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2024-09-17

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共8篇)

1.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一

江西万通名师出战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

教学能力大赛

为促进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由教育部指导举办的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在全国多地点燃战火。

8月14日,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预选赛在全国多个赛区隆重开赛,万通汽修教育共有24名教师参赛。

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是加强我国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适应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需要的汽车专业“双师型”老师队伍的重要举措。于2010年由教育部指导、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创办,受到国家有关领导和教育部的高度评价和认同,是我国汽车职业教育领域内唯一受教育部认可的全国性教师教学交流展示活动。

大赛以提高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等综合能力为目标,对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大影响,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赛场面壮观、气氛热烈,针对性、实战性强,每位选手都要面对临时组建的授课班级、数位评委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教师进行“大比武”式的现场教学,这是对参赛老师综合素质的严峻考验。

万通汽修教育作为著名教育机构新华教育集团旗下的三大品牌之一,办学20多年始终以“办中国最好的职业教育”为目标,在职业教育领域内取得了显著成就,获得了主管部门和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为保障教学质量、实训质量,万通汽修教育各院校都组建了一支在汽车运用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4S应用、汽车电控、汽车美容装潢等领域,既有丰富实战经验,又有精湛理论水平的精英级“双师型”师资团队。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通过此次大赛检验教学水平,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万通汽修教育认真对待,经过层层严厉的选拔,从数百名万通名师中挑选出24名汽修实力超强的汽修名师参加此次大赛。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汽修实战经验,还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汽修教育内的翘楚。

此次大赛是全国预选赛,历时6天,包括7项比赛项目,划分为6大赛区。万通汽修教育报名6项比赛项目,24名参赛教师将分赴北京、广东东莞、山东潍坊、浙江杭州四大赛区,其中江西万通汽修学校此次将派出杜抗老师、李俊伟老师、涂伟老师3名青年教师分别参加山东潍坊赛区、浙江杭州赛区的比赛,与全国汽车行业精英教师展开激烈角逐!

作为参加此次大赛的教师代表之一,江西万通汽修学校的杜抗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此次大赛能够检验自己的教学水平,发现教学中的不足,在交流中提升教学能力。对于此次大赛,我做了大量准备,将在比赛中全力以赴。”

据悉,在去年的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万通汽修教育共有18名教师在决赛中脱颖而出,载誉而归,为万通汽修教育赢来了高度赞誉。今年,万通汽修教育再次出战大赛,将会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我们也将继续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2.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二

1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1.1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简介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简称“中国FSAE”) 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大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大赛。该赛事通过搭建自主创新技术的国际交流舞台,深化中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流意识,完善汽车人才培育机制,为中国汽车工业从“制造大国”向“产业强国”的战略方向迈进奠定人才基础,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培养汽车产业创新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新体系。

1.2 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现有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下培养人才,教学与实践存在脱节,理论与运用也存在脱节,导致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创新能力,制约着汽车行业发展。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这方面的缺陷。该模式以大学生方程式大赛为辅助,以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主体[4],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车辆工程专业教学模式,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2 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

2.1 改革的目标

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在于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发展、教学相长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同时依托河南省车辆及零部件生产制造工业基地这个优势,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反馈体系,最终形成一套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的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2 改革的内容

车辆工程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观念创新。明确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实践性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和定位,通过项目培养学生参加实际工程设计,并自己动手加工零件,制造和调试赛车,同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赛车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2.2.1 由“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工程设计实践,仅仅是延续理论上可行性的设计分析,具体设计的零部件能不能用于实际生产或能不能生产都是未知数,没有一个可以检查设计是否合理正确的方法。大学生通过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参与实际工程设计,由亲手设计每个零件开始,完成零部件的加工制造,最终装配出一辆满足要求的具有良好行驶性能的赛车。教学模式中设计实践应用的改革,学生进行工程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的理论设计,而是必须应用到实际进行生产加工,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创新能力。

2.2.2 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校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是以金工实习和一系列课程实验进行实际动手能力培训。这种模式培养的是一种简单的操作能力,学生按部就班完成规定的实验,验证书本知识,发挥空间有限,仅仅是知道已有的工艺和设备的简单使用与操作。

通过参加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学生完成整车设计。所有零件自己设计,在软件上完成控制分析,形成零部件图纸。自己设计零件加工工艺,在教师辅导下动手操作各类机床加工设备,加工出零部件,将这些零件应用到赛车上,通过实车验证设计、加工的正确性。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能更加适应企业发展。

2.2.3 传统产、学结合与企业合作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在产、学培养方面,企业多数是扮演旁观者的角色,很少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来。高校往往采用生产实习、认识实习的方式以参观的形式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种简单的参观,学生仅仅是形成初步的企业生产概念,并没有充分理解理论如何应用到企业实践。通过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参赛过程中学生要制造出一辆满足竞赛要求的赛车,在赛车的制作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企业的优势与企业联合制造赛车,企业可以为学生在汽车零配件制造方法、制造过程、性能检测与维修等方面提供全面系统的培训和场地技术指导,学生提前进入企业中进行生产学习,并验证自己设计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2.2.4 师资队伍建设改革

