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申请

2024-08-05

英国留学申请(共8篇)

1.英国留学申请 篇一

英国硕士留学申请的申请条件

现如今,英国大学201x年开学的硕士课程正在招生当中,想要成功申请英国大学硕士课程的同学,一定得提前做好准备。

中国学生申请英国硕士留学,一般比较倾向于申请英国名校,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英国TOP40名校的`申请条件。

英国教育历史悠久、标准严格、质量高,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

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都是中国留学生梦想的英国院校,而英国一年制授课式硕士课程也让英国成为出国学生向往的留学目的地。

对于有意愿留学英国读硕士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把握每年9月到12月末的黄金申请时期,也要对英国硕士留学申请条件有所了解。

英国TOP40大学的申请条件:

英国TOP20大学硕士课程的申请条件:

本科211工程大学:平均分80-85分,雅思6.5-7.5分 (各专业要求不同)

普通大学:平均分85-90分,雅思6.5-7.5分(各专业要求不同)

英国TOP21-40大学硕士课程的申请条件:

本科211工程大学:平均分75-80分,雅思6.0-6.5分(各专业要求不同)

普通大学:平均分80-85分,雅思6.0-6.5分(各专业要求不同)

大专毕业生:3年以上工作经验,平均分80左右,雅思6.0-6.5分,个别院校可直接申请硕士(各专业要求不同)。

2.英国留学申请 篇二

一、战后初期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政策

中国大陆地区首次公开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是在1979年, 这也是战后日本首次公开接收由中国政府派遣的留学生。。这一年, 在日本文部省协助下, 根据中日两国政府教育交流协议在中国东北师范大学开办了“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 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取得学位为目的的留学生的预备教育, 进行短期的日语强化。在中国留学生赴日前的预备教育方面, 日本组织了对外国公费留学生入学前预备教育有长期经验的专家, 参考东京外国语大学附属日本语学校的教学方式编制出全部课程的教学计划, 同时派遣日语、数学、理科等教师参与中国留学生教育。有关赴日后中国留学生就读的日本大学, 当时采用的一般做法是由中国教育部和接受国政府进行协商, 根据预备生的考试成绩和自身所学专业来决定。根据王雪萍的记录可知:赴日留学生的选拔, 根据中国的全国统一高考和劳动部日本留学全国统一考试的成绩决定。 (1) 战后中国的首批公费赴日留学生, 在吉林师范大学赴日本国预备学校接受日语和专业基础预备教育, 通过留学生考试之后, 于1980年正式赴日留学, 打破了二战结束后30多年间中日留学交流一度停滞的僵局, 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

二、战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接收情况及相关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迅速增加, 从1981年的599人增加到2014年的94, 399人, 34年间增长了157.6倍, 并且仍在持续增长。1981年,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仅占留学生总数的8.3%, 到2000年比重突破50.5%, 2004年达到史上最高纪录66.3%, 此后一直保持占日本外国留学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如图1所示, 1981年至2014年,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规模迅猛发展。但其发展过程并不一帆风顺, 而是经历了一个稳定增长、缓慢增长和快速发展的过程。杜姗姗在《中日外国留学生教育政策比较》中将战后日本留学生人数的变化轨迹划分为逐渐增长期 (1983-1992年) 、停滞增长期 (1993-1999年) 、急速增长期 (2000-2005年) 三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杜姗姗论文中未涉及到的2006年至今的时期划分为一个阶段, 将战后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变化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并结合同时期日本实行的留学生政策, 分析其政策演变的前因后果。

第一个阶段从1981年到1992年,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稳定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留学生人数的增长与1983年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提出的“10万留学生接受计划”有直接联系。80年代后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而扩大留学生接收规模对于增强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1983年日本提出到20世纪末接收10万外国留学生的计划。此后, 日本历届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政策和措施。在奖学金方面, 除国费奖学金、各大学设立的奖学金和对自费留学生的学费减免制度外, 还积极鼓励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出资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在留学生打工方面, 由于日元升值等因素, 1983年6月日本法务省宣布留学生、就学生打工的解禁政策, 允许留学生一周内可以打工20个小时。在入国手续方面, 1984年法务省开始简化“就学生”入国手续, 就学生可以不用通过日本的经济担保人而直接从自己的母国申请“就学”签证, 由日语学校负责代为申请入学手续。这些政策虽然不是专门为中国留学生而制定, 但非常便于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的实现。1984年, 中国政府颁布《关于自费留学的暂行规定》, 放开了中国公民自费出国留学的限制条件, 自费留学生人数激增。这些政策措施都直接促进了中国赴日留学生尤其是自费留学生人数的增长。

第二个阶段从1993年到1999年,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缓慢增长阶段。进入90年代后, 日本外国留学人数激增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由于中国留学生中存在一些只是为赚钱、超时打工、非法从事资格允许之外的学生, 为此, 法务省加强了对中国留学生的入境审查, 不再允许由日语学校充当身份保证人。根据日本《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规定, 中国的留学生、就学生在申请留学日本时, 必须向入国管理局提供身份担保人的相关证明材料。而并非是任何日本人都能充当身份担保人。由于日本国内开办日语教育机构数量激增, 其中不乏牟利的语言学校, 民间日语教育机构无序发展。日本政府开始整治, 每年对它们进行审查, 不合格者予以取缔。这些政策, 客观上抑制了中国赴日留学生数量的快速增加。尽管如此,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仍逐年攀升, 成为日本外国留学生主体。

