,感悟伟人的爱国情操,受到感染,积累语言。

课前准备

1.整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爱国的格言、古诗词。

2.展示活动前,师生共同设计布置展示区域。

教学过程

交流平台

忆课文,交流收获

(1)用直线将相关的词语连起来,并说说理由:

季羡林

京张铁路

詹天佑

《怀念母亲》

雷达兵

蝴蝶

小高

授粉

(2)回忆说说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人、哪些事打动了你,给你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和同桌交流,再推荐全班交流。

(3)引导评议:大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谈活动,交流感受

(1)谈谈本次综合性学习中都开展了哪些活动?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也可以是同一主题活动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

(3)引导学生说说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题,是怎样克服、解决的?由小组内指定同学进行记录。

(4)推荐交流活动情况,对于还没有克服解决的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提出方案。

(5)谈谈自己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得到了哪些收获?

(6)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成员的自我评定,然后引导全班进行互评,评比”最佳活动小组”、“最佳活动者”。

日积月累

1.身为炎黄子孙,我们为自己是黄种人而感到骄傲;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更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而自豪。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的名人志士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对自己祖国的钟情。

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名人名言。

⑴自由朗读这些名人名言。

⑵选择其中的一两句名言,说说含义。

⑶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他们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表情?

A.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泉源。

这是选自1949年4月周恩来在《关于和平谈判问题的报告》中的一句爱国名言。主要意思是只有热爱自己的民族才能有自信心,才能有为祖国、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操,是在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它源于对生育自己的故土、家乡、民族的爱。

B.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这是1981年2月14日邓小平为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邓小平文集》英文版写的序言中一句充溢着爱国激情的话语,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和人民。他这种无限高尚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C.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这句话选自鲁迅的《华盖集续集·学界的三魂》,文中他分析中国的国魂有官魂、匪魂和民魂三种,他认为“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D.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她,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

这句话选自巴金的《随想录》,体现了巴金对祖国、对人民深沉而执着的爱。

⑷朗读并背诵这些名言,进行语言积累。3.交流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1)朗读自己收集的爱国格言或古诗词。

(2)介绍所收集句子或古诗词的意思,谈谈自己的想法。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积累

展示台

1.展示准备

(1)观察展示台中的图片,读读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课本中这些学生分别展示的是什么?

(2)分组,综合性活动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学生为一组。

(3)以组为单位,确定自己组内展示的内容,展示的形式,展示的特色以及分工情况。鼓励学生超越课文中展示的形式,自行设计新的展示形式。

(4)各组共同讨论,互相协作,进行展示准备。(班长或学习委员了解各组的展示准备情况,并进行协调。)

2.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展示会

(1)各组轮流介绍,并把自己组的作品带到展示区域进行展示、介绍。

(2)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学习。

(3)评选最佳展示组,视情况评选“惜时奖”“毅力奖”“才艺奖”“创造奖”“能手奖”、“勤劳奖”等个人奖,教师颁奖。教后反思:

5.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篇五

一、单元主题

本组教材围绕“生活处处有真情”这一主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穷人》《唯一的听众》是精读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用心灵去倾听》是略读课文。还有编排了《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

二、训练重点

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充分感受文中人物的美好心灵,还要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学习通过环境、人物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写作方法。

三、单元整体目标

1、学会1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理解文中重点词句,读懂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印象深刻的句子。

3、学习作者通过对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穷人》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能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

5、《别饿坏了那匹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和“我”对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

6、《唯一的听众》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7、《用心灵去倾听》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中的《穷人》时代背景使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难度。《用心灵去倾听》中的“问讯处”,农村孩子理解也有一定难度。学习这两篇课文时,需要老师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篇幅都较长,虽然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具有一定的分析、概括、归纳能力,但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好这几篇文章,需要加强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和能力的训练。

五、单元教材分析及建议

1、《穷人》是俄国署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全文记叙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和渔夫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能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德。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人物语言、心理等方面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桑娜复杂的心理活动。学习本文先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环境和人物描写的句段,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朗读,通过提出问题,多形式朗读探讨研究体会感悟人物品质。另外,课后小练笔,必须让学生知道,续写不能改变故事情节主线和人物思想品质。