车辆工程专业是集车辆开发、设计、生产为一体的产品类专业,要求教师除具有理论知识外,应当具有丰富的产品设计经验。目前,由于新进教师多为高校硕士、博士应届毕业生,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缺乏,这样的青年教师很难胜任培养企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的教学体系。因此需要有实践培训过程,通常做法是到实验室工作1~2年,但效果不理想。建立了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平台后,这一情况明显改观。严格实践的要求使教师的实践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双师型”教师,从而形成一支教学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因此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平台也为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其更能够胜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的要求。

2.2.5 实验教学及实验室改革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车辆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多数以演示和验证性实验教学为主,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实际操作和一定的参与来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通过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平台,学生在赛车的制造过程中利用实验室的各种资源,自己动手制作、加工、组装、调试、维修赛车,且方程式赛车不仅仅是设计和制造赛车,还需在比赛中发挥优异的性能,因此必须进行汽车平顺性、舒适性、安全性、动力性等各种相关性能的检测试验。汽车各种性能方面的试验都要由学生自己操作完成,这样将学生由被动角色转化为主动角色,增强了学生对车辆工程专业实验理论与相关技术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步搭建了卓越工程师型校内培养平台。

2.2.6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反馈体系改革

传统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对教师的讲课和实验指导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学生的实践动手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来得到评价结果。这种评价方式是建立在理论评价的基础上的,没有可以检验评价效果的方法,如何建立一套能把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的体系,使实践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不断上升,一直是教学模式中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通过方程式赛车设计、制造、测试、比赛的过程,很容易评价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否合格和教师指导是否到位。这不是一种虚的评价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制造出来的赛车在竞赛场上运行的实际性能来评价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这种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质量反馈体系能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质量管理制度。

3 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成效

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主干课程为重点,跟踪汽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在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教学队伍和教材建设、网络课程建设、多媒体课件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改革工作。目前已形成了队伍结构合理,教学内容组织科学,教学设备齐全,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先进,教学效果良好的局面,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河洛风”SAE方程式赛车队作为河南省唯一的参赛队伍,参加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获绿色环保大奖、最佳外观设计奖等11项大奖,赢得了组委会及企业界的广泛好评,得到CCTV-5、东方卫视等社会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与赞扬。

同时在赛车的设计和加工制造过程中,与中船重工725双瑞科技有限公司、洛阳一拖集团、洛阳亿众等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与专业对口的校外专业实习基地,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学生申请与赛车相关的发明专利2项,公开发表与项目相关的高水平教学改革研究论文多篇。车辆工程专业形成完善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建成一批精品课程。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教学质量反馈体系,加速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培养了实践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创建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完善车辆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

改革成果应用于我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每年直接受益学生150人,间接受益其他相关工科专业学生1 000人。改革研究面向全校,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载体,以车辆工程专业为实例,形成的一套完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4 结束语

基于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车辆工程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发展的教育教学为理念,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这种教学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完善的组织运行体制,创造了一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新模式,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

参考文献

[1]李延保.着力构建创新型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 (3) :28-32.

[2]王树才, 宗望远.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 2007, 10 (10) :63-65.

[3]黄雄健, 熊维平.汽车类应用型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9) :163.

3.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三

【关键词】汽车维修 大赛 影响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251-01

在职校技能维修的教学中,汽车维修技能大赛已经是很多学员所公认的最重要的一次考验,于很多学员而言这就是他们的职业高考,很多人寒窗苦练,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奖项,从而证明自己在维修技能上的成就与价值。

一、汽修职业教学与维修技能大赛相结合的概况

1.在传统的职校汽修教学中,通常是以培养定向性人才为目的,从而使得学员能够在某一个领域将技能掌握的精益求精。但是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培养综合性人才,用汽车维修大赛来检验其学习成果一时间成为了现在职校教学的主流。而职业大赛也的确有其优势,其大众化的特点为很多学院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2.在技能大赛发展的今天,其目标理念已经与职业教学有了较好的接轨,在职业大赛的影响下,职校已经加强了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和改革,为了迎接大赛,现在职校已经开始加强实训等实际操作上的教学。这也为学员成为应用型人才垫定了基础。

二、汽车维修大赛为职业汽修教学带来的优势

1.汽车维修大赛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在大赛进行的过程中,学员会见识到很多书本上所涉及不到的维修技能,对于维修思维的创新和启迪会有着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时在大赛中会出现很多优秀的学员和专业教授,对于学生答疑和进行技能交流都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机会。这是维修大赛在理论知识上带来的优势。

2.汽车维修大赛也能带来实践能力的增强,在参加维修大赛的竞争时,一般会遇到很多维修上的问题,从问题检测到故障排除都是一个学习和总结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也会逐步的变得娴熟。例如在汽车维修中电力系统是经常需要维修的一个区域,这就需要汽修人员对汽车内部配电图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其中电盘的配置与维修都是需要用来实践的,这也是维修大赛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带来的优势。