第三阶段从2000年到2005年,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留学生人数的迅速攀升主要得益于日本放宽签证政策。2000年以后, 对于已得到日语学校或大学入学许可的留学生, 只要提交申请书和照片, 就可以获得居留资格认定书, 不要求提供自身财产、学历等证明材料。这一制度的出台使签证迅速发放, 外国留学生入境人数剧增。2003年, 日本外国留学生总人数达到了109, 508人, 实现了“10万留学生计划”的目标。但由于学校对入学者的选考、管理不足, 不法滞留的外国人增加, 外国留学生犯罪增多。2003年开始, 法务省入管局以保证人的经济能力审查为由, 拒发大多数赴日留学签证。日本有关部门对中国、缅甸、孟加拉和蒙古留学生实施严格经济审查。 (3) 其对中国留学生的直接影响是, 2003年12月已经通过学校选拔, 准备次年1月入学的中国就学生、留学生的90%被拒签, 但从图1来看, 2003年至2005年, 日本外国留学生人数增长趋势有所缓和, 但依旧保持增长势态。这是因为大部分留学生完成日本大学所规定的课程需要几年的时间, 反映人数变化上有所滞后;另一方面, 2004年日本允许使用人民币进行经济担保,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人留学日本。因此2000年到2005年, 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急剧增加。

第四个阶段从2006年至今, 是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的波动阶段, 虽有波动, 但整体依然保持增长态势, 每年增加7万人以上。2007年至2011年有上升的趋势。这是因为2007年日本提出“亚洲门户构想制图”计划, 主要是对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进行援助。这一计划包括两个项目。一是“高度专业留学生育成项目”, 主要是公费资助留学生的学习研究;另一个是“高度实践留学生育成项目”, 为有意留在日本的留学生开设文化、经营方面的培训。2008年, 日本提出“30万留学生计划”, 计划到2020年接收30万外国优秀留学生。为此, 外务省简化入境审查手续, 接受留学生的大学教育机构向日本入境管理局申请居留资格认定证书时, 只需提出申请书, 审查时间缩短为两个月。2011年开始, 中国留学生人数又呈下降趋势, 这是因为受到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和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的影响;加之2012年开始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关系恶化, 中国赴日留学人数下降。2013年开始的日元大幅贬值, 重新吸引了大量中国留学生赴日留学, 2014年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人数达到历史最高纪录9, 4399人。

二、日本相关机构吸引中国留学生的具体措施

如上所述, 整体而言, 中国赴日留学生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除了日本政府颁布的留学生政策外, 日本的高校、相关机构、民间团体对政策的积极响应, 及其具体落实的激发亚洲或中国学生的赴日留学热情的措施, 对吸引大批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促进中日高校间的留学合作交流也起着巨大作用。

1. 日本在中国积极推广日本语教育

从1973年开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开展对华文化交流、推广日语教育。在日语学习者的支持方面, 每年举办各种日语演讲、日语沙龙, 并邀请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参加国际交流基金・关西国际中心举办的各种日语研修。在中国日语师资方面, 日本向中国派遣日籍日语教师、培训中国籍日语教师。如先后向东北师范大学开办的“赴日留学预备学校”派遣了500余名日籍专家和教师, 协助日语教学工作。日语在海外的普及无疑加强了人们对日本的认识和理解。还通过在中国培训日语教师或邀请中国日语教师赴日短期研修的方式, 提高中国日语教学水平。

2. 提供面向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

除国家及大学提供的奖学金之外, 日本的地方自治体和国际交流团体、民间团体还设置了一些针对中国留学生的奖学金。根据2016年4月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发表的《日本留学奖学金パンフレット2016-2017》, 一些地方自治体和国际交流团体、民间团体奖学金对申请者的国籍或地区有明确的要求。在34个地方自治体和国际交流团体奖学金中, 明确要求奖学金申请者国籍为中国的有2个, 占总数的5%。民间团体奖学金共103个, 要求申请者国籍为中国的团体有13个, 占总数的12.6%。除此之外大部分奖学金对申请者无国籍要求。可见, 日本对中国留学生的援助力度很大。

3. 中学生留学交流项目

21世纪以来, 国际交流基金广泛开展中日两国青少年交流活动。2007年12月, 中日签署《关于<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的备忘录》, 扩大青少年交流范围, 除高中生交流活动外, 邀请或派遣大学生或经济、学术、能源等领域的青年代表互访, 在2008-2011年4年间, 每年进行4000名规模的青少年交流活动。2011年12月, 中日签署《日本国外务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日中青少年交流活动的备忘录》, 双方就进行5000人规模的青少年交流活动达成共识。 (4)

4. 在中国设立“日本语能力测试”考点

日语能力测试是日本为母语为非日语的学习者举办的水平考试。日本语能力等级考试的成绩会作为自费留学生申请日本大学的参考。为推动中国人学习日语, 1984年开始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与中国教育部海外考试中心共同协力, 在中国国内设置考点。考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8年考生人数最多, 达到207, 964人。 (5) 截至2016年, 中国北京、天津、大连、哈尔滨、上海、济南、长春等城市共有77个考点, 报考人数逐年攀升。

5. 提供日本留学信息

为了使外国留学生直接获得有关日本的概况及各大学的教育研究特色等信息, 日本在中国、韩国等国家开展“日本留学展览会” (日本留学说明会) , 向外国留学生提供各大学的留学信息, 对希望赴日留学的人进行个别咨询答疑;日本学生支援机构及海外事务所也受理各种有关日本留学的咨询;日本驻华大使馆也接受留学咨询, 并提供留学信息。此外, 还通过互联网提供留学信息, 如“日本留学门户网站”“ (独) 日本学生支援机构网站”开设的宣传网站等。

四、结语

战后日本为成为政治大国、扩大国际影响力, 缓解国内劳动力严重不足、解决国内大学生源不足等问题, 推出了一系列面向世界各国留学生的政策。这些政策虽不是针对中国留学生而制定的, 但在客观上为中国学生赴日留学提供了很大便利, 直接促进了中国赴日留学人数的迅速增长, 成为日本外国留学生的主体, 支撑着日本的外国留学生接收事业。从日本战后各时期中国留学生人数变化规律来看, 日本留学生政策的调整对中国留学生的接受人数有直接影响。此外, 相关政府部门、大学、民间机构团体积极响应政府的政策, 推行了一系列接收中国留学生的具体措施, 积极在中国进行留学宣传、推广日语教育、提供资金援助、增强两国高校间的合作交流, 这对促进中国学生赴日留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中国学生赴日留学交流曾在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萧条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 中国学生赴日留学逐渐恢复, 成为日本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这不仅得益于战后日本实施的留学生政策客观上支持中国学生赴日留学, 还得益于日本相关部门、大学及民间团体等组织在以中国留学生为对象的留学宣传、奖学金援助、教育支持、留学交流等方面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3.英国留学申请 篇三