2、《别饿坏了那匹马》主要写喜欢读书的“我”在失去读书的机会时,摆书摊的残疾青年谎称家中有马,买下“我”的马草,让“我”继续看书的事。赞扬了这个残疾青年不计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表达了“我”得知真相后的感激之情。全文主线清楚,脉络分明。围绕“别饿坏了那匹马”这个善意的谎言被揭穿的过程,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美好心灵。本课重点是体会残疾青年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残疾青年对“我”说谎,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教学时,可按阅读提示要求解决的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在学习上文时学到的阅读方法,重点通过对重点词句的自学、讨论,学习课本内容。并学习作者透过人物描写刻画人物品质的写法。同时,为本组口语交际作铺垫,教学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青年与妹妹说谎言的本意,让学生明白做人应讲诚信,但有时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3、《唯一的听众》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无信心学会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爱、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老教授的言行与“我”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教授对“我”的鼓励、关爱及“我”的感激之情。教学本课时,首先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然后围绕“我”的心理、行动变化这条主线,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此外,本文语言质朴、清新、有美感,可引导学生注意欣赏、积累一些美妙的句子。

4、《用心灵去倾听》真实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我”对苏珊深切怀念之情。全文围绕“我”与苏珊交往的过程这条主线展开,脉络清楚。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苏珊用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的美好心灵。难点是领会文章的写法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教学本课时,可运用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继续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学习园地

1、口语交际:辩论“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由于在学习《别饿坏了那匹马》一文时,学生已明确讲诚信与善意之间的关系,但对于辩论,学生初次接触,教师可适应讲解辩论的方法与注意事项。辩论前要启发学生无论持“讲诚信”或持“善意的谎言”观点,都要用事实说服人,并且要用提纲写出说的顺序。

2、习作: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训练时,可引导学生归纳本组课文抒发感情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本次习作中学习运用。

3、交流平台:本次交流平台紧紧围绕本组训练重点——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环境和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抒发美好情感的。列举了《唯一的听众》、《穷人》中的有关句子,提出让学生讨论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以后的阅读实践中,还应当鼓励学生,在习作中通过对环境、人物的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4、日积月累:安排的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的名人警句。训练时不光要求学生把句子读通顺并能背诵下来,还要注意运用。

5、课外书屋:由于条件有限,我们无法找来加拿大作家蒙格玛丽的《绿山墙的安妮》来阅读,但可以结合各校实际,另外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歌颂人的美好心灵的作品,让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

七、教学时间安排:

本组教材可用12—15课时

6.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篇六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爱我中华》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二”组成。五篇课文中,《开国大典》、《明天更辉煌》、《枣核》是精读课文,《望大陆》、《太阳与士兵》是略读课文。

《开国大典》通过对新中国成立盛况的记叙,表达了全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望大陆》是国民党元老于佑任先生病重时的一首哀歌,饱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和祖国统一的一往深情。《明天更辉煌》是献给香港回归之日的一首赞歌,全诗充溢着为香港回归祖国而无比兴奋、鼓舞的浓浓深情。《枣核》写了“我”的一位在美国生活的旧时同窗托付访美的“我”从家乡给她带几颗生枣核,准备中在自己的后花园中,以寄托思乡之情的事。《太阳与士兵》是描写中国边防军人的动人事迹的一则短文,表达了他们对祖国的无限赤诚之心。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二”中编排了“温故知新”“语文大课堂”和“习作”三个栏目。“温故知新”有“理解与运用”“拓展与交流”“积少成多”三项内容。“理解与运用”练习,一是读句子体会词义,认识比喻修辞二是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这是训练学生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的一项基本功。“拓展与交流”采用宁宁和丫丫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单元各课后的感受和收获,有的从描写方法谈,有的从修辞方法谈,有的从学习方法谈,意在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各抒己见。“积少成多”选编了清代龚自珍的一首名诗《已亥杂诗》,一是让学生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二是配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的主题,让学生认识又一位“爱我中华”的古代名人。“习作”是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是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展示,也是对学生自助写作能力的测试。