3.汽车维修大赛有利于学员综合能力的提高,自从进入电气时代以来,电力系统就已经运用到汽车的结构体系中,从此很多职校就提出了机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但在大部分職校机电还是分开来教学的,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要完全融合是一个较为不易的过程,而在大赛中,汽车的维修通常是综合性,既要对机械配件进行检测,也要对电力系统是否正常运行进行排除。所以学员在通过技能大赛的维修时可以发现很多自身的很多问题,最终要的是能够清楚的知道是机械问题还是电气问题。从而将机械与电气有一个完美的融合学习。

三、汽车维修大赛为职业汽修教学带来的劣势

1.在职业汽修大赛中其劣势也是很明显的,首先表现在学员的求胜心切,很多学员为了拿到优秀奖励而偏离了汽车维修的本质。在很多职校都显示为了准备维修大赛很多学员都暂时停止自己原本应当学习的课程,而且很多职校还给予支持,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学员维修汽车的本质就在于技能的掌握,而技能大赛的参加也要建立在不耽误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其二有的学员将维修大赛看成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这样如果心态不好的学员在赛中没有结果,往往会对维修专业失去信心。所以正确看待维修大赛是尤为重要的。

2.在汽车维修大赛的体系中还有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例如可以把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员进行比赛,这样也能更好的挖掘出普通学员的潜力,其二应当加强小组合作能力而并非是个体综合能力。因为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是有限的,可以将学员分为小组进行团体比赛,这样将会有更多的学员获益。

四、结语:

汽车维修大赛已经深入各个职校的汽修教育,在学习和实践的同时,学员也应当把握好大赛的契机,在大赛中于很多学员是一个展示和检测自己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技术交流开阔眼界的好平台,但学员也不可去盲目的追求奖励来满足自己的虚荣,一切要从求学的本质上出发,戒骄戒躁,要好学力行,臻于至善。将自己塑造为一个合格的汽修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长庆.行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大有可为[J].西北职教,2008(08).

[2]刘行行.坚持可持续发展,探索新型职教模式[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5).

4.信息化教学大赛设计课件说明 篇四

湖南省衡阳市工业职业学校 雷德良

项目课题: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制作

本课题采取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共分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拓展四大模块。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实物示范、动画演示和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学。

首先在项目分析模块中介绍了该课题采用的教材版本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的教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对中职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教学过程中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目标;确定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知识以及解决办法。

在项目实施模块中通过温习旧知来夯实基础,为探求新知服务,引出项目课题后,紧接着就对制作课题分四个任务进行分解教学,在任务1中让学生明确实施该课题需要用到哪些实训器材,并熟练掌握操作工具和测试仪表的使用方法。在任务2中要求学生对器件进行质量检验,并根据元件布置图将电器元件按要求固定在安装底板上。在任务3的接线及线路检查中,把接线的步骤用动画的形式演示,主电路按三相电流的流向走线,控制电路按等电位分步进行接线,有利于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衔接起来。在任务4的通电试车及调整环节中强调安全文明生产,并对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和时间继电器起动整定时间进行调整,用动画演示和实物操作示范两种方式来变抽象为具体、简单直观,弱化了难点。

动手制作是通过即时实训、体验感悟来巩固知识,老师在实训室巡视指导、随时答凝解惑,并适时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重点难点问题。

在项目评估中教师快速回顾知识和技能,然后开放课堂,学生互相交流评一评,说一说、分享体会共同进步,并按工艺标准进行学生互评,写出实习报告,展示制作成果,评选出操作能手。

最后通过项目拓展练习来内化知识,提高动手动脑的能力。

5.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五

信息化课堂教学

讲稿

课程名称: 化工单元操作技术 总 课 时: 106 授课教师:

所在部门: 环境与化学工程系

授课时间: 2016-2017学年第1学期 同学们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蒸馏技术仿真技能》,这部分内容实践性较强,但也是前面理论内容的应用。上一周我已经在蓝墨云班课的资源库里上传了操作说明书和冷态开车操作视频,并发布了复习及预习任务,待签到结束后我们进行抽查。首先进行签到,请大家打开手机,登录蓝墨云班课的签到界面,准备签到(发布签到手势)。利用这个时间,请大家思考复习问题:精馏的典型工艺流程是什么?

一、理论知识复习阶段(约10分钟)

白酒的酿造工艺中就有蒸酒的这一工序,在这一工序中,酒的浓度得到提升,但这只能得到乙醇含量约70%的液体。在现代工业发展中,无水乙醇的用途非常广泛,最常见的就是我们汽车上加的汽油,里面就添加的有乙醇。那么,高浓度的乙醇如何获得呢?就需要采用精馏技术。关于精馏的理论知识内容前面已基本学习过了,我们找1、2个同学来回答我刚才所提出的问题:精馏的典型工艺流程是什么?

请***同学来回答。请坐。

请****同学进行补充。请坐。

精馏的典型工艺流程很简单,精馏工艺中的主要设备有哪些呢? 对,最主要的是精馏塔,可以是板式塔,也可以是填料塔。那么在精馏的工艺中哪些参数比较重要呢?

对,精馏工艺中对精馏塔的温度、回流液流量、进料流量、塔顶采出流量、塔釜采出流量、压力这些参数的控制比较重要,如果这些参数控制不当,就难以得到合格的产品。但这些参数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回流液的流量大小就会影响塔的温度。那么,精馏塔的这些主要参数在操作中,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控制呢?