尽早递交申请:英国的学校申请从来都是先到先得,而且提前一年就开始接受申请了。所以申请者在每年9月申请为好。个别大学或个别专业有特别提出的申请截止日期,需要查看清楚。

申请适合的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希望继续深造本专业的,建议可以参考一下英国泰晤士报的各专业排名,并参考综合排名。至于转专业,一定要弄清楚哪些学校能转,哪些不能转。

申请适合的课程:申请硕士的同学要注意了。英国两种硕士课程都是1年制的研究生课程。授课式以授课、讲座、论文等为主,多为实用性的专业。研究式的申请较授课式要比较难一些,因为它是以某一研究课题作为主要目标,需要申请人有一定的研究能力、研究方向或研究成果。研究式课程通常是博士前的一年学习,所以希望继续读博(或硕博连读)的学生可以考虑申请,一年后获得Masterof Research的学位或Masterof Philosophy学位。

准备完美、独特的申请材料:大学录取者非常看重申请者的自述信、推荐信、简历及成绩单等其他材料。他们希望看到申请者经过精心准备后提交的申请材料。所以大家在准备材料时一定要避免套用模板,千篇一律。一定要突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就重避轻。如果有好的文书老师为你包装,那么申请成功的几率又增大不少。

考出合格的语言成绩:申请人应了解所报专业的英语要求。如果学生在申请时已经有雅思成绩,则需要一并提供。如未考,则最好在申请材料上说明何时考试,并在收到雅思或TOEFL/">托福成绩单后马上补寄给大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以提前到英国就读一段时间大学自己开设的英语语言课程,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达到符合入学要求。

另外还要注意自己申请学校、专业的细节:

1.仔细阅读大学专业说明及录取要求;

2.充分评估自己的条件,明确申请目标,不要盲目多投申请材料;

3.写作时应清楚明确,不要离题,也不要表现得过分自信,重要的是给学校一个专业、认真的印象;

4.得到正确的信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申请到更理想的大学。

4.英国留学申请流程 篇四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的申请总体流程: 选择专业

选择学校

入学申请 在此期间办好五年期因私护照 寄送申请材料

获得录取通知书

准备签证材料

递送签证材料

获得签证

订购机票,安排住宿和接机

留学成行

开始学术课程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的入学语言要求:

英国伦敦会计学院中国代表处认可雅思成绩的要求。具体还是需要看学校以及各学院的入学要求。如果你收到的是有语言要求的conditional offer,可以与校方联系。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的签证申请程序:

根据大使馆规定: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必须每个学期至少学习3门课程及以上方可申请学生签证!

凡申请进入英国院校学习的外国学生都必须申请“学生签证”。所有申请都可以由个人向各英国签证申请中心递交签证申请。原则上伦敦会计学院中国代表处为您办理的都是免面签(学生无须接受英国大使馆签证面试),但使领馆保留面试学生的权力,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要求学生前往使领馆参加面试。签证官根据签证申请材料和对申请人面试回答的满意度来作出签证决定。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的经济担保要求:

-经济担保额度计算公式:(学费生活费)x 学习年限

注:2009

学费生活费约为人民币10-15万元

-经济担保形式:银行定期存款

-担保人范围:本人、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配偶或雇佣单位,或者可以证明的3代以内的直系亲属

ACCA留学签证申请材料

1.填写完整并在签证申请表上签名

2.费用正确

3.照片合格

4.学生问卷

5.英国伦敦会计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6.现有的学历证明

7.担保人的在职及收入证明

8.担保人个人所得税收据

9.银行存单, 银行存折

10.资金证明-银行存款证明

11.至少六个月以上的资金来源证明

12.工资单, 房产证明

13.户口本

14.申请人已到官方网站检查其申请学习的学校已在教育署与教育培训提供方技术登记机构注册

递交材料前需要检查

1.申请人和其父母的名字要同时用中文和汉语拼音书写.2.请查看是否在拼音名字下或旁边书写了CCC号码,如:张强ZHANG QIANG

3.请查看是否在姓氏下面画线。如:张强。

4.请查看您的住址是否书写了拼音和中文。

5.请查看您的照片大小是否合乎规格,即3.5厘米宽4.5厘米高人物轮廓清晰,深色衣服,白色背景,头顶距照片顶部至少0.5厘米空间。

6.请确认您是否复印了您的护照首页及护照末页持照人签字页。

7.确认所有需要递交的原始文件都有复印件。

8.确认所有需要递交的原始文件都相应的英文翻译件。

9.确认申请人的护照最后一页要有本人的亲笔签字。

10.确认申请人的申请表要有本人的亲笔签字。

11.确认您是否带够了申请签证的费用(只收现金)。

12.检查申请表是否填写完整。

13.申请表上的日期请填写递交日期。

15.护照必须有正反连续两页空白页.签证周期

学生签证申请周期:一般为十五个工作日,7-9月份签证高峰最

长为2个月。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的英国大使馆收取的签证审核费用: 学生签证费:人民币1584元,具体根据英镑汇率有所变动

银行手续费:人民币10元

在递交签证资料时直接支付给签证申请中心

伦敦会计学院中国代表处提供学校申请和高签证率申请指导,相关服务请致电询问。

ACCA留学伦敦会计学院的签证预约 ——仅适用于在北京 上海、杭州、南京递交的申请

签证申请的数量与日俱增。为了保证在15天内处理学生签证,从2007年5月7日起,某些特定的学生签证申请将会送至北京处理,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专门官员来确保服务水平。在上海、杭州、南京三个城市的英国签证申请中心申请特定的学生签证必须提前预约。