单元学情

本单元都是表现华夏儿女对祖**亲赤诚而炽热的爱的情怀的课文。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语言生动具体,情感蕴含丰富的文章不能静心地认真品读,缺乏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写作方法的揣摩,以及对作者情感的体会。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色,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深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上下功夫,引导学生多读读感受深的地方。另外要加强静心默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把课文读懂。在反复品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启迪,进而在感知内容的同时,还要注意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24个,会写生字2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或指定的自然段。阅读相关的“学习链接”,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3、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5、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6、自由作文,不限内容范围,也不限文体样式,提高自助写作能力。

学习重难点

1、培养学生有效的朗读方式。

2、感受炽热的爱国情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认真体会课文中重点语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时数

16——17课时

主备人

6、《开国大典》

7*、《望大陆》

8、《明天更辉煌》

9、《枣核》

10*、《太阳与士兵》

7.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篇七

ji? y? g b n sh? sh? ku? w?

( ) ( ) ( ) ( )

y? s? l g

( ) 式 严( ) 忧( ) ( )舍

j鵱:( )俏 ( )工

二、选择正确的音或字,打上“√”。(4分)

瞥见(pi pi ) 瘦削(xu xi o) 魁梧(w w∏闾╭ ng q n)

(报 抱)歉 羞(愧 槐) 一如(既 即)往 刻骨(铭 明)心

三、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张:A.陈设、铺排;B.商店开业;C.姓;D.量词。

1.桑娜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 )

2.我家附近的马家板鸭店开张了。 ( )

3.过年了,家家张灯结彩。 ( )

4.我们讲故事时不要张冠李戴。 ( )

四、用“静”字组词填空,请不要重复使用。(4分)

1.黄昏的森林里一片昏暗,( )极了。

2.小外孙吵闹了一个下午,吃晚饭时终于( )下来。

3.遇事要沉着( ),不要慌张。

4.夕阳西下,余晖映照在( )的湖面上,美不胜收。

五、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一个词语写一句话。(6分)

兴高( )烈 怒目圆( ) 十指( )心 泰然( )之

流连( )返 ( )之大吉 心( )肉( ) 自( )自( )

六、按要求写句子。(9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不精不诚, 。

,天之道也;诚之者, 。

有所期诺, ;有所期约, 。

2.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小红学习努力。小红体育锻炼也很积极。

3.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音乐教授。

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意:

4.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修改病句)

5.我为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

缩句:

七、根据所学课文内容填空。(12分)

1.《穷人》一课的作者是 国著名作家 。文中表现了桑娜和渔夫 、 、 的品质。

2.林子里 。 ,听起来像 。(选自《唯一的听众》)

3.屋外 , 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 。(选自《穷人》)

4.读了《用心灵去倾听》一文,你的感受是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3分)

(一)唯一的听众(节选)(8分)

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同时,每天清晨,我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1.用横线画出“我”刻苦练琴的句子。(1分)

2.“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一句既说明了 ,又说明 。(2分)

3.文中多次写到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平静地望着“我”?(2分)

4.生活中有许多善意的谎言,带给了人们莫大的鼓舞和信心,请列举一例。(3分)

(二)捐 诚(15分)

我在加拿大学习期间遇到过两次募捐,那情景至今使我难以忘怀。

一天,我在渥太华的街上被两个男孩子拦住去路。他们十来岁,穿得整整齐齐,每人头上戴着一个做工精巧、色彩鲜艳的纸帽,上面写着:“为帮助患小儿麻痹症的伙伴募捐。”其中的一个,b? y髐 f n shu ( )就坐在小凳上给我擦起鞋来,另一个则彬彬有礼地发问:“姐姐,您是哪国人?喜欢渥太华吗?在你们国家有没有小孩患小儿麻痹?……”一连串的问题把我这个头一次在众目睽睽之下让别人擦鞋的异乡人,从近乎狼狈的窘态中摆脱出来。擦完鞋,我问该付多少钱,他们说:“给多少都行。”当我把5加元放到布袋里时,他俩用稚嫩优美的童音微笑着大声说:“非常感谢您!”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