二、主要内容讲解

1.仿真界面认识及工艺流程识读

这是模拟实际生产中精馏生产工艺的单元仿真操作,一个是DCS操作界面,一个是现场图,还有报警画面图以及主要参数的趋势图等,这与工厂控制室电脑上的操作界面是相似的。这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习精馏生产工艺的仿真操作。看到这个画面,是不是觉得有点眼晕?不要着急,我们刚才也知道了精馏的主要设备都有哪些,现在,我们分别在DCS仿真界面和现场图上找出精馏的主要设备:首先是精馏塔,其次是塔底的再沸器,然后是塔顶的冷却器,这个是贮存塔顶馏出液的容器。找到了这些主要设备,那么,本次单元仿真的工艺流程就容易解读了。首先,上一工段来的原料液通过阀门FIC101来进行自动控制,进入精馏塔中,这一工序的原料液是汽液混合物,进来的蒸汽随着塔底来的蒸汽一起上升到塔顶,在塔顶的冷凝器EA419中进行冷凝,冷凝后的冷凝液进入回流罐FA408贮存。这部分的问题是:进料是汽液混合物,对塔的压力及回流罐液位有影响吗?

对,进料越多,塔内蒸汽越多,压力就越高,如何控制压力呢?可以通过冷凝器的冷却水阀门PIC102开度大小来进行控制,阀门开度越大,冷却水流量越大,冷凝速度就快,塔压就下降了。有同学问了:PIC101貌似也是控制压力的阀门,有什么作用呢?PIC101所控制的是压力高到无法控制的程度时,放空一部分蒸汽来降低塔压,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塔内蒸汽减少,冷凝液量减少,回流罐的液位迟迟不能上升,就影响下一步的操作。

了解了塔顶,再来看进料后的液体部分随着塔上部来的液体一起流到塔底,在塔底通过再沸器EA408被加热成蒸汽。那么,再沸器是用什么来进行加热的?

对,同学们都看到了,是通过低压蒸汽来进行加热的。那么,塔的温度是怎么控制的?

对,有同学已经看到了,塔的温度主要是通过自动控制阀门TC101来进行控制的。TC101的动作阀门就是在低压蒸汽管线上,所以,控制塔温度的主要阀门就是通过TC101来进行控制,但还有一个辅助阀门V13,这个阀门主要控制进塔蒸汽压力,在通过TC101控制塔温升温不明显的时候,可以把这个阀门开度调大一些,正常情况下,这个阀门的开度维持在50%左右。除了低压蒸汽影响塔温以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塔的温度?

请****同学回答。

对,除了低压蒸汽以外,影响的还有进料流量,进料量加大,温度降低,以及回流液流量,回流液流量加大,塔温下降比较明显。因此,当塔温不在正常值时,需要从这几个方面找原因。

补充说明:FA414是低压蒸汽的冷凝液贮罐,它的液位是独立的,可以在开始投入使用时就投自动,不用再管。

学习了塔压、塔温的控制,我们来了解一下塔顶产品和塔釜产品的采出。先来看塔顶。塔顶的产品贮存在哪里?对,回流罐。回流罐下方有红色的泵GA412,把塔顶产品抽出,一部分返回塔内,通过阀门FC104控制流量;一部分通过FC103控制采出的流量。这两个流量在后期的参数调节中,不太容易调节至正常,因为是从一个管线中分流而出,因此这两个流量的大小会相互影响,在操作中要注意。

再来看塔底,塔底的产品流量是通过阀门FC102来进行控制的。

FC103、FC102的阀门还分别和LC103、LC101相关联,因此,这两个流量大小还影响着回流罐液位和塔釜液位。

2.操作步骤解读

资源库里已经发布的有操作说明和操作视频,下面我们抽查同学来检查预习情况。

****来讲解冷态开车的主要操作步骤有哪些?

很好,有四大步骤:进料及排放不凝气体、启动再沸器、建立回流,调节正常。其中,在操作中,比较难以进行的步骤主要是最后一步:调节正常。在调节这些参数时,一定要注意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图如下。

3.课堂讨论

讨论问题:精馏操作的要点及重要步骤是什么?请把答案汇总至蓝墨云班课的头脑风暴。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并提交答案。

****同学回答不错,点赞。4.小结及下阶段任务布置 一起来总结主要内容:

(1)操作中各参数之间的关系:冷却水流量及加热蒸汽流量、进料流量影响塔压;低压蒸汽流量、回流液流量影响塔温;塔顶产品采出与回流液流量相互影响;(2)下面时间我们将进行冷态开车练习,请大家打开东方仿真学生端,进入自由训练室;

(3)练习中要思考的问题:精馏的主要参数对操作过程有什么指导意义?