从2007年4月23日起,申请人可以提前最多两周在网上预约签证申请递交时间。

5.英国留学申请“三最” 篇五

硕士课程最热

新起点小编从数据中了解到: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中,近六成攻读硕士课程,其中10%攻读硕士预科课程。其余四成是赴英攻读本科、本科预科、文凭课程、高中和博士的学生。

商科类专业仍然是中国学生留英的首选。其中,金融专业最火,占所有留英学生的22.4%;其次是会计、市场营销和管理类专业。申请心理学、哲学、药学这三个专业的中国学生最少,占比分别仅为0.19%、0.07%和0.015%。

大部分英国授课式硕士课程学制仅为1年,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留学时间和留学成本。其中,心理学和哲学专业就业较为困难,药学对申请者的要求较高。

三大名校最难申请

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是英国最难申请的三大名校,成功率分别仅为17.86%、5.0%和2.0%。新起点留学表示院校申请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申请人数众多,但学校的录取要求极其严格。这些学校要求学生具有优秀的学术背景,如211/985院校、平均分85以上、雅思7.0以上;还要审核学生的非学术背景,如论文发表、名企实习、研究项目、海外名校交流经历、知名教授或业界名人推荐信等。这些学校的申请、审理流程也比较复杂耗时,如准备面试、论文、视频等都要求学生投入大量的精力。

而除了以上三所院校,英国其他大学的录取要求也很严格。首先,很多英国大学对转专业学生的审核非常细致,这就导致在国内学习人文社科专业的学生很难申请到英国的金融或艺术设计专业。其次,学生在国内院校的排名、语言成绩、在校成绩、申请材料递交过晚、没有通过面试或附加测试,都会增加进入心仪大学的难度。

上海新起点

大城市最受欢迎

据介绍,通常情况下,英国大学的平均学费为每年13万-15万元人民币,但英国顶级大学的学费则可以用昂贵来形容,比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等,这些学校的商科专业学费高达每年25万-30万元人民币。工科和其他社科类专业的学费相对较低,每年也需要22万元人民币左右。

生活费方面,作为英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伦敦的学习生活费用最贵,约为每年10万元人民币。同时,剑桥、布里斯托、曼彻斯特、伯明翰、爱丁堡等英国大城市的生活费用已经逼近伦敦,平均为每年8万-9万元人民币。而英国一些小城市的生活费相对较低,约为每年5万到7万元人民币,如北爱尔兰首都贝尔法斯特、苏格兰小城阿伯丁和斯特林、威尔士的斯旺西,以及英格兰地区的肯德、诺里奇等。

6.英国留学申请攻略 篇六

英国院校每年9-10月开学,入学期前一年的9月就开始接受申请,因此作为国际学生来说,越早申请对学生越有利。学校考察学生的`申请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学生在中国受教育阶段的专业成绩,主要是有些申请专业要求有相关的专业背景和成绩要求,有部分专业是没有专业背景限制的。此外,学生的语言成绩也是考量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准,由于专业的不同,语言成绩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一般,本科专业的语言要求为雅思成绩5.5分(单科不少于5.5分)至雅思7分(单科不少于6.5分);硕士专业的语言要求为雅思成绩6分(单科不少于5.5分)至雅思7分(单科不少于6.5分)。

英国并没有统一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入学考试,每所院校自行决定每一个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录取条件,申请人被录取与否取决于是否符合院校的入学要求。若学历不够或专业不符,经英国研究生学院认可后,可先读一年硕士预科,再攻读硕士学位。具有学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即可按其专业申请相应的硕士学位课程,有相关工作经验的三年制大专毕业生经英国院校认可后,也可直接申请硕士学位课程。

7.英国留学申请 篇七

1 英国人的饮茶习俗

葡萄牙是最早引入茶文化的国家, 在1661年, 钟爱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查理二世, 进而将茶叶带入了英国, 从这个时期开始, 英国宫廷以及达官贵族中开始流行饮茶, 这个时期茶叶是非常贵重的物品, 普通居民是没有机会获得茶叶并饮用茶的。在18世纪之后, 英国人比较钟爱喜欢丰富的早餐, 而中午食用十分简单, 而晚餐则需要在八点进行丰富的晚餐, 由于早餐与晚餐之间相隔时间很长, 一些贵妇就会在这个阶段找好友聊天并喝茶, 这个行为又被更多的贵妇所模仿, 进而推广普及出去, 之后午后饮茶便逐渐成为了上层社会的流行, 接着逐渐盛行并且开始逐渐普及到平民生活中, 英国茶文化也因此形成。

英国人与中国人饮茶存在很大差异, 他们并不像中国人一样喜欢饮清茶, 他们饮茶喜欢加入各种喜欢的佐料, 比如牛奶、糖等, 并且英国人每天都要饮茶, 饮茶还具有固定的时间, 饮茶的时候会配合松饼、零食等一同食用。饮茶是英国人雷打不通的习惯, 他们的饮茶时间分为早茶、午茶、下午茶等, 英国人定时饮茶是英国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中国人饮茶茶汤略带苦味, 讲究体悟和品尝。而英国人则习惯于喝红茶, 英国人喜欢喝红茶的最初原因是由于红茶易于保存, 英国四面环海,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英国气候常年潮湿, 而红茶性暖, 非常适合英国人饮用。