几个月之后,也是在街上,一个路口坐着几位老人。他们满头银发,身穿老式军装,上面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勋章、奖章。每人手捧一大束鲜花。匆匆过往的行人纷纷止步,把钱投进这些老人身旁的白色木箱内,然后向他们深深鞠躬,并从他们手中接过一朵花。那些老军人们毫不在意人们捐多少钱,一直不停地向人们低声道谢。同行的朋友告诉我,这是为纪念二战中参战的勇士募捐,救济残疾军人和烈士遗孀,每年一次。募捐的人相当踊跃,而且zh? x? j ng r醤( ),气氛庄严。

有人说:帮助比自己弱小的人,会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可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心里却只是想对他们说声“谢谢”。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里写词语。(1分)

2.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

②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 ( )

3.文中写了两件事:一是 ;二是 。(2分)

4. 文章最后一句“我两次把那微不足道的一点钱捧给他们时,只想对他们说声‘谢谢”中的“捧”字换成“递”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5. “我觉得他们的笑容融进了路旁盛开的鲜花中,他们的声音好像来自天堂”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4分)

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何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九、习作园地。(30分)

8.六年级上册语文复习备课 篇八

略读课文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薛金梅左淑娟 教材简析

学会看病这篇课文讲的是儿子感冒了,妈妈让他独自去医院学会了看病的事,母亲用这种方式锻炼儿子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表达了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说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受到情感的启迪。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有关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的描写,体会母亲感情变化感受母亲的爱子情深。课前准备课件《懂你》、《感恩的心》两首歌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 预习探 究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满文军的《懂你》,认真听想想这首歌主要写了谁?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板题)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就要求我们把平时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于本课的阅读实践中,现在回忆一下,你都掌握了哪些阅读方法?

3、师小结。

1、交流学过的阅读方法,2、学生自由读课文

1、导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目标的设置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本课的教学更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查字典,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读熟之后,同位之间复述故事的梗概。二 合 作 交 流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由读课文,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自己试着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并且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2、小组内提出问题各组选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全班交流收获与问题。

3、师引导选有价值的问题交流。

4、你想对文中的妈妈说些什么?

1、先小组合作学习在全班交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交流学生提出的问题,在感受深的地方写批注

3、有感情读句子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抓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感知课文

三 品 读 体 验

1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2小组内交流。

3体会母亲爱儿子的句子。

1)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疼痛地缩成一团 ①(出示:“时间艰涩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收缩成一团。”)

2师:既然时间过得慢,把“艰涩”换成“缓缓”行不行?为什么?(体会母亲在一分一秒中的煎熬)小结:时间过得越慢,母亲就越忐忑不安,母亲越忐忑不安,时间越(过得慢)。放慢语速,齐读这段话。

3师:你还抓到哪个词能表现母亲的担忧?(疼痛)师:疼痛到什么程度?(心收缩成一团)

小结:这哪里是狠心的母亲,这分明是一个疼爱孩子、很有责任心的母亲呀!

4、分角色朗读a小组读 b同桌读

5、师小结:文中的母亲在孩子病中采取“冷漠处理”的办法边授路线图边让儿子独自去看病锻炼儿子的独立意识,表现母亲对儿子的爱我们作为孩子用歌声表达对父母爱的回报好吗?全班唱《感恩的心》。

感受母爱的伟大,母亲的良苦用心

老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仔细研读母亲的感情变化过程,体会母爱的伟大

①“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因为担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觉得时间的流动艰难缓慢。母亲等待独自看病的儿子归来,“度日如年”,足见爱子真情。

②“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让孩子独自去看病,是对孩子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母亲饱受着担心与痛苦的折磨,所以说也是对母亲自己的考验。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巩 固 延 伸

巩固延伸

1、学完课文后写读后感悟,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2、搜集有关母爱的诗句或用画的形式表达出对妈妈的爱。