三、课后拓展

同学们,经过学习及实践训练,我们初步掌握了精馏的工艺流程及冷态开车操作,但很多同学在操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压力控制不当、温度超温以及塔釜液位超限等情况。请大家在课后认真总结本次练习及学习过程,并将结果汇总成报告,并提交至蓝墨云班课的大作业;并且在蓝墨云班课上开设有本训练讨论区,大家可在课后进行讨论,表现较佳者给予经验值奖励;另外我将在网络上搜寻与精馏相关的资讯与资源,并上传至资源库,大家要及时查看。

6.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六

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力求开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全新局面。

调研数据表明,大赛确实较好地发挥了激励作用,在自身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全面促进教师和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特别在提升参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持续发展方面效果显著。根据大赛发

展历程和未来发展态势分析,可以认为统筹建设、分类比赛、加强研究是完善大赛制度的理性选择和基 本方向。

【关键词】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师发展;态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G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9—458x(2014)12—0084—06 引 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 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 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 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 为贯彻落

实这一精神,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 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引导 和促进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自 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 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五年来,在多个部门 的共同支持下,大赛在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 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 共同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 化教学大赛”。鉴于大赛对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 革创新的重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赛五年发展历 程的梳理及参赛教师相关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揭示大 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 水平的实际效果,分析大赛发展态势,提出进一步完 善大赛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大赛发展历程 1.大赛缘起与轨迹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 由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2009年11月,教 育部在辽宁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 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 议首次提出了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倡 议。出席该次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讲话中强 调,加快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信 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 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而倡议 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就是要通过赛事 制度化的竞赛机构,整合建设功能、彰显建设成效,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 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 化教学水平。

2010年12月11日,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

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3个地 区的256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 设计的语文、数学、土木水利类专业、加工制造类专 业、信息技术类专业等共10个组别的比赛。至2014 年,大赛分别在沈阳(前两届)和南京(后三届)连 续举办5届,共有约4764名职业院校教师、2642件 84 DOI:10.13541/j.cnki.chinade.2014.12.01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作品参加比赛。五年来,大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理念 先进、特色鲜明、思路创新的优秀作品,多角度、多 层次、多方位呈现信息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 优势。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推 广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广大专家和 教师的高度评价,为全面推动实践性教学过程与信息 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范例。2.赛项设置变化

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

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 诉求,五年来,大赛组委会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 态调整机制,促进大赛走上不断优化的道路。作为首 次试点,2010年确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 软件赛项,设定语文、数学、加工制造、土木水利、信息技术5个重点组别;2011年起,新增信息化实 训项目,突出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转向虚拟环境与实体 环境的融合,并在大赛期间增设专家报告;2012年 起,将高职院校纳入大赛范围,促进了中高职教学改 革一体化衔接的进程;2013年新增高职组网络课程 赛项,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更加关注资源的搜集和应 用;2014年新增课堂教学赛项,引导教师从重视教 学设计转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详见表1。赛项设置的变化,体现出大赛在引导方向上的不

断发展。其总体的思路就是要引导教师基于职业教育 教学改革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赛的实效 性和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在比赛内容方面,大赛 还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最新发展动态,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 注方向。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大赛在引导教学变 革、突出教学应用、对接产业动态、聚焦重点领域方 面,特征与效果显著。3.改进比赛方式

为构建国家-省市-地区-学校四级赛事体系,自

2012年起,大赛组委会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参赛代 表队要先行组织省市选拔赛,遴选地区优秀选手参加 全国大赛。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到2014年,全部 省级(含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都组织开展了区域内 的选拔赛,大赛的影响力、覆盖面得到快速提升。为降低现场决赛的环境压力、提高大赛整体水

平,自2012起,大赛评审分为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 两个阶段进行,各地推荐报名的全部参赛作品在通过 网络初评后,按60%的比例进入现场决赛。

为了保证大赛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

大赛评委从专家库随机抽选产生。五年期间,大赛建 立了最具权威性的评审专家库,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 者和专家进入专家库,覆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行 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形成了代表国内职业教育信息化 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顶级库,专家力量深度参与了 大赛的项目设置、评审标准修订、比赛评判、报告 会、培训会等环节。

表1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设置一览表 [2] 年份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组别 中职组

中职组对同一问题,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基本一 致。数据显示,84.25%的校长和管理人员认为,信 息化教学大赛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 用很大”(43.64%)或者“作用较大”(40.61%)。而 非参赛教师中,有66.61%的人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 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用很大或者作用 较大,显著高于“一般”、“作用不大”、“没有作用”。4.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和区域联动 访谈结果表明,无论教师是否参赛、无论是教师

还是管理人员,都高度认同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作用。被访谈者 的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 教学水平提升,真正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方式的变 革;二是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智慧化建 设,从根本上引导和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大赛搭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交 流平台,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师水平的区域均衡。