英国人饮茶, 讲究品味, 他们享受饮茶的时光, 英国人根据的自己口味, 选择调味品, 这种饮茶方式以“英国”为代表, 英语作为英国的母语, 在语言系统中, 拥有大量与茶相关的词汇与谚语, 这些词汇中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值得称道的是, 虽然茶叶的发源地是中国, 并非英国, 但是自茶叶传入英国以来, 受到了英国人热爱和青睐, 并且因此所兴起的茶文化也独具特色, 甚至已经成为了英国文化中的主要内容, 英国人对于茶的热爱和尊重可以说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因此, 茶以及茶文化必然会融入到英语语言体系中, 英国人热衷红茶, 除了喜欢“混饮”之外, 在饮茶时间上也与中国不同, 他们在每天都会饮茶, 分为早茶、午茶和下午茶三个时间点, 同时会定期召开茶会, 以茶会友, 大家畅所欲言, 高谈阔论, 颇有小资情调。英国人饮茶的时间十分固定, 比如早茶 (early mornilg tea) , 大约是在早茶起来靠在床头会喝一杯床前茶, 早餐时还有再喝一杯, 上午11点左右还要喝杯E-leven's (11点时便餐) , 英国人喝茶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习惯, 已经完完全全融入到了生活中, 如同吃饭、睡觉一样不能没有, 不管是工作多么辛苦, 多么繁忙, 他们都要喝杯茶, 吃点点心, 缓解自己的心绪, 品味一下生活, 这就是英国人独有的狂热、优雅、有品格的茶文化。也正是因为如此, 茶文化, 在欧洲得以大范围兴起。

2 英国茶文化对英国文学发展的影响

饮茶在英国的高度普及, 使其成为了英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深影响着英国人的思维与情感, 他们非常喜欢饮茶, 并且也喜欢歌咏茶, 赞美茶, 这一点与中国人很相似, 中国文人也喜欢以茶抒发自己的情怀。英国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受到茶文化思想的影响, 很多作品都与茶有关。比如英国的凯琳娜皇后, 以及诗人Alexander Pope等等。以卡琳娜的《饮茶皇后》为例, 其中描写了秋色、嫦娥、茶等景色和事物, 可以看到其中的景物描绘深深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并且借景抒情, 将自己的情感寓于诗词中, 可见其对于饮茶的热爱。而另外一位诗人Edmund Waller, 工作过程中发现茶具有独特的功效, 也是在诗中这样写道:茶是沉思的良友, 也是想象的翅膀。戏剧学家Coney Cibber同样对茶情有独钟, 认为茶不仅能够使人开阔胸怀, 还能够沉淀思维, 过滤思想, 能够让人获得更加愉悦的心情。

这就是茶与英国文学的联系, 是茶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刻, 英国大量的文学作品都与茶事有关, 下面具体分析:

2.1 在分析了英国茶文化的起源之后, 我们能够发现茶文化早已融入了英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在这样浓郁的茶文化熏陶下, 众多英国小说家开始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入自己的作品,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奥斯汀, 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 众多的主角们在用餐之后, 必然会进行英式茶会, 在这些描绘中有很多极其细致的词句, 比如“到喝茶的时候, 叫人忍住不笑的苦总算受够了………贝内特先生高兴地请他朗读点东西给小姐们听听。”还有“……便决定不陪她的表兄嫂到罗辛斯庄园府去, 原来约请他们去到那儿喝茶的。”这些描写无不透露着英国人对茶的狂热, 同时在这场景中, 作者也不乏对各种精美茶具的描写, 英国人十分关注生活的品质, 从茶具、茶桌到茶客的衣着服饰都十分讲究, 茶器茶壶以及各种过滤的汤匙, 都十分精致, 高雅。通过阅读这些作品, 人们充分感受到了茶文化的魅力, 体会到了英国茶文化的精妙。

2.2 在狄更斯的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英国茶文化的描写, 他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作品有《匹克威克外传》, 在这个作品中, 茶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向世界人民展示了英国贫民化的茶会, 很多时候, 英国妇人会聚集在一起, 她们叽叽喳喳, 坐在长椅上, 一边聊天, 一般饮茶, 这是英国平民生活中最习以为常的场景, 狄更斯在作品中对茶事的描写十分细致, 读者从他的描绘中能够非常清楚的看到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 杯子、碟子叮叮当当, 六便士的茶会, 都会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在那些牌桌子周围的, 是形形色色的人群, 有老朽的老头子, 还有古怪的老太太, 他们谈论着各种奇怪的故事, 并且津津乐道, 从这些描绘中, 能够感受到市井小市民的生活乐趣。在《匹克威克外传》中对“花园茶座”有详细的描写, 茶具、茶点都有所描绘, 这些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作品中的主人公在看到其他人喝下了如此多的茶水时, 也表现出极为惊讶的深情, 作品中还提到, 当时人们对戒酒运动抱有十分高涨的情绪, 而茶能够促进戒烟运动的进行, 因此人们十分对其更加关注。在10世纪的英国, 文坛泰斗塞缪尔·约翰逊更加热衷饮茶, 他认为茶不仅能够抚慰人们的心灵, 还能够使心情获得愉悦, 他钟爱饮茶, 甚至可以说顽固不化, 他对于茶的热爱表现出非常与众不同的情感。因为喜欢茶, 他还创立的文学俱乐部, 目的就是为了以茶会友, 这种俱乐部在当时十分流行, 茶文化在当时的英国影响极为深远, 范围也很广, 在戏剧方面的影响也很深, 作家皮内罗就曾经对品茶精神文明赞美到:有茶的地方, 就有希望。

2.3 茶文化对散文领域的影响也很大, 茶叶是神圣的, 散文是美好的, 茶与散文的融合是非常完美的, 从英国散文作品中可以看出, 英国散文中有很多描写饮茶记忆的惬意文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季随笔》, 它所描述的是作者对日常茶会以及饮茶礼仪、人物等方面的事情, 深深表达了自己对于茶文化的热爱以及家庭茶会氛围的感触。文章中写到“一天中光明时刻, 就是散步回来, 稍稍倦了, 脱掉靴子, ……等着茶盘, 或者是喝茶的时候……”, 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于茶的喜爱, 饮茶已经成为了英国人血液里的东西, 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东西, 艺术原本就是源于生活, 生活中的细节, 直接渗透到了文学创作领域, 从这些含有丰富茶事的文学作品中, 更多的人开始喜欢茶文化, 了解茶文化, 最终爱上茶文化, 英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国家, 也具有完善而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但是不管是任何国家, 其茶叶以及茶文化都是来自中国,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在英国文学中的普及, 在很大程度上也促进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

3 结束语

茶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宝藏, 需要全世界的人民加以保护和秉承。茶文化在英国的发展, 对英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17世纪开始, 茶文化开始逐渐深入到英国贵族、王室的生活中, 并且快速普及开来, 最终英国平常百姓也被茶文化吸引, 开始每日饮茶, 开茶会, 英国人饮茶非常讲究, 从饮茶的时间、器皿以及辅料都非常考究, 英国大量文学作品中都有对这些特有茶文化的描写, 本文从几个方面对英国文学与茶文化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够对更好的推动英国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茶文化与英国茶文化的交流互动, 实现茶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复兴。

参考文献

[1]贾雯.英国茶文化及其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 2011 (04) :12-14

[2]徐兴新.浅析德国文化对于英国文学的影响[J].商业故事, 2015 (12) :18-19.