交流感受拓展阅读指的是: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板书设计

学会看病

冷漠处理 独自看病 母亲 儿子

尽责的爱 路线图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让学生仔细读课前提示,按要求去自学,然后在课堂上小组学习,再全班交流,接着我设计了一组辩论,让学生在争辩中深入理解课文,理解母亲看似“狠心”实则“尽责”的爱。

本课的教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角色转换,入情入境。

在让学生解第一段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正在生病,可是你的妈妈让你一个去医院看病,你心里会怎么想?”有的说:“妈妈,你真狠心,我生病了还让我一个人去医院!”有的说:“妈妈一定是不爱我了,我生病了都不管我。”等等,学生很快进入角色,并能与文本进行对话。

二、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沂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时 间 单 位 张庄中心小学主备人从秀杰 课 题口语交际六 课 型

口语表达 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李长城 左淑娟

教材简析通过出示三则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与人交流能理解对方,尊重对方。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过程与方法: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父母的爱,与父母真诚谈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和母爱

课前准备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父母对自己关爱的事例 |课 |标|第 |一| 网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

情境体验 引起话题

1、谈话导入: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2、再现情境:出示“口语交际”中的三个生活中的小故事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体会父母的爱感受父母的爱,引出话题。再一次激发学生体会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1.先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情感主题。

2.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今天我们就谈谈父母的爱.(板书:父母的爱)

1、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2、小组交流,形成观点。(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3、全班交流,模拟交际情景。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应该像《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2、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让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观点的碰撞中形成正确的观点。让学生充分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提出问题:你怎样看待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 ◆小组交流,形成观点.◆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在谈谈自己的想法。三

围绕话题 互动交流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讲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

3、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师提醒注意交际时的习惯的培养。

1、小组合作,互评互说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

2、全班交流,互为补充、质疑。拓展话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四 延伸 话题 综合 运用

1、模拟场景:如果我是爸爸,你会怎么把这三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师生模拟交际)如果我是妈妈呢?

2、今天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师生互动模拟交际让学生明确,回家后如何说、怎样说。板书设计

父母的爱

教学反思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讨论积极热烈,对问题讨论有一定认识。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活动中表现都很好。学生对于问题都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不深刻,在表达过程中语言组织的不是很合理,表达能力不强。在平时要强调对于精彩段落及句子的背诵。

沂南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集体备课

时 间 单 位 张庄中心小学主备人从秀杰 课 题习作六 课 型

习作参入集体备 课人员

李长城 左淑娟

教材简析通过具体的事,体现对父母由不理解到理解,体会到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劝说他们改掉不良习惯;同父母再说说其他心里话。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感受、讲述课文中、自己生活中的爱的细节,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能体现父母之爱的事件,说实话,表真情。情感、态度、价值目标:体会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能体现父母之爱的事件,说实话,表真情。教学难点初步学会使用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课前准备

教学前了解自己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免在不经意间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造成伤害。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备课 一 定 向 观 察

搜 集 素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爱的看法,其实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都感受着父母的爱。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书写父母给我们的爱,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3、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自主选择话题,选出自己最想说的一个。诱发写作动机 二 合 作 交 流 拓 展 思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5、师生评议:要点(1)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4、全班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5、师生评议:要点(1)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在交流中达到共赢 实感;(3)是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三 放 胆 试 写 自 主 修

1、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2、各自习作。

3、自己修改草稿,小组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4、誊写习作。

1、各自习作。

2、自己修改草稿,小组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3、誊写习作。

尝试习作

回 扣 要 求

交 流习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讲评的重点(1)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2)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再次修改习作 五 佳 作 欣 赏 借 鉴 提

1、欣赏佳作片段,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段,进行欣赏,说说值得学习的地方,指出其中的不足。)

2、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4、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5、布置任务:今天回去将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意见。如果你觉得不便当面交流,也可以将自己的习作给爸爸妈妈看,让他们将自己的意见写在习作后,然后自己再来看。

1自读习作,找出优点和不足。

2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父母的爱 真情实感

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

详略得当 紧扣主题

上一篇:小游园设计说明书下一篇:十九大开幕会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