在大赛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较为

显著区域梯度差异。以2013年为例,在全国36个代 表队中,参赛获奖排名靠前的代表队(获奖数)为: 江苏(24)、辽宁(24)、大连(22)、北京(21)、宁波(19)、河南(19)、湖南(18)、吉林(17)、天津(16)、广东(15),其中东北地区3个、华北 地区2个、华东地区2个、华中地区2个、华南地区 1个,西北和西南地区没有进入前10名的代表队。[4] 大赛成绩的差异性,源自各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进程与效果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出区域内通过大 赛整合相关建设工作的联动效果。以连续几年排在前 列的江苏为例,不仅长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 制度化、常态化,还非常注重重点资源的建设。例 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15个重 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与企 业合作共同开发了102门基于网络平台的专业核心课 程数字资源,重点解决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不足 问题,并实现所有成员学校无偿共享,在省内所有职 业学校中逐步推广使用。同时,以组织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 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探索基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研究、总结 和推广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5] 辽宁和大连同在一个省区内,共同进入获奖 总数超过20个的第一方阵。考察辽宁的职业教育信 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 投入专项资金开发重点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并面向 全省职业院校推广应用。[6] 到2008年,又同步推进

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队伍三个建设,构架了 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三级网络平台体系,构建了包括 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 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在内的五 大标准,规范建设成果的应用。各项工作组织化程度 高,为深化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取得 大赛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其他取得优秀成绩的区域,同样可以看到区

域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如:北京、天津的 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湖南 的世界大学城(职业教育新干线)建设与推广,宁波 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及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信 872 0 1 4 年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息化教学专题培训,吉林的教育信息化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程,广东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 设等。

通过分析各地区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轨迹,可以

发现以下基本事实和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 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能直接反应 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与地区职 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师资培训力度、大赛组织化程 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深度直接相关。

三、大赛发展态势分析 1.机遇与威胁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 品牌的同时,也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发展需求将更加旺盛。从职业 院校发展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无论是“以信息化引 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 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以竞赛机制来激发教师内在需求、推动教 师能力发展,其有效性已被理论和实践共同验证,职 业院校及教师对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来实现各项诸多目 标的诉求将更加显著。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从相关政策来看,对大 赛的必要性、持续性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务院 六部委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 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到 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达成这 一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全国职业 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7] 在推进职业院校信息技术

应用方面已经较为充分地发挥了特殊的功能,未来也 必然成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理性 选择。

大赛也同时面对显著的挑战。一是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其他重点工作融合 不充分。虽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 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设 计,在客观上起到协调和引导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但在顶层设计上,这些工 作之间尚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为赛而赛的现象在职 业院校中依然存在。

二是职业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环境支持。随着大赛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支持信息化教学设 计和实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 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环境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也加大 了大赛优秀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推广应用的难度。三是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从过去的几年看,各 地区举办区域内比赛大赛的情况各不相同,区域性赛 事发展状况和参赛全国大赛的成绩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大赛优胜奖过于集中。教学信息化发展程 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职业教育 办学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和重视程度 的差异性,大赛在客观上可能会加大区域信息化教学 创新发展的差异程度。2.优势与劣势 大赛现有优势分析: 一是大赛以其权威性和创新性成为职业教育信息 化的一面旗帜。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 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 事,五年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 校教师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 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 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大赛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大赛不 断创新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特别是设置具有典型引 导意义的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如“万用表的组装与 检测”、“声光实用型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 架模型设计”等项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 革,体现实训课程教学变革的项目化、模块化方向,切实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大赛同期举 办“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汇聚程建 钢、祝智庭等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优秀报告,对教 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引领性十分突出。三是大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由于大赛 自身层次性的不断丰富、范围的持续扩大、标准的逐 步完善,加上大赛成果共享渠道畅通,其影响力越发 深远,推动大批参赛教师正在或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 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大赛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变 革最有力的机制之一。大赛自身发展的劣势所在: 882 0 1 4 年 12 月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一是总体规模难以有新突破。按现有的大赛模 式,由于受到承办比赛院校的条件制约,全国职业院 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规模很难再有大的突破。2010年 参加国赛共有256件作品,到2014年,参加国赛也 只有726件作品,且继续上升的空间极其有限。二是参赛专业轮转周期较长,组别设置连续性不 强。目前大赛覆盖的专业和课程基本按三年周期轮转 的方式设计内容组别,同一课程及专业的组别一般要 隔两到三年才有一次参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 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三是竞赛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很多职业院校更 重视省赛、国赛的成绩,忽视院校的相关建设与推广 应用,参赛功利性较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 性。部分地区的省赛和全国大赛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引领性和创新性显著,但部分专家与教师认为,大赛 作品与日常教学有较大距离,推广较为完善的信息化 教学研究理论和优秀的参赛作品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四、完善大赛制度的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思 路,将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 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 化的要求,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 量。[8] 以这一思路来指导大赛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 信息化教学持续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 常态,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驱动,统筹推进职业教 育信息化建设。大赛是考量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量 规,大赛成绩客观反映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综合应 用水平。职业院校和教师只要存在参赛获奖的需求,就能在大赛机制下激发潜在的创新动力,推进信息化 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在 未来一段时间内,只有以举办大赛为契机统筹和引领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各地区和院校才能真正协调 好教学实际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两个方面的工作,预防和纠正“为了建设而建设”的倾向。2.适当扩大国赛规模,完善多个层次的区域竞 赛体系。如加强与行指委、教指委的沟通与协作,设 计基于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教学专项比赛。可 以按专业大类分区域进行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最新 的信息技术环境,突破场所条件的限制,适当扩大国 赛的参与度,缩短专业的轮转周期,突出各专业大类 的特色。