[3]姜春红.中国茶对英国茶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J].大家, 2012 (7) :130.

[4]霍盛亚.英国文学家对英国文学公共领域的建构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3, (05) 45-46

[5]王薇坚.漫谈德国文化对英国文学的影响[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2 (4) :4-6.

[6]夏岩, 刘国朝.论英国社会思潮的变化对文学发展的影响[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9) :62-66.

8.留学申请的囚徒困境 篇八

2009年,私募基金律师孔道理(Terry Crawford)在完成了一笔20亿美元的并购大单后从香港回到北京的办公室。不久,他决定辞职创业。这不是孔道理的第一次创业,早在2007年,他在纽约创办了一家为出差人士提供机场的士拼车服务的网站Hitchsters,并被《时代》周刊评为当年最值得推荐的50个网站之一。

这一次,孔道理在北京创办的公司名为初鉴(Initialview),他最初的计划是主打招聘面试业务。2010年,在一次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负责国际招生的官员交谈中,对方说自己收到200多份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材料,却无法判断这些材料的真伪。孔道理听说后,表示自己的公司可以与该大学合作开展招生面试业务,可是对方当时婉拒了这个提议。

到了2011年,佐治亚理工学院来自中国的申请者一下子暴涨到1000多名。单看申请材料,几乎每一名学生都非常优秀,不选哪一个都觉得可惜。面对这一选择困境,那位招生官又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孔道理,决定委托他的公司对这些来自中国的申请者进行面试,作为他们进一步筛选学生的参考条件。

佐治亚理工所经历的中国留学申请数量的激增,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大规模迁徙运动的缩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数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留学总人数已经从2000年的不到5万人上升到2013年的逾40万。在佐治亚理工成为初鉴的第一个客户以后,孔道理决定复制这个模式,把公司业务定位于为美国和英国大学的招生提供面试服务。

“他有太多新奇的想法,每天都有不同的idea,这样的个性真的很适合创业。而且他的法律背景在创业初期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孔道理的华裔太太裘有容(Gloria)毕业于哈佛大学教育学专业,她也是初鉴的共同创办人。经过几年的开拓,初鉴的面试结果目前已经被包括哈佛、斯坦福、康奈尔、约翰·霍普金斯在内的很多美国名牌大学所接受。

囚徒困境

被戏称为“宇宙中心”的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云集了清华、北大等中国最知名的高校,这些大学也有“出国预备班”之称。在拥挤嘈杂的人行道、岔路口、地铁站,年轻的学生们人头攒动,行色匆匆。这里到处张贴着“四六级”“计算机”“托福、GRE、雅思”“德语、日语、小语种”等各种辅导班的小广告。

初鉴隐身于五道口的一座高楼里,这个只有几十平方米大小的空间,成为不少美国大学“窥视”中国留学申请者的窗口——这样的“窥视”,是借助孔道理的眼睛完成的,他也因而获得了一个独特的视角,观察中国学生和他们所处的教育体系。

去年年底,孔道理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学生教会我的关于美国大学招生的那些事儿》,文章描述的,就是他看到的中国学生申请美国大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在文章的一开头,孔道理就声称自己是“这个世界上与中国高中生谈话最多的人”。

不同于国内大学凭借高考成绩“一考定终身”的录取方式,美国大学引以为自豪的,是他们的录取标准向来注重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估,其衡量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SAT(学术能力评估考试)成绩、学业平均分数(GPA)、社会实践经历以及一篇自述性质的作文(Essay)。除了这些以外,对于海外申请者,还要求有英语能力测试——托福成绩,而报考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项目者,大多数需要参加GRE考试。

在《大西洋月刊》的那篇文章中,孔道理引用一位留学培训机构从业者的估算:中国的留学申请者中至少有一半GPA的成绩都是虚假的。而实际上,这一比例可能更高。很显然,初鉴的面试业务赖以发展的基础就建立在一个悖论之上——美国大学对来自中国的书面申请材料信任度的不断恶化。

招生官们需要找到一个途径来考察申请者真正的实力,对此,初鉴的解决方案是:为留学申请者提供即兴的面试服务,整个面试过程被拍摄下来,制作成为10 ~ 15分钟的视频短片,在获得面试者许可之后,这些短片被发送给美国大学的招生部门。面试过程则通过现场录像或远程网络录像两种方式来完成。借助这些面试录像,美国大学的招生部门可以在短时间内评估受试者的英语水平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等,并与书面申请材料相对照来判断其可信度,有助于做出最后的决定。

按要求,学生来初鉴面试时需携带事先在公司网站注册的报名信,但是很多学生却两手空空地就来了。工作人员向他们要注册报名信息时,有的学生回答说“不知道,是中介老师通知我来的”。再细究下去,孔道理发现,甚至连学生与公司联系的邮箱也不是他们本人在操作。

桂淳有十几年的留学培训从业经验,他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中国留学生的履历普遍造假,已经远远越过“合理包装”的界线。学校,尤其是“国际班”为了本校学生的出国成功率,会主动配合GPA造假,至于自述性质的作文与社会实践,更是由中介一手包办。在北京,某中学学生的GPA可以自己随便填分数,学校只管盖章,海淀区另一所知名中学甚至主动询问学生:你想填多少分?