3.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校级多级竞赛与 选拔体系,让更多的教师拥有参赛的机会,激发教师 更多地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赛促 学”、“以赛促改”,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4.成立研究和推广团队,提高大赛科研水平与 服务水平。大赛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活动,更应是一个 集研究、创新、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要保证大 赛引领的方向的科学性和成果应用的普及性,就必须 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制,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 与模式,成立包括获奖选手在内的推广团队,广泛推 广先进理念、优秀成果和优质资源。[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2010-2014)[Z].北京:教育部,2010-2014.[3]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 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13.[4] 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 知[Z].北京:教育部办公厅.[5]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 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Z].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 院,2010.[6]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 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Z].沈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7][8]《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教 育部副部长鲁昕[R].2014年11月3日.收稿日期:2014-10-30 作者简介:谢传兵,助理研究员,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10013)。

7.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七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有以下特点:1.规格高:本赛事由教育部 (官方主办, 省赛选拔由省教育厅主办, 省级获奖证书由省教育厅颁发。2覆盖广:2014年37 (省、自治区、直辖市) 提交726件作品, 1468名教师参赛3.质量优紧贴教学, 产教融合, 比赛规范, 要求严格, 评选公正4效果好:本赛事形成了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成果展。

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为学, 把书面知识的传授与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有机结合。要实施一堂好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要考虑以下条件:1.教室信息化环境建设, (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信息化技术支持) 2.网络在线交互平台的深度使用3.学生手机APP终端的使用4.课堂内容呈现中三维动画的使用5.抽象的讲授内容有交互软件的使用6.教学过程中的娱乐性Flash动画的使用等。教师要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首先要了解本赛事的比赛宗旨和内涵。

二、信息化教学大赛比赛宗旨

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

三、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内涵理解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 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 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信息技术为支持, 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在信息化教学中, 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要素都必须信息化。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借助信息技术, 给教学带来一些工具、技术上的变化。如教学手段的先进、教学环境的现代化、教学材料的多媒体化等,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信息化技术的手段。

四、信息化教学中师生的地位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信息化教学明确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情境、协作学习的重要作用, 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

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 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课堂教学重点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或教学平台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与教学效果。参赛作品应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上, 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 创设学习环境, 改进教学方式, 实施课堂教学。所选的教学内容应相对独立、完整, 可以是一节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 也可以是某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的学习 (训练) 内容, 教学时长不超过45分钟。可以安排在35分钟到45分钟之间。参赛教师如果要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就要认真研究以下内容:

五、信息化课堂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

1.教学设计 (25分) :教学目标明确、有据,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策略得当, 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数字资源和信息化教学设施, 系统优化教学过程, 教案完整、规范。

2.教学实施 (45分) :按照教学设计组织教学, 环节衔接自然, 过程调控合理;学习情境创设恰当, 教学组织与方法得当, 学生活动参与面广、交互性强,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体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内容呈现恰当, 教学手段灵活多样, 能够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与数字资源, 满足职业教育教学需求;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方法得当;教师教学态度严谨、仪表端庄、语言规范、表达流畅、亲和力强。

3.教学效果 (15分) :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或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作用突出, 效果明显;课堂互动真实有效、气氛好, 切实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重点:测试难点:做游戏, 铺台阶 (有效化解)

4.创新特色 (15分) :理念先进, 立意新颖, 构思独特, 技术领先;课堂教学效率高, 成效好, 特色鲜明, 具有较强的示范性。

针对以上评分标准本人觉得在研习和融会贯通之后设计自己的作品时的设计原则是:强调实用, 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强调为学, 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强调会学, 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 多样化教学方法。强调统整, 课堂内外结合,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

六、课堂教学实施注意点

1.内容的讲授要清楚, 流畅, 简洁, 有感染力。2教师的教态要大方而不拘谨, 准确而没有多余3学生活动组织要活泼而不混乱, 有序而不呆板。教学过程中要使枯燥的学习趣味化 (可以设计游戏、闯关等学生喜欢的形式) ;单调的学习丰富化 (可以通过平台使用、视频播放、学生协作学习来实现) , 共性的学习个别化 (用平台推送微课、软件等) , 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三维动画、虚拟仿真解决重点和难点) 静止的教学动态化 (用实践学习和体验学习来实现) 总之, 教师要牢记课堂传授内容追求实效, 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体验,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贵在自主, 只有这样的呈现方式才能是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 (2010-2014) [S].北京:教育部, 2010-2014.