桂淳说,国内曾经举行过一个“内蒙古荒漠化治理”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环保的主题在国际上很讨巧,因而参加过这项活动的学生在申请大学时会受到欢迎。很快,在中介的主导下,很多学生在申请材料中都写上自己参加过这项活动。初审留学申请材料的招生官们发现这个现象后感到很奇怪,后来他们意识到,这是中国学生在模仿之前那篇成功的范文。

起初,孔道理觉得,留学申请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中国学生及家长对美国大学的招生信息与操作流程不够了解造成的。因而,他呼吁招生官们在中国的社交媒体平台上开通账号,建立与中国学生直接交流的渠道。对此,一位国内留学培训老师纠正他说:“你错了!中国学生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需要的只是中介!”

实际上,即使有公开的信息沟通渠道,而且自身也有足够的实力,准备出国留学的高中生们也仍然会依赖中介。孔道理访问过国内的一些知名高中,他发现,很多孩子的条件都很优秀,如果自己按要求做准备,他们都有机会申请上美国的大学。而且,条件好的学校往往还有专门的老师负责留学咨询事宜。但是其中的绝大部分学生仍然选择使用中介服务。

“这已经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囚徒困境:中国学生是可以努力做到诚实并独立完成申请的整个过程的,但是,他们大多数会感到,如果不经中介机构‘专业的帮助,那么,和那些经留学中介‘辅导的同伴们相比,自己就会缺乏竞争力。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己动手申请却被拒的聪明孩子的故事,他们谁都不愿意成为下一个那样的孩子。”这就是孔道理作为一名美国人对中国留学申请现状的观察。而实际上,让千千万万学生及家长成为“囚徒”的,正是遍布中国的难以计数的留学中介机构。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2014年出国留学趋势报告》中的信息,绝大多数留学生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时会选择留学中介。目前留学中介服务费用的报价从1.5万元到6万元不等,价格根据不同留学目的地国、不同层次学校等因素而定。中国留学中介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至少有50亿元人民币。

美国大学招收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及其在学生组成中的占比不断扩大,许多人感慨,漫步在美国的校园,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中国面孔,仿佛让人有了一种置身于中国校园的时空错乱感。今年4月,美国《侨报》列举了5所中国学生超过4000人的美国名校,其中位列第一的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中国学生总数达4898人。

“总有一些大学更在乎国外学生的高额学费,而对他们掺水的申请材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有那些炙手可热、竞争激烈的好学校才会对任何欺骗零容忍。” 孔道理认为,美国大学对中国留学申请的造假问题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但是他进一步说,“在中国有一种普遍的看法:诚实的申请者都是傻瓜。”

玩转作弊

在留学申请的软性指标被虚假包装到极致的情况下,赴美留学申请者继续拼下去,就只能拼硬性指标——SAT和托福成绩了。也正是因为这两项标准化考试的成绩很“硬”,美国大学招生官们也就越来越倚重于考试分数。

孔道理说,所谓的全面评估,在美国大学的海外招生中已然形同虚设。“尽管招生官都会说自己要全面考察申请者的实力,但他们在私下聊天时,说到招生情况往往都只提标准化考试的分数。”美国大学SAT与托福的录取分数线由于中国考生们的高分冲击而不断抬升,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美国各大学在国际招生中一项引以为骄傲的“指标”。

于是,对标准化考试高分的追求就成了中国的考生、家长、留学培训机构和中介机构狂热追逐的最后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上述的评估报告,国内留学培训产业已达到约3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这一市场不再像1990年代那样,只有几家、十几家公司一统江湖,而是迅速扩张。据桂淳估算,如今,留学英语培训领域起码有几千家成规模的机构,十几万乃至数十万从业人员,其中,以不正当手段帮助考生拿高分从而招徕生意的并不在少数。对此,他感叹说,“竞争激烈,鱼龙混杂,沉渣泛起,再不改变这一局面,终将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在这种竞争中,最极端的手段便是作弊。

2015年5月28日,15名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遭到美国司法部的起诉。他们被指控在2011年~2015年间,涉嫌欺诈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和美国大学委员会(CB),这些学生通过伪造护照,找人冒充自己参加上述两机构组织的托福、SAT和GRE等标准化考试,以获取美国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地区联邦大陪审团裁定这些中国公民犯有“合谋、伪造外国护照、邮件诈骗和电信诈骗”等35项罪名,最高可能被判处20年徒刑和25万美元罚款。

2013年,由于被爆有人企图大规模作弊,ETS取消了预定当年5月在韩国举行的SAT考试。2014年,ETS从10月到12月连续三次接到有考场作弊的报告,从而不得不延期公布在韩国等考场举行的SAT考试的成绩,并取消了在调查中被确认作弊的考生的成绩。当年的涉嫌作弊事件共涉及14个地区的考点,它们分别位于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韩国、日本等地。

由于ETS并未在中国大陆设立SAT考场,而长期以来,中国考生是这些考场的主要参试者,随着此次事件中中国培训机构不检点行为的曝光,1万余名中国学生可能受到直接影响。

相比托福、GRE等国内有考场的考试,SAT考试比较特殊。虽然SAT被中国考生看成是“美国高考”,可是它却一直无法在中国大陆境内开设考场,于是,一场全球化背景下的跨境考试运动就在近年展开:韩国、越南和香港等邻近国家和地区就成了难以计数的中国考生参加“美国高考”的“主场”。

桂淳曾经参加过一场在俗称“万人坑”的香港会展中心举行的SAT考试。在考试前两天,他就收到了一个陌生电话,问他需不需要买考试答案。等他到了考场,才发现附近酒店已经住满了大陆来的考生和家长,客房一间难求。还有人在兜售答案,价格在3万~5万元不等。

桂淳说,这些地区由于社会诚信度较高,考场监管也较松,这就为中国学生作弊提供了便利条件。过去,中国学生在留学考试中作弊还只是个别情况,但近年来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的问题”。

吴晓亮是北京某托福培训机构创始人,这位微博红人的网名是“无老师”,他分析说,赴海外留学日益低龄化、大众化。相比上世纪80年代那些因成绩优秀而获得海外留学机会的高材生,现在的很多小留学生无论是自身出国动机、学习成绩还是勤奋程度,都无法与老一代留学生相提并论,但在现实的逼迫下,他们中的一些人选择了通过作弊来达成父母为其制定的目标。

水涨船高,导致申请者之间的竞争也几近惨烈。吴晓亮举例说,“如果原来你只需要90分的托福成绩就能上美国某大学,现在你就必须考100分才有可能进入招生官的视线,如果能考到110分,胜算就更大一些。一句话,因为现在的申请者实在太多了!”

实际上,即使不采用买答案或找枪手代考此类冒险的作弊手段,中国考生们不乏有人通过其他途径来达到目的。“机经”,是备考托福、GRE的学生当中的行话。由于美国标准化考试的题库范围有限,考题会规律性地重复出现,英语培训机构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这些考题并进行“研究”,其“研究成果”则因押题命中率高而被考生奉为“机上考试的圣经”,简称为“机经”。目前,通过“背机经”来备考已经蔓延到仍采用纸质答卷的SAT考试中。一名考生说,他曾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从网上买了一套“机经”,发现预测试题八成以上都出现在试卷中。也有学生在考完后感叹,“啊!这不就是某年某月的试题嘛!我幸亏做过!”

“押题”“做历年考试真题”在中国司空见惯,是很多培训机构的“招牌”项目,也是很多学生备考的“必修课”,但实际上,这些行为在美国就属于作弊。在每次标准化考试之前,考生都会抄一段誓词,它的内容就包括考生不得泄露试题内容。

《华盛顿邮报》在去年12月报道当时连续发生在亚洲的SAT考试作弊事件时说,“由于设计一套新试题的成本花费昂贵,ETS把先前在美国使用过的SAT试卷再用于海外考场中。”

美国非营利机构国家公平和公开考试中心公共教育主管鲍勃·谢弗(Bob Schaeffer)称,海外的培训机构通过他们在美国境内的同谋获取最近的SAT试题,整理出正确答案后用于培训考生。或者,他们在SAT考试当天派枪手在早于中国时区的其他考点进行考试,在参考之前的数据库确定当天晚些时候举行的考试内容后,通过手机等为付费客户提供答案。

谢弗指责CB和ETS说,“他们持续的不负责任导致亚洲的一些考生通过提前得知考试内容而获得巨大的优势。”

孔道理也表示,ETS的种种弊端在美国国内也常遭到批评,但他们对公众的回应却是: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我们正在改善,但具体内容无可奉告。

洋高考

孔道理和他的太太裘有容。孔道理说在拍摄面试视频的过程中,大家都会很放松,整个过程是活跃轻松的。摄影/董洁旭

“高分低能”是孔道理在从事这一行后学会的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中文词语。一些美国大学的招生官告诉他,近年来,常有教授向他们反映,“你招来的中国学生怎么表现这么差劲,根本不参与课堂讨论,很少和老师交流,成绩也不佳,平时只和中国学生在一起混。”但当招生官回去查阅这些学生的申请材料时,却发现他们的托福、SAT考试分数都很高。

作弊问题渐渐浮出水面,令招生官们意识到,标准化考试的分数也不可完全信赖。因此,一些大学开始对中国学生进行Skype面试,但更多的大学没有精力和财力对成千上万的申请者一一面试。这就给孔道理 的初鉴公司带来了生意。如今,他们收到越来越多的来自高中生的面试申请,在高峰时期甚至面试者排队要排到办公室外面。初鉴使用一套有专利保护的技术视频平台对申请者进行面试,面试官通过与申请者互动式的交谈,除了验证其语言水平外,还对他们的应变能力、个人特质等“软能力”( Soft·Skills)进行考察。

裘有容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面试中,一名学生无意中说出,虽然他是在一所普通中学读书,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备考托福与SAT,几乎没怎么上过学校里的课。“还有的国际班的学生号称自己修过好几门AP课程(美国部分高中开设AP课,以使高中学生提前接触大学课程,AP考试成绩成为大学录取考虑因素中重要的依据之一),但当我就其中一门AP课的内容向他提问时,他就支支吾吾答不上来了,说自己其实主要还是在学英语。”

裘有容十分痛恨这种瞄准美国大学的应试教育,认为这是在误人子弟。她认为,除了英语,这些学生在高中三年几乎学不到任何东西,也得不到逻辑思维等综合能力的锻炼。这样的学生即使通过了标准化考试去了美国,也跟不上大学里的课程。

但是中国的家长却把孩子上国际班的目标,紧紧锁定为参加“洋高考”。孔道理说,北京一家名校的国际部,精心设置了国际化的课程,请了外教来上课,但却受到来自家长的压力,他们质疑学校并没有专门针对SAT和托福的应试课程。由于担心在竞争中吃亏,这些家长还要让自己的孩子旷学校的课去外面的培训机构上课。

裘有容就提议,既然标准化考试问题重重,中国学生花这么多钱走冤枉路,为何今后美国所有的大学不能干脆直接采用中国诚信度最好的高考分数做为录取标准呢?当然,她也坦陈,这一理想的实施仍需解决很多细节问题,如今看起来还十分遥远。

今年,美国旧金山大学宣布,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者可以不提交SAT成绩与GPA,而以中国高考分数和一个面试视频作为替代。在此之前,已有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杨百翰大学和萨福克大学接受中国的高考成绩。

在现实中,无论是把美国的SAT“玩儿”成“洋高考”,还是把中国的高考成绩引入美国大学的招生体系,都是几十年来中国“运动式留学”造成的无奈结果。

上一篇:最新四川地震感想下一篇:老人与海鸥公开课教案 dierkeshi