8.汽车信息化教学大赛 篇八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20-0024-03

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每年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这也是国家层面唯一由政府主办的教师教学比赛。五年来,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诉求,大赛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态调整机制,呈现出显著的逐步优化趋势。大赛先后设置过多媒体教学软件比赛、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信息化实训教学比赛、网络课程比赛、信息化课堂考察比赛,其中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为基本项目,占据核心地位。本文以这一赛项为例,对大赛标准进行解读。

一、《评分指标》的内容

大赛的评分标准是最核心的指导性文件,五年来,大赛组委会十分重视评分标准的建设,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推出两个《评分指标》,作为评委评审的标准和选手参赛准备的指导标准。无论是2010版还是2014版,《评分指标》的总体思路都是引导教师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突出大赛的实效性和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引导教学工作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最新发展动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注方向。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大赛在引导教学变革、突出教学应用、对接产业动态、聚焦重点领域方面,特征与效果显著。

二、2010版《评分指标》解读

2010版《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评分指标》研发制订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由大赛组委会委托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办公室、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同志组成的研制小组,先后研究和参考了中央电教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等10多个相关单位组织的教学比赛相关文件,结合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改革发展需求拟定。

这一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应用、创新与实用。客观上说,这一标准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初创期,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对于“教学目标”“大纲要求”“教案编写”“教学策略”等教学要素有明确的描述和要求。特别是“教学效果”“立意新颖”“有推广性”等评分点,利于选手把握在信息化环境下研究和设计教学的方向与主要原则。在这一标准的引导下,前4年大赛涌现出一大批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思路创新的优秀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呈现信息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广大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为全面推动实践性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范例。

但是,这一指标体系由于在结构上具有教育技术学的背景,特别是技术要求过于显著,客观上造成选手和专家过多关注技术,重视技术与教学的结合,而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本身的内在变革重视不足。比如,指标体系中“教学设计”(这一用词在概念上与赛项也产生重叠)占30分,“内容呈现”“技术应用”两项各占25分,“创新与实用”占20分,在指标上突出技术要求的占到50分,加上要素中的媒体、创新技术要求,技术要求可能要占到三分之二左右。笔者在评审研究的过程中,也明显感受到这个方面的问题。

而在实际的调研中,参赛选手和相关评委也明确指出,从第二年开始,参赛选手的优质作品相似度越来越高,特别是教学设计框架、技术呈现手段等。也就是说,2010版的指标体系在引导大赛方向、规范教学设计、创新设计思路、促进技术与教学过程融合的同时,也在结构和内容体系上严重制约比赛的质量。

三、2014版《评分指标》解读

2104版《评分指标》修订始于2013年大赛之后。由教育部相关负责同志召集教育部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央电教馆及地方教学研究部门代表,在南京、北京召开3次专门会议进行修改、研讨、征求意见。几次会议的总体思路是:要破解2010版大赛评分指标体系的结构问题、导向问题和应用问题,特别是要淡化技术特征要求,突出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特点,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强调教学以生为本,强化人才培养与评价方式变革等。与2010版《评分指标》相比,2014版的指标体系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结构不同

总体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总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特色创新。这个结构与2010版相比,在基本思路和核心逻辑上都有所不同,在结构上不再强调“技术”问题,主要缘于两个考虑:一是突出“技术”更容易引导和强化教师的工具理性。事实上,在这样一项比赛中,技术是必须要有的,但是过分强调技术,往往会造成教师忽视“教育教学”的内核,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技术表达上;二是通过几年的比赛,各地职业院校在信息化教学的相关建议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即使不强调技术问题,大家也同样会重视这一要素。

(二)导向不同

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开办以来,无论是大赛组织水平还是大赛作品质量,都受到國内外相关专家的高度评价。唯一较受质疑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所提交的作品,不能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落地生根,即信息化教学大赛作为一项比赛,在引导教师理念、技术、教学能力等方面提升的同时,却不能直接带动课堂教学的变革。针对这一问题,2014《评分指标》给出了明确的要求,在一级指标中单列“教学过程”,这一指标明确了参赛内容必须在课堂上真实推广应用,而不能是凭空臆想的“空中楼阁”;在评比的导向上,从考查设计的思想理念、技术应用转向考查设计的真实应用过程及效果。

(三)赋分不同

与2010版相比,2014版《评分指标》在结构赋分上有显著变化。一是“总体设计”占40分,比重巨大,这一赋分重在引导专家、研究者、选手更加重视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即要从教学目标设置、学习者特征分析、课程内容整合、资源环境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把握,从文本、课件、资源、活动等各个方位反映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成效,真正达到“系统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占30分,与2010版的“教学设计”部分赋分相同,突出教学的核心环节、要素的重要性和教学设计的真实性,代表了大赛对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导方向和大赛自身的基本走势。“教学效果”单列为一级指标,从目标达成、任务完成效果及学生学习体验、成效等领域,突出对教学设计真实效果的考查,即无论设计多好,如果没有教学效果的支撑,依然不能评为优秀的教学设计。“特色创新”指标的分值15分,比2010版少了5分,主要考虑到在评审过程中,所有的“特色创新”应该在前列要素中有较为充分的体现,此处不必再强化这一点。

(四)重点不同

与2010版相比,2014版《评分指标》评分要素重点内容有较大的区别:一是更加强调人才培养的整体意识,要求“符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即要求教师和专家要深入研究国家制订的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教学大纲(标准),增加了系统研究的要求。二是更加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求“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特点”,增加了教学的针对性要素,突出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差异化、实践化,以避免出现“千课一面”的局面。三是更加突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变革的要求,强调“做中教、做中学”,其内在要求必然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强调技术技能人才评价的变革,要求“教学考核与评价多元化,方法得当”。

上一篇:把幸福给你下一篇:九年级第二学期历史教研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